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2月 ( 第 40 页)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黑龙江

提问日期:2022-02-16 21:14:52

提问网友:王强


安装,黑龙江,答疑:请教给水问题-黑龙江给水问题,如图,管道采用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上报定额套的都对,但是dn200的主材不对,其他型号的管材的主材都正确,这种情况用改回来吗?

解答网友:yylwuhan


DN200的主材按实际的计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470-2017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
Seismic technical code for oil and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engineering
2017-05-27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50470,GB/T 50470-2017,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管道抗震规范,GB/T 50470-2017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 附条文说明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由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会同设计、勘察、研究和相关院校对《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50470一2008进行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油气输送管道抗震设计、施工和交工的经验,特别是基于应变设计方法的最新成果,借鉴了国内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外先进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章和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抗震设防要求、工程勘察及场地参数、管道抗震设计、抗震措施、管道抗震施工和管道抗震交工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增加了抗震设防目标;
2.取消了原规范适用范围中的设防参数0.05g~0.40g的
限制;
3.修订了抗震设防标准;
4.细化了管道与活动断层的并行敷设间距的具体要求;
5.修订了场地类型划分及场地参数调整的规定;
6.补充、修订了管道抗震校核的规定;
7.修订了断层位移作用下的管道容许应变的确定方法;
8.增加了液化区侧向位移作用下的管道校核要求;
9.增加了管道穿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10.修订了管道跨越工程地震组合及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增加了大型跨越工程结构防倒塌校核要求;
11.补充、修订了管道抗震措施和抗震施工的相关规定;
12.删除了原附录B滑坡稳定性校核部分,边坡稳定验算改为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13.补充、修订了附录C的管材性能参数。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保障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地震安全,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和改建钢质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的抗震勘察、设计、施工及交工。
1.0.3管道线路工程的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基本地震动作用下管道主体可继续使用;在罕遇地震动作用下管道主体不破裂。
2管道通过活动断层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质灾害地段,当发生设防位移时,管道主体不破裂。
3在基本地震动作用下穿跨越结构不发生损坏或经一般性修复可继续使用;在罕遇地震动作用下跨越结构主体不倒塌。
4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线路工程,可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1.0.4管道线路工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规定,对已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应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地震动参数。
1.0.5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交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管道场地pipeline site
管道轴线两侧各200m宽的范围。
2.1.2穿跨越工程结构structures for pipeline crossing
在穿跨越工程中,用于支撑、保护管道或为管道提供敷设空间的结构。
2.1.3洞埋式
pipeline laid in structures(such as tunnels,case pipes,etc)
管道在隧道、套管等结构内的架空、地面或覆土敷设方式。
2.1.4重要区段important section for pipeline
水域大中型穿跨越段、输气干线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以及输油干线管道经过的人口密集区。
2.1.5一般区段general section for pipeline
除重要区段以外的油气输送管道区段。
2.1.6活动断层active fault
晚第四纪(10万年)以来有过活动,且经评价在工程使用年限内可能继续活动的断层。
2.1.7危险地段dangerous area
活动断层及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崩塌、滑坡、严重液化、地面塌陷等的地段。
2.1.8地震动参数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表征特定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地震动时程曲线等参数。
2.1.9设计地震动参数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for design
管道线路工程抗震设计中采用的地震动参数。
2.1.10基本地震动basic ground motion
相应于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
2.1.11罕遇地震动rare ground motion
相应于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动。
2.1.12管道与断层交角
intersection angle between pipeline and fault
管道与断层水平位错方向的夹角。
2.2符号
管道横断面面积;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环焊缝表面缺欠高度或内部缺欠高度的一半;
土的黏聚力;
环焊缝缺欠长度的一半;
管道外径;
土弹簧间距;
场地覆盖层厚度;
场地土层计算深度;
液化土特征深度;
管道底部埋置深度;
场地土层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
i点所在土层厚度;
饱和土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
第i个标准贯入点的深度;
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
地下水位深度;
环焊缝内部缺欠的缺欠深度;
管道材料的弹性模量;
管道应力-应变简化折线中弹性区的材料模量;
管道应力-应变简化折线中弹塑性区的材料模量;
作用于等效非线性弹簧的外力;
抗震工况组合的容许应力系数;
极限压缩应变的调整系数;
内压调整系数;
应变强化调整系数;
几何尺寸调整系数;
轴向力调整系数;
沿管轴方向管土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沿管轴方向土壤与管道外表面之间单位长度上的摩擦力;
承压系数;
临界承压系数;
轴向应力与屈服强度的比率;
重力加速度;
钢管表面波浪缺欠的波峰至谷底的高度;
管道中心线埋深;
挡土墙或翼墙的高度;
管道横断面惯性矩;
液化指数;
塑性指数;
土壤压力系数;
地基弹簧常数;
摩擦力t。作用的有效长度;
(略,详见pdf规范文件)

