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安装算工程量在地下一层布上桥架地下二层也显示是为什么-河北安装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07-12 16:58:07
提问网友:18333573342
解答网友:蓝鲸
是你把桥架的标高设置错了,应该是层顶标高你设置成层底标高了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07-12 16:58:07
提问网友:18333573342
解答网友:蓝鲸
是你把桥架的标高设置错了,应该是层顶标高你设置成层底标高了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07-12 16:58:03
提问网友:凯尔
解答网友:陈工
LZ1,用框架柱定义布置在梁中。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07-12 16:57:01
提问网友:还是喜欢黑色
梁下的线条 挂板属于一次结构还是二次结构
解答网友:大庆张工
与梁一起整浇的一次。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07-12 16:56:45
提问网友:嚭
解答网友:陈工
自动生时显示的。
提问日期:2021-07-12 16:54:18
提问网友:毕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一般是距离梁底200布置管道。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07-12 16:52:58
提问网友:七年爸爸
云南20定额,安全文明施工费率是不是固定的值
解答网友:竹风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9ZD12图集,实行日期:2019年4月1日,主编单位:广州市设计院。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设计,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以及生物、化工等特殊的建、构筑物。2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设计规范》GB50974-2014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
《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2010
《防火门监控器》GB29364-20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兼容性要求》GB22134-2008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GB28184-201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63-2009
3编制内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为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自动灭火设备提供控制与指示的消防系统。它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图集主要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的场所及系统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3.2消防控制室设置的基本原则,平面布置示意图及工程项目常见做法大样示例图、系统供电常规参考设置等。
3.3消防联动控制设计:各种系统联动发、控制、反馈信号和连锁触发、控制信号与逻辑处理框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图:常用消火栓系统联动控制图;气体灭火系统联动控制图;大空间智能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控制图:防排烟系统联动控制图: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联动控制图: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联动控制图: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图。
3.4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图:其他相关的联动控制图
3.5住宅建筑(家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6其他火灾报警相关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典型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高度大于12m的空间场所)。
3.7各类消防设备的选择及安装大样图、相关技术资料。
4设备选型
4.1消防产品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其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在进行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时,应选择经强制性产品认证合格或者技术鉴定合格的消防设备产品。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9ZD13电动汽车充电桩标准图集,实行日期:2019年4月1日,主编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1编制依据
1.1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规〔2015)199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能源局发布
《河南省“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河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豫政办发(2016)170号
《关于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4)50号
《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16)59号
《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粤发改能电(2016)691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23号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5)51号
《广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桂发改能源(2016)899号
