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GTJ绘图选中更改属性后统计不到-河南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4-08 22:34:10
提问网友:朝露
GTJ2018,绘制墙时都设置成外墙,后选中图元将属性更改为内墙,汇总计算后只有外墙,没有内墙
解答网友:xagcc
修改后要重新添加做法的,原来的是外墙做法。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4-08 22:34:10
提问网友:朝露
GTJ2018,绘制墙时都设置成外墙,后选中图元将属性更改为内墙,汇总计算后只有外墙,没有内墙
解答网友:xagcc
修改后要重新添加做法的,原来的是外墙做法。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4-08 22:32:10
提问网友:13634326987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水井也要翻边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4-08 22:29:34
提问网友:haloya
请问我画的哪里有问题呀?基础短柱子还没画,是从首层复制过去的。基础短柱如图六、图七。
解答网友:希望
分别选择你的基础梁柱和基础,在属性中查看它们的标高是否正确.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67—2020
高压电缆及通道防火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re prevention of HV power cables and channels
2021-04-30发布2021-04-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电缆及附件防火技术要求、通道防火技术要求、防火产品技术要求、防火产品认证及抽检要求、防火设施验收与日常维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10(66)kV-500kV电力电缆及通道,高压电缆通道内其他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2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和滴定法
GB/T1034塑料吸水性的测定
GB/T1043.1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1408.1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
GB/T1410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1449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1695硫化橡胶工频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的测定方法
GB/T2406.2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24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2423.5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环境测试试验Eh:锤击试验
GB/T2951.4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温试验
GB/T3003耐火纤维及制品
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各通用要求
GB/T3854纤维增强塑料巴氏(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GB/T3857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
GB/T5454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GB/T5455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862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火极限fire resistance rating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电力电缆及通道防火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
注:改写GB50016,定义2.1.10。
3.2
防火涂料fireproof coating
涂覆于电缆表面,具有阻燃保护作用的涂料。
注:改写GB28374,定义3.1。
3.3
阻燃包带flame retardant belt
缠绕在电力电缆及接头表面,具有阻止着火蔓延作用的带状材料。
注:改写GA478-2004,定义3.1
3.4
防火毯fireproof blanket
绕包在电力电缆及接头表面,能起到防火隔热的耐火织物或制品。包括陶瓷纤维类防火毯、玻璃纤维类防火毯、复合陶瓷材料防火毯等。
3.5
防火槽盒fireproof box
由托盘和盖板组成,用于电力电缆及接头、低压电源线、通信光缆等防火隔离的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刚性结构体。
注:改写GB29415,定义3.1。
3.6
防火隔板fire retardant plate
用于防火隔离的刚性板材。
3.7
阻燃管flame retardant pipe
不易被火焰点燃,或虽能被火焰点燃但点燃后无明显火焰传播,且当火源撤去后,在规定时间内火焰可自熄的套管。
注:JG3050,定义3.9。
3.8
防火接头盒fireproof power cable joint box
安装在电缆接头外,用于阻止火灾蔓延,避免伤及临近电缆线路的装置。
3.9
防火封堵组件firestop subassembly
由多种防火封堵材料以及耐火隔热材料共同构成的用以维持结构耐火性能,且便于更换的组合系统,包括柔性有机堵料、无机堵料、阻火包、阻火模块、防火封堵板材、泡沫封堵材料和防火密封胶等。
注:改写GB23864-2009,定义3.2。
4电缆及附件防火技术要求
4.1电缆
4.1.1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电缆在隧道(综合管廊电力舱)、电缆沟、竖井、夹层、桥梁桥架内应选用阻燃电缆,其成束阻燃性能应不低于C级(阻燃电缆燃烧性能抽检项目见附录A.1)。电缆通道内存量的非阻燃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包带、防火涂料、防火隔板、防火毯等防火措施。
4.1.2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且允许带故障运行的电缆线路不应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共用隧道、电缆沟、综合管廊电力舱。
4.1.3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共用隧道、电缆沟、综合管廊电力舱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的电力电缆线路,应开展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或做好加装防火隔板、防火槽盒等防火隔离措施,并在发生接地故障时立即拉开故障线路。
4.1.4隧道内同侧敷设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66kV电缆回路间应全线加装防火隔板、防火槽盒等防火隔离措施。
4.1.5高压电缆隧道、沟道中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且允许带故障运行的电力电缆,应综合考虑高压电缆通道级别、风险状态和防火措施落实情况,逐步疏导至其他通道。
4.2附件
4.2.1严禁在变电站电缆夹层、出站沟道、竖井和50m及以下长度的桥架等区域布置电力电缆接头。变电站夹层内在役接头应逐步移出,电力电缆切改或故障抢修时,应将接头布置在站外的电缆通道内。
