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大断面隧道安全及灾变控制理论与方法》刘春原、高岭、李建朋
本书共6章,内容包括:绪论、隧道围岩MARKOV随机过程分析、隧道围岩大变形预测预报与失稳判据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的时效可靠性、隧道塌方风险因素分析与塌方风险评价方法、岩爆预测方法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嘞察、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的人员使用,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隧道工
程及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PDF书签索引:
第1章绪论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9
第2章隧道围岩Markov随机过程分析13
2.1引言13
2.2Mk0y随机过程原理13
2.3地层岩性分布状态的Markov预测模型18
2.4基于Markov理论的地层岩性分布状态预测方法24
2.5隧道围岩Markov随机过程分析的软件开发28
2.6工程应用32
2.7本章小结38
第3章隧道围岩大变形预测预报与失稳判据研究39
3.1引言39
3.2隧道围岩大变形理论及顶测预报系统39
3.3岳家沟隧道围岩特征分析44
3.4岳家沟隧道围岩大变形塌方数值模拟分析54
3.5岳家沟隧道围岩失稳判据研究70
第4章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的时效可靠性82
4.1引言82
4.2隧道支护结构时效破坏概率计算方法82
4.3支护结构时效可靠性ABAQUS数值模拟分析88
4.4本章小结105
第5章隧道塌方风险因素分析与塌方风险评价方法106
5.1引言106
5,2隧道塌方影响因素识别小106
5.3隧道塌方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与判定108
5.4隧道塌方影响因素排序119
5.5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基本理论129
5.6基于风险矩阵法的岳家沟隧道工程风险评估135
5.7基于可拓方程法的岳家沟隧道工程风险评估139
5.8本章小结145
第6章岩爆预测方法研究147
6.1引言147
6.2基于权重反分析与云模型的岩爆预测方法147
6.3岩爆等级预测的突变级数法153
6.4本章小结159
参考文献160
SL 564-2014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ICS93.160 P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564-2014
替代SD266—88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arth dam grouting
2014-07-03发布
2014-10-0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一2002)的要求,对《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一88)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名称为《土坝灌浆技术规范》
本标准共6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土坝灌浆设计、施工、监测和质量检查,以及有关劈裂灌浆压力和稳定性验算的计算公式。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一对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一增加了术语和堤坝地基劈裂灌浆的内容:
一对灌浆试验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一对钻孔、灌浆等工序和工艺要求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将原规范中第二章“灌浆前的准备工作”的相关内容分别归并到灌浆设计和灌浆施工等章节中:
删除了原规范中关于工程验收等管理性质的内容,简化了原规范中附录的内容;
增加了土坝劈裂灌浆设计灌浆压力计算公式,完善了土坝劈裂灌浆控制压力计算公式和土坝劈裂灌浆不利情况
下的坝体稳定性验算公式。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D266-88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3
3灌浆设计4
3.1一般规定………4
3.2隐患粉探………4
3.3灌浆试验5
3.4堤坝坝体劈裂灌浆设计………5
3.5堤坝地基劈裂灌浆设计………7
3.6堤坝充填灌浆设计8
4灌浆施工…9
4.1施工准备……9
4.2钻孔…………9
4.3制浆…………10
4.4灌浆…………10
4.5灌浆控制11
4.6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12
4.7特殊情况处理……………………12
5灌浆监测…………14
5,1-一般规定14
5,2坝休变形监测…14
5.3渗流监测……………15
5.4裂缝和冒浆监测………15
5.5其他监测…15
6灌浆质量检查…………16
6.1质量检查要求……………16
6.2质量检查内容…16
6.3质量检查方法…16
附录A土坝劈裂灌浆控制压力和设计灌浆压力的计算18
附录B土坝劈裂灌浆不利情况下的坝体稳定性验算19
附录C灌浆监测记录和成果汇总表22
标准用词说明…………27
条文说明29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2-08-29 22:54:17
提问网友: 是墩墩啊
解答网友: 大海
安全阀。
35+50+35m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支架法)设计图
一变更依据
《工程变更专题会议纪要》编号:S1-SG16-BGJY-001。
二.变更设计范围
(35+50+35)m无砟轨道 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 。
三.原施工设计情况
(35+5035)m双线连续梁分别上跨滨水南路与规划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和经七南路交叉口,根据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并考虑到上述道路即将开建,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减少工程交叉施工影响,原施工设计采用挂篮施工方案。
四.变更设计原因
鉴于桥下道路已建成未通车,现场具备支架法 施工条件,挂篮法施工繁琐,采用支架法施工能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难度。
五.变更设计内容
1.设计依据
1.1《温州市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Q/WZTT S01-2013)
1.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花》(TB10002.1-2005
1.3《铁路桥梁 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1.4《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1.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
1.7《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TB10015-2012)
1.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9《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汇编》(第2版)
1.10《铁路混凝士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J1325-2011)
1.11《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铁路工程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有关工作的通知
1,12《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
2.技术标准
3.1设计速度:≤120km/h。
3.2设计活载:ZS活载。
3.3线路情况:双线,直、曲线,最小曲线半径500米。线间距4.0~4.3m。
3.4轨道形式:无砟轨道,一般及中等减振地段。
