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9月 ( 第 109 页)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29-2012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aspects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2012一07一03发布2012一09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29,Q/SY 1529-201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Q/SY 1529-2012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方法和原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索。
3.2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3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集团公司、公司、企事业单位,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
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
3.4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4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程序
依据GB/T24004的规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见图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28-2012
石油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in petroleum industry

2012-07-03发布2012一09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28,Q/SY 1528-2012,石油企业,职业健康监护,Q/SY 1528-2012 石油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88一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235一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以预防为目的,通过系统地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从而连续性地监视疾病
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地将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2
职业多发病(工作有关疾病)occupational frequently-encountered-diseases(work-related dis-ease)
由工作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法定职业病之外的疾病,又称
工作有关疾病。

3.3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
作业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有关疾
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
3.4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evaluation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工作场所监测资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防护措施效果等进
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5
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summer ventilation
近10年本地区气象台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00~14:00的气温平均值。

4一般要求
4.1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程序
4.1.1用人单位应制定年度体检计划。年度计划应包括体检人数、名单以及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4.1.2用人单位委托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签订委托协
议书。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者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监
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中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确定其体检项
目,提供职业健康检查表,并告知具体体检日期和注意事项。
4.1.3体检工作开始前,用人单位应向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提供以下材料: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接
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及接触人数、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
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其他有关资料。
4.1.4组织人员按照委托协议书的时间、地点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体检机构在职业健康检查开始前,
应将检查须知、注意事项和流程告知用人单位。检查场所的醒目位置应张贴检查须知、检查流程示意
图、路标指示牌和诊室牌。
4.1.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健康检查结果评价报告及个人检查结果报告单。
4.1.6用人单位应及时向受检职工通知个人体检结果,并向体检异常的受检职工发放个人体检结果
报告原件,同时在专用发放本上签字确认;用人单位保留每位体检员工个人体检结果报告复印件或电
子文档。
4.1.7职工对健康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健康检查结果之日起7日内向原承担健康检查的
机构申请复检,原承担健康检查的机构应及时受理,并在15日内做出复检结论。
4.1.8检查结果归档管理。
4.1.9长期在外施工作业人员可委托当地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
体检档案由用人单位保存。

4.2委托协议书制定
内容包括双方职责和义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人数、体检人数、日受检人数、检查
项目、检查的时间及地点、完成期限、体检费用及支付办法。如到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还
需明确检查场所、环境的要求。委托协议书格式参见附录A。
4.3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
4.3.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岗位操作者。
4.3.2受到和操作者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者,如基层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等。
4.3.3有特殊健康要求的作业人员,如高处作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电工作业等。
4.4职业健康监护检查指标的确定
职业健康检查指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确定,对同时接触两种及以上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应
覆盖所有检查项目。除GBZ188一2007内必检项目外,选检项目用人单位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协商。
4.5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职业健康监护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
查五类;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周期依据GBZ188一2007及本标准相关条款执行;离岗时健康检查
人员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27-2012
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职业病危害
因素识别及岗位防护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causing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relevant protection measures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perations

2012一07一03发布2012一09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27,Q/SY 1527-2012,勘探开发,岗位防护,油气田,职业病危害因素,Q/SY 1527-2012 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岗位防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脚探开发过程地质勘探、钻井、采油(气)、稠油热注、油气储运、修井作业、井下压裂、油建施工或作业、地质实验作业等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认及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岗位防护,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64一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87一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
GBZ1一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18一2002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
GBZ142一2002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GBZ/T194一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惜施规范
GBZ/T195一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205一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24一2010职业卫生名可术语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ccupational hazards factor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
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occupational hazards factor to discriminate
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
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
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3.3
职业禁忌症occupational contrain dication
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
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
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3.4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
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
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3.5
噪声作业work(iob)exposed to noise
接触噪声暴露大于80dB(A)的作业(依据GBZ/T224一2010).
3.6
高温作业work(job)under heat stress
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
超过规定限值(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大于25℃)的作业。
3.7
手传振动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又称手肾振动(hand-arm vibration)或局部振动(segmental vibration),生产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接触振动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
4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4,1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
4.1.1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性质、分布、浓度或强度、危害程度。
4.1.2分析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确定职业健康监护指标,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
4.1.3是实施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引导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管理的科学依据。
4.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4.2.1全面的原则

全面识别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同时分
辨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情况。
4.2.2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
以浓度或强度高、危害性大、接触人数多、接触机会多的危害因素为主。
4,2,3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对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无法直接通过原料、工艺、生产过程分析的方法进行识
别,需采取最大暴露浓度检测评价、抽样类比检测、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识别。

