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4月 ( 第 155 页)

2022年,V1.0版,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检查表,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检查表(2022年V1.0版) 2022年,V1.0版,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检查表,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检查表(2022年V1.0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7.220.01 Y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191-2006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port facilities in city communities
2006-07-25发布
2006-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JG/T 191-2016,JGT191-201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社区体育设施标准,JG/T 191-2016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pdf

本标准涉及的社区体育基本项目为篮球、排球、足球、田径、门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轮滑、滑冰、台球、儿童游戏、室外健身、室内健身、健步走和跑步。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华体实业总公司体育设施咨询中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褚波、王卫东、颜俊、李志实、孟建国、陈晓民、刘海鹏、冯金虎、杨东旭、娄乃琳、袁政宇。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场地与设施要求和检验及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社区用体育场地与设施。
本标准不适用于正式体育比赛用场地与设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9667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7093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GB17498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GB/T18266.2一2002体育场所等级的划分第2部分:健身房星级的划分及评定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9079.1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
GB19079.5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5部分:轮滑场所
GB19079.7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7部分:滑冰场所
GB19272一2003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JGJ5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QB/T1206-1991篮球架
QB/T3905一1999乒乓球台
QB/T3906-1999乒乓球网
QB/T3907一1999乒乓球网架
TY/T1003一2005游泳、跳水、水球和花样游泳场馆使用要求和检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城市社区city community
街道办事处辖区,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或城市规划中确定的有一定数量城市居民聚居的区域。
3.2缓冲区buffer area
根据体育运动本身特点及安全需要,在运动场地区域周边设置的保护性区域。
3.3围挡surrounding facilities
在运动场地周边,用于拦挡和安全防护的构筑物。
3.4合成面层synthetic surface
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弹性材料铺设的地面,用于田径、篮球、排球和网球等运动项目的场地。
3.5运动木地板sport wooden floor
可满足训练、教学和健身等体育活动要求,具有运动、保护和技术功能的专用木地板。
3.6运动站sports station
由一个运动位或多个运动位组成的,在结构上联系紧凑的室外健身器材。
[GB19272一2003,定义3.3]
3.7室外健身器材outdoor body-building equipment
在室外安装固定、供人们进行健身运动锻炼的器材和设施。
[GB192722003,定义3.1]
3.8端线base line
场地长轴方向两端的界线,也称为底线。
3.9边线side line
场地短轴方向两边的界线。
4基本要求
4.1总则
4.1.1社区体育场地应结合社区所在地的气候、自然地形、空间形状、建筑和周围环境、地域风貌与传统文脉等因素设置,并与社区总体的空间布局相结合,合理利用社区内的广场、绿地、花园等区域设置群众喜爱的体育设施。少数民族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设置符合民族特点的社区体育项目。
4.1.2社区体育场地的设置应考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宜设置综合性场地,其规模和设施应充分考虑为不同体育项目提供便利;应考虑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4.1.3社区体育设施宜设置配套服务用房,如卫生间、更衣室、管理用房、库房等。
4.1.4社区体育设施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满足JGJ50的要求。
4.1.5社区内各类设施和器械均应满足安全、环保、卫生、坚固、耐用的要求。
4.1.6社区体育设施中采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GB6566的要求。
4.1.7社区体育设施宜设置各类公共标识,并符合GB/T10001.1的要求。
4.2安全要求
4.2.1体育器材安全性
体育器材应安全、可靠,并符合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
4.2.2缓冲区
运动场地外侧应预留一定的缓冲区,诚少意外伤害。缓冲区内不应有任何突出地面的固定障碍物(必要的体育器材除外)。

内容索引: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场地与设施要求5
6检验及判定………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篮球场地示意图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排球场地示意图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足球场地示意图13
附录D(规范性附录)门球场地示意图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乒乓球场地示意图17
附录F(规范性附录)羽毛球场地示意图……18
附录G(规范性附录)网球球场地示意图………19
附录H(规范性附录)秋千场地示意图……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内容摘要:

一、目的
为落实集团“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倒逼过程质量管控,提高交付品质,助力完美交付,提升客户口碑,特制订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原则上所有工程由我司操盘的住宅类项目的所有交付批次均需参加交付评估,未经过交付评估或交付评估不合格的交付批次不允许进行交付或发收楼信。
当交付批次楼栋对应的地下室不交付时,则对该地下室进行风险评估而不进行评分(开裂渗漏仍参评,其它项不参评)。
住宅类项目包括:普通住宅(含人才房、保障房、回迁房等)、居住公寓、商改住式商业建筑。
三、评估人员
集团采用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交付评估。
四、参评时间
原则上交付评估于项目通过区域联合验收后、发收楼信前进行。
对于未触发交楼黑色预警的项目,交付评估于项目通过区域联合验收后15-30天内进行。对于触发了交楼黑色预警的项目,可通过运营中心对应分部来进行加急评估申请。加急评估最快可在区域联合验收通过后1-3天内进行,申请流程如下:
项目总-区域大运营组长-区域总裁-运营中心分部负责人-运营中心工程管理与技术部负责人。
项目应通过帷幄app联合验收模块进行线上区域联合验收。
五、评估内容
交付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品质观感、交付风险两大维度。其中品质观感包括户内观感、外立面观感、公共部位观感、园建绿化四部分。
交付评估会对设计缺陷部分进行风险提示,不进行评分。
评估细则详见附件1《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检查表(2022年V1.0版)》。
六、评估结果及应用
(一)评估报告
1.完成评估的当日,评估组会向项目通报评估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评估得分(评估是否合格)、现场主要问题、重点风险提示、整改建议或要求等。
2.在每批次评估完成后两天内,评估组会向项目提供评估详细报告。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详细问题分析、整改要求、销项清单、其它管理建议等。
(二)评估后整改
项目应组织相关参建单位,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整改计划,并严格落实。
项目如有交付批次出现一二类问题,在整改完成后,必须通过区域大运营组长现场评估,确保销项完成,并报备运营中心分部。
区域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应认真总结,举一反三,为区域后续其他交付项目提供案例经验,逐步提高交付品质。

(三)评估得分
1.批次得分
交付评估得分由品质观感和交付风险倒扣分两部分组成。
其中,品质观感得分由户内观感、外立面观感、公共部位观感以及园建绿化构成,占比分别如下:

2022年,V1.0版,交付评估管理办法,碧桂园集团,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管理办法(2022年V1.0版)

毛坯交付的批次得分为:
毛坯得分=毛坯实际打分*1.02
精装交付的批次得分不额外乘以系数。
如一个交付批次中既有精装交付,又有毛坯交付,则批次得分为两者得分按面积占比加权之和:

2022年,V1.0版,交付评估管理办法,碧桂园集团,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管理办法(2022年V1.0版)

2.底线分数
运营中心会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15日前发文公布下一季度允许交付的底线分数(毛坯交付为指乘以系数后的得分),不区分所在城市。未达到底线分数的视为交付评估不合格。
(1)交付批次如评估不合格的,则必须在整改完成后,重新申请进行交付评估,直至交付评估合格后方可进行交付,同时该批次交楼联合验收节点通过时间以最后一次交付评估合格时间为准,并作为相关制度考核依据。如因此导致交付逾期的,责任由区域和项目承担。
(2)交付批次如评估不合格,要求区域总裁、区域大运营组长亲自到现场组织整改会议并督办交楼整改工作。
(3)交付批次如评估合格的,如仍触发一二类问题,也需按评估报告把一二类问题整改完成,由区域大运营组长现场评估复验合格后,报备运营中心分部。

2022年,V1.0版,交付评估管理办法,碧桂园集团,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管理办法(2022年V1.0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目录
1、工程巡检管理办法修订内容
2、交付评估管理办法修订内容
3、交付评估检查表修订内容
4、交付评估指引修订内容

