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5月 ( 第 127 页)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 1975-2022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ycled products of construction waste
2022-03-28 发布 2022-07-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

DB11/T 1975,DB11/T 1975-2022,再生产品,应用技术,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再生产品,DB11/T 1975-2022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市监发〔2020〕19 号)
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中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再生材料;5 再生骨料混凝土;6 再生骨料砂浆;7 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8 再生骨料砌体材料;9 再生骨料铺装材料;10 再生回填材料;11 再生骨料渗蓄材料。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4
4 再生材料.........................................................................................................................................5
5 再生骨料混凝土.........................................................................................................................7
5.1 技术要求..............................................................................................................................................7
5.2 产品应用..............................................................................................................................................7
5.3 质量验收..............................................................................................................................................8
6 再生骨料砂浆............................................................................................................................9
6.1 技术要求..............................................................................................................................................9
6.2 产品应用..............................................................................................................................................9
6.3 质量验收..............................................................................................................................................9
7 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11
7.1 技术要求............................................................................................................................................11
7.2 产品应用............................................................................................................................................11
7.3 质量验收............................................................................................................................................11
8 再生骨料砌体材料.................................................................................................................12
8.1 技术要求............................................................................................................................................12
8.2 产品应用............................................................................................................................................12
8.3 质量验收............................................................................................................................................13
9 再生骨料铺装材料.......................................................................................................................... 14
9.1 技术要求............................................................................................................................................14
9.2 产品应用............................................................................................................................................14
9.3 质量验收............................................................................................................................................15
10 再生回填材料........................................................................................................................ 17
10.1 技术要求..........................................................................................................................................17
10.2 产品应用..........................................................................................................................................17
10.3 质量验收..........................................................................................................................................17
11 再生骨料渗蓄材料............................................................................................................... 18
11.1 技术要求..........................................................................................................................................18
11.2 产品应用..........................................................................................................................................18
11.3 质量验收..........................................................................................................................................18
本规程用词说明.......................................................................................................................... 19
引用标准名录........................................................................................................................20
附:条文说明.........................................................................................................................22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切实促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北京市
各类建设工程中应用与推广,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市政、公路、水务和园林等工程中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应用。
1.0.3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 术 语
2.0.1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waste
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 料以及其他固体废物。
2.0.2 再生材料 recycled materials
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瓦等经过处理后,可以再次利用的再生骨料、再生微粉、冗余土等。
2.0.3 再生骨料 recycled aggregate
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瓦等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级配的颗粒。其中,粒径大于 4.75mm
的,称为再生粗骨料;粒径不大于 4.75mm 的,称为再生细骨料。
2.0.4 再生微粉 recycled fine powder
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加工而成的,或伴随再生骨料制备产生的,粒径小0.075mm 的颗粒。
2.0.5 冗余土 redundant soil
建筑垃圾再生处理过程中,经除土系统处理后的筛下物。
2.0.6 再生产品 recycled products
用部分或全部再生材料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
2.0.7 再生骨料混凝土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掺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2.0.8 再生骨料砂浆 recycled aggregate mortar
掺用再生骨料配制的砂浆。
2.0.9 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 recycled aggregate inorganic mixture
掺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无机混合料。
2.0.10 再生骨料砌体材料 recycled aggregate masonry materials
掺用再生骨料,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用于砌筑的制品类材料。
2.0.11 再生骨料铺装材料 recycled aggregate pavement materials
掺用再生骨料,经一定工艺过程制成,用于铺装的制品类及透水混凝土材料。
2.0.12 再生回填材料 recycled back fill materials
直接用于回填的再生材料,或以再生材料为主要原料配制的流态回填材料。
2.0.13 再生骨料渗蓄材料 recycled aggregate permeable and water-storing materials
以再生骨料为主要原料制备,用于海绵城市设施建设,主要用作雨水渗透与蓄集的材料。
2.0.14 轻质杂物 lightweight impurities
再生材料中表观密度小于 1000kg/m3的杂物。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使用应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3.0.2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符合现行相关环境安全标准的要求。
3.0.3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工程中使用时,应按要求提供齐全的质量证明文件。
4 再生材料
4.0.1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骨料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 IV 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Ⅰ类、Ⅱ类、Ⅲ类再生细骨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 的规定;
2 Ⅰ类、Ⅱ类、Ⅲ类再生粗骨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的规定;
3 IV 类再生细骨料的微粉含量、压碎值、再生胶砂需水量比和强度比应符合表 4.0.1 的规定,其 他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 中Ⅲ类的规定;
4 IV 类再生粗骨料的微粉含量、吸水率、压碎值应符合表 4.0.1 的规定,其他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 中Ⅲ类的规定;
5 干混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含水率应不大于 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0版,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监理工器具配置标准,2020版《监理工器具配置标准(试行)》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内容摘抄:

1 总则
1.0.1 为提升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质量,规范建设工程监理活动中的工器具配置,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阶段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活动。
1.0.3 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工作内容配置相应的工器具,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应正确使用工器具。
1.0.4 施工阶段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活动的工器具配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监理工器具
指在监理过程中使用的检测设备或工具。
2.0.2 抽检
项目监理机构按监理合同或相关规定对工程材料或实体工程质量进行的平行或随机的检验活动。
2.0.3 检定
由法定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
2.0.4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的一组操作。
3 基本规定
3.0.1 监理工器具质量应满足使用要求,对需要检定和校准的工器具应定期检定和校准,涉及国家强制检定目录范围内的应取得法定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出具的计量检定证明。
3.0.2 项目监理机构宜按项目分项工程划分情况配置,配置种类、数量应满足监理工作正常开展。
3.0.3 监理单位按监理合同或相关规定开展监理平行试验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4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配置
工程类别
工器具名称

(略)

