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9月 ( 第 60 页)

ICS07.040 A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930-2008
代替GB7930一1987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 of 1:500 1:1 000 1:2 000 topographic maps
2008-06-20发布
200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1000,1:2000,1:500,GB/T 7930-2008,内业规范,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GB/T 7930-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

本标准代替GB7930一1987《1:500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本标准与GB7930一1987相比较,内容的变化主要包括:
一标准的体例、措辞、语句按照GB/T1.1一2000进行了全面修改。
一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对原标准1.1.1进行了修改,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18315执行。
对原标准1.1.2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1执行。
一对原标准1.1.6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1执行。
一对原标准1.4进行了修改,航摄资料应满足GB/T6962的规定。
一对原标准1.6进行了修改,按CH/T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
一在原标准第2章中加入了彩色摄影处理。
对原标准8.1进行了修改,航测内业测绘产品按CH1002、CH1003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增加了10.1技术总结。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王兆煦、杜筱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7930-1987。

内容索引: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总则.........1
3.1地形图的规格1
3.2地形图的精度2
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5
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3
3.5技术设计…3
3.6对仪器的要求3
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3
4摄影处理3
4.1一般要求3
4.2晒像3
4.3复照4
4.4照像植字4
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4
5.1准备工作4
5.2转点和选点5
5.3坐标量测6
5.4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6
5.5航测桩点法加密b
5.6加密接边规定8
5.7展点8
6像片平面图和正射影像图9
6.1纠正镶嵌9
6.2微分纠正…11
7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13
7.1准备工作……13
7.2定向…13
7.3测绘地物、地貌14
7.4接边和结尾工作……14
7.5航测桩点法测图…14
8解析测图仪联机测图…15
8.1准备工作……15
8.2定向和测图…15
9原图清绘与接边…………15
9.1原图清绘的要求…15
9.2原图接边规定………………15
10检查验收和资料上交16
10.1技术总结16
10.2检查验收16
10.3资料上交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WILD E4纠正仪上作业求底点的方法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缝隙长度W、宽度D表1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土建 市政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9-19 20:39:09

提问网友:洛必达生存法


a6的光圆钢筋,网目规格200mm*200mm。 a6的钢筋是多重啊?面层是1097.13平方米,共计需要多少吨?用1097.13*0.04在× a6钢筋重量?

解答网友:钢筋撑起半边天


用面积化为任意的长度*宽度  再按间距计算到根数,就精确的计算到钢筋重量了

2438公斤

1097.13=35*31.35

(35*157+31.25*175)*0.222=2438

ICS 27.120 P64
备案号:50695一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5046-2015
核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Code for hydraulic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2015-07-01发布
2015-1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25046-2015,NB/T25046,NBT25046-2015,核电厂,核电厂水工设计规范,水工设计规范,NB/T 25046-2015 核电厂水工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的要求,编制组认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已运行和在建核电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经验,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并在向核电设计、运行和管理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3章和10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定义、核电厂用水、重要厂用水系统、厂用水系统、常规岛供水系统、取排水建筑物和水泵房、输水设施和水池、湿式冷却塔、重要厂用水冷却池、厂区防洪、工业与生活给水及处理、厂区排水及处理等。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东北电力设计院
参编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国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3)
3核电厂用水(7)
3.1水源(7)
3.2水量和水质(9)
3.3水量平衡设计……(13)
4重要厂用水系统(15)
4.1一般规定(15)
4.2重要厂用水系统物项分级(16)
4.3重要厂用水系统选择与布置(19)
4.4重要厂用水系统建筑物结构设计原则(20)
5厂用水系统(22)
5.1一般规定…………(22)
5.2厂用水系统物项分级………………………(22)
5.3厂用水系统的选择与配置(23)
5.4厂用水系统建筑物结构设计原则(25)
6常规岛供水系统(26)
6.1一般规定(26)
6.2供水系统物项分级··(27)
6.3供水系统的优化计算………(28)
6.4供水系统选择与布置…………6.5
供水系统建筑物结构设计原则…………………………·(35)
6.6工业水及补给水系统………(35)
7取排水建筑物和水泵房………(37)
7.1-一般规定…………………(37)
7.2重要用水取排水建筑物和水泵房………………·(42)
7.3厂用水系统取排水建筑物和水泵房(43)
7.4常规取排水建筑物和水泵房………………(44)
7.5取排水建筑物和水泵房结构设计………………(51)
8输水设施和水池………………(64)
8.1输水管、沟渠和水池选择与布置…………(64)
8.2输水管、沟渠水力计算………………………(67)
8.3输水管、沟渠和水池结构设计(69)
8.4地下钢管(76)
8.5顶管(81)
8.6盾构法隧道(89)
8.7隧洞(97)
8.8明渠(99)
9湿式冷却塔(107)
9.1一般规定………(107)
9.2冷却塔热力、空气动力和水力计算(111)
9.3冷却塔结构设计原则…(117)
9.4自然通风冷却塔结构设计与计算…(120)
9.5机械通风冷却塔结构设计与计算………(131)
9.6淋水装置构架…………………(132)
9,7构造要求……………………(133)
10重要厂用水冷却池…………(136)
10.1一般规定…………………………(136)
10.2重要厂用水冷却池选择及布置…………………(136)
10.3重要厂用水冷却池热力计算………………(137)
10.4冷却池结构设计与计算…………………………(139)
11厂区防洪(141)
11.1厂区排洪沟……………………………(141)
11.2厂区防洪堤和护岸(142)
12工业与生活给水及处理(146)
12.1一般规定(146)
12.2给水处理………(147)
12.3生活给水(150)
13厂区排水及处理(152)
13.1一般规定(152)
13.2雨水排水(152)
13.3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154)
13.4污废水处理及利用(155)
附录A虹吸井几何尺寸的确定与水力计算(158)
附录B局部阻力系数、组合弯管相邻影响系数推荐值及其公式…(162)
附录C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管沟伸缩缝形式(172)
附录D钢管防腐等级选用…(173)
附录E顶管上的永久作用标准值计算(174)
附录F顶管管道计算方法..(177)
附录G浅埋隧道荷载计算…(183)
附录H盾构隧道衬砌圆环计算…(188)
附录J冷却塔二维热力计算(193)
附录K冷却池冷却能力估算(198)
本规范用词说明(203)
引用标准名录…(204)
附:条文说明(20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120.10
Q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577-2022
外墙外保温防火分隔条
Flame separation strip for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2022-02-11发布202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JG/T 577,JG/T 577-2022,外墙外保温,正式版,防火分隔条,正式版 JG/T 577-2022 外墙外保温用防火分隔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墙外保温用防火分隔条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分仓用分隔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486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T10297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
GB/T11969一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JG/T536一2017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火分隔条flame separation strip
由膨胀玻化微珠、无机胶凝材料、添加剂等材料经混合、压制成型、养护而成的板状或条状制品。
4要求
4.1尺寸及允许偏差
防火分隔条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性能
防火分隔条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GB50544-2022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运输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general layout and transportation
for non-ferrous metallurgical industry
2022-07-15发布2022-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联合发布

