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9月 ( 第 70 页)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13(J)/T306-2019
备案号:J14816-2019
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es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2019-04-26发布2019-08-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306,DB13(J)/T 306-2019,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DB13(J)/T 306-2019 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了在建筑结构中合理应用屈曲约束支撑技术,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下地区新建建筑结构和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1.03屈曲约束支撑用于建筑结构的减震设计时,整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性能目标应与《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297保持一致,屈曲约束支撑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正常工作。
1.0.4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与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亦称“防屈曲支撑”,由核心单元、约束单元以及位于核心单元和约束单元间的无粘结材料或空气间隙层组成,是一种能够提供弹性刚度的抗侧力构件,或利用钢材塑性变形来消耗结构振动能量的位移相关型消能器。
2.1.2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energy dissipation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
以消耗地震能量为目的的屈曲约束支撑,支撑工作段可进入塑性。
2.1.3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non-energy dissipation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
以提供承载力和刚度为其主要目的的屈曲约束支撑,支撑基本保持弹性状态。
2.1.4全钢屈曲约束支撑all-steel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核心单元和约束单元均采用钢构件的屈曲约束支撑。
2.1.5屈服承载力yield force
屈曲约束支撑首次进入屈服时的轴力。
2.1.6屈服位移yield displacement
屈曲约束支撑首次进入屈服时的轴向位移。
2.1.7极限承载力ultimate force

屈曲约束支撑所能达到的最大轴力。
2.1.8设计位移design displacement
弹塑性分析中屈曲约束支撑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轴向位移。
2.1.9极限位移limit displacement
屈曲约束支撑在出厂时所允许产生的最大轴向位移。
2.1.10材料超强系数material over-strength factor
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工作段所用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平均值与其屈服强度标准值之比。
2.1.11应变强化系数strain hardening factor
屈曲约束支撑屈服后的受拉侧承载力与其屈服承载力之比。
2.1.12拉压不平衡系数compression strength adjustment factor
同等位移幅值下的屈曲约束支撑受压侧承载力与受拉侧承载力之比。
2.1.13子结构substructure
与屈曲约束支撑直接相连的支撑跨主体结构。

3基本规定
3.0.1屈曲约束支撑在结构中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应保持弹性状态: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应对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
2屈曲约束支撑的使用年限不应低于新建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以及既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且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
3屈曲约束支撑的设置,应便于检查、维护和更换,当遭遇设防地震或罕遇地震后,应对屈曲约束支撑进行检查和维护。
3.0.2屈曲约束支撑在结构中的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只作为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分担水平荷载下引起的结构内力,不应改变结构的竖向受力体系。
2对于大跨空间结构,屈曲约束支撑可分担结构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3.0.3屈曲约束支撑分为耗能型和承载型,其工作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应保持弹性,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可进入屈服耗能。
2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应保持弹性状态。
3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不应出现整体屈曲、局部屈曲、连接段屈曲、节点板平面外屈曲、节点连接焊缝断裂、预埋件连接失效等破坏。

4屈曲约束支撑的极限位移应取为结构设计位移的1.2~1.5倍。
5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平面外变形不应对屈曲约束支撑的平面内工作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3.0.4屈曲约束支撑的抽样和检测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本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3.0.5屈曲约束支撑的耐久性和维护应满足下列规定:
1屈曲约束支撑在出厂前应进行防腐处理。
2对需要承受结构竖向荷载的屈曲约束支撑,应进行防火处理。
3在经过火灾高温环境后,应对屈曲约束支撑进行检查和试验。
4当主体结构遭受设防地震或罕遇地震作用后,应对屈曲约束支撑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破坏程度对其进行修复或更换。
3.0.6支撑跨子结构的工作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有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子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应保持弹性,在罕遇地震下宜进入弹塑性状态,其延性性能不应低于屈曲约束支撑在相应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需求。
2设置有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子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可根据相应子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平下的实际功能进行确定。
3子结构梁柱应按重要构件设计,在罕遇地震作用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应考虑屈曲约束支撑极限承载力对子结构的作用效应进行设计,且子结构不应出现承载力破坏。

4屈曲约束支撑设计
4.1材料与选型
4.1.1屈曲约束支撑的钢材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核心单元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等级不宜高于0235,且不应采用0390及以上强度等级钢材:
2)冲击韧性等级不应低于B级,且应有稳定的屈服强度以及明显的屈服平台:
3)屈强比不应高于0.8,断后伸长率不应低于30%,相应温度下的冲击韧性功不应低于27J。
2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核心单元可选用Q235、Q345、Q390、Q420等强度等级钢材。
3屈曲约束支撑的约束单元可选用Q235、Q345、Q390、Q420等强度等级钢材。
4.1.2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可采用一字形、十字形、H形、箱形等截面形式。
4.13屈曲约束支撑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或全钢构件作为约束单元。
4.1.4当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作为约束单元时,可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自密实混凝土,并根据浇注空间要求选取合适的粗骨料粒径。当采用全钢屈曲约束支撑时,应保证约束单元的整体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80-2018
备案号:J14488-2018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导则
Guide for civil air defence of urban utility tunnel engineering
2018-11-19发布2019-02-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联合发布

DB13(J)/T 280,DB13(J)/T 280-2018,人民防空设计,城市综合管廊,DB13(J)/T 280-2018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导则

1总则
1.0.1为使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落实人民防空建设需要,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和维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河北省新(改、扩)建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工程的人民防空设计,不适用于缆线管廊。
1.0.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必须贯彻“统筹兼顾、集约经济、平战融合”的原则。
1.0.4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落实人民防空需要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城市综合管廊utility 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2.1.2千线综合管廊trunk utility tunnel
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2.1.3支线综合管廊branch utility tunnel
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2.1.4缆线管廊cable trench
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的管廊。
2.1.5舱室compartment
由结构本体或防火墙分割的用于敷设管线的封闭空间。
2.1.6平时peacetime
和平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胁的时期。
2.1.7战时wartime
战争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1.8人员出入口personnel entrance
供工作人员进出管廊的出入口。
2.1.9逃生口escape hatch
紧急情况下供廊内人员逃生的口部。
2.1.10吊装口hoisting entrance
用于将各种管线和设备吊入综合管廊内而在综合管廊上开设的洞口。
2.1.11通风口ventilation scoop
供综合管廊内外部空气交换而开设的洞口。
2.1.12临空墙blastproof partition wall
一侧直接受空气冲击波作用,另一侧为室内的墙体。

3基本规定
3.0.1为保障战时城市综合管廊内工程管线的安全,并利于战后恢复使用,应对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工程进行人民防空防护设计。城市综合管廊战时不宜用作其他人民防空功能。
3.0.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抗力级别应符合以下规定:
1设区的市、省直管县(市)应按照甲类人民防空设防,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
2其他城市按照乙类人民防空设防,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
6级:
3当位于重要地区或城市重点地段时,经当地人民防空主管
部门批准,可按抗力级别5级设防。
3.0.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防化级别:
1廊道部分无防化要求:
2当地下监控中心按人民防空要求设计时,防化级别宜为丁级。
3.0.4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人民防空设计可不验算防早期核辐射的防护层厚度。
3.0.5当按照甲类人民防空设防时,城市综合管廊廊道部分可按舱室分别划分为一个防护单元:当监控中心设置于地下且按人民防空要求设计时,应独立划分为一个防护单元:相互连接的多个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宜分线划分防护单元。

