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级建造师《二建管理》考前12页纸押题班课件
考试年度:2022
考试种类:建造师
考试级别:二级建造师
考试科目:二建管理
开班种类:押题班
班级分类:考前12页纸
更新情况:更新完毕
更新时间:2022-05-24
更新方式:百度网盘
考试年度:2022
考试种类:建造师
考试级别:二级建造师
考试科目:二建管理
开班种类:押题班
班级分类:考前12页纸
更新情况:更新完毕
更新时间:2022-05-24
更新方式:百度网盘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5-27 09:26:23
提问网友:null
解答网友:xagcc
对开调节阀
(不是多页)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5-27 09:25:15
提问网友:暖暖
解答网友:故与昔
水表组:闸阀、水表、闸阀。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辽宁
提问日期:2022-05-27 09:24:39
提问网友:小米酱
已知砖柱贴外墙砖6m2,我想套砖基础及砖墙 外墙1砖的定额,已知定额单位是10m3,外墙砖是200*60mm,问如何换算单位,答案是多少?
解答网友:翔宇789
套贴外墙面砖子目呀!
所属地区:天津
提问日期:2022-05-27 09:24:26
提问网友:梅小虎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7.85*5*0.1*5.5=KG
问题专业: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5-27 09:23:16
提问网友:王
解答网友:陈工
右键,,,看一看,有没有复制的。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浙江
提问日期:2022-05-27 09:23:00
提问网友:预算小白
请问下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在广联达中建立什么构件。谢谢
解答网友:郭卫科
轻质隔墙或者间壁墙;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安徽
提问日期:2022-05-27 09:22:06
提问网友:wonwoo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问题专业:市政
所属地区:浙江
提问日期:2022-05-27 09:21:48
提问网友:谢谢大家!
长*宽
解答网友:乔工
是滴
备案号 11321 9-2015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3
DBJ51/ T049-2015
DBJ20-8-90
四川省回弹法检测砖砌体中
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of Common Sintered Brick in baked Brick Compressive by
Rebound Method in Sichuan Province
2015-09-11 发布 2016-01-01 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总则
1.0.1为统一回弹法检测砖砌体中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的方法,保证检测精度,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四川地区砖砌体工程中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以下简称砖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检测表面已风化或,遭受冻害、环境侵蚀的砖的抗压强度。
1.0.3使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的人员,应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
1.0.4回弹法检测砖强度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检测单元test unit
每一楼层且总量不大于250m3的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等级均相同的砌体。
2.1.2测区test area
在每一检测单元内,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检测区域。
2.1.3测位test position
在一个测区内,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检测位置。
2.1.4测点test point
在一个测位内,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回弹检测点。
2.1.5测位砖强度换算值conversion value of brick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est position
由测位的平均回弹值通过测强公式计算得到的测位砖强度值。
3回弹仪
3.1技术要求
3.1.1回弹仪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及计量检定证书,并应在回弹仪的明显位置上标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商标、出厂编号等。
3.1.2回弹仪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回弹仪》GB/T913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弹击时,在弹击锤脱钩瞬间,回弹仪的标称动能应为0.735J;
2在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且弹击锤起跳点应位于指针指示刻度尺上的“”处;
3回弹仪指针摩擦力为(0.50±0.10)N;
4弹击杆端部球面半径为(25.0±1.0)mm;
5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74±2。
3.1.3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3.2检定
3.2.1回弹仪检定周期为半年,当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按现行行业标准《回弹仪》JJG817 进行检定:
1新回弹仪启用前;
2超过检定有效期限;
3经保养后,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4遭受可能影响其测试精度的损害时。
3.2.2回弹仪的率定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率定试验应在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
2钢砧表面应干燥、清洁,并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
3回弹值应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
4率定试验应分4个方向进行,且每个方向弹击前,弹击杆应旋转90°,每个方向的回弹平均值均应为74±2。
3.2.3回弹仪率定试验所用的钢砧应每2年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
4检测技术
4.1一般规定
4.1.1采用回弹法检测砖强度时,宜收集下列资料:
1工程名称,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名称;
2房屋层数、建筑面积等;
3砖材名称、设计要求砖的强度等级、生产厂;
4工程建设日期、必要的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资料;
5检测原因。
4.1.2回弹仪在检测前后,均应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并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的规定。
4.1.3每一检测单元应随机选择10个测区。每一测区面积不宜小于1.0m2。
4.1.4在每个测区内,应随机选择10块条面向外的砖作为10个测位供回弹测试。
4.1.5被检测砖应为外观质量合格的完整砖。砖的检测面应干燥、清洁、平整,不应有饰面层、粉刷层,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表面杂物,并应磨平检测面,同时用毛刷刷去粉尘。
备案 113220-2015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1 T050-201替代 DBJ20- 6-90
四川省回弹法检测砖砌体中
砌筑在!、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Techni 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of Masonry Mortar in Baked Brick Compressive by
Rebound Method in Sichuan Province
2015-09-11 发布 2016-01-01 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总则
1.0.1为统一回弹法检测砖砌体中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方法,保证检测精度,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四川地区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中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以下简称砂浆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高温、长期浸水,或遭受冰冻、化学侵蚀、火灾等砂浆强度的检测。
