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05S4消防工程
消防工程,标准,建筑标准图集
消防工程,标准,建筑标准图集
标准,建筑,系列标准图集
供热,热水,管道安装标准图集
盥洗室,卫生间,J5标准图集
清洁,测试,方法规范
大样,人防,建筑标准图集
砂型,爆炸性,用电规范
GB/T31745-2015高耐磨漆饰实木地板规定了地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P GB/T50328-2014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Code for putt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documents into records 2014-07-13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Code for putt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documents into records GB/T50328-201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5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北京 抚顺市城建档案馆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 前言 检测分会 南宁市城建档案馆 北京市城建档案馆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 河北省城建档案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编 长春市城建档案馆 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 武汉市城建档案馆 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是:建设工程归档文件范围及质量要求,工 北京建科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程文件的立卷,工程文件的归档,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姜中桥张志新欧阳志宏周健民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对归档电子文件 黄飞王恩江罗敏 李向红 的质量要求及其立卷方法;2.对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进行了细 易智华吴松勤鹿欣 许利峰 陈明琪 分,将建设工程按照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 李新民张海萍 夏开元 王玉恒白石 管线工程四个类别,分别对归档范围进行了规定;3.对各类归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权进立秦屹梅尚春明 档文件赋予了编号体系;4.对各类工程文件,提出了不同单位 王燕民 “必须归档”和“选择性归档”的区分;5.增加了关于立卷流程 姜延溪王健楼建春 谭家发 王瑛李宗波 和编制案卷目录的要求.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 本规范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 公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 中心 本规范参编单位:南京市城建档案馆 芜湖市城建档案馆 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档案办 公室 4 5 ...
Q 13 ICS 91. 100. 10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473-2006
建筑保温砂浆 Dry-mixed thermal insulating position for buildings
2006-08-25 发布2007-0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0473-2006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辽宁华隆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宝能轻质材料有限公司、宁夏中卫新型建筑材 料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召军、袁运法、张利萍、张冰、孔德强、马挺、王军生。
本标准委托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GB/T 20473-2006
建筑保温砂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保温砂浆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与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墙体保温隔热层用的建筑保温砂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132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GB/T 4132-1996,neqISO 7345:1987) GB/T5464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5464一1999,idtISO1182:1990) GB/T5486.2一2001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力学性能 GB/T5486.3一2001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密度、含水率及吸水率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一1988,idt ISO/DIS 8302:1986) 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T10295一1988,idtISO/DIS 8301:1987) GB/T10297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 GB/T17371-1998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 HBC19一2005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轻质墙体板材 JGJ70一19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4132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s 以膨胀珍珠岩或膨胀蛭石、胶凝材料为主要成分,掺加其他功能组分制成的用于建筑物墙体绝热的 干拌混合物。
使用时需加适当面层。