4.2.2密集区域(4回及以上高压电缆)的电缆接头应选用防火槽盒、防火隔板、防火毯或防火接头盒等防火隔离措施。
4.2.3高压电缆通道内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电力电缆的接头应加装防火槽盒、防火隔板或防火毯等防火隔离措施。
4.2.4非直埋电缆接头的外护层应包覆阻燃材料,接头两侧各3m长及相邻敷设的电缆应采取防火涂料、防火毯或阻燃包带等防火措施。
ICS29.080.2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66—2020
隧道内电力电缆本体及环境监测配置技术原则
Technical principle of collocation for power cable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e tunnel
2021-04-30发布2021-04-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隧道分级标准、隧道内环境监测装置配置原则、隧道内电力电缆本体监测装置配置原则、隧道内环境监测装置要求、隧道内电力电缆本体监测装置要求、信息接入及安全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缆隧道内的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电缆及隧道的环境监测设备配置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11455电力电缆及通道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电缆隧道cable tunnel
容纳电缆数量较多、有供安装和巡视的通道、全封闭型的电缆构筑物。
3.2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partial discharge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由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通信单元、监测主机等组成,用于监测电力电缆本体及附件局部放电情况的装置。
3.3
接地电流在线监测装置sheath current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由电流互感器、信号采集单元、通讯单元、监测主机等组成,用于监测电力电缆接地电流的装置。
3.4
测温装置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由测温控制主机、测温光缆等组成,监测电力电缆本体、附件以及环境温度的装置。
3.5
水位在线监测装置water-level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由水位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通信单元、监测主机等组成,用于监测电缆通道内水位情况的装置。
3.6
气体在线监测装置gas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由气体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通信单元、监测主机等组成,用于监测电缆通道内一氧化碳、硫化氢、氧气、甲烷等气体浓度的装置。
3.7
井盖监控装置manhole cover monitoring device
由井盖、井盖电控锁、通信单元、监控主机等组成,用于监测和控制电缆通道井盖开合状态的装置。
3.8
视频监测装置video monitoring device
利用视频探测技术、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装置。
4隧道分级标准
对于属于一级高压电缆通道的隧道,以下统称为“一级电缆隧道”;属于二级高压电缆通道的隧道,以下统称为“二级电力隧道”;属于三级高压电缆通道的隧道,以下统称为“三级电缆隧道”。具体为:
ā)一级电缆隧道:正常方式下因隧道原因可造成4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电缆隧道;正常方式下因隧道原因可造成1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全停或3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全停的电缆隧道。
b)二级电缆隧道:正常方式下因隧道原因可造成5级电网事件的电缆隧道;正常方式下因隧道原因可造成2座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全停的电缆隧道。
c)三级电缆隧道:未列入一、二级的电缆隧道。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64-2020
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探测设备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onic marker detection equipment for electric power cable
2021-04-30发布2021-04-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探测设备(以下简称电缆标识探测器)的技术要求、试验要求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内使用和管理的电缆标识探测器制造、检测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一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626.2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干扰度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electronic marker for electric power cable
用于电力电缆及通道的身份或位置标识,能接收探测设备的射频信号并返回响应的数据载体。
3.2
低频标识器low frequency electronic marker
一种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工作频率125kHz,支持抱箍固定、直埋、钻孔三种安装方式,用于电力电缆通道的定位和识别。
3.3
超高频标签ultra high frequency tag
一种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工作频率920MHz~925MHz,用于电力电缆及配件的识别或查找。
3.4
扎带标签ultra high frequency tag installed in cable tie
一种超高频标签,支持扎带方式安装于电缆本体,用于电缆本体、电缆中间接头的识别。
3.5
粘贴标签ultra high frequency tag instal led by pasting
一种超高频标签,支持背胶粘贴方式安装于电缆终端附件区域,用于电缆终端的识别。
3.6
发光标签luminous ultra high frequency tag
一种超高频标签,内置LED,安装于电缆本体,用于电缆本体、电缆中间接头的查找。
3.7
电缆标识探测器electronic marker detection equipment for electr ic power cable
用于探测和识读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的一种终端设备,能通过蓝牙与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通讯,将读取到的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编码信息发送给移动智能终端。
4功能要求
4.1识读功能
4.1.1识读内存区要求
电缆标识探测器应能读取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以下内存区:
a)低频标识器的用户区;
b)扎带标签及粘贴标签的物品标识区;
c)发光标签的物品编码区。
4.1.2识读距离要求
电缆标识探测器对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的识读距离要求如下:
a)低频标识器的正向可识读距离不应小于1.2m;
b)扎带标签的正向最大可识读距离应小于0.05m;
c)发光标签的正向可识读距离不应小于2m,正向可点亮距离不应小于1.2m;
d)粘贴标签的正向最大可识读距离应小于0.5m。
4.2功率设置功能
电缆标识探测器的功率设置要求如下:
a)超高频发射功率可独立设置:
b)超高频发射功率设置范围0dBm~30dBm。
4.3认证功能
电缆标识探测器应能对其识读的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进行身份认证,认证算法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的国密SM7算法。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63—2020
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onic marker for electric power cable
2021-04-30发布 2021-04-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以下简称电缆标识器)的种类及规格要求、技术要求、试验要求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内使用和管理的电缆标识器制造、检测、使用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08一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一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6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
GB/T2423.8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振动(正弦)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2423.22一201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626.2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一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一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8284一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23704一2009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GB/T29768一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
Q/GDW11712一2017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技术规范
IS0/IEC18000一6C信息技术针对物品管理的射频识别(RFID)第6部分:针对频率为
860-960MHz无接触通信空气接口参数扩充C类及对A类和B类的更新
JESD22一A117电可擦除可编程R0M(EEPR0M)编程/擦除耐久性和数据保存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缆标识器electronic marker for electric power cable
用于电力电缆及通道的身份或位置标识,能接收探测设备的射频信号并返回响应的数据载体。
3.2
低频标识器low frequency electronic marker
一种电缆标识器,工作频率125kHz,支持抱箍固定、直埋、钻孔三种安装方式,用于电力电缆通道的定位和识别。
3.3
超高频标签ultra high frequency tag
一种电缆标识器,工作频率920MHz~925MHz,用于电力电缆及配件的识别或查找。
3.4
扎带标签ultra high frequency tag installed in cable tie
一种超高频标签,支持扎带方式安装于电缆本体,用于电缆本体、电缆中间接头的识别。
3.5
粘贴标签ultra high frequency taginstal led by pasting
一种超高频标签,支持背胶粘贴方式安装于电缆终端附件区域,用于电缆终端的识别。
3.6
发光标签luminous ultra high frequency tag
一种超高频标签,内置LED,安装于电缆本体,用于电缆本体、电缆中间接头的查找。
3.7
电力电缆电子标识器探测设备electronic marker detection equipment for electric power cable
用于探测和识读电缆标识器的一种终端设备,能通过蓝牙与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通讯,将读取到的电缆标识器编码信息发送给移动智能终端。
4外观及尺寸要求
4.1外观要求
电缆标识器的外观要求如下:
a)扎带标签、粘贴标签正面需印制二维码,二维码信息与物品标识区信息一致,选用GB/T18284一2000规定的快速响应矩阵码(数字编码格式、Version1版本、纠错率等级L),扎带标签的二维码尺寸不小于10mm*10mm,粘贴标签的二维码尺寸不小于12mm*12mm:
b)扎带标签或安装配件的颜色应与安装区域的颜色有明显差异:
c)发光标签应具备LED指示功能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44—2020
MS接入网运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S access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IM接入网运维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指标要求、接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单位的IM接入网运维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一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8452—2012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Q/GDW1594一2014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Q/GDW1597一2015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要求
Q/GDW11438.1一2015IMS行政交换网设备第1部分:核心设备
Q/GDW11438.3一2015IMS行政交换网设备第3部分:接入设备
Q/GDW11438.4一2015IMS行政交换网设备第4部分:SIP终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lMS行政交换网IMS administrative switching network
lMS网络IMS network
公司利用I多媒体子系统技术为行政办公用户提供话音、视频、传真、即时消息等业务的通信网络。
[Q/GDW11395.1—2015,定义3.4]
3.2
网元管理服务network element management service
管理特定类型的一个或多个网络单元,在专业网领域内提供统一的操作维护功能,侧重于地域、网络、子网络内部的网元管理,能够端到端管理维护设备和网络。
3.3
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state grid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具备实时监视、资源管理、运行管理、专业管理四大业务应用,覆盖各级电力通信骨干网和终端通信接入网,具有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特征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级通信管理平台。
注:系统由各层级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互联网络共同组成。
