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4月 ( 第 118 页)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倾斜单桅杆吊装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2、《起重吊装计算及安全技术》主编卜一德
3、《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一、基本参数
吊装设备重量G0(kN) 20 滑车组索具重量g0(kN) 5
动载系数k1 1.1 不均衡系数k2 1.1
桅杆重量g(kN) 6.4 起重索具对桅杆吊点铅垂线在吊装平面内的偏角α(°) 15
起重索具系点至桅杆中心线距离e1(m) 0.2 缆风绳系点至桅杆中心线距离e2(m) 0.4
桅杆支点至桅杆中心线的距离e3(m) 0.18 缆风绳与地平面间的夹角β(°) 30
缆风绳系点至桅杆底的距离H0(m) 10.5 起重索具系点至桅杆底的距离H1(m) 10
桅杆重心至桅杆底的长度H2(m) 5.25
导向滑车组
导向滑车的阻力系数f 1.04 导向滑车数n 1
滑车组的工作绳数m1 8
钢丝绳型号 6×19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400
钢丝绳直径(mm) 20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1 0.85
钢丝绳安全系数k3 5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Fg1(kN) 221.5
缆风绳
缆风绳根数m2 8 每根缆风绳预紧力t(kN) 10
钢丝绳型号 6×19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400
钢丝绳直径(mm) 20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2 0.85
钢丝绳安全系数k4 5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Fg2(kN) 221.5
地基承载力
地基土类型 素填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g(kPa) 160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0.9 垫板底面积A(m2) 2.34
桅杆计算截面位置
缆风绳系点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i(m) 起重吊装索具系点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i(m) 计算截面以上桅杆重量gi(kN) gi的重心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oi(m)
0.5 0 0.305 0.25
5.25 4.75 3.2 2.625
二、计算示意图

