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7月 ( 第 53 页)

刘扬,大型油气网络系统,油气网络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高清PDF《大型油气网络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刘扬

本书是一本有关大型油气网络系统优化理论及方法研究的专著,除必要的基本理论介绍外,书中其余内容均是作者研究多年的理论成果。本书定义了涵盖油气生产主要过程的油气田地上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的概念,阐明了地上地下亚闭环油气网络系统整体运行优化理论和方法。详述了具有全局收敛性的高效智能优化算法及超大规模油气管网布局优化理论和方法。全书共5章,主要内容包括:智能优化算法及其改进、油气集输系统优化、注入系统优化、大型油气田地上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整体运行优化及大型油气管网布局优化。对每类优化问题都给出了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和应用实例。
本书适合各类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

我国原油需求量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已突破70%。这意味着,我国仅有不足30%的原油需求总量可以自给,而绝大部分需要进口。因此,石油安全问题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除了增加自给能力、减少外需之外,进一步减少石油生产中的投资和能耗,也是意义重大的研究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幅度减少投资、降低能耗,也意味着提高自给能力,从而降低对外依存度。
由此可见,石油工业在国家能源领域中占有重要的战略、经济地位。同时它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行业。运用优化决策的手段,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量和采收率,减少操作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意义重大。减少投资、节能降耗问题最终可以表达为优化问题,因而最优化方法在石油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现实的应用价值。油气田的建设、设施设备的投人、生产运行的耗能等耗资都是巨大的,运用优化的理论方法实现减少投资、节能降耗的目标是油田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书定义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亚闭环网络系统,该系统可以反映油气生产的主要过程,对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可以实现经济开采、减资降耗、高效运行的目标。该系统涵盖了5个子系统:油藏系统、采油系统、集输系统、污液系统及注人系统。亚闭环网络系统优化具有的特点:多目标寻优、多系统耦合、离散连续变量混合、大规模优化、含有多个NP类子问题。提出高效可行的智能优化方法,也是本书探求的重点。

内容索引:

绪论
第1章智能优化算法及其改进5
1.1存世智能优化算法研究进展5
1.1.1智能优化求解机理5
1.1.2粒子群算法及改进…7
1.1.3烟花算法及改进…9
1.1,4混合蛙跳算法及改进…11
1.2基于庞加莱回归的收敛性定理…12
1.2.1庞加莱回归…12
1.2.2随机优化求解方法收敛性定理13
1.3混合粒子群-烟花全局优化算法14
1.3.1混合粒子群-烟花算法(PS-FW)14
1.3.2全局收敛性分析…20
1.3.3数值实验对比分析20
1.3.4算法主控参数分析40
1.4改进的粒子群全局优化算法…46
1.4.1改进粒子群算法(MPSO)47
1.4.2全局收敛性分析…50
1.4.3数值实验对比分析…53
第2章油气集输系统优化研究64
2.1MS集输网络拓扑布局优化设计64
2.1.1MS网络定义64
2.1.2MS网铬拓扑优化数学模型65
2.1.3MS网络拓扑优化的分级优化法…66
2.1.4MS网络拓扑优化的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68

2.1.5计算实例…74
2.2MRS集输网络拓扑布局优化设计78
2.2.1MRS网络定义…78
2.2.2MBS网络拓扑优化数学模型…79
2.2.3MRS网络拓扑优化的分级优化法80
2.2.4MS网络拓扑优化的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82
2.2.5计算实例…83
2.3MS网络障碍拓扑优化88
2.3.1MS网络障碍拓扑优化数学模型88
2.3.2MS网路障碍拓扑优化的求解方法89
2.3.3计算实例…90
2.4油气集输管网参数优化设计…94
2.4.1油气集输管网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建立……94
2.4.2油田地面管网多目标参数优化数学模型的求解97
2.4.3计算实例101
2.5集气网络优化研究107
2.5.1基本概况107
2.5.2集气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107

2.5.3考虑可靠度的集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110
2.5.4混合分级蛙跳优化求解方法114
2.5.5计算实例…118
第3章注入系统优化研究121
3.1注水系统水力仿真计算方法121
3.1.1油田注水系统…121
3.1.2管网计算基本理论…122
3.1.3油田注水系统仿真计算124
3.2注水管道摩阻系数反演优化研究129
3.2.1单工况下管道摩阻系数反演129
3.2.2基于智能计算的多工况摩阻系数反演137
3.2.3基于随机优化的管道摩阻系数反演…142
3.3注水系统运行方案优化148
3.3.1注水系统运行参数优化148
3.3.2注水系统开泵方案优化…149
第4章大型油气田地上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整体运行优化研究155
4.1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155
4.1.1地上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的定义…156
41.2地上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的功能…156
4.1.3地上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的特点157
4.2地上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整体运行优化模型157
4.2.1目标函数…158
4.2.2约束条件159
4.3亚闭环网络系统分解协调策略160

4.3.1大系统理论及思想…161
4.3.2亚闭环网络系统多级递阶结构162
4.3.3可行性准侧164
4.4油藏子系统注采优化165
4.4.1油藏子系统注采优化模型166
4.4.2地下注入有效模糊区……169
4.4.3混合分解协调-粒子群-烟花求解方法…171
4.5采油子系统机采参数优化178
4.5.1采油子系统抽汲参数优化模型…179
4.5.2单井机采系统模糊聚类降维法…181
4.5.3混合改进粒子群求解方法…185
4.6集输子系统运行参数优化…187
4.6.1集输子系统运行参数优化数学模型……187
4.6.2混合粒子群-烟花求解方法…190
4.7污水处理子系统调度优化…192
4.7.1贝叶斯-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水力修正法…192
4.7.2污水处理子系统调度优化数学模型196

4.7.3改进粒子群求解法…198
4.8注水子系统运行方案优化199
4.8.1注水子系统运行参数优化200
4.8.2注水子系统开泵方案优化205
4.9混合智能分解协调优化求解策路216
4.9.1基于改进粒子群神经网络的油井含水率预测216
4.9.2最大含水上升率模糊集219
4.9.3多目标改进粒子群算法…220
4.9.4亚闭环网铬系统整体运行优化混合智能分解协调求解223
4.10地上地下亚闭环网络系统整体运行优化实例225
第5章大型油气管网布局优化研究…228
5.1多障碍下布局处理方法228
5.1.1障碍的隐式表征229
5.1.2管道与障碍位置关系确定231
5.1.3最小包围盒简化法……232
5.1.4绕障路径优化…233
5.2大型油气集输管网障碍布局优化模型234
5.2.1大型MST网络布局优化模型234
5.2.2大型MS网络布局优化模型239
5.3格栅剖分集合划分法241
5.3.1理论基础242
5.3.2主要步骤244
5.3.3复杂度分析244

5.4位域相近模糊集求解法245
5.4.1位域相近模糊集245
5.4.2油气井隶属关系求解246
5.4.3复杂度和最优性分析247
5.5拓扑结构关联集优化法248
5.6组合式优化求解策略250
5.6.1分层协调优化…250
5.6.2策略主流程…251
5.6.3大型油气集输管网布局优化实例…253
5.7受约束大型油气集输管网三维空间布局优化255
5.7.1三维地形混合格网表征方法255
5.7.2双向广度优先路径搜索算法261
5.7.3基于分治策略的管道路由优化…267
5.7.4三维空间下油气集输管网布局优化…269
5.7.5三维空间下布局优化实例272
参考文献…275

ICs29.020
K97  JB
备案号:5844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200-2017
电线电缆用自动并丝
Auto rewinding machine for wire and cable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200,JB/T 13200-2017,电线电缆用,自动并丝,JB/T 13200-2017 电线电缆用自动并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线电缆用自动并丝机(以下简称并丝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号、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装、使用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用有色金属丝或非金属丝完成自动并丝的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900.40电工名词术语电线电缆专用设备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06标牌
GB/T13325机器和设备辐射的噪声操作者位置噪声测量的基本准则(工程级)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23644电工专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BT7601.11一2008电线电缆专用设备基本技术要求第11部分:外观质量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4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并丝rewinding
将有色金属丝或非金属丝整齐排列并缠绕到线锭上的过程。
3.2
上丝wires loading
将丝入并固定于线锭上的过程。
3.3
自动并丝auto rewinding
自动完成上丝、缠绕、剪丝、换线锭等一系列连续并丝动作。
3.4
并丝节距rewinding pitch
一组有色金属丝或非金属丝在线锭上一整圈螺旋的轴向长度。

