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5月 ( 第 20 页)

ICS13.100 C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雅
GBZ2.2-2007
代替GBZ2一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2:Physical agents
2007-04-12发布
2007-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卫生部发布

GBZ 2.2-2007,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第2部分,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本部分第13章、第14章和第15章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此次修订将GBZ2一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2一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2一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减少了高温作业分级和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标准。
增加了非电离辐射的工频电场、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接触限值和噪声的接触限值。
调整了高温、手传振动的接触限值。
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修订成为独立的标准GBZ/T189一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3章、第14章及第15章改为推荐性条款。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梁友信、杨磊、吴维皑、李涛、张敏、何丽华、徐伯洪、舒国华、张绍栋、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2—2002。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本部分适用于存在或产生物理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物理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
本部分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GB/T3947声学名词术语
GBZ/T189.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超高频辐射
GBZ/T189.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
GBZ/T189.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频电场
GBZ/T189.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激光辐射
GBZ/T189.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微波辐射
GBZ/T189.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紫外辐射
GBZ/T189.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
GBZ/T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
GBZ/T189.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手传振动
GBZ/T189.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Z/T189.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体力劳动时的心率
3术语和定义
GBZ2.1中3.1,3.3,3.4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4.1术语和定义
4.1.1超高频辐射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为10m~1m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和连续波。
4.1.2脉冲波pulse wave
以脉冲调制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
4.1.3连续波continuous wave
以连续振荡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83.140.30 G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002.1—2006
代替GB/T10002.1199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Unplasticized poly (vinyl chloride)(PVC-U)pipes for water supply
[ISO 4422:1996,Pipes and fittings made of unplasticied poly (vinyl
chloride)(PVC-U)for water supply Specifications,NEQ]
2006-02-21发布
2006-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0002.1-2006,PVC-U,PVC-U规范,PVC管材标准,硬聚氯乙烯,给水用硬聚氯乙烯,高清正式版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标准.pdf

GB/T10002由三部分组成:
GB/T10002.1一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GB/T10002.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阀门》(准备制定)。
本部分是GB/T10002.1。本部分参照IS04422-1: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一—第1部分:总则》和I$04422-2: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一—第2部分:管材》,结合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内具体情况,对原标准GB/T10002.1一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进行修订。本部分自实施之日代替GB/T10002.1一1996。
本部分与GB/T10002.1一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有:
一增加了对树脂K值的要求;
增加了对稳定剂的使用要求;
增加了PN0.63、PN2.0和PN2.5三个压力等级,去掉PN0.6压力等级;
增加了管系列(S)和标准尺寸比(SDR)值;
调整了公称外径110mm以上部分规格的壁厚;
提高了落锤冲击试验的冲击能量;
调整了液压试验的环应力;
增加了系统适用性试验;
一增加了尺寸分组和定型检验。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分技术委员会(TC48/SC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河北宝硕管材有限公司、南塑建材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南亚塑胶管材(厦门)有限公司、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公元塑业集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立蓉、高长全、陈天文、许盛光、张慰峰、黄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002.1-1996;
GB/T10002.1-1988。

1范围
GB/T10002的本部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材料、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建筑物内或室外埋地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与GB/T10002.2一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配套使用。
本部分规定的管材适用于压力下输送饮用水和一般用途水,水温不超过4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000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033一19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egv ISO/DIS1183:1984)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589-1:1999,DT)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291:1997)
GB/T4615一1984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
GB/T5761一1993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GB/T6111一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IS01167:1996,IDT)
GB/T6671一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egv ISO2505:1994)
GB/T8802一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egv ISO2507:1995)
GB/T8805一1988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GB/T8806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GB/T8806一1988,eqv ISO3126:1974)
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ISO44223:1996,MOD)
GB/T13526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GB/T13526一1992,neg ISO7676:1990)
GB/T14152一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egv ISO3127:1994)
GB/T17219一1998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9278一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GB/T19471.1一2004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偏角密封试验方法ISO13845:2000,IDT)
GB/T19471.2一2004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负压密封试验方法ISO13844:2000,IDT)
HG/T3091一2000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idt ISO4633:1996)
QB/T2568一2002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
3术语和定义
GB/T19278一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0002的本部分。
3.1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公称压力(PN)指管材输送20℃水的最大工作压力。当输水温度不同时,应按表1给出的不同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f)修正工作压力。用折减系数乘以公称压力得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表1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GBT 10002.1-2006,PVC-U,PVC-U规范,PVC管材标准,硬聚氯乙烯,给水用硬聚氯乙烯,高清正式版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标准.pdf

4材料
4.1生产管材的材料应为PVC-U混配料。混配料应以PVC树脂为主,其中加入为生产达到本部分要求的管材所必需的添加剂,所有添加剂应分散均匀。
4.2PVC树脂应符合GB/T5761一1993,树脂的K值应大于64,氯乙烯单体含量应小于5mg/kg。
4.3任何添加剂的加入不应引起感官不良感觉、损害产品的加工和粘接性能及影响到本部分规定的其他性能。饮水用管材不应使用铅盐稳定剂。
4.4允许使用本厂生产同类产品的清洁回用料。
5产品分类
5.1产品按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弹性密封圈式和溶剂粘接式。
5.2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见表2和表3。
表2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GBT 10002.1-2006,PVC-U,PVC-U规范,PVC管材标准,硬聚氯乙烯,给水用硬聚氯乙烯,高清正式版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标准.pdf

GBT 10002.1-2006,PVC-U,PVC-U规范,PVC管材标准,硬聚氯乙烯,给水用硬聚氯乙烯,高清正式版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标准.pdf

6技术要求
6.1外观
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明显划痕、凹陷、可见杂质和其他影响达到本部分要求的表面缺陷。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6.2颜色
管材颜色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色泽应均匀一致。
6.3不透光性
管材应不透光。
6.4管材尺寸
6.4.1长度
管材长度一般为4m6m,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管材长度(L)、有效长度(L1)见图1所示。长度不允许负偏差。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83.140.30 G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477.1-2007
代替GB/T18477-2001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
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PVC-U)structure wall pipline system
for underground soil waste and drainage-
Part 1:Double wall corrugated pipes
2007-12-05发布
200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8477,GB/T 18477.1-2007,PVC-U,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PVC波纹管,双壁波纹管,双壁波纹管材,双壁波纹管标准,双壁波纹管规范,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第1部分,GB/T 18477.1-2007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

GB/T18477《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
一第2部分:加筋管材(准备制定);
一第3部分: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准备制定)。
本部分为GB/T18477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18477一2001《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本标准修订时参考了国际标准ISO/DIS21138-1:2006《无压埋地排水排污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结构壁管系统第1部分:管材、管件和系统材料规定和性能要求》以及ISO/DIS21138-3:2006《无压埋地排水排污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结构壁管系统第3部分:外壁不光滑的B型管材和管件》中关于硬聚氯乙烯结构壁管材部分的要求。
本部分与GB/T18477一2001相比主要变化有:
增加了“定义、符号”一章(见第3章);
一增加了内径系列尺寸(见7.3);
一增加了层压壁厚、内层壁厚的要求(见7.3);
一增加了密度要求(见7.4);
一增加了系统适用性试验(7.5);
一增加了附录A和附录B。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元塑业集团、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杭州波达塑业有限公司、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剑、丁良玉、林少全、魏作友、张文丽、吴晓芬、周波、朱宇宏。

