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请教这两个图例是什么-河南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3-10 00:32:47
提问网友:Ron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堵头+截止阀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3-10 00:32:47
提问网友:Ron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堵头+截止阀
方涵是城市建设的的重要建筑材料。而采用高强钢筋混凝土在工厂预制成一种箱式的管涵,然后再经过现场的吊装、连接。而这种方涵目前在城市的电力隧道、城市综合管廊中都有踪影。
以上是方涵的施工流程工序,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开挖前,首先完成排水系统,作好堑顶截、排水。临时排水设施应与原有排水系统及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避免积水冲刷边坡、浸泡边坡坡脚和雨季对已成边坡的冲刷,并于路堑开挖施工前完成所有临时截、排水设施的施工,保持边坡的稳定。
(2)路堑开挖、基床处理、排水系统和弃土等,应根据地形、地质、气象、水文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
(3)开挖前应检查坡顶、裂缝、陷穴和其他不稳定情况并妥善处理。
(4)黄土路堑宜在旱季施工,当在雨季施工时,应集中力量快速施工,工作面应随时保持大于4%的坡度,路堑边坡不得受水浸泡、冲刷。
(5)基床换填、边坡防护封闭应与开挖紧密衔接。
(6)设有支挡结构的路堑边坡应分段开挖、分段施工。设计要求分层开挖、分层稳定的路堑边坡,应自上至下分层开挖、分层施工支挡工程。
(7)路堑开挖施工,除需考虑当地的地形条件,采用的机具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土层的分布及利用。
(8)挖掘的深度超过1.5m的时候,要设置防护栅栏。但是,施工方法要考虑到挖掘的沟的深度、宽度、方涵的长度,地下水位和涌出来的水的状况和周边的环境,来采取适合的方法。
1.基本情况
2.预制方涵与综合管廊
3.预制混凝土方涵适用截面、接口型式
4.预制混凝土方涵的原材料、壁厚及配筋
5.预制混凝土方涵施工
6.预制混凝土方涵的生产工艺及装备
7.预制混凝土方涵的生产制造技术及产品标准
※ 约30多家企业,总计200多套不同成型工艺、不同规格的方涵模具;
※ 生产“预制方涵”用于施工约50km,占工程使用量的20%左右;
※ 产品口径1500×2000-7000×5000间、基本集中在2000×2000左右,单孔最大截面为10400×7500;
※ 产品有效长度一般1500、2000;
※ 接口及密封型式多为柔性及钢性企口、端面遇水膨胀胶条加后张拉涵间连接;
※ 产品应用多为开挖施工方式,小部分为顶管法顶进施工方式。
混凝土箱涵可用作大型排洪道、城市雨污水管道、大型蓄水槽、综合管廊、地下人行通道、机动车地下隧道、小型车库等市政建设等
形状除方的以外,跟据使用要求、受力情况、、地质基础、施工制造条件等,在方形基础上略有变型的有长方形、u型加盖板、二个u型拼接、一面或上下面拱形、单孔或多孔涵等
3.预制混凝土方涵适用截面、接口型式
参照先进国家经验,一般电力方涵有效口径为2000×2000左右;用于综合管廊的一般单孔3000×3000左右、多孔的综合管廊由多个单孔并排或叠加为多;其它市政建设用方涵有效口径多数4000×4000以下,较为经济实用;少量的特大口径方涵采用拼装方式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3-10 00:27:12
提问网友:chen
桥架支撑支架主龙骨采用16#槽钢,加强用50镀锌角钢间距一米做三角双层加强处理,立柱利用50镀锌角钢双横梁加强处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能画个图表示一下吗 十分感谢
2022-03-10 07:39:47 补充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设计要求,截图看看
混凝土预制方涵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摘要:由方涵构件组成无限长的城市综合管廊,可将城镇内的电力、通讯、给水、热力等管线收纳其中,从而可以避免管线维修时对路面的反复破坏。本文主要探讨混凝土预制方涵构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情况。预制方涵构件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充分响应了国家提倡的建筑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模式,同时也体现了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 关键词:预制方涵;综合管廊;工业化生产 1 工程背景及形成过程 目前,城镇内的电力、通讯、给水、热力等管线均埋在地面下,但采用的是普通套管直埋,当维修时会经常把马路的路面刨开作业。这种方式的维修造成交通不便、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一种可进入管内维修的、两米以上内径的方涵构件孕育而生,由这种方涵构件组成无限长的管廊,无需破坏马路路面,通过检修口进入方涵管廊即可作业。 目前,国内预制方涵的生产单位非常少,特别在省内少之更少,内径宽2600mm×高2400mm,厚250mm,长1500mm的方涵构件仅有我单位研发生产。为了从根本上避免生产工艺本身带来的质量问题,保证质量,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从生产工艺本身的特点入手,针对产品规格,充分利用生产工艺本身的优点,选用最佳的生产工艺,生产出质优价廉的预制方涵构件。 1.1关键技术的形成过程 根据对预制方涵工艺、芯模制管工艺特点分析,方涵构件不能采用立式芯模工艺进行生产,原因是方涵构件属于高精度预应力构件,端头精度要求非常严格,以免影响预应力张拉,因此,经过多次论证确定采取横卧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是预制方涵构件生产的最佳方式。 1.2关键技术研究结果 预制方涵关键技术是生产模具及混凝土的配置,其中模具于2011年6月研制成功的。在预制方涵构件的研究方面,内径宽2600mm×高2400mm,厚250mm,长1500mm的方涵构件已经申请了专利,同时正在申请模具专利。 