[Q/GDW1872.2—2013,定义3.1]
3.4
业务发放operation send out
通过对IMS核心网业务发放网元、接入设备等下发具体操作指令,满足IM运维中的用户开户、销户、改号、资料变更、补充业务等业务需求。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G: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
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CPE: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ENS:增强名字服务器(Enhanced Name Server)
ESB: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ver)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IAD:综合接入设备(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IMS: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
LDAP:轻量目录访问协议(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SIP:初始会话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W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43-2020
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ower and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system for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station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监控内容及典型配置、系统硬件、安全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新建、改造和设备入网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9582.1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1部分:Modbus应用协议
GB/T20272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988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50689一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YD/T1104通信用开关电源系统监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1363.1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部分:系统技术要求
YD/T1363.2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2部分:互联协议
YD/T1363.3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YD/T1363.5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5部分:门禁集中监控系统
YD/T1363.6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6部分:图像集中监控系统
Q/GDW1594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Q/GDW1872.11_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规划设计第11部分:动力环境监控
Q/GDW1872.18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规划设计第18部分:设备网管北向接口一动力环境监控
Q/GDW11442通信专用电源技术要求、工程验收及运行维护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electric power&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system
通信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简称动环监控系统。
3.2
监控单元supervision unit
监控系统的最小管理子系统,监控范围一般为一个独立的通信局(站)或大型局(站)内相对独立的电源、空调设备及环境。
3.3
监控模块supervision module
完成特定设备、环境量监控及管理功能,并提供相应监控信息的设备。
3.4
级联cascade connection
两个监控主站按照上下级关系连接,上级监控主站系统通过接口可调用下级监控主站所管辖的监控资源,下级监控主站通过接口主动向上级监控主站上传本系统的基础配置、告警数据、历史数据等信息,实现集中化管理。
3.5
直接采集direct collection
通过接入相应的传感器或变送器直接采集被监控点的数据信息,简称直采。
3.6
协议采集protocol collection
通过预先制定的规约将监控信息获取后,进行数据帧的判别和校验,滤除冗余的信息,整理出实际的监控信息,简称协采。
3.7
协议转换protocol transformation
将一个设备的标准或协议转换成适用于另一设备的协议的过程。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模拟量输入(Analog Input)
ATS:交流双电源切换装置(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
CN:级联(Cascade Connection)
CP: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 Protocol)
DI:数字量输入(Digital Input)
DO:数字量输出(Digital Output)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41.5—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5部分:
线路和母联(分段)保护
Sd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 -Part 5:Line and bus coupler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66)kV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化线路和母联(分段)继电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原则与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10(66)kV电压等级就地化线路和母联(分段)保护装置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Q/GDW1808一201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
Q/GDW10766一201510kV~110(66)kV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10767一201510kV~110(66)kV元件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12041.1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4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符合Q/GDW12041.1。
4.2额定电气参数
符合Q/GDW12041.1.
