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228-2019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附件大小:1.42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规范
分享会员:
分享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07.060
A47
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228-2019
代替B371228一2009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structures
2019-12-24发布
2020-01-24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山东,防雷,DB37/T 1228-2019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DB37 1228—2009《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与DB37 1228—2009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引言(见 2009 年版的引言)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8802.12—2016、GB/T 18802.22—2016、GB/T 21431—2015、

GB 50300—2013、GB 50601—2010(见 2);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 GB/T 17949.1—2000、QX/T 10.3—2007(见 2009 年版的 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检验批(见 3.1)、观感质量(见 3.12);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接闪器(见 2009 年版的 3.1)、引下线(见 2009 年版的 3.2)、工频接地电阻

(见 2009 年版的 3.8)、等电位连接带(见 2009 年版的 3.11)、等电位连接网络(见 2009 年版

的 3.12)、雷电波侵入(见 2009 年版的 3.13)、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见 2009 年版的 3.15)、

限压型电涌保护器(见 2009 年版的 3.16)、防雷装置(见 2009 年版的 3.17)、共用接地系统(见

2009 年版的 3.18)、防雷区(见 2009 年版的 3.19)、雷击电磁脉冲(见 2009 年版的 3.20)、电

磁屏蔽(见 2009 年版的 3.23)、最大持续运行电压(见 2009 年版的 3.24)、电压保护水平(见

2009 年版的 3.25)、标称放电电流(见 2009 年版的 3.26)、冲击电流(见 2009 年版的 3.27)、

SPD 的直流参考电压(见 2009 年版的 3.28)、残压(见 2009 年版的 3.29)、泄漏电流(见 2009

年版的 3.30)、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见 2009 年版的 3.31)、劣化(见 2009 年版的 3.32);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接地装置(见 3.2,2009 年版的 3.3)、人工接地体(见 3.5,

2009 年版的 3.6)、

自然接地体(见 3.6,2009 年版的 3.7)、防雷等电位连接(见 3.8,2009 年版的 3.10)、电气

系统(见 3.9,2009 年版的 3.21)、电子系统(见 3.10,2009 年版的 3.22);

——增加了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基本规定(见 4);

——删除了建筑物防雷类别(见 2009 年版的 4);

——增加了人工接地体的敷设形式(见 5.1.2.1);

——删除了人工接地体按 A 型地或 B 型地的分类及安装要求(见 2009 年版的 5.1.2.2);

——删除了 A 型地无法实现冲击接地电阻值要求时的解决方法(见 2009 年版的 5.1.2.3);

——修改了环形接地体无法实现冲击接地电阻值要求时的解决方法,将 B 型地改为环形接地体(见

5.1.2.4,2009 年版的 5.1.2.4);

——修改了防止跨步电压措施,增加了均衡电位处理方法(见 5.1.2.7,2009 年版的 5.1.2.7);

——增加了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电气和电子接地装置与外部防雷装置的共用

接地要求(见 5.1.2.9);

——修改了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要求,为便于实际操作,将允许值修改为按最小值确定(见

5.1.2.10,2009 年版的 5.1.4);

——增加了基础内钢筋之间的连接要求(见 5.2.1.3);

——增加了有护坡桩或护坡墙时的施工技术要求(见 5.2.1.5);

——修改了基础外表面有防水层时的施工技术要求(见 5.2.1.6,2009 年版的 5.2.1.5);

——修改了接地装置、防雷引下线、接闪器、防闪电感应和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屏蔽措施、等电

位连接、电涌保护器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使验收内容与施工技术要求前后一致,并增加了DB37/T 3796—2019

检查数量和检查方法(见 5.3、6.3、7.2、8.2、9.2、10.2、11.2,2009 年版的 5.3、6.3、7.2、

8.4、10.3);

——删除了可设一根引下线的情况(见 2009 年版的 6.1.2.1);

——删除了古建筑物引下线和接闪带的施工技术要求(见 2009 年版的 6.1.3.10、7.1.3.7);

——修改了引下线上附着电气线路时的处理方法(见 6.1.10,2009 年版的 6.1.3.9);

——修改了防止接触电压和闪络电压的措施,增加了在地面敷设沥青层或砾石层的措施(见

6.1.12,2009 年版的 6.1.3.5);