1.0.3使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的人员,应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
1.0.4回弹法检测砂浆强度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检测单元test unit
每一楼层且总量不大于250m3的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等级均相同的砌体。
2.1.2测区test area
在每一检测单元内,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检测区域。
2.1.3测位test position
在一个测区内,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检测位置。
2.1.4测点test point
在一个测位内,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回弹检测点。
2.1.5测位砂浆强度换算值conversion value of mortar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est position
由测位的平均回弹值通过测强公式计算得到的现龄期测位砂浆强度值。
3回弹仪
3.1技术要求
3.1.1·回弹仪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及计量检定证书,并应在回弹仪的明显位置上标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商标、出厂编号等。
3.1.2回弹仪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回弹仪》GB/T913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弹击时,在弹击锤脱钩瞬间,回弹仪的标称动能应为0.196J;
2在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且弹击锤起跳点应位于指针指示刻度尺上的“0”处;
3回弹仪指针摩擦力为(0.50±0.10)N;
4弹击杆端部球面半径为(25.0±1.0)mm;
5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74±2。
3.1.3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3.2检定
3.2.1回弹仪检定周期为半年,当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按现行行业标准《回弹仪》JJG817进行检定:
1新回弹仪启用前;
2超过检定有效期限;
3经保养后,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4遭受可能影响其测试精度的损害时。
3.2.2回弹仪的率定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率定试验应在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
2钢砧表面应干燥、清洁,并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
3回弹值应取连续向下弹击3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
4率定试验应分4个方向进行,且每个方向弹击前,弹击杆应旋转90°,每个方向的回弹平均值均应为74±2。
4检测技术
4.1一般规定
4.1.1采用回弹法检测砖砌体中砂浆强度时,宜收集下列资料:
1工程名称,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名称;
2被检测工程的图纸、施工验收资料;
3砖、砂浆品种及配制砂浆的原材料资料;
4砂浆设计强度等级和配合比;
5砌筑日期;
6环境条件,包括结构位于地上或地下,有无长期遭受浸水、冻害、高温、腐蚀及其他自然灾害等情况;
7检测原因。
4.1.2回弹仪在检测前后,均应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并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的规定。
4.1.3检测前,应检查砌筑砂浆质量,水平灰缝内部的砂浆与其表面的砂浆质量应基本一致且应处于自然干燥状态。
4.1.4每一检测单元中应随机选择不少于6个测区,应将单个构件(单片墙体、柱)作为1个测区。当1个检测单元不足6个构件时,应将每个构件作为1个测区。
4.1.5每一测区应随机布置不少于10个测位。测位宜选择在承重墙的可测面上,并应避开门窗和预埋铁件等附近的墙体。每一测位面积宜为0.2m2~0.3m2。
备案号J14347-2018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096-2018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
采集与发布标准
The collection and publication standard for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Sichuan Province
2018-06-22发布 2018-10-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 1 为建立科学的、全面的、适用的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采集与发布体系,实现建设工程造价数据资源的科学积累和有效利用,突破数据积累交换障碍,规范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数据采集内容和发布格式,更全面、系统、科学地采集、整理和发布工程造价数据,确保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加强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对政府有关部门、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提供的指导和服务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的采集和发布及相关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1.0. 3 本标准的数据收集对象为建设项目及其包含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数据是以单位工程为基础分析、表现的工程造价指标。
1.0. 4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的采集与发布应用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工程规模project scale
根据工程类型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体积、长度、宽度等具体数值及计量单位。
2.0.2技术经济指标technical-economic indicator
一个工程规模的工程造价、工程数量、材料用量、装配率等具体数值或费用组成占比。
2.0.3工程造价构成指标construction cost index
以单位工程为对象,以一个工程规模的单位,反映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分项费用及措施项目费用组成的造价构成指标,同时也反映单位工程中人工费、材料和工程设备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等费用组成的单位构成指标和占比指标。
2.0.4分部工程造价指标division project cost index
以分部工程为对象,反映主要分部工程的单位造价指标、费用占比指标。
2.0.5工程量指标the index of quantities
构成单位工程的主要构件或要素,以一个工程规模为单位,反映计量单位的工程数量,包括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量以及按建设项目用途统计分析的地面、天棚、内墙、外墙等装饰工程的单方工程量指标。
2.0.6材料用量指标material consumption index
单位工程的主要材料构成,以一个工程规模为单位,反映计量单位的材料消耗数量,包括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等主要材料消耗量指标。
2.0.7装配率prefabrication ratio
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2.0.8 XML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是一种应用之间交换结构化数据的开放式有效机制,即XML能够在不同的用户和程序之间交换数据,而不论其平台如何。
3基本规定
3.0.1工程地点按四川省的行政区域划分,编码应符合我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编码规定,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的相应数字码执行。
3.0.2本标准适用的工程计价方式为清单计价或定额计价。
3.0.3本标准适用的工程造价数据类型包括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合同价格、竣工结算,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描述编码。
3.0.4计算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造价构成指标及分部工程造价指标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2占比应保留小数点后四位,第五位小数四舍五入后转换为百分比;
3工程量指标应保留小数点后三位,第四位小数四舍五人;
4材料用量指标应保留小数点后三位,第四位小数四舍五入。