4.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4.3.1直接分析法
43.1,1通过原料、工艺、生产过程分析的方法进行识别。
4.3.1,2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直接判断识别。
4.3.2类比法
利用已经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项目的职业卫生检测、健康检查和现场调查等资料,进行类比识别。
4.3.3依据相关法规及标准
4.3.3,1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进行对照识别。
4.3.3.2对于相关作业需要确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噪声作业等),依据GBZ/T224等标准的规定进行界定。
4.3.3.3
对于不确定(或难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检测或模拟实验等技术和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识别:
4.4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作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电离辐射、高温、密闭空间作业等产生的危害。具体的油田勘探开发作业岗位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参见附录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国家出版基金项日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 出版规划项目 TUNNEL MACHINERY 工程机械手册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隧道机械 主编赵静一 副主编龚国芳郭锐冯扶民 秦倩云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高铁、高速公路和城市地下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隧道工程成为重中之重,施工工法 不断创新,隧道机械不断完善,新型机械不断研发并得到应用. 本书结合国内外隧道施工工程具体案例和典型产品分为4篇、共9章,详细介绍了隧道、隧道施工技 术、隧道开挖设备、隧道支护施工设备、TBM(隧道掘进机)、圆形盾构机、异形盾构机、顶管机、隧道辅助施 工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产品型号、技术参数、工作性能和国内外发展动向等方面的内容,满足广大 隧道机械专业工作者对产品选型、应用和管理的需求. 本书内容与相关的隧道机械产品设计应用手册和介绍等书籍有一定的互补性,可以为隧道及地下工 程、城市轨道交通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全面了解和正确选用隧道机械提供技术指导,为隧道机 械供应商提供帮助,也可以为隧道设计、隧道施工、隧道机械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提供 参考. ,.:010-6278298913701121933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工程机械手册.隧道机械/赵静一主编.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ISBN978-7-302-51001-7 L.①工Ⅱ.①赵Ⅲ.①工程机械一技术手册②隧道施工一施工机械一技术手册N.①TH2-62 ②U45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92449号 欧阳小平浙江大学 周庆辉北京建筑大学 祝毅浙江大学 姜亚先 河北途程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郭铁虎 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贾连辉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施虎 西安交通大学 赵士明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覃艳明 秦皇岛优益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黄宴委 福州大学 谢海波 浙江大学 康绍鹏 秦皇岛燕大一华机电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廉自生太原理工大学 蔡伟燕山大学 编写办公室 主任李文雷 副主任张启星赵晶刘航刘昊轩秦亚璐 工作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志尹于航王少晨王立亚王昭 王建峰 王留根石玉龙 司少朋 任文斌冯轩孙永海孙浩 闫振洋 刘贝 刘杰刘鹤刘赛起 李海龙李玺龙李鹏帅杜冲冲 张子实 张梦哲 张立轩张亚卿张荣兵 张驰张瑞鑫金志杰杨少康 杨尚尚 茹强周金盛赵伟哲 ...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26-2012
油气田燃气液相有机热载体炉系统操作与维护规程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t-transferring material heater systems in oil and gas fields

2012一07一03发布2012一09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26,Q/SY 1526-2012,有机热载体,油气田,燃气液相有机热载体炉系统,Q/SY 1526-2012 油气田燃气液相有机热载体炉系统操作与维护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燃气液相有机热载体炉系统操作及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田燃气液相有机热载体炉操作与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3971有机热载体
GB24747一2009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
SY/T6275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
TSGG0002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TSGG0003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Q/SY1242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
Q/SY1243管线打开安全管理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3]356号
3系统投产前的准备
3.1有机热载体炉系统投用前,建立各项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管理规定,编制投产方案。
3.2组织操作员工进行系统安全技术培训,持操作许可证上岗。
3.3对有机热载体系统工艺管线及换热系统的压力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文件进行审核。
3.4检查有机热载体炉系统所有设备、阀门、仪表、管道及附件的耐温和承压应满足设计要求。
3.5检查确认管路系统试压盲板拆除,阀门开闭灵活可靠。
3.6检查现场仪表完好有效,燃气检漏、报警、点火程序及熄火保护等控制系统工作正常,电机旋
向及运行正常。

3.7液封罐内有机热载体应达到设计液位高度要求;氮气压力达到0.4MPa或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3.8有机热载体循环泵和电机按照规程进行保养、润滑和湖整。
3.9膨胀管和溢流管应满足《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3]356号)中的规定。
3.10有机热载体系统设备、工艺管线及附件隔热防护设施验收合格。
3.11安全警示、设备编号和工艺流程的标识齐全。
3.12热载体系统安装验收合格,技术文件齐全。

