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6月 ( 第 125 页)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浙江

提问日期:2022-06-10 13:39:07

提问网友:yehai@139.com


浙江定额里规定了全悬挑阳台模板按投影面积计算,如果是半悬挑的只能拆开按梁板分别计算,请问各位大神如何定义全悬挑阳台?像我这个工程是不是左边的算半悬挑阳台,右边的算全悬挑阳台?多谢土建,浙江,答疑:求教各位高手,浙江如何区分全悬挑阳台和半悬挑阳台-浙江土建,浙江,答疑:求教各位高手,浙江如何区分全悬挑阳台和半悬挑阳台-浙江

解答网友:冯福连


你的理解是对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7/T5023-2021
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assembled structure with special-shaped columns comprising squar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2021-12-08发布2022-03-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37/T 5203,DB37/T 5203-2021,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装配式,DB37/T 5203-2021 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1总则
1..1为在多,高层装配式民用建筑工程中规范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多、高层民用建筑中由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组成的钢框架结构、钢框架一支撑结构、钢框架一延性墙板结构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1.0.3多、高层民用建筑方铜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方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Special-shaped columns comprising squar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SC-CFST)
由冷弯成型或热乳成型的方钢管相互焊接组合而成的肢厚比为1的异形构件(一股有T形、L形和十字形等形式),在铜管内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以受压为主的组合受力构件。
2.1.2方铜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结构sC-CFST Structure
由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和钢梁为主要构件组成的具有抗剪和抗弯能力的结构。
2.1.3方铜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SC-CFSTFrame-support structure
在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结构中的适当位置加设钢支撑(中心支撑、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而形成的结构体系。
2.1.4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一延性墙板结构SC-CFST Frame-ductile wallboard structure
在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结构中的适当位置加设延性墙板(钢板剪力墙、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而形成的结构体系。
2.1.5混凝土工作承担系数Percentage of loading carrying capacity by conerete

在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构件中,方钢管内混凝土提供的承载力与全部截面的承载力的比值。
2.1.6外套管式节点Oul-shell connection
在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外侧加设异形套管,套管与铜管柱通过塞焊和上下角焊缝连接,与钢梁通过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或栓焊混合连接而形成的一种梁柱节点形式。
2.L.7轻质抹灰石膏Lightweight underlying plaster
以半水石膏(CaS04·1/2H20)作为主要胶凝材料,加人轻集料(玻化微珠)和外加剂制成的主要起防火作用的抹灰材料。
2.1.8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Inorganic light aggregate insulationmortar
以玻化微珠或闭孔珍珠岩等无机轻集料为保温骨料,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为主要胶结料并擦加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它功能性添加剂制成的主要起防火作用的砂浆。

3基本规定
3.1材料
3.11钢材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高层建筑结构铜材的选用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99的有关规定。
3.1.2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构件中的铜管钢材强度等级宜采用Q235、Q355、Q390、Q420、Q160,其质量等级应不低于B级,并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铜3GB/T1591的规定,当有可靠依据时也可采用其它强度等级的钢材。
3.1.3方铜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构件中铜管可采用冷弯成型的钢管或热乳成型的钢管。焊缝可采用高焊、自动或半自动焊和手工对接焊缝。当采用冷弯成型的铜管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铜管JG/T178中I级产品的规定。
3.1.4方铜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中采用的铜支撑、屈曲约束支撑的材质与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99的有关规定。
3.1.5结构中铜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和铜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1.6方铜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对Q235钢管,宜配C30或C40级混凝土;对Q355钢管,宜配C40或C50级以上的混凝土;对Q390、Q420铜管,宜配C50级以上的混凝土。当采用CG0(不包含)以上高强混凝土时,应有可靠的依据。
3.1.7钢管内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规定。
3.1.8用于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构件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手工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的力学性能相适应;
2自动或半自动焊接用的焊丝及焊剂应与主体金属的力学性能相适应,并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用的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的规定:
4当两种不同钢材相焊接时,宜采用与主体金属强度较低的钢材相适应的焊条或焊丝。
3.1.9用于方铜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构件的连接紧固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级》GB/T5780及《六角头螺栓》GB/T5782的规定。
2高强度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铜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3GB/T1229、《铜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GB/T1231或《铜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3GB/T3632的规定。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和摩抗滑移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选用。
3.1.10焊钉(栓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的规定。
3.2结构体系
3.2.1多、高层民用建筑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环境条件、材料供应、制作安装、施工条件因素,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形式和连接构造。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3.2.2多、高层民用建筑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应有明确的竖向及水平传力路径,其平面和竖向布置及规则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3JG99的有关规定。
3.2.3抗震设防的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
3.2.4方钢管混凝士组合异形柱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3.2.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的方铜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2.5的规定。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

4结构计算分析
4.1一般规定
4.1.1荷载、地震作用及荷载效应组合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4.1.2在竖向荷载、风荷载以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弹性方法计算;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或静力弹塑性分析法计算。
4.1.3弹性分析时,可将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按抗弯刚度等效为方钢管混凝土柱,亦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计算柱的抗侧刚度。
4.1.4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重大地震破坏的建筑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此时,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4.1.5计算结构内力与变形时,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楼盖平面内的整体刚度。当楼盖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面内变形时,计算时应考虑楼盖平面内的实际刚度,考虑楼盖的面内变形影响。

4.1.6弹性分析时,当铜梁与楼板在构造上有可靠连接时,宜考虑钢梁与楼板的共同作用,可计人楼板对钢梁惯性矩的增大作用。梁两侧均有楼板时,梁的惯性矩可取铜梁惯性矩的1.5倍;仅一侧有楼板时,梁的性矩可取钢梁惯性矩的1.2倍;弹塑性分析时,不考虑楼板与钢梁的共同作用。
4.17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填充墙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7-0.9,当非承重墙体为轻质墙板或外挂墙板时,自振周期的折减系数可取0.9。在结构承载力和刚度计算时不应计人非结构构件的有利作用。
4.1.8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整体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7/T xxxx-xxxx
Jxxxxx-XxXx
建筑与市政工程基坑支护绿色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een support of building and municipal foundation excavation engineer ing
202X发布 202X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37/T 5202,DB37/T 5202-2021,基坑支护绿色技术,建筑与市政工程,标准,DB37/T 5202-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基坑支护绿色技术标准(报审版)