1、工程巡检管理办法修订内容

01适用范围
工程由我司操盘的住宅类在建项目,主要包括:普通住宅(含人才房、保障房、回迁房等)、居住公寓、商改住式商业建筑。
02参评时间
质量参检结束时间:竣工备案即不参检,未竣工备案标段均需参检。
取消提前两周通知被检区域的规定。
03优秀项目表彰
当工程巡检成绩排名位于本季度集团前20名及各分部前5名,且建筑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时,将颁发“碧桂园集团工程巡检成绩优秀项目”奖牌,以表彰先进。授牌表彰每季度开展一次。

2、交付评估管理办法修订内容

01适用范围
工程由我司操盘的住宅类项目主要包括:普通住宅(含人才房、保障房、回迁房等)、居住公寓、商改住式商业建筑。
02参评时间
由区域联合验收后7-15天,调整至15-30天。
03批次底线分数
运营中心会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15日前发文公布下一季度允许交付的底线分数(毛坯交付为指乘以系
数后的得分),不区分所在城市。未达到底线分数的视为交付评估不合格。
2022年一季度底线分数为70.5分,2021年交付评估为通过且在2022年一季度复评的项目,仍执行70
分为底线分数。
交付批次如评估不合格,要求区域总裁、区域大运营组长亲自到现场组织整改会议并督办交楼整改工作。
04警示分数
运营中心会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15日前发文公布下一季度的警示分数。警示分数=底线分数+0.5分。
当一个交付批次的评估得分大于等于底线分数,但小于警示分数时,集团将针对该批次评估情况向区域发出警示,提醒区域应高度重视该批次存在的品质风险。
2022年一季度警示分数为71分。

04优秀项目表彰
当交付评估评估批次首次评估成绩达到75分及以上且不低于200户(套)时,将颁发“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成绩优秀项目”奖牌,以表彰先进。授牌表彰每季度开展一次。
05交付预评估
各区域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的可开展第三方交付预评估工作,对问题前置发现,前置处理。
集团交付评估的单位须错开区域交付预评估的单位。

06待评估批次因特殊原因而存在部分提前交楼情况的说明
原则上未通过交付评估,不允许将部分户提前交付。
若因特殊原因而必须提前交付部分户时,应与业主预先签订收房承诺书,作为附件发起线上请示报备流程(项目总→区域大运营组长一→区域总裁一→运营中心工程管理与技术部总经理),并说明需要提前交付的原因。
超过30户的需以特批形式报集团运营中心总经理审批。在2022年1月1旧后交付的批次,均需按此执行。
审批通过后,在交付评估抽选测区时,将剔除已签署收房承诺井通过审批流程的户,在剩余户中随机抽取。
当存在因特殊原因而必须提前交付部分户时,该交付批次底线合格分数按照0.1分/户进行提高,提高上限不大于3分。该条自2022年3月1旧起执行。

2022版,V1.0培训课件,交付评估,碧桂园集团,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2022版V1.0培训课件 2022版,V1.0培训课件,交付评估,碧桂园集团,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2022版V1.0培训课件 2022版,V1.0培训课件,交付评估,碧桂园集团,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2022版V1.0培训课件 2022版,V1.0培训课件,交付评估,碧桂园集团,碧桂园集团交付评估2022版V1.0培训课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标准,规定,设计,设计深度,设计深度要求,高清PDF《BIAD建筑设计深度图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深度规定

1 本规定是依据 BIA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设计过程作业指导书》对设计项目的阶段划分,在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投标方案设计的深度要求,完成了对设计项目全过程各阶段的设计深度控制要求。
2 本规定体现了 BIAD 对设计产品的高完成度要求,增加了对专业间协调配合的详细要求,以及与专项深化设计之间的技术配合的接口要求。
3 本规定在基于设计项目的共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设计项目的个性和差异性,力求使每类项目的设计人员在执行本规定时能够找到明确的依据。
4 本规定是在 BIAD 专业划分的框架下,在每个专业目录下分设计阶段对设计深度进行描述。各专业设计人员在熟悉本专业不同阶段设计深度的同时,应充分关注相关专业的要求,以提供足够的专业设计资料,形成密切的配合关系。
5 本规定暂不涉及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有特殊工艺性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如体育、观演、医疗等的详细要求。

BIAD 设计深度规定
目 录 总 则 .........................................................................................................................................................1
建筑专业 .....................................................................................................................................................7
结构专业 ...................................................................................................................................................53
设备专业 ...................................................................................................................................................79
电气专业 ...................................................................................................................................................99
经济专业 .................................................................................................................................................117

