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七孔梅花管计算时长度乘以七还是组价时执行材料信息价,长度按单倍数计算-山东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5-19 09:29:03
提问网友:mjq
1.如标题无法讲述清楚,请在此补充
2.附带截图通常可让问题更快得到回答
解答网友:5G冲浪运动员 马丁
按分管的直径*7组价 长度按1倍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5-19 09:29:03
提问网友:mjq
1.如标题无法讲述清楚,请在此补充
2.附带截图通常可让问题更快得到回答
解答网友:5G冲浪运动员 马丁
按分管的直径*7组价 长度按1倍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5-19 09:27:45
提问网友:nini
他这个门联窗窗户在中间门在两边
为什么画出来是这样
怎么设置是中间窗两边门呢
解答网友:nh
设置不了的,只要尺寸对应图纸要求可以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5-19 09:27:11
提问网友:zzy
安装有计价软件
解答网友:5G冲浪运动员 马丁
没有安装模块或不匹配 最好让客服远程
ICS27.100
P60
备案号:J724-202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394—2021代替DL/T5394一2007
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
Guidelines for anticorrosion of underground steel structure in power project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蚀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控制防腐蚀工程质量,延长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做到环保节能、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发电厂、核电厂常规岛及其附属部分、交流变电站的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蚀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
1.0.3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的防腐蚀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的使用环境、运行工况、维护管理条件等因素,在吸收近年来国内外防腐技术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计参数,优化设计,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论证选定。
1.0.4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蚀设计、施工、检验和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缩略语
2.1术语
2.1.1腐蚀corrosion
金属与环境介质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其结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组成的作为部分技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2.1.2腐蚀速率corrosion rate
单位时间内金属遭受腐蚀的质量损耗量,单位是mm/a或g/(m2·h).
2.1.3腐蚀电位
corrosion potential
金属在给定腐蚀体系中的电极电位。
2.1.4自腐蚀电位self corrosion potential
没有净电流从金属表面流人或流出时的电极电位。
2.1.5防腐层coating
涂覆在金属构筑物及其附件表面上,使其与腐蚀环境实现物理隔离的防腐材料层。
2.1.6漏点holiday
防腐层上的物理不连续点。
2.1.7阴极保护cathodic protection
通过降低腐蚀电位,使被保护体腐蚀速率显著减小而实现电化学保护的一种方法。
2.1.8牺牲阳极sacrificial anode
与被保护体耦接而形成电化学电池,并在其中呈低电位的阳极,通过阳极溶解释放负电流以对被保护体阴极保护的金属组元。
2.1.9牺牲阳极阴极保护sacrificial anode catholic protection
通过与作为牺牲阳极的金属组元耦接而对被保护体提供负电流,以实现阴极保护的一种电化学保护方法。
2.1.10强制电流阴极保护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
通过外部电源向被保护体系提供负电流,以实现阴极保护的一种电化学保护方法。
2.1.11辅助阳极impressed current anode
在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并在阴极,保护电回路中起导电作用,构成完整电流回路的电极。
2.1.12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具有稳定可再现电位的电极,在测量被保护体电位或其他电极电位值时用于组成测量电池的电化学半电池,作为电极电位测量的参考基准。
2.1.13极化polarization
由于金属和电解质之间有净电流流动而导致的电极电位偏移现象。
2.1.14阴极极化电位cathodic polarized potential
在阴极极化条件下金属/电解质界面的电位,等于自腐蚀电位与实际极度化电位值的和。
2.1.15保护度degree of cathodic protection
通过阴极保护措施实现的金属腐蚀损伤减小程度的相对百分比,是评价阴极保护效果的基本参数之一。
2.1.16杂散电流stray current
从规定的正常电路中流失而在非指定回路中流动的电流。
2.1.17杂散电流腐蚀stray-current corrosion
由杂散电流作用引起的金属电解腐蚀。
2.1.18干扰interference
由于杂散电流作用或感应电流作用等对被保护体系产生的有害影响。
2.1.19排流保护electrical drainage protection
用电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把进人被保护体的杂散电流导出或阻止杂散电流进入管道,以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保护方法。
2.1.20阴极保护电位cathodic protective potential
为达到阴极保护目的,在阴极保护电流作用下,使被保护体电位从自腐蚀电位负移至某个阴极极化的电位值。
2.1.21地下金属构筑物underground steel structure
本标准现阶段专指发电厂、核电厂常规岛及其附属部分交流变电站的埋地钢质管道和接地网设施。
2.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SE铜/饱和硫酸铜参比电极
SCC应力腐蚀开裂
SCE饱和KC甘汞电极
SRB硫酸盐还原菌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基本规定
3.0.1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环境腐蚀条件、设计使用年限、施工条件、检修维护条件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设计。
3.0.2设计前应掌握被保护地下金属构筑物所处环境条件、结构型式、外形尺寸和使用状况等资料。应取得工程厂址的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电阻率、质量损失、土壤含盐量等指标的土壤腐蚀性测试资料及其评价。
3.0.3防腐蚀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合理确定防腐蚀设计年限;
2应考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环保节能的要求;
3除采取防腐蚀措施外,尚应使结构的构造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维护,并使结构受力简单明确,减少应力集中,避免应力腐蚀。
3.0.4防腐蚀设计应综合考虑环境中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材质、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维修管理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除了可采用本体防腐性能更优的金属材质、防腐蚀涂层、防腐蚀涂层加阴极保护措施外,也可采用热浸锌、铜覆钢、喷塑、挤压聚乙烯包敷层、包覆类材料、粉末喷涂、内衬胶、内衬塑等防腐蚀设计方案。
3.0.5地下金属构筑物表面原始锈蚀等级和金属除锈等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8923的规定。喷砂或抛丸用的磨料等表面处理材料应符合防腐蚀产品对表面清洁度和粗糙度的规定,并符合环保规定。
