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琼02J06烟道住宅复合式垂直集中排烟气系统
烟气,垂直,住宅规范
烟气,垂直,住宅规范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民用及工业建筑室内热水、蒸汽采暖系统的设备、附件及管道安装。供设计、施工及监理工作人员使用。
2.编制依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50155-92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4原)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采暖散热器灰铸铁柱型散热器》JG3-2002
《采暖散热器灰铸铁翼型散热器》JG4-2002
《采暖散热器铝制柱翼型散热器》JG143-2002
《钢管散热器》JG/T148-2002
《民用建筑集中采暖供热计量技术规程》DB62/T25-3044-2009
3.设计内容
本图集主要内容有供暖热力入口装置安装;采暖系统干、立管安装;分户热计量热水采暖系统;采暖用塑料管选择;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爱系统;采暖设备及附件;采暖管道穿墙及楼板做法;管沟内管道安装,另外还编入部分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及附件等。
4.尺寸单位
本图集中标注尺寸单位除注明者外均为mm。
5.其他
当本图集与现行国家、行业、地方规范标准不符时,选用者应按现行规范、标准进行调整。
组合,耐火,变压规范
15D502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 1
编制说明 2
总等电位联结做法示例
总等电位联结示意图 10
总等电位联结示例做法说明 12
总等电位联结示例图 13
电源进线、信息进线等电位联结示意图 17
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示例
浴室局部等电位联结示例 18
游泳池、戏水池局部等电位联结示例 20
喷水池局部等电位联结示例 21
典型医疗场所局部等电位联结示例 22
家畜饲养场所等电位联结示例 23
电梯井道和配电间局部等电位联结示例 24
典型室外用电设备等电位联结示例 25
功能等电位联结做法示例
电子信息设备等电位联结基本类型 26
电子信息机房等电位联结示意图 27
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的做法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做法(单排端子) 28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做法(双排端子) 29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做法(支架做法) 30
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做法示意 31
联结线分支连接和直线连接做法 32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带保护罩明装做法示意图 33
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在箱内安装做法示意图 34
等电位联结的连接方法
联结线与各种管道的连接(抱箍法) 35
联结线与各种管道的连接(焊接法) 36
计量表计等电位联结跨接线安装 37
联结线与卫生设备及水管的连接 38
联结线与洗涤盆及暖气片的连接 40
联结线与工艺设备外壳的连接 41
钢筋混凝土中预埋件做法
煤矸石,多孔,砌块规范
BT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DBJT19-03-2013 住宅厨卫排气道(二) 14YTJ902 变截面组合变压型 黄河水利出版社 我寄所潮划市底由营贵此堂公心县普好好工香南民由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 收 《建筑防水构造二(预铺/湿铺防水体系建筑构造)》、《住宅厨卫排气道 战日1民单I0S (变截面组合变压型)》为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通知 AOSLTYEI 合出面勤交) 1U9一20-1T180 豫建设标〔2014]16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各有关单位: 由郑州市建筑设计院编制的《建筑防水构造二(预铺/湿铺防永体系建筑构造)》,河南省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住宅厨卫排气道二(变裁面组合变压型)》,经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技术委员会专家审查通过,批准为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建筑防水构造二(预铺/湿铺防水 体系建筑构造)》图集号14YTJ204 统一编号为DBJT19一05一2013,《住宅厨卫排气道二(变截面组 合变压型)》图集号14YTJ902 统一编号为DBJT19一03一2013.自2014年7月1日起在全省施行. 《建筑防水构造二(预铺/湿铺防水体系建筑构造)》、《住宅厨卫排气道二(变截面组合变压型)》 住宅厨卫排气道二(变截面组合变压型) 编制单位负责人 孙杰 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 批准单位: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图集号:14YTJ902 茶明 主编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审定人 14 参编单位:江苏省紫藏建筑技术研究限公司 设计负责人杨同杏平 目录 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安装示意 编制说明一一 02 排活气道管进对接安装及基相详图 8 胡堂 组合变压式耐火排烟气道变载面设计型号用表 排气道承托安装详图 -9 房卫生间排烟气道断面图及组合拼装示意 2 持烟气道楼板变面构造及要留洞示意一m10 阻合变压式厨房推烟道构造 一-一- 平量顶排烟气道出屋面详图一一11 组合变式卫生间排气道构造、 平屋顶合并排烟气道出屋面评图 房卫生问排烟气道平面布置 -, 平屋项贴出屋面墙及教屋面排烟气道出屋面详图-13 排烟气速楼层及是面项层平面-一一 .6 滑旋轮式自动测节排量防火止回阀详图一14 目录 图集号14YTI902 页次01 ...