GB/T 18477,GB/T 18477.1-2007,PVC-U,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PVC波纹管,双壁波纹管,双壁波纹管材,双壁波纹管标准,双壁波纹管规范,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第1部分,GB/T 18477.1-2007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


内容摘抄:

1范围
GB/T18477的本部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材料、分类、管材结构与连接、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无压市政埋地排水、建筑物外排水、农田排水用管材,也可用于通讯电缆穿线用套管。
考虑到材料的耐化学性和耐温性后亦可用于无压埋地工业排污管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47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033一19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291:1997)
GB/T6111一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ISO1167:1996,IDT)
GB/T8806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GB/T8806一1988,egv ISO3126:1974)
GB/T9647一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ISO9969:1994,IDT)
GB/T14152一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eqv ISO3127:1994)
GB/T18042一2000热塑性塑料管材蠕变比率的试验方法(eqv ISO9967:1994)
GB/T19278一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IS013968:1997塑料管道及输送系统热塑性塑料管材环柔性的测定
3定义、符号
GB/T19278一2003确定的以及下列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部分。
3.1定义
3.1.1公称尺寸DN
表示管材尺寸规格的数值,以毫米(mm)为单位的近似尺寸。
3.1.2公称尺寸DN/OD
与外径相关的公称尺寸,单位为毫米(mm)。
3.1.3公称尺寸DN/ID
与内径相关的公称尺寸,单位为毫米(mm)。
3.1.4承口最小平均内径(Dim.min)
承口任一截面平均内径的最小允许值,单位为毫米(mm)。
3.1.5层压壁厚(e)
管材的波纹之间管壁任一处的厚度(见图1),单位为毫米(mm)。
3.1.6内层壁厚(e1)
管材内壁任一处的壁厚(见图1),单位为毫米(mm)。
3.1.7波峰高度(e2)
管材内表面到波峰顶端之间的径向距离(见图1),单位为毫米(mm)
3.1.8承口最小接合长度(Amn)
连接密封处与承口内壁圆柱端接合长度的最小允许值(见图2),单位为毫米(mm)。
3.2符号
DN公称尺对
DN/OD以外径表示的公称尺寸
DN/ID以内径表示的公称尺寸
A接合长度
Din,min承口最小平均内径
e层压壁厚
e1内层壁厚
e2波峰高度
L管材长度
L1管材有效长度
4材料
生产管材所用的材料应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其中可加人为提高管材加工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添加剂。允许使用来自本厂的同种产品的清洁回用料。不允许使用外购非本厂回用料。
注:原料要求参见附录A。
5分类
5.1分类原则
管材按环刚度分级,见表1。
表1公称环刚度等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18477.1-2007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已关闭评论

ICS83.140.30 G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477.3—2019
代替GB/T18477.3—2009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
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
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U)structure wall pipeline system for underground soil waste and drainage-
Part 3:Axial hollow-wall construction pipes
2019-08-30发布
2020-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8477,GB/T 18477.3-2019,PVC-U,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中空PVC管,中空管材,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GB/T 18477.3-2019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

GB/T18477《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
—第2部分:加筋管材;
—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
本部分为GB/T18477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8477.3一2009《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第3部分:
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与GB/T18477.3一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应用于公称压力≤0.2MPa的农田灌溉工程(见第1章);
增加了某些“术语和定义、符号”(见第3章);
增加了SN10环刚度等级(见5.1);
增加了管材按铅限量分类(见5.2);
增加了管材按压力分类(见5.3);
将“5.2标记”移至本部分第10章(见10.1,2009年版的5.2);
增加了溶剂粘接、弹性密封圈及钢骨架一体成型密封圈及哈夫连接方式(见6.2);
增加了管材规格尺寸;增加了溶剂胶粘连接承口最小深度和承口中部平均内径及承口空腔壁厚的要求;修改了弹性密封圈承口尺寸的相关要求(见7.2.2);
增加了不圆度的要求(见7.2.3);
增加了低压排水管材的耐内压试验要求(见7.3);
增加了铅限量(见7.5);
修改了纵向回缩率试样的要求(见8.4.2.1,2009年版的8.4.2.1);
修改了加热后状态试验试样的要求(见8.4.3.1,2009年版的8.4.5.1);
修改了耐落锤冲击性能中落锤锤头要求,将冲头球面曲率半径为(90士0.5)mm修改为落锤型号d90(见8.4.4,2009年版的8.4.7);
修改了环柔性试验条件(见8.4.5,2009年版的8.4.4);
增加了低压排水系统适用性试验(见8.4.9);
删除了二氯甲烷试验(见2009年版的8.4.8);
修改了管材组批的要求,增加了管材尺寸分组的要求(见9.2,2009年版的9.2);
修改了抽样方案,将接收质量限(AQL)由6.5提高到4.0(见9.3.2,2009年版的9.3.2);
修改了标志要求,并增加了示例(见10.1,2009年版的10.1);
一增加了PVC混配料性能(见附录A和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东信塑胶有限公司、江苏河马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永高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节水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集友塑料有限公司、聊城大学、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全龙、周敏伟、李茂东、黄剑、李统一、李延军、陈林、林漳鸿、滕谋勇、张双全、
潘福渠、徐海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477.3—2009。


内容摘抄:

1范围
GB/T18477的本部分规定了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轴向中空壁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术语和定义、符号、材料、分类、结构型式与连接方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市政工程、公共建筑室外、住宅小区的埋地排污、排水、埋地无压农田灌溉用管材,以及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0.2MPa的农田灌溉工程用管材。
注:若管材用于工业排污、排水时,管材耐化学性评价参见ISO4433-1和1SO4433-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一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6111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耐内压性能的测定
GB/T6671一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T8806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9647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
GB/T14152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
GB/T18042热塑性塑料管材蠕变比率的试验方法
GB/T19278一2018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与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GB/T19471.1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接头偏角密封试验方法
GB/T19471.2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接头负压密封试验方法
GB/T20221一2006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21873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GB/T26125一2011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锅、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QB/T2568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
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19278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9278一201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1公称尺寸nominal size
与外径相关的公称尺寸。
[GB/T19278一2018,定义2.3.5]
3.1.2公称外径nominal outside diameter
管材或管件插口部位外径的名义值。
[GB/T19278一2018,定义2.3.8]
3.1.3(任一点)外径outside diameter(at any point)
在管道部件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上,过圆心的直线与截面外轮廓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
[GB/T19278一2018,定义2.3.9]
3.1.4平均外径mean outside diameter
管道部件任一横截面的外圆周长除以3.142(圆周率)并向大圆整到0.1mm得到的值。
GB/T19278—2018,定义2.3.11
3.1.5(任一点)内径inside diameter(at any point)
在管道部件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上,过圆心的直线与截面内表面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
[GB/T19278一2018,定义2.3.14]
3.1.6平均内径mean inside diameter
同一截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或多个内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GB/T19278—2018,定义2.3.15]
3.1.7承口平均内径mean inside diameter of socket
承口规定部分的平均内径。
[GB/T19278一2018,定义2.3.16]
3.1.8管材中空部分的内、外层壁厚wall thickness of the inside and out layer
构成管材中空区的内、外层壁厚。
3.1.9无铅管材un-leaded pipe
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含铅助剂的管材。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承口配合深度。
Amin:弹性密封圈承口最小配合深度。
C:承口密封区长度。
Cmn:最小密封区长度。
DN:公称尺寸。
管材任一点外径。
平均外径。
最大平均外径。
最小平均外径。
管材任一点内径。
最小平均内径。
公称外径。
承口内径。
承口最大平均内径。
承口最小平均内径。
管材空腔部分最小内、外层壁厚。
管材空腔部分外层壁厚。
管材空腔部分内层壁厚。
L:管材长度。
管材有效长度。
溶剂粘接承口最小深度。
弹性密封圈连接最小承插深度。
SN:公称环刚度。
4材料
4.1生产管材的混配料应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并分散均匀。
注1:用于无压排污、排水时,PVC混配料性能参见附录A。
注2:用于低压排污、排水时,PVC混配料性能参见附录B。
4.2允许使用本厂产生的同类、同级产品的清洁回用料。
4.3胶粘剂应符合QB/T2568的要求,弹性密封圈材料应符合GB/T21873的要求。
5分类
5.1管材按环刚度分级
管材的环刚度分为6个等级,见表1。
表1公称环刚度等级

