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6月 ( 第 119 页)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65-20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0549-2015
福建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eification for check and measure of quality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Fujian
2015-06-08发布2015-08-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65,DBJ/T 13-65-2015,技术规程,智能建筑工程,福建省,质量检测,DBJ/T 13-65-2015 福建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适应福建省智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规范福建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为,确保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检测。
1.0.3福建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check and measure of quality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
建筑智能工程安装、调试、自检完成并经试运行后,采用特定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并给出结论。
2.0.2整改rectification
对工程中的不合格项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达到合格的要求。
2.0.3试运行trail running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和自检完成后,系统按规定时间进行连续运行的过程。
2.0.4项目监理机构project supervision
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目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2.0.5验收小组acceptance of group
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形成的、承担验收工作的临时机构。
2.0.6检测机构inspection institution
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利用相关仪器和设备开展检测业务并出具检测报告的技术机构。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1系统应按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试运行合格;
2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3已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工程实施和质量控制记录。
3.1.2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时可对整个智能建筑工程集中进行检测,也可根据工程进度对各子分部工程分别进行检测。对各子分部工程分别进行检测时应按先分项工程,再子分部工程,最后分部工程的顺序进行。
3.1.3对一次检测未通过的检查项或检测项再次进行检测时,必须先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不合格项目整改报告,然后重新检测,直至合格,重新检测时抽样数量应加倍。
3.2检测机构和人员
3.2.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应由省级及以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组织实施。
3.2.2实施检测的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应的岗位证书。
3.2.3现场检测应至少由2名检测人员承担。3.3检测方案和检测数量
3.3.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方案应根据工程技术文件和本规程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及检测方法,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建筑工程特点和委托方要求编制,并经检测机构专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在检测方案中,应明确系统的工程名称、工程概况、检测依据、检测项目、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
3.3.2检测数量可分为全数检测和抽样检测,数量应根据下列原则确定:
1现行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检测项目应全数检测;
2各系统的中央管理级设备应全数检测;
3除以上规定外,可采用抽样检测。未规定抽检数量的按不低于设备数量的20%抽检。
3.4检测用仪器设备
3.4.1检测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经相关检定校准机构检定/校准合格,且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
3.4.2对有精度要求的参数检测,现场检测采用的各种仪器、仪表的精度指标,宜较工程设计参数的精度要求高一个等级。
3.4.3检测采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在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故障、损伤或误差超过允许值,应及时更换或修复;经修复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应重新经相关检定校准机构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3.4.4常用检查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1用于测量长度的设备分辨率应不低于1mm;
2用于测量时间的设备分辨率应不低于0.01s;
3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性能的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GB21671的有关规定;
4用于检测综合布线系统电气性能的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的有关规定;
5用于检测有线电视系统输出电平的设备,频率应至少能满足46MHz~870MHz的范围,精度不低于2.5dB;
6用于检测照度的设备,精度应不低于10%;
7用于检测声级的设备,精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GB/T3785.1中1级的要求;
8用于检测电压的设备,精度应不低于2%;
9用于检测电源频率的设备,精度应不低于2%;
10用于检测接地电阻的设备,精度应不低于2%;
11用于检测压差的仪器,精度应不低于2%;
12用于检测风速的设备,精度应不低于5%;
13用于检测尘埃粒子的设备,粒径应可测量0.3~5.0m的粒子,精度不低于20%。
3.5检测报告
3.5.1现场检测和检测数据分析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文字精炼、字迹清楚。
3.5.2检测报告应对所检测项目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或设计文件要求作出明确的结论。

4智能化集成系统
4.1一般规定
4.1.1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设备、软件和接口等,检测重点为接口功能、系统集成功能、安全性及可维护性,其中系统集成功能的检测应包括集中监视功能、存储和统计功能、报警监视及处理功能、控制和调节功能、联动配置及管理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和文件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
4.1.2智能化集成系统检测应在被集成系统检测完成后进行。
4.1.3智能化集成系统检测应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进行,检测点应包括每个被集成系统。
4.1.4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设备、软件和接口等的检测范围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2抽样及判定规则
4.2.1接口功能应按接口技术文件和接口测试文件的要求进行逐项检测,检测结果符合接口技术文件、接口测试文件以及设计要求的为合格。
4.2.2集中监视、存储和统计功能的检测数量和判定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被集成系统的抽检数量宜为该系统信息点数的5%,且检测点数不宜少于20点,当信息点数少于20点时应全数检测;

2智能化集成系统抽检总点数不宜超过1000点:
3集中监视、存储和统计功能的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为合格。
4.2.3报警监视及处理功能的检测数量应满足每个被集成系统的抽检数量不少于该系统报警信息点数10%的要求,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为合格。
4.2.4控制和调节功能应对各被集成系统进行逐项检测,检测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为合格。
4.2.5联动配置及管理功能应进行逐项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为合格。
4.2.6数据分析功能应对各被集成系统进行逐项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为合格。
4.2.7文件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应进行逐项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为合格。
4.2.8集成系统的安全性及可维护性应进行逐项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为合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幢号:DB.J/113-56-2017
住房城乡建设都备案号:J10352-2017
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ocument in Fujian
2017-03-28发布2017-08-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56,DBJ/T 13-56-2017,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福建省,DBJ/T 13-56-2017 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

1总则
1..1为加强全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范全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的编制和检查标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的收集、编制、归档和核查。
1..3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的收集、编制、归档和核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工程building engineering
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线路、管道、设备等的安装所形成的工程实体。
2.0.2施工文件constructing document
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形成的工程质量文件。
2.0.3立卷filing
按照一定原则和方法,将有保存价值的工程资料分类整理成案卷的过程,也称组卷。
2.0.4归档archiving
工程资料整理立卷并按规定移交相关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
2.0.5单位工程single project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
2.0.6子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中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子单位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及验收可按照单位工程的规定。
2.0.7检验批inspection lot
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2.0.8见证取样检测evidential testing
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2.0.9竣工图as-built drawings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反映建筑工程施工结果的图纸,包括纸质版图纸和电子版图纸。
2.0.10型式检验type inspection
依据产品标准,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的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
2.0.1l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建筑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0.12工程洽商engineering negociation
工程洽商是工程参建各方就技术或其他事项交换意见的行为。
2.0.13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是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的一种方式,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而负责的承包方式。工程总承包一般采用设计一采购一施工总承包或者设计一施工总承包模式。
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式结构。
2.0.l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rebar splicing by grout-filled coupling sleev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对接方式。

3基本规定
3.1施工单位应按本规程规定,将工程施工文件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3..2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应按本规程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并积极协助施工单位完成工程施工文件的归档整理工作。鼓励施工企业在相应文字资料处留存影像等佐证资料。
3..3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施工文件收集、整理、立卷应按照现行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DBJ/T13-112的规定执行。
3..4电梯分部工程的施工文件收集、整理、立卷可按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时,电梯安装单位应提供相关内业资料,建设单位应提供由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电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3..5住宅工程施工文件的收集、整理、立卷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按现行地方标准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DB/T13-119的规定进行分户验收,并将分户验收的资料纳入施工文件中。
3.0.6建设工程实行工程总承包或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施工文件,各分包单位应按本规程的规定,将本单位分包项目形成的工程文件整理、立卷后及时移交给总承包单位,并由总承包单位移交给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由建设单位自行发包给几个单位承包的,各承包单位应负责承包项目的施工文件的收集、整理、立卷,并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
3..7建设单位没有委托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实施工程建设监理的,本规程各表格栏中监理单位人员签章应由建设单位相应人员签章:建设工程按规定实行代建的,代建单位按照代建合同展行建设单位职责的,本规程各表格栏中建设单位签章可由代建单位签章。
3.0.8工程开工前,施工和监理单位应按本规程附录A要求,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施工单位填写后,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进行检查,现场填写检查结论,并归档施工准备文件。
3..9工程完工后,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及本规程规定,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填入本规程附录B表B.O.1中的验收记录栏类,验收结论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后填写,综合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组进行,对验收结果进行商定后,建设单位根据参加验收各方所提意见填写综合验收结论。
3.0.10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必须先由施工单位按本规程附录B表B.0.2的规定核查、填写,然后由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工程师遥项对照核查,提出核查意见交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由总监理工程师填写核查结论
3..11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必须先由施工单位按本规程附录B表B.0.3的规定进行核查、填写,然后由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工程师逐一对照核查,提出核查意见交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填写核查结论:主要功能抽查应由项目验收组成员商定抽查项目后进行资料抽查,有疑义时可对实物局部(或全部)进行现场实测,并由验收组填写抽查结论。
3.0.12建筑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按国家现行规范使用相应专业的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附有相关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附有相关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本规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新的国家规范、标准更新或出台时,本规程中相应的内容可按新的国家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调整:当设计单位对建筑工程验收另有要求时,各验收记录内容可按设计单位要求进行调整。
3.0.13室外工程可根据专业类别和工程规模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一般可划分为室外设施、室外附属建筑及室外环境和室外安装3个单位工程,室外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可按照相应的验收项目使用本规程建筑工程验收记录表格。
3.0.14各类核查资料出现“不符合要求“项目时,如该项目关系到结构安全、人身健康和重要使用功能或影响环保和公众利益时,则该单位工程不具备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条件,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后,方可重新验收。
3.0.15建筑工程的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抽查,由总监理工程师按本规程附录B表B.0.4的要求填写检查结论。工程观感抽查项目、数量及质量评价应按表3.0.15的规定执行。

