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9月 ( 第 119 页)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49-2014代替Q/SY1349一2010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810 D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resin 1810 D

2014一08-22发布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49,Q/SY 1349-2014,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810D,Q/SY 1349-2014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810D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810D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LUPO TECH-T工艺技术,以乙烯为单体在高压下聚合生产的低密度聚乙
烯树脂1810D。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2一2010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1S01183-2:2004,M0D)
GB/T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IS0527-1:1993,IDT)
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1993,1DT)
GB/T1845.1-1999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eqyIS01872-1:1993y
GB/T1845.2-2006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IS01872-2:1997,M0D)
GB/T2410一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ASTM D1003:2007,MOD)》
GB/T2547-2008塑料取样方法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0291:1997)
GB/T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dt IS01133:1997)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352一2008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1S0293:2004,IDT)

3要求
3.1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810D为本色颗粒,无黑粒,无杂质。
3.2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810D的技术指标见表1。

4试验方法
4.1试样制备
4.1.1压塑试样制备
1810D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小于1g/10min,按GB/T1845.2一2006中3.3的规定,用压塑方法制
备试样。压塑试片按照GB/T9352一2008规定制备4mm试样,推荐采用不溢料式模具制样。压塑条
件如下:
a)模塑温度:180℃:
b)平均冷却速率:15℃/min。
4.1.2吹塑薄膜试样制备
4.1.2.1制备吹塑薄膜试验样品按GB/T11115一2009中6.2.3的规定执行。
4.1.2.2吹塑薄膜设备基本条件:
a)吹膜方向:向上:
b)标准式螺杆,推荐螺杆长径比(L/D)不小于18:
c)温控点:三个以上:
d)冷却形式:环形风冷:
e)卷曲框架:活动式。
4.1,2.3薄膜制备试验条件:
a)温度:根据树脂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确定:
b)吹胀比:2.5一3.5:
c)冷却线高度:1.5倍至2.5倍口模直径:
d)薄膜厚度:0.030mm±0.003mm:
e)吹膜不得加过滤网。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45-2015代替Q/SY1345一2010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
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emergency response to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s

2015一08-04发布2015一1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45,Q/SY 1345-2015,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管理,Q/SY 1345-2015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分级,相应组织
机构及职责、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所属单位”)信息安全事件的响应及
应急处置。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
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GB/Z20986一2007,定义2.1]
2.2
信息安全事件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
由于自然或者人为以及软硬件本身缺陷或故障的原因,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或对社会造成负面
影响的事件,包括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
事件、灾害性事件等。
[GB/Z20986一2007,定义2.2]
3组织结构及职责
3.1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指导信息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和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建立,领导集团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应对和处置工
作,审定集团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负责I级信息安全事件(定义见4,1)应急工作指导和应
对方案决策。

3.2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织编制并完善集团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和审核集团公司信息安全通报工作:统筹
协调集团公司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接收【级、Ⅱ级、Ⅲ级信息安全事件(定义见4.1
4.3),安排信息安全运行中心组织开展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理。
3.3集团公司信息安全专家中心
信息安全专家中心主要职责是对集团公司信息安全工作提供专家意见,完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
案,并在应急响应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3.4集团公司信息安全运行中心
信息安全运行中心具体执行信息安全各项工作,包括信息安全监测和分析、信息安全事件收集和
上报、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理、信息安全通报等。
3.5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支持中心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按已建信息系统设立,由项目承担单位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监测信息系统
的安全状况,进行信息安全事件上报、协同处理信息安全事件等。
3.6地区公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地区公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所属单位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审核上报的
信息安全事件、领导所属单位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理工作等。
3.7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信息管理部门
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监测所属单位信息安全状况、审核信息安全事件的上
报、对所属单位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响应处理、协同信息安全运行中心进行事件的应急响应处
理等。
4信息安全事件分级
4.1I级信息安全事件
I级信息安全事件包括:
a)黑客或有组织犯罪集团发动攻击活动,导致集闭公司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或大量工作秘密的信
息安全事件。
b)1)集闭公司统一规划的等级保护三级及以上信息系统对用户提供的服务全面中断8小时以
上或信息系统数据遭受全局性的丢失、损坏,给集团公司造成严重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2)信息系统的整体油商密三星及以上信息泄露、损坏,给集团公司造成严重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3)其他给集团公司或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或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c)集团公司接收的国家相关权威部门下发的信息安全通报中高级别的信息安全事件。
4.2Ⅱ级信息安全事件
Ⅱ级信息安全事件包括:
a)黑客或有组织犯罪集团发动攻击活动,导致集团公司发生泄露工作秘密的信息安全事件。
b)1)集团公司统一规划的等级保护二级信息系统或集团公司所属单位重要自建信息系统对
用户提供的服务全面中断12小时以上或信息系统数据遭受局部性的丢失、损坏,给集
团公司造成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2)信息系统的油商密一星、二星信息泄露、损坏,给集团公司造成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3)其他给集团公司或社会造成较严重影响或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c)集团公司接收的国家相关权威部门下发的信息安全通报中一般级别的信息安全事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37-2015代替Q/SY1337一2010
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managing data center rooms

2015一08-04发布2015一1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37,Q/SY 1337-2015,数据中心,机房管理,Q/SY 1337-2015 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数据中心机房的总体架构和管理组织,提出了对各级数据中心机房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各企事业单位数据
中心机房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SY1223.1一2009信息系统总体控制规范第1部分:实施
Q/SY1336一2010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data center
容纳机房及其支持区域的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物的一部分。
[Q/SY1336-2010,定义3.1]
3.2
管理制度rules of management
为完成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相关规定。
3.3
岗位职责position responsibilities
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确立的权力和责任的总和。

3.4
管理平台management platform
集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工作流程于一体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
3.5
流程process flow
一系列连续的以确定方式执行的行动,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
3.6
操作规范operating specifications
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3.7
预案preplan
预先制定的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方案。
3.8
用户user
与数据中心机房业务相关的非机房工作人员。如应用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
员和厂家工程师等。
3.9
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
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
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
[GB/T20988一2007,定义3.9]
3.10
演练exercise
为训练人员和提高灾难恢复能力而根据灾难恢复预案进行活动的过程。包括桌面演练、模拟演
练、重点演练和完整演练等。
[GB/T20988一2007,定义3.13]
4数据中心规划
4.1总体架构
数据中心总体规划为三层:集团级数据中心、区域级数据中心和企事业单位级数据中心。
4.2集团级数据中心
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核心业务系统的生产中心以及灾难备份中心。

4.3区域级数据中心
采用一主、一备双机房模式,部署中国石油统一规划、分布式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或集中部署一个区域内各单位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
4.4企事业单位级数据中心
部署企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33-2015代替Q/SY1333一2010
广域网建设运行维护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wide area network (WAN)construction,operation maintenance

2015一08一04发布2015一1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33,Q/SY 1333-2015,广域网建设,运行维护,Q/SY 1333-2015 广域网建设与运行维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广域网建设和运维的组织机构及职责,确定了广域网建设管理、运维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总部及所属各企事业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231一2010石油工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Q/SY1021一2009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规范
Q/SY1335一2015局域网建设与运行维护规范
3术语和定义
Q/SY1021一200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国石油内网CNPC local area network
通过自建链路或租用国内数据链路组网,提供对内服务,与外网逻辑隔离,通过外网访问互联
网,简称“内网”。
3.2
中国石油外网CNPC internet
通过互联网提供对外服务和应用,与互联网强逻辑隔离,简称“外网”。
3.3
中国石油专网CNPC private network
承载与实时生产或决策相关信息系统,属于相对封闭、有隔离的专用网络,简称“专网”。