彩色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5D501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5年8月1日,统一编号:GJBT-1352,替代99D501-1图集,主编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文号:建质函[2015]185号,参编单位: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力防雷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优泰欧申机电有限公司、衡水通广塔业有限公司、衡水通广通信导航设备有限公司、杭州易龙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1编制依据
1.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2]131号文“关于印发《2012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环形混凝土电杆》GB4623-201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9-2014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5130-2001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DL/T5442-2010
《镀锌钢绞线》YB/T5004-2012
《塔桅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CECS80:2006
1.3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本图集时,应对适用条件加以区分,并对本图集的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编制目的
本图集提供了多种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的做法,有利于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的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工程的安装质量。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第二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独立接闪杆(带)塔还适用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4主要内容
4.1本图集此次修编是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修订后新增或者有变化的条文进行了相应修改,并纳入近年来已成熟的施工做法等内容。
4.2本图集内容包括总则、建筑物防雷装置安装、接闪杆(带)塔安装、电涌保护器等安装四部分
4.3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符合规范要求的金属体做防雷装置,当不能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接闪器、引下线或接地装置时,才需专设相应的接闪器、引下线或接地装置。本图集建筑物防雷装置部分,仅包括专设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安装。
5使用方法
5.1采用本页内详图的索引方法为:
5.2采用图集其他页详图的索引方法:
5.3本图集中使用的符号:
b扁钢或铜带宽度:
LPS防雷装置:
MEB总等电位联结;
D或圆钢直径;
DN管材公称直径;
LPZ防雷区;
LEB局部等电位联结:
SEB辅助等电位联结:
焊接符号,平面间焊接;
焊接符号,平面与弧面焊接;
焊接符号,弧面间焊接。
SPD电涌保护器
LEMP雷击电磁脉冲
SPM LEMP防护措施
SCB电涌保护器前端串联的专用后备保护装置
5.4图中所有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毫米(mm)为单位。
15D501图集内容索引:
15D500
目录 1
编制说明 2
术语
防雷术语 3
接地术语 5.
等电位术语 10
设计要点
基本要求 12
防雷设计 12
接地设计 23
等电位设计 39
施工要点
基本要求 33
接地施工 33
防雷施工 34
等电位施工 35
典型示例
防雷与接地示例 38
接地系统示例 40
试验方案及数据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测试方案 41
电缆穿钢管接地故障电流测试方案 42
方案一接地故障电流计算数据 44
方案一接地故障电流试验数据 45
方案二接地故障电流试验数据 47
方案三接地故障电流试验数据 48
方案四接地故障电流试验数据 49
15D501
目录 1
总则
编制说明 4