3.0.16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及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的各类证据、数据必须及时、真实、可靠、齐全,并应统一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3.0.17各类检(试)验报告中的数据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采集、检(试)验而得,检(试)验结果所代表的批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基桩检测报告应包含各受检桩的原始检测数据和曲线,并附有相关的计算分折数据和曲线。
3..18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检(试)验报告及施工试验报告可由企业实验室负责出具,当本企业试验室无法检(试)验时,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见证检测报告必须由有相应资质检测单位出具。出具的检(试)验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1字迹清晰、数据真实、结论明确,不得涂改或错填、漏填;
2报告编号流水编号,具有可追溯性;
3复印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处,并加盖提供原件的单位章。
3.0.19检(试)验、测试所用的检(试)验测试设备、仪器等必须在规定期限由相应的计量检测单位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0.20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等应进行进场检验,对重要材料、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的规定进行复验,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调整抽样复验数量,调整后的抽样复验、试验方案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监理单位审核确认。
1同一项目中由同一施工单位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同品种、同规格、同批次的村料、构配件、设备;
2同一施工单位在现场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用于同一项目中的多个单位工程;
3在同一项目中,针对同一抽样对象已有检验结果可以重复利用。
3.0.21出厂合格证应随产品供货提供,重要设备应提供质量保证书及安装技术和使用说明书.进口材料或设备应提供商检证明和有关中文技术说明书。
3.0.22隐蔽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隐蔽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应明确验收意见,参加检查验收人员应及时签字;
2隐蔽工程在检查验收中,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进行返修,返修后应再进行验收:经验收仍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隐蔽工程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建设单位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等相关人员参加。
3.0.23施工记录应反映从开工到最终验收的各个施工阶段的操作过程、检查结果以及执行各项施工工艺规程和操作程序的全过程真实情况。
3.0.24施工文件的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具有同等效力,提倡和鼓励施工单位采用电子文档形式对施工文件进行编制和归档。
3.0.25工程施工文件电子文档和纸面文档的尺寸应统一采用A4幅面(297mmx210mm),纸面文档书写应采用不易腿色的书写材料:电子文档中的单位公章、项目部印章的电子签章应是有权部门许可的电子认证机构发放的电子签章,个人的电子签章可由所在单位负责身份确认及日常管理,并保证个人签章的真实、准确、可靠。
3.0.26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时,施工单位应按本规程规定将所有施工文件整理立卷后随工程竣工报告一并报建设单位。

4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4.1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治商记录
4.1.1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工程治商记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图纸会审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图纸会审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工程总承包单位、设计、勘察单位交底,监理、施工等单位参加(含分包单位):
2)图纸会审前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做好图纸自审,形成自审记录,报建设(监理)单位并由其转交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准备:
3)不得在图纸会审记录上涂改或变更:
4)在图纸会审中提出的间题,凡涉及设计变更的,均应由设计单位按规定程序发出设计变更单(图),重大设计变更应由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5)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地方现行标准和施工技术装备条件,特殊技术措施在技术上是否有困难、能否保证施工安全,特殊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等是否满足需要,建筑、结构、水卫、电气、设备等之间有无矛盾,图纸尺寸、座标、标高及管线、道路交叉连接是否正确,图纸及说明是香齐全、清楚、明确:施工图是否已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并加盖图审专用章。
6)图纸会审记录由建设(监理)单位整理、汇总,参加会审各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证并加盖单位公章形成正式文件,并按本规程附录C表C.O.1的规定进行填写。
2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合格的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不合理,或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不能够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需进行施工图修改时,应当报告建设单位,由原设计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
2)建设(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提出的修改意见,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并由其修改设计后方可实施;
3)设计变更应及时办理,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变更应注明原图号,必要时应附图;
4)设计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签证制度,重要设计变更应由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后方可实施;
5)分包工程的设计变更应通过工程总包单位确认后,方可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设计变更;
6)设计变更汇总应按本规程附录C表C.0.2的规定进行填写。
3工程治商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洽商记录内容涉及设计变更的,应由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方签认并应满足设计变更的有关规定。不涉及设计变更的,可由治商涉及各方签认:
2)工程治商经签认后不得随意涂改或删除;

3)工程治商记录原件应存档于提出单位,其他单位可复印存档,复印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处;
4)工程治商记录应按日期先后顺序编号及本规程附录C表C.0.3的规定进行填写。
4.1.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工程洽商记录应按下列办法进行核查:
1核查纸会审、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程序是香正确,各方人员是香按规定要求到位,相关的主要负责人签字是否完整;
2核查重要设计变更是否有经过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3核查是否在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工程治商记录上涂改。
4.13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工程治商记录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文件签章不完整或由不具备相应资格人员签字:
2重要设计变更未经原施工图市查机构审查:
3文件有涂改和删除且未按程序要求重新核定:
4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工程治商中应变更的未有变更通知单或变更程序不符合规定。
4.2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4.2.1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量前应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测量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当建筑区域范围较大、工程平面较复杂时,应制定测量技术方案;
2当建筑区城范围较大、单位工程较多时,可根据设计总平而布置图和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内布设平面控制网(点)和高程控制点,作为施工定位测量的依据:了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场地控制点、水准点、城市规划部门确定的建筑红线桩等和有关设计图纸、技术资料,进行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测定建筑物平面位置、主控轴线及建筑物+0.0标高的绝对高程;

3桩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桩基定位测量;
4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应固定,测量前应校验仪器: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5建筑物定位测量,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段进行验收:桩基定位测量宜采用分段(轴线)进行定位:当采用逐根定位的,监理工程师应及时进行复核。石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原始资料,并按附录C表C.0.4、C.0.5的规定进行验收和填写验收记录:
7桩基定位测量,其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GB50202的规定:
8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复核情况应以简图形式记录在验收表中,简图中应标明轴线控制的位置及标高、桩位偏差、轴线位置及偏差等;
9施工单位应在结构楼层上进行建筑物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每一楼(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交办运[2022]27号,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自动售检票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轨道交通,交办运[2022]27号《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试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

新建地铁、轻轨、单轨、磁浮、自动导向系统、市域快速轨道自动售检票系统以及既有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更新改造,除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和要求外,适用本规范。

有轨电车参照本规范执行。

1.3 系统构成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清分子系统(ACC)、线路子系统(LC或MLC)、车站子系统(SC)、车站终端设备和乘车凭证。开通互联网票务服务的,还应包括互联网票务平台。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具体架构层级可根据新技术应用和线网运营管理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2 术语

2.1 清分子系统

用于发行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票,对不同线路的票款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内其他乘车凭证的乘用消费进行清分和结算的计算机系统。

2.2 线路子系统

用于监控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单线路或多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2.3 车站子系统

用于车站票务处理、运行管理和客流统计的计算机系统。

2.4 车站终端设备

用于售票、检票、退票、补票、充值等交易处理的车站设备,主要包括售票设备和检票设备。

2.5 售票设备

用于现场发售、赋值有效乘车凭证,具备售票、退票、补票、充值等票务处理功能的车站设备,主要包括自动售票机(TVM)、半自动售票机(BOM)等。自动售票机除具备售票功能外,可根据需要集成充值等功能。半自动售票机除具备售票、退票和补票功能外,可根据需要集成充值等功能。

2.6 检票设备

用于现场检验和处理乘车凭证,放行或阻挡乘客出入付费区的车站设备,主要包括自动检票机(AG)等。

2.7 乘车凭证

可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使用的票务凭据,主要包括:

(1)实体票卡,主要有轨道交通专用票(含计程票、计次票、定期票等)、一卡通卡、金融IC卡等;

(2)虚拟票卡,主要有二维码车票、NFC虚拟卡等。

2.8 互联网票务

基于二维码车票、NFC虚拟卡等介质,利用互联网实现虚拟化、数字化乘车凭证乘车的运营业务。

2.9 互联网票务平台

对互联网票务使用和运营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3 总体要求

3.1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业务规则、业务流程,自动售检票系统应建立全线网统一的功能需求、接口要求、人机界面等技术要求,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兼容共享,满足网络化运营需要。

车站终端设备以及车票发售与回收模块、纸币处理模块、闸门及通行控制装置、票证读写模块、二维码模块等专用模块的安装尺寸、硬件配置、接口要求宜支持物理互换和逻辑互换。

3.2 自动售检票系统应选用满足功能需求、技术经济合理、标准化、系列化的成熟产品,避免因系统缺陷、备品备件短缺、技术支撑不足等影响运营期间正常使用。

3.3 自动售检票系统应实现乘客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内一票乘车,满足线网各种运行模式下的使用需求,为票务管理、客流疏导、客流统计分析等提供保障。

3.4 自动售检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功能满足下列要求:

(1)应具备与火灾报警系统(FAS)的接口,支持接收火灾报警系统的联动指令,执行紧急运行模式,自动检票机阻挡装置紧急释放,并将执行结果反馈至火灾报警系统;

(2)应具备与通信时钟系统(CLK)的接口,支持从通信时钟系统获取标准时间信号,实现清分子系统、线路子系统、车站子系统、车站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票务平台时钟同步;

(3)宜具备与综合监控系统(ISCS)等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提供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及报警、客流等数据信息。

3.5 清分子系统可以内部设立互联网票务平台,或者通过与独立设置的互联网票务平台网络通信,实现互联网票务管理。互联网票务平台的进出站等客流数据应在1分钟内传输至清分子系统,并以清分子系统处理结果为准;清分子系统应支持接收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对账数据并完成清算对账。

3.6 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外部接口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略)

4 系统性能

4.1 清分子系统技术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清分数据完整、准确;

(2)系统能力支持实时处理客流高峰期内所有联机交易数据;

(3)系统数据库全备份完成时间不影响次日运营;

(4)业务报表生成时间满足运营要求;

(5)支持在10分钟内将系统参数下发至线路子系统并收到反馈信息。

4.2 线路子系统技术性能满足下列要求:

(1)系统容量应满足线路所有车站子系统接入,宜预留30%以上容量;

(2)应支持监控线路所有车站1分钟前的客流情况;

(3)线路子系统日交易数据不超过400万的,系统应支持每秒处理2500条以上交易数据;日交易数据超过400万的,系统应支持每秒处理5000条以上的交易数据;

(4)应支持在1分钟内响应并返回车站子系统的数据请求;

(5)应支持在15分钟内将系统参数下达至线路所有车站子系统并收到反馈信息;

(6)实时统计报表生成响应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

4.3 车站子系统技术性能满足下列要求:

(1)系统容量应满足本站所有车站终端设备接入,宜预留30%以上容量;

(2)车站日交易数据不超过30万的,系统应支持每分钟处理2000条以上交易数据;日交易数据超过30万的,系统应支持每分钟处理5000条以上的交易数据;

(3)应支持在5秒钟内响应和处理车站终端设备状态查询指令并显示查询结果;

(4)应支持查询本站1分钟前的客流情况及交易统计报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交办运[2022]27号《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试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已关闭评论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46-201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0197-2013
福建省古建筑屋面施工及验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roof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historic buildings in fujian province
2013—01-24发布20130430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46,DBJ/T 13-46-2013,古建筑屋面施工及验收,福建省,规程,DBJ/T 13-46-2013 福建省古建筑屋面施工及验收规程