GB/T 18477,GB/T 18477.3-2019,PVC-U,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中空PVC管,中空管材,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GB/T 18477.3-2019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

(略)


内容索引: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符号…1
4材料3
5分类3
6结构型式与连接方式4
7要求5
8试验方法8
9检验规则10
10标志、运输、贮存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无压管材用聚氯乙烯(PVC)混配料性能………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低压排水管材用聚氯乙烯(PVC)混配料性能……14
参考文献1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18477.3-2019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3部分:轴向中空壁管材已关闭评论

ICS13.100 C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安全管理通则
Safety code for painting-Safety management general rule
2003-03-13发布
2003-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GB 7691-2003,GB7691,安全管理通则,涂装作业,GB 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管理通则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是对GB7691一198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的首次修订。本次修订,是根据我国已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的“1990年化学品公约”进行的。其中涂料及有关化学品部分等效采用了该条约,同时还保留了GB7691一1987中经实践证明适合我国国情又不妨碍国际通用的一些内容。另外,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对部分条文做了必要的修改。
重要技术改变说明:
1编写调整。主要根据GB/T1.1一1993和涂装技术要素,在标准编写上做了大的调整。
2更改标准名称。为适应“劳动安全”名词术语的变更,标准名称做了相应更改。
3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将原规定可参照执行本标准的塑料制品、皮革、漆布、印铁喷涂有机溶剂(不包括粘合剂)的作业,改为执行本标准。
4强化限制淘汰措施。进一步限制严重危害涂装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与涂装工艺。
5加强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安全管理。修订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增补对其运输、储存、销售(包括进出口)、技术交流与展览的安全规定,根据我国国情增加了检查混人有机溶剂中苯含量的要求。
6补充了涂装工艺与设备安全要求。增补了进出口涂装工艺技术(技术软件),技术交流与展览,来料加工,涂装加工产品出厂的安全要求。进一步明确具有重要防护功能的涂装设备器械(下称特种涂装设备)实行安全认证和进口审查,深化设备维护操作内容。
7深化涂装作业场所安全要求。增补了租赁或使用标准厂房从事涂装作业要求,特别提出不应使用有机溶剂清洗地面的要求。
8进一步明确雇主安全责任。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雇主安全责任国际通用规定,对雇主安全责任做了必要增删。
9按现行卫生标准规定,将干喷砂作业的含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由70%改为80%。
10为便于理解与贯彻标准,增加了标准的附录及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是“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标准体系中的通用标准,与标准体系中的其他标准相协调配套。
本标准生效之日前业已存在的涂装作业,应按本标准的技术要求,逐步改造。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7691一1987。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甘肃省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承德三杰涂装环保工程公司、无锡市南兴涂装输送设备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建平、韩蕴生、金雪芳、张勤、祁昌贤、黄兴南、孙新研。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涂装(涂覆、涂布,下同)作业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器械、作业场所和涂装施工的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包括有机溶剂)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的涂装作业,包括露天涂装作业,建筑物、构筑物内外涂饰作业,塑料制品、纺织品、皮革制品、漆布等非金属的涂覆、涂布、印染、上光等有机溶剂作业。也适用于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器械、涂装厂房(涂装作业场所)的科研、设计、生产、制造、运输、施工安装、经营(包括经营活动的技术交流、商品展览)与管理。
其他有机溶剂作业亦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4064一19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5083一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817一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6514一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7692一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11651一19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T12331一1990有毒作业分级
GB12942一199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T13491-1992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13641一1992劳动护肤剂通用技术条件
GB13690一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T13861一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4441一-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
GB15258一199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630一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6179-…199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GB16483一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J140一19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CB3381-1991船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劳动部,1985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含苯涂料benzene-containing coating
苯含量超过1%(V/V)的涂料(见GB/T14441一1993的4.3)。
3.2含铅涂料lead-containing coating
固体分(不挥发物)中铅含量超过0.5%(m/m)(铅化合物以金属铅计)的涂料(见GB/T14441一1993的4.4)
3.3含苯溶剂benzene-containing solvent
苯含量超过1%(V/V)的有机溶剂。
3.4含苯稀释剂benzene-containing thinner
苯含量超过1%(V/V)的稀释剂。
3.5溶剂型涂料solvent based coating
完全以有机物为溶剂的涂料(见GB/T14441一1993的4.2)。
3.6有机溶剂化学品organic solvent chemicals
有机溶剂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3.7涂料及有关化学品coating and relevant chemicals
涂装施工使用的涂料与配合涂料施工使用的稀释剂、脱漆剂、金属清洗液等化学品。
3.8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whole safety for painting location
涂装作业场所的各种生产设施和作业环境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规定,且相互协调配套,形成统一的总体安全(见GB/T14441一1993的2.4)。
3.9有限空间confined spaces
仅有1~2个人孔,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的封闭或散口的只允许单人进出的通风不良空间。
同义词:密闭空间(见GB/T14441一1993的2.5)。
4限制淘汰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与涂装工艺
4.1限制与淘汰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4.1.1严禁使用含铅白的涂料。
4.1.2禁止使用以下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4.1.2.1禁用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a)含苯涂料(包括重质苯、石油苯、溶剂苯和纯苯);
b)含苯稀释剂(包括重质苯、石油苯、溶剂苯和纯苯);
)含苯溶剂(包括脱漆剂、金属清洗液等)(包括重质苯、石油苯、溶剂苯和纯苯);
d)含汞、砷、铅、镉、锑的车间底漆。
4.1.2.2因涂装有特殊工艺要求不得不选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向当地安全主管部门申请报告并得到批准,报告内容应包括安全评价和防护措施;
b)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跟踪检测,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c)及时评价工人接触有害化学品的情况,进行健康监护。
4.1.3限制使用以下涂料和有关化学品。

(略)

内容索引:

前言Ⅲ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定义2
4限制淘汰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与涂装工艺2
5涂料及有关化学品3
6涂装设备器械4
7涂装工艺6
8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7
9涂装施工9
10有限空间涂装作业10
11涂装设备安装施工10
12明火作业10
13设备检查维护与检修10
14安全标志11
15安全规章制度12
16安全技术教育培训12
17定期检验检测13
18健康管理14
19劳动防护用品14
20生产辅助设施14
21妇女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14
22承包与租赁15
附录A(标准的附录)劳动卫生检测基本要求16
附录B(提示的附录)涂装作业场所劳动防护用品17
附录C(提示的附录)涂装作业危险有害因素1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古建施工方案,古建施工组织设计,古建施组,古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古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word版 可编辑

内容摘抄:

(1)柱模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按直径分规格,对柱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配制数量。h≥4m柱,(用规格3×5、长4M木条、箍成半圆形木模板,端头有连接木板,二个半圆形木模板扣叠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h≤3柱,用规格3×5、长2M木条,箍成半圆形木模板,端头有连接木板,二个半圆形木模板扣叠成柱模板。模板内部补贴镀锌铁皮。)作h=4M的模具,用2㎜镀锌铁皮,使用卷板机将铁皮卷成半圆形,竖向用铆钉边接加三道肋,二个半圆形铁皮模板扣叠成一个完整的模板,并按上、中、下处配备三个带有紧固螺栓的扁钢箍子。h≤3柱,作h=2米的模具,方法同上。即模板高度定尺为4M和2M二种。
(2)斗栱模板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按斗栱踩数、角科、柱头科、平身科进行分类,斗拱模板分层预制,第一层:坐斗、正心瓜拱和翘;第二层:正心万拱、单才瓜拱、昂;第三层:单才万拱、厢拱。小升子单独预制。斗拱按三层制作模板,(用5㎜、7㎜厚光面胶合板、木龙骨)用斗拱自制钢模板类材料制成所需状的模板,按层数编号。三层计8个盒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斗拱模形。
(3)檩模型制作:
按檩径分规格制作模板,制作方法参同柱子模板制作。
(4)椽子模板制作:
将椽子按截面尺寸分类,按檐椽正身椽、脑椽、飞椽、翼角椽进行编号,(用5、7㎜厚光面胶合板、4M、3M、2M长条、规格3×5等材料)用椽子——自制钢模板类所需材料制作成长条形盒状椽模形。
(5)梁、枋、桁、板模板设计:
此部分采用钢模板,根据设计图纸、截面尺寸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根据现场施工的条件,可部分模板先进行预制拼装、分规格堆放。
屋面板大部分采用钢模板、在斜梁、檩(桁)等阴阳角处采用木模板。
1.3模板安装
(1).柱模板安装
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按位置做好定位台墩或安放柱顶石,以便保证柱轴线与标高的准确;安装好已制作好的半圆形模板,就位先用铁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扁铁箍子间距500,将模板连接卡紧,安装柱模的拉杆或斜撑,柱模每边各设2根拉杆,固定于事先预埋好的钢筋环上,用经纬仪控制拉杆与地面夹角为45度,预埋的钢筋环距柱的距离为3/4柱高;将柱模内清理干净。
柱头间各轴线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吊直拔正,验核尺寸以后,必须支线牢固,保证施工过程中不歪闪走动。
允许偏差:面宽方向柱中线编移面宽的1.5/1000,进深方向柱中线偏移进深的1.5/1000,检验方法,用钢尺或丈杆量。
(2).斗拱安装
斗拱安装之前,构件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并经地面试装。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无损坏变形。斗拱安装必须按试装时的构件组合顺序进行。不得任意打乱次序。要求构件齐全,不得有残件、缺件。安装顺序坐斗、正心瓜拱和翘;正心万拱、单才瓜拱、昂;单才万拱、厢拱;安放小升子、内外拽枋,安装严实无缝隙、节点松紧适度。在昂、翘、耍头上皮部位拉通线,用尺量控制昂、翘、耍头平直度。在昂、翘、耍头端部拉通线,用尺量控制昂、翘、耍头进出错位。在横拱与拽枋(或井口枋、挑檐枋)侧面贴尺,用尺量来控制横拱与枋子竖直对齐。在斗拱中线处吊线或在翘、昂头等伸出构件侧面贴尺板,用尺量控制拱件竖直对齐。
(3).安装梁、枋、桁、檩模板
在砼柱子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安装支柱之前,支柱下垫通长脚手板,支柱采用双支柱,间距600~1000,支柱上垫100×100方木,支柱中间加剪刀撑和水平拉杆;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标高,然后安放底板,并拉线拽直,底板应起拱,当跨度大于4M时,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无设计要求时,起拱高度1/1000~3/1000;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侧模板,把两侧模板与底板用U型卡连接,用梁桁托或三角支架支撑固定梁侧桁梁桁板,梁桁模板上口用定型卡子固定,坚向龙骨间距一般为75㎝。
控制尺寸:梁、柱中线对准度、瓜柱中线与梁背中线对准度、梁架侧面中线对准、梁架正面中线对准。
(4).椽子安装
安装包括檐椽、飞椽、花架椽、脑椽、翼角椽、翘飞椽以及大连檐、小连檐等。
安装之前,全部预制构件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在搬动、运输、储存过程中无损坏。
在椽斗端部拉通线,尺量控制檐椽,飞椽椽头平齐。用尺量控制椽档均匀,拉通线,用尺量控制正身大连檐平直度、正身小连檐平直度。
(5).屋面板模板安装
安装屋面板模板时,支柱应垂直,上下支柱应在内一坚向中心线上,以稍间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立柱,再安第二排,以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大龙骨,支柱间距应为80~120㎝,大龙骨间距应为60~120㎝,小龙骨间距40~60㎝,调节支柱高度,将大龙骨找平;铺定型组合钢模板,可从一侧开始,每两块板间纵向边肋上用U型卡与L型插销应全部安满,每一个U型卡卡紧方向,应正反相间,不要同一方向,板大面积应用组合钢模,拼缝处、斜梁、檩与板交接处可木模板;如用竹模板当底模,接缝处要用胶带粘缝,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标高校正完后,支柱之间加水平拉杆,一般情况距地面20~30㎝处一道,往上1.6M左右一道,并应经常检查,保证完整牢固。
(6)檐口处屋面板安装:
按椽距摆放椽子,割锯水泥压力板,此板当做望砖用,固定好椽子、望砖,这部分的屋面板的模板就是椽子加望砖,作好其以下的支撑加固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混凝土的浇筑:
1).外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外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物等应清理干净,外木模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配制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处的坍落度应根据构件形状、配筋疏密及浇筑方式确定。
4).混凝土应采用振捣器振实,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捣实至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5)构件成形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成形时不得任意加水,振捣要密实,不得漏振,构件两端锚固区应特别注意;构件表面应原浆抹平,不得洒水或撒干水泥。
6)构件浇筑完毕后,应在每个构件上标明构件的型号,制作日期,并按构件类型标记在统一的位置上。
7)混凝土构件采用自然养护,在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为平均气温低于5度时不得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75%以上方可停止养护。
3构件的堆放
1).堆放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夯实,堆放时构件与地面留有一定的空隙,并有排水措施。
2).应按构件的刚度和受力情况、平放或立放,并应保持稳定。
3).重叠堆放的构件,应吊环向上,标志向外,其堆垛高度应按构件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强度及堆垛的稳定性确定,各层垫木的位置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4构件的安装
1).构件在安装前,应在构件上标注中心线,支承结构上划出中心线和标高校核预埋件的标高及平面位置。
2).安装就位的构件,必须校正后方准焊接或浇筑接头混凝土。
3).承受力的接头和接缝应采用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其强度等级宜比混凝土构件或水泥砂浆浇筑高,其强度不应低于15N/㎜2。
4).已安装完毕的构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5淌白墙工程:
1).砖的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灰浆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灰浆必须密实饱满,砌体水平灰缝的灰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3).砖的组砌方式、墙面的艺术形式及砖的排列形式等符合传统作法。
4).砌体内外搭接砌好,拉结砖交错设置,填馅严实,无“两张皮”现象。
5).墙面清洁美观,棱角整齐,灰缝横平坚直,深浅均匀一致,接槎无搭痕。
6).淌白墙砌筑质量控制:
(1)轴线位移:用经纬仪或拉线进行轴线精确控制。
(2)顶面标高:用水准仪或拉线,进行两端水平标高的偏差分析与纠正。
(3)垂直度:用经纬仪或吊线进行控制,控制时分二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按“收分”的外墙控制;第二种,按垂直的墙面控制。
(4)墙面平整度:用2M靠尺横、竖、斜搭进行,用楔形塞尺调整纠偏。
(5)水平灰缝平直度:拉2M或5M线,用尺量进行控制。
(6)水平灰缝厚度(10层累计分析):用皮数杆实际比较,用尺量进行调整控制。
(7)墙面游丁走缝:用吊线和尺量检查,以底层第一皮砖为准。
6自然缝墙工程:
1).砖的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灰浆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灰浆必须密实饱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不得低于80%。
3).砖的组砌方式正确,砖缝排列形式应符合古建作法。
4).砌体内外搭接:砌体内外搭接砌好,拉结砖交错设置,填馅严实,无“两张皮”现象,留槎正确。
5).清水墙面:墙面清洁美观,棱角整齐,灰缝横平竖直,漫浅均匀一致,接槎无搭痕。
6).自然缝墙砌筑质量的控制参同“淌白墙”。
7瓦屋面工程
7.1 屋面瓦瓦工序如下:
(1)苫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100 C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2.1—2019
代替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邮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exposure I 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1: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2019-08-27发布
202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GBZ 2.1-2019,GBZ2.1,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GBZ 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本标准正文表1~表3中的职业接触限值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GBZ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第2部分:物理因素。
本部分为GBZ 2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与GBZ 2.1—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 6 项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 300、GBZ/T 192、GBZ/T 295、GBZ/T 224、GBZ/T 225 和 GBZ/T229.2;
——增加 9 个与职业接触相关的概念或定义;删除 5 个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术语;引进峰接触浓度概念并替代超限倍数;
——汇总增加近年来研制、修订的 28 种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调整 8 种化学物质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以及 8 种物质的 CAS 号;
——增加 16 种物质的致敏标识、4 种物质的皮肤标识、14 种物质的致癌标识,调整 7 种物质的致癌标识;
——将一氧化氮接触限值并入二氧化氮的接触限值;
——明确列出制定接触限值时依据的不良健康效应;
——在第 4 章“卫生要求”中增加了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对已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职业接触生物限值及检测方法标准进行了确认,汇总并列出 28 种生物监测指标
和接触限值。其中,增加近年审定通过的 13 种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以及生物材料检测及生物监测质量要求;
——进一步完善了监测检测方法的相关要求;对分别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 PC-TWA 的,明确了优先测定呼吸性粉尘的 TWA 的规定;
——增加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控制原则及要求;
——增加附录 B,给出了新增限值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等信息;
——对附录 A 正确使用说明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完善。增加了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的控制原则及要点、行动水平以及职业接触等级分类及其控制、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原则等,将原标准附录 A《正确使用说明》中的部分内容修订为标准正文。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涛、张敏、闫慧芳、朱晓俊、陈青松、李文捷、徐伯洪、吴维皑、郑玉新、刘洪涛、周志俊、王生、谷京宇、丘创逸、杨磊、刘晓延、杜燮祎、邱兵、丁春光、王恩业、聂武、朱志良。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Z 2—2002;
——GBZ 2.1—2007。


