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 > 12月 ( 第 32 页)

辽宁省抚顺市压力容器(储气罐)告知流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T14-097-2013
J12256-2013
建筑施工现场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安装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installation quality inspection of rack and pinion builders hoist used in
construction locale
2013-01-10发布 2013-03-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T14-097-2013,DBJ/T14-097-2013规范,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DBJ/T14-097-2013建筑施工现场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安装质量检验规程

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以下简称施工升降机)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垂直运输起重设备,对完成建筑施工人员及物料的输送等工作,保证施工安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随若中国建筑机械租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部分起重机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已经分离,影响到施工起重机械的管理和质量安全。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加强本省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管理,使现场检验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指导和督促各检验单位落实施工升降机现场检验职责,我们会同省内有关安全监督、科研设计、生产及检验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技术规程。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安装质量检验内容、要求及检验方法
4.1技术资料
4.2标志
43基础及围栏
4.4吊笼
4.5结构与连接
4.6传动系统
4.7电气安装与电气设备
4.8控制和限位装置
4.9层门及平台
4.10整机试验
5安裴质量检验规则
附录A安装质量检验使用的仪器设备
附录B安装质量检验项目
附录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检验结果通知书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1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管理,规范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的安装质量检验行为,确保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制定本技术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以下简称施工升降机)的安装质量检验。
1.0.3本规程规定了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安装质量检验的主要技术要求。安装质量检验只针对施工升降机可见部分进行检验,不包括对结构或机构等进行解体检验。
1.0.4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安装质量检验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施工升降机builders hoist
临时安装的、带有有导向的平台、吊笼或其他运载装置并可在建设施工工地各层站停靠服务的升降机械。
2.0.2齿轮齿条式升降机rack and pinion hoist
采用齿轮齿条作为载荷悬挂系统的升降机。
2.0.3导轨guides
确定吊笼或对重(有对重时)运行路线的刚性元件。
2.0.4导轨架mast
支承和引导吊笼、对重(有对重时)的结构架。
2.0.5导轨架节(标准节)mast section
组成导轨架的不可再分割的结构件。通常称为标准节。
2.0.6底架base frame
用来支撑和安装升降机其他所有组成部分的升·降机最下部的构架。
2.0.7制动距离stopping distance
从控制装置动作或安全电路断开到吊笼完全停止运动,吊笼移动的距离。
2.0.8超速安全裴置overspeed safety debice
使超速的吊笼或对重停止并保持停止状态的机械装置。
2.0.9首检first inspection
施工升降机安装自检合格后投入使用前,其使用单位或产权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施工起重机械检验机构进行安装质量检验,检验机构进行的首次检测。
2.0.10复检recheck
首检不合格时,使用单位或产权单位对安裴检验通知书提出的不合格项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并提交整改报告后,检验机构再次进行的检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一、什么是高速铁路

中国标准
新建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设计速度至少达到250公里/小时。
经升级改造(直线化、轨距标准化)的高速铁路,其基础设施设计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甚至达到220公里/小时。
机车车辆
商业营运速度最少达到250公里/小时的高速动车组列车。
商业营运速度较低(200公里/小时),但服务质量较高的列车,例如摆式列车。
商业营运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的传统机辆模式(铁路机车牵引铁路车辆)铁路列车。

二、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

(一)高速铁路对轨道结构的要求
应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高平顺性
一般线路: 轨距为+4-2(120 <V≤160)或+6-2 ( V≤ 120 ),轨向、高低、水平为4㎜/10m
新建高速线路:无砟轨道,轨距为±1㎜;有砟轨道轨距为±2㎜轨向、高低、水平为2㎜/10m
应具有沿纵向轨道均匀分布的合理刚度
质量良好的养护和维修
(二)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特点
铺设超长轨条无缝线路、重型轨道结构、强韧性与弹性的轨道部件、有足够弹性及稳定性的道床、采用可动心轨或可动翼轨结构的大号码道岔
(三)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类型
分为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类型

