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0月 ( 第 97 页)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650一 2011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protection of petrochemical plant against lightning (2022年版 )

2010一12一24 发布 2011一12一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联合发布

2022年版,GB 50650,GB 50650-2011,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GB 50650-2011(2022年版)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1 总 则

1.0.1 为防止和减少雷击引起的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规范石油 化工装置及其辅助设施的防雷设计,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石油、天然气、煤及其产品为原料制取燃 料和化工产品的新建、改建和/或扩建工程的石油化工装置及其辅 助生产设施 的防雷设计 ;不适用于原油的采集 、长距离输送、石油 化工装置厂区外油品储存及销售设施的防雷设计 。

1.0.3 石油化工装置的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术语
2.0.1此条删除。
2.0.2辅助生产设施support facilities
配合主要工艺装置完成其生产过程而必需的设施,包括罐区、中央化验室、污水处理厂、维修间、火炬等。
2.0.3厂房房屋industrial building(warehouse)
设有屋顶,建筑外围护结构全部采用封闭式墙体(含门、窗)构造的生产性(储存性)建筑物。
2.0.4户外装置区outdoor unit
露天或对大气敞开、空气畅通的场所。
2.0.5半敞开式厂房semi-enclosed industrial buildings
设有屋顶,建筑外围护结构局部采用墙体,所占面积不超过该建筑外围护体表面面积1/2(不含屋顶和地面的面积)的生产性建筑物。
2.0.6敞开式厂房opened industrial buildings
设有屋顶,不设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生产性建筑物。
2.0.7雷击lightning stroke
对地闪击中的一次电气放电。

2.0.8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
闪击直接击于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2.0.9闪电感应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闪电静电感应和闪电电磁感应,致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的火花放电。
2.0.10闪电电涌侵入lightning surge on incoming services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即闪电电涌,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2.0.11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生产装置而造成的物理损害的一个完整系统,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3 防雷场所分类

3.0.1 石油化工装置的各种场所,应根据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 物的环境状况和空间气体的消散条件,划分为厂房房屋类或户外 装置区。

3.0.2 半敞开式和敞开式厂房应根据其敞开程度,划分为厂房房 屋类或户外装置区。有屋顶而墙面敞开的大型压缩机厂房应划为 厂房房屋类 ;设备管道布置稀疏的框架应划为户外装置区。

4 基 本 规 定

4.1 厂房房屋类场所

4.1.1 石油化工装置厂房房屋类场所的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

4.1.2 石油化工装置户外装置区的防雷设计应执行本规范第五章 的有关规定。

4.2 户外装置区场所

4.2.1 石油化工装置的户外装置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 防雷设计 :

1 安 置在地面上高大、耸立的生产设备;

2 通过框架或支架安置在高处的生产设 备和引 向火炬的主 管道等 ; 3 安置在地面上的大型压缩机、成群布置的机泵等转动设备;
4 在空旷地区的火炬、烟囱和排气筒 ; 5 安置在高处易遭受直击雷的照明设 施。

4.2.2 石油化工装置的户外装置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 行防直击雷的设计 ,但应可靠接地 :

1 在空旷地区分散布置的水处 理场所 (重要设备除外);

2 安置在地面上分散布置的少量机泵和小型金属设备 ;
3 地面管道和管架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213一2010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shaft sinking and drifting of coal而ne(2022年版 )
2010一05一31 发布 2010一12一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联合发布

