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搭设高度要求
本站内搜索脚手架即可查找到相关规范,以下为规范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规范中脚手架搭设高度要求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
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0m
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
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不宜超过5.2m
盘扣式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4m
脚手架杆件构造要求
1 立杆搭设要求
是脚手架的关键部件,主要受力杆件,负责传递和承受力的部件。立杆间距应均匀设置,不能大于设计间距,否则降低立杆承载能力。立杆的搭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当脚手架搭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混凝土基面时,立杆下底座或垫板可根据情况不设置)。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宜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l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5)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可提高承载能力,一个对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比搭接的承载能力大 2.14 倍。因此在竖立杆时,要注意杆件的长短搭配使用。顶层顶步立杆指顶层栏杆立杆
6)立杆上部应始终高出操作层1.5m,并进行安全防护。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lm,高出檐口上皮1.5m。
7)脚手架立杆接长、对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 纵向水平杆搭设要求
1)纵向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8m;
2)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应小于3跨;
3)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
①对接时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l00mm。
③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④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布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
3 横向水平杆搭设要求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干0.4Lb,且不应大于500m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 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3)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4)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180mm。
扣件要求
(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
(3)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脚手板(跳板)要求
脚手板是工人施工操作和堆放物料的平台,它主要承受施工荷载。
(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干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l00mm。
(3)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凡脚手板伸出小横杆以外大于200mm的称为探头板。
脚手板如果不与脚手架绑扎、固定牢固,若遇探头板有可能造成坠落事故,为此必须严禁探头板出现。可采用定型工具式扁钢固定卡固定,如下图所示。当操作层不需沿脚手架长度满铺脚手板时,可在端部采用护栏及立网将作业面限定,把探头板封闭在作业面以外。
连墙件搭设要求
连墙件的作用:一是防止因水平外力,如风荷载作用而发生的向内或向外倾翻;二是作为架体的中间约束,减小立杆的计算长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连墙件设置数量不足构造不符合要求或被任意拆卸,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必须保证连墙件的设置构造符合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只有连墙件在主节点附近方能有效的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曲失稳或倾覆,若远离主节点设置连墙件,因立杆的抗弯刚度较差,将会由于立杆产生局部弯曲,减弱甚至起不到约束脚手架横向变形的作用。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4.对高度 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5.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大于4m。
6.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剪刀撑搭设要求
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
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规定确定。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 4跨,且不应小于 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 45~60 度之间。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
3.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剪刀撑的扣件设置要求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或立杆上,一副剪刀撑旋转扣件数量一般不少于9个
横向斜撑搭设要求
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
2.高度在24m 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 跨距设置一道。
3.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开口型脚手架两端是薄弱环节。将其两端设置横向斜撑,并与主体结构加强连接,可提高这类脚手架的整体刚度。
斜道搭设要求
斜道或称马道,是作为人员上下通行用的通道。各类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在专门设置的人行通道(斜道)行走,不准攀爬脚手架,通道可附着在脚手架设置,也可靠近建筑物独立设置。
1.斜道处立杆的荷载往往最大,因为层层有脚手架板及挡脚板等重量,因此斜道处的立杆要验算其稳定性,若不足时,可采取增加钢管立杆的方法或局部卸荷的措施。
2.人行并兼作材料运输的斜道的型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高度不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
(2)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3.斜道搭设详细要求:
(1)斜道应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
(2)斜道两侧、端部及平台外围,必须设置剪刀撑。宽度大于2米的斜道,在脚手板下的小横杆下,应设置之字形横向支撑;
(3)运料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坡度宜采用1:6(高:长);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lm,坡度宜采用1:3;
(4)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5)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拦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6)运料斜道两侧、平台外围和端部均应按连墙件的规定设置连墙件。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杆及剪刀撑和横向斜撑。
4.斜道脚手板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 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
(2)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宜采用三角木填顺;
(3)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满堂脚手架搭设要求
( 1 )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6m至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以下时,应在架顶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及以上时,应在架体底部、顶部及竖向间隔不超过8m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剪刀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剪刀撑宽度应为6m~8m。