1总则
1.0.1加强福建省古建筑工程屋面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古建筑屋面施工质量验收,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古建筑及仿古建筑中以木结构或现浇钢筋混凝土为基层,以本瓦、筒瓦、望砖为面层材料的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
1.0.3古建筑及仿古建筑中屋面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望板Roof Boarding
指古建筑中铺于椽条上的木屋面板,通常有横、顺两种做法。横望板:望板的铺设方向与椽条垂直。顺望板:望板的铺设方向与椽条同向。
2.0.2望砖Roofing Bricks
古建筑中将粘土烧制的红色方形斗底砖铺设于屋面木基层上,用于防火、防雨水渗漏,该类斗底砖称为望砖基层。厚度10mm的望砖又称为望瓦,望瓦基层做法同望砖基层,但不得用于上人屋面。望砖面层通常仅施工于连廊或披榭等配套用房的二层连接屋面,且常为平屋面。
2.0.3椽条Roof Rafters
指古建筑中铺于屋面檩条上、与檩条垂直布置的方木或圆木构件,分为扁椽和圆椽两种。也称为椽板。扁椽:三面刨光。圆椽:与望板接触面做“金盘”。其中翼角翘飞椽的“撤”向,专指建筑物立面曲线,“扭”向专指建筑物的平面曲线。
2.0.4飞檬flying-rafter
飞檬指置于檐椽外端之上,使屋檐继续向外伸挑的方木椽。其中翼角翘飞椽的“撒向,专指建筑物立面曲线,“扭”向专指建筑物的平面曲线。
2.0.5屋脊ridge
屋脊指古建筑中相临两个屋面在高处相交时使用粘土、灰塑或琉璃构筑的分水线。按部位划分有正脊、垂脊、围脊和戗脊:按形式划分有龙吻脊、纹头脊、甘蔗脊、雌毛脊、哺鸡脊。

3基本规定
3.0.1屋面望板、椽条的材质、规格、加工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材应有含水率检测报告。
3.0.2选用的望砖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0.3本瓦必须铺置牢固、整齐,瓦脚挂牢;瓦头排齐,檐口应成一直线;瓦屋面完工后严禁上人任意走动、脚踏或堆放物品。
3.0.4屋面工程各分项工程宜按屋面面积每500m2~10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应按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的抽检数量按下列各子分部工程的规定执行:
1基层、瓦面与板面工程应按屋面面积每100m㎡抽查一处,每处应为10m㎡,且不得少于3处。
2细部构造工程的各分项工程每个检验批应全数进行检验。
3.0.5古建筑屋面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应按本规程附录A执行。各分项的主控项目,应达到本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应符合本规程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明显影响使用,且检查点最大偏差值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值的50%。当评定质量不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时,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进行处理。
3.0.6防水、防腐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4屋面椽条基层
4.1屋面椽条基层施工
4.1.1椽条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构件尺寸及各部位的细部做法。
4.1.2椽条数量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1建筑物每开间正身椽条数量取双数,椽当坐中;
2当设计未规定时,椽条与椽当之比宜为1:1~1.5;
3翼角椽数量宜取单数,按建筑物廊(檐)步架尺寸加檐平出尺寸总和除以一椽径另加一椽当尺寸,得数以“宜密不宜稀”的原则取单数得翼角椽数量。
4.1.3椽条制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根据椽条的尺寸、数量加工规格椽材。
2各种椽材在“盘头、绞掌”工序前应留出适当余量。
3方椽按尺寸下料,要求表面方正直顺、尺寸准确;圆椽加工要求按传统弹放八卦线(或样板线)刮圆,并做出“金盘”,圆椽表面应浑圆直顺、尺寸准确、“金盘”宽窄均匀一致。
4制作完成的翼角翘飞椽应在椽头迎面标注各自的位置编号。
5制作好的椽条应分类码放,并做好防雨、防火措施。
4.1.4檩平面、标高复核应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大木构架的举、步架尺寸及各檩(桁)的标高进行核对。
4.1.5橡条铺钉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椽条应先铺钉建筑物正身部分,再铺钉建筑物翼角部分。
2正身部分的铺钉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在建筑物正身两端各铺钉一根尺寸控制椽,并拉线控制椽条的安装位置;
2)在建筑物两坡中心分别铺钉两条通长椽条;3)由中心向两端依次铺钉椽条,在安装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整修檩、橡,以保证椽头、椽身的高低一致。
3翼角部分的铺钉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在翼角的中间先按位置预钉一根翼角椽:
2)在老角梁和连檐上排列计算并固定翼角椽后尾控制线和翼角椽椽花线:
3)按线铺钉翼角橡;
4)按线铺钉翼角翘飞椽。
4.2屋面椽条基层质量验收
I主控项目
4.2.1椽条的材质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目测观察。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4.2.2木材必须有含水率检测报告。
检验方法:核查木材含水率检测报告。
检验数量:抽查。
4.2.3椽条安装的坡度曲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传统做法。
检验方法:拉线尺量检查。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4.2.4安装后的椽条外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拉线尺量检查。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Ⅱ一般项目
4.2.5各类椽子制作圆椽应浑圆顺直,扁枋椽应方正顺直,表面平整,无机械加工痕迹。
检验方法:目测观察,尺量检查。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4.2.6椽类构件安装应椽当均匀,侧面垂直,钉置牢固,出檐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团体标准
T/GAEC201-2018
建设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编制与管理指南
Guide for compi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ultant documents
2018-09-10发布
2019-01-01实施
贵州省建设监理协会 发布

T/GAEC 201-2018,TGAEC201-2018,建设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编制与管理指南,监理资料规范,T/GAEC 201-2018 建设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编制与管理指南.pdf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工程监理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监理服务水平决定了工程监理行业的未来,监理工作质量是监理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监理工作效果是行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建设监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贵州省建设监理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主导作用,为提升工程监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现场工程监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工程监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大力推动工程监理行业标准化建设。监理工作标准化是提升监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标准化的实施,可以促进监理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促使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有效发挥工程监理对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作用。
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形成和获取的监理文件资料,是监理服务工作的真实记录,是体现监理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的主要载体,也是评价工程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对监理文件资料的编制、收集和管理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结合当前工程监理行业的现状,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的标准化,是落实《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推动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的得力抓手,实现监理文件资料标准化管理,既能够支撑现场监理工作,也是对工程监理工作过程的有效监督。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建办标[2016]57号),提升工程监理文件资料标准化水平,从而促进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依据贵州省建设监理协会2017年工作计划,由协会专家委员会牵头,成立《建设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编制与管理指南》编委会开展工作。一年多来,编委会通过收集资料和广泛调研,并协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等内容,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了《指南》的编制工作。

内容索引:

1监理文件资料的相关规定及要求1
2编制类资料6
2.1监理规划6
2.2监理实施细则8
2.3见证取样计划9
2.4旁站方案10
2.5监理月报11
2.6工程质量评估报告12
2.7监理工作总结13
3签发类资料15
3.1项目监理机构任命文件15
3.2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17
3.3总监理工程师承诺书、授权书19
3.4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授权书……21
3.5专业监理工程师变更通知书22
3.6工程开工令24
3.7工程暂停令25
3.8工程复工令26
3.9监理通知单27
3.10监理报告28
3.11工程款支付证书29
3.12工作联系单30
3.13竣工移交证书31
4审验类资料……33
4.1施工组织设计报审33
4.2施工方案报审35
4.3专项施工方案报审36
4.4工程开工报审39
4.5工程复工报审40
4.6分包单位资格报审42
4.7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44
4.8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45
4.9隐蔽工程报审报验46
4.10检验批、分项工程报审、报验48
4.11分部工程报验49
4.12监理通知回复单52
4.13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审53
4.14工程款支付报审55
4.15施工进度计划报审57
4.16费用索赔报审58
4.17工程临时/最终延期报审…61
4.18工程变更报审63
5记录类资料65
5.1会议纪要65
5.2监理日志69
5.3监理日志(安全)72
5.4旁站记录74
5.5材料见证记录77
5.6实体检验见证记录79
5.7平行检验记录80
6台账类资料82
6.1台账类资料的管理要求82
6.2试验检测类台账82
6.3合同管理类台账86
6.4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台账87
6.5其他管理类台账88
7相关服务类文件资料…89
7.1工程勘察阶段89
7.2工程设计阶段90
7.3工程保修阶段92
8监理文件资料管理与归档93
8.1监理文件资料日常管理……93
8.2监理文件资料核查与移交94
8.3监理文件资料归档与保存期限94
附录98
附录1·监理工作程序98
附录2·监理规划示例124
附录3监理实施细则示例134
附录4·见证取样计划示例140
附录5·旁站方案示例146
附录6监理月报示例150
附录7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示例158
附录8监理工作总结示例16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T13-42-2012
建设部备案号:J10141-2012代替DBJ13-42-2008
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and constraction of ready-mixed concrete
2012-10-25发布2013-01-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42,DBJ/T 13-42-2012,技术规程,生产施工,预拌混凝土,DBJ/T 13-42-2012 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提高福建省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水平,加强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预拌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0.3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除应执行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抽样型式检验sampling type inspection
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少量产品(样本),依据产品标准,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的全面检验。
2.0.2砂有害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for fine aggregate
本规程中砂有害物质指的是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对混凝土性能有影响的物质。
2.0.3出厂检验inspection at manufacturer
在预拌混凝土出厂前对其质量进行的检验。
2.0.4交货检验inspection at delivery place
在交货地点对预拌混凝土质量进行的检验。
2.0.5开盘鉴定examination of initial used concrete
开盘鉴定指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首次投人生产使用时应进行的技术交底工作。
2.0.6浇捣令pouring command
由施工方提出经工程业主或监理对施工现场准备情况并确认后,给予施工方的混凝土浇筑指示。

3基本规定
3.0.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设置技术与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合格的试验人员和试验设备齐全的试验室。
3.0.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保存并积累完整的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和质量检验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并至少保存五年。
3.0.3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及检验的岗位操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3.0.4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还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和安全的规定。