2 混凝土预制方涵的技术特点 2.1 在使用功能及生产工艺上的特点 2.1.1构件生产的深化设计 1、模具采用加厚耐磨钢板,并进行二次整体消应力处理,侧模采取底部加设轴承通过丝杠调节旋转打开的方式。 2、端模采取精加工成型,通过可调节顶丝水平推移拆模,避免对未上强度的构件伤害,提高构件成品的精度。 3、底托盘采用加厚耐磨钢板,焊接后,进行消应力热处理,再整体精加工处理,防止变形、保证制品尺寸精度。模具安装拆卸比较省力、操作简便 4、混凝土配合比多次调整以满足振捣过程凝结时间的长短及振捣后强度的提高。振捣方式采用附着振捣器与振捣棒结合使用。 5、顶板、侧墙预埋螺母可直接安装吊环及电缆支架,位置准确、外观美观,避免二次采用冲击钻钻孔的工序以及位置控制不准外观不靠看的弊端现象发生。 2.1.2构件安装的工艺优化 1、构件组装后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方式进行连接,可缓解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应力影响。 2、构件之间通过遇水膨胀胶条进行止水。 2.2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2.2.1生产效率 模具采用轴承开侧模、顶丝开端模的方式进行模具组装,组装简便快捷,振捣采用附着式振捣器与插入式振捣棒结合振捣,效率提高质量控制好。采用蒸汽养护加快模具的周转率,批量生产,在工厂加工以缩短工期。 2.2.2产品质量 采用抗渗混凝土,振捣采用附着式振捣器与插入式振捣棒结合振捣,提高了混凝土密实性,蒸汽养护使混凝土强度迅速提高,模具拆卸方式简单,不易碰坏混凝土外表面提高外观质量。 2.2.3生产安全 从生产工艺特点及设备的半自动易操作性来看,工艺在安全生产上基本不存在安全隐患,在上部混凝土浇筑时四周有安全护栏,模具上下采用安全爬梯,构件吊装是安全重点控制点。
预制箱涵关键技术专项方案目录
材料技术要求...........................................................1
Ⅰ.产品篇..............................................................2
产品图纸...............................................................2
设计标准...............................................................6
Ⅱ.施工篇.............................................................6
方涵施工土建要求.......................................................6
方涵安装.............................................................8
方涵工程防水方法.......................................................9
我企业工程案例......................................................10
施工计划补充.................................... .....................10
Ⅲ.安全篇............................................................11
混凝土预制方涵抗震..................................................11
混凝土预制方涵承重....................................................12
混凝土预制方涵管廊防火................................................12
混凝土预制方涵管廊通风................................................13
混凝土预制方涵管廊暴水处理方法......................................14
Ⅱ.施工篇
一、方涵施工土建要求
开挖
1.基槽底部开挖宽度,除管道结构宽度外,应依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左右各预2.留 200mm 工作面)、排水设施和支撑结构宽度。
2.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时,其开挖边坡可作成致力壁不加支撑。挖方深度在5 米以内不加支撑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要求边坡坡度土类别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中密砂土 1:1.00 1:1.25 1:1.5
中密碎石类土
(充填物砂土)
1:0.75 1:1.00 1:1.25
硬塑轻粘土 1:0.67 1:0.75 1:1.10
中密碎石类土
(充填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槽时,因为沟槽壁渗水可能造成沟壁塌方时,应采取支护方法,坑壁支撑应采取钢木支撑,随挖随撑。
4.为预防坍塌,在边坡上侧堆材料和移动施工机械时,应和挖方边缘保持一定距离。
依据土质情况,通常大于 1.0MC 以外,高不超出 1.5m。
5.开挖基槽时,应合理确定开挖次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当靠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挖土,方便于在该处集中排水。
6.当基槽开挖碰到流砂层时,安装必需立即跟进,也就是说侧壁渗水还未形成塌方前安装必需完成,不然挖方应立即停止作业,当后续工作准备完成后,再开始连续作业。即随挖随安装。
7.基槽开挖应连续进行,立即完成。施工中应预防地面水流入坑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雨期施工或基槽管沟挖好后不能入时进行下一工序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 150—300mm 一层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除。
地基和基础相关
1.方涵应铺设在均匀密实基土上,承载力大于 100Kpa,如为填方或土层结构被破坏,应给予压实,以面基土沉陷,引发方涵下沉。
2.基槽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施工,(依据现场水文地质情况)垫层形式有砼垫层,碎石垫层及砂垫层,宜采取砼垫层,强度为 C15,厚度大于 100mm。垫层应平整,10m 长度内高差小于 5mm。
