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654-2017 电工术语标准编写规则
ICS 801.120
A 0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654-2017
电工术语 标准编写 规则
Rules for drafting 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 standards(ISO/IEC Directives supplement-Procedures specific to IEC:2012-05.
Annex SK:Implementation of the ISO/IEC Directives for the work on the IEC 60050 series-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NEQ)
2017-09-29发布 2018-04-01卖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工术语标准的编写规则。
本标准用于编写电工术语标准,其他电工术语工作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112一199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ISO/DIS 7041997,NEQ)
GB/T 15237.1一2000术语工作词汇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ISO 1087-1:2000,DT)
GB/T 16785一2012术语工作概念与术语的协词(ISO 860:2007,M0D)
GB/T 20001.1一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ISO 102411992,NEQ)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集terminology(1)
属于一个特定专业领域的指称的集合,
注:改写GB/T 15237.1一2000,定义3.5.1。
3.2术语学terminology(2)
术语科学terminology science
研究各专业额域中术语的结构、形成,发展、用法和管理的学科。
[GB/T 15237.1一2000,定文3.5.2]
3.3术语词典terminological dictionary
技术词典technical dictionary
提供/收录一个或多个特定专业领域中概念或指称的有关信息的术语条:目词典。
注改写GB/T 15237.1一2000,定义3.7.1。
3.4司汇vocabulary
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领域中的指称和定义的术语词典。
注,改写GB/T 15237.1一2000,定义3.7.2。
3.5多语种词汇表/术语汇编glossary
包括一个专业领域中的指称和定义列表并带有一个成多个语种对应词equivalents的术语词典。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19216.3-2021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3部分:火焰温度不低于830℃的供火并施加冲击振动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电缆穿在金属管中进行的试验方法
ICS 29.060.20
CCS K 1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216.3-2021 /IEC 60331-3:2018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3部分:火焰温度不低于830℃的供火并施加冲击振动,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电缆穿在金属管中进行的试验方法
Circuit integrity test for electric cables or optical fiber ca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Part 3:Test method for fire with shock at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830 C for cables of rated voltage up to and including 0.6/1 kV tested in a metal enclosure
(IEC 60331-3:2018,Test for electric ca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Circuit integrity-Part 3:Test method for fire with shock at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830 C for cables of rated voltage up to and including 0.6/1.0 kV tested in a metal enclosure,IDT)
2021-05-21发布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耐火电缆穿在金属管中受到规定条件下的火焰和冲击振动时应保持线路完整性 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电缆,包括额定电压低于80V的金属导体数据和电信电缆及光缆。
本文件适用于外径小于或等于20mm的试验电缆。
本文件描述了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试验失败点、连续性检查装置、试验样品、试验程序和试验报告的详细信息。未给出金属导体数据和电信电缆及光缆的试验失败点、连续性检查装置、试验样品、试验程序和试验报告的详细信息。
虽然适用范围仅局限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电缆,但当制造厂和买方同意,并配备合适的熔断器后,也能适用于额定电压1.8/3(3.3)kV及以下的电缆。
不假定用此方法评估成功的电缆也能通过GB/T 19216.1一2021或GB/T 19216.2一2021的要求。对这两个标准中任何一个的试验都要分别进行,根据GB/T 19216.1一2021第11章或GB/T 19216.2一2021第11章的规定,这种额外的性能能通过标记来识别。
附录A给出了试验用燃烧器和控制系统的验证方法。
警示:本文件中的试验可能涉及使用危险的电压和温度。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可能涉及的电击、燃烧、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以及可能产生的任何有害气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16.1一2021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1部分:火焰温度不低于
830℃的供火并施加冲击振动,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外径超过20mm电缆的试验方法
(IEC 60331-1:2018,IDT)
GB/T 19216.2一2021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部分:火焰温度不低于830℃的供火并施加冲击振动,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外径不超过20mm电缆的试验方法
(IEC 60331-2:2018,IDT)
IEC 60269-3低压熔断器第3部分:非熟练人员使用的熔断器的补充要求(主要用于家用和类
似用途的熔断器)标准化熔断器系统示例A至F[L.ow-voltage fuses-一Part 3:Supplementary requirements for fuses for use by unskilled persons (fuses mainly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applications)-Examples of standardized systems of fuses A to F]
IEC 60584-1热电偶第1部分:热电动势规范和允差(Thermocouples-一Part 1:EMF specifications and toleranc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线路完整性circuit integrity
在规定的火源和时间下燃烧时,能持续地在指定状态下运行的能力。
3.2无气流环境 draught-free environment
试验结果不会被局部气流速度显著影响的空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19216.1-2021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1部分:火焰温度不低于830 ℃的供火并施加冲击振动,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外径超过20 mm电缆的试验方法
ICS 29.060.20
CCS K 1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216.1-2021 /IEC 60331-1:2018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1部分:火焰温度不低于830℃的供火并施加冲击振动,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外径超过20mm电缆的试验方法
Circuit integrity test for electric cables or optical fiber ca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Part 1:Test method for fire with shock at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830 C for cables of rated voltage up to and including 0.6/1 kV and with an overall diameter exceeding 20 mm
(IEC 60331-1:2018,Test for electric ca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Circuit integrity-Part 1:Test method for fire with shock at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830℃for cables of rated voltage up to and including
0.6/1.0 kV and with an overall diameter exceeding 20 mm,IDT)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耐火电缆受到规定条件下的火焰和冲击振动时应保持线路完整性 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电缆,包括额定电压低于80V的金属导体数据和电信电缆及光缆。
本文件适用于外径大于20mm的试验电缆。
直径较小的电缆将使用GB/T 19216.2的设备、程序和要求进行试验。