《海南省居住(小)区、建筑物、停车场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琼建城2017)340号
1.2相关标准及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509662014
《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201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487.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20234.2-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20234.3-2015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27930-2015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GB/T28569-201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GB/T29316-201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29317-2012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GB/T29318-2012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GB/T29781-201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2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的方针政策,推进中南地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设计标准,保证工程设计质量,提高设计人员效率,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电动汽车的使用、发展现状及相关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特编制本图集,供设计、监理、工程管理等人员参考使用。
3编制方式
本图集以实例方式进行图示,方便读者阅读、加深理解;图示的形式包括系统框图、系统图、平面布置图及安装示例。
4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民用建筑及社会车辆停车场的电动汽车整车充电模式的充电基础设施设计及安装,不适用于换电站、高速公路充电站。
5设计原则
5.1充电设施设置
5.1.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按照近远期结合、快慢充结合、分类落实的原则设置;
(2)新建居住建筑配建停车场近期充电设备安装数量以当地行政部门要求为准,远期按小区总停车位数量的100%计算变压器容量,并预留高低压配电装置、变压器等安装位置及线缆敷设路径;
(3)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近期充电设备安装数量按当地行政部门的要求实施;
(4)居住建筑以慢充、自用充电设备为主,鼓励在室外设置一定数量的非车载充电机、三相交流充电桩以满足快速充电需求;
(5)公共建筑充电设备应快、慢充结合。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9ZD11图集,实行日期:2019年4月1日,主编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2编制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3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配电技术整合为一体,并在同一平台下实现对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监控的系统。系统具有节能、联动控制、信息共享、综合管理等功能。
随着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建筑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现有的建筑设备控制系统普遍存在着系统庞杂、子系统兼容性差、故障率高、接口多、运行维护管理困难等问题。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将这些庞杂建筑设备控制要求在同一平台下实现,做到标准统一、施工统一,为智能建筑提供了一套稳定可靠的控制系统。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减少交叉施工,将许多原来在施工现场做的工作提前由成套设备厂进行标准化装配,既提高了整体的工程效率与质量,又降低了工程的造价,责任明确、管理方便、维护便捷。建筑设各一体化监控系统包括建筑内设及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建筑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可与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共用传输网络,消防控制系统在得到相关主管部门认可的情况下,可采用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应给安全防范系统和消防控制系统提供接口。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可对建筑内的以下子系统进行设备运行和建筑节能的监测与控制:
1)空调冷热源系统
2)热交换系统;
3)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
4)给水与排水系统
5)变配电系统
6)照明系统
7)电梯、自动扶梯系统;
8)空气质量监测。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技术措施
图集号:19ZZ05
湖北中南标科技发展中心 编
主编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生效日期:2019.4.1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中南地区的城市道路、城市立交的低影响开发(LID)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工程,以及相关设计、施工人员进行LID雨水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2设计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2012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
《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防水材料》JT/T664-2006