内容索引: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4
5 市政公用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5
5.1 城市道路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5
5.2 给水排水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5
5.3 燃气热力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6
5.4 垃圾处理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6
5.5 地铁轻轨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7
5.6 风景园林工程监理工器具配置 ...................................................................7
6 监理工器具管理及使用 .........................................................................................8
附录 A ..........................................................................................................................9
附录 B ........................................................................................................................10
附录 C ........................................................................................................................ 11
条文说明......................................................................................................................1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0版,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工程监理,工程监理资料管理标准(试行),资料标准,2020版《工程监理资料管理标准(试行)》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内容摘抄:

1 总则
1.0.1 为规范监理资料管理,提升监理人员履职能力,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监理资料的管理。国内对外投资等境外项目可参照执行。
1.0.3 工程监理资料管理,除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各地区、各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监理资料
工程监理单位在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过程中形成或获取的,反映项目建设客观状况和监理履职情况,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
2.0.2 编制类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编制的,用于对监理工作进行策划、指导,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对监理工作进行总结的监理资料。
2.0.3 签发类资料
监理单位和项目监理机构签署发出的,用于授权、指令、告知等用途的监理资料。
2.0.4 审批类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报审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核审批所形成的监理资料。
2.0.5 验收类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报验的对应工程项目实体的文件资料,进行检查验收所形成的监理资料。
2.0.6 记录类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记录监理履职行为和重要事件所形成的监理资料。
2.0.7 台账类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记录监理过程信息所形成的明细记录、清单等监理资料。
2.0.8 其他资料
除上述编制类、签发类、审批类、验收类、记录类、台账类以外的监理文件资料。
3 基本规定
3.0.1 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监理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3.0.2 总监理工程师为监理资料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监理资料的管理工作。
3.0.3 项目监理机构应设专职或兼职的监理资料管理人员,及时整理、分类汇总监理文件资料,并应按规定组卷,形成监理档案,并应在项目结束后向有关单位、部门移交需要存档的监理文件资料。
3.0.4 监理资料应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和监理履职情况,并应与工程进度同步形成、收集和整理。
3.0.5 监理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具有可追溯性。由多方共同形成的文件资料,各方应分别对各自文件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3.0.6 监理资料应符合地方或行业关于工程资料的相关规定,并满足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
3.0.7 项目监理机构宜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监理资料管理。
4 监理资料管理职责
4.1 总监理工程师的资料管理职责
4.1.1 明确项目监理机构各岗位人员的监理资料管理职责,确定专职或兼职监理资料管理人员。
4.1.2 组织编写监理规划、监理月报、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监理工作总结,审批监理实施细则。
4.1.3 签发工程开工令、工程暂停令、工程复工令、监理报告、工程款支付证书、竣工移交证书。
4.1.4 在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总进度计划或重要进度计划)、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工程开工报审表、工程复工报审表、工程款支付报审表、费用索赔报审表、工程临时/最终延期报审表等监理资料签署意见。
4.1.5 在分部工程验收报审表、分部工程验收记录、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审表、单位工程验收记录、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等验收资料上签署意见。
4.1.6 检查各岗位监理人员监理资料管理情况,定期审阅签认监理日志。
4.2 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资料管理职责
4.2.1 负责本专业监理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并及时向监理资料管理人员移交。
4.2.2 对本专业监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
4.2.3 参与编制监理规划,负责编制本专业的监理实施细则。
4.2.4 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资料,并签署审查意见。
4.2.5 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本专业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并签署审查意见。
4.2.6 检查、复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控制测量成果及保护措施,并签署意见。
4.2.7 核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本专业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复验报告,并签署相应资料。
4.2.8 签署图纸会审记录,审查工程变更并签署意见。
4.2.9 填写监理日志,参与编写监理月报。
4.2.10 签发监理通知单,复查整改情况,签署施工单位报送的监理通知回复单。

(略)

内容索引:

目 录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监理资料管理职责 ................................................................................................. 4
4.1 总监理工程师的资料管理职责 ........................................................................ 4
4.2 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资料管理职责 .................................................................... 4
4.3 监理员的资料管理职责 .................................................................................... 5
4.4 资料管理人员的资料管理职责 ........................................................................ 5
5 监理资料管理要求 ................................................................................................. 6
5.1 编制类资料 ........................................................................................................ 6
5.2 签发类资料 ........................................................................................................ 7
5.3 审批类资料 ........................................................................................................ 9
5.4 验收类资料(房屋建筑工程) ...................................................................... 12
5.5 记录类资料 ...................................................................................................... 13
5.6 台账类资料 ...................................................................................................... 16
5.7 其他类资料 ...................................................................................................... 16
6 监理资料管理与归档 ........................................................................................... 18
6.1 监理资料的日常管理 ...................................................................................... 18
6.2 监理资料的验收与移交 .................................................................................. 18
6.3 监理资料的保存 .............................................................................................. 1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0版,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人员配置标准,房屋建筑工程部分,监理人员数量,监理人员数量配置要求,监理人员配备数量要求,监理配置要求,项目监理机构,2020版《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标准(试行)(房屋建筑工程部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内容摘抄:

1 总则
1.0.1 为规范合理配置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维护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公平权益,优化利用工程监理单位人力资源,规范工程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行为,更好落实工程监理单位主体责任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质量安全终身责任,提升工程监理服务能力,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有效发挥项目建设投资效益,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依据监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2-0202)及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条例和部门规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阶段房屋建筑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并可作为其招标投标、合同签订、考核评价、市场监督、企业内控等参考标准。对于在功能、用途、技术、管理等有特殊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工程监理单位可参照本标准与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另行约定。
1.0.3 本标准应与“工程监理工作标准体系”中监理服务内容、范围、质量、酬金、资源、评价等相关标准配套使用。
1.0.4 本标准已充分考虑了企业信息化、技术管理等方面对项目监理机构的支撑作用,为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的基本标准。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监理服务工作特点,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类别、特点、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环境和监理取费等因素,明确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配备,数量应符合本标准。
1.0.5 本标准未包含监理规范规定之外的监理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所需的人员数量和岗位。建设单位与工程监理单位可就此另行协商。

