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4月 ( 第 25 页)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95—2021
电力监控系统恶意代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licious code monitoring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

2022-01-24发布 2022-01-24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195,Q/GDW 12195-2021,恶意代码,恶意代码监测系统,电力监控系统,Q/GDW 12195-2021 电力监控系统恶意代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监控系统恶意代码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安全要求以及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集成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监控系统恶意代码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和验收。电厂和用户站侧恶意代码监测系统部署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26.11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1992—2015电力系统通用告警格式
GB/T36572一2018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GB/T37090一2018信息安全技术病毒防治产品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GA/T1539—201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病毒监控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监控系统electric power system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作为基础支持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包括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换流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广域向量测量系统、负荷控制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和水电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实时电力市场的辅助控制系统、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等。
3.2
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
故意编制或设置的、对网络或系统会产生威胁或潜在威胁的计算机代码。
3.3
恶意代码监测系统malicious code monitoring system

用于发现或阻止恶意代码的传播以及对主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用户文件的篡改、窃取和破坏等的系统。
3.4
防恶意代码客户端anti-malicious code client
部署在主机操作系统上,以系统服务的方式随操作系统启动运行,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主机中的程序、文件等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具有实时防护功能,能够主动阻止恶意代码的访问、传输和运行的软件。
3.5
恶意代码分析模块malicious code analysis module
由恶意代码监视、告警、分析和审计等功能构成,能够对恶意代码事件进行实时监视和在线分析,并接收主机防恶意代码客户端及网络流量恶意代码监测采集装置的监测结果的软件。
3.6
防恶意代码客户端管理模块anti-malicious code client management module
能够对主机类设备的防恶意代码客户端进行集中配置、策略下发、版本升级和文件防护配置,并接收主机防恶意代码客户端的监测结果的软件。
3.7
网络流量恶意代码监测采集装置network flow malicious code monitoring and collecting device
对网络流量中的恶意代码进行采集、存储、汇总、告警和分析的装置。

3.8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cyber security management platform
由安全核查、安全监视、安全审计、安全分析、安全告警等功能构成,能够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
风险和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的监视和在线管控的软硬件的组合。
3.9
特征码检测技术signature detection technology
通过对包含恶意代码特征的一段特定数据开展检测的技术。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vC: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
APK:Android应用程序包(Android Application Package)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GSP:电力系统通用服务协议(General Service Protocol)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P0P3:邮局协议版本3(Post 0ffice Protocol-Version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96—2021
电力自动化系统软件安全检测规范
Test specification for software security of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system

2022-01-24发布 2022-01-24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196,Q/GDW 12196-2021,电力自动化系统,电力自动化系统软件,软件安全检测,Q/GDW 12196-2021 电力自动化系统软件安全检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安全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集控站监控系统、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等主、厂站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评、建设、运行和维护。抽水蓄能电厂、火电厂、水电厂、新能源等监控系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4943C/C++语言源代码漏洞测试规范
GB/T34944Java语言源代码漏洞测试规范
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
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860(所有部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1455电力系统控制类软件安全性及其测评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自动化系统软件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system software
综合利用计算机、远动和远程通信技术,对电网一、二次设备进行运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平台及应用软件,包括电力自动化系统主、厂站软件。
3.2
业务安全business security
从人机安全、通信安全、服务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进程安全、运行安全等方面,结合系统软件自身业务,保护电力自动化系统业务免受安全威胁的措施及手段。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ID:应用标识符(Application Identity)
CA:证书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Authority)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ID:身份(Identity)
IP:网络之间连接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
MAC:多址接入信道(Multiple Access Channel)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YN:洪水攻击(Synchronize)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201——2021
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运营效果评价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long term power market

2022-01-28发布 2022-01-28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201,Q/GDW 12201-2021,中长期电力市场,电力市场交易运营效果,Q/GDW 12201-2021 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运营效果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长期批发电力市场的运营效果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长期批发电力市场的运营效果评价、分析指标计算,及相关技术系统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10821电力交易平台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08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评价标准分类及汇总清单
电力市场运营效果评价标准分为市场状态、市场协同、市场经济性指标、交易计划、合同与结算、能源效率和信息交互等,共7个一级类别。其中,市场状态包括市场供需、市场结构、发电商行为、市场活跃度和交易组织力度;市场协同包括跨区跨省交易电量比例、跨区跨省交易余缺调剂比例、清洁能源跨区跨省利用率和本地市场开放率;市场经济性包括市场总成交金额、价格偏离成本率、价格提升率、输电阻塞指标和价格偏离指标;交易计划包括计划完成和执行均衡;合同与结算包括合同管理和结算管理;能源效率包括清洁能源消纳和节能减排:信息交互包括覆盖面、及时性和准确性。二级分类下定义的具体指标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202-2022
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防控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cological impact of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