内容摘抄: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卫生要求、检测评价及控制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以及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的管理、控制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92(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 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
GBZ/T 295 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
GBZ/T 300(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GBZ/T 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化学有害因素 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本部分所称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化学物质、粉尘及生物因素。
3.2职业接触 occupational exposure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间接触的过程。
3.3不良健康效应 adverse health effects
机体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产生或出现的有害健康效应或毒作用效应。只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接触,即过量的接触才会引起健康损害。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critical adverse health effects
用于确定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容许接触浓度大小,即职业接触限值时所依据的不良健康效应。
3.5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会引起绝大多数接触者不良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5.1。
3.5.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h工作日、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5.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实际测得的8 h工作日、40 h工作周平均接触浓度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劳动者短时间(15 min)接触的加权平均浓度。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5.3。
3.5.3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工作地点的化学有害因素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5.2。
3.6峰接触浓度 peak exposures;PE
在最短的可分析的时间段内(不超过15 min)确定的空气中特定物质的最大或峰值浓度。对于接触具有PC-TWA但尚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应使用峰接触浓度控制短时间的接触。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在一个工作日内发生的任何一次短时间(15 min)超出PC-TWA水平的最大接触浓度。
3.7接触水平 exposure level
应用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得到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2.22。
3.8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ratio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level to OELs
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接触水平与该因素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当劳动者接触两种以上化学有害因素时,每一种化学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其对应职业接触限值
的比值之和,称为混合接触比值(ratio of mixed exposure)。
3.9行动水平 action level
劳动者实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已经达到需要用人单位采取职业接触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告知等控制措施或行动的水平,也称为管理水平(administration level)或管理浓度(administration concentration)。
化学有害因素的行动水平,根据工作场所环境、接触的有害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该因素容许浓度的一半。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2.23。
3.10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系统地对劳动者的血液、尿等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浓度)、或由其所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进行的系统监测,目的是评价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程度及其可能的健康影响。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6.1.2。
3.11生物接触限值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s;BELs
针对劳动者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引起的生物效应等推荐的最高容许量值,也是评估生物监测结果的指导值。每周5d工作、每天8h接触,当生物监测值在其推荐值范围以内时,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将不会受到不良的健康影响。又称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BEIs)或生物限值(biological limit values,BLVs)。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5.9。 4 卫生要求
4.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站长推荐!

