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181-2021 地下工程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标准
备案号J16082-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81-2021
地下工程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2021-09-30发布2022-02-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做到保证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环保绿色、安全适用和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等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
1.0.3地下工程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设计、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渗漏治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统称,是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刚性防水材料,其与水作用后,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以水为载体在混凝土中渗透,与水泥水化产物生成不溶于水的针状结晶体,填塞毛细孔道和微细缝隙,从而提高混凝土致密性与防水性。
2.0.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admixture
一种掺入混凝土拌和物中起防水作用的,以硅酸盐水泥和活性化学物质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粉状材料。
2.0.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coating
以硅酸盐水泥、石英砂为主要成分,掺入一定量活性化学物质制成的粉状材料,经与水拌和后调配成可刷涂或喷涂在混凝土表面的浆料。
2.0.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修补砂浆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repair mortar
一种以硅酸盐水泥与水搅拌混合硬化后不收缩的水泥基粉状化合物,用于防止水渗入和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的砂浆。
2.0.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快速堵漏剂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fast leakage prevention agent
以水泥为主要组分,掺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外加剂经一定工艺制成的用于防水、抗渗、堵漏用粉状无机材料。
2.0.6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注浆料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grouting material
一种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粉料为主、与水调配后注入结构裂缝用于阻断水渗入且具有整体结晶防水能力的浆料。
2.0.7活性化学物质activated chemical additives
由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络合化合物等复配而成,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针状晶体的化学物质。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本标准涉及的防水材料不应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环境、混凝土性能造成有害影响,安全与环保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1.2本标准涉及的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2材料用途与适用范围
3.2.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适用于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在拌制混凝土时按一定比例掺人。
3.2.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层可用于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根据施工部位采用刷涂或喷涂方法施工,填充和封堵混凝土毛细孔道及微细缝隙。
3.2.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修补砂浆适用于裂缝、接缝,模板对拉螺栓孔、蜂窝麻面、施工缝和后浇带等防水薄弱部位,采用填充、覆盖等方式对防水薄弱部位进行加强。
3.2.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快速堵漏剂适用于快速封堵有压力的渗漏点,以及需速凝和需要早期强度高的部位。
3.2.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注浆料适用于注人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封大于0.2mm的静止型裂缝。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地下工程应进行防水设计,并应做到方案可靠、设计合理、施工方便、材料耐久、经济适用。
4.1.2基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防水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防水构造;
3细部构造防水密封措施;
4防水及密封材料性能要求;
5其他相关构造要求。
4.1.3基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防水技术适用地下工程一、二级防水,三级防水可采用该技术作为重点部位的防水加强处理措施使用;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按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确定,各防水等级的防水标准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82-2021 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应用技术标
备案号J16700-2021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82-2021
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 部品部件 信息芯片系统 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parts information chip system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11-12发布2022-03-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互联网+监管”的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规范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应用技术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的性能与检验、安装与使用和信息编码。
1.0.3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术语
2.0.1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2.0.2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0.3部件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0.4信息芯片系统information chip system
由存储识别标签、信息录人设备、固定管理设备、移动管理设备及相应软硬件组成,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产品质量追溯的软硬件系统。本标准中出现的信息芯片系统均指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
2.0.5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technology
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2.0.6存储识别标签storage identification tag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具备信息存储、读取及传输能力,能与信息读取设备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的标签。
2.0.7信息录入设备RFID writing device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具备存储识别标签信息录入能力的设备。
2.0.8固定管理设备RFID fixed management device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具备存储识别标签信息管理能力的固定设备。
2.0.9移动管理设备RFID hand-held management device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具备存储识别标签信息管理能力的移动设备。
2.0.10编码coding
依据存储识别标签编码的一般性编写规定、一般性编写原则、具体的编码编写规则、编码示例进行统一编制的过程行为,是编写编码工作的总称。
2.0.11芯片识别码chip identification number
用于标识存储识别标签唯一身份信息的数字或字母码。
2.0.12部品部件编码precast concrete parts coding
用于标识部品部件唯一身份信息的数字或字母码。
2.0.13质量编码quality coding
用于标识部品部件质量信息的数字或字母码。
3基本规定
3.0.1信息芯片系统应用范围应包含部品部件生产、运输及使用全过程。
3.0.2信息芯片系统使用中,应遵循通用、实用、兼容、规范、长效等原则,满足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保障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安全、准确与时效。
3.0.3部品部件生产单位在使用信息芯片系统时,应配置适宜的设备并建立网络基础设施。
4性能与检验
4.1一般规定
4.1.1信息芯片系统所含软硬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抗干扰与电磁兼容性。
4.1.2信息芯片系统一般性能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1.3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4.2性能
4.2.1存储识别标签的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存储识别标签可采用外壳式或卡片式封装,并做好相应成品保护,能承受部品部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荷载、干燥收缩及温度应力等工况,满足部品部件生产及使用需求,封装表面可打印文字或二维码等信息;
2存储识别标签基本性能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033-2020 四川省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标准
备案号J12879-2020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033-2020
四川省既有建筑 增设电梯工程 技术标准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 for elevator adding of existing buildings in Sichuan Province
2020-09-23发布2021-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了在既有建筑增设电梯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方便施工、保证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到8度的既有民用建筑增设电梯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既有建筑增设电梯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既有建筑existing building
通过竣工验收的建筑或国家实行竣工验收制度之前建造的已投入使用的建筑。
2.1.2安全性鉴定appraisal of safety
对民用建筑的结构承载力和结构整体稳定性所进行的调查、检测、验算、分析和评定等一系列活动。
2.1.3抗震鉴定seismic appraisal
通过检查既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1.4检测testing
对结构的状况或性能所进行的现场测量和取样试验等工作。
2.1.5结构加固strengthening of structure
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标准和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2.1.6水泥复合砂浆composite cement mortar
以水泥和高性能矿物掺合料为主要组分,并掺有外加剂和短细纤维的砂浆。
2.1.7结构加固用灌浆料grout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在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工程中,为保证钢筋密集部位新旧混凝土之间紧密接合、填充饱满并减小收缩,而掺入细石混凝土的高品质水泥基灌浆料。
2.1.8增大截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increasing section area
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并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2.1.9外包型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wrapped shaped steel
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及钢缀板焊成的构架,以达到共同受力并使原构件受到约束作用的加固方法。
2.1.10复合截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bonded reinforced material
通过采用结构胶粘剂粘接或高强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以下简称聚合物砂浆)喷抹,将增强材料粘合于原构件的混凝土表面,使之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复合截面,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外粘型钢、外粘钢板、外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外加钢丝绳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多种加固法。
3基本规定
3.0.1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应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并遵循建筑功能和交通组织合理、结构安全、环境影响小的原则。
3.0.2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应依据现行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原有相关资料,改造要求,电梯资料和增设电梯前结构的技术鉴定等进行。
3.0.3当增设电梯兼作消防电梯时,应满足消防电梯的有关规定。
3.0.4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工程的新增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既有建筑,且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别。
4建筑设计
4.1总平面
4.1.1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后,其建筑的间距、日照、使用功能等宜符合原设计标准的要求,不应降低周边有日照要求建筑的日照标准。
4.1.2增设电梯应考虑对周边场地、空间、绿化的影响,且应满足下列规定:
1不应影响消防通道和消防水池、消防取水口等消防设施的使用;
2不应影响化粪池、格栅沉砂池和隔油池等给排水埋地构筑物及地下管网设施的正常使用;
3不应影响既有建筑基础的安全。
4.1.3增设电梯或电梯厅外凸时,应与周边道路保持安全距离。
4.1.4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应避免或减少对建筑的风、光和声环境的影响;增设电梯后,既有建筑的通风、采光标准和环境噪声控制值宜符合原设计标准。
4.2建筑
4.2.1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可根据功能要求及现状条件,采用外部或内部增设的方式。
4.2.2增设电梯台数、额定速度、额定载重等应根据建筑功能、既有条件(包括高度、空间、结构形式等)、使用要求、服务人数等合理选择。
4.2.3住宅增设电梯宜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2.4当住宅增设电梯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可用带尾箱隐藏式担架的电梯;电梯轿厢及候梯厅净尺寸应满足容纳担架的要求。
4.2.5增设电梯应与建筑原有功能和交通相匹配,不应影响既有建筑的功能和交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038-2019 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备案号J12920-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038-2019
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住宅 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assembled housing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8-08发布2019-12-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了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节能减排和建筑工业化政策,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施工方便、节能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设计。
1.0.3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assembled housing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以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建造体系为基础,建筑结构体由混凝土部件构成,建筑结构体与建筑内装体中全部或部分部品部件采用装配方式集成化建造的混凝土住宅建筑。
2.0.2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0.3部件component
由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0.4模数协调modular coordination
应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来实现尺寸及安装位置协调的方法和过程。
2.0.5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的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2.0.6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框架结构的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2.0.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剪力墙结构的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2.0.8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混凝土构件。
2.0.9叠合梁、叠合板concrete composite beam,concrete composite slab
在预制混凝土梁、板的顶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构件,简称叠合梁、叠合板。
2.0.10管线分离pipe and wire detached from skeleton
建筑结构体中不埋设设备管线,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主体相分离的方式。
3基本规定
3.0.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应部分或全部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配件和工业化、成品化的相关部件,达到一定规模的预制构配件和部件使用率。
3.0.2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按照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建筑及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建筑产品和部件的尺寸及安装位置的模数协调。
3.0.3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并应协调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全过程,统筹考虑材料性能、加工工艺、运输限制、吊装能力等要求。
3.0.4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中的预制构件的划分应满足以下
要求:
1应符合模数协调原则,并尽量减少预制构件的种类。
2预制框架柱、墙板的竖向划分宜在各层楼面处。
3预制墙板沿水平方向的划分宜保证门窗洞口的完整性。
4受力合理。
3.0.5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宜将建筑结构体与建筑内装体、设备管线分离。设备管线应综合设计,竖向管线宜相对集中布置于管井内。
3.0.6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应按照一体化设计原则,采用系统集成设计的方法统筹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4.1.2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有关规定。
4.2建筑模数协调
4.2.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应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方法实现模数协调。
4.2.2模数协调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用模数数列调整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设计与部件的尺寸关系,优化部件的尺寸和种类。
2部件组合时,应明确各部件的尺寸与位置,便于设计、制造与安装各阶段各工序相协调。
4.2.3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宜采用模数网格进行设计,满足住宅建筑平面功能的灵活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048-2021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电子数据标准
备案号J13189-2022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048-2021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 电子数据 标准
Electronic data standard for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12-24发布2022-04-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建立全省统一的建设工程造价 电子数据标准,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数据能在不同计算机应用系统中进行有效的、无缝的数据识别、转换;为计算机辅助评标提供统一的电子数据标准,实现建设、施工、造价咨询和招标代理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及其相关的计价依据进行编制。
1.0.3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开发与应用的建设工程计价软件、电子辅助评标软件和工程造价管理与应用系统。
1.0.4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计价软件、电子辅助评标软件和工程造价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工程造价construction cost
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预计或实际支出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2.0.2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
按一个总体规划或设计进行建设的,由一个或若干个互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组成的工程总和。
2.0.3单项工程sectional works
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
2.0.4单位工程unit works
具有单独设计和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但竣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是构成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
2.0.5工程量engineering quantity
工程量是指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表示的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工程数量。
2.0.6消耗量consumption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规定计量单位的建筑安装产品工程量所消耗的工日数量、各类材料的数量以及施工机械台班的数量。
2.0.7安全文明施工费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visions
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品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防止施工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所需要的费用。
2.0.8需评审的材料及设备need to appraisal the main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为保证清单项目必需的实体消耗和工程质量为目标,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需对品种、规格、质量档次等必要信息及其在分部分项清单中的消耗量和单价进行评审的材料及设备。
2.0.9XML标记语言extensive markup language
XML是由万维网协会设计编制的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它是一种应用程序之间交换结构化数据的开放式有效机制,即XML能够在不同的用户和程序之间交换数据,而不论其平台如何。
3基本规定
3.0.1本标准适用的工程数据类型包括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和竣工结算等。
3.0.2金额类属性,未特别说明的,应以“元”为单位。
3.0.3数据类型、工程专业、工程类别、费用类别、费用变量、清单类别、定额专业类别、材料供应方式和工料机类别所需采用的具体编码或变量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规定。
3.0.4计算公式由费用变量、行变量、费率、数字、四则运算符号和小括号组成,应符合以下规定:
1计算公式必须符合四则运算优先级。
2费用变量:应符合本标准表7.5.1及表7.5.2规定的变量。
3行变量:由字母(A~Z)和数字(0~9)组成,且由字母开头,字母不区分大小写,行变量不应出现重复定义的情况。
4费率:固定变量。
5计算公式应符合费用计算逻辑要求,不应出现变量循环引用的情况。
3.0.5费率值单位应为百分比。计算公式中未引用“费率”的,费率值应为0。
3.0.6数值类属性涉及保留”位小数的,应采用四舍五入规则。
3.0.7甲供材料指在建设项目中由发包人提供的材料。
3.0.8招同一工程项目中,标编码的描述,应符合以下规定:
1需评审的材料及设备汇总与暂估价材料明细这两个表中的招标编码,应是唯一招标编码,并且与唯一的材料代码相关联;
2暂列金额的招标编码,应是唯一招标编码;
3专业工程暂估明细的招标编码,应是唯一招标编码;
4计日工项目的招标编码,应是唯一招标编码;
5,总承包服务费项目的招标编码,应是唯一招标编码;
6招标编码不区分字母大小写。
3.0.9本标准中的编码、变量及数据字段等采用相应的命名规则。
3.0.10本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国际标准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描述建立。
3.0.11合法的XML文件应符合本标准配套的XSD文件规定。
4建设项目数据
4.1一般规定
4.1.1建设项目数据应包括建设项目信息、工程总信息、系统信息、编制说明、定额综合单价计算程序、工程造价汇总、需评审的材料及设备汇总、工程数据结构、工程附加文件索引。
4.1.2工程总信息中的招标信息、投标信息或结算信息应依据不同的工程数据类型选择描述,应符合以下规定:
1数据类型为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时,应对招标信息进行描述,不应描述投标信息、结算信息,可对其他信息进行描述;
2数据类型为投标报价时,应对招标信息、投标信息进行描述,不应描述结算信息,可对其他信息进行描述;
3数据类型为竣工结算时,应对结算信息进行描述,不应描述招标信息、投标信息,可对其他信息进行描述;
4其他数据类型,不应对招标信息、投标信息、结算信息进行描述。
4.2建设项目信息
4.2.1建设项目信息描述的数据内容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01-2018 四川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标准
备案号J14484-2018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01-2018
四川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标准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 Sichuan Provice
2018-11-12发布2019-02-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我省建设工程项目 管理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项目管理单位在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工程中的项目管理活动。
1.0.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设工程项目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各类工程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考核评价等。简称为项目。
2.0.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活动。简称为项目管理。
2.0.3项目管理单位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根据组织授权,按照合同约定,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项目管理的企业。
2.0.4项目管理单位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
项目管理单位建立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对项目实行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管理的责任保证体系和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设立的重要管理岗位。
2.0.5项目管理规划大纲project management planning outline
项目管理单位编制的全面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6项目管理实施规划project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planning
