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这个图地坪以下是0,还是-0.2-北京土建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08-30 13:51:09
提问网友:喵喵
2021-08-30 13:53:41 补充
解答网友:xagcc
图片呢
室外地坪标高是-0.2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08-30 13:51:09
提问网友:喵喵
2021-08-30 13:53:41 补充
解答网友:xagcc
图片呢
室外地坪标高是-0.2
提问日期:2021-08-30 13:48:33
提问网友:丿看淡y1切
老师们9厚1:3水泥砂浆 6厚1:2.5水泥砂浆找平是否只需要套这一项定额?
解答网友:米老鼠
两个不是分开套的,是直接 套15或20厚的定额子目去计算就可以了
打开子目的工料机明细去看看子目里材料配比去确定 是否与设计一样,不一样时再去换算就可以了
提问日期:2021-08-30 13:47:12
提问网友:旦生
请问各位前辈,106m³的37灰土回填,一般采用机械碾压还是机械振捣?请问是为什么?感谢各位前辈指教!
2021-08-30 13:49:21 补充
位于储藏室位置
2021-08-30 13:51:52 补充
位于室外储藏室
解答网友:翔宇789
看具体位置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08-30 13:41:07
提问网友:安装新手
各位老师,整个地下室可以共用一根电话线嘛,从消控室出来,还是说必须消控室到每个防火分区呢
解答网友:大海
一、消防电话可以是一个回路(一个电话号码),也可以是多个单独的回路(多个电话号码)。
二、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上的电话线,可以是一个回路,通往各个手报插孔电话。(没有电话号码)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08-30 13:39:50
提问网友:造价小白
解答网友:翔宇789
从标注看,只有双向底筋。
提问日期:2021-08-30 13:39:29
提问网友:太阳雨
解答网友:蓝鲸
这种需要套用管件安装,材料改成塑料法兰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08-30 13:36:25
提问网友:鲸鱼
解答网友:蓝鲸
是的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对当前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高处作业吊篮、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升降式物料平台、升降式施工作业平台,升降式施工防护棚、升降式施工爬梯以及外挂防护架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机械设施,阐述其施工安全作业注意事项、危险源辨识以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生产管理和操作技能知识。
本书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分会和北京康建建安建筑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可作为广大建筑业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和政府建筑安全监管人员的学习用书,也可供相关大专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作教学参考。
目录
第一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附着式升降脚架的进场查验
第三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现场的安装和拆卸
第四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使用前的验收
第五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第六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现场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第二章高处作业吊篮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高处作业吊篮的进场查验
第三节高处作业吊篮施工现场的安装和拆卸
第四节高处作业吊篮施工使用前的验收
第五节高处作业吊篮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第六节高处作业吊的施工现场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第三章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
第一节
第二节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的进场查验
第三节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施工现场的安装与拆卸
第四节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施工使用前的验收
第五节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第六节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的施工现场日常检查与修保养
四章升降式物料平台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升降物料平台进场查验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升降物料平台施工现场的安装和拆卸
第四节升降式物平台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第五节升降式物料平台的
施工现场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第五章升降式施工作业平台
第一节述
第二节升降式施工作业平台的进场查验
第三节升降式施工作业平台施工现场的安装和拆卸
第四节升降式施工作业平台施工使用前的验
第五节升降式施工作业平台的施工作业安全管
第六节升降式施工作业平台施工现场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第六章升降式施工防护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升降式施工防护棚的进场查验
第三节升降式施工防护棚施工现场的安装和拆卸
第四节升降式施工防护棚施工使用前的验收