2022年版,GB 50213,GB 50213-2010,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GB 50213-2010(2022年版)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煤矿井巷工程质量管理,统一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保证工程质量 ,制定本规范 。
1.0.2 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巷工程质量的验收。
1.0.3 煤矿井巷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
1.0.4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井筒 shaft
指联系地面和地下巷道的通道 ,分立井、斜井和平铜 。立井 由井颈、井身、壁座和井窝组成,斜井、平铜由井(铜)口、井(铜)身和连接处组成 。
2.0.2 主要巷道 major roadway
主要巷道指井底车场巷道 ,机电铜室,主要运输巷道 ,总 回风巷道等的总称。
2.0.3 一般巷道 general roadway
一般巷道指除主要巷道以外的巷道和其他铜室,如采区顺槽和 回风巷道 、人行道等的总称 。
2.0.4 眼痕率 percentage borehole vestiges
眼痕率指光面爆破后,可见眼痕的炮眼个数与不包括底板的周边眼总数之比。大于炮眼长度的 70%的炮眼眼痕长度算作一个可见 的炮 眼 眼痕。眼痕率 是检 验光 面爆破 质量 的主要 指标之一 。
2.0.5 暗井 blind shaft
自下一水平层至上一水平层用作提升、通风、上下人员、运送材料或敷设管线的通道称为暗井。
2.0.6 蜂窝 honeycomb
蜂窝指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浆、骨料猫结松散,且露出石子深度大于 s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
2.0.7 孔洞 surface void
孔洞指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浆 、骨料翻结松散 ,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砌体截面尺寸 1/3 的缺陷。
2.0.5 锚固力 anchoring force
锚 固力指锚杆对围岩所产生的约束力 。
2.0.9 抗拔力(拉拔力) pullout resistance
抗拔力指阻止锚杆从岩体中拔出的力 。
2.0.10 钢筋混凝土弧板 reinforced concrete arc plate
钢筋混凝土弧板是指 由 4至 8块圆弧形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组成并进行壁后充填和灌浆。
2.0.11 粗料石 coarse stone
粗料石指形状规则、表面凸凹深度不大于 20mm的六面体料石,其厚度和宽度均不小于 200mm,长度不大于厚度的 3倍。

3 基 本 规 定
3.0.1 煤矿井巷工程必须按照设计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施工。施工组织设计 、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 ,提出明确 的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并经审查批准。
3.0.2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管理应严格落实各方主体的责任,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具有适用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3.0.3 煤矿井巷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 用于井巷工程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应进行现场验收,按有关规定进行复检,并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当建设项目没有监理机构时 ,由建设单位代表确认 ;
2 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并形成质量记录。
3.0.4 煤矿井巷工程质t必须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
1 井巷工程质t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
2 井巷工程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参加质t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 工程质t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 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
5 隐蔽工程在 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
6 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 分项工程的质t应按主控项 目和一般项 目验收 ;
8 对涉及井巷工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井巷工程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
10 工程的观感质t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4 工 程 划 分
4.0.1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应按单位(或子单位)工程、分部(或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4.0.2 单位(或子单位)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单元为一个单位工程 ,
2 对于跨年度施工 的井筒、巷道等单位工程 ,可按年度施工的工程段划分为子单位工程。
4.0.3 分部(或子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分部工程可按井巷工程部位功能和施工条件进行划分;
2 对于支护形式不同的井筒井身、巷道主体等分部工程,可按支护形式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
3 对于支护形式相同的井身、巷道主体等分部工程,可按月度验收区段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 。
4.0.4 煤矿井巷工程的分项工程应按主要施工工序、工种、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
4.0.5 井巷工程的单位(或子单位)工程、分部(或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应按本规范附录 A进行划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60
CCS S 13
DBJTAS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指南
DBJT45/T038-2022
公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highway tunnel lining quality

2022-04-01发布2022-04-29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JT45/T 038,DBJT45/T 038-2022,公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DBJT45/T 038-2022 公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初期支护检测、衬砌无损检测、检测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公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其它类似工程结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GJ/T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182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JT/T828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SL/T35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L.713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
CECS21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T/CECS02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综合检测法comprehensive detection method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同一结构部位的不同质量参数(指标)进行检测的组合方法。
3.2
多指标检测法multi Index detection method
采用一种检测方法通过不同特征参数判断获得同一结构部位不同质量参数(指标)的方法。
3.3
参照标准数据信息reference standard data and information
表征物体原有特性的量或信息。
4总体要求

