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请教这个是修改梁箍筋的保护层吗-广东土建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8:27:37
提问网友:呜呼
如果是的话,请问下怎么更改?
解答网友:维达詹工
你好:不用修改,软件是按照平法规则计算的。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8:27:37
提问网友:呜呼
如果是的话,请问下怎么更改?
解答网友:维达詹工
你好:不用修改,软件是按照平法规则计算的。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8:27:17
提问网友:309396514@qq.com
解答网友:竹风
A8-0136 换算材料为0.4厚聚乙烯膜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8:21:29
提问网友:暖暖的阳光~
四川电梯井壁和后浇带模板用哪个定额?
解答网友:竹风
PDF格式,实施日期:2022年4月1日。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JGJ 168-2009 第4.1.3、5.5.5 条
2.《建筑物倾斜纠偏技术规程》JGJ 270-2012 第 3.0.7、5.3.3 条
3.《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 376-2015 第7.1.2、7.1.5、7.1.6 条
内容索引:
1总则1
2基本规定2
3检查4
3.1一般规定4
3.2建筑检查…5
3.3结构检查…6
3.4设施设备检查6
4修缮8
4.1一般规定8
4.2建筑修缮9
4.3结构修缮11
4.4设施设备维修…12
5改造…13
5一般规定13
5.2建筑改造13
5.3结构改造14
5.4设施设备改造…15
1总则
1.0.1为在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既有建筑的维护与改造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
2.0.1既有建筑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动建筑物主体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
2.0.2既有建筑应确定维护周期,并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检查。
2.0.3既有建筑的维护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1应保障建筑的使用功能;
2应维持建筑达到设计工作年限;
3不得降低建筑的安全性与抗灾性能。
2.0.既有建筑的改造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1应满足改造后的建筑安全性需求;
2不得降低建筑的抗灾性能;
3不得降低建筑的耐久性。
2.0.5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前应进行现场踏勘,并应针对建筑的具体特点,制定维护方案或进行修缮与改造设计。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应编制应急预案
2.0.6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工程施工中,应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0.7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工程施工中,应区分作业区、危险区和工程相邻影响区,应设置安全警示和引导标志,并应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2.0.8施工现场应保障消防安全,按现行制度做好临时用电管理,严格履行动火审批制度。
2.0.9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时,应对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白蚁危害时,应对房屋进行白蚁蚁害评估及防治。
2.0.10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工程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造成的影响。
2.0.11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工程应进行质量控制。工程全部完成后,应进行验收。
2.0.12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工程,应及时收集、整理工程项目各环节的资料,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相关档案资料应妥善保管;既有建筑物管理权移交时,应同时移交建筑物的相关档案。
站内已添加正式版,下载地址:正式版带书签 GB55021–202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pdf
PDF格式,GB55021-202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2022年4月1日实施。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第 3.0.4(1、 2、3)、4.1.2、4.1.3、4.1.4、4.2.4、5.1.2、5.1.4、5.1.5、5.2.12、6.1.2、6.1.4、6.1.5、6.2.10、7.1.2、7.1.4、7.1.5、9.1.2、9.1.5 条(款)
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19 第3.1.1 条
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 第5.2.3、5.3.3、5.4.3、5.5.3 条
4. 《 建 筑 边 坡 工 程 鉴 定 与 加 固 技 术 规 范 》 GB50843-2013 第 3.1.3、4.1.1、5.1.1、9.1.1 条
5.《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12第 3.0.2、3.0.4、3.0.8、3.0.9、3.0.11、5.3.1 条
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 第3.1.8、4.3.1、4.3.3、4.4.2、4.5.3 条
7.《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2011 第3.1.9、4.5.2、4.6.1、4.6.2、4.6.3 条