3.0.5工程造价构成指标应符合国家清单计价、计量规范和四川省清单计价定额,以及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造价构成指标应对编码、费用名称、金额、造价指标、占比进行描述;
2工程造价构成指标应通过各单位工程的费用构成进行分析;
3金额应为当前层级的费用金额,以百分比表示;
4单方造价应按建设项目结构分别计算,单位应按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工程规模分别描述;
5占比应是费用占当前层级总金额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
3.0.6本标准附录C、附录E的描述方式及内容规定了具体单位的,应以规定的格式描述。
3.0.7本标准的指标数据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概况、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工程特征、分部工程造价指标、主要工程量指标、主要材料消耗量指标的项目及内容进行描述。
4工程类别及工程概况
4.1一般规定
4.1.1工程类别是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工程类型的区别,同一个建设项目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描述不同的工程类别,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描述编码。
4.1.2工程概况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列出编码、概况名称、内容,并符合下列规定:
1编码和名称应按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编码、概况名称执行;
2内容应按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描述方式及内容规定的格式,宜参照描述示例进行描述;
3有多种概况内容的,应以分号分隔;
4以组成或构成的方式描述概况的,应遵循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方式描述,以加号分隔。
4.1.3装配式建筑工程,应对装配的结构形式及装配率进行描述。
4.2工程类别
4.2.1工程类别应按建设工程使用功能分为房屋建筑工程、仿古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构筑物工程、建筑总平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爆破工程。
4.2.2本标准单项工程的工程类别划分及对编码的描述,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工程类别的规定。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Il))IE3
DBJ511TOII-2012
备案号: J12197-2012
成都市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n Chengdu
2012-10-12 发布 2013-03-01 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总则
1. 0.1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成都市节约能源的法规、政策,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管理,提高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率,保证系统的安全、高效、合理使用,结合成都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程。
1. 0. 2 本规程适用于成都地区应用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管理。涉及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环节的相关企业管理措施、技术文件和合同文件的技术条款要求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1. o. 3 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管理应坚持务实负责和科技创新的管理原则,可充分利用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资源,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
1. o. 4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若发生水体热污染、回灌井堵塞、地埋管换热器破损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逐级报告直接的上级管理者,按相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1.0. 5 地源热泵系统的清洗、调试、改造及节能服务等工程项目签订的合同文本中应约定实施结果和有效期限,在执行合同时对相关技术条款的争议可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在合同有效期限内没有充分理由不应追加投资或者重复投资。
1. 0. 6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位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表水热泵系统。
2. o. 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位热源的热泵机组按加热或冷却介质不同,水源热泵机组可以分为冷热风型(如水环热泵、水源型多联空调等)、冷热水型与生活热水型。
按制冷制热工况切换方式不同,水源热泵机组可以分为冷媒侧工况切换型与水侧工况切换型。
2. 0. 3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器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 0. 地热能交换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 0. 5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 0. 6 地埋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使用,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0.7 地下水换热系统 groundwater 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2.0.8 地表水换热系统 surface water 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 0. 9 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 hybrid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地热能交换系统与其它冷源、热源或辅助释热、吸热设施复合利用的地源热泵系统。
3 管理要求
3.1 技术资料
3. 1. 1 地源热泵系统的勘测、设计、施工、调试、检测、维修以及评价等技术资料应齐全、井与实际系统相符合。技术资料应妥善保存,且以下文件应作为必备文件存档:
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
项目施工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及其意见(包括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等);
项目完整的竣工验收图纸:
地源热泵系统设备明细表:
主要的材料、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和校正记录)、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核查记录、进场复验报告、见证试验报告:
系统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
地源热泵系统中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设各单机试运转及调试记录:
地源热泵系统无负荷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
10 地源热泵系统在有负荷条件下的综合能效测试报告。
3. 1. 2 各种运行管理记录应准确、详细填写,并保留填写人签名。运行管理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设备运行记录、事故分析及其处理记录、巡回检查记录、运行值班记录、维护保养记录、交接班记录、设备和系统部件的大修和更换情况记录、年度运行总结和分析资料等。
3. 1. 3 系统的运行使用说明(包括不同工况转换)、控制方法和管理措施等,应作为技术资料管理,宣委托专业机构研究制定,并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2 管理人员
3.2.1 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工作量的大小,配备相应数 的专职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运行班组,配备相应的检测仪表和维修设备。
3.2.2 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用人部门应建立健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档案。
3.2.3 管理人员应责任明确,熟悉所管理的地源热泵系统,具有节能知识和节能意识。