4.1检测方法选用
4.1.1无损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对象、检测参数、检测环境进行选择。
4.1.2对相同结构部位多个质量参数的检测,宜选用可靠便利的多指标检测法,多指标检测法不适用时宜选用综合检测法。
4.1.3选用无损检测方法应适用于检测作业环境,检测环境对作业人员、仪器设备无安全隐患。
4.2检测人员
4.2.1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仪器设备操作及技术性能,并熟悉所采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具有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能力。
4.2.2对国家规定需要从业资格的无损检侧人员应具有相应从业资格证书。
4.3仪器设备
4.3.1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经法定计量机构计量检定或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校准,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
4.3.2对频繁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期间核查。
4.4操作系统及后处理软件
4.4.1操作系统、数据后处理软件应与仪器设备配套,并经确认合格。
4.4.2后处理软件应能直观反映检测参数数值或反映缺陷基本特征信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广东省标准
DBJ/T15-163-2019
备案号J14805-201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2019-08-26发布
2019-10-01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T 15-163-2019,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标准,DBJ/T 15-163-201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1 总 则
1.0.1 为促进广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结合广东省地方特色及实际情况,规范对装配式建筑的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广东省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
1.0.3 本标准采用装配率评价建筑的装配化程度。

2 术 语
2.1.1 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building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2.1.2 装配率 prefabrication ratio
建筑评价范围以内(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及标准化设计、绿色与信息化技术应用、施工与管理等的综合比例。2.1.3 全装修 decorated
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2.1.4 集成厨房 integrated kitchen
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现场主要采用干式工法施工完成的厨房。
2.1.5 集成卫生间 integrated bathroom
地面、吊顶、墙面、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2.1.6 干式工法 non-wet construction
采用干作业的施工方法。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语…………………………………………………………………………2
3 基 本 规 定……………………………………………………………………………3
4 装配率计算…………………………………………………………………4
4.1 计算公式与评分表…………………………………………………………4
4.2 主体结构……………………………………………………………………………6
4.3 围护墙和内隔墙 ………………………………………………………………8
4.4 装修和设备管线…………………………………………………………9
4.5细化项…………………………………………………………………11
4.6鼓励项………………………………………………………………12
5 评价等级划分………………………………………………………………………………15
本标准用词说明………………………………………………………………………….16
引用标准名录……………………………………………………………………17
附∶条文说明……………………………………………………………………………1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80.30 CCS P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827-2021
代替GB/T23827-2009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Road traffic sign plate and support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3827,GB/T 23827-2021,GB/T 23827-2021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21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3827—2009K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与GB/T 23827—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产品分类(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4章);
b) 删除了非反光型交通标志板的相关内容(见2009年版的第4章、5.1.3和5.5);
c) 更改了标志板面外观结构表述(见5.1.3,2009年版的5.1.3);
d) 更改了标志底板结构的相关要求(见5.1.4,见2009年版的5.1.4);e) 增加了标志底板拼接工艺要求(见5.1.4);
f) 更改了标志立柱结构种类(见5.1.6,2009年版的5.1.6);g)更改了反光膜拼接要求(见5.2.4,2009年版的5.2.4);
h) 更改了标志底板铝合金板及铝合金挤压型材牌号的技术要求(见5.4.1,2009年版的5.4.1);i) 增加了标志底板拼接强度的技术要求(见5.4.1);j) 增加了紧固件的力学性能技术要求依据标准(见5.4.2);
k) 删除了标志板面普通材料色(除黑色外)的色度性能技术要求(见2009年版的5.5、表2和图2)
l) 删除了涂料对标志底板的附着性能要求(见2009年版的5.11.2);m)增加了标志底板与滑槽焊接连接强度的试验方法(见6.2.2);n)增加了外观质量试验方法(见6.3.1和6.3.5);
o)更改了外观质量试验方法(见6.3.2、6.3.3和6.3.4,2009年版的6.3);p)更改了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要求(见6.5,2009年版的6.5);q) 删除了涂料对标志底板的附着性能试验方法(见2009年版的6.12.2);r) 增加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表(见表2);s) 更改了出厂检验项目(见7.1.2,2009年版的7.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路高科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玮、李丹、苏文英、郭东华、韩越、柯东青。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产品分类 …………………………………………………………………………………………………… 2
5 技术要求 …………………………………………………………………………………………………… 2
6 试验方法 …………………………………………………………………………………………………… 6
7 检验规则 …………………………………………………………………………………………………… 9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本书以最新的国家规范和标准为依据,以近几年国内、外桥梁建设的最新成就为着眼点,结合我国国情,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通俗、系统地阐述了桥梁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过程(包括桥梁工程勘测、桥梁工程规划、桥梁工程设计、桥梁工程施工、桥梁工程管理、桥梁工程检测等),对桥梁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工作在桥梁建设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工人使用,也可成为各级政府涉及桥梁工程技术的行政主管部门(如铁路、公路、交通、航运、市政、建设、规划、公安等)以及大运输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助手”和工具书,还可以作为大土木工程专业、大运输类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选修教材或阅读材料。