本文件描述了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试验失败点、连续性检查装置、试验样品、试验程序和试验报告的详细信息。未给出金属导体数据和电信电缆及光缆的试验失败点、连续性检查装置、试验样品、试验程序和试验报告的详细信息。
虽然适用范围仅局限于额定电压0./1kV及以下的电缆,但当制造厂和买方同意,并配备合适的熔断器后,能适用于额定电压1.8/3(3.3)kV及以下的电缆。
附录A给出了试验用燃烧器和控制系统的验证方法。
需要识别标识时可选择在电缆上标记,以表示符合本文件。
警示:本文件中的试验可能涉及使用危险的电压和温度。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可能涉及的电击、燃烧、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以及可能产生的任何有害气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C 60269-3低压熔断器第3部分:非熟练人员使用的熔断器的补充要求(主要用于家用和类
似用途的熔断器)标准化熔断器系统示例A至F(Low-voltage fuses-一Part 3:Supplementary requirements for fuses for use by unskilled persons (fuses mainly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applications)-Examples of standardized systems of fuses A to F)
IEC 60584-1热电偶第1部分:热电动势规范和允差(Thermocouples-一Part 1:EMF specifications and toleranc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线路完整性circuit integrity
在规定的火源和时间下燃烧时,能持续地在指定状态下运行的能力。
3.2无气流环境 draught-free environment
试验结果不会被局部气流速度显著影响的空间。
4试验环境
试验应在一个最小体积为2丽3的合适箱体内无气流环境中进行,该箱体应具有处理燃烧产生的
任何有害气体的设施。在试验期间应有足够的通风来保持火焰。进气口和排气烟囱的位置宜在验证过
程和试验过程中使燃烧器火焰保持稳定。如有必要,应使用挡风屏保护燃烧器不受任何气流的影响。
为了观察电缆在试验期间的状况,可在箱体壁上安装观察窗。排烟宜通过距离燃烧器至少】丽的烟肉
自然通风来实现。可使用一个风门来调节通风条件。
注:经验显示一个类似于GB/T17651.1规定的“3m立方体”箱体是合适的。
在每次试验开始时,箱体和试验装置应保持在10℃~40℃之间。
在验证和电缆试验过程中,箱体内的通风和屏障条件应相同。
5试验设备
5.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由如下部分组成:
)安装电缆的试验梯架,包括5.2中所述的固定于刚性支架上的钢质框架;
b)热源,5.3中所述的水平安装的带型燃烧器;
c)5.4中所述的冲击振动发生装置;
d)试验壁,配备附录A中所述的用于验证热源的热电偶;
e)5.6中所述的连续性检查装置;
)5.7中所述的熔断器。
试验装置的通常布置如图1、图2及图3所示。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18451.2-2021 风力发电机组 功率特性测试
ICS 27.180
F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451.2-2021 /IEC 61400-12-1:2017
代替GB/T 18451.22012
风力发电机组 功率特性测试
Wind turbines-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electricity producing(IEC 61400-12-1:2017,Wind energy generationsystems-Part 12-1: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electricity producing wind turbines,IDT)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GB/T 18451的本部分规定了单台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的测试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和大小的
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此外,本部分描述了并网及与蓄电池组相连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IEC 61400-2
中定义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可以用来评估特定地理位置的特定风力发电
机组的性能。同样,当考虑特定场地条件和数据筛选的影响时,本方法可以用来对不同类型或不同设置
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通用对比。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由测量功率曲线和年发电量(AEP)决定。测量功率曲线定义为风速和风
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由一定时间段内同步采集的气象参数(包括风速》和风力发电机组信
号(包括输出功率》确定,该时间段要足够长,使得在一定的风速范围和大气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建
立统计意义上的数据库。AEP是利用测量功率曲线和参考风速的频率分布计算而得,且假定风力发电
机组的可利用率为100%。
本部分规定的测量方法要求对测量功率曲线和年发电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及其合成影响进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043一2012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43:2010,1DT)
GB/T 33225一2016风力发电机组基于机舱风速计法的功率特性测试《IEC 61400-12-2:2013,IDT)
ISO 25331975标准大气(Standard atmosphere)
ISO 3966:2008封闭管道中液体流量的测量用皮托静压管的速度面积法《Measurement of fluid flow in closed conduits-Velocity area method using Pitot static tubes)
ISO/IEC指南98-3:2008测量的不确定度第3部分:测量中不确定度的表示指南[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Part 3: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GUM:1995)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力的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IEC 60688:2012将交流和直流电量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用的电测量变送器(Electrical
measuring transducers for converting A.C.and D.C.electrical quantities to analogue or digital signals)
IEC 61869-1:2007互感器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Instrument transformers一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IEC 61869-2:2012互感器第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Instrument transformers-一Part 2,Additional requirements for current transformers)
IEC 61869-3:2011互感器第3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Instrument transformers-Part 3:Additional requirements for inductive voltage transformer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以下地址为ISO和IEC标准化术语维护资料库:
IEC世界电工词汇在线:http://www.electropedia.org/
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www.iso.org/obp
3.1准确度accuracy
被测量(物)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3.2年发电量annual energy production
AEP
利用测量功率曲线和轮毂高度不同风速频率分布估算得到的一台风力发电机组一年时间内生产的全部电能,计算中假设可利用率为100%。
3.3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
对风是否促进或抑制垂直混合趋势的度量。
注:稳定大气的特点是相对于不稳定大气,随海拔变化的温度梯度高,风切变高,可能存在风转向和较低的湍流强度。中性和不稳定大气通常导致较低的温度梯度和风切变。
3.4复杂地形complex terrain
试验场地周围有可能引起气流時变的地形显著变化的地带或障碍物(3.18)。
3.5切入风速cut-in wind speed
风力发电机组开始发电的最低风速。
3.6切出风速cut-out wind speed
风力发电机组由于风速过大从电网切出的风速。
3.7数据组data set
在连续时段内采集的数据集。
3.8距离常数distance constant
风速计的时间响应指标。定义为风速计显示值达到输入风速实际值的63%时,通过风速计的气流行程长度。
3.9外推功率曲线extrapolated power curve
用估计方法对测量功率曲线从测量的最大风速到切出风速的延伸。
3.10气流畸变flow distortion
由障碍物、地形变化或其他风力发电机组引起的气流改变,其结果是造成测量位置和风力发电机组位置上的风速差异。
3.11轮毂高度(风力发电机组)hub height
从地面到风力发电机组风轮扫掠面中心的高度。
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高度定义为转子扫掠面质心到地面的高度。
3.12测量功率曲线measured power curve
按确定的程序测试、校正和规格化处理后,用图形和表格表示的风力发电机组净功率输出与风速的函数关系。
3.13测量周期measurement period
功率特性测试中收集具有统计意义的重要数据的时间段。
3.14测量扇区measurement sector
获取功率曲线所需数据的风向扇区。
3.15区间法method of bins
将测试数据按照间隔区间分组的数据处理方法。
注:对于各区间数据,记录数据量、数据样本,对各区间参数求和并计算平均值。
3.16净有功功率net active electric power
风力发电机组输送给电网的电功率值。
3.17正常维护normal maintenance