《软式透水管》JC937-2004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
3LID雨水系统类型与构成
3.1LID理念及海绵城市的构建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简称LID。
LID技术按主要功能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雨水利用等六类。通过LID技术的组合应用,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影响最小等海绵城市建设多目标功能要求。
3.2LID单项设施选用
应结合不同区域水文地质、水资源等特点及技术经济分析,按照因地制宜和经济高效的原则选择LID技术及其组合系统。
各类用地中LID设施的选用应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功能、用地构成、土地利用布局、水文地质等特点进行,可参照下列表格选用。
3.3LID系统类型
本图集LID雨水系统类型根据应用的范围分为城市道路LID雨水系统、城市立交LID雨水系统。
3.3.1城市道路典型LID雨水系统流程图
4LID雨水系统设施选用计算
4.1雨水储存设施计算
蓄水池、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以储存为主要功能时,其储存容积通过以下“容积法”和“水量平衡法”方法计算,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
4.1.1容积法
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时,设施具有的调蓄容积一般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设计调蓄容积一般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
如式(4-1)所示:
V=10ΦF (4-1)
式中:
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皿;应根据不同城市降雨数据推求,可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附录2;
4.1.2水量平衡法
水量平衡法主要用于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储存容积的计算。设施储存容积应首先按照“4.1(1)容积法”进行计算,同时为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如保持设计常水位),再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设施每月雨水补水水量、外排水量、水量差、水位变化等相关参数,最后通过经济分析确定设施设计容积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水量平衡计算过程可参照表4-2。
表4-2水量平衡计算表
4.2水面蒸发量确定方法:
4.2.1水面蒸发量宜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4.2.2当实测数据缺乏时,可按照(4-2)式计算:
4.3雨水渗透量的计算按式4-3计算
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As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4.3.1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
4.3.2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计算;
4.3.3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
4.3.4各种土壤渗透系数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参考下表确定各种土壤层的渗透系数。
4.4雨水调节设施计算
调节塘、调节池等调节设施,以及以径流峰值调节为目标进行设计的蓄水池、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的容积应根据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下游雨水管道负荷(设计过流流量)及入流、出流流量过程线,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调节设施容积按式(4-4)进行计算。
雨水转输量及配置能力计算
植草沟等转输设施的计算方法如下
4.5.1根据总平面图布置植草沟并划分各段的汇水面积;
4.5.2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确定排水设计重现期,参考以下“流量法”计算设计流量Q。
流量法:植草沟等传输设施,其设计目标通常为排除一定设计重现期下的雨水流量,可通过推理公式来计算一定重现期下的雨水流量,如式(4-5)所示。
4.5.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植草沟设计参数取值,确定各设计参数。
5植物选型与种植土要求
5.1植物选型
应综合考虑中南地区的地域特点、植物特性、种植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配置。应同时满足低影响开发措施对植物的要求,选择能适应道路及立交桥环境下能良好生长的植物。
选择的植物具有一定耐旱性、耐涝性、抗污染、具有净化雨水功能的植物。
优先选择多年生及乡土植物,根系发达又有一定耐旱抗污能力,以减少养护成本;不同物种应搭配选择,提高生物的景观性、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及功能性。
5.2种植土壤要求:
5.2.1厚度要求
LID设施中的种植土厚度一般不宜小于600mm,不宜大于1200mm。种植土层厚度,可根据植被类型确定,草本宜为300mm以上、灌木宜为600mm以上、乔木宜为1000以上。
5.2.2土壤要求:
(1)如果原始土壤满足渗透能力大于13mm/h,有机物含量应大于5%,阳离子交换能力大于5meo/100g等条件,LID设施中的种植土壤尽量选用原始土壤,以节省造价。对于不能满足条件的,应换土。
(2)对于需要换土的,土壤渗透能力不小于25mm/h。
5.3日常养护
5.3.1在暴雨过后检查植草沟内植被的受损情况,及时更换受损植物。
5.3.2定期清理植草沟表面所过多淤积的植被落叶,以免使其渗透能力下降,降低其效果。
5.3.3定期清理杂草,同时对生长过快的植物进行适当修剪。
5.3.4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及降水情况,适当对植物进行灌溉。
5.3.5雨水湿地、蓄水池、调节池、生物滞留池等,水生植物需收割及植物残体清理。
6索引方法
7其他
7.1雨水入渗场所应不引起地质灾害及损害建筑物基础。
7.1.1下列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1)可能造成陡坡丹塌、滑坡灾害的场所;