9787122099921,姜晨光,桥梁建造技术,桥梁施工技术,高清PDF《桥梁建造技术指南》姜晨光

桥梁是人类创造的历史最悠久的土木工程结构之一,据文字记载,桥梁建造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桥梁作为人类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建筑,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几乎一刻都离不开桥梁。从英国福思湾铁路桥(1890年)算起,现代桥梁走过了120年的发展历程。人类对陆地交通的不断需求、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桥梁工程得以发展的强大动力。从20世纪后期到今天,人们通过对桥梁结构形式、工程材料、设计理论、施工设备、制造工艺等的不断研究与创新,使桥梁工程技术及科学体系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桥梁建设活动异常火热。桥梁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围绕这一基本目标,桥梁技术的发展应在以下4个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即较大的跨越能力和承载能力;车辆运行安全、乘客乘坐舒适;功能强、造价低;结构优美且与周边环境协调。为此,要求桥梁建设者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精湛的技艺,这些均来自于勤奋的学习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为满足桥梁建设者及时更新知识以及普及桥梁建造技术的需要,笔者不揣浅陋撰写了这本通俗易懂的书。
本书是笔者在江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之一,也是笔者几十年土木工程生涯不断追踪科技发展脚步的部分收获,本书的撰写借鉴了当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实际工程资料,吸收了许多前人及当代人的宝贵经验和认识,也尽最大可能地包含了当今最新的桥梁技术成就,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有助于桥梁科学技术的普及、发展与提高,对从事桥梁事业的人们有所帮助,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全书由江南大学姜晨光主笔完成,无锡市建设局何跃平、朱烨昕、顾持真、成美捷、孙清林、冯伟洲、姜科、宋艳萍、夏正兴、范春雨、沈建;中国中铁置业集团上海中铁市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勤景;江苏省如东县建设局冯兵;苏通大桥调度指挥中心陆培尧;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南通分院魏东海;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彭建国;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王云牧;无锡市交通局丁满琪;莱阳市国土资源局姜春妍、姜祖彬、刘华、徐永成、梁延兴;无锡市滨湖城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张献锋;江南大学姜勇、张大林、潘吉仁、姜忠平等同志(排名不分先后)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

ICS93.140
CCS P 67
BJTT4S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行业指南
DBJT45/T036-2022
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建模交付指南
Guide for modeling and delivery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in ports engineering design

2022-04-01发布2022-04-29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JT45/T 036,DBJT45/T 036-2022,交付,建模,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DBJT45/T 036-2022 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建模与交付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建模与交付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协同设计、模型创建、
模型交付、组织实施和数据信息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港口工程的设计信息模型建模及交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130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JTS/T198-1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JTS/T198-2一2019水运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ports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design
在设计阶段(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创建并应用于设计的港口工程信息模型。
3.2
模型精细度mode|fineness
表示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包含的信息的全面性,细致程度及准确性的指标。

3.3
几何信息geometric information
港口工程建构筑物与设备设施的空间位置和自身几何形状信息。
3.4
属性信息properties information
港口工程三维模型除图元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的集合,主要包括设备型号规格、材料属性、性能参数及其它专有属性等。