任何独立于功率特性测试的,在正常维护计划内的改变,如更换机油,清洗叶片,任何超出常规维护程序(如修理损坏部件)但不改变风力发电机组配置的事件。
3.18障碍物obstacles
阻挡风流动,产生气流畸变的固定物体,如建筑物和树。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
提问日期: 2022-01-21 11:28:42
提问网友: 天空
解答网友:
问题专业: 土建 ,
提问日期: 2022-01-21 11:28:32
提问网友: 云宝
-1.1至-1.6是筏板,-0.4至-1.1是设备基础
解答网友: 叶工
用剪力墙画,
GB/T 2900.97-2016 电工术语 核仪器 物理现象、基本概念、仪器、系统、设备和探测器
ICS 01.040.17:27.120.01
F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00.97-2016 /IEC 60050-395:2014
电工术语 核仪器 :物理现象 、基本概念 、仪器 、系统 、设备和探测器
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Nuclear instrumentation:physical phenomena,
basic concepts.instruments,systems,equipment and detectors
(IEC 60050-395:2014,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
Part 395:Nuclear instrumentation:physical phenomena,basic concepts,
instruments,systems,equipment and detectors,IDT)
2016-04-25发布 2016-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核仪器技术领域用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涉及核仪器:物理现象、基本概念、仪器、系统、设备和探测器技术领域。
2术语和定义
2.1量和单位
395-01-01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
物质组分的原子序数的加权平均值。
注1:权重可因相互作用而异,例如光电效应或物致辐射的产生。
注2:本条目在IEC 60050-393:2003中序号为393-14-04。
[ISO 921:1997中定义380的修改]
395-01-02原子质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
u
1u=1.660538782(83)×10-27kg
注:本条目在IEC 60050-393:2003中序号为393-14-09。
[ISO 80000-10:2009,术语10-2.b的修改]
395-01-03静质量rest mass
mo
不包括由其动能所引起任何质量增量的粒子的质量。
注:本条目在IEC 60050-393:2003中序号为393-14-10。
[IEC 60050-111:1996,111-13-17的修改]
395-01-04中子neutron
基本不带电的核粒子。
注1:m.=939.565379(21)MeV/c2=1.647927351(74)10-7kg=1.00866491600(43)u。
注2:自由中子平均寿命为879.98。
注3:本条目在IEC 60050-393:2003中序号为393-11-11。
395-01-05[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
总量为N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短时间间隔dt内发生自发核跃迁或核蜕变数dN除以该时间间隔d。
A
dN
dt
注1:单位为贝可[勒尔](Bq)。
注2:本条目在IEC 60050-393:2003中序号为393-14-12。
395-01-06贝可[勒尔]Becquerel
Bq
活度的标准国际单位制单位,13q=1s-
注1:1贝可等于每秒发生1次核跃迁或1次核蜕变。
注2:本条日在IEC 60050-393:2003中序号为393-14-13。
[ISO 921:1997中定义79]
395-01-07居里Curie
Ci
准确等于3.7×101°Bg的活度单位。
注:本条目在IEC 60050-393:2003中序号为393-14-14,
[ISO 921:1997中定义26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预算 ,结算 ,土建计量GTJ ,
提问日期: 2022-01-21 11:25:42
提问网友: 林十二
2022-01-21 17:13:10 补充
解答网友: 叶工
是走廊,套混凝土垫层,按立方计算,块料面层,按展开面积计算。
提问日期: 2022-01-21 11:20:02
提问网友: pound
解答网友: 雪莲
按投影面积计算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
提问日期: 2022-01-21 11:18:42
提问网友: 薛晨
解答网友: 陈工
画异形的方法:
GB/T 2900.36-2021 电工术语 电力牵引
ICS 01.040.29
CCS K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00.36-2021 /IEC 60050-811:2017代替GB/T 2900.36—2003
电工术语 电力牵引
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Electric traction (IEC60050-811:2017,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Part 811:Electric traction,IDT)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铁路电气设备和系统使用的电牵引的通用术语,以及与具体应用和相关技术有关的术语。
本文件适用于铁路电气设备和系统的电力牵引的技术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一般术语
811-01-01电力牵引electric traction
为牵引电动机供电的牵引方式。
注:该术语涉及车辆车载部件,车辆外部供电系统部件以及二者的环境要求。
811-01-02直流牵引DC traction
由外部直流电源向动车供电的牵引方式。
811-01-03单相交流牵引single-phase AC traction
由外部单相交流电源向动车供电的牵引方式。
注:供给动车的单相电流可能是国家电同频率(工朝)或铁路系统的特珠朝率(专用率)。
811-01-04三相交流牵引three-phase AC traction
由外部三相交流电源向动车供电的牵引方式。
811-01-05热电牵引thermo-electric traction
由动车上的原动机供给动力以电能的形式将能量传送至动轴的牵引方式。
811-01-06蓄电池牵引battery-electrie traction
由动车或拖车上的电池供电的牵引方式。
811-01-07储存动能牵引stored kinetie energy traction
由动车或拖车上的飞轮供给动力的牵引方式。
811-01-08列车train
组合在一起的机车车辆。
注:机车车辆包括补机。
811-01-09高速铁路high speed line
新建的或改建的速度目标值大于或等于200km/h的铁路。
811-01-10最高线路速度maximum line speed
经批准的线路运行速度。
3.2车(辆)的类型
811-02-01机车车辆rolling stock
对带或不带牵引电动机的各种机车和车辆的总称。
注:机车车辆包括机车、客车和货车。
811-02-03动车motor vehicle
装有一台或多台牵引电动机的机车车辆。
811-02-04牵引单元traction unit
可以是一台机车、一辆电动客车或者一个列车单元。
811-02-05牵引车队traction fleet
铁路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所拥有的全部牵引单元。
811-02-06机车locomotive
用于牵引其他车辆、本身不带营业载荷也不构成列车单元一部分的动车。
811-02-07电动客车motor coach;motor car
通常是电传动的,本身带营业载荷的一种动车。
811-02-08电动行李车motor luggage van;motor baggage car
专门运送包裹和行李的电动客车。
811-02-09列车单元train-unit
电动列车单元motor train-unit
至少包括一台动车的车组,它是多单元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可分开的最小独立单元。
811-02-10拖车trailer
不带电动机的车辆,它是列车单元的一部分。
811-02-11非控制动车non-driving motor vehicle
没有司机室的动车。
811-02-12多单元列车multiple unit train
双向行驶的电动旅客列车reversible motor coach train
由一个或多个列车单元组成的列车,能从一个司机室同时控制,不需要重新编组就能在前进或后退
方向按正常速度运行。
811-02-13铰接单元articulated unit
相邻车辆的相邻端装在同一转向架上的一组车辆。
811-02-14控制拖车driving trailer;control trailer
带有司机室的拖车,可以驾驶列车单元或推挽式列车(包括拖车本身)。
811-02-15动力车power car
内燃或电动列车单元中的某些类型的动车。
811-02-16推挽式列车push-pull train
不需要重新编组就能在前进或后退方向以正常速度运行的列车。
注:该列车的构成,通常一端为机车而另一端为带司机室的拖车。
811-02-17调车机车shunting locomotive
用于调车作业的机车。
811-02-18驼峰机车hump locomotive
用于推动列车通过调车场驼峰的调车机车。
811-02-19工矿机车industrial locomotive
用于工矿专用线上的机车,不必具有干线机车的全部安全装置。
811-02-20小功率机车small-power locomotive
用于小规模调车作业或驱动轻型列车的小功率动车。
811-02-21矿井机车mine locomotive
用于矿山坑道或地下设施的机车。
811-02-22拖船牵引车barge tractor
用于拖曳运河船只或驳船的动车。
811-02-23双联动车twin motor vehicle
两台动车联挂组成的牵引单元,其中任一台车都不能单独正常作业运行的动车。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900.5-2013 电工术语 绝缘固体、液体和气体
ICS 01.040.29
K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00.5-2013 /IEC 60050-212:2010代替GB/T 2900.5·2002
电工术语 绝缘固体 、液体和气体
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Electrical insulating solids,liquids and gases
(IEC 60050-212:2010,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
Part 212:Electrical insulating solids,liquids and gases,IDT)
2013-12-17发布 2014-04-0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气绝缘固体、液体和气体的通用术语。包括绝缘材料与系统的电性能、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材料工艺、特定绝缘产品等术语,本部分适用于电气绝缘固体、液体和气体。