4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产品按其干密度分为I型和Ⅱ型。
4.2产品标记 4.2.1产品标记的组成 产品标记由三部分组成:型号、产品名称,本标准号。
1
GB/T 20473-2006
4.2.2标记示例 示例1:I型建筑保温砂浆的标记为: I建筑保温砂浆GB/T20473-2006 示例2:Ⅱ型建筑保温砂浆的标记为: Ⅱ建筑保温砂浆GB/T20473-2006 5要求 5.1外观质量 外观应为均匀、干燥无结块的颗粒状混合物。
5.2堆积密度 I型应不大于250kg/m²,Ⅱ型应不大于350kg/m²。
5.3石棉含量 应不含石棉纤维。
5.4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66、针-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应同时满足IR≤1.0和I≤1.0。
5.5分层度 加水后拌合物的分层度应不大于20mm。
5.6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 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 技术要求 项目Ⅱ型
I型 于密度/(kg/m²)240-300301~400 抗压强度/MPaM0.20 Wo.40 导热系数(平均温度25C)/(W/(mK))≤0.085 线收缩率/%M0.30 压剪粘结强度/kPaV50 V50 燃烧性能级别应符合GB8624规定的A级要求应符合GB8624规定的A级要求 5.7抗冻性 当用户有抗冻性要求时,1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应不大于5%,抗压强度损失率应不大于25%。
5.8软化系数 当用户有耐水性要求时,软化系数应不小于0.50。
6试验方法 6.1外观质量 目测产品外观是否均匀、有无结块。
6.2堆积密度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6.3石棉含盘 按HBC19-2005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
6....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编号为GB50139-2014 ,自2015年8月1号起实施,原《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同时废止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浙公通字〔2015〕54号 2015年6月15日实施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G310-1~2图集(2015合订本),PDF格式,实行日期:2015年3月1日,统一编号:GJBT-1329。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4]22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专项编制工作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进行编制。
1.2设计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苑》GB 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
2配套使用图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剪力墙)》15310-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15J939-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15G107-1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15G365-2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15G366-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民用建筑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抗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楼盖、楼梯连接节点的设计与施工
4编制内容
本图集主要内容包括连接节点基本构造要求、叠合板连接构造、叠合梁连接构造及预制楼梯的连接构造等。
5使用说明
5.1本图集可供设计人员直接选用或参考使用。
5.2本图集第6~10页提供了楼盖的连接节点构造索引,可在设计文件中引用节点编号并标注相关的设计要求
5.3本图集中给出了装配式混凝土楼盖、楼梯连接节点做法及连接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图中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后浇混凝土区域内的钢筋仅为示意,应由设计确定。
5.4本图集中未注明为“桁架钢筋预制板”的,叠合板预制底板形式由设计确定
5.5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键槽的形式、数量、尺寸及布置由设计确定。除特别说明外,粗糙面、键槽的做法详见本图集第17~19页
5.6连楼节点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由设计确定,且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5.7除有特殊说明外,本图集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叠合板的预制混凝土底板简称“预制板”,叠合混凝土梁的预制部分简称“预制梁”,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简称“预制墙”
5.8对本图集未尽事宜,应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中补充
6其他
6.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材料、产品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设计文件和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6.2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
6.3本图集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主要包括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搭接等方式。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灌浆接缝的封堵不应减小结合面的设计面积。采用焊接时,应采取避免损伤预制构件的措施
6.4本图集中预制构件端部均与其支座构件贴边放置,即在图6.4中,a-0,b=0。当预制构件端部伸入支座放置时,应综合考虑制作偏差、施工安装偏差、标高调整方式和封堵方式等确定a、b的数值,a不宜大于20mm,b不宜大于15mm。当板或次梁搁置在支座构件上时,搁置长度由设计确定。
