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 > 10月 ( 第 33 页)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1-10-21 11:56:45

提问网友:zy


安装,河南,答疑:人防风管做法问题?-河南

安装,河南,答疑:人防风管做法问题?-河南安装,河南,答疑:人防风管做法问题?-河南

请教各位老师,这是三种风管穿过人防区域的预埋详图,

1、这种是不是直接在风管上做上密闭肋然后预埋到墙体里?

2、B做法意思是预埋之后,两端都还要再和风管连接,C做法是不是只有加密闭肋的一端还需要再和风管连接?

3、A做法只有中间部分有密闭肋,这种是什么情况?

解答网友:大海


A、B、C三种 套管都是风管的一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套管。只是“密闭肋”的多少、位置不同而已。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1-10-21 11:55:20

提问网友:z-wdy20


2021-10-21 11:59:27 补充

土建,江苏,计价软件GCCP,预算,答疑:住宅地下室夹层层高1.1m,计算建筑面积么?-江苏

按照13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应该是1.1m计算一半面积的啊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不计算建筑面积                                  3.0.3 对于形成建筑空间的坡屋顶,结构净高在 2.10m 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净高在 1.20m 及以上至 2.10m 以下的部位应计算 1/2 面积;结构净高在 1.20m 以下的部位不应计算建筑面 积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urban utility tunnel of Shaanxi province
DBJ61/T145-2018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8年08月10日

DBJ61/T 145-2018,DBJ61/T 145-2018 规范,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陕西省,DBJ61/T 145-2018 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陕西省新建、扩建、改建等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
1.0.3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遵循安全、高效、有序、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的原则。
1.0.4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1.1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of utility tunnel
城镇综合管廊建设全过程实施的项目管理活动。建设全过程包括项目立项后的前期筹备、勘察、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管理等。
2.1.2建设单位 construction manager
城市(镇)人民政府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工作。
2.1.3项目管理公司 project management company
由建设单位依法设立,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公司采用PPP模式,则由建设单位与社会投资人依法设立,并由建设单位主导的公司。
2.1.4项目管理机构 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根据上级组织授权,直接实施项目管理的单位,如项目管理公司项目部、工程监理部等。
2.1.5特许经营 franchise
政府采用竞争方式依法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约定其一定期限和范围内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
2.1.6项目管理策划project management planning
为达到项目管理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信息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进行全面的构思和安排,制定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并根据目标要求和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活动。

3基本规定
3.1规划
3.1.1城镇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要求,规划年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并应预留远景发展空间。
3.1.2城镇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与城镇地下空间规划、工程管线专项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相衔接
3.2投资
3.2.1城镇综合管廊的建设资金可采取政府投资和多渠道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筹措。
3.2.2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应制订合理的建设规模、标准和建设时序,防范投融资风险。
3.3建设管理
3.3.1拟建城镇宜根据城镇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及规模、建设强度、建设管理特点和可利用管理资源等,选择相适应的一体化或专业化管理模式。
3.3.2城镇综合管廊建设单位应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研究制定方针政策,编制中长期建设发展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负责建设、运营全过程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建设运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3.3.3城镇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单位可根据项目投融资模式、可支配管理资源、项目具体情况和项目管理策划,采用代建、全部或部分工程总承包方式、建设运营一移交(BOT)、建设一移交(BT)、公私合营(PPP)等管理方式,委托专业管理机构承担全部或部分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3.3.4城镇综合管廊项目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具备相应质。
3.3.5建设单位应根据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选择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质量检测机构等单位,通过合同约束体系,有机整合各参建责任主体单位形成协调一致的目标和组织体系。
3.3.6建设单位应与其依法成立的项目管理公司约定项目管理中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项目进度和投资管理等管理责任
3.3.7项目管理公司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质量检测机构的建设实施过程进行管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公共设施建设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public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mmigrants( poverty- relieved) reloc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DBJ61/T130-201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7年03月17日

DBJ61/T 130-2017,DBJ61/T 130-2017规范,公共设施建设技术,移民搬迁,陕西省,DBJ61/T 130-2017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公共设施建设技术导则

1总则
1.0.1为指导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以下简称安置点)的公共设施建设,合理确定设施规模用地布局及建设内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公共设施建设。
1.0.3本导则公共设施分为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两部分服务设施包含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卫生商业金融、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包含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环卫、防灾。
1.0.4安置点规模按居住人口数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级,见表1.0.4。