1总则
1.0.1为推进我省基坑支护绿色技术的应用,规范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监测,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建筑及市政工程中采用绿色技术的基坑支护、地下水抽灌一体化的设计、施工及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
1.0.3基坑工程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开挖深度及施工条件,优先采用基坑支护绿色技术,做到合理选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1.0.4建筑及市政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监测等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l基坑支护绿色技术green support of building excavation
在保证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的符合国家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的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与环境保护技术。
2.0.2倾斜桩inclined pile
桩体轴线与竖直方向呈不大于3°设置的支护桩,桩体通常采用预制桩或钢脏。
2.0.3倾斜桩组合支护结构composite inclined retaining structure
由竖直支护桩与倾斜桩组合或由不同倾斜方向、倾斜角度倾斜桩组合形成的无支撑支护结构。包括斜直交替支护结构、斜直组合双排桩支护结构、“八字形”支护结构、“个字形”组合支护结构,以及倾斜桩组合支护结构与其它支护形式形成的多级支护结构。
2.0.4斜直交替支护结构inclined--vertical retaining structure
竖直桩与倾斜脏交替布置且桩顶在同一抽线,并用冠梁连接的组合支护桩结构,包括内斜柱与竖直桩组合支护结构、外斜桩和竖直桩组合支护结构。
2.0.5斜直组合双排桩支护结构inclined-vertical double-rows retaining structure
由一排竖直桩和一排倾斜桩组成的、桩顶不在同一轴线,且由连梁连接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2.0.6“八字形”组合支护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 of shape“八”
由向基坑内倾斜的一排倾斜桩和向基坑外倾斜的一排倾斜桩组合形成的支护结构,两排倾斜桩的桩顶可在同一轴线,也可有一定距离而不在同一轴线。
2.0.7“字形”组合支护结构shape retaining structure of shape“个”
沿基坑侧壁由向基坑内倾斜、竖直和向基坑外倾斜交替布置的支护桩,且桩顶均在同一轴线的组合支护结构。
2.0.8可回收组合钢桩支护recoverable composite steel piling
由U型钢板桩、Ⅱ型钢、钢管桩等通过焊接、焊接槽口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等的方式连接形成的可回收复合挡土截水支护结构。
2.0.9可回收芯材-水泥土墙支护recoverable steel-soil mixed wall support
在连续套接的多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或等厚度水泥土墙插入可以回收的型钢、钢管、组合钢箱等劲性构件形成的复合挡土截水结构。

2.0.10可回收错杆removable anchor

使用功能完成后,可以拆除回收其筋体的锚杆,也称可拆芯式错杆。
2.0.11承载体load bearing body
位于压力型错杆的杆体底端,将筋体所受拉力转换为作用在错固体上压力的部件
2.0.12解锁装置deblocking device
位于可回收错杆杆体底端、可解锁与错筋脱离的部件。
2.0.13解锁deblocking
解锁装置与锚筋解除物理力学关联的行为,简称解锁。
2.0.14机械锁型可回收错杆end-locked type removable anchor
错杆使用功能完成后,采用机械方式进行解锁实现筋体拆除与回收的错杆。
2.0.15热熔型可回收错杆hot-melt removable anchor
错杆使用功能完成后,采用通电热熔方式解锁实现筋体拆除与回收的错杆。
2.0.16错筋回转型可回收错杆U-type removable anchor
错杆使用功能完成后,采用筋体回转方式实现筋体拆除与回收的错杆。
2.0.17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assembly steel struts system
由型钢支撑梁、组合围擦、立柱和连接件等装配构成的支撑系统(以下简称型钢组合支撑)。
2.0.18钢支撑轴力自动补偿系统automatic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steel support axial force
采用现代机电液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可视化监控系统等手段对钢支撑轴力全天候不间断监测、并能对支撑轴力进行适时自动补偿的控制系统。
2.0.19自动补偿上限值Automatic compensation upper limit value
自动补偿系统开始卸压的阀值,当实际轴力超过该值时,系统自动运行将轴力卸压至设计预加轴力值。
2.0.20自动补偿下限值automatic compensation lower1 imit value
自动补偿系统开始增压的阀值,当实际轴力低于该值时,系统自动运行将轴力增压至设计预加轴力值。
2.0.21地下水抽灌一体化integrated design for pumping and recharge
综合考虑人工降水、回灌过程中的地下水协调、均衡问题,统筹降水井、回灌井、监测点的平剖面布置以及配套管路系统的设计施工方法。

2.0.22地下水控制预分析pre-analysis for ground water control
基坑降水设计之前,基于基坑围护初步设计资料、工程地质与水位地质条件、临近建(构)筑物资料及周边环境复杂程度,分析工程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和地下水控制方法。
2.0.23围护与降水一体化设计integrated design for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pumping
基坑围护墙兼做截水帷幕时,在满足围护结构设计要求的基本插入深度后,再按照降水设计要求对围护结构插入深度、空间布局以及降水井结构进行的统筹设计、优化。
2.0.24基坑自动化监测系统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 of building excavation
整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等构建的监测系统,实现基坑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传输、处理和预警。

3基本规定
3.0.1基坑支护安全等级的划分及使用年限应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多GJ120及相关标准的要求。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基坑设计使用年限。
3.0.2基坑支护设计应具备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用地红线范围,周边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图、地下部分建筑结构设计图纸;
3周边相关建(构)筑物、地下设施、管线的调查资料及工作性状、现场可回收条件;
4相邻地下工程施工情况;
5周转使用的可回收构件的实际物理性能及力学指标。
3.0.3支护选型时,除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形状与规模、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及支护结构使用期等因素外,尚应考虑下列因素:
1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的承受能力及支护结构失效的后果;
2可回收的工艺和空间条件;
3节能减排和周转构件的损耗和供应条件;
4支护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5施工场地条件及施工季节;
6经济指标、环保性能和施工工期。
3.0.4采用绿色技术的基坑支护设计除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3GJ120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外,尚应进行下列内容的计算分析:
1回收期截面承载能力验算;
2沉柱阻力计算;
3回收拔除阻力计算;
4连接验算;
5基坑截水、降水与回灌一体化设计;
6基坑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
7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
3.0.5基坑支护绿色技术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保证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
3保证装配和回收的作业空间。
3.0.6采用绿色技术的基坑支护设计除应考虑水土压力、周边荷载外,尚应考虑下列荷载作用与影响:
1相邻工程打桩、降水等的施工影响;
2温度变化对支护结构的作用;
3临水基坑的波浪、潮沙荷载等作用;
4易引发构件腐蚀的特殊环境,尚应考虑构件的受腐蚀影响;
5其他不利于基坑稳定的荷载作用与影响。
3.0.7采用绿色技术的、设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基坑工程,当场地水土对结构构件产生影响其正常工作性能的腐蚀时,应对易腐蚀构件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3.0.8预制构件宜采用标准件,必要时可在局部位置采用非标准件,非标准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标准件的材料性能不应低于标准件的材料性能;
2非标准件的制作加工精度和验收标准不应低于标准件;
3非标准件与标准件的连接应满足受力和构造要求。
3.0.9周转使用的结构构件或连接进行承载能力验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