2术语和定义
2.1绝缘固体、液体和气体电气性能术语
212-11-01绝缘材料insulating material
低电导率的材料,用于隔离不同电位的导电部件或使导电部件与外界隔绝。
注:绝缘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212-11-02(固体)绝缘材料(solid)insulating material
由固体组成的绝缘材料。
212-11-03绝缘流体insulating fluid
绝缘液体或气体。
212-11-04绝缘液体insulating liquid
由液体组成的绝缘材料。
212-11-05绝缘气体insulating gas
由气体组成的绝缘材料。
212-11-06介电的;电介质的,形容词dielectric,adj
描述物质受到电场作用而产生极化的特性。
212-11-07电气绝缘件electric insulation
电工产品中,用以隔离运行中不同电位的导电部件或使这些部件与外界隔绝的部分。
212-11-08电气绝缘系统electric insulation system
由一种或儿种绝缘材料与电工产品中所用的导电部件一起组合成的绝缘结构。
212-11-09绝缘电阻insulation resistance
被电气绝缘隔开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电阻。
212-11-10体积电阻volume resistance
由体积导电所确定的绝缘电阻部分。
212-11-11体积电阻率volume resistivity
折算成材料单位体积的体积电阻,
注1:绝缘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通常借助置于片材1上:的测量电极测得。
注2:根据1EV第121章(电磁学),“电导率”定义为“标量和张量,该标量或张量与媒质中电场强度的乘积等于电流密度”,而“电阻率”则定义为“电导半的倒数,(若倒数存在的话》”,用这种方法测量时,测量所包含的体积各点可能不均匀,体积电阻率是其平均值,它包括了电极上:可能存在的极化现象的影响。
212-11-12表面电阻surface resistance
由表面导电所确定的绝缘电阻部分。
注1:通常环境对表面电阻有强烈影响。
注2:表面电阻通常与电化时间有关,往往变化无常。实际测量时,电化时间常取为1分钟。
212-11-13表面电阻率surface resistivity
折算为单位面积时的表面电阻。
注1:绝缘材料的表面电阻率通常借助置于片材上的测量电极测得。
注2:表面电阻率包含可能存在的电极极化现象的影响。
注3:表面电阻率的数值与面积的大小无关。
212-11-14测量电极measuring electrode
测量材料电气性能用的导体,通常置于材料表面或插人内部,使其与材料接触。
212-11-15(体积)直流电阻(volume)DC resistance
在与绝缘材料接触的两个测量电极之间施加的直流电压,与给定直流电化时间后通过其体积的电
流(排除了沿面电流)之比。
212-11-16(体积)直流电阻率(volume)DC resistivity
直流电场强度与给定电化时间后绝缘材料中的稳态电流密度之比。
212-11-17电化electrification
在两个电极间施加电压的过程。
212-11-18(直流)电化电流(DC)electrification current
在与绝缘材料接触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恒定直流电压电化后的电流。
注:对许多绝缘材料,直流电化电流很大程度取决于电化时间。
212-11-19电导电流conduction current
直流电化电流中的稳态分量。
212-11-20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current
直流电化电流中的暂态分量。
注:测量极化电流时,通常要先将电极短路足够长时间,使短路电流可忽略不计。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5121-2020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规范.pdf
ICS 27.100
P 60
备案号:65-202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121-2020 代DL/T 5121一2000
火力发电厂 烟风煤粉管道 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air and flue gas ducts/raw coal and pulverized coal piping of thermal power plant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32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方面设计
工作经验,采纳国内科研设计单位及制造厂的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DL/T 5121一2000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缩略语、设计参数、管道规格与材料、管道布置、道体及加固肋、异型件优化选型、零件和部件、防爆措施和支吊架等。
1总则
1.0.1为了规范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保证火力发电厂安全、满发、经济、连续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容量为65t/h~3000t/h等级的燃煤锅炉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也可用于同等容量范围内的燃油、燃天然气锅炉和燃机余热锅炉的烟道及风道设计。本标准不适用于非金属烟风道的结构设计。
1.0.3火力发电厂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应根据燃烧系统、制粉系统、送粉系统、烟气净化系统及厂房布置条件进行,做到运行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装维修方便和可能条件下的美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输送介质的参数应满足燃烧系统、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
2根据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参数确定管道的规格和材料,合理布置烟风煤粉管道;
3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应满足运行、维修、加工、运输及安装方便的要求;
4管道、零部件及支吊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并应根据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等参数条件进行烟风道的加固肋和内撑杆计算;
5设计上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防爆、防磨、防堵、防漏、防震、防雨、防冻、防腐蚀和防噪声的要求;
6烟风煤粉管道压力、温度、流量等测点的布置,应符合烟风煤粉系统流程的要求,并便于检测和操作。
1.0.4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缩略语
2.1术语
2.1.1烟风煤粉管道air and flue gas ducts/raw coal and pulverized coal piping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系统中用于输送空气、烟气、原煤及煤粉的通道,主要有烟道、冷风道、热风道、原煤管道、制粉管道、送粉管道等。
2.1.2加固肋stiffener
为满足烟风煤粉管道强度、刚度和防振的要求,在管道外表面用型钢形成的横向或纵向结构的加固件。
2.1.3内撑杆internal brace
为配合加固肋的结构设计,在烟风煤粉管道内部用钢管等材料形成的加固支撑件。
2.1.4零部件components and parts
烟风煤粉管道系统上所使用的零件、部件、锁气器、门类、孔类、补偿器、传动装置及执行机构的总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ICS 27.140
CCS P 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1172021
代替DL/T 5117一2000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试验规程
Test code on anti-washout underwater concrete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检测,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室内、现场试验检测。
1.0.3除特别规定外,试验室的温度宜保持在20℃士5℃、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所用材料、试验设备等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温度相同。
1.0.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检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絮凝剂anti-washout admixture
在水中施工时,能增加混凝土拌和物黏聚性,减少水泥浆体和骨料分离的外加剂。
2.0.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anti-washout underwater concrete
摻加絮凝剂后具有抗分散性的水下施工混凝土。
2.0.3抗分散性能 anti-washout ability
水下施工混凝土抵抗浆体流失、抑制离析的能力。
2.0.4坍落度slump
当混凝土拌和物自坍落度筒中全部流出且坍落时间达1208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的高度。
2.0.5扩展度和1h扩展度fluidity flow and 1 h fluidity flow
坍落度试验时,当混凝土拌和物自坍落度筒中全部流出且扩散时间达到120s时的直径;混凝土拌和物静置1h后的扩展度,为1h扩展度。
2.0.6水中自由落差drop distance
水下施工混凝土时,从浇灌口排出的混凝土到达浇灌点所经历的水中下落距离。
2.0.7水陆强度比water-to-ground intensity ratio
同一批次混凝土拌和物水下成型的混凝土与空气中成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5024-2020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ICO 93.020
P 10
备案号:J 440-202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024-2020 代替DL/T 5024一2005