1.0.5人口规模600人以下的安置点公共设施建设宜参照《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范》(DBJ61/T109)执行,5000人以上的安置点宜参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执行。
1.0.6安置点公共设施建设应遵循统筹协调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配套完善、经济适用的原则。
1.0.7公共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陕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公共设施 publie facilities
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2.0.2道路road
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安置点的道路等级分为主路、支路、宅间小路三级。
2.0.3红线宽度 width of road property line, redlining width
道路路幅边界线之间的宽度。
2.0.4充电设备 charging equipment
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提供电能的专用设备,包括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等。
2.0.5给水系统 water supply system
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2.0.6排水系统 system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2.0.7化粪池 septic tank
将生活污水分格沉淀,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的小型处理构筑物。
2.0.8生活污水 domestic wastewater
居民生活所产生的污水。
2.0.9低影响开发 impact development
强调开发应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面源污染。
2.0.10供电系统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system
由电源系统和输配电系统组成的产生电能并供应和输送给用电设备的系统。
2.0.11变电所 substation
区域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
2.0.12通信服务点 communication seryice points
提供电信部门、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广电网通公司业务服务范围的场所。
2.0.13接入机房 remote service unit access equipment room
指用于安装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多种类型通信设备的通信设备房。
2.0.14邮政服务点 post service points
提供邮政业务服务范围的场所。
2.0.15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LPG stored and delivered station
兼有液化石油气储存站和灌装站两者全部功能的站场。
2.0.16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bottled LPG delivered station
经营和储存液化石油气气瓶的场所。
2.0.17液化石然 LPG气气化站 vaporizing station
配置存储和气化装置,将液态石油气转换为气态液化石油气,并向用户供气的生产设施。
2.0.18集中供热热源 centralized heneing source
热源规模较大,通过供热管网为城市较大区域内的热用户供热的热源。

来自地球内部核聚变产生的热能渗出地表,即为地热。本导则中的地热主要指可直接用于采暖的低于150℃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2.0.20热力站 Heating substation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用户的连接站
2.0.21垃圾收集点 refuse collecting station
按规定配置的收集垃圾的地点。
2.0.22公共厕所 toilets
在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等处设置的厕所。
2.0.23消防水池 fire reservoir
人工建造的供固定或移动消防水泵吸水的储水设施。
2.0.24避难疏散场地 refuges for evacuation
临震预报发布后或地震灾害发生时居民从灾害威胁程度高的场所出发,沿避难疏散道路,疏散到更安全的地震避难所,包括避难疏散道路和避难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
规划及建筑设计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entralized allocations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immigrants (poverty-relieved) relocation in shaanxi prov
DBJ61/T129-2017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7年03月17日

DBJ61/T 129-2017,DBJ61/T 129-2017 规范,建筑设计技术,移民搬迁,移民搬迁建设规划,移民搬迁集中安置,陕西省,DBJ61/T 129-2017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划及建筑设计技术导则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划
3.1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
3.2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内容(要求)及技术规定
3.3安置点建设规划的制定
3.4安置点规划的成果要求
4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筑设计
4.1建筑设计
4.2设计内容及技术规定
4.3设计文件的编制
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编制依据及标准名录

1总则
1.0.1为推进我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科学指导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提高设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省安置点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的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
1.0.3本导则包括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划和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筑设计两部分。
1.0.4集中安置规模按居住人口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1.0.5集中安置的配套设施,应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6集中安置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总体要求
2符合“城乡统筹、布局优化、集约用地、规划适度”的建设规划设计原则,以及“保障基本、安全适用”建筑设计原则;
3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

4符合绿色环保规划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思想。
1.0.7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期限,应与《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保持一致。
1.0.8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规划及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陕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行政村administrative village
是指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立的村民委员会进行村民自治的管理范围,是中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
2.0.2中心村 key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行政村。
2.0.3公共设施 facilities
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2.0.4安置房 residential building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5道路road
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安置点的道路等级分为小区主路、小区支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2.0.6红线宽度width of road property line, redlining width
道路路幅边界线之间的宽度。
2.0.7垃圾收集点refuse collecting station
按规定配置的收集垃圾的地点。
2.0.8垃圾收集站 refuse colleting and distributing center
在较小的收集范围内,将分散收集的垃圾集中后由较大运输工具清运出去的小型垃圾收集的中间收集设施。
2.0.9无障碍出入口accessible entrance
在坡度、宽度、高度上以及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出入口。

3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划
3.1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
3.1.1移民(脱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安置建设规划)的任务,是对符合《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的集中安置点,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并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1.2编制安置建设规划应按照《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做好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1.3安置建设规划应与新型城镇、美丽乡村镇村改革建设规划布局之间统筹协调,有效实施移民搬迁与各类专项规划,特别是扶贫攻坚规划的衔接。
3.1.4安置建设规划应满足《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集中安置点要求,建设规划范围包括进城入镇集中安置社区,依托中心村庄和已建集中安置点续建的安置点,依托新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中心社区、安置社区和特色社区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陕西省绿道规划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 in Shaanxi
DBJ61/T127-2017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7年08月01日