6.5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预制构件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就位及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完成后进行。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应在装配式结构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进行。
6.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结构深化设计、构件制作、运输和安装全过程的验算,以及施工吊装与支撑体系的验算进行策划与制定,应包括构件安装及节点施工方案、构件安装的质量管理及安全措施等,充分反应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特点和工艺流程的特殊要求
6.7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等的有关规定
6.8本图集未注明尺寸单位,除标高为米(m)外,其余均为毫米(mm)
6.9除有特殊说明外,本图集采用的符号如下:
内容索引:
目录 1
总说明 3
楼盖连接节点索引表 6
1 连接节点基本构造要求 11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1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 11
纵向钢筋及接头净距要求 12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13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13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13
纵向钢筋末端弯钩锚固与机械锚固 14
纵向钢筋的弯折和弯钩 14
整体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 15
叠合梁中组合封闭箍筋构造 15
叠合梁纵筋搭接区箍筋排布构造 16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 16
叠合板板底纵向钢筋搭接长度 16
顶制版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 17
顶制梁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 17
2 混凝土叠合板连接构造 20
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连接构造 20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2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2
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4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5
单项叠合板板侧连接构造 28
悬挑叠合(预制)板连接构造 29
3 混凝土叠合梁连接构造 30
叠合梁后浇段对接连接构造 30
主次梁边节点连接构造 31
主次梁中间节点连接构造 33
搁置式主次梁连接节点构造 37
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边节点构造 39
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中间节点构造 40
4 预制混凝土楼梯连接构造 41
高端支承为固定铰支座,低端支承为滑动铰支座 41
高端支承为固定支座,低端支承为滑动支座 42
高端支承和低端支承均为固定支座 43
5 示例 44
示例1 44
示例2 46
14CG22 14CJ57 钢边框保温隔热轻型板内容包括:钢边框保温隔热轻型板包括屋面板、网架板、天沟板、墙板、楼面板。
2013 SS-01宁波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实施细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材料、设计、砌体施工、装饰施工和质量验收。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5J101、15G612(替代04J101、04G612)图集,可打印pdf版,实行日期:2015年8月1日,统一编号:GJBT-1340,主编单位: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文号:建质函[2015]185号。
15J101 15G612 砖墙建筑结构构造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 有构造柱圈梁构造节点B13 |
总说明3 | 无构造柱圈梁与梁连接B15 |
A 建筑构造 | 挑梁构造B16 |
烧结多孔砖砖型示例A1 | 预制空心板支承构造B17 |
混凝土多孔砖砖型示例A2 | 预制板与外墙的拉结及板缝梁式配筋B19 |
墙脚A3 | 现浇板与墙、圈梁连接B20 |
地下室窗井、隔墙A5 | 女儿墙平面节点示例B21 |
地沟通风孔、多孔砖墙楼层垫层A6 | 女儿墙构造节点B22 |
窗台A7 | 楼梯间墙体配筋B24 |
窗上口A11 | 墙体防裂措施B25 |
窗台板A13 | 女儿墙及坡屋顶分隔缝B27 |
暖气槽窗台板A14 | C 配筋砌体构造 |
门窗安装A15 | 水平配筋墙体(普通砖、蒸压砖)C1 |
女儿墙A16 | 水平配筋墙体(多孔砖)C2 |
墙体设备安装A18 | 水平钢筋的锚固C3 |
外墙变形缝A19 | 墙体钢筋与构造柱的连接C4 |
屋面变形缝、外墙变形缝A20 | 墙体配筋带及系梁C5 |
内墙、顶棚变形缝A21 | 与构造柱的连接C6 |
B 结构构造 | 双向配筋带、系梁与构造柱的连接C7 |
构造柱与基础的连接B1 | 有边框窗间墙的配筋带及系梁C8 |
构造柱与拉结钢筋网片立面B3 | 门、窗洞口侧边框构造C9 |
加强构造柱与拉结钢筋网片立面B4 | 窗洞口侧边框与墙体的拉结C10 |
墙体拉结B5 | D 墙体热工性能 |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B8 | 墙体材料的热工参数选用表D1 |
构造柱与现浇梁连接B11 | 墙体热工性能表D2 |
无构造柱圈梁构造节点B12 |
ICS91.100.25 Q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00-2015 代替GB/T4100-2006 陶瓷砖 Ceramic tiles (ISO 13006:2012 Ceramic tiles- Definitions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ing MOD) 2015-05-15发布 201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电话2068662518 刮涂层查真伪 GB/T4100-2015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分类 5 5性能 7 6抽样和接收条件 8 7要求和试验方法 8 8标记和说明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挤压陶瓷砖(E≤0.5%AIa类)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挤压陶瓷砖(0.5%