电力工程 地基处理 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 treat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4]29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全国电力工程,特别是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等工程地基处理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行业内的相关应用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 5024一2005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强夯法,碎(砂)石桩法,挤密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法,注浆法,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桩基工程,原体试验等。
1总则
1.0.1为了在电力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电力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要求外,尚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1.0.4电力工程地基处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术语
2.1.1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场地预处理pre-treatment of a site
当场地存在大面积饱和软土或特殊性土而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需预先采用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改良或加固的技术措施。
2.1.3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地基土经地基处理后得到增强,采用置换土体或在土体中设置加筋材料的措施,由地基土体和加固体相互作用或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4真空-堆载联合预压vacuum-surcharge preloading
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的叠加作用过程,真空预压使密闭加固区形成负的超孔隙水压力,堆载预压可以在加载区产生正的超孔隙水压力,通过两者联合作用,使土体中正、负孔隙水压力的压差增大,孔隙水压力加速消散,从而达到地基加固效果更好的地基处理方法。
2.1.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fly ash-gravel piles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在土中灌注形成的竖向增强体。
2.1.6高压喷射法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用高压水泥浆或高压水通过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使水泥与土拌和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2.1.7沉降控制复合桩基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controlled by settlement
由地基土与桩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按沉降控制要求确定用桩数的低承台摩擦桩基。
2.1.8错杆静压桩anchored and jacked pile
利用错杆提供反力,将桩静力压入土层的施工工艺。
2.1.9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体中的基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
2.1.10原体试验prototype test
为满足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需要,在代表性场地进行的实体试验。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 13-07-2021 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送审稿)
DBJ/T 13-07-2021 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送审稿)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DBJ/T 13-07-2021
主编单位: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 20**年**月**日
根据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文件《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函[2017] 1号)的要求,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监督、检测及教学、科研等单位编制而成。编制组根据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福建地区经验及科研成果,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与引用标准名录;3、基本规定;4、勘察;5、天然地基;6、基础设计;7、软土地基;8、地基处理;9、桩基;10、基坑;11、边坡;12、监测;13、检验与验收及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 总 则
1.0.1 为了在建筑地基基础技术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 、监测、检验与验收,在福建省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技术工作时,应按本规范执行,类似的地基基础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 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技术工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综合调查、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
1.0.4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或条文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 ground,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力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soil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
2.1.4 地基基础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5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ground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且出露的地基;或石芽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出露的地基。
2.1.6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措施。
2.1.7 复合地基 composite gound,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8 桩基础 pile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组成的基础。
2.1.9 支挡结构 retaining structure
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
2.1.10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2.1.11 建筑边坡 building slope
自然边坡和由于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的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
2.1.12 边坡支护 slope retaining
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
2.1.13 岩土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1.14 原位测试 in-situ tests
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测试。
2.1.15 现场监测 in-situ monitoring
在现场对岩土性状和地下水的变化,岩土体和结构物的应力、位移进行系统监测和观测。
2.1.16 不良地质作用 adverse geologic actions
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2.1.17 建筑基坑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1.18 基坑支护 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for foundation excavation
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2.1.19 设计使用期限 design workable life
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的时段。
2.1.20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 excavation supported by permanent structure
基坑工程中的局部或全部结构既是基坑施工阶段的围护、支撑构件,又是正常使用阶段主体结构的墙、梁、板、柱等构件。
2.1.21 逆作法 top-down method
利用主体永久地下结构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支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地下结构并与土方开挖交替实施的施工工法。
2.1.22 地下水控制 groundwater controlling
为保证支护结构、基坑开挖、地下结构的正常施工,防止地下水变化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采用的隔水、截水、降水、排水、回灌以及水质处理等措施。
2.1.23 植桩法 pile planting method
通过旋挖、长螺旋或者潜孔锤等泥浆护壁成孔,再将泥浆置换水泥浆、砂浆或固化浆液,或干作业成孔方式成孔,再向孔内灌注一定量的细石混凝土、砂浆水泥浆,将预制桩通过锤击、静压、振动等方式植入以满足设计对基桩长度(或入岩深度)和桩身质量的要求的施工工艺。
2.2 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Ea —— 主动土压力;