4建筑与布局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战时人员出入口宜结合平时人员出入口设置,可不单独设置战时人员出入口。
4.1.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与相邻的人防工程或地下空间不宜连通。
4.2孔口防护
4.2.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战时人员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防护单元不宜少于两个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
2设于地下的监控中心宜至少设置一个直通室外地面的战时主要出入口及一个通向相邻廊道的连通口:无人值守的地下分控站、区域火灾报警控制站和变配电站,可设置垂直出入口:
3垂直式出入口、连通口不能作为主要出入口:
4主要出入口宜设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外:当条件限制不能设置在倒塌范围以外时,口部应有防倒塌堵塞措施:
5相邻防护单元的出入口设置同一方向时,同方向的出入口可在防护密闭门外合并设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79—2018
备案号:J14486-2018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city underground space with the function of civil air defence
2018-11-19发布2019-02-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联合发布

DB13(J)/T 279,DB13(J)/T 279-2018,兼顾人民防空工程,城市地下空间,DB13(J)/T 279-2018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使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工程(以下简称兼顾人防工程)设计符合战时及平时的功能要求,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符合下列条件的兼顾人防工程设计:
1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5级和6级,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5级和6级:
2战时功能为紧急人员掩蔽部和紧急物资库。轨道交通工程及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应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
1.03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应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落实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并应做到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平时为主、战时兼顾。
1.0.4甲类兼顾人防工程应符合战时对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护要求:乙类兼顾人防工程应符合战时对常规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护要求。
1.0.5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平时peacetime
和平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胁的时期。
2.0.2战时wartime
战争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0.3临战imminence of war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从转入战争状态至战争爆发或战役、战斗即将进行的时期。
2.0.4城市地下空间urban underground space
为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交通、环保、能源、安全、防灾减灾等需求,在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进行开发、建设与利用的空间。
2.O.5兼顾人防工程city underground space with the function of civil air defence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工程的简称。兼顾人防工程指为预防城市空袭造成的灾害,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而增设相关防御措施的地下建筑。兼顿人防工程包括轨道交通人民防空工程、地下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和其他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工程等。
2.0.6紧急人员掩蔽部exigent personnel shelter

战时供待掩蔽人员和待疏散人员临时掩蔽的场所。
2.0.7紧急物资库exigent storehouse
战时保障物资临时掩蔽的场所。
2.0.8防护单元protective unit
防护建筑中在防护和内部设备方面可以自成体系的空间。
2.0.9主体main part
防护建筑中能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部分。如紧急人员掩蔽部的清洁区。
2.0.10口部gateway
主体与地表面或其他地下建筑的连接部分。紧急人员掩蔽部的口部包括竖井、密闭通道和出入口最里一道密闭门以外的通道等。
2.0.11孔口opening
主体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孔洞。孔口包括出入口、通风口和排烟口等。
2.0.12主要出入口main entrance
战时人员或物资进出有保障,且使用方便的出入口。
2.0.13穿廊式出入口porch entrance
口部通道出入端从两个方向通至地面的出入口。
2.0.14直通式出入口straight entrance
口部通道在水平方向上没有转折通至地面的出入口。

3基本规定
3.0.1兼顾人防工程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择有利的地形和地貌:
2应选择交通便利,方便引接水源、电源的位置:
3紧急人员掩蔽部的服务半径应根据与周边地下空间、人防工程等的连接情况和战时出入口布局综合确定。
3.0.2紧急人员掩敲部的防化级别应为丁级:紧急物资库战时可采取隔绝式防护。
3.0.3紧急人员掩蔽部的隔绝防护时间应不小于3小时。
3.0.4兼顾人防工程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及电气等系统,平时宜按防火分区设置,战时应按防护单元设置。
3.0.5兼顾人防工程宜与附近的人防工程、兼顾人防工程或地下空间连通,暂不具备连通条件的,应设置预留连通口。
3.0.6当兼顾人防工程的战时防护要求与平时使用要求不一致时,设计时可采取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平战转换措施应符合本标准第9章的规定。
3.0.7穿过兼顾人防工程围护结构的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本工程无关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和燃气管不得进入兼顾人防工程:
2穿过兼顾人防工程门框墙的管道,其公称直径不宜大于150mm:穿过其他围护结构的管道,其公称直径不宜大于300mm:

4建筑
4.1一般规定
4.1.1兼顾人防工程的位置、规模、战时用途及平时用途,应根据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及地面建筑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4.1.2兼顾人防工程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m: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储罐不应小于100m
注:“易燃易爆物品”系指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中的甲、乙类物品。
4.13兼顾人防工程室外出入口、进风口、排风(烟)口和通风采光窗的布置,应符合平时及战时的使用要求和地面建筑规划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78—2018
备案号:J14487-2018
城市地下空间人民防空工程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导则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planning about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nd civil air defence project
2018-11-19发布2019-02-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联合发布

DB13(J)/T 278,DB13(J)/T 278-2018,人民防空工程,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城市地下空间,DB13(J)/T 278-2018 城市地下空间暨人民防空工程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导则

1总则
1.0.1为指导城市地下空间暨人民防空工程综合利用规划(以下简称“综合利用规划”)编制,规范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确保地下空间与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融合,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河北省各级城市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
1.0.3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应当遵循“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1.0.4综合利用规划期限、范围应与上位规划期限、范围相一致。
1.0.5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应符合相关人民防空保密规定要求,成果内容宜分为公开版和非公开版,有关涉密内容必须按照保密要求处理。
1.0.6综合利用规划编制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法规、规范、标准及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

2术语
2.0.1地下空间资源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已有的和潜在的可利用地下空间的总称。
2.0.2地下空间underground space
在地表以下自然形成或人工开发的空间。
2.0.3普通地下空间ordinary underground space
城市地下空间除人民防空工程以外的其他地下空间,包括不具有防空袭功能的地下空间和兼顾人民防空地下空间。
2.0.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进行研究策划、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管理的各类活动与过程的总称。
2.0.5人民防空工程规划planning of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system
根据战时城市防护要求,对各类人民防空工程,以及为之提供保障的配套工程的防护等级、建设规模与数量、服务范围与平时利用等技术要求进行综合布局的专业规划。
2.0.6地下公共服务设施underground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地下建筑,包括地下商业、餐饮、娱乐、文化、体育、办公、医疗卫生及其配套设施等。
2.0.7地下交通设施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利用地下空间实现交通功能的设施,包括地下轨道交通设施、地下公交场站、地下道路设施、地下停车设施等。
2.0.8地下市政公用设施underground municipal and utility facilities
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市政功能的设施,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电、供热、通信、排水、环卫等设施,分为地下市政场站和地下市政管线及管廊等。
2.0.9城市综合管廊utility 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2.0.10地下仓储设施underground storage facilities
用于储存各种食品、物资、能源、危险品、核废料等的地下工程设施,包括地下食物库、地下油气库、地下物资储备库、地下水库等。
2.0.11人民防空工程civil air defence works
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防护建筑,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被、人防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综合利用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1总体规划阶段的综合利用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配套的专项规划,应单独编制。
2详细规划阶段的综合利用规划可单独编制,也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段和重要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编写综合利用规划的相关内容,随相应规划一同审批。
3.1.2综合利用规划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编制规划必备的城市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等资料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13综合利用规划在下述情况下应进行修编:
1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时:
2城市人民防空建设目标或标准发生重大变化时:
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4由于城市功能、规模或基础资料发生较大变化,现行综合利用规划已不能适应时:
5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具有特殊情形时。

