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 ( 第 1149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2011-09-16发布
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50738-2011,GB 50738-2011,施工规范,规范,通风与空调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免费,通风施工规范,通风规范,正式版、带书签 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金属风管与配件制作、非金属与复合风管及配件制作、风阀与部件制作、支吊架制作与安装、风管与部件安装、空气处理设备安装、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安装、空调水系统管道与附件安装、空调制冷剂管道与附件安装、防腐与绝热、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检测与试验、通风与空调系统试运行与调试。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总则
1.0.1为加强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安装技术的管理,规范施工工艺,强化施工安装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安装。
1.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安装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风管air duct
采用金属、非金属薄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管道。
2.0.2非金属风管nonmetallic duct
采用硬聚氯乙烯、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风管。
2.0.3复合风管composite duct
采用不燃材料面层与绝热材料内板复合制成的风管。
2.0.4风道air channel
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2.0.5风管配件duct fittings
风管系统中的弯头、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2.0.6风管部件duct component
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风罩、风帽、消声器、过滤器等。
2.0.7漏风量air leakage rate
风管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风管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时间内泄出或渗人的空气体积量。
2.0.8漏光检测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
用强光源对风管的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等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2.0.9固定支架fixing trestle
不允许管道与其有相对位移的管道支架。
2.0.10防晃支架restraining trestle不随管道晃动产生位移的管道支架。
2.0.11型式检验报告type inspection report
由生产厂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的全部性能及其适用性所作的检验,其报告称型式检验报告。
2.0.12强度性试验strength test
在规定的压力和保压时间内,对管路、压力容器、阀门、附件等进行的耐压能力检验。
2.0.13严密性试验leakage test
在规定的压力和保压时间内,对管路、压力容器、阀门、附件等进行的泄漏检验。
3基本规定
3.1施工技术管理
3.1.1承担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的企业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施工现场具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3.1.2施工企业承担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时,其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3.1.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交底和会审,形成书面记录,并应由参与会审的各方签字确认。
3.1.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应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合格、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施工单位应对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作业指导培训。
3.1.5施工图变更需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当施工图变更涉及通风与空调工程的使用效果和节能效果时,该项变更应经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变更手续,并应获得监理和建设单位的确认。
(略)
4金属风管与配件制作
4.1一般规定
4.1.1金属风管与配件制作宜选用成熟的技术和工艺,采用高效、低耗、劳动强度低的机械加工方式。
4.1.2金属风管与配件制作前应具备下列施工条件:
(略)

PDF书签目录索引:

GB50738-2011 1
1 总则 16
2 术语 17
3 基本规定 19
3.1 施工技术管理 19
3.2 施工质量管理 19
3.3 材料与设备质量管理 20
3.4 安全与环境保护 21
4 金属风管与配件制作 23
4.1 一般规定 23
4.2 金属风管制作 26
4.3 配件制作 36
4.4 质量检查 37
5 非金属与复合风管及配件制作 39
5.1 一般规定 39
5.2 聚氨酯铝箔与酚醛铝箔复合风管及配件制作 42
5.3 玻璃纤维复合风管与配件制作 46
5.4 玻镁复合风管与配件制作 51
5.5 硬聚氯乙烯风管与配件制作 57
5.6 质量检查 62
6 风阀与部件制作 64
6.1 一般规定 64
6.2 风阀 64
6.3 风罩与风帽 65
6.4 风口 66
6.5 消声器、消声风管、消声弯头及消声静压箱 66
6.6 软接风管 67
6.7 过滤器 68
6.8 风管内加热器 68
6.9 质量检查 68
7 支吊架制作与安装 72
7.1 一般规定 72
7.2 支吊架制作 73
7.3 支吊架安装 78
7.4 装配式管道吊架安装 84
7.5 质量检查 84
8 风管与部件安装 86
8.1 一般规定 86
8.2 金属风管安装 91
8.3 非金属与复合风管安装 93
8.4 软接风管安装 95
8.5 风口安装 96
8.6 风阀安装 96
8.7 消声器、静压箱、过滤器、风管内加热器安装 97
8.8 质量检查 97
9 空气处理设各安装 100
9.1 一般规定 100
9.2 空调末端装置安装 101
9.3 风机安装 103
9.4 空气处理机组与空气热回收装置安装 103
9.5 质量检查 105
10 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安装 107
10.1 一般规定 107
10.2 蒸汽压缩式制冷(热泵)机组安装 109
10.3 吸收式制冷机组安装 110
10.4 冷却塔安装 111
10.5 换热设备安装 112
10.6 蓄热蓄冷设备安装 113
10.7 软化水装置安装 114
10.8 水泵安装 115
lO.9 制冷制热附属设备安装 116
10.10 质量检查 117
11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附件安装 119
11.1 一般规定 119
11.2 管道连接 121
11.3 管道安装 127
11.4 阀门与附件安装 129
11.5 质量检查 130
12 空调制冷剂管道与附件安装 132
12.1 一般规定 132
12.2 管道安装 133
12.3 阀门与附件安装 134
12.4 质量检查 134
13 防腐与绝热 136
13.1 一般规定 136
13.2 管道与设备防腐 137
13.3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各绝热 138
13.4 空调风管系统与设各绝热 140
13.5 质量检查 143
14 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 145
14.1 一般规定 145
14.2 现场监控仪表与设各安装 145
14.3 线管与线槽安装及布线 147
14.4 中央监控与管理系统安装 148
14.5 质量检查 149
15 检测与试验 151
15.1 一般规定 151
15.2 风管强度与严密性试验 152
15.3 风管系统严密性试验 154
15.4 水系统阀门水压试验 155
15.5 水系统管道水压试验 156
15.6 冷凝水管道通水试验 158
15.7 管道冲洗试验 158
15.8 开式水箱(罐)满水试验和换热器及密闭容器水压试验 159
15.9 风机盘管水压试验 159
15.10 制冷系统试验 159
15.11 通风与空调设备电气检测与试验 162
16 通风与空调系统试运行与调试 163
16.1 一般规定 163
16.2 设各单机试运转与调试 164
16.3 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行与调试 171
本规范用词说明 181
引用标准名录 182
附:条文说明 184
l 总则 188
2 术语 189
3 基本规定 190
3.1 施工技术管理 190
3.2 施工质量管理 191
3.3 材料与设各质量管理 193
3.4 安全与环境保护 194
4 金属风管与配件制作 195
4.1 一般规定 195
4.2 金属风管制作 197
4.3 配件制作 198
5 非金属与复合风管及配件制作 199
5.1 一般规定 199
5.2 聚氨酯铝箔与酚醛铝箔复合风管及配件制作 200
5.3 玻璃纤维复合风管与配件制作 201
5.4 玻镁复合风管与配件制作 201
5.5 硬聚氯乙烯风管与配仵制作 202
6 风阀与部件制作 204
6.2 风阀 204
6.3 风罩与风帽 204
6.6 软接风管 204
7 支吊架制作与安装 205
7.1 一般规定 205
7.2 支吊架制作 206
7.3 支吊架安装 212
8 风管与部件安装 213
8.1 一般规定 213
8.2 金属风管安装 215
8.3 非金属与复合风管安装 215
9 空气处理设各安装 216
9.1 一般规定 216
9.2 空调末端装置安装 216
9.4 空气处理机组与空气热回收装置安装 217
10 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安装 218
10.1 一般规定 218
1l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附件安装 219
11.1 一般规定 219
11.2 管道连接 220
11.3 管道安装 221
11.4 阀门与附件安装 221
12 空调制冷剂管道与附件安装 223
12.1 一般规定 223
13 防腐与绝热 224
13.2 管道与设备防腐 224
13.3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绝热 224
14 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 225
14.1 一般规定 225
14.2 现场监控仪表与设备安装 225
14.3 线管与线槽安装及布线 227
14.4 中央监控与管理系统安装 227
15 检测与试验 228
15.1 一般规定 228
15.2 风管强度与严密性试验 228
15.4 水系统阀门水压试验 228
15.5 水系统管道水压试验 228
15.7 管道冲洗试验 228
15.8 开式冰箱(罐)满水试验和换热器及密闭容器水压试验 229
15.10 制冷系统试验 229
16 通风与空调系统试运行与调试 230
16.1 一般规定 230
16.3 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行与调试 23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带书签 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pdf已关闭评论