此手册为规范库老会员李工(“炎峰”)按照最新版国标规范要求编写。作者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总结了消防设施设备维护工作内容、维护周期、维护要求,十分适合消防专业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学习。


前 言

随着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并对消防安全理念的贯穿 与落实,在各行业中消防安全管理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在消防设 施、设备维护方面,亟需大量专业人士参与,以确保消防设施、设 备运行的可靠性,让消防设施、设备在各阶段的运维工作,真正起 到防患与未然的作用。 本手册主要从消防工程领域中的设施、设备运行及维护方面考 虑,并依照相关“规范、标准”,对涉及周期维护的项目进行了汇 编;其次,对维保的计划与报告依照最新版《消防设施操作员-高级 技师》教材进行了梳理汇总。 目的是方便专业消防人员在作业实施过程中对消防设施、设备 维保周期的频率进行决策,并能快速获悉具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 工作内容。 编写匆忙,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及同仁及时指正!  2022.01

2022年,pdf版,带书签,李和平,消防设备维保,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维保,维保报告,维保计划书,维保速查手册,带书签PDF版《消防设施系统维保速查手册》李和平 2022年A-02-002版

手册包含《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书》模板以及《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报告》模板

2022年,pdf版,带书签,李和平,消防设备维保,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维保,维保报告,维保计划书,维保速查手册,带书签PDF版《消防设施系统维保速查手册》李和平 2022年A-02-002版

2022年,pdf版,带书签,李和平,消防设备维保,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维保,维保报告,维保计划书,维保速查手册,带书签PDF版《消防设施系统维保速查手册》李和平 2022年A-02-002版

内容索引:

目 录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GB50974》.................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GB50261》.................5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GB51427》.........6
细水雾灭火系统《GB50898》.....................7
水喷雾灭火系统《GB50219》.....................8
泡沫灭火系统《GB50151》.........................9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GB50498》.............10
气体灭火系统《GB50263》........................11
防烟排烟系统《GB51251》.......................12
防火卷帘、门、窗《GB50877》...............12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51309》....13
火灾报警系统《GB50166》.......................13
建筑灭火器配置《GB50444》..................16
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计划.................18
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报告.................20

注:已编制PDF书签索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P21
团体标准
T/CAGHP066—2019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exible Falling Rock Barrier Engineering
2019-07-01发布
2019-09-01实施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

TCAGHP 066-2019,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柔性防护网,柔性防护网标准,柔性防护网规范,无水印完整版 T/CAGHP 066-2019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试行).pdf

为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健康发展,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和修订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工作的公告》(国土资源部公告2013年第12号),确定将《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纳入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参考了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规范及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规范和导则,吸取了国内危岩落石柔性防护工程的经验,并征求了行业相关专家的意见。
本规范共有9章和14个附录,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危岩落石勘查与评价、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工程监测与维护。

本规范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附录A~N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四川奥思特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布鲁克(成都)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浙江岩创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伍法权、李铁锋、赵松江、封志军、吕汉川、洪习成、原振华、兰恒星、吴旭、田维强、张长敏、黄海、薛元、李军辉、何旭东、沙鹏、常金源、伍劼、贺可强、刘亚辉、彭李、韩祥森、师乐乐。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危岩落石勘查与评价、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工程监测与维护等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灾害治理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交通、水利水电、矿山、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其他相关工程中的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除应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危岩落石危险性评价以及防护工程设计、施工与后期维护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5974.1钢丝绳用普通套环
GB/T5974.2钢丝绳用重型套环
GB/T6946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9292.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第1部分:分类、测定和评估
GB/T11263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
GB/T1391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19292.2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第2部分:腐蚀等级的指导值
GB/T2006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T20118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
GB/T20492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
T/CAGHP001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
TB/T3449铁路边坡柔性被动防护产品危岩落石冲击试验方法与评价
TB/T3089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
YB/T4364锚杆用热轧带肋钢筋
YB/T5294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YB/T5343制绳用钢丝
YB/T5357钢丝镀层锌或锌-5%铝合金
3术语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1危岩unstable rock mass
受多组结构面控制,已出现可能发生坠落、滑移、倾倒等变形破坏的岩体。
3.1.2落石rockfall
在自身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丧失稳定性,脱离母岩,向下坠落的石块。
3.1.3危岩落石灾害调查investigation of rockfall hazard
为确定危岩落石发生源的规模和稳定性、危岩落石运动路径、危岩落石弹跳高度、危岩落石运动能量、危岩落石危险性和危害性等级等所进行的综合性地质调查。
3.1.4危岩落石发生源rockfall source
产生危岩落石的危岩区域、危岩。
3.1.5停积区stop area
众多危岩落石停止运动后分布的区域。
3.1.6危岩块度size of unstable rock block
被多组结构面分割的危岩三维尺寸中的最大尺寸。
3.1.7危险性等级risk grade
发生危岩落石可能性等级。
3.1.8危害性等级hazard grade
发生危岩落石后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
3.1.9危岩落石运动movement of rockfall
危岩落石在坡面上滑动、滚动、弹跳的运动过程。
3.1.10危岩落石路径trajectory of rockfall
危岩块体失稳脱离母岩在斜坡坡面上运动、停止留下的轨迹。
3.1.11柔性防护网flexible wire protective net
以金属柔性网为主要构件,以覆盖、拦截、引导等基本作用形式来防护危岩落石灾害的防护结构系统,简称防护网。
3.1.12主动防护网active protective nets
采用系统化排列布置的锚杆和支撑绳固定方式,将金属柔性网覆盖在具有潜在危岩落石斜坡上,实现危岩加固或将危岩落石约束在其原位附近的一种防护网,简称主动网。
3.1.13被动防护网passive protective net
采用错杆、钢柱、支撑绳和拉错绳等固定方式,将金属柔性网以一定的角度安装在坡面上,形成栅栏形式的拦石网,实现对危岩落石拦截的一种防护网,简称被动网。
3.1.14引导防护网pocket-type protective net
采用锚杆、钢柱、支撑绳等构件将金属柔性网覆盖或支撑在坡面上,以引导或控制危岩落石运动轨迹和停积范围的柔性防护系统,分为覆盖式引导防护网和张口式引导防护网。
3.1.15梅花形锚固网oblique-cross anchor net
采用梅花形布置钢筋错杆、锚垫板和连接相邻网片的缝合绳(丝)或连接件,将柔性网片连续覆盖在坡面上所形成的主动防护网。
3.1.16矩阵式锚固网cross anchor net
采用纵横排列的柔性错杆、支撑绳和连接柔性网与支撑绳的缝合绳,将柔性网片覆盖在坡面上所构成的主动防护网。
3.1.17环形网ring net
用钢丝盘结成环相互套接而形成的网。
3.1.18钢丝绳网wire rope net
用钢丝绳编制并在交叉结点处用专用卡扣固定的柔性网。
3.1.19消能装置bumper device
柔性防护系统中用于吸收能量的装置。
3.1.20钢柱post,steel column
对防护系统起直立支撑作用的构件。
3.1.21基座base plate
钢柱的定位座。
3.1.22支撑绳support rope
用以实现金属柔性网按设计形式铺挂、对金属柔性网起支撑加固作用的钢丝绳。
3.1.23拉锚绳anchor rope
连接钢柱顶部与错杆间的钢丝绳,根据其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分为上拉错绳、下拉锚绳、侧拉错绳和中间加固拉锚绳。
3.1.24缝合绳sewing rope
用于金属柔性网之间或其与支撑绳之间联结的钢丝绳。
3.1.25连接锁扣connection clips
用以实现高强度钢丝网的网片间或网片与支撑绳间点式连接的回形扣件。
3.1.26节点卡扣cross clip
用以实现钢丝绳网中两根钢丝绳交叉节点处紧固的扣件。
3.1.27防护能级maximum Energy Level
表征被动网最大防护能力的标称值,其大小等于标准试验条件下被动网成功拦截的试验块体最大冲击动能。
3.1.28被动网防护高度rockfall barrier height
被动网上、下支撑绳安装位置决定的最大安装高度,其大小等于钢柱处顺钢柱测得的上、下支撑绳间的距离。
3.1.29残余拦截高度residual interception height
被动网定型冲击试验中,受冲击动能大小等于其防护能级的试块冲击之后未移除试块前,上、下支撑绳连线在系统下侧坡面法线方向的投影长度。
3.1.30缓冲距离buffer distance
被动网定型冲击试验中,试块冲击柔性网后,沿系统下侧坡面方向的最大位移。
3.1.31易维护性service ability
易于进行局部构件更换,保证系统恢复到不低于设计要求性能。
3.2符号
3.2.1作用和作用效应
一危岩落石质量;
一荷载标准值;
一承载力设计值;
一危岩落石冲击动能设计值;
一危岩落石冲击动能标准值;
一实际采用的被动防护网的防护能级标称值;
一相对于布网位置的危岩落石初始重力势能;
—拦截结构中受力单元最大计算内力最小值;
一拦截结构受力单元的试验破断拉力最小值;
钢柱轴向压力;
一同一截面处绕y轴的弯矩(一般规定y轴为弱轴);
—钢丝绳最大拉力;
钢丝绳破断拉力;
一消能装置工作荷载;
一消能装置静态启动力;
一消能装置动态启动力;
一锚杆杆体轴向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一错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一柔性锚杆的错头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一错杆抗剪力设计值;
一混凝土基础自重,危岩落石质量;
—基础底面受到的法向力设计值;
—基础顶面受到的水平作用力设计值;
基础前土压力;
—裂隙水压力;
—危岩自重;
一地震力;
——试样破坏时所施加的最大荷载;
一危岩落石速度;
一岩石冲击前转动的角速度;
一重力加速度;
一岩石滚动时的惯性力矩。
3.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一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钢筋错杆或中空注浆错杆杆体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
—钢筋锚杆或中空注浆错杆杆体材料抗剪强度设计值;
——注浆体与地层间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
——注浆体与锚杆杆体间黏结强度设计值;
——危岩抗拉强度标准值;
一岩土体的内聚力标准值;
一基础前土体的容重;
一岩石的密度。
3.2.3
几何参数
一对y轴的净截面模量;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较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
一立柱的毛截面面积,钢筋锚杆或中空注浆锚杆杆体横截面积;
一岩石的体积;
一危岩落石弹跳高度设计值;
一危岩落石弹跳高度标准值;
一实际采用的被动防护网的防护高度标准值;
一所需被动防护网最小防护高度设计值;
—模拟危岩落石块体的等效球体半径;