4有机热载体注入和循环
4.1核对有机热载体的最高使用温度应满足系统设计和运行最高使用温度要求。有机热载体指标应
满足GB24747一2009中6.1的要求。
4,2开启膨胀罐排气阀,导通膨胀罐与循环系统的脱水流程,导通注油泵与膨胀罐的注油流程。
4.3接通电源,启动注油泵,将检测合格的有机热载体注人膨胀罐至最低液位。
4.4开启系统设备和工艺管网的放气阀,直至空气排尽后关闭。
4.5开启系统内所有用热设备的进出口阀门,关闭旁通阀,启用循环系统压力自动控制装置
4.6启动循环泵进行有机热载体冷循环,将系统内空气从膨胀罐放空阀逐步排出。循环过程中要求
膨胀罐液位始终保持在最低液位以上。
4.7冷循环过程应连续,检查系统压力波动情况,及时清理循环泵过滤器,定时开启系统设备和工
艺管网的放气阀排气。
4.8循环泵出口达到规定压力,检查系统无泄漏点,并平稳运行超过4h后,冷循环结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25-2012
油田油水管线及设施酸洗安全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afety management in acid-cleaning of pipelines and facilities in oilfields

2012一07一03发布2012一09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25,Q/SY 1525-2012,水管线,油田油,酸洗,Q/SY 1525-2012 油田油、水管线及设施酸洗安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油、水管线及地面设施酸洗过程各环节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油田范固内的油、水管线及设施的酸洗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258一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8564.1一2006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GB18564.2一2008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2部分:非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SY6277一2005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
SY/T6648一2006危险液体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H/T338一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3前期准备
3.1酸洗现场条件评估
3.1.1环境评估
3.1.1.1确认油田采油、集输处理、注水管线所涉及的区域应远离江河、水库、农业养殖储水池等,
具体可参照执行H)/T338一2007中的4.2.2。
3.1.1.2确认油田采油、集输处理、注水管线所辖区20m范围内无饮用水管线
3.1.1.3确认油田采油、集输处理、注水管线应无穿越人员相对较多的值守生产站库。
3.1.2工艺评估
3.1.2.1确认油田采油、集输处理、注水管线使用年限应不超过设计年限要求,且检测腐蚀厚度不
大于设计腐蚀裕量。
3.1.2.2确认所酸洗单质储罐、工艺管线及其他容器、设施使用年限不超过设计年限要求,且检测腐蚀厚度不大于设计腐蚀裕量。
3.1.2.3确认所酸洗对象为具备可以断开的单质储罐、工艺管线及其他容器设施。
3.1.2.4确认所酸洗对象的储介质为原油、水介质。
3.2酸液配方室内评价
3.2.1配方制定前应现场考查酸洗管线及设施的结垢、腐蚀情况、使用年限、剩余厚度,并现场采样,在室内进行垢样分析,完成配方制定。
3.2.2选择评价有效的缓蚀添加剂,酸洗管线及设施的室内试验酸液配方评价腐蚀率控制在
0.5g/(m2·h)以内。
3.2,3根据室内垢样分析,计算酸洗可能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量,优选有效的硫化氢抑制剂,要求抑
制和吸收酸洗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量应大于90%。
3.3制定酸洗方案
3,3.1酸洗方案包括技术方案及酸洗施工方案。酸洗施工方案应依据属地单位所在基层单位编制的
施工技术方案,内容应包括:工艺流程、存在问题、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急预案、残酸处理等。
3,3,2施工单位依据施工技术方案编制酸洗施工方案、HSE方案。其中:
一酸洗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清洗工作量、酸洗配方说明(应提供化工产品说明及存在风险)、清洗液用量、施工机具配备、施工步骤、施工现场工艺流程图等。
HSE方案应包括:清洗作业人员及职责分工、安全设施、人员防护、作业风险管理、应急措廊、HSE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
一施工过程涉及许可作业项目执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
3,3.3酸洗方案审批:
a)酸洗作业应按照油田非常规作业管理,并办理非常规作业许可。
b)施工技术方案由建设方属地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建设方属地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
交施工单位。
c)酸洗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报建设方属地单位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后实施。
4酸液的选择、配制和拉运
4.1酸液的选择
4.1.1酸液应具有产品合格证。
4.1.2酸液质量应满足配方的要求。
4.2酸液的配制
4.2.1配制酸液应使用干净、无杂物的防酸罐,酸罐上应标明危险、腐蚀性物质标记,避免与碱性
物质接触。