3.5声屏障形式:3m高直立式声屏障或钢栏杆。
3.6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一般大气条件下无防护措施的地面结构,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
3.7设计使用年限:正常使用条件下梁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3.8施工方法:支架现浇法施工
3.9地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下地区。
3.设计原则及设计技术参数
3.1结构形式
3.1.1桥面宽度:线间距4m时桥面板宽10.6m,当线间距大于4如时采用翼缘板平直段加宽进行调整。
3.1.2(35+50+35)m无作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全长119.8m,边支座中心至梁端为0.6m。中支点截面中心线处梁高3.3m,跨中截面中心线处梁高为2.25血。
3.1.3曲线梁布置方法:梁体沿线路左线中心线布置,相应的梁体轮廓图均为沿线路左线中心线的展开尺寸。位于曲线段时,梁体轮廓、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束及管道均以线路左线中心线为基准线沿径向依据曲率进行相应的调整,支座亦按径向布置。
3.2设计荷载
3.2.1恒载:
1结构构件自重
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采用。
2附属设施重(二期恒载)
二期恒载重量包括钢轨、扣件、轨道板、中等减震垫层、混凝士基座等线路设备,以及防水层、钢栏杆或3高直立式声屏障、防护墙及检修通道等附属设施重量。桥梁未设置声屏障区段预留3m高直立式声屏障设置条件。桥上二期恒载重:直线梁无声屏障88kN/m、曲线梁无声屏障99kN/m、直线梁有声屏障106kN/m、曲线梁有声屏障117kN/m,本设计按88117kW/m包络计算。
3基础不均匀沉降:相临两支点不均匀沉降△≤0.01m。
3.2.2活载:
1列车竖向静活载
列车竖向静活载采用ZS活载,车辆选用市域动车组,初期采用4辆编组,近、远期为6辆编组。
(略)
│ 35+50+35m封面.pdf
└─pdf变更 35.50.30连续梁支架法
1 35+50+35m连续梁设计说明-设计说明1.pdf
10 35+50+35m连续梁钢筋图 吴奇修改-布局1.pdf
11 35+50+35m连续梁钢筋图 吴奇修改-布局1 (2).pdf
12 35+50+35m连续梁钢筋图 吴奇修改-布局1 (3).pdf
13 35+50+35m连续梁钢筋图 吴奇修改-布局1 (5).pdf
14 35+50+35m连续梁钢筋图 吴奇修改-布局1 (6).pdf
15 35+50+35m连续梁钢筋图 吴奇修改-布局1 (7).pdf
16 35+50+35m连续梁钢筋图 吴奇修改-布局1 (8).pdf
17 35+50+35m封锚钢筋布置图-封锚.pdf
18 35+50+35m连续梁定位防崩锚后加强筋.pdf
19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pdf
2 35+50+35m连续梁设计说明-设计说明2.pdf
20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2).pdf
21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3).pdf
22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4).pdf
23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5).pdf
24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6).pdf
25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7).pdf
26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8).pdf
27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9).pdf
28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10).pdf
29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11).pdf
3 35+50+35m连续梁设计说明-设计说明3.pdf
30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12).pdf
31 35+50+35m锯齿块钢筋图-布局1 (13).pdf
32 35+50+35m桥面布置示意图-布局1.pdf
33 35+50+35m施工顺序图-布局1.pdf
34 35+50+35m连续梁支座布置图-布局2.pdf
4 35+50+35m轮廓和钢索图1-布局1.pdf
5 35+50+35m轮廓和钢索图1-布局1 (2).pdf
6 35+50+35m轮廓和钢索图1-布局1 (3).pdf
7 35+50+35m轮廓和钢索图1-布局1 (4).pdf
8 35+50+35m轮廓和钢索图1-布局1 (5).pdf
9 35+50+35m连续梁横向预应力布置图-布局1 (2).pdf
封面.pdf
目录.pdf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湖南
提问日期: 2022-08-29 22:38:55
提问网友: 张喜意
解答网友: GXZ
请看截图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湖南
提问日期: 2022-08-29 22:26:38
提问网友: 1543125980@qq.com
解答网友: GXZ
截图供你参考
DB34/T 4247-2022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规程
安徽省地方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节能量核定 规程
Energy savings verification standard for the retrofitting of public building on energy efficiency
DB34/T4247-2022
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2年12月29日
2022合肥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节能法规和政策,落实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规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核定方法,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核定。
1.0.3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能耗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建筑使用过程中,为满足建筑环境(采暖、空调、制冷、照明、通风等)和使用功能(动力、炊事等)而产生的能耗。
2.O.2建筑节能改造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retrofitting
通过对既有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采取一定的改造措施,或增加必要的用能设备,达到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目的的活动。
2.0.3项目边界project boundary
实施节能改造所影响到的用能单位、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时间、范围和地理位置界线。
2.0.4能源消费账单energy expenditure bill
建筑物使用者用于能源消费结算的凭证或依据。
2.0.5基期baseline period
用以比较和确定项目节能量的,节能改造措施实施前能够代表项目边界内用能设备和系统运行规律的时间段。
2.0.6核定期reporting period
用以比较和确定项目节能量的,节能改造措施实施后能够代表项目边界内用能设备和系统运行规律的时间段。
2.0.7基期能耗baseline energy consumption
基期内,项目边界内用能设备或系统的能源消耗量(kgc©或kW·h)。
2.0.8核定期能耗reporting energy consumption
核定期内,项目边界内用能设备或系统的能源消耗量(kgc©或kW·h)。
2.0.9节能量energy-saving amount
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能源消耗或能源消费减少的数量(kgce或kW·h)。
