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6月 ( 第 38 页)

ICS 13.040.01
Z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Indoor air quality standard

2002-11-19发布 2003-03-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卫生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 发布

GB/T 18883,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11737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12372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
GB/T14582环境空气中氨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14668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1466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1526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5516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16128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6129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16147空气中氨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17095室内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18204.13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4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5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18204.18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18204.23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18204.24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18204.25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GB/T1820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18204.27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3.2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10 um or less,PM10
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m的颗粒物。
3.3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
利用Tenax GC或Tenax 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4
标准状态normal state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干物质状态。
4室内空气质量
4.1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9.060.01
B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598-2021
基于极限甲醛释放量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指南
A guide to the limited quantity in indoor loading for wood-based panel based on its ultimate formaldehyde emission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598,GB/T 39598-2021,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极限甲醛释放量,GB/T 39598-2021 基于极限甲醛释放量的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基于极限甲醛释放量的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计算方法和需考虑的要点等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家具、橱柜、木质门、木质墙板、木质地板等木质制品使用的人造板承载限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57一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18204.1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18259一2018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
GB18580一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18259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极限甲醛释放量the ultimate formaldehyde emission
根据使用地区的最热月平均温度、最高月平均湿度和室内空气换气次数来设定1m3气候箱的测试参数,测出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量,即为极限甲醛释放量。
注: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3.2
室内空气极限甲醛本底浓度the ultimate formaldehyde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air
装修前所在地区最热月平均温度、最高月平均湿度下室内空气甲醛浓度。
注: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3.3
最大释放表面积the maximal emission surface area
暴露在室内空气中释放甲醛的人造板的最大允许表面积。对于地板、墙板、入户门等向室内单面释放甲醛的产品,其释放表面积为暴露面面积。其他人造板按正反两面计算释放表面积。
注:单位为平方米(m2),
3.4
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the limited quantity in indoor loading for wood-based panel
基于人造板极限甲醛释放量,在满足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要求的前提下,单位体积室内空间能够承载的人造板最大释放表面积。

注:单位为平方米每立方米(m2/m2).
4基本原则
在确定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前,确保使用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符合GB18580一2017的规定,并保证采用人造板装饰装修后的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符合GB/T18883的规定是至关重要的。
依据室内空气甲醛浓度要求及人造板极限甲醛释放量,计算出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单位体积室内空间的人造板使用量应不大于承载限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9.060.01
B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600—2021
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
Formaldehyde emission grading for wood-based panel and finishing products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600,GB/T 39600-2021,人造板,人造板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GB/T 39600-2021 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甲醛释放量分级要求、试验方法以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细木工板、重组装饰材、单板层积材、集成材、饰面人造板、木
质地板、木质墙板、木质门等室内用各类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量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57一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18259一2018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
GB18580一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3术语和定义
GB/T18259一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甲醛释放量分级要求
室内用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量按照限量值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分级要求应符合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010
CCS B12
团体标 准
T/QGCML 168—2021
煤矿加固煤岩体用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材料
Silicate modifie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for coal rock mass reinforcement in coal mines
2021 - 10 - 26 发布 2021 - 11 - 09 实施
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 发 布

T/QGCML 168,T/QGCML 168-2021,煤矿加固煤岩体用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材料,T/QGCML 168-2021 煤矿加固煤岩体用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材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加固煤岩体用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材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型号、作用原理、技术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加固煤岩体用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材料的生产与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536-2008 石油产品 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14074-2017 木材工业用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
GB 18583-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T 38498-2020 消毒剂金属腐蚀性评价方法
AQ 1043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AQ/T 1087-2020 煤矿堵水用高分子材料
AQ 1117-2020 煤矿井下注浆用高分子材料安全使用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矿加固煤岩体用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材料 silicate modifie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for coal
rock mass reinforcement in coal mines.
异氰酸酯和硅酸钠溶液为主剂,配以添加剂、填料等组分经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注浆产品,通过注
浆工艺反应成型的具有粘结和加固功能的煤矿用材料。
4 产品型号
4.1 产品型号
JG PU·SixOy
其中:JG——加固,PU——聚氨酯,SixOy ——硅酸盐改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内蒙古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安装
图集号:05J14
统一编号:DBJT03一22-2005
主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编制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
批准文号:内建设〔2007〕263号
实行日期:2007年8月29日

