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请教我用自定义贴面布置装饰需要把梁打断,对钢筋会又影响吗。-安徽
所属地区:安徽
提问日期:2022-04-25 23:13:58
提问网友:清迈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有的
所属地区:安徽
提问日期:2022-04-25 23:13:58
提问网友:清迈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有的
1、 PDF转DWG工具: Any PDF to DWG Convert软件界面非常简洁,操作简单,只有几个选项,添加文件后点击转换,即可把文件导出为dxf或dwg,大小4M多。
只要是矢量图都可以转换。
2、PDF文件说明
PDF图纸有两类:
1)矢量图纸,线条、文字是矢量的,放大以后依然清晰。如下图这类PDF文件,图上元素可全部导出到CAD图纸。
2)栅格图片,放大以后是模糊。这类PDF文件,目前不管什么软件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3 、PDF转换CAD图
3.1 启动软件
3.2 选择文件
1)点击添加文件,选择待转换的PDF文件
3.3 设置相关选项并转换
1)导出格式DWG、DXF任选一个
2)导出文件版本选择AutoCAD 2002
3)导出路径,勾选Same as Source,保存在原PDF文件位置
4)点击Convert Now,开始转换文件
5)转换完成,弹出提出框,点击是
4、输出的文件:Any PDF to DWG Convert转换后,会把PDF文件里的每一页图纸,单独存为一个dwg文件。PDF文件里有7页图纸,依次存为7个dwg文件。图纸尺寸与实际尺寸不符合,输入缩放快捷命令SC,选中整张图纸,再输入缩放尺寸即可调整图纸尺寸。工具信息来源于测绘之家。
问题专业:土建 概算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04-25 22:52:04
提问网友:暗香
解答网友:小的大牛
你好。楼梯休息平台计算混凝土不需要计算的。楼层平台板是需要计算的。(所以你的分清楼梯的具体范围)
ICS 35.240.01
L 70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4144—2021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platform
2021 - 12 - 09 发布 2022 - 01 - 09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各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运行维护管理的通用要求、基础设施运维、应用软件运维、安 全管理和应急响应。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运行维护管理,其他相关信用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 20272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2117 信用 基本术语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3792 信用标准化工作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50174、GB/T 20272、GB/T 22117、GB/T 22239、GB/T 2379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platform
提供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处理、应用服务等功能的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 的总称。 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本文件中简称信用平台。
3.2 1运行单位 operation organization
负责信用平台运行维护的单位。
3.3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支撑信用平台运行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和安全设备、云平台,以及基 础软件系统。
3.4 基础软件 basic software
支撑信用平台运行的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
3.5 云平台 cloud platform
用于部署信用平台所用的云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集合平台。
3.6 应用软件 application software
为满足信用信息归集、处理、交换、共享、服务、管理等工作需求而开发的软件。
4 通用要求
4.1 运维组织
4.1.1 运行单位应对运行维护工作进行明确分工,根据信用平台的规模和运行要求设置相应的运行保 障人员,成立运维小组,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业务操作人员、安全审计人员:
a) 管理人员:负责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编制运行维护工作整体规划,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程;
b) 技术支持人员:负责基础设施、应用软件等运行维护工作,及时响应并处理信用平台运行中的 请求、故障等;
c) 业务操作人员:负责信用平台应用功能的日常操作,开展信用信息相关服务,包括业务的处理、 审核、异常情况处理等;
d) 安全审计人员:负责对技术支持人员、业务操作人员行为进行安全审计、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 包括查看和审计系统运行日志等。
4.1.2 运行保障人员应定期通过业务培训考核。
4.2 运维范围
4.2.1 运行维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等。
4.2.2 运行维护保障时间为 7×24 小时,以保障信用平台不间断稳定、可靠、高效运行。
4.3 文档管理
4.3.1 运维文档应包括但不限于:运维对象清单、网络拓扑图、设备台账、设备系统配置、用户账号、 基础设施产品资料及软件开发、使用和运维资料等资料性文档,以及设备维修、变更、巡检记录和运维 周报、月报、年度总结等过程性文档。
4.3.2 资料性文档应随记录事项变动实时更新,并记录变更人、责任人、版本号和变更日期。
4.3.3 过程性文档应及时如实记录并总结运维事件,保存电子文档和相关人员签字的纸质文档,纸质 文档至少保留 3 年。
4.3.4 设备台账应建立对象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清单应标明对象标识、购置(形成)日期、购置价 格、保修期、功能授权、重要程度、所在位置、上线日期、供应商和变更说明等。
ICS 13.200
CCS C66 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4145—2021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Guidelines for urban safety risk assessment
2021 - 12 - 09 发布 2022 - 01 - 09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人员、评估程序和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类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本文件不适用于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类的城市风险评估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21734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 35181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1080 城市消防规划规范
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AQ 8001 安全评价通则
DB32/T 3849 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基本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风险 safety risk
某种特定的危险事件(事故或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与其产生的后果的组合。
3.2 风险源 risk source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3 脆弱性目标 vulnerability target
与重大风险或重大危险源临近,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时,自身存在较易遭受伤害和损失的场所 和目标。
3.4 安全风险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 for safety risk
显示安全风险空间分布的数字文件,是城市安全风险(3.1)分级结果、应急资源以及风险管控措 施的地图展示。
4 评估项目人员
项目组由组长及相关人员组成,应根据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确定成员数量和专业构成,成员数量不 宜少于10人,专业工作背景及能力宜覆盖安全、机械、交通、土木、化工、电气、信息化、消防、地质、 地震、气象、水文等。 项目组组长应由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一级安全评价师担任。 项目组成员应具有安全评价师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ICS 35.240.70
CCS A 75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4156—2021
实景三维地理信息元数据规范
Metadata specification for 3D real scen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2021 - 12 - 09 发布 2022 - 01 - 09 实施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实景三维地理信息元数据的基本要求、类型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模型三维、点 云模型、实景影像模型的生产、建库、分发及应用,其他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710—2005 地理信息 元数据
GB/T 35628—2017 实景地图数据产品
GB/T 39608—202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元数据
CH/T 8023—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CH/T 9015—2012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3.1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指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考系和分发等信息。 [来源:GB/T 19710—2005,定义4.5]