4腐蚀评价
4.0.1土壤对埋地钢质管道及接地网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4.0.2水对埋地钢质管道及接地网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4.0.3当输送介质为再生水时,水质基本控制项目及指标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的规定。
4.0.4当输送介质为淡水时,水质分析资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50050的规定,按最差时期的水质对地下金属构筑物进行腐蚀性评价。
4.0.5当输送介质为海水时,水质分析资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23248的规定。
4.0.6直流干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埋地钢质管道及接地网受到的直流干扰程度判定,应采用管地电位正向偏移指标或地电位梯度指标;
2当埋地钢质管道及接地网任意点管地电位较自然电位正向偏移大于20mV,或埋地钢质管道及接地网附近土壤的地电位梯度大于0.5mV/m时,可确认埋地钢质管道及接地网受到直流干扰;一般采用土壤表面的电位梯度来评价干扰程度,具体指标见表4.0.6;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5-19 09:25:52
提问网友:乔治没有来
做污水井,但井圈和踏步的工程量不知道如何计算,有大神指点一下吗,谢谢。
解答网友:你叫什么名字
看本省份检查井子目是否含爬梯,一般都是含的
井圈圆柱体,算体积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2-05-19 09:23:36
提问网友:荣
解答网友:
可以选择图元布置,该费事时不可避免,软件不是万能的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2-05-19 09:22:20
提问网友:Gorgeous
解答网友:
看图纸说明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5-19 09:21:57
提问网友:那个帅小子
如上图,读取系统图后(灰色为框选)没有线路信息,CAD块也分解过了。其他配电箱的系统图仅仅框选线路部分也是这样的情况,不过换成配电箱整个框选就能得到线路信息。
请各位老师指导一下怎么解决。
解答网友:yylwuhan
把配电箱整个框选就行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432—2021代替DL/T5432—2009
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范
Code for project management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我国水电水利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展,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范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项目建设管理。
1.0.3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应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防洪、航运、抗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基本建设相关程序,对项目策划、设计、实施、竣工验收交付运行和项目后评价等建设全过程实施管理。
1.0.4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应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建设管理体制。
1.0.5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旨在实现项目目标的活动。
2.0.2项目法人developer
工程项目权益所有者或其合法代表者,又称业主或建设单位。
2.0.3项目管理机构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项目法人组建的、专门从事项目管理活动的机构。
2.0.4项目负责人project leader
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
由项目法人聘任或确认的全面负责项目管理机构日常工作的管理者。
2.0.5相关方stakeholders
参与水电水利工程项目,或其利益因项目的实施受到影响的组织或个人。
2.0.6主要相关方key stakeholders
直接参与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或个人,包括项目法人、项目管理机构、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设备供应商、运行维护单位、产品或服务采购单位等。
2.0.7项目综合管理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对项目各个管理活动相互协调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2.0.8项目范围管理project scope management
对项目工作范围进行定义、计划、控制和变更等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0.9项目采购管理projec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对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输、劳务供应及相关咨询服务等的获得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0.10项目合同管理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对与项目有关的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0.11项目设备物资管理project equipment&materials management
对满足项目建设需投入的设备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0.12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project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为使工程和现场的人员、设施与设备免除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0.13项目信息管理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对项目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储存和利用等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0.14项目沟通管理project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对相关方的协调和信息交流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0.15项目风险管理project risk management
对项目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应对和控制等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0.16项目验收管理project acceptance management
对项目的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阶段验收、专项验收、单项工程验收、竣工验收等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3项目组织管理
3.1一般规定
3.1.1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由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可由项目法人组建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也可由项目法人委托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
3.1.2项目法人应明确项目法人与项目管理机构的职责划分和管理流程,确定项目管理目标。
3.1.3项目法人可委托一家单位负责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3.2项目管理机构