8.《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1367-2019 第 3.1.8条
9.《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 第 3.0.1、3.0.5、4.2.2、4.4.2、4.5.2、8.2.1、8.2.4、8.3.4、8.4.2、12.1.2、12.1.3 条
10.《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13 第4.3.15 条
11.《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第1.0.3、1.0.4、3.0.1、3.0.3、3.0.6、5.3.1、5.3.7、6.3.7 条
1总则
1.0.1为保障既有建筑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防止并减少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和更新活动中的工程事故,提高既有建筑安全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和加固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应遵循先检测、鉴定,后加固设计、施工与验收的原则。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
2.0.1既有建筑应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查,并应依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既有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鉴定:
1达到设计工作年限需要继续使用
2改建、扩建、移位以及建筑用途或使用环境改变前;
3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遭受灾害或事故后;
5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或损伤、疲劳、变形振动影响、毗邻工程施工影响;
6日常使用中发现安全隐患
7有要求需进行质量评价时
2.0.3既有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加固:
1经安全性鉴定确认需要提高结构构件的安全性;
2经抗震鉴定确认需要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
2.0.4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既有建筑的鉴定应同时进行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
2既有建筑的加固应进行承载能力加固和抗震能力加固,且应以修复建筑物安全使用功能、延长其工作年限为目标;
3既有建筑应满足防倒塌的整体牢固性,以及紧急状态时人员从建筑中撤离等安全性应急功能要求。
2.0.5既有建筑的加固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的材料、产品和设备。
2.0.6既有建筑的加固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固设计;不得将鉴定报告直接用于施工。
2.0.7既有建筑的加固施工必须进行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和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
内容索引:
1总则1
2基本规定2
3调查、检测与监测4
3.1一般规定4
3.2场地和地基基础4
3.3主体结构5
4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6
4.1一般规定6
4.2构件层次安全性鉴定7
4.3子系统层次安全性鉴定9
4.4鉴定系统层次安全性鉴定10
5既有建筑抗震鉴定…11
5.般规定…11
5.2场地与地基基础11
5.3主体结构抗震能力验算12
5.4主体结构抗震措施鉴定13
6既有建筑加固15
6.1一般规定15
6.2材料…16
6.3地基基础加固17
6.4主体结构整体加固18
6.5混凝土构件加固19
6.6钢构件加固…22
6.7砌体构件加固…24
6.8木构件加固26
6.9结构锚固技术27
附录A纤维复合材安全性能指标28
附录B结构加固用胶安全性能指标30
GB55020-202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2022年4月1日实施
GB55019-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2022年4月1日实施
GB55018-2021工程测量通用规范2022年4月1日实施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2020 第 5.3.51、5.7.5、7.1.8、7.5.14、8.7.15、10.1.10 条
2.《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 50167-2014 第 4.1.3 条
3.《核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范》GB 50633-2010 第 5.6.7、9.1.8 条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第 9.1.1、9.1.5 条
5.《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 50982-2014 第3.1.8 条
6.《冶金工程测量规范》GB 50995-2014 第 3.0.11、12.3.7、13.11.8 条
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2017 第 3.0.15条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 第 3.1.1、3.1.6 条
总则
1.0.1为在工程建设中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规范工程测量基本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工程测量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技术指标的要求。
2基本规定
2.1测量基准
2.1.1工程测量空间基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地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当确有必要采用其他坐标系统时,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