3基本规定
3.0.1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工程抗震设防依据和设防标准。
3.0.2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设计应采取防止或减少地震次生灾害的措施。
3.0.3抗震措施应根据管道线路工程的重要性、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类型、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发生地震灾害的影响程度综合确定。
3.0.4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勘察时,应掌握沿线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资料,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划分管道场地地段,并给出综合评价。
3.0.5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应选择抗震有利场地,宜避让不利和危险地段。对难以绕避的不利或危险地段应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3.0.6通过活动断层的管道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与活动断层并行的管道,宜将其敷设在活动断层破裂影响范围外。
3.0.7油气输送管道穿跨越位置应选择在地基良好和稳定地段。
当难以避开液化土、震陷软土等不良地基时,宜选择短距离通过。
3.0.8在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设计文件(图件)中,应明确抗震措施,对抗震专用材料和构件、配件应提出材质、规格、数量及安装要求,对施工工艺应提出相应的要求。
4抗震设防要求
4.1抗震设防标准
4.1.1管道抗震设计和校核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应按基本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其中重要区段内的管道应按1.3倍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速度计算地震作用;
2管道应采用罕遇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校核。
4.1.2穿跨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和校核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跨越工程结构应按基本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大型穿跨越工程结构应按1.3倍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计算地震作用;
2穿跨越工程结构主体应按高于本地区基本地震动参数一级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当位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40g地段时,应按比0.40g地段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大型跨越工程结构应采用罕遇地震动参数进行防倒塌校核;
4当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0.40g时,应进行专题设计。
4.1.3管道穿越或并行活动断层的设防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道通过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或等于0.30g地区的活动断层,且管底至基岩的土层厚度大于或等于60m时,或管道通过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0.30g以上地区的活动断层,且管底至基岩的土层厚度大于或等于90m时,可不分析断层潜在的地表断错影响。
2对不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的穿越活动断层管道,其设防位移应按下列要求选取:
1)位于重要区段的管道,其设防位移应为预测的最大位移;
2)位于一般区段的管道,其设防位移应为预测的平均位移。
3对不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的并行活动断层管道,管道与活动断层的并行距离应符合表4.1.3的规定,否则应采取措施,采取措施后的并行间距不应小于20m。

50470,GB/T 50470-2017,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管道抗震规范,GB/T 50470-2017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 附条文说明

4.1.4管道通过地震地质灾害导致的地面位移地段,其设防位移应为预测的最大位移。
4.1.5场地勘察和稳定性评价应采用基本地震动参数。
4.2地震安全性评价
4.2.1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管道沿线场地地震活动性评价;
2管道沿线近场区主要断层发震能力及其对管道的影响;
3管道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
4重要工程场地地震动反应谱和时程曲线;
5地震地质灾害的类型、程度及其分布。
4.2.2管道通过活动断层或位于其附近时,应调查活动断层特征,并应给出下列参数: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最新活动年代、滑动速率、破裂带的宽度和断层(段)长度;
2断层与管道交汇的位置和交角,或断层与管道的并行距离;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10)
4抗震设防要求(11)
4.1抗震设防标准…·(11)
4.2地震安全性评价(12)
5工程勘察及场地参数·(14)
5.1工程勘察(14)
5.2场地类别和地震动参数调整·(15)
6管道抗震设计·(18)
6.1一般埋地管道抗震设计·(18)
6.2通过活动断层的埋地管道抗震设计……·(21)
6.3液化区埋地管道抗震设计·(25)
6.4震陷区埋地管道抗震设计·(26)
6.5管道穿越工程抗震设计·(27)
6.6管道跨越工程抗震设计·(30)
7抗震措施(35)
7.1通用抗震措施(35)
7.2专项抗震措施………·(35)
8管道抗震施工·(41)
8.1一般规定·(41)
8.2材料检查与验收·(41)
8.3管道焊接安装与试压………………………………(41)
8.4埋地管道抗震施工…………………(42)
8.5穿跨越管道抗震施工……………………(45)
9管道抗震交工……………(48)
附录A管道场地地段划分………………(50)
附录B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判别……………(51)
附录C管材性能参数和轴向拉伸曲线…………………(54)
附录D通过活动断层埋地管道极限应变计算……………(57)
附录E通过活动断层埋地管道有限元方法的弹簧参数……(62)
附录F管道抗震施工检查报告表……………(66)
本规范用词说明……(72)
引用标准名录…(73)
附:条文说明…(7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2-02-16 18:24:41

提问网友:王强


请问埋地的给水管,排水管,雨水管的挖土方如何计算,室内部分该怎么计算?是埋地的总长度乘以深度再乘以宽度吗?


