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6月 ( 第 131 页)

2016版,BFRP,王继兵,砌体结构加固,结构加固,高清pdf,高清PDF《BFRP在砌体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王继兵 2016版

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砌体结构得到迅 速发展。 据统计,我国 1995 年以前的住宅建筑,95% 以上采用砌体结构建造。 与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相比,砌体结构自重大、自振周期短、强度低、延性差,在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往往是最严重的。 近年来历次大地震中,如 2008 年汶川 8. 0 级地震及 2010 年青海玉树 7. 1 级地震,均显示我国大量在役砌体结 构建筑不能满足抵抗强烈地震作用需求,大部分砌体结构房屋需要维修加固。

我国现存大量砌体结构房屋大多在设计建造时都没有考虑抗震,有些建筑具有 极高的文物、历史价值,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古老建筑很多已不能满足正常 使用功能要求,对这些老旧建筑采取经济有效加固措施非常必要。 同时,一些 新建建筑还因地震、火灾、结构使用不当、人为破坏、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缺陷 以及对原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加层等因素,使原结构安全质量等存在一定隐 患,需要对原结构进行加固修复。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以及芳纶纤维复合材 料(AFRP)在结构加固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 具有优异性价比、良好的延伸率、较好的强度以及耐腐蚀等突出优点,在结构加 固工程中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书结合了我国近几年砌体结构在历次地震中的破坏情况,阐述了玄武岩纤维在砌 体结构加固中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地震损伤后砌体砖墙的修复、BFRP 在砌体结构加固中 的关键施工技术以及模拟水平地震加载的试验过程,并结合 BFRP 加固砌体砖墙的有限 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与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相比,砌体结构自重 大、强度低、延性差,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往往是最严重的。 近年来历次大地 震中,如 2008 年汶川 8. 0 级地震及 2010 年青海玉树 7. 1 级地震,均显示我国大量在役砌 体结构建筑不能满足抵抗强烈地震作用需求,大部分砌体结构房屋需要维修加固。 与 CFRP、GFRP 以及 AFRP 相比 BFRP 具有优异的性价比、良好的延伸率、较好的强度以及 耐腐蚀等突出优点,在结构加固工程中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书共分为 6 章。 第 1 章为绪论;第 2 章 FRP 加固砌体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 介绍 FRP 在砌体结构加固中的发展及工程应用情况;第 3 章玄武岩纤维加固砌体抗震性 能试验研究,主要介绍试件的设计制作、模拟水平地震加载的试验实施过程以及相应的 试验成果;第 4 章玄武岩纤维加固砌体墙有限元建模与分析,主要介绍砌体及纤维材料 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过程,并结合试验成果展开了参数分析;第 5 章玄武岩纤维加固 震损砌体墙承载力计算分析,主要介绍了加固后砌体墙的抗剪受力性能,提出了加固后 砖墙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第 6 章结论与展望,主要介绍玄武岩纤维 加固砌体结构的重要研究成果及 BFRP 在砌体结构加固领域的工程应用前景。

内容索引:

第 1 章 绪论………………………………………………………… 1

第 2 章 FRP 加固砌体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3

2. 1 引言 …………………………………………………………… 3

2. 2 砌体结构概述………………………………………………… 3

2. 3 砌体结构传统加固方法 …………………………………… 4

2. 4 FRP 加固砌体结构研究进展 ……………………………… 6

2. 5 玄武岩纤维加固技术 ……………………………………… 6

2. 6 小结 ………………………………………………………… 11

第 3 章 玄武岩纤维加固砌体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 13

3. 1 引言 ………………………………………………………… 13

3. 2 试验设计 …………………………………………………… 13

3. 3 材料性能 …………………………………………………… 18

3. 4 预损伤 ……………………………………………………… 20

3. 5 裂缝修复及加固方案 ……………………………………… 22

3. 6 主要试验结果 ……………………………………………… 24

3. 7 试验结果分析 ……………………………………………… 49

3. 8 墙体抗震性能分析 ………………………………………… 57

3. 9 小结 ………………………………………………………… 69

第 4 章 玄武岩纤维加固砌体墙有限元 建模与分析…… 71

4. 1 引言 ………………………………………………………… 71

4.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71

4. 3 试验验证 …………………………………………………… 78

4. 4 参数分析 …………………………………………………… 83
4. 5 小结 ……………………………………………………………… 90

第 5 章 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砌体墙承载力计算分析  ………92

5. 1 引言  ………………………………………………………………………………92

5. 2 砌体剪力墙的破坏形态 ………………………………………………………… 92

5. 3 影响砌体抗剪强度的因素 ……………………………………………………… 93

5. 4 BFRP 加固砌体墙受剪承载力分析 …………………………………………… 97

5. 5 小结 ……………………………………………………………………………… 107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109