GB 50544,GB 50544-2022,总图规划,有色金属工业,正式版,运输设计,正式版 GB 50544-2022 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适应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的需要,统一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的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
1.0.3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应符合选址科学、技术先进、节约用地、安全适用、节能环保、水土保持、经济合理和管理方便的要求。
1.0.4扩建和改建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的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应利用现有设施,并应减少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1.0.5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规划设计方案。
1,0.6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厂址选择selection of plant location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拟建工程所必需具备的条件,结合生产工艺特点,对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论证,从中择优确定厂址的工作。
2.0.2总体规划general planning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拟建工程近期、远期建设目标和规模,在选定的厂址上,按照国家现行标准、产业政策等要求,统筹兼顾、综合布局企业功能分区和各功能区之间相互位置以及相互联系的工作。
2.0.3总平面布置general layout
在总体规划和既定厂址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综合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确定拟建的建(构)筑物、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室外管线及绿化设施平面位置的工作。
2.0.4功能分区functional zoning
为诚少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将企业场地内各建(构)筑物及设施按照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系统分区布置,构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的工作。
2.0.5工业场地industrial site
用于布置与有色金属生产相关的建(构)筑物、交通运输设施、室外管线等的场地。

2.0.6竖向设计vertical design
在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工艺、交通运输、管网布置、场地排水及施工方式等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和气象条件,对场地自然标高进行利用和垂直方向的改造、确定场地坡度和设计标高的工作。
2.0.7管线综合布置integrated arrangement of engineering pipeline
根据管线的种类及技术要求,结合总平面布置,确定各种管线的走向及空间位置的设计工作。
2.0.8厂内运输transport in the factory
厂矿建设范围内的铁路、道路、水路及其他运输。
2.0.9厂外运输transport out of the factory
厂矿建设范围外的铁路、道路、水路及其他运输。
2.0.10废物堆场waste dump
堆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场所。
2.0.11通道passageway
厂区用以集中设置道路、铁路及各种管线和绿化的地段。

3厂址选择
3.0.1厂址选择应符合自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工业布局、物料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等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工业园区规划的要求。
3.0.2厂址选择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宜避开易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的有关规定
3.0.3厂址选择应利用荒山劣地、滩涂,不应对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造成破坏
3.0.4下列地段和地区严禁选为厂址: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采矿地表塌陷区和错动区界限内;
3爆破警戒范围内。
3.0.5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应选为厂址:
1全新世活动断裂和抗震设防烈度高于9度的地震区:
2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保护区域内:
3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
4存在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5对飞机起落、雷达导航、电台通信、军事设施、电视传播、气象探测和地震检测,以及天文观测等有影响的范围内。