3.对于软弱地基应采取换填法,适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素填法,杂填土等浅层处理。
4.对于基槽底在地下水位以下,土含水量过大及基底已被扰动地段,应做碎石垫层处理,以后加混凝土。
5.砂和砂石地基及垫层捣实,视不一样条件可选择震实,扎实,或压实等方法,分层扎实厚度不超出 200mm。
6.在岩石层铺设基础时候能够在其上边直接铺设混凝土垫层。
回填相关
1.方涵安装完后,应立即进行验收并作隐蔽工程统计后进行回填。
2.回填时应对方涵两侧对应回填,不得单侧回填,同时提议分层扎实。
3.回填材料尽可能选择均匀土质,不得大于采取立径 200mm 以上石块及含有腐植质土。
4.在方管涵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方管涵两侧进行状态,必需注意不要回填不均匀,以免对方涵本体施加偏心荷载。从侧底部到上部回填一定要避免因为从一侧直接投入回填材料,或是用铲土机从高处往下回填造成给方管涵巨大冲击。
二、方涵安装
1 方管涵铺设标准上要从铺设地基较低地方向较高地方次序铺设。
2 把连接部分承口向铺设基础较高地方进行铺设。
3 方管涵安装工法有用吊车安装,用叉车安装、用门型吊车安装等,必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安全正确而且经济施工方法。
4 在确定方管涵正确安装位置时再进行卸载。
5 隧道工程防渗和防水是关键内容,防水设计包含结构自防水和接缝防水两方面。
6本预制方涵施工和本工程,平面线形基础为直线型,采取标准管节长度2.0m,采取承插式接口。
7 采取 C50 以上防水混凝土自防水,抗渗等级在 s8 以上,在预制混凝土方管涵制作时,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混凝土浇注和振捣密实,需要在时混凝土中掺加防水外加剂,满足抗渗要求。
8 每节两端为弹力遇水膨胀胶条和预应力钢棒,胶条于顶板、底板、侧墙中兜绕形成封闭环,并沿围护结构构平面上翻至顶板,于顶板迎水面嵌缝密封胶片相接,从而组成密封圈。
9 当方涵连接时加载预应力,要求每组方涵之间产生大于 40 吨预应力,使节间压紧,起到防水、止水作用,确保了方涵稳定性。
10 连接后在方涵连接处使用方涵专用防水材料填满预留倒燕尾型防水槽,从而形成第二道刚性防水。
11 要确保其本身和接口部位防渗防水方法实用、可靠和长久有效保障,须确保产品、外径高度、外径宽度、内径高度、内径宽度、对角线和垂直度偏差在±5mm 以内,确保产品施工连接后连接间隙偏差在±10mm 以内。
12 确保产品在 0.06mpa 试验压力下 10min 不渗漏。
13 连接前须清理洁净承口和插口防水槽。
14 连接后,要确定连接部分是否正确插入了。
15 要确定连接部弹力遇水膨胀胶条是否正确粘贴在正确位置。
16 安装张拉器,在固定数值张拉后,把固定锚具均匀打进。
17 放松张拉器张拉力,拆掉张拉器,切断固定部位剩下钢绞线并拆除。
18 承口和受口连接部间隔用测量仪表来测量,要确定弹力遇水膨胀胶条被压实。
19 预制方涵和现浇部分连接施工使用方涵特有可动件连接技术。
20 连接须使用方涵专有弹力遇水膨胀胶条,确保胶条耐腐蚀性使用寿命在五十年以上。
21 连接须使用方涵专用钢绞线、锚具、垫片及张拉设备。(拉伸强度、正确度、耐久性、安全性达成方涵使用标准)
22 连接后,须确保灌浆孔和排气孔通畅。
23 钢棒穿线孔灌浆须达成密实,以预防空气氧化及腐蚀。
24 接缝材料是否填充充足。
25 如采取防腐钢棒则无须灌浆。
26 预制方涵:混凝土标号为C50以上、抗渗等级为S8。
27 预制方涵作为用于电力隧道施工,除电缆部署、检修和安全等要求外,应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位移、测量误差等影响。
三、方涵工程防水方法
1.隧道工程防渗和防水是关键内容,防水设计包含结构自防水和接缝防水两方面。
2.本预制方管涵施工和工程中,平面线形基础为直线型,采取标准管节长度2.0m,采用“F” 型套环承插式接口。
3.采取标号在 C50 以上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在预制混凝土方管涵制作时,严格控质量,确保混凝土浇注和振捣密实,需要时在混凝土中掺加防水外加剂,满足抗渗要求(s8)。
4.每节两端为弹力遇水膨胀橡胶条和预应力钢棒,胶条于顶板、底板、侧墙中兜绕形成封闭环,并沿围护结构构平面上翻至顶板,于顶板迎水面嵌缝密封胶片相接,从而组成密封圈,这是一道柔性防水,地基小范围沉降不会影响它功效。
5.当方涵连接时加载预应力,要求每组方涵之间产生大于 40 吨预应力,使节间压紧,起到防水、止水作用,还能够抵消管顶部分荷载(预应力桥梁效应),还可以应对小面积沉降,确保了方涵稳定性。
6.连接后在方涵连接处使用方涵专用防水材料填满预留倒燕尾型防水槽,从而形成第二道刚性防水。
7.要确保其本身和接口部位防渗防水方法实用、可靠和长久有效保障必需确保产品、外径高度、外径宽度、内径高度、内径宽度、对角线和垂直度偏差在±5mm 以内,确保产品施工连接后连接间隙偏差在±5mm 以内。
8.确保产品连接、注满水后在 0.06mpa 试验压力下 10min 不渗漏。
9.要确定连接部弹力遇水膨胀胶条是否正确粘贴在正确位置。
10.承口和受口连接部间隔用测量仪表来测量,要确定弹力遇水膨胀胶条是否压实。
11.预制方涵和现浇部分连接施工使用方管涵特有可动件连接技术。
12 连接须使用方涵专有弹力遇水膨胀胶条,确保胶条耐腐蚀性使用寿命在五十年以上。
*胶条及钢棒:
我们采取进口雨水膨胀弹力胶条及防腐蚀钢绞线进行方涵连接。
Ⅲ.安全篇
一、混凝土预制方涵抗震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青岛地域抗震设防烈度为 6°,设计基础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本工程及产品按抗震烈度 7°进行抗震设计,并按 7 度采取抗震结构方法。其它地域则根据当地域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来进行抗震结构设计生产。
二、混凝土预制方涵承重
荷载满足国家公路 I 级标准。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公路,通常能适应按多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1500~30000 辆
三、混凝土预制方涵管廊防火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湖南
提问日期:2022-03-10 00:11:10
提问网友:kuntas
请问条基中间所有区域都有阀板基础,还是仅仅单独表示的地方有?