2022-01-30发布 2022-01-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202,Q/GDW 12202-2022,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防控技术,Q/GDW 12202-2022 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防控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输变电工程可研与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各阶段生态影响防控的原则、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交流输变电工程和士1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的生态影响防控工作。其他电压等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19535.1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GB5043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50545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665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790±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
HJ1113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L575水利水电工程水保技术规范
SL640输变电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Q/GDW250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Q/GDW1418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专用货运索道施工工艺导则
Q/GDW11189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专用货运索道
Q/GDW11675±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ecological impact of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
输变电工程对物种(种群)及其生境、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所产生的不利作用。

3.2
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防控技术ecological impac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
为预防、减缓和控制输变电工程对生态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3
生态敏感区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
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脆弱的区域,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以及特有种的集中分布区和重要栖息地,重要经济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

3.4
植被恢复vegetation restoration
通过人工或人工与自然结合等手段营造出植物长久生长的生育基础,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的过程。
4总则
4.1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防控应符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贯彻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遵循“避让一减缓-补偿-重建”的防控次序,坚持防控与恢复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自然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4.2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防控应贯穿工程可研与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落实H24、HJ1113、SL640、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生态影响专题评估和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文件中的生态保护要求,将生态影响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可研与设计文件、施工活动和运行维护活动中,相关费用纳入工程投资及运行管理费用。
4.3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应尽量避让生态敏感区,确实无法避让的,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进行生态环境合理性与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论证,提出针对性生态影响防控技术措施。
4.4输变电工程可研与设计阶段应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在设计工作中贯彻生态保护理念,并要求落实到设计文件中:施工阶段建管人员应组织对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生态影响防控设计交底,规范施工人员活动,并在施工过程中落实生态影响防控措施:运行维护阶段应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宣贯,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做好生态影响防控设施的维护工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205-2022
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联调试 验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integration test of high voltage VSC-HVDC control and protection

2022-01-29发布 2022-01-29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205,Q/GDW 12205-2022,控制保护,联调,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Q/GDW 12205-2022 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联调试验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联调试验的一般要求、试验内容和技术要求,包括仿真试验系统、直流控制试验、直流保护试验和接口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直流电压±200kV及以上两端、多端及背靠背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系统的联调试验。其它直流电压等级的控制保护联调试验可参考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一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9361一201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33591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及设备技术规范
GB/T34118高压直流系统用电压源换流器术语
DL/T1193柔性输电术语
DL/T1794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联调试验技术规程
Q/GDW627换流站直流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规范
Q/GDW11056.4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第4部分:继电保护装置动态模拟测试

3术语和定义
GB/T2887—2011、GB/T9361—2011、GB/T13498、GB/T33591、GB/T34118、DL/T1193DL/T1794、
Q/GDW627一2011和Q/GDW1105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联调integration test
组成柔性直流输电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测试,主要验证各子系统之间接口及系统整体功能的正确性,是设备出厂试验后和现场试验前的必要环节。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TRS:大地金属回线转换开关(Ground Metal Return Switch)
MBS:金属回线开关(Metal Bus Switch)
MRTB:金属回线转换开关(Metal Return Transfer Breaker)