第五节升降式施工防护棚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第六节升降式施工防护棚的日常检查和维保1
第七章升降式施工爬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升降式施工爬梯的进场查验
第三节升降式施工爬梯的施工现场安装和拆卸
第四节升降式施工爬梯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第五节升降式施工爬梯的施工现场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第八章外挂防护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外挂防护架的进场查验
第三节外挂防护架施工现场的安装、提升和拆卸
第四节外挂防护架施工使用前的验收…
第五节外挂防护架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第六节外挂防护架的施工现场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编后语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08-30 12:28:11
提问网友:小白
解答网友:yylwuhan
左边气压罐和阀门,右边水泵+大小头+压力表+软接头+止回阀+压力表+闸阀,合在一起是稳压装置
1.电气预留预埋
(1)预留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配电箱预留(原则:300*300以上留洞由结构支模,机电专业核实位置、尺寸。注意与配电箱生产厂家提前落实剪力墙内配电箱实际需要的尺寸)
(2)进户管注意事项:
1.地下室结构施工拆膜后,要及时对预留套管、空洞及时进行防水封堵,以避免雨季来临时向地下室倒灌雨水。
2.在室外回填土前,要及时将将出户管路施工,不具备施工条件的管路应做好标记。在室外散水施工前必须全部完成至室外相应管井。
2.电气管路敷设
(1)作业条件:
①混凝土结构暗配管:
a.现浇混凝土板内配管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上层钢筋未绑扎前安装管路和盒箱。
b.混凝土墙板配管在钢筋绑扎后进行,墙体合模前完成。
c.混凝土楼板上配管,在做好地面以前弹好水平线。
②后砌墙暗配管:
a.各层水平线和墙厚度线弹好,随墙(砌体)配合施工立管。
b.后砌墙完成后各层水平线,墙厚度线弹好,电气开槽配管。
c.轻钢龙骨墙,在龙骨完成之后,封板前。
③明配管:
a.配合建筑结构做好预埋件、过管及预留孔洞工作。
b.在装修前根据土建水平线及抹灰厚度与管道走向,按设计图进行弹线浇注埋件及稳装角钢支架。
c.采用剔注法固定支架,应在抹灰前进行;采用胀管、膨胀螺栓固定支架,应在抹灰后进行。
d.配管应在土建喷浆、刷漆后进行。浆活完成后进行明配管,并应防止管道污染。(根据工期需要)
④吊顶内配管:
a.配合建筑结构进行预埋件、预留孔洞工作。
b.内部装修施工时,配合土建做好吊顶灯位及电气器具位置图,并在预板或地面弹出实际位置。
c.单独支撑、吊挂的管路,在吊顶龙骨安装前进行施工。
(2)工艺流程:
①暗配管:测定盒箱位置 → 加工管弯 → 稳注盒箱 → 管路敷设 → 管路入盒箱 → 钢管接地处理
②明配管:预制支、吊架及管弯 → 测定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 → 支吊架固定 → 管路敷设 → 管路入盒箱 →钢管接地处理
(3)常用种类:钢管、镀锌钢管、阻燃 PVC 塑料管、JDG 薄壁镀锌钢管连接方式及接地
(4)配管的材料要求
①钢管应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毛刺,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
②镀锌钢管应采用热镀锌,内外镀层良好、均匀,无表皮剥落、锈蚀现象。
③塑料管及其附件应具有阻燃、耐冲击的要求,其氧指数应大于27%。
④金属软管或包塑金属软管,内外须镀锌,不脱丝、锈蚀,并采用同材质的配件。
(5)适用场所及要求
①钢管适用于室内、外场所,但对金属有严重锈蚀的场所不宜使用;敷设在土中时,应有三油两布防腐措施;敷设在焦渣中时,须包裹至少5Cm清水混凝土保护层;暗敷设在混凝土中时,不需做管外防腐,但要求管内外除锈,管内防腐;暗敷设在吊顶、墙体内及明配时,需管内外除锈,管内外防腐,外壁刷面漆,面漆颜色与建筑物表面颜色分界清晰,不得交叉污染。
②镀锌钢管宜敷设在室内场所,镀锌层剥落处应刷防腐漆。
③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入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④塑料管宜敷设在不易受到冲击的场所。
⑤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讯、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采用金属管,并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当必须明敷设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6)管路的敷设和连接
①钢管暗配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弯扁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0.1倍。
②明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4倍。
③管子的弯扁度不得大于0.1倍管外径。没有明显褶皱、凹陷。
④套管连接时要保证套管长度为管外径的2.2倍、套管管径应与管径相匹配,对口处要位于套管中间,焊口应牢固严密,薄壁管严禁套管连接。
⑤套丝连接要用通丝管箍,套丝不乱扣,管口要对严,连接后外露螺纹2-3扣。明配管必须采用套丝连接.不得采用套管焊接。塑料管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粘剂,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插人深度直为管外径的1.1-1.8倍。
⑥管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时,管口及连接处均应密封。敷设在室外的配管应有防雨功能.管路连接处,丝头应缠防水胶布或缠麻抹铅油。
⑦金属软管中间不得有接头,与设备器具相连时,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并带非金属护口。
⑧薄壁钢管建议采用套管扣压式连接:
a.连接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不应敲打形成压点;
b.管路为水平敷设时,扣压点宜在管路上下方分别扣压;管路为垂直敷设时,扣压点宜在管路左右侧分别扣压;
(7)管路的布置
①暗配管当配管长度超过以下长度时要加接线盒,无弯时 30m,有一个弯时 20m,有两个弯时15m,有三个弯时8m,不允许有四个弯。