(2)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7.1.2下列场所不宜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1)山地坡度>7%;
(2)地下水位埋深<1m的区域。
7.2敞开式蓄水池边需设安全警示标志。
7.3收集雨水及其回用水系统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相连接。
7.4雨水储存设施因条件限制必须设在室内时,应设溢流或旁通管并排至室外安全处,其检查口等开口部位应防止回灌。
19ZZ05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总说明…3
LID道路设计图说明··9
城市道路典型LID雨水系统流程图11
单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12
双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15
三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19
四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21
透水路面LID设计横断面图....25
LID城市立交设计图说明···...27
城市立交典型LID雨水系统流程图…............28
立交海绵布置示意图…...29
立交雨水断接图…·...30
玻璃钢罐体雨水处理与回用设施平面图…31
玻璃钢罐体雨水处理与回用设施剖面图…32
玻璃钢罐体安装大样图…·...33
玻璃钢罐体回填示意图……..34
混凝土结构雨水处理与回用设施平面布置图…35
混凝土结构雨水处理与回用设施剖面图……..37
通用设施设计说明...38
人行道树池及绿化带大样图...41
路缘石安装大样图...42
拦水堰做法大样图....43
路缘石类型及不开孔路缘石结构大样图……。44
开孔路缘石结构大样图·....45
分隔带断开大样图...47
机动车道透水路面结构设计图………....48
非机动车道透水路面结构设计图......51
停车场、广场透水路面结构设计图…...52
人行道透水路面结构设计图........53
桥面透水沥青铺装结构设计图........55
透水路面排水系统设计图………56
桥面透水沥青铺装排水系统设计图…58
道路路面雨水断接典型大样图·59
下沉式绿地典型大样图…60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典型大样图······61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典型大样图.62
渗透塘系统平/剖面示意图····..63
渗透检查井大样图.64
湿塘系统平/剖面示意图..65
雨水湿地系统平/剖面示意图………..66
调节塘系统平/剖面示意图·67
植草沟选型断面图68
干式植草沟典型大样图69
湿式植草沟典型大样图.70
转输型植草沟典型大样图71
渗透式排水沟大样图……72
离心式雨水弃流装置……73
截流式雨水弃流装置74
植被缓冲带典型大样图….75
平算式双箅溢流雨水口构造图···..76
方形溢流雨水口构造图...77
圆形溢流雨水口构造图·····78
低影响开发植物筛选说明...79
常用低影响开发木本植物性状表……80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9CJ87-2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9年12月1日,统一编号:GJCT-214,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通克莱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采光、通风、消防排烟天窗(二) 屋面节能通风装置》。
1编制依据
本图集主要依据下列现行国家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建筑门窗用通风器》JG/T233-2017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2017
《钢门窗》GB/T20909-2017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聚碳酸酯(PC)中空板》JG/T116-2012
《聚碳酸酯(PC)实心板》JG/T347-20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如电力、冶金、钢铁、化工、造船、库房、动车库、仓储、物流、机场配套、机械加工、游乐场馆等建筑。
2.2本图集供建筑、暖通设计人员设计选用,施工单位施工参考及建设验收单位参考验收使用。
3产品特点
本图集共介绍薄型通风装置、流线型通风装置和上悬通风窗三种通风装置。
3.1薄型通风装置
3.1.1整体结构采用“工”字型三层防雨雪槽设计,杜绝飘雨雪现象。
3.1.2底座内壁增设收水槽部件,解决渗水现象。
3.1.3上层挡雨板、中层挡雨板采用专用不锈钢卡扣固定,使其与骨架不打钉固定,拆卸方便,保证了板材的完整性,提高了使用寿命,实现了结构自防水的先进工艺。
3.1.4中层挡雨板采用聚碳酸酯(PC)实心板,该板材质轻、强度高、透光性好、B1级阻燃、耐酸、清洗方便。
3.1.5双侧出风,通风排烟效果好,长度可根据800mm的模数任意增加,宽度(喉口尺寸)可根据工艺布置要求任意大小。
3.1.6出风口设置防冰雪网,既可防止冰雹从挡雨板反溅进入室内,又可防止暴风雪时雪花随风飘入室内。
3.1.7所有构件采用标准镀锌薄钢板、彩板、铝合金或不锈钢板,机器一次性压制成型,减轻自身重量,可有效降低屋面的承受的荷载。
3.1.8水槽与底座采用M型专用支架连接,达到《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要求的金属屋面抗风揭性能90级。
3.1.9开启阀板大小可调节,开启时藏于水槽下方,不阻挡通风通道,使通风排烟更顺畅,开启阀板整体平移,可实现50m同步传动。
3.1.10屋面60%可开启,既可提高通风排烟面积,也可增加车间采光,同时车间一但发生爆炸或火灾亦可快速将烟尘或有害气体排出,减少因火灾或爆炸引起的二次人员伤害。
3.1.11可直接安装在屋面檩条上。
3.2流线型通风装置
3.2.1骨架采用薄壁空腹方管,方管要求见本图集第21页“流线型通风装置选型与材料表”,保证通风装置的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8级。
3.2.2穹形挡雨板设计,即利于雨水将尘埃冲洗,排雪速度加快,同时挡雨板无搭接,从而减少雨水渗漏的可能。
3.2.3阀板设计成侧开式,安装在出风口,保证通风装置关闭状态下,阻止雨、雪飘入。
3.2.4通风装置外护板、泛水板、水槽均采用相同材质的板材,保证其使用寿命均相同。
3.3上悬通风窗
3.3.1主体骨架均采用专用铝合金型材,质地轻,耐腐蚀性强。
3.3.2布置形式可竖向多联布置及横向多联布置。
3.3.3开启角度可大于70°。
3.3.4窗封板采用聚碳酸酯PC实心板或聚碳酸酯PC中空板,比同厚度玻璃重量轻,安全可靠。
3.4电气控制系统
3.4.1本图集通风装置配置太阳能绿色电源,外接动力电源为备用电源,智能化集成控制,可实现手机APP远程控制。