Fk ——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k ——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Mk ——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
pk ——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z ——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
pcz —— 软卧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faz —— 软卧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Qk ——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a —— 土的压缩系数;
c —— 粘聚力;
Es —— 土的压缩模量;
e —— 孔隙比;
fa ——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rk ——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fspk ——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qpa —— 桩端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sa —— 桩侧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
Ra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 土的含水量;
—— 液限;
—— 塑限;
—— 土的重度;
—— 填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
—— 填土与稳定岩石坡面间的摩擦角;
—— 地基的压力扩散角;
—— 土与挡土墙基底间的摩擦系数;
—— 泊松比;
—— 土的内摩擦角。
2.2.3 几何参数
A —— 基础底面面积;
Ap —— 桩身截面面积;
b —— 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边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
b —— 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或边长;
h0 —— 基础高度;
—— 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 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L —— 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
l —— 基础底面长度;
s —— 沉降量;
up —— 桩身横截面周长;
z0 —— 标准冻结深度;
zn ——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 边坡对水平面坡角。
2.2.4 计算参数
——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 附加应力系数;
——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m —— 面积置换率,为单桩横截面积与单桩所处理的地基单元面积之比;
—— 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 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1.1选用。
3.1.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计算的有关规定;
2 采用天然地基和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除下列情况外,均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1)持力层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基岩;
2)持力层为密实中砂、粗砂、砾石、卵石层且无软弱下卧层的建筑物;
3)桩基持力层为中密砂性土或硬塑黏性土且无软弱下卧层的20层以下的一般建筑。
3 采用地基处理的下列建筑物,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刚性桩复合地基应计算复合层的压缩量;
2)加固层以下为高、中压缩性土层时,应进行沉降验算;
3)当建筑物体形复杂、对沉降敏感时,应进行沉降验算。
4 丙级建筑物除表3.1.2所列范围的情况可不作变形验算外,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存在偏心荷载的天然地基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直接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
4)相邻建筑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
5)地基内有未经处理的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匀的填土或软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表3.1.2 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
5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必要时尚应验算其稳定性及水平位移。
6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并采取抗浮措施。
3.1.3 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并符合本规范第3.2节、第4章及相应专业标准的要求。
3.1.4 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可通过现场测试并经专家论证的形式确定有关参数。
3.2 勘察要求
3.2.1 基础工程勘察应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岩土层特征,结合建(构)筑物的工程特性及具体要求,对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降水、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防治和施工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3.2.2 基础工程勘察可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钻探、井探、槽探、地球物理勘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现场试验等多种手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搜集场地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地形、坐标、场地整平标高,拟建建筑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类型、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基础埋置深度,变形限制等。
2 搜集场地周边已有建构筑物及拟建建构筑物的层数或高度、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基础埋置深度等资料。
3 查明场地岩土层类型、成因、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查明场地内土壤氡浓度或土壤氡析出率,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成果。
4 查明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及危害程度;查明古河道、暗浜、孤石、岩溶、土洞、地下人工洞室(墓穴、防空洞等)及地下既有建筑基础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提出不良地质作用和不良埋藏物治理方案的建议。
5 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提供抗浮水位,评价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 提供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特征周期,抗震设防标准,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判别饱和砂土及粉土液化、软土震陷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7 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8 分析与评价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和承载力,提出持力层选择和基础方案的建议,提出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性质参数,论证基础、基坑、降水施工条件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采取相应措施和监测的建议。提出场地地质条件对工程可能造成的风险,并提出预防措施建议。
3.3 设计要求
3.3.1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进行基础裂缝宽度验算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基础的设计尚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
3.3.2 地基基础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2 地基变形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3 桩基、基础的耐久性设计;
4 基础存在浮力作用时的抗浮设计;
5 特殊性岩土的地基基础设计;
6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要求;
7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与监测要求。
3.3.3 地基基础设计时,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进行计算。
3.3.4 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3.4 施工与验收要求
3.4.1 当周边存在对变形敏感的邻近建筑物或市政管线设施,挤土桩、冲孔桩、旋挖取土桩、人工挖孔桩施工、基坑与边坡开挖均应进行施工监测。
3.4.2 甲、乙级建筑物均应进行施工期和使用期的长期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
3.4.3 地基基础工程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4 勘察