SPD保护范围示意及电源系统保护要求 6
相互包含的LPZ分区 7
雷电防护区互连时SPD设置示例 8
扩展雷电防护区示例 9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装
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图示 10
防雷装置的材料、使用条件及各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要求 11
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 12
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的选择 13
人工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 14
接闪带在屋脊上安装 15
接闪带在天沟、屋面上安装 16
接闪带在挑檐外及女儿墙上安装 17
接闪短杆在女儿墙上安装 18
接闪带支座做法 19
接闪杆在山墙上安装 20
接闪杆在侧墙上安装 21
接闪杆在屋顶上安装 22
接闪杆制作图 23
接闪带与固定支架、引下线固定安装图 24
接闪杆与引下线链接安装图 25
引下线保护安装做法 26
专设引下线固定安装图 27
暗装断接卡子做法 29
金属屋面与引下线、断接卡连接安装 30
建筑物坡屋顶防雷装置安装 31
加气板平屋顶接闪带固定支架安装 32
V形折板屋顶接闪带固定支架安装 33
普通压型钢板屋面接闪带固定支架基座安装 34
压型钢板保温卷材屋面接闪带固定支架基座安装 35
防雷装置过建筑物伸缩缝安装做法 36
砖砌烟囱防雷装置做法 37
水塔防雷装置安装 38
金属油罐防雷接地做法 40
屋顶非金属冷却塔、水箱防雷装置安装 41
屋顶彩灯防雷装置安装 42
屋顶航空障碍灯防雷装置安装 43
钢结构灯塔的防雷装置安装 44
接闪杆(带)塔安装
接闪杆(带)塔选用及安装说明 45
GFL系列钢结构接闪杆塔组装图 48
GFL1系列钢结构接闪杆塔选用表 50
GFL2系列钢结构接闪杆塔选用表 51
GFL1系列钢结构接闪杆塔各段构造图及附表 52
GFL2系列钢结构接闪杆塔各段构造图及附表 53
GFL系列钢结构杆塔基础选型表 54
联合基础JA平面及详图 55
联合基础JA参数及配筋表 56
独立基础JB平面及详图 57
独立基础JB参数及配筋表 58
钢结构塔连接详图 60
照明台MT4构造图 62
照明台MT4材料表 64
GH系列钢管杆接闪杆组装图 65
GH系列钢管杆接闪杆选用表 66
GH系列钢管杆接闪杆杆段构造图及附表 68
GH系列钢管杆接闪杆基础选型表 70
GH系列基础详图 91
GH系列法兰盘连接安装图 72
钢管杆照明台组装示意图 73
照明台MT3-1构造图 74
照明台MT3-2构造图 75
ZG系列钢筋混凝土环形杆接闪杆组装图 76
ZG系列钢筋混凝土环形杆接闪杆选用表 77
ZG系列钢筋混凝土环形杆接闪杆基础选型表 79
ZG系列基础详图 80
DP8底盘详图 81
KP8卡盘详图 82
KP10卡盘详图 83
KP12卡盘详图 84
钢筋混凝土环形杆详图 85
钢筋混凝土环形杆照明台组装示意图 87
照明台MT1构造图 88
照明台MT2构造图 89
T-1爬梯构造图 90
M形抱铁制造图 92
接地装置安装图 93
U形抱铁制造图 95
电缆或截地引下线抱箍制造图 96
GFW系列钢结构接闪带塔组装图 97
GFW1系列钢结构接闪带塔选用表 99
GFW2系列钢结构接闪带塔选用表 100
GFW1系列钢结构接闪带塔各段构造图及附表 101
GFW2系列钢结构接闪带塔各段构造图及附表 102
GFW系列接闪带安装图 103
GFW系列接闪带安装选用表 104
GFW系列钢结构带塔基础选型表 105
A01杆尖制作图 106
A01杆尖在ZG、GH杆上安装图 107
BXT系列钢管杆(外包不锈钢)接闪杆组装图 108
BXT系列钢管杆(外包不锈钢)接闪杆各段构造图及附表 109
BXT系列接闪杆安装图 110
电涌保护器等安装
配电系统SPD的选择要求 111
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电涌保护器的选择要求 112
信号及天馈线路电涌保护器选择要求 113
相互包含的LPZ分区中电源SPD设置示例 114
TT系统SPD接线图 116
TN系统SPD接线图 117
IT系统SPD接线图 118
Ⅰ级、Ⅱ级和Ⅲ级试验的电源SPD安装 119
SPD预期雷击的电涌电流 120
SPD器件安装示意图 121
相关技术资料 125
图集,上海,通用规范