3.2.1项目法人应根据项目管理大纲确定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任务,明确项目管理绩效目标责任。
3.2.2项目管理机构应根据管理任务确定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和岗位。
3.2.3项目管理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报送项目法人批准或核备。
3.2.4项目管理机构应通过识别能够影响项目或会受项目影响的人员与团体,分析相关方对项目的期望和影响,制定合适的策略以有效进行项目相关方管理。
3.2.5项目管理机构应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协同工作流程和职责,保障各参建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有序流动。
4项目综合管理
4.1一般规定
4.1.1项目法人应根据批准的项目目标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总目标,通过项目综合管理,协调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投资等目标的关系,实现各项工作总体协调、有序开展。
4.1.2项目综合管理程序主要应包括:
1进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和项目综合计划;
2监控项目综合计划的实施;
3进行项目综合计划变更控制;
4进行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4.2项目管理规划
4.2.1项目管理规划文件可分为项目管理大纲和项目综合计划两部分。项目管理大纲和项目综合计划应报送项目法人批准。
4.2.2依据项目核准相关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合同文件、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以及电网企业并网运行要求,并结合项目法人的战略规划等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项目总目标和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移民、投资、效益、科技创新等子目标;
2项目环境和条件分析;
3项目管理工作内容;
4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职责和工作流程;
5其他。
ICS29.240
P62
备案号:J1119-202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442-2020代替DL/T5442-2010
输电线路杆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Regulation for drawing and detail of steel supporting structures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总则
1.0.1为了在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输电线路杆塔的钢结构部分。
1.0.3杆塔制图和构造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定位轴线positioning axis
在构图中用于确定杆件相对位置的定位线。
2.1.2角钢准线angle alignment
沿角钢轴向通过螺栓中心的线。
2.1.3角钢准距angle alignment distance
角钢准线距角钢背的垂直距离,通常分单排准距、双排准距和多排准距。
2.1.4负头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nd of member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member positioning axis
杆件端头距定位轴线交点的距离。
2.1.5切角corner cut
为满足铁塔构造要求切去角钢部分肢尖。
2.1.6切肢limb cut
为满足铁塔构造要求切去角钢部分肢背。
2.1.7铲背chip heel
为保证角钢连接紧密,将内贴角钢背棱角部分铲为光滑圆弧形。
2.1.8清根arc shoveled
为保证角钢连接紧密,将外包角钢根部弧形刨成直角。
2.1.9预拱pre-camber
为防止安装后铁塔横担下倾而将横担端头预抬高一定距离。
3一般规定
3.1图纸幅面
3.1.1设计图纸的标准幅面,应符合表3.1.1、图3.1.1的规定。
3.1.20号、1号、2号、3号图幅可按l/8的倍数加长。
3.1.3杆塔图宜采用1号或小于1号的图幅,同册图纸宜以一种规格的图幅为主。
3.2图标
3.2.1图标可分设计图标、竣工图标以及会签图标等。
3.3比例
3.3.1绘图比例宜按表3.3.1采用。
4图例及代号
4.0.1型钢标注方法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4.0.2螺栓、脚钉、垫圈图例及规格宜按表4.0.2-1~表4.0.2-3的规定执行,螺栓尺寸示意如图4.0.2所示。
ICS27.180
CCS F1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10—2020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connecting to power grid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保障电化学储能电站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公共电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
1.0.3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电网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设计方案。
1.0.4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电化学储能系统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以电化学电池为储能载体,通过储能变流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释放的系统。
2.O.2电化学储能电站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
2.0.3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对于通过升压变压器接入公共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其并网点指升压变压器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2.0.4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公用电网的连接处。
2.0.5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
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实现功率双向变换的装置。
2.0.6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以应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实现对储能电站内电池管理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配电二次设备以及视频和环境监控设备等其他站内设备的信息采集、处理、监视、控制、运行管理等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2.0.7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
监测电池状态(温度、电压、电流、荷电状态等),为电池提供管理及通信接口的系统。
3基本规定
3.0.1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应满足该储能电站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
3.0.2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应保障储能电站在电能质量、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与电压调节、电网适应性、故障穿越能力、接地与安全标识等方面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36547的规定。
3.0.3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潮流计算和电气参数选择时,应充分分析电池类型对电化学储能电站充放电特性的影响。