②暗配管要固定牢固,混凝土中每隔1m用铅丝与钢筋绑扎,接线盒旁15cm以内必须用铅丝与钢筋绑扎。塑料管应加大固定密度,减少浇捣混凝土时的冲击。禁止在管子与管子、管子与钢筋间用电焊固定。
③埋入墙或地面的管子应尽量减少重叠高度,不能超过三层,管子应至少有15mm保护层。管与管间应至少有25mm间隙以免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不能渗人,造成空裂。
④吊顶内敷设的管线应有单独的支架,不得在管道、龙骨等上面固定,但直径在20mm及以下的钢管,直径在25mm以下的电线管可利用吊顶的吊杆或主龙骨敷设。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波纹钢板组合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rames using corrugated steel plates
T/ceC709-2020
主编单位: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20年12月1日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9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91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大量试验分析,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为9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结构布置与分析,构件静力设计与构造,构件和节点的抗震设计,防火设计,制作、施工与质量验收等。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6
4材料(11
5结构布置与分析…(14)
5.1结构布置…(14
5.2结构分析…(15)
5.3水平位移和舒适度……(17)
6构件静力设计与构造(19
6.1甲壳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9
6.2甲壳梁裂缝宽度验算(23
6.3甲壳梁挠度验算26
6.4甲壳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28
6.5甲壳梁、优端梁、优腹梁构造…(37
6.6甲壳柱构造…(39)
7构件和节点的抗震设计
7.1构件抗震设计…(41)
7.2节点抗震设计与构造(48
8防火设计……57
9制作、施工与质量验收(59)
9.1构件制作(59)
9.2钢甲壳安装与连接(63)
9.3混凝土施工与检测(66)
9.4质量验收(68
附录A甲壳梁与甲壳柱的组成(71)
本规程用词说明75
引用标准名录(76)
附条文说明(79)
1总则
1.0.1为规范波纹钢板组合框架结构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便捷、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地震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普通构筑物的波纹钢板组合框架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及验收。
1.0.3波纹钢板组合框架结构的应用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波纹甲壳组合柱 corrugated steel tubular composite column infilled with concrete
由四角钢管与侧壁波纹钢板焊接形成多腔体钢甲壳,并在腔体内填充混凝土,组合成整体受力的钢混凝土组合柱,简称“甲壳柱。
2.1.2波纹甲壳组合梁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with shape corrugated steel webs (U-RCB)
由上、下翼缘及波纹钢腹板组成U形截面钢甲壳内加普通钢筋混凝土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简称“甲壳梁”。
2.1.3预应力波纹甲壳组合梁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 crete beam with U shape corrugated steel webs (U-PCB)
由上、下翼缘及波纹钢腹板组成U形截面钢甲壳,内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简称“预应力甲壳梁”。
2.1.优端梁 beams with two U-RCB- ends
两端为甲壳梁、中段为钢梁的梁。
2.1.5优腹梁steel beam with corrugated web in the middle and flat web at both ends
两端为平腹板、中段为波纹腹板的H形钢梁。
2.1.6波纹钢板组合框架结构- composite frames using corrugated steel plates
由甲壳柱、甲壳梁等构件组成的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问题专业:土建,钢筋算量GGJ2013,
提问日期:2021-08-30 12:12:39
提问网友:木子
请问我这个识别出来的框架柱大样在绘图的时候是按默认的箍筋支数“按截面”还是我手动输入的这个4*4支箍呢?因为我对比了一下,同一根柱子两种方法的箍筋支数,钢筋量是不一样的
解答网友:欢乐心中飞雪
你点击截面编辑,看按截面的柱箍筋形状是否同设计,如果不同就修改
U D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 1437 一202 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wind/PV /storage Power Plant
2021 一06 一28 发布 2021一12 一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联合发布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 2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 ( 建标〔2012〕5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总则,术语 ,基本规定 ,站址选择 ,风能、太阳能资源与电网特性分析,联合发电系统,联合发电功率预测系统,站区布置,电气,建筑与结构,给水排水、暖通与空调,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职业安全 ,消防。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 31 0 号,邮编:2 0 0 0 2 5 )。
1 总 则