4总体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根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等编制,应满足生产、运输、抗震、防洪、消防、安全、卫生、节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发展循环经济和职工生活需要,并应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1.2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以及交通运输、矿产资源等专项规划的要求。
4.1,3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分期建设时,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规划近期建设和远期建设发展用地,做到近期建设集中布置、远期建设预留发展、分期征用土地。
4.1.4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根据建设项目组成,以矿山主要工业场地、冶炼厂和加工厂为主体进行规划,并应满足所在城镇、工业园区及相邻企业的布局和发展要求。
4,1.5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GB50988的有关规定。
4,1.6企业的物料运输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满足生产流程要求,物料运输应短捷,顺畅,物料运输过程中不宜折返,并不宜相互交叉干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广东省标准
DBJ/T 15一234一2021
备案号 J 16192一2022
广东省绿色建筑检测标准
Tes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2021一11一24 发布 2022一05一01 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T15-234-2021,广东省,检测标准,正式版,绿色建筑,正式版 DBJ/T15-234-2021 广东省绿色建筑检测标准(附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监督与管理,规范绿色建筑检测方法,促进绿色建筑健康有序地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民用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检测。
1.0.3 从事绿色建筑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的检测资质;从事绿色建筑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1.0.4 绿色建筑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 透水铺装 permeable paving
一种新型的城市铺装形式,通过采用大孔隙结构层或者排水渗透设施,使雨水能够通过渗透设施就地下渗,从而达到减少地表径流、雨水还原地下等目的。其设施种类包括透水沥青路面、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砖路面、植草格、鹅卵石和碎石等铺装。
2.0.3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归一化量度,其定义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
2.0.4空气声隔声性能 air borne soun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建筑中通过空气传播的噪声的隔声性能。
2.0.5 撞击声隔声性能 1哪act soun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在建筑结构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的隔声性能。
2.0.6 耗电输冷 (热)比〔Ec(H)R a」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cooling(heat)quantity ratio
检测工况下,空调冷 (热 )水系统所有运行循环水泵的功率之和 (kw )与系统供冷 (热 )量 (kw)的比值。
2.0.7 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 energy consumption perunit air volume of air duct system
空调、通风的风道系统输送单位风量 (m3/h)所消耗的电功率 (W )。
2.0.8 住宅排气道系统 residential exhaust pipe system
由竖向安装的共用排气道、防火与止回部件、屋顶风帽及其连接结构等系统化集成的住宅厨房、卫生间废气排放的集中管道系统。
2.0.9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其中地表水地源热泵又分为江、河、湖、海水源热泵系统。
2.0.10 显热交换效率 sensibl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温差之比。
2.0.11 全热交换效率 total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烩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熔差之比。
2.0.12 空气源热泵机组胜能系数(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air source heat pump unit
在规定的制冷 (热 )测试条件下,空气源热泵机组制冷(热 )能力与机组功率之比。
3 基 本 规 定
3.0.1 当进行绿色建筑检测时,委托方应提供工程相关文件和有关技术资料。
3.0.2 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或检测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0.3 当绿色建筑按计数方法检测时,其最小抽样检测数量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表 3.0.3的规定。本标准各章节所规定均为最小抽样检测数量,具体检测内容及数量以实际要求为准。

4 室外环境检测
4.1 一 般 规 定
4.1.1 绿色建筑室外环境检测项目包括场地电磁辐射、场地环境噪声、人行及非机动车道路照明、室外照明光污染等检测。
4.1.2 土壤或基质层渗透系数的检测对象包括下凹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等。
4.2 场地电磁辐射检测
4.2.1 场地电磁辐射检测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的规定。
4.2.2 场地电磁辐射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和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 (试行 )》HJ 681 的规定。当对建筑周围场地进行环境质量影响瞬时评价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测试:
1 对超短波频段 (30MHz一 300MHz) 的总场强值进行测量;
2 建筑物或构筑物 4个方位各自布点,各方位不少于2个测点,测点距地面高度 1.7m一Zm,每个点连续测 5次,每次观察时间不少于 155,取最大值。5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即为测量值;
3 需要对高层建筑测量时,应在阳台或室内选点测量。
4.2.3 场地电磁辐射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电磁辐射检测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 的规定;
2 当检测结果满足本条第 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团体标准
T/UCST009-2020
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回灌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2020-08-24发布2020-08-24实施
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发布

T/UCST 009,T/UCST 009-2020,地下水回灌技术,城市建设工程,T/UCST 009-2020 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回灌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了在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回灌控制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护水资源和工程周边环境,做到安全适用、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建设工程建设期间抽排地下水的资源性地下水回灌和防沉降地下水回灌。
1.0.3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回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l.l工程周边环境environment around engineering
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桥梁及地下管线等的统称。
2.1.2资源性地下水回灌recharge for increasing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为回补、保护地下水资源而实施的地下水回灌措施。
2.1.3防沉降地下水回灌recharge for preventing uneven settlement
为防控建设工程降水影响区内沉降变形而实施的地下水回灌措施。
2.l.4重力回灌no-pressure artesian recharge
利用水位差重力自流回灌。
2.1.5压力回灌pressured recharge
采用加压系统进行的回灌。
2.l.6同层回灌recharge of the aquifer same as dewatering
抽水含水层与回灌目标层为同一含水层的回灌方式。
2.l.7异层回灌recharge of the aquifer different from dewatering
抽水含水层与回灌目标层为不同含水层的回灌方式。
2.1.8回扬return pump
为防止回灌井井管及其邻近地层发生堵塞而对回灌井进行抽水的一种技术措施。

3基本规定
3.0.1地下水回灌的水源应为工程降水的抽排水。
3.0.2当建设工程采用地下水回灌措施时,地下水回灌应与降
水工程同步进行。
3.0.3当建设工程施工降水进行资源性地下水回灌时,应根据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回灌场地,并通过场地大小、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回灌方法和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回灌量,且应符合当地政策要求。
3.0.4资源性地下水回灌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保证回灌区周边环境安全:
2不得恶化地下水环境:
3应避免引起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3.0.5当工程降水引起的沉降对周边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等产生危害时,应采取地下水回灌或其他防止沉降的措施。
3.0.6防沉降地下水回灌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保证建设工程周边环境安全:
2应满足建设工程抗渗流稳定性要求:
3应满足建设工程抗突涌稳定性要求;
4应避免回灌水位变化对支护结构及其施工造成的影响。
3.0,7地下水回灌应包括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监测等工作内容。
3.0.8回灌工程勘察应充分利用建设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当回灌场地距建设工程场地较远时,应进行回灌场地的专项勘察。回灌场地专项勘察应提供拟回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