由项目经理依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及项目特征主持编制,指导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实施文件。应包含各类管理制度。
3基本规定
3.0.1本标准工程建设参建单位名称规范使用为: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招标代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等。
3.0.2项目管理单位应根据项目性质、建设模式、特征等组织建立经建设单位确认的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宜包含项目管理范围、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制度、相关方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等。
3.0.3项目管理单位应根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并针对项目实际情况编制项目的管理实施规划。
3.0.4项目管理单位应对项目经理授权,出具授权文件。
3.0.5项目管理单位应明确项目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并上墙公示。
3.0.6项目管理单位应每季度对项目管理部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
3.0.7项目管理单位应根据项目情况每月向建设单位提交项目管理月报,内容宜包括进度、质量、安全、投资、工作计划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等内容。
3.0.8项目管理单位应编制项目部的文件资料管理制度,明确项目部的文件资料立卷、归档、编码原则及文件资料收、发、传递流程。
3.0.9项目管理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对相关参建单位进行管理、考核。
3.0.10项目管理单位应协助建设单位选择具有相应能力的招标代理单位,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依法开展招标投标活动。项目管理单位若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在同一项目中承担招标代理工作。
3.0.11项目管理单位应协助建设单位远择具有相应能力的造价咨询单位,依法开展造价咨询工作。项目管理单位若具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受建设单位委托可在同一项目中承担造价咨询工作。
4项目决策阶段管理
4.0.1项目决策阶段应编制项目建议书、选址意向方案、水土保持报告、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批复文件。
4.0.2项目管理单位应完成或协助建设单位完成项目决策阶段的各项工作。
4.0.3建设单位在项目决策阶段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具有相应能力且符合相关规定的编制单位;
2向编制单位进行使用功能要求交底,并提供相关资料;
3督促编制单位编制相应报告;
4复核检查编制成果;
5向相关部门报批;
6取得批复文件。
4.0.4项目决策阶段报批应完成以下工作:
1编制项目建议书并取得批复文件;
2编制项目选址意向方案并取得批复文件;
3编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并取得批复文件;
4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报告并取得批复文件;
5编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批复文件;
6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批复文件;
4.0.5项目管理单位应完成或协助建设单位完成向具有审批权限的行政主管部门递交报批文件。
4.0.6项目管理单位应按或协助建设单位按行政主管部门的流程完成报批工作。
4.0.7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项目管理单位应完成或协助建设单位组织投资估算的编制和报批,对工程咨询单位编制的投资估算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进行审核。
4.0.8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其投资估算额即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03-2018 四川省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备案号J14629-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03-2018
四川省建筑物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建设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18-12-26发布2019-04-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四川省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降低建设选址难度,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移动通信基站基础设施和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建筑物的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能满足多家通信运营商平等接人的要求,并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考虑建设方案。
1.0.4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应与主体建筑物“同步规划、同步设
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1.0.5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应结合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移动通信设施的目标点位进行确定。
1.0.6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应能满足各通信运营商信号覆盖质量要求;建筑物设计应充分考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
1.0.7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设置,应作为方案设计审批、施工图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1.0.8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移动通信基础设施mobil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基础设施和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基础设施两部分。移动通信基站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室外支撑物、基站机房、通信电源及通信管线等,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室内覆盖机房、远端设备间、通信电源、布线及桥架等。
2.0.2移动通信基站mobile communication site
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通常情况下,移动通信基站由无线电信号发射接收设备、电源设备、传输设备及天线、连接线缆等组成。
2.0.3无线室内覆盖系统indoor wireless coverage system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解决方案。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各个区域,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通常情况下,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由无线电信号发射接收设备、电源设备、传输设备及天线、连接线缆等组成。
2.0.4基站机房base station room
用于安装移动通信基站所需的无线电信号发射接收设备、电源设备、传输设备、空调设备等的房间。
2.0.5室内覆盖机房indoor coverage room
用于安装无线室内覆盖系统所需的无线电信号发射接收设备、电源设备、传输设备、PO1(多系统合路平台)设备等的房间。
2.0.6远端设备间remote equipment room
用于安装无线室内覆盖系统所需的远端通信设备的房间。
2.0.7天线antenna
无线电收发系统中,向空间辐射或从空间接收电磁波的装置。
2.0.8室外支撑物outdoor support
室外支撑物是指在主体结构屋面上、建筑物技术层(含外墙、外墙窗和洞口)、建筑红线范围内室外公共区域设置安装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支撑物的结构构件。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支撑物包含屋面自立塔、升高架、屋面抱杆、屋面美化天线罩、外墙美化天线罩、外墙抱杆等屋面通信塔桅。
3基本规定
3.0.1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主要包含室外支撑物、移动通信机房、通信电源和通信管线等设施。
3.0.2室外支撑物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占地面积小于50000m2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应结合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移动通信设施的目标点位,设置室外支撑物基础设施。
2占地面积大于或等于50000m2的建筑物或建筑群,每50000m2应至少设置一处室外支撑物基础设施,超出部分不足50000m2的部分按照50000m2计取。
3建筑物屋面高度不大于50m,室外支撑物基础设施设置于建筑物屋面;大于50m,室外支撑物基础设施设置于公共绿地或道路旁的地面。
4室外支撑物基础设施设置在屋面,宜优先选择位于中心位置的建筑物屋面,若中心位置不具备设置条件,则应以该位置向四周偏移,偏移距离不应超过100m范围。
5室外支撑物基础设施设置在地面,宜位于中央较空旷区域,设施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0m2,净宽度不应小于3m。
6建筑物或建筑群有多个室外支撑物基础设施设置需求时,各室外支撑物基础设施均匀分散设置间距宜大于200m。
3.0.3基站机房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站机房应与室外支撑物应就近设置,优先建于建筑物屋面,宜与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或楼梯间、设备间等贴邻建设。
2屋面无局部突出的附属用房时,基站机房宜建于弱电井上方。
3屋面无局部突出的附属用房且弱电井上方无法建设时,基站机房宜设在顶层并与弱电井贴邻建设。
4建筑物红线内仅有建于地面的移动通信基站室外支撑物时,基站机房可与室内覆盖机房合建。
5住宅小区地下室设置基站机房时,不宜设置在住宅楼正下方。
6基站机房不应贴近强电磁源及震动源,应避开屋面积水区、排水口,并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且应采取防水、防潮处理等防护措施。
3.0.4室内覆盖机房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交通类建筑物、大型场馆、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5000m2的公共建筑物,应建设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基础设施。
2室内覆盖机房宜与建筑物电信间或弱电井合建,机房位置宜靠近所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
3住宅小区地下室设置室内覆盖机房时,不宜设置在住宅楼正下方。
4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移动通信基站按建设方式可分为宏基站和微基站。
1宏基站:通常采用高容量的宏基站设备和板状天线。
2微基站:通常采用安装便利的一体化微基站设备,使用小型板状天线或集束天线,实现话务热点或盲区的覆盖作用。
4.1.2无线室内覆盖系统按建设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1类型一:通常包括信号源设备、远端设备、无源器件、天线和连接线缆。
2类型二:通常包括信号源设备、扩展单元、末端设备和连接线缆。
4.2室外支撑物设计
4.2.1室外支撑物宜安装在屋面及建筑物红线内公共区域的承重结构上。
4.2.2室外支撑物应含有完整的防雷系统。室外支撑物安装在屋面时,应就近设置2个接地端子,其间距宜大于5m。
4.2.3利用女儿墙作为室外支撑物的承载结构时,女儿墙应为实心砌体或混凝土材质。女儿墙内侧净空不小于1.5m。砌体女儿墙设置有构造柱时应便于识别。
4.2.4室外支撑物建于地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支撑物不应贴近强电磁源及震动源,应避地面积水、排水区,并远离易燃易爆场所。
2室外支撑物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群绿化带、道路旁等。
3室外支撑物设施不应设置在下方有燃气、给排水、电力等管线的区域。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04-2018 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管理和评价标准
备案号J14569-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04-2018
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 建设、管理和评价标准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green mixing plant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1-07发布2019-05-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的方针政策,规范和指导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搅拌站的绿色环保 规划建设、生产管理和考核评价,提高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进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和四川省有关绿色发展法律、法规的要求及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的规划建设、生产管理与考核评价。
1.0.3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年产能规模应不小于3×105m3。预拌砂浆搅拌站的湿拌砂浆年产能规模应不小于2×103m3,干混砂浆年产能规模应不小于3×103t。搅拌站的年产能规模与生产线应相协调一致。
1.0.4绿色环保搅拌站的规划建设、生产管理和考核评价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色环保搅拌站green mixing plant
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指导思想,按照以无粉尘污染、低噪声生产、废弃物零排放的绿色环保标准及绿色建材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搅拌站。
2.0.2预拌混凝土ready-mixed concrete
由水泥、集料、水及所需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在搅拌站按照一定比例计量、拌制后,通过专用设备运输、使用的拌合物。
2.0.3预拌砂浆ready-mixed mortar
由水泥、砂以及所需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在搅拌站按照一定比例计量、拌制后,通过专用设备运输、使用的拌合物。预拌砂浆包括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
2.0.4无粉尘污染dust free pollution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过程中,生产性粉尘(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未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限值。
2.0.5低噪声生产low noise production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噪声未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限值。
2.0.6废弃物零排放zero discharge of waste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浆及不可直接利用的新拌混凝土等废弃物应在搅拌站区域内就地回收处理利用,严禁不经处理排放至站区外。
2.0.7站区boundary