2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确有必要采用其他高程基准时,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
3深度基准在沿岸海域应采用理论最低潮位面,在内陆水域应采用设计水位。深度基准和高程基准之间应建立联系。
4重力基准应采用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
2.1.2工程测量时间系统应采用公历纪元和北京时间。
2.1.3对同程的地上地下测量、隧道洞内洞外测量、水域陆地测量应采用统一的空间基准和时间系统。对同一工程的不同区段测量或不同期测量,应采用或转换为统一的空间基准和时间系统
2.2测量精度
2.2.1工程测量应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衡量指标,并应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2.2.2工程测量项目实施中应对成果实际精度进行评定或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精度评定应通过测量平差计算所需的半面坐标、高程或其他几何量的中误差。
2精度检测应使用高精度或同精度检测方法,并应利用检测数据与原测量数据间的较差计算所需的平面坐标、高程或其他几何量的中误差。
内容索引:
1总则1
2基本规定2
2.1测量基准2
2.2测量精度2
2.3测量过程3
2.4测量成果4
2.5作业安全5
3控制测量7
3.1一般规定7
3.2现状测量的控制测量8
3.3工程放样的控制测量8
3.4变形监测的控制测量9
4现状测量11
4.1一般规定11
4.2地面现状测量11
4.3地下空间设施测量15
4.4水域现状测量15
4.5工程放样17
5.1一般规定17
5.2规划条件测设及核验17
5.3施工放样及检测18
6变形监测20
6.1一般规定20
6.2施工期间变形监测21
6.3使用期间变形监测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GB55015-2021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eneral code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 in buildings
2021-09-08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联合发布
1总则
1.0.1为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建筑节能应以保证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室内环境参数和使用功能为前提,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化石能源消耗量。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
2.0.1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不同气候区平均节能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
2除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65%;
3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
2.0.2标准工况下,不同气候区的各类新建建筑平均能耗指标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2.0.3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
2.0.新建建筑群及建筑的总体规划应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并应有利于冬季增加日照和降低冷风对建筑影响,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
2.0.5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2.0.6不同类型的建筑应按建筑分类分别满足相应性能要求。建筑分类及参数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2.0.7当工程设计变更时,建筑节能性能不得降低。
2.0.8供冷系统及非供暖房间的供热系统的管道均应进行保温设计。
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第 6.3.3、6.3.4、6.3.5、6.3.6、6.3.7、6.3.9、6.3.10、6.3.11、6.3.12、6.3.13、6.3.14、6.3.15 条
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第 7.1.5、7.2.3、8.1.4(2)、8.3.2、8.3.4、8.3.12 条(款)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第 3.2.1、3.2.7、3.3.1、3.3.2、3.3.7、4.1.1、4.2.2、4.2.3、4.2.5、4.2.8、4.2.10、4.2.14、4.2.17、4.2.19、4.5.2、4.5.4、4.5.6 条
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18 第 3.0.4、3.0.5、3.0.7、3.0.8、4.2.3、4.2.7、5.3.2、5.4.12、5.7.2 条
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2009版)第 3.1.1、5.1.1 条
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第 7.2.2、7.2.4、8.3.1、8.3.5、8.3.8、10.1.1、10.1.2、10.1.4、10.1.5、10.1.6、10.2.1、10.2.2、10.3.1、10.3.2、10.3.3 条
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11-2019第 3.1.2、4.2.2、4.2.3、4.2.7、5.2.2、6.2.2、7.2.2、8.2.2、9.2.2、9.2.3、10.2.2、11.2.2、12.2.2、12.2.3、15.2.2、18.0.5 条
8.《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GB 50495-2019 第1.0.5、5.1.1、5.1.2、5.1.5、5.2.13 条