4型号
4.1型号表示方法如下:4¥
4.2产品代号:“BSZ”表示“自动并丝机”。
4.3主参数:用并丝机的线锭数(阿拉伯数字)表示。
4.4改型代号:改型后顺次用A、B、C…表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140 P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782-201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
运行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2019-11-06发布
2020-02-0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SL/T 782-2019,安全监测系统规范,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正式版,水利水电工程,SL/T 782-201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一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6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监测系统运行、监测系统维护、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监测系统管理保障。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运行管理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运行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南京瑞迪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总则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其他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监测系统可参照执行。
1.0.3运行管理单位应配置监测专业人员,并制定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和规程。
1.0.4监测专业人员应掌握相关水工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工程结构及其运行情况熟悉监测设施布设及安装,依据相关标准开展安全监测工作
1.0.5监测设施观测应符合SL725《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和设计要求,观测频次不应低手S1.725和设计要求,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宜根据可能条件和监测需求调整频次。工程遭遇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如高水位水位骤变、特大降雨、强震等)时,应加密观测。观测数据应及时甄别,测值异常时应检查、复测、确认并记录。当确认测值异常时,应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若工程状态异常时,应增加测次,必要时应及时上报。
1.0.6监测系统检查应结合日常观测、维护和工程巡视检查进行。工程遭遇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对监测系统检查维护和资料分析。
1.0.7应定期对监测自动化系统进行人工比测。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时,应采取人工测读方法观测。
1.0.8应按照SL76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技术规范》的规定对监测系统进行鉴定。监测系统不能满足工程安全监测要求时,应及时增补或改造。监测系统改造应专项设计、专项审查、专业施工和专门验收。
1.0.9应逐步提升安全监测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规范数据库标准化建设。
1.0.10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T3161光学经纬仪
GB/T10156水准仪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681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27663全站仪
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
SL258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SL55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0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21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报废标准
SL725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
SL76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技术规范
CH/T2004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格式
CH/T2005三角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CH/T2006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QX/T50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QX/T5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1.0.11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监测仪器monitoring instrument
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及测量装置。
2.0.21监测设施monitoring facilities
监测仪器及其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便道等辅助设施的统称。
2.0.3监测自动化系统
monitoring automation system
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装置和软件的统称。
2.0.4监测系统monitoring system
由监测设施、监测自动化系统组成的监测系统。
2.0.5人工比测manual comparison measurement
对实现自动化的监测项目,采用人工测读方法,对自动化测值比对和验证。
2.0.6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
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进行的校准、检定、比对、检验、验证等。
3监测系统运行
3.1一般规定
3.1.1同一建筑物的各类监测项目宜在同一观测时段观测,监测仪器成组布置的测点应同步观测,观测应同时记录环境量及可能引起测值变化的相关情况。
3.1.2监测系统运行观测宜固定观测人员、测量仪表和观测时间,更换测量仪表应及时检验其是否具有互换性。
3.1.3测量仪表应与监测精度要求匹配,观测前应检查监测设施的工作状态,确认正常后方可测读。测量仪表应定期检定或校准。
3.1.4测读时如发生测值不稳、无测值或测值异常等情况,应对测量方法、测读仪表与仪器等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并记录。
3.1.5观测记录应采用统一、规范的表格,信息填写应真实、准确、齐全并署名,观测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A。
3.1.6观测后应恢复各类监测仪器保护设施。观测记录应及时整理归档,并录入数据库。
3.2环境量
3.2.1环境量监测项目包括水位、降水量、水温、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监测设施包括水位计、雨量计、温度计、气压计、风向风速仪等。
3,2.2水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略)
4监测系统维护
4.1一般规定
4.1.1监测系统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应急维护。日常维护可结合日常观测和工程日常巡视检查进行,定期维护可结合工程年度检查和监测系统鉴定进行,应急维护应在工程遭遇特殊工况后立即进行。定期维护内容和频次应按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日常维护和应急维护宜按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检查维护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C.0.1条、C.0.2条。
4.1.2监测系统维护应根据监测设施、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运行要求,通过检查、测试、清洁、更换和保养等手段进行。
4.1.3应对光学仪器和测量仪表定期检定或校准,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4.1.4应配备相应的维修维护工具、器件和材料,满足系统维护需要。
4.1.5发现监测仪器故障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故障维修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C.0.3条。
4,1.6对于不能通过维护维修恢复的监测仪器、测量仪表和数据采集装置的报废处理应按SL621执行。
4.2环境量
4.2.1水位监测设施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035.99
K15
备案号:58361一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44-2017
电工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收缩管
Heat-shrinkable PET tube for electrical purposes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144,JB/T 13144-2017,热收缩管,电工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JB/T 13144-2017 电工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收缩管

1范国
本标准规定了电工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收缩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近用于最高使用温度为135℃、用于电容器和电池的电工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收缩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1033.1一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7113.2一2014绝缘软管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10610一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UL224一2006挤出绝缘管(Extruded insulating tubing)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型号规格
电工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收缩管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在满足32的前提下,增加其他型号规格。

3.1.2外观
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变形、型化不均、白线等:颜色一致,没有明显的深浅变化。
3.2性能要求
电工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收缩管分为电容器用和电池用,其性能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中注明电容器用或者电池用的,该项性能只适用于电容器或者电池:没有注明的,既适用于电容器,也适用于电池。表2中注明适用透明的,只适用于透明:适用阻燃的,只适用于阻燃:没有注明的,既适用于透明,也适用于阻燃。

4试验方法
4.1概述
电工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收缩管推荐的完全收缩条件为在180℃±2℃热空气老化箱内放置180s±10s。
4.2外观
目测观察。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变形、塑化不均、白线等:额色一致,没有明显的深浅变化。
4.3厚度、折径、横向收缩率和纵向收缩率
先取收缩前长度为100m的试样,采用分度值为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厚度、折径和长度。然后将其放入98℃±2℃沸水中,30s±5s后取出快速放在平板上,在其上面放置圆柱形压块。该圆柱形压块的直径应为110mm,高为50mm。10s后取下压块,测量其折径和长度。按公式(1)计算横向收缩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3.100.99
J70  JB
备案号:58348一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40-2017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用喷枪
Spray lance for evaporative cooling tower of converter dry dedusting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140,JB/T 13140-2017,喷枪,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用,JB/T 13140-2017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用喷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用喷枪的术语和定义、外形图、型号标记、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治炼企业的转炉使用的以水和蒸汽(或氮气)为工作介质的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用喷枪(以下简称喷枪),其他场所除尘、降温用喷枪亦可适用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搭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T197普通螺纹公差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3323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19077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千法除尘ddedusting
使烟气经过蒸发冷却塔冷却降温和粗除尘后进入静电除尘器进行精除尘的方法。
3.2
蒸发冷却塔用喷枪spray lance for evaporative cooling tower
装置在蒸发冷却塔内,喷出水蒸气或氮气,使变化的含尘热烟气温度降低,脱除烟气中较大烟尘频粒,同时对烟气进行调质的一种执行元件。
3.3
喷射角度spray angle
水在一定压力下从喷枪头部喷嘴喷出,在出口处形成射流的张角。
3.4
枪体角度lance body angle
喷枪的喷头中心线与喷枪体中心线形成的钝角的角度。
3.5
喷枪长度length of spray lance从喷枪进水口至喷头喷口处的线性距离。
3.6
标准水压力standard water pressure
喷枪定型时所使用的水压力。
3.7
标准气压力standard air pressure
喷枪定型时所使用的气压力。
3.8
标准水流量standard water flow rate
喷枪处于标准气、水压力时所对应的水的流量。
3.9
标准气流量standard water flow rate
喷枪处于标准气、水压力时所对应的气的流量。
3.10
索太尔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
体积与表面积比值相同的粒子的平均直径。
4外形图、型号标记和基本参数
4.1外形图
喷枪为三层不锈钢套管结构型式,喷枪外形如图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5.220
J70  JB
备案号:58347-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392017
无气喷涂用喷嘴
Airless spray nozzle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139,JB/T 13139-2017,喷嘴,无气喷涂用,JB/T 13139-2017 无气喷涂用喷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气喷涂用喷嘴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及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压力为1MPa~50MPa,流量为0.1Lmin~20Lmin(额定压力10MPa水压下),为无气喷涂机配套使用的喷嘴(以下简称喷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89硬质合金孔腺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剥定
GBT3849(所有部分)硬质合金洛氏硬度试验(A标尺)
GB/T3850致密烧结金属材料与硬质合金密度测定方法
GB/T3851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测定方法
BT86952012无气喷涂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雾幅宽度sprawidth
在标准压力下,以水为介质,离喷嘴口300m处的扇形喷雾宽度。
3.2
喷嘴流量nozdle flow
在标准压力下,以水为介质,喷嘴口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流体体积。
3.3
喷雾形状sprshape
在标准压力下,以水为介质,喷嘴喷雾截面的雾化形状。
3.4
喷射角度spray angle
在标准压力下,介质从喷嘴喷出,在出口处形成射流的张角。
4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4.1.1喷嘴按用途分为:
——B型普通喷嘴:主要用于厚膜型(厚浆型)涂料的喷涂和绝大部分常规涂料的喷涂;