3.0.4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应考虑储能电站调峰、调频、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能力、需求响应支撑、事故备用、黑启动等应用模式的技术要求。
3.0.5在进行接入电网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同时开展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系统稳定性、无功电压和电能质量等专题研究。
3.0.6电化学储能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GB/T36572的要求。
4接入系统条件
4.1一般规定
4.1.1电化学储能电站在接入电网设计前应对接入系统条件进行分析。
4.1.2接入系统条件应包括电网现况、电网发展规划和电化学储能电站概况。
4.2电网现况
4.2.1电网现况分析应包括电化学储能电站拟接入电网的负荷、电源、储能电站及网架现况分析。
4.2.2负荷现况应包括最大供电负荷、供电量及负荷特性等。
4.2.3电源现况应包括电源结构、装机规模、发电量、年利用小时数、调峰调频能力及波动特性等。
4.2.4储能电站现况应包括电化学储能电站周边已投建储能电站的储能类型、装机规模、电站应用模式、响应速度等。
4.2.5网架现况应包括电网接线方式、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电化学储能电站周边变电站规模、设备负载、相关电压等级出线间隔预留及扩建条件、线路型号及长度、线路走廊条件、系统接地情况、无功配置、安全自动保护及自动化装置情况等。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12—2020
水电水利工程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封堵施工规范
Specification of diversion tunnel and bottom outlet seal construction for hydro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2020-10-23发布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封堵施工,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封堵施工。
1.0.3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封堵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1.0.4封堵工程施工前及施工期间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防护措施。
1.0.5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封堵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施工导流construction diversion
为工程创造施工条件,按照预定方案将河水通过天然河道或人工泄水建筑物导向在建工程围护区之外的工程措施。
2.0.2导流隧洞diversion tunnel
在山体中或地下开挖的、将施工期河道水流导向围堰下游的隧洞。
2.0.3导流底孔diversion bottom outlet
在坝体内(混凝土坝或浆砌石坝)预设的临时或永久泄水孔洞,使河道水流通过孔洞泄向下游。
2.0.4叠梁门stoplogs
将若干根水平梁叠置于门槽内封闭孔口的简易挡水闸门。
2.0.5试槽门架framed gate
用于导流隧洞或导流底孔封堵闸门下闸前对门槽检查的装置,分载人试槽门架及无人试槽门架两种类型。
3施工准备
3.1一般规定
3.1.1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封堵体施工,可在闸门挡水或围堰挡
水下进行。
3.1.2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下闸应在工程已具备下闸蓄水条件并经验收通过后进行。
3.1.3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闸门下闸或围堰挡水宜在河流枯水期进行,寒冷地区宜避开流冰期,对梯级电站应考虑上游已建电站的调控;若因工程需要在汛期下闸或围堰挡水的,则需经过论证。
3.1.4导流隧洞及导流底孔封堵体施工宜在主汛前完工。封堵体施工期间,其进出口的临时挡水标准应满足相应时段设计洪水要求;若不能满足挡水要求时,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3.1.5对多孔、洞导流的泄水建筑物群,应做好统筹规划,数孔闸门可一次同时下闸,也可分批分时段、按程序下闸。
3.1.6下闸前,应做好特殊情况的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资源。
3.1.7导流隧洞封堵体施工期间,应在洞内设置通风照明系统。通风照明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的有关规定。
3.2施工布置
3.2.1施工前应做好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施工的场地布置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堆存材料。
3.2.2施工道路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道路应满足材料、设备运输要求。
2进场道路宜从下游出口进入。对导流隧洞也可重新布置施工支洞进入,或打开原导流隧洞施工支洞作为施工道路使用。
3采用上游围堰挡水进行分期封堵施工时,可从上游进口进入导流隧洞封堵。
3.2.3施工供风宜采用移动供风。
3.2.4施工用水宜从已有供水系统直接引用,也可就近抽取河水或地下水,其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的有关规定。
3.2.5施工供电宜从已有供电系统接线引入,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的有关规定。
3.3材料与机具
3.3.1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制订堵漏材料计划,下闸前做好准备并存放在指定地点。
3.3.2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就近准备围堰及道路填筑所用的土石渣料、黏土等材料。
3.3.3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机动船只以满足洞内检查和堵漏要求,并配备救生器材和潜水设施等。
3.5.4应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备用电源以满足施工排水要求。
3.5.5混凝土施工设备数量应满足封堵施工要求。
4闸门沉放
4.1一般规定
4.1.1下闸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并经审批后进行技术交底。
4.1.2下闸封堵前应对库区水下部位导流隧洞周边地质情况进行排查,对存在有渗漏或涌水的不良地质区段应进行预处理;对上游有可能出现局部滑坡和淹没地段,下闸时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人值守。
4.1.3闸门门槽、启闭机及闸门应安装完成并通过验收及下闸前的复查,具备下闸条件。
4.1.4进场道路应畅通,下闸备用器材、水上交通工具、堵漏材料等准备就位,施工人员、救援人员应准备到位。
4.1.5试槽门架设计应满足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
4.2下闸前检查
4.2.1下闸前,应对门槽进行复测,并对可能影响闸门启闭的障碍物进行全面清除。
1对门槽水下部分进行探摸检查,取得水下门槽的基础资料。
2探摸方式可采用试槽门架、水下摄像或潜水员探摸,对闸门支撑面、门槽水封面及底槛等部位进行重点探查。
3闸门门槽、门槛的复测结果不能满足下闸要求时,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直至满足要求。
4.2.2应对闸门及其附件进行检查,并全面清除障碍物,具体要求如下:
1清除闸门及其附件上所有杂物。
2闸门本体保持完好,检查复核闸门外形尺寸及平整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闸门临时锁定装置已解除。
4挂钩脱钩装置灵活可靠。
5闸门节间止水和水封保持完好。
6连接吊杆安全可靠。
7检查确认滑动支承面钙基油脂完好。
8橡胶水封有无损伤。
4.2.3应对启闭机进行检查,并做闸门无水启闭试验。检查内容如下:
1滚轮等转动部位运行是否正常,闸门升降或旋转过程有无卡阻。
2连接吊杆的连接是否可靠。
3启闭设备左右两侧同步偏差是否超标,电流、电压、油压、高度指示器和附件装置等是否正常。
4.2.4应做好检查记录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13—202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隧洞衬砌钢模台车