NBGS:中性母线接地开关(Neutral Bus Ground Switch)
NBS:中性线转换开关(Neutral Bus Switch)
OWS:运行人员工作站(Operator Work Station)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TEC:换流变压器电子控制系统(Transformer Electronic Controller)
VBC:换流阀控制单元(Valve Base Contr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1.100.40 Q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082—2017
代替GB/T22082一2008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Reinforced concrete segments
2017-12-29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2082-2017,混凝土衬砌管片标准,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GB/T 22082-2017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2082一2008《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本标准与GB/T22082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GB/T1.1的要求,对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言部分和部分引用文件进行调整(见第2章);
增加了槽式预埋件的定义(见3.14);
调整4.2.2规格系列(见4.2.2);
增加了通用管片的标记示例(见4.3);
增加了水泥碱含量的规定(见5.1);
增加了细集料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和人工砂总压碎值的规定(见5.2.1);
增加了粗集料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的规定(见5.2.2);
调整了热轧光圆钢筋的执行标准(见5.6.1,2008年版的5.6.1);
简化了钢筋加工和钢筋骨架加工的相关描述(见5.6.2,2008年版的5.6.2、5.6.3);
增加了合成纤维的规定(见5.7.2);
简化了混凝土生产与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的相关描述(见5.8.2,2008年版的5.8.3、5.8.4、5.8.5);
增加了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的规定(见7.1.8);
调整了管片水平拼装试验的有关描述(见7.3,2008年版的7.2);
调整了管片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批量规定(见表6、表7,2008年版的表7、表8);
调整了检漏试验区域的规定(见A.3.1,2008年版的A.2.1);
调整了标准附录B、C为规范性附录(见附录B、附录C,2008年版的附录B、附录C);
调整了抗弯性能试验的加荷顺序和持荷时间(见B.4.3,2008年版的B.3.3);
增加了抗弯性能试验的检验失败时重新检验规定(见B.4.7);
调整了抗拔性能试验的加荷顺序和持荷时间(见C.4.4,2008年版的C.3.4)。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
本标准由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2082—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以下简称管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形状与规格、标记、原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出厂证明书、贮存、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适用于轨道交通、公路、铁路、水利、电力、市政等隧道工程以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用的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50080一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一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一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07一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T50146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C/T2030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JG/T3064钢纤维混凝土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22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管片segment
隧道预制衬砌环的基本单元。管片的类型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管片、钢纤维混凝土管片、钢管片、铸铁管片、复合管片等。
3.2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reinforced concrete segment
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管片。
3.3检漏试验testing of leakage
对用于实际工程的管片进行的渗透性检验,以模拟检验管片抗地下水渗透能力。
3.4水平拼装检验testing of horizontall assembly
通过测量管片水平组装两环或三环后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偏差,对管片和模具进行的检验。
3.5抗弯性能试验testing of bending
对管片进行的承载能力试验,以检测其在规定的试验方法下的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6抗拔试验resistance to pull off
对管片中心吊装孔的预埋构件进行拉拔试验,以检测其在外力作用下承受的抗拔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7裂缝crack
由表面伸人混凝土内部的缝隙。
3.8露筋exposed steel
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3.9蜂窝honeycomb
表面因漏浆或缺少水泥砂浆而引起的蜂窝状空洞。
3.10麻面pitted surface
表面呈现的密集微孔。
3.11粘皮peeling
表面的水泥砂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
3.12孔洞hole
管片表面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的孔穴。
3.13夹渣entrainment
混凝土内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3.14槽式预埋件slot embedded parts
在管片内弧面预埋的用于固定电线电缆、疏散平台板等管线物件的槽式部件。
4分类、形状与规格、标记
4.1分类
4.1.1管片按拼装成环后的隧道线型分为:直线段管片(Z)、曲线段管片(Q)及既能用于直线段又能用于曲线段的通用管片(T)三类。曲线段管片又分为左曲管片(ZQ)、右曲管片(YQ)和竖曲管片(SQ)。
4.1.2根据隧道的直径大小,管片块数可分为4块一13块。
4.1.3按照管片在环内的拼装位置,分别为:标准块(B)、邻接块(L1,L2)、封闭块(F)。
4.2形状与规格
4.2.1形状:根据隧道的断面形状可分为圆形(Y)、椭圆形(TY)、矩形(J)、双圆形(SY)、异形(YY)等多种断面。
4.2.2规格:见表1。
表1管片规格 单位为毫米
(略)
4.3标记
管片以隧道形状、分类代号、块数、规格、管片在环内的位置、标准编号编排,标记示例如下:
圆形隧道、直线段管片、6块、内径5500mm、宽度为1200mm、厚度为350mm、标准块的管片标记如下:
YZ6-5500X1200X350-BGB/T22082—2017.
圆形隧道、通用管片、6块、内径5400mm、宽度为1200mm、厚度为300mm、封闭块的管片标记如下:
YT6-5400X1200X300-FGB/T22082-2017.
5原材料
5.1水泥
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GB175的规定。水泥碱含量(等效Na2O)均不大于0.6%。不同厂商、不同品种和不同等级的水泥不得混用。
5.2集料
5.2.1细集料宜采用非碱活性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3~3.3,含泥量不应大于2%,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1.0%,氯离子含量≤0.06%,人工砂总压碎值指标应小于30%,其他质量应符合JGJ52的规定。
5.2.2粗集料宜采用非碱活性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且不应大于钢筋骨架最小净间距的3/4,针片状含量不应大于15%,含泥量不应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1.0%,其他质量应符合JGJ52的规定。
5.3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中钢筋混凝土用水的规定。
5.4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GB8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或其他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GB50119的规定。
5.5掺合料
5.5.1粉煤灰应采用符合GB/T1596不低于Ⅱ级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粉煤灰的应用应符合GB/T50146的规定。
5.5.2矿渣粉应采用符合GB/T18046的不低于S95级技术要求的矿渣粉。
5.5.3其他掺合料不得对制品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应进行试验验证。
5.6钢筋
5.6.1直径大于10mm时宜采用热轧螺纹钢筋,其性能应符合GB/T1499.2的规定;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宜采用热轧光圆钢筋,其性能应符合GB/T1499.1的规定。
5.6.2钢筋加工和钢筋骨架制作按JC/T2030的规定执行。
5.7纤维
5.7.1如使用钢纤维,钢纤维应符合JG/T3064的规定,并应进行相关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5.7.2如使用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应符合GB/T21120的规定,并应进行相关合成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5.8混凝土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45.080
S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518-2018
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
Rail expansion joint of mixed passenger and freight railway
2018-07-31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