种植屋面 主编单位负责人 圈梅 郭粤梅巴 批准单位 批准文号 主编单位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郭必武刻 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川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协编单位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 协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张铭步铭 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鄂建文[2015]80号图集号 15ZJ203 技术审定人 李上宾杏 张声望化 广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生效日期 2015.12.1 南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设计负责人 赵赵微 目 录 1 女儿墙出水口 29 说明 2 变形缝(高低跨) 建筑平屋面种植设计说明 12 变形缝、既有建筑檐口泛水.....31 中屋面种植构造做法 mm14 走道与活动场地.32 制卜建筑顶板种植设计说明.......18 种植池、水池 33 以卜建筑顶板种植构造做法..19 管道穿屋面、绿地内水落口 m34 有建筑屋面改造种植设计说明........23 排气道穿屋面.35 有建筑屋面改造种植构造做法24 设备基座、天沟檐口 mm36 图索引示意 mmm26 地下建筑顶板种植转角自然排水、散渗排水...37 帚走道女儿墙、山墙泛水..27 地下建筑顶板种植转角盲管排水、明沟排水.....38 地卜建筑顶板与墙泛水外墙泛水 28 目 录 图集号 15ZJ203 页 1 说 明 1适用范围 表2.3初栽植物荷重 1.1本图集适用于中南地区新建建筑平屋面种植、地下建筑项板种植 植物类型 小乔木(带土球】 大灌木 小灌木 地被植物 及既有建筑平屋面改造种植的设计与施工.其屋面坡度小于10% 植物高度或面积 2.0-2.5m 1.5~2.0m 1.0~1.5m 1.0m2 0.8-1.2 0.6-0.8 0.3-0.6 0.15~0.3 1.2使用本图集的屋面的结构层应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建筑顶板 植物荷重 (kN/株) (kN/株) (kN/株) (kN/m') 应为现浇防水钢筋混凝土. 注:初装植物正常生长10年后的荷重变化,一般情况下,树高增加2倍,树重增加8像 2种植屋面设计 2.4建筑屋面种植宜选用改良土或无机复合种植土,地下建筑顶板种价 2.1种植屋面设计应包括计算屋面结构构造荷载,确定屋面构造层次 宜选用田园土.种植土的厚度应根据植物种类按表2.4选用.种植土的中 和各层次的材料及做法,选择种植土类型、种植形式和植物种类,确定 应按饱和水密度计算. 植物配置、灌溉及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园路、场地、园林小品等 表2.4种植土厚度 硬质景观及公用设施、屋面细部构造等. 种植土厚度(mm) 植物种类 2.2新建种植屋面荷载设计,除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草坪、地被 小灌木 大灌木 小乔木 大乔木 种植土厚度 >100 >300 >500 >600 >900 规定计算各项荷载外,还应计算种植荷载、硬质景观荷载等在内的全部结 注:屋面种植乔木、大灌木时,宜局部增加种植土厚度,并纳入结构计算.专门种精伟 构构造荷载,以及施工中的临时堆放荷载,种植屋面活荷载应根据屋面绿化 甲草时,其种植土厚度可采用50m 建议屋面科植土厚度为100-300m 类型、上人与否,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取定.既有建筑 2...
屋面,ZJ211,OCR规范
2017年3月3日更新(更正)内容如下:
15D500更改内容:
1. 第9页:2.24剩余电流,重新编写:剩余电流 residual current 同一时刻,在电气装置中的电气回路给定点处的所有带电体电流值的代数和。(摘自GB/T 2900.71-2008 第826-11-19条)
2. 第20页:2.4.2里的6个联结改为连接。
3. 第21页:1)冲击电流改为Ⅰ级试验冲击电流;2)电压改为电流;3)Ⅰ级试验的Imax、Ⅱ级试验的Iimp改为Ⅰ级试验的Iimp、Ⅱ级试验的Imax;4)联结改为连接;5)GB/T 50074-2002改为GB/T 50074-2014.
4. 第28页,3.4.7 1 接地配置系统,改为接地系统。3.4.7 2 R≤50 I /,改为R≤50 / I。
5. 第33页,2.1.3表里第三行焊接长度,圆钢直径改为扁钢宽度。
15D501更改内容:
1、 P2第40页图名改为“金属内浮顶油罐防雷、防静电接地做法”
2、P25页方式三剖切线B-B应为C-C
3、P31页坡顶防雷装置局部示意图中接闪器转角转弯处直角调整为圆角
4、P40页油罐接地改为“金属内浮顶油罐防雷、防静电接地做法”
5、P65页加注说明正多边形截面钢管也可参考此做法
6、P72页钢管连接方法在原有焊接做法基础上增加法兰连接和套接做法
7、P97、98、104页钢丝直径由7.8改为9.0
8、P114、115中“第5页”改为“第6页”
9、P120表格中0.5改为0.15
10、 P122~124增加可以采用凯文接线的说明
11、 P180页技术资料页有文字压线,进行调整
12、 P181页技术资料页有一处接线错误,进行调整
补充2家参编企业。
15D502更改内容:
1. 第5页,局部等电位联结图,取消由LEB至1号设备之间的连线。
2. 第13页,连接方式一中至金属采暖管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改为等电位联结端子箱。
第19、39页,导线连接器接线盒不应安装在地面。