4.3准确度和变差
符合Q/GDW12041.1。
4.4总体要求
4.4.1装置接口
4.4.1.1接口通用要求
符合Q/GDW12041.1。
4.4.1.2光纤接口(除线路纵联通信接口外)
符合Q/GDW12041.1。
ICS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41.4—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就地操作箱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4:Operation Module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66)kV电压等级就地操作箱(以下简称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10(66)kV电压等级就地操作箱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2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887一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13,IDT)
GB/T7261一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11287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EC60255-21-1:1988,IDT)
GB/T1453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IEC60255一21一2:1988,IDT)
GB/T14598.26一201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IEC60255一26:2013,IDT)
GB/T14598.27-201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IEC60255—27:2013,IDT)
GB/T17626.9一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2011,IEC61000—4—9:2001,IDT)
GB/T17626.10一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2017,IEC61000—4—10:2001,IDT)
DL/T478一201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Q/GDW12041.1-2020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41.1-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手合继电器manual closing relay
接收外部输入的手动、遥控合闸命令,经其重动接入断路器合闸回路,实现合闸功能的中间继电器。
3.2
手跳继电器manual tripping relay
接收外部输入的手动、遥控跳闸命令,经其重动接入断路器跳闸回路,实现跳闸功能的中间继电器。
3.3
重动跳闸继电器repeat tripping relay
接收外部输入的跳闸命令,经其重动接入断路器跳闸回路,实现跳闸功能的中间继电器。
3.4
跳合闸保持继电器tripping or closing self-reset relay
与断路器跳合闸线圈串联,通过自身的触点形成自保持,直至跳合闸回路断开的电流保持型继电器。分为跳闸保持继电器和合闸保持继电器。
3.5
位置监视继电器position supervision relay
监视断路器位置及控制回路的继电器,分为合闸位置监视(跳闸回路监视)和跳闸位置监视(合闸回路监视)继电器。
3.6
合后位置继电器post-closing position relay
为双位置磁保持继电器,手动合闸时继电器动作,手动跳闸时继电器复归。
3.7
交流电压切换继电器voltage switching relay
用于双母线主接线情况,由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控制的一组继电器,切换选择两组二次电压位中的一组,保证二次电压随一次运行方式的改变同步进行切换。
3.8
户外机柜outdoor cabinet
使用在户外无气候防护场所的机柜。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装置使用地点大气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40℃~+70℃;
b)相对湿度:0%~100%;
c)大气压力:61.6kPa~106kPa。
4.1.2存储、运输环境
装置存储和运输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存储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b)运输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4.1.3周围环境
装置使用地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装置应安装于户外机柜内使用;
b)电磁环境应低于本部分4.10表2中规定的装置抗扰度水平要求;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振动,运输贮存过程不出现超过GB/T1453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冲击和碰撞;
c)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的物质,不应有严重的毒菌存在;
d)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一2011中5.8的要求。
4.2额定电气参数
装置直流工作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额定电压:220V、110V;
b)允许偏差:-20%~+15%:
c)纹波系数:不大于5%。
4.3总体要求
装置安装、结构尺寸及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a)装置应适应安装于户外机柜内:
b)装置的接口、功能定义、安装尺寸符合统一设计要求,参见附录A及附录B;
c)单套或双套配置方式应与断路器跳闸线圈的配置方式一致。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41.3—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3部分:智能管理单元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3:Smart management unit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化保护智能管理单元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化保护智能管理单元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0780:1997,M0D)
GB/T2887一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4798.2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GB/T4798.2一2008,IEC60721-3-2:1997,M0D)
GB/T7261一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11287一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dt IEC60255-21-1:1988)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537一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idt IEC60255-21-2:1988)
GB/T14598.3-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IEC60255-5:2000,IDT)
GB/T14598.26一201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