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12209.2-1990 城市燃气中萘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rar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二版)(按GB 50003-2011).pdf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二版)(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二版)作者:唐岱新,龚绍熙,周炳章 编著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新修订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已经发布施行。新规范是根据近十多年来国内科研试验最新成果,国内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外经验而修订的。新规范在新型墙材、配套的专用砂浆、砌体结构耐久性、砌体结构构造措施,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等方面均有新增、更新、补充的内容。新规范的实施将对我国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质量及砌体结构质量和耐久性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建筑结构新规范系列培训读本: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2版)(按GB 50003-2011)》第二版就是根据新规范内容进行编写的。《建筑结构新规范系列培训读本: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2版)(按GB 50003-2011)》结合新修订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介绍现代砌体结构的发展,正确理解新规范条文修订的依据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新规范在新型墙材、配套的专用砂浆、砌体结构耐久性、砌体结构构造措施、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等方面新增、更新、补充的内容。在一些章节给出设计计算例题,以进一步加深对新规范的理解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
图集号:08S305
统一编号:GJBT-1085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淮改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2008]189号
实行日期: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一日

08S305,08S305图集,小型潜水排污泵,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潜污泵,潜污泵图集,高清无水印 08S305 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带书签).pdf

08S305《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适用于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及室外污水池、集水坑的污、废水提升排放;被提升的污、废水温度不超过40℃,PH值为6~9。
本图集重点介绍了几种潜水排污泵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及室内、外安装方式。编入本图集的潜水排污泵包括JYWQ型自动搅匀排污泵、Flygt C(M、N)型污水潜水泵。安装方式包括室内污水池(集水坑)软管连接移动式安装、硬管连接固定式安装及室内、室外污水池(集水坑)带自耦合装置固定式安装。
本次入编的潜水排污泵抗缠绕能力较强、运行可靠性也有所提高。本图集对原图集的潜水排污泵安装方式进行了调整补充,便于设计选用和施工安装。

08S305图集PDF书签目录:

目录 5
总说明 7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外形图 10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性能参数、外形尺寸表 11
Flygt C、M型潜水排污泵安装外型图 15
Flygt N型潜水排污泵安装外型图 16
Flygt系列潜水排污泵性能参数、外型尺寸表 17
Flygt系列潜水排污泵性能曲线 19
潜水排污泵单泵软管连接移动式安装(钢盖板) 21
潜水排污泵单泵软管连接移动式安装(钢筋混凝土盖板) 22
潜水排污泵单泵软管连接移动式安装设备材料表 23
潜水排污泵单泵软管连接移动式安装尺寸表 24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单泵硬管连接固定式安装(钢盖板) 25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单泵硬管连接固定式安装(钢筋混凝土盖板) 26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单泵硬管连接固定式安装设备材料表 27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双泵硬管连接固定式安装(钢盖板) 28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双泵硬管连接固定式安装(钢筋混凝土盖板) 29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双泵硬管连接固定式安装设备材料表 30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双泵硬管连接固定式安装尺寸表 31
潜水排污泵单泵固定自藕式安装 32
潜水排污泵单泵固定自藕式安装设备材料表 33
潜水排污泵双泵固定自藕式安装 34
潜水排污泵双泵固定自藕式安装设备材料表 35
JYWQ系列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固定自藕式安装尺寸表 36
Flygt系列潜水排污泵固定自藕式安装尺寸表 38
潜水排污泵室外安装(阀门设于污水井外) 39
潜水排污泵室外安装(阀门设于污水井内) 40
潜水排污泵室外安装设备材料表 41
潜水排污泵室外安装尺寸表 42
室外污水池平、剖面图 44
室外污水池配筋图 45
砖砌阀门井安装图(顶面不过汽车) 46
砖砌阀门井盖板配筋图(顶面不过汽车) 47
钢筋混凝土阀门井安装图(顶面可过汽车) 48
钢筋混凝土阀门井配筋图(顶面可过汽车) 49
钢筋混凝土阀门井盖板配筋图(顶面可过汽车) 50
密闭井盖、球型污水止回阀、可曲挠橡胶管接头外形图 51
潜水排污泵控制要求及外部接线图 5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彩色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4X505-1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4年7月1日,统一编号:GJBT-1281主编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文号:建质[2014]59号。