4倾斜桩支护
4.1一般规定
4.1.1倾斜桩支护结构形式宜根据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基坑深度等按表
4.1.1选型。
4.1.2倾斜桩的柱体轴线应与竖直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倾斜支护桩的倾斜角度0(图4.1.1)不宜大于30°4.1.3倾斜桩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与勘察、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会同勘察、设计单位处理。
4.1.4倾斜桩桩体入土深度应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稳定与变形计算要求确定。
4.1.5施工单位应针对倾斜桩支护结构的施工凤险制定施工应急预案。
4.1.6基坑倾斜桩支护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3JGJ120的有关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7/T5201-2021
备案号J16710-202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ceification for prestressed concrele structures
2021-12-08发布2022-03-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37/T 5201,DB37/T 5201-2021,技术规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DB37/T 5201-202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山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检验、监测和验收,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城市桥梁等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施工、检验、监测和验收。
1.0.3本规程是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和《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规定的原则制定。主要术语、符号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1.0.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JGJ/T140的有关规定。
1.0.5在水下或高腐蚀环境中的结构构件、人防结构不应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
1.0.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2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筋后浇筑混凝土,并通过粘结力传递而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在结构上错固而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4预应力筋prestressing tendon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筋、钢丝、钢绞线和钢棒的总称。
2.1.5有粘结预应力筋bonded prestressing tendon
张拉后直接与混凝土粘结或通过灌浆使之与混凝土粘结的一种预应力筋。
2.1.6无粘结预应力筋unbonded prestressing tendon
表面涂防腐油脂并包塑料护套后,与周围混凝土不粘结,靠锚具传递压力给构件或结构的一种预应力筋。
2.1.7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在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配置主要受力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8体外预应力筋external prestressing tendon
布置在结构构件截面之外的预应力筋。通过与结构构件相连的错固端块和转向块将预应力传递到结构上。
2.1.9体外预应力结构externally prestressed structure
由布置在混凝土构件截面之外的后张预应力筋产生预加应力的结构。
2.1.10错具anchorage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或结构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压力传递到构件或结构上所采用的永久性错固装置。
2.1.11夹具grip
先张法预应力构件或结构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并将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所采用的临时性铺固装置。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或结构施工时,在张拉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所采用的临时性错固装置。
2.1.12连接器coupler
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2.1.13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prestressing tendon-anchorage assembly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与安装在两端部的错具组装而成的受力单元。
2.1.14张拉控制应力control stress for tensioning
预应力筋张拉时在张拉端所施加的应力值。可作为计算预应力损失的起点。
2.1.15预应力损失prestressing loss
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和张拉后,由于材料特性、结构状态和张拉工艺等因素引起的预应力筋应力降低的现象。预应力损失包括:摩擦损失、错固损失、弹性压缩损失、热养护损失、预应力筋应力松弛损失和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
2.1.16有效预应力effective prestress
预应力损失完成后,在预应力筋中保持的应力值。

3材料
3.1混凝土及预应力筋
3.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40且不应小于C30。
3.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普通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1.3根据结构受力特点、环境条件和施工方法的不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也可采用预应力螺纹钢筋。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宜采用钢绞线和中等强度钢丝。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宜采用高强度钢绞线。有特殊防腐蚀要求时,可选用镀锌钢丝、镀锌钢绞线或环氧涂层钢绞线。无粘结预应力构件宜选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在缓粘结预应力构件或结构中宜采用高强度钢绞线。
3.1.4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1.5预应力筋弹性模量E应按表3.1.5采用。

3.1.6预应力筋的疲劳应力幅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1.7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8不应小于3.5%。
3.1.8预应力镀锌钢绞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镀锌钢绞线适用于体外预应力结构,不应直接与混凝土、砂浆接触;
2镀锌钢丝和镀锌钢绞线的规格和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桥梁缆索用热镀锌或锌铝合金钢丝》GB/T17101、行业标准《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YB/T152和《镀锌钢绞线》YB/T5004的有关规定。
3.1.9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规格和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JG/T387的有关规定。
3.1.10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和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GB/T25823的有关规定。
3.1.1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T369的有关规定;缓凝胶粘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专用粘合剂》JG/T370的有关规定。
3.1.12无粘结预应力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T161的有关规定。
3.2预应力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3.2.1高强度预应力筋锚具适用于低强度预应力筋和高强度预应力筋,低强度预应力筋锚具适用于低强度预应力筋。不同错具单元不应混清组装使用。
3.2.2钢绞线长度小于13m或张拉力小于0.5fpk时,锚具损失值占比较大宜采用低回缩锚具。
3.2.3预应力筋用错具和连接器的性能除应符合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错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错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的有关规定。

4结构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作用(荷载)对结构的整体进行作用(荷载)效应分析,并应对施工阶段进行验算。公路桥涵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4.1.2荷载及其效应组合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建筑结构的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执行。
2城市桥梁的荷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规定执行,荷载组合及分项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的规定执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短期效应(频遇)组合设计时,应采用频遇值作为可变作用的代表值;按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应采用准永久值作为可变作用的代表值。
4.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效应分析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预应力效应的分析应考虑施工程序、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超长结构应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
2存在多重约东的结构体系应考虑施加预应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预应力构件和非预应力构件均应考虑预应力作用的影响。
4.1.4预应力筋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宜参照弯矩图布置预应力筋。
2控制截面处的预应力筋宜靠近混凝土构件受拉边缘布置。