TB/T 3518-2018,伸缩调节器,客货共线铁路,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钢轨伸缩调节器,钢轨调节器标准,铁路,TB/T 3518-2018 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pdf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金洲、梁晨、徐玉坡、董彦录、费维周、方杭玮、王猛、肖俊恒、冯毅。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计,制造,厂内组装,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质量证明文件、储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1435mm轨距客货共线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1开口销
GB/T1184一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1348球墨铸铁件
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61781型六角开槽螺母一A和B级
GB/T6414一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7244重型弹簧垫圈
JB/T6061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
JB/T6062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
TB/T412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B/T2344 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
TB/T3080有砟轨道混凝土岔枕
TB/T3109铁路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
TB/T3297高速铁路岔区轨枕埋人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岔枕
TB/T3307.3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3部分:垫板螺栓
TB/T3307.7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7部分:预埋塑料套管
TB/T3307.9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9部分:调高垫板
TB/T3395.1高速铁路扣件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TB/T3395.4高速铁路扣件第4部分:WJ-7型扣件
TB/T3401一2015客运专线钢轨伸缩调节器
术语和定义
3 TB/T34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设计
4.1调节器应采用基本轨伸缩、尖轨锁定的结构。基本轨伸缩过程中轨距变化量应在±2mm范围内。
4.2调节器设计伸缩量不应小于距调节器最近梁缝的年最大变化量与富余量(±100mm)的总和,且设计伸缩量最小范围宜为±200mm。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计1
5制造2
6厂内组装5
7检验方法7
8检验规则7
9标志、包装、质量证明文件、储存和运输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206—2022
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现场测试导则
Guildeline for the field test of UHVDC protection system

2022-01-29发布 2022-01-29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206,Q/GDW 12206-2022,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现场测试,Q/GDW 12206-2022 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现场测试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现场测试的种类、周期、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测试项目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晶闸管换流器的特高压直流工程直流保护系统安装调试期间的单体和分系统调试、以及运行维护期间的检修工作,高压直流保护系统安装调试期间的单体和分系统调试、以及运行维护期间的检修工作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26216.1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第1部分:电子式直流电流测量装置
GB/T26216.2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第2部分:电磁式直流电流测量装置
GB/T26217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压测量装置
DL/T995一201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1780一2017超(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检验规范
Q/GDW11355高压直流系统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349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则
4.1本标准规定了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现场测试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2各换流站运行维护部门,应根据电网具体情况,并结合一次设备的检修,合理地安排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现场测试计划。
4.3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现场测试应在满足相关安全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应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实施方案,其内容应符合本标准。
4.4现场测试用仪器、仪表的准确级及技术特性应符合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207—2022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新能源场站建模导则
Guideline for modeling of renewable energy station for protection setting calculation

2022-01-29发布 2022-01-29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207,Q/GDW 12207-2022,新能源场站,继电保护整定计算,Q/GDW 12207-2022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用新能源场站建模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用风电场与光伏发电站数学模型的建立原则、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入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风电场与光伏发电站。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风电场与光伏发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5544.1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1部分:电流计算
GB/T19963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32826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导则
GB/T32900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DL/T559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584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1631并网风电场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技术规范
DL/T1870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
NB/T31075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建模及验证规程
Q/GDW11420省级及以上电网继电保护一体化整定计算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4285、GB/T199632011、GB/T199642012、DL/T559和DL/T58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逆变器inverter
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注:本标准中逆变器均指光伏并网逆变器。
3.2
变流器converter
能实现完整换流功能的电气装置。
注:本标准中变流器均指风电机组并网变流器。

3.3
新能源场站renewable energy station
集中接入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或光伏发电站。
3.4
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新能源场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3.5
受控电流源control led current source
输出受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流源。
3.6
正序分量positive sequence component
对称分量法的一个分量,存在于正弦量的对称和非对称三相系统中,由式(1)定义。