05J14,05J14图集,内蒙古,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热水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设计,民用建筑,彩色高清 内蒙古05J1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安装图集.pdf05J14,05J14图集,内蒙古,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热水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设计,民用建筑,彩色高清 内蒙古05J1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安装图集.pdf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既有建筑上增设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可参照选用。
2编制依据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200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706.1-19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GB/T17581-1998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GB/T17049-1997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条件》GB/T6424-1997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编制内容
本图集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建筑物上典型的平、立面布置图,热水器安装构造详图,太阳能热水器原理、系统图,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参数选用表等
4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用于加热水的装置。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贮水箱、连接管道、支架、控制系统和必要时配合使用的辅助能源。
4.1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两大类,见表1.
太阳能集热器分类表 表1

(略)

内蒙古05J14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01~02
编制说明03~08
平屋面太阳能热水器平面布置示例1
平屋面太阳能热水器布置示意图2
平屋面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详图3
预留支座详图、预埋件详图4
平屋面管道井出屋面详图平、坡屋面预埋钢管节点图5
坡屋面太阳能热水器布置示例图6
分体式太阳能集热器嵌入式安装(一)~(三)7~9
分体式太阳能集热器凸出式安装(一)~(三)10~12
坡屋面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详图一脊顶式13
保温储热水箱室内安装图(一)~(二)14~15
坡屋面管道井详图、坡屋面预埋钢筋节点图16
南向阳台分体式太阳能集热器立面布置示例17
南向阳台分体式太阳能集热器安装详图18
墙面分体式太阳能集热器立面布置示例19
墙面分体式太阳能集热器安装详图(一)~(二)20~21
分体承压式原理图22
单管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原理图23
双管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原理图24
闭式承压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原理图25
集中热水双管系统26
集中热水单管系统27
直流式太阳能热水系统28
强制循环单水箱直接系统29
强制循环双水箱直接系统30
强制循环单水箱间接系统31
强制循环双水箱间接系统32
集中集热、分户贮水、分户计量系统33
直接系统温差循环控制系统34
间接系统强制循环控制系统35
集热器的连接方式36
集热器组的接管方式37
附录一华北五省区各主要城市纬度、太阳高度角、年平均太阳辐照量38
附录二典型城市的太阳集热器补偿面积比39
附录三平屋面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参数表(一)~(四)40~43
附录四坡屋面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参数表(一)~(三)44~46
附录五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参数表47
附录六
太阳能热水系统选型计算举例48~52
产品型号说明5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120.01
K46  NB
备案号:64662-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1014-2018代替NB/T31014一2011
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流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verter of double-f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2018-06-06发布2018-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31014,NB/T 31014-2018,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流器,技术规范,NB/T 31014-2018 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流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流器(以下简称“变流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其产品的相关信息等。
本标准适用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中的交一直一交电压源型变流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900.33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
GB/T2900.53电工术语风力发电机组
GB/T3797一2016电气控制设备
GB/T3859.1—2013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一1部分:基本要求规范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2668.2一2002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2部分:一般要求低压交流变频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
GB12668.3一2012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3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及其特定的试验方法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422一2013半导体变流器电气试验方法
GB/T1404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15543一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8451.1一2012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GB/T20320一2013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
JB/T5777.2一2002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柜、台)通用技术条件
NB/T31051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
NB/T31054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测试规程
NB/T31111风电机组高电压穿越测试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3859.1一2013、GB/T2900.33和GB/T2900.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流器converter of double-f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与双馈风力发电机配套,连接于转子绕组与电网之间的交一直一交电压源型静止变流器,注:用于为发电机转子提供交流励磁,将转子能量送入电网,以及实现发电机定子绕组并网控制等功能。主要由发电机侧变流器、直流环节、电网侧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组成,具有能量双向流动的特点。
3.2
机侧变流器generator-side converter
与双馈发电机转子绕组相连接的三相全控桥静止型变流器,实现双馈发电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解耦控制。
注:也称作转子侧变流器或发电机侧变流器。包括可能存在的滤波器。
3.3
直流环节DC link
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之间相互连接的直流电路。
3.4
网侧变流器line-side converter
与电网相连接的(包括滤波器)三相全控桥静止型变流器,实现变流器直流环节电压控制和电网侧功率因数控制。
注:也称作电网侧变流器。包括可能存在的滤波器。
3.5
风力发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WTGS
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不包含并网变压器),以下简称“机组”。
[GB/T18451.1一2012,定义3.67]
3.6
机组输出端output of WTGS
机组与并网变压器之间的连接端口,
3.7
机组额定运行条件generator system rated operation condition
在电网额定电压、额定频率条件下,机组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运行时所处的工作状态。
3.8
变流器额定运行条件converter rated operation condition
机组额定运行条件下,变流器所处的工作状态。以下简称“额定运行条件”
3.9
网侧额定电流line-side converter rated current
额定运行条件下,网侧变流器交流端基波电流方均根值。
3.10
网侧额定电压line-side converter rated voltage
网侧变流器交流端线电压方均根值。
3.11
网侧额定频率ine-side converter rated frequeney
网侧变流器交流端基波电压的频率,即电网频率,
3.12
网侧额定容量linc-side converter rated capacity
在网侧额定频率、网侧额定电压和网侧额定电流时,网侧变流器的视在功率。
3.13
网侧功率因数line-side converter power factor
网侧变流器交流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