2022-03-10 00:45:29 补充
P1-P1剖面处是电梯,感觉应该是仅部分区域设置了筏板基础吧?哪位大神指点下,谢谢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个别地方有筏板,比如图1,基础梁两边都有双线的就是基础梁带加腋(条基),一边双线,一边单线就是有筏板或者空挡中间标注有厚度的是筏板
ICS29.240 F21
备案号:J485-2021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002-2021代替DL/T5002一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Code for design of dispatch automation in district power grid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28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方面的设计工作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2一2005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缩略语、总体架构及要求、调度端部分、厂站端部分、信息传输及交互、基础设施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根据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及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机构的实际需求,扩展了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边界和内涵。
2.取消原标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章节。
3.增加“术语和缩略语”“总体架构及要求”“信息传输及交互”“基础设施”等章节。
4.修订“总则”“调度端部分”“厂站端部分”等章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22005。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缩略语…………(2)
2.1术语…………(2)
2.2缩略语……………(3)
3总体架构及要求…………………(5)
3.1总体架构…(5)
3.2总体要求…………(6)
4调度端部分………………………(9)
4.1系统总体要求……………………(9)
4.2系统功能要求…………………(10)
4.3系统技术要求…………(11)
4.4硬件配置要求………………………………(14)
4.5软件配置要求……………(17)
4.6安全防护要求…………………………(19)
5厂站端部分……………………………(20)
5.1信息采集原则及内容……………………………(20)
5.2厂站端计算机监控系统……………………(21)
5.3其他终端及系统………………………(23)
5.4安全防护要求………………(24)
6信息传输及交互……………(26)
6.1信息传输通道………………(26)
6.2信息交互技术要求……………………………(26)
7基础设施…………………(28)
7.1总体原则(28)
7.2技术要求(28)
附录A调度端系统功能……………………(30)
附录B厂站端调度自动化信息……………(35)
本标准用词说明……………………(47)
引用标准名录………………………(48)
附:条文说明(51)
1总则
1.0.1为规范和统一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标准,更好地指导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及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地区电网调度(调控)中心工程设计,地区电网调管和运维的各类电源、变电站、换流站、储能站、充电站、配电网、微电网、综合能源园区等工程设计中有关调度自动化部分的设计应遵循本标准。
1.0.3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和各项技术经济政策。设计应从电网特点和实际运行需求出发,与地区电网发展规划相匹配,与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体制相适应,严格按照电力系统调度管理体制和调度职责范围开展。设计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力求经济实用。
1.0.4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应在全面收集用户需求、了解相关系统现状、分析电力系统特点、梳理运行需要和通道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调度自动化系统总的设计目标、范围、原则、水平年等要求,提出调度端系统和厂站端系统设计内容,明确调度自动化信息内容和信息传输通道的要求。
1.0.5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审定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确定系统架构、功能,各类软硬件设备的配置、规格以及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竣工图设计文件,并配合完成设计联络、工程验收等工程技术服务。
1.0.6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缩略语
2.1术语
2.1.1调度自动化系统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为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与运行管理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的各类应用系统的总称。
2.I.2调度端系统dispatching center automation system
部署于调度(调控)中心的自动化系统。由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硬件及软件系统组成,为调度(调控)中心各专业运行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2.1.3厂站端系统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部署于厂站端的自动化系统。由各类调度自动化信息采集装置、数据通信设备、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厂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组成,实现厂站自动化信息采集和交互。
2.1.4智能远动网关smart remote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gateway
位于厂站端站控层的一种远动装置,集成了厂站端和调度端系统之间的通信功能,实现厂站端远动数据的直采直送,并提供厂站端数据、模型和图形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服务,支持远程浏览、远程控制、告警直传、源端维护、顺序控制、电压无功控制等功能,宜具备防误闭锁、监控终端功能。
2.1.5消息邮件message mail
消息邮件支持基于目的地址自动投递的信息传输,支持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上下级调度之间文件和工作流信息的安全传输。
2.1.6态context
为达成某些确定目标的一组应用、配置及相关数据的集合。态定义一个与时间相关的运行环境,根据运行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实时态、研究态、规划态、测试态、反演态、培训态。一个应用可以在不同的态中被复用。
2.1.7案例case
对应于特定时间断面和应用环境的数据或信息集合。包括运行方式CASE、模型CASE、图形CASE等。
2.1.8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
工作流引擎主要提供流程的定义、启动、执行和监视等功能,并实现流程在跨安全区的广域范围内的可靠流转。
2.1.9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
与调度端系统不在同一建筑物内部署的人机交互设备,通过通信网络与调度端系统远程通信。包括远程工作站、远程桌面客户端、云终端、KVM客户端等。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2-03-09 23:55:45
提问网友:透支时间
人防电气照明线路,灯具,插座,应急照明都是这样断着的,没有与配电箱连接,也没有与桥架连接,请问老师,这个是图纸的错误,还是哪里我没有理解。求教。
解答网友:
简略了,看配电箱图,就可以判断出来。
ICS27.100
CCS F2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72—2020
火力发电厂节能指标分析体系
Energy efficiency index analysis system of thermal power plant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4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冀研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电科学技术 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江龙、米大斌、米翠丽、刘志强、马庆中、裴杰、许朋江、王春波、张国柱、 李琼、陈海平、张钧泰、石红晖.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Ⅱ ...