——C型精细雾化喷嘴:主要用于要求涂膜均匀美观的喷涂;
——Z型富锌涂料喷嘴:主要用于富锌涂料的喷涂;
——H型划线喷嘴:要用于公路划线;
——F型空气辅助无气喷嘴:主要用于空气辅助无气喷涂;
——M型模具喷嘴:主要用于模具脱模剂的喷徐;
——L型栏杆喷嘴:主要用于栏杆外表面的喷涂;
——T型桶盖喷嘴:主要用于钢桶桶盖表面的喷涂。
4.1.2喷嘴喷雾形状如图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3.100
J70  JB
备案号:58346-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38-2017
储油罐清洗设备
Cleaning equipment for oil tank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138,JB/T 13138-2017,储油罐,清洗设备,JB/T 13138-2017 储油罐清洗设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储油罐清洗设备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部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储油噬清洗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验妆和质量评定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51热交换器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1173转造铝合金
GBT1176,造铜及铜合金
GBT1226一殷压力表
GB/T3077合金结构锅
GBT3215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
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12224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GB12358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T12459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GBT12613.1滑动轴承卷制轴套第1部分:尺寸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15601管法兰用金属包履垫片
GB/T18324滑动轴承铜合金轴套
GB18613一201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0878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22654蒸汽疏水阀技术条件
GBT25357石袖、石化及天然气工业流程用容积式回转压缩机
GB50058操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517石袖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HGT20583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HGT20584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HG/T20592锅制管法兰(PN系列)

JB/T6369柔性石墨金属缠绕垫片技术条件
JB/T6427变压吸附制氧、制氮设备
B/T7255水环真空泵和水环压缩机
B/T7565.1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第1部分:YB3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B/T9147膜片联轴器
JG693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NBT4701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8.2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钢焊条
NB/T47048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SHT3043石油化工设备管道钢结构表面色和标志规定
SYT6650石油、化学、天然气工业用往复式压缩机
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型式与基本参数
3.1型式
储油继清选设备一般为分撬模块式,主要包括:
a)油回收装置;
b)油清洗装置;
c)清洗喷枪;
d)气体检测装置;
e)氮气发生装置;
f)油水分离装置。
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成一个撬装模块的称为多功能一体化装置,该组合装置应符合相应功能装置的技术要求。
3.2基本参数
3.2.1储油端清洗设备清洗压力宜为0.55MPa~2.00MPa,清洗流量宜为40mh一180m3h,回收流量宜为80mh-300mh。
3.2.2储油罐清洗设备总功率宜不高于300kW。
3.2.3氮气额定流量宜为200m3h一500mh,氮气纯度≥99%(体积分数)。
4技术要求
4.1一般技术要求
4.1.1储油罐清洗设备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2储油罐清洗设备应采用撬装结构分模块设计,每一个单位模块外形尺寸、重量应满足公路运输及吊装的要求。对于施工场地较小、吊装距离远以及处于山区复杂地形情况的,各模块的外形尺寸与重量应考虑场地相应设计。
4.1.3各模块整体应布置合理,结构紧凑,固定牢固,使用安全可靠,便于保养、维修和更换部件。
4.1.4各模块应具备防雨、防晒、防风沙等功能,适合一般天气室外工作环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7.120
N12  JB
备案号:5832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11-2017
热式质量流量传感器
Thermal mass flow sensor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111,JB/T 13111-2017,热式质量流量传感器,JB/T 13111-2017 热式质量流量传感器

1范国
本标准规定了热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戴、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热式质量流量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5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7665传感器通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76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式质量流量传感器thermal mass flow sensor
利用热传递原理,将感受到的流体质量流量转化成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4基本参数
4.1分类
4.1.1按检测元件
按检测元件分为:
——MEMS式;
——非MEMS式。
4.1.2按安装方式
按安装方式分为:
——插入式;

——分流式。
4.2测量范围
4.2.1传感器的测量范围
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应符合产品详细规范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推荐从下列范围中选取:0~1×10"、0~2×10"、0~3×10"、5~1×10、6~1×10"、8一1×10"。
注:其中m为整数,n=0,±1,±2,±3。
4.2.2测量单位
国际常用单位:sccm、slm;
国内常用单位:kgh、h。
注1:sccm(standard cubic centimeter per minute):气体流量单位,指在温度为0℃(273.15K)、气压为101325kPa状态下每分钟流过的气体毫升数。
注2:sm(standard liter per minute):气体流量单位,指在温度为0℃(273.15K)、气压为101325kPa状态下每分钟流过的气体升数。
4.3工作电压
推荐使用的直流电压为3V、3.3V、5V、6V、9V、10V、12V、15V、18V、24V等。
4.4安装尺寸
传感器的管路外径与安装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全国BIM学术会议,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届,高清PDF《第三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

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M)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图学学会所属分支机构,在中国图学学会的指导下,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M)专业委员会每年组织举办全国BIM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BIM学术会议于2017年11月在上海市召开,本书收录了大会的71篇优秀论文。
本书可供建筑信息模型(BIM)从业者学习参考。

内容索引:

模架BM技术助推安全精细化管理
蒋养辉(1)
设计企业BM转型顶层规划设计
李腾,刘保石(6)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工程项目部BIM实施方法
王健,季连党,朱文键,王丽筠,邢辉,实越(13)
BM在规划设计中的拓展运用一以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地下空间规划研究为例
步敏,潘福超(24)
基于BM技术的多专业深化设计价值探讨
黄劲超,陆本燕(31)
BM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质量管控中的应用
陈滨津,姚守俨,苗冬梅,邓明胜(37)
BM协同交互平台网络架构方案研究与探索
孟玲霄,陈泉,王强强,邹治超,张伟(43)
电建项目BM应用前景分析
徐启航(49)
BM技术在重力式水运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赫文,代浩,刘振山(54)
基于BM和倾斜摄影测量的房间街景体验与支付意愿评价
…孙招文,郭洁,何翠叶,姜山红,许航,许镇(60)
Rhino Grasshopper软件参数化建模在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项目双曲屋面中的创新应用
卢俊(65)

深化设计优化方案结合BM技术在白玉兰广场塔冠中的应用
钱晓村(72)
基于PDCA周期的桥梁工程BIM设计
戴建国(79)
结合BIM与BP神经网络的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徐照,李柄静,张星(84)
城市道路工程BIM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袁胜强,刘钊(90)
上海市S3高速公路先期实施段新建工程BIM应用
刘钊,袁胜强,柏雨林(97)
二维三维一体化桥梁BM软件的开发应用
黄俊炫,顾民杰,刘鑫,蔡梦非,赵鹏(103)
基于3 D Experience平台的市政交通BIM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袁胜强,欧阳君涛,刘钊(109)

基于BM模型的机电工程进度管理方法探讨
刘平(115)
基于无人机与BM技术强化高架线轨道交通施工现场管理
马良(120)
基于BIM的医院建筑智慧运维管理研究与开发
许璟琳(128)
BM系统在援越南越中友谊宫项目的实际应用
陈志,焦云川,周夏(133)
基于BIM的单目相机室内定位技术
洪灏,邓逸川,邓晖(140)
BIM和SuperMap三维GIS融合的技术探索
冯振华,王博,蔡文文(146)
基于SuperMap BIM-GIS技术的三维地下管线场景的构建
左尧,冯振华,蔡文文(150)
BM技术在中国移动(甘肃)数据中心工程的综合应用
寇巍巍,陈长流,张昆,杨智明(155)
BIM在大底板深化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
倪天祺,仇春华(16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屋顶施工阶段BM技术的应用
…熊存龙,仇春华(们66)
基于BM技术的钢混组合梁桥参数化设计研究
李聪磊,王瑞雪,于文韬(172)

对施工各阶段BM模型转换的研究
胡弘毅(177)
基于ARCGIS的城市风貌数字化初探一以酒泉市主城区为例
杨天翔,方宇(183)
BIM技术在综合管廊项目设计中的应用
葛扬(189)
洁净厂房工程BM技术应用
李天舒(193)
B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中的应用
王天(200)
倾斜摄影、虚拟现实与BIM融合技术在中兴大桥及接线工程中的应用
刘辉,袁胜强,顾民杰,何武超(205)
BM十二维码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探索应用
李晓婷(210)
简介BM技术在幕墙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的应用
蒋泽南(215)
浅谈BM可视化技术在装饰施工领域的应用

蔡晟旻(220)
以上海建工党校多功能厅精装修项目为例简介BM技术在室内精装修项目中的应用
李骋(225)
以上海种子·远景之丘项目为例简介BM技术在展示展览类项目中的应用
管文超(228)
装饰工程深化设计阶段BIM出图的深入分析
马宇哲(233)
基于BM技术的送电线路大跨越高塔工程施工应用
高来先,张永析,李佳祺,黄伟文(238)
变电站工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的应用研究
高来先,张永析,黄伟文,李佳祺(242)
BIM技术在流水施工中的应用
付伟(247)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检测中的应用
杨铭,沈翔(253)
基于构件的工程算量研究
杨铭,胡伟,何兰生(257)
施工企业BM管理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
翟超,郑宇宁,张建帮,朱晓川(261)
BIM构件空间自组织建模方法研究
刘思铖,张家春,邓雪原(266)
基于BIM模型的CFD水力计算的研究及应用

徐晓宇(272)
浅谈BIM技术在污水处理厂EP℃工程中的全生命周期应用
李思博(277)
幕墙工程的BIM构件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汪东进,赖华辉,邓雪原(282)
BIM软件通过IFC标准进行数据交换的一致性问题分析
赖华辉,邓雪原(288)
结构分析软件数据交换中的构件偏心问题研究
韩文洋,赖华辉,邓雪原(293)
基于Synchro软件的大型主题乐园项目施工4D运用研究
陈凯,曹盈(297)
玉佛寺项目基于BM的施工方案策划与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陈菁(304)
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中国BM学术影响力分析
邓逸川,吉嘉,吴松飞,中琪玉(309)
BM试点项目综合量化评估方法研究
张亮,于晓明,陈渊鸿,张宇,洪潇,刘立扬(316)