2.0.10节能率energy-saving ratio
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能源消耗或能源消费诚少的数量与节能改造措施实施前的数量之比值,反映了能源利用水平提高的幅度。
2.0.ll综合节能率comprehensive energy-saving ratio
改造项目的节能量与节水量和节气量等价折算成节能量后二者之和得到总节能量,以及基期能耗与基期用水量和用气量等价折算成能耗后二者之和得到总能耗,然后总节能量与总能耗的比值(%)。
3基本规定
3.0.1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应降低建筑室内环境品质。
3.0.2节能量核定前,应对改造项目进行形式检查。
3.0.3用于节能量核定的材料、设备和系统的数据或参数应采用具备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3.0.4能源审计或能效测评结果可作为节能量核定的基础数据。
3.0.5节水量和节气量应单独核定,并纳入核定范围,核定方法应采取账单法。
3.0.6对采用两种及以上能源类型的节能改造项目进行节能量核定时,应将不同的能源消耗量统一折算成标准煤耗或等效电耗。常用能源等效折算系数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3.0,7节能量核定报告的编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I的规定。
4核定程序和原则
4.1核定程序
4.1.1节能量核定程序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准备阶段应包括改造项目资料收集,核定方案确定等;
2实施阶段应包括改造项目形式检查、节能量核定等。
3报告阶段应包括节能量核定结论确定、节能量核定报告编制等等。
4.1.2节能量核定流程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
4.2核定原则
4.2.1改造项目基期和核定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期和核定期的时间段长度应一致;
2应明确基期和核定期对应的项目边界;
3基期和核定期的项目边界应保持一致,当不一致时,应以核定期对应的项目边界为准。
4.2.2基期能耗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能源审计或能效测评数据确定:
2无能源审计或能效测评数据时,应按改造前3年完整的能源消费账单或能源计量数据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近3年能耗逐年递增或递诚且幅度在10%以下时,按最近1年建筑能耗作为基期能耗;
2)近3年能耗波动范围在士10%以下,采用改造前3年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基期能耗;
3)近3年能耗波动范围在10%以上的,应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对基期能耗进行论证,并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说明基期能耗确定的依据。
3项目改造前正常运行时间为1年以上、不足3年的,基期能耗应依据改造前至少1年的能源消费账单确定;
4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可采用检测、模拟或合同约定的方法确定;
5基期能耗和核定期能耗的确定宜采用同一种方法。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34/T 4248-2022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
安微省地方标准
建筑风貌 设计导则 编制指南
Guidance for architectural style design guidelines
DB34/T4248-2022
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2年12月29日
安徽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指导安徽省城市编制建筑风貌设计导则,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县城及以上城市编制建筑风貌设计导则,其中有编制需求的片区或地段可参照执行。
1.0.3各地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地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特点,结合本地城市相关规划,考虑城市风貌、片区风貌愿景,编制环境友好、健康舒适、资源节约、特点显著的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1.0.4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风貌urban landscape
自然和人工环境共同反映出的城市视觉特征和审美意象。
2.0.2建筑风貌architectural scape
建筑与建筑群在形态、结构、工艺、色彩等方面的视觉特征和审美意象。是特定时间与地段中相关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
2.0.3整体风貌overall style
整休风貌格局和空间秩序,自然环境、气候、历史和文化特点、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和特点,形成与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相协调的整体风貌定位。
2.0.4片区风貌urban area style
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通常可分为城市新区、传统风貌区、特色产业片区等多种类型,具休范围和面积可结合详细规划管理单元来确定。
2.0.5开敞空间open space
城市中非建筑实休占用或建筑实休较少,向公众开放的空间。
2.0.6滨水空间waterfront space
在与湖、江、河等水边与水域相濒临的陆地公共开敞空间。
2.0.7临山空间mountain around space
临近自然山休的空间区域。
2.0.8门户节点nodes for city
主要是城市与其他地区产生联系交往的连接点,是为人们展示城市第一印象的空间。包括交通站场以及机场等重要的交通性节点空间。
2.0.9景观节点landscape nodes
主要是城市景观特色展示区域,是整个景观结构体系中比较突出的景观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20.10交通节点traffic nodes
城市内部主要道路节点,包括城市道路立交区域、主干道交叉口等空间。
2.0.11街道street
承载交通功能和公共活动的线性开放空间。
2.0.12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and cultural zone
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20.13传统风貌街区traditional zone
具有一定建设年代,传统建筑风貌保存较为完好,能反映传统生活面貌和空间环境的街区。
3基本规定
3.0.1建筑风貌的形成应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
3.0.2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应遵守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的生活需求、行为特征、空间感受。以人的尺度、人的视角、人的体验为着眼点,为城市提供可阅读的建筑、适合漫步的街区、更宜休憩交往的公共空间,建设更有温度的人文城市和塑造宜人的城市建筑风貌;
2绿色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建筑在土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利用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加健康、绿色、安全的生活环境:
3整体性原则:尊重城市风貌规划,促进城市风貌与建筑风貌的有机融合,塑造整体协调的城市风貌:
4地域性原则:尊重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人文气质,塑造有地域特点的建筑风貌;
5系统性原则:加强建筑单体周边环境的系统性联系,通过街区的有组织设计,协调街区基本面貌,塑造丰富的建筑形象;
6创新性原则:建筑风貌应休现时代精神,注重特色彩显,鼓励建筑创新,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新空间与形休,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4城市整体建筑风貌