4勘察
4.0.1回灌勘察应在搜集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后制定勘察方案。勘察的范围、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地下水回灌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工程复杂程度及已有资料等确定。
4.0.2回灌勘察应包括下列主要工作:
1应搜集区域气象、水文及地质资料,场地及其周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已有建筑物、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和设计等资料:
2应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隔水边界分布范围,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水质及其年变幅。
3场地存在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水位,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补排关系:
4应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当场地及周边存在地表水体时,查明地表水体与工程场地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5应查明基岩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富水性:
6应确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
7应提供含水层的颗分曲线;
8需要进行变形计算时,应提供各土层的压缩模量:
9应提出地下水回灌设计的建议。
4.0.3回灌勘察工作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劫察孔间距宜为25m~50m,孔数应不少于3个:
2抽(注)水试验应不少于2组:
3回灌试验井应不少于2个;
4水位长期观测井应不少于4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060.99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准 T
Q73 T/CSUS38-2022
装配式薄壁型钢构成套标准件的制作及工程使用技术标准
Standard for the manufacturing and applying of a type of
prefabricated thin-walled steel structure suite
2022-02-23发布2022-03-23实施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

T/CSUS 38,T/CSUS 38-2022,工程使用技术,成套标准件制作,装配式薄壁型钢构,T/CSUS 38-2022 装配式薄壁型钢构成套标准件的制作及工程使用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满足装配式薄壁型钢构成套标准件的设计、制作、运输、安装和验收的需要,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地区的层数不超过6层、建筑高度不超过18m,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的薄壁型钢民用建筑钢构成套标准件的设计、制作、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
1.0.3装配式薄壁型钢构成套标准件设计宜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工业化制作和安装。
1.0.4装配式薄壁型纲构成套标准件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定义
2.0.1装配式薄壁型钢构prefabricated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structure
采用热镀铝锌或镀锌、铝锌镁钢带通过冷加工成型的标准件组装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预制梁、墙架柱、楼面块等部件,所有部件均由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具有自重轻、工业化程度高、现场安装方便等特点。
2.0.2墙架柱wall stud
组成墙体单元的冷弯薄壁型钢竖向标准件,承受竖向荷载并与结构面板相连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2.0.3楼盖梁floor beam
组成楼盖的冷弯薄壁型钢水平标准件,与楼面板相连共同承受竖向荷载。
2.0.4斜梁oblique beam
按屋面坡度倾斜布置的冷弯薄壁型钢斜向标准件,与屋面板相连共同承受屋面荷载。
2.0.5拼合截面built-up section
由冷弯薄壁型钢槽形(U形)或卷边槽形(C形)等截面构件连接组成的工字形、箱形或其他形式的截面。
2.0.6楼面块floor block
用于拼接预制的楼板。

3基本规定
3.0.1装配式薄壁型钢构标准件应进行标准化、模数化设计,便于工厂配合建筑信息化模型实现自动化加工和现场便捷施工,实现全过程的协同。
3.0.2装配式薄壁型钢构标准件的结构体系应按传力路径简洁明确、构造简单可靠、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原则,采用螺栓连接等非焊接连接方式来计算设计。
3.0.3装配式薄壁型钢构标准件应根据使用需求、所在地区的地质和气候特点,综合考虑舒适度等指标,设计可重复利用的标准件。主要的承重标准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
3.0.4构件之间的连接装配,根据不同的节点部位,采用相应的螺栓固定,标准件所构筑的房屋可快速拆装。结构中的连接节点均为螺栓连接
3.0.5装配式薄壁型钢构标准件的防火、防腐等耐久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材料
4.1钢材
4.1.1轻型钢的材料性能与强度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
4.1.2用于装配式薄壁型钢的钢材,采用Q235、Q355钢。当有可靠依据时可用其他牌号的钢材,但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薄壁型钢可采用锌或铝锌合金镀层防腐,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用于承重结构的冷弯薄壁型钢的钢带或钢板,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冷弯试验和硫含量、磷含量的合格保证。
4.1.4在设计图纸和材料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钢材的牌号和质量等级、供货条件等以及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材的牌号。必要时,尚应注明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
4.1.5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钢材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20 P20
团体标准
T/CSRME016一2021
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etworked extension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2021-09-10发布2021-12-01实施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发布

T/CSRME 016,T/CSRME 016-2021,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T/CSRME 016-2021 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并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的建设,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检测、评价、监测和验收。
1.0.3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城市地下空间urban underground space
城市地表以下,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开发利用的空间。
2.0.2
既有地下结构exist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
拓建前已经存在,经过改造仍然使用或受到拓建显著影响的地下建(构)筑物。
2.0.3
地下空间拓建extension and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在既有地下空间基础上,通过改(扩)建形成新的地下空间的工程活动。
2.0.4
网络化拓建networked extension and construction
通过改(扩)建形成平面相连、上下互通网络状地下空间的工程活动。
2.0.5
近接增建adjacent extension and construction
与既有地下结构密贴、共用结构或在既有地下结构影响范围内新建结构的一种拓建方式。
2.0.6
连通接驳extension by connection between existed structures
通过开口、增设通道或下沉广场等形式,形成地下空间之间或地下空间与地面之间互通的一种拓建方式。

2.0.7
竖向增层extension in vertical direction
在既有地下结构上方或下方新建地下空间,并整体或局部连通的一种拓建方式。
2.0.8
以小扩大extension by enlarging existing underground
通过改(扩)建既有地下结构,形成新的地下大空间的一种拓建方式。
2.0.9
多维拓展multidirectional extension
采用一种或多种拓建方式,在不同空间方位对既有地下空间改(扩)建形成新的地下空间的拓建方式。