1.0.1 为规范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促进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装机容量 为 1 0 M W 及 以上的并 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下列联合发电站设计:
1 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联合发电站;
2 风力发电、电化学储能联合发电站;
3 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联合发电站。
1.0.3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的设计应以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条件以及电网接人条件等为设计依据。
1.0.4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提问日期:2021-08-30 12:05:44
提问网友:Doraemon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看看电气设备图,这个井干什么用的,是不是消防设备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08-30 12:01:51
提问网友:Haribo工厂
解答网友:米老鼠
就是按挖方量减去埋入土中的砼或砌体等构件的体积
如果回填土的材质 不同时可以用挖方的底面积乘以回填土材质不一样 的厚度,再去扣减对应的构件体积去计算就可以了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T 310一2021
备案号J 1634 一2021 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标准
Standard f or desi of high 一speed maglev transit
2021一06 一30 发布 20 2 1 一10 一01 实施
中华人 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发布
现批准 《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 J J/T 310 一2021,自2021年 10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 w w . r n o hurd . g o v . c n )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 ( 建标[2006〕77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4 限界; 5 线路; 6 轨道结构; 7 隧道结构; 8 车站; 9 供电系统; 1 0 通信及信息系统; 1 1 运行控制系统; 1 2 售检票及环境设备监控系统; 1 3 给水排水; 1 4 防灾与救援系统;巧车辆基地; 1 6 环境保护。
1 总 则
1.0.1 为统一高速磁浮交通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磁浮交通设计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节能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常导电磁悬浮、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牵引、运行速度不高于 SOOkm / h 的新建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设计。
1.0.3 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设计年度,可根据客流特点,分为初、近、远期三期。初期应为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近期应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应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1.0.4 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建设规模、车站线路、设备容量、枢纽车站及车辆基地的占地面积应按远期规模确定。对于可分期建设的工程和可分期配置的设备,宜分期建设和配置。
1.0.5 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正线宜按一次建成双线设计; 设计速度应根据线路性质、客流特征、车站分布等因素确定。
1.0.6 高速磁浮线路走向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求,并应与其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
1.0.7 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布局、运输需求、功能定位、技术作业要求和工程条件等因素综合比选后确定。车辆基地的选址宜靠近始发和终到列车较多的车站,并应根据远期要求确定。
1.0.8 各子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同一轨道双向行车要求; 正线应采用全封闭、全立交。
1.0。9 高速磁浮交通轨距应为 2800m m 。
1.0.1 0 高速磁浮交通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1.0.n 联络线、车辆基地出人线、其他辅助性线路的设计速度应根据其功能需求及所处的自然条件,经综合比选后确定。
1.0.1 2 机电设备应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并应标准化、系列化。
1.0.13 高速磁浮交通应设置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根据沿线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及具体工程情况,应合理设置风、雨、雪、地震及异物侵限监测设施。
1.0.14 高速磁浮交通的基础网络设施、信息系统等网络应实行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密码产品和密码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的规定。
1.0.15 高速磁浮交通车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高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 J /T 36 7 的要求。
1.0.1 6 高速磁浮交通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 JTG/T 2321—2021