4总则
4.1新能源场站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模型(下文简称整定计算模型)应能满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需求,应方便在广泛使用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中实现。
4.2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较高比重(占电源总容量20%及以上)的电网,宜考虑新能源提供的短路电流对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影响。
4.3受变流器(逆变器)电力电子器件承受能力及内部控制保护策略等影响,新能源场站具有短路电流受限特性,新能源场站不应按照常规发电机组或负荷进行简化处理。新能源发电基本原理参见附录A。
4.4新能源场站整定计算模型可仅考虑新能源机组在故障情况下的电气特性,忽略正常运行时输出电流,以便于日常使用、维护并避免过多增大计算工作量。
4.5同一新能源场站或者经同一高压汇集母线送出的场站内,具备相同模型和参数的新能源机组可以用一台机组进行等值。在合并时应考虑线路阻抗、变压器阻抗、与故障点的电气距离等因素对故障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影响。不同类型、不同参数的新能源机组宜采用不同的机组等值。
4.6新能源场站不应采用恒定电压源串联等值阻抗模型,宜采用受控电流源模型,相关模型参数应能方便地通过试验测量及仿真计算确定,或从制造厂家处获取。
4.7新能源场站整定计算建模应遵循以下原则:

a)考虑电力设备最严苛运行特性:
b)不考虑故障过程随时间的变化,仅考虑稳态量;
c)不计短路电流的衰减;
d)使用等效电路模拟动态元件,考虑主要因素,简化计算;
e)不计负荷电流的影响。
4.8新能源场站整定计算模型参数应采用标幺值,基准电流采用基准容量及平均电压计算,新能源场站额定容量宜选取场站内全部机组额定功率之和。
4.9应研究、实测和建立整定计算用新能源场站的精细模型和参数,不断提高计算精度。整定计算中应使用合理的模型和参数,以保证满足所要求的精度。
4.10整定计算软件应能适应新能源场站建模要求,必要时应采用迭代计算,并兼顾计算规模、精度和效率。
4.11为简化计算,与新能源场站电气距离较远的厂站在整定计算时可不考虑新能源短路电流的影响:故障持续时间超过2s新能源机组将脱网,此时也不考虑新能源短路电流的影响。
4.12新能源场站整定计算数据交互模型应满足Q/GDW11420相关规定,具体功能要求可参考附录B。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211-2022
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The guid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system for district power grid

2022-01-29发布 2022-01-29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211,Q/GDW 12211-2022,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Q/GDW 12211-2022 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以及调度控制系统、信息采集与交互、网络安全防护、场所及辅助设施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域内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相关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0149电网通用模型描述规范
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GB/T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T50980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规范
DL/T516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550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DL/T1230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
DL/T1233电力系统简单服务接口规范
DL/T1649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DL/T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Q/GDW1461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Q/GDW1680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功能规范系列
Q/GDW1918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UPS电源及配电系统技术规范
Q/GDW10678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Q/GDW11184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11360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11897调度自动化机房设计与建设规范
IEc61968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t Electric Utilities-System Interfaces for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IEc61970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ispatching and control system for district power grid
利用计算机、远动、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对地区电网的监视、控制、分析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地区电网日常的调度生产指挥和管理功能。
3.2
备用调度控制系统standby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system
备调系统
在应急条件下满足电力调度生产指挥和管理核心功能要求的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3.3
调控云dispatching and control cloud platform
生产控制云平台
面向电网调度业务的云服务平台。
3.4
可调节负荷adjustable load
能够根据电价、激励或者交易信息,实现启停、调整运行状态或调整运行时段的需求侧用电设备、电源设备及储能设备(包括分布式及发电侧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桩)、电采暖、电锅炉、虚拟电厂、大工业用户负荷及自备电厂等)。
3.5
配电网调度控制distribution network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及监控、故障处理及调度运行管理等功能,为配电网调度运行控制与管理服务。
3.6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cyber security management platform
由安全监视、安全告警、安全审计、安全分析、核查评估、安全管控、态势感知等功能构成,能够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的监视和在线的管控。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vC: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
AGC: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DTS:调度员培训模拟(Dispatcher Training Simulator)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PMS:设各(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SOP: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213—2022
可调节负荷资源接入调控机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djustable load resource access to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centers