4.0.1城市整体建筑风貌定位应与城市总体风貌定位相一致,应了解城市的发展目标与特色定位、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及特点,鼓励城市建筑风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1山地、丘陵城市:应了解山体的尺度,关注山体景观风刘貌与城市空间布局、建筑形态以及建筑风格等风貌内容的协调要求,保护好山体的自然天际轮廓线,重点管控山体风貌视线通廊等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和材质控制要求:
2平原城市:应了解和保护城市的自然肌理、空间格局,关注水系空间、生态景观空间、开敞空间、天际轮廓线等重要影响因素。重点管控城市门户节点、核心景观区以及主要道路空间的建筑风貌:
3滨水城市:包括临江、临河或滨湖城市,应重点了解水体的尺度,滨水公共活动空间尺度,保护好滨水空间景观视廊以及片区建筑内部景观与滨水空间的连接性,关注滨水建筑景观视点、视廊、天际轮廊线等建筑风貌营造要素,重点管控建筑与水体空间的对活,滨水建筑风格以及功能需求;
4历史文化城市:应重点了解城市中的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和应用城市长期逐渐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和街道肌理,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特色街区,文物保护建筑、重点历史建筑,关注历史建筑的风格特色,重点管控建筑体量、高度,建筑风格、材质及色彩等要素,做好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4.0.2城市整体建筑风貌应关注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关系,做好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建筑的衔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
DB
安微省地方标准
J-2022
DB34/T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 加装电梯技术标准
Standard for elevator adding of existing multi-stori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22-06-29发布 2022-12-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和指导安徽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建设,方便居民出行,提升居住品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
1.03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应遵循安全、适用、绿色、经济、美观等原则。
1.0.4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既有多层住宅existing multi-stori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本标准既有多层住宅所指的是已建成使用的多层及低层住宅。
2.0.2平层入户leveling entrance
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各层居室的楼面标高相同,从电梯经连廊或候梯厅可以水平步入各层居室。
2.0.3半层入户half-leveling entrance
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既有住宅楼梯的休息平台标高相同,乘客从电梯停靠层站需上或下一定数量的楼梯踏步才能进入居室。
2.0.4连廊corridor
电梯门到既有住宅之间增设的连接通道。
3基本规定
3.0.1加装电梯应结合既有住宅及其周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方案。
3.0.2加装电梯不应影响既有住宅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及使用性能。
3.0.3加装电梯应有可靠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4技术评估
4.0.1加装电梯前应对下列内容和要求进行查勘:
1建筑的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和竣工验收文件,以及历次检测、修缮、加固与改扩建的资料;
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符合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
3加装电梯与原结构连接部位的检测内容。
4.0.2加装电梯前应依据既有住宅的设计、施工、验收资料及现场勘查情况进行加装电梯工程的技术评估。
4.0.3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加装电梯的交通组织、消防安全、结构安全及环境影响;
2根据现场踏勘资料,评估加装电梯所涉及范围改造的可行性。
4.0.4原主体结构与加装电梯相连接的部位应进行结构检测,加装电梯不应降低原结构连接部位构件的安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34/T 4250-202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DB
安徽省地方标准
J-2022
DB34/T4250-2022
民用建筑 绿色设计 标准
Green design standard for civil building
2022-06-29发布 2022-12-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流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
1,0.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流和环境效流的统一,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1.0.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诚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绿色设计green design
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0.3建筑全寿命期building life cycle
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2.0.4全龄化设计all-age group design
面向不同年龄段的设计,确保各个年龄段都有适用的空间与配套设施。
2.0.5建筑非结构构件architectural non- structural components
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柜等。
2.0.6结构耐久性structure durability
结构及其构件在可能引起材料性能劣化的各种作用能够长期维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在结构设计中,结构耐久性则被定义为在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修与使用条件下,结构及其构件能在规定期限内维持所需技术性能(如安全性、适用性)的能力。
2.0.7生态补偿措施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asures
指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主要指对场地整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恢复和建设,以弥补开发活动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环境影响。
2.0.8场地内可再生能源利用量om-site renewable energy
由建筑场地边界内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产生,并且用于场地内建筑能源需求的可再生能源
2.0.9场地内可再生能源替代率on-site renewable energy replcement ratio
场地内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建筑年综合能牦的比例,单位:%.