2 术语
2.0.1 工程监理单位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依法成立并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的服务机构。
2.0.2 建设工程监理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
2.0.3 相关服务 related service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修等阶段提供的服务活动。
2.0.4 项目监理机构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工程监理单位派驻工程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2.0.5 注册监理工程师 registered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取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
从事建设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等活动的人员。
2.0.6 总监理工程师 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由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或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其他工程技术、经济类注册人员。
2.0.7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representative of 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经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由总监理工程师书面授权,代表总监理工程师行使其部分职责和权力,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并经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2.0.8 专业监理工程师 specialty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由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实施某一专业或某一岗位的监理工作,有相应文件签发权,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并经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2.0.9 监理员 site supervisor
从事具体监理工作,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并经过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3 基本规定
3.0.1 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时,应在施工现场派驻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可根据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期限,以及工程特点、投资规模、不同阶段、技术复杂程度、环境和监理服务费用等因素确定。
3.0.2 工程监理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监理机构履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建设监理合同等情况进行监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技术、经济、法务、管理等支撑系统,确保项目监理机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监理成果资料管理等工作质量。
3.0.3 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应遵循适用、精简、高效的原则,由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且专业配套、监理人员数量应满足建设工程监理工作需要,必要时可设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3.0.4 总监理工程师作为项目监理机构负责人,按照相关规定,不得将监理工作中不能委托的职责委托给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应严格按照监理规范中所列明的基本职责内容履行职责。本标准中只规定了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配置基本数量。
3.0.5 工程监理单位调换总监理工程师时,应征得建设单位书面同意;调换专业监理工程师时,总监理工程师应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3.0.6 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可担任一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总监理工程师,当需要同时在同一区域担任多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总监理工程师时,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且最多不得超过三项。在总监理工程师兼职情况下,项目监理机构应设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总监理工程师兼职在本标准配置表中用“(1)”统一表示。
3.0.7 本标准为工程监理单位保证监理工作质量、有效履行监理职责,在施工高峰期项目监理机构应配备的基本人数。工程监理单位宜根据项目的特点、建筑物功能与布局、工作与交通条件、地区差异、合同约定、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要求等实际情况,在此标准上进行适当调整。
3.0.8 工程监理单位不得以低于成本价手段牟取中标,而后通过减少监理人员数量、降低监理人员素质等方式,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0.9 各地规章制度和建设单位要求超出监理规范范围增设监理人员的,未计入本标准。若需配置人员,其服务酬金需另行计算并在监理合同中事先约定。
3.0.10 工程监理单位应针对房屋建筑工程的专业特点、技术复杂程度、项目所在地域等因素,通过协商方式与建设单位确定监理服务报酬。监理服务报酬应能满足建设单位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岗位、人数、专业能力、服务效果等要求,确保项目监理机构人员能有效履行监理规范所规定的基本职责。
3.0.11 本标准可作为监理招投标、监理合同商签和监理工作质量检查评价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3.0.1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实施阶段,即从工程开工至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或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终止阶段。项目前期阶段、工程准备阶段及项目运营阶段工作内容不在本标准范围之内。
3.0.13 本标准中监理员不分专业,但应满足监理规范的执业要求。
3.0.14 分期开发建设的住宅工程、工业厂房工程,人员配置可按当期开发建筑面积或工程概算投资额,采用本标准中相应区间值配置项目监理机构人员。

4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
4.1 一般规定
4.1.1 本标准所指房屋建筑工程主要包括住宅工程、一般公共建筑(Ⅰ)和一般公共建筑(Ⅱ)等三类工程,高耸构筑物工程未列入本标准系列。
4.1.2 工程监理单位应结合房屋建筑工程特点,根据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投资、建设工期、监理服务费用、不同施工阶段高峰期工作强度等进行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
4.2 住宅工程
4.2.1 工程监理单位在按表 4-1 配置住宅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时,应根据建设项目基础、主体结构形式,不同施工阶段,监理工作具体内容和范围等,科学合理、有效均衡地设置项目监理机构岗位、配置相应人员数量。
住宅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表       表 4-1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 .................................................................... 5
4.1 一般规定 ........................................................................................................... 5
4.2 住宅工程 .......................................................................................................... 5
4.3 一般公共建筑工程(Ⅰ) .............................................................................. 6
4.4 一般公共建筑工程(Ⅱ) .............................................................................. 6
5 工程监理单位技术支持与管理职责 ........................................................................ 8
5.1 一般规定 .......................................................................................................... 8
5.2 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职责 .................................................. 8
5.3 其他 .................................................................................................................. 9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0
条文说明 ...................................................................................................................... 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0版《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标准(试行)(房屋建筑工程部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已关闭评论