三、我国无砟轨道结构类型

pCRTS 是指无砟轨道板的型号,即板式无碴轨道,主要分为:

CRTSⅠ型板式无碴轨道

CRTSⅡ型板式无碴轨道

CRTSⅢ型板式无碴轨道

CRTSⅠ型双块式无碴轨道

CRTSⅡ型双块式无碴轨道

四、CRTSⅠ型板式无碴轨道

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浇注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由凸形挡台限位,适应ZPW-2000 轨道电路的单元轨道板无砟轨道结构型式。
(一)结构组成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由钢轨、弹性扣件、充填式垫板、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混凝土底座、凸形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如图所示。

(二)结构及型式尺寸

轨道板结构类型分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P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板(PF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板(RF型),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下部基础合理选用。
轨道板长度可分为4962mm、4856mm、3685mm、5500mm,宽度为2400 mm、厚度为190mm,承轨台厚20mm。采用双向预应力板,轨道板的制造验收应按照《客运专线铁路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执行。一般轨道板包括P4962、P4856、P4856A、P3685、P4962A 5种,异型轨道板主要包括 P4856B、 P3685B、P5500 3种。

除相邻大跨度梁为了减小梁端扣件间距采用异型板的简支梁外,通常32m简支梁轨道板布置采用1块P3685+5块P4962+1块P3685,24m简支梁轨道板布置采用1块P4856A+3块P4856+1块P4856A,各种连续梁及特殊梁跨采用P4962、P3685、P4856、P4856A四种标准板结合梁缝调整均可满足轨道板布设要求;4.9m桥台采用P4856A,5.5m桥台上采用P5500异型轨道板。
为减小梁端扣件间距,部分大跨连续梁及相邻简支梁梁端采用2种异型轨道板P3685B及P4856B 。

(三)曲线超高设置

不同线下基础上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曲线超高均在底座上设置。超高设置以内轨顶面为基准,采用外轨抬高方式,并在缓和曲线范围完成过渡。

(四)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1.底座在路基基床表层上设置。
2.底座每隔一定长度,对应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
3.线间排水应结合线路纵坡、桥涵等线路条件具体设计。当采用集水井方式时,集水井设置间隔应根据汇水面积和当地气象条件计算确定。严寒地区线间排水设计应考虑防冻措施。
4.线路两侧及线间路基表面以沥青混凝土防水材料封闭,路基面防水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

(五)桥梁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1.底座在梁面上构筑,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与桥梁连接。在底座一定宽度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设计。
2.底座对应每块轨道板长度,在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
3.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底座范围以外,根据桥梁设计的相关规定设置防水层和保护层。
4.桥上扣件纵向阻力及梁端扣件结构型式应根据计算确定。
5.桥面采用三列排水方式。

(六)隧道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1.有仰拱隧道内,底座在仰拱回填层上构筑,沿线路纵向,每隔一定长度,对应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隧道沉降缝位置,底座对应设置伸缩缝。底座宽度范围内,仰拱回填层表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设计。
2.无仰拱隧道内,底座与隧道钢筋混凝土底板合并设置,并连续铺设。
3.距隧道洞口100m范围,仰拱回填层或钢筋混凝土底板预埋钢筋与底座连接。

五、CRTSⅡ型板式无碴轨道

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筑的具 有滑动层的钢筋混凝土底座(桥梁)上,适应ZPW-2000 轨道电路的连续轨道板无砟轨道结构型式。

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基础知识,结构特点,轨道结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知识及结构特点 PPT培训课件 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基础知识,结构特点,轨道结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知识及结构特点 PPT培训课件 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基础知识,结构特点,轨道结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知识及结构特点 PPT培训课件 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基础知识,结构特点,轨道结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知识及结构特点 PPT培训课件 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基础知识,结构特点,轨道结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知识及结构特点 PPT培训课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事前控制——实体样板