解答网友:轻舟淡月


就是长度*宽度*深度啊,如果太深需要放坡,就要按梯形计算断面再乘总长度

成都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指南2022版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住宅工程质量管理,落实住宅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根据《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19〕92号)《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建质〔2009〕291号)《关于落实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的通知》(建质规〔2020〕9号),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所称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以下简称分户验收),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前,在住宅工程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标准、设计文件等,对每户住宅及相关公共部位的观感质量、主要使用功能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合格证明的活动。
第三条 我市行政区域内,已取得合法手续的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适用本指南。
第四条 分户验收的依据为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第五条 分户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设计文件的各项内容;
(二)主要使用功能项目抽查结果均符合要求;
(三)使用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检测资料完整,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四)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均合格;
(五)分户验收已按《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方案》验收合格;
(六)国家和省、市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分户验收包括户内验收、公共部位验收和总坪验收:
(一)户内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1.地面(陶瓷地砖)、墙面和顶棚质量;
2.门窗工程质量;
3.栏杆、护栏质量;
4.防水工程质量;
5.室内主要空间尺寸;
6.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质量;
7.室内电气工程质量;
8.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
9.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设计图纸或合同约定,应当验收的其他内容。成品住宅工程质量户内验收除上述项目外,还应包括工程涉及的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墙饰面工程、楼地面饰面工程、涂饰工程、细部工程、厨房工程、卫浴工程、智能化工程等。
(二)公共部位、总平验收主要内容包括:
屋面;楼梯、电梯前室、通道、地下室;外墙面等公用部分的使用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等。
(三)总平(报建部分)验收内容包括:
总平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质量及使用功能。
第七条 分户验收时,要全面落实住宅工程参建各方主体和项目负责人的质量责任,特别要强化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以及监理、施工等单位的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应当会同监理、施工、物业等有关单位,组建分户验收工作小组,由分户验收工作小组实施分户验收工作。分户验收工作小组应包括下列人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长)和专业技术人员,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副组长)和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副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已选定物业公司的,物业公司工程部门负责人(副组长)应当参与分户验收工作,各项目应根据工程的技术特点、建设规模合理配置验收工作小组人员。
第八条 分户验收程序
(一)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向建设单位提出分户验收申请。
(二)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责任人共同制订《XXX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方案》,方案应包括验收单位各方职责和义务、验收小组成员分工、验收依据、验收内容、检查部位(施工图纸上注明)、检查方法、仪器设备配置(注明仪器型号、规格、校准有效期)、不合格项的处理措施、检查过程留痕方式、留存照片的点位、建立分户验收“一户一档”电子档案等内容;方案应经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实施。
(三)开展分户验收。户内分户验收应当逐户、逐间、逐项进行,分户验收的各个关键环节留存影像资料,应包含该户户型图、验收人员举牌照片(含房号、时间等必要信息且必须保证与实际情况吻合)、验收组过程照片,原则上每户验收组过程照片不少于5张。并如实记录《成都市(清水)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表2)、《成都市(成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表3)、《成都市(清水/成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室内净距、净高尺寸检验记录表》(表4)中相关检查数据,验收合格后形成包含上述影像资料和验收表的该户“一户一档”电子档案(二维码)。
公共部位和总平检查项按照《成都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公共部位)》(表5)、《成都市住宅工程总平质量验收表、验收照片》(表6)进行验收。
现场验收检测点位应根据清水或者成品住宅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材质标记原始测点位置,便于原位复核(附件6)。
(四)分户验收不合格情况的处理要求。分户验收发现不合格的问题,应作标签留痕,分户验收工作小组应当责成施工单位整改,整改后应重新组织分户验收。
分户验收主控项目应全数合格,一般项目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
分户验收不合格项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经返工或返修后符合要求的,可予以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可予以验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
4.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
5.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满足安全及使用功能要求时,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的要求予以验收。
6.经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或重要使用要求的,严禁验收。

2022版,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成都市,验收指南,2022版 成都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指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16年,城市绿色发展,工程规划,海绵城市,《工程规划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2016年工程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目录
首届全国青年工程规划师论文竟赛获奖论文篇
应对不同降雨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一以成都市双流区城市拓晨区控制性评细规划为例……魏婷3
基于水力模型的低影响开发规划研究 冯博18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山地城市水系规划路径探索…-…灵风032
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编制技术难点探讨……姜勇047
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探索
一以西成新区为例…张亮055
诲绵城市建设的先行实践
——以北川新县城建设为例…高均海064
从全过程视角谈校园水资源规划设计三个阶段的“定位”“弹性”与“应变”
一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新校区为例-王一钓077
河道调蓄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张高089
基于客水消纳的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
一以南宁事某公园为例   张春洋096
海绵城市建设中湿地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探讨
一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环境修复规划为例………黎尊108
“询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管理实践探讨
一以《西成国际文化教育园区总体规划》为例…张军飞118
海绵城市规划的落实及防探讨

