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7月 ( 第 67 页)

住宅尺寸,住宅格局设计,堀野和人,日常生活设计要点,黑田吏香,高清PDF《图解住宅尺寸与格局设计 基于日常生活考虑的设计要点》日)堀野和人、(日)黑田吏香

内容索引:

01玄关、门厅
要点确保待人接物及日常生活行为的必要空间/2
两位客人并肩站立的玄关宽度与进深为2.0m×1.5m/4
2美观实用的屋檐为进深1.0m、高度2.4m/6
3预防事故的门廊台阶高差为150mm/8
4好用的座椅高度为玄关土间+500mm/12
5四口之家的玄关收纳/14
6放花瓶的装饰空间进深在400mm以上/16
7与起居室相同,确保采光(A/7)和通风(A/2)/18
8插座安装在FL+400mm处,方便插拔/20
专栏玄关与赏花的关系/22
02楼梯
要点确保安全性与使用的方便性/24
☐下楼梯时,最低一级台阶与天花板的距离是2.1m/26
2踢面与骄面的关系是550mm≤踢面高度×2+踏面宽度≤650mm/28
3楼梯下部的卫生间坐便器的前方高度为2.1m/30
4窗台高度在800mm以上的纵向窗户更有效/32
5在楼梯踏板+2.2m处安装照明灯具/34
专栏家用电梯/36

03卫生间
要点营造高效舒适的生活空间/38
长边的内侧尺寸在1.3m以上,坐便器前方必须有0.5m/40
2门宽800mm,做成外开门或拉门/42
3卷纸器在坐便器前方100mm/46
4遮挡视线的窗户开关角度在30°以内/48

5壁灯在门扇开启一侧时,应将其设置在地面以上2.0m处/50
专栏从玄关可以看到卫生间/52
04盥洗室
要点整理设计具有四项生活功能的空间/54
1滚筒洗衣机的前方要空出600mm/56
2室内晾晒空间宽2m、进深1m/60
3水龙头的高度为洗衣机高度+300mm/64
4确保化妆洗脸台前有1m以上的距离/66
5窗户设置在地面以上2.0m处,提高私密性和防范性/68
6洗衣机专用插座的设置高度为FL+1.3m/70
专栏开口部位的侵入对策与预防犯罪(CP)/72
05浴室
要点从保护隐私、使用方便及安全性来考虑/74
在坐式600mm、立式750mm处设置4个扶手/76
2 0.8m×1.6m的尺寸方便护理洗浴/78
3避免采用超过浴缸宽度(约800mm)的窗户/80
专栏冷冰冰的浴室与热腾腾的洗澡水/82

06和室
要点明确用途,考虑与相邻房间的连接/84
用面积×0.605或面积÷1.62表示榻榻米张数/86
2京间(955mm×1910mm)与江户间(880mm×1760mm)/88
3地板高差在5mm以内/92
41.75m宽的壁橱,用推拉门扩大使用空间/94
5走廊宽度改为900mm的采光计算/96
6将视线下降200mm,设置坐式空间的器具/98
专栏茶室炉与壁龛、榻榻米的关系/100

07厨房
要点方便收拾和高效完成家务活的行走路线/102
T确保行走路线在周长为3.6~6.0m的三角形之内/104
2并列放置家电的柜台长度在1.5m以上/108
3防止儿童误入的门栏高度为500mm/112
4插座的材料、位置、数量适宜/114
专栏厨房又冷又热/116
08餐厅
要点四口之家也要考虑设置能坐下6个人的餐桌/118
T餐桌周边的主要行走路线宽0.8m,备餐0.6m/120
2开放式台面的高度为FL+1.1m/122
3A4杂志大小的收纳空间进深为250mm,
电脑、电话的为450mm/126
4吊灯高度为餐桌面高度+700mm/128
专栏二世同堂住宅的设计要点/130

09起居室
要点从家人各自的休闲方式考虑/132
最佳视听距离为液晶电视画面高度的3倍/134
2面宽在2m以上的稳重的连接方式/138
3考虑到步行者的视线高度为1.7m,大开口,更便捷/142
4坐着使用也方便的地板高差为300~450mm/146
5空调气流的到达距离为7~8m/148
专栏试着在平面图中漫步吧!/150
10主卧
要点布局时注意床的尺寸与行走路线的宽度/152
1房间的短边长度为床宽+0.6m,在3.0m以上/154
2每人需要3m的挂衣杆长度/156
3老年人的卧室室内面积在12m2以上/158

4床头的壁灯距离床20cm/160
专栏探讨夫妻分房/162
11儿童房
要点根据生活方式的变化,设定对应尺寸/164
确保落地窗前方的通行宽度在0.6m以上/166
2墙厚150mm的隔音措施/168
3好用的挂衣杆高度为身高的1.2倍+100mm/170
4在立足点+800mm处设置栏杆,防止跌落/172
专栏防止“空巢化”/174
12储藏室、步人式衣柜
要点在必要的场所确保必要的收纳空间/176
口方便打开抽屉的通道宽度为1.0m/178
2方便搬运的单侧通道宽度在1.25m以上/180
专栏“借用”收纳空间/182

13阳台
要点除晾衣以外,其他用途所需的宽度与进深/184
四口之家所需的晾衣竿长度是7m/186
2防止跌落、遮挡视线的栏杆的有效高度/188
后记/190
译后记/19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148-2012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148-2012
夹砂玻璃钢(GRP)塑料(PE)复合顶管管道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ite jacking pipeline of glass reinforced plastic(GRP)and polyethylene (PE)
2012-08-20发布2012-11-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DBJ50/T 148,DBJ50/T 148-2012,塑料(PE)复合顶管管道,夹砂玻璃钢(GRP),技术规程,DBJ50/T 148-2012 夹砂玻璃钢(GRP)塑料(PE)复合顶管管道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了在给水排水工程顶管工程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大于等于DN300,使用顶管机顶进的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本规程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及《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22规定的原则制定。
1.0.4执行本规程设计时,材料和施工质量应符合《夹砂玻璃钢(GRP)塑料(PE)复合顶管》Q/KBT03一2011及《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等有关标准要求。
1.0.5执行本规程时排入管道污水的水温和水质应符合现行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1.0.6执行本规程时,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夾砂玻璃钢(GRP)塑料(PE)复合顶管管道composite jacking pipeline of 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GRP)and polyethylene (PE)
复合顶管管道是在管内外双平的塑料(PE)缠绕管外缠绕玻(GRP)增强层而形成的复合顶管管道。
2.0.2顶管施工技术pipe jacking
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利用液压顶进工作站,从顶进工作坑,将待铺设的管道顶入,从而在顶管机之后直接铺设管道的非开挖地下管道施工技术。
2.0.3顶管机jacking machine
安装在顶进管道最前端的,用于掘进、防坍、出泥、导向等的顶管机构。
2.0.4顶力jacking force
通过管端头对复合管道施加的轴向载荷。
2.0.5环刚度ring stiffness
具有环形截面的管材或管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抗挠曲(径向变形)能力的物理参数。单位是N/m2。对于均质平壁管可用公式计算确定;对于复合管可通过试验确定。
2.0.6直径变形率diameter deformation rate
管材在外压荷载作用下,管内径竖向弹性变形的极限值与加荷载前管材内径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2.0.7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
管材的标准直径,单位为(mm)。

3顶管工程勘察
3.1一般规定
3.1.1顶管工程设计,应有沿顶管轴线左右30m范围的勘察资料;包括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特征,地下管网的属性、尺度和空间分布,地下水位。
3.1,2沿顶管线60m范围的地形图和地下管线平面图比例尺为1:500:地下管线的节点、特征点、管道属性、材料、尺度和空间位置应有文字资料。
3.1.3当顶管工程地段有不良地质条件时,如滑坡、暗河、潜蚀、流沙、管涌、地震液化地层等,其勘察范围应适当扩大,应查明其工程地质特性,评价对顶管工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处理建议。
3.1.4当有地下障碍物时,应查明地下障碍物及邻近地段地下埋设物的分布范围、埋置深度和特性。
3.1.5当顶管管线范围内存在对人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时,应查明分布位置。
3.2地下水勘察
3.2.1地下水勘察时,主要应查明常年地下水的高程和分布,同时应调查地下水历史上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
3.2.2应测定地下水的PH值、氯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的含量并对混凝土、钢、铸铁及橡胶的腐蚀程度做出评价。
3.2.4当地下有承压水分布时,应测定承压水的压力,并评价对顶管施工的影响。