4原材料质量控制
4.1一般规定
4.1.1预拌混凝土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原材料进厂必须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按批取样、检验,检验结果必须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原材料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以书面形式确认。进厂的原材料必须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每批产品的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编号应与原材料实物一致)以及抽样型式检验报告等技术资料,预拌混凝土企业不得使用上述资料不齐全的产品。
4.1.3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用原材料必须按要求进行进厂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
4.1.4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对其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不得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其指定的水泥、外加剂与掺合料等原材料产品。
4.2水泥
4.2.1水泥的技术指标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
4.2.2水泥品种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施工的要求及所处环境,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和等级;
2应使用旋窑工艺生产的质量合格的散装水泥,并相对固定水泥供应厂家。
4.2.3散装水泥进厂必须同时附有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散装水泥卡片,按不同的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做好明显标记并对其品种、级别、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
4.2.4进厂水泥应按国家标准逐批进行检验,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细度、胶砂强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厂家、不同品种水泥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包括氧化镁、氯离子、碱含量等参数的检验。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品种、同等级的散装水泥,以一次进厂的同一编号水泥为一批进行检验,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吨,不足500吨仍按一批进行检验,且每批抽样检验不得少于一次。
4.2.5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对进厂的散装水泥进行温度监控,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重新检验并相应调整配合比。
4.3骨料
4.3.1砂石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建设用砂》GB/T14684、《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混凝土中
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J/T13-116、《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的要求。
4.3.2进厂的砂、石原材料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检验报告,且每半年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一次抽样型式检验。当使用新产源的砂或石时,应增加骨料碱活性检验。
4.3.3砂、石原材料应按不同产地、规格分别堆放,堆放场地应搭设雨棚并设置分隔挡板,不得混杂,并有明显标识。在其装卸与运输、贮存过程中应保持洁净,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4.3.4进厂的砂应进行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检验;石应进行颗粒级配、针片状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检验。砂、石性能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一产地、同一规格供应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400m3或600t的按一批进行检验。当砂或石的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4.3.5当使用淡化海砂、有氯离子污染的砂、混合砂等其他类型骨料时混合砂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指标进行试验,经确认其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并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无不良影响时方可使用。
4.3.6对于淡化海砂或有氯离子污染的砂,应以同一产地、同规格供应量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批,不足200m3或300t的按一批进行检验。检验参数除应包含4.3.4条规定的性能指标外,还应进行氯离子含量及贝壳含量检验,且检验结果应符合表4.3.6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38-20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0758-2016
福建省混凝土小型砌块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small block masonry building of Fujian
2016-09-02发布2016-12-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38,DBJ/T 13-38-2016,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小型砌块,福建省,DBJ/T 13-38-2016 福建省混凝土小型砌块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福建省混凝土小型砌块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内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小型砌块低层和多层房屋建筑的承重墙体或非承重内、外填充墙和隔墙的设计与施工,其它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建筑可参照执行。
1.0.3混凝土小型砌块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混凝土小型砌块concrete small block
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和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的总称,以下简称“小砌块”。
2.1.2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normal concrete small block
以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水为原材料,经搅拌、振动加压成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小型砌块,包括空心砌块(空心率不小于25%)和实心砌块(空心率小于25%)。
2.1.3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self-insulation concrete compound block
通过在骨料中加入轻质骨料和(或)在实心混凝土块孔洞中填插保温材料等工艺生产的,其所砌筑墙体具有保温功能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简称自保温砌块(SIB)。
2.1.4单排孔小砌块、双排孔小砌块或多排孔小砌块single,double or multi-row hole block
沿厚度方向只有一排孔洞、有双排条形孔洞或多排条形孔洞的小砌块。
2.1.5对孔砌筑stacked hollow bond
砌筑砌体时,上下皮小砌块的孔洞对齐称为对孔砌筑。
2.1.6错孔砌筑staggered bond
砌筑砌体时,上下皮小砌块的孔洞相互错位称为错孔砌筑。
2.1.7反砌reversed bond
砌筑砌体时,小砌块的铺浆面朝上称为反砌。
2.1.8芯柱core column
按建筑设计要求,在小砌块墙体中对孔砌筑的竖向孔洞内浇灌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柱,竖向孔洞内不插钢筋称素混凝土芯柱,竖向孔洞内插钢筋称钢筋混凝土芯柱。

2.1.9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2.1.10控制缝control joint
设置在砌体应力比较集中,或砌体的垂直灰缝相一致的部位,并允许墙身自由变形和对外有足够抵抗能力的构造缝。
2.1.11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内通过1m面积传递的热量。传热系数K是热阻Ro的倒数。
2.1.12热惰性指标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单一材料的热惰性指标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多层材料组成的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等于各种材料层热惰性指标之和。

3材料和砌体的结构设计计算指标
3.1材料强度等级
3.1.1小砌块、砌筑砂浆和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可采用MU25、MU20、MU15、MU10、MU7.5和MU5;普通混凝土小型实心砌块强度等级可采用MU40、MU35、MU30、MU25、MU20、MU15和MU10:
2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可采用MU15、MU10、MU7.5、MU5和MU3.5:
3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采用M30、M25、M20、M15、M10、M7.5和M5:
4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采用C40、C35、C30、C25和C20。
注:1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白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和砌筑砂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2确定砌筑砂桨强度等级时,试块底模应采用同类小砌块侧面做底模。
3.2砌体的结构设计计算指标
3.2.1龄期为28d的以毛截面积计算的小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
1普通小砌块和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砌体对孔砌筑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采用。

4建筑设计和节能设计
4.1建筑设计
4.1.1小砌块建筑和配筋小砌块砌体建筑的平面及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砌块平面设计宜以2M0为基本模数,特殊情况下可采用1M0;竖向设计及墙的分段净长度应以1M0为模数;
2配筋小砌块砌体建筑宜用配筋小砌块砌体专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平面设计应以2M为模数;
3应做墙体的平面及竖向排块设计。对配筋小砌块砌体建筑要保证砌块错缝和孔洞上下贯通。排块设计时,应采用主规格砌块为主,减少辅助规格砌块的数量和种类;
4平面应简洁,不宜凹凸转折过多。竖向尽量规则,宜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配筋墙体门、窗洞口宜层层上、下对齐。在用小砌块作填充的框架建筑中,填充墙的平面布置宜均匀对称,沿高度方向宜连续贯通:
5设计预留的孔洞、管线槽口以及门窗、设各等固定点和固定件,应在墙体排块图上详细标注。小砌块建筑施工时应用混凝土填实各固定范围内的孔洞;
6小砌块砌体设置控制缝时,应做好室内墙面的盖缝粉刷;
7住宅建筑的门厅和楼梯间内,应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安排好水、电、暖通管线等用的管道竖井及各种表盒位置。水表、电表、燃气表、消火栓箱等洞口,亦可在砌体墙中预埋预制钢筋混凝土表箱框。应保证表盒安装后的楼梯及通道的尺寸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8排水管道的主管、支管或立管、横管宜明管安装。管径较小的管线,可预埋于墙体内;
9在满足节能要求下,立面设计宜利用装饰砌块突出小砌块建筑的特色。

4.1.2小砌块建筑和配筋小砌块砌体建筑的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清水外墙或装饰性砌块外墙采用的小砌块的抗渗性能应符合有关规定。宜采用掺适量憎水剂的砂浆砌筑墙体,且宜在清水外墙表面喷涂透明防水涂料:
2在多雨水地区,应采用双排孔或多排孔小砌块墙体且作双面粉刷,勒脚应采用水泥砂浆粉刷;
3室外散水坡顶面以上和室内地面以下的砌体内,应设置防潮层;
4对伸出墙外的雨蓬、开敞式阳台、室外空调机搁板、遮阳板、窗套、外楼梯根部及水平装饰线脚等处,均应采用节能保温措施和防水措施;
5处于潮湿环境的小砌块墙体,墙面应采用水泥砂浆粉刷等有效的防水措施:
6在夹芯墙的外叶墙每层圈梁上的砌块竖缝底宜设置排水孔:
7墙体粉刷应在砌体结构验收及完工28d后进行。面积较大的外墙粉刷宜设置分格缝。
4.1.3小砌块墙体的耐火极限应按表4.1.3采用。4.1.4对190mm厚小砌块墙体双面粉刷(各20mm厚)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应按45dB采用.对190mm厚配筋小砌块墙体双面粉刷(各20mm厚)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应按50dB采用。对隔声要求较高的小砌块建筑,可采用下列措施提高其隔声性能:
1孔洞内填矿渣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等松散材料;
2在小砌块墙体的一面或双面采用纸面石膏板或其它板材做带有空气隔层的复合墙体构造。对有吸声要求的建筑或其局部,墙体宜采用吸声砌块砌筑。

4.1.5小砌块建筑及配筋小砌块砌体建筑的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时,应在屋面上设置保温隔热层;
2小砌块住宅建筑宜做成有檩体系坡屋面。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基层坡屋面时,坡屋面宜外挑出墙面,并应在屋面上设置保温隔热层;
3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及上面的保温隔热防水层中的刚性面层、砂浆找平层等应设置分格缝,并应与周边的女儿墙断开。
4.2建筑节能设计
4.2.1小砌块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及其对应的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和空气渗透性能,以及其他围墙结构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均应符合设计建筑所在气候地区现行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2通过建筑节能设计计算确定的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整体性、变形能力及防火性能的要求,安全、可靠,并具有可操作性;
3墙体及楼地板的建筑节能设计,应同时考虑建筑装饰与设备节能对管线及设备埋设、安装和维修的要求。
4.2.2小砌块及配筋小砌块砌体的热工性能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砌块及配筋小砌块砌体的热工性能计算参数用砌体热阻和砌体热惰性指标表征,分别用符号Rma和Dm表示。砌体热阻R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的计算方法与《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规定的检测方法计算或检测确定。砌体热惰性指标D可按照本规程附录A的计算方法计算确定;
2普通小砌块及配筋小砌块砌体的热阻Rma和热惰性指标Dma可按表4.2.2采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31-20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815-2017
福建省墙面瓷质面砖点贴技术应用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wall ceramic tile dot-sticking in Fujian
2017-04-07发布2017-09-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31,DBJ/T 13-31-2017,墙面瓷质面砖点贴技术,应用规程,福建省,DBJ/T 13-31-2017 福建省墙面瓷质面砖点贴技术应用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墙面瓷质面砖点贴法的施工、验收及维护,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墙面瓷质面砖采用点贴法施工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
1.0.3正常使用状态下,点贴法施工的室内瓷质面砖墙面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备规定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1.0.4室内墙面瓷质面砖点贴法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福建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点贴法dot-sticking
瓷质面砖通过数个胶粘剂粘贴点与墙体基层或基体连接的装饰施工方法。
2.0.2直接点贴法direct dot-sticking
瓷质面砖通过胶粘剂直接与墙体基层或基体连接的装饰施工方法。
2.0.3过渡点贴法transition dot-sticking
瓷质面砖与建筑墙体基层或基体的净距较大时,需通过胶粘剂和过渡材料与室内墙体基层或基体连接的装饰施工方法。
2.0.4过渡材料transition material
与胶粘剂共同填充基层与瓷质面砖之间的空隙的硬质材料。
2.0.5瓷质面砖ceramic tile
又称为同质砖、通体砖、玻化砖。是由天然石料破碎后添加化学胶粘剂压合经高温烧结而成。
2.0.6胶粘剂adhesive
用于粘贴瓷质面砖的胶粘材料。多采用由合成树脂、矿物填料和有机外加剂组成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物,通过化学反应使其硬化。