中心城区道路干线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BM应用实践
陈渊鸿,张亮,俞晓萌,王熙杰,陈燕,管亚君(322)
面向智能运维的室内照明系统研究
袁爽,胡振中,田佩龙(328)
基于BM和监测数据的水厂水位动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王石雨,胡振中,李久林,田佩龙(335)
基于BM和移动定位的施工质量管理系统
马智亮,蔡诗瑶,杨启亮,毛娜(341)
建筑工程运维管理:基于BM的方法综述
丁梦莉,杨启亮,马智亮,邢建春,孙晓波(346)
从轨道交通BM1.0工程实践向BM2.0智能应用的探索
陈前,邹东,陈祥祥,张安,薛志刚(355)
基于BM的火灾仿真模拟研究
冷烁,林佳瑞,何田丰,张建平(366)
从数据汇聚、数据分析到基于数据的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王玮(372)
基于BM的建筑物火灾人员态势感知与管理平台研究
黄璜,李楠(378)
BM在工程建设行业的应用展望
杨宝明(383)
BM在南京地铁宁溧线溧水车辆段项目中的应用
叶胜伟,张志超,张靖,吴忠良,王琪,琚艳芳(388)

BM在南京地铁宁溧线溧水车辆段项目中的应用
叶胜伟,张志超,张靖,吴忠良,王琪,琚艳芳(388)
三峡建设:山东聊城棚户区改造工程,打好PPP+BM“组合拳”
叶雷庭,吴忠良,王海华(394)
基于云计算的BM集成管理机制研究
张云翼,刘强,林佳瑞,张建平(399)
北京市东坝南区1105-655、657号地块住宅项目BM技术应用
汤洪彬,费恺(404)

ICs29.120.60
K32  JB
备案号:58319-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10-2017
电涡流式接近开关传感器
Eddy-current proximity switch sensor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110,JB/T 13110-2017,接近开关传感器,电涡流式,JB/T 13110-2017 电涡流式接近开关传感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涡流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型号命名、制造要求和使用条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涡流式接近开关传感器(以下简称接近开关),不适用于具有模拟量输出特性的接近开关传感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作。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5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2423.22一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P代码)
GB4824一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猛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7947一2010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颜色或字母数字标识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048.1一201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14048.10一201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2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接近开关
GBT16895(所有部分)建筑物电气装置
GBT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一2008电珠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跟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须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類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ISO630(所有部分)结构钢板材、宽板、棒材、型材和型条(Structural stcels-一Platcs,wideflats,bars,sections and profiles)
3术语和定义
GB/T14048.1一2012和GB/T14048.10一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涡流eddy current
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或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产生的漩涡状的感应电流。
3.2
电涡流式接近开关传感器eddy-current proximity switch sensor
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接近开关传感器。
3.3
无衰减电涡流接近开关传感器no attenuation proximity switch sensor
对于铁磁性和非铁磁性标靶具有同样动作距离的电涡流式接近开关传感器。
3.4
材料选择型电涡流接近开关传感器material selection proximity switch sensor
只对铁磁性、非铁磁性或有色金属标靶中一种敏感的电涡流式接近开关传感器。
3.5
智能型电涡流接近开关传感器smart proximity switch sensor
具有自诊断、自补偿、自适应、自学习以及双向通信功能中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电祸流接近开关传感器。如:能够白我诊断内部故障的接近开关传感器,能够自我适应外部环境并根据外部环境自我调整工作状态的接近开关传感器,或者能够通过通信接口设定工作状态的接近开关传感器等。
3.6
开关须率frequency of operating cyeles
f
接近开关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开关循环次数。
3.7
额定工作电压rated working voltage
U
规定的接近开关正常工作的电源电压。
3.8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rated impulse withstand voltage
Uimp
接近开关能够耐受而不击穿的具有规定波形和极性的冲击电压峰值。
3.9
额定驱动电流rated drive current
接近开关输出端能够安全输出或吸收的电流,不会导致接近开关异常或损坏。
4分类与型号命名
接近开关的分类与型号命名宜按照GB/T14048.10一2008中第3章的规定进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7.200.20
N05  JB
备案号:58318-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09-2017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Catalytic combustion gas sensor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都发布

JB/T 13109,JB/T 13109-2017,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JB/T 13109-2017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恒定湿热方法
GBT2423.5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3836.1一2010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2一2010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3836.4-一2010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1”保护的设备
GB/T7665一2005传感器通用术语
AQ1043一2007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3术语和定义
GB/T7665一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catalytic combustion gas sensor
在铂丝上涂有载体并浸有催化剂,用米检测空气中可德气体浓度的敏感体,传感器包含补偿元件和检测元件。
3.2
抗高浓度可燃气体冲击性high concentration methane resistance
传感器在高浓度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中短时间工作时的承受能力。
3.3
气室gas chamber
具有换气结构,适合于可燃气体与传感器的接触,以便于传感器测试或标定的容器。

3.4
爆炸下限lower explosion limit,.LEL
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可燃气体的体积分数低于某个值时,不会发生火焰自蔓延爆炸。
4分类及规格
4.1分类
传感器按工作方式分类如下:
——连续式:长明连续正常工作的传感器;
——间断式:以固定时间间隔为周期,间断工作的传感器。
4.2规格
传感器可测量的气体种类及量程范围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张慧,扫描电镜,非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储层,高清PDF《非常规油气储层的扫描电镜研究》张慧

本书基础材料来源于作者近10多年来的非常规油气科研工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实测资料,是不同学科、多位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积累和提炼。书中概述了扫描电镜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指出了取样、制样、上机观测等具体操作环节上容易出现的污染及其解决方法: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储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划分了二者的界限:从页岩的岩石矿物学入手,研究了页岩气储层的矿物质、有机质和孔隙;简单介绍了煤储层的基本性质,对高阶煤、中阶煤、低阶煤、变形煤(构造煤)开展了专题性研究。本书在岩石矿物学、有机岩石学、储层学等方面都揭示了许多新现象、新内容,并提出了许多新认识新见解,多学科相互渗透,中英文兼之,便于广泛交流。
本书可供从事非常规油气研究、勘探、开发的企业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非常规油气包括致密砂岩油、致密灰岩油、重油、油砂油、页岩油、油页岩油、致密砂
岩气、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进人21世纪,以美国页岩气、加拿大油砂、委
内瑞拉重油为代表,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现已成为油气生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初步评价,中国非常规油气可采资源量为(890~1260)×10t油气当
量,是常规油气的3倍左右,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是未来能源客观的战略选择。日前我国非
常规油气处于勘探开发初期阶段,基础理论和开发实践中有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很多,储层
微观结构表征(本书的主题)即是关键问题之一
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组成矿物细微、有机质与矿物质共伴生、纳米级基质孔隙占优势等
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常规油气测试手段和方法难以发挥其功效。非常规储层研究的手段和方
法包括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核磁共振等,它们均以曲线和测值的方式表征储层特征,无法
直接观察。CT扫描、聚焦离子束扫描及其重构技术可以显示图像,但因图像类别和分辨率
的关系,纳米级岩石矿物成分和孔隙类型难以识别。

全书共分4章,图版141幅,照片800余张。第1章由焦淑静执笔,简单介绍了扫描电
镜及其最新发展、研究工作流程与操作细节,指出了取样、制样、上机观测等具体操作环节
上容易出现的污染及其解决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2章由张慧执笔,
研究了致密油气储层,附图版47幅。为了便于认识非常规储层与常规储层在微观上的区别,
在讨论致密储层的同时也编排了常规储层的研究内容和图版,并划分了二者的界限;重点论
述了南方下寒武统致密灰岩、华北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常规砂岩和致密
砂岩、陕北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等储层。第3章由张慧执笔,研究了页岩油气储层,附图版
52幅。从岩石矿物学的角度研究了页岩组成矿物及其与生烃母质的关系;从有机岩石学的角
度研究了页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和显微组分;从储层学的角度研究了页岩的孔隙类型及其发
育特征,提出了“沥青球粒孔”、“泥粒孔”、“顺层缝隙”等新概念,推荐了新的页岩储层
评价指标。研究对象主要有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新疆芦草沟组湖相页岩、华北石炭-二
叠系陆相和海陆交互相页岩。第4章由张慧、李贵红执笔,研究了煤层气储层,附图版42
幅。从煤的基本性质入手,尤其关注煤体结构。将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中阶煤、新疆低阶煤、陕西韩城构造煤、重庆中梁山构造煤分别作为实例,研究不同煤阶、
不同地区煤储层的显微组分、孔隙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全书编排和校对由张慧完
成,汉一英翻译由李贵红完成,解丽琴参与了图版编排、图像解译和校对全书工作。书中所
附图版主要由张慧和焦淑静拍摄。

内容索引:

1研究手段与方法(1)
1.1扫描电镜的基本工作原理(1)
1.1.1人射电子束激发的主要信号(1)
1.1.2扫描电镜的结构………(3)
1.1.3放大倍绍和分辨率…(4)
1.2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4)
1.2.1X射线的产生和线系命名(5)
1.2.2能谱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5)
1.2.3定性分析(6)
1.2.4定量分析(6)
1.3扫描电镜的最新发展(7)
1.3.1电子枪的发展(7)
1.3.2环境扫描电镜(8)
1.3.3场发射扫描电镜…(9)
1.3.4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10)
1.3.5扫描电镜矿物定量分析(11)
1.4样品制备方法…。(11)
1.4.1自然断面制备(12)
1.4.2氩离子抛光面制备(12)
1.4.3导电层喷镀…(13)
1.4.4自然断面与抛光面的比较…(13)
1.4.5页岩样品的制备与观测内容(14)
1.5上机观测与图像解译…(15)
参考文献…(15)
2致密油气储层…(17)

2.1常规砂岩储层…(17)
2.1.1常规砂岩储层的基本特征………………(17)
2.L.2常规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其发育特征……(19)
2.1.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常规砂岩储层(21)
2.2致密砂岩储层…(21)
2.2.1致密砂岩储层的基本特征…(21)
2.2.2陕北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23)
2.2.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26)
2.3构造变形砂岩…(28)
2.3.1碎屑颗粒的破裂(29)
2.3.2碎屑颗粒的碎裂…………(29)
2.3.3糜棱质与擦痕…(29)
2.4常规碳酸盐岩储层…………(29)
2.4.1碳酸盐岩储层的基本特征…………………(30)
2.4.2华北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的岩石组成与储层物性(31)
2.4.3华北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的孔隙发育特征…(32)
2.5致密碳酸盐岩储层…(33)
2.5.1南方下寒武统致密灰岩的基本岩性(33)

2.5.2南方下寒武统致密灰岩的孔隙特征(34)
2.5.3南方下寒武统致密灰岩中的有机质(34)
参考文献(35)
图版(38)
3页岩油气储层…(85)
3.1页岩的岩石矿物学微观特征(85)
3.1.1页岩的结构与粒度…(85)
3.1.2页岩组成矿物的成因类型……………(85)
3.1.3脆性矿物的成因类型及其微观特征(86)
3.1.4黏土矿物的成因类型及其微观特征(87)
3.2页岩有机显微组分及其赋存状态……(87)
3.2.1显微组分的分类与识别…(87)
3.2.2页岩有机质赋存状态与含量目测(89)
3.3页岩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特征…(90)
3.3.1页岩孔隙研究概祝况……(90)
3.3.2页岩孔隙的形貌一成因类型(91)
3.3.3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在储层中的作用………(92)
3.3.4矿物质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在储层中的作用……(94)
3.3.5构造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在储层中的作用…(95)
3.3.6其他孔隙及其发育特征…"(96)
3.3.7页岩储层孔隙总体评价……(97)
3.4海相页岩储层…(97)
3.4.1样品采集与地质背景(98)
3.4.2海相页岩的基本岩性(98)
3.4.3海相页岩组成矿物的成因类型与结构特征…(100)

3.4.4海相页岩储层的孔渗特征(103)
3.4.5海相页岩的显微组分…(104)
3.4.6海相页岩有机质赋存状态……(108)
3.4.7海相页岩有机质与自生矿物的关系(109)
34.8海相页岩孔隙类型及其发育特征…(110)
3.5湖相页岩储层(111)
3.5.1样品采集与地质背景…(111)
3.5.2湖相页岩的岩石组成和储层物性…(111)
3.5.3湖相页岩有机显微组分及其赋存状态(111)
3.5.4湖相页岩的孔隙类型及其发有特征…(115)
3.5.5湖相页岩与海相页岩的比较(115)
3.6陆相和海陆交互相页岩储层(116)
3.6.1样品采集与地质背景(116)
3.6.2陆相和海陆交互相页岩的基本岩性(116)
3.6.3陆相和海陆交互相页岩中的有机质(118)
3.6.4陆相和海陆交互相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119)
3.6.5陆相和海陆交互相页岩储层的特点(120)
参考文献…(120)
图版(123)

4煤层气储层(175)
4.1煤层气储层基本性质(175)
4.1.1煤岩宏观特征…(175)
4.1.2煤的有机显微组分(176)
4.1.3煤中矿物质(180)
4.1.4煤的孔隙(181)
4.1.5煤的裂隙(184)
4.1.6煤体结构(187)
4.1.7煤的显微构造…(187)
4.1.8煤的断口形貌…(189)
4.1.9煤阶的划分及分布(189)
4.2高阶煤的储层特征(190)
4.2.1样品采集与地质背景(191)
4.2.2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的储层特征…(191)
4.2.3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的微观煤岩学特征(194)
4.2.4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的孔腻(195)
4.2.5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的裂隙(196)
4.2.6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储层总体评价(196)
4.3中阶煤的储层特征(197)
43.1样品采集与地质背景…(197)
4.3.2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阶煤的储层特征(197)
4.3.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阶煤的微观煤岩学特征(199)
4.3.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阶煤的孔隙和裂隙(199)
4.3.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阶煤储层总体评价(200)
4.4低阶煤的储层特征…(200)

4.4.1低阶煤的特点………(200)
4.4.2样品采集与地质背景(201)
4.4.3低阶煤的微观煤岩学特征(201)
4.4.4低阶煤的孔隙和裂隙……(202)
4.4.5低阶煤储层总体评价(202)
4.5变形煤(构造煤)的储层特征(202)
4.5.1陕西韩城煤储层的地质背景和基本物性(203)
4.5.2陕西韩城变形煤的微观储层特征…………(205)
4.5.3重庆中梁山煤储层的地质背景和基本物性(206)
4.5.4重庆中梁山变形煤的微观储层特征(209)
4.5.5变形煤储层总体评价(209)
参考文献(209)
图版…(212)

丁文龙,何建华,姚佳利,裂缝,非常规油气储层裂缝,非常规油气储层裂缝识别方法,高清PDF《非常规油气储层裂缝识别方法与表征》丁文龙、姚佳利、何建华

裂缝既是油气的重要储集空间类型,又是油气渗滤的有效通道。尤其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泥页岩、火
山岩、变质岩及煤层等非常规油气储层中,规模性发育的裂缝网络系统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低渗透性储层的渗透率,改善储层的渗流性能,而且还决定了储层的有效产能和后期压裂改造及油气藏开发方案设计的优化,因此,裂缝的研究对非常规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意义重大,它伴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始终。本书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的六大类非常规油气储层(致密储层)裂缝研究的最新相关理论和表征方法技术的全面系统地调研,结合作者十多年来在非常规油气储层裂缝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从不同致密储层裂缝的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角度出发,首先,归纳总结了目前裂缝识别方法与检测技术;其次,建立了一套有效且完整的裂缝特征参数估算与裂缝在空间上分布预测的方法:最后,系统分析了地应力状态与天然裂缝发育关系及其对水力裂缝的影响和微地震压裂效果监测。为后期非常规油气储层水力压裂改造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以便使储层改造达到最大体积压裂效果,尽快获得油气的高产与稳产。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等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
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裂缝性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内外油气勘探与开发实践表明,天然裂缝不仅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的有效渗滤通道,而且对储层的压裂改造和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致密砂岩、碳酸盐岩、泥页岩、火山岩、变质岩、煤层等低渗透性的非常规油气储层来说,当其发育有足够的天然裂缝或岩石经压裂改造后可以产生大量裂缝系统时,这些非常规油气储层(致密储层)则完全可以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或储集体)。大量生产实践和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致密储层中发育的裂缝对孔隙度的贡献极小,但对储层渗透性的改善作用十分明显,储层中发育裂缝时,渗透率显著增加;如果没有裂缝对储层渗透性的有效改善,许多致密储层则难以成为有效储层。这充分显示了由于裂缝网络系统的发育,特别是晚期的“裂缝活化”使致密储层内相对“僵滞”的油气藏重新活动形成高产油气井的作用。
国内外大量的勒探实际资料亦证实,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油气的产能大小密切相关,裂缝发有程度直接影响着非常规油气藏的品质和开采效益。一是裂缝较发育的气藏,其品质也较好;二是天然裂缝系统发育程度直接影响页岩气开采效益,裂缝或微裂缝愈发有,油气藏富集程度愈高。油气产量的高低与储层岩石内部微裂缝发育程度有关。裂缝的密度及其走向的分散性是控制非常规油气藏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裂缝条数越多,走向越分散,油气产量越高。
即油气产能在许多情况下与裂缝的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储层裂缝越发有,其含油气量越大,产量就越高,裂缝发育带内的油气勒探成功率也越高。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可采储量最终取决于储层内的裂缝产状、密度、组合特征和张开程度。因此,那些拥有较高渗透能力或具有可改造条件的致密储层裂缝发有带是非常规油气藏勘探的首选目标。

内容索引:

1绪论1
1.1非常规油气储层裂缝研究意义1
1.1.1裂缝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有效渗滤通道1
1.1.2裂缝发育是油气高产的主要因素…1
1.1.3晚期“裂缝活化”是油气富集的关键2
1.2非常规油气储层类型及基本特征3
1.2.1致密砂岩储层…3
1,2.2碳酸盐岩储层14
1.2.3泥页岩储层33
1.2.4火山岩储层42
1.2.5变质岩储层52
1.2.6煤储层58
2裂缝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73
2.1裂缝类型73
2.1.1按力学性质分类74
2.1.2按裂缝产状分类74
2.1.3按裂缝尺度规模划分75
2.1.4按充填程度划分76
2.1.5按裂缝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划分76
2.1.6按成像测井影像特征划分78
2.1.7按裂缝有效性划分78

2.1.8按地质成因划分78
2.2裂缝形成机理…79
2.2.1构造裂缝形成机理79
2.2.2非构造裂缝形成机理82
2.3储集层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84
2.3.1不同类型储集层裂缝类型84
2.3.2影响储集层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84
3裂缝识别方法…91
3.1地质法及岩石学法91
3.2测井方法91
3.2.1裂缝常规测井响应特征92
3.2.2裂缝成像测井响应特征…123
3.3地震方法128
3.3.1地震相干体技术128
3.3.2地震属性分析技术129
3.3.3储层裂缝地震反演技术…132
3.3.4构造曲率分析法134

3.3.5横波分裂技术136
3.3.6纵波裂缝检测技术138
3.3.7分方位处理技术…139
3.4钻井和录井法140
3.5井间压力干扰试井方法140
4裂缝发育特征与分布预测…141
4.1裂缝宏观和微观特征…141
4.1.1宏观特征…141
4.1.2微观特征…142
4.2裂缝特征参数计算……143
4.2.1裂缝密度…143
4.2.2裂缝孔歇度估算…143
4.2.3裂缝渗透率估算147
4.2.4裂缝张开度计算149
4.3裂缝分布预测…150
4.3.1纵向分布预测150
4.3.2平面分布预测152
5地应力及裂缝与储层水力压裂改造162
5.1水平主应力差与天然裂缝发育关系…162
5.1.1地应力场分析…162
5.1.2应力各向异性与天然裂缝发育的关系…164
5.2水平主应力差和逼近角与水力压裂裂缝发育166

5.2.1水平主应力差与水力压裂裂缝发育…166
5.2.2通近角与水力压裂裂缝发育…168
5.3天然裂缝对诱导缝形成的控制168
5.3.1天然裂缝长度和走向对诱导缝转向的控制…169
5.3.2诱导缝起裂的角度对其转向的影响171
5.4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的影响…172
5.4.1对水力裂缝起裂位置和压力的影响…173
5.4.2受天然裂缝干扰后水力裂缝形态的分析…174
5.4.3天然裂隙发育带(或小断层)在储层压裂改造中的作用175
5.5水力压裂改造与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之间关系176
5.5.1大型水力压裂激活原来被充填天然裂缝…176
5.5.2大型水力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微地震监测…177
5.6微地震反演与压裂效果监测…。179
5,6.1走时反演与压裂现场准实时监测…179
5,6.2能量反演与压裂结果的精细表征…182
5.6.3非常规储层压裂微地震监测…182
参考文献185

ICs29.060.20
K13
备案号:58315一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06-2017
额定电压0.6/1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
Power cable with silicone rubber insulation for rated voltages of 0.6/1 kV
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106,JB/T 13106-2017,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额定电压0.61kV,JB/T 13106-2017 额定电压0.61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环境或有酸碱腐蚀等场合下使用的、额定电压为0.61kV的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的代号、型号、产品表示方法及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交货长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有耐高温或有耐酸碱腐蚀要求的、额定电压为0.6/1kV的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以下简称电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10电工术语电镜
GB/T2951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剥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1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14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BT295121一2008电缆和光窥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附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5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3048.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30489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3956一2008电缆的导体
GB/T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6995.3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12706.1一2008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n=1.2kV)和3kV(Um=3.6kV)电缆
GB/T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B/T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10696.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抗撕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GBT290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
电境设计、使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注:额定电压用U。U表示。
U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与“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问的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规或单芯电
缓系统任意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等于使用电镜的系统的标称电压。这个条件对U和U值都适用: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系统的工作电压不大于系统标称电压的11倍。
3.2
标称值nominal 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
注:在本标准中通常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考忠规定公差,通过测量进行检险。
3.3
中间值nedian value
将试验得到的若千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正中间的那个值即为中间值:若数值的致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即为中间位。
3.4
假设直径fictitious diameter
按GBT12706.1一2008中附录A计算所得的值。
3.5
例行试验routine tests
R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险。
3.6
抽样试验sample tests
S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
3.7
型式试验ype tests
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之前所进行的试险。
注:型式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政改变可能改变电镜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4使用特性
4.1额定电压:UU为0.6/1kV。
4.2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工作温度(电缆额定工作温度)为180℃:短路(最长持续5s)时导体最高温度为350℃。
4.3电缆使用的最低环境温度为-45℃。
4.4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
无铠装或屏敲结构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
有铠装或屏蔽结构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广联达工程,广联达算量软件,新老版本实用操作指导,李成金,毛银德,韩晓昱,高清PDF《广联达算量软件新老版本实用操作指导》李成金、毛银德、韩晓昱

广联达工程造价预算软件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设行业占有很大
市场,各种结构形式的整座建筑,可全程无纸化操作,形成完整的工程
造价、人材机分析文件,连钢筋工的下料单都有了。军
广联达预算软件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但要学会并熟练应用并非易
事,需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投人较多的精力。本书可手把手教你学会该
预算软件操作,省时省力,不走弯路。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指导读者学会
使用软件的电子版导入,识别、纠错、智能布置等功能,可做专业教科
书、自学教材,均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紧跟时代步伐不落伍,
在每章节增加了2018版筋量合一的使用方法,让读者新老版本都会用,
在同类教材是很少有的,由于2018版有些功能如【新建设计变更】版
块没有,所以老版本还需要学习并掌握。

1识别构件前的准备1
1.1进入钢筋计量软件1
1.2电子版图导入3
1.3识别构件前的主要操作过程6
1.4手动分割7
1.5转换(钢筋)符号11
2识别及绘制构件13
2.1识别楼层表13
2.2识别轴网、建立组合轴网16
2.3绘制轴网技巧18
2.4对应楼层、对应构件(2018版无此操作)19
2.5手动定位纠错设置轴网定位原点…21
3识别柱生成柱构件…23
3.1识别柱大样(含识别框架柱表)23
3.2柱大样纠错……27
3.3增设约束边缘暗柱非阴影区箍筋…33
3.4《2018版筋量合一》柱(等)构件属性定义选做法34
4平面图上识别柱、生成柱构件图元……37
4.1平面图上按填充识别柱(含KZ)37
4.2平面图上无填充识别柱…39
4.3墙柱平面图上识别柱后纠错41
5识别剪力墙46

5.1识别剪力墙操作46
5.2识别剪力墙纠错49
6识别梁53
6.1识别(LL)连梁53
6.2识别梁54
6.3梁跨纠错57
6.4未使用的梁集中标注(含补画梁边线)纠错59
6.5梁原位标注纠错…61
6.6提取主次梁相交处梁增加箍筋、吊筋63
7识别砌体墙66
7.1识别砌体墙、设置砌体墙钢丝网片66
7.2识别门窗表……69
7.3平面图上识别门窗洞、绘制飘窗、转角窗…........72
8布置过梁、圈梁、构造柱78
8.1布置过梁GL78
8.2布置圈梁QL…80
8.3自动布置(一,L,T,十型)构造柱82

8.4无轴线交点任意布置构造柱85
8.5按墙位置绘制构造柱…86
8.6布置构造柱、框架柱的砌体拉结筋87
9布置楼板.................91
9.1识别板及板洞(2018版无此操作)91
9.2智能布板、手工画板洞93
9.3识别板受力筋94
9.4识别板负筋96
9.5分割、合并板、设置有梁板、无梁板100
9.6手动、智能布置X、Y方向板筋102
9.?绘制板受力筋104
9.8图形输入绘制板负筋106
9.9画任意长度线段内钢筋、布置任意范围内板负筋108
10绘制实体阳台与面式阳台109
11绘制楼梯(用于老版本钢筋、土建计量软件)112
12识别与绘制基础115
12.1建立独立基础构件
115
12.2识别独立基础、纠错119
12.3绘制筏板基础121
12.4绘制筏板基础梁或单独基础梁125
12.5绘制条形基础、垫层、生成基槽土方127
12.6地沟、创新方法生成地沟基槽土方133

12.7按识别连梁方法识别基础梁137
12.8大开挖土方设置不同工作面、放坡系数138
12.9识别桩、绘制桩承台自动生成基坑土方141
12.10(优选)单构件输入计算桩钢筋…145
13单构件与表格输人………147
13.1定单构件输人入的范围…147
13.22018版表格输入计算楼梯钢筋量147
13.3单构件输入阳台等更多功能148
13.42018版筋量合一:表格输入(只能计钢筋量、钢筋定额)时…149
14图形输人绘制坡屋面…151
T14.1图形输入斜梁坡屋面、老虎窗151
14.2图形输入无斜梁坡屋面153
14.3按标高批量布置多坡屋面154
15图形输人车辆坡道、螺旋板156
16屋面工程…158
16.1平屋面铺装…158
16,2用自定义线绘制挑檐、天沟详图…160