一、样板的目的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品质,全面推行“样板制度”,并打破传统的“样板”概念,将“样板制度”扩大到可引申全场的管理,含文明施工、安全及工程细节。对所有材料、工艺、分项工程等,必须“样板”先行,符合样板要求并经项目部自检,监理与甲方和质监部共同确认合格,并由施工单位组织培训后方允许进入大规模施工。

二、样板的作用

样板制的作用在于将具体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效果“感官化”,使得现场的所有施工操作者和管理者都能亲身感受到它的施工做法、程序、要达到的质量目标(配以具体的施工工艺做法和检查质量标准等文字、照片及材料)。并能通过样板制切身感受严格的施工质量要求。

三、相关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002(2011版)
混凝土结构实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G74-200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008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2

四、质量管控流程
工艺样板确认→现场培训并技术交底→现场样板施工、验收确认→现场展开施工(工序验收、旁站检测) →验收、标线。

五、工艺样板确定
目的:明确各工序控制要点,确定各工序验收标准。

六、现场培训和技术交底
目的:以工艺样板为实体标准进行全员培训和交底,明确管控标准后进行现场样板施工。

七、现场样板确认

各班组根据工艺样板及现场培训交底的标准进行现场样板施工,经总包、监理、业主三方实测实量验收合格后,方可展开大面积施工。
目的:进一步对分部分项工程工艺标准进行确认。判断该班组是否可以胜任此项工作要求。

过程控制——实测实量

一、严格过程制度管控
工程施工管理严格按样板进行目标管控,过程中严抓工程预检、内部三检、技术复核、质量奖罚等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执行,确保工程质量目标。
三检制度:
严抓三检验收制度,不得无验收进入下道工序,各分项工程在施工完成后按标准实测实量。

验收时间:
混凝土现浇结构实测在该层顶模拆除后7天内完成。(一般为结构浇注完成后20天内,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技术等待时间)
砌体结构实测在砌筑完成(不含顶砖塞缝)3天内完成。(保证砌体墙变形稳定)
墙面抹灰实测在大面结束后(不含门窗收头)3天内完成。
混凝土、砂浆地面实测在地面施工结束后7天内完成。

二、验收实测方法(混凝土工程)

三、旁站

重要工序旁站
在影响分户验收的重要工序施工过程中,如窗侧收口、厨卫防水、房间尺寸等进行旁站控制,加工对工序质量的管理。旁站人员实施旁站时,发现施工有违反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工艺规定或样板标准时,应立即责令整改;旁站人员应做好旁站记录表,且旁站记录表上未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四、验收、标线

过程验收
1、灰饼制作完成后即对房间尺寸进行复核,施工时总包班组长每天进行检查,质检员、监理进行质量跟踪抽查;
2、厨卫洞口封堵完成后,进行24小时结构蓄水试验,蓄水高度2~3cm,如有渗漏进行处理后再进行防水层施工;
3、每层作一个验收段,即每层窗侧JS防水涂料施工后即时进行淋水试验,淋水时间不短于1小时,保证不渗漏后再进行后续施工,避免保温返工。

分户验收
1、在楼板上标注预埋管线位置;
2、在离墙角500mm处标注出房间净空及开间尺寸;
3、对墙面垂直度及平整度验收,垂直度不大于5mm,平整度不大于8mm;
4、对厨卫进行蓄水试验,保证不渗漏;
5、对外窗进行淋水试验,保证不渗漏。

五、工序控制要点

五.1、主体施工阶段的标识标线
标准:标识与施工进度同步,标识规范
施工要点:
1)混凝土结构轴线投测应采用闭合图形对投测轴线进行校核,合格后方进行本施工层上的其他构件位置的测设工作,确保投测轴线无误,每个结平的主控制线应从基础向上引测,不得直接从下一层引测;
2)构件投测相交处应设置明显标记,标记为红色三角形、边长50mm,投测线应为黑色且不宜褪色;