3.2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 oblique photography 3D model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正视、侧视等多角度航空影像,经影像预处理、多视倾斜影像匹配、空 中三角解算、稠密点云构建及噪声信息去除和模型重建等技术流程生成的三维模型。
3.3 模型三维 3D model
以DEM、DLG、DOM等二维数据和纹理数据为基础,采用3Dsmax等软件,生产和构建的三维几何场景 数据,包括地形模型、建筑模型、交通设施模型、管线模型等数据内容。
3.4 点云 point cloud
以离散、不规则的方式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点的集合。 [来源:CH/T 8023—2011,定义3.3]
3.5 3实景影像 real scene image
与人眼视觉感知一致,反映地理场景真实的空间关系、时间以及人文社会环境信息等的一种近地面 数字影像。 [来源:GB/T 35628—2017,定义3.1]
4 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应于本文件。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DSM: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
ICS 93.140
CCS R40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4191—2022
江苏省绿色航道建设指南
Guidelines of construction for Jiangsu Green waterway
2022 - 01 - 28 发布 2022 - 02 - 28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绿色航道的建设原则、绿色航道和绿色船闸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的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江苏省境内内河(不含长江)绿色航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50139 内河通航标准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43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T 50905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JTJ 300 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 305 船闸总体设计规范
JTJ 306 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
JTJ 307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
JTJ 308 船闸闸阀门设计规范
JTJ 309 船闸启闭机设计规范
JTJ 310 船闸电气设计规范
JTS 208 防波堤与护岸施工规范
JTS 320-2 通航建筑物维护技术规范
JTS/T 320 航道养护技术规范
JTS 149 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S 150 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JTS 180-2 运河通航标准
JTS 181 航道工程设计规范
JTS/T 181-1 内河航标技术规范
JTS 181-5 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
JTS 182-1 渠化工程枢纽总体设计规范
JTS/T 225 内河航道绿色建设技术指南
JTS 257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T 320-6 内河航道绿色养护技术指南
JT/T 1199.3-2018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第 3 部分:绿色航道
CJJ 134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DB32/T 2885-2016 内河水上服务区总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航道 green waterway channel
在航道全生命周期内,以绿色发展为理念,通过科学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养护管理,在满足通航 功能的基础上,兼顾水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排降碳、保护生态环 境,注重品质建设与运行效率,资源、环境、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航道。
3.2 绿色船闸 green lock
在船闸全生命周期内,通过科学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养护管理,满足通航功能,注重品质建设、 运行效率及便捷服务,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环境和生态的综合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实现系统内 部和系统间均衡发展的船闸。
3.3 绿色养护 green conservation
在保证航道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通过改进、优化或创新 航道养护理念和养护活动,形成节能低碳、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航道养护新模式。
3.4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revetment
具有自然河岸属性的人工护岸。
3.5 材料的内含能 internal energy of the material
由原材料提炼到经过所有加工过程,最终形成产品转化为建筑元件所消耗的能量总和。
4 建设原则
4.1 生态优先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构建丰富的与原有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系统和人文社会条件等协 调统一的绿色航道。
4.2 综合利用原则
3 在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基础上,满足航运、水利、生态、景观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
4.3 集约利用原则 合理确定绿色航道建设标准,集约利用资源,提升通航能力和整体效益。
4.4 因地制宜原则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理条件的航道尺度、岸坡结构与植物品种,构建重 点突出、城乡一体,丰富而自然的生态航道。
ICS 93.080
CCS P 66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DB32/T 4192—2022
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指南
Guidelines of roadside facilities setting for vehicle-infrastructure coordination
2022-01-28 发布 2022-02-28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基本组成、路侧设施道路场景分类、路侧设施设置等内容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和公路的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适用于车路协同环境下自动驾驶等级不高 于等级3,高于3级自动驾驶道路环境设置可参照此文件,车路协同场景支持T/CSAE 53-2017中规定的应 用场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23828 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
GB/T 24969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 2528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3697 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GB 35114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GB/T 40429-2021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GA/T 484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
GA/T 489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安装规范
GA/T 1743-202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
GA/T 1743-202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70-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JTG/T D70/2-01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3381-02—2020 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
T/SHJX 005-2018 车路协同系统应用场景描述和技术参数定义
T/CSAE 53-2017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T/CSAE 157-2020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第二阶段
3 术语与定义
3.1 术语和定义
3.1.1车路协同 vehicle-infrastructure coordination
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全方位 实现车-车、车-路动态实时数据交互及车辆主 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实现提升交通 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改善出行体验,支持自动驾驶等目标。
3.1.2Uu接口 Uu interface
在蜂窝网络通信系统中,基站与手机等终端之间的双向通信接口,包括基站发射、终端接收的下行 链路以及终端发射、基站接收的上行链路。
3.1.3PC5接口 PC5 interface
在终端与终端直接通信方式下,即终端用户数据通信不需要经过基站时,终端间的双向通信接口。 3.1.4车路协同路侧设施 vehicle-infrastructure coordination roadside facility
部署在道路沿线的可用于支撑车路协同感知、通信、计算、控制等功能的交通安全、交通服务、交 通管理等附属设施。
3.1.5路侧单元 road side unit