总 则 1 目的与范围
1.0.1 本规定是“BIAD 设计”品牌的产品标准之一,用于控制 BIAD 投标设计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和完成度,保证设计文件编制的完整性和规范化。
1.0.2 本规定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设计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工业建筑和其他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本规定覆盖从投标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全过程。
1.0.3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各地区(除港澳台外)。当不同地区有地方性特殊要求时,项目设计深度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满足地方性要求。
1.0.4 一般设计项目应严格按本规定执行。特别重要或有特殊质量要求的项目(如涉外工程设计项目)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同时满足其他特殊要求。
2 一般要求
2.1 原则
2.1.1 本规定将设计项目划分为投标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设计阶段。
每阶段输出的设计文件深度和完成度,应满足下一阶段设计输入的要求。
2.1.2 本规定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含给水排水和暖通空调专业)、电气和经济专业。
2.1.3 每阶段设计文件应有统一的封面、首页,且应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签署完备。
封面、首页样式见 BIAD 设计模版。设计模版的使用、文件格式和图纸编排应符合《BIAD 制图标准》。
2.1.4 设计中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时须重点说明。当其采用新技术对建筑工程的经济、安全、环境保护、节能等方面影响重大时,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评估或论证,只有通过专项评估或论证认可后方可批准执行。
2.1.5 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均应为已实施的最新版本,对于有局部修订的部分应列出版本号(修订日期)。
2.1.6 在中国大陆境内建设的工程(不含港澳台地区),如采用国际标准,应事先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批准备案。
【说明】采用国际标准需要备案的范围一般指本设计项目主要的设计依据标准,对于局部、次要的部分,当不涉及安全、环境保护、节能等重要方面时,可例外。
2.1.7 设计应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所应用图集的名称,在设计图纸中注明选用的图集索引(页号和详图编号)。
【说明】无论是利用标准图集还是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出新绘制图纸,后列出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当分批出图时,每批出图均应更新图纸目录。更改图纸应注明版本号。
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应密切配合,及时互提设计资料,资料的设计深度应满足其他专业的作业要求,应在已充分考虑到设计周期、工作量的前提下随时使资料版本保持更新状态;为方便对方,提高效率,减少误差,宜对更新的部分做出必要的标识或说明。
2.1.8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本专业的设计内容,不应仅表示在其他专业设计图纸中。
2.1.9 与境外合作设计项目和涉外工程项目,必要时可编写制图说明,说明各类中文和外文简写的对照、各种称谓字母和编号原则等。
2.1.10 对于改造项目,应在设计说明中明确设计范围,在设计图纸中改造范围内的设计内容的表达应明显区别于非改造范围。改造范围内的设计深度应与一般设计项目的设计深度和设计表达相同。
【说明】改造项目,设计内容和设计范围无论与新建项目相比还是不同项目之间相比,可能都会有很大的不同,难以做出统一规定。除本设计深度已有明确规定的条文外,其他部分深度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内容的增删。
2.2 投标方案设计
2.2.1 编制目的
1 以招标书为依据,通过投标、竞赛,为建设方提供最佳方案,争取获得设计权。
2 投标方案设计应解决一般性功能问题,如:城市及周边规划、交通、绿化及建筑物使用功能等,并应满足必要的文化及美学方面的要求。
3 以为建设方投资、立项、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为目的的方案前期、方案咨询设计、概念性方案设计可按合同协议或招投标书规定的内容确定设计深度,不属于本章包括的范围。
2.2.2 编制要求
1 招投标方案设计文件应以招标人提供的设计资料为依据,简练概括地表达设计项目的内容,包括设计依据、设计理念、设计内容、设计标准、经济技术指标、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设计效果展示。
2 投标方案设计文件应包含设计说明、功能分析图、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效果图、模型等,必要时可提交视频文件。建筑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应以文字说明形式阐述设计意图,当文字不足以充分表达时,可辅以简图。
3 该阶段的设计深度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标准和条文,满足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满足具体项目招投标书中的其他规定。
4 设计文本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形分别表达也可以将图文结合表达。
5 除分析图和附以比例尺的文本图外,图形文件和建筑模型均应按比例绘制或制作。 6 本规定不对方案的演示文件(包括图片和视频)做要求。
【说明】建筑方案设计按设计性质和设计深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方案前期咨询设计或称概念性方案设计阶段、方案投标设计阶段、方案设计或方案深化设计阶段。在方案前期咨询设计或称概念性方案设计阶段,一般是以直接委托的形式进行的,也有不少项目以概念方案招标的形式出现(目前设计市场通行的不同招标阶段深度,一般可分为概念方案招标和建筑方案招标两类。两者的区别,招标人通常会在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中明示)。由于概念方案阶段设计目的、设计依据、成果要求差别较大,难以做出统一要求,因此本深度规定只涉及后两个阶段。
即使在投标方案设计阶段是否制定设计深度标准也经常是莫衷一是,有观点认为既然是投标,只要满足设计招标书要求即可,不必也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BIAD 认为,即使是投标方案设计具有多变特点和诸多不定因素,但整个的设计过程仍应在理性的思考下进行,设计应考虑和解
BIAD 设计深度规定决的问题是全方位的,而非仅仅是局部的“亮点”。在这样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投标方案设计阶段显然是应该有设计深度规定的。
在方案投标设计阶段,重点是要进行多方案比较,主要是体现设计理念和创意,如果深度规定制定得过深,显然必要性不足,而且会带来成本、设计周期的增加;反之,与方案前期等不同的是,方案投标设计要进行较深入准确的方案比较,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如果深度规定制定得过浅,也不能满足招标方多方案“优选”的目的。
第 4 款中规定可以将图文结合表达。在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中,说明与图纸一般是分别表示的,但在方案阶段中,为了更直观快速地表达设计意图,经常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但为了清晰起见,深度标准仍将文字和图纸内容分别予以规定。
2.3 方案设计
2.3.1 编制目的
1 在获得项目设计权后,通过对方案的调整与深化设计,满足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正式规划申报要求。
2 方案设计是对投标方案设计的优化和细化,是对其可实施性的深入研究,为下一阶段初步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3 在合作设计方式的过程中,对于外方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深化设计,以满足中国及当地的法规、标准和规划报审要求。
【说明】本阶段包括了两种情景:方案设计阶段,是指不需投标,建设方已直接委托设计;
方案深化设计阶段,是指在上一方案投标阶段已经确立了设计中标单位,现阶段的设计主要目的是注重可实施性,调整修改细化主要内容,为下一步的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准备。
合作设计方式在近年来比较普遍,合作方可能是外国设计公司,也可能是国内的其他设计单位,无论为何,本章节规定的合作设计情景均为上一阶段由外部设计公司完成,BIAD 负责后期规
划申报或深化设计阶段的工作。
2.3.2 编制要求
1 方案深化设计文件应在已中标方案(或已确定的方案)的基础上,更准确地表达设计项目的内容,包括设计依据、设计理念、设计内容、设计标准、经济技术指标、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设计效果展示。 2 通过与其他专业进行配合,初步确定结构布置和机电系统方案。
3 本阶段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满足建设方和其他相关方的评估和审批的要求,满足编制工程造价框算或估算的需要。该阶段的设计深度应能以协助建设方确定主要的建设标准和选材。
4 该阶段的设计深度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满足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申报要求,满足编制工程造价框算或估算的需要。
5 本阶段输出设计文件应包含设计说明、功能分析图、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效果图、模型等。此外,建筑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应以文字说明形式阐述设计内容,当文字不足以充分表达时,可辅以图纸。
6 设计文本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形分别表达也可以将图文结合表达。
7 除分析图和附以比例尺的文本图外,图形文件和建筑模型均应按比例绘制或制作。
2.4 初步设计
2.4.1 编制目的
1 初步设计是对各专业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 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建设方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要求,应满足编制设计概算文件的需要,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2.4.2 编制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应在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详细和量化地表达设计项目的内容。1 初步设计阶段输出设计文件的内容要求
输出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主要设备表、计算书、设计概算书等。
2 初步设计阶段输出设计文件的编排要求
1) 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由各专业共同编制并分别编写、统一汇总,合并为一册完成。建筑概况、总体设计范围与分工由建筑专业统一编写。设计依据(设计任务书等)由建筑专业统一编写,其他专业掌握的资料应提供给建筑专业汇总。室外管线、防火、人防、节能、环保等由各相关专业分别撰写后交建筑专业列入专篇。
各专业的编写内容按各专业规定自行编制,但目录、章节格式、次序、字体、字号应按 BIAD规定的统一格式制作。
2) 设计图纸
由首页、各专业图纸目录及设计图纸组成,一般应按建筑、结构、设备、电气专业顺序编排。 【说明】报审到各政府有关部门的初步设计文件,可以是全部(如报送消防局),也可以是部分(如报民防局、园林绿化、交通等部门)。设计人应相应进行必要的整理,以保证所需信息
传达的完整性。
2.5 施工图设计
2.5.1 编制目的
施工图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出完整、准确和详细的用于指导施工的设计文件。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建设单位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要求,应满足材料设备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预算文件的需要,应可以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2.5.2 编制要求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在被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基础上(当无初步设计阶段时,可以被批准的方案为基础),详细、量化、准确地表达设计项目的内容。对于将项目中的部分设计及内容分包给其他设计方或实施技术配合的情况,设计文件接口的深度应当满足分承包方设计和技术配合的需
要。
1 施工图设计阶段输出设计文件的内容要求
输出设计文件应包含各专业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包括图纸目录)、主要设备表和计算书。
2 施工图设计阶段输出设计文件的编排要求
1) 设计说明
BIAD 设计深度规定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般由各专业单独编目成册。各专业自行编制,但目录、章节格式、字体、字号应按院规定的统一格式制作。
在某种情形下,施工图设计说明也可部分地编制在图纸中。
【说明】编制在图纸中的施工图说明通常是根据工程当地规划管理部门要求确定的。这时,建议在图纸中只列出必须的部分,全部内容仍可以文本的形式单独成册。
2) 设计图纸
由首页、各专业图纸目录及设计图纸组成,一般各专业单独编目成册。
【说明】在北京地区需要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工程,其报审文件,至少应包括首页、目录、总平面图(含经济技术指标)、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结构基础图。人防报审应为人防的全部设计文件。
3 特殊情况处理
3.1 关于合作设计
合作设计指双方以设计阶段或设计内容为依据进行设计责任划分,共同进行项目设计的情况。合作设计的明显特征是以双方约定的联合图签的方式出图。合作方包括境内外设计单位。对于合作方完成的各阶段设计文件(如投标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BIAD 应对其进行评审,要求其符合 BIAD 设计深度规定,并达到满足各阶段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要求。
对于由合作方完成施工图设计的项目,为了达到对建筑产品最终效果的控制,BIAD 完成的初步设计深度应适当提高。
3.2 关于设计中的技术配合
设计中的技术配合一般指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其他专业设计单位或承包商进行工程主体设计之外的专业或专项设计的部分。BIAD 对对方设计产品除按规定进行总体控制、技术要求、接口验证和设计确认外,应以文件形式提供相应设计阶段的设计基础资料,以满足对方的设计需求,并同时确定各方设计责任。施工图完成的深度应达到与配合设计方顺利衔接。当对方不具备相应设计资质,需以我院名义出图时,BIAD 方面除完成上述工作外,还应对对方的设计图纸、计算资料进行审查。此种情况下,全部设计文件视同我院输出设计文件。
3.3 关于工程设计中部分内容后补设计的要求
某些设计项目由于特殊原因以及需要进行技术配合的专业或专项设计单位的技术要求在BIAD 承诺的设计周期之内不能明确,使得 BIAD 的施工图设计某部分不能达到要求的设计深度时,相关部分的设计内容可留待设计要求明确后进行后补设计。
后补设计文件的设计深度要求仍等同于本规定的要求。
后补设计的内容及原因等情况应在总说明和各专业说明中详细阐述。图纸目录中应包括后补设计的内容并注明“此部分设计内容后补”。应协调好后补设计部分与设计主体的关系,不应影响主体部分的功能、设计安全和施工进度。应尽可能在施工前完成后补部分的设计工作。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7
第二章 工程质量管理架构 8
一、目的 8
二、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理念 8
三、工程质量管理指引架构 12
(一)工程质量管理指引架构 12
(二)工程质量管理执行体系 14
第三章 施工前期准备 15
一、工程策划管理 15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16
(二)项目策划管理 16
(三)项目启动会管理 20
(四)装修策划管理 23
(五)装修启动会管理 27
(六)地下室综合管网策划管理 29
(七)景观策划管理 33
(八)交楼策划管理 37
二、施工方案管理 39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39
(二)施工方案要求 40
(三)职责 41
(四)施工方案分类 42
(五)施工方案审核要点 44
三、交底管理 85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85
(二)设计交底 85
(三)标前交底及合同交底 93
(四)施工技术交底 105
四、图纸会审管理 107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107
(二)职责 108
(三)图纸会审要求 109
(四)图纸审核要点 111
五、支持性文件 121
六、参考公文与制度 121
第四章 工程质量过程管理 123
一、桩基础工程管理 123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123
(二)职责 128
(三)桩基础工程事前阶段控制环节 132
(四)桩基础工程事中和事后阶段控制环节 142
二、样板引路管理 148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148
(二)职责 148
(三)样板分类 150
(四)样板施工关键内容 150
(五)样板管理要求 168
三、材料管理 177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177
(二)职责 178
(三)材料封样管理 181
(四)材料进场管理 183
(五)材料巡检 186
四、重点工序验收管理 188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192
(二)职责 192
(三)验收分类 193
(四)验收要求 195
(五)验收流程 197
(六)重点工序质量验收标准 198
五、场地移交管理 216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216
(二)职责 216
(三)场地移交要求及流程 217
(四)场地移交工作组织 219
(五)场地移交要点 220
六、成品保护 225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226
(二)职责 226
(三)管理要求 227
(四)分项工程施工成品保护要求 228
(五)交楼前整改维修成品保护措施 243
七、支持性文件 243
八、参考公文与制度 244
第五章 关键阶段验收管理 245
一、展示区联合验收 245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245
(二)验收时间 245
(三)验收范围 246
(四)验收组织 246
(五)验收流程 246
(六)、验收标准 249
二、工地开放验收 256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256
(二)工地开放要求 256
(三)工地开放验收管理 257
三、交楼联合验收 266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266
(二)验收时间 267
(三)验收范围 267
(四)验收组织 267
(五)验收流程 267
(六)验收要求 270
(七)验收标准 270
(八)验收结果确认 274
四、参考公文与制度 275