DBJ61/T 127-2017,DBJ61/T 127-2017规范,绿道规划设计标准,陕西省,DBJ61/T 127-2017 陕西省绿道规划设计标准

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陕西省绿道规划建设标准编制立项的批复》(陕建函[2016]351号)的要求,标准编写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绿道相关标准,结合陕西省实际,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绿道网的组成;4.绿道、风景道的分级与分类;5绿道、
风景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6.绿道风景道选线;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8.风景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总则
1.0.1为规范陕西省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功能,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的绿道规划设计包括绿道网规划及绿道、风景道设计。
1.0.3绿道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陕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道 greenway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风景道 scenic byway
绿道的补充与延伸,指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废弃的或使用效率较低的国道、省道等交通通廊,视域内风景优美,具有较高游憩价值的特殊景观道路,空间上与绿道相衔接
2.0.3绿道网greenway network
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等级的绿道或“绿道+风景道”组成的相互连通的绿色网络。
2.0.4绿道游径系统greenway trail system
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5绿道设施greenway facility
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2.0.6绿道连接线 greenway link line
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7风景道路径 byway trail
风景道中供人们驾驶或乘坐机动车游赏的道路,是风景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2.0.8风景道设施 scenic byway facility
为满足风景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2.0.9驿站 house
供绿道、风景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风景道设施的主要载体。
2.0.10节点node
绿道网络串联的联结点以及重要的游憩空间,包括自然、人文资源等。
2.0.11交通接驳点transport interehange point
无缝衔接绿道与其他交通而设的场所,通常由衔接设施、停车设施组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设计标准
Designstandard for urban utility tunnel of shaanxi province
DBJ61/T125-2016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7年03月01日

DBJ61/T 125-2016,DBJ61/T 125-2016规范,城镇综合管廊,管道设计,陕西省,DBJ61/T 125-2016 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工程设计,结合地方工程特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城镇新建、扩建、改建的综合管廊工程设计。
1.0.3城镇综合管廊设计应贯彻“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
1.0.4城镇综合管廊设计应满足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
1.0.5城镇综合管廊工程应结合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1.0.6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综合管廊 utility 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2.1.2干线综合管廊 trunk utility tunnel
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2.1.3支线综合管廊 branch utility tunnel
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多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2.1.4缆线管廊 cable trench
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
2.1.5城市工程管线urban engineering pipeline
城市范围内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不包含工业管线。
2.1.6通信线缆communication cable
用于传输信息数据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各种导线的总称,包括通信光缆、通信电缆以及智能弱电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
2.1.7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cast-in- site utility tunnel

采用现场整体浇注混凝土的综合管廊。
2.1.8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 precast utility tunnel
在工厂内分节段浇注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的综合管廊。
2.1.9管线分支口 junction for pipe or cable
综合管廊内部管线和外部直埋管线相衔接的部位。
2.1.10集水坑sump pit
用于收集综合管廊内部渗漏水或管道排空水等的构筑物。
2.1.11安全标识 safety mark
为便于综合管廊内部管线分类管理、安全引导、警告警示等而设置的铭牌或颜色标识。
2.1.12舱室 compartment
由结构本体或防火墙分割的用于敷设管线的封闭空间。
2.1.13bm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筑信息模型。

3基本规定
3.0.1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为依据。
3.0.2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以及垃圾管道、空调水管道等城镇工程管线均可纳人综合管廊。
3.0.3综合管廊工程应结合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在城市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同步设计。
3.0.4老(旧)城区应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改造、旧城更新、地下空间开发、地下主要管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设计地下综合管廊。
3.0.5既有地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入地工程的设计宜采用综合管廊形式。
3.0.6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与建设应与地下空间、环境景观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合理衔接、协调
3.0.7综合管廊应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并应满足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要求
3.0.8综合管廊应同步设计附属设施。
3.0.9综合管廊应同步设计监控中心、变电所等配套设施
3.0.10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应与未廊工程管线统筹协调。
3.0.11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应包含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应进行专项管线设计。
3.0.12综合管廊内的管线设计应符合综合管廊总体设计及国家现行相关管线设计标准的规定。
3.0.13综合管廊设计宜采用BM技术。

