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 2 运营组织 3 车辆 4 限界 5 线路 6 轨道 7路基 8 交通衔接 9供电 10通风、空调与采暖 11给水与排水 12通信 13信号 14机电设备监控与火灾报警系统 15自动售检票系统 16自动扶梯与电梯 17屏蔽门与安全门 18乘客信息系统 19车站建筑 20地下结构 21高架结构 22工程防水 23车辆综合基地 24控制中心 25防灾与安全 26人防 27环境保护 28工程筹划 2运营组织 2.2.1根据国内已建地铁的设计及运营经验,轨道交通的平均站间距一般在1km 以上,以目前的线路标准和轨道交通车辆的技术条件进行牵引计算,旅行速度应 不低于35km/h.平均站间距越大、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越高,旅行速度相应会 增加. 2.2.2对于快车线和郊区线,其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应高于普通地铁列车的 80km/h 其作用是将乘客快速地运送至某地,体现系统的时间价值,要求系统 有较高的旅行速度. 2.2.3列车正常运行时允许的未被平衡加速度不超过0.4m/s2 曲线超高和欠超 高分别为120mm、61mm 限速计算公式为: V=((hho)R/11.8)1/2=3.916R1/2 式中R一曲线半径(m); (hho)一曲线超高和欠超高(mm). 2.2.4在车站,站台边缘与车辆车体之间的空隙只有80~100mm 列车在通过 车站时必然会发生动态偏移,为了保证列车和车站的安全,列车通过车站时的速 度不宜太高.另一方面,列车高速过站会产生较大的活塞风,给候车乘客带来不 适.对于装设屏蔽门或安全门的车站,过高的风压对门体也有损害. 2.3.2 根据B型车计算的系统运能配置见下表. 系统运能配置表 列车编组 列车长度 列车定员 行车密度 (辆/列) 设计运能 (m) (人/列) (对/h) (人次/h) 30 43800 6 116.6 1460 24 35040 20 29200 30 36300 5 97.08 1210 24 29040 20 24200 30 28800 4 77.52 960 24 23040 20 19200 2-1 注:1车厢内座席按纵向排位计,车辆定员人数,一般按每平方米面积站立6个 人计算.有司机室的车辆定员为230人,无司机室的车辆定员为250人; 2列车长度不含两端车钩 2.3.4折返站配线的折返能力、支线或车辆出入线接轨站的通过能力应根据配线 形式、牵引计算资料及信号系统的配置情况进行核算,计算能力应大于实际需要 的能力,并应留有余量,以便在实际运营中应对列车不均匀到达等情况的出现. 2.4.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采用独立运行方式,当沿线客流不均衡时,为了减 少车辆的配置数量,增加车辆的使用效率,在客流量较大的区段开行区间列车. 当部分区段客流量较小、运输能力富余较大时,可以采取与其它线路共线运行...
推荐内容/By 规范库
-
GB/T 46097-2025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
GB 5768.3-202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pdf
-
T/CCTAS 256-2025 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需求规范.pdf
-
DB61/T 5116-2024 西安轨道交通工程湿陷性黄土场地建设技术标准.pdf
-
T/CIAS 7-2025 铁路客站机电安装工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pdf
-
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rar
-
GB 31663-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铁路旅客列车餐饮服务卫生规范.pdf
-
T/CCTAS 236-2025 铁路桥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pdf
-
DB11/T 995-202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标准(条文说明).pdf
-
隔离开关培训课件一(电气化铁路常识).ppt
-
BIM三维扫描技术在轨道交通中应用含模型.zip
-
DB32/T 5112-202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安全评估规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