DB42/242-2014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适用于湖北省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市政工程可参照使用。对于基坑工程设计、地基及桩基检测、地基基础的施工及质量验收等等。
ICS 93.020 P10
备案号:44137-2015
J12580-2014
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242—2014
代替DB42/242-2003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2014-09-03发布
2014-11-01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42/242-200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本标准是在DB42242-200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的工程经验,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变更及工程技术发展,经修改和补充而成。本标准的规定符合或严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中第3.0.2条、3.0.3条、3.0.4条、3.0.7条、3.0.11条、3.0.12条、3.0.13条、3.0.14条、3.0.15条、3.0.16条、3.0.17条、3.0.18条、3.0.19条、3.0.21条、3.0.26条、5.1.3条、7.1.3条、7.2.2条、7.2.15条、7.5.2条、7.5.10条、7.5.13条、8.1.1条、8.5.1条、8.5.2条、8.5.5条、8.6.1条、9.1.5条、9.1.17条、10.1.4条、10.1.7条、10.2.4条、10.3.8条、10.5.4条、10.5.6条、11.1.10条、11.3.5条、11.3.6条、11.3.8条、11.3.9条、12.1.1条、12.1.2条、12.2.2条、12.4.1条、13.1.7条、13.1.8条、13.2.2条、15.1.5条、15.1.6条、15.1.7条、15.1.11条、15.1.12条、15.2.6条为引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本标准中第9.3.12条、13.1.5条为本标准确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以上强制性条文均为黑体字。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扩展了标准适用范围,市政工程可参照使用。
修改了天然地基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的丙级建筑物范围。
一补充了地基基础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软土震陷判别的要求。
岩土分类中增加了次生红黏土。
修改了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
增加了多桩型复合地基。
增加了山区地基及边坡的勘察要求。
完善了岩石地基设计规定。
补充完善了膨胀土地基的勘察和设计内容。
补充了岩溶发育程度的判别规定。
补充完善了采空区场地的调查、分析及建筑措施。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空心方桩)、人工挖孔桩的应用条件及构造要求。
增加了扩展基础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修改了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间的后浇带留置方法。
增加了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章节。
一完善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点,增加了超过50加的高层建筑应设地下室的规定。
一增加了轨道交通工程与邻近建筑章节。
修改了地基基础检验的基本要求。
修改了附录E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红黏土承载力特征值。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排序不分先后):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十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治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办公室、武汉精诚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审查有限公司、宜昌市勘察设计协会。
本标准历次发布版本情况:DB42/242-2003。
PDF书签目录:
DB42/242-2014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湖北省标准 1
目录 2
前言 5
1 总则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7
1.1 总则 7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
2 术语和符号 8
2.1 术语 8
2.2 主要符号 9
3 基本规定 11
4 岩土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17
4.1 岩土分类 17
4.2 工程特性指标 20
5 天然地基的设计计算 22
5.1 基础理置深度 22
5.2 承载力计算 22
5.3 变形计算 27
5.4 稳定性计算 30
6 软弱地基 31
6.1 一般规定 31
6.2 软弱地基计算 31
6.3 建筑措施 32
6.4 结构措施 33
6.5 施工措施及使用维护 34
6.6 大面积地面荷载 34
7 地基处理 36
7.1 一般规定 36
7.2 水泥土搅拌桩复舍地基 36
7.3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39
7.4 石灰桩复合地基 40
7.5 强穷法和强穷置换法 42
7.6 多桩型复合地基 46
8 山区地基 49
8.1 一般规定 49
8.2 勘察要求 49
8.3 岩石地基 50
8.4 土岩组合地基 51
8.5 岩土边坡治理 51
8.6 压实填土地基 59
9 特殊土地基及特殊场地 62
9.1 膨胀土地基 62
9.2 红黠土地基 70
9.3 岩溶、土洞及地面塌陆场地 71
9.4 采空区场地 72
9.5 城市人防洞室 74
10 桩基础 75