2022版,BOT模式,CM模式,DBB模式,DB模式,EPC模式,Partnering模式,PC模式,PFI模式,PM模式,PPP模式,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建设程序,工程总承包,监理人员职业标准,监理人员职业标准(试行),2022版《监理人员职业标准(试行)》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加强监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规范职业行为,提高职业素质,建立监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评价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及相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专业监理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教育培训、职业能力评价、职业管理等活动。
1.0.3监理人员的职业资格、职业教育、职业能力评价等,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监理人员
掌握建设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经过监理业务培训,具备相应岗位职业技能,从事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和相关服务活动的管理工程技术人员。
2.0.2职业标准
在职业岗位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
2.0.3职业操守
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必须遵从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2.0.4职业技能
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专业工作任务的能力。
2.0.5职业能力评价
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对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进行测试和判断。
3职业概况
3.1职业岗位
3.1.1监理人员的职业岗位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及相关规定设置。
3.1.2项目监理机构岗位设置为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应由具备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水平并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监理人员担任。
3.2职业特征
3.2.1监理人员应具有建设工程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施工阶段技术咨询服务为主要职能,完成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工程建设相关方关系,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
3.2.2监理人员应具有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监理职业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具有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具有沟通、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能力。
3.3职业资格
3.3.1总监理工程师应取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并由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
3.3.2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并经监理岗位业务培训。
3.3.3监理员应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并经过监理岗位业务培训
4基本要求
4.1职业操守
41.1爱国爱党,守法遵规。
4.1.2诚信自律,爱岗敬业。
41.3尽职履责,廉洁奉公。
4.1.4团结友善,加强学习。
CAEC
4.1.5保守秘密,关心行业。
4.2基础知识
42.1监理人员应具备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相关法规政策及标准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
4.2.2总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1了解国际工程咨询与组织实施模式的有关知识,包括国际工程咨询,国际工程组织实施模式。
2了解国际工程常用合同条件的有关知识,包括FIDIC施工合同条件、FIDIC设计采购施工(EPC)合同条件、NEC工程施工合同(ECC)及合作伙伴管理和AIA系列合同及CIM和IPD合同模式。
3了解工程管理模式的有关知识,包括DBB模式DB模式CM模式BOT模式EPC模式Partnering模式PC模式PM模式PFI模式PPP模式
4熟悉工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隐患的防范、工程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
5熟悉工程建设程序及组织实施模式的有关知识,包括工程建设程序、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职业概况3
3.1职业岗位3
3.2职业特征3
3.3职业资格3
3.4人员分级3
3.5职业环境4
4基本要求5
4.1职业操守5
4.2基础知识5
5工作要求8
5.1工作内容8
5.2专业知识10
5.3职业技能14
6职业教育16
6.1业务培训16
6.2继续教育16
7职业能力评价17
条文说明2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市政 结算

所属地区:湖南

提问日期:2022-05-09 16:56:09

提问网友:小阿付


现在施工中有200米含有岩石,比例为62.5%,请问我现在是直接另外组清单,按入岩增加费定额以挖方工程量计取吗?

解答网友:蓝鲸


首先要看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如果合同约定的是单价合同,那么像这种由于地质变化造成的造价调整需要办理变更,然后根据变更在进行调整单价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的

2019版,2020概率论,数理统计辅导讲义,王式安,高清pdf,高清PDF《202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王式安 2019版

本书力求用不多的篇幅,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同学们搞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重点和难点并澄清一些常犯的错误与疑惑。全书在结构上共八章及一个附录,每章均由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典型例题分析选讲,练习题,练习题答案,练习题提示七部分组成。为了方便同学们总结归纳以及更好地掌握考试的知识要点,本书的章节顺序安排和内容讲解程度上与《考试大纲》保持一致。

本书是为准备考研的学生复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而编写的一本辅导讲义,由编者近年来的辅导班笔记改写而成。本书也可作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时的参考书。全书在结构上共八章及一个附录,每章均由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典型例题分析选讲,练习题,练习题答案,练习题提示七部分组成。为了方便同学们总结归纳以及更好地掌握考试的知识要点,本书的章节顺序安排和内容讲解程度上与《考试大纲》保持一致。
本书力求用不多的篇幅,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同学们搞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重点和难点并澄清一些常犯的错误与疑惑。一方面,通过对精选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评,帮助同学们理清解题思路,熟悉常用的方法、技巧。题后的评注,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多读两遍,这是重点、难点、知识结合点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精编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基本解题方法,达到巩固、悟新与提高的目的。每一道练习题都配有答案,并对解题过程中的难点给出了提示。

内容索引:

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
一、考试内容(1)
二、考试要求……(1)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
1.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1)
2.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2)
3.概率、条件概率、事件独立性和五大公式…….(4)
4.古典型和几何型概率、伯努利试验……(5)
四、典型例题分析选讲……………(7)
五、练习题……(19)
六、练习题答案…………(21)
七、练习题提示………(21)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考试内容……………………(24)
二、考试要求(24)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4)
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24)

2.离散型随机变量…….(25)
3.连续型随机变量·………(26)
4.常用分布…………………(26)
5.常用性质…………………(29)
6.泊松定理………………(29)
7.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29)
四、典型例题分析选讲…………(31)

五、练习题(40)
六、练习题答案………………………(42)
七、练习题提示………(42)
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考试内容……(46)
二、考试要求…………………(46)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46)
1.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46)
2.随机变量的独立性………………….(49)
3.二维均匀分布和二维正态分布……(49)
4.两个随机变量函数Z=g(X,Y)的分布……(50)
四、典型例题分析选讲………(52)
五、练习题…(69)
六、练习题答案……………………(71)
七、练习题提示下个…(71)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一、考试内容……………(75)
二、考试要求(75)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75)
1.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75)
2.随机变量的方差………………(76)
3.常用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77)
4.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77)
四、典型例题分析选讲……………(79)

五、练习题(92)
六、练习题答案……(94)
七、练习题提示(94)
第五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一、考试内容………………(100)
二、考试要求…………………(100)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00)
1.切比雪夫不等式和依概率收敛…(100)
2.大数定律……………….(100)
3.中心极限定理……………(101)
四、典型例题分析选讲…………(102)
五、练习题…(104)
六、练习题答案………………………(105)
七、练习题提示………………(105)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考试内容……(109)
二、考试要求…………………(109)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09)
1.总体和样本……………(109)
2.统计量和样本数字特征……(110)

3.常用统计抽样分布和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110)
四、典型例题分析选讲………(114)
五、练习题…………………………(119)
六、练习题答案……(121)
七、练习题提示……(122)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考试内容……………(126)