路侧单元简称 RSU。部署在路侧的通信网关,具有蜂窝网 Uu、直连 PC5 和有线等多种通信模式,汇 集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和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信息,并通过直接转发或上传至 C-V2X 平台转发等方式将 V2X 消息广播给道路交通参与者。
3.1.6边缘计算单元 multi-acess edge computing unit
是实现端云一体化车路协同的路侧计算设备,用于就近提供边缘计算服务,实现多源信息融合、目 标识别、事件检测、数据存储、高精定位解算、高精地图下发、智能协同、资源调度、信息安全等功能。
3.1.7视频检测设备 video detection facility
部署在道路沿线,具备视频流采集、交通流检测、交通事件检测、交通视频录像功能的交通设施。
3.1.8毫米波雷达 millimeter-wave radar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使用毫米波 (millimeterwave)。通常毫米波是指 30~300GHz 频域(波长为 1~ 10mm)的。
3.1.9激光雷达 light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
以激光束为信息载体,利用相位、振幅、频率等来搭载信息,并将辐射源频率提高到光频段,用于 精确获得三维位置信息的传感器,能够确定物体的位置、大小、外部形貌甚至材质。
3.1.10信号机 traffic signal control machine
能够改变道路交通信号顺序、调节配时并能控制道路交通信号灯运行的装置,是城市交通信号控制 系统的核心组成设备,兼有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交叉口监控等功能。
3.1.11差分基站 differential reference station
在控制点上架设术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信终端等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观测、 接收卫星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由其处理后播发差分改正数据的设施。 3.1.12C-V2X 平台 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platform
利用可支持车辆与一切相关事物相连接的 4G/5G 等蜂窝网络通信技术,构建的支持车辆与路侧基础 设施交互以满足道路交通安全、效率、服务类等需求的平台。
3.1.13 2等级 3 level 3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等级 0 至等级 5,其中等级 3 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 3.1.14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负责向车联网设备(OBU,RSU,VSP)签发各种通信证书或签发证书撤销列表(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CRL),例如注册 CA、假名 CA、应用 CA、证书撤销机构(Certificate Revocation Authority,CRA)等。
3.2 缩略语
C-V2X 基于蜂窝网络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OBU 车载单元(On-Board Unit)
SPAT 时序消息(Signal Phase and Timing)
V2I 车载单元与路侧单元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V2V 车载单元之间通信(Vehicle to Vehicle)
V2X 车载单元与其他设备通信(Vehicle to Everything)
4G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4 总则
4.1 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应遵循科学、安全、精准、环保的原则;在满足本标准的规定外,应符合国 家、行业颁布的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2 本文件指导车路协同路侧设施标准化建设与设置管理,从路侧设施上保障汽车在车路协同环境下安 全行驶。
4.3 车路协同路侧设施的设置场景按照交通性质和道路所在的位置进行分类设置。
ICS 03.100
CCS A 10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DB32/T 4228—2022
加油站计量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easurement management of oil fuelling station
2022-04-18 实施 2022-03-18 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加油站计量组织保障、计量器具、诚信计量、计量宣传和计量纠纷处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贸易结算的加油站的计量管理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9081 机动车燃油加油机
GB 20952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
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G 443 燃油加油机检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56、GB/T 9081、GB 20952和JJF 1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加油站 oil fuelling station
具有储油设施,使用加油机为机动车加注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柴油等车用燃油的场所。 [来源:GB 50156-2021,2.1.2]
3.2 加油机 fuel dispensers
用来给车辆添加液体燃料的一种液体体积测量系统。当用户有IC卡支付、油气回收、税控功能等其 他要求时,可以具备这些功能。用于国内油品贸易结算的加油机应具有自锁功能。 [来源:JJG443-2015,3.1.1]
3.3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 vapor recovery system for gasoline filling station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汽油密闭储存、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和油 气处理装置组成。该系统的作用是将加油站在卸油、储油和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收集、储 存和送入油品运输汽车罐车的罐内,运送到储油库集中回收变成汽油。 [来源:GB 20952-2020,3.6]
3.4 计量管理 measurement management
对加油站进油、售油和计量核查等计量活动所涉及的组织架构、人员、器具和活动等进行的管理。
3.5 计量器具 measuring instrument
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来源:JJF 1001-2011,6.1]
3.6 计量罐 measuring tank
加油站用于储存和计量车用燃油的卧式金属罐(含非金属材质卧罐)、立式金属罐、船舱等设施。
4 组织保障
4.1 组织架构 加油站应设置站长一名为计量管理工作的责任人,配备专(兼)职计量员不少于一人,负责加油站 的计量管理工作。
4.2 计量管理人员
4.2.1 加油站应加强计量法律法规、计量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加油站的计量管理人员应经过计量业务 知识培训。
4.2.2 站长的职责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全面负责加油站计量管理工作;
——组织宣贯计量法律法规,确保计量准确,保障贸易公平;
——制定并落实加油站的计量管理目标;
——确保实现计量管理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负责处理有关计量投诉。
4.2.3 计量员的职责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落实日常计量管理工作;
——负责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等管理工作;
——负责加油机计量风险管理工作;
——负责油品库存计量管理工作。
ICS 13.02.10
CCS Z 04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4229—2022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Requirements of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2022-03-18 发布 2022-04-18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流程、核算边界、排放源识别、排放量核算、数据质量 保证和报告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与报告,以及主管部门对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的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DB32/T 3316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管理要求及检查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149、DB32/T 33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机构 public institutions
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来源:GB/T 29149-2012,3.1]
3.2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 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来源:GB/T 32150-2015,3.1,有修改]
3.3 温室气体排放源 greenhouse gas 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来源:GB/T 32150-2015,3.5]
3.4 活动数据 activity data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产生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如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和净购入的电量等。 [来源:GB/T 32150-2015,3.12,有修改]
3.5 排放因子 emission factor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 [来源:GB/T 32150-2015,3.13]
4 工作流程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工作流程包括核算边界确定、排放源识别、排放量核算、数据质量保 证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流程见图 1。