3)门洞口应在墙体砌筑前进行明显标识,防止误砌;
4)标高传递点不少于4处,各处的传递标高误差不得大于3mm,每个楼层的传递点处均应采用倒三角水平线方式进行标注正一米位置;
5)标高传递采用悬挂钢尺进行,钢尺读数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修正。每层层高增加10mm以确保层高。

万达,交付标准,毛坯房,管控工作指引,万达集团《毛坯房交付标准管控工作指引》 万达,交付标准,毛坯房,管控工作指引,万达集团《毛坯房交付标准管控工作指引》 万达,交付标准,毛坯房,管控工作指引,万达集团《毛坯房交付标准管控工作指引》 万达,交付标准,毛坯房,管控工作指引,万达集团《毛坯房交付标准管控工作指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计价软件GCCP,

提问日期:2021-12-21 15:22:45

提问网友:石家庄热心市民


计价中补充人工和补充材料,计取的费用有什么不同,分别都计取哪些?


解答网友:我心长宽


补充材料只记取安全文明施工费和税金,补充人工费还计取管理费利润,通长认为补充项是含了管理费和利润的,所以一般放在材料费。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1-12-21 09:25:04

提问网友:zy


请教各位老师,桩承台接地是什么?在那个部位施工?什么时候会记取?

解答网友:海外仙山


属于防雷接地图中,看电气。

桩承台钢筋与引下线连通,下面与桩主筋连通。

属于安装施工、计价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1-12-21 09:23:45

提问网友:阿木木


安装,广东,答疑:为什么图纸分割完成后,再点击首层的会显示不出来-广东安装安装,广东,答疑:为什么图纸分割完成后,再点击首层的会显示不出来-广东安装


解答网友:故与昔


场景一:图纸不显示时:

经典模式:在图纸管理中双击模型图纸,点击【分解CAD】功能将图纸分解后重新定位/分割图纸即可。

简约模式:在工作面界面将图纸重新添加进来,点击【分解CAD】功能将图纸分解后重新【分配楼层】即可。

场景二:图纸显示不全时:

经典模式:图纸管理中将分割错误的图纸删除,然后双击模型图纸,点击【分解cad】功能将图纸分解后重新定位分割图纸即可。

简约模式:先将分配楼层的图纸删除,然后切换在工作面层,将将图纸重新添加进来,点击【分解CAD】功能将图纸分解后重新【分配楼层】即可。

不行再按C试试

山 东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DB**/T **—** **—**

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high Range Pumping Concrete (征求意见稿

202*-**-** 发布 202*-**-** 实施

山 东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

山东省,征求意见稿,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超高程泵送,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山东省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语和符号 ………………………………………………………………………………2

2. 1 术语 …………………………………………………………………………………2

2. 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 …………………………………………………………………………………5

4 原材料 ……………………………………………………………………………………6

4.1 水 泥 …………………………………………………………………………………6

4.2 矿物掺合料 …………………………………………………………………………6

4.3 骨 料 …………………………………………………………………………………7

4.4 外加剂 …………………………………………………………………………………9

4.5 水 ………………………………………………………………………………………9

4.6 其它材料………………………………………………………………………………10

5 混凝土性能要求 …………………………………………………………………………11

5.1 拌合物性能……………………………………………………………………………11

5.2 力学性能………………………………………………………………………………14

5.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14

6 配合比………………………………………………………………………………………15

7 制备与运输…………………………………………………………………………………18

7.1 原材料控制……………………………………………………………………………18

7.2 计量……………………………………………………………………………………19

7.3 搅拌……………………………………………………………………………………19

7.4 运输……………………………………………………………………………………20

8 生产组织……………………………………………………………………………………21

9 施工…………………………………………………………………………………………22

9.1 基本规定………………………………………………………………………………22

9.2 混凝土泵选型和布置 …………………………………………………………………22

9.3 混凝土泵管选型和布置 ………………………………………………………………22

9.4 布料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24

9.5 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 …………………………………………………………………24