经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以法律文件备案确定的企业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搅拌站规划建设区域。
2.0.8再生资源利用renewable resources
再生资源的资源化利用总称。包括就地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如太阳能、水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就地的工业副产物、农业副产物及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浆、新拌混凝土及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9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设备与工艺,能保证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并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2.0.10功能性砂浆functional mortar
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设备与工艺,产品性能符合特指功能要求的砂浆。
2.0.11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优异性能及“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基本规定
3.0.1搅拌站的站区布局及环境建设除应符合国家和所在地区政府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0.2搅拌站的生产设备布局应合理、紧凑,且应能适应生产技术创新、产品性能提高和信息化控制管理的要求。
3.0.3搅拌站的机械与设备应完善、齐备,应选用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排放、低噪声且不应属于国家和四川省限制和淘汰的类别。
3.0.4搅拌站使用的水泥必须全部为散装水泥。散装水泥进入搅拌站及使用过程中采取的装卸、转运、储存及使用的设施和场所,应符合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3.0.5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6搅拌站的水、电、气等计量装置应齐全,且能符合生产区分级计量、生活区单独计量和运行正常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
3.0.7实验室面积和环境条件应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检测设备、设施配置齐全,量程和精度符合要求,且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使用,运行正常。实验室应配备相应数量专业专职试验技术人员,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和三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并熟悉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专业知识和技术标准。
3.0.8具有完善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当地政府有关文件要求的清洁生产、安全与维护、环境与产品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3.0.9积极开展高性能混凝土、功能性砂浆及预制装配式构件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3.0.10宜根据《四川省绿色建材评价导则》及与之对应的《预拌混凝土绿色建材评价技术细则》《预拌砂浆绿色建材评价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搅拌站生产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主要产品类别进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
4站区布局与设备设施
4.1一般规定
4.1.1搅拌站的布局建设不应在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建成区或非工业规划区内,不应破坏所在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
4.1.2搅拌站的站区面积应与搅拌站的生产规划产能相适应。站区内的生产、办公、生活及其他必要的设施应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易于运营管理。
4.1.3站区中的给排水系统、供电供气系统及道路系统布局,应与周边已有的排水系统、供电供气系统及道路系统要严格区分并形成有效的衔接,避免废水混淆外排。
4.1.4搅拌站的建设应从站区内的搅拌站生产设施、建筑、道路、绿化及水体等环境因素综合分析,按照现行国家和四川省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进行合理布局。
4.1.5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搅拌、运输和检验设备及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4.2站区布局
4.2.1搅拌站的规划设计,应结合站区内的可利用场地和自然地貌特征,将搅拌站的生产区、办公区及生活区分区布置,区间应有相互不构成干扰的安全、防护距离和措施。
4.2.2生产区应布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办公及生活区应布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站区周边应采用造型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围护结构进行封闭维护。
4.2.3生产区和办公及生活区内的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应齐备、完善,工程的设计及建造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对生产管理、消防安全、环保节能等要求的有关规定。
4.2.4站区进出口布局应方便材料、车辆、人员的进出与管理,并设门岗进行“门前三包”管理,且应配备专业的洗车设备及环卫设施与标记。
4.2.5站区道路及生产作业区地面应采用不起尘的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等硬质地面。生产作业区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场地整洁无扬尘,并应对未硬化处理的空地进行绿化。道路设计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道路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及露天设施对防水、安全与卫生间距的要求。
2铁路、道路与带式输送通廊等工业运输线路布置的要求。
3各种工程管线及绿化布置的要求。
4施工、安装与检修的要求。
5竖向设计及预留发展用地的要求。
6配置道路喷淋降尘设施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05-2018 四川省第三卫生间设计标准
备案号J14568-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05-2018
四川省第三卫生间设计 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unisex toilet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1-07发布2019-05-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解决特殊群体的入厕需求,规范和指导第三卫生间 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第三卫生间新建及改(扩)建设计。
1.0.3第三卫生间的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四川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公共厕所public toilets,lavatory,restroom
在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等设置的厕所。
2.0.2第三卫生间unisex toilet
在公共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需要他人(尤其是异性)协助使用的卫生间。
2.0.3无障碍厕位doset compartment for wheelchair users
卫生间内设置的带坐便器及安全抓杆且方便行动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厕位。
2.0.4无障碍小便位accessible urinal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带安全抓杆的小便位。
2.0.5无障碍洗手盆accessible wash basin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带安全抓杆的洗手盆。
2.0.6卫生器具sanitary apparatus
供水并接受、排出污废水或污物的容器或装置。
2.0.7节水器具water-saving apparatus
比同类常规产品能减少流量或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体现节水技术的器件、用具。
3基本规定
3.0.1第三卫生间的设计应以人为本,符合文明、卫生、安全、适用、节水的原则。
3.0.2第三卫生间可分为独立式、附属式和活动式三种类型,应根据位置和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设计。
3.0.3独立式、附属式第三卫生间应在下列公共厕所中设置:
1一类独立式公共厕所和一类附属式公共厕所;
2康疗中心、社区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固定式公共厕所。
3.0.4应在下列活动式公共厕所中设置活动式第三卫生间:商业区、旅游景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3.0.5活动式第三卫生间应参照独立式、附属式第三卫生间的平面布置及设施设备要求进行具体设计。
3.0.6旅游高峰季节时间较短的地区可在人流高峰季节增设活动式第三卫生间。
3.0.7第三卫生间厕位数量宜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中无障碍厕位数进行设置。
3.0.8第三卫生间外观和色彩的设计应与环境协调,并应注意美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3.0.9第三卫生间的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设施的配置,合理布置卫生洁具和洁具的使用空间。第三卫生间可与无障碍卫生间合并设置。
3.0.10单独建造且数量较多的第三卫生间与男女公共厕所一起设置时,宜进行标准化装配式设计施工。
4建筑设计
4.1平面布置
4.1.1第三卫生间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人口处。
4.1.2第三卫生间门宜双向开启,当向内开启时,室内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
4.1.3严寒和寒冷地区第三卫生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外窗的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门应采取措施防止冷风侵入;夏热冬冷、温和地区第三卫生间应具有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4.1.4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宜规整,便于使用,卫生间使用面积应不小于6.5m2。
4.1.5第三卫生间若双面布置卫生器具,最小净宽不宜小于2500mm;若单面布置卫生器具,最小净宽不宜小于2000mm。
4.1.6第三卫生间平面布置应优先考虑天然采光,并应考虑人工照明。天然采光时外窗宜以高窗为主,当使用低窗时应注意保证室内私密性。
4.1.7第三卫生间与无障碍卫生间合并设置时,所有无障碍设施均应满足无障碍卫生间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06-2018 四川省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技术标准
备案号J14580-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06-2018
四川省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lor pervious concrete wholepavement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1-07发布2019-05-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战略方针,规范四川省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路面工程质量,做到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新建、改建的轻型荷载道路路面工程,且适用于四川省严寒地区和弱膨胀土地区道路路面,不适用于中、强膨胀土,盐渍土地区的道路路面。
1.0.3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的构造除应综合考虑水文特征、气候环境、荷载等级、景观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外,还应考虑雨水综合利用与排放的要求。
1.0.4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1.1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color pervious concrete whole pavement
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是由集料、水泥、水、粘结剂、着色剂等材料经拌合、整体浇筑硬化后,面层涂刷保护剂,形成的一种具有高透水率、强耐久性能力的透水整体地面。
2.1.2连续孔隙率continuous void
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内部存在的连续孔隙的体积与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体积之百分比。
2.1.3粘结剂agglomerant
一种能提高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抗压强度,改善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孔隙结构,提高透水率的添加剂。
2.1.4着色剂coloring agent
用于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着色的专用颜料。
2.1.5保护剂rotective agent
一种能够提高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锁色性、防尘性及自净能力的高分子类材料。
2.1.6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表示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透水性能的指标。
2.1.7松铺系数coefficient of loose paving
材料的松铺厚度与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之比值。
2.1.8轻型荷载道路light load road
仅允许轴载40kN以下车辆行驶的城镇道路和停车场、小区、广场等道路。
2.1.9全透水结构total pervious structure
路表水能够直接通过道路的面层和基层向下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
2.1.10半透水结构semi permeable structure
路表水只能够渗透至面层,不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的所有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四川省环境保护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1.2材料存放地点的选址应考虑安全条件,尽量避免人流密集场所。
3.2原材料
3.2.1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要求。不同等级、品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且应采取防潮措施。
3.2.2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的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料,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的二级以上要求,集料的性能和级配应满足表3.2.2的规定。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的设计应符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综合利用和排放的相关规定。