3.4
中国石油广域网CNPC wide area network(CNPC WAN)
中国石油核心网络、区域网络中心、所属企事业单位及部分所属企事业单位分支机构网络边界互
联而成的专用计算机网络。
[Q/SY1021一2009,定义2.4]
3.5
区域网络中心regional network center
上联中国石油核心网络,汇接本地域所属企事业单位及部分所属企事业单位分支机构网络的区域
性网络汇聚中心。
[Q/SY1021-2009,定义2.6]

3.6
运行维护队伍operational maintenance troops
由中国石油所属各企事业单位经中国石油总部信息管理部门授权的信息部门人员组成。
3.7
中国石油广域网设备CNPC wide area networkequipments
在中国石油广域网中使用的所有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1组织机构
4.1,1中国石油广域网建设、运维及安全规划的管理部门是中国石油总部信息管理部门。
4.1,2在中国石油总部信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建立总部运行维护队伍、区域网络中心运行维
护队伍、接入单位运行维护队伍广域网三级运行维护服务体系。
4.1.3各级运行维护队伍的网络管理员名单应上报总部信息管理部门审核,经培训合格后,由总部
信息管理部门统一授权上岗。人员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上报总部信息管理部门。
4.2总部运行维护队伍职责
4.2.1调配、开通和关闭中国石油广域网设备和链路。
4.2.2配置、监控核心层网络,保证核心层与区域汇聚层之间的网络畅通。
4.2.3满足重点应用对广域网络的需求,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4.2.4受理帮助热线、区域网络中心、接入单位的故障报告和服务请求。
4.2.5制定广域网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编制预案、演练、处理突发事件、总结事件,并按预案及时
处理突发事件,处理结果上报总部信息管理部门。
4.2.6指导、监督、培训、考核各区域网络中心运行维护队伍和接入单位运行维护队伍的运行维护工作。
4.2.7监督、协调通信链路服务商和产品供应商的售后服务。
4.2.8汇总、分析全网运行情况,向总部信息管理部门提交网络运行维护周报和年度运行维护总结报告。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31.7-2014代替Q/SY1331.7-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7部分:配置管理
Specif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art 7: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2014-08-22发布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31.7,Q/SY 1331.7-2014,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配置管理,Q/SY 1331.7-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7部分:配置管理

1范围
Q/SY1331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信息系统运维管
理过程中配置管理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角色和职责、流程原则、流程和说明以及指标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范围内已正式上线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非统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
作可以参照本部分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s
IT组件以及运用这些IT组件提供的服务被称为配置项。每一个配置项必须有效管理、跟踪和控
制以支持IT服务和基础设施正常运行,配置项通常包括T服务、软硬件、人员和正式文件,例如
流程文件和服务级别协议。
2.2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负责确保交付服务所需的配置项能够被恰当的控制,且能提供配置项精确且可靠信息的流程。这
些信息包括配置项信息及配置项与配置项之间的关系信息。
2.3
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 base(CMDB)
在配置管理流程中用于记录IT相关配置项及配置项相互关系信息的数据库。
3角色和职责
配置管理角色设置过程中,根据Q/SY1331.1的要求,建立运维岗位与流程角色映射关系,见表1。

4流程原则
4.1常规原则
常规原则主要包括:
a)在执行配置管理流程时,根据工作范围、管理能力、提供的服务水平、管理成本等确定适合的管理范围,并持续完善配置管理流程。
b)事件和服务请求、问题、变更流程被触发后,均需要判断是否涉及到相应配置项信息的变化,需维护实体信息和配置管理数据库中信息的一致性。
c)应定期(建议每半年)对流程进行一次回顾,回顾内容包括流程关键绩效指标、流程执行效率和流程支持工具的有效性等,以便持续性改进配置管理程序。
4.2控制原则
控制原则主要包括:
a)所有关于生产环境配置项的更改,都需要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控制
b)只有得到配置管理员的授权,才能对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配置项信息进行阅读和修改。
c)任何设备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必须启动配置管理流程,进行配置项识别和定义,以确保配置项信息与物理实体信息的一致。

d)其他流程会触发对配置项信息的修改,要加强对流程接口的控制。
e)需要结合工作需求,通过计算配置项的“服务结束日期”,可以定期对配置项是否过保进行预警。
f)配置管理数据库应保存在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和介质中,需要定期对配置管理数据库进行备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4.3审核原则
审核原则主要包括:
a)由配置审计员负责审核工作,组织人员交叉审核配置项信息与实体的符合度。
b)根据前期工作情况,配置经理制定验证审计计划,确定审核时间、范围、目的、要求等,定期对配置管理数据库进行审核、跟踪、监测,以保证其信息收集准确、完整,并与实际T环境的状态高度一致。
c)应定期根据变更流程的执行情况,对变更引发的配置项的修改情况进行审核和追踪。
d)审核工作完成后,要根据配置项差异和例外情况的发生,分析差异原因,编写相关的配置项差异报告,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4.4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主要包括:
a)配置经理可以看到配置管理数据库中全部配置项信息。
b)配置管理员只能看到本人所管类别的配置项信息。
c)其他人员只可看到授权后的配置项信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
洛赛声学隔声垫楼板构造
图集号:粤22J/T015
统一编号:DBJT15-62
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协编单位:深圳洛赛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文号:粤建标发[2022]02号
实行日期:2022年4月1日
有效期:至2026年

22JT015,22JT015图集,楼层隔音图集,楼板隔声图集,洛赛声学,粤22JT015,隔声垫楼板构造,高清带书签 粤22JT015 洛赛声学隔声垫楼板构造图集(广东省).pdf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对楼板有隔声要求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2图集内容
本图集主要包括CL隔声垫材料的特性、不同厚度的CL隔声垫楼板隔声构造设计以及对应的撞击声隔声指标、施工及检验要求;同时在说明中列出了常用民用建筑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要求。
3编制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6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19889.6-2005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7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7-200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18587-200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15-65-2021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7
《聚氨酯阻尼隔声垫》Q/440307CL0CELL01-2021
4术语、符号
4.1撞击声impact sound
在建筑结构上因撞击而引起的噪声。
4.2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m.,)weighted normalized impact sound pressure level
以接受室的吸声量作为修正参数而得到的楼板或楼板构造撞击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以dB表示。
4.3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i.,)weighted standardized impact sound pressure level
以接受室的混响时间作为修正参数而得到的楼板或楼板构造撞击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以dB表示。
4.4撞击声压级改善量(△L')reduction of impact sound pressure level
在楼板面层(如地毯)铺设之前和之后接受室内的平均声压级差值。以dB表示。
4.5CL隔声垫
基于全新聚氨酯原料生产的微孔发泡弹性体,单面或双面覆无纺布构成的阻尼隔声减振卷材,可有效改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
4.6竖向CL隔声片
采用CL隔声垫相同材料粘贴于墙脚,防止出现声桥的隔声材料。
5 常用普通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
楼板的隔声包括对撞击声和空气声两种声的隔绝性能。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绝空气声性能,据测定,厚12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空气隔声量在48~50B,如果再加上其他构造措施效果就更好;但120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对隔绝撞击声则不足,据测定,撞击声压级在80B以上,远达不到要求,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铺各类面层,其撞击声隔声量一般均大于75dB,达不到隔声要求的低限≤75B要求,常用各类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见表5。
表5常用各类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

(略)

粤22J/T015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说明2
饰面层二次施工隔声构造8
石材/瓷砖饰面楼板隔声构造………9
木地板饰面楼板隔声构造(一)…………………10
木地板饰面楼板隔声构造(二)…………11
装配式叠合楼板隔声构造(一)12
装配式叠合楼板隔声构造(二)13
石材/瓷砖饰面楼板隔声构造(含保温)…………14
木地板饰面楼板隔声构造(含保温)…………15
石材/瓷砖饰面楼板隔声构造(含地暖)…………1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31.6-2014代替Q/SY1331.6一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6部分:变更管理
Specif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art 6:Change management

2014一08一22发布 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31.6,Q/SY 1331.6-2014,信息系统,变更管理,运维管理,Q/SY 1331.6-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6部分:变更管理