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第 5.2.1、5.4.3(1)、5.5.1、5.5.5、5.10.1、7.2.1、8.1.2、8.2.2、8.3.4(1)、8.3.5(4)、8.11.14、9.1.5(1—4)条(款)
10.《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 50787-2012第 1.0.4、3.0.6、5.3.3、5.4.2、5.6.2、6.1.1 条
1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8 第 4.1.3、4.1.4、4.1.5、4.1.14、4.2.1、4.2.2、4.2.6、5.1.1、5.1.4、5.1.9、5.1.10、5.2.1、5.2.4、5.2.8、5.4.3、6.2.3、6.2.5、6.2.6、7.3.2 条
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第 4.0.4、4.0.5、4.0.6、4.0.7、4.0.8、4.0.10、4.0.13、6.0.2、6.0.4、6.0.5、6.0.8、6.0.13 条
1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10 第 4.0.3、4.0.4、4.0.5、4.0.9、6.0.2、6.0.3、6.0.5、6.0.6、6.0.7 条
14.《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 142-2012 第 3.2.2、3.8.1 条
1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 144-2019 第 4.0.2、4.0.5、4.0.7、4.0.9 条
16.《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2009 第 3.0.1、3.0.2、4.2.1、5.2.1、7.2.1 条
17.《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第5.1.1、6.1.6 条
18.《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 255-2012 第4.5.1 条
19.《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JGJ289-2012 第 3.0.4、4.0.1 条
20.《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475-2019第 4.2.1、4.2.2、4.3.6、4.4.3 条
此为官方预览版
正式版已有会员上传到网站,下载地址:正式版带书签 GB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pdf
本书结合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着重反映近年来我国在桩基工程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也包含科研工作中较系统的新成果,同时适当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并附有工程实例。全书共分19章,包括:总论,竖向荷载下单桩和群桩的承载力,单桩和群桩的沉降计算,水平荷载下单桩和群桩基础受力分析桩的抗拔承载力,桩的负摩阻力,被动桩,桩基的结构设计,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施工,灌注桩施工,钢桩的施工,深水桩基础,特殊土地基中桩基础,复合桩基,桩的现场载荷试验,桩基抗震设计与计算,桩基工程质量检验,桩基工程的原型观测,桩基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
第1章总论
1.1桩和桩基础及其效用
1.2桩和桩基础发展概况
1.3桩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1.4桩基工程期察要点
1.5和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1.6桩基础发展展望
1.7关于地基承载力和桩基承载力表达形式的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章竖向荷载下单桩和群桩的承载力
2.1概述
2.1.1竖向荷载下桩基的工作原理
2.1.2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因素
2.1.3基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2.1.4桩基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2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2.2.1竖向荷载下单桩的荷载传递特性
2.2.2侧阻力
2.2.3桩阻力
2.2.4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合作用
2.2.5单柱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2.6大直径桩的承载特性
2.2.7超长桩承载特性
2.2.8后注浆液注桩的竖向承载力
2.3群桩竖向承载力
2.3.1群桩承载特性
2.3.2桩基与复合桩基
2.3.3承台土反力与承台分担荷载的作用
2.3.4群桩极限承载力计算
2.3.5群软弱下层验算
参考文献
第3章单桩和群桩的沉降计算
3.1单桩的沉降计算
3.1.1威述
3.1.2荷载传递法
3.1.3弹性理论法
3.1.4剪切变形传递法
3.1.5单桩沉降计算的其他方法
3.2群桩沉降的试验和现场观测
3.2.1打群桩沉降的试验研究
3.2.2钻孔群桩沉降的试验研究
3.2.3打入桩基沉降的现场观测
3.2.4打入桩基与钻孔桩基沉降的现场现测
3.3群桩的沉降计算
3.3.1等代墩基法计算群的沉降
3.3.2按 Mindlin解确定地基土附加应力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
3.4非黏性土中群桩的沉降
3.4.1采用原位测试估算群桩沉降
3.4.2沉降比法
3.5弹性理论计算群桩的沉降
3.5.1两根的相互作用
3.5.2群桩沉降的弹性理论解
3.6土变形指标
3.6.1问题的提出与背景情况
3.6.2先行探索的桩型与桩周土特性
3.6.3其他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章水平荷载下单桩和群桩基础受力分析
4.1水平荷载下单桩的受力特性
4.1.1工作性能及其破坏性状
4.1.2计算方法分类
4.2刚性桩的计算分析
4.2.1概述
4.2.2限地基反力法
4.2.3地基反力系数法
4.2.4《公路桥梁钻孔计算手册》法
4.3弹性的计算分析
4.3.1概述
4.3.2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为常数的计算方法