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Highway Engineering
(报批稿)
2021-08-09 发布 2021-1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前 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 2019 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函〔2019〕427 号),由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承担《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JTG/T xxxx—xxxx)(以下简称“本规范”)的制订工作。
本规范基于合理、全面、先进、实用的原则,全面吸收了国内外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及规范标准,在借鉴和总结建筑垃圾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范规定了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材料的生产加工及其应用于路基工程、路面基层、水泥混凝土构件的相关技术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7 章和 2 个附录:1. 总则;2. 术语;3. 生产加工;4. 技术要求与应用范围;5. 路基;6. 路面基层;7. 水泥混凝土构件;附录 A 再生混凝土颗粒含量及轻质杂物含量试验方法;附录 B 再生材料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确定方法。
本规范第 1 章由杨育生负责编写,第 2 章由党延兵负责编写,第 3 章由杨育生、黄会奇负责编写,第 4 章由米峻、王选仓、路凯冀负责编写,第 5 章由党延兵、孙满成、薛保勇负责编写,第 6 章由陈长海、张喜民、王朝辉负责编写,第7 章由张勇、季节、肖飞鹏负责编写,附录 A 由杨永红、原驰负责编写,附录 B
由傅珍、魏建强负责编写。
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提升其整体利用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及改扩建工程。
1.0.3 建筑垃圾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利用、生态环保的原则。
1.0.4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0.5 建筑垃圾利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5120-202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Maintenance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2021-08-09 发布 2021-1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前 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 2010 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2010〕132 号),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以下简称“原规范”)的修订工作。经批准后以《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5120-2021)颁布实施。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总结我国近年来公路桥涵养护经验和科技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的先进技术方法,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理念,在桥梁检查评定、养护维修、灾害防治及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修订,力求使本规范技术先进、内容合理、可操作性强。
修订后的规范共有 8 章和 8 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提出了桥涵养护检查等级,用于指导桥涵养护决策;检查类别中增加了初始检查和日常巡查,并将水下检测纳入特殊检查;取消了原规范中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相关内容;取消了原规范中桥梁加固的具体内容;将原规范中“通道、跨线桥与高架桥养护”重新编排,纳入本规范第 4 章中;增加了火灾防治和车辆、船舶、漂浮物撞击及山体落石防治方面的内容;
增加了桥涵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容。
1 总则
1.0.1 为规范公路桥涵养护工作,统一公路桥涵养护技术标准,保持桥涵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桥涵的养护工作。有特殊养护需求的桥梁,应制定专项养护技术规程。
1.0.3 公路桥涵养护应遵循“防治结合、科学养护、安全运行、保障畅通”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保障结构完好、外观整洁和附属设施齐全完好。
2 配备必要的检测和养护设备、设施。
3 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检查设备、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4 及时掌握桥涵技术状况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养护对策。
5 有效开展预防养护,保障结构耐久性。
6 确保养护作业安全,降低对交通的影响。
7 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0.4 公路桥涵养护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桥涵检查、监测和评定。
2 桥涵日常养护、预防养护。
3 桥涵修复养护。
4 建立桥涵养护技术档案、桥梁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5 桥涵构造物安全运行管理。
6 制订桥涵构造物灾害防治与抢修的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应急养护。
7 设置必要的检修设施。
1.0.5 公路桥涵养护工程按照养护目的,应分为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