3基本规定
3.0.1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应按照“安全、集约、绿色、可持续”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
3.0.2地下空间拓建工程设计前,应开展资料收集、场地勘察、管线探查、既有结构检测与评价等工作
3.0.3地下空间拓建结构设计应满足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抗震、防水、防涝、防护及防腐蚀要求。
3.0.4拓建结构使用年限应根据工程等级、使用功能、环境作用条件、既有地下结构现状等因素综合确定,且不低于既有地下结构剩余使用年限或改造提升后的使用年限。
3.0.5拓建工程应根据拓建方式、拓建结构型式、拓建工程规模、既有地下结构类型与使用状态、地质条件、环境条件、覆土厚度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施工工法。
3.0.6地下空间拓建工程施工阶段,应核实风险源并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做好既有结构监测、检测与保护。
3.0.7地下空间拓建应做好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文保建筑和绿化植物的保护。
3.0.8地下空间拓建工程应按国家和所在地区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4规划
4.0.1城市地下空间拓建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土地利用、交通、市政、公共、商业、物流、防灾和民防等相关需求。
4.0.2拓建工程应与既有地下空间有机衔接,统筹规划和建设,并合理组织地上,地下各层交通流线。
4.0.3拓建工程不得危及地上和地下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附着物的安全,并满足生态环境及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要求
4.0.4拓建工程公共空间布局应有利于多种空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连通。
4.0.5近接增建拓建工程应结合地质条件和既有建(构)筑物现状,确定合理的空间位置、与既有建(构)筑物间净距、围护结构型式及开挖工法等。
4.0.6连通接驳拓建工程应根据区域内交通流分布,规划连通路径、通道数量、通道尺寸:对需预留连通接口的建筑物,应明确连接规划路径。
4.0.7竖向增层拓建工程应结合拓建空间功能需求,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口方式、既有结构基础型式、施工工法及风险,确定合理的增层布局及实施方案。
4.0.8以小扩大拓建工程应结合既有地下空间平面布置、埋深或高程、断面尺寸、地质条件确定拓建方案,充分利用既有地下空间结构。
4.0.9拓建工程防灾和民防设计宜根据功能要求单独规划,或根据拓建后形成的整体空间重新统筹规划。
4.0.10拓建空间应设置辨识性强、指向清晰、引导连贯、符合人习惯的诱导标识系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标准
T/CREA010-202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insulated decorative panel

2022-01-20发布2022-04-01实施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

T/CREA 010,T/CREA 010-2022,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T/CREA 010-202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地区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及既有建筑改造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及工程验收。
1.0.3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s based on insulated decorative panel
由保温装饰板、粘结砂浆、锚固组件、嵌缝材料和密封胶以及必要时采用的托架等组成的固定在建筑外墙外侧的非承重保温装饰构造的总称。
2.0.2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insulated decorative panel
按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做法,采用粘锚并重方式将其安装在外墙外表面所形成的建筑保温装饰构造实体。
2.0.3保温装饰板insulated decorative panel
由装饰面板、保温材料和胶粘剂在工厂复合成型后,进行切割开槽或加装卡槽制成的板状制品。
2.0.4锚周组件anchoring components
由锚栓、连接件或龙骨、压紧件、螺栓或自攻螺钉组成,用于锚固保温装饰板的锚固件总称。连接件、龙骨和压紧件长度为平行于设置锚固组件的板缝方向的尺寸,高度为垂直于墙面方向的尺寸,宽度为平行于墙面方向且垂直于设置锚固组件的板缝方向的尺寸。
2.0.5单点锚周力anchoring force of single point
在无粘结力条件下,保温装饰板通过锚固组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单个锚固点的抗拉力。
2.0.6包裹砂浆板wrapped mortar board
由聚合物砂浆、玻纤网复合组成,包裹在保温材料表面及侧面的砂浆板,在侧面开槽制成锚周部位。

3基本规定
3.0.1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应安全、可靠,且应能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和破坏,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发生脱落。
3.0.2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3.0.3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有环境保护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的规定。
3.0.4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做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基本要求。
3.0.5工程中使用的单块保温装饰板面积不应大于1m。
3.0.6当在施工现场进行保温装饰板切割时,应使用专用切割机具,并应满足环保要求。
3.0.7本标准检测数据的判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中的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3.0.8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287的规定。
3.0.9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的锚固连接方式分为无龙骨锚固和龙骨锚固:
1无龙骨锚固:锚固组件由锚栓、连接件、压紧件、螺栓组成,基层墙体上的锚栓位置不可变动,见图3.0.9-1。
2龙骨锚固:锚固组件由锚栓、龙骨、压紧件、自攻螺钉组成,基层墙体上的锚栓位置可在龙骨长度方向变动,见图3.0.9-2

4性能要求
4.0.1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4.0.2保温装饰板外观应表面颜色均匀,无破损、脱皮、起鼓等现象,由大板切割制成的保温装饰板常用尺寸宜为1200mm×600mm、800mm×600mm,保温装饰板尺寸允许偏差、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2-1、表4.0.2-2的规定。

4.0.3保温装饰板开槽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装饰面板侧面开卡槽或加装卡槽,采用插锚安装,安装时仅板缝处压紧件压板外露:另一种是在装饰面板表面边棱开卡槽,采用压锚安装,安装时压紧件压板全部外露。当保温装饰板采用无机非金属装饰面板时,卡槽尺寸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010.99
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 P30
T/CCIAT0045-2022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规程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electronic documents and archives

2022-03-14发布2022-06-01实施
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

T/CCIAT 0045,T/CCIAT 0045-2022,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T/CCIAT 0045-2022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程