2.0.7填缝剂grouts
用于填充瓷质面砖间接缝,具有密封性能的材料。
2.0.8基层base course
直接承受瓷质面砖饰面工程施工的表面层。
2.0.9基体primary structure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或围护结构。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点贴法施工的主要材料的各项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3.1.2点贴法施工的胶粘剂和填缝剂应有与所接触材料的相容性试验报告。
3.1.3点贴法施工的胶粘剂和填缝剂应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
3.2瓷质面砖
3.2.1瓷质面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陶瓷砖》GB/T4100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3.2.2瓷质面砖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4设计
4.0.1瓷质面砖点贴法施工的适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高度不大于5m;
2瓷质面砖边长尺寸不大于800mm×800mm,厚度不大于11mm;
3有防水要求的墙体不宜使用,高温和化学腐蚀环境下不得使用。
4.0.2采用点贴法施工的瓷质面砖饰面工程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基层的要求及处理;
2点贴法施工各构造层及各层所用材料的品种、成分和相应的技术性能指标;
3瓷质面砖的规格、颜色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4瓷质面砖的排列方式、分格和图案;
5伸缩缝位置、接缝和特殊部位的构造处理;
4.0.3瓷质面砖的排版、色调应与室内环境相协调。
4.0.4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墙板等基体采用点贴法施工时,应有可靠的加强措施。
4.0.5室内墙面瓷质面砖点贴法施工时,接缝宽度宜为3mm~5mm。当采用密贴时,宜设置伸缩缝。

4.0.6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12m,伸缩缝宽度宜为20mm,伸缩缝应选用弹性材料嵌缝。单块面砖不应跨越主体结构的变形缝。
4.0.7点粘瓷质面砖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应不少于25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模泡保温板建筑构造
图集号:J20J213
统一编号:DBJT02-170-2020
编制单位: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协编单位:石家庄正旭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号:2020年第13号
实行日期:2020年6月1日

DBJT02-170-2020,J20J213,J20J213图集,建筑保温构造图集,模泡保温板,模泡保温板图集,河北省,高清无水印 J20J213 模泡保温板建筑构造图集(河北地标DBJT02-170-2020).pdf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河北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以现浇混凝土和砌体为基层墙体,采用模泡保温复合板的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
2.编制依据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350-2015
《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80-2015
《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JG/T536-201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16
《模泡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DB13(J)/T8342-2020
3.编制内容
本图集编制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构造节点详图等。
4.模泡保温板及系统构成
4.1模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由保温层(模泡保温复合板、模泡保温强力板)、抹面(找平)层、饰面层构成,并辅以连接件或锚栓与基层墙体形成有效连接,起保温、防护作用的构造系统。
模泡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按照构造形式的不同分为模泡保温复合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A系统)和模泡保温强力板粘锚外保温系统(B系统)。A系统基本构造图详本图集第19页,B系统基本构造图详本图集第28页。
4.2模泡保温复合板
在工厂预制而成的,由保温层(挤塑聚苯板、石墨聚苯板、石墨挤塑板、模泡A级防火保温强力板)、加强层(抗裂砂浆)、底衬(聚合物砂浆)、和按需设置的保温防护层(模泡A级防火保温强力板)及粘结层(聚合物砂浆)构成,位于基层外墙(现浇混凝土)外侧的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保温复合板材。按照板材构成分1型、IⅡ型两种板型。构造示意如图4.2-1、图4.2-2。
Ⅰ型模泡保温复合板保温层外侧的加强层、保温防护层、粘结层等共同构成I型模泡保温复合板的防火构造层,其总厚度为50mm。
Ⅰ型模泡保温复合板在门窗洞口、变形缝等部位需要设置配套端板,以满足建筑防火构造要求。
4.3模泡A级防火保温强力板
采用分子共聚改性技术,以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为保温材料,
以水泥基无机纳米螯合粘结材料和无机阻燃材料为填充物,入模塑形养护而成的板状制品。简称:模泡保温强力板。
5保温系统及材料性能指标
5.1模泡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1-1的规
(略)

J20J213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编制说明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考选用表.14
保温系统(A系统)基本构造、基层墙体挑沿示意图………19
外墙转角保温基本构造(A系统)…………………20
窗口保温构造(A系统)、与自保温砌体相接部位构造……21
阳台、凸窗保温构造(A系统)……22
外墙勒脚构造(A系统).23
空调室外机搁板、雨篷(A系统).24
女儿墙保温基本构造(A系统).25
变形缝(A系统).26
门窗洞口附加网格布及排板示意、分隔(格)缝、连接件布置示意图(A系统)27
保温系统(B系统)基本构造、外墙转角保温基本构造……28
窗口保温构造(B系统)…………………………29
阳台、凸窗保温构造(B系统)30
外墙勒脚构造(B系统)………….……………31
空调室外机搁板、雨篷(B系统)32
女儿墙保温基本构造(B系统)……………33
托架、分隔缝、变形缝(B系统)34
保温板切割及固定件布置示意、洞口附加网格布示意、锚栓布置示意(B系统)3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一28—2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3442—2016
福建省基础工程钻芯法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re drilling method for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n Fujian
2016-05-06发布2016-08-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28,DBJ/T 13-28-2016,基础工程,检测技术规程,福建省,钻芯法,DBJ/T 13-28-2016 福建省基础工程钻芯法检测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统一福建地区基础工程钻芯法检测技术标准,使钻芯法更好地用于基础工程检测,做到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和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各类混凝土灌注桩、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墙)和竖向增强体(深层搅拌桩、旋喷桩、CFG桩)的检测与质量评定。
1.0.3基础工程钻芯法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基础工程foundation engineering
是研究地下结构物与岩土相互作用共同承担的上部结构物,所产生的各种变形和稳定性问题。
2.1.2灌注桩cast-in-place pile
通过机械钻孔、人工挖掘或钢管挤土等手段成孔,然后在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
2.1.3地下连续墙diaphragm wall
用专用的挖掘设备,采用泥浆护壁,开挖出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槽,在槽内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单元槽段。将若干单元槽段按一定构造连接成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
2.1.4深层搅拌桩deep mixing column
通过深层搅拌法在地基形成的圆柱形加固桩体。
2.1.5旋喷桩jet grouting column
通过高压喷射注浆法在地基形成的圆柱形加固桩体。
2.1.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cement-fly ash-gravel pile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在土中灌注形成有黏结强度的桩体。
2.1.7竖向增强体reinforcement body(pies)
系指强度等级为C8~C15有黏结强度的旋喷桩、深层搅拌桩和CFG桩的统称。
2.1.8钻芯法core drilling method
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墙深,桩(墙)身缺陷,桩(墙)底沉渣厚度以及桩(墙)身混凝土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墙)端岩土性状的方法。
2.1.9桩(墙)身完整性integrity of pile and wall
反映桩(墙)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墙)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综合定性指标。
2.1.10桩(墙)身缺陷defects in the pile and wall
桩(墙)身存在松散、断裂、夹泥、蜂窝、沟槽、破碎等,使桩(墙)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桩(墙)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现象统称。
2.1.11芯样质量指标core sample quality index
在钻进中连续钻取的芯样,回次钻进所取芯样中,长度大于10cm的芯样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钻探芯样总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2.1.12芯样采取率core sampling rate
钻进中采得的芯样长度之和与实际钻探总进尺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13双塞袖阀管注浆法double sleeve valve pip grouting method
通过特设的单向袖阀花管和双塞注浆枪压送到原钻芯孔中去,水泥浆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注浆管浆液渗透到桩身、墙身缺陷部位裂隙中和底部沉渣,置换、充填和挤密其中的空隙,在缺陷部位形成致密胶结物,达到修复提高缺陷部位和沉渣的强度。
2.1.14复合注浆法composite grouting method
复合注浆法是将双塞袖阀管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时序结合发挥两种注浆技术优势的一种新型注浆技术。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钻芯法检测工作前,应调查、收集下列资料:
1工程名称及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
2检测类型、检测号,桩径或墙厚与槽段长度、施工桩长或墙深,桩、墙顶埋深,检测数量及总桩数或总槽段;
3设计桩、墙顶标高和施工成孔桩或墙底标高;
4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桩(墙)纵向配筋和横向箍筋情况,桩端或墙底持力层性状和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成桩或成墙日期、施工记录和混凝土或水泥土标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墙)设计大样图和桩、墙布置平面位置图等。
3.1.2受检桩(墙槽段)号应由设计、质监及监理(建设)方有关人员考虑施工质量等因素后共同商定。
3.1.3受检桩(墙)的钻芯孔位应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准确确定并标示钻芯孔号及桩(墙)的中心位置和槽段走向。
3.1.4钻芯时,桩身或墙身混凝土龄期为600℃天或受检桩(墙)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3.1.5钻芯后,如果桩、墙质量和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钻芯后留下的孔洞及时采用0.3MPa~0.5MPa压力,从孔底往上用
4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0.6的水泥净浆回灌填补;当桩身、墙身有空洞、夹泥等缺陷,或沉渣、持力层未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应封存留待处理。
3.1.6钻芯机具的操作及芯样加工、试验,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和持证上岗的人员完成,并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技术规程的规定。钻取芯样及芯样加工、测量的主要检测仪器与设备均应有产品合格证,计量器具应有检定证书。
3.1.7检测工作完成后,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有关内容编写检测报告。
3.2检测桩(槽段)的数量
3.2.1混凝土灌注桩,对一般工程按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3根;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钻芯检测桩不应少于2根;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3.2.2地下连续墙,作为承重结构不应少于总槽段的2.0%,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5个槽段;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性结构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1.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
3.2.3竖向增强体,钻芯检测桩的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应少于3根。
3.3检测芯样直径
3.3.1混凝土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钻取的芯样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且芯样直径不宜小于80mm。
3.3.2竖向增强体,钻取的芯样试件直径不宜小于70mm。