10.1 一般规定 75
10.2 构造要求 77
10.3 桩基承载力计算 79
10.4 桩基沉降计算 81
10.5 桩基承台设计 82
11 基础 87
11.1 无筋扩展基础及扩展基础 87
11.2 桂下条形基础 93
11.3 筏基与桩筏基础 94
11.4 地下室设计 98
11.5 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 100
11.6 墩基础 101
11.7 山区地基基础 102
12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点 104
12.1 一般规定 104
12.2 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 104
12.3 桩基础 105
12.4 抗震措施 106
13 地基基础施工 108
13.1 一般规定 108
13.2 土方开挖 108
13.3 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 109
13.4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 110
13.5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 112
13.6 旋挖灌注桩施工 112
13.7 岩溶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施工 113
13.8 预制桩施工 114
13.9 山区地基施工 116
13.10 其他灌注桩施工要点 116
14 轨道交通工程与邻近建筑 118
14.1 一般规定 118
14.2 工程勘察 118
14.3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 119
14.4 围护结构与桩基检测 121
14.5 规划控制 121
15 检验与监测 123
15.1 检验 123
15.2 监测 125
附录 12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岩、土的现场鉴别 126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岩土层剪切波速 129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抗剪强度指标 c、的标准值 130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132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性指标 133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桩侧土的摩胆力、桩端阻力特征值 139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附加应力系数 α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144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按品计算地基沉降应力系数 153
附录J 〈规范性附录〉 平板式德基抗;申切计算 154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阶梯形承台及锥形承台斜截面受剪的截面宽度 157
附录L 〈规范性附录〉 岩石点荷载试验 158
本规范用词说明 160
致谢 161
条文说明 162
目录 163
1 总则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165
2 术语和符号 166
3 基本规定 167
4 岩土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171
4.1 岩土分类 171
4.2 工程特性指标 172
5 天然地基的设计计算 174
5.1 基础埋置深度 174
5.2 承载力计算 174
5.3 变形计算 176
5.4 稳定性计算 179
6 软弱地基 180
6.1 一般规定 180
6.2 软弱地基计算 180
6.3 建筑措施 181
6.4 结构措施 182
6.5 施工措施及使用维护 182
6.6 大面积地面荷载 182
7 地基处理 183
7.1 一般规定 183
7.2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184
7.3 混凝土植复舍地基 185
7.4 石灰桩复舍地基 186
7.5 强穷法和强资置换法 187
7.6 多桩型复合地基 187
8 山区地基 188
8.1 一般规定 188
8.2 勘察要求 188
8.3 岩石地基 188
8.4 土岩组合地基 188
8.5 岩土边坡治理 189
8.6 压实填土地基 189
9 特殊土地基及特殊场地 190
9.1 膨胀土地基 190
9.2 红勤土地基 199
9.3 岩溶、土洞及地面塌陷塌地 199
9.4 采空区场地 201
9.5 城市人防洞窒 205
10 桩基础 206
10.1 一般规定 206
10.2 构造要求 207
10.3 桩基承载力计算 209
10.4 桩基沉降计算 209
10.5 桩基承台设计 210
11 基础 211
11.1 无筋扩展基础及扩展基础 211
11.2 柱下条形基础 212
11.3 筷基与桩援基础 212
11.4 地下室设计 213
11.5 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 213
11.6 墩基础 214
11.7 山区地区基础 215
12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点 216
12.1 一般规定 216
12.2 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 216
12.3 桩基 216
12.4 抗震措施 216
13 地基基础施工 217
13.1 一般规定 217
13.2 土方开挖与回填 218
13.3 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 218
13.4 钻孔遭注桩后压浆施工 219
13.5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 220
13.6 旋挖灌注桩施工 220
13.7 岩溶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施工 220
13.8 预制桩施工 221
13.9 山区地基施工 221
13.10 其他灌注桩的施工要点 222
14 轨道交通与邻近建筑 223
14.1 一般规定 223
14.2 工程勘察 224
14.3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 225
14.4 围护结构与桩基检测 228
14.5 规划控制 229
15 检验与监测 230
15.1 检验 230
15.2 监测 230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性指标 232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桩侧土的摩阻力、桩端阻力特征值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