3.2.4 管理人员应将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管理的实际状况和能源消耗逐级告知建筑使用权人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并对系统运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3.3 管理制度
3.3.1 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3.3.2 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井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3.3.3 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系统的工作状态,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3.4 应充分利用主要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保修服务、售后服务以及配件供应,没有充分理由不应重复购买或更换设备。
4 技术要求
4.1 -般规定
4.1.1 地源热泵系统日常运行中,设备、阀门和管道的表面应保持整洁,无明显锈蚀,绝热层无脱落和破损,无跑、冒、滴、漏、堵现象。设备、管道及附件的绝热外表面不应结露、腐蚀或虫蛙。
4. 1. 2 对于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耗电量、燃料消耗量等计量监测仪表,应在每个运行季开始前检验、标定和维护,仪表应正常工作,失效或缺少的仪表应更换或增设。
4. 1. 3 每个运行季开始前应检查、维护和检修系统中的自控设备和控制系统,应校验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并按照工况变化调整控制模式和设定参数。
4.1.4 系统中监测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应符合相关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并方便进行维护。
4.1.5 水源热泵机组、水泵、水处理设备、空调机组和风机等设备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维护和保养。
4.1.6 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设备进行更换更新时,应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不得采用国家己明令淘汰的产品。
4. 1. 7 直分别对地源热泵系统的水源热泵机组、水泵、水处理设备、空调末端设备等用能设备进行分项计量,供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定期报送相关主管部门。
4.2 水源热泵机组
4.2.1 对多台水源热泵机组构成的地源热泵系统,应根据气候条件和负荷需求等因素调整水源热泵机组及配套设备的运行台数和参数 输出的总容量应与需求相匹配,并使系统运行能效处于最高状态。
4.2.2 应根据气候条件和负荷需求对水源热泵机组的冷水、热水出口温度进行设定。
4.2.3 每年应对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结垢检查和清除处理,并作记录:应按设备制造厂商的要求定期更换冷冻油及其它易损部件:每月应对设备的油过滤器、水过滤器进行一次通畅检查、清培处理:应对设备的节流装置随时进行检查和维护。如经检修维护后仍无法正常使用应予以更换。
4.2.4 水源热泵机组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等装置及高低压保护、低温防冻保护、电机过流保护、排气温度保护、油压差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应按设备生产企业的规定定期校验。压缩式制冷设备的冷冻油标应醒目,泊位正常,油质符合要求。
4.2.5 用于水源热泵机组内进行制冷/制热工况转换的阅门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在运行工况转换前,阅门启闭状态应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确认,并将阅位置于正确的位置。
4.2.6 对水源热泵机组制冷剂泄漏报警装置应定期检查、检测和维护;当报警装置与通风系统连锁时,应保证联动正常。
4.2.7 水源热泵机组、水泵和风机等设备的基础应稳固,隔振装置应可靠,传动装置运转应正常,轴承和轴封的冷却、润滑、密封应良好,不得有过热、异常声音或振动等现象。
4.2.8 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工况应符合技术要求,不应有超温、超压现象。
ICS 03.220.20
CCS R 84
DB3701
济南市 地方标准
DB 3701/T 12—2020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020 - 11 - 01 发布 2020 - 11 - 01 实施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规定,并明确了建设项目分类,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交通调查,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影响程度评价,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结论。
本文件适用于市域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T 14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DBJ 14-070 城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CJJ/T 1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来源:CJJ/T 141—2010,2.0.1]
3.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消减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来源:CJJ/T 141—2010,2.0.2]
3.3
新生成交通需求 new generating traffic demand by construction projects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生成的全部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项目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来源:CJJ/T 141—2010,2.0.5]
3.4
背景交通需求 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他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他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来源:CJJ/T 141—2010,2.0.6]
3.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thresholds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来源:CJJ/T 141—2010,2.0.7]
3.6
长路段 long continuous road link
长度超过1.5 km,交通几乎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区段。
[来源:CJJ/T 141—2010,2.0.9]
4 基本规定
4.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并应根据交通影响的程度,提出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以及建设项目选址、建设项目报审方案的评估意见及改善建议。
4.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应层面的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等为依据。
4.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之间的关系。
4.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附录 A,交通影响评价宜包含以下内容:
a) 建设项目概况;
b) 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年限;
c) 进行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
d) 分析建设项目影响评价范围内的现状、各评价年限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
e) 评价交通供需现状,进行交通需求分析;
f) 评价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程度;
g) 提出对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建设项目选址、建设项目报审方案的可行性改善建议,并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
h) 提出评价结论。
4.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应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表述准确、结论明确,宜采用图、表辅助说明。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主要内容见附录 B。
ICS 01.140.20
CCS A 14 DB3704
枣 庄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04/T 015—2021