目次
前言I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节能指标体系1
4.1指标构成1
4.2一级指标1
4.3二级指标……2
4.4三级指标2
4.5四级指标……3
4.6五级指标6
附录A(资料性)节能指标分析体系构架……9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节能指标分析体系的构成及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燃煤发电厂,生物质发电厂、垃圾发电厂及燃气发电厂等火电厂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17.1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第1部分:方法A大型凝汽式汽轮机高准确度试验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255燃煤电厂能耗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DL/T793.1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第1部分:通则
DL/T9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1365名词术语电力节能
DL/T1752热电联产机组设计能效指标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ICS29.160.40
CCS K52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雅
DL/T2092—2020
火力发电机组电气启动试验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al start-up test of fossil power generating unit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电气启动试验前的检查2
6机组升速过程中的试验4
7短路试验4
8空载试验6
9发电机空载励磁系统动态试验7
10机组并网试验·8
11机组带负荷试验9
12机组满负荷试运行10
13试验报告10
附录A(规范性)机组电气启动试验项目11
附录B(资料性)电气启动各试验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13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机组整套启动过程中电气启动试验前的检查、电气试验项目及试验内容等。
本文件适用于100MW及以上的汽轮发电机、燃气轮发电机等火力发电机组。100MW以下火力发电机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29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
GB/T7409.3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843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DL/T1166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现场试验导则
DL/T1525隐极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导则
DL/T1768旋转电机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5294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
DL/T5437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气启动试验electrical start-up test
对新装或在运发电机组整套启动过程中主要电气设备及系统进行的试验。
3.2并网点synchronizing point
发电机组同期并网时,同期合闸断路器所在位置,一般位于发电机出口、主变压器高压侧或升压站内。
3.3假同期试验simulative synchronization test
模拟并网点隔离开关的合人状态,通过同期装置闭合并网点断路器,以验证同期装置的功能。
ICS29.180
K41
备案号:64490-2018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853-2018
10kV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10KV on-load capacity and voltage regulating transformer
2018-06-06发布2018-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0kV三相油浸式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以下简称“调容调压变”)的产品型号、技术要求和试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频率为50Hz,电压等级为10kV,额定容量为100(30)kVA~630(200)kVA的调容调压变。本标准中涉及的调容调压变不适用于有升联运行需求和需要频繁容量调节(每天调节次数超出6次)或需频繁进行中压调节(每天调节次数超出15次)的场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94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GB/T1094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
GB/T1094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1094.5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GB/T 2900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2536电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P代码)
GB/T 645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6587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0230分接开关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0230.2分接开关第2部分:应用导则
GB/T15153.1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IEC870-2-1:1995,IDT)
DL/T698.1电能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
JB/T 501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
JB/T3837变压器类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JB/T100886kV~1000kV级电力变压器声级
JB/T10778三相油浸式调容变压器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GB/T1094.1、JB/T1077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调容调压变压器capacity and voltage regulating transformer
一种在同一变压器中,可根据实际运行负荷大小和电压高低变化情况,既能通过调容分接开关完成高压绕组间“D”一“Y”切换与低压绕组间“并联”一“串联”的同步切换:也能通过调压分接开关完成电压分接挡位间的切换,实现大、小两种额定容量运行方式转换和不同电压分接头间切换的变压器。
3.2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on-load capacity and voltage regulating transformer
在变压器负载或励磁条件下,实现大、小两种不同额定容量间自动切换和不同电压分接间自动调整的调容调压变压器。
3.3有载调容调压分接开关on-load capacity and voltage regulating changer
能在调容调压变压器负载或励磁条件下,改变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联结方式和分接挡位的一种开关装置。
3.4有载调容调压控制器on-load capacity and voltage regulating controller
在调容调压变压器负载或励磁条件下,能够自动检测变压器运行负荷和电压工况,依据预设的条件进行自动判断并发出相应指令,实现变压器大、小容量运行方式的自动转换和分接挡位自动调节以及传递变压器的各种实时和历史运行数据与信息的控制装置。
ICS29.040.99
E38
备案号:63105-2018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836-2018
矿物绝缘油与变压器材料相容性测定方法
Test method for compatibility of mineral insulating oil with construction material of transformer
(ASTM D 3455-2011,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mpatibility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 with electrical insulating oil of petroleum origin,MOD)
2018-04-03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样品处理仪器……1
4待测样品准备2
5测试步骤……2
6结果评价2
7报告…….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物绝缘油与变压器材料相容性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矿物绝缘油与变压器材料的相容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GB/T264一1983,ASTM D974,IDT)