9.6 养护 ……………………………………………………………………………………28

10 质量检验……………………………………………………………………………………29

10.1 质量检验………………………………………………………………………………29

10.2 检验评定………………………………………………………………………………29

附录 A 混凝土泵送总泵程换算………………………………………………………………30

附录 B 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试验和评价方法………………………………………………32

附录 C 混凝土拌合物压力扩展度损失值检测方法…………………………………………38

附录 D 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 20min 经时增加值检测方法………………………………42

本规程用词说明 ………………………………………………………………………………43

引用标准名录 …………………………………………………………………………………44

1 总 则

1.0.1 为规范超高程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 适用、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程。 【条文说明】近年来,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及城市建设发展,超高层建筑工程 越来越多,泵送施工技术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控制不好,易出现问题,超高程 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已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必要针对超高 程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进行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 济合理。

1.0.2 本规程适用于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 制备与运输、生产组织、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 【条文说明】生产组织作为施工单位与混凝土生产单位相互沟通协调性管理工 作,对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应用施工较为重要,因此,在本规程单独列一章进行 规定。

1.0.3 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 1 术语

2.1.1 总泵程 total pumping range

各类布置状态下混凝土输送管路系统的累计水平换算距离。 【条文说明】参考《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2011中3.3.4条和附录 A的相关规定,将“各类布置状态下混凝土输送管路系统的累计水平换算距离”规 定为总泵程。

2.1.2 超高程泵送 Ultra-high Range Pumping

采用混凝土泵送机械设备将混凝土泵送垂直高度大于 100m 或总泵程大于 350m 的施工方式。 【条文说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 中 3.1.2 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 100.0m 为超高层建筑”,由此可以将泵送垂直高度大 于 100m 的泵送施工视为超高程泵送。按照附录 A 换算方法,当向上泵送垂直高 度为 100m 时,考虑向上垂直管最小换算系数为 3,考虑 4 个 90°弯管(弯曲半 径考虑 500mm),经计算,总泵程为 350mm,因此将总泵程大于 350m 的泵送施工 也视为超高程泵送。

2.1.3 超高程泵送混凝土 Ultra-high Range Pumping Concrete

用于满足超高程泵送施工技术要求的混凝土。

2.1.4 粘聚性 cohension

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使骨料在水泥浆中均匀 分布,在自重力作用和相互作用状态下不至于出现骨料堆积、分层、离析的性能。

2.1.5 匀质性 homogeneity

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在自重力作用和相互作用状态下保持均匀分布、相 互结合的性能。

2.1.6 流动性 fluidity

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在自重力作用下,能产生流动难易程度的性能。

2.1.7 保水性 water retention

混凝土拌合物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2.1.8 浆料体积 paste volume

1m3混凝土拌合物中粉状材料和拌合水的总体积。
2.1.9 体积砂率 volume sand percentage

混凝土拌合物中砂子体积占砂子和石子体积总和的百分比。

2.1.10 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 20min 经时增加值 Emptying Time Increase of Inverted Slump Cone after 20min

混凝土拌合物静置 20min 测定的与初始测定的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差值。 【条文说明】针对实际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施工过程中存在因混凝土搅拌车交替上 泵或中途间歇停滞泵送一定时间的现象,混凝土拌合物停滞一定时间易出现分 层、骨料下沉等稳定性差的现象,易引发混凝土泵堵塞问题;经试验实践经验发 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分层、骨料下沉程度越大,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相应也越 大,因此,本标准将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 20min 经时增加值作为表征混凝土拌 合物稳定性的技术指标。

2.1.11 含气量 1h 经时变化量 Air Content Variation after 1h

混凝土拌合物静置 1h 测定的与初始测定的含气量差值。 【条文说明】含气量 1h 经时变化量越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 和强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山 东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DB DB37/T ****-202* J *****-202*

土岩双元边坡支护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of foundation excavations in soil-rock dual stratigraphic texture (征求意见稿