GB/T14598.27一200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B/T17626.9一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一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DL/T478一201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1455一2015电力系统控制类软件安全性及其测评技术要求
DL/T1782-2017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规范
Q/GDW11162一2014变电站监控系统图形界面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L/T860和Q/GDW12041.1一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正常环境条件
4.1.1.1使用地点大气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10℃~+55℃:
b)相对湿度:5%~95%。
4.1.1.2存储和运输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存储环境温度为-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b)运输环境温度为-25℃~+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4.1.1.3使用地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除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外,电磁环境应低于本部分4.10表4中规定的装置抗扰度水平要求;
b)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11287一200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运输贮存过程不出现超过GB/T14537一199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和碰撞;
c)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的物质,不应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d)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一2011中的要求。
4.1.2特殊环境条件
当超出4.1.1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
4.2额定电气参数
4.2.1下列额定值应优先使用,根据运行和使用条件也可采用其他值。
4.2.2交流工作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额定电压:单相220V,允许偏差-15%~+10%;
b)频率:50Hz,允许偏差士0.5Hz;
c)波形:正弦,波形畸变≤5%。
4.2.3直流工作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额定电压:220V、110V(装置应自适应);
b)允许偏差:-20%~+15%:
c)纹波系数:不大于5%。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41.2—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2:Connector and prefabricated cable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用圆形连接器及预制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储存等。
本部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用连接器及预制缆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d: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IEC60068-2—11:1981)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
GB/T4210电工术语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GB/T5095.2一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
GB/T5095.5一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撞击试验(自由元件)、静负荷试验(固定元件)、寿命试验和过负荷试验
GB/T7424.2一2008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GB/T9330.1一200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9330.2一200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第2部分: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GB/T9771.1通信用单模光纤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11287一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1EC60255一21一1:1988)
GB/T12357.1一2015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
GB/T14537一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IEC60255一21一2:1988)
3术语和定义
GB/T42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制缆prefabricated cable
电缆或光缆经过工厂预处理后,在其中一端或两端根据需要连接各类型的连接器,可实现预制端在施工现场的快速连接。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连接器及预制缆使用地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40℃~85℃;
b)相对湿度:0%~100%;
c)大气压力:61.6kPa~106kPa(海拔4000米及以下地区)。
4.1.2连接器及预制缆储存和运输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储存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b)运输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4.2额定电气参数
4.2.1电连接器及预制缆额定电气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额定电压:400V(DC或AC rms);
b)额定电流:交流电流回路为20A,其余回路为13A。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41.1-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1:General specification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的通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作为该类装置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0780:1997,M0D)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798.2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2部分:运输(IEC60721-3-2:1997,M0D)
GB/T7261一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9771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11287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EC60255-21-1:1988,IDT)