1范围
Q/SY1331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闭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信息系统运维管
理过程中变更管理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角色和职责、流程原则、流程和说明以及指标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范围内已正式上线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非统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
作可以参照本部分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变更change
对IT生产和运行环境中系统或设备所做的增明改,以及对服务、需求等的更新。
2.2
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
负责控制和管理T相关变更的运维流程。它的目的是使变更对生产环境产生的影响和风险降到
最小,以提高IT环境的整体稳定性。
2.3
变更请求request for change
要进行变更的正式提议。变更请求包括提议变更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记录在纸上或电子文档中。
3角色和职责
在变更管理流程中,定义了以下角色,角色和职责对应关系见表1。

4流程原则
4.1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
a)所有对变更范围中涉及的变更都必须遵循本变更管理流程,以控制变更所带来的风险。
b)所有的变更请求都应被记录和追踪,并在变更过程中及时对变更申请表进行更新。
c)应定期进行流程检查和回顾,回顾内容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流程执行效率和流程支持工具等
的有效性,以完善变更管理流程。

4.2分类原则
变更类型代表了变更执行的审批路径,变更包括标准变更、常规变更和紧急变更三类,具体执行
原则如下。
4.2.1标准变更执行原则
标准变更执行原则包括:
a)标准变更需要预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变更列表,参见表A.1。
b)定期分析变更报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对标准变更列表内容进行必要调整。
4.2.2常规变更执行原则
常规变更执行原则包括:
a)变更执行需提前通知变更相关方作变更准备。
b)准备详细的变更方案。
c)对变更方案进行二次审批。
d)严格管理其计划、测试、评估、审批和实施过程。
4.2.3紧急变更执行原则
紧急变更执行原则包括:
a)制定紧急变更快速实施处理机制
b)应遵循紧急变更子流程以获得及时实施。
c)紧急变更申请时,需要写请楚紧急变更目的,可以在执行后再补充相关的单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31.5-2014代替Q/SY1331.5-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5部分:问题管理
Specif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art 5:Problem management

2014一08一22发布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31.5,Q/SY 1331.5-2014,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问题管理,Q/SY 1331.5-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5部分:问题管理

1范围
Q/SY1331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问题管理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角色和职责、流程原则、流程和说明以及指标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范围内已正式上线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非统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可以参照本部分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问题problem
由一项或多项事件导致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潜在原因。
2.2
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
调查和分析一个或一组事件和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永久性解决方案,通过变更管理或直接执行解决方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从而预防事件或问题的再次发生。
3角色和职责
问题管理角色设置过程中,根据Q/SY1331.1的要求,建立运维岗位与流程角色映射关系,见表1。

4流程原则
4.1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
a)所有问题都应被记录下来,并保证相关信息尽可能详细准确。
b)重大事件发生后,应触发问题流程,寻找根本原因。
c)解决问题应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评估问题解决的合适时机。
d)常见和典型的问题解决方案应申请纳人已知错误数据库,并定期回顾和完善,便于以后使用。
e)定期(建议每季度)召开问题管理会议,一方面产生和回顾问题管理报表,以改进问题管理
流程:另一方面讨论和分析未解决的问题。
4.2主动发现原则
主动发现原则主要内容包括:
a)应鼓励所有运维工作中的人员(包括事件和服务请求管理人员)主动提出问题,增加问题的来源渠道。
b)对系统监控、巡检中发现的事件进行趋势分析。
c)定期(建议每季度)对所负责领域的事件进行分析,识别潜在原因。
d)当某一类事件数量增长达30%以上时,应作为问题来分析。
4.3关联原则
关联原则主要内容包括:
a)对于根本原因相同或通过同一解决方案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应进行关联,再分派处理,问题解决后,相关问题应一并关闭。
b)对于已关闭的问题,若发现有最新的解决方案,应提交新的问题单,并进行问题单关联。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设计
图集号:L22D701
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方德诚(山东)科技股份公司
统一编号:DBJT37-5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2022年第2号公告
施行日期:2022年8月1日

L22D701,公共建筑,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节能监测系统设计,高清OCR完整版  L22D701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设计(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无水印、带解读文件).pdf

一、适用苑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
二、编制依据
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7.《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标准》DB37/T5197-2021
8.《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7/T5043-2021
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37/T5097-2021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5155-2019
11.《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285-2014
三、编制内容
本图集编制内容主要包括:节能监测系统主要功能要求、节能监测系统组网示意图、节能监测系统主要展示界面、系统组网设备配置要求、各类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组网及设计示例等。
四、系统组成
系统采用用户管理层、网络通信层、现场设备层的网络分布结构,通过安装在现场的分类和分项能耗采集装置,实时采集建筑能耗数据,对采集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汇总整合,以静态或动态图表方式将实时能耗数据展示出来,为建筑设备的运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参数,并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改进用能管理、节能改造和制定新的节能政策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服务。
1.现场设备层:由安装在现场的计量表具组成,例如电能表、热(冷)量表、水表、燃气表等。
2.网络通信层:由数据采集器、网络交换设备、防雷和电磁隔离等设备组成。数据采集器具有根据数据中心命令采集和定时采集两种数据采集模式,可同时对不同用能种类的计量表具进行数据采集,并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具体包括将多个支路的某项能耗汇总的加法原则、从总能耗中除去不相关支路数据的减法原则、通过典型支路计算某项能耗数据的乘法原则,处理后的数据可就地存储并能定时上传至数据中心,是节能监测系统的重要设备。
3.用户管理层:主要由节能监测系统软件和相应的硬件设备组成。系统软件应满足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并将系统软件按功能划分为数据采集子系统、信息维护子系统等功能模块,是节能监测系统的核心。
五、系统设计要求
1.应充分了解所要设计的工程类型、特点及管理需求,确定能耗的分类、分项计量要求,选用符合现场情况的计量表具,根据现场计量表具数量、安装位置、线路敷设要求合理的配置数据采集器并完成系统组网设计。
2.应对用电、热(冷)、水、燃气等进行分类计量设计,同时对用电进行分项计量设计。
3.数据采集器一般有2路、4路、6路、8路接口等多种规格,每路接口最大可接32只计量表具,可根据现场计量表具的数量选择数据采集器规格和数量。为方便工程应用,数据采集器可与电源设备、交换设备等组装成数据采集器箱,安装在配电室、强(弱)电井、设备用房内。
4.用户管理层设备选择:对中小型单体建筑可采用数据采集器箱和系统主机服务器(含系统软件)及UPS电源、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的组合。对大型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如医院、学校等)可选用成套的节能监测系统控制柜,楼层或其他单体建筑设置数据采集器箱的两级配置设计,具体做法可参照本图集系统设计示例。
5.系统组网设计:设计人员在根据现场计量表具的分布情况进行通信组网设计时,应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网方式包括有本地主机系统和无本地主机系统两种方式。
(1)当计量表具到数据采集器之间的组网,通过RS485现场通信总线方式进行连接时,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通信总线应采用屏蔽双绞线穿保护管或线槽敷设,其屏蔽层应良好接地。总线截面不宜小于2×1.0mm2,最远传输距离不应大于1200m;
(2)数据采集器箱到用户管理层的节能监测系统控制柜之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组网,采用有线组网时,可选用超五类及以上线缆或光缆,若数据采集器箱与系统控制柜所在位置间距较远时,应采用光纤组网,对于不便布线的场所可采用GPRS、4G、5G、ZigBee等无线组网技术方式;
(3)工程设计中,当有电力监控系统设计要求时,节能监测系统设计宜与电力监控系统统一设计,利用一套前端监测装置,使节能监测与电力监控相结合。
六、安装要求
1.计量表具的安装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东省规范、标准的相关规定。
2.数据采集器箱及系统管理控制柜的安装:数据采集器箱一般在配电间(电气间)内挂墙明装,系统控制柜一般在变配电室的控制值班室内与电力监控系统等其他控制设备一起落地安装或在专用房间内独立安装。安装做法可参照本图集有关内容,并满足相关安装施工规范的要求。
3.通信线缆敷设:通信线缆应穿保护管或线槽敷设,配电柜内多功能电能表之间的连线应按照柜内表具二次接线施工规范要求连接。管线施工应按规范要求敷设避免损伤线缆护套,对距离较远需续接的线缆,应确保接续牢固可靠。
七、系统调试及维护
1.计量表具调试:确定表具的型号规格、设置位置与设计图纸一致,安装及接线无误,并按照能耗数据编码规则要求标注编码。通电并对各表具的参数进行设置,逐一对现场各表具进行通信测试,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与表具盘面显示数值进行比对,并确保数值一致。
2.分类、分项功能调试:按照系统的设计要求和产品使用说明,逐一调用相应的分类、分项能耗显示或数据分析的图表界面,核对系统内计量表具编码应正确无误,各类、各项数据的在线监测值应与计量表具盘面显示值一致,一定时间段内的分类、分项数据统计值误差不应超过设计规定值。
3.数据发送功能调试: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能耗数据上传,确保数据加密传输准确、有效。
4.使用单位应落实专人操作、维护,建立系统操作、管理、保养制度并充分利用系统功能,全面掌握能耗状况,优化调整节能运行措施,达到节能目的。
八、其他
1.本图集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毫米(mm)为单位。
2.本图集所依据的规范、标准有新版本时,选用时应按有效版本对相关做法进行调整。
3.本图集未尽事宜,应按国家和山东省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和有关技术法规文件执行。
4.本图集仅供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及相关管理部门使用。