4.1.2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的设计应综合考虑路面荷载、路基承载力、土基的均质性和透水性、地下水的分布以及季节冻胀等情况,并应满足结构层强度、透水储水能力以及抗冻性等要求。
4.1.3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的结构使用寿命应与透水性能有效使用寿命一致。
4.1.4路基应稳定、均质,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1.5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基层横坡度宜为1%~2%,面层横坡度应与基层横坡度相同。
4.1.6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无障碍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
4.2结构组合
4.2.1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结构类型应按表4.2.1选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2年-深圳市-信息价 第04期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08-2018 四川省建筑岩土工程测量标准
备案号J14627-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08-2018
四川省建筑岩土工程测量 标准
Standard for surve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1-23发布2019-05-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四川省建筑岩土工程 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适应工程建设各阶段需要的测量成果,确保建筑岩土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工程建设中土石方、地基处理、基坑、边坡等岩土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和验收等。
1.0.3建筑岩土工程测量工作,鼓励和提倡采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和精度要求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
1.0.4建筑岩土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不含轨道交通)的土石方、地基处理、基坑、边坡工程等。
2.0.2岩土工程地形图topographic map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将岩土工程范围及周边的地貌信息、地物信息和地质现象进行描述并测量绘制的正射投影图。
2.0.3用地红线property line
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权属边界线。
2.0.4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使用卫星信号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总称,简称GNSS。
2.0.5GNSS实时动态测量real time kinematic
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实时提供测点的三维定位结果的测量技术,简称RTK。
2.0.6不规则三角网法digital terrain model
利用实测地形碎部点、特征点进行三角构网,按三棱柱法计算土石方量的方法,简称DTM法。
2.0.7变形监测网deformation monitoring networks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监测点组成的按一定周期对监测对象进行重复观测而建立的观测网。
2.0.8控制值controlled value
为满足工程结构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控制监测对象的状态变化,针对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值。
2.0.9预警值prewarning value
在变形允许值范围内,根据监测对象变形的敏感程度,以变形允许值的一定比例计算的或直接给定的警示值。
2.0.10临时性边坡temporary slope
设计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边坡。
2.0.11永久性边坡permanent slope
设计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
2.0.12竣工测量finish construction survey
对建筑岩土工程竣工后的空间位置及属性进行的测量工作。
2.0.13竣工图as-built drawing
根据竣工测量资料编绘的反映建筑岩土工程的空间信息图件和影像资料。
2.0.14全景影像panoramic image
对普通相机或全景相机所拍摄的多幅图像进行拼接、投影、融合而成的全视场影像。
3基本规定
3.0.1建筑岩土工程测量应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治理的基本要求。
3.0.2建筑岩土工程测量一般包括施工控制网测量、工程区域地形测量、施工断面测量、施工放线、竣工测量、基坑及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3.0.3建筑岩土工程测量应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与场地规划时采用的地方或国家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致;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和独立高程系统,并与国家或地方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建立转换关系。
3.0.4利用原有测量控制点成果资料、地形图时,应进行复核、检测,验证无误后方可使用。
3.0.5测量控制点应注意保护,定期复测。遇特殊情况间断测量,再次使用前应复测。
3.0.6测量仪器和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有关规定进行检定。使用的仪器应在有效的检定期内,实施过程中尚应进行定期检验校正。
3.0.7建筑岩土工程测量各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应向委托单位提供完整的测量成果资料。
3.0.8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
3.0.9测量工作应与各阶段岩土工程密切配合,确定测量项目及内容、选择适宜控制点位、具有代表性监测点位及地质点位等。
3.0.10建筑岩土工程变形监测项目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监测。
3.0.11建筑岩土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以2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4控制测量
4.1一般规定
4.1.1控制测量施测前,应收集工程场地附近的控制点,当点位保存完好,经验证成果数据准确、点位精度满足工程需要时,可作为控制测量的起始依据。
4.1.2测区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宜同时建立,条件不足时可分别建立。控制网点位应根据用地红线及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平面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宜共用;控制点数量应不少于3个。
4.1.3当控制点因开挖、回填等原因受到影响时,应将其引测至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点施测精度。已被破坏时,应重新建立控制点。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12-2019 四川省抹灰石膏应用技术标准
备案号J14659-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12-2019
四川省抹灰石膏 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gypsum plaster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3-12发布2019-07-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抹灰石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保证抹灰石膏工程的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墙面及顶棚的抹灰石膏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抹灰石膏工程的材料、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抹灰石膏gypsum plaster
抹灰石膏为抹灰砂浆的品种之一,是以半水石膏(CaSO4·1/2H2O)和Ⅱ型无水硫酸钙(Ⅱ型CaSO4)单独或两者混合后作为主要胶凝材料,掺入集料和外加剂制成的抹灰材料。抹灰石膏根据集料的不同,分为普通抹灰石膏和轻质抹灰石膏。
2.0.2普通抹灰石膏ordinary gypsum plaster
用于基底找平的石膏抹灰材料,通常含有集料。
2.0.3轻质抹灰石膏lightweight gypsum plaster
用于基底找平的石膏抹灰材料,通常含有轻集料。
2.0.4机械喷涂mechanical spraying
采用机械设备使用压缩空气将抹灰石膏喷涂至抹灰面上的工艺,以下简称为机喷。
2.0.5护角条angle staff
以建筑用PVC、建筑用铝合金等材料制成,用于保护墙角免受撞击的线条。
3材料
3.0.1抹灰石膏的主要胶凝材料是建筑石膏,是由天然石膏或工业副产石膏经脱水处理制得的,以β半水硫酸钙(B-CaSO4·1/2H2O)为主要成分,不预加任何外加剂或添加物的粉状胶凝材料。
3.0.2抹灰石膏的物理性能、放射性核素限量、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表3.0.2规定。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抹灰石膏适用于建筑室内墙面及顶棚抹灰,不应用于外墙、有腐蚀介质的环境和潮湿环境。
4.1.2基层与抹灰层之间、抹灰层与饰面层之间应遵守材料相容原则。不应将水泥砂浆涂抹在抹灰石膏表面。
4.1.3若在抹灰石膏表面进行面砖粘贴,需进行专项设计,且抹灰石膏拉伸粘结强度不应低于0.4MPa。
4.1.4抹灰石膏墙面抹灰的厚度宜在5~25mm。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4.1.5顶棚抹灰宜采用轻质抹灰石膏,混凝土顶棚抹灰厚度不宜大于10mm。
4.1.6不同基层材料的交接界面,应铺宽度不小于250mm耐碱玻纤网格布,且与各基层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a
4.2构造
4.2.1当采用混凝土、蒸压加气混凝土作为抹灰面基层,及在抹灰石膏表面粘贴面砖时应涂刷界面剂。
4.2.2墙面抹灰的构造,见示意图4.2.2;墙体层次及组成材料应符合表4.2.2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13-2019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
备案号J14750-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13-2019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monolithic precast 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总则
1.0.1为在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保证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民用建筑中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应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部装饰系统集成,实现建筑功能完整、整体性能优良的目标。
1.0.4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monolithic precast 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叠合剪力墙,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2.1.2叠合剪力墙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两侧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通过桁架钢筋或连接件连接而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墙板构件,经现场安装固定后,后浇筑混凝土填充中间空腔形成的剪力墙。叠合剪力墙分为双面叠合剪力墙和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
2.1.3双面叠合剪力墙double-side 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两侧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均参与叠合受力,通过桁架钢筋连接,与中间空腔的后浇混凝土整体受力的叠合剪力墙(图2.1.3)。
2.1.4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single-side thermal insulation 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由两侧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土、保温层组成;预制外叶墙板及保温层通过连接件与预制内叶墙板连接,预制内叶墙板与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土通过桁架钢筋连接、整体受力,预制外叶墙板不参与叠合受力,仅作为施工时的一侧模板及保温层的外保护板(图2.1.4)。
2.1.5桁架钢筋truss rebar
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以及连系的腹杆钢筋焊接而成(图2.1.5),设置在叠合剪力墙中连接两侧预制板或叠合楼板中连接预制混凝土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3基本规定
3.0.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除本标准特殊规定外,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I的基本要求。
3.0.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设计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协调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全过程,统筹考虑材料性能、加工工艺、运输限制、吊装能力等要求。
3.0.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设计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建筑和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3.0.4本标准中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不适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高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
3.0.5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2预制构件的连接位置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3预制构件的连接应传力可靠、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4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应考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不利影响,宜适当增加配筋。
3.0.6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的预制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化、标准化要求。
2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安装部位、制作方法、施工精度及质量控制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尺寸公差。
3应满足制作、运输、存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