基于GIS与SWMM模型的雨水公园设计途径任君为136
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构建方法探讨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古代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启示……谷爱芝168
海绵城市与排水防涝篇
我国干早半干早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患莉185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方案评估研究
—以海沧试点区正顺公寓海缩工程为例王泽阳关天胜吴丰196
城市启动区的海绵城市开发策略研究--…林位雄普万春江心203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控制目标分解的实践与思考…………姚月赵崇标218
海绵城市在天津生态城建设中的实践构想  .王江海刘晓琳谭春晓高焊付强231
多因子综合评分法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杜嘉丹241
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的适应性探究…张晓艳凌麟252
北京市中心城防洪防涝系统模型动态维护
.黄鹏飞孟德娟刘子龙王强付征255
ArcGIS及MIKE FLOOD在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未玉皇曾娇娇但秋君272
GIS在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中的应用.陈志选284
基于水力模型的海绵型生态湿地规划实践…张彬293
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余35
洪涝并存地区排水防涝规划研究
一以集安市为例-…金燕313
沈阳市城市排水系统内涝积水原因分析   姜月325
综合管廊篇
综合管廊在城市市政管网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一以沈阳市沈北新区核心区为例-…….姜月张玉一339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技术探讨
——以德阳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线综合专项规划为例…马金明董淑秋张义斌林增玉352
翔安新机场片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与思考………高政364
浅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以《盐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为例….书梓春陈锦根陈曦寒376
关于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高政388
综合规划篇
历史街区市政基础设施的更新与改造
—以绍兴市柯桥古镇规划为例….潘晓明毕莹玉董淑秋周桢397
珠三角地区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探索……徐敏411
市政工程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的相关探讨……吴小虎423
沈阳市地铁供电规划回顾与反思…………侯顷张俊梁成文432
从“工程专项”到“综合体系”—以烟台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为例……郭曹华娟437
给水排水篇
面向实施和空间协调的水系统规划实践探索——以遵化市为例………周霞吕红亮师洁457
天津生态城雨水规划的相关问题探讨王江海刘晓琳谭春晓高煜付强469
沈阳市排水系统建设回顾与展望……冯爽苗伟梁成文477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小区雨水系统规划研究………彭晨蕊庄宝玉485
浅谈城市排水规划中的雨水利用………姜月49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探讨王宁吴连丰499

能源规划篇
110千伏开关站在光电产业园电网规划的灵活运用章建强王永强513
可再生能源利用在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以厦门科技创新园为例…何红艳522
能源工程规划新技术应用情况研究…李鸿刘星531
输油输气管线的规划控制…赵威侯顷苗伟544
附件首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程规划师论文竞赛简介…………………551

应对不同降雨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法探讨—以成都市双流区①城市拓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魏婷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为构建能应对不同降雨的海绵城市,应针对不同雨量提出相应的拉制目标,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予以落实。以成都市双流区城市拓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构建二级目标:在常规降雨目标下(35.6毫米),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拉制,最终落实为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指标,以期达到恢复原有水文特征的效果;在极端降雨目标下(100.9毫米),基于G1S模型模拟,推荐汇流通道及湖区位置,并落实于规划方案中,并对河道过水能力。湖区库容进行校验,以期达到在规划层面防涝的目标。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防涝:控制性详细规划
1引言
我国面临严峻的水环境问题,一方面城市缺水形势严峻。本应作为补充水源的雨水资源(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被迅速排放,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另一方面,城市不透水面积快速扩张,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及城市排永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城市水涝灾害不断加剧。简言之,就是“水多”、“水少”和“水脏”的突出问题交织在一起田。

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10月推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为构建海绵城市—一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提供参考。“海绵城市”的提出。为我国水环境问题指明了解决方向。
《指南》中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规划控制提出了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四大目标。其中,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大多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径流总量目标的量化指标为年径流控制率,该指标主要通过控制频率较高的中、小雨类常规降雨事件来实现。此外,径流峰值控制目标主要针对大雨、暴雨类极端降雨事件。因此,海绵城市构建目标可主要划分为针对常规降雨、极端降雨的二级控制目标。
目前的研究及实践主要集中在针对常规降雨的径流总量控制对于极端降雨情况研究较少。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区城市拓展区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在常规降雨及极端降雨情况下的规划策略与方法,以及如何将控制目标分解并落实至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2规划区概况
规划区位于双流城区西侧。距成都市城区中心、天府新城核心区直线距离均约20公里,至双流机场直线距离约7公里。规划区年平均降雨量为892.4毫米,规划区内河流属岷江水系,自西向东流向,主要河流有杨柳河、二支渠、三支渠及众多农灌渠。根据《双流县城乡防洪(控制)规划》,杨柳河流域内曾多次发生内涝并对东升城区行洪威胁较大。因此。对属于杨柳河流域的规划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十分必要。

 