4技术要求
4.1产品型式和主要参数
4.1.1产品型式
产品的型式分类如下:
——按环境温度分为常温型和低温型;
——按功率模块的冷却方式分为空冷型、液冷型、混合冷却型等。
4.1.2网侧电压等级
变流器的网侧电压等级优先采用以下系列:0.38(0.4)、0.6(0.62)、0.66(0.69)、1(1.05)、1.14(1.2)、2.3(2.4)、3(3.15)、6(6.3)kV
注:超出以上优先系列的电压等级,由用户与制造商协商确定。
4.2使用条件
4.2.1正常使用环境条件
变流器应在以下规定的空冷或液冷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a)工作环境温度:
—常温型:-20℃~45℃
—低温型:-40℃~45℃
b)空气相对湿度:≤95%(20℃以下时)
c)海拔:≤2000m
4.2.2正常试验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使用气候条件,变流器应在如下大气环境下进行试验:
a)环境温度:-5℃~40℃。
b)相对湿度:≤90%(20℃以下)。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2.3贮存、运输时的环境温度
变流器在贮存和运输期间环境空气的极限温度范围为一40℃~70℃。
4.2.4正常使用的电气条件
4.2.4.1电网频率变化范围
电网频率变化范围为47.5Hz~51.5Hz。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060.30
CCS J98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88—2021
铸铁锅炉铸铝锅炉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ast iron and cast aluminium boilers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88,NB/T 10788-2021,技术条件,铸铁锅炉,铸铝锅炉,NB/T 10788-2021 铸铁锅炉和铸铝锅炉技术条件

1范围
1.1本文件规定了铸铁锅炉和铸铝锅炉的典型本体结构型式,参数与型号编制,材料要求,性能要求,设计要求,制造要求,检验与试验,安全附件和仪表,包装、标志和随机文件,质量责任。
1.2本文件适用于以下范围的铸铁锅炉和铸铝锅炉:
a)额定出水压力P≤0.7MPa,额定输出功率0.1MW≤Q≤4.2MW,且额定出水温度t<120℃的铸铁热水锅炉;
b)额定出水压力p≤0.7MPa,额定输出功率0.07MW≤Q≤2.8MW,且额定出水温度t95℃的铸铝热水锅炉。
1.3额定蒸汽压力不大于0.1MPa的铸铁蒸汽锅炉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5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59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泌磷蓝分光光度法和梯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6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223.6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碳酸钾滴定法测定碗含量
GB/T223.71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1173一2013铸造铝合金
GB/T2900.48电工名词术语锅炉
GB/T3785.1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
GB/T730655密封管螺纹
GB/T730755非密封管螺纹
GB/T7999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谐分析法
GB/T9124钢制管法兰
GB/T9438铝合金铸件
GB/T9439一2010灰铸铁件
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11174液化石油气
GB/T1271660°密封管螺纹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3612人工煤气
GB/T16508.2锅壳锅炉第2部分:材料
GB/T16839.1一2018热电偶第1部分:电动势规范和允差
GB17820天然气
GB/T20975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4234铸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24500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5989炉用燃料油
GB/T30121一一2013工业铂热电阻及铂感温元件
GB/T32201-一2015气体流量计
GB/T34037一2017物联网差压变送器规范
GB/T34073一2017物联网压力变送器规范
GB/T36699锅炉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燃烧器技术条件
GB/T38753液化天然气
CJ/T197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
HGT20222铝及铝合金焊接技术规程
HG/T20592一2009钢制管法兰(PN系列)
HG/T20613钢制管法兰用紧固件(PN系列)
B/T7945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B/T7985小型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技术
B/T92482015电磁流量计
B/T10393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
NB/T47034工业锅炉技术条件
NB/T47051工业锅炉控制装置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4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铸铁锅炉cast iron boilers
由采用铸铁制造的本体与燃烧设备(或电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安全检测与监控仪表、框架底座、外壳等组成的锅炉。
3.2
铸铝锅炉cast aluminium boilers
由采用铸铝制造的本体与燃烧设备(或电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安全检测与监控仪表、框架底座、外壳等组成的锅炉。