(2)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外侧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m~9m,竖向间隔4m~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
(3) 当满堂脚手架局部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并应局部加固。
(4) 满堂脚手架应设爬梯,爬梯踏步间距不得大于300mm。
满堂支撑搭设造要求
(1) 满堂支撑架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不应超过0.5m。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2)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2) 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普通型: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支撑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应在支架的四周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连接,水平间距应为6-9m,竖向间距应为2-3m。
②加强型:
1)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9 m×0.9m ~1.2m×1.2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大于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4跨。
2)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6 m×0.6m~0.9 m×0.9m 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小于3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跨。
3)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4 m×0.4m~0.6 m×0.6m时 ,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3m~3.2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3m~3.2m 。
4)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宽度应为3m~5m 。
碗扣式支撑架搭设要求
1.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所承受荷载选择立杆间距和步距,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立杆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7m。
2.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要求:
①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②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③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3.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时,顶端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盘扣式支撑架搭设要求
1、模板支架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550mm
2、模板支架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或双槽钢托梁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mm,且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0mm,可调托座插入立杆或双槽钢托梁长度不得小于150mm。
3、高大模板支架最顶层的水平杆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盘扣间距。
4.模板支架的斜杆或剪刀撑设置要求:
①搭设高度≤8m的满堂模板支架,步距宜≤ 1.5m支架架体四周外立面向内的第一跨每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架体整体底层以及顶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并应在架体内部区域每隔5跨由底至顶纵、横向均设置竖向斜杆或采用扣件钢管搭设剪刀撑。当满堂模板支架的架体高度不超过4个步距时,可不设置顶层水平斜杆;当架体高度超过4个步距时,应设置顶层水平斜杆或扣件钢管水平剪刀撑。
②搭设高度>8m的满堂模板支架,竖向斜杆应满布设置,步距不得大于 1.5m,沿高度每隔4~6个标准步距应设置水平层斜杆或扣件钢管剪刀撑,周边有结构物时,宜与周边结构形成可靠拉结。
③当模板支架搭设成无侧向拉结的独立塔状支架(高宽比较大)时,架体每个侧面每步距均应设竖向斜杆。当有防扭转要求时,在顶层及每隔3-4个步距应增设水平层斜杆或钢管水平剪刀撑。
2019注册注消考试-每年建筑防火十大考点及分值统计
以下分值统计,来源于历年《技术实务》和《综合能力》真题。
1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7分)
关于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每年都会有2-3道选择题,16年多选考的是乙类,17年的多选考的是甲类,18年实务单选第4题考了甲类。关于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表,大家务必要记住,基本没有哪年不考的,案例解题时也是需要对此作出基础判断。
2 厂房、仓库的平面布置(10分)
民用建筑的平面布置考点很多,各种娱乐场所、老幼场所等,但分值都不如工业建筑的平面布置多,加上中间仓库、休息室办公室等。考平面布置的同时也考防火分隔,在案例里如果两者都被问到了,那么一定要都答上。
3 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6分)
其实民用建筑防火分区基本较为简单,每年都是送分题,但稍不留意还会丢分。这三年防火分区围绕的都是设备用房+商店建筑。关于商展建筑的放宽条件必须牢记,特别是第二条:必须是单层或首层。18年考到了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以及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7年案例里还考到了仓库的防火分区,这些都是消防基础知识,必须牢固记忆。
4 防火分隔(15分)
这个知识点比较杂,包含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同时还要注意特例,比如3.00h防火隔墙、2.00h楼板、4.00h防火墙等,还有防火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的情况,以及甲级防火门的设置部位。
5 防烟分区(7分)
新版烟规在18年考试前正式实施,将会是今后考查的重点,这7分都是单选题,新版防排烟规范对防烟分区的划分做了明确要求,2018年考到了防烟分区的验收,今后的分值可能还会增加,大家备考要注意!
6 疏散出口和疏散宽度(16分)
建筑防火中最难的就是疏散部分的内容了,而宽度和距离的计算也都是比较难的,涉及的数据最多,N多个表格要背(一脸不开心),安全疏散每年的分值在16分左右(两科合计)。这些计算题以记忆性的内容为基础,比如百人疏散宽度指标,不同场所疏散门和疏散楼梯的宽度等,还有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特例,疏散门的开启方向等,想把这些分都拿到手不容易。
7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13分)
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是敞开、封闭和防烟等,关于设置场所这三年考的也比较多,比如15年的多选考的是多层建筑设封闭楼梯间的情况,16年的单选考查设防烟楼梯间的情况,17年是将封闭楼梯间和敞开楼梯间组合在一起考。18年考到了住宅楼梯间的设置以及室外楼梯的设置要求。
8 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10分)
保温系统在建规中的条文并不多,6.7.1-6.7.12共12条,除了6.7.1和6.7.11外,其余条文都考了,最常考的条文是6.7.5。内容不多,分值不少,你说要不要死记硬背?建议编成表格对比记忆,思路清晰就不容易混淆。今年兄弟篇——建筑内部装修也出新规范了,18年也进行了考查,反正那些表格乖乖记住就是了。这部分出案例题也是容易的,所以......看着办吧。
9 救援场地与窗口(10分)
该考点包含消防车道、救援场地和救援窗口,救援场地的分值最多,而且每年都会挖坑:15年挖的坑是间隔布置,16年挖的坑是场地的最小尺寸,17年挖的坑是题干中的25层,很多人看成了25m。18年更是大范围考查,实务考到了消防救援窗口,综合能力考到了消防车道、消防救援场地和入口。本考点的命题老师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大家遇到救援场地的题要打起精神来,提高警惕!案例总平面布局考点少不了消防车道的布置,好在内容不复杂,考到也不用害怕。
10 消防电梯(9分)
消防电梯的考点其实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的,只是想不通为什么这三年一直考那么多分,最想不通的是15年考消防电梯前室的消防入口处采用防火卷帘分隔和前室入口处设置3.00h的防火卷帘,17年又考前室采用符合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的防火卷帘,以及消防电梯的前室采用防火卷帘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18年实务第53题考查消防电梯设置,综合能力第100题考查住宅消防电梯设置、户门要求。
有心的同学可以算一下这些考点累加的分值,足足103分,再加上其他零碎的小考点,占到了三科总分的近35%!这就意味着——考试每三道题中,就有一道的答案在这里!