3.3布孔要求
3.3.1顶管勘察探孔应布置在管道设计轴线的两侧,陆上各10m、水上各20m范围内,但不宜布置在顶管管体范围。管道穿越小河道或主要道路时,应在河道两岸和道路两侧及绿化带内布置勘探孔。
3.3.2矩形工作井和接收井勘探孔应布置在四角,圆形井勘探孔沿周边均匀布置。
3.3.3顶管勘察的勘探孔间距应符合表3.3.3的规定。在管道穿越暗埋的河、湖、沟、坑地段和可能产生流沙及地震液化的地段,勘探孔应适当予以加密。在管道穿越铁道、公路和河谷的地段,勘探孔间距以能控制地层土质变化为原则,宜采用30m~100m,但在穿越铁道、公路地段时,不宜少于2个勘探孔;在穿越河谷的地段时,不应少于3个勘探孔。
3.3.4工作井和接收井勘探孔的间距不宜超过30m。孔的数量不宜少于2个。
3.3.5顶管的勘探孔深度在一般情况下应达到管底设计标高以下3m~5m;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1当管道穿越河道时,勒探孔深度应达到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4m~6m,并应满足管底勘探深度要求;
2当基底下存在松软土层或未经固结的回填土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
3当基底下存在可能产生流沙、潜蚀、管涌或地震液化地层时,应予以钻穿;
4当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时,勘探孔深度应钻至管底以下5m10m;
5当已有资料证明,或勒探过程中发生粘性土层下存在承压含水层,且其水压较大,需要降水施工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并应测量其水压。
3.3.6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勘探孔深度可取井底下5m,特殊情况应适当加深。
3.4勘察报告
3.4.1勘察报告由文字和图表构成,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技术要求。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和勘察工作量小的工程,可适当简化勘察报告的内容。
3.4.2初步勘察报告,应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应性,为合理确定平面布置、选择顶进标高,防治不良地质现象提供依据。
3.4.3详细勘察报告,应提供顶管段和工作井、接收井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各土怪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以及地下水和环境资料,并作出针对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和建议。
3.4.4施工勘察报告,应满足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并作出结论和建议。
3.4.5勘察报告文字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2拟建顶管工程的基本特性;
3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说明;
4场地地形、地质(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阐述和评价;
5地基与斜坡上土的稳定性评价。

4复合顶管管道
4.1管道构造
玻璃钢(GRP)塑料(PE)复合顶管由内衬管和外增强层管组成。内衬为排水用管内外双平缠绕管。在双平缠绕管外表面上,采用定长缠绕工艺,在一定长度的内衬管道上,逐层缠绕一玻璃钢增强层管。复合顶管一端为承插口,另一端为承插头,见图4.1。

4.2分类和标记
4.2.1分类
产品按公称直径、轴向压缩强度等级、环刚度等级进行分类。
4.2.1.1公称直径(DN)
公称直径(mm):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
4.2.1.2轴向压缩强度等级
轴向压缩强度等级(MPa):65、75、90、105。
4.2.1.3环刚度等级(S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供用气合同,供用水合同,供用热力合同,《城市供用气合同》《城市供用热力合同》《城市供用水合同》 供用气合同,供用水合同,供用热力合同,《城市供用气合同》《城市供用热力合同》《城市供用水合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348-2016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087-2016
建筑施工外挂防护架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of outside hanging protective frame in construction
2016-03-30发布2016-07-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DBJ50/T 087,DBJ50/T 087-2016,外挂防护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DBJ50/T 087-2016 建筑施工外挂防护架安全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施工外挂防护架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主体施工外挂防护架的设计、施工、验收及安全管理。
1.0.3
建筑施工外挂防护架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外挂防护架outside hanging protective frame
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主体施工时临边防护而分片设置的外防护脚手架。每片外挂防护架由架体、两套钢结构件及预埋件组成。架体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通过扣件与钢结构件连接,钢结构件与设置在建筑物上的预埋件连接,将外挂防护架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在使用过程中,采用起重设备为提升动力,每次向上提升一层并固定,建筑主体施工完毕后,用起重设备将外挂防护架吊至地面并拆除。根据提升形式可分为无轨提升式和导向提升式两种。适用于层高4m以下的建筑主体施工。
2.1.2架体frame
外挂防护架结构的组成部分,采用钢管杆件搭设,通过扣件与钢结构件连接,也是操作人员作业场所。
2.1.3无轨提升式外挂防护架钢结构件steel component of trackless lift outside hanging protective frame
由竖向桁架、三角臂、连墙件组成,每榀竖向桁架上安装一个三角臂和一套连墙件。竖向桁架垂直于建筑物外立面,与架体连接,主要承受架体自重和施工荷载。三角臂支承竖向桁架,通过与建筑物上预埋件的临时固定连接,将竖向桁架、架体自重及施工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连墙件一端与竖向桁架连接,另一端临时固定在建筑物的预埋件上,起防止外挂防护架倾覆的作用,包括刚性连墙件和柔性连墙件。
2.1.4导向提升式外挂防护架钢结构件steel component ofguide lift outside hanging protective frame
由导轨式桁架、三角臂组成,每榀导轨式桁架上安装两个三角臂。导轨式桁架垂直于建筑物外立面,与架体连接,主要承受架体自重和施工荷载。位于桁架底部的三角臂支承导轨式桁架,通过与建筑物上预埋件的临时固定连接,将导轨式桁架、架体自重及施工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位于桁架中部的三角臂一端与导轨式桁架连接,另一端临时固定在建筑物的预埋件上,起防止外挂防护架倾覆的作用。
2.1.5预埋件embedded parts
由圆钢弯制,预先埋设在建筑结构中,用于临时固定三角臂或连墙件。
2.1.6架体高度height
架体最底层杆件轴线至架体最上层横杆(即护栏)轴线间的距离。
2.1.7架体长度length
纵向横杆两端之间的距离。
2.1.8架体宽度width
架体内、外排立杆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1.9片与片之间距离distance for adjoining two piece of protective frame
相邻两片外挂防护架架体端部之间的距离。
2.1.10纵向水平杆步距distance for vertical level pole
相邻上下纵向水平杆轴线之间的距离。
2.1.11立杆纵向跨距distance for vertical pole
同一片外挂防护架纵向相邻立杆轴线之间的距离。
2.1.12水平防护层level protecting tier
外挂防护架内起护作用的铺板层或水平网。
2.1.13临时连墙杆temporary tie member
将外挂防护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临时连接,能够传递拉力或压力的杆件。3材料及构配件
3.1钢结构件
3.1.1钢结构件包括竖向桁架、导轨式桁架、三角臂、连墙件等。当使用型钢、钢板和圆钢制作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3.1.2手工焊接用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结构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对于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的桁架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3.1.3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的规定,焊丝选配应与主体材料强度相匹配。
3.1.4预埋件材料应选用HPB300,严禁冷拉后使用。
3.1,5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0和《六角头螺栓》GB/T5782的规定。
3.2钢管
3.2.1外挂防护架架体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号普通钢管,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且应满足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
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其弯曲度不大于管长的1/500,两端端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裂缝、表面分层硬伤、压扁、硬弯、深划痕、毛刺和结疤等;
4钢管表面的锈蚀深度不得超过0.18mm;
5钢管表面宜涂有防锈漆。
3.2.2架体钢管宜采用公称尺寸为$48.3×3.6mm的钢管。
3.2.3架体钢管上严禁打孔。
3.3扣件
3.3.1扣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3.3.2扣件在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4脚手板
3.4.1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单块脚手板的质量不宜大于30kg。
3.4.2冲压钢板和钢板网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C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新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板面挠曲不得大于12mm和任一角翘起不得大于5mm:不得有裂纹、开焊和硬弯。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钢板网脚手板的网孔内切圆直径应小于25mm。
3.4.3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术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板宽度不得小于200mm,厚度不得小于50mm,两端应用直径不小于4mm的镀锌钢丝各绑扎两道。
3.4.4竹脚手板包括竹胶合板、竹笆板和竹串片脚手板。可采用毛竹或楠竹制成:竹胶合板、竹笆板宽度不得小于600mm,竹胶合板厚度不得小于8mm,竹笆板厚度不得小于6mm,竹串片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不得使用腐朽、发霉的竹脚手板。
3.4.5胶合板脚手板,应选用现行国家标准《胶合板第3部分: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GB/T9846.3中Ⅱ类普通耐水胶合板,厚度不得小于18mm,底部木方间距不得大于400mm,木方与脚手架杆件应用钢丝绑扎牢固,胶合板脚手板与木方应用钉子钉牢。

4设计计算
4.1荷载及荷载效应
4.1.1作用于外挂防护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
4.1.2永久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钢结构件自重;
2外挂防护架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剪刀撑和扣件等的自重;
3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的自重。
4.1.3可变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荷载,包括作业层(只限一层)上的作业人员、随身工具的重量,设计计算标准值取值不小于0.8kN/m2;
2风荷载。
4.1.4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永久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结构构件的自重标准值,应按其实际自重选取;
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及竹串片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应按表4.1.4-1采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4-2018,中国民居,中国民居建筑,中国民居建筑年鉴,陆元鼎,高清PDF《中国民居建筑年鉴 2014-2018》陆元鼎

中国民居建筑年鉴(2014一2018)》的出版,正值中国民居建筑学术会议从1988年第一届
举办开始,已经历了三十戴。
民居学术和专业委员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传统民居和村镇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到
2018年三十年来,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和各有关单位共同主持举办了全国性民居学术会议大小会
议达50多次,为中国传统民居、聚落与文化的调查、发掘、研究、保护、利用、传承、借鉴和发
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为乡村振兴、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出努力和贡献。同时培养
了年轻的一代,使中国民居建筑研究后继有人
为更好地总结传統民居三十年来学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回顾三十年来走过的路,继续编写
本年鉴。年鉴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回顾篇:三十年民居学术会议回忆文章
二、研究篇:选载近年来民居学术会议中有代表性和有参考价值的论文。
三、资料篇:
1.三十年来各类民居学术会议的概况:
2.中国民居建筑(包含村镇与文化)中外文著作和论文目录常引:
3.近五年以来民居学术会议全部论文目录索引。