工程做法(自重计算)
图集号:07G120
统一编号:GJBT-1033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2007]243号
实行日期: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一日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根据建设部建质函[20071128号文件“关于印发《2007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进行编制。
1.2依据主要的国家标准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1.3配套图集《工程做法》05909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全国各地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
3.编制内容
3.1本图集采用与建筑专业《工程做法》05J909编号完全一致的方式,将外墙饰面(外饰面)做法、楼面面层做法、内墙饰面(含外墙内饰面)做法、顶棚和吊顶做法及屋面做法的厚度和自重通过计算编制成做法自重表减少设计人员按工程做法计算自重的工作量。本图集主要为工程设计人员计算荷载提供方便。在附录中还提供了墙体自重表(不含饰面自重)和材料自重表,方便设计使用
3.2本图集不包括自承重体系的幕墙。干挂石材(及其他板材)仅限于外墙6m以下部分小面积局部装饰(外墙24~34)。
3.3本图集提供建筑做法的厚度及自重。其具体的构造做法详见建筑专业《工程做法》05J909。
4.使用说明
4.1结构专业设计人员根据建筑设计图纸按照国家标准图集《工程做法》05J909所标注的工程做法编号,直接在本图集查找到所选工程做法的厚度及其自重。
4.2本图集工程做法中所列厚度及其自重,一般表示建筑饰面做法的总厚度及其自重,不包括结构承重墙体或非承重墙体、楼屋面板的厚度及其自重。当饰材(面砖、石材、面板)厚度有变化时,本图集按最大厚度计算自重。建筑专业《工程做法》05J909中楼面面层做法提供的自重与本图集第8~12页表2-1楼面面层做法自重表不一致时,以本图集提供的自重数据为准。
4.3本图集的工程做法索引编号同建筑专业《工程做法》05J909。
PDF格式,16G101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详图,制图,构造规范
中南标,15ZJ611_拉闸门和卷帘门建筑构造图集
伟业,刚性,防水规范
屋面,防水,节能规范
丙纶,卷材,聚乙烯规范
墙体,保温,复合规范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海绵城市建设系列)
环境景观 室外工程细部构造
图集号:15J012-1(替代03J012-1)
统一编号:GJBT-1361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函[2015]306号
实行时间:二〇一六年一月一日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3]86号“关于印发《2013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在吸纳当前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对原图集03J012-1《环境景观一室外工程细部构造》的修编
1.2本图集依据主要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公园设计规范》CJJ48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15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钢结构防腐蚀涂装技术规范》CECS343-201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防锈等级》GB/T8923
1.3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以人行活动为主的室外场地及各类绿地。
2.2本图集适用环境类别为千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寒冷地区露天环境;对于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盐渍土地区、膨胀土地区的景观构筑物基础应根据工程场地情况另行设计处理。
2.3本图集供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监理、施工人员使用。
3图集内容及代号(见表1)
表1图集内容及代号
4设计选用要点
4.1道路广场路面
4.1.1设计原则:避免使用大面积釉面和磨光面铺装面材:优先选择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环保性、透水性铺装材料。
本图集中各种铺装材料可组合应用,灵活设计。
4.1.2面材:分为整体面材、块料面材和嵌草面材.