14X505,14X505-1,FAS系统,火灾报警,火灾报警设计图示,火灾报警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彩色高清无水印 14X505-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pdf

1编制依据
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09]81号文“关于印发《2009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
1.2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编制目的
火灾自动振警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设计人员在进行该系统设计时,应严格执行修订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以下简称《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该规范此次为全面修订,与1998年版规范相比变化较大,为帮助设计人员正确理解修订后规范的要求,突出修订后规范中的重点、难点,编制本规范图示,主要供设计、审图人员使用,同时施工、监理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也可参考使用。
3编制方式
3.1本图集选泽《规范》修订后新增或变化较大的重点内容,以及设计人员可能理解模糊的内容进行图示。图集的编制顺序与《规范》的章节顺序一致。
3.2图面写出对应的规范条文及条文说明,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加“提示”,并配上图示内容,方便读者对照看图,加深理解。
3.3图示的形式包括示意图、系统图、电路图、框图等,图中重点的内容或者突出表达的内容,用红色绘制。
3.3部分图面受页面布局所限,没有列出或未完整列出条文或条文说明。图面会注明“省略”或“部分摘录”。
3.4部分图示给出了“提示”或“注”“提示”的内容是对规范条文的进一步说明或老应充分引起设计人员注意的事项,“注”的内容是对图示内容的说明。
4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构筑物中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审图和施工人员可参照使用。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主要内容
5.1系统设计基本规定(包括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等)。
5.2消防联动控制设计(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电动防火门的联动控制设计、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等)。
5.3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及设置(包括点型火灾探测器、线型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5.4系统设备的设置(包括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区域显示器的设置、火灾警报器的设置等)。
5.5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6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5.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5.8系统供电及布线。
5.9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道路隧道、油罐、电缆隧道、高度大于12m的空间场所)。
5.10相关技术资料。

内容索引:

目录 1
编制说明 3
图形及文字符号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框图(现行)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框图(目标) 8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 9
总线短路隔离器的设置(树形结构) 11
总线短路隔离器的设置(环形结构) 12
系统跨越避难层时的设计 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 14
区域报警系统 15
集中报警系统框图 16
集中报警系统示例 18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框图 20
消防控制室布置图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联动信号 23
主要连锁触发和连锁控制信号 25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26
湿式消火栓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28
气体灭火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30
防排烟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31
防火门监控系统图示 32
单开防火门监控系统安装图示 33
双开防火门监控系统安装图示 34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3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系统联动控制图示 38
备用照明系统 43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44
房间被分隔时点型探测器的设置 45
电梯机房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6
火焰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7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8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49
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50
感烟火灾探测器在隔栅吊顶场所的设置 52
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的设置 53
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54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56
电动开门器的手动控制按钮 57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8
A类系统示意图 59
B类和C类系统示意图 60
D类系统示意图 61
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组成系统示意图 62
可燃气体探测器在橱柜中安装示意图 63
C类系统中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64
A类系统中火灾警报器及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 65
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66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示意图 6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供电电源 70
布线 72
道路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示意图 73
外浮顶油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示意图 74
道路隧道及外浮顶油罐探测器系统图 75
电缆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示意图 76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用图示 77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安装于高度大于12m的空间场所示意图 78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安装于高度大于12m的空间场所示意图 79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用于保护高度大于12m空间场所的电气线路示意图 80
相关技术资料
防火门监控系统设备选型 81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示例 82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备选型 84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转换盒、终端盒连接图及设备选型 85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示例 86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选型 88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选型 89
剩余电流互感器选型 91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图 92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传感器接线图 93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设备选型 9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作者:张文忠出版时间:2008年丛编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考虑到我国建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建筑领域创新日新月异。全国各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教材不断更新的需求,以及青年设计工作人员学习求新的要求等方面的时代因素,因此对本书第三版进行更新与增补,是顺应趋势和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因此在第四版中,着力加强建筑实例选编和文字分析的增删工作,借以获得丰富的内涵、编排崭新的图像形式、生动的色彩光影、简练的文字论述等,皆纳入本书和光碟之中。力求达到图文并茂、哲理清晰和有利于形象教学的编写原则。最终目的,使之便于读者阅读。加深对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图例内容的赏析。第1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1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2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1.3 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第2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2.2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2.3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第3章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3.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3.2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3.3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第4章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4.1 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4.2 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4.3 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第5章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5.1 分隔性的空间组合5.2 连续性的空间组合5.3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5.4 高层性的空间组合5.5 综合性的空间组合第6章 公共建筑实例选编6.1 文教建筑01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中)02 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中)03 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04 海天之恋文化中心(新喀里多尼亚)05 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中)0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07 威恩州立大学麦克格雷戈尔纪念会议中心(美)08 勃兰德大学天然光源画室(美)09 堪迪拉潘捷柏大学美术教学馆(印度)