2022-01-29发布 2022-01-29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2213,Q/GDW 12213-2022,可调节负荷,负荷调控系统,资源接入调控机构,Q/GDW 12213-2022 可调节负荷资源接入调控机构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可调节负荷资源与地区及以上调控机构开展业务交互时的技术要求,对可调节负荷资源的聚合商平台技术性能、资源调节能力、接入范围和技术管理要求进行统一明确的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负荷聚合商平台的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升负荷聚合商的技术管理水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149电网通用模型描述规范
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
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DL/T476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DL/T516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1306电力调度数据网技术规范
YD/T2145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网络管理接口定义指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5)36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调节负荷adjustable load
散在分布于电网末端具备功率调节潜力的负荷,具有点多面广、电压等级低、用户主体多样的特点,包括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智能楼宇空调、电采暖、冰(水)蓄冷、分布式发电、工业园区、大工业负荷和综合能源体等各种可连续调节和可中断控制的负荷类型。
3.2
负荷聚合商load resource aggregator
将某一区域中各类可调节负荷实时运行信息汇集,进行统一管控和运营的单位或者部门。聚合方式可以是单一聚合,如容量较大的大工业负荷;也可以多体聚合,如数量众多的分布式小负荷。聚合商可以是社会上各类第三方运营商,也可以是承担负荷聚合职责的地县级调控机构或电网营销部门等。

3.3
聚合商平台aggregator operating platform
为满足聚合商运营业务需求在本地或互联网云端部署的满足相关安全防护等级要求的自动化业务系统,具备对各类可调节负荷资源的信息接入、实时监视、指令分解及下达、操作控制、统计查询、电量计量等功能,可以是车联网平台(电动汽车)、智慧能源服务平台(营销)、第三方独立主体聚合商和大用户等。
3.4
数据采集与监视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
可实现对各类可调节负荷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状态监视以及异常监视告警的功能应用。
3.5
负荷单体single load
单个的可调节负荷负荷终端,如单个充电桩、分布式储能、电锅炉、大工业负荷或其他负荷用户。
3.6
负荷聚合load aggregation
由若干负荷单体汇聚达到一定电力规模的聚合体,如某一区域聚合商汇聚的充电桩或分布式储能集群等,是一个虚拟的等值对象。
3.7
负荷调控系统load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system
基于调控机构调度控制系统平台部署的承担与聚合商平台间交互监视、控制和电力市场等相关数据的功能模块和系统级应用,是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外延拓展。

3.8
自动功率控制automatic power control(APC)
通过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调度侧向发电厂、大工业负荷或聚合商平台接入的可调节负荷下达实时调节指令,实现对电网调控范围内发电机、可调节负荷等源网荷储各环节资源有功的自动调节分配,达到满足电网实时平衡及频率调节等要求,维持系统频率和联络线交换功率在计划偏差范围内的闭环控制过程,是传统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延伸。
4总体原则
4.1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和因地制宜的总体要求开展技术接入能力的建设。
4.2聚合商应接入满足调节性能的优质负荷资源,聚合容量应超过调控机构设定的门槛。
4.3负荷单体在同一时间通过聚合商接入调控机构只能参与同一种类的调度业务。
4.4负荷接入及功率控制过程中应确保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终端设备安全,满足GB/T31464要求。
4.5应满足国家和电力行业网络安全防护和信息安全基本要求。
4.6应满足资源所接入的各调控机构的具体业务要求,并以上级调控机构要求为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 P
YB4278—2012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安装工艺规程
Installation criterion for power cable accessories with voltage up to 26/35kV
2012-05-24发布 2012-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 4278,YB 4278-2012,电力电缆附件安装,额定电压,YB 4278-2012 额定电压26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安装工艺规程

1总则
1.0.1为了规范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安装工艺,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冶金行业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挤包绝缘电力电缆附件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的安装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挤包绝缘电力电缆extruded insulation power cable
挤包绝缘电力电缆,是指以各种橡胶或塑料作绝缘材料,挤出成型的电力电缆。
2.0.2电缆附件cable accessories
终端、接头、压力箱、交叉互联箱、接地箱、护层保护器等电缆线路的组成部件的统称。
2.0.3电缆终端cable termination
用电缆附件使电力电缆线路末端与其他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连接并保持其绝缘连续的装置。按使用环境分为户内电缆终端和户外电缆终端。
2.0.4户内终端indoor termination
既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又不暴露在气候环境下使用的电缆终端。
2.0.5户外终端outdoor termination
受阳光直接照射或暴露在气候环境下或者二者都存在的情况下使用的电缆终端。
2.0.6电缆接头cable joint
使用电缆附件连接两根电缆使其形成连续电路的装置,电缆的连续包含护层的连续、屏蔽的连续和导体的连续。
2.0.7热缩终端heat shrinkable termination
以热缩的方式安装电缆附件,使电力电缆线路末端与其他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连接并保持其绝缘连续的装置。
2.0.8热缩接头heat shrinkable joints
以热缩的方式连接两根电缆使其形成连续电路的装置。可分为直通热缩电缆接头和绝缘热缩接头。
2.0.9三芯指套shrink breakouts