倾斜单桅杆,吊装计算书,桅杆吊,桅杆吊计算书,倾斜单桅杆吊装计算书

示意图
三、吊装计算
1、设备吊装计算重量:
G=k1k2(G0+g0)=1.1×1.1×(20+5)=30.25kN
2、起重滑车组出绳端受力:
S1=fm1(f-1)G×f/(fm1-1)=1.048(1.04-1)30.25×1.04/(1.048-1)=4.673kN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
[Fg]=α1Fg1/k3=0.85×221.5/5=37.655kN
S1=4.673kN≤[Fg]=37.655kN
满足要求!
3、卷扬机所需牵引力:
S=S1×fn=4.673×1.041=4.86kN
4、起重滑车组上部捆绑绳受力:
Pa=(G2+S12+2GS1cosα)0.5=(30.252+4.6732+2×30.25×4.673×cos(15°))0.5=34.785kN
5、主缆风绳受力:
缆风绳预紧力施于桅杆顶部总的垂直压力:
T=(m2-1)tsinβ=(8-1)×10×sin(30°)=35kN
P0=(G(H1sinα+(e1-e3)cosα)+g(H2sinα-e3cosα)+T(H0sinα-e3cosα))/(H0cos(α+β)+(e2+e3)sin(α+β))=(30.25×(10×sin(15°)+(0.2-0.18)×cos(15°))+6.4×(5.25×sin(15°)-0.18×cos(15°))+35×(10.5×sin(15°)-0.18×cos(15°)))/(10.5×cos(15°+30°)+(0.4+0.18)×sin(15°+30°))=22.399kN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
[Fg]=α2Fg2/k4=0.85×221.5/5=37.655kN
P0=22.399kN≤[Fg]=37.655kN
满足要求!
6、桅杆支座的垂直压力:
Pc=g+G+T+P0sinβ=6.4+30.25+35+22.399×sin(30°)=82.85kN
桅杆底座地基承载力验算:
P=Pc/(kcA)=82.85/(0.9×2.34)=39.34kPa≤fg=160kPa
满足要求!
7、桅杆支座的水平推力:
Ps=P0cosβ=22.399×cos(30°)=19.398kN
8、桅杆各截面所受的轴向压力:
Ni=(G+gi+T)cosα+S1+P0sin(α+β)
N1=(G+g1+T)cosα+S1+ P0sin(α+β)=(30.25+0.305+35)×cos(15°)+4.673+ 22.399×sin(15°+30°)=83.833kN
N2=(G+g2+T)cosα+S1+ P0sin(α+β)=(30.25+3.2+35)×cos(15°)+4.673+ 22.399×sin(15°+30°)=86.629kN
9、桅杆各截面所受的弯矩:
Mi=G(li×sinα+e1×cosα)+gi×loi×sinα+ S1×e1+T×Li×sinα-P0(Li×cos(α+β)+e2×sin(α+β))
M1=G(l1×sinα+e1×cosα)+g1×lo1×sinα+S1×e1+T×L1×sinα-P0(L1×cos(α+β)+e2×sin(α+β))=30.25×(0×sin(15°)+0.2×cos(15°))+0.305×0.25×sin(15°)+4.673×0.2+35×0.5×sin(15°)-22.399×(0.5×cos(15°+30°)+0.4×sin(15°+30°))=-2.927kN.m
M2=G(l2×sinα+e1×cosα)+g2×lo2×sinα+S1×e1+T×L2×sinα-P0(L2×cos(α+β)+e2×sin(α+β))=30.25×(4.75×sin(15°)+0.2×cos(15°))+3.2×2.625×sin(15°)+4.673×0.2+35×5.25×sin(15°)-22.399×(5.25×cos(15°+30°)+0.4×sin(15°+30°))=4.212kN.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直立双桅杆吊装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2、《起重吊装计算及安全技术》主编卜一德
3、《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一、基本参数
吊装设备重量G0(kN) 200 动载系数k1 1.1
不均衡系数k2 1.1
桅杆A
滑车组索具重量g0a(kN) 5 桅杆重量ga(kN) 6.4
起重索具对桅杆吊点铅垂线在吊装平面内的偏角αa(°) 15 起重索具系点至桅杆中心线距离e1a(m) 0.2
缆风绳系点至桅杆中心线距离e2a(m) 0.4 缆风绳与地平面间的夹角βa(°) 30
起重滑车组上部捆绑绳与桅杆中心线夹角ψa(°): 7.5 缆风绳系点至桅杆底的距离H0a(m) 10.5
起重索具系点至桅杆底的距离H1a(m) 10 桅杆重心至桅杆底的长度H2a(m) 5.25
导向滑车组
导向滑车的阻力系数fa 1.04 导向滑车数na 1
滑车组的工作绳数m1a 8
钢丝绳型号 6×37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550
钢丝绳直径(mm) 21.5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1a 0.85
钢丝绳安全系数k3a 5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Fg1a(kN) 270
缆风绳
缆风绳根数m2a 8 每根缆风绳预紧力ta(kN) 10
钢丝绳型号 6×37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550
钢丝绳直径(mm) 21.5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2a 0.85
钢丝绳安全系数k4a 6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Fg2a(kN) 270
地基承载力
地基土类型 素填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ga(kPa) 160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a 0.9 垫板底面积Aa(m2) 2.43
桅杆计算截面位置
缆风绳系点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ia(m) 起重吊装索具系点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ia(m) 计算截面以上桅杆重量gia(kN) gi的重心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oia(m)
0.5 0 0.307 0.25
5.25 4.75 3.219 2.625
桅杆B
滑车组索具重量g0b(kN) 6 桅杆重量gb(kN) 6.5
起重索具对桅杆吊点铅垂线在吊装平面内的偏角αb(°) 16 起重索具系点至桅杆中心线距离e1b(m) 0.3
缆风绳系点至桅杆中心线距离e2b(m) 0.5 缆风绳与地平面间的夹角βb(°) 31
起重滑车组上部捆绑绳与桅杆中心线夹角ψb(°): 8.5 缆风绳系点至桅杆底的距离H0b(m) 10.6
起重索具系点至桅杆底的距离H1b(m) 10.1 桅杆重心至桅杆底的长度H2b(m) 5.35
导向滑车组
导向滑车的阻力系数fb 1.04 导向滑车数nb 2
滑车组的工作绳数m1b 9
钢丝绳型号 6×37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550
钢丝绳直径(mm) 21.5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1b 0.86
钢丝绳安全系数k3b 6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Fg1b(kN) 270
缆风绳
缆风绳根数m2b 9 每根缆风绳预紧力tb(kN) 11
钢丝绳型号 6×37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550
钢丝绳直径(mm) 21.5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2b 0.86
钢丝绳安全系数k4b 6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Fg2b(kN) 270
地基承载力
地基土类型 素填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gb(kPa) 160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b 0.9 垫板底面积Ab(m2) 2.44
桅杆计算截面位置
缆风绳系点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ib(m) 起重吊装索具系点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ib(m) 计算截面以上桅杆重量gib(kN) gi的重心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oib(m)
0.5 0 0.305 0.25
5.25 4.75 3.2 2.625
二、计算示意图