1总则
1.0.1为适应建设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规范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与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促进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规范移交、安全保管与有效利用,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过程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以及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电子档案的报送、移交、接收、保管、利用等全过程管理。
1.0.3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设工程construction project
经批准按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具有独立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工程基本建设单位。
2.0.2建设工程电子文件project electronic documents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按生成方式划分为计算机系统中直接生成的原生电子文件和将纸质等传统载体工程文件扫描后形成的电子文件。简称工程电子文件。
2.0.3建设工程电子档案project electronic archives
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简称工程电子档案。
2.0.4元数据metadata
描述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背景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数据。
2.0.5真实性authenticity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等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的性质。
2.0.6完整性integrity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齐全且没有破坏、变异或丢失的性质。
2.0.7可用性usability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可以被检紫、呈现和理解的性质。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工程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应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的管理,规范工程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将工程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整理和归档纳人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3.1.2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电子印章的工程电子文件形成的工程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
3.1.3工程原生电子文件不再以纸质形式归档和移交,当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等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工程原生电子文件打印成带有打印许可、版本信息、数据校验等完善控制标识的纸质文件,可直接归档为纸质档案。
3.1.4工程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电子档案保管单位应保证工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3.1.5工程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电子档案保管单位应对工程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电子文件归档整理的专业培训。
3.1.6工程项目的工程电子文件、汇总资料应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线监督检查的要求在线实时形成。

4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4.1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4.1.1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向项目各参建单位开放使用权限,满足项目各参建单位在线流转审核、审批工程电子文件的需求。
4.1.2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规范应包含系统接入安全规范,数据接人规范和接口协议标准规范,满足建设领域相关信息管理系统与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对接的需求。
4.1.3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提供统一的终端设备接入协议规范,具备接收现场测量数据和验收设备数据的能力。
4.1.4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具备满足项目各参建单位进行电子文件编制、内部审批、交互签批、归档整理的功能,并可对工程电子文件进行管理。
4.1.5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具有可靠的电子签章功能,保证工程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4.1.6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具有移动端采集检验批现场验收检查原始记录的功能。
4.1,7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具有填报工程项目及其单位工程信息的功能,且应包含项目级著录需要的相关信息。
4.1.8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具有上传工程图片及影像资料的功能。
4.1.9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形成的电子文件应符合本规程6.3节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010.30
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 P30
T/CCIAT0044-2022
智慧园区以太全光网络建设技术规程
Standard for all optical network based on ethernet technology in smart park

2022-03-07发布2022-05-01实施
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

T/CCIAT 0044,T/CCIAT 0044-2022,以太全光网络,智慧园区,T//CCIAT 0044-2022 智慧园区以太全光网络建设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采用以太网技术路线的全光网络系统的建设,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绿色节能,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网络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维管理。
1.0.3以太全光网络系统建设应遵循近期建设和中远期技术发展协调一致的原则,适应信息通信业务发展的需求。
1.0.4以太全光网络系统建设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及缩略语
2.1术语
2.l.1以太全光网络all optical network based on ethernet technology
基于以太网通信技术标准,采用光介质组网方式,光纤直接入室的网络系统。由核心交换机、汇聚全光交换机、接入全光交换机、光介质链路、网络管理单元组成。
2.1.2汇聚全光交换机aggregation all-optical switch
全光口形态汇聚层交换机,多台接入交换机的汇聚点,处理来自接人层的所有数据,并提供到核心交换机的上行链路。
2.1.3接入全光交换机access all-optical switch
光口上联形态接入交换机,终端设备的接入设备。
2.1.4无线控制器(AC)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
无线控制器,负责集中管理网络中的AP。
2.1.5智分主机(AM)access point manager
提供微接入点(MAP)的物理连接和无线控制管理的光设备,简称AM。AM和多个MAP可虚拟为一个智分型AP,简化AC的管理和授权数。
2.1.6微接入点(MAP)micro AP
连接支持802.11协议族终端设备的无线接入设备,与智分主机(AM)配套使用,简称MAP。

3基本规定
3.0.1以太全光网络应根据民用建筑通信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状况进行规划和设计。
3.0.2以太全光网络应与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及其他需要支持的应用系统等按照各系统信息传输要求,相互协调、统筹规划
3.0.3以太全光网络配套的机房、设备间、通信管道等基础设施应纳入智慧园区土建工程相应的同步建设范围。
3.0.4以太全光网络应满足不少于3家电信运营商的接人,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的要求。
3.0.5以太全光网络工程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要求的产品,不得使用无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要求不符的设备和材料。

4系统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以太全光网络的总体架构应根据建筑物类型、规划布局以及用户业务要求确定,网络带宽、安全和传输性能应满足智慧园区网络业务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4.1,2以太全光网络设计应满足系统配置、性能参数、通信业务、地址分布、基本管理及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
4.1,3以太全光网络功能设计应根据业务终端数量确定网络设备数量和配置。
4.1.4以太全光网络应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等数据传输业务。
4.1.5以太全光网络中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标准》GB/T51419中的要求。宜优先选择支持Wi-Fi6标准的无线设备。
4.1.6支持以太全光网络的布线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中的要求。
4.1,7以太全光网络系统设置汇聚全光交换机或智分主机时,应设置楼栋设备间,且设备间内应预留安装光纤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空间。
4.1.8以太全光网络系统设计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或招标文件规定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200
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 P32
T/CCIAT004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edial waterproofing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2-03-07发布2022-05-01实施
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