6. 1 结论  ………………………………………………………………………………109

6. 2 展望 ……………………………………………………………………………… 109

参考文献 ……………………………………………………………………………… 111

2017版,BIM,BIM基础,姚守俨,姜韶华,施工阶段,高清pdf,高清PDF《BIM基础及施工阶段应用》姜韶华、姚守俨 2017版

本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之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知识及其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全书共分1章,主要内容包括:BIM的概念与发展现状,常用的BIM平台与软件,BIM的相关标准,BIM模型发展程度与成熟度,BIM的核心技术体系,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一策划阶段,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一生产阶段,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竣工阶段,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一验算,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一效益,BM在施工管理应用中的问题与展望。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含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四个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院校本科生教材,以及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考教材;亦可供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有关专业的师生、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和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之一,编写时汲取了国内外有关IM基础及施工阶段应用的最新进展,坚持内容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该系列教材旨在满足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为重点,以土木工程执业的基本资质为导向,借鉴国外优秀工程师培养的先进经验,探索并形成具有“工文交融”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工程教育”为重点,建立“工程”与“管理”、“工程”与“技术”相融通的课程体系,树立“现代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观念。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应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掌握土木工程的专门知识和关键技术。
本教材是以国内外BIM技术发展为背景,在既突出介绍BIM的相关基础知识又紧密结合IM在施工阶段应用的基础上所编写的一本相对全面系统的图书。本教材借鉴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施工技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目的,努力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施工技术,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同时,本教材作为国内少数介绍“BM基础及施工阶段应用”的图书之一,对各建筑单位的基于BIM的施工技术也具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也将有力推动我国“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应用”的研究与发展,从而提高施工信息化水平,提升施工管理能力,增加施工企业效益,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

内容索引:

前言
第1章BIM的概念与发展现状1
1.1BIM的概念与起源1
1.2BIM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3
1.3BIM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情况5
第2章常用的BIM平台与软件8
2.1Autodesk公司的BIM平台与Revit系列软件8
2.2Bentley公司的BIM平台与软件13
2.3Nemetschek集团旗下GRAPHISOFT公司的BIM软件18
2.4Dassault公司的BIM软件18
2.5鲁班集团的BIM软件20
2.6广联达公司的BIM软件22
2.7其他公司的BIM软件242.8BIM软件小结28
第3章BIM的相关标准31
3.1发达国家与地区的BIM标准31
3.2中国的BIM标准41
第4章BIM模型发展程度与成熟度44
4.1BIM模型发展程度44
4.2BIM成熟度46

第5章BIM的核心技术体系48
5.1 IFC 48
5.2 IDM与MVD 52
5.3 IFD 54
第6章B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策划阶段58
6.1深化设计58
6.2优化设计67
6.3净高控制70
6.4工期管理72
6.5材料计划75
6.6成本计划77
6.7施工方案79
6.8专项方案82
6.9安全防护84
6.10数字化样板86
第7章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一生产阶段90
7.1移动终端90

7.2进度计划调整93
7.3测量97
7.4协同工作100
7.5采购管理101
7.6施工管理108
7.7逆向施工114
7.8现场平面布置管理116
第8章B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竣工阶段125
8.1基于BIM的竣工资料管理的优势125
8.2 BIM在竣工资料管理方面的应用125
第9章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验算133
9.1钢结构吊装受力分析133
9.2人员紧急疏散模拟139
第10章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益145
10.1 BIM在施工管理各阶段工作的效益145
10.2 BIM在施工管理中的综合效益150
10.3结语154
第11章BIM在施工管理应用中的问题与展望156
11.1 BIM在施工管理应用中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案156
11.2 BIM在施工管理应用中的展望158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浙江

提问日期:2022-06-09 13:47:13

提问网友:流星


  1. 蓝色框内的是溢流管的漏斗吗?

  2. 这个漏斗套哪个定额?

安装,浙江,答疑:水箱溢流管的漏斗-浙江

解答网友:蓝鲸


套用管件安装子目(这个漏斗实际就是一个异径管倒着装)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的

问题专业:土建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提问日期:2022-06-09 13:46:18

提问网友:荣婷婷


已完工程:已完成主体,未完工程:未完成砌体墙、门窗和二次构建。针对这样的结算,超高增加、垂直运输、电梯调试费怎么记取

解答网友:蓝鲸


按照合同结算约定计取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的

应急照明设计,应急照明设计手册,智能消防,疏散指示设计,智能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计手册

内容摘抄:

功能
 与火灾报警主机联动
系统提供两种与火灾报警主机的联动方式:
 系统集成了多家火灾报警主机协议,用专用 FAS 接口与火灾报警主机连接获取报警信息,运行智能疏散算法使系统进入智能疏散应急状态。系统能够接受火灾报警主机的干接点信号,在火灾发生时进入默认应急状态。
 智能疏散算法
智能疏散的核心功能是重新规划安全疏散路线功能,优良的智能疏散算法提供的是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以及更加迅速的规划时间。我公司研发的智能疏散算法能够根据火灾报警信息实时计算,并且支持不限点数报警,任何火灾情况都能规划出适合当时情况的疏散路径,人员只要沿着方向指示灯的指引方向疏散,就能在避开火源的情况下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
 集中式设备管理
系统对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能够显示设备的运行信息,能够对设备进行指令操作,方便用户对系统设备的管理。
 图形化操作、配置、编程及离线测试
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多的将软件操作、系统配置甚至是疏散逻辑的编程图形化,以求实现高效和人性化的人机交互,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特别是疏散逻辑的图形化编程功能,替代了繁琐的语言代码编程,缩短的编程时间,提高了疏散逻辑的可靠性。
 真实安装位置信息
系统设备在软件地图上的显示位置都与物理安装位置完全对应,设备发生故障时,用户可以方便的找到设备进行维护。
 运行过程事件记录
系统会把运行期间所有发生的事件记录到数据库中,用户可以根据事件类型,按时间段查询系统发生的事件。
 定期系统自检
系统提供完备的自检功能。
 日常巡检: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对智能终端进行巡检,时刻掌握智能终端的运行情况。当有智能终端发生故障时,系统会提示用户故障设备的安装位置、故障时间及故障信息。
 月检:系统启动 48 小时后,每隔 30 天向所有智能终端发送月检消息,智能终端接收到月检消息后,进入手动应急状态,持续 120s,期间智能终端会自检运行情况,月检结束后,主机对月检结果进行记录,如果月检不成功,系统会提醒用户那台设备出现问题,问题是什么。
 年检:系统持续主电工作每隔一年,向所有智能终端发送年检消息,智能终端接收到年检消息后,进入手动应急状态并持续到自带电源耗尽,然后再切换到主电工作。年检结束后,主机对年检结果进行记录,如果年检不成功,系统会提醒用户那台设备出现问题,问题是什么。
 多用户权限管理
系统对不同用户划分不同的操作权限,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智能疏散工作原理
 系统中的所有标志灯具和火灾报警系统的探测点是逻辑对应关系。当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系统通过串口或其他接口将火灾报警信息传送给智能疏散系统;
 系统将火灾报警信息里的报警装置号与数据库中预设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到火灾发生的实际位置;
 系统根据火灾发生位置,调用独特的智能疏散算法,以远离火源、就近安全出口逃生为原则,计算各智能终端的指示方向;
 系统向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改变智能终端的指示方向和工作状态。
上述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系统实时响应最新的火灾报警信息,动态计算各位置的逃生方向,帮助建筑内的人群实时的选择最佳逃生路线。
3 系统设计依据
1.GB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2.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4.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5. 相关地方标准
4 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设计说明
4.1 系统组成
应急照明控制器
控制并显示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及相关附件等工作状态的控制与显示装置。
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火灾发生时,为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灯具供电、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源。
 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为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输出进行分配电的供配电装置,同时还可以中继延长系统总线。
 消防应急灯具
为人员疏散、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标志的各类灯具,包括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消防应急标志灯具。
4.2 安装场所
应急照明控制器
消防控制室或有人值班的场所。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消防控制室、低压配电室、防火分区内的配电间或竖井内,设置环境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值班室、设备机房、电气管道井或配电间内。
消防应急标志灯具  安装要求:
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住宅建筑、高层厂房(库房)和甲、乙、丙类单、多层厂房,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
2.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 1.0m 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 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 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 1.0m。
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径的地面上增设地埋灯:
1.总建筑面积大于 8000m2 的展览建筑;
2.总建筑面积大于 5000m2 的地上商店;
3.总建筑面积大于 500m2 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
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5.座位数超过 1500 个的电影院、剧场,座位数超过 3000 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安装要求:
除建筑高度小于 27m 的住宅建筑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避难层(间);
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 200m2 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建筑面积大于 100m2 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4.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5.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安装位置:
应设置在出口的顶部、墙面的上部或顶棚上。
照度要求:
建筑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 1.0Lx;
2.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 3.0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 10.0Lx;
3.对于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 5.0Lx。 4.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4.3 设备选型

内容索引:

1 公司简介 4
2 系统简介 4
2.1 系统八大功能 4
2.2 智能疏散工作原理 6
3 系统设计依据 6
4 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设计说明 6
4.1 系统组成 6
4.2 安装场所 7
4.2.1 应急照明控制器 7
4.2.2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7
4.2.3 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7
4.2.4 消防应急标志灯具 7
4.2.5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7
4.3 设备选型 9
4.4 系统配置 11
4.4.1 系统拓扑 11
4.4.2 带载能力 12
4.4.3 配置步骤 13
4.4.4 灯具布线方式 13
4.4.5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计算 14
4.4.6 应急照明照度计算 14
5 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设备介绍 15
5.1 应急照明控制器 15
5.1.1 产品特点 15
5.1.2 产品参数 16
5.1.3 结构特征 16
5.1.4 接线端子 17
5.1.5 布线示意 18
5.2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18
5.2.1 产品参数 18
5.2.2 结构特征 19
5.2.3 端子布局 19
5.2.4 布线示意 20
5.3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21
5.3.1 产品参数 21
5.3.2 结构特征 21
5.3.3 端子布局 22
5.3.4 布线示意 22
5.4 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24
5.4.1 产品参数 24
5.4.2 结构特征 24
5.4.3 端子布局 25
5.4.4 布线示意 26
5.5 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26
5.5.1 产品参数 26
5.5.2 结构特征 27
5.5.3 端子布局 27
5.5.4 布线示意 29
5.6 壁挂、吊装标志灯具 29
5.6.1 产品参数 29
5.6.2 结构特征 29
5.6.3 布线示意 30
5.7 地埋标志灯具 30
5.7.1 产品参数 31
5.7.2 结构特征 31
5.7.3 布线示意 35
5.8 壁挂照明灯具 35
5.8.1 产品参数 35
5.8.2 结构特征 35
5.8.3 布线示意 36
5.9 嵌顶照明灯具 36
5.9.1 产品参数 36
5.9.2 结构特征 36
5.9.3 布线示意 37
5.10 吸顶照明灯具 37
5.10.1 产品参数 37
5.10.2 结构特征 37
5.10.3 布线示意 3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三版 第11册 常用设备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

9787112153350,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常用设备,第11册,第三版,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高清PDF《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11册 常用设备(第三版)》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系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计局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共同策划并组织各大设计研究院编写。1986年、2000年分别出版了第一版和第二版,并曾于1988年获得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在给水排水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行业内最具指导性和权威性的设计手册。
近年来我国给水排水行业技术发展很快,工程设计水平随之提升,作为设计人员必备的《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已不能满足现今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和设计工作的需要,设计内容和理念急需更新。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设计事业的发展,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水平,应广大读者需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相关设计研究院对原手册第二版进行修订。
第三版修订的基本原则是:整套手册仍为12分册,依据最新颁布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更新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遊选收录了已在工程实践中有应用实例的新工艺、新技术,为工程设计提供权威的和全面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指导。
为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编委会领导下,各册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修编工作。各册的主编单位为:第1册《常用资料》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第3册《城镇给水》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4册《工业给水处理》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5册《城镇排水》、第6册《工业排水》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7册《城镇防洪》为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第8册《电气与自控》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9册《专用机械》、第10册《技术经济》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11册《常用设备》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12册《器材与装置》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和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在各主编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修订编写任务圆满完成。在修订过程中,还得到了国内有关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表心感谢。

高清PDF《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11册 常用设备(第三版)》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已关闭评论