ICS 01.140.30
CCS A 0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382—2021
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技术应用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nancial e-invoice blockchain system
2021 - 09 - 30 发布 2021 - 10 - 30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财政电子票据的系统架构、总体要求、业务通用要求、技术要求、业务流程要求和数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财政电子票据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及财政电子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财政票据 finance invoice
由财政部门监(印)制、发放、管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或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收取财物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具的凭证。
注:财政票据包括非税收入类票据、结算类票据、其他财政票据。其中,其他财政票据包括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医疗收费票据、社会团体会费票据、其他应当由财政部门管理的票据。
3.2
财政电子票据 finance e-invoice
以数字信息代替纸质文件、以电子签名代替手工签章,依托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开具、存储、传输和接收财政电子票据,实现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的电子形式票据,以下简称“电子票据”。
3.3
区块链 blockchain
使用密码技术链接将共识确认过的区块按顺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账本。
注:区块链旨在防止篡改并创建最终的、确定的和不变的账本记录
3.4
智能合约 smart contract
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的计算机程序,其共识执行结果都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4 系统架构
4.1 架构图
4.1.1 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应由支撑系统、服务系统和业务系统构成,其框架如图 1 所示。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系统部署方式的相关示例见附录 A。
ICS 35.240.99
CCS L 67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392—2021
“互联网+监管”数据规范
Data specification for internet plus regulation
2021 - 12 - 03 发布 2022 - 01 - 03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互联网+监管”数据的数据层级、数据架构和数据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的采集、汇聚、开发、交换等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2402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 17969.8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OSI登记机构操作规程 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
(UUID)的生成和登记及其用作ASN.1客体标识符部件
GB/T 18391.1—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1部分:框架
GB/T 20091 组织机构类型
GB/T 26840—2011 电子商务 药品核心元数据
GB 32100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GB/T 35965.1—2018 应急信息交互协议 第1部分:预警信息
GB/T 38700—2020 特种设备追溯系统数据元
GB/T 37973 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
SF/T 0052—2019 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数据元和代码集
YD/T 2673—2013 面向舆情分析的互联网数据采集与交换格式定义
YY/T 1752—2020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基本数据集
DB33/T 2036.6—2019 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第6部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DB33/T 2067—2017 法人库数据规范
DB33/T 2234—2019 人口综合库数据规范
DB33/T 2350—2021 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
DB33/T 2359—2021 公共数据交换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互联网+监管 internet plus regulation
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实现工具的监管体系新形态。
3.2
双随机一公开 double random selection and one publication
执法监管部门依法对列入随机抽查清单事项,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一种监管模式。
[来源:DB33/T 2036.6—2019,3.1]
3.3
第三方平台 third party platform
独立于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按照特定的交易与服务规范,为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与搜索、交易的确立、支付、物流等服务的网络平台。
3.4
行政相对人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应当遵守行政管理秩序、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5
监管对象 regulatory object
行政相对人、特种设备、特定产品、特定场所等被监管的目标对象。
3.6
监管事项 regulatory item
执法监管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职能配置,对监管对象实施监管活动的事项。
3.7
监管数据 regulatory data
执法监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过程中,依法生产、认定、采集或使用的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监管对象信息、风险预警信息、综合监管信息等类数据。
3.8
数据元 data element
由一组属性规定其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
[来源:GB/T 18391.1—2009,3.3.8]
3.9
数据高铁 data high speed railway
通过数据库的日志采集、解析、入库等手段,提高公共数据传输速度、准确度、完整度的数据归集模式。
[来源:DB33/T 2350—2021,3.2.2.7] 4 数据层级
4.1 概述
按业务应用维度对监管数据进行层级划分,可分为支撑数据层、基础数据层、应用数据层和行为数据层,具体数据层级和业务协同关系如图1所示。
ICS 65.020.20
CCS B 05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401—2021
重金属污染立地生态修复林营建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orest in heavy metals polluted sites
2021 - 12 - 12 发布 2022 - 01 - 12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金属污染立地生态修复林的术语与定义、树种选择和配置原则、营造林技术、抚育技术和成效评估等。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GB 15618-2018规定的风险管制值的农用地、或重金属含量高于GB 36600-20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而低于风险管制值的公园及绿化用地,以及其它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地的生态修复林营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3 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
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LY/T 2518 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DB33/T 177-201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DB33/T 179.2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第2部分:林业容器育苗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重金属污染立地 heavy metal polluted sites
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GB 15618-2018规定的风险管制值的农用地、或高于GB 36600-20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而低于风险管制值的公园及绿化用地,以及其它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地。
3.2
生态修复林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orest
为了控制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及食物链传递,削减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和健康危害,在重金属污染立地上,选用对重金属具有较高耐性、富集能力的树种营建的森林生态系统。
3.3
污染立地改良 polluted site amelioration