T/CCIAT 0043,T/CCIAT 0043-2022,建筑工程,渗漏,渗漏治理技术,T/CCIAT 004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工程渗漏水治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编制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隧道工程渗漏水治理。本规程不适用于封闭式幕墙、金属围护系统渗漏水治理。
1.0.3建筑工程渗漏水治理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渗漏leakage
外部水透过防水系统进人特定空间,并在该空间内表面形成可见湿渍或渗流的一种现象。
2.0.2渗漏水治理leakage treatment
对影响使用及安全的渗漏水现象,采用堵、排、防等方法,将渗漏水封堵在防水系统外,或通过导流将水排出的工程维修活动。
2.0.3翻修renovation
对渗漏水部位对应的区域或整体,采取清除防水层或构造层,按原构造或新设计方案重新恢复的渗漏水治理方法。
2.0.4钻孔注浆drilling grouting
在基层表面采用机械钻孔的方法,使注入口与浆液到达点形成通道,并在注人口埋置单向注浆嘴(针头),在注浆机压力作用下,注人止水浆液,以切断渗漏水通道的方法。
2.0.5压环式注浆嘴mechanical packer with one-way valve
利用机械方式压缩橡胶套管或橡胶塞产生的膨胀力,在注浆孔中固定自身,且具有防止浆液回流功能的注浆嘴。
2.0.6钻f孔埋管注浆drilling and pipe embedding grouting
针对混凝土孔洞堵漏的一种注浆方法。在渗漏水孔洞部位或周边,钻孔埋置阀门钢管或塑料管,并用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固定注浆管,在注浆管口通过机械压力注入堵漏浆液,以切断渗漏水通道的方法。

2.0.7贴嘴注浆port-adhesive grouting
针对无明水的混凝土裂缝,在表面每隔一定间距粘贴注浆嘴并封缝,以低压慢灌的方式注入防水补强材料,以起到裂缝补强和防水作用的注浆方法。贴嘴注浆也称“针眼法注浆”。
2.0.8胶粘式密封止水带ubbery sealing strip mounted on the downstream face of expansion joint
安装在地下工程变形缝背水面,采用专用胶粘剂将止水带粘贴在变形缝部位的高强片状塑料类止水带。
2.0.9止水帷幕water-stoppage curtain
采用注浆工艺,在土体中形成具有阻止或减小水流透过的连续浆液固结体或土胶固结体。
2.0.10浆液阻断点grouts diffusion passage breakpoint
采用注浆固结或其他方法,预先在需要阻断浆液流动或改变浆液流向而进行阻断处理的部位。
2.0.11密封垫gasket
用于盾构法隧道拼装式管片接缝防水的橡胶密封件,包括氯丁橡胶密封垫、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弹性橡胶与遇水膨胀橡胶复合密封垫。

3基本规定
3.0.1渗漏水治理不应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3.0.2渗漏水治理应遵循“因地制宜,堵、排、防结合,合理选材,综合治理”的原则,并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
3.0.3除业主或设计单位同意调整防水等级外,治理后的防水等级应不低于原设计要求。
3.0.4渗漏水治理施工前应查勘现场,收集相关技术及施工资料,并编制渗漏水治理方案。必要时应确认缺陷部位是否需结构补强加固。
3.0.5现场查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所在区域地理、水文情况;
2工程当地全年气候情况;
3工程使用情况;
4渗漏水发生的部位、裂缝或破损程度以及渗漏水变化规律;
5渗漏部位防水层现状:
6施工作业条件。
3.0.6渗漏水治理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原防水设计方案及等级要求、以往维修情况;
2渗漏原因:
3质量目标;
4治理措施及施工工艺;

4屋面渗漏水治理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用于建筑工程屋面渗漏水治理。
4.1.2屋面渗漏水治理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应在迎水面治理,采取防、排结合的治理措施;
2局部渗漏宜采用局部治理措施,大面积渗漏应采取整体翻修的治理措施:
3屋面渗漏水治理应减少对仍具有防水功能的原防水层的破坏,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4.2查勘
4.2.1屋面渗漏水治理现场查勘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0.4条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屋面类型、防水构造、保护层与防水层现状:
2渗漏部位、渗漏程度、渗漏水变化规律;
3屋面排水坡度和排水系统情况:
4渗漏水对保温层的影响程度;
5工程所在区域周围环境、使用条件、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对屋面防水工程的影响。
4.2.2现场查勘应采用下列基本方法
1宜先查勘背水面,后查勘迎水面。
2背水面查勘渗漏部位、渗漏范围、渗漏程度:迎水面查勘屋面防水工程现状,查找缺陷部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 P
T/CCES32-2022
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w prestress corrosion resistant square pile

2022-03-16发布2022-06-01实施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发布

T/CCES 32,T/CCES 32-2022,低预应力,耐腐蚀实心方桩,预制混凝土,T/CCES 32-2022 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在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工程应用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硫酸盐类、氯化物介质等中、强腐蚀环境中,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
1.0.3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腐蚀环境、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1.0.4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
2.1术语
2.1.1桩基础耐久性durability of pile foundation
桩基础材料在腐蚀环境条件下,在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内,满足设计功能要求的性质。
2.1.2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low prestress corrosion resistant square pile
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以下简称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选用普通钢筋作为受力主筋,对桩身混凝土施加有效预压应力在0.4MPa~0.6MPa范围内,满足桩身起吊、运输、施工过程中抗裂需求,同时在混凝土中添加具有防腐蚀功能的外加剂,满足腐蚀环境中耐久性要求的预制混凝土实心方桩
2.1.3低预应力耐腐蚀复合桩low prestress corrosion resist- ant composite pile
先施工水泥土桩,水泥土凝固前插人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和水泥土桩经复合施工,形成的具有互补增强作用的桩。
2.1.4耐久性检验durability test
通过电通量法、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对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桩身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进行检测。
2.1.5氮化物腐蚀chloride corrosion
腐蚀环境中的氯离子伴随孔隙水扩散到钢筋混凝土构件中,
引起钢筋锈蚀及体积膨胀的现象