ICS35.110 L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319-2017
物联网系统接口要求
Internet of things—System interface requirements
2017-12-29发布
2017-12-2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35319-2017,GB/T 35319-2017,接口要求,物联网系统,GB/T 35319-2017 物联网系统接口要求.pdf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上海集成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书义、沈杰、杨宏、李媛红、付根利、梁源、张建奇、唐前进、谭林、滕建华、孔宁、王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联网系统实体间接口的具体功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联网系统实体间接口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107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
GB/T11014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GB/T15629.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GB15629.11(所有部分)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15629.15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5部分:低速无线个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33745一2017物联网术语
ISO/IEC20005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智能传感器网络中支持协作信息处理的服务和接口(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nsor networks-Services and interfaces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intelligent sensor networks)
ISO/IEC24791(所有部分)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用射频识别(RFID)软件系统基础设施[I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for item management-Software system
infrastructure]
EIA-485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电气特性(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for use in balanced digital multipoint systems)
IETF RFC768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IETF RFC79l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ETF RFC793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ETF RFC82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IETF RFC854远程登录协议规范(Telnet protocol specification)
IETF RFC959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IETF RFC1094NFS:网络文件系统协议规范(NFS:Network file system protocol specification)
IETF RFC2460互联网协议规范第6版[Internet protocol,version6(IPv6)specification]
IETF RFC2616超文本传输协议版本1.1(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一HPPT/1.1)
IETF RFC3550RTP:实时应用程序传输协议(RTP: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IETF RFC4944在IEEE802.15.4网络传输IPv6数据包(Transmission of IPv6 packets over
3术语和定义
GB/T33745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33745—2017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loT
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
[GB/T33745一2017,定义2.1.1]
3.2域domain
具有特定目的的实体集合。
注:物联网概念模型中包含的域有:感知控制城、目标对象城、用户域、运维管撞城资源交换域、服务提供。
[GB/T33745一2017,定义2.2.1]
3.3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的任何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可以加以区分。
注:实体可分为物理实体和虚拟实体。
[GB/T33745—2017,定义2.1.2]
3.4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
利用传感器网络结点及其他网络基础设施,对物理世界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GB/T30269.2一2013,定义2.1.6]
3.5感知对象sensing object
物联网用户期望获取信息的对象。
3.6基础服务系统basic service system
通过对不同类别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具备语义和格式统一的数据的系统。
3.7标签识别系统tag identification system
通过读写设备对附加在对象上的RFID、条码(一维码、二维码)等标签进行识别和信息读写,以采集或修改对象相关信息的系统。
3.8位置信息系统lo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通过卫星等定位技术采集对象位置信息的系统。
3.9音视频信息采集系统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通过音频、图像、视频等设备采集对象的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系统。
3.10智能化设备接口系统intelligent device interface system
具有通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协议转换等功能的接口系统,智能化设备接口系统可以集成在对象中使其具有智能化能力。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RAI:系统参考体系结构接口(System Reference Architecture Interface)
5概述
物联网系统参考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由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和资源交换域组成。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是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一建设标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设计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电缆线路分册(2018年版)》,共四篇,第一篇为总论,包括通用造价的意义、目的和工作思路、总体原则、工作过程、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第二篇为电缆线路典型方案说明及造价一览表,包括典型方案的划分说明及各典型方案与子模块的造价一览表;第三篇为电缆线路工程通用造价,包括各典型方案与子模块基本技术条件、主要材料及指标、概算书;第四篇为通用造价的使用说明和工程示例。
本书可供电力系统各设计单位,以及从事电力工程规划、管理、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及销售等专业人员使用,并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电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动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实现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电缆线路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优势明显,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电网安全、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广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和标准工艺(简称“三通一标”),是以标准化提升电网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是大力实施集成创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行动;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电网建设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宣传“国家电网”品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
国家电网公司组织有关研究机构、设计单位,借鉴造价分析成果,融入模块化思维精心设计造价调整子模块,在充分调研、精心比选、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历时7个月,编制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电缆线路分册(2018年版)》,包含编制依据、基本方案和子模块造价水平,首次覆盖了35~500kV全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工程。该书凝聚了我国电力系统广大专家学者、电缆工程技术和经济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行标准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希望本书的出版和应用,能够提高我国电缆线路工程建设水平,促进电网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电缆线路工程通用造价是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电网建设能力和投资效益,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会同总部有关部门,组织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北京、上海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等设计单位,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电缆线路分册(2017年版)》为技术依托,总结、吸收了基建工程造价分析实践成果经验,精选典型设计方案,以现行电力行业工程建设预算定额与费用计算规定为依据,完成35~500kV电缆线路工程通用造价编制,首次实现了电缆线路工程全电压等级通用造价水平的全覆盖。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电缆线路分册(2018年版)》主要包括造价编制依据、工程主要技术条件、工程量和工程建设概算书等,本书特色如下:
一是,本书设置了电缆线路工程30个典型方案,其中电缆电气17个、电缆土建13个;子模块20个,其中电缆中间接头10个、工作井10个,典型方案和子模块造价可以灵活组合,达到应用效果最大化。
二是,本书进一步丰富国家电网公司工程通用造价标准体系内容,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措施。
三是,造价水平作为合理评价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方便材料招标,加快设计、评审的进度,控制工程投资,降低电网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电网工程建设效率,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创造有利条件。
本书共四篇,第一篇为总论,包括通用造价的意义、目的和工作思路、总体原则、工作过程、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第二篇为电缆线路典型方案说明及造价一览表,包括典型方案说明、典型方案和子模块的造价一览表;第三篇为电缆电气、电缆土建、电缆中间接头子模块和电缆工作井子模块的通用造价,包括各基本方案与子模块基本技术条件、主要材料及指标、概算书;第四篇为通用造价的使用说明和工程示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 电缆线路分册(2018年版)已关闭评论

本书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110kV变电站分册(2014年版)》,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为总论,包括通用造价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总体原则、工作方式和过程、编制依据、编制范围等内容;第二篇为通用造价典型方案、模块划分说明及指标,包括该电压等级典型方案、模块划分说明及指标;第三篇为通用造价典型方案、基本模块和子模块通用造价,包括各典型方案、基本模块和子模块的主要技术条件、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建筑工程量表和概算书;第四篇为使用说明及工程示例。
本书可供电力系统各设计单位,以及从事电力工程规划、管理、施工及安装等专业人员使用,并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2014年版.110kV变电站分册/刘振亚主编;国家电网公司颁布.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12
ISBN978-7-5123-6951-1
I.①国…Ⅱ.①刘…②国…Ⅲ.①输电-电力工程-工程造价-中国②变电所-电力工程-工程造价-中国V.①TM7②TM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14)第296158号