随着1980年代末至1990年初相继成立的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属下的传统民居学术
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属下的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民族建筑研
究会属下的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根据学会组织民间学术交流的宗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传
统民居和村镇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到2018年这三十年来,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和各有关单位共同
主持举办了全国性民居学术会议大小会议50多次,为中国传统民居、村镇与文化的调查、发掘、研
究、保护、利用、传承、借鉴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乡村振
兴、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同时培养了年轻的一代,使中国民居建筑研究
后继有人。
为更好地总结传统民居三十年来学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回顾三十年来走过的路,继续编写了
这本年鉴。年鉴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回顾篇:三十年民居学术会议回忆文章。
二、研究篇:选载近年来民居学术会议中有代表性和有参考价值的论文。
三、资料篇:
1.三十年来历届民居学术会议统计以及2014年来民居学术会议的概况:
2.中国民居建筑(包含村镇与文化)中外文著作和论文目录索引:
3.2014年以来民居学术会议全部论文目录索引。
三十年只是历史发展的瞬间,民居学术和专业委员会定会继承老一辈民居建筑学家的创业和开
拓精神,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建筑文化和建设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

内容索引:

中国民居学术会议三十载…陆琦赵紫伶
1回顾篇…7
11民居会议初期忆录一纪念民居学术会议三十年…陆元鼎9
12我随民居会前行的三十年……朱良文18
13追忆第一、二、三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戴志坚21
1.4追忆第三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周立军25
1.5第九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情况追记…罗德启27
1.6贺民居会议三十年一七律二首…李先道30
1.7居民探索,其乐无穷!一贺中国民居研究会三十年…李乾朗31
18贺全国民居会议三十而立…阁亚宁33
1.9传统民居调研是建筑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纪念中国民居学术会议30周年…唐孝祥35
110礼失求诸野,汲古思乡土一忆我的民居和传统村镇研究…梁雪38
111我与传统民居同行三十年…杨大离42
1.12饮水应思源一与中国民居学术年会的海逅…魏峰49
1.13传民居精神,承先辈智慧,育青年梦想一纪念中国民居学术会议30周年…王东51
1.14从“无用之用”到“有用之用”的民居建筑研究…车震宇53
1.15民居学术会议与我的成长回顾…李树宜56
1.16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参会有感…郭焕宇58
1.17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参会有感…赖瑛60
118我的老师—张润武教授…姜波62
1.19品读大美中华民居一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民居建筑图书出版历程…唐旭、吴皱、张华、李东禧68

2研究篇73
2.1传统的智慧—中国乡土建筑的十六个特点 刘军瑞75
2.2传统合院中的空间等级排序研究…董世宇84
2.3比较视野下的湘赣民系居住模式分析一兼论江西传统民居的区系划分··潘莹 施瑛92
2.4云南传统聚落意象比较研究…杨荣彬 杨大禹100
2.5王阳明与围堡民居的兴起…万幼楠110
2.6官尺·营造尺·乡尺一古代建筑实践中用尺制度再探李浈122
2.7从官匠到民匠一试析古代工匠身份的变化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蔡丽129
3资料篇135
3.1民居学术会议概况…137
3.1.1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介绍137
3.1.2历届民居会议统计…139
3.1.3中国民居建筑研究的新时期、新视野、新进展一“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综述 韩瑛 唐孝祥145
3.1.4 2015中国传统民居(第十一届民居理论)学术研讨会纪要会议组148
3.1.5 2015年(扬州)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纪要会议组150
3.1.6第二十一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会议组152
3.1.7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传承与实践一“第二十二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综述 周立军 周天夫 王蕾154

3.2中国民居论著文献索引…157
3.2.1民居著作中文书目(2014一2018)…白廷彩 张敦元 赵苒婷 臧形心157
3.2.2民居著作外文书目(2014一2018)…白廷彩 张敦元 赵苒婷164
3.2.3民居论文(中文期刊)(2014-2018)…白廷彩 张敦元 赵苒婷 尹莹 苏涛167
3.2.4民居论文(外文期刊)目录(2014一2018)…白廷彩 张敬元 赵尊婷265
3.3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目录索引…274
3.3.1第二十届(2014呼和浩特)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目录274
3.3.22015(南昌)中国传统民居第十一届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目录278
3.3.32015(扬州)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目录……280
3.3.4第二十一届(2016湘潭)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目录283
3.3.5第二十二届(2017哈尔滨)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目录287
后记294

低能耗,抗灾房屋建造图册,杨倩苗,林国海,装配式空腔模块,高清PDF《装配式空腔模块低能耗抗灾房屋建造图册》林国海、杨倩苗

本图册主要有三处创新点:
一是适用于农村居住建筑的特色。图册中农村居住建筑户型实用性强,主编单位针对
农村居住建筑在规划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生态环保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充分结合农
村生活特点,研究设计了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户型平面布置、节能保温节点构造,开发了
对象特征显著的农村居住建筑户型。农村居住建筑结构设计简单,充分发挥空腔模块房屋
建造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居住建筑承重柱和梁,降低施工难度和建造
成本。农村居住建筑装配化程度高,外墙、承重内墙采用部品化的聚苯板空腔模块,坡屋
顶采用三角形钢屋架,非承重内墙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楼面采用纤维水泥平板楼面
免拆模板系统,建筑装配率100%。
二是使用聚苯板空腔模块复合墙体。与传统块材组砌墙体或框架结构块材组砌填充墙
体相比较,该技术易施工,房屋建造与摆积木类似,彻底取代了黏土砖和块材组砌墙体,
淘汰了落后技术和产能,摒弃了传统的房屋建造施工工艺,实现了建筑保温与建筑结构一
体化。复合墙体内的承重结构全部使用混凝土浇筑,模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均匀分布
的燕尾槽与混凝土结构构成有机咬合,提高了墙体的抗冲击性、耐久性和防火安全性能,
做到了房屋全生命周期内免维护,实现了百年建筑。复合墙体的结构抗灾能力大幅度升
级,实现了8级震灾“零伤亡”,可防患于未然。250mm厚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与
3.2m厚的黏土实心砖墙体等同,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大幅度提高,超过山东省居住建
筑节能75%的标准。
三是楼面免拆模板系统。首先,与现行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楼面叠合板相比较,免拆模
板系统结构性能可靠,保留了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结构的全部优点,不降低结构的抗震性
能,不增加楼面板厚度。其次,性价比高。该系统用纤维水泥平板替代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底板,取消了传统的天棚抹灰和模板拆除,与传统施工工艺比较,在不增加楼面钢筋用
量和建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混凝土楼面板装配式施工。最后,制作简单灵活,易施工
性强。该系统可在施工现场制造,质量是传统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1/5,安装就位方便快
捷,施工速度快,现场安装精度高,工程质量易保证。
该图册立足山东省农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掘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低能耗抗灾房屋建造技
术的优点,实现了农村房屋保温节能、低成本、抗震防灾和装配式建造,可在我国寒冷地
区推广应用,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建筑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8.《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
9.《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10.《聚苯板模块保温墙体应用技术规程》JGJ/T 420
11,《EPS模块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DB37/T5014
12.《山东省绿色农房建设技术导则》JD14028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寒冷地区农村房屋建造图集。
2.建筑性质:寒冷地区农村低能耗抗灾房屋。
3.项目内容:建筑构造设计。
4.结构形式:混凝土房屋。
5.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
6.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

三、复合墙体
1,复合墙体的基础部分详见结施图。
2.外墙:250EPS空腔模块。
3.内隔墙:≤30kg/m2的轻质隔墙。
4.空腔EPS模块混凝土复合墙体基本构造应符合表1的要求。

四、楼面免拆系统
楼面免拆模板系统基本构造应符合表2的要求。

五、其他注意事项
1.施工时请与各专业密切配合,对各专业预留孔洞施工前应与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核对其数量、位置、尺寸后方可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2.本施工图选用标准图中如有预埋件、预留洞,请按标准图预留。
3.外露金属构件均做防腐处理。
4.施工过程中请严格执行国家现行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其他生产安全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单位交付使用时应提示用户,本建筑室外窗台和线脚严禁上人。

内容索引:

建筑设计总说明 2
结构设计总说明 3
墙身详图 5
户型A 9
户型B 23
户型C 39
户型D 53
户型E 67
户型F 87
户型G 103
户型H 121
户型I 149
户型J 167
户型K 185

 

J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1149一2022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试行)
Off-board Chargers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2022-06-28发布2022-12-28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G 1149,JJG 1149-2022,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JJG 1149-2022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试行)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
基于统计抽样方法的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定可依据本规程执行。
2引用文件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
JJG842一2017电子式直流电能表
JJF1139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NB/T33001一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非车载充电机off-board charger
固定连接至交流或直流电源,并将其电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
车动力蓄电池充电,具有直流电能量测量、存储并向用户提供结果等功能的专用装置。
3.2充电连接点connection point
非车载充电机连接到电动汽车的接点。
注:如果输出电缆是非车载充电机的固定部分,该点定义为电缆末端的连接器。否则,连接点
定义为非车载充电机的电缆插入点。