4规划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规划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并应预留远景发展空间。
4.1.2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应坚持结合实际、统一设计分期建设的原则。
4.1.3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应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程管线专项规划及管线综合规划相衔接
4.1.4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统筹规划综合管廊内部空间,协调综合管廊与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
4.1.5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现状分析、目标和规模、建设范围、系统布局、管线入廊分析、断面选型、三维控制线划定、附属设施、安全防灾、建设时序、投资估算、保障措施等内容。
4.1.6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的投资估算宜按《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并结合当地工程实例,采用综合指标法测算。
4.1.7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原则宜5年进行修订,或根据城市规划和重要管线规划的修改及时调整。
4.1.8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包含文本、附图及说明书三部分内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石油类污染场地勘査与修复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ite investigation and remediation
DBJ61/T120-2016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7年03月01日

DBJ61/T 120-2016,DBJ61/T 120-2016规范,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污染场地勘查技术,石油类,DBJ61/T 120-2016 石油类污染场地勘查与修复技术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建函(2014]255号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勘查设计、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石油企业等单位共同编制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石油污染场地勘查与修复的工程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终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污染场地勘查土壤、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污染场地监测、污染场地污染程度划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修复方案编制等。

1总则
1.0.1为了在石油类污染场地勘查与修复过程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陕西省石油类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场地勘查、修复及监测。
1.0.3石油类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的编制,应以污染场地勘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场地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
1.0.4石油类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石油类 petroleum
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包括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
2.1.2场地土壤soil of contaminated site
场地土壤是指场地边界内及周边可能受到污染影响的土体。
2.1.3污染场地 contaminated site
对潜在的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勘查后,确认石油类污染指标超过规定的指标限值或背景值的场地。
2.1.4场地环境调查 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
通过场地勘查,系统地查明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2.1.5场地环境监测 sit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连续或间断地测定场地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其空间分布,观测、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1.6修复技术 remedial technology
可用于消除、降低、稳定或转化场地中目标污染物的各种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可改变污染物结构、降低污染物毒性、迁移性或数量与体积的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
2.1.7土壤修复 soil 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体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或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满足相应土壤类别的要求。

2.1.8地下水修复
采用物理、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或转化场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或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满足相应水质要求
2.1.9物理修复physi physical remedial
借助于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以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方法。包括置换技术、土壤气相抽提技术、热脱附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等。
2.1.10化学修复 chemical remedial
利用化学修复剂与污染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被降解、毒性被去除或毒性降低的修复技术。包括溶剂萃取技术、土壤原位氧化技术、土壤焚烧技术等。
2.1.11生物修复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利用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害物质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通风技术,土壤耕作技术、生物堆肥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2.1.12原位修复in-situ remediation
不移动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直接在场地发生污染的位置对其进行原地修复。
2.1.13异位修复ex-situ remediation
将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从场地发生污染的原有位置挖掘或抽提出来,搬运或转移到异地进行修复。
2.1.14复合修复composite restoration
采用2种或2种以上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或污染地下水场地进行修复

3基本规定
3.0.1修复方案编制前应进行污染场地勘查,查明土壤或地下水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
3.0.2勘查工作应结合污染场地的污染特征,编制勘查大纲。
3.0.3编制修复方案前,应确定场地土壤、地下水的修复标准。
3.0.4污染场地在实施修复前,对修复措施拟采用的技术参数应进行室内或室外试验,以确定其可靠性。
3.0.5在场地勘查与修复过程中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职业健康的相关要求,严禁发生二次污染。

4.1般规定
4.1.1污染场地勘查应在现场踏勘,充分收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土地使用功能、周边环境条件等基础上,编制勘查大纲。
4.1.2勘查方法宜采用现场调查与测绘、钻探、井探、槽探、物探、实验与测试等。
4.1.3勘查点应结合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布置在有代表性地段。勘查点数量应根据污染场地范围、污染土层厚度的变化及地下水体污染情况确定
4.1.4水文地质测试孔的深度、孔径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1.5勘查作业前应调查场地内各类管线、电缆、建(构)筑物等分布情况。
4.1.6对突发的重大污染事件,应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行应急勘查。应急勘查的基本要求见附录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规程
Seism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DBJ61/T104-2015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6年01月01日

DBJ61/T 104-2015,DBJ61/T 104-2015规范,抗震设防技术,村镇建筑,陕西省,DBJ61/T 104-2015 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规程

根据陕西省建设厅(陕建发【2014】318号)要求,编制组认真总结近些年国内村镇建筑的抗震经验和专题试验研究,考虑我省农村当前的经济状况,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抗震基本要求;4.场地、地基和基础;5.砌体结构房屋;6.木结构房屋;7.生土结构房屋;8.石结构房屋;9附录。
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由长安大学负责具体条文技术内容的解释。