3预应力筋宜连续布置。
4综合考虑保护层厚度、防火要求、次内力和构造要求等因素。
4.1.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次内力分析时宜采用约束次内力法。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4.1.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人预应力作用效应;超静定结构的次内力应参与组合计算。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y不应大于1.0,不利时y应取1.3;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0。
对参与组合的预应力作用效应项,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承载力有利时,构件重要性系数y%应取1.0;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承载力不利时,构件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4.1.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采用荷载平衡法进行初步设计。
4.1.8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节点钢筋密集,采用群错布置困难时,宜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1.9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粘结前的施工阶段验算应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粘结后应按照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4.1.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结构加固改造采用体外预应力时,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1.11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中,宜采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或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4.1.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疲劳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
CCS B 6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973—2021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aster plan of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2021-04-01发布2021-07-01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 1973,DB35/T 1973-2021,总体规划,技术规程,湿地公园,省级,DB35/T 1973-2021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编制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一股规定、现状调查与评价、总体布局、保护与恢复规划、科普宣教规划、科研与监测规划、合理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区域协调规划、管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规划文件组成和图表制作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4708湿地分类
GB5028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T5029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31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wetland
天然或者人工形成,常年或者季节性带有静止或者流动水体的地域,包括滨海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等人工湿地。
3.2
省级湿地公园Provincial wetland park
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命名,依法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3.3
功能分区functional division
根据规划区资源特征、分布情况和保护利用方式的不同,为实现规划目标,将湿地公园划分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区域单元。
3.4
湿地率wetland coverage
湿地公园内的湿地面积古湿地公园总面积的百分比。

4一般规定
4.1规划原则
4.1.1保护优先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
4.1.2科学修复
结合湿地公园生态系统退化或受损情况,采取针对性修复措施,使退化或受损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4.1.3合理利用
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湿地资源利用范围、方式及强度。
4.1.4可持续发展
湿地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利用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1.5统筹协调
统筹考虑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各方面的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相协调。
4.2规划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性公约、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相关规划等。
4.3规划内容
包括现状调查和评价,湿地公园性质、定位、发展目标,湿地公园范围和功能区划,保护与恢复规划、科普宣教规划、科研与监测规划、合理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区域协调规划、管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及图表制作等。
4.4规划期限
湿地公园规划期为5年一10年,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一致,可分为近期和中远期。
4.5规划程序
4.5.1前期准备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物质和技术等方面准备,制定总体规划技术方案。
4.5.2调查与评价
外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
4.5.3规划编制
提出湿地公园的范围、功能分区方案及规划总体思路等,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和建议,编写总体规划文本,编绘必要的规划图件。
4.5.4规划评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99
CCS B02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963—2021
营造林工程定额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fforestation project ration
2021-02-09发布2021-05-0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 1963,DB35/T 1963-2021,定额编制规范,营造林工程,DB35/T 1963-2021 营造林工程定额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营造林工程定额编制总则、营造林工程定额内容构成、营造林工程定额确定。
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区域范围的营造林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81一2015森林抚育规程
DB35/T84一2020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营造林工程afforestation project
在适宜造林的土地上通过人工方式营建森林的项目工程。
3.2
措施项目measure item
营造林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
3.3
营造林工程定额ration on afforestation project
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合理组织劳动与使用材料及机械,完成营造林工程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资源的数量标准。
3.4
标准用工定额standard labour ration
标准施工条件下,完成各营造林工程工序的单位用工量。
3.5
难度系数coefficient of difficulty
相对标准施工条件下,实际施工条件的难度增加或减少程度。
3.6
营造林工程造价cost of afforestation project
营造林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

4总则
4.1目标
规范营造林工程投资测算,提高营造林工程定额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4.2原则
营造林工程定额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原则;
b)因地制宜、区域差异性原则;
c)因势利导、科技创新原则;
d)积极稳妥、可操作性原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80.10
P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722—2017
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Semi-open gradation 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 for Highway Pavement
2017-12-25发布2018-03-2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722,DB35/T 1722-2017,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DB35/T 1722-2017 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路面半开级配超薄磨耗层的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及超薄磨耗层试件成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水泥混凝土隧道路面的表面磨耗层及以上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城市道路养护与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注:本标准所指超薄磨耗层限于一体化超薄磨耗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ASTM D6936测定乳化沥青反乳化性的试验方法
3术语定义及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半开级配Semi-open gradation
紧密排水型沥青混合料,孔隙率介于排水路面和密实路面之间。
3.1.2
一体化超薄磨耗层Tack coat一integrated 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
采用一台摊铺机械将间断级配的热排改性沥青混合料直接铺筑在同步喷酒改性乳化沥青的粘结层上,厚度一般为15一25m,可快速开放交通的薄层沥青路面结构。
注:超薄磨耗层,主要应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也可以作为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具有抗滑,抗车,抗磨耗、降低噪音和诚少水雾的优良性能。普通沥青路面施工属于分步施工,其是先利用沥青酒布设备进行乳化沥青的酒布,等乳化青破乳后再用普通排铺设备对青混合料进行摊铺。超薄磨耗层技术属于同步施工,将间断级配热井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改性乳化沥青材料,采用一台摊铺机械同步完成乳化沥青酒布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乳化沥青的破乳主要是利用热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将乳化青中的水汽化来完成,同时部分破乳后的乳化沥青还将随汽化作用向上提升,并填充超薄磨耗层下部的空隙,使超薄磨耗层下部具有防水、封闭裂缝的作用,而上部具有耐磨、排水,降噪的作用。超薄磨耗层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即特殊的施工设备一一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及热沥青混合料一体化排铺机,特殊的改性青一一高粘度高软化点,特殊的改性乳化沥青一一快裂高蒸发残留物含量高粘度,特殊的级配一一混合料空隙卓介于开级配与密级配之间
3.1.3
机制砂Crushed sand
由碎石及砾石经制砂机反复破碎加工至粒径小于2.36的人工砂,亦称破碎砂。
3.1.4
矿粉Mineral filler
由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加工得到的,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料作用的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粉末。
3.1.5
沥青结合料Asphalt binder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3.1.6
改性沥青Modified asphalt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3.1.7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3.1.8
粘层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本标准中的粘层还起到填充上部沥青混合料部分空隙的作用。
3.1.9
沥青混合料Asphalt mixtures
由矿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或19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或13.2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3.1.10集料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股允许筛余不超过1%)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常比“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3.1.11
旋转压实仪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
由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提出的一种混合料成型试验设备,能有效模拟现场压实状态,采用搓揉工艺成型试件。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道路石油沥青
NMAS: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COC:克利夫兰开口杯测定的沥青闪点(Cleaveland Open-Cup Method)
TOC:泰格开口杯测定的沥青闪点(Tag Open-Cup Method)
PSV:石料磨光值(Polished Stone Value)
TFOT: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 Film Oven Test)
RTFOT: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 Thin Film Oven Test)
PMB(或PMA):聚合物改性沥青(Polymer Modified Bitumen或Asphalt)
HMA:热排沥青混合料(Hot Mix Asphalt)
A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sphalt Concrete)
OAC: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ptimum Asphalt Content)
NS:马敬尔稳定度
FL:马欧尔试验的流值
P: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
P: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
VM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 in Mineral Aggregate)
FA: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Voids Filled with Asphalt)
SSI:路面强度系数
D:路面综合破损率,指被调查路面的折合破损面积与调查路段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路面养护决策的重要指标。其既可反映路面的破坏类型、严重程度和损坏密度,又可衡量路况质量和性能变化,是道路使用者评价公路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最直观依据。
IRI:国际平整度指数,是表征路面平整度一项标准指标,其概念是以四分之一车在速度为80km/h时的值为IRI值,单位用m/km。IRI其实是一个无量纲的指数,因为它来自于四分之一车模拟统计值,但习惯上用m/km表示。RD:车深度,反映了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当车撤深度RD大于15mm后,车撤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CR:路面裂缝率,指沥青路面龟裂、块状裂缝、纵向、横向裂缝的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的百分比。
4材料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场:进场后必须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4.1.2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宜就地取材。质量应符合要求,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
4.1.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品种、规格的集料进场后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集料规格要求见表1、表2、表3。