二、考试要求…(126)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26)
1.点估计….(126)
2.估计量的求法和区间估计………(127)
四、典型例题分析选讲……(130)
五、练习题…………………(136)
六、练习题答案…………………(138)
七、练习题提示………………(139)
第八章假设检验(仅数学一要求)
一、考试内容……………(144)
二、考试要求……(144)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44)
1.实际推断原理………(144)
2.假设检验……………(144)
3.两类错误………(144)
4.显著性检验……………(144)
5.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145)
四、典型例题分析选讲……………(147)
五、练习题………(148)
六、练习题答案……………………(149)
七、练习题提示………………(150)

附录
2016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题……(151)
2017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题………(153)
2018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题……(155)
2019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题……(157)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 1976-2022
建筑施工安全体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2022-03-28 发布 2022-07-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11/T 1976-2022,DB11∕T 1976,安全体验技术,建筑施工,建筑施工安全,DB11/T 1976-2022 建筑施工安全体验技术规程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分类 .................................................................................. 4
5 体验项目与体验设备 .................................................................... 5
5.1 体验项目设计 .................................................................... 5
5.2 基础体验项目功能 ................................................................ 5
5.3 拓展体验项目功能 ................................................................ 7
5.4 基础体验设备 .................................................................... 9
5.5 拓展体验设备 ................................................................... 10
6 验收 ................................................................................. 13
7 运行与维护 ........................................................................... 14
7.1 运行 ........................................................................... 14
7.2 维护 ........................................................................... 14
8 培训 ................................................................................. 15
8.1 一般规定 ....................................................................... 15
8.2 基础体验培训内容 ............................................................... 15
8.3 拓展体验培训内容 ............................................................... 16
9 信息管理 ............................................................................. 19
附录 A 安全体验培训场所验收表........................................................... 20
附录 B 维修保养记录表................................................................... 24
附录 C 安全体验培训人员登记表........................................................... 25
本规程用词说明 .......................................................................... 26
引用标准名录 ............................................................................ 27
附:条文说明 ............................................................................ 28

1 总 则
1.0.1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体验培训的发展,规范建筑工程安全体验培训的场所建设与管理,提高安全培训水平,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体验培训基地、安全体验区的
建设、验收、培训、运行与维护和信息管理。
1.0.3 建筑工程安全体验培训的相关活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安全体验 safe experience
在原有安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特定体验设备和技术模拟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安全隐患、违章作业及安全事故等场景,让体验者通过参与、交互、体验的方式亲身感受危险场景的过程。
2.0.2 安全体验培训基地 safety experience training base
在长期固定场地建设,并具有较大规模、一定数量体验项目及体验设备的安全体验培训场所。
2.0.3 安全体验区 safety experience area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建设,并具有一定数量体验项目及体验设备的安全体验培训场所。
2.0.4 体验项目 experience project
针对常见施工事故伤害,结合与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风险,采用机械自动化、信息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模拟出的可亲身体验的教学综合体或场景,包括基础体验项目和拓展体验项目。
2.0.5 基础体验项目 basic experience project
与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密切相关、满足安全体验培训实施必需的基本体验项目。
2.0.6 拓展体验项目 extended experience project
依据施工项目类型、专业特点、特有安全风险及其他需求开发设计的特殊体验项目。
2.0.7 体验设备 experience device
支撑体验项目必需的结构、机械动力装置、电子设备、器材器具或单元组合。
2.0.8 项目从业人员 construction personnel
从事、参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方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
2.0.9 安全体验培训讲师 safety experience training instructor
具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能力,能够结合体验项目开展安全培训教育的师资,简称培训讲师。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工程安全体验应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切实有效,安全体验培训场所的建设和使用应满足结构
安全、消防疏散、环保节能、卫生防疫的有关要求。
3.0.2 建筑工程项目宜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体验区,不具备条件时,应在安全体验培训基地对项目从业人 员进行安全体验培训。
3.0.3 安全体验培训场所应制定安全体验培训制度,并应形成安全体验培训记录。
3.0.4 安全体验培训场所应针对安全体验活动制定应急预案。
3.0.5 体验项目应能保证体验者人身安全,应包括必要的安全构造、紧急制动、过载保护等防护措施。
3.0.6 体验设备应在附属设施验收合格后安装。
3.0.7 体验设备应采用合格的材料、构配件、电气设备和元件。
3.0.8 安全体验培训内容应以实际操作体验为主,宜包括施工现场常见事故伤害的防范措施、施工现场安
全常识、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等。
4 分 类
4.0.1 安全体验培训场所根据规模,可分为安全体验培训基地和安全体验区。
4.0.2 安全体验培训基地应具有固定培训场地,且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安全体验培训基地应根据使用面积、 体验项目数量、培训讲师、培训能力划分为大型基地、中型基地和小型基地,安全体验培训基地规模划分 应按表 4.0.2 规定确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 1977-2022
绿色村庄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of green village
2022-03-28 发布 2022-07-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

DB11/T 1977-2022,DB11∕T 1977,绿色村庄,评价标准,DB11/T 1977-2022 绿色村庄评价标准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市监发[2020]1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村庄规划与设施;5.绿色农宅;6.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7.管理与保障机制;8.提高与创新。
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解释单位(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3.1 一般规定 ............................................................................................................................ 3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 3
4 村庄规划与设施 ........................................................................................................................... 5
4.1 控制项 ................................................................................................................................ 5
4.2 评分项 ................................................................................................................................ 5
5 绿色农宅 ....................................................................................................................................... 9
5.1 控制项 ................................................................................................................................ 9
5.2 评分项 ................................................................................................................................ 9
6 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 ......................................................................................................... 12
6.1 控制项 .............................................................................................................................. 12
6.2 评分项 .............................................................................................................................. 12
7 管理与保障机制 ......................................................................................................................... 15
7.1 控制项 .............................................................................................................................. 15
7.2 评分项 .............................................................................................................................. 15
8 提高与创新 ................................................................................................................................. 16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7
引用标准名录 ................................................................................................................................ 18
条文说明 ........................................................................................................................................ 19