——增加了从柱内主钢筋预埋连接板的施工技术要求(见 6.2.2);

——增加了引下线导通性检查(见 6.3.3e));

——修改了接闪器名称,将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改称为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

接闪网(见 7,2009 年版的 7);

——增加了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结构要求(见 7.1.1.1);

——删除了接闪器保护范围要求(见 2009 年版的 7.1.1.1);

——增加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接闪带应明敷的要求,以

及暗敷时的施工技术要求(见 7.1.3.5);

——增加了利用女儿墙压顶圈梁内钢筋作接闪器的施工技术要求(见 7.1.3.6);

——增加了接闪带在不同部位不同屋面上的施工方法(见 7.1.3.8);

——修改了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侧击措施要求,并将其作为独立条款单独列出(见 7.1.6.1,2009

年版的 7.1.6.1);

——修改了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侧击措施要求(见 7.1.6.2,2009 年版的 7.1.6.1);

——修改了需采取接地的铝合金门窗、空调外挂机所处的建筑物部位(见 7.1.6.3、7.1.6.4,2009

年版的 7.1.6.2、7.1.6.4);

——删除了塑钢门窗防雷接地要求(见 2009 年版的 7.1.6.3);

——修改了幕墙等电位连接环的设置要求和设置位置,增加了接地预埋件的设置(见 7.1.7.2,2009

年版的 7.1.7.2);

——删除了横向梁与竖向立柱之间的连接要求(见 2009 年版的 7.1.7.5);

——增加了电梯防雷条款,为上下条理,将电梯防雷从楼顶设施防雷条款中单独列出,并增加了

楼顶无电梯机房时的防雷要求(见 7.1.8,2009 年版的 7.1.8.8);

——将防雷击电磁脉冲一章分解为防闪电感应和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屏蔽措施、等电位连接共三

章(见 8、9、10,2009 年版的 8);

——修改了防闪电感应和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增加了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的防闪电感应措

施,修改了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低压配电线路、电子线路、金属管道的防

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增加了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和具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等电位连

接措施(见 8.1,2009 年版的 8.1);

——删除了屏蔽结构和材料(见 2009 年版的 8.2.1));

——删除了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的要求(见 2009 年版的 8.2.3e));

——增加了需做总等电位连接的可导电部分(见 10.1.2.1);

——增加了内部环形导体的敷设方式(见 10.1.2.4);

——增加了需做局部等电位连接的可导电部分(见 10.1.3.1);

——增加了配电间或电气竖井、电梯井道的局部等电位连接做法(见 10.1.3.6、10.1.3.7);

——修改了 S 型和 M 型等电位连接要求,将抽象措施改为更加具体化和可操作性的措施(见

10.1.4.2、10.1.4.3,2009 年版的 8.3.11.2 和 8.3.11.3);

——修改了等电位连接的连接方式(见 10.1.5,2009 年版的 8.3.9);

IIIDB37/T 3796—2019

——删除了程控交换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电视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

联动控制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电子系统等电位连接和接地要求(见

2009 年版的 8.3.11.5);

——删除了综合布线系统防雷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见 2009 年版的 9);

——删除了用于电气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及其参数选择(见 2009 年版的 10.1.1);

——增加了 SPD 在不同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中的接线形式(见 11.1.5);

——增加了 SPD 连接导线的材料和规格要求(见 11.1.6);

——修改了降低电涌保护器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的方法,删除了凯文式接法,增加了增大线径的

方法(见 11.1.8,2009 年版的 10.1.2.3);

——删除了用于电子系统的 SPD 的参数选择(见 2009 年版的 10.2.1);

——删除了验收作业要求(见 2009 年版的 11);

——删除了附录 A、附录 C 和附录 D(见 2009 年版的附录 A、附录 C 和附录 D);

——按照 GB 50300 的要求,修改了验收业务表格式样(见附录 A,2009 年版的附录 E);

——修改了接地电阻的测量(见附录 B,2009 年版的附录 B);

——修改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2009 年版的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山东省气象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鲁TC 1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振波、柳林、商鹏、魏超、孙荆茶。

本标准代替了DB37 1228—2009。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7 1228—200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年老网站,真实资源、每天更新、会员免费畅享!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我是谁我在哪
我的头像

报歉!评论已关闭.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