202*-xx-xx 发布 202*-xx-xx 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土岩双元基坑,基坑工程,山东省,征求意见稿,边坡支护技术标准,山东省土岩双元边坡支护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5

4 勘 察............................................................................................................................................6

4.1 一般规定......................................................................................................................... 6

4.2 勘察要求......................................................................................................................... 6

5 设 计............................................................................................................................................8

5.1 一般规定......................................................................................................................... 8

5.2 整体破坏模式与稳定性分析......................................................................................... 8

5.3 支护选型与构件设计................................................................................................... 10

6 施 工..........................................................................................................................................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施工要求....................................................................................................................... 13

7 监测、质量检验和验收..............................................................................................................16

7.1 监测............................................................................................................................... 16

7.2 质量检验....................................................................................................................... 16

7.3 验收............................................................................................................................... 16

附录 A 土岩基坑边坡破坏模式示意图.........................................................................................18

附录 B 土岩双元基坑边坡岩体结构面和局部软弱部位勘察方法.............................................19

附录 C 深基坑数值分析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HSSM)参数综合选取方法.................................19

附录 D 土岩基坑边坡强风化岩破坏判别方法.............................................................................21

附录 E 土岩双元基坑整体稳定性验算方法.................................................................................22

附录 F 土岩双元深基坑整体破坏模式监测验证方法.................................................................25

本标准用词说明................................................................................................................................26

引用标准名录....................................................................................................................................27

土岩双元基坑支护技术标准条文说明............................................................................................28

编制说明............................................................................................................................................29

1总 则............................................................................................................................... 30

2 术 语............................................................................................................................... 31

3 基本规定........................................................................................................................... 32

4 岩土工程勘察................................................................................................................... 33

5 设 计............................................................................................................................... 35

6 施 工............................................................................................................................... 36

7 监测、质量检验和验收................................................................................................... 37

1 总 则

1.0.1 为了保证土岩双元基坑支护支护设计、施工中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质量可靠、低碳环保,制定 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土岩双元基坑支护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验和验收。

1.0.3 土岩双元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岩土条件、周边环境要求、主体结构、施工季节变 化及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型、优化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1.0.4 土岩双元基坑支护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土岩双元基坑 foundation excavations in soil-rock dual stratigraphic texture

基坑支护体系影响深度范围内上部是土体、下部为岩体的基坑。

2.0.2 基坑工程系统 foundation excavations system

基坑工程内容及其土方开挖影响到的由岩土体和既有环境组成的三维空间。

2.0.3 基岩辨识 bedrock identification

鉴定基岩性状,包括岩石地质名称、风化程度,并进行岩石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划分,及结构面产状、 密度、连通性、结合情况等技术行为。

2.0.4 基坑内倾结构面 inclined structural plane

土岩双元基坑岩体中存在的倾向坑内的结构面。

2.0.5 圆弧滑动 circular sliding

基坑整体破坏时滑移面为圆弧面的破坏模式(附录 A 图 A.0.1)。属土层和全风化岩双元边坡的整体 破坏型式。

2.0.6 平面滑动 plane sliding

基坑整体破坏时滑移面为平面的破坏模式。一般指土体沿土岩界面的滑动。

2.0.7 圆弧-平面滑动 circular -plane Sliding

土岩双元基坑下部岩体稳定,仅上部土层破坏,土体先是圆弧滑动,再由土岩交界面滑移,形成圆弧 平面滑的破坏模式(附录 A 图 A.0.2)。一般是较小坡率的土与强风化岩、土+中风化岩双元边坡整体破坏 型式。

2.0.8 滑切(圆弧-平面-切角)破坏 Sliding shear(arc-plane-tangential angle)failure

适当坡率条件下,土与强风化岩双元边坡上部土体圆弧-平面滑动,临近坡面强风化岩局部产生切角 破坏,呈现圆弧-平面-切角破坏模式(附录 A 图 A.0.3),简称为滑切破坏。