4检测设备
4.1检测机具一般规定
4.1.1检测机具必须选用振动小、调速范围广、扭矩大、液压操纵的高速钻机,钻进机具设备参数的钻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机应配用钻压不低于20kN;
2钻速应选用350r/min~850r/min;
3转速调节范围不少于4挡;
4冲洗液排水量应选择50L/min~160L/min的泥浆泵。
4.1.2钻孔取芯采用金刚石钻探工艺,宜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粒度、浓度、胎体硬度适合的金刚石钻头。钻头胎体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缺角、少角、倾斜及喇叭口变形。或根据水泥土强度选用薄壁合金钢钻头。
4.1.3取芯工具应采用单动性能好,各部件同心度符合要求,管材无伤裂的单动双管钻具,并配以扩孔器、卡簧、扶正器及可捞取松软渣样的钻具。钻杆应顺直,直径宜为42mm~50mm。
4.1.4钻取芯样及芯样加工、试验的主要设备、仪器均应定期校正、检验并在有效期限内使用。
4.2芯样锯切机与平整要求
4.2.1锯切芯样应采用双刀截取,锯切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牢固夹紧芯样的装置,配套使用的人造金刚石圆锯片应有足够的刚度。
4.2.2芯样试件锯切不平整时,宜采用补平装置(或研磨机)进行端面加工,除保证芯样的平整外,尚应保证端面与轴线垂直。

4.3压力试验机选择与技术要求
4.3.1压力试验机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T3722中的技术要求外,其测量精度为士1.0%。
4.3.2压力试验机应能连续加载而不发生冲击,并具有足够的吨位,试件破坏荷载宜大于压力试验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压力试验机全量程的80%。
4.3.3压力试验机应具有加荷速率指示装置或加荷控制装置,加荷速率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试件尺寸大小经计算确定,不宜太快并能均匀、连续地加荷。
4.3.4压力试验机的承压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球座灵活轻便,板面必须平整光滑。
4.3.5承压板的直径应不小于试样的承压面积,厚度应不小于25mm,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4mm,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3-20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984-2015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安装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ipeline for building drainage
2015-03-19发布2015-06-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23,DBJ/T 13-23-2015,安装工程,建筑排水,技术规程,硬聚氯乙烯管道,DBJ/T 13-23-2015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安装工程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安装操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物高度不大于100m的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生活排水、一般屋面雨水重力排水和空调凝结水排水的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管系列(S)pipe series
与管材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壁厚有关的无因次值。
2.1.2管材标准尺寸比(SDR)standard dimension ratio
表示管材的公称外径与公称壁厚的比值。
2.1.3硬聚氯乙烯(非增塑聚氯乙烯)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U)
不含增塑剂的聚氯乙烯。
2.1.4氯化聚氯乙烯管材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pipes(PVC-C)
聚氯乙烯与氯聚合反应后,生成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用专用设备经加热塑化挤出成型的管材。
2.1.5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管材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ipes with a cellular core for drainage and sewerage system
聚氯乙烯树脂,加入必要的添加剂,经共挤复合成型的管材,其管壁内、外层为硬聚氯乙烯,中间层为发泡聚氯乙烯。
2.1.6硬聚氯乙烯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polyvinyl chloride drain pipe with mid-foaming layer

聚氯乙烯树脂,加入必要的添加剂,经加热塑化用专用设备挤出成型的管材,其管壁中间沿轴向有均匀分布连续贯通的孔洞。
2.1.7硬聚氯乙烯内壁螺旋管材inner spiral rib drain pipe
聚氯乙烯树脂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在加热塑化挤出成型过程中,通过旋转成型模头,管内壁形成有若干等距离、三角形凸出螺纹的螺旋管材。根据管壁结构形式的不同,有实壁螺旋管材、芯层发泡螺旋管材和双层轴向中空壁螺旋管材等。
2.1.8溶剂型胶粘剂粘结连接solvent cement joint
含有机溶剂的胶粘剂,涂刷在极性塑料(如聚氯乙烯等)管材和管件粘合部分的表面,在连接面的材料表面起溶解和膨润作用。当溶剂蒸发干涸后,使管材、管件成为一体的连接方法。
2.1.9橡胶密封圈连接elastomeric sealing ring joint
当管材端部插入管件承口后,利用预先嵌入管件内的橡胶圈弹性变形,所形成密封的连接方式。橡胶密封圈连接包括承压的弹性密封圈连接和不承压橡胶密封圈连接。
2.1.10管窿pipe alley
在建筑物内,为设置排水立管而砌筑的不能进入的竖向狭小空间。
2.1.11伸缩节telescopic joint

用于补偿吸收管道轴向、横向、角向受热引起的伸缩变形;吸收设备振动,减少设备振动对管道的影响;吸收地震、地陷对管道的变形量;分非承压式与承压式。
2.1.12H管(共轭管)件H pipe Fitting
用于连接通气立管与排水立管,形状如H形且上下端口带承插口的管件。
2.1.13阻火圈firestops collar
由阻燃膨胀剂制成的,套在硬塑料排水管外壁可在发生火灾时将管道封堵,防止火势蔓延的套圈。
2.1.14雨落水管down pipe leader
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用于排除屋面雨水的排水立管。
2.1.15塑料检查井plastics check well
采用不同成型方法,将塑料制作成管道系统的附属构筑物,用于埋地排水管道之间的连接,供管道的清通、检查使用。
2.1.16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specification for single stack drainage system
由专用的内螺旋管材、特殊旋流器管件和底部异径管件所组成的单立管排水系统。
2.1.17特殊管件special fittings
构造特殊,具有改善排水系统水力工况和气压波动的连接用管配件。由上部特殊管件和下部特殊管件组成。2.1.18上部特殊管件special pipe fittings
连接排水横支管与排水立管,除用于正常排水外,且能消除水舌现象、减缓立管中水流速度或使水流形成旋流等功能要求的特殊管件。
2.1.19下部特殊管件special bottom fittings
连接排水立管与排水横干管或排出管,除用于正常排水外,且能满足气水分离、消能等功能要求和缓解壅水现象的特殊管件。下部特殊管件按功能和设置位置分为有底部弯头和整流接头。底部弯头按结构分为变径弯头、大曲率半径弯头和变断面弯头。

3材料
3.1管材和管件
3.1.1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管件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PVC-U)》GB/T5836及《排水用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6800等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管件应由管材生产单位配套供应。
3.1.2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材系列代号S及管材标准尺寸比(SDR)系列的壁厚尺寸应符合表3.1.2的规定。3.1.3管材的颜色应均匀一致,与管材配套的管件颜色宜与管材一致。管材、管件表面颜色宜符合下列规定:
1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管件宜为灰色或白色;
2氯化聚氯乙烯管材、管件宜为淡黄色或棕色;
3雨落水管材、管件宜为白色、棕色或黑色;
4当建筑设计有特殊色彩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3.1.4管材、管件表面应光滑、整洁,无凹陷、气泡、明显的划伤和其他影响到产品性能的缺陷。管材端面应平整且与轴线垂直。
3.2胶粘剂和橡胶密封圈
3.2.1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与管件粘结连接的胶粘剂产品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QB/T2568的规定。
3.2.2胶粘剂产品的外观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胶粘剂应为无杂质均匀的流动胶状体,成品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凝结块、不得含未溶解的树脂,通过搅拌应无分层现象;
2当需要调整胶粘剂稠度时,应采用原配置产品的有机溶剂,不得使用香蕉水稀释;
3施工现场宜采用500ml以下的瓶装产品,其瓶盖应带有鬃刷的涂胶工具。
3.2.3橡胶密封圈应由模压成型工艺加工,其材料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用密封圈材料规范》GB/T21873的规定。当用于热水排水管道系统时,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丁腈橡胶(NBR)等耐热、耐老化橡胶。
3.2.4橡胶密封圈橡胶件硬度(IRHD)级别应为36~45,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拉断伸长率不应小于400%;
2拉伸强度不应小于9.0MPa;
3在70℃、7d条件下,老化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硬度变化(RHD)允许范围应为-5~+8;
2)拉伸强度变化率不应大于20%;
3)拉断伸长率允许变化范围应为-30%~+10%。
4在-25℃、72h条件下,永久变形率不应大于60%。4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管道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并通过了会审;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已确定,技术交底已进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已到位;
3施工需要的各种管材和辅助材料按设计要求已备齐,且通过进场检查;
4土建施工环境已具备条件;
5施工人员、机具已准备就绪,能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要求。
4.1.2安装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应了解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的一般性能,掌握操作要点、施工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等。
4.1.3管材和管件进场时应按规定的数量对其外观、管径、壁厚、管件的形式进行抽样检查,不合格材料及形式不对的管件严禁用于工程。
4.1.4管材和管件应具有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合格证和产品检验报告或检定证书,并应有明显标志标明生产厂的名称、标准编号、规格、壁厚和等级用途。
4.1.5管道安装时还应对管材、管件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查,清除管材及管件内外的污垢、潮湿、油迹和杂物。在工程中不得使用有裂口、凹陷、裂痕等缺损的管材。
4.1.6当管材、管件堆放或储存场地与安装现场温差较大时,应待管材、管件接近于施工环境温度时方可安装。
4.1.7管道穿越楼板、屋面、混凝土墙体时应预留孔洞,其尺寸应大于管道外径50mm~100mm;当管道直径小于150mm时,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直径两个规格;当管道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直径一个规格。
4.1.8管道穿过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4.1.9管道穿越楼层、防火墙、管道井井壁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建筑物性质、管径和设置条件、以及穿越部位防火等级等要求设置阻火装置。
4.1.10管道穿越楼板和墙壁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穿越楼板和墙壁处,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并应结合楼面防渗漏水施工形成固定支承;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2套管断口处应平整、无棱角毛刺。套管与管道居中安装,间隙均匀,套管与管道的同心度偏差不得超过5mm;
3填补孔洞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缝隙时,应在底部支模板,模板的表面应紧贴楼板底部;
4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5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4.1.11管道穿越屋面部位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越位置应预埋刚性防水套管,套管断口处应平整,安装时套管应垂直,与屋面板底平齐,其顶部应高出屋面最终完成面不小于300mm;
2管道与套管的环形缝隙应采用防水胶泥或无机填料嵌实;
3屋面防水层施工时,防水层与管道套管处泛边收口净高宜为250mm,并应用扎箍扎紧,箍顶周圈用密封材料封闭并设置防雨帽。
4.1.12排水立管应避免布置在易受机械撞击处;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1.13排水管不宜布置在热源附近。当管道表面长期受热温度大于60℃时,管壁应采取隔热措施。排水立管与家用灶具边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备案号J11316-2013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DBJ51/T5062-2013代替DB51/T5062-2008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based on EPS board with metal net in cast-in-situ concrete
2013-06-17发布2013-10-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51/T 5062,DBJ51/T 5062-2013,EPS,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钢丝网架板,DBJ51/T 5062-2013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技术要求,统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居住建筑和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且为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外墙外保温工程。
1.0.3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2术语
2.0.1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based on EPS board with metal net in cast-in-situ concrete
将EPS钢丝网架板置于外模板内侧与混凝土现浇成型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由混凝土、保温层、抹灰层、饰面层构成。
2.0.2保温层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由保温材料组成,在保温系统中起保温作用的构造层,即EPS钢丝网架板。
2.0.3饰面层finish coat
外保温系统外装饰层,饰面层可分为面砖饰面、涂料饰面。
2.0.4EPS板expanded polystyrene board
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泡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而制得的具有闭孔结构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
2.0.5EPS钢丝网架板EPS board with metal network
由EPS板内插腹丝,外侧焊接钢丝网构成的三维空间网架芯板。
2.0.6界面砂浆interface treating mortar
由水泥、砂、聚合物胶结料、添加剂等组成,在EPS钢丝网架板双面喷涂,用以改善EPS板与基层及抹灰层粘结性的聚合物水泥胶浆。