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归档整理规范
2021 - 12 - 23 发布 2022 - 05 - 01 实施
枣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归档整理的基本规定、归档范围及质量要求、文件立卷、声像档 案编制、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编制、档案验收和档案的移交与接收。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建设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以及全市建设工程档案的移交、验收及接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50323-2001 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
GB/T 50328-2014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附条文说明)(2019年版)
CJJ/T 117-2017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CJJ/T 158-2011 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附条文说明)
CJJ/T 187-2012 建设电子档案元数据标准(附条文说明)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工程 经批准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 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 行政上具有独立组织形式, 实行统一 管理的建设工程基本单位。 它由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单位工程所组成。
3.2 建设工程文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 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 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简称工程文件。
3.3 建设工程档案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 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各种形 式的历史记录,简称工程档案。
3.4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 在工程建设工程中通过数学设备及环境生成, 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 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 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5 建设工程电子档案 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
3.6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 记录工程建设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用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硬盘等记载的声音、 图片和影像等历史记录。
3.7 整理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工程文件进行挑选、分类、组合、排列、编目,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3.8 案卷由互相联系的若干文件组成的档案保管单位。
3.9 立卷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分门别类整理成案卷,亦称组卷。
3.10归档文件形成部门或形成单位完成其工作任务后, 将形成的文件整理立卷后, 按规定向本单位档案室 或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过程。
3.11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管理本地区城建档案工作的专门机构,以及接收、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城建档案的城建档案馆、 城建档案室。
4 基本规定
4.1 建设工程文件的形成和归档应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4.2 工程文件应随工程建设进度同步形成,不得事后补编。
4.3 每项建设工程应编制一套电子档案,随纸质档案一并移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4.4 建设单位应按照下列要求开展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验收、移交等工作。
1) 在工程招标及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签订协议、合同时,应明确竣工图的编制 单位,工程档案的编制套数、编制费用及承担单位、工程档案的质量要求和移交时间等内 容;
2) 收集和整理工程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并进行立卷归档;
3) 组织、监督和检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
4) 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
5) 收集和整理竣工验收前文件,并进行立卷归档;
6) 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按照本标准对工程档案进行验收;
7) 对列入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接收范围的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后 3 个月内,应向当地城建档 案管理机构移交一套符合规定要求的工程档案。
4.5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立卷后向建设单位移交。
4.6 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管理的, 总包单位应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并及 时向建设单位移交;各分包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整理、立卷后及时移交总包单位。建设工 程项目由几个单位承包的,各承包单位应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其承包项目的工程档案,并应及时向建 设单位移交。
4.7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的规定,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 交工程档案。
4.8 工程文件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工程文件归档整理的专业培训。
DB3710
威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0/T 121—2020
威海市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 养护技术导则
2020 - 12 - 30 发布 2021- 02 - 01 实施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 合 发 布
1 总则
1.0.1 为保障市政道路设施的功能,提高养护管理和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养 护工作,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各级城市道路的养护工程。居住小区、公园 内部、其他区域的道路和停车场的养护设计参照执行。
1.0.3 本导则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先设计后施工,避免重复建设,确保养护科学有序;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 先原则,体现为民、利民要求,确保人民群众满意;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经济地利 用本地材料,突出威海特色,体现文化风貌。使城市道路能够持续提供安全、可靠、稳 定、耐久的通行条件。
1.0.4 本导则鼓励采用养护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1.0.5 本导则坚持“决策科学、质量可靠、技术成档”,城市道路养护应包括道路设施 的前期检查评价、中期设计施工和后期建立技术档案三部分工作,做到“一路一评价、 一路一设计、一路一档案”。
1.0.6 本市城市道路养护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 准、规范的规定。
2 专业术语、代号
2. 1 专业术语
2.1.1 城市道路 urban road
指在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城区道路设施。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 对沿线建筑物和城镇居民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居住区道路。