3.2强制性内容
3.2.1综合利用总体规划中以下内容应列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1地下空间的禁止建设区,竖向分层功能设置要求:
2防空区划分,人防工程甲乙类划定:
3重要经济目标的人民防空工程配套建设要求:
4人防警报设施规划布局:
5地铁、综合管廊等重大地下空间项目落实人民防空要求。
3.2.2综合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强制性内容包括地下停车比例、人民防空工程配建指标、地下空间和人民防空工程连通要求、地下空间退界及竖向标高要求。
3.3规划衔接
3.3.1综合利用规划应协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用地控制,提出周边地下空间资源预控及连通建设等要求。
3.3.2综合利用规划应衔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等地下空间保护措施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平面、竖向、功能、规模及建设引导要求。
3.3.3协调绿地、水系、海绵城市等规划,提出各类绿地、水系等用地保护要求和地下空间开发引导控制措施。

4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综合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务:
1明确综合利用基本目标,制定发展策略:
2研究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规模、总体布局和竖向分层规划:
3研究确定人民防空工程的规模、总体布局、功能配套和平战结合要求:
4安排近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5研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远景发展规划。
4.1.2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规划成果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1的规定。
1评估地下空间资源:
2预测地下空间需求:
3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
4制定市域和中心城区综合利用规划:
5制定综合利用近期建设规划
4.1.3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应包括地下空间资源与现状评估、人民防空防护体系等专题研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74-2018
备案号:J14449-2018
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high strength polymerizad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panels
(2019年版)
2018-10-18发布2019-01-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2019年版,DB13(J)/T 274,DB13(J)/T 274-2018,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DB13(J)/T 274-2018(2019年版)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的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建筑高度小于100,以现浇混凝土为基层的采用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的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of high strength polymerized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panels
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通过连接件、基层墙体桃沿与现浇混凝土牢固连接在一起,外侧再做找平层、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2.0.2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high strength polymerized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panels
在工厂预制而成的,由保温层、内(外)侧粘结加强层、加强肋、粘结层、过渡(轻质砂浆)层等部分构成,位于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侧的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保温复合板材。
2.0.3保温层insulation layer
以保温材料为芯材起保温作用的构造层,主要有挤塑聚苯板(XPS板)、石墨挤塑板(SXPS板)和岩棉带等。
2.0.4内(外)粘结加强层inside(outside)bonded reinforcing layer
以聚合物水泥浆料为主要胶结材料,辅以增强材料而制成的防护构造层。
2.0.5粘结层adhesive layer
以聚合物水泥浆料为主要胶结材料,将保温层与过渡层粘结在一起的构造层。
2.0.6过渡层transition layer

以轻质砂浆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具有保温、防护、防火隔热功能的构造层。轻质砂浆采用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等轻质骨料、胶凝材料、抗裂纤维等制成
2.0.7连接件connecting piece
采用金属材料与工程塑料复合(热熔合)的结构形式,将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与基层现浇混凝十墙体进行有效连接的专用构件。
2.0.8轻质砂浆light-weight mortar
以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等轻质骨料、胶凝材料、抗裂纤维等制成的建筑保温砂浆。

3基本规定
3.01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主要组成材料应由系统产品供应商配套提供。
3.0.2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在承受自重、地震作用、风载荷和室外气候的长期作用下,不应产生裂缝、空鼓、脱落等破坏现象。系统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
3.03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具有防水渗透性和透气性能。
3.0.4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隔热和防潮、防水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和河北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0.5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的使用高度及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3.0.6当采用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作为现浇混凝土工程外模板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162的有关要求,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
3.0.7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饰面层宜采用涂料饰面。
3.0.8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应符合设计要求。
3.0.9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的有关规定。
3.0.10当保温层为有机保温材料时,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
保温系统的制作区域及施工区域动用电气焊、砂轮等明火时,应确保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防护面层完整无裸露。不得在复合板切割断面和裸露部位处进行电气焊接和明火作业。
3.0.11施工、制作用照明等发热设备通过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时,应采取保护措施。电气线路不应穿越或敷设在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的有机保温材料中:必须穿越或敷设时,应采取穿金属管并在金属管周围采用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设置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的部位周围应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
3.0.12制作及施工现场应配置灭火器材与设施,作业前应对相关作业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培训。
3.0.13挤塑聚苯板、石墨挤塑板出厂前应在自然条件下陈化不小于28d。挤塑聚苯板、石墨挤塑板两面应在复合板制作前满涂界面处理剂。

4性能要求
4.1系统
4.1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见表4.1.1。

4.12高强聚合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4.1.2的规定。当需要检验保温系统的抗风荷载性能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13(J)/T267-2018
备案号:J14377-2018
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strengthening composite thermal insulation board
(2019年版)
201808-21发布2018-11-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267,DB13(J)/T 267-2018,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系统,DB13(J)/T 267-2018 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中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新建、扩建民用建筑中采用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的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系统pressure strengthening composite thermal insulation board system
由饰面层、找平层、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构成,并辅以连接件与基层墙体形成有效连接,起保温、防护作用的构造系统,称为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系统,以下简称YT复合保温系统。
2.0.2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pressure strengthening composite thermal insulation board
经工厂化预制成型,用于混凝土墙外墙外保温的板状制品。由压入耐碱玻纤网格布的抗裂层、防火构造层、粘结层、保温层等构成,称为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以下简称YT复合保温板。
2.0.3保温层thermal insulation core board
由保温材料组成,在外保温系统中起保温作用的构造层。本规程中保温材料为挤塑聚苯板、热固复合聚苯板、石墨挤塑板等。
2.0.4抗裂层crack layer
位于YT复合保温板内外两侧,以聚合物水泥砂浆为主要胶结材料,压入耐贼玻纤网格布,起保护、防裂、防水和抗冲击作用的构造层。
2.0.5防火构造层fire structural layer
当保温层为有机保温材料时,位于保温层外侧由A级保温材料组成,以满足GB50016对防火保护层厚度要求而设置的构造层。A级保温材料为:热固复合聚苯板和岩棉带。

2.0.6粘结层crack layer
采用聚合物胶粘剂,在YT复合保温板保温层和防火构造层之间,起增强连接作用的构造层。
2.0.7连接件adapting piece
采用金属材料与工程塑料复合(热熔合)的结构形式,将YT复合保温板与基层墙体进行有效连接的专用构件。
2.0.8饰面层surface layer
外保温系统外装饰层。

3基本规定
3.0.1YT复合保温系统的主要材料应由系统产品供应商配套提供。复合板在运输和进场堆放过程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不可重压或与锋利物品碰撞。产品应放在干燥通风处贮存,不宜露天长期暴晒。
3.0.2YT复合保温系统的使用高度及其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防火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3.03YT复合保温系统,应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应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3.0.4YT复合保温系统应与基层墙体有可靠连接,在基层的正常变形以及承受自重、风载荷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不应产生裂缝、空鼓、脱落等现象,在罕遇地震发生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组成材料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
3.0.5YT复合保温系统应具有防水渗透性和透气性。
3.0.6YT复合保温系统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7YT复合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0的有关规定。
3.0.8当有机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区域动用电气焊、砂轮等明火时,应确保复合板防护面层完整无裸露。不得在复合板切割断面和裸露部位处进行电气焊接和明火作业。

4性能要求
4.1系统构造
4.1.1YT复合保温系统按其板构造类型分为YT-A型复合保温系统和YTB型复合保温系统。
4.1.2YT-A型复合保温系统构造见图4.1.2。