吊装计算书,桅杆吊,桅杆吊计算书,直立双桅杆,直立双桅杆吊装计算书

示意图
三、吊装计算
1、设备吊装计算重量:
G=k1k2G0=1.1×1.1×200=242kN
2、滑车组受力:
P1a=G×sinαb/sin(αa+αb)+ k1k2g0a/cosαa=242×sin(16°)/sin(15°+16°)+ 1.1×1.1×5/cos(15°)=135.777kN
P1b=G×sinαa/sin(αa+αb)+ k1k2g0b/cosαb=242×sin(15°)/sin(15°+16°)+ 1.1×1.1×6/cos(16°)=129.163kN
四、桅杆A计算
1、起重滑车组出绳端受力:
S1a=fam1a(fa-1)P1a×fa/(fam1a-1)=1.048×(1.04-1)×135.777×1.04/(1.048-1)=20.973kN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
[Fg]=α1aFg1a/k3a=0.85×270/5=45.9kN
S1a=20.973kN≤[Fg]=45.9kN
满足要求!
2、卷扬机所需牵引力:
Sa=S1a×fana=20.973×1.041=21.812kN
3、起重滑车组上部捆绑绳受力:
Paa=(P1a2+S1a2+2P1aS1acosαa)0.5=(135.7772+20.9732+2×135.777×20.973×cos(15°))0.5=156.13kN
4、主缆风绳受力:
缆风绳预紧力施于桅杆顶部总的垂直压力:
Ta=(m2a-1)tasinβa=(8-1)×10×sin(30°)=35kN
P0a=Paa(H1asinψa+e1acosψa)/(H0acosβa+e2asinβa)=156.13×(10×sin(7.5°)+0.2×cos(7.5°))/(10.5×cos(30°)+0.4×sin(30°))=25.26kN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
[Fg]=α2aFg2a/k4a=0.85×270/6=38.25kN
P0a=25.26kN≤[Fg]=38.25kN
满足要求!
5、桅杆支座的垂直压力:
Pca=ga+S1a+Ta+P0asinβa+P1acosαa=6.4+20.973+35+25.26×sin(30°)+135.777×cos(15°)=206.154kN
桅杆底座地基承载力验算:
Pa=Pca/(kcaAa)=206.154/(0.9×2.43)=94.263kPa≤fg=160kPa
满足要求!
6、桅杆各截面所受的轴向压力:
Nia=gia+S1a+Ta+P0asinβa+P1acosαa
N1a=g1a+S1a+Ta+P0asinβa+P1acosαa=0.307+20.973+35+25.26×sin(30°)+135.777×cos(15°)=200.061kN
N2a=g2a+S1a+Ta+P0asinβa+P1acosαa=3.219+20.973+35+25.26×sin(30°)+135.777×cos(15°)=202.973kN
7、桅杆各截面所受的弯矩:
Mia=Paa(lia×sinψa+e1a×cosψa)-P0a(Lia×cosβa+e2a×sinβa)
M1a=Paa(l1a×sinψa+e1a×cosψa)-P0a(L1a×cosβa+e2a×sinβa)=156.13×(0×sin(7.5°)+0.2×cos(7.5°))-25.26×(0.5×cos(30°)+0.4×sin(30°))=14.969kN.m
M2a=Paa(l2a×sinψa+e1a×cosψa)-P0a(L2a×cosβa+e2a×sinβa)=156.13×(4.75×sin(7.5°)+0.2×cos(7.5°))-25.26×(5.25×cos(30°)+0.4×sin(30°))=7.859kN.m
五、桅杆B计算
1、起重滑车组出绳端受力:
S1b=fbm1b(fb-1)P1b×fb/(fbm1b-1)=1.049×(1.04-1)×129.163×1.04/(1.049-1)=18.066kN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
[Fg]=α1bFg1b/k3b=0.86×270/6=38.7kN
S1b=18.066kN≤[Fg]=38.7kN
满足要求!
2、卷扬机所需牵引力:
Sb=S1b×fbnb=18.066×1.042=19.54kN
3、起重滑车组上部捆绑绳受力:
Pab=(P1b2+S1b2+2P1bS1bcosαb)0.5=(129.1632+18.0662+2×129.163×18.066×cos(16°))0.5=146.614kN
4、主缆风绳受力:
缆风绳预紧力施于桅杆顶部总的垂直压力:
Tb=(m2b-1)tbsinβb=(9-1)×11×sin(31°)=45.323kN
P0b=Pab(H1bsinψb+e1bcosψb)/(H0bcosβb+e2bsinβb)=146.614×(10.1×sin(8.5°)+0.3×cos(8.5°))/(10.6×cos(31°)+0.5×sin(31°))=28.081kN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
[Fg]=α2bFg2b/k4b=0.86×270/6=38.7kN
P0b=28.081kN≤[Fg]=38.7kN
满足要求!
5、桅杆支座的垂直压力:
Pcb=gb+S1b+Tb+P0bsinβb+P1bcosαb=6.5+18.066+45.323+28.081×sin(31°)+129.163×cos(16°)=208.511kN
桅杆底座地基承载力验算:
Pb=Pcb/(kcbAb)=208.511/(0.9×2.44)=94.95kPa≤fg=160kPa
满足要求!
6、桅杆各截面所受的轴向压力:
Nib=gib+S1b+Tb+P0bsinβb+P1bcosαb
N1b=g1b+S1b+Tb+P0bsinβb+P1bcosαb=0.305+18.066+45.323+28.081×sin(31°)+129.163×cos(16°)=202.316kN
N2b=g2b+S1b+Tb+P0bsinβb+P1bcosαb=3.2+18.066+45.323+28.081×sin(31°)+129.163×cos(16°)=205.211kN
7、桅杆各截面所受的弯矩:
Mib=Pab(lib×sinψb+e1b×cosψb)-P0b(Lib×cosβb+e2b×sinβb)
M1b=Pab(l1b×sinψb+e1b×cosψb)-P0b(L1b×cosβb+e2b×sinβb)=146.614×(0×sin(8.5°)+0.3×cos(8.5°))-28.081×(0.5×cos(31°)+0.5×sin(31°))=24.235kN.m
M2b=Pab(l2b×sinψb+e1b×cosψb)-P0b(L2b×cosβb+e2b×sinβb)=146.614×(4.75×sin(8.5°)+0.3×cos(8.5°))-28.081×(5.25×cos(31°)+0.5×sin(31°))=12.838kN.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直立单桅杆吊装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2、《起重吊装计算及安全技术》主编卜一德
3、《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一、基本参数
吊装设备重量G0(kN) 20 滑车组索具重量g0(kN) 5
动载系数k1 1.1 不均衡系数k2 1.1
桅杆重量g(kN) 6.4 起重索具对桅杆吊点铅垂线在吊装平面内的偏角α(°) 15
起重索具系点至桅杆中心线距离e1(m) 0.2 缆风绳系点至桅杆中心线距离e2(m) 0.4
桅杆支点至桅杆中心线的距离e3(m) 0.18 缆风绳与地平面间的夹角β(°) 30
起重滑车组上部捆绑绳与桅杆中心线夹角ψ(°): 7.5 夺吊索与地平面间的夹角θ(°): 20
缆风绳系点至桅杆底的距离H0(m) 10.5 起重索具系点至桅杆底的距离H1(m) 10
桅杆重心至桅杆底的长度H2(m) 5.25
导向滑车组
导向滑车的阻力系数f 1.04 导向滑车数n 1
滑车组的工作绳数m1 8
钢丝绳型号 6×19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400
钢丝绳直径(mm) 20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1 0.85
钢丝绳安全系数k3 5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Fg1(kN) 221.5
缆风绳
缆风绳根数m2 8 每根缆风绳预紧力t(kN) 10
钢丝绳型号 6×19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N/mm2) 1400
钢丝绳直径(mm) 20 钢丝绳不均匀系数α2 0.85
钢丝绳安全系数k4 5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Fg2(kN) 221.5
地基承载力
地基土类型 素填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g(kPa) 160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0.9 垫板底面积A(m2) 2.34
桅杆计算截面位置
缆风绳系点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i(m) 起重吊装索具系点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i(m) 计算截面以上桅杆重量gi(kN) gi的重心至计算截面的距离loi(m)
0.5 0 0.305 0.25
5.25 4.75 3.2 2.625
二、计算示意图