被动防护网与其所保护区域或建筑物间的顺坡面安全距离;
一防护网在遭受动能等于其防护能级的危岩落石冲击时所发生的最大缓冲距离标准值;
一构件截面对y轴的长细比;
—单个消能装置最大变形量;
一锚杆钻孔直径,垂直试样测量的相对于参考平面的中心变形;
—错杆错固段长度;
基础底面宽度;
考虑基础周边土体抗力的基础计算宽度;
锚杆杆体直径;
裂隙充水高度;
一后缘裂隙深度,结构缓冲土层厚度;
一危岩重心到倾覆点之间的距离;
一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危岩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
—危岩重心到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
—危岩重心到过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垂距离;
试样破坏时所对应的变形;
一石块坠落高度,边坡高度,危岩后缘裂缝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基础前缘埋深;
一危岩后缘潜在破坏面高度;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角;
-基础前斜坡平均坡角,危岩后缘裂隙倾角,冲击力人射角;
一基础前土体的内摩擦角,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危岩内摩擦角标准值;
一山坡坡度,滑面倾角,危岩与基座接触面倾角。
3.2.4计算系数
一荷载分项系数,危岩落石冲击动能折减系数;
一危岩落石运动参数分项系数;
一被动防护网防护能级的防护工程安全等级分项系数;
一被动防护网防护能级分项系数;
一被动防护网防护高度分项系数;
一被动防护网防护高度的防护工程安全等级分项系数;
一被动防护网缓冲距离分项系数;
—构件承载力储备系数;
—弯矩作用平面内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一耗能比例系数;
——考虑消能装置未完全工作的调整系数;
——锚杆承载力储备系数;
—柔性错杆的错头,连接环套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
—水的重度;
—注浆体与地层间黏结强度分项系数;
一错固段长度对注浆体与地层间极限黏结强度的影响系数;
一滑块滑面长度;
一地震系数;
一危岩稳定性系数;
一危岩抗弯力矩计算系数;
—石块沿山坡运动所受一切有关因素综合影响的阻力特性系数;
一石块冲击到缓坡上的瞬间摩擦系数;
一陡坡段的计算速度系数;
—较缓坡段的计算速度系数。
4基本规定
4.1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1.1严格按照本规范规定的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实施程序进行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以及后期维护工作。
4.1.2按照保障安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合理选择和优化配置柔性防护网的类型和产品。
4.1.3柔性防护网工程应与环境相协调,保护和改善环境。
4.1.4为保证工程施工和运营期安全,应建立健全科学可靠的险情监管、险情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4.2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实施程序
4.2.1通过危岩落石的工程地质勘查和评价,确定危岩崩落分布、危险性等级、危岩落石危害性等级、防护工程安全等级,并提出选用防护网类型的建议。
4.2.2根据防护工程安全等级、防护工程场地条件和危岩落石冲击动能及运动轨迹等综合确定防护工程方案,进行防护工程设计。
4.2.3根据防护工程设计组织工程施工、监理和安全监测,并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4.2.4进行工程运营监测与维护。
4.3危岩落石工程地质勘查要求
4.3.1充分收集危岩落石区以往的地质调查资料、既有防护工程资料以及环境影响资料。
4.3.2调查危岩落石历史与空间分布范围;调查控制危岩的地质条件和可能的破坏模式;提出防护方案建议。
(略)


内容索引: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符号2
3.1术语和定义2
3.2符号4
4基本规定7
4.1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7
4.2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实施程序7
4.3危岩落石工程地质勘查要求7
4.4危岩落石危险性、危害性与防护工程安全分级8
4.5防护工程设计要求9
4.6防护工程施工与验收要求9
4.7防护工程后期维护9
5危岩落石勘查与评价9
5.1地质勘查9
5.2地质测绘10
5.3地质勘探10
5.4试验10
5.5危岩稳定性和危岩落石运动分析10
5.6危岩落石防护措施地质建议11
5.7勘查工作方案和勘查报告编制11
6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11
6.1一般规定11
6.2主动防护网12
6.3被动防护网13
6.4引导防护网…15
6.5锚杆与基础16
6.6辅助措施20
6.7环境保护20
7施工与监理21
7.1一般规定21
7.2施工准备与施工放线21
7.3锚杆与混凝土基础施工22
7.4柔性防护网的安装22
7.5施工安全24
7.6环境保护24
7.7施工监理24
8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24
8.1防护网质量检验与验收24
8.2防护工程验收26
9工程监测与维护29
9.1一般规定29
9.2防护效果检查与监测30
9.3险情预警与应急处置30
9.4防护工程维护30
9.5数据库31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与评价3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危岩落石计算分析方法37
附录C(资料性附录)勘查工作方案编制提纲40
附录D(资料性附录)勘查报告编制提纲42
附录E(资料性附录)柔性防护网各类型号适用性选型表…44
附录F(资料性附录)柔性防护网常用原材料与构件…45
附录G(资料性附录)柔性网环链破断拉力试验方法…49
附录H(资料性附录)柔性防护系统消能装置性能试验方法50
附录I(资料性附录)常用主动防护网的结构构成与适用条件54
附录J(资料性附录)主动防护网和引导防护网承载力计算方法55
附录K(资料性附录)危岩落石冲击动能和被动防护网最小防护高度估算方法56
附录L(资料性附录)未定型的被动防护网系统设计的有限元计算方法57
附录M(资料性附录)金属柔性网抗顶破力试验60
附录N(资料性附录)竣工报告编制提纲6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0kV台架部分,2019版,佛山市,供电局,基建配网,标准建设图集,第一册,佛山供电局基建配网标准建设图集 第一册 10kV台架部分(2019版)10kV台架部分,2019版,佛山市,供电局,基建配网,标准建设图集,第一册,佛山供电局基建配网标准建设图集 第一册 10kV台架部分(2019版)