通过施加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pH值,或通过吸附作用、络合作用,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浓度,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毒性,改善立地条件。
4 树种选择及配置原则
4.1 功能性
以树木的重金属耐性、富集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适宜树种营建生态修复林。
4.2 适生性
充分考虑修复区域的自然、地理及水文特征,科学分析土壤污染特征和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
注:适地适树是选择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指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树种。
4.3 乡土性
以乡土树种为主,加强乡土适生树种的应用,同时,适当考虑具有较强修复能力的引进树种,提升生态修复林的修复效果及生态稳定性。
4.4 互补性
充分考虑地上空间及光、热、水、气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生态修复群落;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利用的层次性,营建深根型和浅根型树种结合的生态修复林。
ICS 13.310
CCS A 90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417—2021
城市公共客运智慧安防管理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mart security management of urban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
2021 - 12 - 24 发布 2022 - 01 - 24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的风险防范规划、人力防范、实体防范、电子防范、智慧应用、安防信息以及运行与评估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公共客运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和管理,并用于系统评估和检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12358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 12899 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通用技术规范
GB 15208.1 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 15210 通过式金属探测门通用技术规范
GB/T 15408 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
GB 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225—2000 水路客运术语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6718—201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2852.1—2016 城市客运术语 第1部分:通用术语
GB/T 32852.6—2018 城市客运术语 第6部分:城市客运轮渡
GB/T 34316—2017 港口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GB 34655 客车灭火装备配置要求
GB/T 35273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 37300 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规范
GB/T 39477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安全技术要求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526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833—20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 51151—2016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 69 防爆毯
GA/T 594 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A/T 761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A/T 841 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痕量毒品/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
GA 871 防爆罐
GA 872 防爆球
GA/T 1067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液态物品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A 1081 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GA/T 1323 基于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痕量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
GA/T 1343 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
GA/T 1400.4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4部分:接口协议要求
GA 1467—2018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要求
GA/T 1779 被动式太赫兹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JT/T 844 港口设施保安设备设施配置及技术要求
JT/T 961—2020 交通运输行业反恐怖防范基本要求
JT/T 1138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QC/T 1048 客车应急锤
DB33/T 2359 公共数据交换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348—2018、GB/T 18225—2000、GB/T32851.1-2016、GB/T 50833—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智慧安防 smart security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人力防范、实体防范、电子防范等多种手段,预防、延迟、阻止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暴力袭击等事件的发生。
[来源:GB 50348—2018,2.0.1,有修改]
3.2
客运载体 passenger transport carrier
为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各种公共汽电车辆、出租客运车辆、地铁列车、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
[来源:GB/T 32852.1—2016,2.1.4,有修改]
3.3
城市公共客运 urban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
以乘客为运送对象,通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客运载体,实施有目的的乘客空间位移的运营活动。
[来源:GB/T 32852.1—2016,2.1.1,有修改]
3.4
城市路面公共交通 urban road public transit
在城市道路上运用包括公交客运车辆、城际客运车辆、出租客运车辆等客运载体和有关设施等供公众乘用的公共交通方式。
3.5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it
在城市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磁悬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
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客运载体和有关设施等供公众乘用的公共交通方式。
[来源:GB/T 50833—2012 2.0.1,有修改]
3.6
城市水上公共交通 urban aquatic public transit
在城市及附近水域以客运船舶为主要客运载体和有关设施等供公众乘用的公共交通方式。
[来源:GB/T 32852.6—2018,2.2,有修改]
3.7
城市公共客运单位 urban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 units
经营城市公共客运运营业务的经营实体。
[来源:GB/T 32852.1—2016,2.1.9,有修改]
3.8
客运船舶 water transport Shipping
载运旅客以及行李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
[来源:GB/T 18225—2000,3.1,有修改]
3.9
开放区域 open area
用于城市公共客运使用的提供公众出入活动的区域。
[来源:GA 1467—2018,3.1,有修改]
3.10
非开放区域 non-open area
用于城市公共客运的设备与管理所用基础设施等禁止或限制公众出入活动的区域。
[来源:GA 1467—2018,3.2,有修改]
3.11
公共客运基础设施 public passenger traffic infrastructure
提供公共客运服务的建筑物、构建物、设备及标志等。
[来源:GB/T 32852.1—2016,5.4.4,有修改]
3.12
停保基地 transport carrier parking and maintenance base
各种公共汽电车辆集中停放、加油、充电、保养、维修的场地。 4 风险防范规划
4.1 防护对象
4.1.1 防护区域和部位
防护部位主体类别划分为客运载体、公共客运基础设施,防护区域划分为开放区域和非开放区域。
具体分类见附录A中表A.1。
4.1.2 防护目标
城市公共客运防护对象分为乘客及乘务人员、客运载体和公共客运基础设施。
4.2 风险划分
4.2.1 城市公共客运安全防范风险等级应根据社会环境、运营环境和安全危害程度,通过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确定。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31-2021
干扰源用户接入电网电能质量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interference source users connected to power grid