1 总 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进北京市绿色村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村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绿色村庄评价。
1.0.3 绿色村庄的评价应遵循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的原则,考虑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技术及民族与文化等特点,对村庄规划与设施、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管理与保障机制、提高与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村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绿色村庄 green village
为村庄居民提供生态环保、节能低碳、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村庄。
2.0.2 行政村 administrative village
依法设立的村民委员会进行村民自治的管理范围。
2.0.3 农宅 rural house
符合北京市农村宅基地房屋建设的、主要用于农民家庭生活的宅院。
2.0.4 绿色农宅 green rural house
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使用寿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农民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空间及便利生活条件,与周边环境风格协调的农宅。
2.0.5 庭院 courtyard
农宅院落内除农房以外的所有场地。
2.0.6 庭院绿地率 green area ratio of courtyard
绿地面积占庭院总面积的比例。
2.0.7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 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绿色村庄评价的主体应为行政村。
3.1.2申请评价方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且所提资料应真实和完整。
3.1.3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 确定等级。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村庄评价指标体系应由村庄规划与设施、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管理与保障机制 4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 置提高与创新加分项。
3.2.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满足或不满足,4 类指标中任一控制项不满足的村庄,不应参评。评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总得分应为 4 类指标评分项的加权得分和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 分之和。绿色村庄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评价等级。
3.2.3 绿色农宅、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指标的评价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按照村庄规模 进行不同比例抽查,村庄常住人口为 600 人及以上的,抽查户数为 20 户;村庄常住人口为600 人以下的,抽查户数为 10 户。
3.2.4 对于控制项指标,所有被抽查农宅的评定结果应全部为满足。对于评分项指标,60%以上的被抽查农宅满足评分项指标要求时,该项可得分。涉及农宅时,以整体农宅的抽查结果来评价。
3.2.5 评价指标体系 4 类指标的评分项满分值均为 100 分,提高与创新加分项满分值为 10 分。 4 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1、Q2、Q3、Q4 应按参评村庄该类指标的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 于该村庄的评分项应得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加分项 Q5应按本标准第 8 章的有关规定确定。绿色村庄评价的加权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ΣQ=w1Q1+w 2Q2+w3Q3+w4Q4+Q5 (3.2.5) 式中:Q1,w1——分别为村庄规划与设施指标的评分项得分、权重,w1取 0.28; Q2,w2——分别为绿色农宅指标的评分项得分、权重,w2取 0.27; Q3,w3——分别为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指标的评分项得分、权重,w3 取 0.30; Q4,w4——分别为管理与保障机制指标的评分项得分、权重,w4 取 0.15; Q5 ——提高与创新加分项的得分。
3.2.6 绿色村庄划分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 个等级。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村庄等级达到基本级。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70 分、80 分、90 分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低于 40 分时,绿色村庄等级分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 村庄规划与设施
4.1 控制项
4.1.1 村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土地利用相关规划,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不应占用其他非建设用地。
4.1.2 村庄选址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 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污染土壤的危害。
4.1.3 有历史环境要素及历史建筑文物等文化遗产的村庄,应保留其历史风貌。村庄中的新 建及改造建筑,其风格应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一致。
4.1.4 村庄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正常运行。
4.1.5 村庄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水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40 的规定。
4.2 评分项
Ⅰ土地利用与选址
4.2.1 合理配置村庄绿化,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村庄整体绿地率不低于 20%,得 2 分;

2 村庄周边设有绿化林带,得 2 分;

3 村庄道路和坑塘河道两旁的绿地率达到 90%以上,得 2 分;

4 村庄采用经济性植物绿化,发展生产性景观,得 1 分;

5 公共场所及农宅房前屋后绿地率达到 40%以上,得 2 分;

6 对古树名木 100%保护,得 1 分。
4.2.2 合理布置村落组团,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集中规划布置,得 1 分;

2 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得 1 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40.75 H48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5363—2016
代替YB/T5363—2006
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
Welded stainless steel tubes for decoration
2016-10-22发布
201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B/T 5363-2016,不锈钢管标准,不锈钢管规范,焊接不锈钢管,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YB/T 5363-2016 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pdf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B/T5363一2006《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本标准与YB/T5363一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分类及代号;
圆管尺寸规格直接引用焊接钢管通用标准;
修改了钢管的尺寸精度、弯曲度;
增加了钢管不圆度规定;
增加了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增加了方管和矩形管理论计重方法;
增加了方管和矩形管扭转要求;
增加了方管和矩形管平面凹凸度要求;
增加了方管和矩形管侧边垂直度要求;
增加了方管和矩形管外圆角最大允许半径要求;
修改了组批规格和数量。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凤辉、岳维恒、张建生、谢祎、董莉、卫建仁、付俊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705—2002;
YB/T5363—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饰用不锈钢焊接钢管的分类及代号、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市政设施、建筑装饰、道桥护栏、汽车、钢结构网架、医疗器械、家具、一般机械结构部件装饰用不锈钢焊接钢管(以下简称钢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11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16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量
GB/T223.25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量
GB/T223.2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安息香肟重量法测定钼量
GB/T223.3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蒸馏分离-靛酚蓝光度法测定氮量
GB/T223.40钢铁及合金铌含量的测定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
GB/T223.6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3.62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223.6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223.6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
GB/T223.69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242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245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
GB/T 246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103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2102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11170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20066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20123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20124钢铁氮含量的测定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常规方法)
GB/T21835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
3分类及代号
3.1钢管按表面交货状态分类如下:
a)未抛光状态无或SNB;
b)抛光状态SB;
c)磨光状态SP;
d)喷砂状态SS。
3.2钢管按截面形状分类如下:
a)圆管R;
b)方管S;
c)矩形管RE。
3.3钢管按尺寸精度分类如下:
a)普通级PA;
b)高级PC。
3.4钢管按表面粗糙度分类如下:
a)普通级FA;
b)较高级FB;
c)高级FC。
4订货内容
按本标准订购钢管的合同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
b)标准编号;
c)钢的牌号;
d)尺寸规格(圆管:外径X壁厚,方管和矩形管:边长X边长X壁厚,单位为毫米);
e)订购的数量(总重量或总长度);
f)交货状态;
g)其他特殊要求。
5尺寸、外形及重量
5.1尺寸及允许偏差
5.1.1圆管的外径和壁厚
5.1.1.1圆管的公称外径(D)和公称壁厚(S)应符合GB/T21835的规定。
5.1.1.2圆管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具体精度等级应在合同中注明,未注明时按普通级供货。
5.1.1.3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可供应其他外径和壁厚的钢管或表1、表2规定以外尺寸允许偏差的钢管。
表1钢管外径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2版,中国建设监理协会,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服务标准,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服务标准(试行),2022版《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服务标准(试行)》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内容摘抄:

1 总则
1.0.1为规范施工项目管理服务,提高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为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项目管理服务。
1.0.3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为建设单位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时,宜遵循科学策划、精益管理、智力服务、价值交付的原则。
1.0.4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为建设单位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时,可采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辅助管理服务,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为项目数字化交付及运营建立基础。
1.0.5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既可提供工程监理服务,也可提供项目管理服务,还可提供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一体化服务。
1.0.6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为建设单位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施工项目管理服务
施工项目管理服务是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依据委托服务合同,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管理策划、施工准备管理服务、施工过程管理服务,以及施工收尾管理服务。
2.0.2施工项目管理合同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书面订立的关于施工项目管理服务的内容、期限、方式、费用等内容的委托服务合同。
2.0.3 项目管理机构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依据施工项目管理服务合同约定,结合建设单位服务需求派驻的施工项目管理组织。
2.0.4施工项目管理负责人
由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负责履行施工项目管理服务合同,主持项目管理机构工作的专业人员。
2.0.5项目管理策划
为达到项目管理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信息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进行全面的构思和安排,制定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并根据目标要求和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活动。
2.0.6价值交付
项目管理机构在精准识别项目目标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精心策划,服务过程中实施精益管理,为建设单位创造价值的一种交付方式。
2.0.7建设单位组织策划
建设单位组织策划是以项目成功实施为目标,进行包含建设单位相关部门、项目管理机构在内的项目组织结构策划、任务分工策划、管理职能分工策划和工作流程策划。

3 基本规定
3.0.1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宜识别项目的环境和范围,根据项目的目标、相关方的约定及相关政策文件、技术规范要求及其内在联系,确定项目管理目标。
3.0.2施工项目管理宜遵循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动态管理原理,确定项目管理流程,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实施项目系统管理,持续改进管理绩效,提高相关方满意水平,确保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3.0.3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的服务对象为建设单位最高决策者,目项目复杂程度较高时,宜采用项目总控模式。
3.0.4 施工项目管理宜坚持以不断为建设单位或最终使用方提升或创造价值,以价值交付为导向统筹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
3.0.5 施工项目管理宜综合应用现代科学与管理方法实现全过程、全要妻、全方位的集成管理。
3.0.6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可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保修期项目管理合同,提供工程保修期项目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可包括保修期管理制度制定、缺陷问题整改督促和保修期合同管理等。
3.0.7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可与建设单位签项目后评价服务合同.对项目整个建设过程及运行情况做综合性评价,也可针对项目建设或运行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评价。
3.0.8 工程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单位在提供施工项目管理服务时,宜结合双碳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制定针对性项目管理服务方案。
3.0.9施工项目管理服务费用宜以优质优价为原则,可采用综合费率法、人员综合费用法等方式进行测算,宜与提供的管理服务质量相一致,避免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

4 施工项目管理服务组织模式及职责
4.1一般规定
4.1.1 项目管理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选派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所需专业能力的人员,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4.1.2 项目管理机构宜由施工项目管理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和辅助人员组成,人员数量、专业结构配备应满足建设工程I目管理工作需要.可根据项目进度到岗履职。
4.1.3 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宜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编制相应工作制度并在管理过程中贯彻执行。
4.1.4 项目管理单位宜在项目管理服务工作实施前将项目管理机构人员构成及施工项目管理负责人任命书面报送建设单位。
4.1.5 项目管理机构宜编制施工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报送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并发至相关参建单位执行。
4.1.6 项目管理机构可对项目实施情况跟踪评价。
4.1.7 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宜对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建立内部考核制度,定期对项目管理机构进行考核。
4.1.8 建设单位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合同约定提供项目管理机构所需的办公场所、设施、设备及开展工作所需的相关资料,项目管理机构妥善保管和使用,并按合同约定移交建设单位。
4.1.9 项目管理机构可在施工项目管理合同委托服务内容完成后,经建设单位确认后办理完成移交手续。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施工项目管理服务组织模式及职责4
4.1一般规定4
4.2组织模式4
4.3职责分工5
5施工项目管理策划7
5.1一般规定7
5.2建设单位组织策划7
5.3工程发包及采购策划.7
5.4建设资金使用计划8
5.5工程建设风险识别与评估9
6施工准备管理服务11
6.1一般规定11
6.2施工图设计优化及管理11
6.3工程报建(施工许可)手续办理11
6.4工程实施计划12
6.5工程发包及采购管理12
7施工过程管理服务13
7.1一般规定13
7.2目标管理与控制13
7.3组织协调16
7.4风险应对17
8施工收尾管理服务18
8.1一般规定18
8.2工程联动调试管理18
8.3工程竣工验收管理18
8.4项目竣工结算管理20
8.5项目移交管理21
8.6工程决算管理22
8.7项目管理服务工作总结22
条文说明2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1版,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标准(试行),监理机构人员配置标准,2021版《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标准(试行)》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内容摘抄: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合理配置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维护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公平权益,优化利用工程监理单位人力资源,规范工程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行为,更好落实工程监理单位主体责任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质量安全终身责任,提升工程监理服务能力,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有效发挥项目建设投资效益,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依据监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2-0202)及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条例和部门规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阶段市政基础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并可作为其招标投标、合同签订、考核评价、市场监督、企业内控等参考标准。对于在功能、用途、技术、管理等有特殊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工程监理单位可参照本标准与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另行约定。
1.0.3 本标准应与“工程监理工作标准体系”中监理服务内容、范围、质量、酬金、资源、评价等相关标准配套使用。
1.0.4 本标准已充分考虑了企业信息化、技术管理等方面对项目监理机构的支撑作用,为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的基本标准。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监理服务工作特点,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类别、特点、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环境和监理取费等因素,明确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配备,数量应符合本标准。
1.0.5 本标准未包含监理规范规定之外的监理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所需的人员数量和岗位。建设单位与工程监理单位可就此另行协商。