4.1 一般规定
4.1.1 地基基础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应按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的要求执行,采用先进的勘察技术手段,以钻探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原则,为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各种参数。
4.1.2 建筑物地基应进行施工验槽,当施工发现地基性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4.1.3 浅基础、人工挖孔桩和嵌岩桩应进行持力层现场判别,并留取岩土芯(渣)样至竣工验收后。
4.2 天然地基
4.2.1 拟采用天然地基方案时,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深度自基础地面算起,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3倍,对独立柱基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1.5倍且不应小于5m;
2 对于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 当采取降水、减压时,勘探深度应揭穿含水层厚度、满足渗流计算分析的需要;
4 当存在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穿过软弱层至以下硬层3m;
5 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验算要求;
6 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
4.2.2 基底的主要受力岩土层内存在厚度大于0.5m的软弱夹层(包括透镜体)、断层破碎带等,应具有原状岩土样试验或原位测试结果。
4.2.3 应提供地基计算所需各岩土层物理性质指标、抗剪强度及变形等力学性质指标和地基承载力。
4.2.4 地基承载力可根据载荷试验、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可参照附录A及附录B取值。
4.3 处理地基
4.3.1 地基处理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包含下列内容:
1 依据工程设计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
2 针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特性参数,并满足地基处理持力层和变形计算深度要求。
3 预测所选地基处理方法对环境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4.3.2 换填垫层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待换填的不良土层及下伏软弱层的性质、分布范围、埋深厚度变化情况,提供其抗剪强度、压缩变形指标,对设计及施工过程注意问题提出建议。
4.3.3 预压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土层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布、层理变化,查明透水层的埋深及厚度、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及排泄条件等,提供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固结特性参数、渗透系数、抗剪强度指标等。
4.3.4 夯实(压实)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夯实(压实)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组成、分布、强度、压缩性、透水性、膨胀性和地下水条件。
4.3.5 复合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 查明软弱土分布范围、埋深、地层结构、分层厚度及性质,可作为增强体持力层的相对硬层的埋深;
2 查明软土中砂类土夹层或透镜体的分布范围、厚度、密实程度及地表硬壳层的分布范围及厚度;
3 提供软弱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指标;
4 提供桩间土承载力、预估增强体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
5 提供桩间土、增强体、复合地基、桩端以下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性,分析预测复合地基的变形特征;
6 对需验算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工程,提供桩间土、增强体的抗剪强度;
7 分析评价施工可行性及适合的施工工艺。
4.3.6 注浆法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土的级配、孔隙性或岩石的裂隙连通性和张开度,岩土渗透性和可灌性,地下水埋深、流向和流速,岩土的化学成分和有机质含量等。
4.4 桩 基
4.4.1 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深度、厚度、结构、分布、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提出桩基设计参数的建议;
2 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3 当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查明软弱下卧层分布、厚度、性质,并评价对桩基的影响;
4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5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建议;
6 对欠固结土和有大面积堆载的工程,应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及其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并提供负摩阻力系数和减少负摩阻力措施的建议;
7 边坡上的桩基工程,持力层为倾斜地层、基岩面凹凸不平或岩土中有洞穴的工程,应评价桩的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
8 评价成桩可能性、成桩挤土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4.2 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d~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2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 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在预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坚实岩土层时,可适当减小;
4 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d~5d且不小于5m,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
5 在岩溶发育区,宜查明基岩内的溶洞、裂隙发育带和软弱岩层;
6 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
4.4.3 桩基承载力指标和变形计算参数,应根据工程等级、桩基静载试验、应力测试、岩土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并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无测试成果或当地经验时,可参照附录C取值。
4.5 基坑
4.5.1 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基坑工程勘察的范围和深度应根据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满足基坑稳定性评价和基坑支护设计的要求,当基坑外无法布设勘探点时,应通过周边既有资料调查,对基坑外可能的岩土层变化进行分析,提供周边工程环境条件的调查结果;
2 在受基坑开挖影响和可能设置支护结构的范围内,应查明岩土和地下水的分布,提供的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内容索引:
前 言 2
目 次 4
1 总 则 8
2 术语和符号 9
2.1 术语 9
2.2 符号 11
3 基本规定 14
3.1 基本要求 14
3.2 勘察要求 16
3.3 设计要求 18
3.4 施工与验收要求 19
4 勘察 20
4.1 一般规定 20
4.2 天然地基 20
4.3 地基处理 21
4.4 桩 基 22
4.5 基坑支护 23
4.6 边坡工程 25
4.7 特殊性岩土与特殊场地 26
4.8 地下水 28
5 天然地基 30
5.1 基础埋置深度 30
5.2 地基承载力验算 31
5.3 地基变形计算 36
5.4 稳定性计算 41
5.5 山地土质地基 44
5.6 岩溶与土洞 50
5.7 岩石地基 50
5.8 土岩组合地基 48
6 基础设计 73
6.1一般规定 73
6.2 配筋扩展基础 73
6.3 柱下条形基础 73
6.4 筏板基础 73
6.5 桩基承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 岩石锚杆基础 73
7 软土地基 54
7.1 一般规定 54
7.2 软土地基的直接利用 54
7.3 软土地基处理 57
7.4 软土基坑工程 58
7.5 软土地基的桩基工程 59
7.6 软土地基的大面积荷载 60
8 地基处理 62
8.1 一般规定 62
8.2 换填垫层地基 63
8.3 预压地基 66
8.4 压实及夯实地基 69
8.5 复合地基 73
9 桩基 73
9.1 一般规定 73
9.2 桩基设计 73
9.3 桩基施工 73
10 基坑 73
10.1 一般规定 73
10.2 基坑支护结构选型 73
10.3 设计计算 73
10.4 设计及施工要求 73
10.5 地下水控制 73
10.6 基坑开挖 73
11 边坡 73
11.1 一般规定 73
11.3 设计计算 73
11.4 施工 73
12 监测 73
12.1 地基处理监测 73
12.2 桩基施工监测 73
12.3 基坑工程监测 73
12.4 边坡工程监测 73
12.5 建筑沉降、垂直度监测 73
12.6 自动化监测 73
13 检验与验收 73
13.1 一般规定 73
13.2 地基 73
13.3 桩基 73
13.4 基础 73
13.5 基坑 73
13.6 边坡 73
本规程用词说明 73
引用标准名录 73
附录A 福建沿海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经验值 73
附录B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及承载力特征值 73
附录C 桩基承载力经验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D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73
附录E 花岗岩残积土、风化岩 73
本规程用词说明 73
引用标准名录 73