吊装计算书,桅杆吊,桅杆吊计算书,直立单桅杆,直立单桅杆吊装计算书

示意图
三、吊装计算
1、设备吊装计算重量:
G=k1k2(G0+g0)=1.1×1.1×(20+5)=30.25kN
2、滑车组受力:
P1=G×cosθ/cos(α+θ)=30.25×cos(20°)/cos(15°+20°)=34.701kN
3、起重滑车组出绳端受力:
S1=fm1(f-1)P1×f/(fm1-1)=1.048×(1.04-1)×34.701×1.04/(1.048-1)=5.36kN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
[Fg]=α1Fg1/k3=0.85×221.5/5=37.655kN
S1=5.36kN≤[Fg]=37.655kN
满足要求!
4、卷扬机所需牵引力:
S=S1×fn=5.36×1.041=5.574kN
5、夺吊力:
Py=P1×sinα/cosθ=34.701×sin(15°)/cos(20°)=9.558kN
6、起重滑车组上部捆绑绳受力:
Pa=(P12+S12+2P1S1cosα)0.5=(34.7012+5.362+2×34.701×5.36×cos(15°))0.5=39.902kN
7、主缆风绳受力:
缆风绳预紧力施于桅杆顶部总的垂直压力:
T=(m2-1)tsinβ=(8-1)×10×sin(30°)=35kN
P0=Pa(H1sinψ+e1cosψ)/(H0cosβ+e2sinβ)=39.902×(10×sin(7.5°)+0.2×cos(7.5°))/(10.5×cos(30°)+0.4×sin(30°))=6.456kN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
[Fg]=α2Fg2/k4=0.85×221.5/5=37.655kN
P0=6.456kN≤[Fg]=37.655kN
满足要求!
8、桅杆支座的垂直压力:
Pc=g+S1+T+P0sinβ+P1cosα=6.4+5.36+35+6.456×sin(30°)+34.701×cos(15°)=83.507kN
桅杆底座地基承载力验算:
P=Pc/(kcA)=83.507/(0.9×2.34)=39.652kPa≤fg=160kPa
满足要求!
9、桅杆各截面所受的轴向压力:
Ni=gi+S1+T+P0sinβ+P1cosα
N1=g1+S1+T+P0sinβ+P1cosα=0.305+5.36+35+6.456×sin(30°)+34.701×cos(15°)=77.412kN
N2=g2+S1+T+P0sinβ+P1cosα=3.2+5.36+35+6.456×sin(30°)+34.701×cos(15°)=80.307kN
10、桅杆各截面所受的弯矩:
Mi=Pa(li×sinψ+e1×cosψ)-P0(Li×cosβ+e2×sinβ)
M1=Pa(l1×sinψ+e1×cosψ)-P0(L1×cosβ+e2×sinβ)=39.902×(0×sin(7.5°)+0.2×cos(7.5°))-6.456×(0.5×cos(30°)+0.4×sin(30°))=3.825kN.m
M2=Pa(l2×sinψ+e1×cosψ)-P0(L2×cosβ+e2×sinβ)=39.902×(4.75×sin(7.5°)+0.2×cos(7.5°))-6.456×(5.25×cos(30°)+0.4×sin(30°))=2.007kN.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1.080.10 P72
备案号:J2536-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3055—2017
代替SH/T3055一2007
石油化工管架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pipe rack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17-07-07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SH/T 3055-2017,石油化工管架,石油化工管架设计规范,管道支架规范,正式版 SH/T 3055-2017 石油化工管架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4]236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2个附录。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管架荷载和地震作用、管架计算、管架设计与构造、管墩设计。
本规范是在SH/T3055一2007《石油化工管架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根据近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有关规范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补充;
修改了风荷载计算的相关规定;
完善水平推力的计算;
完善抗震设计规定;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和原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反馈的意见,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管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荷载和地震作用、管架计算、管架结构构造和管墩设计等。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工程的管架、管墩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管道本身作受力结构及其他跨越江河的大型跨越管架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1006石油化工建(构)筑物结构荷载规范
SH3137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
SH3147石油化工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管架pipe rack
支承架空管道、电缆桥架的各种结构总称。
3.2管墩pipe sleeper
支承管道、电缆桥架的墩式结构。
3.3活动管架sliding pipe rack
管道支座与管架为滑动或滚动连接,管道与管架之间允许产生相对位移的管架。