3.3
锅片boiler sections
在铸铁或铸铝锅炉本体中受热并进行热交换、组成水循环回路和烟气回路的主要承压部件。
注:锅片根据其构造分为前锅片、中锅片、后锅片。
3.4
爆破试验bursting test
以水为介质对铸铁锅炉、铸铝锅炉或锅片进行缓慢加压,并在冷态下使锅片破裂,用以确定锅炉或锅片的设计压力的试验。
3.5
全预混燃烧器full pre-mixed gaseous fuel burner
在进人火孔前,空气和燃气以不低于完全燃烧理论值的空燃比混合的燃烧器。
3.6
冷凝锅炉condensing boiler
烟气中的水蒸气连续凝结释放汽化潜热并被锅炉有效利用的燃气锅炉。
4典型结构型式
4.1铸铁锅炉
铸铁锅炉一般采用组合式结构,由前锅片、中锅片、后锅片和供回水连接件构成本体,结构型式见图1。

4.2铸铝锅炉
铸铝锅炉可采用组合式和整体式两种结构。组合式由前锅片、中锅片、后锅片和供回水连接件构成;整体式由一个单独的锅片和供回水连接件构成,其内侧为烟道,夹层为水道。本体结构型式见图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140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04-2019
水工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ydraulic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process test
2019-11-04发布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804,DL/T 5804-2019,水工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规程,DL/T 5804-2019 水工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水工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确定合理可靠的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的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
1.0.3水工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应在室内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进行。
1.0.4水工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使用的水泥、掺合料、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应检测合格,并与施工碾压混凝土实际使用的原材料一致。
1.0.5工艺试验应采用施工现场实际使用的碾压混凝土设备。
1.0.6本规程所使用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及其他称量系统等,应经有资质的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或校准合格。
1.0.7水电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process test
为验证碾压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施工系统和施工设备的适应性,确定施工用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方法、工艺参数的试验。
2.0.2刻槽法channel method
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中,在碾压成型的混凝土体的侧面适当位置,沿垂直方向按一定尺寸刻槽,用以观察碾压体碾压效果及碾压层面结合效果的方法。
2.0.3层间间隔时间intermittent time between layers
从下层混凝土拌和物加水时起,到上层混凝土碾压完毕为止的历时。

3基本规定
3.0.1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前应编制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大纲,按照试验大纲进行试验。
3.0.2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前应对参与试验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3.0.3试验场地宜在坝外布置,场地面积能满足工艺试验各项要求,场地应平整。
3.0.4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前,应在工地试验室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校核、验证,必要时予以调整。
3.0.5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试验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0.6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的环境应与现场施工条件相符合。
3.0.7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完成后,如还需进行压水试验和剪切试验验证时,另行专题研究。
3.0.8水工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施工配合比的验证试验。
2拌和参数试验。
3碾压参数试验。
4混凝土性能和层间结合试验。
5变态混凝土工艺试验。
6工艺试验效果验证。