3.3实负荷检定法real load test method
利用实际运行负荷进行检定的方法。
3.4虚负荷检定法virtual load test method
利用充电机检定装置提供的虚拟负荷进行检定的方法。
3.5恒流充电constant-current charge
充电电压在工作范围内,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3.6恒压充电constant voltage charge
充电电流在工作范围内,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压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3.7工作误差operate error
非车载充电机在工作条件下的直流电能测量误差。
3.8测试输出test output
提供和非车载充电机所测量直流电能相对应脉冲的装置。

3.9常数constant
表示非车载充电机记录的电能与相应的测试输出数值间关系的数值。
4概述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以下简称充电机)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直流电能的计量装
置。主要由整流斩波控制单元、显示界面或数据传输接口、计量模块、传导充电用连接
装置等部分组成。充电机的原理示意图见图1。
充电机通过整流斩波控制单元将交流电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直流电能经传导充电用
连接装置输送至电动汽车满足充电需求,计量模块完成直流电能的计量,并将测得量输
出到显示界面或数据传输接口。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220.01
CCS R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1419-2022
公路水路安全应急处置交换信息
Highway and waterway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 information for exchange

2022-06-09发布2022-09-0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邵发布

JT/T 1419,JT/T 1419-2022,交换信息,公路水路,安全应急处置,JT/T 1419-2022 公路水路安全应急处置交换信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路安全应急处置交换信息的体系结构、分类、交换信息属性、交换信息内容和
交换信息值域代码。
本文件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涉及公路水路安全应急处置信息的采集、交换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4657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
GB/T8561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T12403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GB/T16831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
GA802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
JT/T24中国港口代码
T/T132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JT/T697.1一2013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部分:总则
JT/T697.5一2013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5部分:船舶信息基础数据元
T/T697.12一2016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2部分:船载客货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1420公路水路安全应急资源信息分类与代码
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m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IMDG)

3术语和定义
JT/T14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交换信息分类类别
公路水路安全应急处置交换信息按照适用的业务领域划分为通用应急处置交换信息、公路交通应
急处置交换信息和水路交通应急处置交换信息三个一级,每个一级类别又细分为若干二级类别。
公路水路安全应急处置交换信息分类体系架构按照图1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220.01
CCS R 85
JT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1420-2022
公路水路安全应急资源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of
the highway and waterway safety emergency resources

2022-06-09发布2022-09-0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T 1420,JT/T 1420-2022,公路水路,分类与代码,安全应急资源,JT/T 1420-2022 公路水路安全应急资源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路安全应急资源的分类与代码。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平台的应急资源的分类、处理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资源emergency resources
发生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或紧急事件时,可供调度使用的机构、人员、装备、物资等。
3.2
应急装备emergency equipment
应急处置活动中所需的大型、非消耗性设备。
3.3
应急物资emergency materials
应急处置活动中所需的小型、消耗性物品。
4分类结构

公路水路安全应急资源采用线分类法,逐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类别依次分为公路
水路通用应急资源、公路安全应急资源、水路安全应急资源和公路水路相关应急资源,可逐次分为二级、
三级、四级类别。
注:公路水路相关应急资源是指非公路水路领域专用,但在交通领域应急工作中常用的相关资源,如医疗资源、消防
资源等。
公路水路安全应急资源一级和二级分类结构应符合图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40
CCS P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1430-2022
悬挂式桥梁检查车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spended inspection gantry

2022-06-09发布2022-09-0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邵发布

JT/T 1430,JT/T 1430-2022,悬挂式桥梁,悬挂式桥梁检查车,JT/T 1430-2022 悬挂式桥梁检查车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悬挂式桥梁检查车的分类、结构、型号和尺寸,技术要求,安全及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桥梁悬挂式检查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7.1平垫圈A级
GB/T1032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2820(所有部分)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T3098.6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4171耐候结构钢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117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GB/T5023.2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5782六角头螺栓

GB/T61701型六角螺母
GB/T6892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GB/T81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T10183.1起重机车轮及大车和小车轨道公差第1部分:总则
GB/T10858铝及铝合金焊丝
GB/T14817永磁式直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6855.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
第1部分:设计通则
GB/Z18333.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T19869.2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GB/T22086铝及铝合金弧焊推荐工艺
GB/T30549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30844.11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JBT5994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JB/T6391.1滑接输电装置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
JB/T10304工频汽油发电机组技术条件
JT/T722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NBT47013.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NB/T47013.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悬挂式桥梁检查车suspended deck soffit inspection gantry
悬挂于桥梁梁底或梁侧轨道上,沿轨道行驶的专用检修装置。
3.2
固定轨道fixed rail
固定布置在梁底或梁侧,用于承载悬挂式桥梁检查车移动的通长构件。
3.3
移动轨道movable rail
附着于悬挂式桥梁检查车上,沿安装在梁底的固定挂件移动,用于承载悬挂式桥梁检查车的构件。
3.4
行走机构noving mechanism
挂接在轨道上的轮式或履带式装置,用于驱动悬挂式桥梁检查车的行走。

3.5
驻车位置parking position
检查车非工作状态时的指定停放处。
4分类、结构、型号和尺寸
4.1分类
4.1.1悬挂式桥梁检查车(以下简称“检查车”)按悬挂方式分为:
)固定轨道式检查车,分为梁底固定轨道式检查车和梁侧固定轨道式检查车,代号分别为GD
和GC;
b)移动轨道式检查车,代号为YD。
4.1.2检查车按功能分为不过墩式检查车和过墩式检查车。
4.1.2.1不过墩式检查车分为:
a)固定桁架式检查车,代号为NG:
b)升降桁架式检查车,代号为N)。
4.1.2.2过墩式检查车按过墩方式分为:
a)端部伸缩式检查车,代号为YS;

b)回转式检查车,代号为YH:
c)分离旋转式检查车,代号为YF。
4.2结构
4.2.1固定轨道式检查车由固定轨道及轨道连接座、桁架、门架、行走机构和电气系统等组成。
4.2.2移动轨道式检查车由移动轨道及固定挂件、桁架、门架、行走机构和电气系统等组成。
4.2.3检查车结构示意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341-2016
DE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086-2016
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ity Bridge Engineering
2016-10-26发布2017-01-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DBJ50/T 086,DBJ50/T 086-201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重庆市,验收规范,DBJ50/T 086-2016 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总则
1.0.1为适应城市桥梁工程建设需要,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车行桥梁和人行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施工单位作为施工质量的责任主体,应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
1.0.4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可靠。
1.0.5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重庆市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工程施工质量Constiuctional quality of engineering
反映工程满足设计、相关标准或合同要求,包括其在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1.2关键工序Key constructional procedure
对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2.1.3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
对桥梁结构质量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1.4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1.5检验Inspection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2.1.6进场验收Site acceptance
对进人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对产品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1.7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工程检验项目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1.8平行检验Parallel acceptance test
监理单位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的检查或检测活动。
2.1.9见证取样检测Evidential testing

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的检测。
2.1.10检验批Inspection lot
按同一生产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2.1.11交接检验Handing over inspection
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2.1.12外观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1.13返工Rework
对不合格的工程部位采取的重新制作、重新施工等措施。
2.1.14返修Repair
对工程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部位采取整修等措施。
2.1.15一般缺陷Common defect
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2.1.16严重缺陷Serious defect
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2.1.17单位(子单位)工程Unit or Sub-unit engineering
具有独立使用功能或按施工总承包合同分割的一个或若干个同类工程。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位工程作为子单位工程。
2.1.18分部(子分部)工程Section or Sub-unit engineering
按结构特点和功能划分的工程部位。较大或较复杂的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分部工程作为子分部工程。
2.1.19分项工程Item engineering
按主要施工方法、材料、工序等划分的工程项目。
2.1.20验收Acceptance
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验收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施工单位应针对桥梁工程项目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
3.1.2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界域内地下管线等构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等踏勘施工现场,依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不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3.1.3施工单位应按有效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严禁按未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等进行施工。
3.1.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和设备等应进行人场验收,并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凡涉及工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材料和产品,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或进行平行检测;
2施工仪器和设备进入现场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并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
3各分项工程应按本规范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3.1.5施工中,前一分项或工序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严禁进行后续分项或工序工程施工。
3.1.6城市桥梁工程应进行成桥荷载试验。荷载试验应按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跨径大于等于40m的各类车行拱式桥、跨径大于等于30m或总长大于等于100m的各类车行梁式桥应进行静载试验。

2跨径大于等于100m的各类车行桥梁应进行静、动载试验。
3新型结构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过质量缺陷的车行或人行桥梁应进行静、动载试验。
4跨径大于等于35m的钢筋混凝土、跨径大于等于30m的钢结构及悬索结构的人行天桥应进行静力荷载试验。
3.1.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工程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2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3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4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有规定的资格:
5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以及主要材料复试,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及监理平行检测;
6桥梁荷载试验已经完成,且其结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7分项工程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8检测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3.2工程质量验收单元划分
3.2.1城市桥梁工程质量验收单元应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3.2.2单位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规定:
1具有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桥梁为一个单位工程;
2城市互通式立交桥应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3上述两款中的特大型、大型桥梁工程可按施工总承包合同划分单位工程;
4城市高架桥梁应按施工总承包合同划分单位工程;