2.1.2 小修保养 routine maintenance
为保持道路功能和设施完好所进行的日常养护。
2.1.3 中修工程 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对一般性磨损和局部破损进行定期的维修工程。
2.1.4 大修工程 heavy maintenance
对道路的较大损坏进行的全面综合维修、加固,以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进行局部改 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
2.1.5 改扩建工程 modification and extension project
对道路及其设施不适应交通量及载重要求而需要提高技术等级和提高通行能力的 工程。
2.1.6 掘路 excavated roads
指为埋设或维修地下管线而开挖城市道路。
2.1.7 掘路修复 rehabilitation of excavated roads
指完成埋设或维修地下管线工作之后,对开挖的道路沟槽进行修复,包括路基回填 和路面结构层修复。
2.1.8 预防性养护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在道路结构强度足够、仅表面功能衰减的情况下,为恢复路面表面的服务功能而采 取的养护措施。
3 基本规定
3.0.1 按照各类道路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本着保证重点、养好一般的原则,将城市道路 分为三等养护: Ⅰ等:快速路、主干路、广场、商业繁华街道、重要生产区、外事活动及游览路线; Ⅱ等:市内次干路、支路中的区域集会点、商业街道、市辖区之间联络线、重点企 事业单位所在地; Ⅲ等:除去Ⅰ、Ⅱ等养护以外的支路。
3.0.2 道路养护除应急处理、保养小修外均应进行专门设计,设计前应对道路现状进行 检测和评价。
3.0.3 路面养护维修应保证原路面的结构标准不降低,且应及时进行补强或翻修,以提 高其技术状况。
3.0.4 路面养护维修应与道路两边构筑物的连接及道路排水相互协调,保证道路排水顺 畅,路口顺接处不积水。
3.0.5 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各类侵限设施应结合道路维修一并规范或 移除。
4 路面技术状况鉴定和养护对策
4. 1 养护目标
4.1.1 通过道路养护工作,做到“交通功能保障有力、市政设施优质齐全、路容环境焕 然一新、整治质量明显改善”,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使 市容面貌焕然一新,推进美丽城市和精致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品质、竞争力和宜居水平 显著提升。
4.1.2 道路路面:应平整坚实,道路纵坡、横坡顺适,无坑槽、碎裂、大面积网裂现象, 无行车障碍与安全隐患。与周围建筑物衔接到位。当路面出现裂缝、松散、坑槽、拥包 等病害时,应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以保持路面平整完好。
4.1.3 路基要求稳定、密实、排水设施性能良好,无翻浆。护坡应保持设计坡度,表面 平顺,坚实稳定,不得有危石、浮石。挡土墙应坚固、耐用、整齐美观。边沟、排水沟、 截水沟内没有淤积物,断面完整。
4.1.4 通过道路养护及维修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重要区域其他道路的车行道路 面综合评价指数 PQI 达到 A 级标准;其他支路及街巷道路的车行道路面综合评价指数 PQI 达到 B 级及以上标准。
4. 2 路面技术状况鉴定
4.2.1 城镇道路检查应分日常巡查、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宜建立城市道路信息管理系 统。
4.2.2 日常巡查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巡查人员应立即设置警示防护标志并上报,在 现场监视直至应急处置人员到场,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 道路出现异常沉陷、空洞;
2 路面出现大于 70mm 的错台;
3 井盖、雨水箅子丢失;
4 路面出现严重积水、结冰等严重影响道路使用现象;
5 路侧挡墙及边坡出现剥落等;
6 其它可能危及设施安排和交通安全的情况。
DB3710
威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0/T 122—2020
威海市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 技术导则
2020 - 12 - 30 发布 2021- 02 - 01 实施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 合 发 布
1 总则
1.0.1 为适应威海市城市人行道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人行道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 统一设计、施工和检验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威海市行政区域内市政道路人行道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公 园、住宅小区、步行街、校园和广场等区域的人行道设计和施工可参照执行,不适用于 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盐渍土、软土、膨胀土、滑坡灾害、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地区的 路面。
1.0.3 人行道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环保、美观的原则,并适应城市生态发 展的需求。设计应保证铺装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铺装面层平整度和抗滑性功能要 求,并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通道。
1.0.4 本导则坚持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精细化建设的原则,合理经济地利用道路资 源,给行人提供安全、顺畅、便利的通行条件。
1.0.5 人行道范围内的地下市政管线、地上公共设施及相邻的城市园林绿化应与人行 道同步建设。 1.0.6 人行道的新建与改建宜结合道路或周边区域环境整治同步实施。
1.0.7 为贯彻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对新建、扩建、 改建的人行道,可在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景观要求、荷载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基础上,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铺筑材料,条件具备区域宜采用透水、透气的生态环保铺地形式。
1.0.8 为保证砌块类人行道养护维修换板后面层表观一致性,新建人行道时宜根据道 路等级和重要性不同建议按下表要求预留一定比例面层道板材料。
1.0.9 新建人行道应尽量避免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板设置,确需共板设置的,需采 取安全隔离措施,防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冲突。
1.0.10 人行道建设应根据其特点合理设置必要的隔离护栏、隔离墩、车挡等设施, 阻隔车辆进入人行道。
1.0.11 人行道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 相关规定。
2 术语
2.0.1 人行道 sidewalk
道路中用路缘石、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2.0.2 行人通道 walkways
人行道上供行人实际可通行的空间,不包含公共设施带。
2.0.3 缘石坡道 curb ramp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行人进 入人行道的一种坡道。
2.0.4 无障碍坡道 barrier-free ramp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通道。
2.0.5 公共设施带 public facilities belt
人行道上可设置公共设施的区域。
2.0.6 整平层 leveling course
置于基层和面层之间,起整平或粘结上下层的作用。
2.0.7 柔性基层 flexible base
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碎石、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2.0.8 刚性基层 rigid-type base
用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铺筑 的基层。
2.0.9 半刚性基层 semi-rigid type base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铺筑的基层。
2.0.10 透水铺装 permeable pavement
指将透水良好,孔隙率较高的材料应用于铺装结构,在保证一定路面强度和耐久性 的前提下,使雨水能够顺利进入铺装结构内部,并向下渗入土基,从而达到雨水还原地 下水清除地表径流等目的铺装形式。
2.0.11 混凝土路面砖 concrete brick pavement
以水泥、集料和水为主要原料,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在工厂生产的,未配置 钢筋的,主要用于路面和地面铺装的混凝土砖。
2.0.12 透水路面砖 permeable brick pavement
用作路面铺设的、具有透水性能的表面材料,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块材厚度不小于 50mm;
——块材的长与厚的比值不得大于 4;
——透水系数大于规定值。
2.0.13 透水水泥混凝土 permeable cement concrete