编制说明 73
条文说明 7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ECS 794-2021 混凝土板桩支护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混凝土板桩支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of concrete sheet pile
T/CECS794-2021
主编单位: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21年6月1日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关 于印发 <2017年第二批 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 〔2017〕 031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深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为 8章和 2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 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支护结构设计、施工、截水、检测与验 收、监测等。 请注意本 规程的部分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 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 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归口 管理,由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统一混凝土板桩支护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要 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 规程 。
1.0.2 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的混凝土板桩支护工程。
1.0.3 对湿陷性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土质或岩石 支护工程,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本规程。
1.0.4 采用混凝土板桩作为永久性支护结构时,除应符合本规 程的规定外,尚应满足工程结构抗震、防腐蚀等使用期安全性、 适用性、耐久性要求。
1.0.5 混凝土板桩支护设计、施工与开挖,应结合工程地质与 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要求、主体地下结构要求、施工季节变 化及支护结构使用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型、优化设计、 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1.0.6 混凝土板桩支护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混凝土板桩concrete sheet pile
以钢筋或(和)钢绞线及混凝土为原料,经浇筑或离心工艺成型的,主要适用于支护结构、形成连续挡土构件的混凝土桩。
2.1.2永久性支护结构permanent retaining structure
设计使用年限超过2年且不低于被保护的永久性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的支护结构。
2.1.3临时性支护结构temporary retaining structure
设计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支护结构。
2.1.4锚碇结构anchoring of sheet wall
板桩支护结构中承受板桩墙通过拉杆传导的拉力、保证板桩墙稳定的结构。
2.1.5导梁guide beam
设置在拉杆端部,使板桩墙或锚碇结构整体受力的连续梁。
2.1.6胸墙breast wall
冠梁和导梁合一后的结构形式。
2.1.7植入法pile sinking by implanting method
预先用钻机在桩位处钻孔,或采用搅拌、旋喷形成尚未结硬的水泥土桩体,然后将预制桩植入其中的施工方法。
2.1.8导向架driving guide
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板桩水平向和竖向位置及精度而架设的临时导向支架结构。
3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板桩支护可用于以黏性土、粉土、砂土为主的场地,对存在杂填土层、碎石土层或强风化岩的场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适用性。
3.0.2混凝土板桩的平面布置应根据拟建场区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所属建(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功能、特点、使用要求等综合确定。
3.0.3设计文件应规定支护结构的使用年限。永久性混凝土板桩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被保护的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3.0.4混凝土板桩支护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3.0.5当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判定为达到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应力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2支护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支护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
了结构因局部破坏而发生连续性倒塌;
4支护体或土体因土中剪应力大于抗剪强度而发生滑动、隆起、推移、倾覆等;
5地下水渗流引起土体渗透破坏。
3.0.6当出现下列状态时,应判定为达到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支护结构变形影响地下结构施工或周边环境正常使用;
2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地下结构施工或周边环境正常使用;
3支护结构变形超过设计允许值;
4支护结构构件耐久性不满足设计要求。
3.0.7当出现影响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的材料性能劣化,应判定为达到了耐久性极限状态。
3.0.8混凝土板桩支护结构设计的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0),不应小于表3.0.8的规定。同一工程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表3.0.8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
4支护结构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混凝土板桩支护结构设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料:
1场地地层及地下水资料,包括场地地表至基底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层情况、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渗透系数和施工期地下水位可能的变化幅度等;
2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包括总平面图及地下结构、基础设计图等;
了场地内及周边的既有地下和地上管线、设施的资料,包括类型、位置、尺寸、埋深、架设高度、材质、结构形式、使用年限及使用现状,以及对施工振动和变形的承受能力等;
邻近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资料,包括位置、层数、高度、结构类型、地基基础形式和尺寸、埋深、既有支护结构、使用年限、使用现状,以及对施工振动和变形的承受能力等;
5场地周围雨水、污水、上下水管线渗漏情况及管理控制体系资料,地表水汇流和排泄条件等;
场地周边市政道路的类型、位置、宽度、车辆行驶情况、最大车辆荷载等;
7施工期间支护结构周边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的附加荷载情况,包括施工材料堆载、车辆或设备的动载和静载等;
8场地周边地形地貌条件,包括陆域、水域等;
9水文、气象资料,包括特征潮位或水位、设计潮位或水位、水流流速及流向、设计波浪要素、泥沙和河床冲淤条件、降雨、风速及风向等;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4支护结构设计(10)
4.1一般规定·(10)
4.2结构分析……(14)
4.3稳定性验算(17)
4.4混凝土板桩截面计算………(18)
4.5辅助构件计算…………(19)
4.6构造设计…………………(21)
4.7耐久性设计·(26)
4.8生态设计………(27)
5施工(29)
5.1一般规定(29)
5.2施工准备………(31)
5.3静压法……………(33)
5.4锤击法……………(35)
5.5振动法………(36)
5.6植入法…………(38)
5.7水上施工(39)
5.8防腐蚀施工…(39)
6截水……(41)
7检测与验收…(46)
7.1进场检验……(46)
7.2施工检验…………(48)
7.3工程验收…………(50)
8监测………(51)
附录A预制混凝土板桩类型……………(53)
附录B混凝土板桩常用施工方法………………………(86)
本规程用词说明………(87)
引用标准名录(88)
附:条文说明(9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
提问日期: 2022-01-21 08:25:19
提问网友: 桃源世界
我问设计院,H梁和箱型柱连接,是不是只有单侧有连接板和高强螺栓?设计院回复是单剪,单剪是什么意思?
解答网友: xagcc
单剪是结构力学术语,回顾你掌握的基础知识储备吧
单剪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侧呀:
“简单剪切(simple
shear)简称单剪,是指均匀的平面旋转变形。指所有各点顺同一坐标轴变位而发生的剪切,在几何中可以用无限密集的平行平面的滑动来解释此类变形,相当于一叠卡片平行于卡片平面的剪切,每个单位圆的单剪变形面相对于相邻面都有相等的位移量和相同的位移方向。”
问题专业: 安装 ,
提问日期: 2022-01-21 08:20:59
提问网友: 暖暖
下面有洗脸盆和坐便器,但是系统中都是一个标高,要区分吗?
解答网友: 大家广联
看器具的图集高度 一般脸盆给水管距地300高左右,端部向是脸盆
问题专业: 安装 ,机电 ,预算 ,安装算量GQI ,
提问日期: 2022-01-21 08:20:01
提问网友: 陶正华
地下车库中信号总线、DC24电源总线与其支线再图纸上的图例一样的应该如何区分?
解答网友:
控制室到端子箱的是总线,端子箱到设备的支线
1
…
34
35
36
…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