5一个施工承包合同中的若干座中、小桥宜合为一个单位工程,每座桥梁可作为一个子单位工程;
6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根据其独立使用功能或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按主桥、引桥、匝道桥等划分为若干子单位工程。
3.2.3分部工程可按地基与基础、下部结构、上部结构、桥面系和附属工程进行划分。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3.2.4分项工程可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进行划分。
3.2.5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可根据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及施工需要按桩、墩、跨、浇筑段等划分。
3.2.6桥梁工程的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式桥、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的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应符合表3.2.6的规定。
2组合体系桥梁可根据组成桥梁的各结构类别,按照表3.2.6的规定进行子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3组合结构桥除可针对各组成部分的材料划分分项工程外,还可将不同材料构件之间的结合部作为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4基坑与扩大基础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用于无支护基坑、有支护基坑、基坑回填和扩大基础施工质量的验收。
4.1.2基坑坑壁坡度应根据稳定需要合理确定,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护。设计无要求时,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支护方案。
4.1.3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测点的布置、监测仪器、监测频率、预警值等。基坑工程监测项目根据设计、监测目的、支护结构形式及周边环境保护要求确定。
4.1.4基坑的基础承重面应在天然状态下修理平整。如发生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
4.1.5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基底的淤泥及其它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杂物必须清除干净:基底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
4.1.6喷射及锚杆喷射加固基坑坑壁应按设计要求逐层开挖、逐层加固。
4.1.7基坑回填应满足下列条件:
1基础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
2在覆土线或地下水位线以下的结构通过隐蔽工程验收;
3基坑内应抽干积水,淤泥和垃圾等杂物已清除。
4.1.8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植土,且有机质含量应不超过5%。
4.1.9当开挖基坑中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明显不符时,应补充勘察。勘察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等。
4.2无支护基坑主控项目
4.2.1基坑开挖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艺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对照施工组织设计。
4.2.2基坑开挖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01:87.060.10
CCS G 57
备案号:030
CDIA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DLA0030-2022替代T/CDIA0030—2021
分散黑WECT(B)
Disperse Black WECT(B)

2022-02-10发布2022-03-01实施
中国染料工业协办会发布

T/CDIA 0030,T/CDIA 0030-2022,分散黑WECT,T/CDIA 0030-2022 分散黑WECT(B)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分散黑WECT(B)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由以下几种偶氮化合物为主成分组成的分散黑WECT(B)产品的质量控制。
一偶氮化合物I
结构式:

T/CDIA 0030,T/CDIA 0030-2022,分散黑WECT,T/CDIA 0030-2022 分散黑WECT(B)

分子式:CHON
相对分子量:313.28(按201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一偶氮化合物Ⅱ
结构式:

T/CDIA 0030,T/CDIA 0030-2022,分散黑WECT,T/CDIA 0030-2022 分散黑WECT(B)

分子式:CIeHIOsN5和C1 sHnaOsNs
相对分子量:357.33和343.33(按201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一偶氮化合物Ⅲ
结构式:

T/CDIA 0030,T/CDIA 0030-2022,分散黑WECT,T/CDIA 0030-2022 分散黑WECT(B)

分子式:C2H0N6
相对分子量:468.43(按201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偶氮化合物V

T/CDIA 0030,T/CDIA 0030-2022,分散黑WECT,T/CDIA 0030-2022 分散黑WECT(B)

分子式:CaH0NS
相对分子量:530.53(按201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一偶氮化合物V

T/CDIA 0030,T/CDIA 0030-2022,分散黑WECT,T/CDIA 0030-2022 分散黑WECT(B)

分子式:C2H0NBr
相对分子量:597.34(按201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2374一201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94一2013分散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2397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4841.1一2006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1/1
GB/T5540分散染料分散性能的测定双层滤纸过滤法
GB/T5541分散染料高温分散稳定性的测定双层滤纸过滤法
GB/T5718一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热
GB/T6152一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6678-2003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8一2008染料相对强度和色差的测定仪器法
GB/T8427一201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9337一2009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
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准编写规定
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23973染料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GB/T24101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GB/T24164染料产品中氯化苯的测定
GB/T24166染料产品中含氯苯酚的测定
GBT24167染料产品中氯化甲苯的测定
GB/T27597染料扩散性能的测定
GBT31531染料及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喹啉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要求
4.1质量要求
分散黑WECT(B)产品应符合表1的要求。

4.2在涤纶织物上的色牢度
分散黑WECT(B)在涤纶织物上的色牢度按本标准的6.14测定,应不低于表2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060
CCS E 20
CGAS
团体标准
T/CGAS019-2022
液化天然气(LNG)点样取样法
Method for spot sampling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2022-04-28发布2022-05-01实施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发布

T/CGAS 019,T/CGAS 019-2022,取样法,液化天然气,点样,T/CGAS 019-2022 液化天然气(LNG)点样取样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化天然气(ING)点样的取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压力范围为0.1MPa~2.0MPa的LNG点样取样。
本标准不适用于气、液两相介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标准。
GB/T13609天然气取样导则
GB50058一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主要由甲烷组成,可能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氮或通常存在于天然气中的其他组分的一种无
色低温液态流体。
[来源:GB/T8423.3一2018,2.1.14]
3.2
点样spot sample
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从LNG输送管道中采集到的规定体积的样品。

3.3
取样探头sample probe
插入待取LNG样品的输送管道中或安装在LNG输送管道上的装置,以便收集LNG样品。
[来源:GB/T20603一2006,3.13]
3.4
液相体积定量装置liquid sample quantification device
收集规定数量的、未发生闪蒸的ING样品的装置。
3.5
气化装置sample vaporizer
将液相体积定量装置收集的LNG样品完全气化的装置。
3.6
气相容器gas sample container
用于收集气化后的点样样品并使其混合均匀的容器。

3.7
真空抽取装置vacuum extraction device
抽取气相容器或取样钢瓶中的残余气体,使之具有一定真空度的装置。
3.8
过冷subcooling
降低介质的温度,使之低于该压力下的泡点。
[来源:GB/T20603一2006,3.15]
4取样系统
4.1点样取样系统构成
点样取样系统由取样探头、保冷管线、液相体积定量装置、气化装置、伴热管线、气相容器、取样钢瓶
和控制系统构成,见图1。

4.2点样取样系统工作原理
LNG样品由取样探头自LNG工艺管道取出,利用LNG的过冷量将取样系统和管线进行冷却。
根据温度压力值来判断样品是否为液相,然后从液相体积定量装置中取得定量液相样品。将气相容器
和取样钢瓶抽取真空,液相样品在封闭空间内完全气化后,充入取样钢瓶完成取样,取样过程为自动取
样。取样点的过冷度宜通过该点ING的温度和压力值,与相近组分的ING在相同压力下的泡点进行
比较来确定,可参考附录A中所示方法。点样取样系统原理见图2。

4.3一般要求
4.3.1系统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不应低于取样点管道的工艺压力和温度。
4.3.2系统中设备、阀门和管线的材料不应受所接触的流体影响,也不应对流体的组成产生任何影响。
宜采用304L/304SS以上型号的钢材。
4.3.3电气设备防爆等级应符合GB50058一2014规定的一级二区IIBT3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4.3.4取样系统应满足防雷、防静电、防浪涌要求。
4.4安装要求
4.4.1取样探头应固定在LNG输送管道上。在多根LNG输送管道的情况下,取样装置宜安装在汇管
的下游。
4.4.2取样探头与LNG输送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插入深度宜在LNG管道管径的1/3处~1/2处。
4.4.3取样探头的设计宜考虑振动影响。
4.4.4从取样点到液相体积定量装置入口的管线应保持冷态,管线宜在1000mm以内,宜采用真空套
筒或LNG循环保冷的隔热装置。
4.5定量装置
4.5.1定量装置容积应根据充装取样钢瓶的数量、充瓶压力来确定,具体方法见附录B。
4.5.2定量装置前后应配备隔离切断阀:隔离切断阀应适应在深冷及气化温度交变工况下工作,同时
工作压力应在5Pa(A)2MPa范围内。
4.5.3应配备用于判断定量装置内部介质的气、液相的温度和压力检测仪表。
4.5.4定量装置单元应做好保冷隔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0706-2013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046-2013
外墙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exterior wall surface decoration
2013-06-05发布2013-09-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DBJ50/T 046,DBJ50/T 046-2013,外墙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50/T 046-2013 外墙涂料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1总则
1.0.1为推广外墙涂料及涂饰新技术,确保外墙涂料涂饰工程的质量,结合重庆市的环境与工程特点,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以水泥砂浆抹灰基层、混合砂浆抹灰基层、聚合物水泥砂浆抹灰基层、混凝土基层、板材基层、外墙外保温系统和旧涂层等为基层的外墙面涂饰工程。
1.0.3外墙涂料涂饰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涂饰decoration
用涂饰材料对建筑物外墙面进行装饰和保护的工序。
2.0.2基层substrate
涂饰对象的表面,如混凝土、水泥砂浆、混合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板材等的表面及旧涂层。
2.0.3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s
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胶粘剂、锚固件等)构成并且适用于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总称。
2.0.4底涂层priming-coat
在基层上涂饰第一遍涂料形成的涂层。
2.0.5面涂层finishing-coat
涂饰工程最后一遍的涂层。
2.0.6中间涂层intermidiate-coat
介于面涂层和底涂层之间的涂层。
2.0.7使用寿命service-life
涂饰材料在满足装饰和保护建筑物要求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使用年限。
2.0.8耐酸性resistance to acid
涂层抗酸腐蚀的能力。