(略)

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编制说明3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架构图6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图7
节能监测系统软件架构示意图8
节能监测系统软件功能模块配置参考表….9
计量表具选型表10
节能监测系统分类组网示意图11
ZigBee无线网络节能监测系统组网框架示意图.13
无线网络节能监测系统组网框架示意图..….…14
以太网节能监测系统组网框架示意图....…16
全光网节能监测系统组网框示意图...17
有本地监测主机系统组网示意图18
无本地监测主机系统组网示意图19
建筑群(园区)系统组网示意图20
站控管理层及网络通信层主要设备配置表…21
数据采集器功能要求22
节能监测系统主要界面24
节能监测系统控制柜示意图28
节能监测系统主要设备布置图29
数据采集箱组装接线图30
多功能电能表外形及安装尺寸31
多功能电能表主回路接线示例32
多功能电能表接线图33
电容自动补偿控制器接线图.40
公共建筑能耗分类、分项计量框图42
20(10)kV配电监控管理系统示意图43
低压配电系统节能监测设计示例44
医疗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组网示例….50
学校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组网示例….52
商业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组网示例.53
办公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组网示例.54
公共建筑变配电系统节能监测设计示例..55
节能监测系统干线示意图.59
中央空调节能监管控制系统与节能监测示例....60
水电预付费系统组网示意图61
医院手术室配电系统节能监测设计示例.62
二级配电节能监测设计示例..63
节能监测系统通信线配电柜内布线示意图..64
变配电室控制设备及通信线路布置示意图...65
节能监测系统控制柜及数据采集器箱安装图…..66
附录:节能监测系统编码表.67
节能监测系统调试步骤及内容.6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31.4-2014代替Q/SY1331.4一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4部分:事件服务请求管理
Specif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art 4:Incident and service request management

2014一08一22发布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31.4,Q/SY 1331.4-2014,事件,信息系统,服务,请求管理,运维管理,Q/SY 1331.4-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4部分:事件和服务请求管理

1范围
Q/SY1331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闭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事件和服务请求管理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角色和职责、流程原则、流程和说明以及指标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范围内已正式上线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非统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可以参照本部分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事件incident
用户在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在合同范围内出现的任何故障、服务请求和安全事件。
2.2
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
客户希望得到的业务支持、信息咨询、辅助配合或者文档方面的请求。
3角色和职责
事件和服务请求管理角色设置过程中,根据Q/SY1331.1的要求,建立运维岗位与流程角色映
射关系,见表1。

4流程原则
4.1基本原则
事件和服务请求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a)在事件整个处理过程中,帮助热线从事件记录开始到事件关闭为止,需要监督事件的影响及处理情况。
b)所有事件都应被记录,记录的信息应足够详细,包括事件处理交互过程,详细的解决方案等相应的信息。同时,在事件关闭前帮助热线应确保相关文档完整、全面、准确并归档。
c)当事件处理发生冲突时,应优先处理重大事件或优先级较高的事件:如果优先级别相同,则优先处理相对简单事件。
d)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帮助热线应随时保持与用户的沟通(沟通方式包括邮件和电话等),通知用户事件处理进展状况。若不能按照预期恢复,应提前告知用户,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用户的认可。
e)应定期(例如,每周/每月)产生事件报告,应定期举行事件管理会议对重复发生的事件和通过变通方法解决的事件进行评估分析,为找出根本问题提供依据。在报告中,应分析事件的类型、数量和影响,以及后续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管控。
f)应定期(建议每半年)对流程进行回顾(可与内部审核一起进行),回顾内容包括流程关键衡量指标、流程执行效率和流程支持工具的有效性,以持续改进流程。
g)建立定期的服务回顾和检查制度,定义潜在的流程改进计划。根据流程的不断完善和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对运维支持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
h)当事件经理不在岗位时,有相应人员代理执行其职责。
i)根据服务管理成熟度,确定服务请求处理流程是否建立单独流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331.3-2014代替Q/SY1331.3一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3部分:监控管理
Specif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art 3:Monitoring management

2014一08一22发布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331.3,Q/SY 1331.3-2014,信息系统,监控管理,运维管理,Q/SY 1331.3-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3部分:监控管理

1范围
Q/SY1331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信息系统运维管
理过程中监控管理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角色和职责、流程原则、流程和说明以及指标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范围内已正式上线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非统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
作可以参照本部分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监控管理monitor management
用于找到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的干扰因素,确保由此所产生的影响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地发现,并
将有关事项进行识别、捕获、记录和分类,监控整个事件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
中的计划性事件进行监控。
2.2
告警alert
监控对象的某些状态发生改变或者失效、某些指标已突破阈值的通知,通常由系统管理工具发出
和管理,受事件管理流程的控制。
3角色和职责
监控管理角色设置过程中,根据Q/SY1331.1的要求,建立运维岗位与流程角色映射关系,见表1。

4流程原则
4.1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
a)基于业务需求和服务级别管理目标,制定监控管理需求和监控管理计划。
b)当发生重大变更或业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评估变更对监控需求和监控管理计划的影响。
c)监控管理计划应定期(至少每半年)进行回顾,以确保监控管理计划适宜、充分及有效。
d)监控管理流程应定期(至少每半年)进行回顾,回顾内容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流程执行效
率,流程支持工具的有效性,以改进监控管理流程。
e)应采用人工或自动工具等方法监控信息系统运行环境,按照监控管理计划,在约定的时间内
进行健康巡检,形成周期性巡检记录。
4.2通知原则
当告警发生时,根据其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可采用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
4.3监控指标原则
监控指标原则包括:
a)根据监控管理计划要求,制定监控指标体系。
b)根据监控范围不同,制定适宜的监控指标。
c)根据业务峰值变化,人工或者自动方式动态调整监控國值。
d)根据业务需求情况,可对同一指标设定不同的监控阈值。
e)当业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评估监控管理指标体系,确保其持续有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集
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四)
图集号:21CJ40-4(替代13CJ40-4)
统一编号:GJCT-246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仲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实行日期:二〇二一年五月一日

21CJ40-4,卷材防水图集,宏源防水,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四),防水图集,彩色高清带书签 21CJ40-4 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四)(替代13CJ40-4、).pdf