Saf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for hydroelectric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Tunnel lining telescoping steel form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隧洞混凝土衬砌钢模台车的安全操作,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隧洞混凝土衬砌所用钢模台车的安装与拆除、运行和维护保养。
1.0.3钢模台车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0.4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1.0.5钢模台车的安装与拆除、运行和维护保养,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钢模台车telescoping steel form
一种为隧洞混凝土衬砌而设计制造的专用设备,由行走机构、门架、托架、液压系统、伸缩支撑、模板等部分组成。钢模台车分为边顶拱式、针梁式、穿行式等类型。
2.0.2伸缩支撑telescopic support
一种长度可伸缩调节的支撑杆件,分液压式和机械式。
3基本规定
3.0.1钢模台车使用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1钢模台车制造出厂合格证。
2钢模台车操作使用说明书。
3钢模台车对应构件编号装配图及说明书。
4发货清单。
3.0.2钢模台车出厂前,应进行预拼装并组织验收。
3.0.3钢模台车构件应标注清晰的编号。
3.0.4钢模台车安装与拆除、运行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并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过程中应设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监控。
3.0.5钢模台车吊装组件应标明吊装点,设置必要的吊耳。对放置有要求的包装件及裸装件,应标明支承位置及放置要求,以及其他搬运标记。
3.0.6洞内施工环境应无安全隐患,保持照明、通风、排水良好。
3.0.7钢模台车施工区域应设置警戒线和警告标志。
3.0.8钢模台车的用电、焊接与气割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T5370的相关规定。
3.0.9钢模台车应设置电缆卷盘,应确保电缆安全收放。
3.0.10洞内通信应保持畅通。
4安装与拆除
4.1一般规定
4.1.1安装与拆除中,起重运输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DL/T5373和《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T5370中的有关规定。
4.1.2洞内安装与拆除时,围岩应稳定,洞身空间尺寸应满足要求。
4.1.3首次安装和拆除作业应在钢模台车制造厂家的指导下进行。
4.1.4安装和拆除作业应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起吊和运输设备。
4.1.5吊装作业中索具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T6067.1的有关规定。
4.1.6钢模台车的各种安全装置应按照设备图纸进行配置,且齐全有效。
4.1.7安装时应自下而上进行,拆除时按照安装的逆顺序进行。安装、拆除上部构件前,应稳固下部构件。
4.2轨道安装
4.2.1轨道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验收,承载力应符合台车设计要求。
4.2.2轨道基础埋件与紧固件应满足设计要求。
4.2.3轨道安装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2.4轨道的两端应设置车挡。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15—2020
水电水利工程固壁泥浆试验规程
Test code for wall-protecting mud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固壁泥浆试验检测方法,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固壁泥浆室内、施工现场试验检测。
1.0.3水电水利工程固壁泥浆试验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泥浆密度mud density
单位体积泥浆的质量。
2.0.2泥浆黏度mud viscosity
泥浆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所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
2.0.3泥浆pH值pH value of mud
泥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
2.0.4泥浆含砂率sand content of mud
泥浆中大于0.075mm的砂粒体积占泥浆体积的百分比。
2.0.5泥浆胶体率gell-rate of mud
泥浆静置24h后,除表面析水量和底部沉淀后中间悬浮液体占泥浆体积的百分比。
2.0.6泥浆失水量filter loss
一定体积的泥浆在规定空气压力下流出的滤液量。
2.0.7静切力gel strength
破坏泥浆中单位面积上的网状结构并使泥浆开始流动所需要的最小切应力。
2.0.8动切力yield point
泥浆在流动状态下,为保持流动所需要的最小切应力。
2.0.9泥皮厚度filter cake thickness
泥浆失水后,失水黏土颗粒聚集层的厚度。
2.0.10泥浆稳定性stability of mud
泥浆中黏土颗粒分散的均匀程度及悬浮能力,又称泥浆沉降稳定性。
3泥浆密度试验
3.0.1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和施工现场的泥浆密度测试。
3.0.2仪器设备及工具
1泥浆密度计:由支架、泥浆杯、秤杆、游码、调重管和平衡重锤等组成,秤杆刻度范围为0.95g/cm3~2.00g/cm3,分度值为0.01g/cm3。通常设计成悬臂一端的泥浆杯和另一端的固定调重管及一个可沿刻度臂梁自由移动的游码来平衡。
调重管内放置的平衡重锤有两种,一种是平衡配重颗粒,一种是整数锤。平衡配重颗粒用于泥浆密度计零点修正。在测试2.00g/cm3~3.00g/cm3泥浆密度时,需在零点修正基础上,将平衡整数锤放入调重管内,此时测得的泥浆密度值为1.00加标尺数。泥浆密度计示意图如图3.0.2所示。
2烧杯:容量为1000mL。
3玻璃棒等。
3.0.3试验步骤
1泥浆密度计的校准。
1)将清水倒入洁净的泥浆杯至液面稍微溢出,加盖并旋紧使多余的水从杯盖中心孔溢出,擦净泥浆杯和杯盖表面。
2)将仪器悬臂刀口放在底座上,移动游码至刻度线1.00处,此时杠杆应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气泡应处于中央位置;否则,应适当增减调重管内的平衡配重颗粒,将水平气泡调整至中央位置。
2将待测泥浆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倒入洁净的泥浆杯至液面稍微溢出,加盖并旋紧使多余的泥浆从杯盖中心孔溢出,擦净泥浆杯和杯盖表面。
3将仪器悬臂刀口放在底座上,移动游码使杠杆呈水平状态,读取游码左侧的刻度,读数精确至0.01g/cm3,即为泥浆的密度。
4当泥浆密度为2.00g/cm3~3.00g/cm3时,将平衡整数锤放入调重管内,测量方法同步骤2、3,此时测得的泥浆密度值为1.00加标尺数。
3.0.4试验结果处理:
1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计算结果精确至0.01g/cm3。
2当两次测试的差值大于0.03g/cm3时,应重新测定。
4泥浆黏度试验
4.1标准漏斗黏度计法
4.1.1目的及适用范围
测定泥浆标准漏斗黏度,以评定泥浆流动性。适用于室内和施工现场泥浆黏度的测试。
4.1.2仪器设备及工具
1标准漏斗黏度计:包括带筛网的漏斗、流出管、量杯等。
标准漏斗黏度计示意图如图4.1.2所示。
1)漏斗锥体:高度为300mm,直径为150mm。筛网孔径为1.18mm。
2)流出管:长度为100mm,内径为5mm。
3)量杯:一端容积为500mL,另一端容积为200mL。黏度计校准方法:漏斗中注入700mL清水,流出500mL所需时间应是15.0s,若偏差超过士1.0s,则对泥浆黏度进行修正。
2秒表:分度值为0.1s。
3烧杯:容量为1000mL。
4玻璃棒等。
4.1.3试验步骤
1黏度计的校准。
1)测试前用湿润毛巾润湿量杯及漏斗内壁。
2)向500mL的量杯中注入清水至与量杯口平齐,用手指堵住漏斗管口,将量杯中的清水注入直立的漏斗。
3)翻转量杯,往200mL的量杯中注入清水至与杯口平齐,再次将量杯中的清水注入漏斗中。
4)将500mL的量杯置于漏斗管口下,漏斗管口与其量杯口平齐,将封堵漏斗管口的手指移开,同时按动秒表计,待清水流满量杯时,立即按动秒表终止计时,记录清水流出的时间,精确至0.1,即为清水黏度。
2将待测泥浆搅拌均匀,按照黏度计校准的步骤测定500mL泥浆从漏斗管口流出的时间,精确至0.1s,即为泥浆黏度。
ICS27.180
CCS F1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16—2020