1.0.6 公路桥涵养护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 JTG/T 5142-01—2021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ventive Maintenance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2021- 08- 17 发布 2021- 12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前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 2019 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函〔2019〕427 号),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承担《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JTG/T 5142-01-2021)(以下简称“本规范”)的制订工作。针对预防养护已纳入《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18〕33 号)的养护工程分类,但我国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亟待规范和提升的现状,编写单位充分总结吸纳交通运输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在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通过国内外调研和工程验证,完成了本规范的编制工作。本规范主要从预防养护决策、技术分类、设计、施工、后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可有效指导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应用。
本规范共分为 13 章和 2 个附录,分别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预防养护决策;5 预防养护技术分类;6 预防养护工程设计;7 灌缝和贴缝;8 雾封层; 9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10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11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12 封层罩面;13 预防养护后评估;附录 A 养护效益费用分析方法;附录 B 微表处混合料养生初期磨耗损失试验。本规范由徐剑负责起草第 1 章、第 3 章及第 13 章,秦永春、黄颂昌负责起草第 2 章、第 10 章及第 12 章,李强负责起草第 4 章及附录 A,张西斌负责起草第 6 章,吴赞平负责起草第 5 章,岳学军负责起草第 9 章,周绪利、董雨明负责起草第 7 章及第 11 章,李彦伟负
责起草第 8 章,王杰负责起草附录 B。
1 总 则
1.0.1 为适应公路养护发展需要,规范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作,提高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
1.0.3 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路养护方针,积极实施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在满足路面使用性能前提下,应选择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施工便捷、绿色环保的预防养护技术。
1.0.4 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应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尚无国家或行业标准依据的,规模化应用前应进行试验研究、工程检验和充分论证。
1.0.5 沥青路面预防养护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目 录
1、目的……………………………………………………………………………………1
2、编制依据和使用范围…………………………………………………………………1
3、T 梁预制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1
3.1 钢筋焊接(闪光对焊)………………………………………………………………1
3.2 预应力管道成型及保护层厚度控制…………………………………………………1
3.3 混凝土拌和……………………………………………………………………………2
3.4 混凝土浇筑……………………………………………………………………………4
3.5 混凝土养护……………………………………………………………………………5
3.6 预应力张拉……………………………………………………………………………5
3.7 孔道压浆………………………………………………………………………………8
3.8 梁体封端………………………………………………………………………………9
1、目的
通过本程序和相关文件的控制旨在对 T 梁预制施工各关键工序的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和改进,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满足工程质量总目标的要求。
2、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本 程 序 依 据 《 预 制 后 张 法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铁 路 桥 简 支 T 梁 技 术 条 件 》( TB/T3043-2005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 T 梁生产工艺细则》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 T 梁内控标准》。
本程序适用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临沂制梁场 T 梁预制施工全过程。
3、T 梁预制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T 梁预制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有:钢筋焊接、管道及保护层、混凝土拌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养护、预应力张拉、真空压浆、封端。
3.1 钢筋焊接(闪光对焊)
3.1.1 控制程序:钢筋原材检验→对焊加工机械检测→焊工技术
