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玻门安装施工工艺标准.pdf
0
0
0
古镇书:湖南古镇书作者:古镇书编辑部编著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4年1月第1次
建设工程监理人员操作问答作者: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张元勃 编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
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P GB/T50549-2010 电厂标识系统编码标准 Coding standard for power pla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2010-05-31发布 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厂标识系统编码标准 Coding standard for power pla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GB/T50549-2010 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0年12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北.京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的规定, 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了国 内外电厂标识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必要的专题研究和技术研讨,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讨论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和10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 规定、电厂标识系统通用规则、火电厂标识、水电厂标识、核电厂标 识、可再生能源电厂标识、通用标识规则、工程约定与编码索引、标 注规定.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给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电子邮箱: hkang@cpecc.net)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聪生康慧吴国强傅耀宗赵琨 李智孙永滨马欣欣阎欣军田景奎 1 ...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
3.1标识总体………(5)
3.2各阶段标识…………*(6)
3.3全厂码4………(8)
4电厂标识系统通用规则……………(9)
4.1工艺相关标识…………………………………(9)
4.2安装点标识……………………”(9)
4.3位置标识…………………………(10)
5火电厂标识………………………(11)
5.1热机专业………………………(11)
5.2水工工艺专业…(12)
5.3化学专业.………………(13)
5.4输煤专业.………………(14)
5.5除灰专业.………………(15)
5.6暖通专业…………………………………(15)
5.7环保专业(17)
5.8起吊设施和电梯……………·(18)
5.9总图专业…………………(20)
5.10建筑和结构专业……………(21)
5.11电气一次专业………(22)
5.12电气二次专业…(25)
5.13照明专业……………(26)
5.14厂内通信专业……………………(27)
5.15系统专业……………………(27)
5.16仪表与控制专业………………(28》
6水电厂标识…
6.1水力机械、暖通和给排水专业…………(31)
6.2金属结构专业…………(32)
6,3水工专业……………(33)
6,4厂房专业……(35)
65电气一次专业……………(35)
6.6电气二次专业………(37)
7核电厂标识………………(39)
7.1反应堆堆芯专业………………(39)
7.2反应堆本体专业……(39)
7.3反应堆工艺系统专业…………………(40)
7.4工艺运输专业……………………(42)
7.5热机专业…………(43)
7,6仪表与控制专业…(44)
7.7电气一次专业……(48)
7.8电气二次专业……………(52)
7.9照明专业…………(54)
7.10厂内通信专业(54)
7.11总图专业………(56)
7.12建筑与结构专业……(57)
7.13暖通专业………………(58)
7.14水工工艺专业·…(61)
7.15化学专业…………(62)
7.16气体供应专业……………(62)
7.17环保专业………………(65)
7.18起吊运输专业…………(66)
7.19维修与实验设施(67)
8可再生能源电厂标识(69)
8.1一般规定(69)
8.2阵列式可再生能源电厂标识的通用规定………(69)
8.3风力电场标识规定(72)
8.4太阳能光伏电厂标识规定(73)
9通用标识规则(74)
9.1机械(74)
9.2电气和仪控(75)
9.3土建(79)
10工程约定与编码索引...............(81)
11标注规定(82)
附录A工艺相关标识的编码(85)
附录B安装点标识的编码(87)
附录C位置标识的编码(89)
附录D系统索引(93)
附录E设备索引(193)
附录F部件索引(200)
附录G建(构)筑物索引..(204)
附录H火电厂各专业常用系统分类码及标识范围(221)
附录】水电厂各专业常用系统分类码及标识范围(297)
附录K核电厂各专业常用系统分类码及标识范围(324)
本标准用词说明…(391)
附:条文说明………(393)
JGJ 75-2012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13686-1992 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rar
0
0
GB/T 19889.14-2010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4部分:特殊现场测量导则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作者:钟训正 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1985
绘画工具
就绘画工具而言,我原喜欢用铅笔,它有丰高的表现力。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可浓可谈、可粗可细,可以画刚劲有力的线条,也可画柔和匀称的体和面。它的笔触可细柔如游丝,精致细腻,也粗犷如泼类、豪迈奔放,因其浓谈粗细虚实自如,可以用简炼的笔触表达出含薜而丰富的内容用之于速写,特点是速度快,画幅不受限制,尤其在作快捷草图时,「抓住解息的灵感即兴快速地形之于纸面。尽管铅笔画的优,点不少,但缺点是保存不易,复印效果差,层次减少,制版印刷要求高,价格昂贵。而钢笔画在这一方面则相反:易于保存,复制印刷均较经济方便,又不易失真。因此,在重大的国际设计竞赛中,即使是印刷术较为先进的国家,也常规定用此种表现法。钢笔画纯粹是线的组合,以线的粗细、疏密、长短、虚实、曲直等来绀织画面,线条无浓谈之分、画面效果黑白分明、明快肯定。它的不便之处是不能擦改,作速写时画幅受到一定的限制。
钢笔发源于羽毛管笔,羽毛管笔质软而高有婵性,笔触有较大的粗细变化,有多变的笔锋。现代的针管笔所画的线条粗细均一,作画时全靠线条组合之琉密、实。它特别适合于用器画(直线尺、曲线尺),而这也正是现代建筑画的主要特点。现代尚有塑料笔、毡笔等,笔头较粗,转动笔锋、控制出水量和落笔的轻重,笔触可有枯盈粗细上的变化·用此种工具画幅可不受限制。毡笔较粗,一般适用于草图一类写意的画法。