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BS EN 1504-3-2005 混凝土结构保护和维修用产品和系统.定义、要求、质量控制和一致性评估.第3部分结构和非结构维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CJ 3020-199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rar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CJJ 70-1996 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南方地区).rar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GJ 159.1-2001 电力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GJ 80-19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rar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building ground
2010-05-31 发布
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高清OCR、无水印 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内容摘抄: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统一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施工质量的验收。不适用于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配套使用。
1.0.5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 语
2.0.1建筑地面 buldiag graund
建筑物庭层地百和楼(层地)面的总称,
3.4.1面层 surfse coarse
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百表面星。
2.0.3贴合是 sombiand ursm
真屋与下一构造昆相聚结的中间是。
3.0.4基属 ham
面层下前构造层,包括填车层,隔高是、绝热层,找平层,举层和基土等。
2.0.S填究是 filler cmarsm
建溪地百中具有隔声,找放等作用和哈数管规的构造层。
3.0.6 四离是 iolning coumt
防止建筑地面上备种应体成地下京、阳气康进地面等作用的两查居;当仅防止地下潮气道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液屋。
2.0.7地热层 indasang emars
用于地而阻措热量传湿的构造层。
3.0.4我平层 keefag orm
在生是、接极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投城或加强作用的构查居。
2.0.9垫局 under layer
承受并停通地面背载于基土上的梅蓝品。
2.0.10基士 boundsion santh layer
庭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2.0.11缩缝 shrinbge enck
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2.0.12 伸缝 stretching crack
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2.0.13 不发火(防爆)面层
misfiring(explosion-proof)layer
面层采用的材料和硬化后的试件,与金属或石块等坚硬物体进行摩擦、冲击或冲擦等机械试验时,不会产生火花(或火星),不具有致使易燃物起火或爆炸的建筑地面。
2.0.14不发火性 misfiring
当所有材料与金属或石块等坚硬物体发生摩擦、冲击或冲擦等机械作用时,不产生火花(或火星),不会致使易燃物引起发火或爆炸的危险,称为具有不发火性。
2.0.1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floor radiant heating system
在建筑地面中铺设的绝热层、隔离层、供热做法、填充层等的总称,以达到地面辐射供暖的效果。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应按表3.0.1的规定执行。
表3.0.1 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表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整体
面层
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
垫层、三合土及四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
粒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
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硬化耐
磨面层、防油渗面层、不发火(防爆)面层、自流平面层、涂料面
层、塑胶面层、地面辐射供暖的整体面层
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
垫层、三合土及四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粒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
地面
板块
面层:砖面层(陶瓷锦砖、缸砖、陶瓷地砖和水泥花砖面层)、
面层
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预制板块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块、
水磨石板块、人造石板块面层)、料石面层(条石、块石面层)、
塑料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金属板面层、地毯面层、地面辐射
供暖的板块面层
木、竹
面层
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
垫层、三合土及四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
粒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
面层:实木地板、实木集成地板、竹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
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浸溃纸层压木质地
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软木类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
地面辐射供暖的木板面层
3.0.2从事建筑地面工程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标准。
3.0.3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或产品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无国家现行标准的,应具有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认可文件。材料或产品进场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2 应对型号、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对重要材料或产品应抽样进行复验。
3.0.4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料石等天然石材以及砖、预制板块、地毯、人造板材、胶粘剂、涂料、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或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放射性、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材料进场时应具有检测报告。
3.0.5 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建筑地面应符合设计防滑要求。
3.0.6 有种植要求的建筑地面,其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的有关规定。设计无要求时,种植地面应低于相邻建筑地面50mm以上或作槛台处理。
3.0.7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的有关规定。
3.0.8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铺设。面层分格缝的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3.0.9 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保温、隔热、隔声等工程完工后,应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
3.0.10 建筑地面工程基层(各构造层)和面层的铺设,均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3.0.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的控制应符合材料或产品的技术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和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5℃;