DB13(J)/T 267,DB13(J)/T 267-2018,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系统,DB13(J)/T 267-2018 抗压加强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4.1.3YT-B型复合保温系统构造见图4.1.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13(J)/T266-2018
备案号:J14339-2018
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olymeric
polystyrene (extruded)composite thermal insulation panel(2020年版)
2018-08-03发布2018-10-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266,DB13(J)/T 266-2018,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系统,DB13(J)/T 266-2018 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在外墙外保温工程中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建筑高度小于100m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中采用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Polymeric polystyrene extruded)composite thermal insulation panel
工厂预制成型用于外墙外保温的板状制品。由外侧加强层、防护层、粘结层、聚合聚苯(挤塑)板保温层、内侧加强层等组成,也称TQ复合保温板,简称TQ板。
2.0.2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系统Polymeric polystyrene(extruded)composite thermal insulation panel system
以TQ板为外墙外保温板,通过连接件与墙体连接,内侧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TQ板外侧做抹面层及饰面层,形成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简称TQ系统。
2.0.3加强带reinforcing band
以聚合物水泥砂浆制成的宽1mm一5mm,厚1mm~5mm槽型拉结构造,以增加TQ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根据成品块型尺寸及保温材料不同,可设置不同尺寸、数量的加强构造带。
2.0.4粘结层adhesive layer
位于保温层外侧,由粘结砂浆复合一层耐碱玻纤网格布组成的构造层,起粘结作用。
2.0.5防护层protective layer
位于粘结层外,由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或聚合聚苯板制成的构造层,起防护作用。
2.0.6加强层lateral strengthening layer
位于TQ板的最外侧,由一层粘结砂浆复合一层耐碱玻纤网格布组成的构造层,起抗裂加强作用。有外侧加强层和内侧加强层。
2.0.7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light weight mortar mixed with expanded and vitrified beads
以膨胀玻化微珠、无机胶凝材料、添加剂、填料等混合而成的轻质砂浆,简称玻化微珠砂浆。
2.0.8胶粉聚苯颗粒浆料mineral binder and expanded polystyrene granule plaster
由可再分散胶粉、无机胶凝材料、外加剂等制成的胶粉料与作为主要骨料的聚苯颗粒复合而成的保温浆料。
2.0.9连接件cross structure
采用金属材料与工程塑料复合(热熔合)的结构形式,将TQ板与基层墙体进行有效连接的专用构件。
2.0.10挑板pick board
置于层间处沿墙通长设置的混凝土支承构件,用于支托TQ板。
2.0.11抹面砂浆plaster mortar
以水泥基为主要胶结料,并掺加高分子聚合物及其他功能性添加剂以一定比例制成的一种砂浆。用于TQ板外侧表面。
2.0.12粘结砂浆bonding mortar
以水泥基为主要胶结料,并掺加高分子聚合物及其他功能性添加剂以一定比例制成的一种砂浆。用于保温层两侧。

3基本规定
3.0.1 TQ系统的主要材料应由系统产品供应商配套提供,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0.2 TQ板应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在基层正常变形以及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不应出现裂缝、空鼓、脱落等现象,在罕遇地震发生时不应从现浇混凝土基层上脱落。
3.0.3 TQ系统应具有防水渗透功能。
3.0.4 TQ系统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和防生物侵害性能。
3.0.5 TQ板应具有构造防火措施和承受火焰辐射及阻绝火势蔓延能力。其使用高度及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3.0.6 TQ系统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
3.0.7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TQ系统的使用年限应符合设计要求。
3.0.8 TQ板保温材料为聚合聚苯板、石墨聚合聚苯板时出厂前应在自然条件下陈化42d,或在温度(60±5)℃环境中陈化5d:TQ板保温材料为挤塑板、石墨挤塑板时出厂前在自然条件下陈化不少于28d。
3.0.9 TQ板能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侧向冲击力而不发生断裂、跑模情况。
3.0.10 TQ系统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的有关规定。
3.0.11 TQ板在运输和进场堆放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不可重压或与锋利物品碰撞。产品应放在干燥通风处储存,不宜露天长期暴晒。
3.0.12当TQ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区域动用电气焊、砂轮等明火时,应确保TQ板防护面层完整无裸露。不得在TQ板切割断面和裸露部位处进行电气焊接和明火作业。
3.0.13当TQ板的保温材料为有机物时:施工用照明等发热设备通过TQ板时,应采取保护措施。电气线路不应穿越或敷设在TQ板的保温材料中:必须穿越或敷设时,应采取穿金属管并在金属管周围采用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设置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的部位周围应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
3.0.14施工现场应配置灭火器材与设施,作业前应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培训。

4系统构造及性能要求
4.1 TQ系统
4.1.1 TQ系统的基本构造见表4.1.1。

DB13(J)/T 266,DB13(J)/T 266-2018,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系统,DB13(J)/T 266-2018 聚合聚苯(挤塑)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4.1.2 TQ系统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1.2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 264-2018

备案号:J14293-2018

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 栈道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pedestrian glass suspension bridge and glass trestle in scenic spot

2018-06-29 发布 2018-08-01 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联合发布

DB13(J)/T 264,DB13(J)/T 264-2018,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玻璃栈道,DB13(J)/T 264-2018 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技术标准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河北省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的建设与管 理,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耐久、便于养护的原则,制 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景区内人行玻璃悬索桥与人行玻璃栈道的设 计、施工、检测与评定、运营安全管理。
1.0.3 景区内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的设计、施工、检测与 评定、运营安全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河北省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人行玻璃悬索桥 pedestrian glass suspension bridge
缆索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大地或其他结构,作为桥跨上部 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并以钢化玻璃作为面层,供人通行的桥梁, 以下简称玻璃悬索桥。
2.1.2 人行玻璃栈道 pedestrian glass trestle
以钢化玻璃作为面层沿崖壁修建供人通行的通道,以下简称 玻璃栈道。
2.1.3 舒适度评价标准 evaluation criteria of comfort
衡量行人通过玻璃悬索桥和玻璃栈道时由于振动引起的生理 与心理方面的不适程度的标准。
2.1.4 关键固有频率 key natural frequency
与行人舒适度直接相关的玻璃悬索桥和玻璃栈道的竖向、侧 向和扭转固有频率。
2.1.5 玻璃强度 glass strength
荷载垂直于玻璃板面,玻璃中部的断裂强度。
2.1.6 桥面玻璃 deck glass
直接承受人行荷载作为桥面使用的玻璃,包括栈道玻璃。
2.1.7 索塔 cable pylon
用以支承主缆并将荷载作用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结构。
2.1.8 锚碇 anchor block
锚固主缆索股,承受主缆拉力,支承于地基上或嵌固于岩体 中的结构。
2.1.9 锚固系统 anchorage system
将主缆的索股与锚碇或岩体连接的结构。
2.1.10 锚跨 anchor span
位于散索鞍(散索套)和锚固系统之间的主缆结构部分。
2.1.11 主梁 girder
承受人群荷载并传递给吊索、索塔、桥墩的梁体结构。
2.1.12 主缆 main cable
悬挂于索塔顶,两端锚固于锚碇,由平行钢丝或钢丝绳组成 的悬索桥主要承重构件。
2.1.13 索股 cable strand
由多根高强度钢丝或钢丝绳组成的丝股,是主缆的主要组成 部分。
2.1.14 吊索 hanger
连接主缆与主梁的构件。
2.1.15 锚头 socket
用于索股两端与锚固系统连接的构件或用于吊索两端与主梁 及主缆索夹连接的构件。
2.1.16 索夹 cable clamp
紧箍主缆并连接主缆与吊索的构件。
2.1.17 索鞍 cable saddle
支承主缆并使主缆平顺地改变方向的构件。安装在索塔顶部 的称为主索鞍,安装在边跨和锚跨之间的称为散索鞍。
2.1.18 散索鞍(散索套) cable splay collars
当主缆由边跨进入锚跨,用来控制预制索股扩散方向的铸钢 (锻钢)构件。
2.1.19 缆索系统 cable system
由主缆、索夹、吊索、主索鞍、散索鞍及防护系统等构件组 成,为悬索桥面提供直接支撑的结构。
2.1.20 预制平行索股法 prefabricated parallel wire strand method (PPWS 法)
将工厂化预制的平行高强度钢丝组成的索股运至工地安装的 施工方法。
3 材 料
3.1 混凝土、钢筋及预应力筋
3.1.1 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应低于 C3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应低于 C40。
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d和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d 应按表 3.1.1-1 计算。
3.1.2 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普通钢筋宜选用 HPB300、HRB400、HRB500,并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 的规定。
2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sd和抗压强度设计值f′sd应按 表 3.1.3 取值。
4 玻璃悬索桥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玻璃悬索桥设计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 法。
4.1.2 主跨跨度小于 100m 或以镀锌钢丝绳为主缆时,主体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为 30 年;主跨跨度大于等于 100m 时,主体结构的 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4.1.3 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 4.1.3 的规定。
4.1.4 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取 1.1。
4.1.5 应根据所处环境条件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耐久性设计。混 凝土结构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50476 的要求; 钢结构防腐设计应符合《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T 722 的要求。
4.1.6 应与周围环境协调,选择一项或多项内容开展景观设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53-2018
备案号:J14203一2018
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wire mesh expanded
pearlite composite panel in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2018-03-28发布2018-06-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253,DB13(J)/T 253-2018,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DB13(J)/T 253-2018 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在建筑外墙保温工程中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中采用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0.1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wire mesh expanded pearlite composite panel in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梁柱系统、外围护结构填充墙系统。
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置于外墙外模板内侧,混凝土现浇成型后与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结合成一体,再在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外侧做抹面层、饰面层的外墙保温构造。
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梁柱系统:由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胶粘剂、锚固件、嵌缝材料和密封胶等组成,置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建筑物的梁和柱外侧,与基层梁、柱采用粘结和锚固方式施工,再在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外侧做抹面层、饰面层的保温构造。
外围护结构填充墙系统: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主体承重构件为支承,通过植筋或焊接筋方式,将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与建筑主体连接组合,再在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两侧做抹面层、饰面层的外围护及保温构造。
2.0.2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wire mesh expanded
pearlite composite panel in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工厂标准化生产,在珍珠岩板与保温板粘结形成的复合板材内斜穿V型金属腹丝,腹丝与复合板外单侧或双侧的钢丝网片焊接形成三维钢丝网架的板状制品。简称复合保温外墙板。复合保温外墙板分为A型板、B型板二种类型。
2.0.3防护层structural layer
复合保温外墙板中具有保温隔热及阻燃功能的珍珠岩板构造层。
2.0.4保温层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复合保温外墙板中,由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岩棉带(RW)保温材料组成,在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中起保温作用的构造层。
2.0.5抹面层rendering coat
喷、抹在复合保温外墙板上,保护复合保温外墙板,并起防裂、防水、抗冲击、抗折、抗弯和防火作用的构造层。
2.0.6饰面层finish coat
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中外装饰或内装饰构造层。
2.0.7抗裂砂浆anti-crack mortar
由高分子聚合物、水泥、砂为主要材料配制而成的具有良好抗变形能力、粘结能力和防水能力的聚合物砂浆。
2.0.8锚個件Anchor part
由锚栓及配套紧固件组成的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固定件。