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nnecting to distribution network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公共配电网设计,保障储能系统和公共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5kV以下电压等级接入公共配电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公共配电网设计。
1.0.3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配电网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设计方案。
1.0.4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分布式储能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接入35kV以下电压等级公共配电网、位于用户或新能源电站附近,通过功率变换系统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
2.0.2孤岛islanding
包括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公共电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2.0.3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对于有升压变压器的储能系统,并网点为升压变压器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储能系统,并网点为储能系统的电能输出汇总点。
2.0.4公共连接点1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2.0.5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
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实现功率双向变换的装置。
3基本规定
3.0.1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公共配电网设计时应满足储能系统和公共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
3.0.2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公共配电网设计时,电能质量、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与电压调节、电网异常响应、故障穿越能力、接地和安全标识等,应符合现行能源行业标准《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NB/T33015的规定。
3.0.3本规范各项规定主要围绕6kV~10(20)kV接入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针对380V及以下设计要求宜简化。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公共配电网应明确其应用模式和运行方式。
4接入系统条件
4.1一般规定
4.1.1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应进行接入条件分析。
4.1.2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系统条件分析应包括储能系统概况分析。
4.1.3通过6kV~10(20)kV接入的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系统条件分析还应包括储能系统所在供电区域配电网现况和发展规划。
4.2储能系统概况
4.2.1储能系统概况分析应包括项目地理位置、环境条件、规划规模、本期建设规模、前期工作进展、建设及投产时间、安全设施配置等。
4.2.2技术内容应包括配置方案、主接线、运行方式、应用模式等。
4.2.3对于扩建储能系统,应说明现有储能系统概况、扩建条件等。
4.3公共配电网现况
4.3.1接入配电网现况的论述应包括电源、负荷和电网现况。
4.3.2电源现况应包括装机规模及电源结构、发电量、年利用小时数和波动特性等。
4.3.3负荷现况应包括最大供电负荷、供电量、负荷特性和峰谷差率等。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17—2021
水电工程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w-heat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 of hydropower projects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总则
1.0.1
为规范水电工程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应用,保障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使用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大、中型水电工程。
1.0.3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与控制。
1.0.4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应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0.5水电工程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低热硅酸盐水泥low-heat Portland cement
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
具有低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2.0.2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low-heat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
采用低热硅酸盐水泥作为主要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
3混凝土原材料
3.1低热硅酸盐水泥
3.1.1水电工程用低热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的有关规定。
3.1.21低热硅酸盐水泥的保管(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的有关规定。
3.2其他原材料
3.2.1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所用骨料、掺合料、外加剂、水等原材料的品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2.2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宜掺用粉煤灰、硅粉等掺合料。掺合料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混凝土配合比
4.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1.1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1.2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和施工性能要求等,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通过现场生产性试验确定。
4.1.3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宜增加早龄期(1d、3d、5d、7d)强度等性能以及长龄期热学性能试验项目。
4.2外加剂适应性试验
4.2.1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所用外加剂应与低热硅酸盐水泥等原材料有良好的适应性,并针对水泥进行外加剂的配方调整。
4.2.2外加剂与低热硅酸盐水泥、掺合料等原材料的适应性应经试验验证,适应性试验应检验坍落度及含气量经时变化量(1h)、凝结时间等项目,并测评拌和物和易性、析水、板结及气泡分布等性能。
4.2.3适应性试验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及主要混凝土配合比。
ICS27.100
F2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76—2019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节水技术规范