GB/T507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GB/T507一2002,egv IEC156:1995)
GB2536电工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GB2536一2011,EC60296:2003,MOD)
GB/T5654液体绝缘材料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量(GB/T56542007,IEC60247:2004,IDT)
GB/T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GB/T6540一1986,eqv ASTM D1500一1982)
GB/T6541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GB/T6541一1986,qv ISO6295:1983)
GB/T28552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DL/T429.2电力用油颜色测定法
3样品处理仪器
3.1烘箱:强制送风,温度可调节至100℃士2℃。
3.2干燥烘箱:温度可调节至105℃±5℃,干燥纸类材料时应通氮或采用真空干燥箱。
3.3玻璃容器:容量1L,配有玻璃或铝箔等适用材料的盖子。
ICS29.040.10
E38
备案号:63093-2018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824—2018
运行变压器油中丙酮含量的测量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acetone content for transformer oils in service by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2018-04-03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方法概要1
4仪器材料和试剂
5准备工作1
6标定……2
7试验步骤……3
8结果计算3
9精密度3
10试验结果4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运行变压器油中丙酮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矿物变压器油中丙酮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59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3方法概要
取一定体积的变压器油注入顶空进样瓶中,密封后加热并保持恒温。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分析在密闭顶空进样瓶中与变压器油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的气相组分,定量测定变压器油中丙酮含量。
4仪器材料和试剂
4.1仪器材料
4.1.1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4.1.2毛细管柱:对所检组分的分离度应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4.1.3分析天平:感量0.1mg。
4.1.4顶空自动进样器:温度控制精度小于士0.1℃。
4.1.520mL顶空进样瓶:配备铝盖和聚四氟乙烯垫。
4.1.6压盖器:与顶空进样瓶相配套。
4.1.7恒温水浴锅:温度误差不大于±0.1℃。
4.1.8玻璃注射器:lL医用或专用玻璃注射器。气密性应良好,芯塞灵活无卡涩,刻度应经重量法校正。
4.1.9高纯氮气:纯度不低于99.999%。
4.1.10高纯氢气:纯度不低于99.999%。
4.1.11压缩空气:纯净无油。
4.1.12容量瓶:100mL玻璃容量瓶。
4.1.13移液管:10mL玻璃移液管。
4.2试剂
4.2.1丙酮:色谱纯。
4.2.2空白油:不含丙酮的矿物变压器油。
ICS29.240
F23
备案号:58828-2017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690-2017
电流互感器状态评价导则
Guide for condition evaluation of current transformers
2017-03-28发布
2017-08-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状态信息分类2
4.1投运前信息……2
4.2运行信息……2
4.3检修试验信息……3
4.4其他信息……3
5状态评价分类3
5.1定期评价……3
5.2动态评价……3
6状态评价基本要求3
7状态量的量化标准3
7.1状态量的重要程度3
7.2状态量的劣化程度……4
7.3状态量的扣分4
8整体的评价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流互感器状态量评价标准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流互感器状态评价报告示例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运行中电流互感器的状态信息分类、状态评价分类、状态评价基本要求、状态量的量化标准及整体的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系统电压等级为110(66)kV~500kV独立安装的交流电流互感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393一2010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DLT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T1691电流互感器状态检修导则
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能源局,2014年4月15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设备状态量equipment criteria
直接或间接表征设备状态的各类信息,如数据、声音、图像、现象等。
[DL/T393一2010,术语和定义3.1.2]
3.1.1一般状态量minor criteria
对设备的性能和安全运行影响相对较小的状态量。
3.1.2重要状态量major criteria
对设备的性能和安全运行有较大影响的状态量。
3.2设备状态condition of component
设备所处的状况,按设备各部件及其状态量评价,分为正常、注意、异常和严重四种状态。
3.2.1正常状态normal condition
各状态量处于稳定且在规程规定的警示值、注意值(以下简称标准限值)以内,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3.2.2注意状态attention condition
单项(或多项)状态量变化趋势朝接近标准限值方向发展,但未超过标准限值,设备仍可以继续运行,但应加强运行中的监视。
3.2.3异常状态abnormal condition
单项重要状态量变化较大,已接近或略微超过标准限值,设备应重点监视运行,并适时安排停电检修。
3.2.4严重状态serious condition
单项重要状态量严重超过标准限值,设备应尽快安排停电检修。
3.3不良工况undesirable service condition
设备在运行中经受的、可能对设备状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特别工况。
[DL/T393—2010,定义3.1.12]
3.4家族缺陷family defect
经确认由设计、和/或材质、和/或工艺共性因素导致的设备缺陷称为家族缺陷。如出现这类缺陷,具有同一设计、和/或材质、和/或工艺的其他设备,不论其当前是否可检出同类缺陷,在这种缺陷隐患被消除之前,都称为有家族缺陷设备。
[DL/T393—2010,定义3.1.11]
3.5危急缺陷critical defect
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
全技术措施临时处理。
3.6初值initial value
能够代表状态量原始值的试验值。初值可以是出厂值、交接试验值、早期试验值、设备核心部件
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之后的首次试验值等。初值差一般用(当前测量值-初值)/初值的百分数表示。
问题专业:土建 概算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03-09 23:16:09
提问网友:暗香
解答网友:zhangy
12的钢筋:18*0.222*1
50*5的角铁:1.05*4*3.77
ICS29.180
CCS K 4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74—2021代替DL/T574—2010
电力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Guide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ap-changers in the power transformer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目次
前言……1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则……3
5安装与验收…………3
5.1现场安装……
5.2现场验收………-8
6运行………12
6.1运行要求………12
6.2巡视检查…………12
6.3发现异常后的运行要求……13
6.4运行操作…………15
7检修………18
7.1检修要求………18
7.2检修周期及项目………20
7.3检修环境要求………24
7.4检修前的准备、检测和注意事项…25
7.5有载开关的检修工艺-25
7.6无励磁开关检修工艺………29
8常见异常情况的原因、检查和处理……31
8.1有载开关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31
8.2无励磁开关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35
9常用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工艺……36
附录A(资料性附录)M、CM型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工艺……37