1概述
本图集主要介绍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宏源”系列防水材料在建筑地下室、屋面、有防水设防要求的室内楼地面、墙面、非饮用水池及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等地下防水工程中的构造做法及应用技术。原图集13C丁40-4《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四)》自本图集实行之日起废止。“宏源”系列防水材料及其适用部位见表1。
表1“宏源”系列防水材料及其适用部位

(略)

2编制依据
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
《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Q/0783WHY031-2020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3.1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屋面、室内有防水设防要求区域的防水工程。
3.2种植屋面及种植顶板防水工程。
3.3明挖法地铁站、隧道、人防工程、城市综合管廊、非饮用水池等防水工程。
4材料介绍
4.1NPS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
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片材、高分子自粘胶和防粘层组成的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的防水卷材。卷材长边采用自粘搭接,短边采用自粘胶带对接。
厚度:1.2mm、1.5mm、1.7mm。
执行标准:《预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17P类。
施工方法:预铺反粘。
4.2NPS-TD热塑性聚烯烃(TP0)丁基自粘防水卷材
由热塑性聚烯烃(TP0)均质片材、丁基自粘胶层,并覆以涂硅隔离膜作为防粘隔离层制成的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
全厚度:1.6mm、1.9mm对应TP0片材厚度:1.2mm、1.5mm。
执行标准:《带自粘层的防水卷材》GB/T23260-2009
和《热塑性聚烯烃(TP0)防水卷材》GB27789-2011。
施工方法:自粘。
4.3PRM-M带自粘层的热塑性聚烯烃(TP0)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由热塑性聚烯烃(TP0)均质片材、丁基自粘胶层,并覆以涂硅隔离膜作为防粘隔离层而制成的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
厚度(TP0片材):1.2mm、1.5mm。
执行标准:《带自粘层的防水卷材》GB/T23260-2009、《热塑性聚烯烃(TP0)防水卷材》GB27789-2011、《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GB/T35468-2017。
施工方法:搭接边采用热风焊接,单缝焊搭接宽度应为60mm,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30mm。
4.4WHY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沥青为涂盖材料,聚酯毡为胎基,表面以聚乙烯膜(PE膜)、细砂(S)或矿物粒料(M)做隔离材料制成的防水卷材。
按材料性能分为I型、Ⅱ型。
厚度:3.0mm、4.0mm。
执行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
当卷材用于地下工程时,其不透水性应符合0.3MPa,120min不透水的要求。
施工方法:热熔。与NRC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复合使用时,搭接边采用热风熔接。
4.5RAM-CL快速反应粘进口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以改性沥青自粘胶为基料,进口聚乙烯交叉层压膜为膜基,表面覆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制成的防水卷材。按粘结面形式分为单面粘和双面粘。
厚度:1.5mm、2.0mm。
执行标准:《湿铺防水卷材》GB/T35467-2017E类。
施工方法:湿铺或与NRC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或NRC-WS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配合使用,搭接边自粘。
4.6RAM-CN快速反应粘防水卷材
以改性沥青自粘胶为基料,聚乙烯膜或聚酯膜为膜基,表面覆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制成的防水卷材。按粘结面形式分为单面粘和双面粘。
厚度:1.5mm、2.0mm。
执行标准:《湿铺防水卷材》GB/T35467-2017E类、H类。
施工方法:湿铺或与NRC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NRC-WS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配合使用,搭接边自粘。
4.7SPM-PY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胎)
以添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丁苯橡胶(SBR)、增粘树脂的改性沥青为基料,聚酯胎基布为加强层,上表面覆聚乙烯膜(PB膜)、细砂,下表面覆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制成的本体自粘防水卷材。按材料性能分为Ⅰ型和Ⅱ型。
厚度:3.0mm、4.0mm。
执行标准:《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2009PY类。
施工方法:自粘。
4.8SPM-N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胎)
以添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丁苯橡胶(SBR)、增粘树脂的改性沥青为基料,上表面覆PB/PET膜或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下表面覆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制成的单面或双面本体自粘防水卷材。按材料性能分为I型和Ⅱ型。
厚度:1.2mm、1.5mm、2.0mm。
执行标准:《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2009N类。当卷材用于地下工程时,其厚度不小于1.5mm,不透水性应符合0.3MPa,120min不透水的要求。
施工方法:自粘。
4.9PRM-C弹性体改性沥青化学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以添加化学阻根剂的SBS改性沥青为涂盖材料,聚酯毡为胎基,表面以聚乙烯膜(PE膜)做隔离材料制成的具有耐根穿刺功能的防水卷材。
厚度:4.0mm。
执行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Ⅱ型、《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GB/T35468-2017.
施工方法:热熔。与NRC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复合使用时,搭接边采用热风熔接。
4.10PRM-S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聚酯胎)。
以添加化学阻根剂的改性沥青自粘胶为涂盖材料,聚酯毡为胎基,上表面以聚乙烯膜做隔离材料,下表面覆可剥离涂硅隔离膜制成的具有耐根穿刺功能的防水卷材。
厚度:4.0mm。
执行标准:《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2009PY类Ⅱ型、《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GB/T35468-2017。用于种植顶板时应符合0.3MPa,120min不透水的要求。
施工方法:自粘,搭接边热熔。与NRC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复合使用时,搭接边采用热风熔接。
4.11Biogo聚氨酯防水涂料。
由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反应得到的聚氨酯预聚体,配以各种助剂和填料制成的单组分防水涂料,通过聚氨酯预聚体中的-NC0端基与空气中的湿气接触后固化成膜。
执行标准:《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2013S类I型。
施工方法:喷涂或刷涂。
4.12Biogo-B高弹厚质丙烯酸酯防水涂料。
以丙烯酸酯多元共聚乳液为基料,添加多种助剂、填料加工制成的单组分防水涂料。
执行标准:《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JC/T864-2008。
施工方法:刷涂、滚涂或喷涂。
4.13Biogo-J聚合物水泥(JS)防水涂料
由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和多种添加剂组成的有机液料、硅酸盐水泥和砂等无机粉料制成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按材料性能分为I型和Ⅱ型。用于地下工程时,应选用Ⅱ型产品且满足0.3MPa,120min不透水的要求,且耐水性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表4.4.8-2的相关要求。
执行标准: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2009.
施工方法:喷涂或刷涂。
4.14NRC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以橡胶、沥青、软化油为主要组分,加入高温助剂与填料混合而成的在使用年限内保持粘性膏状体的防水涂料。该涂料能封闭基层裂缝和毛细孔,适应复杂的施工作业基层;
与空气接触后长期不固化,可长期保持蠕变性,自愈能力强。
执行标准:《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JC/T2428-2017.
施工方法:刮涂或喷涂。
4.15NRC-WS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以沥青、橡胶为主要组分,加入多种助剂制成的单组分防水涂料。适用于与改性沥青类卷材配合用于立面施工。
执行标准:《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Q/0783WHY031-2020。其主要性能指标见附录。
施工方法:喷涂,待涂层表干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不可用于卷材搭接粘结使用。
4.16Bi0g0-C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以硅酸盐水泥、石英砂等为基料,掺入多种活性化学物质制成的粉状刚性防水材料。
执行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C类。
施工方法:底板采用干撒法施工;侧墙和顶板采用涂刷法施工。
5其他
5.1本图集中除注明单位外,其他均以毫米(mm)为单位。
5.2其他未尽事宜,均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执行。
5.3本图集根据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图集的解释权由该公司负责。
5.4本图集图例

21CJ40-4,卷材防水图集,宏源防水,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四),防水图集,彩色高清带书签 21CJ40-4 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四)(替代13CJ40-4、).pdf

PDF书签目录:

封面 1
目 录 4
编制说明 5
地下工程防水层材料选用表 10
平屋面、坡(瓦)屋面防水层材料选用表 12
种植屋面 顶板、室内、非饮用水池防水层材料选用表 13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4
种植顶板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7
平屋面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19
坡(瓦)屋面、非饮用水池、室内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20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 21
桩头防水构造 25
后浇带防水构造 26
变形缝防水构造 27
平屋面防水构造 29
坡(瓦)屋面防水构造 31
室内防水构造 32
附录防水材料性能指标 33
主编单位、联系人及电话 3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TB 10504-2018,可行性研究,铁路建设项目,TB 10504-2018 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终稿)打印版

铁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是规范铁路基本建设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统一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基础性标准,是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的重要标准支撑。
本次修订是在《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 号)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实践经验和设计文件编制经验,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特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促进技术进步,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节约土地和能源,根据铁路工程建设对预可行性
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文件编制要求,规范了铁路建设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明确了各阶段文件组成与内容深度,突出了各阶段特点和差异性,提高了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编制办法的文件组成与内容由三部分调整为四部分,由新建(改建)铁路、铁路枢纽(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铁路及公铁合建特大桥(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大型站房(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四部分和两个附录组成。适用于新建(改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铁路枢纽、铁路及公铁合建特大桥、大型站房等大中型建设项目。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规范铁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可研总说明书增加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内容。
2.为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落实国家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预可、可研增加了土地综合开发研究结论,并进行两种情况的财务分析。
3.初设总说明书增加了铁路线路安全保护,说明安全保护区内外可能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场所、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统计调查和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4.突出了绿色通道建设内容,路基与土地利用篇中,可研增加绿色通道设计原则,初设和施工图增加绿色通道,说明绿化工程内容和要求。
5.为保障长大坡道运输安全和能力,可研、初设、施工图总说明书增加了区间闭塞分区划分及检算;可研、初设运输组织篇增加了区间闭塞分区分布说明及接触网电分相行车检算,对高速铁路通过 20‰及以上长大坡道区段时运输能力进行检算,深化了运输组织设计文件相关内容。
6.为保障铁路隧道运营安全,将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及运营通风设施单独成章,提高了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
7.初设、施工图阶段的安全施工篇改为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文件组成内容为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防范;增加劳动安全卫生节,突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8.初设、施工图阶段房屋建筑与基础设施维修篇增加站房及其他工程章,增加附录 B 中小型站房方案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与目前建设程序相匹配,提高了站房工程文件编制质量。
9.初设、施工图阶段取消迁改与重点大型临时工程篇,初设迁改内容纳入相关专业,施工图单列迁改篇,重点大型临时工程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意见篇。
10.初设增加了环境敏感区段线路方案的确定分析,可研、初设取消了环(水)保部门意见,施工图篇名改为环境工程,重点关注环境工程设计。增加了环评报告、水保方案及其审批意见的执行情况说明,解决了环评、水保方案及其批复与设计阶段不匹配的问题。
11.预可、可研前期研究阶段强化了客货运量预测分析和落实,突出了确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和稳定建设方案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强调了融资方案与经济评价。
12.初设阶段按照国家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的新要求补充完善相关内容,调整优化了篇章文件组成,突出了质量安全有关要求,细化了对投资影响较大的设计内容。
13.施工图阶段增加了地质篇,有利于掌握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应对施工地质风险,及时制定预防措施,指导工程实施;增加了消防设计篇,有利于消防工程建设实施,满足了消防审查要求;细化了专业工点设计,突出了施工与运营维护相关内容。
在执行本办法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复兴路 6 号院,邮编 100891),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编制办法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目 录
总 则··················1
第 一 部 分 新建(改建)铁路的文件组成与内容
Ⅰ 预可行性研究······1
Ⅱ 可行性研究·········9
第一篇 总说明书······9
第二篇 经济与运量··15
第三篇 运输组织·····17
第四篇 地 质········20
第五篇 线路与轨道··22
第一章 线 路··22
第二章 轨 道··27
第六篇 路基与土地利用················28
第一章 路 基··28
第二章 土地利用···················29
第七篇 桥 涵········30
第八篇 隧 道········33
第九篇 站 场········35
第十篇 机务、车辆与动车组设备 ···38
第一章 机务设备···················38
第二章 车辆设备···················41
第三章 动车组设备················42
第十一篇 通信、信号、信息与灾害监测 ··············44
第一章 通 信··44
第二章 信 号··46
第三章 信 息··47
第四章 灾害监测···················48
第十二篇 牵引供电与电力·············49
第一章 牵引供电系统·············49
第二章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 所及牵引供电调度50
第三章 接 触 网···················51
第四章 油、气管道(库)的电磁干扰防护······52
第五章 电 力··53
第十三篇 给水排水··54
第十四篇 房屋建筑与基础设施维修 56
第一章 房屋建筑···················56
第二章 暖通空调及室内给排水·57
第三章 基础设施维修·············58
第十五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节约能源 ···········59
第一章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59
第二章 节约能源···················61
第十六篇 施工组织方案意见与投资估算 ··············62
第一章 施工组织方案意见·······62
第二章 投资估算···················65
第十七篇 融资方案与经济评价·······66
第一章 评价依据、原则及基础·66
第二章 融资方案···················67
第三章 财务分析···················67
第四章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67
第五章 结 论··68
Ⅲ 初步设计···········69
第一篇 总说明书·····69
第二篇 经济与运量··75
第三篇 运输组织·····77
第四篇 地 质········79
第五篇 线路与轨道··81
第一章 线 路··81
第二章 轨 道··85
第六篇 路基与土地利用················87
第一章 路 基··87
第二章 绿色通道···················89
第三章 土地利用···················90
第七篇 桥 涵········91
第八篇 隧 道········95
第一章 隧 道··95
第二章 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及运营通风······99
第三章 隧道风险评估···········100
第四章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101
第九篇 站 场······102
第一章 站 场102
第二章 客货运机械设备及其他···················107
第十篇 机务设备···107
第十一篇 车辆设备110
第十二篇 动车组设备·················112
第十三篇 通 信···114
第一章 通 信114
第二章 路外通信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116
第十四篇 信 号···117
第十五篇 信 息···119
第十六篇 灾害监测121
第十七篇 牵引供电122
第一章 牵引供电系统···········122
第二章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 所及牵引供电调度··················123
第三章 接 触 网·················125
第四章 油、气管道(库)的电磁干扰防护····126
第十八篇 电 力···127
第十九篇 给水排水129
第二十篇 房屋建筑与基础设施维修 ··················131
第一章 房屋建筑·················131
第二章 暖通空调及室内给排水···················133
第三章 站房及相关工程········134
第四章 基础设施维修···········136
第二十一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137