3.4.2本图集通风装置可配置智能化控件,风速仪、雨水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光控传感器,在大风、大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会自动启动关闭程序,在无人的时候也可以实现自动关闭。
3.4.3本图集通风装置配置消防联动系统,连接消防系统开启和关闭,实现自动控制。
3.4.4本图集通风装置均使用24V安全电压。
3.5节能
3.5.1本图集通风装置挡雨板部分均采用聚碳酸酯PC实心板做挡雨板,增加车间内的采光度,薄型通风装置采光率为安装面积的50%,流线型通风装置的采光率为喉口面积的90%,减少了阴雨天气下车间内照明灯具的使用,达到节能目的。满足《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要求。
3.5.2薄型通风装置传热系数3.02W/m㎡.℃。
3.5.3上悬通风窗关闭时隔声25dB。
4设计原则
4.1通风装置的设计应从通风设计、总图布置、建筑形式、工艺配置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4.2通风装置必须在明确建筑物类型、功能及其围护结构条件下,与建筑、结构专业密切配合,进行合理选择,不能仅以通风量作为选择依据。
4.3当进风口中心高度高于2m时,应考虑进风效率降低的影响;当车间内有工艺或通风等机械排风时,应考虑自然通风量的减少和对余压的影响。
4.4为保证车间自然通风的稳定性,在计算自然通风时仅考虑热压作用。进风口以上墙面不宜设窗洞口,以防止横向气流对热压通风的不利影响。
4.5本图集薄型通风装置的抗风压强度值为1.2~1.6kPa,雪荷载为0.6kN/m㎡,流线型通风装置抗风压强度值为1.0~1.2kPa。如有特殊要求可与厂家商定,另行设计制作。
4.6炎热(南方)即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小的地区,当工艺系统允许时,应以自然通风为主。
4.7屋面通风装置应尽量布置在散热设备(或污染源)的正上方,以利通风换气。
5选用注意事项
5.1通风装置的选型正确与否,对自然通风效果影响很大,如果选用不当,会造成通风系统通风不畅,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5.2对于风荷载较大工况的场合,如沿江沿海地区,宜选用高度较低的薄型通风装置。
5.3对于车间焊接量、烟尘量较大的场合,如焊接车间,需加大通风装置的使用面积,宜选择组合方便安装形式多样的薄型通风装置。
5.4对于有大量余热且风荷载较小的场合,屋面通风装置宜选用流线型通风装置。
5.5对于车间有腐蚀性气体产生的场合,屋面通风装置宜选用防腐材料。
6材料、制作、安装、验收
6.1通风装置作为工厂化生产的定型产品,薄型通风装置由底座、泄水槽、支撑板、支撑管、中层挡雨板、上层挡雨板、外护板、阀板、防雪(鸟)网、泛水板、启闭机构、控制系统组成,流线型通风装置由骨架、收水槽、护板、挡雨板、开启阀板、泛水板、启闭机构、控制系统组成。
6.2护板、挡雨板一般采用0.6mm彩钢板,沿海地区需选用高强度彩板。对于有防腐要求的场合宜选用铝合金板材或不锈钢材质。
6.3防腐工程所有钢骨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双面镀锌量不小于275g/m,当用于非防腐蚀要求的工程时,镀锌量应不小于180g/m,材料保护层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
6.4有采光功能的通风装置,其挡雨板采用1.5mm厚聚碳酸酯(PC)实心板,阀板采用10mm厚聚碳酸酯(PC)中空板。
6.5启闭式通风装置配置双电源转换,保证不间断电源。控制箱需具备消防联动功能,控制系统宜选择智能控制,可根据外界风速、
雨量、温度与温差、雪量、烟感自动调节装置阀板开启角度。
6.6通风装置工厂加工制作,现场组装,现场安装时减少焊接。
6.7通风装置与屋面的连接安装,应根据有关结构专业标准安装施工,本图集的安装节点图供参考使用。
6.8通风装置安装验收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要求。通风装置制作需按照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进行验收。
7包装、运输、存储
7.1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摔撞,防止雨雪淋湿,阀板组件应水平放置,以防变形。
7.2产品及配套件应存储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堆放位置离墙及地面距离不应小于100mm。
8其他
8.1本图集中除注明单位外,均以毫米(mm)为单位。
8.2其他未尽事宜,均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及图集执行。
8.3本图集根据南通克莱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图集解释由该公司负责。
9详图索引方法
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说明…2
薄型通风装置与上悬通风窗选用示意图……5
薄型通风装置选用表·6
薄型通风装置材料选用表薄型通风装置剖面图…8
薄型通风装置泛水做法··…9
薄型通风装置主结构部件连接详图·….10
薄型通风装置与金属板屋面安装图(屋脊装置)……·11
薄型通风装置与金属板屋面安装图(横向顺坡布置)…12
薄型通风装置与钢筋混凝土屋面安装图·……13
薄型通风装置主要部件详图……14
薄型通风装置与屋面连接详图……15
纵横布置示意图…16
屋脊布置示意图17
大跨纵横布置示意图18
多跨纵向布置示意图19
多列横向布置示意图20
流线型通风装置选型与材料表···············21
流线型通风装置(智能启闭式).22
流线型通风装置(敞开式)23
流线型通风装置供货分界详图·········24
聚碳酸酯PC中空采光板节点图····················25
上悬通风窗立、剖面图及选用表……………26
墙面预留孔洞图及开启系统示意图………27
上悬通风窗型材截面28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29
电气控制系统图二30
彩色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9CJ85-1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9年9月1日,统一编号:GJCT-206。19CJ85-1图集聚焦装配式建筑围护系统的痛点和技术难点,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结构类型、不同气候区等需求,优化装配式建筑AAC板围护系统的关键设计技术和构件产品技术,形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引导构件及配套产品的优质化,全面提升围护系统的性能和施工效率,推进建筑行业装配式技术的商质量发展。
19CJ85-1图集编制依据
1.1 本图集是根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化建筑 设计关键技术”项目的课题任务要求,立足于课题系列试验 和科研成果,总结工程实践经睑,结合国内外蒸压加气混凝(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简称 MAACM ) 板围护系统的先进应用技术编制而成.