3.0.7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不适用于非承重外墙,其保温层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等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的预制外叶墙板与预制内叶墙板以及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土之间应可靠连接。
3.0.8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非承重隔墙宜采用轻质墙板,且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并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
3.0.9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
4材料
4.1混凝土
4.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
4.1.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1.3叠合剪力墙的混凝土应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规定。
4.2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
4.2.1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强度等级为400MPa及以上的钢筋。
4.2.2预制墙板和预制楼板中应采用钢筋焊接网,钢筋焊接网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
4.2.3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制作。预制构件脱模、翻转、吊装及临时支撑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吊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相关规定。
4.2.4钢筋锚固板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有关规定。
4.2.5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钢材、螺栓、钢筋以及焊接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以及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
4.2.6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培中连接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非金属连接件时,应为耐碱材料;采用金属连接件时,应有可靠的阻断热桥措施和防腐蚀措施。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连接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的有关规定,并进行专项设计。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19-2019 四川省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
备案号J14723-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19-2019
四川省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技术标准
Standard for multistory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4-28发布2019-09-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四川省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保证建设 安全,贯彻 “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设方针,提高设计 和建造技术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 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应符合建筑全寿命期可持 续性原则,在设计、制造、运输、施工、验收、维护和运营等 环节中贯彻国家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协调 和控制。
1.0.3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到9度地区的 新建、改建、扩建的低层、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制造、 施工、验收和维护。
1.0.4 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 合国家及四川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multi-story assembled building with steel structure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主要承重结构为钢结构的多层装配式住宅建筑。
2.1.2集成设计integration design
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
2.1.3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相互配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等要求的一体化设计。
2.1.4建筑信息化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1.5结构系统structure system
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以承受或传递荷载作用的整体。
2.1.6外围护系统building envelope system
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1.7设备与管线系统facility and pipeline system
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2.i.8内装系统i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
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组合而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整体。
2.1.9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1.10部件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1.11干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
采用干作业施工工艺的建造方法。
2.1.12模数module
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基础上的增值单位。
2.1.13模块module
建筑中相对独立、具有特定功能、能够通用互换的单元。
2.1.14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1.15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墙面(板)、吊顶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3基本规定
3.0.1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应采用稳定的建设场地,场地宜为抗震有利地段或一般地段,不宜为抗震不利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设。
3.0.2场地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时,应在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
3.0.3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应进行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3.0.4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统筹设计、制造、运输、施工和运营维护,实现全过程一体化。
3.0.5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宜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和全专业的信息化管理。
3.0.6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宜采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建筑使用的安全、便利、舒适和环保等性能。
3.0.7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不得破坏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0.8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应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居住品质。
3.0.9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部品构件的连接应安全可靠、方便安装,宜便于拆卸回收利用。
3.0.10管线系统与结构系统宜采用分离的方式。
3.0.11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围护系统、不便更换的管线系统的使用年限宜与主体结构相协调。
3.0.12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防火、防腐、节能、隔声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满足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3.0.13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时,应经过试验、检测和鉴定合格后应用。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设计应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设计方法,满足体系化设计的要求,充分考虑构配件的标准化、模数化。
4.1.2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使用的灵活性及改造的可能性。
4.1.3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应与结构、给排水、电气、燃气、供暖、通风等专业协同,进行集成化设计,做到设计合理、技术先进。
4.2模数协调
4.2.1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及地方标准《四川省工业化住宅设计模数协调标准》DBJ51/T064的规定。
4.2.2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模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的开间、进深、柱距、跨度、门窗洞口的宽度等宜采用水平扩大模数数列2nM、3nM(n为自然数,M=100mm)
2建筑的层高和门窗洞口的高度等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列nM。
4.2.3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应采用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模块的组建宜符合下列规定:
1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中的楼电梯、厨房、卫生间、管井等功能单元宜优先组建为功能模块。
2模块间宜采用通用化、标准化的接口,并通过有效连接形成建筑整体。
4.2.4模数协调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用模数数列调整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与部品部件的尺寸关系,优化部件的尺寸和种类。
2部件组合时,应明确各部件的尺寸与位置,使设计、制造与安装等各部门能够配合简便。
4.2.5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楼电梯、厨卫、门窗洞口等的优先尺寸应根据建筑类型、使用功能、部品部件生产与装配要求等确定。
4.2.6建筑的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与界面定位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部件的水平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部品部件的竖向定位及内装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23-2019 四川省农村现代夯土建筑技术标准
备案号J14694-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23-2019
四川省农村现代夯土建筑技术 标准
Standard for rural rammed earth buildings using modern technique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5-20发布 2019-09-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及四川省有关农村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四川省农村现代夯土墙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农村自建300m2以内,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的不超过2层和7度(0.1g)区的单层现代夯土墙承重结构居住建筑,以及8度(0.2g)及以下地区不超过2层的现代夯土墙作围护墙的居住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
注:本标准以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简称为“6度、7度、8度”。
1.0.3按本标准进行抗震设防的现代夯土墙建筑,其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不需修理或经一般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围护结构不发生危及生命的大面积倒塌。
1.0.4农村现代夯土墙建筑的建设,应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绿色建筑、保护生态环境及村镇用地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1.0.5现代夯土墙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预制拼装桥墩prefabricated bridge pier
由预制混凝土节段通过连接构造拼装形成的混凝土桥墩结
构,包括立柱、盖梁和系梁等。本标准在不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指预制拼装混凝土桥墩。
2.1.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grouted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简称套筒灌浆连接。
2.1.3钢筋金属波纹管灌浆连接grouted duct connection
在金属波纹管中插人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的对钢筋的单向错固构造,简称波纹管灌浆连接。
2.1.4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grouted sleeve for rebar splicing
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用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金属套筒,简称灌浆套筒,灌浆套筒可分为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本标准规定采用高强球墨铸铁制作的全灌浆套筒。
2.1.5钢筋连接用灌浆金属波纹管grouted duct for rebar splicing
通过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实现纵向钢筋错固的金属波纹管,通常采用圆形不锈钢波纹管,简称灌浆金属波纹管。
2.1.6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high-strength non-shrinkage grouting material