第二十二篇 施工安全风险防范·····139
第二十三篇 施工组织设计意见·····141
第二十四篇 总 概 算·················144
Ⅳ 施 工 图·········147
第一篇 总 说 明···147
第二篇 地 质······152
第三篇 线 路······153
第四篇 轨 道······156
第五篇 路基与土地利用··············158
第一章 路 基158
第二章 绿色通道·················161
第三章 土地利用·················162
第六篇 桥 涵······163
第七篇 隧 道······166
第一章 隧 道166
第二章 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及运营通风····170
第三章 隧道风险评估···········171
第四章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172
第八篇 站 场······172
第一章 站 场172
第二章 客货运机械设备及其他···················175
第九篇 机务设备···176
第十篇 车辆设备···177
第十一篇 动车组设备·················179
第十二篇 通 信···179
第一章 通 信 ·179
第二章 路外通信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 ··186
第十三篇 信 号···186
第十四篇 信 息···192
第十五篇 灾害监测194
第十六篇 牵引供电195
第一章 牵引供电系统···········195
第二章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 所及牵引供电调度··················196
第三章 接 触 网·················198
第四章 油、气管道(库)的电磁干扰防护····201
第十七篇 电 力···201
第十八篇 给水排水204
第十九篇 房屋建筑与基础设施维修 ··················206
第一章 房屋建筑·················206
第二章 暖通空调及室内给排水···················208
第三章 站房及相关工程········209
第四章 基础设施维修···········213
第二十篇 消防······213
第二十一篇 环境工程·················214
第二十二篇 迁改工程·················215
第二十三篇 施工安全风险防范·····217
第二十四篇 重点大型临时设施与总预算 ············218
第一章 重点大型临时设施·····218
第二章 总预算219
第 二 部 分
铁路枢纽(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文件组成与内容
Ⅰ 预可行性研究···222
Ⅱ 可行性研究······228
第一篇 总说明书···228
第二篇 经济与运量234
第三篇 运输组织···235
第四篇 地 质······237
第五篇 站 场······239
第六篇 线路与轨道243
第一章 线 路243
第二章 轨 道245
第七篇 路基与土地利用··············246
第八篇 桥 涵······246
第九篇 隧 道······246
第十篇 机务、车辆与动车组设备 ·246
第一章 机务设备·················246
第二章 车辆设备·················248
第三章 动车组设备··············250
第十一篇 通信、信号、信息与灾害监测 ············251
第一章 通 信251
第二章 信 号253
第三章 信 息255
第四章 灾害监测·················256
第十二篇 牵引供电与电力···········257
第十三篇 给水排水257
第十四篇 房屋建筑与基础设施维修 ··················259
第十五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节约能源 ·········259
第一章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259
第二章 节约能源·················261
第十六篇 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投资估算、融资方案 ·················262
第一章 施工组织方案意见·····262
第二章 投资估算·················262
第三章 融资方案·················262
Ⅲ 初步设计·········263
第一篇 总说明书···263
第二篇 经济与运量269
第三篇 运输组织···270
第四篇 地 质······272
第五篇 站 场······274
第一章 站 场274
第二章 客货运机械设备及其他···················279
第六篇 线路与轨道279
第一章 线 路279
第二章 轨 道282
第七篇 路基与土地利用··············284
第八篇 桥 涵······284
第九篇 隧 道······284
第十篇 机务设备···284
第十一篇 车辆设备286
第十二篇 动车组设备·················289
第十三篇 通 信···290
第一章 通 信290
第二章 路外通信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293
第十四篇 信 号···293
第一章 信 号293
第二章 驼峰调速设备及其动力设备·············296
第十五篇 信 息···296
第十六篇 灾害监测298
第十七篇 牵引供电299
第十八篇 电 力···299
第十九篇 给水排水299
第二十篇 房屋建筑与基础设施维修 ··················302
第二十一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302
第二十二篇 施工安全风险防范·····305
第二十三篇 施工组织设计意见·····305
第二十四篇 总 概 算·················305
Ⅳ 施 工 图·········306
第一篇 总 说 明···306
第二篇 地 质······311
第三篇 站 场······313
第一章 站 场313
第二章 客货运机械设备及其他···················314
第四篇 线 路······314
第五篇 轨 道······316
第六篇 路基与土地利用··············316
第七篇 桥 涵······316
第八篇 隧 道······316
第九篇 机务设备···317
第十篇 车辆设备···318
第十一篇 动车组设备·················319
第十二篇 通 信···320
第一章 通 信 ·320
第二章 路外通信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327
第十三篇 信 号···327
第一章 信 号327
第二章 驼峰调速设备及其动力设备·············333
第十四篇 信 息···334
第十五篇 灾害监测336
第十六篇 牵引供电338
第十七篇 电 力···338
第十八篇 给水排水338
第十九篇 房屋建筑与基础设施维修 ··················338
第二十篇 消 防···338
第二十一篇 环境工程·················338
第二十二篇 迁改工程·················339
第二十三篇 施工安全风险防范·····339
第二十四篇 重点大型临时工程与总预算 ············339
第 三 部 分
铁路及公铁合建特大桥(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文件组成与内容
Ⅰ 预可行性研究···340
Ⅱ 可行性研究······343
第一篇 总说明书···343
第二篇 附 图······347
第三篇 测量与勘察348
第一章 测 量 ·348
第二章 勘 察 ·348
第四篇 施工组织方案意见与投资估算 ···············349
第一章 施工组织方案意见·····349
第二章 投资估算 ··················351
Ⅲ 初步设计·········353
第一篇 总说明书···353
第二篇 附 图······356
第三篇 测量与勘察357
第一章 测 量 ·357
第二章 勘 察 ·357
第四篇 施工组织设计意见与总概算 ··················358
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意见·····358
第二章 总概算360
Ⅳ 施 工 图·········363
第一篇 说 明 书···363
第二篇 附 图······366
第三篇 测量与勘察366
第一章 测 量366
第二章 勘 察367
第四篇 施工组织设计与总预算·····367
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368
第二章 总预算370
第 四 部 分
大型站房(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文件组成与内容
Ⅰ 概念方案设计···372
Ⅱ 方案设计·········375
Ⅲ 初步设计·········389
第一篇 设计总说明389
第二篇 总平面及建筑设计···········391
第一章 总平面391
第二章 建筑设计·················392
第三篇 结构设计···393
第一章 房屋结构·················393
第二章 旅客地道·················394
第三章 铁路桥梁·················395
第四章 地下结构(基坑工程)···················395
第五章 公路桥结构··············396
第四篇 电 力······397
第五篇 通信与信息399
第一章 通 信399
第二章 路外通信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401
第三章 信 息401
第六篇 给水排水···403
第一章 室外给水排水···········403
第二章 室内给水排水···········404
第七篇 暖通空调···405
第八篇 专项设计···405
第一章 金属屋面·················406
第二章 幕 墙406
第三章 装饰装修·················407
第四章 静态标识导向···········407
第五章 电气照明·················408
第六章 综合管线·················408
第九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409
第十篇 施工组织设计与总概算·····411
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411
第二章 总概算412
Ⅳ 施工图设计······415
第一篇 设计总说明415
第一章 概 述415
第二章 站场工程·················415
第三章 市政配套工程···········415
第二篇 总平面及建筑设计···········416
第三篇 结构设计···418
第一章 基坑围护·················418
第二章 房屋结构设计···········418
第三章 旅客地道·················422
第四章 铁路桥梁结构···········422
第五章 公路桥结构··············423
第四篇 电 力······424
第五篇 通 信······426
第一章 通 信426
第二章 路外通信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431
第六篇 信 息······431
第七篇 给水排水···433
第一章 室外给排水··············433
第二章 室内给水排水···········434
第八篇 暖通空调···434
第九篇 环境工程···435
第十篇 专项设计···436
第一章 金属屋面·················436
第二章 幕 墙437
第三章 装饰装修·················438
第四章 静态标识导向···········439
第五章 电气照明·················439
第六章 综合管线·················440
第七章 建筑设备·················440
第十一篇 消防设计441
第十二篇 施工图预算·················442
附 录
附录 A 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 ············445
附录 B 中小型站房方案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44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TB 10504-2018 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终稿)打印版已关闭评论