1.2 本图集主要依据下列标准规范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1-2016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2-2016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GB 15762-2008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7-2008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CB 50574-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 GB 50011-20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18-201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20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GB 50016-2014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 GB 51249-2017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8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CJ 75-2012
《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475-2019
3背景及创新点
3.1 本图集编制组在承担北京市建委课题《居住建筑预制加气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研究与工程试点》过程中,开展了系列试验及多项示范工程应用的验证,奠定了 AAC板外墙围护系统的研究基础.之后,编制组又承担了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工业化建筑围护系统、构配件及部品的高效连接节点设计技术》,基于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研究思路,着重研究了提高AAC板外墙围护系统性能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在材料性能、高效连接节点、AAC板组装单元体技术及配套产品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形成了 AAC板外墙围护系统保温装饰一体化设计、生产、施工的成套技术,提升了装配式外墙围护系统系列产品的优质化,促进了装配式外墙围护系统的全产业链、全过程信息化控制,为实现装配式外墙围护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2 本图集编制组于2013年主编完成了国家标准图集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为本图集的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十三五”课题研究成果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试验验证及工程实践,具备了将AAC板应用于建筑南度100m及以下建筑外墙围护系统的技术条件.
19CJ85-1图集内容索引:
总说明 3
A 建筑构造
A1 建筑说明
A1建筑说明 Al
A2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外墙围护系统
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外墙索引图 A4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托挂AAC板外墙构造详图 A5
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内嵌AAC板外墙构造详图 A6
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一体化外墙、AAC双层板外墙构造详图 A7
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外墙女儿墙构造详图 A8
A3 钢结构AAC板外墙围护系统
钢结构AAC板外墙索引图 A9
钢结构外托挂AAC板外墙构造详图 A10
钢结构半内嵌AAC板外墙构造详图 A11
钢结构内平AAC板外墙构造详图 A12
钢结构AAC板一体化外墙构造详图 A13
钢结构AAC双层板外墙构造详图 A14
钢结构AAC板外墙女儿墙构造详图 A15
钢结构梁柱外包防火薄板详图 A16
AAC板内墙连接构造详图 A17
柱间支撑包板详图、混凝土楼板与AAC板内墙连接构造详图 A18
A4 细部构造
AAC板开敞阳台安装做法详图 A19
AAC板外墙勒脚、有水房间内墙板底部构造详图 A20
AAC板外墙门窗安装构造详图 A21
AAC板墙体板缝构造做法选用表 A23
基于被动式策略的热桥节点与窗安装详图 A25
A5 工程做法选用表
常用外墙面做法选用表 A26
常用内墙面做法选用表 A27
B 结构构造
B1 结构说明
结构说明 B1
B2 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外墙
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外墙索引图 B3
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外墙预埋件节点 B4
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外墙钢管锚节点 B5
钢筋混凝土结构AAC板外墙平板螺栓节点 B6
B3钢框架结构AAC板外墙
钢结构AAC板外墙索引图 B7
钢结构AAC板外墙预埋件节点 B8
钢结构AAC板外墙勒脚、女儿墙预埋件节点 B9
钢结构AAC板外墙钢管锚节点 B10
钢结构AAC板外墙勒脚、女儿墙钢管锚节点 B11