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2.1.9场地site
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2.1.10承重墙load-bearing wall
直接承受外加作用和自重的墙体。
2.1.11非承重墙non-load-bearing wall
主要起围挡或分割空间作用,不承受自重以外的竖向荷载,结构设计不作为受力构件考虑的墙体,也称为自承重墙。
2.1.12配筋砂浆带reinforced mortar belt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墙体中设置的不小于60mm厚的水平砂浆带,砂浆带中通长配置水平钢筋。
2.1.13圈梁ring beam
在建筑的檐口、窗顶、楼层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墙体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钢构件、木构件或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2.1.14构造柱constructional column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建筑墙体的规定部位设置的木柱、钢柱、组合砌体柱或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柱。
3基本规定
3.1场地和地基
3.1.1夯土墙建筑场地的选择,除应符合《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技术规程》DBJ51/016的要求外,尚应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或较干燥的场地。室外地面应能随天然地形排水,或可在建筑周围设置排水沟。
3.1.2应优先采用天然地基,不宜在软弱黏性土、膨胀土、液化土、冻胀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地基上建造建筑。
3.2基础
3.2.1夯土墙应设置条形基础,基础顶面应高出室内外地坪不小于300mm,并设置墙体防潮层,基础的顶面宽度不应小于上部墙体的厚度。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置深度不应小于0.5m。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及防冻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3.2.2夯土墙条形基础宜采用烧结普通砖、混凝土实心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石材等材料,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对场地长期较干燥和地基较好的单层夯土墙建筑基础,可采用改性后的夯土材料夯筑,并应在建筑底层距室内地坪高500mm内或两夯板(模)高度内的墙体土料中适当增加墙体防潮的改性材料。
3.2.3地圈梁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夯土墙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当夯土墙基础底面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按高宽比1:2的台阶逐步放坡,并增设钢筋混凝土地圈梁。
2当地基土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而又不能避开时,应设置地圈梁,地圈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
3当为2层夯土墙承重的建筑或7度、8度时的2层夯土围护墙建筑时,应在纵横墙基础顶面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地圈梁。
4钢筋混凝土地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宽度不应小于上部墙体的厚度;其纵向钢筋不应少于610,箍筋不应少于06@200。
5地圈梁的顶面标高应高出室内外地坪不小于300mm,地圈梁可兼做墙体的防潮层。
3.2.4当地基为易风化或遇水易软化的岩层时,应在基槽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3.2.5当遇相邻建筑时,新建建筑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
筑基础埋深。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埋深时,两基础应保持一定的水平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型式和土质而定。一般情况下,两基础的净距可按不小于基底高差的2倍确定。
4材料
4.1夯土墙土料
4.1.1当夯土墙用土采用新土料时,应选用杂质少的黏性土、粉质黏土,对含水率高的土料应进行晾晒处理。土料应清除其中的植物根茎叶、塑料品等杂质和砖、石、瓦块;土料宜进行破碎、筛分,通过破碎、筛分的土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mm,
4.1.2用于夯土墙的土料应掺人水泥、砂石骨料、纤维等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土料改性的配合比应根据不同原始土粒的土性,以及掺人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经试配符合设计要求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改性后土料的边长为150mm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6度、7度时不应低于3MPa,8度(0.2g)时不应低于4MPa。
2土料中的水泥掺量不宜低于5%,不宜大于15%(重量比)。当按本标准第3.2.2条规定用于基础时,宜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3土料中砂石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
4土料中宜接入0.05%~0.10%(以土和水泥总重量计)人工合成纤维或0.5%(以土和水泥总重量计)植物纤维。
5夯土料的用水量宜按最优含水率控制,土的最优含水率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无实验条件时,也可按经验“手握成团、落地开花”确定。
6土料应拌和均匀。
4.1.3当采用彩色及装饰夯土墙时,应在改性土料中添加不易褪色的无机矿物颜料作为色彩调和剂,并根据试夯效果确定颜料类型和掺量,或采用添加卵石、片石、纤维等物或在土墙半干状态下用工具敲打形成不同的肌理。
4.2其他建筑材料
4.2.1水泥宜采用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4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4.2.2砌筑用石材应选择质地坚硬、无风化、无剥落和无裂纹的岩石,并根据要求进行切割、破碎和加工。
4.2.3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和多孔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4.2.4纵向钢筋可选用HRB400和HRB335热轧带肋钢筋;箍筋和拉结筋可选用HRB335热轧带肋钢筋和HPB300光圆钢筋。
4.2.5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且应满足本标准相关章节要求;砌体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砂浆配合比一般应由配合比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水泥砂浆配合比可参考附录A进行配制。
4.2.6混凝土强度等级除基础垫层可采用C10以外,其他构件不应低于C20。混凝土配合比一般应由配合比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混凝土配合比可参考附录B进行配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24-2019 四川省城市桥梁预制拼装桥墩设计标准
备案号J14867-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24-2019
四川省城市桥梁 预制拼装桥墩 设计标准
The standard for design of precast and assembled piers of urban bridges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5-20发布 2019-10-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了适应预制拼装技术在桥梁下部结构建造的应用需要,明确预制拼装桥墩的设计技术要求,提高桥梁建设技术水平,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保证工程安全、耐久、适用、经济、环保、美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区域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7和8度地区,预制拼装混凝土桥墩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设计的城市桥梁工程;对于抗震设防烈度9度地区,可参照本规范进行预制拼装混凝土桥墩设计,并进行专项研究论证。
1.0.3预制拼装混凝土桥墩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预制拼装桥墩prefabricated bridge pier
由预制混凝土节段通过连接构造拼装形成的混凝土桥墩结构,包括立柱、盖梁和系梁等。本标准在不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指预制拼装混凝土桥墩。
2.1.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grouted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人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简称套筒灌浆连接。
2.1.3钢筋金属波纹管灌浆连接grouted duct connection
在金属波纹管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的对钢筋的单向锚固构造,简称波纹管灌浆连接。
2.1.4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grouted sleeve for rebar splicing
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用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金属套筒,简称灌浆套筒,灌浆套筒可分为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本标准规定采用高强球墨铸铁制作的全灌浆套筒。
2.1.5钢筋连接用灌浆金属波纹管grouted duct for rebar splicing
通过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实现纵向钢筋锚固的金属波纹管,通常采用圆形不锈钢波纹管,简称灌浆金属波纹管。
2.1.6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high-strength non-shrinkage grouting material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是以水泥为基体,以高强材料为骨料,辅以高流动、防离析、微膨胀等性能外加剂组成的固态混合料,现场加水搅拌均匀后用于填充钢筋和套筒或金属波纹管间的空隙。本标准部分章节简称灌浆料。
2.1.7砂浆垫层bedding mortar
填充在预制构件之间拼接缝处的高强无收缩水泥砂浆过渡层,常见于立柱与承台、立柱与盖梁之间。
2.1.8环氧拼接缝epoxy joint
采用环氧黏结剂进行连接的接缝,常用于立柱节段之间以及盖梁节段之间的拼接。
2.1.9匹配法matching method
预制后一个节段时利用已预制完成的前一个节段作为一侧端模的施工方法。
2.1.10非匹配法non-matching method
节段预制时未采用匹配法的施工方法。
2.1.11E1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 E1
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
2.1.12E2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 E2
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
3基本规定
3.0.1在预制拼装桥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综合考虑设计、预制、运输、拼装、运维等条件,采用结构合理、经济美观、运输方便、拼装快捷且后期运维方便的设计方案。
3.0.2在预制拼装桥墩初步设计阶段,应遵循标准化和模数化的原则,满足通用性和少规格的要求。应根据本地区已有预制拼装工程桥墩类型情况,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桥墩尺寸和形状,并选择适宜的拼接构造和节段划分方式。
3.0.3在预制拼装桥墩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注重细部构造设计,满足预制拼装的精度要求,确保预制节段之间拼装时的精确匹配和连接可靠。
3.0.4设计单位编制的设计文件应明确设计意图,指出关键技术点,并进行设计交底。
3.0.5预制立柱节段之间的钢筋连接应采用灌浆套筒,预制立柱与承台或盖梁之间的钢筋连接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两种方式的钢筋连接可在同一截面布置。
3.0.6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下地区的城市桥梁工程中,预制立柱与承台连接或预制立柱与盖梁连接时可将灌浆套筒或灌浆金属波纹管设置在立柱内;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预制立柱与承台连接或预制立柱与盖梁连接时宜将灌浆套筒或灌浆金属波纹管设置在承台内或盖梁中。
4材料
4.1混凝土和钢筋
4.1.1预制拼装桥墩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4.1.2自密实混凝土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相关规定和《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相关规定。
4.1.3预制拼装桥墩中连接主筋应采用HRB400级钢筋。
4.2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
4.2.1灌浆连接套筒或灌浆金属波纹管中使用的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26-2019 四川省城镇道路路面设计标准
备案号J14830-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26-2019
四川省城镇道路 路面设计 标准
Standard for pavement design of urban road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8-08发布 2019-12-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总 则
1.0. 1 为适应我省城镇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使用质量,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 )建的各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
1.0. 3 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使用性质和特点,做好交通预测与荷载分析,合理确定交通等级、结构组合和材料组成。
1.0. 4 在适宜的区域,鼓励设计节能、降噪和透水型路面。
1.0. 5 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术语
2.1.1沥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
用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
2.1.2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
2.1.3普通混凝土路面jointed plain concrete pavement
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
2.1.4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7其他路面other pavement
透水沥青路面、彩色沥青路面、铺砌式路面等特殊路面。
2.1.8可靠度reliability
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要求设计结构达到的可靠度称作目标可靠度。
2.1.9可靠指标reliability index
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本标准规定的作为路面结构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称为目标可靠指标。