整体面材主要包括:混凝土(不透水)、透水混凝土、艺术压印地坪、彩色透水混凝土、沥青(不透水)、透水沥青、胶筑透水石、水洗石、砂石浮铺、合成材料、人造草坪和土质面层运动场地等。
块料面材主要包括:混凝土砖、透水混凝土砌块、石材(花岗岩、页岩、青石板)、木质地面(防腐木、塑木、竹木)、青砖(板瓦)和卵石(碎石)等。
嵌草面材主要包括:嵌草砖、高承载植草停车场及石板间嵌草等。
铺装面材中石材及防腐木的规格详见附录,块体铺装面材尺寸标注除特殊注明者外均含灰缝。
石材宜优先选择花岗岩等坚硬、耐磨、耐酸的石材料,且应表面平整。
石材铺砌宜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虚铺厚度应经试验确定。
4.1.3基层:分承载(即可走机动车)与非承载(即人行道),承载负荷标准按标准中支路等级计算执行,即设计荷载为汽车一20级,验算荷载为挂车一100。非承载标准按准则中人群荷载规定计算执行。其中,透水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园林中轻型荷载(仅允许轴载4OkN以下)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
考虑不同地理区城自然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路基路面设计中应参考《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中的区域划分。
基层材料
(1)水冻地区的潮湿路段以及其他地区的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铺筑石灰土基层。如果需要用,应在其下设置隔水垫层,防止水分侵入石灰土基层。
石灰土一般配比为2:8或3:7.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面下1.0~1.5m以内),为防止冬季冻涨,应将灰土垫层改为300厚级配碎、砾石垫层。
(2)透水路面除采用透水面层材料外,其基层应采用无砂大孔混凝土。
C15无砂大孔混凝土和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水:碎石=1:0.38:6;
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和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水:碎石=1:0.38:5.3;
碎石粒径:5~20mm
无砂大孔混凝土由于水灰比小,需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先加入骨料和水泥预拌,再加入水搅拌1~2min,使水泥浆均匀包在骨料表面,形成一层水泥浆膜,混凝土成型需采用压实法,切忌用振捣器振捣,其压力大小以不导致骨料破坏为准。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150mm。
4.1.4土基
(1)土基压实度,土基及铺设管线管顶以上回填土必须达到土基最低压实度要求,填土时应分层压实。土基压实度除断面结构中要求外,其余均参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相关标准执行
(2)透水面材下的土基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土壤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x103mm/s,且渗透面距离地下水位应大于1m;在渗透系数小于1.0x10-5mm/s或膨胀土等不良土基、水源保护区,不宜修建透水铺装路面.
(3)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流砂等未做处理的地基,如遇上述土时应按相关规范作相应处理,
4.1.5道路断面要求
(1)双坡路拱中间采用圆曲线接顺,单路路面坡向与地势的排水方向一致。
(2)在填方路段,基础处理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要求处理。
(3)道路横坡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纵坡及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1.0%~2.0%;雨量大的地区宜采用1.5%~2.0%;严寒积雪地区、透水路面宜采用1.0%~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0%。断面示意图见C1页。
4.1.6混凝土路面变形缝:路宽小于5m时,混凝土沿路纵向每隔4m分块做缩缝;路宽大于等于5m时,沿路中心线做纵向缩缝,沿路纵向每隔4m分块做缩缝;广场按4mx4m分缝。混凝土纵向长约20m,与不同构筑物衔接
时需做伸缝。
4.2路缘石
路缘石按材质分混凝土、石材、砖、钢板等,根据不同的景观采用不同材质和尺寸。
路缘石按功能可分为透水型和不透水型两种。
4.3边沟
边沟的类型有L形边沟、U形边沟、碟形边沟、缝隙式边沟等4.4台阶
本图集台阶按样式分为:混凝土台阶、石板贴面台阶、砌块砖台阶、卵石台阶、料石台阶、木桩台阶、毛石砌筑台阶、钢制台阶等、
4.5花池
4.5.1本图集花池按饰面分为:毛石、清水砖砌、清水混凝土、面砖、水刷石、石材、涂料。依据花池池体材料不同分为:石笼砌筑花池、耐候板花池、玻璃钢花池、石材花池。
4.5.2花池过水洞间隔2~4m设置,独立花池至少有2个排水洞。
4.6景墙
4.6.1本图集景墙按材料分为:非粘土砖墙、石块墙、混凝土砌块墙、加气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轻钢结构墙。
4.6.2景墙样式及做法详见J1~J7页。
4.6.3景墙长度超过50m时,在砖垛部位设置伸缩缝,设缝构造做法详见J8页。遇到高低错落地形时,应设置变形缝。
4.7花架
4.7.1本图集中花架按照材质分为:钢筋混凝土花架、钢制花架、木质花架。
4.7.2本图集提供独立花架设计样式可直接选用。
4.8水景