三峡集团,新能源工程,第1册,类招标文件范本,《新能源工程类招标文件范本 第1册》三峡集团

本系列招标文件范本遵照国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体例和条款,
吸收三峡集团招标采购管理经验,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编制。系列丛书分
为水力发电工程建筑与安装工程、水力发电工程金结与机电设备、水力发电工程大宗
与通用物资、咨询服务、新能源工程5类9册15个招标文件范本。在项目划分上充分
考虑了实际项目招标需求,既包括传统的工程、设备、物资招标项目,也包括科研项
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不同招标项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评标
方法,制定了个性化的评标因素和合理的评标程序,为科学选择供应商提供依据;结
合三峡集团的管理经验细化了合同条款,特别是水电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合同条款传
承了三峡工程建设到金沙江座巨型水电站建设的经验;编制了有前瞻性的技术条款
和技术规范,部分项目采用了三峡标准,发挥企业标准的引领作用;对于近年来备受
新能源工程类招标文件范本(第一册)(2017年版)
关注的电子招标投标、供应商信用评价、安全生产、廉洁管理、保密管理等方面,均
编制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条款。

目录
陆上风电场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范本
第一章招标公告(未进行资格预审)
1招标条件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
2.2招标范围
3投标人资格要求
4招标文件的获取
5电子身份认证
6投标文件的递交
7发布公告的媒介
8联系方式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适用于邀请招标)
1招标条件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
2.2招标范围
3投标人资格要求
4招标文件的获取
5电子身份认证
6投标文件的递交
7确认
8联系方式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代资格预审通过通知书)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1总则
1.1项目概况
1.2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
1.3招标范围、计划工期和质量要求
1.4投标人资格要求(适用于已进行资格预审的)
1.4投标人资格要求(适用于未进行格预审的)
1.5货用承把
1.6保密

1.7语言文字
1.8计量单住
1.9踏现场
1.10投标预备会
1.11分包
1.12偏离
2招标文件
2.1招标文件的组成
2.2招标文件的澄清
2.3招标文件的修改
2.4对招标文件的并议
3投标文件
3.1投标文件的组成
3.2投标报价
3.3投标有效期
3.4投标保证金
3.5资格审查资料(适用于已进行资格预审的)
3.5资格审查资料(适用于未进行资格预审的)
3.6备选投标方案
3.7投标文件的编制

4投标
4.1投标文件的密封和标记
4.2投标文件的递交
4.3投标文件的修改与撒回
4.4投标文件的有效性
5开标
5.1开标时间和地点
5.2开标程序(适用于电子开标)
5.2开标程序(适用于纸质投标文件开标)
5.3电子据投标的应急措施
5.4开标并议
5.5开标督与结果
6评标
6.1评标委莫会
6.2评标原荆
6.3评标
7合同授予
7.2中标候选人公示
7.3中标通知
7.4约担保
7.5签订合同
8重新招标和不再招标
8.1重新招标
8.2不再招
9纪律和监督
9.1对招标人的纪律要求
9.2对授标人的纪律要求
9.3对评标委员会成的配律要求
9,4对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
9.5异议处理
9.6投诉

10需要补充的其他内容
第三章评标办法《综合评估法》
评标办法前附表
1评标方法
2评审标准
2.1初步评审标准
2.2详细评审标准
3评标程序
3.1初步评审
3.2详如评审
3.3投标文件的澄清和补正
3.4评标结果
第四章合同条款及格式
第一节通用合同条款
1一般约定
1.1词语定义
1.2语古文字
1.3法律
1.4合同文件的优先顺序
1.5合同协议书
1.6图纸和承色人文件
1.7联络
1.9严禁贿路
1.10化石文物
1.11专利技术
1,12图纸和文件的保密
2发包人义务
2.1遵守法律
2.2发出开工通知
2.3提供施工场地

2.4协助承包人办理证件和批件
2,5组织设计交底
2.6支付合同价款
2.7组织攻工验收
2.8其他义务
3监理人
3.1监理人的取青和权力
3.2总监理工程师
3.3理人员
3.4理人的指示
3.5商定或确定
4承包人
4.1承色人的一般义务
4.2质约担保
4.3分包
4.5承色人项目经理
4.6承色人人的管理
4.7换承包人项目经理和其他人
4.8保障承包人人员的合法权益
4.9工程价款应专款专用
4.10承色人现场查
4.11不利物质条件
5材料和工程设备
5.1承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5.2发色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5.3材料和工程设备专用于合同工程
5.4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6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
6.1承色人提供的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
6.2发包人提供的施工设各和临时设施
6.3要求永包人增加或更换施工设备
6.4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专用于合同工程

7交通运输
7.1道路通行权和场外设施
7.2场内施工道路
7.3场外交通
7.4超大件和超重件的运输
7,5道路和桥梁的损坏青任
7.6水路和航空运输
8测量放线
8.1施工拉制网
8.2施工洲量
8.3基准资科错误的青任
8.4监理人使用施工控制网
9施工安全、治安保卫和环境保护
9.1发包人的施工安全责任
9.2承包人的施工安全青任
9.3治安保卫
9.4环境保护
9.5事放处理
10进度计划
10.1合同进度计划
10.2合同进度计划的修订
11开工和竣工
11.1开工
11.2竣工
11.3发包人的工期延误
11.4异常悲劣的气候条件
11.5承包人的工期延误
11.6工期提前
12暂停施工
12.1承包人暂停施工的青任
12.2发包人暂停施工的青任
12.3监理人智停施工指示
12,4暂停施工后的复工