青2007J102 住宅厨卫-强吸式排风道 通用图集.pdf
《混凝土外加剂速查手册》已更新为最新版.pdf
高清无水印pdf最新版(2016版)。
《混凝土外加剂速查手册》共分为十五章,包括混凝土外加剂基础、混凝土普通减水剂、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混凝土高性能减水剂、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早强剂、混凝土缓凝剂、混凝土泵送剂、混凝土防冻剂、混凝土速凝剂、混凝土膨胀剂、混凝土防水剂、混凝土阻锈剂、混凝土矿物外加剂(掺合料)及混凝土其他常用外加剂。
目录
第一章混凝土外加剂基础
第一节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方法及定义
第二节混凝土外加剂的功能及适用范围
第三节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要求
第二章混凝土普通减水剂
第一节普通减水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普通减水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普通减水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普通减水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三章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第一节高效减水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高效减水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高效减水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高效减水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四章混凝土高性能减水剂
第一节高性能减水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高性能减水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高性能减水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高性能减水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五章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第一节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六章混凝土早强剂
第一节混凝土早强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混凝土早强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混凝土早强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早强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七章混凝土缓凝剂
第一节混凝土缓凝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混凝土缓凝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混凝土缓凝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缓凝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八章混凝土泵送剂
第一节混凝土泵送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混凝土泵送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混凝土泵送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泵送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九章混凝土防冻剂
第一节混凝土防冻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混凝土防冻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混凝土防冻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防冻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十章混凝土速凝剂
第一节混凝土速凝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混凝土速凝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混凝土速凝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速凝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十一章混凝土膨胀剂
第一节混凝土膨胀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混凝土膨胀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混凝土膨胀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膨胀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十二章混凝土防水剂
第一节混凝土防水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混凝土防水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混凝土防水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防水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十三章混凝土阻锈剂
第一节混凝土阻锈剂的选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混凝土阻锈剂的质量检验
第三节混凝土阻锈剂主要品种及性能
第四节混凝土阻锈剂应用技术要点
第十四章混凝土矿物外加剂(掺合料)
第一节磨细矿渣
第二节粉煤灰
第三节硅灰
第四节磨细天然沸石粉
第五节复合矿物外加剂
第十五章混凝土其他常用外加剂
第一节混凝土絮凝剂
第二节混凝土减缩剂
第三节混凝土保塑剂
参考文献
建筑消防设施检查工作手册.pdf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 标准化管理讲义.pdf
TSG Z8001-2019 特种设备 无损检测 人员考核规则.pdf
T/CECS 94-2019 建筑排水内螺旋管道工程技术规程.pdf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排水内螺旋管道工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innerspiralrib pipeforbuildingdrainage T/CECS94-2019 主编单位: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19年8月1日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6年第二批工 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6]084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 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1.规程名称由《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内螺旋管管道工程技 术规程》改为现在的名称; 2.增加加强型内螺旋管内容; 3.增加高密度聚乙烯(HDPE)内螺旋管和聚丙烯(PP)内螺 旋管内容; 4.增加钢塑复合内螺旋管内容; 5.增加加强型旋流器内容; 6.增加内螺旋管特殊双立管排水系统内容; 7.增加H管件防返流的规定; 8.增加防漏斗形水塞的规定; 9.增加内螺旋管排水系统可用于公共建筑的规定。
本规程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管材和管件、设 计、施工安装和验收。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管道结构专业委员会归口 管理,由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 漕东支路81号漕河泾实业大厦7楼CCDI,邮政编码:200235)负 责解释。
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 寄送解释单位。
主编单位: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1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广东深联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湖南三嘉建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大学 上海同宽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西弦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深海宏添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德士净水管道制造有限公司 爱康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中塑管业有限公司 沈阳平和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九嘉晟美实业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赵国林张海宇姜文源宋奇回陈怀德 罗定元程宏伟方玉妹吴克建李天如 袁玉梅王竹金雷杨荔张彬 2
邓军崔景立陈和苗秦建明周莉莉 舒红伟任少龙项伟民贺传政颜建萍 陆亦飞蒋建明邱强陶岳杰张慰峰 李玉珊冯飞王克峰周秀峰杨志红 刘歆娴孟凡颖 主要审查人:赵锂赵世明任向东孙钢郭金鹏
马信国刘杰茹黄建设刘德明杨仙梅 余广
目次
1总则 2术语(2) 3管材和管件(4) 3.1一般规定(4) 3.2管材 3.3管件及附件 4设计(9) 4.1一般规定(9) 4.2管道设计流量和排水能力(10) 4.3管道布置和敷设(11) 5施工安装(14) 5.1一般规定(14) 5.2储运(14) 5.3管道安装及敷设(15) 6验收(16) 本规程用词说明(18) 引用标准名录(19) 附:条文说明(21)...