4.2粗集料
4.2.1超薄磨耗层所用粗集料宜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质地坚硬的岩石。
注:为保证超薄磨耗层的抗滑性能,要求所用粗集料具有较高的坚固性和耐磨性,玄武岩和辉绿岩相对石灰岩具有较高
的强度,且角性优于石灰岩,故推荐使用玄武岩或辉绿岩作为其粗集料。若当地石料匮乏,可采用满足表要求的其它石料。
4.2.2超薄磨耗层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由摊铺厚度决定,一般为9.5mm或13.2mm.
4.2.3用于超薄磨耗层的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嵌挤能力的破碎石料:生产粗集料时严禁采用领式破碎机。
4.2.4超薄磨耗层对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见表4。下列指标主要是针对其在高等级公路使用的要求,其余等级公路的可参照技术要求适当降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3.040
G33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699—2017
城镇聚乙烯(PE)燃气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Periodic inspection Regulation for city Polyethylene (PE)gas pipelines
2017-12-25发布2018-03-2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699,DB35/T 1699-2017,PE,城镇,定期检验规则,聚乙烯燃气管道,DB35/T 1699-2017 城镇聚乙烯(PE)燃气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聚乙烯(PE)燃气管道定期检验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温度在20℃一40℃,公称直径不小于50m,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不大于0.7Pa的输送城镇燃气的聚乙烯管道和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包括钢塑转换接头及穿跨越钢质燃气管道)的定期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CJ33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63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聚乙烯(PE)管道polyethylene(PE)pipeline
由燃气用聚乙烯(PE)管材、管件、阀门及附件组成的管道系统。
注1:聚乙烯管材是用聚乙烯混配料通过挤出成型工艺生产的管材。
注2:聚乙烯管件是用聚乙烯混配料通过注塑成型等工艺生产的管件。
3.2
钢骨架聚乙烯(PE)复合管道steel skeleton polyethylene(PE)composite pipeline
由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和管件组成的管道系统。
注:钢骨果聚乙烯复合管包括:钢丝网(焊接)骨果聚乙烯复合管、钢丝网(缠绕)骨果聚乙烯复合管、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
3.3
失效可能性failure probability
管道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分数或频次表示。
3.4
失效后果failure consequence
潜在的管道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所可能引起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无形损失等后果。
3.5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评估管道在其实际使用工况和环境下的风险程度。

4总则
4.1定期检验类别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包括年度检查和全面检验。
年度检查,是指在运行过程中的常规性检查。年度检查至少每年次,进行全面检验的年度可以不进行年度检查。

全面检验,是指按一定的检验周期对在用管道进行基于风险的检验。
4.2定期检验程序
定期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包括检验方案制定、检验前准备、缺陷及问题处理、检验结果汇总、出具检验报告(详见附录A)等。
4.3检验机构
4.3.1从事管道检验的检验机构应当取得相应资质(承担年度拾查的机构除外),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的范围从事管道检验工作。承担全面检验的机构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取得公用管道定期检验资质。
4.3.2检验机构接到检验申请后,应当及时安排检验
4.3.3开展全面检验工作前,检验机构应当告知管道所在地的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并且接受其监督管理。
4.3.4检验机构应当对管道定期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负责。
4.4检验人员
4.4.1从事管道全面检验的检验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证书。
4.4.2检验人员应当按照批准的检验方案开展检验工作,当检验方案不适用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时,检验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程序办理方案变更,并且按照变更后的方案开展检验。
4.4.3检验人员应当遵守管道使用单位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4.5使用单位
4.5.1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检验计划,按照规定进行年度检查,根据检验周期及时申报进行全面检验。
4.5.2使用单位应当做好管道定期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使管道处于适合的待检状态,并且提供安全的检验环境,负责检验所需要的辅助工作,协助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4.6检验周期
首次全面检验应当在管道投用后6年内进行,以后的再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管道的安全状况确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80
P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640—2017
福建省高液限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 Liquid Limit Soil Subgrades in Fujian Province
2017-02-08发布2017-05-08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640,DB35/T 1640-2017,技术规范,福建省,设计施工,高液限土路基,DB35/T 1640-2017 福建省高液限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液限土路基的术语和定义、高液限土路堤填筑要求、高液限土零填、挖方路基要求和路重边坡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新建与改扩建工程高液限土路基的设计与施工。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D3O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3术语与定义
JTGD302015、JTGF102006、JTGE40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液限土high liquid limit soil
液限(100g锥试验)超过50%的细粒土。
3.2
BR承载比(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表征路基土、粒料、稳定土强度的一种指标。即标准试件在贯入量为2.5m时所施加的试验荷载与标准碎石材料在相同贯入量时所施加的荷载之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3.3
最大cBR强度maximum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高液限土CBR试验当土的击实功一定时,其CBR值将随土的含水率变化而政变,连接不同含水率时的CBR值曲线,CBR曲线上的极大值为该击实功下的最大CBR。与最大CBR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最大CBR含水率。击实功越大,最大CBR含水率越小,反之亦然。
3.4
最大CBR含水率maximum water content under maximum CBR
与最大CBR值相对应的土的含水率。
3.5
稠度consistency
土的液限与含水率之差和塑性指数之比,称为土的稠度。