本书展示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采集的60个典型矿山不同类型典型矿床的63块大型矿石标本图片,介绍了这些大型标本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石品位及矿床成因类型与矿区地质矿产条件,可供专业人员开展研究、大专院校师生开展教学以及向社会公众推广普及地学知识参考使用。

9787116091672,任香爱,典型矿山,刘向东,张业成,张铁奎,杜东阳,矿石,矿石收藏,矿石标本图册,郭海燕,彩色PDF版《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任香爱、杜东阳、刘向东、郭海燕、张铁奎、张业成

自2004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成以来,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收集工作。目前,共收藏有380份实物资料,主要包括555个钻孔的301214m岩心、9109袋岩屑以及15733块标本、39941件薄片、106件样品。此外,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和地质调查专项的支持下,还专门采集了我国典型矿床大型矿石标本211块,这些标本主要包括铁矿、锰矿、铜矿、铅锌矿、钨矿锰矿、金矿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不同矿种的成因类型。同时对这些大型标本逐一进行照相和特征描述,反映这些大标本的名称、采集地点、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石品位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这些大标本陈列在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大标本园内,供专业人员、院校师生、社会公众观察研究。
本书从211块典型矿石大标本中选取了60个典型矿山的63块大型矿石标本,包括铁矿、锰矿、铜矿、铅锌矿、钨矿、钥矿、锡矿、金矿、银矿、锂铍矿等,展示了大标本图片,简要介绍了各个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特征以及矿石标本的结构构造、成因类型、矿物成分、矿石品位等。
本书共分5章:第一章按照矿种和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归类汇总: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介绍了黑色金属(11块)、有色金属(31块)、贵金属(20块)、稀有金属(1块)矿床的矿区地质、矿床特征以及大标本特征。

9787116091672,任香爱,典型矿山,刘向东,张业成,张铁奎,杜东阳,矿石,矿石收藏,矿石标本图册,郭海燕,彩色PDF版《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任香爱、杜东阳、刘向东、郭海燕、张铁奎、张业成

彩色PDF版《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任香爱、杜东阳、刘向东、郭海燕、张铁奎、张业成已关闭评论

同济大学,吴冲,桥梁工程,钢结构,钢结构在中国桥梁工程的应用与展望(同济大学 吴冲)

按结构受力体系分类
悬索桥
地锚式
►跨越能力大
►先架缆索后架梁
►无支架施工
自锚式
►不需要锚定
►需先架设梁
►跨越能力较小

斜拉桥
跨越能力大
悬臂施工

 按结构受力体系分类
钢拱桥
有推力
无推力

梁式桥
钢箱梁桥:1974 年巴西Ponte Costa e Silva跨径300m,崇启大桥L=185m
钢桁梁桥: 1917 年加拿大Quebec 桥 跨径549m

刚构桥
抗震性能好
温度对桥墩影响大

按结构受力体系分类
组合体系桥梁
实腹梁与桁架的组合
梁与拱的组合,如兰新铁路新疆昌吉河桥,九江长江大桥
梁与悬吊系统的组合,如丹东中朝边界上的鸭绿江桥;
梁与斜拉索的组合,如芜湖长江大桥;
悬索与斜拉索的组合,如纽约布鲁克林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073-2015代替Q/SY1073一2009
石油化工仪表检修劳动定额
The labor quota for the maintenance of petrochemical instrumentation

2015-08一04发布2015-1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073,Q/SY 1073-2015,仪表检修,劳动定额,石油化工,Q/SY 1073-2015 石油化工仪表检修劳动定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石油化工企业仪表专业的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
表、集中检测装置及仪表、集中监视与控制装置、工业计算机系统等检修的劳动定额。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设备检修、生产保运维修等。
2总则
2.1本标准规定的仪表检修劳动定额单位为小时(h)。
2.2本标准只进行拆除作业时乘以系数0.35。
2.3本标准仪表大修作业时乘以系数1.2。
2.4本标准进行抢修、抢险作业时乘以系数为1.8。
2.5本标准综合考虑了用火、用电等多样作业票办理时间。
2.6本标准不包括仪表保温伴热系统、仪表电缆、仪表引线、仪表保温(保护)箱、仪表机柜
(盘)、仪表喷漆及防腐等问题处理,本条所列项目劳动定额参照其他标准。
2.7本标准所有作业高度应在2m以内,凡超过2m的劳动定额应乘以表1中的作业难度系数:本标
准所有作业条件均指正常工况、空间及环境温度,对于测量有毒有害介质的仪表、进人有限空间及环
境温度37℃以上或低于一15℃的检修作业均乘以表1中的作业难度系数:对于多种难度状况同时存
在的作业,相应系数为各系数叠加值。作业难度系数见表1。

3过程检测仪表劳动定额
3.1温度仪表劳动定额
3.1.1温度仪表小修劳动定额
3.1.1.1工作内容:清除污垢、检查,处理一般故障、更换接头、垫片,本体调试(不含标定)等。
3.1.1.2温度仪表小修劳动定额见表3。

3.1,2温度仪表检修调试劳动定额
3.1.2.1工作内容:除尘,主要部件检查修理、鉴定、更换部件,本体试验、系统调试、记录等。
3.1.2.2温度仪表检修调试劳动定额见表4。
3.2压力仪表劳动定额
3.2.1压力仪表小修劳动定额
3.2.1.1工作内容:清除污垢、检查,处理一般故障、更换接头、垫片,调试等。

4过程控制仪表劳动定额
4.1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劳动定额
4.1.1变送单元仪表小修劳动定额
4.1.1.1工作内容:清除污垢、检查,处理一般故障、更换接头、垫片,本体调试等。
4.1.1.2变送单元仪表小修劳动定额见表14。

4.1,2变送单元仪表检修劳动定额
4.1.2.1工作内容:除尘,主要部件检查修理、鉴定、更换部件,本体试验、系统调试、记录等。
4.1.2.2变送单元仪表检修劳动定额见表15。
4.1.3显示单元仪表小修劳动定额
4.1.3.1工作内容:清除污垢、检查,处理一般故障、更换接头、垫片,本体调试等。
4.1.3.2显示单元仪表小修劳动定额见表1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5.160.40 J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23.1-2019
代替GB/T3323一2005
焊缝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
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elds-Radiographic testing-
Part 1:X-and gamma-ray techniques with film
(ISO17636-1:2013,MOD)
2019-08-30发布
2020-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323.1-2019,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射线检测,焊缝无损检测,第1部分,GB/T 3323.1-2019 焊缝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 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pdf

GB/T3323《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
第2部分:使用数字化探测器的X和伽玛射线技术。
本部分为GB/T332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3323一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与GB/T3323一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5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部分术语定义和符号(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符号和缩略语(见第4章):
修改了最低图像质量要求(见6.9,2005年版的5.9);
修改了人员资格(见6.10,2005年版的5.10):
将骑座式角焊缝修改为安放式管座焊缝(见图4、图7、图10,2005年版的图4、图7、图10):
修改了管电压1000kV以下的X射线机(见7.2.1,2005年版的6.2.1):
修改了附录A,线型像质计改为丝型像质计,像质计数值改为像质值(见附录A,2005年版的附录A);
删除了2005年版的附录D~附录E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7636-1:2013《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
本部分与IS017636-1:2013相比,结构略有调整,即将6.9调整至6.7,其他顺延:调整了附录A与附录B的顺序。
本部分与IS017636-1:2013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增加引用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1S05579的GB/T19943(见第1章):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2604.2代替了IS05576(见第3章):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3901.1代替了IS019232-1(见6.8):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3901.2代替了IS019232-2(见6.8);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3901.4代替了IS019232-4(见6.7):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9802代替了IS05580(见6.9、7.8、7.10):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9445代替了ISO9712(见6.10);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9348.1代替了IS011699-1(见7.3、表3、表4);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5758(所有部分)代替了EN12543.1~EN12543.5(见7.6):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9348.2代替了IS011699-2(见7.9)。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参考文献”中的IS05579、IS019232-3。
本部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勤合焊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浙江优尔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海油工程海洋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缙云克力尔检测器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解应龙、蒋建生、杨龙、徐国珍、朱从斌、王晓勇、刘怿欢、伏喜斌、吕君敏、詹军、王滨、丁杰、张义凤、孙钟、樊印龙、苏金花、卢旗锋、翟莲娜、马冲先、金静静。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3323-1982、GB/T3323-1987、GB/T3323-2005。

内容索引: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和缩略语2
5射线检测技术分级3
6通则3
7推荐的射线检测技术5
8检测报告…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最低像质值…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对接环焊缝100%射线检测的推荐曝光次数2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T 3323.1-2019 焊缝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 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pdf已关闭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