3材料
3.0.1本规程规定使用的外墙涂料种类为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弹性建筑涂料、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外墙无机建筑涂料、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交联型氟树脂涂料、溶剂型外墙涂料、水性多彩建筑涂料、水性复合岩片仿花岗岩涂料和复层外墙涂料。
3.0.2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的技术指标应不低于《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9755中优等品的规定,耐酸性(2%的H2SO3)48h无异常。
3.0.3弹性建筑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弹性建筑涂料》JG/T172中外墙部分的规定,耐酸性(2%的HzS02)48h无异常。
3.0.4溶剂型外墙涂料的技术指标应不低于《溶剂性外墙涂料》GB/T9757中优等品的规定,耐酸性(2%的H2SO3)48h无异常。
3.0.5外墙无机建筑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外墙无机建筑涂料》JG/T26的规定,耐酸性(2%的H:SO)48h无异常
3.0.6各类复层外墙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复层建筑涂料》GB9779的规定,耐酸性(2%的H:S0)48h无异常。
3.0.7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JG/T24中外墙部分的规定,耐酸性(2%的H2S03)48h无异常。
3.0.8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T50-076外墙部分的规定,耐酸性(2%的H2SO3)48h无异常。
3.0.9交联型氟树脂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交联型氯树脂涂料》HG/T3792中外墙部分的规定,耐酸性(2%的H2SO)48h无异常。
3.0.10水性多彩建筑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水性多彩建筑涂料》HG/T4343中外用部分的规定,耐酸性(2%的H2SO,)48h无异常。
3.0.11水性复合岩片仿花岗岩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水性复合岩片仿花岗岩涂料》HG/T4344中外用部分的规定,耐酸性(2%的H:S03)48h无异常。
3.0.12外墙涂料耐酸性试验方法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其他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按相应标准执行。
3.0.13在外墙涂料工程中应用的涂料和半成品,均应有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种类、颜色、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地址、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生产厂的质量保证书,并经施工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墙涂饰材料使用寿命应达到5年以上。
3.0.14外墙涂料涂饰工程中配套使用的外墙底漆、外墙腻子和封底材料必须与选用饰面涂料的性能相适应,外墙底漆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210的规定:外墙腻子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外墙用腻子JG/T157的规定。
3.0.15外墙外保温系统饰面涂料及配套材料必须与保温系统的组成材料相容,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的规定。
3.0.16外墙涂料的配套材料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应按相应标准执行。
3.0.17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用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24408的规定。

4基层
4.1一般要求
4.1.1基层应牢固、不开裂、不掉粉、不起砂、不空鼓、无剥离、无石灰爆裂点和附着力不良的旧涂层等,抹灰砂浆基层与墙体材料间的粘结强度应不小于0.2MPa。
4.1.2基层表面应清洁、无灰尘、无浮浆、无油迹、无霉点、无盐类析出物和青苔等异物。
4.1.3基层应表面平整、立面垂直、阴阳角垂直、方正和无缺棱掉角,分格缝深浅一致且横平竖直。抹灰质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3的要求且表面应平而不光。

4.1.4涂饰溶剂型涂料、交联型氟树脂涂料时,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饰乳液型涂料、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时,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
4.1.5基层的pH值不得大于10。
4.1.6抹灰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基层养护期不少于14天,混凝土基层养护期不少于21天。
4.1.7基层含水率、pH值的测定应在基层养护期达到规定的时间后进行。
4.2基层检查和处理
4.2.1凡基层裂缝、缺棱掉角、凹凸不平、蜂窝及孔洞等应修补平整,并按规定养护。
4.2.2抹灰基层若出现空鼓,必须将空鼓部分凿除并修补平整。
4.2.3对基层表面垃圾、油污、浮灰残浆,应清除后修补平整。
4.2.4对已风化、疏松的旧基层要进行处理。
4.2.5建筑外墙立面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4.2.6外墙涂饰施工前应对基层的粘结强度、清洁度、平整度、表面缺陷、含水率、H值等指标进行验收,并作记录,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涂饰施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100.40
CCS Q 13
团体标准
T/TMAC037-2021
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预制构件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hopped basalt fiber concrete precast components
2021-10-20发布2021-11-20实施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发布

T/TMAC 037,T/TMAC 037-2021,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短切玄武岩纤维,预制构件,T/TMAC 037-2021 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预制构件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性能要求、配合比设计
要求、生产施工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建、住建、市政等行业的混凝土预制生产制造与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3265一2009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短切玄武岩纤维
GB/T38111一2019玄武岩纤维分类分级及代号
GB/T50107一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GD62一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TB/T3275一2018铁路混凝土
3术语和定义
GB/T23265一2009,GB/T38111一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
以一种或多种火山岩为主要原料,高温熔融后经漏板拉丝制备而成的连续纤维。
[来源:GB/T38111一2019,3.1]

3.2
短切玄武岩纤维chopped basalt fiber
由相应的玄武岩纤维基材为原料短切而成的长度小于50mm,能均匀分散在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中
的无机矿物纤维。
[来源:GB/T23265一2009,3.1]
3.3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asalt fiber concrete
摻加适量均匀分布的玄武岩纤维的混凝土。

3.4
预制构件precast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
3.5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
3.6
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
纤维受外力作用至拉断时,其伸长与初始长度之比。
4原材料要求
4.1短切玄武岩纤维
4.1.1应采用无任何添加成分的天然玄武岩可矿石生产短切玄武岩纤维。
4.1.2短切玄武岩纤维外观色泽应均匀,为金褐色或深褐色,富有金属光泽,不应有污渍、杂质等。
4.1.3短切玄武岩纤维包括原丝和加捻合股纱,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玄武岩纤维包括防裂抗裂纤维
和增韧增强纤维,其规格尺寸应符合GB/T23265一2009中4.2规定的要求。
4.2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应符合TB/T3275一2018规定的要求。
4.3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和石灰粉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TB/T3275一2018规定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3.120
CCS Q 23
团体标准
T/TMAC038-2021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塑料
模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asalt fiber composite plastic mould

2021-10-20发布2021-11-20实施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发布

T/TMAC 038,T/TMAC 038-2021,塑料模具,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T/TMAC 038-2021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塑料模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塑料模具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复合材料与试样制备、性
能指标要求、性能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基建、住建、市政等行业的混凝土预制生产制造与施工中的模具材料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672一2009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
GB/T25045一2010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
GB/T38111一2019玄武岩纤维分类分级及代号
3术语和定义
GB/T25045一2010、GB/T38111一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
以一种或多种火山岩为主要原料,高温熔融后经漏板拉丝制备而成的连续纤维。
[来源:GB/T38111一2019,3.1]
3.2
预制构件precast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

3.3
塑料模具plastic mould
在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过程中能够保持构件形状和尺寸,保证构件表面平整,并多次数使用的塑料
材质器具。
3.4
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basalt continuous roving
多股平行玄武岩纤维丝束或单股玄武岩丝束不加捻并合而成的集束体,包括玄武岩纤维合股无捻
粗纱和玄武岩纤维直接无捻粗纱两种。
[来源:GB/T25045一2010,3.2]
3.5
拉伸强度测试tensile strength test
对试样施加纵向的拉伸负荷,使其新裂破坏,并测量试样破坏时的力值和断裂伸长,进而计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3.6
弯曲强度测试flexural strength test
把试样放在试验仪器的支撑横梁上,压头以恒定速度对试样进行加压,直到试样变形达到预定值或
者断裂,测量压力的峰值。
3.7
熔体流动速率melt flow rate
在一定时间、一定温度及压力下,粒料熔融后通过指定直径圆管流出的克数。其值越大,表示该材
料的加工流动性越佳,反之则越差。
4原材料要求
4.1ABS树脂
混凝土预制构件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模具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作为原料,ABS
树脂应符合GB/T12672一2009规定的要求。
4.2玄武岩纤维
采用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作为增强纤维原料,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应符合GB/T25045一2010规
定的要求。
4.3试剂
采用的试剂及级别如表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metro in Chongqing
DBJ50-244-2016
主编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7年1月1日
2016重庆