17装修工程164
17.1房间装修164
17.2外墙面装修、外墙面保温167
17.3独立柱装修169
18后续的导出、导人功能171
18.1把老版钢筋软件计算的钢筋定额导出为Excl文件,并导入计价软件171
18.2把钢筋软件产生的(工程结果文件)构件图元导入土建计量软件选择清单、定额172
19老版本:新建变更(2018版无此项)175
20通用、共性问题178
20.1通用、共性问题一(公有、私有属性178
20.2共性问题二(查找备份)181
21综合操作方法183
21.1台阶、散水、场地平整、建筑面积…183
21.2删除识别不成功、有错误的图元重新识别186
21.3在天正制图软件批量转换图纸格式为t3188
21.4关于报表设置预览189
21.5【做法刷】与【批量自动套做法】190
21.6,把土建计量或2018筋量合一计量结果导人计价软件192
22手算技巧用于对量…194
23装配式建筑发展动态和各地政策200
23.1装配式建筑发展动态和各地政策200
23.2装配式建筑预算定额子目选择204

参考文献206

2018版,刘勇,杨家河,水利世家杨氏,河套,河套水利,高清PDF《河套水利史上的杨家与杨家河》刘勇 2018版

本书主要讨论河套近代水利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水利世家杨氏家族开发河套水利的历史与
杨家河的历史:首先,介绍河套地区古代和近代水利开发的基本情况,指出河套近代水利开发
是河套近代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介绍河套水利世家杨家在组织开挖杨家河之前的水
利开发活动,这一部分在介绍河套近代水利开发的渠工、渠头和地商的基础上,注重介绍杨满
仓和杨茂林的治水实践:再次,介绍杨家河灌区的形成过程和杨家河的历史地位,指出杨家河
是河套近代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在河套水利史、河套移民史、河套开发史、河套抗战史上均
有重要地位:最后,介绍从进入河套之始到1946年杨家的商号谦德西败落为止,杨氏家族的兴
衰及启示,以及杨家河从开挖至1949年从私有私管到公有公管的历史。

内容索引:

第一章河套水利开发概述…1
第一节河套概述1
第二节河套古代水利开发概述8
第三节河套近代水利开发概述12
第二章杨家前期的水利实践…31
第一节河套近代史上的渠工、渠头和地商…31
第二节杨满仓的水利实践…44
第三节杨茂林的水利实践53
第三章杨家开辟杨家河灌区………60
第一节杨家河灌区的形成过程61
第二节杨家河的历史地位80

第四章杨家与杨家河的变迁…91
第一节杨家的变迁91
第二节杨家河的变迁…121
附录132
参考文献…139
后记…142

唐人卫,土木工程制图,画法几何,第4版,高清PDF《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第4版)》唐人卫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画法几何,包括正投影、轴测投影、透视投影、标高投影;制图基础和投影制图,包括手工绘图方法、最新制图标准规定、组合体视图、图样画法、计算机绘图AutoCAD软件的使用;土木工程专业制图,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道路桥涵施工图。编写力求做到既有系统的理论和宽广的专业范围,又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土木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制图课程的通用教材,既可用作本科和专科教学,也可用作电
大、职大、函大、自学考试以及各类培训班的教学用书。
本书与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习题集》第4版配套使用。

内容索引:

第一部分画法几何
1投影的基本知识……(1)
1.1投影概念(1)
1.2三面投影图(3)
2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6)
2.1点的投影………(6)
2.2直线的投影(10)
2.3平面的投影(20)
3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27)
3.1平行位置(27)
3.2相交位置(29)
3.3垂直位置(33)
3.4综合题的分析与作图(35)
4投影变换……(37)
4.1换面法(37)
4.2旋转法……(42)
4.3投影变换解题举例(46)
5曲线与曲面(50)
5.1曲线(50)
5.2回转曲面(52)
5.3非回转直纹曲面…(59)

6形体的表面交线…………(63)
6.1形体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和线(63)
6.2平面与立体相交…………(66)
6.3两立体相交…………(74)
7轴测投影(82)
7.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82)
7.2轴测图的画法(84)
7.3轴测图的选择…(92)
8透视投影(94)
8.1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94)
8.2点、直线和平面的透视投影……(95)
8.3立体的透视投影………(102)
8.4圆和曲线的透视投影……………(106)
8.5透视类型及视点、画面位置的选择(109)
8.6建筑透视图画法举例………(111)

8.7道路透视图(113)
9标高投影(118)
9.1概述(118)
9.2直线和平面的标高投影(118)
9.3曲面的标高投影……(124)
9.4标高投影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128)
第二部分.制图基础和投影制图
10制图的基本知识。(134)
10.1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134)
10.2制图基本规定,………(137)
10.3几何作图………(144)
10.4手工绘图的方法和步骤……(146)
11组合体的投影…(148)
11.1基本几何体及尺寸标注…………(148)
11.2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149)
11.3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53)
11.4组合体投影图的读法(156)
12工程形体的图样画法…(162)
12.1基本视图与辅助视图(162)
12.2剖面图与断面图(164)

12.3图样的简化画法(172)
12.4图样画法的综合运用(174)
12.5,第三角画法简介(175)
131计算机绘图(177)
13.1概述…………(177)
13.2 AutoCAD基本操作(177)
13.3 AutoCAD常用命令(183)
13.4 AutoCAD常用设置(190)
13.5绘图示例…………(199)
第三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制图
14房屋建筑施工图(205)
14.1概述…(205)
14.2建筑总平面图(209)

14.3建筑平面图(213)
14.4建筑立面图(221)
14.5建筑剖面图(225)
14.6建筑详图(228)
15建筑结构施工图(233)
15.1概述……(233)
15.2钢筋混凝土构件图(235)
15.3楼层结构布置图(241)
15.4基础图…………………(245)
15.5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249)
15.6钢结构图(254)
16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259)
16.1概述……………………………(259)
16.2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265)
16.3室外给水排水施工图(273)
17暖通空调施工图…(276)
17.1概述………(276)
17.2室内采暖施工图(280)
17.3通风空调施工图(286)
18建筑电气施工图(291)
18.1概述……………(291)
18.2室内电力照明施工图(294)

19道路及桥涵工程图…(299)
19.1道路路线工程图(299)
19.2桥梁工程图(306)
19.3涵洞工程图(320)

曹万林,绿色农房,绿色农房技术集成与案例,董宏英,陈以一,高清PDF《绿色农房技术集成与案例》曹万林、陈以一、董宏英

为适应我国美丽乡村绿色农房建造技术发展需求,本书编制组在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项目“美丽乡村绿色农房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L03B00)”课
题“绿色农房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2015BAI03B01)”的资助下,考虑广大
农村地域分布广阔、气候分区不同等实际情况,遵循自然、合理、高效的结构形
态学原理,以经济适用、生态环保、抗震节能、环境协调为基本原则,较系统地
开展了美丽乡村绿色农房规划、装配式轻钢绿色农房结构、低成本基础隔震农房
结构、绿色农房外围护节能墙体体系及绿色农房建造技术信息系统的研究,并结
合工程示范进行了适宜技术的集成应用。本书简要介绍了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和
工程案例,可供从事绿色农房建造技术研究、设计和施工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
业的师生参考。

结合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考虑广大农村地域分布广阔、气候分区不同、经济技术发展
不平衡及文化传统存在差异等实际情况,注重传统农房对地域适宜性的优势,发挥装配式
农房建造技术引领美丽乡村绿色农房建设的作用,遵循自然、合理、高效的结构形态学原
理,以经济适用、生态环保、抗震节能、环境协调为基本原则,归纳提升绿色农房适用技
术,形成了适合不同地域和环境要求、防灾减灾性能好、经济适用的绿色农房技术集成体
系与信息系统框架,并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工程示范,促进了推广应用。
本书编制组针对美丽乡村绿色农房建造关键技术需求,较系统地开展了美丽乡村绿色
农房规划、装配式轻钢绿色农房结构、低成本基础隔震农房结构、绿色农房外围护节能墙
体体系及绿色农房建造技术信息系统框架的研究,并结合工程示范进行了适宜技术的集成
应用。本书撰写工作的大致分工如下:第1章美丽乡村绿色农房规划与案例,由北京工
业大学张建、关达宇著;第2章装配式轻钢框架一组合墙一复合墙结构体系与案例,由
北京工业大学曹万林董宏英、张宗敏、刘子斌著;第3章装配式轻钢框架一预应力支
撑结构与案例,由同济大学王伟、陈以一,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孔德玉著;第4
章低成本基础隔震结构体系与案例,由湖南大学尚守平著:第5章外围护节能墙体体系
与案例,由辽宁科技大学田雨泽、欧阳鑫玉、胡君一,集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潘常升
著;第6章绿色农房建造技术信息系统,由北京工业大学张建、苗强国、曹万林著。北
京工业大学博士后刘文超为本书的撰写做了大量工作。全书由曹万林、陈以一、董宏英
统稿。

内容索引:

第1章美丽乡村绿色农房规划与案例1
1.1概述1
1.2优秀绿色农房案例分析1
1.2.1陕西省延安市枣园村新型绿色窑洞1
1.2.2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卧牛河镇移民新村4
1,2.3青海省西宁市兔儿干村新型庄廓院7
1.2.4浙江省安吉县生态屋…11
1.2.5河北省“自维持”住宅…15
1.2.6山东省滨州市窦家村被动式太阳能节能住宅17
1.2.7江苏省沿海地区农村生态节能住宅…20
第2章装配式轻钢框架一组合墙一复合墙结构体系与案例…24
2.1概述24
2.2结构体系特点…25
2.3装配式轻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一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26
2.3.1试件设计与制作…26
2.3.2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32
2.3.3试验结果及分析33
2.3.4水平承载力计算…39
2.4装配式轻型钢管混凝土框架一复合墙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42
2.4.1试件设计与装配…42
2.4.2地震波输入…44
2.4.3工况设计…46
2.4.4测点布置…46
2.4.5试验结果及分析47
2.4,6主要结论…53

2.5工程示范案例54
2.5.1项目概况……54
2.5.2技术特点…56
2.5.3小结…60
第3章装配式轻钢框架一预应力支撑结构与案例61
3.1概述…61
3.2结构体系构成及特点…61
3.2.1结构体系…61
3.2.2技术特点…63
3.2.3技术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65
3.3性能研究…66
3.3.1节点性能研究…66
3.3.2支撑性能研究…73
3.3.3结构性能研究…79
3.4设计方法…85
3.4.1设计目标…86
3.4.2刚度比…86
3.4.3框架抗侧刚度87
3.4.4屈服位移和延性系数…87

3.4.5附加等效阻尼比…88
3.4.6试算支撑截面积…88
3.4.7修正支撑截面积…89
3.4.8容差检查及设计流程…90
3.5设计示例…90
3.5.1设计算例…90
3.5.2验证模型建立…92
3.5.3 Pushover分析结果93
3.5.4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94
3.5.5小结95
3.6工程应用案例…95
3.6.1工程概况95
3.6.2主体结构设计95
3.6.3墙板设计…97
3.6.4楼板设计…99
3.6.5经济分析100
3.6.6小结100
第4章低成本基础隔震结构体系与案例101
4.1低成本基础隔震结构体系…101
4.2钢筋一沥青隔震层构造102
4.3钢筋一沥青隔震层原理103
4.4钢筋一沥青隔震层试验研究104
4.4.1试验一:一种新型隔震层的构造及其振动台试验研究104
4.4.2试验二:钢筋一沥青隔震墩砌体结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110
4.4.3试验三:钢筋一沥青隔震层位移控制研究116

4.4.4试验四:沥青油膏一双飞粉混合物动剪模量的试验118
4.4.5试验五:一种钢筋一沥青复合隔震层的性能122
4.4.6试验六:砖砌体农居隔震试验研究126
4.5钢筋一沥青隔震层设计130
4.5.1钢筋一沥青隔震结构计算130
4.5.2隔震结构参数计算132
4.5.3地震作用下位移验算133
4.5.4震中区竖向隔震设计要求134
4.6低成本基础隔震结构案例134
第5章外围护节能墙体体系与案例137
5.1现浇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复合墙体体系137
5.1.1基本构造137
5.1.2复合墙体物理力学性能137
5.1.3复合墙体材料要求138
5.1.4复合墙体建筑构造措施139
5.1.5复合墙体节能设计141
5.2复合墙体结构设计142
5.2.1一般规定…142
5.2.2荷载与作用效应142
5.2.3承载力验算143
5.3复合墙体施工…145
5.3.1施工准备145
5.3.2龙骨架体制作与安装146
5.3.3面板裁制与拼装146
5.3.4浆料灌注146

5.3.5复合墙体养护147
5.4复合墙体的工程应用案例147
5.4.1内蒙古奈曼旗绿色农房工程147
5.4.2辽宁省盖州市九寨镇绿色农房工程148
第6章绿色农房建造技术信息系统152
6.1绿色农房信息系统建立的目的和意义152
6.1.1系统建立的目的152
6.1.2系统建立的意义152
6.2绿色农房信息系统构建原则153
6.2.1按气候区划154
6.2.2按行政区划155
6.2.3按民居类型156
6.3农房信息系统框架的建立157
6.3.1传统民居基本特征157
6.3.2新民居营造方法161
6.4农房信息系统框架的使用165
参考文献171

张建新,李东彬,绿色农房,绿色农房适用结构体系与案例,陈忠范,高清PDF《绿色农房适用结构体系与案例》张建新、陈忠范、李东彬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蓬勃发展,我国农房建设数量逐年增加。然
而,我国农村建设整体较为落后,大量农房建设普遍存在建筑质量差、居住舒适
性差、能效低、资源浪费、破坏环境等问题。本书编写组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
题“绿色农房适用结构体系和建造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L03B02)”的资助下,
结合美丽乡村创建,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易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系统地开展了适合不同地区乡村自助建房、无大型装备施工的抗震性能好、造价
低、节能环保的绿色农房适用夯土结构、绿色农房适用轻钢轻混凝土结构、绿色
农房适用砌体结构、绿色农房适用竹结构等结构体系的研究,并开展了工程示范,
为提升我国农房建设水平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本书可供从事绿色农房设计、施工以及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房建设中地域文化和性能要求差异、普遍以自建房为主且工
程质量低下的现状和特点,以绿色农房产业化为导向,结合当前我国创建美丽乡村的迫切
需求,因地制宜,开展了适合不同地区乡村自助建房、无大型装备施工的各类农房新型结
构体系及其建造工法及技术优化研究,并通过示范工程项目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的绿色农房建设,培养乡村建设技术人才队伍,构建推广应用平台,从而带动绿色农房建
设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书编写组围绕我国农房建设的需求,针对农房建设中的突出矛盾,遵循“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村镇住宅”的新思路,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易有效、经
济合理”的原则,系统开展了绿色农房适用夯土结构、绿色农房适用轻钢轻混凝土结构、
绿色农房适用砌体结构、绿色农房适用竹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的研究,并进行了研究成果
的工程示范,为提升我国农房建设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撰写大致分工如下:第1章绪论,由天津城建大学张建新著;第2章绿色农房
适用夯土结构研究,由天津城建大学张建新、杨新磊著:第3章绿色农房适用轻钢轻混
凝土结构研究,由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李东彬、王建军以及北京交通大学袁泉著;
第4章绿色农房适用砌体结构研究,由天津城建大学张建新、杨新磊、周晓洁著;第5
章绿色农房适用竹结构研究,由东南大学陈忠范、徐明著:第6章新型结构绿色农房建
造技术案例,由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王建军以及天津城建大学张建新著。全书由张
建新、陈忠范、李东彬统稿。

内容索引:

第1章绪论1
第2章绿色农房适用夯土结构研究3
2.1概述…3
2.2预制混凝土构造柱夯土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3
2.2.1试验设计…3
2.2.2墙体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7
2.2.3试验结果…10
2.2.4小结…15
2.3钢管构造柱夯土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15
2.3.1试验设计…15
2.3.2墙体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19
2.3.3试验结果…25
2.3.4小结…33
2.4夯土抗剪性能试验研究…33
2.4.1试验设计…33
2.4.2墙体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36
2.4.3试验结果…39
2.4.4小结…40
第3章绿色农房适用轻钢轻混凝土结构研究41
3.1概述…41
3.2轻钢发泡混凝土墙体力学性能研究…41
3.2.1轻钢发泡混凝土墙体轴心受压试验41
3.2.2轻钢发泡混凝土墙体低周反复荷载试验…47

3.2.3轻钢发泡混凝土墙体振动台试验54
3.3轻钢灌浆墙节能房屋体系研究59
3.3.1楼板试验…59
3.3.2连接试验…64
3.3.3墙板试验…70
3.4轻钢轻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研究…77
3.4.1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概况77
3.4.2轻钢构架安装工艺研究79
3.4.3墙体免拆模板施工工艺…83
3.4.4楼板施工工艺研究…88
3.4.5轻混凝土施工工艺…95
第4章绿色农房适用砌体结构研究97
4.1概述…97
4.2内置抗剪块砌块砌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97
4.2.1试验设计…97
4.2.2破坏过程及形态99
4.2.3位移一荷载曲线102
4.2.4小结…102
4.3内置预制混凝土抗剪块砌块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103

4.3.1试验设计103
4.3.2破坏过程及形态104
4.3.3试验结果106
4.3.4小结…107
4.4采用内置式构造方案的空心砌块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107
4.4.1试验设计108
4.4.2破坏过程及形态109
4.4.3试验结果110
4.4.4小结114
第5章绿色农房适用竹结构研究115
5.1概述115
5.2竹集成材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115
5.2.1试验设计115
5.2.2试验结果116
5.2.3小结117
5.3装配式竹结构耗能节点研究117
5.3.1试验设计117
5.3.2试验结果119
5.3.3小结…121
5.4重组竹结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121
5.4.1高温下重组竹基本性能121
5.4.2重组竹结构螺栓节点抗火性能129
第6章新型结构绿色农房建造技术案例139
6.1轻钢轻混凝土结构示范工程139

6.2采用内置式构造方案的新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示范工程…146
参考文献152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