2.0.10总绿地面积total green area
住宅用地内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的总面积,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上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和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可计人绿地率的屋顶、晒台的绿地及垂直绿化。
2.0.11绿化覆盖率percentage of greenery coverage
单位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2.0.12绿容率green volume ratio
单位用地范围内,各类植被叶面积总量与场地面积的比值。
2.0.13绿视率green looking ratio
指人眼所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它强调立体的视觉效果,代表城市绿化的更高水准。
2.0.14遮阳覆盖率shading coverage rate
在居住区的广场、人行道、游憩场、停车场等特定场地的硬化地面范围内,遮阳体正投影面积总和占该场地硬化地面面积的比率。
3基本规定
3.0.1绿色设计应采用正向设计,整合统筹多维度要素,并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遵循“本土化、人性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原则。
3.0.2绿色设计应以建筑全寿命期内诚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
3.0.3绿色设计应综合分析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方法及建筑规模、空间尺度、建筑形式、技术、材料和设备。
3.0.4绿色设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设计,
3.0.5绿色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电气与智能化、装饰装修、景观、经济等专业均应紧密配合,
3.0.6绿色设计应在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提升与创新。
3.0.7绿色设计宜选用适宜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得采用国家,地方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筑技术与材料。
3.0.8绿色设计应满足本标准各专业章节的一般规定和基本设计要求,并按照绿色建筑等级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可选择满足一般设计要求的条款。
3.0.9绿色设计应根据%安微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和地方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要求,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3.0.10绿色设计应根据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以下工作:
1采用全装修设计:
2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3.0.11民用建筑应合理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建筑用能,可再生能源系统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新建民用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
3.0.12绿色设计应包括策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
4绿色策划与设计流程
4.1一般规定
4.1.1建设项目策划阶段应进行绿色策划,并编制策划书。
4.1.2绿色策划应明确项目定位、确定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
技术策略、成本与效益分析。
4.1.3绿色策划应包括规划与建筑设计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
4.2策划内容
4.2.1绿色策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上位规划绿色技术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控制指标,
分解指标值到各地块、建筑单体;
2根据上位规划中有明确要求的定性控制指标,进行专
项技术研究,以实现其控制目标;
3绿色策划应做多方案的技术、经济、风险的综合比较与
分析。
4.2.2绿色策划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目标设定与前期调研:
2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
3绿色设计实施策略分析;
4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34/T 4251.1-2022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 第1部分:导轨梁式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 / T 4251.1-2022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 设计规程
第1部分: 导轨梁式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low capacity rail type rubber wheel system part 1: rail-beam type
2022-06-29 发布 2022-12-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总则
1.0.1为保证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设计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低运量、专用路权,以高架为主,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80kmh,高峰小时最大斯面客流量不宜大于1万人次的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
1.0.3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设计除应遵循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定义
2.0.1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车辆low capacity rail type rubber wheel system rail-beam type vehicles
由动力电池驱动,采用橡胶车轮,利用走行轮和设于走行轮下方、内侧的导向轮,实现在轨道梁上行进和转向的车辆。
2.0.2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low capacity rail type rubber wheel system rail-beam type
采用高架敷设方式为主,通过导向轨道在专用线路上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2.0.3轨道梁track beam
承载车辆荷载和列车运行导向的结构,同时也是列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疏散通道等的载体。
2.0.4轨道梁桥track beam bridge
由轨道梁与直接支承轨道梁的桥墩、台及基础组成的桥梁体系。
2.0.5滑移道岔slider switch
通过滑块结构的水平移动,改变滑块与道岔前方和后方轨道粱的衔接方式,实现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车辆行驶方向转换的机械设备。
2.0.6综合车场integrated depot
设有停车线、检修线、洗车线等设施的场所,承担列车的日常停放、维护、检修、充电和清洁等功能。
2.0.7疏散通道evacuation corridor
在轨道梁中间设置的供车上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疏散至安全地带的通道。
2.0.8疏散门evacuation gate
置于列车两端,供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的列车设施。
2.0.9全自动运行模式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 mode
列车达到GBT32590.1定义的自动化等级4(GoA4)的运行能力。
2.0.10
无人区域depopulated zone
无人区域指全自动驾驶轨行区,一般包括正线、出入线、停车线、洗车线。
2.0.11有人区域someone district
有人区域指除了无人区域以外的轨行区,一般包括检修线、工程车线。
2.0.12充电设备charging equipment
指由取流装置、授流装置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可实现车载动力电池自动化充电作业的设备。
2.0.13综合调度系统integrated dispatching
具备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对列车集中调度与监控、车站机电设备监控与管理等功能的系统。
3基本规定
3.0.1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线路宜为全封闭,以高架敷设方式为主,列车宜采用全自动运行模式。系统远期最大设计行车对数不宜小于30对小。
3.0.2线路分期建设时,客流预测年限应与设计年限一致,主体设施和设备宜根据客流预测和轨道交通智能化进程分期实施。
3.0.3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的主体结构和使用期间不可更换的结构构件,以及因大修会对运营造成严重影响的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3.0.4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的车辆及机电设备应产品成熟可靠,技术经济合理,并逐步实现标准化、系列化。
3.0.5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设计应结合城镇观要求设计,占地应集约,体量应简约,结构形式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车站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综合开发,以简易化、轻量化为设计原则;为方便乘客进出站,车站宜与周边建筑、商业设施、人行天桥、骨干公共交通站等设施相结合。
3.0.6极端气候条件,应统筹考虑防灾、减灾、综合救援设施。
4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4.1一般规定