2 术 语
2.0.1 工程监理单位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依法成立并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的服务机构。
2.0.2 建设工程监理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
2.0.3 相关服务 related service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修等阶段提供的服务活动。
2.0.4 项目监理机构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工程监理单位派驻工程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2.0.5 注册监理工程师 registered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取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等活动的人员。
2.0.6 总监理工程师 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由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注册监理工程师。
2.0.7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representative of 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经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由总监理工程师书面授权,代表总监理工程师行使其部分职责和权力,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并经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2.0.8 专业监理工程师 specialty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由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实施某一专业或某一岗位的监理工作,有相应文件签发权,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并经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2.0.9 监理员 site supervisor
从事具体监理工作,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并经过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3 基本规定
3.0.1 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时,应在施工现场派驻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可根据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期限,以及工程特点、投资规模、不同阶段、技术复杂程度、环境和监理服务费用等因素确定。
3.0.2 工程监理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监理机构履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建设监理合同等情况进行监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技术、经济、法务、管理等支撑系统,确保项目监理机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监理成果资料管理等工作质量。
3.0.3 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应遵循适用、精简、高效的原则,由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且专业配套、监理人员数量应满足建设工程监理工作需要,必要时可设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3.0.4 总监理工程师作为项目监理机构负责人,按照相关规定,不得将监理工作中不能委托的职责委托给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应严格按照监理规范中所列明的基本职责内容履行职责。本标准中只规定了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配置基本数量。
3.0.5 工程监理单位调换总监理工程师时,应征得建设单位书面同意;调换专业监理工程师时,总监理工程师应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3.0.6 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可担任一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总监理工程师,当需要同时在同一区域担任多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总监理工程师时,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且最多不得超过三项。在总监理工程师兼职情况下,项目监理机构应设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兼职在本标准配置表中用“(1)”统一表示。
3.0.7 本标准为工程监理单位履行监理职责,在施工高峰期项目监理机构应配备人数的基本标准。
工程监理单位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建筑物组成与布局、工作与交通条件、地区差异、合同约定、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要求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不得降低工作质量及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更不得以低价竞标中标后减少监理人员数量、降低监理人员素质。
3.0.8 各地规章制度和建设单位要求超出监理规范范围增设监理人员的,未计入本标准。若需配置人员,其服务酬金需另行计算并在监理合同中事先约定。
3.0.9 工程监理单位应针对不同专业建设工程的专业特点、技术复杂程度、项目所在地域等因素,通过协商方式与建设单位确定监理服务报酬。监理服务报酬应能满足建设单位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岗位、人数、专业能力、服务效果等要求,确保项目监理机构人员能有效履行监理规范所规定的基本职责。
3.0.10 本标准可作为监理招投标、监理合同商签和监理工作质量检查评价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3.0.11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实施阶段,即从工程开工至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或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终止阶段。项目前期阶段、工程准备阶段及项目运营阶段工作内容不在本标准范围之内。
3.0.12 本标准中监理员不分专业,但应满足监理规范的执业要求。
3.0.13 分期开发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人员配置可按当期建设规模或工程概算投资额,采用本标准中相应区间值配置项目监理机构人员。

4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

4.1 一般规定
4.1.1 本标准所指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燃气热力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地铁轻轨工程、风景园林工程等六类工程。
4.1.2 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市政基础设施专业技术要求和施工特点,配置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其中,专业监理工程师的专业应为该工程类别的主导专业,其能力满足监理工作需要和本标准的要求。

4.2 城市道路工程
4.2.1 本标准所述城市道路工程是指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城市互通式或分离式立交桥、城市桥梁、城市隧道以及次干路、支干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工程等。
4.2.2 城市道路工程中隧道工程、桥梁(互通式、分离式立交桥)工程,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技术复杂性和工作强度差异性,人员配置宜在表 4-1 相应投资规模区间人员配置基础上增加 1 名专业监理工程师和 1 名监理员。城市道路工程人员配置见表 4-1。
城市道路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表 表 4-1

(略)

内容索引: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 ...................................................................................... 4
4.1 一般规定 ........................................................................................................................... 4
4.2 城市道路工程 .................................................................................................................. 4
4.3 给水排水工程 .................................................................................................................. 4
4.4 燃气热力工程 .................................................................................................................. 4
4.5 垃圾处理工程 .................................................................................................................. 6
4.6 地铁轻轨工程 .................................................................................................................. 6
4.7 风景园林工程 .................................................................................................................. 7
5 工程监理单位技术支持与管理职责 .......................................................................................... 9
5.1 一般规定 .......................................................................................................................... 9
5.2 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职责................................................................. 9
5.3 其 他 .............................................................................................................................. 9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0
附:条文说明 ……………………………………………………………………………………………………………………………1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1版《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标准(试行)》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已关闭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