12.5暂停施工持续56天以上
13工程质量
13.1工程质量要求
13.2承包人的质量管理
13.3承包人的质量检查
13.4监理人的质量检查
13.5工程隐蔽部位覆盖前的检查
13.6清除不合格工程
14试验和检验
14.1材料、工程设备和工程的试验和检验
14.2现场材料试验
14.3现场工艺试验
15变更
15.1变更的范国和内容
15.2变更权
15.3变更程序
15.4变更的估价原则
15.5承包人的合理化建议
15.6暂列全额
15.7计日工
15.8暂估价
16价格调整
16.1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
16.2法律变化引起的价格调整
17计量与支付
17.1计量
17.2预付款
17,3工程班度付款
17.4质量保证全
17.5工站算
17.6最终结清
18工验收
18.1攻工验收的含义

18.2或工验收中请报告
18.3验收
18.4单位工程验收
18,5施工期运行
18.6试运行
18.7竣工清场
18.8施工队伍的撤离
19缺陷责任与保修责任
19,1缺责任期的起算时间
19.2缺责任
19.3缺降责任期的延长
19.4进一步试验和试适行
19.5承包人的选入权
19.6缺陪责任期终止证书
19.7保修责任
20保险
20.1工程保险
20.2人员工伤事效的保险
20,3人身意外伤害险
20.4第三者青任险
20.5其他保险
20.6对各项保险的一般要求
21不可抗力
21.1不可抗力的确认
21.2不可抗力的通知
21.3不可抗力后果及其处理
22违约
22.1承包人违约
22.2发包人约
22.3第三人造成的违约
23索赔
23.1承包人索赔的提出
23.2承包人索赔处理程序

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施工手册,陈越,陈韶章,《沉管隧道施工手册》陈韶章 陈越

沉管隧道在不影响水上通行能力、不改变两岸立面景观的前提下,为连接两岸交通提供最短的线路,同一断面上提供多元化的交通通行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的进步、施工装备不断的升级和完善,沉管隧道的适应范围不断拓展,由江河到近海,由浅水到深海。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沉管隧道正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力。
我国大陆采用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起步较晚,有关沉管隧道施工技术总结的书籍不多;对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的认知与国外较成熟的施工技术相比有差距。广州黄沙至芳村建造了国内首条道路与地铁共管的水下沉管隧道,珠江隧道的经验成为之后我国大陆建造沉管隧道的借镜。我们两位编者都是当年珠江隧道的直接参与者;沉管隧道在我国经过约2年的发展,同时与国外的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本手册的初稿。本手册总结国内已有沉管隧道的精华,并吸收国外沉管隧道的成熟经验,以沉管隧道施工参与者的角度,全面阐述沉管隧道施工各阶段应考虑的因素,如何实施;加强读者对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的认识,深入介绍修建水下沉管隧道的各种成熟、先进工法。期望为从事沉管隧道建设的参与者提供一份参考。

目录
1概述
1.】沉管隧道工程特点
1.2沉管隧道工程管理日标
1.3沉管腿道工程管理要求
1.4沉管隧道的技术发展势
2总则
4基本规定
4.1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说明书
4.2主要的专项方案
5施工准备
5.1一般规定
5.2旅工前准备
5,3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
5.4工期保证体系
5.5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情施
6施工测量
6、1一般规定
6.2地面《水域》控测量
6.3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6.4联系测量
6.5地下(或水下)控制测量
6.6工测量
6,7剪通测量
6.8工测量
7施工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7.1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了,2沉管隧道动工前必须进行施工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审查
7.3施工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7.4应急预案
8混凝土沉管道管节预制场
8.1管节预制形式

8.3坞门和围堰工
8.4干坞工允许偏差
8.5预制管节期间干坞的养护
8.6施工附加荷载的要求
8.7工厂化预制管节的干坞
8.8坞门
89干妈湘排水系统
9钢筋混凝土管节预制
9.1一般要求
9.2传统干坞法预剖沉管
9.3工厂化预制沉管
9,4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要求
9.5混凝土生产
9,6防水底钢板、钢端壳、端封门1的制作和安装
9.7压载水舱的制作和安装
9,8GNA及OMEGA橡胶止水带安装
9.9管节外水处理
9.10防错层工
9.11管节装的金属结构件制作,预坦件预埋及安装”
9.12管节内临时施工设施及装作业安全要求
10沉管道水下开挖
10.1沉管腿道水下开挖主要内容
10.2沉管腿道水底开挖前的工程现场调查和勘测…
10.3沉管段基槽开挖
10.4基槽炸清渣施工
10.5沉管隧道水底开挖施工作业的安全要求
10.6施工测量
11管节浮运
11.1管节浮运主要方式
1】.2管节浮运的一般要求
11.3基唱资料收集
11.4管节浮运路线
11.5管节浮运方式及选择
11.6管节起浮出坞作业
11.7管节浮运作业的安全要求
11.8管节浮运与航运安全
11.9管节浮运的报批和公告…
11.10管节岸上预制、浮船坞(半潜驳)出运
11.11异形曾节浮运要求