第一章 总 则
为落实碧桂园集团“将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工程管理要求,践行碧桂园集团“强基行动”发展战略,特编制此指引。
《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结合国家规范及企业实际情况,本着“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编撰原则,根据施工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对集团《工程质量技术管理手册(2015版)》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借鉴了《湘西区域项目施工图设计交底参考工作指引》《南通区域标前交底及合同交底的通知》《川东北区域材料验收管理制度》《冀东区域材料封样及进场验收管理制度》《豫西南区域工程验收管控制度》《辽西区域场地移交管理制度》等相关区域的制度,最终完成本指引编制工作。
本指引主要用于规范碧桂园集团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行为和各工序质量验收要求,在质量管理上充分体现专业化和规范化。同时,本指引明确了每个管理程序的组织流程和管理要点,并通过帷幄运营APP的运用,进一步明确工程质量管理机制,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为非强制性标准,各区域及项目应在日常管理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集团现行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应结合本指引,做好区域内各项目的转化落地工作,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工程过程质量,实现完美交付。

第二章 工程质量管理架构
一、目的
为持续提升集团在建项目工程质量,系统性防治质量通病,在集团“强基行动”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特编制《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控指引》,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的长效运作。
二、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理念
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体系(图1)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围绕“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进行管理体系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围绕质量管理,进行质量相关全要素系统化的联动协同,让关键要素发挥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各要素在质量管理体系(图2)中的价值,营造同心合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良好氛围,形成全面质量管理高效运营体系。本指引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出发,推动“全员质量管理”及“全周期质量管理”。

2022年,V1.0版,碧桂园,质量管理指引,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2022年V1.0版)

“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指落实集团、区域、项目的三级管控措施,完善工程质量管控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通过严格选拔工程质量管理关键人,落实关键人“亲自干、牵头干、安排检查干”,使从上到下每一位工程管理人员均承担明确的质量管理责任,以实际行动体现碧桂园工程师赖以生存的“工匠精神”,坚持“强基行动”,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全周期的质量管理”主要指“策划先行,样板引路,一次成优,过程精品”的管理方式。督促区域及项目建立全周期质量管理机制,通过各类事前策划(项目策划会、装修策划会和交楼策划会等),做实计划管理,通过样板引路,明确施工工艺标准和质量管理要点,形成标准动作,为大面积施工做好基础和标准牵引。“一次成优,过程精品”指通过落实过程质量管控措施,执行标准质量管理动作和施工工艺,每道工序精准施工,杜绝返工,一次成优,施工过程皆为精品,最终实现高标准、高水平的工程质量。
“全周期的质量管理”中区域和项目质量管理关键要素内容可参见如下列表(表1)。

三、工程质量管理指引架构
(一)工程质量管理指引架构
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包括三大板块:“施工前期准备” “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和“关键阶段验收管理”,并融合了“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措施”。
1.施工前期准备
施工前期准备主要包含:工程策划管理、施工方案管理、交底管理、图纸会审管理。施工前期准备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好的施工前期准备,是好的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
2.工程质量过程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满意度,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是碧桂园集团首要的质量管控原则,碧桂园集团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管控措施,用于加强过程控制,提升产品质量。主要的工程质量过程管控措施包括:桩基础工程管理、样板工程管理、材料管理、重点工序验收管理、场地移交管理和成品保护管理。工程质量过程管控需要项目、区域和各参建单位有效协同,在此管理指引的要求与牵引下,进一步明确各环节各单位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将工程质量管理的中心聚焦在施工过程的每一步。
3.关键阶段验收管理
关键阶段验收是对工程质量过程管理水平阶段性的重要检验,是重要的过程纠偏管理方式,对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有重要影响。关键阶段验收管理主要包括:展示区开放验收管理、工地开放验收管理、交楼联合验收管理。
4.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
为实现工程质量管理提质增效,赋能集团、区域和项目,牵引监理、总包和其他参建单位协同精细化高效管理,碧桂园集团推出工程管理“帷幄运营APP”(图3)。在管理行为方面,将管理动作标准化,立规范、定指引,助力项目精益管理。在运营协同方面,实现各类运营数据规范化和系统化,实现项目高效运营。在风险预警方面,利用风险预警指标监控项目健康状况,增强项目应变力和竞争力,推进工程管理行为的高效落地,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2022年,V1.0版,碧桂园,质量管理指引,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2022年V1.0版)

(二)工程质量管理执行体系
1.组织架构
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条线由集团、区域和项目组成三方质量管理责任主体,以三级管控为驱动方式,聚焦工程质量管理,落实全员质量管理及全周期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控的执行体系,共同推动相关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的有效运行。
2.集团、区域、项目三级质量管控的职责划分
项目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项目总是第一责任人,项目质量管理需执行集团和区域的各类工程技术标准和质量管控要求,负责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做好日常质量管控。
区域是质量监督第一责任主体,需要执行集团工程技术标准和质量管控要求,对项目进行实体质量和管理行为的综合考核,根据区域属地化的要求,编制、完善相应的技术指引,对项目质量管控进行帮扶和督办。
集团运营中心对区域和项目质量管理具有服务、指导和监督的责任,从宏观管控层面,对制度建设、考核评估,供方单位管理、重难点项目帮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统一管理。