4.8.1本图集中水景部分按照水景形态分为:静水面水池、无边界水池、跌水、贴壁流水、瀑布、溪流、沼泽、旱喷等。对池壁、池底、驳岸、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坑、泵坑等节点有设计详点说明。
4.8.2本图集水景做法适用于一般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的大、中、小型公园绿地及庭院设计。针对严寒及寒冷地区,可根据当地情况增加防冻裂措施。
4.8.3防水设计中涉及水池的混凝土构造防水等级对应防水层层数及防水材料要求,可参考《地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要求
4.8.4景观水池不同基层类型详见“池底做法选用表”见L2、L3页。
4.8.5图集针对景观中水景适合的防水材料编制了“景观水景防水层常用材料选用表”,并在附录中附有材料的相关技术要求。更多防水材料性能见厂家相关技术资料。
4.8.6水池单向长度大于30m,可设变形缝。变形缝应从池底、池壁一直到池沿口整体断开,变形缝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300mm且保证变形缝处不漏水;
若不采用变形缝分隔,应根据抗裂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并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4.8.7水池池底基础垫层可为150~300mm厚3:7灰土或150~300mm厚1:2:4砾石三合土,垫层C15混凝土,可由设计师按项目具体情况设计。
4.8.8水池中汀步基础可结合池底做法设预埋件与汀步连接,或采用独立、带型、杆型基础,应确保安全牢固。
4.8.9常用的防水材料在池底与池壁转角处、施工缝处、变形缝处、管根与穿墙管保护处、柱头处等衔接部位常规做法详见附录中相关产品简介
4.8.10本图集中,针对自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膨润土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给出了其在一般地区景观工程中的一般常用节点。
特殊地区特殊工程或有特殊需要的应该按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验收,
4.9景观桥
4.9.1本图集各式桥梁均按照人行桥梁设计,桥体结构设计活荷载标准值为4kN/m2,桥栏杆扶手上竖向荷载标准值为1.2kN/m;水平向外荷载标准值为2.5kN/m.两者应分别计算,且不与其他活荷载叠加,
4.9.2本图集按照桥梁样式分为直桥及拱桥:按照材质分为钢桥、木桥、混凝土桥、石桥等。
4.9.3桥体需铺设管线通过时,管线应设在隐蔽处,并同时满足维修要求。
4.9.4拱形桥面需做防滑处理。应在桥面与路面连接处设缝并提出设防水嵌缝材料及材性要求。
4.10座椅、座凳、围树座凳及树池
4.10.1本图集中树池部分按照材料及形式分为:平牙树池(石材、预制混凝土、金属钢边)、树池算子(算子材质:金属、化学合成材料、花岗岩、预制混凝土)、树眼式(石材、胶粘石)。
4.10.2树池算子及围树座凳应配合树木胸径选用。地上1.3m处树木胸径至算子内边缘之间大于200mm,距离座凳内边缘宜大于300mm
4.10.3设置围树座凳时,应避免破坏树木根部.对保护性质的树木周边不应设置围树座凳。
4.11其他
本图集包括各式车挡、路障与地面安装方式节点详图、自然草地汀步、自然石,以及GRC种植式假山、各类边沟样式及节点可直接选用。
4.12本图集中防排盐碱的构造节点适合于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盐碱地区的绿化改造工程。本图集中的盲管排盐和隔盐防渗相结合加客土置换的改造措施可直接选用。
4.13雨水生态利用
4.13.1适用范围:适用于满足地表径流地控制有要求的地区。根据我国近200个城市1983~2012年日降雨量统计,各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将我国大陆地区大致分为五个区,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α的最低和最高限值,即1区(85%≤a≤90%)、11区(80%≤a≤85%)、Ⅲ区(75%≤a≤85%)、IV区(70%≤a≤85%)、V区(60%≤a≤85%),见图1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示意,
4.13.2雨水生态利用常用形式主要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植草沟、生物滞留区、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渗管、渗渠、渗井等技术措施。
4.13.3雨水生态利用中绿色屋顶即为种植屋面、屋顶绿化,可详见《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及国标图集14J206《种植屋面建筑构造》。蓄水池典型构造可参照国标图集10SS705《雨水综合利用》,也可采用雨水罐的蓄水方式,
4.13.4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混凝土,彩色(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胶筑透水石、水洗石、高承载植草地坪。
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浮铺、石板间嵌草、架空木平台栈道等也属于渗透铺装。透水铺装结构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土基具体要求详见本图集4.1.4条。
4.13.5植草沟分为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4.13.6生物滞留区: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区和复杂型生物滞留区。适合于停车场、沿高速公路和道路排水注地,或者作为大面积硬化区中的绿岛。
复杂大型的生物滞留区,景观植被需要乔灌草的搭配,本土植物优先。乔灌比例2:1~3:1,乔木种植间距宜为3m.