3.6
路床roadbed
指路面结构层以下0.8m或1.20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分为上路床及下路床两层。上路床厚度0.3m,下路床厚度在轻、中交通公路为0.5m、重、特重交通公路为0.9m。
3.7
路堤embankment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堤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面底面以下0.80Ⅲ一1.50m范围内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3.8
路堑cutting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3.9
湿法试验wet testing method
当土的含水率高于目标含水率时,采用逐步晾晒的方式将土的含水率降至目标含水率再进行相关试验的试验方法。
4高液限士路堤填筑
4.1填料要求
4.1.1福建省的高液限土多由花岗岩母岩风化而来,含部分粗颗粒。液限大多在50%一65%之间,个别超过70%:塑限多在25%一35%之间:天然含水率大多在30%一42%之间:CBR值多在5一10之间,部分高液限土的CBR值超过15,CBR值分布范围较宽:CBR膨胀率在0.5%一2.5%之间,膨胀率较小。
4.1.2用于公路路基填筑的高液限土的CBR值应大于3且其液限宜小于70%,当液限超过70%则应进行技术论证并确认可行后方可应用。
4.2适用范围
4.2.1CBR大于3的高液限土可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下路堤的填筑。采用高液限土填筑路段的路床与上路堤应采用遇水不易解的碎石土、砂珠等祖粒料填筑。上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20ma路床填料应有较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10c,粒径大于2面的含量宜大于50%。
4.2.2路基浸水部分与陡坡路段不宜采用高液限土填筑,若拟采用需进行路基整体稳定性评价。
4.2.3高液限土宜用于最大高度不超过20m的路基,且高液限土的填筑厚度不宜超过15m。
4.2.4路基与挡墙、涵洞、桥台等构造物接合部位不得采用高液限土填筑。
4.2.5高液限土路基应满足地基和路基整体稳定要求。当边坡高度小于8m时,坡率宜为1:1.5:当边坡高度大于8m时,宜设置边坡平台,平台宽度宜为2m,第一级路堤边坡坡率宜为1:1.5,其余为1:1.75。
4.3填筑前的准备
4.3.1高液限土在填筑前应进行表1中的试验项目。当高液限土土质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相关试验。

4.3.2高液限土的室内含水率试验宜采用烘干法,现场压实度试验可采用酒精燃烧法:颗粒筛分试验应采用水洗法:击实、CB试验必须采用湿法试验。
4.3.3CBR值是判别路基填料能香应用的关键指标,高液限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击实曲线(密实度曲线)与其CBR曲线相分离,星双驼峰曲线,因此其CBR试验与一般的土有所不同。高液限土的CBR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调查确定料场土的含水率范围。
b)当土的制件击数保持不变,高液限土的含水率变化时,其CBR值将随之改变,CBR曲线上的极大值为该击实功下的最大CBR。与最大CBR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最大CBR含水率。击实功越大,最大CBR含水率越小,反之亦然。
c)调整CBR试验制件击数,得到不同击实功下的最大CBR与最大CBR含水率。
d)现场土的含水率一般在某一范围内,为了确定该范围内路基土的CBR值,需进行不同含水率、不同击实功的CBR交叉试验。室内试验土的含水率范围应涵括现场路基填料可能的含水率,以揭示土在不同工况下的CBR强度特性,用于指导施工。CBR试验时具体制件击数可根据试验经验确定,当缺少试验经验时,可参考表2进行,必要时可增加不同击数的试验数量,每个土样含水率的间隔宜为3一5个百分点或稠度间隔0.1-一0.15。
e)绘制不同含水率时土的CBR试验结果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CER大于3的要求,确定高液限土路基的可用含水率范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40
P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639—2017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Sea-crossing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uper-long Span
2017-02-08发布 2017-05-08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639,DB35/T 1639-2017,海洋环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钢箱梁斜拉桥,DB35/T 1639-2017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主桥及引桥的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包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墩台、基础工程、索塔工程、主梁工程、桥面系及附属设施工程的评定),路基等工程仍然采用现行有关行业标准进行评定,环保、机电工程部分按相应规范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监督部门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检验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TF50一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
JT/T722一2008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公路发(2010]6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标准。
3.1
检验inspection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3.2
评定evaluation
依据检验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分并确定其等级的活动。

3.3

关键项目dominant item
分项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实测项目。
3.4
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分项工程中除关键项目以外的实测项目。
3.5
外观(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3.6
权值weight number
对工程项目或检测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所赋予的数值。
4工程质量评定
4.1一般规定
4.1.1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将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主桥的施工项目,按附录A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子分项工程:
4.1.1.1单位工程
在本桥梁建设项目中,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4.1.1.2分部工程
在单位工程中,应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
4.1.1.3分项工程、子分项工程
在分部工程中,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或子分项工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10分制进行。在子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逐级计算各相应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评分值。
4.1.2工程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应按子分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合同段和主桥建设项目逐级评定。
4.1.3施工单位应对各子分项工程、分项工程按本标准所列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进行自检,参见附录中“子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提交真实、完整的自检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4.1.4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抽检,对施工单位检评资料进行签认,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4.1.5建设单位根据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工程监理单位所做的工程质量评分及等级进行市定。