 

第三章 施工前期准备
施工前期准备的主要目是规范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各类工程策划和施工方案,做实图纸会审和各类交底,保证项目如期和顺利开工与开盘。
一、工程策划管理
工程策划管理是项目全周期质量管理的重要管理行为,工程相关的策划会有:项目策划会(两策合一)、项目启动会、装修策划会、装修启动会、地下室综合管网策划会、景观策划会、交楼策划会等。(详见图1)

(一)帷幄运营APP管理要求
每项工程策划均需在帷幄运营APP上传相应的附件,在APP使用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如下事项(见表1),具体上传内容以APP操作指引为准。

(二)项目策划管理
1.项目策划
(1)项目策划内容
项目策划主要是在项目获取前对项目整体开发思路进行初步推演(含项目定位、管理目标、经营测算等)。重点聚焦前置工作和报建工作进行,明确安全和质量目标,识别项目存在的风险点和控制点,制定整体管控思路。项目总通过详细策划,合理分证铺排开发节奏,协调开发、营销、设计、招采等部门及资源,聚焦客户关注敏感点、质量通病、货板一致等关键内容,提出解决措施,具体策划内容详见表2。

备注:详见附件1《两策合一汇报PPT模版》
(2)质量相关策划要点
①展示区位置地质条件进行研判,做好基础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降出现展示区塌陷裂缝等质量问题。
②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明确质量管控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解决图纸当中存在的问题,消除设计错漏,确保工程质量。
③施工前及时对施工图进行叠图优化,确保土建、机电、装修、四大件、软装、园林景观等专业图纸布置合理,一次成优、减少返工。
④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监理公司将监理规划报项目管理部审批,经项目部审批通过后签发开工申请。
⑤加强质量验收标准宣贯,强化质量管理理念,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对重难点工序工艺施工前必须进行交底培训,并设置专项样板,待样板验收通过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⑥重点关注客户敏感点,如货板一致问题,重点排查展示区与货量区图纸差异,并在展示区相应位置张贴风险提示牌,与营销、客关部门沟通注意销售说辞。
⑦严禁盲目抢工,重点关注两防等质量通病问题。
2.项目策划会议要求及成果
为落实开工前工程策划管理,运营中心制定了开工前工程策划统一模板,并着重帮扶指导项目做好工程策划中的质量策划。
(1)召开时间:招标立项前且不晚于获取后15天内。
(2)持续时间:90分钟。
(3)组织部门:区域运营管理条线。
(4)主持人:区域总裁。
(5)汇报人:项目负责人。
(6)会议纪要:区域运营管理条线。
(7)参会部门(视情况邀请):区域总裁/区域大运营工作组组长、区域运营、区域营销、区域设计、区域财务、区域成本、区域采购、项目团队等。
(8)会议资料:两策合一汇报PPT。
(9)会议程序:
①项目负责人汇报工程策划内容。
②区域参会职能部门对项目工程策划提出意见及建议。
③区域总裁做出决策指示。
(10)会议成果:汇报资料完善版、会议纪要、工作销项表。
(三)项目启动会管理
1.项目启动策划
(1)项目启动策划内容
项目启动策划需统一目标,调动区域平台资源,做好展示区与货量区的穿插施工组织与协同策划安排工作,具体策划内容详见表3。

2022年,V1.0版,碧桂园,质量管理指引,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2022年V1.0版) 2022年,V1.0版,碧桂园,质量管理指引,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2022年V1.0版) 2022年,V1.0版,碧桂园,质量管理指引,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2022年V1.0版) 2022年,V1.0版,碧桂园,质量管理指引,碧桂园集团工程质量管理指引(2022年V1.0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装饰

所属地区:福建

提问日期:2022-04-01 10:57:26

提问网友:xiaodong


福建,装饰,答疑:外墙面钢丝网验证-福建

[框架柱侧]4*2+[梁底]4.2+[构造柱侧]4*2+[过梁压顶侧]1.5*2+0.25*4+0.1*4

钢丝网总长=24.6米

请问哪设置错了吗,,,,构造柱及过梁压顶侧边钢丝网量在哪里看

2022-04-01 10:59:59 补充

设计图纸要求6.6.4、不同材料交接处应在找平层中附加网热镀锌钢丝网,网宽300

解答网友:钢筋混凝土


构造柱、过梁没有福建,装饰,答疑:外墙面钢丝网验证-福建

问题专业:安装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4-01 10:56:19

提问网友:綺琪


合同原清单为“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DN100”,套了“C10-2-73刚性防水套管制作 公称直径(mm以内) 100”和“C10-2-89刚性防水套管安装 公称直径(mm以内) 150”,现在变更为“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DN125”,其中原清单的一条定额C10-2-73要改为“C10-2-74刚性防水套管制作 公称直径(mm以内) 125”,另一条不变,请问“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DN125”是属于新增综合单价还是换算单价?

解答网友:陈工


是变更定额的。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9007-2014
铁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试行)
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rial)
2014-05-30发布
2014-05-30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

Q/CR 9007-2014,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铁路,铁路工程,Q/CR 9007-2014 铁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原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工程结构极限状态法设计标准转轨工作实施方案专题会议纪要的通知》(铁建设函(2011)725号)和《关于尽快启动铁路工程可靠度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11)787号)的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以《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一2008)为指导,并借鉴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O发布的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O2394:1998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批准通过的欧洲规范《结构设计基础》EN1990:2002,结合我国铁路工程结构特点,经多次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编制完成。本标准涵盖铁路工程结构基于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共性要求,是铁路桥涵、隧道、路基、轨道工程结构极限状态法设计的基础标准。
本标准共分9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极限状态设计原则、作用及环境影响、材料和岩土的性能及几何参数、结构分析和试验辅助设计、分项系数设计方法、可靠性管理及评定,另有4个附录。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总则中统一了铁路工程结构设计理念,明确了铁路工程结构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基本规定中对铁路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明确了铁路工程结构安全等级划分和设计使用年限,规定了结构重要性系数。提出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环境对结构和耐久性的不利影响。
3.细化和完善了极限状态的分类,明确了铁路工程结构按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疲劳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明确了设计状况的分类,规定了极限状态设计的基本原则。给出
了基于可靠指标设计的原则性规定。
4.给出了作用设计参数的确定原则,明确了铁路列车竖向活载标准图式。对环境影响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5.规定了材料和岩土的性能及几何参数的确定原则及方法。
6.对结构分析和试验辅助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7.分项系数设计方法中确定了铁路桥涵结构列车荷载作用分项系数的取值范围,细化了关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表达式;提出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疲劳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
8.明确了包含可靠性质量管理的全寿命可靠性设计;提出了既有结构的可靠性评定的原则性要求。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规范转轨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邮政编码:10008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技术总负责人:卢春房、何华武、安国栋。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9006-2014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Ri Managemen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2014-05-12发布
2014-08-01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

Q/CR 9006-2014,技术规范,铁路,铁路建设工程,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风险源辨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规范,正式版无水印 Q/CR 9006-2014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本规范是根据原铁道部《关于印发2012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1288号)的要求,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铁路工程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范共分8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初步设计阶段风险管理、施工图阶段风险管理、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报告编制,另有一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对规范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确定了新建铁路建设工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2.明确了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应重点开展安全、稳定风险管理。
3.提出了铁路建设工程风险分类、分级标准,风险接受准则和控制原则。
4.明确了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规定了建设各方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5.明确了铁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典型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技术要点。
6.规定了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内容及要求。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3.1一般规定………4
3.2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5
3.3风险分类……5
3.4风险分级……5
3.5风险接受准则…………10
3.6风险计划……….10
3.7风险辨识…………11
3.8风险估计………11
3.9风险评价……….12
3.10风险控制…12
3.11风险后期评估……13
3.12建设各方风险管理……13
4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16
4.1一般规定………16
4.2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17
4.3典型风险因素………17
4.4风险管理技术要点……17
5初步设计阶段风险管理……20
5.1一般规定………20
5.2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20
5.3典型风险因素…21
5.4风险管理技术要点……23
6施工图阶段风险管理……27
6.1一般规定27
6.2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27
6.3典型风险因素……28
6.4风险管理技术要点……29
7施工阶段风险管理…………30
7.1一般规定…30
7.2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30
7.3典型风险因素……31
7.4风险管理技术要点…32
8风险管理报告编制………34
附录A风险管理记录表35
本规范用词说明37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条文说明……3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正式版无水印 Q/CR 9006-2014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pdf已关闭评论