43.3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按线性增大的计算方法
4.3.4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按凸抛物线增大的计算方法
4.3.5线弹性地基反力法级数通解
4.3.6地面处抗力不为零的计算方法
4.3.7综合刚度原理及双参数法
4.3.8y由线法
4.3.9弹性地基反力法的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4.4群基础计算分析
4.4.1概述
4.4.2高承台群基础的受力分析
4.4.3低承台群基础的受力分析
4.4.4低承台群柱基础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4.5提高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措
4.5.1的刚度和强度
4.5.2柱基的构造措施
4.5.3侧土体水平抗力
参考文献
第5章桩的抗拔承载力
5.1概述
5.1.1桩的定义,适用范围类别
5.1.2发展历程及趋势
5.2抗拔桩的受力性状
5.2.1等截面桩的受力特征
5.2.2变截面桩的受力特征
5.2.3嵌岩式情桩的受力特征
5.2.4抗拔群的受力特
5.3抗拔柱的承载力计算
5.3.1等截面桩抗拔承载力的计算…
5.3.2变截面桩抗拔承载力的计算
5.3.3嵌岩式情桩抗拔承载力的计算
5.4抗拔桩的布桩原则
5.4.1型选择
5.4.2抗拔的布置
5.4.3持力层
5.5抗的施工及事故
5.5.1抗拔施工
5.5.2抗拔柱事故
参考文献…
第6章桩的负摩阻力
5.1负摩阻力的成因及工程影响
6.1.1负摩阻力定义
6.1.2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及工程影响
6.1.3中性点位置的确定
6.2单植负摩阻力的计算
6.2.1单负摩阻力的计算
6.2.2负摩阻力下的单容许承载力计算
6.2.3相美规范对负摩阻力的考虑
6.2.4时间效应产生的负摩阻力评估
6.3群桩负摩阻力的计算
6.3.1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机理
6.3.2群负摩阻力的计算
6.4减小负摩阻力的措施
6.4.1减小单柱负摩阻力的措施
6.4.2减小群负摩阻力的施
参考文献
第7章被动桩
7.1概述
7.2被动工作原理
7.3被动桩设计理论与方法
7.3.1被动核计算方法
7.3.2塑性变形理论法
7.3.3散体极限平衡理论法
7.3.4强度折减有限单元法
7.4被动桩稳定简化分析法
7.4.1概述
7.4.2岸坡稳定分析的简化Bhop法
7.4.3桩基岸坡稳定简化分析方法
7.4.4桩基性状的简化计算
7.5岸坡被动桩
7.5.1概述
7.5.2现场观测
7.5.3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7.5.4大型砂槽模型试验
参考文献
第8章桩基的结构设计
8.1概述
8.2柱基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
8.2.1桩身的构造要求
8.2.2承台的构造要求
8.2.3桩基结构的设计原则
8.3桩身的结构计算
8.3.1施工阶段预制混凝土桩的桩身结构计算
8.3.2使用阶段柱顶荷载及桩身结构计算
8.4承台的结构计算
8.4.1荷载及顶反力的计算
8.4.2承台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8.4.3承台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参考文献
第9章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施工
9.1概述
9.2预制钢凝土柱的常用规格
9.3预制钢筋混凝土的制作
9.3.1普通钢筋混凝土桩
9.3.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
9.4预制桩的吊运、堆放及运输
9.4.1预制桩的起吊
9.4.2预制桩的运输
9.4.3预制桩的堆放
9.5锤击击法沉桩
9.5.1锤击法沉柱机理
9.5.2锤击法沉柱机械设备及垫的
9.5.3锤击法沉桩施工
9.5.4沉桩阻力及停打标准
9.5.5锤击法沉桩常见题及处理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8:26
提问网友:ouuyi
解答网友:陈工
混凝土手算,钢筋在表格中输入。
问题专业:招投标,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7:47
提问网友:2333
解答网友:相依为命
你好,空调板可以套用平板或者挂板子目,不能套用有梁板,因为一般的空调板上都是没有梁的
问题专业:土建,钢筋算量GGJ2013,土建算量GCL2013,土建计量GTJ,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7:03
提问网友:111222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三桩承台 主筋7c22-150 分布筋 c8-200
1600*850 设计标错啦 应该直接就是850
问题专业:市政算量GMA,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5:22
提问网友:Maybe丿Tomorrow
解答网友:儒雅的王八
一般是要运走的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3:57
提问网友:不吃芹菜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问设计吧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2:11
提问网友:小白菜
解答网友:蓝鲸
套用电气配管的钢管暗配DN50定额子目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1:46
提问网友:广联达
请问这个是什么屋面,檐高怎么算,是13.2呢还是15.4
解答网友:竹风
属于坡屋面,按箭头的高度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1:10
提问网友:kobe
这两张表的规格代表又是什么意思?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看看20G361 预制混凝土方桩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0:59
提问网友:圈圈
解答网友:竹风
可以用自定义面绘制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10-14 16:50:29
提问网友:火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是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