4.1.6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测机构可依据本标准对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主桥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评定。
4.2工程质量评分方法
4.2.1子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4.2.1.1子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
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只有在其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且无严重外观缺陷和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并基本齐全时,才能对子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4.2.1.2关键项目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为关健项目(在文中以“△”标识),其合格率不得低于90%(属于工厂加工制造的桥梁金属构件不低于95%),且检测值不得超过规定极值,香则必须进行返工处理。
4.2.1.3实测项目的规定极值
指任一单个检测值都不能突破的极限值,不符合要求时该实测项目为不合格。
4.2.1.4按JTGF80/1-2004中附录B至附录1所列方法进行评定的关键项目采用JTGF80/1-2004中附录B至附录I所列方法进行评定的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则该子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40
P28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629—2016
公路桥梁支座安装与更换技术规程
Lnstallation and replac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 bearings
2016-12-30发布2017-04-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629,DB35/T 1629-2016,公路桥梁支座,安装更换,技术规程,DB35/T 1629-2016 公路桥梁支座安装与更换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公路桥梁支座安装与更换的总则、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仪器设备、支座要求、支座安装、支座更换、质量检查与验收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桥梁结构中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球型支座的安装与更换。其它桥梁支座安装与更换可参照使用。
2规程性引用女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7955桥梁球型支座
GB50010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
JT/T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391公路桥梁盆式支座
JTGD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T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J22公路桥梁加固设计技术规范
JTG/TJ2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3总则
3.1为规范公路桥梁支座安装与更换施工,确保质量和安全,提高公路桥梁支座安装与更换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支座安装与更换施工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定本规程。
3.2公路桥梁支座安装与更换施工应符合批准设计文件的规定。
3.3公路桥梁支座安装与更换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4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支座安装installation of bearings
在桥梁整体结构中安装符合设计要求的支座及垫石等相关附属构件。
4.2
支座更换replacement of bearings
拆除雷更换的桥梁支座,修复支座垫石等相关附属构件,重新安装满足设计要求的新支座。
4.3
同步液压顶升控制系统synchronized hydraulic jacking control systems
用电脑控制可以实现桥梁整联跨同步位移的多点顶升液压系统,具有位移、速度、顶升力测量和逻辑判断及指令控制功能。系统包括:液压油泵、千斤顶、管路及联接件、位移传感器、自动化控制单元等。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控制精度。根据液压动力供给方式不同,系统可分为集中式油泵和多泵组组拼两种形式,后者可更好满足多跨长桥整体同步顶升施工。
4.4
安全监控系统the systems of safety monitoring
在桥梁顶升过程中,用电脑控制对梁体的顶升高度、应变、裂缝、挠度、轴线位移进行实时监测的安全监测控制系统。
4.5
临时支承temporary support
施工过程中,用于临时支撑梁体的刚性装置。
4.6
防落梁装置the anti fall beam device
防止桥梁上部结构在偏心活荷载或汽车离心力作用下发生梁体偏移的装置,多用于弯桥。特别对独柱式桥墩或较少支座梁体可达到水平限位控制作用。
4.7
顶升支架jacking bracke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6062016
民用建筑物加装电梯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install elevator in civil building
2016-11-11发布2017-02-1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606,DB35/T 1606-2016,加装电梯,技术规范,民用建筑物,雷电防护,DB35/T 1606-2016 民用建筑物加装电梯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物加装电梯雷电防护措施、检测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物加装电梯雷电防护,该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符合相关防雷规范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一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601一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民用建筑物civil building
非生产性建筑物,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一股民用建筑由基础、墙或柱、楼底层、楼梯、屋顶、门窗等构配件组成。
3.2
加装电梯install elevator
加装在建筑物外侧的电梯装置,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不包括临时性电梯。
3.3
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GB50057一2010,定义2.0.10]
3.4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也称浪涌保护器。
[GB/T21431一2015,定义3.9]
3.5
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LEB)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GB50057-2010,定义2.0.19]

3.6
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LEB)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GB50057-2010,定义2.0.19]
4一般规定
民用建筑物加装电梯宜采取防直击雷、防闪电电涌慢入和防雷击电磁脉种指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40
B64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2016-04-06发布2016-07-06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573,DB35/T 1573-2016,导则,建设总体规划,生物防火林带,DB35/T 1573-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规划布局、现场调查、技术措施设计、投资估算和规划文件组成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各类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专项规划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5007一2014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
TB1006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生物防火林带
在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选择防火性能强,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不含挥发油脂、含水率高、叶片厚、燃点高的树种,运用密植手段,营造带状林,形成阻隔林火蔓延的植物林带。
3.1.1
山脊生物防火林带
在林地或林分中,拟开设在山脊线或山脊线附近,起到阻隔山火蔓延作用和实施以火攻火战术依托作用的生物防火林带。
3.1.2
山脚生物防火林带
在林地或林分边缘,拟开设在山脚田边或其上部,起到阻隔山火进入林地或林分作用的生物防火林带。
3.1.3
电力走廊生物防火林带
在经过林地或林分上部的电力线路,拟开设起预防山火威胁电力输送作用和防范电力线路掉落引发山火作用的生物防火林带。
3.2
林火阻隔网
防火区内由多条阻隔带形成的闭合式阻火网络。

3.3
林火阻隔网密度
林地单位面积内(防火区域内)林火阻隔网的数量(长度或面积)。林火阻隔网密度,划分成长度密度和面积密度。
3.3.1
长度密度
林地面积(防火区域)内,所有林火阻隔网的长度(m)之和与林地面积(hn)之比。单位:n/hn。
3.3.2
面积密度
林地面积(防火区域)内,所有林火阻隔网面积(hm)之和与林地面积(hm)之比。单位:林火阻隔网面积(hm)/林地面积(hm)。
3.4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四周有阻火隔离带封闭围成的防火区城,是控制林火向阻隔网外蔓延的基本单元。
4总则
4.1遵循“因险设防、突击重点、统筹规划、分批建设”的建设原则。
4.2生物防火林带应结合营林工程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4.3生物防火林带设置宜与行政区城界线、山林权属界线基本一致。林带相互联结,构成封闭式林火阻隔网络。
4.4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4.5应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兼顾的原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9.080.30
W62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551—2015
单向导湿面料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uni-directional moisture transferring fabric
2015-12-28发布2016-03-28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551,DB35/T 1551-2015,单向导湿面料,通用技术要求,DB35/T 1551-2015 单向导湿面料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向导湿面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具备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机织面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17.1纺织品织物斯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斯破强力的测定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4802.2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H值的测定
GB/T8427-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孤
GB/T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8630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13772.2纺织品机织物接缝处纱线抗滑移的测定第2部分:定负荷法
GB/T1457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氨染料的测定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液色牢度
GB/T19976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GB/T21655.1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向组合试验法
GB/T21655.2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子传递法
GB/T22846针织布(四分制)外观检验
GB/T29862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01095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FZ/T70010针织物平方米干燥重量的测定
3术语与定义
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向导湿uni-directional moisture transfer
水分或汗液从织物内层传递到织物外层,并在外层蒸发扩散,同时外层的水分或汗液难以反渗到内层。
4要求
4.1内在质量要求
内在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