由粗集料及水泥基胶结料经拌合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
2.0.14 露骨透水水泥混凝土 explicit permeable cement concrete
粗集料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在终凝前经水冲洗后,表层粗集料露出本色原型的 透水水泥混凝土。
2.0.15 透水沥青混凝土 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
由透水沥青混合料修筑,路表水可进入路面横向排出,或渗入至沥青内部的沥青路 面总称。
2.0.16 混凝土路缘石 concrete curb
铺设在路面边缘或标定路面界限的预制混凝土边界标石。
2.0.17 混凝土平缘石 concrete flat curb
顶面与路面平齐的混凝土路缘石。有标定车行道路面范围或设在人行道与绿化带之 间用以整齐路容、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
3 总体要求
3. 1 横断面布置
3.1.1 新建道路行人通道宽度应根据预测人流量计算确定,其中各级道路行人通道最 小有效通行宽度为不小于 1.5m。改造道路行人通道宽度应综合考虑人流量、道路情况、 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设置行人通道宽度。
3.1.2 确定人行道通行能力,应按其可通行的行人通道实际净宽度计算。人行道宽度 和最大通行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 的有 关规定。
3.1.3 人行道在净空要求范围内不得设任何障碍物,其净高不应小于 2.5m。
3.1.4 人行天桥桥下的三角区净空高度小于 2.0m 时,应安装防护设施,并应在防护 设施外设置提示盲道。
3.1.5 人行道设计应充分考虑与道路红线外用地的竖向衔接,避免出现积水。
3.1.6 为满足排水要求和保障行人安全,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坡度宜为 1.0%~ 2.0%。
3.1.7 在沿线建(构)筑物紧靠行人通道区域,行人通道宜铺设至建(构)筑物外边 缘(有散水构造的,铺设至散水区域边缘);在建筑退界和未建成区域,应按设计要求 铺设。
3.1.8 当道路外侧绿化带宽度大于等于 8m 时,人行道宜结合景观要求与绿化带做一 体化设计。
3. 2 铺装材料的选择
3.2.1 人行道铺装材料应与道路功能定位(现状或近中期规划)相适应。人行道设计 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铺筑材料,条件具备区域宜采用透水、透气的生态环保铺地形式。
3.2.2 无障碍坡道、盲道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 的有关规定,材质和颜色应与人行道铺装样式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3.2.3 透水路面的设计、施工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等条件,并结合雨 水排放规划和雨洪利用要求,协调相关附属设施。
3.2.4 透水砖路面的设计应满足当地 2 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下,持续降雨 60min,表面 不应该产生径流的透(排)水要求。合理使用年限宜为 8~10 年。
3.2.5 透水铺装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
4 设计要求
4. 1 设计原则
4.1.1 功能性原则:铺装设计应满足行人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使用釉面和磨 光面铺装材料。
4.1.2 区域性原则:铺装材料及铺砌形式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其景观效果的 前提下,宜根据其铺装位置及周边环境的不同进行设计,突出威海的城市特色。
4.1.3 景观性原则:铺装材料主色调以贴近自然的色系为主,并与城市风格相协调; 铺砌形式简洁大气,符合城区整体景观定位。
4.1.4 实用性原则:对于景观要求较高的道路,其铺装材料应结合地形条件、景观要 求、荷载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基础上,合理选择和应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环保性、 透水性铺装材料。
4. 2 铺装结构
4.2.1 结构层次
1 人行道铺装设计分土基与铺装结构两部分。铺装结构自上而下一般可分为面层、 整平层、基层、垫层等。垫层可根据土基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基层材料特点按需设置。
2 人行道铺装层结构要求如下:
a)面层直接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应坚实、平整、抗滑、耐久。面层分 整体铺筑和砌块铺设两类。
b)整平层起调平或粘结的作用。对于铺砌式面层,在基层与面层之间应设置整 平层。
c)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下来的竖向荷载,并扩散至土基。基层应具有一定的强 度和稳定性。基层分柔性基层、刚性基层及半刚性基层三类。
d)垫层应有利于排水,改善水文条件,提高基层的稳定性。
4.2.2 结构组合
1 人行道主要供行人使用,应结合人行道的功能定位、周边环境及施工条件等因 素选择相应的结构组合。
2 人行道铺装常用结构组合如表4. 2. 2所示,可参照选用。
DB3710
威海市地方标准
DB3710/T124—2020
威海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导则
2020-12-30发布2021-02-01实施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1 总则
1.0.1 为推动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 化管理,提升城市绿化品质,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特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基本按园林绿地的组成元素,根据实际归项编写。不含建筑屋顶绿化、古树 名木的养护管理。
1.0.3 本导则适用于威海市城市建成区域内园林绿地的养护服务。
1.0.4 全市各类绿地的养护管理,除应符合本导则外,还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有关法规、 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2 专业术语
2.0.1 生长势 growth vigor
植物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
2.0.2 地被植物 ground cover plants
园林植物中,能够有效覆盖绿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具有覆盖能力强、植株较低矮、生 育期内可露地栽培等特点,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及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性的灌木 和藤本植物。
2.0.3 徒长枝 epicormic branches
生长力过于旺盛而组织发育不够充实的枝条。一般特征为直立、节间长、芽弱、叶片 大而薄。
2.0.4 伤流 bleeding
在一定气温和环境下,树木因修剪或其他创伤,造成伤口处流出大量树液的现象。
2.0.5 短截 short cut
在一年生枝条上选留方向、位置合适且饱满的芽后将枝条剪短的修剪方法。按剪截量 可分为轻短截、中短截和重短截。
2.0.6 回缩 retracting pruning
剪掉 2 年生枝条或多年生枝条一部分的修剪方法。
2.0.7 疏枝 thinning branch(thinning trunk)
将树木的枝条贴近着生部或地面剪除的修剪方法。
2.0.8 返青水 green return irrigation
为缓解春旱,促进植物正常发芽生长,在土壤化冻后、萌芽返青前对植物进行的灌溉。
2.0.9 封冻水 irrigation before soil freezing(freezing water)
在土壤封冻前对植物进行的灌溉。冬季结冻可放出潜热,提高树木的越冬安全性,并 可防止早春干旱,因此北方地区的这次灌水不可缺少。
2.0.10 墒情 soil moisture
指土壤湿度的情况。
2.0.11 冷季型草坪草 cool-season turfgrass
指温带冷凉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草种(如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等),耐寒性较强, 有春、秋两个生长高峰期,夏季不耐炎热。
2.0.12 暖季型草坪草 warm-season turfgrass
指温带干热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草种(如结缕草等),生长高峰期在夏季,耐踏性强于 冷季型草。
2.0.13 园林绿地附属设施 affiliated facilities of landscape green space
绿地中照明、标识牌、围栏、雕塑、公厕、管道设施等各类设施。
3 基本规定
3.0.1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包括植物养护与绿地管理两个方面。
3.0.2 植物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灌溉与排水、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中耕除 草、改植与补植及绿地防护等。
3.0.3 绿地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管理、保洁管理、附属设施管理、水体管理、安 保管理、公厕管理、档案管理、监督管理。
3.0.4 园林植物按照其生态类型、园林应用等应分为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水生 植物、竹类等。