4.2.2对于清洗过程中有硫化氢生成,应按方案要求加人硫化氢抑制剂、缓蚀剂。
4.3酸液的拉运
4.3.1酸液运输应使用专用的酸罐车拉运。
4.3.2酸液运输过程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的
规定执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24-2012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安全监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afety supervision of oil gas pipeline projects

2012-07-03发布2012一09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24,Q/SY 1524-2012,安全监理,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Q/SY 1524-2012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安全监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安全监理的工作标准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闭公司)投资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天然
气管道工程施工全过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验收阶段)安全监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69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及验收规范
SY4116一2008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监理规范
Q/SY1002.1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暂行规定计划〔2008)841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监理safety supervision
监理人员依据国家、地方和集团公司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对承包商在施
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行为和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
3.2
安全监理工程师safety supervision engineer
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根据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工
程项目安全监理工作,具有在授权范固内签发安全监理文件的监理工程师

3.3
安全监理员safety inspector
在项目监理机构中,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的人员。
3.4
重大危险区域significant risk to the regional
施工现场存在或潜在重大安全危险或隐患,如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有可能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的潜在不安全施工作业环境

3.5
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risk of a larger engineering work
存在较大安全危险,如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有可能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施工作业。石油天
然气管道工程的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主要有爆破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沟下作
业、钢管/大型构件及设备吊装运输作业、清管试压、并行或穿跨越建构筑物作业等。
3.6
承包商安全管理人员safety manager of contractor
承包商在工程项目中配备的经有关部门安全业务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人
员。包括承包商安全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
3.7
安全监理规划safety supervision plan
监理单位与业主签订监理合同后,结合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目标由主管安全的刷总监理工程师主持
编写,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用于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安全监理
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8
安全监理实施细则detailed rules for safety supervision
由安全监理工程师编写,并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针对工程项目中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安全监理
工作的操作性文件。
3.9
专项方案special programs
单独编制、报批的施工技术方案。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应编制专项方案的施工作业主要有:土方
开挖及边坡防护(5m以上)、大型构件/设备起重吊装、爆破作业、动火连头、受限空间、高处作
业、大型穿跨越或并行建构筑物、清管试压等。
4安全监理基本规定
4.1安全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承包商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验收阶段的安全问题,
督促和检查限踪承包商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2建设单位应与监理单位签订书面委托监理合同,并应在合同中明确安全监理的范围、内容、职
责及安全监理费用。
4.3建设单位应在第一次工地会议前,将安全监理的委托范围、内容及对监理单位的授权,书面告
知各承包商。

4.4监理单位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和《中国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暂行规定》(计划〔2008)841号)履行监理职责,承担相应
的监理责任。
4.5监理单位履行安全监理职责,不能替代和免除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也不能替代和免除
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及其他各建设工程有关责任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9-05 22:09:10

提问网友:马孔多的雨


这个超过部分怎么理解的?是情况1:高度600,下面400并入雨蓬,上面200按栏板计算?还是情况2:栏板总长度1000,其中一段长500、高度400,这一段并入雨蓬;另一段长500、高度600,这一段全高计做栏板?

应该按那种理解?

解答网友:GXZ


1不是的,按整个的600栏板计算

2分不同的高度区分计算

提问日期:2022-09-05 22:05:10

提问网友:bbbbbba


请问老师,这个线条层应该如何设置呢?我应该直接忽略线条层设置楼层吗?但是想在线条层画构件又应该如何布置呢

解答网友:GXZ


这是什么建筑,如果线条层也是有相应的梁板,也就是要列为楼层定义

2017版,上册,上卷,中国建筑艺术史,萧默,高清PDF《中国建筑艺术史》上卷 萧默 2017版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取得过辉煌的艺术成就。
本书论述内容包括城市、官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衙署、民何公共建筑(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王府、民居、园林、长城、桥梁和牌坊等诸多建筑类型。全书由引论和五编一萌芽与成长、成熟与高峰、充实与总结、群星灿烂(少数民族专编)、理性光辉(理论专编)一共十八章组成。上起史前,下迄清末。
本书注重对象的文化与艺术层面,除注目于创立建筑艺术史体制外,在中国建筑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历史分期,建筑艺术的中国特色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各民族风格的不同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传统文化如儒法诸子、释、道、风水理论及民间风俗等对建筑艺术的作用及其合理内核,建筑空间与形体构图及环境艺术手法,建筑装饰及建筑色彩史,家具艺术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史,比较研究,传统文化的决定性作用及传统的继承等方面,都作了重要探讨。
重视理论阐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系统深入总结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是学术研究的重大成果。
本书可供艺术史家、文化史家、建筑师、建筑历史与文物工作者、建筑院校师生、美学家、美术工作者和广大青年读者阅读。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