2.0.9 切面滑动 shear sliding

大坡率条件下,土(全风化)与强、中风化岩双元边坡滑切破坏,土体与全风化岩的滑弧正好与强风 化岩切角斜边对接,形成完整切面破坏,简称为切面滑动(附录 A 图 A.0.4)。

2.0.10 土体特征基坑 foundation excavations with soil characteristics

土岩双元基坑边坡以土为主控制安全的基坑。

2.0.11 岩体特征基坑 foundation excavations with rock characteristics

土岩双元基坑边坡以岩为主控制安全的基坑。
3 2.0.12 预应力土钉 fully bonded prestressed soil nails

施加少量(宜小于 30kN)预应力、并设置腰梁的用于土体基坑边坡支护的土钉。

2.0.13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 micro piles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s

平行于坡面设置超前微型桩与普通土钉墙相结合的组合支护结构。

2.0.14 岩石锚喷 rock anchor spray

岩体开挖面上喷射混凝土,岩石内部设置全粘结锚杆,通过锚杆锚固和面层共同作用保证岩体基坑边 坡安全的支护型式。

2.0.15 多阶微型桩岩石锚喷 Rock Anchor Spraying of Multistage Micropile

土岩双元基坑岩体较厚,采用竖向分阶式微型桩岩石锚喷支护墙,每段支护墙逐次向坑内凸出一个宽 度较小的平台,形成的多阶支护型式。

2.0.16 吊脚桩 suspending pile

基坑深度大于基岩埋深,桩端处于坑底以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护桩。

2.0.17 岩肩 rock shoulder

吊脚桩入岩面向坑内凸出的一定宽度的平台。

2.0.18 锁脚锚杆 feet-lock bolt

临近岩肩处控制吊脚桩桩端位移的锚杆。

2.0.19 锁脚梁 feet-lock beam

锁脚锚杆头部设置的连接锚杆的腰梁。当岩肩以下设置微型桩时,锁脚梁与微型桩的冠梁呈“L”形, 多称为 L 型锁脚梁。

2.0.20 小应变硬化土体模型(hardening soil model with small strain stiffness,简称 HSSM)

适用于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深基坑土体的一种本构关系。该模型包含 13 个参数(表 2.0.21),参数选 取采用附录 B 的方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山 东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DB37/T XXXX—20XX J XXXXX—20XX

绿色智慧住区评价标准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Green Smart Residential Area (征求意见稿

20XX - XX - XX 发布 20XX - XX - XX 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

住区评价标准,山东省,征求意见稿,绿色智慧住区,绿色智慧住区评价标准,山东省绿色智慧住区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4 基础设施

4.1 控制项..................................................................................................

4.2 评分项..................................................................................................

5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5.1 控制项..................................................................................................

5.2 评分项..................................................................................................

6 安全防范....................................................................................................

6.1 控制项..................................................................................................

6.2 评分项..................................................................................................

7 管理服务....................................................................................................

7.1 控制项..................................................................................................

7.2 评分项..................................................................................................

8 绿色节能....................................................................................................

8.1 控制项..................................................................................................

8.2 评分项..................................................................................................
9 特色创新 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促进山东省绿色智慧住区建设与发展,规范山东省绿色智慧住区评价, 实现以评促建、以人为本的绿色智慧住区建设目标,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 便捷、绿色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已完成竣工验收的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 的评价。

1.0.3 评价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 判定。

1.0.4 绿色智慧住区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智慧住区 green smart residential area

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化管控 等技术,建设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设施,实现住区居民生活的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的住宅小区。

2.0.2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数据获取、 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服务功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运行和优化管 控,为小区提供综合安防、建筑设备管理、物业服务和管理等功能的信息服务 平台。

2.0.3 综合安防系统 integrated security system

集成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入侵报警、访客管理、停车库(场) 管理等多个子系统于统一平台,能够实现安全防范一体化的综合管理系统。

2.0.4 居民小区 residential Community

一般称住宅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专供家庭居住、生 活且有统一物业管理的单体建筑或集中建筑区。