4试验
4.1一般规定
4.1.1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前应完成投料顺序、拌和时间等拌和参数试验。
4.1.2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前应完成室内配合比与工艺试验用配合比的验证试验。
4.1.3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中,同级配料应选用不少于5个试验层,分别进行碾压机械参数、碾压遍数、混凝土性能、层间结合、复核试验等。
4.1.4每个试验层均应进行稠度(VC)值、含气量试验,且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或相关标准要求。
4.2试验场地
4.2.1试验场地应依据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大纲要求,根据试验内容、工程施工环境、施工机械配置确定。
4.2.2试验场地应平整、密实。必要时设置混凝土基础垫层。
4.2.3试验场地应分级配布置,每个级配配合比的试验有效面积应大于45m2,并设置错车过渡区。在靠模板侧0.5m宽条带内进行变态混凝土试验。
4.2.4铺料前应在有效试验区域内均匀布置测点,每个级配配合比不少于5个点,分别测量碾压前后的层厚变化量和表观密度。
4.3混凝土配合比验证试验
4.3.1混凝土配合比验证试验分别在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前和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中进行:
1工艺试验前主要验证现场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入仓V值等性能、硬化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指标与室内试验配合比的一致性。
2工艺试验中主要验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可碾性,碾压的泛浆情况及现场凝结时间等性能。
4.3.2试验用水泥、掺合料、砂石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应按照《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等进行检验。
4.3.3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及硬化混凝土性能应按照《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等进行试验。
4.3.4依据本规程第4.3.1~4.3.3条试验结果,确定现场填筑施工用配合比参数。
4.4拌和参数试验
4.4.1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宜根据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出机时的均匀性试验结果确定。
4.4.2不同搅拌形式的搅拌机应分别进行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试验。
4.4.3拌和时间试验不宜少于3种时间,强制式搅拌机可选60s、75s、90s、120s四个时间进行试验,自落式搅拌机可选90s、120s、150s、180s四个时间进行试验。加冰、加膨胀剂的碾压混凝土,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
4.4.4均匀性试验的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粗骨料含量偏差率试验:
1仪器设备:5mm砂石料筛,称量100kg、感量10g的电子秤、含气量筒等。
2试验步骤:
1)拌和达到规定时间后,在出料口先后各取试样一份,质量不少于100kg。
2)将每份试样搅拌均匀后,用四分法按对角线分成两份。按照《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进行VC值、含气量试验。
3)将测完含气量后的混凝土试样,分别在5mm筛上用水冲洗,筛除小于5mm颗粒和水泥浆,将筛余骨料用毛巾擦拭,达到表面无明水的面干状态,称其质量m,并计算出混凝土单位体积的粗骨料质量G。每份试样的两个G,的平均值分别计作G和G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240.10
P62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03—2019
管廊工程10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施工工艺导则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ide for gas-insulated metal-enclosed 1000 kV transmission line in tubular tunnel
2019-11-04发布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0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DL/T 5803,DL/T 5803-2019,施工工艺导则,管廊工程,DL/T 5803-2019 管廊工程10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施工工艺导则

1总则
1.0.1为确保管廊工程1000 kV GIL施工安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规范工程施工工艺,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规定了管廊工程1000kVGⅡL施工工艺方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和安全环保等要求,适用于管廊工程1000kVGIL施工。
1.0.3管廊工程1000kVGⅡL施工,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管廊underground tubular tunnel
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江河等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工业等管线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设施。
2.0.2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insulated m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
采用气体绝缘介质,用金属外壳将导体连同绝缘器件等封闭起来的输电线路。
2.0.3伸缩节flex section
相邻刚性连接GⅡL段外壳间的柔性连接部件,用来吸收热伸缩、地震及不均匀下沉等引起的位移,且具有波纹管等形式的弹性接头。
2.0.4运输单元transportation assembly
适合运输GⅡ的一部分。一般为标准单元,或者是非标准单元与波纹管的组合。
2.0.5主回路main circuit
包含在作为传输电能回路内的所有导电部分。
2.0.6感应电流快速释放装置induced current fast by-pass device
用于G主回路接地的一种机械式开关装置,具有开合和承载感应电流的能力,能够可靠实现预期设定的操作顺序。
2.0.7引接站lead station
用于架空线路与GL之间电气连接,满足相应的一、二次功能。

2.0.8辅助系统Auxiliary system inside tunnel
包括管廊内照明、电源、环境信息采集、图像监视与安防、火灾报警、广播指挥、通风排水联动、SF6气体密度监测、消防等系统。

3工艺流程
3.0.1工艺流程如图3.0.1所示。

4施工准备
4.1施工人员准备
4.1.1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及厂家服务人员到位并熟悉现场及设备情况。
4.1.2所有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上岗前,应根据1000 kV GIL的安装特点接受专业培训。
4.1.3管廊内GⅡ运输机具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效证件上岗。
4.2施工技术准备
4.2.1应完成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检。
4.2.2应编制G1安装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完成交底,并做好记录。
4.2.3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产品技术文件、安装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及验收规范,熟悉设备的施工安装工序及技术要求。
4.2.4工程开工前,应与建设、监理、制造厂和运行等单位商讨并确定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内容。
4.3施工场地准备
4.3.1设备进场前应完成施工场地硬化,运输道路的抗压强度、宽度和转弯半径应满足要求。
4.3.2设备临时堆放区域应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应齐全。
4.3.3GⅡ施工前,引接站、工作井的建(构)筑物应验收合格并办理交付安装手续,且具备下列条件:

1工作井的走道板、栏杆、平台及梯子等应齐全牢固,照明满足施工要求。
2预埋件及预留孔应符合设计要求。
3建筑物内起重设备应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
4.3.4GL施工前,管廊内应具备下列条件:
1防水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沟应排水顺畅、无淤塞。
2找平层应施工完成,通过交付安装验收。
3管廊内的辅助系统及应急装置应满足施工要求。
4管廊内轨道应满足运输机具通行要求。
5管廊内空气质量应满足施工要求。
4.3.5主接地网施工完成,经验收满足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要求。
4.4施工机械、工器具准备
4.4.1所需的主要施工机械应符合下列规定:
1GIL运输机具应满足管廊内GIL设备的运输及预就位要求。
2GIL设备对接安装机具应满足管廊内GIL管道对接施工要求,并具备轴向、垂直、转向和径向方向的调整功能,其调整幅度应满足GⅡL管道对接要求。
3GⅡ对接专用防尘房技术参数应满足洁净度百万级以上,湿度不超过80%,内部温度为5℃~25℃,内部照明不低于75Lx。防尘房内应配备干湿温度计、吸尘器、洁净度测量仪、工作平台等。
4起重机械应经验收合格,满足设备吊装要求。
5GL气务处理配备的真空泵参数和数量应满足现场抽真空要求。
6SF6充气及回收装置应满足施工要求。
4.4.2计量器具应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100.10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801-2019
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application of anti-sulfate erosion concrete
2019-11-04发布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801,DL/T 5801-2019,应用技术规程,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DL/T 5801-2019 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中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应用,提高水电水利工程中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施工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应用。
1.0.3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硫酸盐侵蚀sulfate attack
自然界中的硫酸盐介质与混凝土结构接触或侵入混凝土基体中,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出现膨胀开裂、剥落,进而使混凝土结构失去完整性和稳定性。
2.0.2抗蚀系数corros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在Na2SO4溶液中浸泡和在水中养护的同龄期、同组成的砂浆试件的强度之比。

3基本规定
3.0.1判别环境水中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时,应搜集工程所在的流域地区或工程建筑物场地的气候条件,冰冻资料,海拔高程,岩土性质,环境水的补给、排泄、循环和滞留条件以及污染情况等资料。
3.0.2环境水中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程度分无腐蚀、弱腐蚀、中等腐蚀和强腐蚀四级,其判别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的规定。
3.0.3当环境水中的硫酸盐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时,应根据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进行混凝土的防侵蚀设计。
3.0.4对强腐蚀侵蚀性环境,应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防水层、降低环境水侵蚀性、排水、换填土、降低地下水位及设防护层等工程措施。
3.0.5混凝土抗硫酸盐结晶侵蚀等级分为KS30、KS60、KS90、KS120、KS150及大于KS150六级,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方法确定。

4原材料
4.1水泥
4.1.1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宜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748的相应要求;在掺用掺合料时也可采用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相关规定,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的相关规定。
4.1.2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时,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含量应小于8%。
4.2掺合料
4.2.1配制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宜掺入掺合料,掺合料可选用F类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4.2.2所选的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粉煤灰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规定的F类I级或Ⅱ级的粉煤灰;
2矿渣粉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相关规定,且比表面积宜在300m2/kg~500m2/kg范围内;
3硅灰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的规定;

4掺加其他类型的掺合料应进行试验论证。
4.2.3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5℃的中等或强硫酸盐侵蚀环境下,不宜使用石灰石粉掺合料。
4.3骨料
4.3.1骨料的品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的相关规定。
4.3.2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5℃且有强硫酸盐侵蚀环境下,采用石灰岩骨料时宜进行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的试验论证。
4.4外加剂
4.4.1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入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密实性的外加剂。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相关规定。
4.4.2掺入减水剂、泵送剂和引气剂时,其品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的相关规定,并应进行外加剂与胶凝材料适应性试验。
4.4.3掺加其他类型的外加剂应进行试验论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