2022-01-28发布 2022-01-28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扰源接入电网的基本原则、电能质量要求和电气化铁路、冶炼用户、风电场、光伏电站、城市轨道交通用户等典型干扰源接入电能质量评估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入10kV及以上国家电网的新(改、扩)建干扰源,已投入运行的干扰源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594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17626.3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GB/Z17625.4电磁兼容限值中、高压电力系统中畸变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
GB/Z17625.5电磁兼容限值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
GB/T20320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
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
GB/T32507电能质量术语
DL/T1208电能质量评估技术导则供电电压偏差
DL/T1344干扰性用户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范
DL/T1375电能质量评估技术导则三相电压不平衡
DL/T1724电能质量评估技术导则电压波动和闪变
NB/T31014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制造技术规范
NB/T31015永磁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制造技术规范
NB/T32004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NB/T41008交流电弧炉供电技术导则电能质量评估
Q/GDW1404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
Q/GDW10650.2电能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电能质量监测装置
Q/GDW10651电能质量评估技术导则
Q/GDW11623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导则
Q/GDW11938一2018电能质量谐波限值与评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扰源interference source
接入电力系统的具有非线性、不平衡、冲击负荷的用户或电源。
[来源:DL/T1344—2014,3.4,有修改]
3.2
接入点point of connection
用户的电力设备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处。
[来源:DL/T1344—2014,3.5]
3.3
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
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来源:GB/T12326—2008,3.1]
3.4
电能质量评估power quality assessment
通过建模仿真和(或)电能质量监测,对电能质量各项指标作出评价的过程。包括预测评估和监测评估。
[来源:GB/T32507一2016,2.1.6,有修改]
3.5
预测评估predicted assessment
对评估对象进行建模,通过仿真计算并叠加背景电能质量水平得到各项指标数据,与相应的限值比较,对各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的评价。
[来源:GB/T32507一2016,3.20,有修改]
3.6
监测评估monitoring assessment
使用测量设备进行电能质量测试,将实测数据与限值比较,对各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的评价。
[来源:GB/T32507一2016,3.19,有修改]
4基本原则
4.1应重视干扰源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开展干扰源接入电能质量管理。
4.2干扰源接入后应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其他用户设备的正常供用电。
4.3背景电能质量指标接近或超过GB/T14549、GB/T24337、GB/T12325、GB/T12326、GB/T15543规定限值或允许值的公共连接点不宜接入新的干扰源。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32—2021
电网技术降损节能计算导则
Guide for calcul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by power grid technical loss reduction
2022-01-28发布 2022-01-28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220kV及以下电网技术降损节能计算原则与方法,包括电网无功及结构优化、设备改造、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技术降损措施的节电量和节电经济收益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20kV及以下电网的技术降损节电量简化计算。精确节电量计算应采用潮流分析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571一2018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
DL/T686一2018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Q/GDW11036一2013并联无功补偿装置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6571一2018、DL/T686一2018和Q/GDW11036一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能损耗energy loss
功率损耗对时间的积分,是电能向非旨在使用的热能的转换。
[来源:DL/T686-2018,定义3.3]
3.2
节电量energy savings
在可比情况下,计算期内降损措施实施后与实施前相比减少的有功电量损耗。
[来源:Q/GDW11036-2013,定义3.1,有修改]
3.3
无功经济当量reactive power economic equivalent
供配电系统中每减少单位无功功率引起的系统有功功率损耗的下降量。
[来源:GB/T36571一2018,定义3.3]
3.4
计算期calculation period
用于确定实施技术降损措施后节电量的计算时间段。
[来源:Q/GDW11036—2013,定义3.4,有修改]
4总则
4.1电网技术降损节能计算工作应在技术降损措施实施前开展,节电量、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应作为措施立项实施的判断依据之一。
4.2技术降损措施实施后,应对降损成效进行评价验证。已投运但不具备监测条件的项目,可基于能够完整体现计算期内运行工况的代表数据计算节电量。已投运且具备监测条件的项目,宜在线采集、计算节电量。
4.3对于设备更换类的技术降损措施,节电量计算边界为设备本体;对于加装设备类和运行管理类的措施,节电量计算边界宜为同一电压等级,不宜超过上一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母线。
4.4节电量计算遵循保守性原则,若影响节电量的计算参数需预估或存在不确定性,宜取保守值。
4.5因节约电量带来的供电企业购电成本减少,计算相应的节能经济收益时,应按照计算期内节电量和对应电压等级的购电结算电价的乘积进行计算。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73—2021
电供暖项目户用配套电气线路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household electrical circuits for electric heating
2022-01-07发布 2022-01-07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供暖项目的基本要求、项目分类,以及户用配套电气线路设计与施工和验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220/380V电供暖项目户用配套电气线路新建、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T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Q/GDW10347-计量装置通用设计规范
Q/GDW11008低压计量箱技术规范
Q/GDW11020农村低压电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配置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户用配套电气线路Household electrical wiring
电表箱出线至用户用电末端的所有配套电气线路,一般分为进户线和户内线两部分。
3.2
接户线Answer the door line
从配电系统供电到用户计费电表之间的分支线路。
3.3
进户线House-service wire
从电表箱出线至用户配电箱(或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之间的线路。
3.4
户内线Indoor line
从用户户内配电箱(或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至受电设备之间的线路。
4项目基本要求
电供暖项目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a)项目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履行项目核准或备案、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
b)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依法依规申领工程施工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开工建设;
c)项目开工前应确认接户线、表箱内装备、进户线、户内线等配套电气线路是否满足所带设备容量需求,需增容时应征得当地供电部门同意;
d)除满足本规范外,项目用户住宅设计、电气工程设计、电气工程安装、计量装置与计量箱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配置等还应分别符合GB50096、GB51348、GB50169、Q/GDW10347、Q/GDW11008、Q/GDW11020的规范:
e)项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统筹兼顾经济性。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75—2021
单相智能物联电能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ngle phase smart loT electricity meters