3.0.5 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及现阶段威海城市建设要求,应将绿地养护质量分为 三个等级。绿地养护质量包括园林植物养护质量和绿地管理质量
4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分级及标准 根据城市绿地所处位置或其重要程度将养护管理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共三个等级。
城市综合性公园、广场以及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绿地、非中心城区主干道绿地的养护、 区域性公园绿地的养护,儿童公园、动植物园、游乐公园以及其他专类公园绿地、社区公 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绿地养护均应达到一级标准。
非中心城区次干道绿地的养护、防护绿地等绿地的养护应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除一二级绿地外的其它绿地养护达到三级标准。
ICS91.040
CCS P 30
DB3713
临沂市地方标准
DB3713/T203—2020
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指南
2020-12-30发布 2021-01-30实施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商贸物流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主要技术指标、仓储区建设、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信息化、环境保护、安全措施和入驻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商贸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物流港等的规划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348一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T5029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31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JTS149一2018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流园区
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按照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要求,集中建设并由主体管理,为企业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3.2
物流企业
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系统运作,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贵任的经济组织。
4总体原则
4.1园区建设应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整合资源、节约土地、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政策、法律、法规。
4.2园区建设应符合当地国土规划以及信息化、自动化要求。
4.3园区建设应具备干、支、仓、配服务能力.
ICS91.020
CCS P 53
DB3714
德州市地方标准
DB3714/T0002—2020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
Planting soil requirements for landscaping
2020-12-20发布 2021-01-20实施
德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园林绿化种植土壤的术语和定义、质量技术要求、取样送样及检测方法、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德州市一般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或园林绿化养护土壤,不适用于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7136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9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土壤质量铅、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22105.2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CJ/T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
HJ491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LY/T1225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LY/T1232森林土壤磷的测定
LY/T1234森林土壤钾的测定
LY/T1237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LY/T1239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
LY/T1251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
LY/T2445-2015绿化用表土保护技术规范
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planting soil requirements for landscaping
用于种植园林绿化植物的自然土壤或人工配制土壤。
3.2
可视杂物visible sundries
土壤中肉眼可辨认的塑料、建筑垃圾等不可再利用的侵入体。
[来源:CJ/T340-2016,3.2,有修改]
3.3
有效土层effective soil layer
能满足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厚度,单位为厘米(cm)。
[来源:CJ/T340-2016,3.3,有修改]
3.4
土壤酸碱度soil acidity and alkalinty
土壤酸碱性的简称,用pH值(即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表示,即pH值=一lg[H]
注:H<4.5为强酸性,在4.5~5.5之间为酸性,在5.5~6.5之间为微酸性;在6.5~7.5之间为中性:在7.5~8.0之间为微碱性,在8.0~8.5之间为碱性,H>8.5为强碱性。
[来源:CJ/T340-2016,3.5,有修改]
3.5
土壤含盐量soil salt content
土壤中可溶盐分的总量。
注:检测方法主要分质量法和电导法,质量法单位为克每千克(g/kg):电导法直接用电导率即EC值表示,单位为毫西门子每厘米(mS/cm):本文件采用质量法。
[来源:CJ/T340-2016,3.6,有修改]
3.6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来源:CJ/T340-2016,3.7]
3.7
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
单位体积(包括土壤孔隙的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的干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来源:DB11/T864-2012,3.8,有修改]
3.8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土壤中不同粗细的粒级(黏粒、粉粒、砂粒)组成比例的综合度量。
[来源:CJ/T340-2016,3.8,有修改]
3.9
水解性氮hydrolyzable nitrogen
土壤中较易矿化和被植物吸收的氮,又称土壤碱解氮,包括无机的矿物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氮),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来源:CJ/T340-2016,3.12]
3.10
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一般包括土壤溶液中的水溶性的离子态磷酸根,以及一些易溶的无机磷化合物和吸附态磷,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来源:CJ/T340-2016,3.13,有修改]
3.11
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
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钾,包括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来源:CJ/T340-2016,3.14]
3.12
土壤障碍因子soil constraint factor
土体中妨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性质或形态特征。
[来源:CJ/T340-2016,3.15]
4质量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园林绿化种植土壤应具备常规土壤的外观,有一定疏松度,能满足园林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条件,无明显可视杂物、无明显异味,污泥、淤泥等不应直接作为园林绿化种植土壤。
4.1.2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