110kV变电站分册,110变电站,978-7-5123-6951-1,刘振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国网,通用造价,高清PDF《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 110kV变电站分册(2014年版)》刘振亚主编

 

高清PDF《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 110kV变电站分册(2014年版)》刘振亚主编已关闭评论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公司)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对电网建设和工程造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变电工程造价涉及公司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合理控制输变电工程造价是公司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公司“大建设”和基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用造价的修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保证通用造价作为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初步设计、集中规模招标和工程竣工决算等工作支撑标准的时效性、权威性。
本版通用造价是在2010年版通用造价和2011年版通用设计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典型方案,按照新的设计规程规范、建设标准和现行的概预算编制依据修编完成。
本书是《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220kV变电站分册(2014年版)》,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为总论,包括通用造价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总体原则、工作方式和过程、编制依据、编制范围等内容;第二篇为220kV变电站工程通用造价典型方案、模块划分说明及造价一览,包括该电压等级典型方案、模块划分说明及指标;第三篇为220kV变电站工程典型方案、基本模块及子模块通用造价,包括各典型方案、基本模块和子模块的主要技术条件、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建筑工程量表和概算书;第四篇为220kV变电站工程通用造价使用说明及工程示例。
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是国家电网公司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规范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较短,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编制工作组
2014年10月

2014年版,22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分册,刘振亚,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通用造价,高清PDF《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 220kV变电站分册(2014年版)》刘振亚

2014年版,22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分册,刘振亚,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通用造价,高清PDF《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 220kV变电站分册(2014年版)》刘振亚

高清PDF《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 220kV变电站分册(2014年版)》刘振亚已关闭评论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295-2014
J12331-2014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
Implementation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public works
2014-04-21发布 2014-07-01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21/T 2295,DB21/T 2295-2014,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DB21/T 2295-2014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

1总则
1.0.1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1-2008),加强城镇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施工要求,统一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细则。
1.02本细则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的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等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检验、验收。
1.03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执行
1.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及代号
2.1术语
2.1.1水泥混凝土面层cement concrete surface course
用水泥泥凝土铺筑的道路面层,
2.1.2沥青面层bituminous surface curse
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道路面层的统称。
2.1.3沥青混合料面层bituminous mixed surface course
用沥青结合料与不同矿料拌制的特粗粒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的总称。
2.1.4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
城镇道路工程中的对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1.5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1.6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城镇道路工程检验项目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2代号
A一道路石油沥青;
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AL(M)——中凝液体石油沥青;
AL(R)——快凝液体石油沥青;
AL(S)——慢凝液体石油沥青;
AM——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ATB——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泥合料;
ATPB——铺筑在沥青层底部的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BA——拌合型阴离子乳化沥青;
BC一拌合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EVA一乙烯-酷酸乙烯共聚物,Ethyl-Vinyl--Acetate之略语;
OGFC——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PA——喷洒型阴离子乳化沥青;
PC——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PE——聚乙烯,Polyethylene之略语;
S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Rubber之略语;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之略语;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stic Asphalt(英),StoneMatrix Asphalt(美)之略语。

3基本规定
3.0.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资质。
3.0.2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3.0.3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掌握现场情况,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3.0.4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并根据建设单
位提供的施工界域内地下管线等构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等踏勘施工现场,依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其管理程序进行审批。
3.0.5施工单位应按合同规定的、经过审批的有效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严禁按未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进行施工。
3.0.6施工中应对施工测量进行复核,确保准确。
3.0.7施工中必须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技术教育与培训。作业前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3.0.8遇冬、雨期等特殊气候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批程序批准后实
施。
3.0.9施工中,前一分项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严禁进行后一分项工程施工。
3.0.10与道路同期施工,敷设于城镇道路下的新管线等构筑物,应按先深后浅的原则与道路配合施工,施工中应保护好既有及新建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构筑物
3.0.11道路范围(含人行步道、隔离带)内的各种检查井井座应设于混凝土或锅筋混凝土井圈上。井盖宜能锁固。检查井的井盖、井座强度与道路交通等级匹配。
3.0.12施工中应按合同文件的要求,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过程与成品质量控制。
3.0.13道路工程应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的基础。
3.0.14单位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并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将竣工资料、自检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申请预验收。监理工程师应在预验合格后报建设单位申请正式验收。建设单位应以相关规定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并应在规定时间内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
4.0.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确认构成建设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和检验批,作为施工质量检验、验收的基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单位招标文件确定的每一个独立合同应为一个单位工程。当合同文件包含的工程内涵较多,或工程规模较大或由若干独立设计组成时,宜按工程部位或工程量、每一独立设计将单位工程分成若干子单位工程。
2.单位(子单位)工程应按工程的结构部位或特点、功能、工程量划分分部工程,分部工程的规模较大或工程复杂时宜按材料种类、工艺特点、施工工法等,将分部工程划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3.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分项工程组成,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分项工程。
4.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应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划定。各地区应根据城镇道路建设实际需要,划定适应的检验批。
5.各分部(子分部)工程相应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应按表4.0.1的规定执行。本细则未规定时,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质量验收记录应按本细则道路工程附录A-附录J填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包含大量冻土实例、现场照片和原理图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 、(不良)冻土现象 1、以冻胀作用为主的不良冻土现象 (1)、冻胀丘(亦称冰丘) (2)、冰椎 (3)、冻胀草丘及泥炭丘 2、以热融作用为主的不良冻土现象 (1)、热融滑塌 (2)、热融洼地和热融湖塘 (3)、融冻泥流