T/CECS 587-2019 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 设计标准.pdf
T/CECS 579-2019 装配整体式 钢筋焊接网叠合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pdf
T/CECS 10013-2019 双冷源 新风机组.pdf
T/CECS 10012-2019 燃气采暖 热水炉 热水器 水路组件.pdf
TB 10755-2018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pdf
TB 10419-2018 铁路信号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 标准.pdf
正式版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含条文说明).pdf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
TB10012-2019 J124-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odefor GeologyInvestigation of RailwayEngineering
2019-04-18发布2019-08-01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
前言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范了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 要求,对铁路工程设计、施工阶段和运营铁路的地质调查、勘探及 测试、评价、资料整理等进行了规定,为提高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水 平、保证工程质量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在总结吸纳铁路工程地质 勘察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 范》TB10012-2007进行了全面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为10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工程地质 勘察基本内容、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不良地质工程地质勘 察、特殊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改建铁路工 程地质勘察、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运营铁路工程地质工作,另 有8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明确了工程地质勘察前期资料收集和分阶段勘察的要求。
2.明确对控制线路方案及影响铁路安全的地质复杂地段或 工程地质问题应进行专项地质研究,纳入了多平台、多波段、多时 相的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新方法,补充了环境地质调绘的要求,增加 了岩土参数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评价要求。
3.结合不同路基工点类型的工程特点,提出路基工程地质勘 察原则;将小桥纳人桥梁工程勘察;优化了勘探点的布置和深度要 求;补充了水下隧道、城市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增加了全 断面掘进机(TBM)工法施工地质勘察的内容。
4.将“滑坡和错落”统一为“滑坡”,并优化了按滑坡勘察的条 3
件;增加覆盖型岩溶勘探时区分溶洞充填物和覆盖层的要求;细化 了放射性及有害气体的相关要求;补充了高地温、地面沉降的相关 规定。
5.补充了盐渍岩、季节性冻土的勘察要求;增加了膨胀岩判 定标准;删除了黄土液化判定的相关内容。
6.优化了各阶段勘察成果资料的编制要求,取消了“加深地 质工作”一节,将加深地质工作内容调整至附录。
7.补充了改建铁路电气化改造时的地质勘察要求,明确改建 铁路地质资料按新建铁路要求进行编制。
8.完善了施工阶段桥梁工程施工核对工作的要求。
9.完善了运营铁路的增补工程、病害整治工程和抢险工程的 地质勘察要求。
10.在附录中增加了季节冻土与季节融化土层的冻胀性分 级、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的内容。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 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 资料寄交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西影 路2号,邮政编码:710043),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 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 改时参考。
本规范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 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主要起草人:李响、孟祥连、苗晓岐、陈元元、舒磊、杨常所、 王旭、张文忠、杨英、蒋良文、周正礼、辛民高、孙红林、汪继锋、 费建波。
4
主要审查人:顾湘生、肖道坦、刘燕、许再良、李光伟、余鹏、 杨鹏健、刘好正、刘珣、张千里、陈则连、李小和、孟庆文、袁真秀、 杜文山、钱国玉、巫锡勇、吴旭、马惠民、何发亮、徐红星、曹哲明、 赵世运、李安洪、喻渝、王召枯、蒋富强。
本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 TBJ12-85;TBJ12-96;《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 2001;TB10012-2007。
5
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工程地质勘察基本内容 3.1一般规定 3.2勘察大纲的编制8 3.3遥感地质解译 3.4工程地质调绘 3.5物11 3.6钻探、简易勘探及取样12 3.7原位测试13 3.8室内试验13 3.9资料综合分析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4 3.10)文件编制......16 4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17 4.1路基工程17 4.2桥涵工程21 4.3隧道工程.26 4.4站场工程32 4.5天然建筑材料场地勘察34 4.6工点地质资料编制.36 5不良地质工程地质勘察39 5.1滑坡....3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