2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10℃;3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0℃;
4 采用自流平、涂料铺设时,不应低于5℃,也不应高于30℃。
3.0.12 铺设有坡度的地面应采用基土高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铺设有坡度的楼面(或架空地面)应采用在结构楼层板上变更填充层(或找平层)铺设的厚度或以结构起坡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
3.0.13 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冻胀性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冻胀土处理后方可施工,并不得在冻胀土层上进行填土施工;
2在永冻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建筑节能要求进行隔热、保温处理后方可施工。
3.0.14 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其面层和基层(各构造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应按本规范基层铺设中基土和相应垫层以及面层的规定执行。
3.0.15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长米间距不得大于10m,对日晒强烈且昼夜温差超过15℃的地区,其延长米间距宜为4m~6m。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及房屋转角处应设缝处理。上述缝的宽度应为15mm~20mm,缝内应填嵌柔性密封材料。
3.0.16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缝、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
2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3.0.17当建筑地面采用镶边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强烈机械作用下的水泥类整体面层与其他类型的面层邻接处,应设置金属镶边构件;
2具有较大振动或变形的设备基础与周围建筑地面的邻接处,应沿设备基础周边设置贯通建筑地面各构造层的沉降缝(防震缝),缝的处理应执行本规范第3.0.16条的规定;
3 采用水磨石整体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并用分格条进行分格;
4 条石面层和砖面层与其他面层邻接处,应用顶铺的同类材料镶边;
5 采用木、竹面层和塑料板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6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检查井等邻接处,均应设置镶边;7 管沟、变形缝等处的建筑地面面层的镶边构件,应在面层铺设前装设;
8 建筑地面的镶边宜与柱、墙面或踢脚线的变化协调一致。
3.0.18 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3.0.19 检验同一施工批次、同一配合比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的试块,应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少于1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大于1000m²时,每增加1000m²应增做1组试块;小于1000m²按1000m²计算,取样1组;检验同一施工批次、同一配合比的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坡道的水泥混凝土、水泥砂浆强度的试块,应按每150延长米不少于1组。
3.0.20 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木、竹面层、塑料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地毯面层的铺设,应待抹灰工程、管道试压等完工后进行。
3.0.2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一层次或每层施工段(或变形缝)划分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划分检验批;
2 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所划分的分项工程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
3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4间,不足4间,应全数检查。
3.0.22建筑地面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应达到本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本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且最大偏差值不超过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规定处理。
3.0.23 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在建筑施工企业自检合
格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进行检验。
3.0.24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允许偏差应采用钢尺、lm直尺、2m直尺、3m直尺、2m靠尺、楔形塞尺、坡度尺、游标卡尺和水准仪;2 检查空鼓应采用敲击的方法;
3 检查防水隔离层应采用蓄水方法,蓄水深度最浅处不得小于10mm,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检查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的面层应采用泼水方法。
4 检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应采用观感的方法。
3.0.25 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应对面层采取保护措施。
4 基层铺设
4.1 一般规定
4.1.1 本章适用于基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绝热层和填充层等基层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
4.1.2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4.1.3 基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
4.1.4 垫层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阶梯形,每层接槎处的水平
距离应错开0.5m~1.0m。接槎处不应设在地面荷载较大的部位。
4.1.5 当垫层、找平层、填充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4.1.6对有防静电要求的整体地面的基层,应清除残留物,将露出基层的金属物涂绝缘漆两遍晾干。
4.1.7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4.2 基 土
4.2.1 地面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基土上。土层结构被扰动的基土应进行换填,并予以压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4.2.2 对软弱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4.2.3填土应分层摊铺、分层压(夯)实、分层检验其密实度。填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的有关规定。
4.2.4 填土时应为最优含水量。重要工程或大面积的地面填土前,应取土样,按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OCR、无水印 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pdf已关闭评论

JGJ/T 258-201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迭合楼板技术规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7689.1-2001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1部分 玻璃纤维厚度的测定.rar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既有线提速200~250km/h线桥设备维修规则.rar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T/T 861-2013 桥梁成品预应力钢绞线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