DBJ50 244,DBJ50 244-2016,地铁设计规范,重庆市,DBJ50 244-2016 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使重庆地铁设计适应重庆山地城市的特点,促进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和满足网络化运营体系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采用钢轮钢轨并使用旋转电机驱动列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00km/h的新建地铁设计。改建和扩建的地铁及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地铁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方便快捷、节能环保、资源共享和综合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
1.0.4地铁设计应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近期城市建设规划及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应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协调。
1.0.5地铁设计应以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城市各组团功能定位、客流特性、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确定线路位置、走向、车站分布、起终点、接轨点、线路换乘、交路组合,以及跨线运行与组织快慢车运行等网络化运营要求,并应按城市规划要求处理好地铁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及城际交通的接驳换乘,且应做到换乘安全、便捷。
1.0.6车辆基地、停车场、联络线、控制中心和主变电所,应根据线网规划和建设时序,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布设。
1.0.7地铁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远期三个阶段。初期可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应为建成通车后第10年,远期应为建成通车后第25年。客流预测年限应与设计年限一致。
1.0.8地铁线路应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网络化运营和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时序、服务水平、系统运输能力。重点枢纽车站、重要换乘车站和设施宜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对可分期建设的工程和配置的设备应分期建设和配置,并应预留后期建设工程的接口和足够的设备增容条件。
1.0.9地铁线路在城市核心区、拓展区及发展区的中心地段宜设置成地下线,在其他地段宜设置成地面线高架线。车站的间距宜按城市组团中心区、非中心区需求确定。地下车站的埋深,由站厅层地面至车站任一出口的地面提升高度不宜超过30m。
1.0.10地铁的主体结构,以及因损坏或大修危及安全运营的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1.0.11地铁线路应为全封闭、正线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并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1.0.12地铁运营宜采用高密度行车组织运行,系统设计最大运输能力宜按预测的最大客流量确定,但不应少于每小时30对列车。
1.0.13地铁的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设计时,应按环境评价报告要求及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降低噪声、减少振动的措施。对高架、地面车站及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和区间隧道出入口的设计,应与城市景观和周边环境协调。
1.0.14地铁抗震设防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应根据重庆市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专项评价要求,确定设防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1.0.15地铁工程中的有关人防设计应按重庆市主管部门要求执行,但应满足地铁安全运行和功能需求。地铁系统的安防设施的设计应便于乘客出行和线路换乘,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危险品处理设施和相关配置。
1.0.16地铁的结构设计选用的材料、施工工艺,以及配置的设备、车辆应能适合重庆地区湿热条件和耐酸雨抗强侵蚀(PH值在4.54.0范围)。

1.0.17车辆的定员数应为车厢内座位数和有效空余地板面积上站立的人数之和。在确定运能时,车厢内有效空余地板面积站立人数宜按5人/m2计算。
1.0.18地铁设计应对地铁系统发生火灾、水淹、风灾、地震、雷击、暴雨等灾害的预防、报警、救援等提出综合安全措施,并应配置相应的设备和救援设施。
1.0.19对下穿江湖等水域的隧道两端应设防淹门或采用其他防水淹的措施。地下车站和隧道出入口处应有防水淹和排洪的措施。
1.0.20地铁设计应在保证安全可靠和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节约资源、节省能源、降低工程造价和为运营创造减少成本的条件,并应提倡科技创新和实现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价值的最大化。
1.0.21地铁的车辆和机电设备应采用满足功能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的产品,并应遵循标准化、系列化和立足于国内产品的运用策略,其国产化率应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
1.0.22地铁各系统空调制式应根据重庆气候特点、客流量、运营组织、舒适性等要求确定。
1.0.23地铁车站站台应设置站台门。
1.0.24地铁车站的站前广场、车站出入口、车站公共区、停车位及列车车箱内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1.0.25地铁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地铁etro(underground railway,subway)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捷、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客运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股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2.0.2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白动导向、市域快轨等轨道交通系统。
2.0.3设计使用年限designed lifetime
在一股维护条件下,保证工程正常使用的最低时限。
2.0.4主体结构main structure
保障车站与区间列车安全运营,满足结构体系稳定、使用寿命及抗击灾害要求的主要受力结构。
2.0.5客流预测passenger volume forecasting
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人口、土地使用及交通发展等条件,利用交通模型等技术手段,对轨道交通各目标年度的客流数据(包括客流量、断面流量、站点流量、站间OD、平均运距等)进行的预测和分析。
2.0.6系统运输能力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system
地铁系统所能达到的单位时间内单方向运送乘客数量。
2.0.7工程环境engineering environment
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由于工程建设产生的新环境。
2.0.8旅行速度operation speed

正常运营情况下,列车从起点站发车至终点站停车的平均运行速度。
2.0.9运行交路cross track for train movement
列车往返运行所经过的区段。
2.0.10运用列车deployed trains
按设计最小行车间隔和最大载客能力要求,在线载客运营的列车数量。
2.0.11最高运行速度maximum running speed
列车在正常运营状态下所达到的最高速度。
2.0.12限制速度limiting speed
列车超过最高运行速度时,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设置的最高速度限值。列车运行不应达到该速度限值。
2.0.13限界gauge
限定车辆运行及轨道区周围构筑物超越的轮廊线,分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2.0.14车辆限界vehicle gauge
车辆在平直线上正常运行状态下所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用以控制车辆制造,以及制定站台和站台门的定位尺寸。
2.0.15设备限界equipment gauge
车辆在故障运行状态下所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用以限制行车区的设备安装。
2.0.16建筑限界structure gauge
在设备限界基础上,满足设备和管线安装尺寸后的最小断面。
2.0.17正线main line
载客列车运营的贯穿全程的线路。
2.0.18配线sidings
线路中除正线外,在运行过程中为列车提供收发车、折返、联络、安全保障、临时停车等功能服务,通过道盆与正线或相互联络的轨道线路。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越行线、避让线、临时停车线、出人线、安全线等。
2.0.19试车线testing line
专门用于车辆动态性能试验的线路。
2.0.20轨道结构track structure
路基面或结构面以上的线路部分,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等组成。
2.0.21无缝线路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track seamless track
钢轨连续焊接或胶结超过两个伸缩区长度的轨道。
2.0.22伸缩调节器expansion joint
调节钢轨伸缩量大于构造轨缝的装置。
2.0.23路基sub grade
经开挖和填筑而成的直接支承轨道结构的基础结构物。
2.0.24基床sub grade bed
路基上部承受轨道、列车动力作用,并受水文、气候变化影响而具有一定厚度的土工结构,并有表层与底层之分。
2.0.25车站公共区public zone of station
车站内供乘客集散、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
2.0.26无缝线路纵向水平力longitudinal force due to continuous welded rail
指无缝线路伸缩力和挠曲力产生的纵向水平力。
2.0.27无缝线路断轨力breaking force of continuous welded rail
因长钢轨折断引起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
2.0.28精密导线precise traverse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平面控制网的二等网,其测量技术要求与国家和城市现行规范中的四等导线基本一致,主要为缩短导线总长度与导线边长,提高点位精度。城市规划发展趋势。当线路长度小于30km时,宜按单一交路设计最大运输能力,并按此配置各设备系统能力;当线路长度大于30km时,可按大、小交路设计最大运输能力,但大交路范围内的设备系统能力宜按不小于20对/h行车量的需求来配置。3测量、勘察与环境调查
3.1测量
I一般规定
3.1.1地铁工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与重庆市独立坐标系和高程系一致;
2建设前应在重庆市首级平面和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地铁规划区域的专用平面、高程基准控制网,沿地铁线路布设二、三级平面控制网和二等高程控制网,并应与现有城市控制网重合点的坐标和高程较差,分别不应大于50mm和20m;
3已建成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应定期复测;
4当个别平面或高程控制点被破坏时,可以同级控制点为起算点按同级精度恢复;沿地铁线路连续3点及以上被破坏时,应重新布设该段控制点。
3.1.2控制测量应采用附合导线(网)和附合高程路线的形式。当特殊情况采用支导线、支水准路线时,应采取检核措施。
3.1.3测量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相关规定。
Ⅱ控制测量
3.1.4平面控制测量应分为三级:一级为基准控制网,与城市二等平面控制精度基本一致:二级为线路控制冈,介于城市二、三等平面控制精度之间:三级为精密导线网,与城市四等导线基本一致。各级控制网应按逐级控制的原则分级布设。
3.1.5城市在建与规划的地铁线路间,应建立覆盖城市全部在建与规划线路的整体平面控制一级网,其精度应符合表3.1.5的规定。

3.1.6在一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应按GNSS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布设二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的精度除应符合表3.1.5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控制点应沿线路走向两侧布设,宜布设在隧道出入口、竖井、车站、车场附近,每处应布设至少3个控制点,相邻控制点应满足通视要求;
2控制点应选埋在利于长期保存、施测方便和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固地方;
3当线路两侧地形地物特别复杂时,控制点的环视条件可适当放宽。
3.1.7在线路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沿线路方向布设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即精密导线网。精密导线网的精度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4运营组织
4.1一般规定
4.1.1地铁运营组织应按重庆市轨道交通管理休系要求,结合线网规划构建的制式选型、资源共享、管理模式进行设计。
4.1.2运营组织设计应满足各设计年限预测客流量的需求,并应采取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优质服务的运营组织方案。
4.1.3运营管理机构设置应符合现代企业体制要求,并应依据资源共享和安全高效的原则设置机构和配置人员。
4.1.4地铁列车必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1.5运营线路为南北向线路,应以由南至北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东西向线路,应以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环形线路应以外侧线路为上行方向,内侧线路为下行方向。跨线运营的线路也应据此原则确定上、下行方向。
4.1.6地铁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系统的运营应在保证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乘客和其他人员安全,以及系统设施安全的情况下实施。
4.2系统运能
4.2.1地铁系统最大设计运输能力不应小于每小时30对列车。
4.2.2各设计年限的设计运输能力需满足相应的客流预测量需求,系统最大设计运输能力应在远期设计运输能力基础上留有10%15%的余量。
4.2.3系统最大设计运输能力与列车运行交路的设计,应适应
4.3行车组织
4.3.1初、近期宜采用相同的列车编组数,当远期列车编组数大于初、近期时,土建规模应按远期列车绵组长度实施。
4.3.2初期高峰小时设计行车密度不宜小于12对h,近、远期高峰小时设计行车密度应根据客流预测需求置,同时兼顾网络化运营后换乘车站各线行车间隔的匹配。
4.3.3列车运行交路的设计,可根据线路吸引客流的出行特征,设置为“重叠式”或“嵌套式”交路运行模式。
4.4行车速度
4.4.1列车最高速度目标值的确定,应根据规划对出行时间的要求、线路平均站间距离、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和车辆性能参数进行技术论证后确定。
4.4.2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的系统,列车平均旅行速度不宜低于40km/h;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的系统,列车平均旅行速度不宜低于35km/h。
4.4.3停站列车进人有效站台端部时,运行速度不宜大于60km/h。故障或事故列车在正线上的推进速度不宜大于30km/h。
4.4.4列车运行在长大下坡道上应采用限速运行。限速值应根据长大坡道的具体情况,并应结合信号安全保护距离要求计算确定。