钢结构AAC板外墙平板螺栓节点 B12
钢结构AAC板外墙勒脚、女儿墙平板螺栓节点 B13
墙板节点与预埋件连接构造详图 B14
B4 洞口加强
外墙洞口扁钢加强构造 B15
外墙洞口加强用扁钢选用表 B16
外墙洞口角钢加强构造 B18
外墙洞口加强用角钢选用表 B19
B5 AAC板组装单元体外墙
AAC板组装单元体外墙(有洞口)构造详图 B21
AAC板组装单元体外墙(无洞口)构造详图 B22
AAC板组装单元体外墙节点 B23
B6 AAC板一体化外墙
AAC板一体化外墙说明 B24
AAC板一体化外墙构造详图 B25
B7 连接件
主要连接件详图 B26
C 热工指标
热工性能指标选用表计算取值、不同厚度AAC板内墙热工性能指标 C1
不同厚度AAC板外墙热工性能指标、严寒和寒冷地区AAC双层板外墙热工性能指标 C2
严寒和寒冷地区AAC板一体化外墙热工性能指标 C3
夏热冬冷、温和地区AAC板外墙热工性能指标 C4
夏热冬冷、温和地区AAC板外墙热工性能指标、夏热冬暖地区AAC板外墙热工性能指标 C5
20CJ40-50图集提供了阿尔法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北京建海中建国际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ARF系列防水材料在防水工程中的应用技术。20CJ40-50图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工程、平(瓦)屋面(含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及种植屋面)、水池、室内、外墙等部位及轨道交通、人防、矿山法隧道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防水工程,提供的构造节点可供设计、施工、验收人员选用。
20CJ40-50图集内容索引:
说明 2
防水材料选用表 8
地下室底板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1
地下室侧墙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2
地下室侧墙、顶板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3
地下室顶板、平屋面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4
平屋面、单层卷材屋面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5
种植屋面、瓦屋面、水池、室内、外墙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6
地下室防水构造
底板、侧墙、顶板防水构造做法 17
侧墙收口、施工缝、穿墙螺栓防水构造做法 20
穿墙管、地下室坑槽防水构造做法 21
变形缝防水构造做法 22
后浇带防水构造做法 23
桩头防水构造做法 24
屋面防水构造
女儿墙、檐口防水构造做法 25
檐沟、种植屋面防水构造做法 26
变形缝、瓦屋面、管道出屋面防水构造做法 27
其他
外墙、水池、室内防水构造做法 28
地下综合管廊防水构造索引示意图 29
明挖地铁车站、矿山法隧道防水构造示意图 30
阿尔法企业简介 31
ARF标准化施工及保险机制 32
金钢甲工程案例 33
ARF工程实例 34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20CJ40-44图集,PDF格式。20CJ40-44图集编制依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201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316-2013
本图集依据上述标准编制,当标准规范修编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3适用范围
3.1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屋面、室内有防水设防要求区域的防水工程。
3.2种植屋面及种植顶板防水工程
3.3明挖法地铁站、隧道、人防工程、城市综合管廊、非饮用水池等防水工程
4材料介绍
4.1DTP-100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以长纤聚酯毡(PY)为胎体,SBs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沥青为浸涂材料,细砂、矿物(片)或PE膜等为覆面材料(可根据需要定制铝箔面或彩砂面)制成的防水卷材。按材料性能分为I型、Ⅱ型厚度:3.0m、4.0mm。执行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8施工方法:热熔。
4.2DTP-500交叉层压膜自粘防水卷材
以强力交叉聚乙烯层压膜为膜基,聚合物改性沥青自粘胶为基料制成的防水卷材。厚度:1.5mm、2.0mm。执行标准:《湿铺防水卷材》GB/T35467-2017E类。施工方法:湿铺。
4.3DTP-500超强型高分子膜基自粘防水卷材。
以聚酯膜为膜基,聚合物改性沥青自粘胶为基料制成的防水卷材。按粘结面形式分为双面自粘和单面自粘。执行标准:《湿铺防水卷材》GB/T35467-2017H类施工方法:湿铺
山东省保温图集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07-12 15:58:48
提问网友:Sherlhang
专家是 出于怎么样的考虑呢,另外给排水、电气工程发生凿槽,怎么考虑定额?
解答网友:大海
你这是选择子目,不是删除。
问题专业:安装,预算,施工,土建算量GCL2013,安装算量GQI,
提问日期:2021-07-12 15:57:54
提问网友:宋温暖
消防桥架梁下300敷设,有好几种梁应该用哪高度?
解答网友:幸福像花一样
以最大的梁为准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07-12 15:54:41
提问网友:高亮
解答网友:老李
需要,火灾报警联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