安装在三芯电缆终端三芯分支处,实现电缆终端的防水、防尘和绝缘功能的附件。
2.0.10热缩管thermal shrinkage tubing;heat shrink tubing
按电缆附件要求用热缩材料制成的管材,如电缆终端头外绝缘热缩管、护套热缩管等。
2.0.11冷缩终端cold shrink terminations
以冷缩的方式安装电缆附件,使电力电缆线路末端与其他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连接并保持其绝缘连续的装置。
2.0.12冷缩接头cold shrink joints
半导电层、绝缘层、内半导电层一次预制成型,并以冷缩方式连接两根电缆使其形成连续电路的装置。可分为直通冷缩接头和绝缘冷缩接头两种。
2.0.13冷缩(直)管cold shrink tubes
冷缩安装在电缆金属屏蔽层表面,实现绝缘、防水、防紫外线功能的电缆附件。
2.0.14预制式(终端、接头)premoulded(termination,joint)
利用硅橡胶将电缆附件里的增强绝缘和屏蔽层在工厂内模制成一个整体,现场套装在经过处理后电缆末端、接头处而形成的电缆附件。
2.0.15铠装层armour
由金属带或金属丝组成的包覆层,通常用来保护电缆不受外界的机械力作用。
2.0.16应力(控制)管stress controlling tube
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挤塑而成,利用电场折射原理来均匀电缆金属屏蔽层开口处电场强度的电缆附件,
2.0.17应力锥stress-cone
用来增加高压电缆绝缘屏蔽直径的锥形装置,以将接头或终端内的电场强度控制在规定的设计范围内。
2.0.18填充胶filled rubber
为消除电缆冷、热缩附件内部气隙选用的填充材料。

2.0.19应力疏散胶stress relief gel
用于绝缘屏蔽层断口和应力控制管端头,起到改善该处电场作用的一种胶状填充物。
2.0.20半导电胶带semi-conductive tape
电缆附件安装时用于金属屏蔽层与外半导电层电场的包绕,实现电场均匀过渡。
2.0.21绝缘混合剂cable insulation compound
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绝缘混合材料,分热缩性绝缘混合剂和热固性绝缘混合料(剂)。
2.0.22可分离连接器separable connector
使电缆与其他设备连接或断开的完全绝缘的终端。
2.0.23漏泄电流leakage current
在不希望导电的路径内流过的电流,短路电流除外。
2.0.24连接管joint ferrule;through connector
连接两段接续导体的一种金具。
2.0.25压接crimped connection
通过施加压力导致电缆导体上圆管变形或改变几何形状的一种永久连接方法。

3基本规定
3.0.1电缆附件施工人员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电工作业许可证或电工作业进网许可证,并接受电缆附件安装专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
3.0.2施工环境温度应为0~40℃,环境温度低于0℃的,应对施工环境加热或者对电缆及附件加热;环境温度高于40℃的,电缆附件应符合GB/T16927的要求。
3.0.3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70%,湿度超过70%的,应加热电缆和提高环境温度。
3.0.4电缆附件安装不得在雨雾、风沙和粉尘污染严重的环境下进行。
3.0.5电缆附件安装前,电缆外观应无损伤。
3.0.6电缆附件安装前,应检查电缆的相间及对地绝缘,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0.7电缆线芯受潮或进水后,不得进行电缆附件安装。
3.0.8以铜带作为屏蔽的电缆,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
锡铜编织线;以铜丝作为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则应将铜丝翻下,扭绞后引出。
3.0.9电缆截面在120mm2及以下时,接地线的截面不应小于16mm2;电缆截面在150mm2及以上时,接地线的截面不应小于25mm2.
3.0.10电缆接头两侧金属屏蔽层、金属护套、铠装层应采用铜编织带分别连接良好,不得中断。
3.0.11装有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单芯电力电缆进行耐压试验前,必须将金属屏蔽层或金属护套的一端做临时接地,且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短接后,才可进行试验。