12管节沉放、对接和接头处理
12.1管节沉故对接的一般要求
12,2基础资料准备
12.3管节沉放前的试验
12,4管节沉放的方式
12.5管节沉故技术要求
12,6管节沉故、对接允许差
12.7管节沉故、对接施工作业主要施工工序
12.8沉管(管节)接头处理
12.9最终接头的处理
12.10节段接头处理
12.11潜水员水下作业
13沉管赚道沉管段基础处理及基槽回填
13.1基础处理方法
13.2沉管段基础处理的一般要求
13.3先铺法基处理
13.4后铺法础处理
13.5人工加固地基
13.6基础处理的质量控制
13.7回填处理
14沉管隧道岸上段施工
14.1岸上段的设计形式
14,2岸上段临时堰工程
14.3岸上段临时围堰及基坑支护柱旌工
14.4岸上段护岸
14.5岸上段施工
14,6一侧岸上段作为沉管道轴线干坞的施工
15沉管隧道内部土建装修工程施工
15,1沉管道内部土建装修的一般要求
15.2国内外隧道路面结构
15.3道路沉管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族工
15.4道路沉管隧道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15.5轨道交通的沉管隧道整体道床轨道施工
15.6道装修
参考文献

1概述
采用沉埋管段法《简称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是2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工法。自1910年美国首次采用沉管法修建了穿越底特律河的铁路隧道工程至今,根据统计资料,目前世界各国已建成沉管隧道约130座,而在美国修建沉管隧道的历史最长,其沉管隧道的结构形式均为单层或双层钢壳的钢壳与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日本于1935年开始修建沉管隧道,据不完全统计,就沉管管节的结构形式来说,约60%是矩形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40%是圆形钢壳的钢壳与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可以讲日本沉管隧道的修建技术,也是从钢壳与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形式开始,逐步被矩形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代替的。荷兰于1942年修建了第一座沉管隧道(鹿特丹Ms河隧道》,亦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矩形箱式钢筋混聚土管节的沉管隧道,该结构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沉管隧道的主流结构形式。
沉管隧道在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的成功实例,隧道结构形式、防水、基层处理、结构抗震等关键技术问题的成功解决,使沉管隧道成为跨江、海的重要手段,也使得建设沉管隧道的方法日臻完善,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沉管隧道建设。
我国大陆采用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开展过此工法的理论研究,并于1976年在杭州湾的上海金山石化工程中,首次采用此工法建成了一座水下排污隧道(矩形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到2世纪初,共计在广州珠江、宁波甬江、上海黄浦江建成了六座沉管隧道。其中广州黄沙至芳村珠江水下隧道为道路与地铁共管的沉管隧道,其余均为道路沉管隧道。这六座沉管隧道均采用矩形箱式钢筋混凝上结构形式。目前正在修建的双向六车道的广州洲头咀道路沉管隧道、天津海河道路沉管隧道、佛山东平河道路与地铁共管的沉管隧道、宁波沈家门人行沉管隧道以及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都是采用矩形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
适合于沉管法施工的主要条件是:水下基底稳定和水流速度相对较缓。前者不仅便于顺利开挖隧道基槽,而且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影响;后者便于管节浮运、定位和沉放,提高施工质量控制。
管节的预制按制作方式可分为船台上制作和干坞中制作两大类型:一类是船台型管节制作。是利用船厂的船台,先预制钢壳,将其沿滑道滑移下水后。在浮起的钢壳内灌筑混凝土,该类管节的横断面一般为圆形、八角形和花篮形,由于管节内轮廓为圆形,在车辆限界以外的上下方空间虽可利用为送、排风道。但车道的有效净空相应压低,致使隧道埋深增加,因此沟槽深度和隧道长度均相应增大;又因其内径受限制而只能设置双车道的路面,亦即限制了同一隧道的通行能力;同时耗锅量大,管节造价高。而且钢壳焊接质量及其防锈蚀问题尚未能完善解决,因此只是早期在美国应用较多。另一类是干坞型管节制作。是在临时的干坞中制成钢筋混凝土管节,向干坞内放水后。将其浮运到隧址沉放。其断面大多为矩形,不存在圆形断面的缺点,免除了钢壳结构使工程节省大量钢材,但在制作管节时,须对混凝土施工工艺采取严格措施,以满足其均质性和水密性特别高的要求,并保证必需的干舷《管节顶部浮出水面的高度)和抗浮安全系数,1989年ORESUND隧道联合体预制厂设计组组长SPRENG RODO1F首次提出工厂法预制方案基础概念和方法,并在丹麦的厄勒海峡隧道中成功实践。该旌工方法由干坞型管节制作演变而来,称为“工厂法”管节预制。该方法采用在专设的厂房内进行管节的工业化生产,再分批推人浅水坞区进行一次舾装,用坞门闭合坞区,坞内灌水,沉管浮起并拖移至深坞区位置,放水减低坞内水位至坞外水面持平,打开坞门,管节拖运出坞,完成预制、一次舾装至出运的完整周期。详见图-]。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管节预制也将采用这一施工方法。