3基本规定
3.0.1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的配套材料应由系统产品供应商配套提供。
3.0.2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在长期承受自重、风载荷和室外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不应出现裂缝、空鼓、脱落等现象,在罕遇地震发生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外围护结构填充墙系统的承载力、挠度变形还应符合结构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3.0.3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应具有防水渗透性和透气性,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性。
3.0.4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的防火性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3.0.5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的相关规定。
3.0.6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的隔声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相关规定。
3.0.7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

4性能要求
4.1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
4.1.1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现浇混凝士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梁柱系统和外围护结构填充墙系统。
1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板系统基本构造应符合表4.1.1-1的规定。

2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梁柱系统基本构造应符合表4.1.1-2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49-2018
备案号:J14123一2018
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energy saving of integrated strong and weak electricity and manag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801-29发布2018-04-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249,DB13(J)/T 249-2018,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DB13(J)/T 249-2018 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保证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的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稳定可靠,有利于公众健康、设备安全和建筑节能,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中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与运行和维护。
1.0.3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复制性。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以建筑物的功能类别、被监控设备的使用需求和工程建设规模为依据,与建设工程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
1.0.4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选用、施工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检测、验收、运行和维护等,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1.1强弱电一体化integration of strong and weak electricity
根据不同建筑设备的工作特点,将带有网络接口的智控节能专用控制器,嵌入传统“盘、箱、柜”构成“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
2.1.2智控节能intelligence control and energy saving
无需人工干预,自动调节建筑设备的运行,实现智能控制目标、节约能源的目的。
2.1.3设备层the equipment layer
由现场的被控设备、采集传感器、执行器、强弱电一体化智控柜(箱)或现场智控节能专用控制器组成。
2.1.4运维中心operations center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远程运行维护管理平台。
2.1.5云控cloud control
云控是在智控节能专用控制器与智控节能云中心建立网络连接,提供智控节能的解决方案,实现智控节能云中心对本地或者异地设备远程智能化控制。
2.1.6专用控制器special controller
根据不同建筑设备特点,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所,采用专用软、硬件产品,构成专用控制器。
2.1.7传感器sensor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1.8执行器actuator
能接收控制信息并按一定规律产生某种运动的器件或装置。
2.1.9其他设备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other equipment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将建筑物内的给(排)水、送(排)风、电(扶)梯等设备,以分散控制,集中监控管理为目的,构成的控制管理系统。
2.1.10供电质量quality of power supply
包括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两个方面。电能质量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网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等。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工程,应由功能设计、系统配置、施工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检测、验收、运行和维护等阶段组成,所有被控设备应具有系统要求的连接条件。
3.1.2系统配置应满足功能设计的要求,优先选用强弱电一体化、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
3.1.3项目应用软件的编写应与系统设计同步进行,项目应用软件的编程应与系统施工同步。
3,1.4系统的施工安装应以功能设计和系统配置为依据,便于运行和维护,减少施工成本。
3.1.5系统施工安装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和试运行。
3.1.6系统试运行后应进行检测,且检测结果应满足功能设计的要求,针对有节能潜力的控制系统应满足节电率的要求。
3.1.7系统验收交付运行后,应定期进行维护,并应使系统在实际工况下的运行满足功能设计要求。有条件的项目,可由专业的远程托管服务企业实行后期的运维、管理。
3.2配置标准
3,2,1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优化配置、适度超前”的原则,且应根据所在地区、使用性质、建筑智能化等级、管理方式、建设目标等因素综合确定。系统应按照表3.2.1的规定配置。

3,2,2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的功能、控制数量和控制方式,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分区及其主要服务对象进行确定。
3.3强弱电一体化设计
3.3.1强弱电一体化智控柜内应包含所有强电执行器件以及智控节能专用控制器的设计,无需再另加弱电控制箱。
3.3.2空调机房循环水泵宜单独设置进线柜。
3.3.3强弱电一体化智控柜不能影响水泵、风机等设备的使用寿命。
3.3.4强弱电一体化智控柜应内置智能计量单元,并可数据上传至建筑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
3.3.5强弱电一体化智控柜应按功能设计要求配置网络接口,宜配置一体化智能监控终端。
3.3.6强弱电一体化智控柜应具备监控柜内的温度,湿度等功能:可具备柜内视频监视功能。
3,3.7强弱电一体化智控柜还应符合相关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