2.1.6硫酸盐腐蚀sulfate attack
混凝土结构受到硫酸盐的侵蚀而造成混凝土体积膨胀开裂破坏的现象。
2.1.7氯离子扩散系数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表征腐蚀环境中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能力的参数,常用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进行测定。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适用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表中三a、三b类环境和《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中硫酸盐类、氯化物介质的中、强腐蚀环境使用
3.1.2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基础设计应具备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应提出混凝土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及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情况:
2建筑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地下室平面布置图,建筑物上部结构类型与荷载,建筑物对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等设计文件:
3建筑场地地上及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受沉桩影响的临近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情况及防振、防噪声要求,施工机械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的资料;
4沉桩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及其对场地条件的适应性的资料:
5可选用的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规格、接头形式的资料。
3.1.3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基础应进行作用和作用效应分析,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3.1.4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基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桩基承载力计算:
2整体稳定性验算:
3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4材料与制作
4.1一般规定
4.1.1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按横截面边长可分为250mm、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等规格。
4.1.2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60,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钢筋放张预应力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低于45MPa,产品出厂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低于混凝土设计要求。
4.1.3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的标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4.2材料
4.2.1低预应力耐腐蚀方桩用混凝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酸三钙(C3A)含量不应大于8%,且水泥的其他技术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细骨料应采用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应大于0.5%。采用天然砂时,其细度模数宜为2.5一3.2,含泥量不宜大于1%;采用机制砂时,其细度模数宜为2.5~3.5,当石粉含量当亚甲蓝(MB)值≤1.4时,其细度模数不宜大于3%;当亚甲蓝(MB)值>1.4时,其细度模数不宜大于1%;且砂的其他技术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有关规定。
3粗骨料宜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其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含泥量不宜大于1%,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5mm,且不应大于钢筋净距的3/4,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宜大于0.5%。且粗骨料的其他技术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有关规定。
4混凝土拌合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200mg/L,且拌合用水的其他技术要求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63的有关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 P
T/CCES30-2022
预制混凝土构件尺寸允许偏差标准
Standard for tolerances for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2022-03-07发布2022-06-01实施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发布

T/CCES 30,T/CCES 30-2022,尺寸,尺寸允许偏差,预制混凝土构件,T/CCES 30-2022 预制混凝土构件尺寸允许偏差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尺寸允许偏差标准,按照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预制混凝土构件尺寸的检查。
1.0.3当设计对预制混凝土构件尺寸允许偏差有专门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1.0.4预制混凝土构件尺寸允许偏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参考标准
2.1术语
2.1.1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1.2尺寸size
在一个规定的方向,采用规定的单位,沿着直线或角度所得到的量化数值。
2.1.3制作尺寸manufacturing size
制作预制构件所依据的设计尺寸。
2.1.4实际尺寸actual size
预制构件制作后实际测得的尺寸。
2,l.5尺寸偏差size deviation
预制构件实际尺寸与制作尺寸之间的差值。
2.1.6尺寸允许偏差size tolerance
被容许的预制构件尺寸偏差值。
2.1.7长度length
预制构件长轴方向的尺寸。
2.1.8截面高度height of cross section
在安装状态下,预制构件正截面在弯矩作用平面上的投影长度,简称高度。对于平板构件,也称为厚度。
2.1.9截面宽度width of cross section
在安装状态下,预制构件正截面在与高度相垂直方向上的某一尺寸,简称宽度。

2.1.10面板厚度flange thickness
位于预制双T板、预制单向板构件上部面板或预制带肋板构件下部面板的正截面厚度尺寸。
2.1.11肋宽web thickness
预制双T板、预制单T板构件的肋梁底面宽度尺寸,预制带肋板构件的肋梁顶面宽度尺寸,预制空心板构件相邻空心间高度一半处肋部宽度尺寸,预制看台板构件肋梁底面、顶面宽度尺寸。
2.1.12肋净间距net distance between swebs
两肋梁端部内侧立面底边之间的距离。
2.1.13端部企口长度dapped end width
企口沿预制构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2.1.14端部企口高度dapped end depth
企口沿预制构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2.1.15牛腿宽度corbel width
牛腿从其支承构件边缘挑出的长度。

3基本规定
3.0.1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可包括下列内容:
1预制构件外形尺寸偏差:
2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偏差与尺寸偏差;
3预留外伸钢筋位置偏差与尺寸偏差。
3.0.2预制构件的尺寸允许偏差可按下列分类进行控制:
1板类构件;
2梁类构件:
3柱类构件;
4桩类构件:
5剪力墙类构件;
6楼梯构件;
7外挂墙板;
8填充墙板。
3.0.3预制构件设有粗糙面或键槽时,设计应明确相关制作尺寸。与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应大于本标准规定限值的1.5倍。
3.0.4对施工过程中临时使用的预埋件,当有可靠经验时,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应大于本标准规定限值的2倍。
3.0.5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检查项目可根据预制构件实际的几何形状及配筋等进行调整。新增检查项目的尺寸允许偏差,可由有关各方协商确定。

4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
4.1预制板类构件
4.1.1叠合板的预制平底板、叠合板的预制带肋底板、预制空心板、预制实心板、预制双T板、预制单T板及预制看台板等预制板类构件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1的规定(图4.1.1-1~图4.1.1-5).

4.1,2预制板类构件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2的规定(图4.1.2-1、图4.1.2-2)。

4.1.3预制板类构件的预留外伸钢筋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3的规定(图4.1.3-1一图4.1.3-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