2022-01-07发布 2022-01-07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相智能物联电能表(以下简称“电能表”)的规格要求,环境条件,模组化、机械及结构、电源、功能及包装要求,计量性能、状态监测、电气性能、可靠性、扩展模组互换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了电能表的检验规则和运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能表的设计、制造、采购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34.1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1634.2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215.211电测量设备(交流)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GB/T17215.321电测量设备(交流)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A级、B级、C级、D级和E级)
GB/T17215.323-2008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3部分:静止式无功电能表(2级和3级)
GB/T17215.9311电测量设备可信性第311部分:温度和湿度加速可靠性试验
GB/Z21192-2007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
DL/T698.4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5部分:通信协议一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JJG596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Q/GDW1206电能表抽样技术规范
Q/GDW10205电能计量器具条码
Q/GDW10364-2020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GDW12180-2021智能物联电能表功能及软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计量模组metrology module
由信号处理单元、计量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能够实现电能计量功能,并与管理模组进行数据交互的模组。
3.2
管理模组management module
由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安全单元、存储单元、控制单元组成,能够实现显示、对外通信、事件记录、数据冻结、负荷控制等功能的模组,是连接计量模组与扩展模组的中间件。
3.3
扩展模组extension module
用于电能表业务扩展的模组,包括通信、计算、监测、控制等功能的扩展,按型式可分为A型和型。
3.4
智能物联电能表smart loT electricity meters
由计量模组、管理模组、扩展模组组成,具备电能计量、数据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环境感知、信息交互和通信路由等功能,同时能适应物联网需求的智能电能表。
3.5
起动电流starting current(/)
在功率因数(或sin中)为1时,规定的电能表应起动并连续记录电能的最小电流值。
注:除非另有说明,“电压”和“电流”术语指方均根值(r.m.s.)。
3.6
最小电流minimum current(/nin)
规定的符合电能表准确度等级要求的电流最小值。
3.7
转折电流transitional current(/)
规定的电流值,在大于等于该值时,与电能表准确度等级对应的最大允许误差在最小极限内。
3.8
最大电流maximum current(/)
规定的电能表持续承载并保持安全且满足准确度要求的电流最大值。
3.9
基本电流basic current(/,)
确定直接接入式电能表有关特性的电流值,I=10I
3.10
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n)
确定经互感器接入电能表有关特性的电流值,I=20I
3.11
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U)
确定电能表相关性能所依据的电压值。
4技术要求
4.1规格要求
4.1.1准确度等级
有功准确度等级:A级:无功准确度等级:2级;
基波有功准确度等级:A级:谐波有功准确度等级:5级。
4.1.2标称电压
标准标称电压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10082-2017
J448-2017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Track
2017-09-29发布
2017-12-20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
根据国家铁路局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和重载铁路轨道设计、施工、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本次对《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一2005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规范强化安全优先的原则,落实保护自然生态和环境、节约土地和能源等政策法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运输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了铁路轨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技术标准,进一步提升了规范的科学性和技术经济合理性。
本规范共分10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钢轨及配件、正线有砟轨道、无砟轨道、站线轨道、无缝线路、有缝线路和轨道附属设施及常备材料。
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有:
1.修订了本规范适用范围。增加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的轨道设计,客货共线铁路最高旅客列车设计速度由160km/h修订为200km/h。
2.增加了有砟轨道、无砟轨道、轨距加宽等术语,删减了无缝线路相关的术语,删除了符号一节。
3.增加了曲线超高设置原则,修订了曲线超高设计标准、轨距加宽值,修订了轨道铺设精度和曲线圆顺度标准。
4.修订了钢轨选用标准,增加了钢轨采用60N、75N的技术要求,补充了不同铁路等级对钢轨材质的技术要求等。
5.修订了正线有砟轨道的设计标准及扣件、轨枕、道床等技术要求。
6.增加了无砟轨道设计原则、选型规定及设计参数,修订了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无砟轨道等设计内容。
7.修订了站线有砟轨道设计标准及扣件、轨枕、道床等技术要求。删减了道岔号数选择、道岔间插入钢轨长度等内容。
8.修订了无缝线路设计的基本规定,删减了钢轨伸缩调节器、无缝道岔等设计内容。删除了无缝线路稳定性、强度等检算内容。
9.修订了护轨设置规定,增加了无砟轨道常备材料的要求等。
10.删除了CA砂浆试验方法,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检算等8个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一2005。
1总则
1.0.1为统一铁路轨道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轨道设计符合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工级和Ⅱ级铁路、重载铁路的轨道设计。
1.0.3轨道设计标准应根据铁路等级、设计速度、列车轴重、客货运量、环境条件和维修管理方式等因素确定。
1.0.4轨道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稳定、平顺、耐久和少维修的要求,轨道部件选择应遵循匹配合理、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1.0.5轨道设计应与线下基础工程协调匹配,满足相关工程接口技术要求。
1.0.6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轨道设计应充分利用既有轨道部件和附属设施。
1.0.7铁路轨道设计应满足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
1.0.8轨道设计应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当线路通过环境敏感区时,轨道设计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1.0.9轨道设计应根据运营维护的需要配置备品备件。
1.0.10轨道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1.0.11轨道结构部件及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准人的规定。
1.0.12轨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轨道track
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结构物以上的线路部分,由钢轨及配件、轨枕及扣件、道床(有砟或无砟)、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等组成。
2.0.2有砟轨道ballasted track
采用碎石等散粒体及轨枕为轨下基础的轨道结构。
2.0.3无砟轨道ballastless track
采用混凝土等整体结构为轨下基础的轨道结构。
2.0.4轨距gauge
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与轨道中线相垂直的距离,在钢轨头部内侧面下16mm处量取。
2.0.5轨距加宽gauge widening
在小半径曲线地段,为使机车车辆能顺利通过曲线,减少轮轨磨耗,将曲线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保持不变。
2.0.6曲线超高curve superelevation
为平衡列车行驶在平面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曲线地段外股钢轨高于内股钢轨。
2.0.7轨底坡rail cant
为实现与车轮踏面斜度的匹配,钢轨应向轨道中心倾斜,从而在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形成的横向坡度。
2.0.8 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 Ⅰ slab track
在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进行调整,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2.0.9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Ⅱslab track
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进行调整,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要求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2.0.10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Ⅲslab track