4系统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设备强弱电一体化智控节能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用途、当地气候、运行环境等,在满足设备运行工艺条件、使用安全、用电质量的前提下,对冷热负荷、照明负荷等用能设备进行节能设计。
4.1.2系统设计应由设备层、管理层、云中心、远程运维中心组成。
4.1.3系统应采用强弱电一体化、软硬件一体化的技术。
4.1.4当系统自带控制单元时,可采用标准电气接口或网络通讯接口的方式互联,宜采用网络通讯接口方式。
4.1.5系统应根据不同建筑设备工艺特点,采用智控节能专用控制器设计。
4.1.6对于系统所产生的高、低次谐波,应采取相应的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
4.1.7系统应满足技术的扩展和应用功能的提升,并具备开放性和可操作性。
4.1.8系统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4.1.9系统采用无线传输的设备应满足《无源无线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规程》CECS296相关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48-2018
备案号:J14118一2018
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appraisal of reliability of existing curtain walls
2018-01-03发布2018-05-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248,DB13(J)/T 248-2018,可靠性鉴定,既有建筑幕墙,DB13(J)/T 248-2018 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规程

1总则
10.1为正确鉴定既有建筑幕墙的可靠性,加强对既有建筑幕墙的安全与合理使用的技术管理,并为维修和改造提供技术依据,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内既有建筑幕墙在下列情况下的检测与鉴定:
1建筑幕墙的可靠性鉴定:
2建筑幕墙的安全性鉴定:
3建筑幕墙使用功能鉴定及日常维护检查:
4建筑幕墙改造前的专门鉴定:
5建筑幕墙灾害损伤修复、处理前的鉴定。
1.03本规程不适用支承结构体系与建筑结构主体共同受力的幕墙的鉴定。
1.0.4承担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的机构应经国家认可机构或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具有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的检测、鉴定能力。
1.0.5既有建筑幕墙的可靠性鉴定,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l.1既有建筑幕墙existing building curtain wall
已建成且投入使用的建筑幕墙。
2.l.2可靠性鉴定appraisal of reliability
对既有建筑幕墙的安全性、使用性所进行的调查、检测、验算、分析和评定等一系列活动。
2.l3安全性鉴定appraisal of safety
对既有建筑幕墙的结构承载力和结构整体稳定性所进行的调查、检测、验算、分析和评定等一系列活动。
2.l.4使用性鉴定appraisal of application
对既有建筑幕墙使用功能和适用性所进行的调查、检测、验算、分析和评定等一系列活动。
2.l.5专项鉴定special appraisal
针对既有建筑幕墙特定问题或按照特定要求所进行的鉴定。
2.l.6调查investigation
通过查阅档案、文件,现场勘查和询问等手段进行的信息收集。
2.1.7检测testing
1检验inspection
对幕墙可视部位(或遮挡物易移除且易恢复的部位)结构的状况或性能,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的现场检查、测量和验证等工作:
2详细检测detailed testing
对幕墙隐蔽部位的结构的状况或性能所进行的现场测量和取样试验等工作。
2.l.8评定assessment
根据调查、检测、分析和验算结果,对既有建筑幕墙的安全性和使用性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所进行的评价。
2.1.9鉴定单元appraisal system
根据既有幕墙的结构体系、构造特点和分布情况,将该建筑物的幕墙划分成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鉴定的区段,每一区段为一鉴定单元。
2.1.10子单元sub-system
鉴定单元中可细分的单元。一般按构造和检测特点划分为面板子单元、支承结构体系子单元。
2.1.11面板子单元panel sub-system
面板子单元为鉴定单元内的细分单元,由所有单个面板(含板块单位)组成。
2.l.12支承结构体系子单元supporting structure sub-system
支承结构体系子单元为鉴定单元内的细分单元,由所有单个支承结构体系组成。
2.1.13构件member
子单元中可以进一步细分的基本鉴定单位。它可以是单个构件、组合件、一个部件或单个的构造部位。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本规程的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包括安全性鉴定和使用性鉴定。
3.1.2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既有建筑幕墙的可靠性鉴定:
1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时:
2已经存在影响安全性和使用性的明显缺陷:
3改造、改建或扩建前:
4遭受重大灾害或超设计许可的意外荷载:
5使用单位有可靠性鉴定需求时:
6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中有鉴定要求的。
3.13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既有建筑幕墙的安全性鉴定:
1主体结构进行安全性鉴定时:
2改造前的安全性检查:
3使用性鉴定中发现安全问题:
4幕墙工程自竣工验收后10年:
5使用单位有安全性鉴定需求:
6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中有检查要求的。
3.1.4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使用性鉴定:
1幕墙日常维护的常规性检查:

2幕墙使用功能的鉴定:
3幕墙有特殊使用要求时的专门鉴定:
4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中有检查要求的。
3.1.5隐框玻璃幕墙(含隐框开启扇)工程达到检查要求年限的,应进行专项鉴定。
3.1.6对目标使用年限不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既有建筑幕墙进行鉴定时,被鉴定单元满足下列条件,可考虑不再进行详细检测,直接给出可靠性(或安全性、或使用性)符合I级(或A级、或A级)的鉴定结论。
1幕墙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基本未发生变化,且没有遭受过灾害作用:
2经现场调查和检验,符合下列条件:
1)结构和构件(含节点构造、连接,以下同)均完好无损,使用功能均无异常,且与设计文件要求相符:
2)变形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
3)构件制作和施工偏差均控制在设计和现行标准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3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合规且可信:
4经结构分析与复核,结构和构件设计合理且满足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4调查与检验
4.1一般规定
4.1.1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应对幕墙的使用条件、使用环境和结构现状进行调查与检测。调查的内容、范围和技术要求应满足鉴定的需要,且不论鉴定范围大小,均应包括对幕墙整体牢固性现状的调查。
4.1.2调查与检测还应符合下列原则:
1工作深度应能满足幕墙可靠性鉴定及相关工作的需要:必要时还应进行补充调查和检测,以保证鉴定的质量。
2宜按先整体、后局部,并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鉴定内容和要求进行。
4.13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现场调查前应收集资料,资料收集内容可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执行。
4.1.4既有建筑幕墙工程图纸资料不全时,应对建筑幕墙的板块分格、支承构件布置、构件材料性能、结构构造与构件儿何尺寸等进行检验,并绘制工程现状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13(J)/T247-2019
备案号:J14042-2019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st-in-place concrete built-in insulation system
2019-12-19发布2020-03-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247,DB13(J)/T 247-2019,现浇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DB13(J)/T 247-2019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采用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新建、扩建民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l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cast-in-place concrete built-in insulation system
通过结构连接件将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与主体结构钢筋连接,同时浇筑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内外侧混凝土形成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
2.0.2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welding wire grid insulation board
保温板一侧(两侧)用两层钢丝网片作为支撑架,采用网架板专用连接件与保温板连接而成的空间网架芯板,分为A型剪力墙用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和B型剪力墙用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简称网架板。
2.0.3网架板专用连接件adapting piece for welding wire grid insulation board
用于连接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中保温板和钢丝网架的连接件,包括插丝或U形连接件。
2.0.4保温层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中置于结构层与防护层之间的保温板材。
2.0.5钢丝网片steel wire mesh
采用镀锌钢丝或冷拔低碳钢丝焊接形成的钢丝网片,网片按具体功能分为远离保温板的防裂网片和紧靠保温板的固定网片。
2.0.6插丝plug wire
A型剪力墙用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中,连接钢丝网片与保温板的镀锌钢丝或不锈钢丝。插丝一端连接防裂网片,一端穿透保温板并伸入结构层一定长度。
2.0.7U形连接件U-shaped adapting piece
B型剪力墙用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中,连接钢丝网架与保温板,由U形塑料卡件和定位垫片构成的连接件。
2.0.8模板顶丝template top wire
连接保温板外侧两层钢丝网片起控制防护层厚度的镀锌钢丝,简称顶丝。
2.0.9结构连接件structural adapting piece
穿过保温层、两端分别与结构层及防护层连接的L形钢筋和定位连接件。
2.0.10定位连接件positioning adapting piece
由钢筋或玻璃纤维增强筋、注塑防腐套管、注塑定位垫片和锁片构成,起固定保温板位置作用的连接件。
2.0.11结构层structural layer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中处于保温层内侧,主要起结构受力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层。
2.0.12防护层protective layer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中处于保温层外侧,主要起保温层防护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层。
2.0.13饰面层finish coat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中处于防护层外侧,起装饰和保护作用的构造层。