3.3.1刚性活动管架rigid sliding pipe rack
独立式活动管架(柱)纵向抗侧移刚度较大,管道由于温度变化位移时,管架的水平位移不能满足管道温度变形的需要,管道与管架之间允许产生相对位移的管架。
3.3.2柔性活动管架flexible sliding pipe rack
独立式活动管架(柱)纵向抗侧移刚度较小,管道由于温度变化位移时,管架的水平位移能满足管道温度变形的需要,管道与管架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的管架。
3.4固定管架fixed pipe rack,anchor pipe rack
管道支座与管架为固定连接,管道与管架之间不允许产生相对位移的管架。
4主要符号
下列主要符号适用于本规范。
4.1作用和作用效应符号
管架承受的管道轴向水平推力标准值(以下简称轴向水平推力)
管架沿管道轴向位移折算的等效水平推力标准值(以下简称等效水平推力);
管道与管架摩擦产生的管道水平推力标准值;
管道补偿器弹力标准值;
正常操作时管道荷载标准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
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大压力标准值:
基本风压;
单位力作用于架顶时产生的架顶位移。
4.2几何参数
管道外径(包括保温层);
前后相邻管架间管道长度之半。
4.3计算系数
牵制系数;
管道根数;
固定管道根数;
管道竖向均布荷载标准值;
主要热管道膨胀量;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钢与钢的静摩擦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
5基本规定

内容索引: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主要符号2
5基本规定2
5.1一般规定2
5.2材料及其他·6
6管架荷载和地震作用·6
6.1竖向荷载6
6.2管道水平推力7
6.3风荷载8
6.4地震作用9
6.5管道振动荷载10
6.6荷载组合10
7管架计算11
7.1独立式管架11
7.2纵梁式管架·12
7.3跨越管架……12
7.4特种管架13
7.5管架基础…13
8构造措施13
9管墩……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独立式管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独立式管架计算简图…18
本规范用词说明…20
附:条文说明…2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国建筑业协会,创鲁班奖,细部做法,鲁班奖,鲁班奖 细部做法,鲁班奖做法,彩色PDF《创建鲁班奖 工程细部做法指导》中国建筑业协会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作为我国工程质量最高奖,她的创建已成为建筑业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一2020年)的重要举措。通过创建鲁班奖向社会奉献了一大批安全、适用、美观、耐久、节能、环保的精品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来,在创建鲁班奖过程中,广大企业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创优经验,形成了许多先进的做法和科学的施工工艺。2011年,中国建筑业协会组织专家编著出版了《创建鲁班奖工程实施指南》。该书的出版,对学习、借鉴、推广创精品工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受广大施工企业欢迎。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建筑业企业创精品工程,应广大企业要求,中国建筑业协会再次组织编辑出版了《创建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指导》(房建工程类)一书,为《创建鲁班奖工程实施指南》的姊妹篇。本书是在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企业标准《建筑工程创优细部做法工艺标准》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建筑企业在创精品工程中的先进做法,经过众多行业内专家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的。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建筑业企业创精品工程在高标准、规范化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本书在编审过程中,认真总结、系统梳理了鲁班奖工程多年的创优经验,遵循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鲁班奖复查细则要求,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及绿色施工,对工程中独特的、创新的、具有实效的做法进行了现场观摩、量测、收集、筛选、总结和提炼。本书源于工程施工实际,主要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共5部分,195个细部节点,34万多字,410多张CAD图,480多幅实例图。每个细部节点按材料、工具、工序、工艺方法、控制要点、质量要求、做法详图及实例图8个方面做了全面详细的描述,图文并茂、直观明了、便于理解,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广大建筑业企业深入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希望读者在学习使用本书的过程中,进一步坚持科学管理,按照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参照选用。同时,随着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受时间紧迫、作者水平的限制等因素影响,本书所包含的内容还不够全面,有些节点做法有待总结、提高和细化处理,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中国建筑业协会,创鲁班奖,细部做法,鲁班奖,鲁班奖 细部做法,鲁班奖做法,彩色PDF《创建鲁班奖 工程细部做法指导》中国建筑业协会