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9004—2018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2018-06-26发布
2018-08-01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

Q/CR 9004-2018,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铁路,铁路工程,铁路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铁路施组规范,正式版无水印 Q/CR 9004-2018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本规范是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在原《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Q/CR9004一2015(以下简称《规范》)的基础上,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实践经验,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经审查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紧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任务,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进一步理顺了篇章结构,明确了本规范的修编主线;与国家、行业现行标准及总公司相关标准进行了衔接;按照总公司相关部门的职责,调整了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相关规定;吸纳了原《规范》发布后总公司在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实践经验;重点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水保、职业卫生、运营单位提前介入及信息化等方面做了新的修订,为打造精品工程、智能铁路、绿色铁路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修订篇章结构为:总则→目标→管理→内容→方法→参考指标。本规范分为8章、附录和条文说明,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施工组织设计目标,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质量、安全、投资、环保等管理,信息化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工期参考指标,“施工组织设计应用表格”等6个附录,
条文说明。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明确铁路建设与生态文明、节能环保、职业卫生等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强调均衡生产;纳入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信息化原则。
2.将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修订为“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增加了决策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要求。
3.根据总公司机构改革相关部门职责和近年来现场管理经验,修订了铁路建设施工组织管理的相关内容。
4.修订铁路工程总体施工顺序示意图,增加了营业线施工相关内容,在指导性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新增了信息化内容,增加了专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5.修订了施工方案确定流程:结合“一体化”施工要求,优化了工程接口内容;施工方案研究中增加了取土场、弃土(渣)场及表土剥离与利用的内容。
6.新增了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应遵循的质量、安全管理“红线”制度的内容,提出了投资、环水保及职业卫生管理、开展技术创新、提前介入、竣工验收管理、高铁开通达标评定等要求,纳入了运营单位提前介入及竣工验收相关内容。
7.新增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实施中应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的要求,在进度、质量、安全及投资控制等方面应推广信息化技术。
8.结合原《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使用反馈意见,综合近年来铁路施工技术、施工装备和施工管理水平,适当调整和增加了部分工期参考指标。
在使用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定额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1总则
1.0.1为加强铁路基本建设管理,全面实现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六位一体”建设目标,深人推进标准化管理和“四化”支撑手段,规范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总公司管理的铁路基本建设项目,其他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1.0.3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项目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一经批准,即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
1.0.4施工组织设计按不同阶段分为概略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施工组织设计意见、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0.5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铁路建设“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的标准化管理要求,提高“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广BM技术应用。
1.0.6施工组织设计应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为前提,以优化工期、资源配置和投资效益为目标,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项目、全过程、全要素、全目标”规划与组织。
1.0.7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永临结合、节省投资,并重视生态文明、职业卫生、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等。
1.0.8施工组织设计应以“铺架工程”和“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两条主线统筹安排各项工程。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做好施工组织方案比选,优化人,财、物、机等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施工(略)
2施工组织设计目标
2.0.1施工组织设计应围绕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六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开展工作,按照各阶段要求,逐步深化细化。各阶段分类见表2.0.1。
表2.0.1施工组织设计分类表

Q/CR 9004-2018,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铁路,铁路工程,铁路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铁路施组规范,正式版无水印 Q/CR 9004-2018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2.0.2决策阶段重点研究施工组织方案,提出工期安排意见,满足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要求;设计阶段重点围绕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深化和优化设计;实施阶段重点对各种要素进行详细安排、有序组织、全面落实。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工作重点见表2.0.2,
表2.0.2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工作重点(略)

3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3.1管理流程
3.1.1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应严格执行编制与审批程序,各阶段对编制与审批责任人规定见表3.1.1。
表3.1.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审批责任表(略)

4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4.1一般规定
4.1.1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通过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进度,设置临时工程,并对项目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等方面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安排,确保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
4.1.2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
1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方法确定、施工装备选择、施工顺序安排以及流水施工组织等;
2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总工期安排、关键线路安排、主要阶段工期安排及专业工期安排、各工程接口关系等;
3施工现场布置:包括各项临时工程设置规模、方案、位置和布局等;
4资源配置:包括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分年度主要材料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劳动力计划、投资计划等;
5管理措施:包括标准化管理措施、质量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工期控制措施、投资控制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路基桥梁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信息化管理措施等。
4.1.3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布置、资源配置方案等各项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相互关系如图4.1.3所示(实线表示决定作用,虚线表示制约作用),而管理措施在机制、制度和手段等方面发挥关键的保障作用。(略)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施工组织设计目标3
3施工组织设计管理7
3.1管理流程7
3.2职责与要求11
4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5
4.1一般规定15
4.2概略施工组织方案意见16
4.3施工组织方案意见……18
4.4施工组织设计意见21
4.5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29
4.6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7
4.7专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5
5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55
5.1一般规定55
5.2编制方法60
5.3工程接口71
5.4施工准备76
5.5施工方案86
5.6资源配置97
5.7风险管理98
5.8动态调整99
6质量、安全、投资、环保等管理….100
6.1一般规定100
6.2质量管理100
6.3安全管理101
6.4投资控制101
6.5环水保管理102
6.6职业卫生管理103
6.7技术创新及智能建造104
6.8提前介人104
6.9竣工验收108
6.10高速铁路开通达标评定111
7信息化管理113
7.1一般规定113
7.2管理内容113
7.3信息化技术应用114
7.4BIM技术应用115
8施工组织设计工期参考指标117
8.1一般规定117
8.2综合指标118
8.3单项指标119
附录A施工组织设计应用表格147
附录B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插页
附录C总体施工组织形象进度图见插页
附录D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见插页
附录E施工组织调查·169
附录F施工组织调查应用表格175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9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45.040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R749.3-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
Protective coating and painting for steel structures and components of railway bridge—Part3:Auxiliary steel structure
2020-01-21发布
2020-05-01实施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CR 749.3-2020,构件保护,第3部分,钢结构,钢结构涂料,钢结构涂装,铁路,铁路桥梁,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附属钢结构,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3-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

Q/CR749《铁路桥梁钢结构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钢梁;
一第2部分:支座;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
本部分为Q/CR749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存山、祝和权、牛斌、马慧君、王涛、李耀雄、高静青、葛凯、苏永华、邹永伟、周勇政、臧晓秋、高策、韩新正、南阳、贾恒琼、曲萌。

1范围
Q/CR749的本部分规定了铁路桥梁附属钢结构保护涂装与涂料的术语和定义,保护涂装体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涂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附属钢结构(混凝土梁预埋件、防落梁挡块、梁缝钢盖板、人行道钢横梁和钢支架、栏杆、扶手、墩台吊篮、围栏、移动吊篮、钢梁检查车、检查梯及连接件等)的保护涂装和涂料。声屏障钢构件等防腐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一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1724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6涂料遮盖力测定法
GB/T1728一1979漆膜、腻子膜千燥时间测定法
GB/T1732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173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1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1865一2009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GB/T6739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6742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6753.3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8923.1一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8923.2一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GB/T9268一2008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
GB/T9274一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13491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14522一2008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
GB/T17850.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
GB/T18838.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
GB/T23986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0C)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31586.2一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规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HG/T2458涂料产品检验、运输和贮存通则
HG/T3668富锌底漆
HG/T3792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Q/CR731铁路钢梁涂膜劣化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多元素粉末渗剂multi-component powder agent
由锌粉、锌铝合金粉(铝含量为7%~11%)、铝镁合金粉(铝含量45%~55%)、纳米稀土氧化物和活化剂等制成的粉状混合物。
3.2多元素粉末共渗multi-component powder co-permeate
将工件置于多元素粉末渗剂中,经过一次加热扩散过程,使多种元素渗人工件基体和渗剂中金属堆积在工件表面的热处理过程。
3.3共渗钝化封闭复合防腐技术co-permeating-passivating-coating anticorrosion technique
PCA技术
对钢构件表面进行多元素粉末共渗+钝化+封闭或多元素粉末共渗+钝化处理后,使其具有防腐功能的技术。
3.4复合防腐层compound anticorrosion layer
采用共渗+钝化+封闭或共渗+钝化复合防腐技术在钢构件表面形成的具有防腐功能的保护层。
4保护涂装体系
保护涂装体系见表1。
表1保护涂装体系