GB/T12357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53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IEC255-21-2)
GB/T14598.2一2011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4598.2一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on-site protective equipment
可直接安装于户外一次设备近旁或与户外一次设备集成安装的保护装置。
注: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特征是装置防护等级高,对外采用专用连接器连接,可实现就地无防护安装,支持工厂化调试和更换式检修。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可由单台或多台子机构成。
3.2
就地操作箱on-site operation module
一种与就地化继电保护及测控等二次设备配合,实现与断路器配合的操作接口装置,实现对断路器的控制、监视及交流电压切换等功能,并为相关二次设备提供信号接点。
3.3
智能管理单元smart management unit
对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智能管理,完成装置界面展示、操作管理、备份管理、信息存储、故障信息管理等功能。
3.4
就地化保护专网special network for protection equipment
用于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和智能管理单元的专用通信网络,装置输出的SV、GOOSE、MS信息都通过该网络进行传输。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正常环境条件
4.1.1.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装置使用地点大气条件符合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40℃~+70℃:
b)相对湿度:0%~100%;
c)大气压力:61.6kPa~106kPa。
4.1.1.2存储、运输环境
装置存储和运输环境符合下列要求:
a)存储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b)运输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4.1.1.3周围环境
装置使用地点周围环境符合下列要求:
a)电磁环境低于本部分4.12表2(除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外)中规定的装置抗扰度水平要求:
b)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振动,运输贮存过程不出现超过GB/T1453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冲击和碰撞:
c)使用地点无爆炸危险的物质,无严重的霉菌:
d)接地电阻符合GB/T28872011中5.8的要求。
问题专业: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湖南
提问日期:2022-04-08 19:28:59
提问网友:ZXY
升级前后的版本都是6.0,就差了一个多月,他提示有最新版我就升级了
解答网友:郭卫科
建议选择上定额;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4-08 19:23:35
提问网友:李行允
2022-04-08 19:26:46 补充
这样对吗
解答网友:翔宇789
套现浇水泥珍珠岩保温层子目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40—2020
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of protection equipment for series capacitor compensation devices
2020-12-31发布 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220kV及以上的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保护设备(以下简称串补保护)及相关二次回路的技术原则和设计准则,也对与串补保护相关的设备提出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220kV及以上的串补保护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安装和调试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624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DL/T1501数字化继电保护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Q/GDW1396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规范
Q/GDW10656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运行规范
Q/GDW10663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控制保护设备的基本技术条件
Q/GDW10976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技术规范
Q/GDW11162变电站监控系统图形界面规范
Q/GDW11627变电站数据通信网关机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Q/GDW10656和Q/GDW106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定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fixed series capacitor installation(FSC)
固定串补 将电容器串接于输电线路中,并配有旁路开关、隔离开关、串补平台、支撑绝缘子、控制及保护等辅助设备组成的具有固定补偿度的成套装置。
3.2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 installation(TCSC)
可控串补 将并联有晶闸管阀及其电抗器的电容器串接于输电线路中,并配有旁路开关、隔离开关、串补平台、支撑绝缘子、控制及保护等辅助设备组成的可以调整串补度的成套装置。
3.3
暂时闭锁temporary lock
串补保护动作旁路串联电容器组后,在一段时间内闭锁串联电容器组自动投入,此闭锁不需要人工干预,条件满足后串联电容器组可以自动投入。
3.4
永久闭锁permanent lock
串补保护动作旁路串联电容器组后,禁止串联电容器组自动投入,只有人工复位后,串联电容器组才能允许重新投入。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OV: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etal-oxide varistor)
SSR: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ICD:IED能力描述文件(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
CID:IED实例配置文件(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
所属地区:上海
提问日期:2022-04-08 19:19:19
提问网友:凄美邂逅
九、门窗套、窗台板、腰线、压顶等抹灰面刷油漆、涂料,与整体墙面同色者,并入墙面计算;与整体墙面分色者,单独计算,按相应墙面定额子目的人工乘以系数1.43,其余不变。 如果外墙窗台涂料颜色与外墙颜色不一样是用墙面定额人工*1.43还是直接用窗台涂料定额套取 哪位老师能帮忙解答一下吗?
解答网友:郭卫科
用01-14-5-13定额;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4-08 19:18:36
提问网友:我的粉丝是伞兵
解答网友:大海
直接头;管道沟槽连接时的“卡箍”。
卡箍;管件沟槽连接时的“卡箍”。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福建
提问日期:2022-04-08 19:13:46
提问网友:1128
解答网友:幸福像花一样
设计有要求 时要计算止水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