住宅小区施工组织i设计,住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施组 住宅小区,施组方案,施组设计,东城豪庭住宅小区施工组织设计(304页)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
一、 编制原则 1
二、 编制依据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3
一、 工程主要情况 3
二、 承包范围和内容 4
三、 各专业设计简介 4
第三章 施工部署 22
一、 工程施工目标 22
二、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23
三、 施工安排 25
四、 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26
五、 分包单位的管理 32
六、 与相关方的沟通安排 36
第四章 新技术推广及创新计划 40
一、 应用新技术项目 40
二、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措施 42
第五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3
一、 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43
二、 施工现场布置 44
三、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用水 45
四、 临时用电的原则 46
五、 现场卫生 46
第六章 施工进度计划图 51
一、 施工进度计划 51
二、 工期保证措施 51
第七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54
一、 施工测量方案 54
二、 落地式脚手架施工方案 56
三、 砂石褥垫层施工方案 72
四、 ±0.000以下施工方案 74
五、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95
六、 模板施工方案 114
七、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123
八、 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133
九、 门窗工程施工方案 136
十、 外墙外保温工程 138
十一、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141
十二、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145
十三、 屋面工程施工方案 149
第八章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58
一、 技术准备 158
二、 现场准备 167
三、 劳动力配置计划 167
四、 主要周转材料需用量计划 171
五、 劳务队伍的选用、招标、合同管理 172
第九章 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81
一、 进度管理计划 181
二、 质量管理计划 183
三、 安全管理计划 190
第十章 文明施工措施 265
一、 文明施工目标 265
二、 文明施工管理组织 266
三、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266
四、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67
第十一章 绿色施工措施 276
一、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276
二、 开展绿色施工的具体内容及措施 278
三、 环境保护措施 286
四、 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措施 287
五、 防止水污染措施 291
六、 降低噪音污染措施 292
七、 光污染控制措施 293
第十二章 治污减霾措施 293
一、 管理目标 294
二、 组织机构 294
三、 组织机构保证措施 294
四、 施工治污减霾控制措施 295
五、 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预防治理工作计划 298
第十三章 业主监理要求的其他内容 299
一、 与业主的关系处理及配合 299
二、 项目部与监理具体工作程序配合 300

第一章 编制依据
一、编制原则
1.1 保证重点、统筹安排,遵守合同和信守承诺。
1.2 充分体现本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技术水平,做到前期精心策划、过程有效控制、向用户交付满意工程。
1.3 依据工程项目的内容,科学地安排施工程序,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各项活动相互促进,紧密衔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1.4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保持综合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和提高工程质量。
1.5 充分挖掘和利用机械设备潜力,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对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有效可行的技术措施和质量通病综合防治措施,将本工程建成优质工程。
1.6 我单位的技术装备、多年积累的建筑施工经验资料,以及“创优夺杯”的经验。
二、编制依据
2.1 工程建设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文件;
2.2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及相关文件要求;
2.3 东城豪庭A区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2.4 东城豪庭A区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2.5 东城豪庭A区工程招标投标文件以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2.6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2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29-2005
(23)《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16G101-2、16G101-3
(24)《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详图》陕09G02
(25)陕09系列建筑图集
(26)《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
以上规范和标准若有新标准则执行新标准,应替代原有标准。
2.7 依据“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主要情况
东城豪庭A区项目位于西安市灞桥区,北邻霸科路,南邻席王路,西邻电厂东路,由16#楼(地上26层,地下1层)、17#楼(地上26层,地下1层)、18#楼(地上22层,地下1层)、19#楼(地上23层,地下1层)及地下车库(地下1层)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0万㎡,地基采用SDDC挤密桩处理,各主楼均为桩筏基础,商业为独立基础,车库为筏板+独立基础,各主楼主体结构均为剪力墙结构,商业为框架结构,地下车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防火类别为一类高层商住楼,耐火等级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二道设防,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二道设防,屋面保温为70厚XPS保温板,住宅外墙保温为60厚EPS保温板,商业住宅保温为100厚岩棉板,外墙装饰为涂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39.5—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5部分:线路保护装置专用功能测试
Test specification of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5:Special functional test for lin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039.5,Q/GDW 12039.5-2020,专用功能测试,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线路保护装置,Q/GDW 12039.5-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5部分:线路保护装置专用功能测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66)kV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化线路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专用功能部分的测试条件、检测用仪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110(66)kV电压等级的就地化线路保护装置型式试验,工厂联调及现场调试的部分试验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261一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检验方法
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14285一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9862一2005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GB/T20840.7一2007互感器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GB/T20840.8一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GB/T22386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DL/T478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讯网络和系统
Q/GDW1396一2012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Q/GDW1808一201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
Q/GDW10766一201510kV~110(66)kV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12041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7261一2016、DL/T478和Q/GDW120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测试条件