3基本规定
3.0.1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应能满足主体结构的正常变形,在长期自重荷载、风荷载和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不应出现裂缝、空鼓、剥落等破坏现象。
3.0.2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在正常使用中或地震时不应发生脱落。
3.0.3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渗透性和透气性,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耐腐性。
3.0.4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截面设计和配筋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0.5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
3.0.6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设计年限。
3.0.7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防火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3.0.8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饰面层宜采用涂装饰面。

4系统构造和性能要求
4.1系统构造
4.1.1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由结构层、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防护层、结构连接件和饰面层组成。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
2墙体应均匀布置结构连接件,结构连接件锚入结构层应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且不小于100mm。当采用L形钢筋时,短边长度应为10d(d为L形钢筋直径)。具体构造形式见图4.1.1。

4.2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
4.21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由钢丝网片、保温板、网架板专用连接件和模板顶丝组成,按使用部位和连接方式分为A型剪力墙用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和B型剪力墙用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其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插丝采用梅花形布置,一端与防裂网片连接,一端穿透保温板并伸入结构层不小于50mm。插丝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数量不少于50根/m2。
2U形连接件的U形塑料卡件一端卡住防裂网片,一端穿透保温板,并用定位垫片固定,其间距不应大于400mm。
3模板顶丝一端应与内侧网片齐平,另一端伸出外侧网片不应少于15mm。具体构造形式见图4.2.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180 P6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908-2021
风电机组混凝土-钢混合塔筒施工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Steel Hybrid Tower of Wind Turbine
2021-12-22发布
2022-3-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908-2021,施工规范,钢混合塔筒,风电机组,风电机组混凝土,NB/T 10908-2021 风电机组混凝土-钢混合塔筒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6)23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现浇混凝土塔筒施工、装配式混凝土塔筒施工、预应力工程、环境保护。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电场施工安装分技术委员会(NEA/TC1/SC2)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规范主编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天杉高科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瑞风能源(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西北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模板工程4
4.1一般规定4
4.2材料4
4.3设计5
4.4制作与安装5
4.5拆模与维护6
4.6质量检查7
5钢筋工程449
5.1一般规定…10
5.2制作和安装10
5.3质量检查10
6现浇混凝土塔筒施工11
6.1一般规定11
6.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1
6.3混凝土浇筑与养护12
6.4特殊季节施工13
6.5质量检查14
7装配式混凝土塔简施工15
7.1一般规定,15
7.2施工验算15
7.3构件制作15
7.4运输与存放..16
7.5环片拼装,17
7.6塔节吊装18
7.7防腐与涂装19
7.8质量检查.20
8预应力工程24
8.1一般规定24
8.2材料与锚具系统.24
8.3制作与安装.24
8.4预应力张拉25
8.5灌浆21
8.6防腐与封锚27
8.7质量检查.27
9环境保护.30
附录A混凝土塔筒外观质量缺陷等级划分31
本规范用词说明32
引用标准名录33
附:条文说明.3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908-2021 风电机组混凝土-钢混合塔筒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pdf已关闭评论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45-2017
备案号:J13995一2017
建筑基桩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Pile
2017-09-30发布2017-12-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245,DB13(J)/T 245-2017,基桩,建筑基桩,DB13(J)/T 245-2017 建筑基桩施工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了在建筑基桩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基桩施工和质量控制。
1.03基桩的施工和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l基桩single pile in pile foundation
桩基础中的单桩。
2.0.2建筑基桩single pile in pile foundation of construction
工业与民用建筑桩基础中的单桩。
2.0.3钻孔灌注桩bored pile
利用冲击或回转等方式在地层中形成圆形孔,孔内设置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体。
2.0.4扩底灌注桩boring underreamed pile
在地层中形成圆形孔后,在孔底形成扩大端,孔内设置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所形成的桩体。可分为钻孔扩底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
2.0.5正循环钻孔normal circulation rotary drilling
回转钻孔过程中,循环液从钻杆内进入孔底,携带岩屑,沿钻杆与孔壁之间的环状空间溢出地面。循环液经净化处理后再流回孔内,形成循环并完成钻孔。
2.0.6反循环钻孔beverse circulation rotary drilling
回转钻孔过程中,循环液从钻杆与孔壁之间的环状空间进入孔底,携带岩屑,再从钻杆内返回地面。循环液经净化处理后再流回孔内,形成循环并完成钻孔。
2.0.7旋挖钻孔rotary boring drilling
以液压动力驱动可伸缩式钻杆回转,钻杆带动简式或螺旋式钻头破碎岩土,破碎后的岩屑由钻杆直接提至地面倒出,如此连续重复作业直至完成钻孔。
2.0.8冲击成f孔percussion drilling
借助钻具重量,在一定的冲程高度内,周期性地冲击孔底破碎岩土。破碎状态下的岩土与孔内的泥浆混合,再由掏渣筒掏出或循环泥浆携带出地面,同时向孔内补充合格的泥浆,如此连续重复作业直至完成钻孔。
2.0.9冲击反循环成孔reverse circulation percussion drilling
在冲击钻进系统中,增加一台泵吸反循环设备,使泥浆形成反循环,并将冲击破碎后的岩土携带至地面。泥浆经净化处理后又流回孔内,如此连续重复作业直至完成钻孔。
2.0.10千法成孔dry drilling
指无冲洗液(泥浆)条件下的回转或冲击成孔工艺,受地下水和岩土性质限制。
2.0.11泥浆(冲洗液)sumy(drilling mud)
黏土颗粒或无固相聚合物分散于水中形成的一种浆液,要求具有合适的比重、粘度和含砂率等指标。
2.0.12预制桩precast pile
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作的桩,包括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预应力管桩)、钢桩、钢管桩等。按截面形状可分为方桩和管桩:按施工工艺可分为打入桩、压入桩等。在工厂采用离心成型的,配有先张法预应力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的管桩称为PHC管桩。
2.0.13锤击沉桩pile driving by drop hammer

利用自由落锤下落时的能量,反复击打预制桩,将其沉入地层中的一种施工工艺。
2.0.14振动沉桩pile driving by vibration
利用电、气或液压驱动的振动锤驱动预制桩振动,将其沉入地层中的一种施工工艺。
2.0.15静压沉桩pile driving by silent pressure
利用桩架自重和配重作为反力,通过一定方式将反力传至预制桩,将其压入地层中的一种施工工艺。
2.0.16灌注桩后注浆post grouting for bored pile
灌注桩成桩一定时间后,通过预先安装在桩体内的后压浆装置,利用注浆设备在一定压力下将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浆压入到桩底、桩侧的一种工艺。
2.0.17坍落度经时损失slump loss
混凝土拌合物卸出搅拌机时的坍落度与将此拌合物在不吸水容器内密闭搁置1h再搅拌20s后重新测定的坍落度之差,测量应精确到5mm。
2.0.18充盈系数filling coefficient
是指钻孔灌注桩实际灌注的混凝土体积与理论体积之比,是判别基桩施工质量的参数之一。

