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83.140.30 CCSG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002.1-2023 代替GB/T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PvC-U)pipesfor water supply
2023-09-07发布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4材料 5产品分类 6要求 7系统适用性10 试验方法11 6检验规则13 10标志、运输、贮存14 附录A(资料性)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16 附录B(资料性)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混配料的性能17 附录C(规范性)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弹性密封圈18 参考文献22
前言
本文件是GB/T10002的第1部分,GB/T1000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第2部分: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第3部分: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阀门。
本文件代替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与GB/T10002.1一2006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增加了适用于压力排水管道系统(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6年版的第3章): c)增加了混配料的推荐性能(见4.1),更改了PVC树脂的K值要求(见4.2,2006年版的4.2), 更改了清洁回用料的使用要求(见4.4,2006年版的4.4),更改了对弹性密封圈的要求(见4.6、 附录C,2006年版的6.7); d)增加了管材公称外径范围,外径扩大至1200mm(见6.3.1); e)更改了任一点壁厚及允许偏差要求(见6.3.2,2006年版的6.4.4.1); f)删除了管材平均壁厚及允许偏差要求(见2006年版的6.4.4.2); g)更改了弹性密封圈承口最小接合长度要求,增加了弹性密封圈承口中部平均内径要求,增加了 d.250mm~d,400mm胶粘剂承口最小承口深度和承口中部平均内径要求(见表5,2006年 版的表8); h)更改了不透光性要求(见表7,2006年版的6.3); i)增加了拉伸屈服应力和断裂伸长率要求(见表7); j)删除了二氯甲烷浸渍试验要求(见2006年版的表9); k)增加了管材承口静液压强度要求(见表9); 1) 求,增加了20℃、40℃,1000h连接密封试验要求(见表12.2006年版的7.11.1); m)增加并更改了部分试验方法(见第8章,2006年版的第7章); n)增加了检验分类(见9.1); 0)更改了组批和分组要求(见9.2.2006年版的8.2、8.3); p)删除了定型检验(见2006年版的8.4); (b更改了出厂检验项目要求(见9.3.1,2006年版的8.5.1); r)更改了抽样方案,将接收质量限(AQL)由6.5更改为4.0(见9.3.2,2006年版的8.5.2); s)更改了型式检验要求(见9.4,2006年版的8.6); t)更改了产品标志(见10.1,2006年版的9.1); u)删除了包装标志(见2006年版的9.2): v)更改了产品堆放高度(见10.3,2006年版的9.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有限公司、公元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河北泉恩高科技管业有限公司、丹阳众旺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南亚塑胶工业(厦门)有限公司、河北
公司、山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元管道(安徽)有限公司、南塑建材塑胶制 品(深圳)有限公司、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市力达塑业有限公司、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 公司、山东东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立蓉、黄剑、陈晓梅、朱瑞霞、奚全伟、林彦清、白玉国、林漳鸿、李统一、 张永成、王亭亭、吕爱龙、黄剑锋、王文笔、李贤梅、李艳英、李玉娥、潘福渠、曾镇国、刘越。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8年首次发布为GB/T10002.1一1988,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6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