在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带挡肩的预制轨道板,通过自密实混凝土进行调整,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2.0.11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 bi-block sleeper ballastless track
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组装成轨排,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轨枕浇筑到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轨道电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2.0.12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low vibration track
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弹性支承块(含预制的混凝土支承块、橡胶套靴、块下垫板)浇筑到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轨道电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2.0.13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sleeper-embedded ballastless track
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长轨枕浇筑到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轨道电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2.0.14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sleeper-embedded ballastless track of turnout area
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预制的混凝土岔枕浇筑到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形成整体的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
2.0.15道岔区板式无砟轨道slab track of turnout area
在现浇的底座或支承层上铺装预制道岔板,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或自密实混凝土进行调整,形成整体的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
2.0.16跨区间无缝线路continuous welded rail with welded turnout
长轨条跨越两个或更多区间,且车站正线上采用无缝道岔的无缝线路。
2.0.17设计锁定轨温design stress-free temperature of rail
根据气象资料和无缝线路允许温升、允许温降计算确定的无缝线路锁定轨温。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铁路正线应按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重载铁路正线亦可按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无缝线路设计应符合《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TB10015等相关规范的规定。
3.1.2正线应根据铁路等级、设计速度、轴重、年通过总质量、线下工程条件、环境条件及养护维修要求等,经技术经济论证选择轨道结构类型。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重载铁路的轨道结构类型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客货共线铁路宜采用有砟轨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长度超过1km的隧道及隧道群宜采用无砟轨道。
2活动断裂带、地面严重沉降区、冻结深度较大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季节性冻土区及深厚层软土等变形不易控制的特殊地质条件地段,宜采用有砟轨道。
3同种类型的轨道结构应集中成段铺设,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之间应设置轨道结构过渡段。
3.1.3当双线铁路的轻、重车方向年通过总质量有显著差别时,其轻、重车线应按年通过总质量、设计轴重分别确定轨道技术标准。
3.1.4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60年。
3.1.5轨底坡应为1:40。
3.1.6轨道设计应满足结构防、排水要求,寒冷和严寒地区应采取防冻融措施,并做好与相关专业防排水系统的衔接。
(略)
4钢轨及配件
4.0.1高速、城际和客货共线I级铁路正线应采用60kg/m钢轨,客货共线Ⅱ级铁路正线可采用60kg/m或50kg/m钢轨,重载铁路正线应采用60kg/m及以上钢轨。
4.0.2正线钢轨及道岔基本轨为60kg/m及以上钢轨时,宜采用60N、75N钢轨。
4.0.3钢轨定尺长可为100m、75m、25m、12.5m。无缝线路60kg/m钢轨宜选用100m定尺长钢轨,75kg/m钢轨宜选用75m或100m定尺长钢轨。有缝线路宜选用25m定尺长钢轨。
4.0.4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钢轨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应选用强度等级为880MPa的U71MnG钢轨。
2在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800m的正线以及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1200m的动车组走行线、联络线、站线区段应选用同材质的在线热处理钢轨。
4.0.5客货共线铁路钢轨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年通过总重大于或等于50Mt的直线及半径大于1200m曲线地段,应选用强度等级为980MPa热轧钢轨。在半径小于或等于1200m的曲线地段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1180MPa的在线热处理钢轨。
2在年通过总重小于50Mt的直线及半径大于1200m曲线地段,应选用强度等级为880MPa热轧钢轨,山区线路应选用强度等级为980MPa热轧钢轨。在半径小于或等于1200m曲线地段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1080MPa的在线热处理钢轨。
4.0.6重载铁路钢轨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载铁路直线及半径大于1600m的曲线地段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980MPa的热轧钢轨。
2在半径小于或等于1600m的曲线地段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1180MPa的在线热处理钢轨。
4.0.7道岔、钢轨伸缩调节器和胶接绝缘接头钢轨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岔用基本轨、尖轨、心轨、翼轨(特种断面翼轨TY1除外)和导轨应满足以下要求:
(1)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应选用强度等级为1080MPa的U71MnG在线热处理对称及非对称断面钢轨。
(2)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应选用强度等级为1180MPa及以上的在线热处理对称及非对称断面钢轨。
2伸缩调节器用钢轨应选用在线热处理对称及非对称断面钢轨。
3厂制胶接绝缘接头应选用与相邻钢轨相同材质的在线热处理钢轨。
4.0.8不同类型的钢轨连接时应采用异型钢轨连接。
4.0.9钢轨接头螺栓和螺母的强度等级及垫圈类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钢轨接头螺栓应采用10.9级高强度接头螺栓,螺母应采用10级高强度螺母,垫圈应采用高强度平垫圈。
2站线60kg/m钢轨接头螺栓应采用10.9级高强度接头螺栓,垫圈应采用高强度平垫圈;50kg/m钢轨接头螺栓应采用8.8级及以上高强度接头螺栓,垫圈应采用单层弹簧垫圈;螺母均应采用10级高强度螺母。
4.0.10无缝线路钢轨绝缘接头应采用胶接绝缘接头,有缝线路钢轨绝缘接头宜采用胶接绝缘接头。胶接绝缘接头应符合《铁路钢轨胶接绝缘接头技术条件》TB/T2975的规定。
规范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5
3.1一般规定5
3.2曲线超高和轨距加宽6
3.3轨道静态铺设精度8
3.4接口设计……15
4钢轨及配件16
5正线有砟轨道19
5.1有砟轨道设计标准19
5.2轨枕及扣件…19
5.3道床23
6无砟轨道25
6.1一般规定25
6.2设计荷载25
6.3扣件27
6.4结构设计28
6.5轨道结构过渡段54
7站线轨道56
7.1站线轨道设计标准56
7.2轨枕及扣件……56
7.3道床……59
7.4道岔………60
8无缝线路……61
9有缝线路………63
10轨道附属设施及常备材料……65
本规范用词说明….70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条文说明71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76—2021
反窃电监测终端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anti-stealing terminal unit
2022-01-07发布 2022-01-07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反窃电监测终端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反窃电监测终端的设计、制造、检验、采购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7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169.11-201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
GB/T17215.211一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DL/T1527一2016用电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DL/T2047一2019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技术规范
Q/GDW11117一2017计量现场作业终端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反窃电监测终端anti-stealing terminal unit
一种用于监测一次电流,具备数据采集、处理、通信等功能,并能结合后台应用或移动作业终端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做出窃电或计量异常判别的设备。
3.2
外设模块peripheral module
接收反窃电监测终端的数据,进行窃电或计量异常判断的模块,具备远程及本地通信功能。
4类型标识代码
反窃电监测终端类型标识代码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