Water sav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circulating water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节约用水的一般要求、技术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作为补充水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632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
GB/T18175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旋转挂片法
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GB/T31329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规范
GB/T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50102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
GB50660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DL/T1027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
DL/T1052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导则
DL/T1116循环冷却水用杀菌剂性能评价
DL/T5046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规范
DL5068发电厂化学设计规范
DL/T5483火力发电厂再生水深度处理设计规范
DL/T5513发电厂节水设计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节水water saving
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加强管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措施,改进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合理利用水资源。
3.2
阻垢缓蚀剂动态模拟试验dynamic simulation test of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常压饱和蒸汽加热模拟换热器,模拟循环冷却水现场的流速、水质、流态、换热材质和强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浓缩倍数、H值、电导率值、药剂添加浓度等主要工艺参数,综合评定缓蚀和阻垢性能的方法。
3.3
荧光法fluorescence method
将阻垢缓蚀剂与荧光剂按一定比例投加到循环冷却水中,通过荧光监测传感器测量循环冷却水中荧光剂浓度,按比例换算成阻垢缓蚀剂浓度的方法。
3.4
循环冷却水深度处理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在确定的浓缩倍数下,将部分循环冷却水采用软化、除盐等工艺处理后再利用。
4一般要求
4.1火力发电厂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成熟可靠的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循环冷却系统的耗水量。
4.2循环冷却水节水主要通过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实现,具体措施包括水质稳定处理、循环冷却水深度处理、提高自动检测水平以及加强管理等。
4.3循环冷却水设计应符合GB/T31329、GB/T50050、GB50660、DL/T5046、DL5068、DL/T5513的要求,在设计阶段采取循环冷却水的综合利用技术措施,配置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装设在线水量计量和水质监测仪器,实现用水和排水实时监测管控。
4.4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式、水处理药剂的选择以及运行控制参数的确定,应通过阻垢缓蚀剂动态模拟试验确定。
4.5阻垢缓蚀剂动态模拟试验应考虑水质成分对构筑物的腐蚀影响。
4.6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
a)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时,水质经处理后应符合GB/T31329的要求。
b)再生水直接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时,水质指标应符合GB/T50050、GB/T19923的规定或根据试验进行确定,其中补充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r)指标宜不大于30mg/L,氯离子、钙硬度和总碱度指标应根据凝汽器管材质、循环冷却水允许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和极限碳酸盐碱度确定。
c)采用电厂生活污水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时,水质经处理后应不低于GB/T19923的要求。
4.7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要求:
a)在采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作为补充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其水质控制指标应符合DL5068的要求。
b)在采用海水作为补充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其水质控制指标宜通过阻垢缓蚀剂动态模拟试验确定,也可参照DL5068的要求控制。
ICS97.145
K15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77-2019
电力用鱼竿式绝缘伸缩梯
Telescopic insulation ladder for electricity working
2019-11-04发布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备检修或其他登高作业用鱼竿式绝缘伸缩梯(简称鱼竿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备检修或其他登高作业用鱼竿式绝缘伸缩梯的制造、选用、检验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889.2一2012梯子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
GB/T17889.3一2012梯子第3部分:使用说明书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DL/T1209.1一2013变电站登高作业及防护器材技术要求第1部分:抱杆梯、梯具、梯台及过桥
DL/T1476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1838电力用圆形及异形绝缘管
3术语和定义
3.1
鱼竿式伸缩梯telescopic ladder
由不少于3节伸缩式梯段制成的,具有类似鱼竿结构的伸缩梯。
注:鱼竿式伸缩梯有两种结构形式:斜靠式鱼竿梯及自立式鱼竿梯(或人字鱼竿梯),见图1。
3.2
节(梯段)rung(step section)
每节梯段由两根梯框和连接的一个踏步(板)组成。
3.3
锁止指示器rung/step section locking mechanism
指示一个踏步梯段锁止/解锁状态的装置或构件。
3.4
锁止销locking pin
锁止每一踏步梯段的构件。
3.5
收回状态storage position
所有梯段均未展开时的状态。
3.6
防夹手装置protection mechanism against squeezing
鱼竿梯收回时,防止正常情况下操作者手被挤压的装置。
3.7
顶部梯段top section
梯子最顶端的梯段。
3.8
底部梯段base section
梯子最底端的梯段。
4要求
4.1材料要求
4.1.1鱼竿梯的管材应符合DLT1838的要求。
4.1.2鱼竿梯连接部件的材料应使用聚酰胺或其他高强高韧的工程塑料。
4.1.3鱼竿梯的金属部件应符合DL/T1209.1一2013的要求。
4.1.4非金属材料部件中的重金属铅、锅、汞、六价铬含量应符合GB/T26572的要求。
4.1.5梯脚应使用防滑耐磨材料。
4.2外观要求
产品表面应颜色均匀,非防滑部分应光滑,产品无纤维外露及裂纹,无明显的机械损伤或电灼伤痕,纤维布(毡、丝)与树脂间黏接完好,不得开胶,切断面不能有毛刺。
4.3标志和用户说明要求
4.3.1标志耐久性要求
按5.3进行标志耐久性试验,试验结束时,可读性不应降低。若使用胶粘标签,不应发生松散或者边缘卷曲。
4.3.2标志内容
应在梯子标志中注明:
锁止装置锁止或解锁状态的判断方法:
锁止/解锁功能的操作方法;
斜靠梯使用时的最高攀爬位置:
当梯子从伸长位置收回时,用户手的位置。
以上未涵盖的标志要求,按GB/T17889.2一2012进行。
4.3.3用户说明内容
应在用户说明中注明:
一斜靠梯在2m及以上长度时,在就位状态下,不应在距梯子顶部以下1m内攀爬。
使用梯子前,应锁止所有延伸踏步梯段的锁止装置。
交付之后以及每次使用之前,应检验梯子,以确认所有构件能够正常工作。
使用梯子之前,应检查所有锁止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若装置不能正常工作,切勿使用梯子。
当梯子从伸长位置缩回储存状态时,用户手应放置的位置。
以上未涵盖的用户说明,应按GB/T17889.3一2012进行。
ICS29.160.99
CCS K 2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78.1—2020
调相机检修导则
第1部分:本体
Overhaul guide for the condenser—Part 1:Condenser body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调相机本体检修的原则及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300Mva级调相机本体的检修,其他容量等级的调相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7064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
DL/T1768旋转电机预防性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755、GB/T70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调相机condenser
与电网相连、不通过轴系机电能量转换、仅通过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式向电网输送或吸收无功功率的一种大型同步电动机。
3.2
双水内冷调相机dual inner water cooled condenser
定子绕组、转子绕组由水内冷,定子铁芯由空气冷却的调相机。
3.3
空冷调相机air cooled condenser
定子绕组、转子绕组、定子铁芯均由空气冷却的调相机。
3.4
检修级别overhaul level
根据检修规模和停用时间,将调相机组检修分为A、B、C、D四个级别。
3.5
A级检修A-level overhaul
对调相机定子、转子及其附属系统进行全面的解体检查、诊断和修理,以保持、恢复或提高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6
B级检修B-level overhaul
参照A级检修范围,针对调相机及其附属系统存在的问题,对部件进行检查、诊断和修理。B级检修以C级检修项目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解决C级检修工期无法安排的重大缺陷。
3.7
C级检修C-level overhaul
一般在不抽转子的状态下,对调相机及其附属系统有重点的进行检查、诊断、修理和清扫,可进行少量零件的更换、设备的消缺、调整、预防性试验等作业。
注:消缺意为消除缺陷。
3.8
D级检修·D-level overhaul
设备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对调相机及其附属系统进行消缺。
4总体要求
4.1调相机组主要设备检修应在定期检修基础上,逐步扩大状态检修比例,最终形成融定期检修、状态
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的检修模式。
4.2调相机组检修过程中应有计划地进行设备、设施技术更新改造,检修施工宜采用先进工艺、新技术、
新方法,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4.3主要设备检修管理应建立检修作业管理体系,推行检修作业标准化。
4.4调相机组检修宜按A、B、C、D四个级别实施计划检修。
4.5A级检修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制造厂要求的项目;
b)全面解体、定期检查、清扫、测量、调整和修理;
c)定期监测、试验、校验和鉴定;
d)按规定定期更换零部件的项目;
e)按技术监督规定检查和预防性试验项目;
f)消除设备和系统的缺陷和隐患。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79—2020
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实绩评价规程
Code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hydropower dam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实绩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考核评价和评价成果。
本文件适用于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登记的大坝安全管理实绩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621大中型水电站水库调度规范
GB/T22482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DA/T4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DL/T 800电力企业标准编写导则
DL/T1014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DL/T1396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理规范
DL/T1558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DL/T1901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DL/T1919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
DL/T2096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在线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DL/T2204水电站大坝安全现场检查技术规程
DL/T5178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5209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5211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DL/T525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5259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5272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规程
NB/T35003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SL210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
SL230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SL/T722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5年第23号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国能安全(2015)146号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办法
国能安全(2016)261号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信息报送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管理实绩management performance
电力企业大坝安全管理状况和管理水平。
3.2
现场安全检查on-site safety inspection
大坝安全日常巡视检查、特殊情况巡视检查、年度详查、专项检查等与现场大坝安全相关检查的总称。
4总则
4.1实绩评价工作应遵循《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办法》。
4.2实绩评价内容包括大坝安全法规和标准贯彻执行情况、大坝安全制度规程制定和实施情况、大坝安全人员配备和管理情况、大坝安全防汛和应急管理情况、大坝安全检查和监测情况、大坝安全维护和隐患治理情况、大坝安全档案管理情况七个方面。
4.3实绩评价通过现场核查、资料审核、考核评价、评价成果整理等工作开展,最终应形成评价报告,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4.4管理实绩评价应延伸至电力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承担大坝运行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