3.1.2 具体要求:闪光对焊要求按照 TB10210 的规定执行,要求接头熔接良好,完全焊透,且不得有钢筋烤伤及裂纹等现象。焊接后应按规定经过接头冷弯和抗拉强度试验。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同一级别、规格、同一焊接参数的钢筋接头,每 200 个为一验收批,不足 200 个也按一验收批计。每一验收批取一组以上试样(三个拉力试件、三个弯曲试件)。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参见 JGJ18-2003)。
3.2 预应力管道成型及保护层厚度控制
3.2.1 预应力管道成型
3.2.1.1 控制程序:定位网片加工→定位网定位→定位网与钢筋骨架的连接→穿橡胶管方式→橡胶管的加固
3.2.1.2 具体要求:
(1)预应力管道定位网片采用直径¢6 的圆钢筋点焊加工,其尺寸误差±2mm,其中,水平筋的尺寸是对最下一根钢筋中心而言,竖向钢筋的尺寸是对网片中心而言。网眼尺寸误差≤3mm,且 600mm 设置一片定位网。
(2)预应力管道采用橡胶抽拔棒形成,其位置靠定位网片来控制。通过设计图纸,精确地算出预应力管道的相应位置的坐标,根据坐标制作定位网片胎具。在绑扎梁体钢筋时,管道定位网片应同时按设计位置安放定位,和梁体钢筋安放在一起。采用点焊形式将其定位,待梁体钢筋吊装就位后,再进行准确调位。
(3)穿橡胶抽拔棒时采用前面一人牵引,穿过相应的网眼,后面有人推进的方式,穿管时要注意防止管壁破裂。橡胶棒一般采用分两节在中间连接的方式,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刮伤或直径不圆现象,否则不准施用。最后放入锚具加固螺旋筋。
3.2.2 保护层厚度控制
3.2.2.1 控制程序:模板尺寸及变形→钢筋加工及绑扎质量→保护层垫块质量→钢筋吊装精度
3.2.2.2 具体要求:
(1)模板的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混凝土的压力下其变形量不大于 3mm,侧模与底模间用 M 型橡胶条密封,侧模与端模间用泡沫橡胶条密封。
(2)模板尺寸及变形量检查,按企业内控标准和施工工艺细则中的要求办理。
(3)钢筋加工长度及弯钩制作严格按施工工艺细则和企业内控标准中的规定进行。
(4)采用圆锥型高性能混凝土垫块,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平方米 4 块,呈梅花型布置,与钢筋体绑扎牢固,梁体保证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5mm,桥面板保证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0mm。
(5)安装钢筋骨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心的正确性,不得倾斜、扭曲,必须满足保护层的规定厚度。
3.3 混凝土拌和
3.3.1 原材料控制
在原材料选用上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选用,严格把好材料关,对所有的原材料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检,对不满足要求的材料坚决不用。
(1)水泥:按相关规范及技术条件中的要求办理。
(2)细骨料:按相关规范及技术条件中的要求办理。
(3)粗骨料:按相关规范及技术条件中的要求办理。
(4)减水剂:按相关规范及技术条件中的要求办理。
(5)粉煤灰:按相关规范及技术条件中的要求办理。
(6)磨细矿渣粉:按相关规范及技术条件中的要求办理。
3.3.2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
(1)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小于 400kg,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应超过 500kg。水胶比不应大于0.35,掺合料的最大掺合量不应超过水泥质量的 25%。
(2)梁体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参数应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等级 C60 及耐久性指标要求,弹性模量不低于 3.65×104 MPa 设计应符合 JGJ55-2000 的规定。
(3)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及施工工艺应符合《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 号)要求,详见企业内控标准。
(4)梁场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经监理审批;并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耐久性指标合格后方能使用。开盘前首先对砂石料含水率进行测定,每次施工时按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每次投料拌合的混凝土重量)各项材料的实际需用数量进行投料拌合。
3.3.3 计量控制
(1)计量、搅拌系统选用设备先进、性能稳定,并取得国家试验设备生产认证资格
的生产场家设备,对设备首次安装完成后,应请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对上岗操
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定期检测、校正、调整等。
(2)称量精度满足:水、水泥、掺和料、减水剂的称量误差应≤±1%,粗、细骨料
的计量误差≤±2%(均以质量计)。开盘后,前三盘要逐盘检查实际下料质量,以后每
5 盘检查一次。如发现有问题时,必须由试验人员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
3.3.4 混凝土拌和
(1)搅拌前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和外加剂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也不超过 3min。
(2)搅拌时间:不少于 2 分钟,不大于 3 分钟。
(3)拌合物的 3 种测试:坍落度 160-200mm、含气量 3~4%、拌合物温度 10~30℃。
(4)拌合物的四种性能:和易性、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
(5)夏季和冬季特殊要求:
①冬季要求:
搅拌用水采用深井水,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水的加热温度;投料时依次按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确保出机混凝土温度符合要求。
②冬季要求:
砂石料搭设专门的砂石料料棚,以免太阳暴晒,使砂石料温度升高;砂石料表面要经常洒水,以降低砂石料温度;搅拌用水采用井水,尽量不用水箱内长时间的储存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