Q/CR 749.3-2020,构件保护,第3部分,钢结构,钢结构涂料,钢结构涂装,铁路,铁路桥梁,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附属钢结构,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3-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

Q/CR 749.3-2020,构件保护,第3部分,钢结构,钢结构涂料,钢结构涂装,铁路,铁路桥梁,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附属钢结构,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3-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

5技术要求
5.1初始涂装
5.1.1钢构件保护涂装采用PCA技术,复合防腐层在工厂完成。
5.1.2复合防腐层技术要求如下:
a)共渗前钢表面除锈等级应达到GB/T8923.1一2011规定的Sa3级。
b)钢表面清理用磨料应符合GB/T17850.1或GB/T18838.1的要求。
c)用多元素粉末渗剂处理后工件渗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60μm。
d)钝化后的渗层耐盐雾性按GB/T1771规定测定,800h不出现红锈。
e)封闭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完成封闭后复合防腐层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复合防腐层性能要求

Q/CR 749.3-2020,构件保护,第3部分,钢结构,钢结构涂料,钢结构涂装,铁路,铁路桥梁,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附属钢结构,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3-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

内容索引: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保护涂装体系2
5技术要求3
6检验方法4
7检验规则7
8涂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气腐蚀环境分类10
附录(规范性附录)封闭漆、特制环氧富锌防锈底漆和云铁环氧中间漆技术要求……………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灰铝粉石墨醇酸面漆、灰色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和氟碳面漆技术要求…1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3-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已关闭评论

ICS45.040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R749.2-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2部分支座
Protective coating and painting for steel structures and components of railway bridge-Part 2:Bearing
2020-01-21发布
2020-05-01实施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CR 749.2-2020,支座,构件保护,第2部分,钢结构,钢结构涂料,钢结构涂装,铁路,铁路桥梁,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2-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2部分:支座

Q/CR749《铁路桥梁钢结构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钢梁;
—第2部分:支座;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
本部分为Q/CR749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存山、祝和权、王涛、臧晓秋、高静青、马慧君、葛凯、高策、周勇政、白玲、韩新正、李耀雄、南阳、金家康、贾恒琼、曲萌。

1范围
Q/CR749的本部分规定了铁路桥梁支座的保护涂装体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涂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铁路桥梁支座的保护涂装和涂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一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1724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8一19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1732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1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GB/T6742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6753.3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8923.1一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8923.2一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GB/T9274一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9793一2012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铝及其合金
GB/T13288.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1部分: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
GB/T13491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14522一2008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GB/T17850.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
GB/T18838.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GB/T31586.2一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规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HG/T2458涂料产品检验、运输和贮存通则
HG/T3668富锌底漆
HG/T4342鳞片型锌粉底漆
JB/T10242阴极电泳涂装通用技术规范
Q/CR731铁路钢梁涂膜劣化评定
3涂装体系
支座涂装体系见表1。
表1支座涂装体系

Q/CR 749.2-2020,支座,构件保护,第2部分,钢结构,钢结构涂料,钢结构涂装,铁路,铁路桥梁,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2-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2部分:支座

4技术要求
4.1涂装
4.1.1支座保护涂装在工厂完成。
4.1.2涂装前钢表面除锈等级应达到GB/T8923.1一2011规定的Sa3级。
4.1.3涂装前钢表面粗糙度要求如下:
a)涂装涂料时,钢表面粗糙度Rz要求在25μm~70μm之间;
b)电弧喷涂铝金属时,钢表面粗糙度Rz要求在50μm~100μm之间;
c)采用电泳工艺时,金属表面处理按JB/T10242规定要求。
4.1.4钢表面清理用磨料无油无水,粒径大小应满足清洁度和粗糙度的要求,并符合GB/T17850.1或GB/T18838.1的要求。
4.1.5涂装间隔时间和涂装作业环境要求如下:

内容索引: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涂装体系2
4技术要求2
5检验方法4
6检验规则5
7涂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气腐蚀环境分类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阴极电泳防锈底漆技术要求8
附录(规范性附录)云铁环氧中间漆和特制环氧富锌防锈底漆技术要求………9
附录D(规范性附录)鳞片型单组分环氧富锌防锈底漆、鳞片型单组分云铁环氧中间漆技术要求…10
附录E(规范性附录)灰色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技术要求··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2-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2部分:支座已关闭评论

ICS45.040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R749.1-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1部分钢梁
Protective coating and painting for steel structures and components of railway bridge-Part 1:Steel girder
2020-01-21发布
2020-05-01实施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CR 749.1-2020,构件保护,第1部分,钢梁,钢结构,钢结构涂料,钢结构涂装,铁路,铁路桥梁,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1-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1部分:钢梁

Q/CR749《铁路桥梁钢结构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1部分:钢梁;
—第2部分:支座;
——第3部分:附属钢结构。
本部分为Q/CR749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存山、祝和权、马慧君、曾志斌、高静青、王涛、戴润达、葛凯、韩新正、高策、金令、周勇政、孙法林、李耀雄、南阳、贾恒琼、曲萌。

1范围
Q/CR749的本部分规定了铁路钢梁的保护涂装体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涂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铁路钢梁(包括钢拱、钢管混凝土拱、钢索塔等桥梁主体结构)的初始涂装、涂膜劣化后的重新涂装和维护性涂装,以及涂装使用的防锈底漆、中间漆和面漆。限高防护架的保护涂装可参照本部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一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1724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6涂料遮盖力测定法
GB/T1728一19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1732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1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1768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
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1865一2009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3190一2008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GB/T6739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6742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6753.3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8923.1一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8923.2一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GB/T9274一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9793一2012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铝及其合金
GB/T13288.1一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1部分:用于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
GB/T13491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14522一2008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GB/T17850.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
GB/T18838.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GB/T31586.2一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规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HG/T2458涂料产品检验、运输和贮存通则
HG/T3668富锌底漆
HG/T3792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TB/T2137铁路钢桥栓接板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方法
Q/CR 731铁路钢梁涂膜劣化评定
3涂装体系
钢梁涂装体系见表1。
表1钢梁涂装体系

Q/CR 749.1-2020,构件保护,第1部分,钢梁,钢结构,钢结构涂料,钢结构涂装,铁路,铁路桥梁,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1-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1部分:钢梁