4.5配线
4.5.1配线的设计应满足本规范7.4节的相关规定。故障情况下可组织分段运营。
4.5.2线路起讫站和折返站的配线形式应根据能力需要,结合工程实施条件综合考虑。中间折返站应设置专用折返线。
4.5.3线路设计应根据线网规划对资源共享的规划要求,在线路之间设置必要的联络线。如确因工程条件制约无法设置时,应在线网其他线路间确定替代方案。
4.5.4在有“Y”型支线运行的接轨站,或与其他正线共线运行的接轨站,应设置进站方向的平行进路。
4.5.5在有跨线运营要求的换乘站,宜采用同站台换乘的过轨形式。
4.6运营管理
4.6.1地铁线网构建到一定规模时,宜构建线路级控制中心、线网级控制中心;并宜设置应急调度指挥心。
4.6.2地铁线路应根据各线管辖的范围设置控制中心,负责列车运行调度、电力监控、环境及防灾报警系统监控、机电设备等系统的维修管理工作。根据线网资源共享条件,控制中心可多线共址。
4.6.3运营管理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安排应结合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确定,宜加大社会化力度,减少专业人员编制。各线运营管理人员的配置数量不宜多于60人/km。
4.6.4全日运营时间宜为600一24:00。
4.6.5全日行车计划应根据全日分时段断面客流需求量进行安排,非高峰时段开行间隔不宜大于10mi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10
CCS H 30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581.3-2021代替YS/T581.3一2012
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
测定方法
第3部分:氟含量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content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ium fluoride-Part 3: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content
2021-03-05发布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 581.3,YS/T 581.3-2021,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氟含量的测定,物理性能测定方法,YS/T 581.3-2021 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部分:氟含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氟化铝中氟含量的测定方法。蒸馏一硝酸钍容量法作为仲裁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氟化铝中氟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40.00%~一70.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方法一:蒸馏-硝酸钍容量法
4.1原理
试料用碳酸钠溶解,经硫酸(或高氯酸)-水蒸气蒸馏分离氟后,以茜素磺酸钠一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用
硝酸钍溶液滴定,计算出试料中氟的含量。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定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对纯度的水。
4.2.1无水碳酸钠,优级纯。
4.2.2高氯酸(o≈1.60g/mL)。
4.2.3盐酸(1十199)。
4.2.4氢氧化钠溶液(20g/L)。
4.2.5硫酸(2十1).
4.2.6缓冲溶液(pH值为2.7):称取9.45g一氯乙酸,溶解于50mL氢氧化钠(1mol/L)中,用水稀释
至100mL,混匀。
4.2.7硝酸钍标准滴定溶液:
一配制:称取4.5g四水合硝酸钍[Th(NO3)4·4H2O],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L,混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10
CCS H 30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581.15-2021代替YS/T581.15一2007
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
测定方法
第15部分:游离
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content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ium fluoride-Part 15:Free alumina content
2021-03-05发布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 581.15,YS/T 581.15-2021,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游离氧化铝含量测定,物理性能测定方法,YS/T 581.15-2021 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15部分:游离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氟化铝中游离氧化铝的测定方法。重量法作为仲裁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氟化铝中游离氧化铝含量的测定,重量法适用于湿法工艺生产的氟化铝产品,化学成
分平衡计算法适用于所有工艺生产的氟化铝产品,测定范围0.1%~1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YS/T581.3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3部分:氟含量的测定
YS/T581.4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4部分:EDTA容量法测定铝含量
YS/T581.5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5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钠含量
YS/T581.6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6部分: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重量法
4.1原理
试样中的氟化盐溶于热的硼酸-氢氧化钠溶液中,而游离A12O3不溶解,过滤后灼烧,称量沉淀质量,
计算出游离氧化铝含量。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对纯度的水。
4.2.1硼酸-氢氧化钠溶液:将12.5g硼酸和30g氢氧化钠溶解于500mL水中,混匀。
4.2.2酚酞乙醇溶液:10g/L。

4.3仪器设备
4.3.1铂坩埚:顶部直径约30mm,底部直径约20mm,高约35mm,配有铂盖。
4.3.2高温炉:可控制1000℃土20℃。
4.4试样
样品研磨混匀后通过74um标准筛,在110℃土5℃烘箱中烘烤2h,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5试验步骤
4.5.1试料
称取1.0g试样(4.4),精确至0.0001g。
4.5.2平行试验
平行地做两份试验,取其平均值。
4.5.3测定
4.5.3.1将铂坩埚和盖(4.3.1)放人高温炉(4.3.2)内于1000℃士20℃灼烧30min,取出铂坩埚和盖
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铂坩埚和盖(m。),精确至0.0002g。
4.5.3.2将试样置于400mL烧杯中,加人150mL水,用玻璃棒搅拌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烧杯底部,盖上
表皿,加热煮沸15min~20min(不断搅拌并保持原体积),然后加人50mL弱酸-氢氧化钠溶液(4.2.1),
继续加热煮沸15mi(不断搅拌并保持原体积),取下,用慢速滤纸过滤,将沉淀转移到滤纸上,用热水洗
至中性(用酚酞乙醇溶液(4.2.2)检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金刚砂耐磨地坪施工方案完整版(建议收藏)

金刚砂耐磨地坪材料是一种即时可用的干撒式的特殊粉状骨料。是用于混凝土的单组分,拆开包装即可使用,不需添加任何辅料。将其均匀撒布在初凝的混凝土表面,经机械作业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干燥后从而获得良好耐磨、防尘和美观性能的金刚砂耐磨地面。
金刚砂耐磨地坪因具有高耐磨性、降低起尘、提高抗冲击性、抗油及油脂性能而受到广泛的使用。
产品规格:25KG/袋。
常用颜色:水泥本色、中灰、深灰、墨绿、草绿、铬绿、黄色、枣红色、灰蓝色、天蓝色,其它特殊颜色需要定制生产。
目前该种材料已普遍被广大用户所认识,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于工业建筑、大型超市、学校、宾馆、停车库及公用设施的地面,采用硬化耐磨地坪材料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目前国内的厂房、超市、学校、宾馆、停车库及公用设施的地坪,一般采用非金属骨料硬化耐磨材料;只有在必须要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磨性、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地方,才采用金属骨料硬化地坪材料。针对大面积、高标准的厂房车间地面,施工金刚砂耐磨地坪,既保证了质量,又能缩短工期从而节约成本。

一、施工基面要求及环境条件
由于施工金刚砂耐磨地坪材料是在混凝土初凝期与土建施工者分前、后两道工序互为衔接进行的,所以优良的地坪质量完全取决于双方面施工责任心、材料品质和现场配合的一致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应注意双方施工人员的紧密配合,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同时,对于混凝土本身也应按要求进行配制和浇筑。具体的要求如下:
A、原基面:素混凝土
施工金刚砂耐磨地坪对基面素混凝土的要求
1、C25以上(含C25)的细石混凝土(fcu,k=25Mpa(N/m2)),水泥含量至少为300kg/m2。水灰比不高于0.5,混凝土找平层强度应不小于C25标号。
2、强度等级(混凝土组成材料要求)
①水泥宜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须符合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
②绝不可采用自行抽取的地下水(防止地下水中石灰粉或其他矿物质含量过高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③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BJ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3、混凝土找平不得采用水泥砂浆作为找平材料(必须选用细石混凝土),否则不能施工金刚砂耐磨地坪。
4、塌落度须在 75~110mm 之间效果最佳,无泌水或离析。
5、为了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足够流动性及利于施工,建议混凝土加适当外加剂。
6、金刚砂耐磨地坪最好同混凝土结构同时施工,如需同找平层同时施工,建议找平层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厚度不低于50mm并考虑配置伸缩钢筋网。

B、施工环境
1、首先是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的测量及露点的确定。地坪材料施工人员可用测量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的测量表直接测定温湿度,对应温度和相对湿度交叉点,查出露点温度。要施工金刚砂耐磨地坪的地面表面温度应该要高于露点3℃才可以进行施工。
当没有上述条件时,可以考虑使用湿布在已清洁地面上涂上一层非常清晰的薄水层,在15分钟内蒸发除去,就可以认为是满足了露点要求。
2、金刚砂耐磨地坪施工需要洁净的环境,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缺陷或返工,从而导致损失,因而在进场施工前还需检查以下方面:
①要避免交叉作业,施工的时候现场要适度通风,但应防止风沙、扬尘及周围其他污染。
②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施工场地能否封闭,屋面、水管等有没有漏水隐患。
③还应该注意天气预报,了解清楚施工期间的天气状况是否适合,如果不适合应该和甲方协商,调整施工时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