附录B(资料性附录)V、CV型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工艺…·…63
附录C(资料性附录)MD型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工艺……87
附录D(资料性附录)SHZV型和VCV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检修工艺……1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UC、VUC型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工艺…119
附录F(资料性附录)UB型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工艺……143
附录G(资料性附录)CZ型真空熄弧干式有载分接开关…·…156
附录H(资料性附录)BPK型真空熄弧千式有载分接开关…160
附录I(资料性附录)ZVM、ZVV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检修工艺…167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力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2)归口。
本次修订与原文件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变化:
一一适用范围增加1000kV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用分接开关;
一—增加了SF6真空有载开关的运行维修相关内容,见5.2.2.6;
—增加了油浸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运行维修相关内容,见7.2.1.5;
一一增加了分接开关非电量保护配置及运行要求;
一补充了常规分接开关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一附录增加了VUC、ZVM、ZVV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数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变压器使用的有载分接开关(以下简称有载开关)和无励磁分接开关(以下简称无励磁开关)的验收与运行维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35(20)kV~1000kV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用电阻过渡的油浸式、SF6气体、千式有载分接开关及无励磁分接开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230.1分接开关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264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现场密封性试验导则
DL/T265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现场试验导则.
DLT57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73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722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1538电力变压器用真空有载分接开关使用导则
DLT1810110(66)kV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力变压器使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逐级分接变换step-by-step tap-change
一个指令发出后,与分接开关所配的电动机构只能可靠驱动分接开关完成一个分接变换操作。
3.2连动running-through
与分接开关所配的电动操动机构驱动分接开关连续完成一个以上分接变换操作。
3.3顺序开关cam switches
由单片机或凸轮控制分合顺序的一组微动开关组,实现电动操动机构旋转方向保护与逐级控制。
3.4在线净油装置in service oll filtering
一种与有载开关的油室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在变压器运行时可以定时的或在每次分接变换操作后自动地对油室内的油进行过滤净化的装置。
[DL/T574-—2010,定义3.4]
3.5真空有载分接开关vacuum type on-load tap-changer
采用真空灭弧室开断和接通负载电流与循环电流的有载分接开关。分接开关本体的绝缘介质为油(包括矿物油和其他阻燃或环保的替代油,简称绝缘油)或气体(空气或SF6)。
[DL/T1538-2016,定义3.1]
3.6非真空有载分接开关non-vacuum type on-load tap-changer
采用绝缘油灭弧的有载分接开关。分接开关本体绝缘介质为绝缘油或气体。
3.7组合式有载分接开关combined on-load tap-changer
由切换开关与分接选择器两个部分组合进行分接变换的有载分接开关。
[DL/T1538一2016,定义3.5]
3.8复合式有载分接开关compound on-load tap-changer
由选择开关进行分接变换的有载分接开关。
[DL/T1538一2016,定义3.6]
ICS29.180
CCS K 4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73—2021
代替DL/T573—2010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Maintenance Guide for Power Transformers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次修订与DL/T573一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大到750kV电力变压器,增加了750kV电力变压器检修内容;
一对“例行检查与维护”和“常见异常情况的检查与措施”
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
—对“组/部件检修工艺质量要求”和“器身检修工艺质量
要求”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
—增加了部分诊断性试验项目和大修试验项目;
—增加了直流偏磁和红外测温等检修项目;
删除了表5中胶囊或隔膜的相关内容;
删除了安全气道的检修内容;
——附录B中部分试验项目和要求根据最新标准进行了更新和修改;
删除了附录C和附录D。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以下简称变压器)的例行检查与维护、常见异常情况检查及措施、检修策略和检修项目、变压器解体和组装要求、组部件和器身检修要求、检修试验项目与要求、大修后的验收与试运行、大修报告等。
本文件适用于35kV~750kV电压等级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气体绝缘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 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T507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
GB/T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1094.4电力变压器第4部分: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试验导则
GB/T2900.95一2015电工术语变压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5654液体绝缘材料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量
GB/T7595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
GB/T7598运行中变压器油水溶性酸测定法
GB/T7599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GB/T7600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T7601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GB/T24624绝缘套管油为主绝缘(通常为纸)浸溃介质套管中溶解气体分析(DGA)的判断导则
DL/T264—201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现场密封性试验导则
DL/T393一2010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DL/T421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DL/T423绝缘油中含气量测定(真空压差法)
DL/T 432电力用油中颗粒污染度测量方法
DL/T450绝缘油中含气量测定方法(二氧化碳洗脱法)
DL/T 57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74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DL/T 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T 722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 838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DL/T1095变压器油带电度现场测试导则
DL/T1096变压器油中颗粒度限值
3术语和定义
GB/T 2900.95一201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变压器大修overhaul of transformer
在停电状态下对变压器本体排油、吊罩(吊心)或进入油箱内部进行检修以及对主要组/部件进行解体检修。
3.2变压器小修minor repair of transformer
在停电状态下对变压器箱体及组/部件进行的检修。