现在:,钢笔画一般已是线条画的统称了,它包括了针管笔,塑料笔画等。
建筑画的钢笔画技法
建筑画的钢笔画技法,随着绘画工具的进展和雄筑形代的演变,今苷有较大的差并。古典建筑是在有限的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讲究建筑实体的变化,装饰细部和线脚均较繁复。因此,建筑绘在形和光影明暗的变化上,有运用多种笔触和技巧的机会,结合形体的跌宕起伏,笔触可抑扬顿挫,紫回转折,席实有致,画面自有一番情趣、现代建筑没有繁琐的体形和细部,建筑的工业化使建筑物侧重于空间、体面及材料质感的表现,形成建筑物的实体往件是简洁明快的,轮廓线则又是流畅舒展的,因此古典技法在表现现代建筑时往往无能为力。现代建筑画结合简朴的形体,发展了新的技巧一用器画,采用各种画线的工具,以较有规律的线组一竖线、水平线、斜线、曲线、透视灭线或数种线组的交叉一一来组成画面,建筑物的形式和表现技巧易于和谐一致。
线条的组织有两种目的,一是表现色调、另一是表现质感。线条的组织技法多种多样〔参见插图)。
各种组织方式在感觉上各有其特殊的效果,必须视对象巧为运用。一般说来,轻柔的物体用细的线组或曲线线组,刚劲的物体用直线线组。至于各种材科的质感纹理表现,更是不胜枚举。但有些物体的质感是有明确的组织规律的,如砖墙、瓦、草屋面、石墙及铺地,还有木料、大理石、水纹、叶丛等各有其独特的表现法。在表现其纹理的同时也表现一定的色调。有些物体设有明显的质感纹理,它的明暗色调在上述图例中有较大的选择幅度。但必须注意的是:同一种材料的色调表现方式在间一画面上应该是一致的。
钢笔画四种基本画法:
一、以勾形为主的单线画法,即所谓白描。这种西法以画出物体的轮廓及面的转折线为主,在内容较繁杂时可加重前后交物体中前物体的轮廓线,以增加画面的层次。一般说来,轮廓线最重,体与面的转折线次之,平面上的纹理线最轻。此种方法易取得谈雅的效果。
:二、单线勾形再加上物体质感和色感的表现。当然,表现质感的同时也可表现色感,色感的深浅以表现质感的线组的疏密来调整。此种方法有一定的装饰效果,适用于室内设计图:
三、单线勾形再加简单的明暗色调的表现。这种画法有-一定的立体感,可产生明快商朴的效果。另-相似的方法是只在画面主题上施以简单的明暗色调,而在配景中则免去明暗色喘,以加如强“聚焦”的效果。
四、以色感与光影的表观为主的画法。体和面以色和光来区分,以面的表现为主,不强调构成形的单线。此种画法的空间感强,层次多,较高有表现力,但掌挥全较难。
0
ICS91.100.30 Q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3476-2009 代替GB13476一199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retensioned spun concrete piles 閱免 讀費 2009-03-28发布 2010-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13476-2009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产品分类 4原材料及一般要求 3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 7检验规则 9 8标志 11 9贮存和运输 11 10产品合格证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非优选系列管柱的基本尺寸和力学性能指标13 附录B(舰范性附录)管柱的结构配筋 15 附录C(规范性附录)管柱的抗剪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16 附录《规范性附录)管柱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的计算方法19 中国标准出质式 GB13476-2009 前言 本标准第5.1.2条、5.1.3条、5.2条、5.3条、5.6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日本工业标准JISA5373:2004《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制品》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13476一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柱》. 本标准与GB13476一1999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表示方法(1999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 修订了产品分类(1999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修订了原材料及一般要求(1999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4 修订了技术要求1999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5章2: 修订了试验方法(1999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6章) 修订了检验规则1999年版的第7章:本版的第7章); 修订了标志(999年版的第8章:本版的第8章); 修订了贮存和运输(1999年版的第9章;本版的第9章); 调整了产品合格证(本标准的第10章); 取消了对产品分等分级的规定 阅读专用 元一增加了管桩规格及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本标准的表1): 增加了对端板最小厚度的要求(本标准的表2); 增加了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管柱所使用的骨料的要求(本标准的4 1.2.3); 增加了硅砂粉、矿渣微粉、粉煤灰、硅灰等掺合料的质量要求(本标准的4.1.6.1) 增加了管柱的抗剪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的4.2 3) 增加了管桩的耐久性要求(本标准的4.2.4): 增加了抗弯试验用管桩最短单节柱长的要求(本标准的6.3.2、表8): 增加了管柱吊装的要求(本标准的9 1.4): 增加了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基本尺寸和力学性能指标(本标准的附录A); 增加了管桩的结构配筋(本标准的附录B): 增加了管桩的抗剪性能及其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C); 增加了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的计算方法(本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 本标准由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嘉兴学院管桩应用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水泥混凝土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建科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宝业集团浙江建设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浙东建材集团有 限公司、广东三和管柱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