3基本规定
3.0.1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适应钢筋混凝土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和空鼓。
3.0.2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将系统自重等荷载有效可地靠传递到主体结构上。
3.0.3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3.0.4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应有防水性能。

4性能要求
4.1原材料
4.1.1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工程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提供质量证明书和检验合格报告。
4.1.2EPS板加工前,陈化时间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EPS板材料的性能应符合表4.1.2的规定。4.1.3EPS钢丝网架板的钢丝网片、附加钢丝网与斜插腹丝应采用冷拔热镀锌低碳钢丝,钢丝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1.3的要求。

4.1.4界面砂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4的要求。

4.1.5耐碱玻璃纤维网布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1.5的要求。

4.1.6增强材料
1附加平网、角网等附加钢丝网的材质、网孔尺寸、钢丝直径等应与钢丝网架板钢丝网的规格相同。
2错固钢筋宜采用“U”形中6钢筋,用于EPS钢丝网架板与混凝土外墙的辅助锚固,错固钢筋混凝土外的部分应刷防锈漆二道。
4.1.7抹灰层材料抹灰材料应采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1.7的要求。4.1.8饰面层
1面砖饰面
1)建筑外墙采用饰面砖时,饰面砖宜采用通体砖,面砖粘贴面应带燕尾槽,并不得带有脱模剂。饰面砖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1.8.1-1的要求,其他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2涂料饰面
1)建筑外墙采用涂料饰面时,宜采用弹性涂料,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8.2-1的要求。采用其他饰面涂料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备案号:J16366-202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
DBJ33/T1273-2022
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ouble-skin truss-reinforced composite shear walls
2022-04-28发布2022-08-01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33/T 1273,DBJ33/T 1273-2022,剪力墙,技术规程,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DBJ33/T 1273-2022 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工程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多、高层建筑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
1.0.3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桁架加劲多腔体double-skin truss-reinforced components
由外侧双钢板、内部加劲行架和矩形钢管组装而成的具有多个相互连通腔体的钢结构构件,横截面形式有一字形、L形、T形、Z形等。
2.1.2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
double-skin truss-reinforced composite shear walls
由衔架加劲多腔体与内灌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剪力墙构件。
2.1.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structure with double-skin truss-reinforced composite components
以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组合结构,在本规程中包括三种结构类型,即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框架-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和框架-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核心筒结构。
2.1.4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
double-skin truss-reinforced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由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结构。
2.1.5框架-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
frame-double-skin truss-reinforced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由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框架和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结构。
2.1.6框架-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核心筒结构double-skin truss-reinforced composite tube structure

由外围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框架和内部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围成的核心筒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结构。
2.1.7正则化高厚比normalized slenderness
衔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全截面塑性承载力标准值与墙体受压整体弹性屈曲荷载之比的平方根。

3基本规定
3.1材料
3.1.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钢材的选用及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有关规定,质量等级不应低于B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的钢板、型钢宜采用Q235、Q355、Q390、Q420、Q460和Q345GJ钢,钢材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O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和《建筑结构用钢板》GB/T19879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2矩形钢管可采用焊接钢管,当壁厚不大于20mm时,也可采用冷成型矩形钢管。采用的冷成型矩形钢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JG/T178中I级产品的规定。
3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断后伸长率不应小于20%;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4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中,钢筋宜采用HPB300、HRB40O,钢筋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的有关规定。行架加劲多腔体剪力墙墙体中的加劲行架腹杆钢筋不应使用冷加工钢筋。
5压型钢板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压型钢板》GB/T12755的有关规定,压型钢板的基板应选用热浸镀锌钢板。镀锌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的有关规定。钢筋行架楼承板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行架楼承板》JG/T368的有关规定。
3.1.2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和《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有关规定。
3.1.3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力学性能和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混凝土构件和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Q235钢管或钢板,宜采用强度等级为C30~C40的混凝土;
2)Q355钢管或钢板,宜采用强度等级为C40~C50的混凝土;
3)Q390~Q420钢管或钢板,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50的混凝土;
2楼板选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3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厚度小于200mm时,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规定。
3.2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3.2.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2.2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高宽比不宜大于7.0。
3.2.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规定。标准设防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2.3确定。

3.3水平位移和舒适度
3.3.1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3.3.2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表3.3.2的限值。

3.3.3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按弹塑性方法计算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应大于1/70。
3.3.4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甲类建筑结构;
2)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
3)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2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7度Ⅲ、V类场地的乙类建筑;
2)7度房屋高度大于100m的竖向不规则结构。
3.3.5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楼盖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大于表3.3.5的限值。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计算。

4结构类型
4.1一般规定
4.1.1多、高层建筑可采用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框架-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框架-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核心筒结构。
4.1.2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有关规定。
4.1.3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有关规定。
4.1.4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宜不设置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宜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缝宽不宜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
4.1.5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工业化生产要求,部(构)件及节点设计宜标准化和通用化。
4.1.6采用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高层建筑设置地下室时,上部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应至少延伸至计算嵌固端以下一层或基础底板。
4.1.7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组合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
2组合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应避免刚度突变;

3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组合剪力墙;
4纵、横组合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Z形等形式;
5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组合剪力墙应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宜相近;
6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上下洞口不对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
7单片组合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
4.1.8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楼盖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或现浇钢筋桁架楼承板等形式的现浇楼板;
26度、7度抗震设防且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75mm;
3楼板应与钢梁、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有可靠连接。
4.1.9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填充墙、内隔墙等非结构构件宜采用轻质材料,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4.2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
4.2.1抗震设计时,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结构总高度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备案号:J16327-202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
DBJ33/T1272-2022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of urban roa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2022-04-02发布 2022-07-01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33/T 1272,DBJ33/T 1272-2022,养护管理,城市道路,评价标准,DBJ33/T 1272-2022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评价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城市道路养护工作,开展城市道路养护水平评价,提升城市道路服务功能,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城市道路养护工作的评价。
1.0.3城市道路养护工作的评价,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道路养护urban road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对开展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含地下人行通道)及其附属设施养护维修、检测评估、建档等相关作业的总称。
2.0.2城市道路养护企业urban road maintenance unit

指从事城市道路养护维修作业的企业。
2.0.3城市道路养护项目urban road maintenance project
指由城市道路养护企业提供养护维修作业的项目。

3基本规定
3.0.1城市道路养护评价工作应做到主体责任明确,评价准确,并建立城市道路养护评价常态化工作机制。
3.0.2城市道路养护水平评价体系应由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项目管理三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应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其中运行管理设置加分项和减分项。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当控制项评定不达标时,该评价章节的评分项不得分,当控制项评定达标,评分项、加分项和减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评分项出现扣分时,分值扣完为止,不允许出现负分。
3.0.3本标准评价的三类指标总分为102分,其中组织管理占20%、运行管理占20%、项目管理占60%。组织管理评价得分应按附录A填写,运行管理评价得分应按附录B填写,项目管理评价得分应按附录C填写。
3.0.4项目管理评价应随机抽取养护企业所承担的三个城市道路养护项目,取平均值作为项目管理评价分值;抽取的养护项目应在合同约定期内,且实施半年以上。
3.0.5根据评价结果综合各项内容评出总分,并根据分值按下列规定确定评价等级:
190≤评分值≤102,评价等级为“优秀”;
280≤评分值<90,评价等级为“良好”;
370≤评分值<80,评价等级为“及格”;
4评分值<70,评价等级为“不及格”。
3.0.6城市道路养护评价工作应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1查阅文件;
2现场核实;

3现场检查。
3.0.7城市道路养护评价后,应出具评价报告。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评价范围及内容;
2被评价养护工作情况及评价;
3评价等级;
4建议和意见。

4组织管理
4.1控制项
4.1.1养护企业的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在有效期内。
4.1.2养护企业应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且在有效期内。
4.1.3养护企业应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开展养护项目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2评分项
4.2.1养护企业负责企业生产管理的经理应具有3年及以上市政养护工作经历,评价总分值10分。
4.2.2养护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应5年市政养护工作经历,并具有市政工程类专业高级及以上职称证书,评价总分值10分。
4.2.3养护企业应按规定同企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保手续,评价分值为10分,未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保手续的,每人扣2分。
4.2.4特种作业工种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评价总分值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特种作业工种人员应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上岗,操作证应在有效期限内,得3分;
2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登记造册,记录合格证号码和年限,同时证件应留存、归档以待检查,得2分;
3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期间,应按相关特种作业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得5分。