3.3变压器的缺陷处理treatment of transformer defect
对变压器本体或组/部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局部检修
3.4变压器例行检查与维护routin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ransformer
对变压器本体及组/部件进行的周期性污秽清扫、螺栓紧固、防腐处理、易损件更换等。
3.5诊断性试验diagnostic test
巡检、在线监测、例行试验等发现设备状态不良,或经受了不良工况,或受家族缺陷警示,或连续运行较长时间,为进一步评估设备状态而进行的试验。
[来源:DL/T393—2010,3.1.6]
3.6变压器返厂大修factory overhaul of transformer
将事故(故障)或存在缺陷的变压器运到工厂进行的故障排查、原因分析、修复、例行试验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GB55017-2021
工程勘察通用规范
General code for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2021-09-08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联合发布
1总则
1.0.1为保证工程勘察质量,保障工程、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工程监督管理基本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工程勘察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要求,进行策划、实施,勘察成果应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提供资料真实、结构完整、评价合理、结论可靠、建议可行的勘察报告。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
2.0.1工程勘察的策划和实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取得拟建工程设计资料,搜集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资料和环境资料,编制勘察纲要;
2应调查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情况和危害程度;
3应查明拟建工程场地地形地貌和工程影响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调查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4应查明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分布特征,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应分析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岩土参数;
6应提供工程勘察报告。
2.0.2勘探、取样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的原始记录、影像资料和工程勘察报告均应归档保存,并应可追溯。
2.0.3勘探、取样、测试和试验仪器设备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测试和试验仪器应在标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2.0.4勘察单位应参与施工验槽,检验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与工程勘察报告的一致性。如有异常情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修改设计的建议。
3勘察要求
3.1勘察纲要
3.1.1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分析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根据勘察目的、任务和现行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针对拟建工程特点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编制勘察纲要。勘察纲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概述拟建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附近参考地质资料(如有);
3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4执行的技术标准;
5选用的勘探方法;
6勘察工作布置;
7勘探完成后的现场处理;
8拟采取的质量控制、安全保证和环境保护措施;
9拟投入的仪器设备、人员安排、勘察进度计划等;
10勘察安全、技术交底及验槽等后期服务;
11拟建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1.2勘察纲要中勘察工作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钻探(井探、槽探、洞探)布置;
2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测试的方法和布置;
3取样方法和取样器选择,采取岩样、土样和水样及其存储、保护和运输要求;
4室内岩、土、水试验内容、方法与数量。9
3.1.3当勘察纲要中拟定的勘察工作不能满足任务要求时,应及时调整勘察纲要或编制补充勘察纲要。
3.1.4勘察纲要及其变更应由勘察项目负责人签字。
3.2地基基础工程
3.2.1地基基础工程勘察工作应根据拟建工程荷载、变形要求、基础形式、地基复杂程度和建设要求部署,并应满足场地和地基稳定性评价的要求。
3.2.2详勘阶段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在平面上应能控制建(构)筑物的地基范围;
2重大设备基础应布置勘探点;
3堤坝工程坝肩部分应布置勘探点;
4控制性勘探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5单栋高层建筑勘探孔不应少于4个,控制性勘探孔不应少于2个;对高层建筑群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3.2.3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分析、变形计算的要求;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3.2.4除在下列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允许调整外,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深度应自基础底面起算。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独立柱基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1.5倍,且不应小于5m。
2当需确定场地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及区域资料时,勘探孔应满足确定场地类别的要求。
3.2.5桩基础的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岩土层不小于3d(d为桩身设计桩径),且不应小于3m;对桩身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不应小于5m。
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满足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要求。
(略)
4勘探和取样
4.1一般规定
4.1.1现场勘探应进行危险源识别,应针对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架空电力线路等,制定勘探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4.1.2勘察项目负责人应对勘探作业人员进行技术、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交底。
4.1.3勘探和取样方法应根据岩土样质量级别要求和岩土层性质确定。
4.1.4勘察现场作业应采取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场地污染的措施,严禁遗弃泥浆、油污、塑料、电池及其他废弃物。
4.1.5勘探工作完成后,除需要水位观测等特殊要求的钻孔、探井、探槽、探洞外,应按规定及时回填。需保留的钻孔、探井、探槽、探洞,应设置防护装置。
4.2勘探作业安全
4.2.1勘探作业人员应佩戴劳动保护装备,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2.2当拟建场地下可能存在危险物品、可燃气体、有毒物质、有害物质时,应根据任务要求查明。
4.2.3勘探作业时,勘探点应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夜间应设置警示灯;
3停工期间,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2.4勘探作业时,勘探作业导电物体外侧边缘与架空输电线路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略)
内容索引:
1总则1
2基本规定2
3勘察要求3
3.1勘察纲要3
3.2地基基础工程4
3.3地下工程和基坑工程…5
3.4边坡工程6
3.5不良地质作用6
3.6特殊性岩土10
3.7地下水13
4勘探和取样…15
4.1一般规定15
4.2勘探作业安全15
4.3勘探技术要求17
4.4取样17
5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19
6分析评价和工程勘察报告……20
6.1分析评价20
6.2工程勘察报告22
附:起草说明……25
所属地区:湖北
提问日期:2022-03-09 23:02:38
提问网友:我心依旧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这是风向,下面那个是省略符号,说明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