1总则
1.0.1为增强我省村镇建筑的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我省实际情况,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村镇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指导本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村镇两层以下(含两层)农民自建自住房屋的建造;涉及公共安全和生命线系统工程的建筑应按《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注:本规程以下将“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简称为“6、7、8度”
1.0.3按本规程建造的房屋,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1.0.4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1.2抗震措施 seismic 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1.3抗震构造措施 details of seismie design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2.1.4场地site
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工程地质条件。其范围大体相当于自然村或不小于1km2的平面面积。
2.1.5地基,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6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7砌体结构 masonry structure
由砖或砌块用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砖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块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1.8木结构 structure
由木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砌体墙和石砌体墙作为围护墙的结构。
2.1.9生土结构 raw soil structure
由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木楼(屋)盖结构
2.1.10石结构 structure
由石砌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石主要包括料石和平毛石。
2.1.11配筋砂浆带 reinforced mortar hand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承重墙体中部设置60mm厚的水平砂浆带,砂浆带中配置通长水平钢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pile foundation
DBJ61/T101-2015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5年08月24日

DBJ61/T 101-2015,DBJ61/T 101-2015 规范,管桩基础技术,预应力混凝土,DBJ61/T 101-201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勘察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2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4.3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4.4单桩竖向承载力…
4.5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4.6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4.7沉降计算…
4.8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5施工
5.1一般规定
5.2施工准备
5.3静力压入法施工
5.4锤击贯入法施工
6质量检查与验收
6.1质量检查…
6.2质量检测…

6.3工程验收
附录A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水平抗震承载力特征值
附录B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
附录C管桩与承台连接详图
附录D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场外观质量检验表
附录E静压预制桩施工记录表
附录F锤击预制桩施工记录表
附录G压桩机结构示意图
附录H柴油打桩机结构示意图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了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保护环境,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陕西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勘察、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查与验收。
1.0.3预应力混凝土管柱(PHC、PC)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等工程的低承台基础;当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区时应选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
1.0.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勘察、设计、施工、检测与验收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管桩 concrete pipe pile
特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即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环形截面桩。
2.1.2管桩基础 concrete pipe pile foundation
由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构)筑物基础。
2.1.3填芯混凝土 cavity-filling concrete
灌填在管桩顶部内腔的混凝土。
2.1.4送桩 pile following
用送桩器将已沉至地面的管桩送至地面以下的工序。
2.1.5饱和软黄土 saturated soft loess
第一层古土壤以上的晚更新世黄土和全新世黄土状土,其饱和度S≥80%,液性指数≥0.90;压缩系数a1-2≥0.40MPa-;承载力特征值f<120kPa

3勘察
3.0.1管桩基础勘察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1查明场地内各层岩土的类型、埋藏深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变化
2查明场地地下水条件,评价地下水对管桩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查明黄土层中及古土壤层底部钙质结核富集程度、板结成层情况及厚度;查明桩身范围内密实砂层、硬夹层的分布情况及厚度;
4查明饱和软黄土的分布及厚度;
5查明饱和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并判定液化等级;
6当持力层为砂层、碎石层、卵石层、基岩时,应查明其层顶面的变化幅度;
7对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及相应的人土深度或高程提出建议;
8提供桩的侧阻力、端阻力和桩基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9对成桩可能性、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和施工应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3.0.2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应布置在建筑物周边、角点及中心点位置,对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5m~35m;对端承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m-30m;每一单体工程的勘探点不宜少于5个;

2控制性期探孔数量宜为期探孔总数的1/3~1/2,且每一单体工程不应少于2个
3当地层条件复杂或相邻两个勘探点揭露地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应适当增加勘探点。
3.0.3勘探点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桩基压缩层以下不少于3.0m;
2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预估桩端平面以下不少于3.0m;
3在预估勘探深度内遇软弱层时,应穿透软弱土层。
3.0.4勘察应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黏性土、粉土应进行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对砂土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对碎石应进行动力触探试验。
3.0.5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每一主要地层均应采取土试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采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勘探点的数量为勘探点总数的1/2-2/3,且每一主要地层取样数量不应少于6组,每一场地静力触探试验孔不宜少于3个;对于湿陷性黄土场地,应满足黄土湿陷性评价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既有村镇住宅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Standard of seismic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for existing residence in villages and towns
DBJ/T61-68-2012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2年06月01日