UDC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YS/T5209-2018
备案号:J2653-2019
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2018-10-22发布 201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5209,YS/T 5209-2018,强夯地基,强夯地基处理,强夯法,YS/T 5209-2018 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5]115号)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强夯地基技术规程》YSJ209一1992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终经审查完成修订。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监测等。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强夯置换法、软土地基和盐渍土地基强夯处理的内容;.增加了“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3.增加了“监测”内容;4.增加了“强夯施工记录表格”。

1总则
1.0.1为了在强夯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行业碎石土、砂土、粉土、粉质黏土、软土、湿陷性黄土、人工填土和盐渍土等强夯地基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强夯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还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节约资源。
1.0.4强夯地基处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强夯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by dynamic compaction
用重型夯锤夯实和加固地基的方法;强夯地基处理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2.1.2强夯法dynamic compaction
将夯锤提升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2.1.3强夯置换法dynamic replacement
将夯锤提升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并不断向夯坑内回填砂石、矿渣等硬粗粒料,使其形成密实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2.1.4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effective reinforcement depth
从最初被加固地基土表面算起,到强夯后地基土满足设计要求的加固深度。
2.1.5锤底静压力
contact pressure of hammer
静止状态下夯锤重量与锤底投影面积之比。
2.1.6夯点间距compaction spacing
相邻主夯点中心水平距离。
2.1.7单击夯击能applied energy
每夯一击所产生的冲击能。
2.1.8主夯遍数number of passes
在同一夯击场地上,主夯夯击能间隔施工的遍数。
2.1.9间歇时间waiting period
主夯每遍夯击的间隔时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96-202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Preventive test code for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596-2021,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202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与DL/T596-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750kV设备的试验要求;
增加了串联补偿装置设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三相组合式互感器、F电流互感器、复合绝缘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复合绝缘子等设备类型;
增加电抗器及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装置设备章节;
删除了“二次回路”章节,有关内容与相关设备合并;
有关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中间变压器、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分压器的内容,合并修改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增加了在线监测、初值、检修级别等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设备红外测温、局部放电检测、绕组频率响应分析、F分解物测试等新型检测项目;
—依据最新的国行标,更新了变压器油、F6气体等部分项目的检测方法或判断依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设备状态维修与在线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1996年首次颁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索引:

前言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4
4总则6
5旋转电机7
6电力变压器14
7电抗器及消弧线圈22
8互感器27
9开关设备39
10有载调压装置52
11套管…52
12绝缘子54
13电力电缆线路56
14电容器61
15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62
16避雷器65
17母线68
18 1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和电力布线69
19 1kV以上的架空电力线路及杆塔 69
20接地装置70
21并联电容器装置72
22串联补偿装置.73
23电除尘器77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交流电机全部更换定子绕组时的交流试验电压
附录B(资料性附录)交流电机局部更换定子绕组时的交流试验电压
附录C(资料性附录)同步发电机、调相机铁心磁化试验修正折算方法
附录D(资料性附录)电磁式定子铁心检测仪通小电流法
附录E(资料性附录)判断变压器故障时可供选用的试验项目
附录F(资料性附录)判断电抗器故障时可供选用的试验项目
附录G(资料性附录)憎水性分级的描述及典型状态
附录H(资料性附录)有效接地系统接地网安全性状态评估的内容、项目和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Standard for acceptance of green building engineering
DB 22/T 5066-2021
主墙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行日期:2021年12月06日
2021·长春

DB22/T 5066,DB22/T 5066-2021,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工程,绿色建筑工程验收,DB22/T 5066-2021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0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20]1号)要求,标准编制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安全耐久;5健康舒适;6生活便利;7资源节约;8环境宜居。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安全耐久
5健康舒适
6生活便利
7资源节约
8环境宜居
附录A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资料清单
附录B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记录表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规范绿色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统一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要求,保证绿色建筑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绿色民用建筑工程验收。
1..3绿色建筑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O.1绿色建筑工程验收acceptance of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参与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建筑工程的绿色性能指标是否合格进行确认的活动。
2.0.2核查check
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包括: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及整理归档情况等的检查,以及将技术资料中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2.0.3质量证明文件quality guarantee document
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适用时,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资料。
2.0.4型式检验type inspection
由生产厂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的全部性能指标进行的检验,其检验报告为型式检验报告。通常在产品定型鉴定、正常生产期间规定的时间内、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材料及工艺参数改变、停产后恢复生产或有型式检验要求时进行。
2.0.5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6全装修decorated

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