4.2外观质量要求
4.2.1外观质量要求见表2。

4.2.2机织面料评分规定
4.2.2.1局部性疵点按疵点的长度计量,条、块状疵点按疵点的最大长度或疵点的最大宽度计量,疵点评分规定见表3。

4.2.2.2无论疵点大小和数量,直向1m全幅范围内最多计4分。
4.2.2.3破损性疵点1m内无论疵点大小均计4分。
4.2.2.4影响外观的散布性疣点,每米计4分。
4.2.2.5同匹色差,低于4-5级,每米计4分:同批色差不低于4级。
4.2.2.6幅宽偏差超过士2%每米计4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3.140.30
G33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501—2015
埋地排水用聚丙烯(PP)缠绕结构壁管材
Polypropylene spirally enwound structured-wall pipes for underground drainage usage
2015-02-28发布 2015-06-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501,DB35/T 1501-2015,埋地排水,缠绕结构壁管材,聚丙烯(PP),DB35/T 1501-2015 埋地排水用聚丙烯(PP)缠绕结构壁管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理地排水用聚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括管件)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材料、管材的分类和标记、结构型式和连接方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丙烯(P)为主要原料,以相同或不同塑料材料作为辅助支撑结构,采用热缠绕成型工艺,经加工制成的结构壁管材、管件。该产品适用于长期温度在60℃以下的埋地排水工程。在考虑了材料耐化学性的条件下,也可用于工业排水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溃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IS0291:1997)
GB/T3682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dt IS01133:1997)
GB/T6111流体输送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idt IS01167:1996)
GB/T8801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坠落试验方法
GB/T8804.3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3部分:聚烯经类管材(idt IS062593:1997)
GB/T8806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测定
GB/T934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dt IS0178:2001)
GB/T9647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试验方法(idt IS09969:1996)
GB/T14152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gvIS03127:1994)
GB/T18042热塑性塑料管材变比率的试验方法(gvIS09967:1994)
GB/T19466.6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6部分:氧化诱导时间(等温0IT)和氧化诱导温度
(动态0IT)的测定(M0DIS011357-6:2008)
GB/T19472.22004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绕结构壁管材
GB/T21873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IS013968:2008塑料管道及输送系统热塑性塑料管环柔性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缠绕结构壁管材以相同或不同材料作为辅助支撑结构,采用热缠绕成型工艺制成的管材。
3.1.2
管件
用热成型部件和(或)几个管材段(可用实壁管)经二次加工制成的管件。
3.1.3
公称尺寸DNW/ID
与内径相关的公称尺寸,单位为毫米(mm).
3.1.4
外径(d)
在管材或管件插口上任一处横断面外径的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
3.1.5
平均外径(da)
在管材、管件的插口上任一处横断面测量的外圆周长除以π(3.142)所得的值,向上圆整到0.1mm.
3.1.6
内径(d)
在管材、管件的任一处垂直轴向横断面的内径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
3.1.7
平均内径(di)
在管材、管件的同一横断面处,每转动45°测量一次内径,取四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3.1.8
壁厚(e)
在管材、管件周长上任一处测量的壁厚,单位为毫米(mm).
3.1.9
结构高度(ea)
管壁内表面到助顶端之间的径向距离,单位为毫米(mm).
3.1.10
内层壁厚(e4)管材、管件的管壁环助之间任意点的壁厚,单位为毫米(mm).
3.1.11
公称环刚度(SN)
经过圆整的管材、管件的环刚度数值,表明管材环刚度或管件环刚度要求的最小值。
3.2符号
本标准采用的符号见表1。

4材料
4.1原料
生产管材、管件所用原料以聚丙烯(P)为主,其中仅可加入为提高其性能所必需的添加剂。原料性能满足表3的要求。

4.2回用料
允许使用来自本厂生产的同种管材、管件产生的清洁的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回用料,但使用量应控制在10%以内
4.3弹性密封件性能
弹性密封件性能应符合GB/T21873规定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140.90
Q78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409—2017代替DB35/T1409一2014
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
The modular elevator with steel structure integration
2017-12-25发布 2018-03-2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 1409,DB35/T 1409-2017,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DB35/T 1409-2017 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的术语和定义、重大危险清单、型号编制方法、制造技术要求、安装技术要求、安全保护措施、检验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信息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加装在现有建筑中的额定速度不大于1.50/s,额定载重量不大于1000kg,提升高度不大于30Ⅲ,且层站数不大于9层的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以下简称“一体化电梯”)的制造与安装。同时适用于TSGT7001规定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GB24804提高电梯安全性的规范
GB28621-2012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TSG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一一电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3术语和定义
GB7588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the modular elevator with steel structure integration
电梯井道采用钢结构,并与电梯的其他相关零部件在制造单位内组装成一体,形成标准模块,作为电梯的一个部件整体出厂,安装现场只进行标准模块之间的连接、电气接线、悬挂装置安装、层门安装以及整机调试等工作的一种特殊的引驱动乘客电梯。
3.2
基础节basic section
位于一体化电梯最低层与基础平台连接的一个由钢结构与电梯零部件组成的整体模块。
3.3
标准节standard section
位于基础节与顶层节之间的组成一体化电梯的整体模块。

3.4
顶层节top section
位于一体化电梯最高层的一个由钢结构与电梯零部件组成的整体模块。
3.5
基础平台bearing unite
用于支撑一体化电梯的平台。
3.6
附墙架mast tie
按一定间距连接钢结构与建筑物结构的构件或其他无侧移结构,从而保证钢结构竖向支撑构件稳定的构件。
4重大危险清单
本章中包括GB24804以及GB28621-2012表1所列的所有主要危险和危险状态,确定为一体化电梯的主要风险,应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到风险可接受程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2842021代替DB35/T1284—2012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装置检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f expressway
2021-09-28发布2021-12-28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 1284,DB35/T 1284-2021,机电系统,检测规范,防雷装置,高速公路,DB35/T 1284-202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装置检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检测仪器设备、检测项目与方法、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检测报告、检测周期。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装置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7048-2018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JTG218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
QX/T211一2019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35/T715一2018防雷装置检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1431、JTG21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expressway electromechanical ystems
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含桥梁)和隧道机电系统等总称。
[来源:GB/T37048—2018,3.1]
3.2
接收质量限acceptance qual ity limit
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容忍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注1:仅当抽样计划具有如在本部分和GB/T6378.1中使用的转移规则和暂停规则时使用此术语。
注2:尽管具有质量与接收质量限同样差的批也可能以较高的概率被接收,但所指定的接收质量限并不表示接收质量限就是所希望的质量水平。本部分中的抽样计划及其转移规则和暂停抽样规则是为鼓助供方具有比AQ一贯地好的过程平均而设计的。如果过程平均不比Q一贯地好,就会有转移到加严检验,使接收准则变得更加严历的风险。一旦进行加严检验,必须采取质量改进措施对过程质量进行改进,不然可能导致暂停抽样检验。
[来源:GB/T2828.1—2012,3.1.26]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QL:接收质量限(Acceptance Quality Limit)
SPD: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