文字内容摘抄:

说明:
1、组杆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
2、除特殊注明外,主筋保护层均为:45mm。
3、基础浇注应一次完成,基面标高视具体要求而定。
4、钢筋弯钩向内布置。
5、基坑回填土必须满足分层夯实(每回填300mm夯实为200mm)要求。
6、本基础埋深需与操作平台的高程一起考虑。
7、本基础适用于软塑粘土,地耐力100kN/m2,土容重15kN/m3,上拔角10°。
1、图纸标高以米计,其余均以毫米计;现以场地标高为±0.000米;
2、本工程要求地基载力fak>80kpa;如不满足要求,需要知会设计人员另行处理。
3、基础梁板砼等级为C25,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HPB300级()fy=270,HRB400级()fy=360;
4、本工程砖砌体采用砖MU10,水泥砂浆M10砌筑。内外墙面抹20厚1:了水泥砂浆找平层;
5、所有外露铁件均须作接地处理,本设计未体现之处,另见本工程电气设计文件;
6、所有外露铁件均采用热镀锌防腐(热镀锌最小平均厚度1054m),现场焊接口镀锌破坏处统一采用冷喷锌处理(冷喷锌最小平均厚度120um),并外涂聚氨酯封闭面漆一道厚度不小于20um.
焊条:E43xx型焊缝厚度不小于6mm,焊缝长度:满焊。
7、本基础两侧均可以进电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
8、敷设好电缆后,电缆井口应填充好防鼠胶,低压电缆井应填沙充实,配电箱待电缆全部敷设后,再填沙充实。
9、钢材:采用Q235B钢。
10、本基础适用于315kVA及以上配电箱落地安装,配电箱外型尺寸为:(宽×深):1800mmX640mm

1.配电箱基础采用整体预制,砼强度等级C50;基础外表面采用清水砼面;
2.设计埋入土中部分清水砼外观质量达到《南方电网公司110kV~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V1.0G4层级》要求Ⅲ级
3.设计在地面以上部分清水砼外观质量达到《南方电网公司110kV~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V1.0G4层级》要求Ⅴ级
4.钢筋强度设计值HPB300级()fy=270N/mm2 HRB400级()fy=360N/mm2.
5.本基础适用于了15kVA及以上配电箱落地安装,配电箱外型尺寸为:(宽×深):1800mmX640mm

施工工序说明:
1.基础要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大于等于80KN/m2
2.在已做好的垫层上放线,定位基础(构件1)和电缆井(构件2);
3.吊装就位前在预制件与基础底板接触处平铺20厚1:1水泥砂浆找平层;
4.吊装就位预制件1(变压器配电箱基础)和构件2(电缆井);
5.构件1与构件2交接处20宽缝内嵌填麻刀沥青。
6.回填土应分层夯实,250厚压至200。
7.基础施工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要求。

说明:(加工说明)
1、焊接装配前应检查零件的几何尺寸和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图样及工艺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零件不准进行装配。
2、焊接装配时所使用的量具及工具应保证安全、准确。
3、构件焊接应使用氩弧焊(别称:氩气体保护焊),应按照焊接规程、规范和有关规定进行,焊缝高度不得小于连接构件的最小厚度。当被焊接构件厚8mm及以上时,要按规定进行剖口后再焊,以便焊透。
4、焊条:当高级别钢和低级别钢相焊时,应采用低级别钢对应的焊条,所有焊接件需对封焊,以防酸液进入接触面而造成锈蚀。
5、焊接前应预先清除焊接区域的表面污物,如铁锈、氧化皮、油污、油漆等,清理区域为离焊缝边缘不小于0mm。
6、焊后成品应不可见明显焊缝焊点,若外观焊缝焊点明显则应打磨平整。
7、其余要求按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及验收执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5-27 21:28:33

提问网友:是墩墩啊


1、这是车库的系统图,这个应急照明配电箱的系统图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沿桥架沿管敷设啊?他这个直接写的是沿管敷设,这样对吗?

2、是不是应该跟这个ATG 的一样?沿桥架沿管敷设?

安装,山东,答疑:请教下大家,这个应急照明配电箱是不是系统图写错了?-山东安装,山东,答疑:请教下大家,这个应急照明配电箱是不是系统图写错了?-山东

2022-05-27 21:47:25 补充

安装,山东,答疑:请教下大家,这个应急照明配电箱是不是系统图写错了?-山东

解答网友:


系统图应该是没错,上图的系统图是消防应急照明,他的线路如果走线槽,应该是防火线槽,看平面图的画的路由。

下图是普通照明系统。普通照明系统可以走强电的线槽。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2-05-27 21:19:07

提问网友:温桀


土建,江苏,答疑:柱-江苏像这种几个单独柱子二级抗震的怎么办

解答网友:钢筋撑起半边天


选择上这几个柱子,在属性里选择为二级抗震的

土建,江苏,答疑:柱-江苏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5-27 21:18:07

提问网友:


土建,广东,答疑:广东的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的费率,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不同吗?-广东土建,广东,答疑:广东的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的费率,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不同吗?-广东

2022-05-27 21:24:24 补充

变更,安检设备改需要取这个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吗?费率取多少

解答网友:Yuanxiaoben


广东的绿色施工安全防护费比较按专业划分,计费基数和费率都有点不一样,尤其是市政,下图为各专业计费情况。安检设备属于安装,按安装专业以分部分项的人工费+施工机具费之和的35.77%计算。

土建,广东,答疑:广东的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的费率,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不同吗?-广东

土建,广东,答疑:广东的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的费率,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不同吗?-广东

土建,广东,答疑:广东的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的费率,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不同吗?-广东

土建,广东,答疑:广东的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的费率,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不同吗?-广东

问题专业:土建 市政 其他专业

所属地区:重庆

提问日期:2022-05-27 21:07:54

提问网友:坚持


其他专业,土建,市政,重庆,答疑:拆迁房的门窗洞口封堵是用建筑工程还是市政还是房屋修缮工程。-重庆

解答网友:Yuanxiaoben


一般除非合同特别说明了属于房屋修缮工程或者套用房屋修缮工程定额,不然建筑工程有的按建筑工程比较合理,毕竟只是拆迁房的门窗洞口封堵都是很平常的一个施工内容,又不是什么危房、传统文物、古建筑等的房屋修缮,而且房屋修缮一般是加固、改善、恢复原有样貌等,使用条件比较有限。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