4技术要求
4.1涂装技术要求
4.1.1初始涂装
4.1.1.1涂装前表面清理
涂装前钢表面除锈等级要求如下:
a)在钢梁制造企业施工条件下,表面清理应达到GB/T8923.1一2011规定的Sa3级;
b)在现场施工条件下,表面清理应达到GB/T8923.1一2011规定的Sa2⅓级或St3级。
4.1.1.2涂装前钢表面粗糙度要求
涂装前钢表面粗糙度要求如下:
a)涂装涂料时,钢表面粗糙度Rz要求在25um~70μm之间;
b)电弧喷涂铝金属时,钢表面粗糙度Rz要求在50μum~100μm之间。
4.1.1.3钢表面清理用磨料
磨料应无油无水,粒径大小应满足清洁度和粗糙度的要求,并符合GB/T17850.1或GB/T18838.1的要求。
4.1.1.4涂装要求
涂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钢梁制造企业应在出厂前完成底漆、中间漆和第一道面漆涂装,第二道面漆宜在出厂前完成。
b)外表面电弧喷铝用铝丝材质应采用GB/T9793一2012中的A1Mg5;栓接部位摩擦面电弧喷铝用铝丝材质应采用GB/T3190一2008中的5A02。
c)栓接部位摩擦面涂层的抗滑移系数出厂时不小于0.55,架梁时不小于0.45。栓接完成后,栓接螺栓、螺母和垫片应先用有机溶剂清除油污,然后用钢丝刷打磨其表面再按主桥外面涂装体系进行涂装。栓接点外露的铝表面、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层表面应拉毛,然后涂装云铁环氧中间漆及后续相应面漆。外露栓接板搭接缝隙部位需要处理。缝隙小于或等于0.3mm时,采用涂料密封处理;缝隙大于0.3mm时,采用硫化型橡胶密封胶密封,然后涂装面漆。
d)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表面非外露部位在架梁完成后进行保护涂装,涂装要求参见附录B。
4.1.2维护性涂装
对既有钢梁涂层劣化按Q/CR731进行评定,根据劣化状态进行维护性涂装:
a)劣化等级为3级粉化时,应清除涂层表面污渍,用细砂纸除去粉化物,然后涂装2道相应面漆。
b)劣化等级为2级~3级起泡、裂纹或脱落且未锈蚀时,用机具清理劣化区域周围疏松的涂层,并延伸至未劣化的区域,形成50mm~80mm坡口,然后涂装相应中间漆和面漆。如要保持涂层表面一致,可在局部涂装面漆后,再全部涂装面漆。

内容索引: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涂装体系2
4技术要求3
5检验方法5
6检验规则7
7涂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气腐蚀环境分类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正交异性钢桥面保护铺装涂装体系…10
附录(规范性附录)特制环氧富锌防锈底漆、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和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技术要……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环氧类封孔剂、棕黄聚氨酯盖板底漆、灰聚氨酯盖板面漆和云铁环氧中间漆技术要求…12
附录E(规范性附录)灰铝粉石墨醇酸面漆、灰色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和氟碳面漆技术要求1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正式版无水印 Q/CR 749.1-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1部分:钢梁已关闭评论

ICS45.040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601-2017
铁路无砟轨道嵌缝材料
Joint sealants for railway ballastless track
2017-09-05发布
2017-12-05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

Q/CR 601-2017,填缝密封胶,填缝密封胶标准,填缝密封胶要求,填缝密封胶规范,填缝密封胶试验,无砟轨道,轨道嵌缝材料标准,铁路,铁路无砟轨道嵌缝材料,正式版无水印 Q/CR 601-2017 铁路无砟轨道嵌缝材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无砟轨道用嵌缝材料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无砟轨道底座伸缩缝及底座/支承层与线下结构间接缝用嵌缝材料,其他结构用嵌缝材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4一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
GB/T2794-2013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6343-2009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6669-2008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GB/T8811一2008硬质泡沫塑料 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8813-2008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CB/T9641一1988硬质泡沫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10808一2006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撕裂强度的测定
GB/T13477.1一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试验基材的规定
GB/T13477.8一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拉伸粘结性的测定
GB/T13477.10一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0部分:定伸粘结性的测定
GB/T13477.11一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1部分:浸水后定伸粘结性的测定
GB/T13477.12一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2部分:同一温度下拉伸一压缩循环后粘结性的测定
GB/T13477.13一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冷拉一热压后粘结性的测定
GB/T13477.17一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7部分:弹性恢复率的测定
GB/T13477.19一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9部分:质量与体积变化的测定
GB/T14522一2008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
GB/T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3技术要求
3.1一般规定
3.1.1嵌缝材料包括嵌缝板、填缝密封胶和配套的界面剂。
3.1.2填缝密封胶与界面剂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应发生不利于粘结的化学反应。
3.2嵌缝板
3.2.1嵌缝板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误差范围为±5%,长度和宽度误差范围为±2%。
3.2.2嵌缝板的材质宜选用耐水性好的闭孔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其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填缝密封胶
3.3.1填缝密封胶宜采用施工性能良好、耐老化性能优异和高位移能力的硅酮或聚氨酯类材料。寒冷和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应采用硅酮类填缝密封胶。
3.3.2填缝密封胶应为细腻、均匀的膏状或黏稠状液体、不应出现气泡、结皮、结块、凝胶以及不易分散的析出物,不含煤焦油、废橡胶、沥青、白油等物质
3.3.3配套使用的界面剂应与混凝土界面具有良好粘结性能,几与填缝密封胶性能相匹配。
3.3.4填缝密封胶的性能应符台表2的规定
表2填缝密封胶的性能
3.4施工要求
3.4.1一般规定
3.4.1.1
嵌缝材料施工包括接缝清理、嵌缝板安装、填缝密封胶灌注以及填缝密封胶防护等。
3.4.1.2雨雪天气时不应进行嵌缝材料的施工
3.4.1.3嵌缝材料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3.4.2接缝清理
3.4.2.1接缝内应干燥、清洁,无灰尘、杂物或残余脱模剂等。
3.4.2.2接缝内松散混凝土或混凝上表面脱模剂可采用角磨机打磨去除,大颗粒杂物可采用刷子清理,并用吹风机对灰尘、浮渣等进行清理
3.4.3嵌缝板安装
3.4.3.1接缝清理完成后,安装嵌缝板。
3.4.3.2根据接缝的尺寸大小对嵌缝板进行加工,保证嵌缝板嵌填至设计规定的深度。
3.4.3.3嵌缝板安装时,应保证嵌缝板达到接缝的底部,相邻两块嵌缝板要密贴无缝隙,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3.4.3.4嵌缝板安装后,检查嵌缝板的安装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嵌入深度、与接缝两侧混凝土的密贴性以及嵌缝板接头密封性等。
3.4.4填缝密封胶灌注
3.4.4.1施工前,应对接缝两侧轨道结构的表面进行防污染处理。
3.4.4.2施工前,应对接缝两端进行封闭处理,以防止填缝密封胶流失。封闭材料应采用具有较好透气性的材料。
3.4.4.3灌注填缝密封胶前,应用刷子在接缝两侧均匀涂刷界面剂,待界面剂表干30min以后再灌注填缝密封胶。
3.4.4.4填缝密封胶的适宜施工温度为(5~35)℃。
3.4.4.5对于双组份填缝密封胶,应按厂家推荐的配合比对密封填缝材料进行机械混合。混合均匀后,应在30min内灌注完毕。
3.4.4.6应采用专门施工机具进行填缝密封胶的灌注施工,保证填缝密封胶填满整个接缝。
3.4.4.7灌注时,灌注口应靠近接缝处,灌注速度应缓慢均匀,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3.4.4.8对于超高段或曲线段接缝,应从高处分段灌注,使填缝密封胶顺序流向低处,灌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填缝密封胶溢出。
3.4.4.9灌注完成后,应采用专用清洗液对施工器具进行清洗。
3.4.5填缝密封胶防护
3.4.5.1填缝密封胶灌注完毕至实干前,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雨水、杂质落人,并避免下一步工序对填缝密封胶的损坏。
3.4.5.2填缝密封胶实干后,才能进行接缝封端模具的拆除。
4检验方法
4.1嵌缝板
4.1.1检验条件
检验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4.1.2表观密度
按GB/T6343一200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4.1.3抗拉强度
按GB/T9641一198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4.1.4抗压强度
按GB/T8813一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4.1.5撕裂强度
按GB/T10808一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4.1.6加热尺寸变化率
按CB/T8811一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条件为(70±2)T
4.1.7吸水率
按GB/T1034一2008规定的试验方法1进行试验。
4.1.8压缩永久变形
按GB/T6669一2008规定的试验方法1进试验
4.1.9延伸率
按GB/T9641一198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4.2填缝密封胶
4.2.1检验条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