DBJ/T 61-68-2012,DBJ/T 61-68-2012规范,抗震加固技术,既有村镇住宅,DBJ/T 61-68-2012 既有村镇住宅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提高既有村镇住宅的抗震性能,加强既有村镇住宅的结构安全,受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编制本规程。目前陕西省尚无村镇住宅的抗震加固设计标准,现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适用对象主要为城市建筑,而本规程适用于村镇住宅的加固改造技术,为量大面广的村镇住宅加固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基和基础;5、砌体结构住宅;6、木结构住宅;7、石结构住宅;8、生土结构住宅。
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长安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地震损失,使既有村镇住宅的抗震加固做到安全、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经抗震鉴定后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一、二层既有村镇住宅。不适用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抗震加固。
注:本规程以下将“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简称为6、7、8度
1.0.3既有村镇住宅抗震加固应做到加固有设计、施工有监督、竣工有验收。
1.0.4既有村镇住宅的抗震加固,除应符合本规程对不同加固方法的具体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既有村镇住宅 village and town residence
除历史保护建筑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村镇住宅,含砌体结构、木结构、石结构、生土结构住宅。
2.1.2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3抗震加固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s
使既有村镇住宅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及施工。
2.1.4面层加固法 masonry strengthening with mortar splint
在墙侧面增抹一定厚度的无钢筋网或有钢筋网的水泥砂浆,形成组合墙体的加固方法。
2.1.5外加柱加固法masonry strengthening with tie-columns-
在墙体交接处等位置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约束墙体的加固方法。
2.1.6壁柱加固法brick column strengthening with concrete columns
在墙垛(柱)侧面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形成组合构件的加固方法。
2.1.7混凝土套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或砌体柱外包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扩大原构件截面的加固方法。
2.1.8碳纤维布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carbonic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表面或砌体墙侧面用胶粘材料粘贴碳纤维片材等的加固方法。
2.1.9砌体结构住宅 masonry structure
由砖或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住宅。砖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等,砌块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1.10木结构住宅timber structure
由木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砌体墙和石墙作为围护墙的住宅。主要包括穿斗木构架、木柱木屋架、木柱木梁住宅。
2.1.11生土结构住宅 soil structure
由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木楼(屋)盖住宅。主要指土坯墙和夯土墙承重住宅。
2.1.12石结构住宅 structure
由石砌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住宅。主要指料石和平毛石砌体承重住宅。
2.1.13硬山搁檩体系purlin structural system
横墙间距较小的坡屋面,可以把横墙上部砌成三角形,直接把檩条支撑在三角形横墙上,叫做硬山搁檩体系。
2.1.14水平系杆horizontal rigid tie bar
沿住宅纵向在跨中屋檐高度处设置的联系杆件,通常采用木杆或角钢制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Craft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lifts and escalators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7年03月01日

DBJ/T 61-41-2016,DBJ/T 61-41-2016规范,施工工艺标准,电梯工程,DBJ/T 61-41-2016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修订陕西省工程标准的通知》(陕建发[2013]366号)的要求,由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和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41-2005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资料,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2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名录、术语、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季节性施工、质量标准、产品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绿色施工、质量记录。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根据现行的电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2增加无脚手架电梯安装工艺。

目次
1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基准线挂设工艺标准
2引式电梯机房设备安装工艺标准
3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导轨安装工艺标准
4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层门安装工艺标准
5引式电梯、液压电梯轿厢安装工艺标准
6引式电梯、液压电梯对重安装工艺标准
7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井道设备安装工艺标准
8引式电梯、液压电梯钢丝绳安装工艺标准
9引式电梯、液压电梯电气装置安装工艺标准
10曳引式电梯调试工艺标准
11液压电梯液压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12液压电梯调试工艺标准
13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桁架吊装工艺标准
14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工艺标准
15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梯级及梳齿板安装工艺标准
16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围裙板安装工艺标准
17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扶手带安装工艺标准
18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电气装置安装工艺标准…
19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调试工艺标准
20无脚手架电梯安装工艺标准

11适用范围
1.1.1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程中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基准线挂设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1.1.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各类曳引驱动电梯液压电梯安装工程,不适用于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杂物梯的安装工程。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1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国家现行标准:
1《电梯主参数及轿厢、道、机房型式与尺寸》GB/T 70251
2《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
3《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
4《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
5《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
6《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2974
7《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25194
8《消防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26465
9《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
10《液压电梯》JG5071