2、多年冻土天然上限 天然条件下,多年冻土层顶面的埋藏深度。 3、多年冻土人为上限 人为条件影响下,多年冻土层顶面的埋藏深度。 4、多年冻土下限 指多年冻土层下底面的埋藏深度。 5、季节冻结层 每年寒季冻结、暖季融化,其年平均地温 >0 ℃的地表层,其下卧层为非冻结层或不衔接多年冻土层。 6、季节融化层 每年寒季冻结、暖季融化,其年平均地温 <0 ℃的地表层,其下卧层为多年冻土层。

冻土,冻土区工程,勘察设计,冻土及冻土区工程勘察设计(一)冻土基础知识普及和不良冻土现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大量在役的预应力桥梁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相当部分的预应力桥梁质量隐患来源于预应力张拉施工不规范和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如何改进和细化施工技术使预应力张拉能有效地完成,如何对整个桥梁预应力工程加以控制,如何对已完成的桥梁预应力工程实施全面有效的检测与验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推行桥梁预应力精细化施工技术,严格控制有效预应力的大小及其不均匀度,确保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是解决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桥梁预应力病害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委托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会同郴宁、桂武、汝郴等项目公司编写了《湖南省高速公路桥梁预应力精细化施工指南》。《指南》针对现行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和《湖南省高速公路精细化施工实施细则》(2009)中有关预应力施工内容做了细化与补充完善。《指南》提出了梳编穿束工艺,提出了实现张拉质量智能控制的技术手段,提出了质量检测内容、方法与频率,有利于精确控制有效预应力的大小及其不均匀度,有利于严格控制预应力施工全过程质量。

公路,桥梁,湖南省,精细化施工指南,预应力,高速公路,湖南省高速公路桥梁预应力精细化施工指南

手册内容索引:

1总则..3
2材料与器具.3
2.1预应力筋及制作...3
2.2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5
2.3预应力管道............6
2.4管道和锚圈口摩阻测试.8
3管道安装与铺垫板预埋..............8
3.1管道安装............8
3.2锚垫板预埋.............9
4张拉设备质量控制.9
5梳编穿束........10
5.1短束梳编穿束....10
5.2长束梳编穿束.........11
5.3分节段施工的连续梁桥、刚构桥的梳编穿束.13
5.4预应力筋的穿束时间.................13
5.5预应力筋安装后的保护...13
6预应力张拉施工...............13
6.1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基本要求...13
6.2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15
7连续梁桥、刚构桥竖向预应力筋施工控制...........16
8现浇连续段负弯矩预应力筋施工控制...18
9压浆与封锚...19
9.1压浆..........19
9.2封锚.......21
10质量检验..22
10.1质量检验..22
10.2质量标准............22
10.3张拉后起拱度检查..23
10.4预应力质量检测..............................23
10.5预应力质量验收................................24
10.6预应力不合格处理措施....24
11安全环保措施........25
编制说明…27
附件条文说明.......29
12.4条管道和锚圈口摩阻测试..…29
24.0.3条张拉设备整体静态标定.…29
34.0.8条预应力张拉智能控制设备...…29
45.1.2、5.2.2条梳编穿束工艺...............30
56.1.3条预应力施加的顺序、同步性与对称性.....30
66.2.2条钢绞线伸长量控制...31
76.2.3条持荷时间......31
86.2.4条张拉同步性控制..........................31
97.0.1条连续梁桥、刚构桥竖向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建立32
108.0.1条现浇连续段负弯矩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分析...32
1110.2.2条错下有效预应力的验收................32
1210.4.2条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仪器与检测原理......3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80 P66
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136—2019
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for effective stress of prestressed tension in road wate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9-07-03发布
2020-01-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 1136-2019,公路,公路水运工程,检测技术规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DB36/T 1136-2019 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要求、检测方法、检测指标及张拉有效应力不合格情况的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适用于公路水运工程新建、改建和加固工程中后张法有粘结的预应力构件在未作孔道压浆之前的张拉有效应力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14370预应力筋用错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2006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JTG/TF5O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锚固应力损失anchorage stress loss
预应力筋张拉错固后,因预应力筋回缩、错具和梁体变形等原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2锚下有效预应力effective prestress under anchorage
预应力筋张拉错固后,实际张拉控制应力扣除相应损失后,预应力筋错下留存的应力。
3.3有效预应力检测effective prestress detection
预应力筋张拉错固后,对错下有效预应力大小及其不均匀度的检测评定。
3.4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unevenness of effective prestress in the same bunch
同一束预应力筋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错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程度。
3.5复张法against method
对张拉完成的预应力筋进行二次张拉,张拉过程中实时监测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与伸长值,通过其相关关系判断错下有效应力的一种方法。
3.6单根检测single detection
相对于整束检测,是在判定钢绞线束的有效应力时,对整束中的每一根钢绞线分别进行检测,将得出的每一根钢绞线的有效应力相加从而得出整东束钢绞线的有效应力。
4基本要求
4.1进行有效应力检测的预应力筋应满足GB/T14370、GB/T20065、GB/T5223、GB/T5224的要求。
4.2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3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前应编制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专项检测方案并经过审批。
4.4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和人员实施,检测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工程施工与现场检测的需求,并应在进场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5检测内容
有效应力检测包括以下内容:
a)摩阻测试,包括孔道摩阻测试及错圈口摩阻测试:
b)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
6检测方法
6.1一般规定
6.1.1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应使用复张法进行检测,宜采用单根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
6.1.2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现场记录表的格式见附录A
6.1.3复张法检测应在预应力筋已张拉、未注浆、钢绞线未切割的状态下进行,钢绞线的外露长度不小于300mm。
6.2检测设备
6.2.1摩阻测试仪器应满足如下要求:
a)摩阻测试仪器包含测力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或应力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及数据分析系统:
b)测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0.5%F·S:
c)测力传感器应定期到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校准时间间隔不大于1年。
6.2.2有效应力检测仪器应满足如下要求:

(略)

内容索引: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检测内容..2
6检测方法.…2
7检测指标.…6
8张拉有效应力不合格情况的处理7
附录A(资料性附录)错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汇总表8
附录B(规范性附录)错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原理9
附录C(规范性附录)错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计算方法....…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100.10
DB21 Q13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259-2014
J-2014
废钢渣预拌建筑砂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ready-mixed mortar with wasted steel slag
2014-03-12发布 2014-05-12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21/T 2259,DB21/T 2259-2014,废钢渣预拌建筑砂浆,技术规程,DB21/T 2259-2014 废钢渣预拌建筑砂浆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了节约能源,保护土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开拓和充分利用我省工业炼钢废渣资源,规范我省废钢渣预拌建筑砂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水泥基的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地面砂浆等预拌废钢渣砂建筑砂浆的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预拌废钢渣砂建筑砂浆的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工业转炉炼钢废渣砂sand from wasted steel slag
由专门工艺对工业转炉炼钢废渣,除泥后进行破碎,分选筛分处理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但不包括轻质、风化的颗粒,简称废钢渣砂。
2.0.2废钢渣砂干混建筑砂浆dry-mixed mortar with sand from wasted steel slag for buildings
水泥、干燥废钢渣砂骨料或粉料、添加剂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简称干混砂浆),在使用地点按规定比例加水或配套组分拌合使用。
2.0.3废钢渣砂湿拌建筑砂浆wet-mixed mortar with sand from wasted steel slag for buildings
水泥、废钢渣砂骨料或粉料、添加剂和水,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车)经计量、拌制后,运(行)至使用地点,并在规定时间使用的拌合物(简称湿拌砂浆)。

3基本规定
3.0.1预拌砂浆的品种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等的要求确定。
3.0.2不同品种、规格的预拌砂浆不应混合使用。
3.0.3预拌砂浆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和工程要求及预拌砂浆产品说明书等编制施工方案,并应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0.4预拌砂浆施工时,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施工时,应采取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五级风及以上、雨天和雪天的露天环境条件下,不应进行预拌砂浆施工。
3.0.5施工单位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互检和专职人员检验制度,并应有完整的施工检查记录。
3.0.6预拌砂浆抗压强度、实体拉伸粘结强度应按验收批进行评定。
3.0.7废钢渣砂浆的密度可取普通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密度的1.1和1.2倍。

4原材料要求
4.0.1砂浆中使用的水泥宜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4.0.2砂浆中使用的废钢渣砂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0.3砂浆中的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
2石膏和硬石膏、脱硫石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膏和硬石膏》GB/T5483的规定。
4.0.4砂浆中使用的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的规定。
4.0.5砂浆中使用的保水增塑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砂浆采用保水增塑材料时,应在使用前进行试验验证。
2、砂浆增塑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砂浆增塑剂》JG/T164的规定。
4.0.6砂浆中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