4.1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对装置进行功能性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2基准试验的大气条件
检验装置有关测量值和定值整定准确度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20℃±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39.4—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4部分:就地操作箱测试
Test specification of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4:Operation module test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039.4,Q/GDW 12039.4-2020,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就地操作箱测试,Q/GDW 12039.4-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4部分:就地操作箱测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66)kV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操作箱(以下简称装置)的测试条件、检测用仪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110(66)kV电压等级就地操作箱的型式试验,工厂联调及现场调试的部分试验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
GB/T7261一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14598.27一201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IEC60255-27:2013,IDT)
DL/T47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Q/GDW12041(所有部分)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Q/GDW12041.4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4部分就地操作箱
3术语和定义
GB/T7261一2016、DL/T478和Q/GDW120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测试条件
4.1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对装置进行功能性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2基准试验的大气条件
检验装置有关测量值和定值整定准确度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20℃士5℃;
b)相对湿度:45%~7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安装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湖北

提问日期:2022-04-08 15:53:52

提问网友:白小白


安装,安装算量GQI,湖北,计价软件GCCP,预算,答疑:五方对讲布线-湖北

是不是从消防控制室的分机拉一根8芯护套电缆,到楼顶机房分机,然后从机房分机在出线接轿厢分机、轿顶和坑底的3个

解答网友:


消防控制室的分机拉七根8芯护套电缆,分别到楼顶机房风机然后从机房分机在出线接轿厢分机、轿顶和坑底的3个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39.3—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3部分:智能管理单元测试
Test specification of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3:Smart management unit test

2020-12-31发布 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039.3,Q/GDW 12039.3-2020,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智能管理单元测试,Q/GDW 12039.3-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3部分:智能管理单元测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化保护智能管理单元(以下简称装置)的测试条件、检测用仪器、检验项目、检验内容及检验结果的判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化保护智能管理单元型式试验,工厂联调及现场调试的部分试验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2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DL/T47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Q/GDW1396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Q/GDW11010继电保护信息规范
Q/GDW11056.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性能测试
Q/GDW11162变电站监控系统图形界面规范
Q/GDW12041.1一2020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Q/GDW12041.3一2020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3部分:智能管理单元
3术语和定义
DL/T860和Q/GDW12041.1一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测试条件
4.1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对装置进行功能性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2基准试验的大气条件
检验装置有关测量值和定值整定准确度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20℃±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39.2—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预制缆测试
Test specification of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2:Connector and prefabricated cable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039.2,Q/GDW 12039.2-2020,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连接器,预制缆测试,Q/GDW 12039.2-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测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用连接器组件的测试条件、测试用仪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用连接器组件型式试验,工厂联调及现场调试的部分试验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13.IDT)
GB/T5095.2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
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
GB/T72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7424.2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GB/T11287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453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GB/T14537-1993,idt IEC60255-21-2:1988)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50.2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17651.2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GB/T18310.1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17部分:试验低温
GB/T18310.18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18部分:试验干热高温耐久性

3术语和定义
GB/T7261、DL/T478和Q/GDW1204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测试条件
4.1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对连接器及预制缆进行功能性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2基准试验的大气条件
检验电连接器接触电阻和光连接器回波损耗、插入损耗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20℃±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4.29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39.1—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1部分:通用部分测试
Test specification of On-site protection equipment-Part 1:General part test

2020-12-31发布 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039.1,Q/GDW 12039.1-2020,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通用部分测试,Q/GDW 12039.1-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第1部分:通用部分测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测试条件、检测用仪器、检验项目、检验内容及检验结果的判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型式试验,工厂联调及现场调试的部分试验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GB/T2423.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13,IDT)
GB/T72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11287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GB/T11287-2000,idt IEC60255-21-1:1988)
GB/T1453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GB/T14537-1993,idt IEC60255-21-2:1988)
GB/T14598.1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2部分:电气骚扰试验-静电放电试验(IEC60255-22-2:2008,IDT)
GB/T14598.26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IEC60255-26:2013,IDT)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DL/T47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Q/GDW1396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3术语和定义
GB/T7261、DL/T478和Q/GDW12041.1一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测试条件
4.1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对装置进行功能性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2基准试验的大气条件
检验装置有关测量值和定值整定准确度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20℃±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38-2020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联合调试 试验导则
Guide for integration test of HVDC control and protection system