1.3术语
1.3.1土建交接检验 handing over inspection of machine rooms and wells
电梯安装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单位共同对电梯井道和机房(如果有)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的要求进行检查,对电梯安装条件作出确认。
1.3.2曳引式电梯traction lift
提升钢丝绳靠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和制动的电梯。
1.3.3液压电梯hydraulic lif
依靠液压驱动的电梯。
1.3.4机房 machine room
安装一台或多台电梯曳引机及其附属设备的专用房间。
1.3.5地坎sill
轿厢或层门入口处出入轿厢的带槽的金属踏板。
1.3.6基站 landing
轿厢无投入运行指令时停靠的层站。一般位于大厅或底层端站乘客最多的层站。
1.3.7井道well
轿厢和对重或(和)液压缸柱塞运动的空间。此空间是以井道底坑的底井道壁和井道顶为界限的。
1.3.8井道壁 enclosure

用来隔开井道和其他场所的结构。
1.3.9井道宽度 well width
平行于轿厢宽度方向井道壁内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1.3.10井道深度 depth
垂直于轿厢宽度方向并道壁内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1.3.11井道内牛腿haunched beam
位于各层出口下方井道内侧,供支撑层门地坎所用建筑物突出部分
1.3.12项层高度 overhead
由顶层端站地板至井道顶,板下最突出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
1.3.13底坑pit
底层端站地板以下井道部分。
1.3.14底坑深度 pit depth
由底层端站地板至井道底坑地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1.3.15开门宽度 door opening width
轿厢门和层门完全开启的净宽。

1.4施工准备
I技术准备
1.4.1具有本企业制定的各个工序安装过程控制文件及项目质量计划、工程进度计划。
1.4.2电梯安装前,对施工现场应具备的施工条件勘察确认后,应进行土建交接检验,并填写书面交接记录
1.4.3电梯设备进场验收,应由厂家、业主代表、安装单位共同进行,并将缺损件填写在电梯开箱点件记录纸上,三方签字确认
1.4.4收集施工相关技术标准和资料,认真对照分析业主提供的电梯产品技术文件及土建电梯井道、机房施工平面图,有不符合之处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业主,使之满足电梯产品的要求。
1.4.5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和电梯专项施工方案。
1.4.6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Ⅱ物资准备
1.4.7电梯设备实行厂家、业主、监理、安装单位四方共同确认的方式开箱点件。
1.4.8施工用的型钢、电焊条、钢板、膨胀螺栓、配件等,原则上使用厂家指定产品,非指定产品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材质证明及合格证,所用材料必须符合工艺标准规定的技术参数指标,以确保达到工程质量标准
皿施工设施准备
1.4.9施工机械:切割机、起重滑轮、电焊机、卷扬机等
1.4.10工具用具:电锤、气焊工具、自制线坠、电工和钳工工具等。
1.4.11监测装置:激光放线仪、水平尺、磁力线坠、钢板尺、钢卷尺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Craft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7年03月01日

DBJ/T 61-40-2016,DBJ/T 61-40-2016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 61-40-2016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修订陕西省工程标准的通知》(陕建发[2013]366号)的要求,由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和陕西省第一建筑集团、陕西省设备安装集团、陕西省第十一建筑集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40-2005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资料,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41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名录、术语、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季节性施工、质量标准、产品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绿色施工、质量记录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新增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冷缩终端头制作工艺标准。
2新增超高层竖直电力电缆吊装工艺标准。
3新增矿物绝缘电缆施工工艺标准。
4新增低压电力电缆绝缘穿刺线夹施工工艺标准。
5完善职业健康安全及绿色施工的规定。

1.1适用范围
1.1.1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建设中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钢筋混凝土电杆立杆、拉线和杆上电气设备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1.1.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电压为10kV及以下的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工程的施工。
1.2引用标准名录
1.2.1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国家现行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3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安装》03D103
1.3术语
1.3.1架空overhead线 transmission lines
由电杆为支撑电力输电线路。他由电杆、电杆附件(卡盘、电杆底盘)、电杆金具(横担、抱箍、支架)、绝缘子、拉线等组成。
1.3.2拉线 cable
用于在架空线路拉力平衡作用的装置。它由电杆抱箍、拉线(上把、中把、底把、花篮螺栓)拉线底盘等组成。
1.3.3杆上电器 for electrical pole above
对架空线路起保护、控制、变压作用的电器。它包括有变压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跌落保险、避雷器等。

14施工准备
I技术准备
1.4.1熟悉图纸、标准、图例及国家和当地的有关安全技术规定。
1.4.2收集施工相关技术标准。
1.4.3熟悉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
1.4.4勘察架空线路区域是否有跨越交叉的高、低压线路、通讯线路及影响线路和立杆的其他环境因素。
Ⅱ物资准备
1.4.5电杆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有关规定,必须是合格产品并应有合格证件。电杆的型号、长度、梢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1.4.6对环型钢筋混凝电杆和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电杆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漏筋、跑浆等现象:电杆杆身应无裂缝杆身弯曲不应超过电杆全长的1%
1.4.7拉线底盘、卡盘等混凝土预制件要符合设计要求,且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纵向裂缝等缺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Craft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7年03月01日