2.0.5 封闭式住宅小区 closed residential area

具有围合结构,进行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37/TXXXX-2021 JXXXX-2021

建筑施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安全技术管理规程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gulation of attached lift scaffold used in construction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管理,山东省,建筑施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征求意见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山东省建筑施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5

4 构造要求............................................................................................7

5 检验..................................................................................................11

5.1 检验内容...............................................................................11

5.2 判定规则.............................................................................. 16

6 施工与使用......................................................................................17

6.1 安装.......................................................................................17

6.2 提升.......................................................................................18

6.3 使用.......................................................................................19

6.4 拆除.......................................................................................19

7 管理..................................................................................................21

7.1 一般要求.............................................................................. 21

7.2 报废.......................................................................................23

8 检查与验收......................................................................................25

附录 A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质量检验项目表........................... 28

附录 B(资料性)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专业分包单位、总承包单位 及监理单位安全管理职责........... 34

附录 C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首次安装完毕及使用前检查验收表... 38

附录 D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每次提升前检查验收表........................ 43

附录 E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后使用前检查验收表................... 46

本规程用词说明................................................................................. 48

引用标准名录......................................................................................49

条 文 说 明 ........................................................................... 50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 准,进一步规范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构造、施工、检验、使用、 检查验收及安全技术管理行为,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附着式升降脚手 架的构造、施工、检验、使用、检查验收及安全技术管理。

1.0.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构造、施工、检验、使用、检查验收 及安全技术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attached lift scaffold

附着于建筑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机构,随工程结构施工 需要,逐层爬升或下降的外脚手架。主要由架体结构、附着支承 结构、防倾装置、防坠装置、升降机构和同步控制装置等组成。

2.0.2 架体结构 scaffold structure

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结构及架体构架组成的架体。

2.0.3 竖向主框架 vertical main frame

沿建筑结构外立面垂直设置,与附着支承结构连接,承受水 平支承结构和架体构架的荷载并通过附着支承结构传至建筑结构 的竖向框架或桁架结构。

2.0.4 水平支承结构 horizontal supporting structure

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主要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并传递至竖 向主框架的水平支承构件。

2.0.5 架体构架 scaffold frame

位于相邻竖向主框架之间,由水平支承结构支承,由型材构 件搭设的,为施工作业提供操作平台并起防护作用的架体。

2.0.6 附着支承结构 attached supporting structure

附着在建筑主体结构上,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承受并传递 荷载到建筑结构的支承结构。

2.0.7 附着支座 attached bearing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建筑结构相连接的构件,承受并将荷载 传递至建筑结构,对防倾、防坠功能起支承作用,对架体升降起 导向作用。

2.0.8 升降支座 lift bearing

附着在建筑主体结构上,悬挂升降机构承担升降荷载的构件。

2.0.9 导轨 guide rail

设置在附着支座上或者竖向主框架上,引导架体升降的轨道。

2.0.10 停层装置 stopping device

设置在附着支座上,当架体停在某一楼层上时,将架体全部 荷载传递到附着支座上的承力装置。

2.0.11 架体高度 height of scaffold

架体最底层水平杆件轴线至架体最上层横杆轴线间的距离。

2.0.12 架体宽度 width of scaffold

架体内、外排立杆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3 架体支承跨度 supported span of scaffold

两相邻竖向主框架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4 悬臂高度 height of cantilever

最上部具有防倾功能的有效附着支座以上部分的架体高度。

2.0.15 悬挑长度 length of overhang

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至架体端部立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6 防倾装置 prevent overturn device

防止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的装置。
2.0.17 防坠装置 prevent falling device

架体在升降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时的制动装置。

2.0.18 升降机构 lift mechanism

控制架体升降运行的动力机构。

2.0.19 同步控制装置 synchronous control device

通过控制机位的荷载或位移值,将各升降点间的载荷、位移 差控制在设计范围内的装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