2.1.10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service life
在正常设计、施工、使用和养护条件下,路面不需结构性维修的预定使用年限。
2.1.11设计轴载design axle load
路面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轴载。
2.1.12当量轴次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按当量损坏原则,将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设计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2.1.13累计当量轴次cumulative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在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上或临界荷位处的当量轴次总和。
2.1.14封层seal coat
路面结构中用以阻止水下渗的功能层。
2.1.15黏层tack coat
路面结构中起黏结作用的功能层。
2.1.16透层prime coat
用于非沥青类材料层上,能透入表面一定深度,增强非沥青类材料层与沥青混合料层整体性的功能层。
3 基本规定
3.1 ―般规定
3, 1. 1 路面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根据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综合设计。
2 路面结构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消除或减少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3 对交叉口、改扩建区段应进行特殊设计,处理好不同路面结构过渡段的衔接。
3, 1 . 2 城镇道路路面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和铺砌式路面四大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沥青路面包括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混合料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
2 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
3 复合式路面适用于重或特重交通等级道路、改扩建道路及管线埋深浅需加强保护的路段。
4 砌块路面适用于特殊路段、广场及停车场铺装。
4 路基、基层与功能层
4.1 一般规定
4 . 1 . 1 路基设计应根据道路功能、类型和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路用材料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
4 . 1 . 2 路基和基层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 1 . 3 尚寒地区,应提局路基、基层的冻融性。
4 . 2 路 基
4, 2, 1 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特重交通、重交通不小于40MPa,中等交通、轻交通道路不小于30MPa。
2 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3 填筑土及填筑材料应符合工程质量要求,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砂砾石等粗粒土作为填料。
4 路床填料应均匀,其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29-2019 四川省高烈度区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
备案号J14897-2019
四川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29-2019
四川省高烈度区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teel structure of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high seismic intensity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
2019-09-27发布2020-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了规范四川省多高层钢结构建筑在高烈度区的建设,按照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全面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工业化水平和社会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地区,建筑高度在不大于100m的新建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改造和扩建的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亦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以及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内的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
1.0.3多高层钢结构建筑应体现设计标准化、制造定型化、形式多样化及部件通用化,做到绿色环保、体系合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1.0.4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多高层建筑钢结构steel structure of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指4层及4层以上且高度不大于100m的以钢材为主要受力材料的建筑结构。
2.1.2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1.3高烈度区high seismic intensity region
指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地区。
2.1.4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1.5抗震措施seismic 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1.6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2.1.7消能减震结构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设置消能器的结构,消能减震结构包括主体结构、消能部件。
2.1.8消能部件energy dissipation part
由消能器和支撑或连接消能器构件组成的部分。
2.1.9预拼装test assembling
为检验构件是否满足安装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拼装。
2.1.10预变形preset deformation
为使施工完成后的结构或者构件达到设计几何定位的控制目标,预先进行的初始变形设置。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材料设计指标应符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选用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等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3.1.2材料的选用应综合考虑构件的重要性和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和连接方法、应力状态、工作环境等因素,合理地选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及其性能,并应在设计文件中完整地注明对材料的技术要求。
3.1.3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材料应具有合格质量证明文件,并经进场检验合格后使用。
3.2钢材
3.2.1钢材的牌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梁、柱和抗侧力构件所用的钢材宜选用Q355钢、Q390钢、Q420钢、Q460钢,优先选用Q355钢、Q390钢,其材质和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
2框架梁、柱和抗侧力构件采用较厚钢材,宜选用Q355GJ 钢、Q390GJ钢等高性能建筑用钢板,其材质和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用钢板》GB/T19879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3.2.2多高层建筑中的框架梁、柱和抗侧力支撑构件,其钢材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材抗拉性能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其断后伸长率不应小于20%;
2钢材屈服强度波动范围不应大于120N/mm2,钢材实物的实测屈强比不应大于0.85;
3抗侧力构件所用钢材应具有与其工作温度相应的冲击韧性合格保证。
3.2.3偏心支撑框架中的消能梁段所用钢材的屈服强度不应大于355N/mm2,屈强比不应大于0.8;且屈服强度波动范围不应大于100N/mm2。有依据时,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可选用材质与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低屈服强度钢板》GB/T28905的低屈服强度钢。
4钢结构抗震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有关规定。
4.1.2多高层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4.1.3建筑设计宜选用规则的体型。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沿高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结构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少,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4.1.4对于因工艺需求而必须采用的体型特别复杂的工业建筑,应对其采用的结构体系进行专门论证。
4.1.5多高层民用建筑的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房屋的高度、地震的烈度、建筑类型等因素确定,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体系的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1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可采用表4.1.5-1所列的结构体系。
2乙类和丙类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采用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4.1.5-2的规定。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钢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宜适当降低。
3甲、乙类建筑和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4高度超过50m的建筑,宜采用框架-偏心支撑、框架-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延性墙板体系等消能支撑或筒体。59度设防时,高层钢结构建筑不宜使用伸臂桁架及腰桁架。
4.1.6甲、乙类及需要提高抗震安全性的钢结构建筑,特别是位于8度(0.3g)、9度等高烈度地震区,且地震时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建筑或地震后需要尽快恢复使用功能的建筑,宜采用隔震、消能减震技术。
4.1.7高层建筑宜采用规则的体系。当结构布置不规则、采用新的结构类型或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宜采用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补充分析与论证。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1/T 131-2019 建筑结构加固效果评定标准
备案号J14898-2019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31-2019
建筑结构 加固效果评定 标准
Standard for strengthening effect assess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19-10-09发布2020-02-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保证建筑结构加固质量和安全,规范建筑结构加固效果的评定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效果评定。
1.0.3建筑结构加周效果的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加固效果评定strengthening effect assessment
通过详细检查、检测和验证对加固工程实体结构构件应具备的承载力进行评定。
2.1.2动力特性检测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est
通过测试结构动力输入处和响应处的应变、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时程信号,以获取结构的自振频率、模态振型、阻尼等结构动力参数的现场检测法。
2.1.3界面粘结强度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考评加固部分与原构件界面之间粘结能力的重要指标。它的达标表示加固后的构件具有设计所要求的传递剪应力和正拉应力的能力,从而使新、老界面能够形成整体共同工作。
2.1.4超声波检测ultrasonic testing(UT)
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遇到界面产生反射的性质及其在传播时产生衰减的规律来检测内在缺陷的无损检测法。
2.1.5复验retest
为验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或可信性,对已受检的对象所实施的现场验证性检测。
2.1.6补测additional test
为补充已获得数据的不足而实施的现场检测。
2.1.7加固增益率strengthening gain ratio
用于描述结构构件加固后承载力改变的效率。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加固效果评定:
1重要结构或特殊结构加固时。
2采用新技术加固结构、构件时。
3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结构加固时。
4历史性建筑和文物建筑的结构加固时。
5存在严重缺陷或损伤的结构、构件加固时。
6产权人要求了解结构加固效果时。
7其他对结构加固有专门要求时。
3.1.2建筑结构、构件加固效果的评定,应区分“事前委托”和“事后委托”,宜分别按下列不同的程序(图3.1.2-1和图3.1.2-2)进行:
3.1.3结构加固效果评定应委托独立的鉴定机构承担。当为事前委托时,宜由该机构同时承担原结构、构件的可靠性鉴定工作,且对该结构、构件的加固设计和施工过程控制的参数进行采集。
3.1.4对需要进行加固效果评定的结构、构件,应在其原结构、构件的可靠性鉴定中设置下列调查、检测和计算项目:
1受弯构件应设的项目:
1)原构件材料性能及几何尺寸测值。
2)原构件存在的缺陷、裂缝或其他损伤的分布与测值。
3)验算采用的计算简图。
4)检验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和残余挠度测值。
5)原构件承载力计算。
4荷载试验测评法
4.1一般规定
4.1.1本方法适用于一般受弯构件提高其承载力的加固效果评定。
4.1.2本方法为非破损现场静载试验方法,其加载方案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4.1.3当采用加固前后测评项目的加固增益率进行评定时,应对原构件的受力状态及参数进行详细调查、检测,并应确定其是否适于承受荷载试验。
4.1.4荷载试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人员安全和结构安全,且不应妨碍试验的进行。
4.2混凝土结构构件
4.2.1测评混凝土受弯构件施加的试验荷载一般应为(1.2Gk+1.4gk)%
4.2.2当原构件可以安全地承受荷载试验时,应依据加固前后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测得的最大挠度值和m,按下列规定进行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12
113
114
…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