DBJ/T 61-39-2016,DBJ/T 61-39-2016 规范,施工工艺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DBJ/T 61-39-20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1适用范围
1.1.1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程中金属风管和配件的制作方法、制作程序、施工要求、质量控制标准。
1.1.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中的普通薄钢板厚度不大于1.2mm、镀锌钢板厚度不
大于1.5mm、铝板厚度不大于1.2mm、不锈钢板厚度不大于1.0mm等咬口连接(角钢法兰或薄钢板法兰)的金属风管加工、制作。
1.2引用标准名录
1.2.1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国家现行标准:
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
3《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

1.3术语
1.3.1强度试验strength test
在规定的压力和保压时间内,对管路、容器、阀门等进行耐压能力的测定与检验。
1.3.2严密性试验leakage test
在规定的压力和保压时间内,对管路、容器、阀门等进行抗渗漏性能的测定与检验。
1.3.3漏光检测 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
用强光源对风管的咬口、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等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1.3.4微压系统 pressure air duct system
是指风管系统工作压力在-125Pa~125Pa的通风与空调风管系统。
1.3.5低压系统 low pressure system
是指风管系统工作压力在125Pa~500a或-125a~-500Pa的通风与空调风管系统。
1.3.6中压系统 medium pressure system
是指风管系统工作压力在500Pa~1500Pa或-500Pa~-1000Pa的通风与空调风管系统。
1.3.7高压high系统 pressure system
是指风管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500Pa或小于-1000Pa的通风与空调风管系统。

1.4施工准备
I技术准备
1.4.1对建筑电气、给排水与采暖等专业的管线走向、坐标、标高与通风管道之间跨越交叉出现的问题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各专业技术人员商议,提出措施和解决方案
1.4.2风管的材质、制作方法、接口形式及法兰连接方式等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记录。
1.4.3图纸齐全并具备设计中使用的标准、规范及设备、配件产品说明书和其他技术文件。
1.4.4核对通风管道相关的建筑尺寸、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通风设备进出口位置和高度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4.5宜采用BM技术,对各种管道、电气管线进行综合排布。绘制出加工草图,供加工和安装使用。加工草图应于实际情况相符,体现整个系统水平和垂直风管走向及设备、部件连接顺序及相对位置、方向和尺寸等。

Ⅱ物资准备
1.4.6所使用的板材、型材等主要材料应符合设计和相关产品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明书和质量鉴定文件。材料进厂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1.4.7按照设计要求准备镀锌钢板、碳素钢板、镀锌薄钢板、不锈钢板、铝板、型钢等材料。
Ⅲ施工设施准备
1.4.8施工机械:自动风管生产线、剪板机、振动剪板机、手动折方机、卷圆机、联合冲剪机、法兰卷圆机、联合及单平咬口机、圆弯头咬口机、压筋合缝两用机、插条成型机、氩弧焊机、电焊机、电动角向磨光机、台钻、砂轮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冲孔机、空压机等。
1.4.9工具用具:电剪、手剪、电动拉铆枪、手动拉铆枪、手电钻、划针、样冲、划规、木榔头、铁榔头、铜榔头、不锈钢榔头及油漆喷枪等。
1.4.10监测装置:游标卡尺、钢直尺、钢卷尺、游标万能角度尺、内卡钳、漏风量测试装置等。
1.4.11各种机具应完好,符合使用功能的要求;按规定需鉴定的测量检验器具,应有合格的在使用期限内的鉴定证书。
Ⅳ作业条件准备
1.4.12风管预制工作场地应平整、清洁,加工平台应找平。
1.4.13作业地点应有安放施工机具和材料堆放场地,设备和设施安全防护齐全
1.4.14加工设备布置在建筑物内时,建筑物楼板、梁的承载能力应复核。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21 09:57:36

提问网友:wuheng


剪力墙开洞300的是2c18植筋钢筋的长度吗,黄色标注的是剪力墙的钢筋吗?计算钢筋植筋是24根,还需要计算2c18的钢筋量吗,如果计算的话2c18的长度应该是哪一部分?土建,河北,答疑:剪力墙开洞-河北土建


解答网友:陈工


300是伸入的长度。黄色是附加的角筋。本图垂直是4根的,水平是2根的。不是24根。长度:

垂直的是洞口高+300+300。水平钢筋是洞口宽+300+300。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