4.1.1运营组织设计应满足设计年度预测客流的需求,并采取高效的运营组织方案,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4.1.2列车旅行速度不宜低于25km/h,车站不停车通过速度不应大于60km/h
4.1.3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采用全封闭运营管理模式,线路宜以高架敷设为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4.1.4运营设备配置应满足运营管理模式要求;运营管理应保证安全,提高效率;运营管理机构的设置应符合运营功能需求,定员应根据管理机构进行配置。
4.1.5运营行车上下行方向应全线网统一,行车上下行方向应按照由南向北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对于双线环线,外侧线路应为上行方向,内侧线路为下行方向。
4.2系统运能
4.2.1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最大设计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不宜小于每小时30对。
4.2.2乘客站立面积宜按每平方米站立4~6名乘客计算。
4.2.3全线双线区段各折返站的折返能力应根据道岔转撤时间、过岔速度、列车长度、列车车门数量及停站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
4.2.4系统应确定应急疏散模式,并应具备紧急情况下疏散乘客的能力和乘客自救方式所需的应急设施及疏散程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34/T 4252.1-2022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施工及验收规程 第1部分:导轨梁式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 / T 202 4252.1 2 - J 2022 16333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 施工及验收规程 第1部分: 导轨梁式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low capacity rail type rubber wheel system Part 1:rail-beam type
2022 06 29 2022 12 29 发布 实施
安 徽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1总则
1.0.1为加强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施工技术、统一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低运量、专用路权,以高架为主,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80kmh,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不宜大于1万人次的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遵循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定义
2.0.1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车辆low capacity rail type rubber wheel system(rail-beam type)vehicles
由动力电池驱动,采用橡胶车轮,利用走行轮和设于走行轮下方、内侧的导向轮,实现在轨道梁上行进和转向的车辆。
2.0.2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low capacity rail type rubber wheel system(rail-beam type)
采用高架或地面败设方式,通过导向轨道在专用线路上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2.0.3轨道梁track beam
承载车辆荷载和列车运行导向的结构,同时也是列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疏散通道等载体。
2.0.4轨道梁桥track beam bridge
由轨道梁与直接支承轨道梁的桥墩、台及基础组成的桥梁体系。
2.0.5指形板finger joint plate
轨道梁与轨道梁间或道岔梁与道岔梁间的连接过渡装置,安装在轨道梁或道岔梁端部的走行面、导向面上,使轨道梁或道岔梁在一定的间隙范围内自由伸缩,确保列车车轮安全、平稳通过。由指形接缝面板、板座,固定螺栓等组成。
2.0.6滑移道岔slider switch
通过滑块结构的水平移动,改变道岔前后轨道梁的通道路径,实现导轨式胶轮车行驶方向转换的机械设备。
2.0.7综合车场integrated depot
设有停车线,检修线、洗车线等设施的场所,承担列车的日常停放、维护、检修、充电和清洁等功能。
2.0.8道岔桥turnoutbridge
设置在高架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桥式平台。
2.0.9道岔平台turnoutplateform
设置在地面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坑式平台。
2.0.l0电缆桥架cablebracket of track beam
依附于轨道梁、盖梁或车站土建结构物上,作为供电、通信等电缆安装和通道的支承架。
3基本规定
3.0.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绿色施工等管理体系,制定各项施工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3.0.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人现场调查,了解掌握现场情况,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3.0.3施工单位应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与要求。根据现场踏勘结果和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程序进行审批及技术交底。
3.0.4施工单位应按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发生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程序办理设计变更与工程洽商手续,并形成文件。
3.0.5施工单位应编制现场安全文明绿色施工管理方案,监理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工作目标和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
3.0.6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进行险收,质量证明文件、资料应齐全:
2凡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使用功能的材料和产品,应按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检;
3设备、材料到货后应进行开箱检查,检查产品的包装外观是否完整,产品的规格、型号是否与订货合同相符,检险、试验报告是否齐全。
3.0.7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2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试验和检验:
4各专业,系统之间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接口协调:
5各类质量检测报告、检测验收记录和其他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应及时填写,并应由贵任人签字确认。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归档,整理应符合现行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标准CJJ/T180的规定。
3.0.8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应由技术部门组织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3.0.9施工测量与监测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中的有关规定。
3.0.0工程质量验收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项目工程顺序进行。
3.0.11施工现场应实施标准化管理,加强环境监控,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条例。
4轨道梁桥工程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用于轨道梁基础、墩柱(包含盖梁)、混凝土轨道梁、钢轨道梁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4,1.2混凝土轨道梁分为现浇刺筋混凝土轨道梁、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以及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应在工预制,工的生产条件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工厂的存放场地应设置专门的监测点,定期对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进行沉降监测。
4.1.3钢轨道梁梁体宜分段在工厂制作,运至现场拼装,制作单位与安装单位应办理交接手续。
4.1.4涉及工序转换时,下道工序开始前应对上道工序预埋件、预留孔道等进行交接检查并办理交接手续,要求位置准确、安装牢固、精度满足要求。
4.1.5混凝土轨道梁与钢轨道梁走行面施工质量和精度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质量检验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17第7章中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
4.2基础
4.2.1基础施工与质量控制除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叮2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良地质地段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现状地质与原设计不符时,应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意见:安全风险较大工程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2施工前应全面探明管线,管线与基础施工有冲突时应进行迁改或调整基础结构型式进行避让,管线迁改应征得产权单位同意后组织实施:
3施工中采取的降排水措施应考虑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1/T 342-2018 薄型普通纸面石膏板
ICS 91.100
Q 62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342—2018代替 DB41/T 342 -2004
薄型普通纸面石膏板
Thin gypsum plasterboard
2018 - 04 - 17 发布 2018 - 07 - 17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薄型普通纸面石膏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中用作非承重内墙体和吊顶的薄型普通纸面石膏板,和经二次加工后的薄型普
通纸面石膏板。
本标准不适用于耐火纸面石膏板、耐水纸面石膏板和耐火耐水纸面石膏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775—2008 纸面石膏板
3 术语和定义
GB/T 9775—200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薄型普通纸面石膏板
薄型普通纸面石膏板是指厚度小于 9.5 mm 的普通纸面石膏板。
4 分类与标记
4.1 分类
薄型普通纸面石膏板按棱边形状分为:矩形(代号 J)、倒角形(代号 D)、楔形(代号 C)和圆
形(代号 Y)四种(见图 1~图 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1/T 1390-2017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后评价规程
ICS 93.160
P 58 DB41
河南省地方标 准
DB 41/T 1390—2017
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 项目
后评价规程
2017 - 07 - 07 发布 2017 - 10 - 07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后评价 的术语和定义、资料收集及现状调查、过程评价、经济
效益评价、社会与环境效益评价、可持续性评价、综合评价、建议与对策、报告编制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政府补助投资的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后评价,其他资金来源或小
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L 72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 258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SL 489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SL 670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技术鉴定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除险加固 rehabilitation
对影响水库安全的重大工程缺陷和隐患进行修补和加固治理,维持水库继续安全运行的工程和非工
程措施。
3.2
项目后评价 project post evaluation
项目竣工验收后所进行的评价,通过对病险水库加固过程、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
目标与可持续性等综合评价,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对策及建议。
3.3
康复程度 rehabilitation degree
除险加固后水库的功能及运行管理等指标的恢复程度,一般与设计和相关文件比较。
4 资料收集及现状调查
4.1 一般规定
4.1.1 收集的技术资料应真实、完整,满足项目后评价的要求。
4.1.2 现状调查重点检查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或疑点,应初步分析其对
除险加固目标的影响。
4.2 资料收集
4.2.1 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除险加固资料、建设管理单位自评价、初期运行资料等与除险加固项目相
关的各项文件。
4.2.2 除险加固资料包括主要依据和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建设过程等资料,各项所需资料的内容和
要求见附录 A。
4.2.3 建设管理单位应按项目评价要求,在项目层次上对项目实施进行总结,编写自评价总结报告,
包括自我检查,对比分析等,应查找原因、提出建议。建设管理单位自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要求见附录 A。
4.2.4 初期运行资料应包括工程运用技术文件和运行记录、工程安全监测数据整编和分析资料、重大
工程事故处理资料,见附录.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1/T 1410-2017 真空热水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ICS 27.060.30
J 98 DB41
河南省地方标 准
DB41/T 1410 —2017
真空热水锅炉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
2017 - 07 - 07 发布 2017 - 10 - 07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真空热水锅炉 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术语和定义、锅炉房和基础检查、放线、锅炉安
装、水压试验、烘炉、煮炉和试运行及工程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以相变换热方式工作的额定热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05 MW、小于或者等于2.8 MW且额
定出水温度不大于90 ℃的真空热水锅炉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2008 工业锅炉水质
GB 13271—201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1434—2008 相变锅炉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1—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 50185—201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73—2009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1102—2016 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规范
JB/T 7985—2002 小型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技术条件
JB/T 10393—2002 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
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真空热水锅炉
又称为真空相变热水锅炉或负压热水锅炉,是指锅炉蒸汽室内的压力始终保持在大气压之下,热媒
水覆盖着火炉和水管并密闭在机体内部的锅炉。
3.2
烟囱高度
从烟囱(或锅炉房)所在的地平面至烟囱出口的高度。
3.3
真空压力控制器
安装在真空相变锅炉上,用于排除锅内不凝结气体,防止空气进入锅内,并能保护锅炉不超压运行
的一种专用安全保护装置。
4 锅炉房和基础检查、放线
4.1 锅炉房宜单独建造,不宜直接设在聚集人多的房间及主要疏散口两侧。
4.2 锅炉房不应与甲、乙类及使用可燃液体的丙类火灾危险性房间相连。
4.3 锅炉房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要求应符合 GB 50016—2014 的规定。
4.4 锅炉房内设备布置应保证设备安装、操作、检修方便和安全。
4.5 锅炉房还应符合 GB 50041—2008 的有关规定。
4.6 锅炉及其辅助设备就位前,其基础位置和尺寸应按表 1 的规定进行复检。
4.7 锅炉安装前,应划定纵向、横向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
4.8 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应互相垂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1/T 1411-2017 常压热水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ICS 27.060.30
J 98 DB41
河南省地方标 准
DB41/T 1411 —2017
常压热水锅炉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
2017 - 07 - 07 发布 2017 - 10 - 07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压热水锅炉 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术语和定义、锅炉房和基础检查、放线、锅炉安
装、水压试验、烘炉、煮炉和试运行及工程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热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05 MW、小于或者等于2.8 MW且额定出水温度不大于85 ℃
的常压热水锅炉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2008 工业锅炉水质
GB 13271—201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1—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 50185—201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73—2009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1102—2016 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规范
JB/T 7985—2002 小型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技术条件
JB/T 10393—2002 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
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常压热水锅炉
锅炉本体开孔或者用连通管与大气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锅炉本体顶部表压为零的锅炉。
3.2
烟囱高度
从烟囱(或锅炉房)所在的地平面至烟囱出口的高度。
4 锅炉房和基础检查、放线
4.1 锅炉房宜单独建造,不宜直接设在聚集人多的房间及主要疏散口两侧。
4.2 锅炉房不得与甲、乙类及使用可燃液体的丙类火灾危险性房间相连。