3基本规定
3.0.1基桩施工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1通过审查的桩基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纪要:
2通过审查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点及相关资料:
4施工技术要求:
5施工区域内和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上及地下设施的相关资料:
6同类施工场地的施工经验:
7和基桩施工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3.02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地质条件或有特殊技术要求的,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安全方案。
3.03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施工准备及施工场地部署:
4配置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设备机具等:
5材料质量管理与控制:
6施工工序划分、做法及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7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与节能措施等:
8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9应急措施:

10施工资料管理。
3.0.4项目部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环保等交底工作,交底记录应按规定签字归档。
3.0.5施工现场应满足供水、供电、道路、排水等要求,地上、地下障碍物应处理完毕,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3.0.6施工现场应做好水、电管线的布置工作,道路、基坑坡道应满足设备通行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软弱场地应加固处理。
3.0.7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辨识危险源和重大危害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3.0.8进场材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相关质量标准,并按要求进行复验。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
3.0.9基桩施工应连续进行,各工序之间应紧密衔接。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进场材料应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应按规定见证取样、检验。外加剂应具有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明材料。
4.1.2变更材料的品种、级别或规格时,应具备相应的设计变更文件。
4.13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或混凝土中的钢筋有腐蚀时,桩身材料应满足抗腐蚀要求。
4.27水泥
4.2.1水泥品种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工程所处环境和地域选用。宜采用硅酸盐水泥;高强度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MPa。
4.2.2水泥进场后应取样检验,项目应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胶砂强度。严禁使用初凝时间或安定性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
4.2.3现场贮存的水泥应满足贮存要求,并采取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

4.3骨料
4.3.1细骨料宜优选Ⅱ区山砂或河砂,并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当使用海砂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的有关规定。
4.3.2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粒级的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4.3.3骨料进场后应取样检验,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43.4施工过程中,应适时检验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并应根据检验结果对搅拌混凝土时各材料用量做出相应调整。
4.4矿物掺合料
4.4.1矿物糁合料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粉、磷渣粉等,可采用单摻或复合摻加。
4.4.2粉煤灰不应采用低于Ⅱ级的粉煤灰:矿渣粉应选择S95:当用硅灰时,应采用二氧化硅含量不小于90%的硅灰。
4.43矿物掺合料进场后应取样检验,存储期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4.4现场贮存的矿物掺合料应采取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同时应防止污染环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13(J)/T244-2017
备案号:J13979一2017
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tal piping factory prefabrication
2017-09-18发布2017-12-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13(J)/T 244,DB13(J)/T 244-2017,管道工厂化,管道工厂化预制,DB13(J)/T 244-2017 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管道工厂化预制,提高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1.0.2本规程规定了管道工厂化预制在设计、材料、预制加工、检验试验、标识追湖、验收交付、防护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0.3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民用、市政及工业工程中设计压力不大于42MPa,设计温度不超过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的金属管道的工厂化预制,
1.0.4管道工厂化预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管道工厂化预制piping factory pre-fabrication
管道加工在工厂内完成一个或数个管段的下料切割、组对、焊接、检测、试验、防腐、标识等一系列深加工过程。
2.0.2管线综合布置piping arrangement
在施工前,依靠计算机辅助手段,模拟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后的管线排布情况,进行计算机上的预装配,以合理确定各管线的走向及空间位置,避免各专业之间的相互碰撞。
2.0.3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
管子、管件、设备、建构筑物等数字化的三维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外观效果及属性等信息。
2.0.4管道轴测图piping isometric diagram
将管道按照轴测投影的方法,画成以单线表示的管道空间视图。
2.0.5管道预制图isometric diagram for pre-fabrication
在满足安装及运输的条件下,根据管道轴测图绘制的满足工厂预制工艺要求的加工图。
2.0.6预制管段Pre-fabricate Piping Assemblies
将两个安装焊口之间的管道组成件在工厂(车间)预制,构成的一个组合件。
2.0.7调整管段pipe-segments for dimension adjustment
在管段预制加工前,经现场实际尺寸测绘或考虑增加调整长度的预制管段。

2.0.8转动焊口rotated pipingwelded junction
在管道预制过程中,对可以转动工件进行焊接作业形成的焊口。
2.0.9固定悍口fixed pipingwelded junction
在管道安装或预制过程中,对无法转动工件进行焊接作业形成的焊口。
2.0.10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
在平面上按一定规律分布,且包含相关数据符号信息,可通过电子扫描设备自动识读的黑白相间的某种特定几何图形。
2.0.11管道组成件piping components
用于连接或装配管道的管道元件。包括管子、管件、法兰、密封件、紧固件、阀门、安全保护装置以及诸如膨胀节、挠性接头、耐压软管、疏水器、过滤器、管路中的节流装置和分离器等。
2.0.12模块化modularize
模块化是指将工程或某个装置划分成若干个安装模块,并通过预制和组装,将模块内的钢结构、设备、管线在预制厂组装成安装单元,工程现场只进行吊装组对作业。

3基本规定
3.0.1管道工厂化预制单位应取得相应资质。从事压力管道预制还应取得技术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开展预制工作。
3.0.2管道预制工厂应有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3.0.3预制现场的设备应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实行专人操作,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用于管道施工的工器具应安全可靠,计量器具应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设计
4.1设计文件要求
4.1.1委托方应提供管道工厂化预制的电子版设计图纸(含管道轴测图)或三维信息模型及必要的设计说明。
4.1.2需要进行管道深化设计或三维信息建模时,委托方提供的图纸应包括设备装配图、管道布置图、电气安装图、自控安装图及与管道安装相关的建构筑物施工图。
4.1.3管道轴测图可以手工绘制、计算机绘制或通过三维信息模型自动生成。管道轴测图的画法、图形表示法以及尺寸标注等应符合《技术制图管路系统的图形符号》GB/T6567的规定,化工管道轴测图绘制还应符合《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G/T20549和《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T20519的要求。
4.1.4管道轴测图应按正等轴测投影绘制,管道的走向按方向标的规定,如图4.1.4。方向标的工厂北向(PN)应与管道布置图一致。

4.2预制模块划分
4.2.1管道三维信息模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包含的信息及传递格式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
2依据设计方提供的相关设计文件创建三维信息模型。
3模型中应包含与其预制相关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自控等专业的信息。
4三维信息模型中的管道应包含管道编号、规格、材质及管道支架、保温厚度、焊缝位置等信息。
5三维信息模型应进行碰撞检测,以确保输出的最终三维信息模型的正确性。
4.2.2模块划分应在满足工艺流程和有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
1应利用三维信息模型进行管道预制模块的设计,并进行模拟试装配。
2模块划分首先应满足流程的需要,并结合设备布置、管道布置等要求进行。
3当装置较大时,一个单元可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同一系统设备及管道宜布置在同一模块内。
4模块设计宜减少现场安装工程量,模块组装、吊装及运输应方便、安全。
4.2.3模块内的设备、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块内的设备应布置紧凑,以减小模块尺寸和减少模块数量。

2设备间的管道连接宜短而直,并有一定的柔性。
3设备间管道应满足设备的移除和拆卸时不用添加临时支架或阀门及管道。
4对动设备、换热器、过滤器等布置应有安装和维修的空间。模块内设备、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可吊装性应保证。
4.2.4模块间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块间的管道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方式,使模块制造完成后便于清洗、压力试验和现场组装。
2模块间的管道连接不宜采用直接对接的连接方式,避免因加工误差而引起现场对接不上。
3模块间的管道连接,宜在其中一个模块内设置直管段和弯头与另一个模块管道对接,以便现场调节模块制造环节产生的加工误差。
4模块之间宜留出大于或等于800mm的水平距离,作为操作和检修通道,同时便于模块间管道连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