4电缆附件安装工艺
4.1一般规定
4.1.1电缆附件及部件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产品技术文件应包含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装箱清单。
2检查产品包装箱上的产品时效性。
3包装完整,密封件密封应良好。
4附件及备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备件应齐全。
5附件及备件外观检查应无损坏、变形。
4.1.2电缆附件安装应配备必要的专用工具。
4.1.3电缆终端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前应矫直电缆,清洁电缆表面,锯齐电缆端头。
2预留外护层、铠装层、内护层的长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3产品无规定的,铠装层的预留长度宜为30~40mm,内护层预留长度宜为20~30mm。
4电缆剥除顺序依次为外护层、铠装层、内护层。
5金属屏蔽层的断口应临时包绕。
4.1.4电缆终端线芯金属屏蔽层及外半导电层的剥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留金属屏蔽层及外半导电层的长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2产品无规定的,外半导电层的预留长度宜为10~20mm。
3冷缩电缆终端和预制电缆终端,应在安装冷缩管或绝缘管之后,再切除金属屏蔽层。
4剥除金属屏蔽层时,不得伤及电缆外半导电层,切口应光滑、平整,并用半导电胶带拉伸半重叠包绕金属屏蔽层与外半导电层搭接部位。
5剥除外半导电层时,应先环切,后纵切,切口应平整,绝缘层上不能留有划痕。
6外半导电层断口应倒角并打磨光滑,与绝缘层平滑过渡。
7外半导电层不易剥离的,可采用专用工具剥除,不得采用高温加热的方式剥除。
8绝缘层的打磨应使用不小于0.123mm(120目)的砂布,清除残留的半导电颗粒,并使绝缘层表面光滑。
4.1.5电缆接头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待连接的电缆端部2m以内应分别矫直,电缆端部应重叠200~250mm
2自接头中心点向线芯两端量取的长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3铠装层及内护层的预留长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产品无规定的,铠装层的预留长度宜为30~40mm,内护层预留长度宜为20~30mm。
4.1.6电缆接头金属屏蔽层及外半导电层的剥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两电缆重叠部分的中心作标志,切除多余的线芯;锯切面应垂直于线芯的轴线。
2金属屏蔽层的预留长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3金属屏蔽层的切口应光滑、平整,用半导电胶带拉伸半重叠包绕金属屏蔽层与外半导电层搭接部位,两边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mm
4外半导电层及线芯的预留长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产品无规定的,预留长度宜为10~20m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77.010
H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771-2019
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Directives for assessment of green plant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2019-11-11发布 202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 4771,YB/T 4771-2019,绿色工厂,钢铁行业,YB/T 4771-2019 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评价要求、评价程序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联合企业绿色工厂(不含矿山)的评价,独立轧钢等其他类型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3456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613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18916.2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2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GB1915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1256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21342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2136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256产品生态设计通则
GB24500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2479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5958小功率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6924节水型企业钢铁行业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28381离心鼓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28662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663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664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665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2050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215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
GB/T32161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GB/T3232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导则
GB/T32327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GB/T36132一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603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YB/T4360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第3号公告)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年第21号,2013年修订)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工厂green factory
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GB/T36132—2018,定义3.1]

4总则
4.1评价原则
4.1.1一致性原则
评价总体结构与GB/T36132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要求保持一致,包括:基本要求和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和绩效等指标。
4.1.2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绿色制造的指标。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绿色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
4.2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评价指标要求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指标,在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设具体评价要求。
具体评价要求分为必选要求和可选要求,必选要求为工厂应达到的基础性要求;可选要求为提高性要求,具有先进性。
4.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如下:
a)评价采用指标加权综合评分的方式,按照百分制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价;
b)具体评价要求中必选要求应全部满足,未能满足要求的条款得0分,满足要求的条款得满分;
c)具体评价要求中可选要求指标应对照附录A中具体条款,依据符合程度在0分和满分之间取值;
d)当某项评价要求不适用时,应将该项评价要求的分值平均分配给相同一级指标下其他评价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120.20
F69
备案号:47833一201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0314—2014
核电厂瞬态统计
Transient counting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2014-10-15发布 2015-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20314,NB/T 20314-2014,核电厂,瞬态统计,NB/T 20314-2014 核电厂瞬态统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一回路重要设备瞬态统计组织实施应遵循的一般规定和要求,给出了瞬态统计的一般方法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在运核电厂全寿期(自冷试开始到寿期终结)的瞬态统计。
注:本标准只针对一回路重要设备进行瞬态统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用文件,仪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AF102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
HAF103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瞬态transient
核电厂一回路管道和设备的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突然的变化并超过一定阙值的过程。
3.2
设计瞬态design transient
设计时参考设计运行工况而给出的瞬态,以及包括该瞬态下参数的演变过程。
3.3
瞬态统计transient counting
对一回路重要设备的温度、压力等瞬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归类、统计。

3.4
瞬态阈值transient threshold
用于判断某类瞬态发生而给出的参数变化的定值。
3.5
设计瞬态次数限值design transient times limits
设计时给出的各种设计瞬态允许发生的次数。
3.6
包络曲线inclusive curve
设计瞬态中参数演变曲线可以将实际参数演变曲线包络的情形。
3.7
瞬态消耗transient consume

某类瞬态已经发生的次数。
4数据来源
瞬态统计数据来源包括:
a)计算机系统记录的与瞬态相关参数:
b)日志记录:主控室的运行日志、各类运行记录以及设备检修记录等;
c)执照运行事件报告及内部运行事件报告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