4.3 锅炉房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要求应符合 GB 50016—2014 的规定。
4.4 锅炉房内设备布置应保证设备安装、操作、检修方便和安全。
4.5 锅炉房还应符合 GB 50041—2008 的有关规定。
4.6 锅炉及其辅助设备就位前,其基础位置和尺寸应按表 1 的规定进行复检。
4.7 锅炉安装前,应划定纵向、横向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
4.8 锅炉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应互相垂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1/T 1450-2017 道路智能照明系统技术要求
ICS 29.140.50
K 7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 准
DB41/T 1450 —2017
道路智能照明系统 技术要求
2017-09-30 发布 2017-12-30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智能照明系统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组成与结构、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智
能控制器、路灯、验收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道路智能照明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建设(含扩建和改建)、验收与维
护,不含隧道照明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625.1—2012 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8595 一般照明用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
GB/T 20145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学安全性
GB/T 24826 普通照明用LED产品和相关设备 术语和定义
GB/T 24827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性能要求
GB/T 31832 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82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控制中心
由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显示设备、(无线)数据通讯网络、数据库和监控管理软件组成,通过
专用通信信道对智能控制器和路灯进行信息采集和远程调控,并对采集的数据和调控记录进行分析和处
理,完成系统的实时监测、控制、调度和管理等功能。
3.2
专用通讯信道
智能控制器之间通讯、智能控制器与控制中心之间通讯使用的通讯信道,该通讯信道使用的通讯方
式包括但不限于电力载波、ZigBee无线通讯、WiFi无线通讯、光纤专网通讯、光纤公网通讯和GPRS/4G/5G无线通讯。
3.3
智能控制器
路灯信息管理模块,能够按照控制中心的命令和预定义自主执行对管辖范围内的路灯进行开灯、关
灯和节能控制,能够监测路灯运行数据。
4 一般要求
4.1 照明系统综合性管理平台建设应合理、安全、开放和可扩展,核心是控制中心的建设与运营。通
过该控制中心可与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融合,实现系统和其他监测信息资源的数据共享,并对其进行
统一管理。
4.2 应具备道路照明调节、监测和控制功能,分区、分时和分级地监测、控制和管理城市照明设施的
运行质量。
4.3 应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同时实现硬件模块化、软件可视化、设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4.4 采用专网通信方式的终端应具有路由中继功能,路由方案可调,可实现灵活通讯组网方案。
4.5 系统硬件应采用防雷、抗干扰等多重保护措施,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4.6 系统软件应采取加密措施,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1/T 1451-2017 太阳能整体浴室
ICS 27.160
F 1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 准
DB 41/T 1451—2017
太阳能整体浴室
2017 - 09 - 30 发布 2017 - 12 - 30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能整体浴室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
运输、贮存及随机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贮热水箱容水量不大于0.6 m3
的太阳能整体浴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475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 19141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1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能整体浴室
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有保温功能的活动房浴室顶部,由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活动房浴室二部分构
成,独立安装在室外使用的产品,见图1。
4 产品型号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1/T 1466-2017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ICS 93.080.01
R 18 DB41
河南省地方标 准
DB 41/T 1466—2017
岩沥青改性沥青 混合料施工技术 规范
2017 - 09 - 30 发布 2017 - 12 - 30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岩沥青 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岩沥青
古代石油渗透在岩石夹缝中,经过长达亿万年的沉积、变化、吸附、融合,在热能、压力、氧化、
触媒、细菌等的综合作用下衍生成的沥青类物质。
3.2
岩沥青改性沥青
以岩沥青作为改性剂,按照一定掺配比例与基质沥青相调和,经搅拌、剪切、发育等工艺流程制作
而成的改性沥青。
3.3
干法工艺
将岩沥青改性剂加入拌和锅中与矿料先干拌一定时间后,喷入基质沥青进行湿拌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
3.4
湿法工艺
将岩沥青改性剂与一定温度的基质沥青搅拌、剪切、发育制成成品岩沥青改性沥青后,将其喷入拌
和锅中与矿料进行拌和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RA:布敦岩沥青(Buton rock asphalt)
AG:北美岩沥青(American gilsonite)
XRA:新疆岩沥青(Xinjiang rock asphalt)
QRA:青川岩沥青(Qingchuan rock asphalt)
TFOT:沥青薄膜加热试验(Thin film oven test)
RTFOT: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 thin film oven test)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1/T 1469-2017 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ICS 93.080.01
R 18 DB41
河南省地方标 准
DB 41/T 1469—2017
普通公路 沥青路面 预防性养护 技术规范
2017 - 09 - 30 发布 2017 - 12 - 30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预防性养护评价、决策、施工、
检测与验收及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其他普通公路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J 0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T 740 路面橡胶沥青灌封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路面预防性养护
在不改变当前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为提高路面全寿命周期养护效益,防止路面病害出现或
者轻微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延缓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采取的一种事先性路面养护措施。
3.2
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
在预防性养护周期内实施某种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最佳时段,在这个时段内实施该预防性养护措施能
达到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路面养护总费用最低或路面养护效益费用比最大的目标。
3.3
路面主导损坏类型
在特定调查路段已发现的路面损坏类型严重程度相对较轻,但其存在及发展对路面结构功能的稳定
形成潜在隐患,并能通过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养护处理的代表性损坏类型。
3.4
路面非主导损坏类型
主导损坏类型以外的所有损坏类型。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avement Quality or Performance Index)
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Surface Condition Index)
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iding Quality Index)
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utting Depth Index)
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kidding Resistance Index)
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Index)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12
13
14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