4.13.7下沉式绿地一般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200mm。景观植被需要乔灌草搭配种植,本土植物优先选用。
4.13.8植被缓冲带植被区坡度较缓。分为种植消能区、植物慢生区、河滨的快速生长区,形成线状临近溪流、河湖水库等水体的植被带。各区植被特征及要求详见R5页。
4.13.9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雨水湿地与湿塘的构造相似,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4.13.10渗管、渗渠是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渗管、渠应设置植草沟、沉淀(砂)池等预处理设施。渗管、渠的敷设坡度应满足排水的要求。
4.13.11渗井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并在渗排管周围铺设砾(碎)石,形成辐射渗井。
5材料选用说明
5.1饰面材料
5.1.1景墙外墙饰面陶瓷砖,在不同地区必须符合《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对于吸水率及抗冻性的有关规定。
5.1.2景墙粘贴饰面(天然花岗岩、页岩板、青石板)仅限于墙体高度3m以下的景观墙装饰,且避免仰贴或悬空贴。所用粘接砂浆或高强度专用胶粘剂均应通过验证方可正式使用。粘结安装之前,应对石材表面进行防护处理,避免出现“泛碱”现象:防护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装饰用天然石材防护剂》JG/T973的有关规定。与石材接触的粘接、密封材料不应对石材产生污染,并应提供符合要求的耐污染性试验报告。
5.1.3景墙干挂石材及其他板材做法,仅限于墙体高度低于6m以下的景观墙装饰,超出范围应另行设计。
5.2砖、毛石砌筑、砂浆
5.2.1砖砌体宜采用水泥砖、页岩砖、灰砂砖等、
5.2.2景墙砖砌体砖的强度等级大于MU10,水泥砂浆强度等级M2.5:毛石砌体的水泥砂浆等级为M5。
5.2.3清水砖墙外露部分均为M15水泥砂浆勾缝,M5水泥砂浆砌筑,5.2.4根据国家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一2010和行业标准《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一2010等规定,砂浆按强度等级进行设计,本图集中涉及的砌筑、抹灰和地面等砂浆,应按表2对应关系转换为《预拌砂浆》GB/T25181-2010的相应标注。
5.2.5砖砌体的下部距离室外地坪60mm处设防潮层一道,做法为20mm厚M20水泥砂浆,内掺3%防水剂.
5.3混凝土
5.3.1预制钢筋混凝土为C30.
5.3.2清水混凝土花架应用清水模板制作,外表平整,外表做法及颜色由设计师确定。
5.4金属构件
5.4.1钢材除图中注明者外,均可采用Q235-B,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有关规定。HPB300钢筋及Q235-B级钢采用E43系列:HRB335采用E50系列。
5.4.2本图集中外露金属构件需对表面进行清理,将金属表面的灰尘、油渍、麟皮、锈班、氧化皮等清除千净,打磨,露明铁件焊接件部分焊缝挫平,金属表面处理需要符合《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防锈等级》GB/T8923。金属表面需干燥,除锈和防锈处理需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防腐蚀涂装技术规程》CECS343中有关规定。一般防腐厚度大于90um,重防腐厚度大于200um.
5.4.3本图中集所用预埋件详见B8页,
5.4.4不锈钢采用304钢,焊接处酸洗钝化处理。镜面不锈钢需电化学抛光处理。
5.4.5螺钉及锚固螺栓均需采用镀锌件。镀锌金属构件焊接处要求富锌漆修补。
5.5木材
5.5.1木质基材干燥适度,含水率宜在8%~12%,并采取防腐、防虫处理。颜色由设计师确定。
6结构设计
6.1本图集结构设计基本条件如下:
6.1.1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川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抗震类别按丙类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1.2基本风压取值Wo≤0.50kN/m2
6.1.3基本雪压取值So≤0.50kN/m2、
6.1.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
6.2本图集结构设计是在6.1中给出的基本条件下的设计结果,如当地自然条件不符合上述条件时,请复核后选用
本图集中结构内容采用国标图集11G101-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的表示方法。施工图中未注明的构造要求应按照标准图的有关要求执行,
6.3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可根据工程所在位置采用二a或二b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照表3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