4.2.5管理体系中内部制度齐全、有效,且单项制度内容完整,评价总分值为2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内部制度齐全、有效,得10分。内部制度应包括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日常巡查制度、维修养护制度、台账管理制度、项目部人员考核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制度、机械设备管理相关制度。每缺1项扣1分,分值扣完为止。
2单项制度内容完整,得10分,单项制度内容不完整的,每缺1项扣1分,分值扣完为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应包括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原则、追究手段、结果处理;
2)日常巡查制度应包括巡查范围、内容、要求;
3)维修养护制度应包括维修目的、内容、工作流程、方法;
4)台账管理制度应包括台账资料整理、记录、归档;
5)项目部人员考核制度应包括考核方法、目的、原则、方式、计划;
6)应急管理制度应包括应急预案、应急保障、应急响应、应急处置;
7)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职责;
8)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包括培训目的、对象、内容;
9)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检查目的、内容、范围、结果处理;
10)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机械设备使用、养护、检查、维修。
4.2.6养护企业应建立养护机械设备台账,并及时更新,评价分值为12分。未建立养护机械设备台账,扣6分;未及时更新,扣6分。
4.2.7养护企业应配置铣刨机、压路机、切割机、空压机、侧壁清洗车、巡查车、保温车、灌缝机和曲臂登高车等机械设备,评价总分值18分,每缺1项扣2分。
4.2.8养护基地可为养护维修及应急抢险作业提供场地,养护基地面积应根据道路养护区域面积配备,评价总分值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
1养护基地面积大于1000m2的,得10分;
2养护基地面积大于500m2且小于等于1000m2的,得7分;
3养护基地面积大于300m2且小于等于500m2的,得3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06-11 13:56:49

提问网友:小伙伴


解答网友:小的大牛


你好,1、验工计价: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按逐月(或形象进度)完成的工程数量计算各项费用,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即中间结算),帮助快速完成每期进度报量文件的编制工作;

2、结算计价: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发承包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变更鉴定,定额预算单价等资料,进行合同价款的增减或调整计算。最终竣工结算的时候使用。 

冯东,工程结构,工程结构试验,朱尔玉,朱晓伟,清华大学,王冰伟,高清PDF《工程结构试验》朱尔玉、冯东、朱晓伟、王冰伟 清华大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结构试验设计、加载技术、量测技术,以及工程结构静载试验方法、工程结构动力试验方法、结构试验现场可靠性检测技术、结构模型试验技术等内容,反映了国内外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本书既可作为土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地下工程和市政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土木工程领域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的参考用书。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获得工程结构试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工程结构试验设计、加载技术、量测技术,以及工程结构静载试验方法、工程结构动力试验方法、结构试验现场可靠性检测技术、结构模型试验技术等内容,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结构试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行业内相关专家的经验,参考和借鉴了有关专业图书的内容,取长补短,力求将国内外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测试方法介绍给读者。在此对本书所引用资料的作者和单位表示感谢。另外,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有关领导及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向所有对本书出版提供帮助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容索引:

第1章工程结构试验概论……1
1.1工程结构试验的任务与作用……1
1.1.1工程结构试验的任务…2
1.1.2工程结构试验的作用2
1.2工程结构试验分类3
1.2.1生产性试验和科研性试验4
1.2.2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5
1.2.3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6
1.2.4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8
1.2.5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8
思考题9
第2章工程结构试验设计11
2.1工程结构试验设计的主要环节……11
2.2工程结构试验一般过程12
2.2.1试验规划阶段12
2.2.2试验准备阶段…….14
2.2.3加载试验阶段……15
2.2.4试验资料整理分析和总结阶段……16
2.3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16
2.3.1试件形状…17
2.3.2试件尺寸19
2.3.3试件数目20
2.3.4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的构造要求23
2.4结构试验荷载设计25
2.4.1荷载设计的一般要求…25
2.4.2试验加载装置的设计25
2.4.3结构试验的加载制度……27

2.5结构试验的观测设计………27
2.5.1观测项目的确定28
2.5.2测点的选择与布置原则…28
2.5.3仪器的选择与测读的原则…29
2.6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试验的关系30
2.6.1概述30
2.6.2材料试验结果对结构试验的影响31
2.6.3试验方法对材料强度指标的影响32
2.7结构试验大纲和试验基本文件33
2.7.1试验大纲33
2.7.2试验基本文件34
思考题34
第3章工程结构试验加载技术36
3.1概述………36
3.2重力加载技术37
3.2.1直接重力加载法37
3.2.2间接重力加载法(杠杆加载方法)………38
3.3液压加载技术39
3.3.1手动液压千斤顶加载39
3.3.2同步液压加载系统40
3.3.3双向液压加载千斤顶……40

3.3.4结构试验机加载设备和技术………41
3.4电液伺服加载系统46
3.5机械力加载系统…48
3.6气压加载系统…………48
3.6.1空压机充气加载系统………48
3.6.2真空泵抽真空加载系统……49
3.7惯性力加载…49
3.7.1冲击力加载…49
3.7.2离心力加载…51
3.7.3直线位移惯性力加载………52
3.8电磁加载法53
3.9振动台加载
3.9.1机械式…54
3.9.2电磁式振动台…55
3,9.3电液式振动台…55
3.10其他激振方法…58
3.11加载辅助设备……59
3.11.1支座与支墩……
3.11.2加荷架63
3.11.3试验台座65
思考题68
第4章工程结构试验量测技术72
4.1概述…72

4.2量测仪表的基本概念72
4.3应变电测法……76
4.3.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及构造…77
43.2电阻应变仪的测量电路………83
4.3.3实用电路及其应用……87
4.4钢弦式传感器…………96
4.4.1工作原理…96
4.4.2钢弦式应变计……97
4.5应变的其他量测方法………………99
4.6光纤光栅法…101
4.7力和应力的量测方法……102
4.8位移测量…105
4.8.1线位移测量…………105
4.8.2角位移测量……108
4.9光电挠度计……109
4.10应变场的应变及裂缝测定…111
4.11测温元件…116
4.11.1热电阻测温原理…116
4.11.2热敏电阻温度计…116
4.11.3热电偶的工作原理……116
4.11.4热电偶的制作及标定+……117
4.11.5热电偶测温仪器及方法…117
4.12测振传感器…118
4.12.1惯性式拾振器原理………118
4.12.2相对式机械接收原理………122
4.12.3拾振器的换能原理…122
4.12.4拾振器的性能与标定126

4.12.5常用的几种振动传感器…127
4.12.6放大器和记录仪……129
4.13数据采集系统…….132
4.13.1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132
4.13.2数据采集的过程
134思考题…135
第5章工程结构静载试验…139
5.1概述139
5.1.1结构静载试验的任务与目的……………139
5.1.2结构静载试验的主要内容…140
5.2试验准备140
5.2.1试验对象的考察……140
5.2.2试验准备工作141
5.2.3试验人员的组织与分工……142
5.2.4其他准备工作……142
5.3加载方案设计142
5.3.1构件搁置位置…142
5.3.2试验加荷图式……………144
5.3.3试验荷载计算………145
5.3.4加载实施与控制………145
5.4观测方案设计149

5,4.1确定观测项目……149
5.4.2测点的选择和布置………149
5.4.3仪器的选择与测读原则…151
5.5常见结构静载试验154
5.5.1受弯构件的试验*……154
5.5.2压杆和柱的试验159
5.5.3屋架试验161
5.5.4薄壳和网架结构试验165
5.5.5静载试验示例……………172
5.6量测数据整理和换算………176
5.6.1应变到内力的转换………176
5.6.2梁挠度和转角的计算……………178
5.6.3梁的自重挠度的计算……180
5.6.4梁弯曲曲率的计算………180
5.6.5剪切变形的计算…………181
5.6.6试验曲线与图表绘制…………182
5.7结构性能评定…184
5.7.1构件的承载力检验…………184
5.7.2构件的挠度检验186
5.7.3构件的抗裂检验186
5.7.4构件裂缝宽度检验……186
5.7.5构件结构性能评定……187
思考题187
第6章工程结构动力试验190
6.1概述190
6.2工程结构动力特性试验…192
6.2.1自由振动法192

6.2.2共振法194
6.2.3脉动法196
6.3工程结构动力反应测定198
6.3.1动应变测定199
6.3.2动位移测定………200
6.3.3动力系数测定…….200
6.4工程结构疲劳试验………201
6.4.1概述....….201
6.4.2疲劳试验项目202
6.4.3疲劳试验荷载………202
6.4.4疲劳试验的步骤……….203
6.4.5疲劳试验的观测…………203
6.4.6疲劳试验试件的安装………204
6.5工程结构风洞试验…208
6.5.1风作用力对建筑物的危害……208
6.5.2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实测试验…………209
6.5.3工程结构模型风洞试验……209
6.6工程结构抗震试验213
6.6.1概述213
6.6.2工程结构抗震试验内容214

6.6.3工程结构抗震试验分类……214
6.6.4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方法…216
6.6.5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评定…229
思考题……231
第7章结构试验现场可靠性检测技术………234
7.1概述…234
7.2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技术…………235
7.2.1混凝土结构的特点…235
7.2.2混凝土强度检测·…236
7.2.3混凝土破损及内部缺陷检测………241
7.2.4混凝土结构钢筋检测…250
7.3钢结构的检测与鉴定…252
7.3.1钢结构检测要点……252
7.3.2钢材强度测定……253
7.3.3连接构造和腐蚀的检查253
7,3.4超声法检测钢材和焊缝缺陷………253
7.3.5磁粉与射线探伤………254
7.3.6承载能力和构造连接的鉴定评级……255
7.4结构可靠性综合评定255
7.4.1概述255
7.4.2结构可靠性鉴定的特点……256
7.4.3结构可靠性鉴定的一般程序……257

7.4.4子项的分级标准和评级方法………258
7.4.5项目的分级标准和评级方法………259
7.4.6单元综合鉴定评级…260
思考题………260
第8章结构模型试验技术…263
8.1概述……263
8.1.1模型试验的特点263
8.1.2模型试验的应用范围……264
8.2模型试验理论基础……265
8.2.1模型相似的基本概念…265
&.2.2相似原理267
8.2.3量纲分析…270
8.3模型设计274
8.3.1模型的类型…274
8.3.2模型设计的程序及模型几何尺寸……275
8.3.3模型设计中几个常见相似现象的相似关系………275
8.3.4模型设计示例……280
8.4动力模型设计……282
8.4.1弹性阶段的动力相似关系…283
8.4.2弹性及弹塑性阶段的动力相似关系…283
8.5模型材料…286
8.5.1模型试验对模型材料的基本要求…286
8.5.2常用的儿种模型材料286
8.5.3模型试验应注意的问题…288
8.6模型试验工程实例……289
8.6.1工程概况及试验目的……289
8.6.2模型设计及其简化290

8.6.3模型荷载模拟及试验程序设计290
8.6.4坝体模型制作291
8.6.5试验程序设计291
8.6.6模型量测292
8.6.7试验成果分析292
思考题292
参考文献294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