2020-12-31发布 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038,Q/GDW 12038-2020,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联合调试试验,Q/GDW 12038-2020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联合调试试验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联调试验的一般要求、试验系统要求、试验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实验室进行的,额定直流电压在±8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控制保护系统联调试验。主要包括直流控制试验,直流保护试验(含直流滤波器保护、换流变压器保护试验)以及其它二次设备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接口试验。
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直流工程的控制保护系统联调试验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一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9361一201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13498一2007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Q/GDW11764一2017高压直流工程直流控制保护与稳控装置接口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3498一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HVDC control and protection system
以完成直流输电系统正常功率传输和一次设备控制为目标的控制和保护系统,包括运行人员监控系统、交直流站控设备、极/换流器控制设备、极/换流器保护设备、模拟量和开关量接口设各等。

3.2
联调试验integration test
特高压直流输电各二次系统之间的集成测试,主要验证各系统之间接口及系统整体功能的正确性。
3.3
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
利用数字模型实现对直流主回路及相关交流系统的实时仿真。
3.4
接口interface

参与联调试验的阀控装置、稳控装置、阀冷控制保护装置、测量装置等与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的连接部分。
4一般要求
4.1试验环境
试验应在室内进行,其环境条件要求如下:
a)实验室环境温度+10℃~+30℃:
b)相对湿度25%~90%;
c)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T9361一2011中B类的规定;
d)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一2011中4.8的规定;
e)洁净度应符合GB/T2887一2011中4.6.2的规定。

4.2试验一般要求
联调试验实施过程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参加联调试验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应已完成工厂试验,并且下列技术资料已准备齐全:
1)成套设计文件;
2)设备技术规范:
3)接口技术规范;
4)设计联络会纪要:
5)系统研究报告;
6)交流仿真系统的等值研究报告;
7)出厂试验报告。
b)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的设备配置应与工程现场相匹配,所有软件初始版本应为出厂版本;
c)联调试验实施单位应负责保存完整的试验记录,需试验委托方见证的试验由其在试验记录上签字;
d)全部联调试验完成后,应冻结软件版本并确定版本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37—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运行规程

Operating code for on-site protection
2020-12-31发布 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037,Q/GDW 12037-2020,就地化继电保护,就地化继电保护现场运行,Q/GDW 12037-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运行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通过常规互感器采样的就地化继电保护现场运行在职责分工、运行管理、技术管理、检验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现场运维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化继电保护的运行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330.1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DL/T587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Q/GDW44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750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Q/GDW1396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Q/GDW1429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Q/GDW1808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
Q/GDW1809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规范
Q/GDW1914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
Q/GDW1102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导则
Q/GDW11472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Q/GDW11486-2015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
Q/GDW11899-2018就地化继电保护运维检修技术导则
Q/GDW12041(所有部分)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Q/GDW11899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不停电传动drive without power cut
在一次设备不停役的前提下,对就地化线路保护进行的带断路器传动试验。
3.2
远程巡视remote patrol
利用远端部署的运维主站对现场就地化继电保护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进行巡视。

3.3
一键式巡检one key inspection
就地化继电保护运维主站依据专业巡检作业指导书,对相关内容进行的自动巡检。
注:可智能诊断装置运行状态、分析故障原因并自动出具巡检报告。
3.4
就地化备用保护设备standby equipment for on-site protection
存放于更换式检修中心,用于替换因故障、程序升级或定期检修等原因需要进行更换式检修的就地化继电保护设备。

4总体原则
4.1就地化继电保护的运维检修工作应充分发挥就地化继电保护的技术特点,以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减轻现场维护工作量、提高运维智能化水平为根本目标,形成完整、适用、安全、先进、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确保就地化继电保护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
4.2就地化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调控、运维、检修、技术支撑、设备制造等单位或部门应协调配合、各负其责,确保就地化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
4.3为提高现场调试、验收、检修和缺陷处理的效率,减少一次设备停电时间,就地化继电保护可采用工厂化调试和更换式检修工作模式。
4.4更换式检修中心应建立规范的就地化备用保护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备用保护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控,保障更换式检修作业顺利开展。
4.5就地化继电保护配置文件管理参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的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相关管理文件执行。
4.6就地化继电保护的备份文件管理由二次检修专业归口负责,应通过强化过程管控和技术支撑手段,遵循“源端备份,校验比对”的原则,确保运行现场和运维主站的备份文件及时更新且保持一致。
4.7就地化继电保护的投产验收、现场检验、更换式检修作业和现场巡视巡检均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并严格执行。
4.8就地化继电保护故障或异常处理参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缺陷管理相关文件执行,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ā)运维单位应制定针对现场就地化继电保护异常处理的指导手册和运行规定;
b)根据异常影响范围和故障性质,就地化继电保护异常处理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c)就地化继电保护异常或缺陷应在规定时间内消除,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4.9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时,如需对就地化继电保护进行异常处置或更换,应遵守安全规定要求并做好防护措施。
4.10本标准未提及的运行管理通用要求仍遵照DL/T587、Q/GDW11024、Q/GDW750等标准执行,备
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运行管理参照本标准执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