3.5
协同设计平台collaborative design platform
为信息模型数据共享及交互的协调工作,建立多专业、多参与方协同软硬件环境,包含但不限于协同管理过程中的流程、合同、数据管理。
3.6
碰撞检查clash detection
检查设计阶段项目、单体、专业等信息模型中各类构件或设施是否满足空间相互关系的工作过程。
3.7
设计交付delivery in design
根据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需求,设计方按合约将设计周期内的信息模型、属性信息、图纸等设计成果传递给建设方的行为。
3.8
模型固化model solidification
当模型文件精细度和深度等达到规定要求后,将模型所有信息固定为一个版本的步骤,主要包括轻量化处理、去除冗余信息、收回模型文件的编辑权限、加密等过程。
3.9
轻量化模型lightweight mode
经过轻量化处理后占用空间更小、方便灵活显示的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轻量化模型仍然承载原始模型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可对其进行浏览、剖视、测量、查询等操作。
3.10
体量模型volume modeling
表达港口工程建构筑物与设备设施的概略几何形状和属性信息的模型。

4基本规定
4.1港口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符合以下基本规定:
a)建模和交付可分为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设计阶段:
b)应在设计各阶段、各专业间实现信息的传递、共享和应用:
c)应用软件和硬件设施应具备兼容性:
d)应满足阶段间、专业间信息模型应用数据交换需求:
e)设计信息模型的创建、运用和管理应采取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f)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成果的知识产权应按照相关法律界定,并受到法律及合同条款保护:
g)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和信息成果应符合涉密、保密法律法规要求,对于包含涉密内容的成果,交付时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接收方和交付方在保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40
CCS P 28
BJT4S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指南
DBJT45/T035-2022
公路混凝土桥梁突发事故后检测评定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 for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ighway concrete bridges
after sudden accidents
2022-04-01发布2022-04-29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JT45/T 035,DBJT45/T 035-2022,公路混凝土,桥梁检测,评定,DBJT45/T 035-2022 公路混凝土桥梁突发事故后检测评定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混凝土桥梁突发事故后检测评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检测准备、应急检测
评估、专项检测评定和检测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等级公路在役混凝土桥梁火灾事故、撞击事故和化学品
腐蚀事故后检测评定,其他桥梁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JTG/T3360-02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
JTG5120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J2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J2101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
T/CECS252火灾后工程结构鉴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检测评估emergenc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桥梁发生火灾事故、撞击事故和化学品腐蚀事故后,针对事故后桥梁结构的工作性能所实施的检测评估工作。

3.2
专项检测评定special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桥梁发生火灾事故、撞击事故和化学品腐蚀事故后,针对事故后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所实施的检测评定工作。
3.3
损伤damage
由于火灾事故、撞击事故和化学品腐蚀事故造成结构构件非正常的位移、变形、开裂以及材料的破损和劣化等。
3.4
桥梁承载能力评定evaluation of bridge load-bear ing capacity
依据检测结果通过检算方式或根据荷载试验结果对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评定。

4基本规定
4.1桥梁发生火灾事故、撞击事故和化学品腐蚀事故后,经现场调查确定需进行事故后检测的应予以及时开展,现场检测应符合国家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规定。
4.2经调查确认事故损伤仅发生在有限区域时,可仅考虑事故影响范围内的结构或构件,否则应以整座桥梁或结构受力相对独立的部分作为事故后检测对象。
4.3桥梁事故后检测宜包括检测准备、应急检测评估、专项检测评定和检测报告等工作程序,对于不需要进行专项检测评定的桥梁,可根据应急检测评估结果直接编制检测报告,桥梁事故后检测工作程序宜符合图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020
CCS R 04
DBJT4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指南
DBJT45/T034-2022
水运工程地基试验检测监测指南
Guidance for testing and monitoring of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foundation

2022-04-01发布2022-04-29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JT45/T 034,DBJT45/T 034-2022,地基,检测,水运工程,监测,试验,DBJT45/T 034-2022 水运工程地基试验检测与监测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运工程地基试验检测与监测的术语与定义、总体要求、基本规定、岩土分类及工程
特性、地基试验检测与监测的内容及要求、地基监测方法、地基试验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水运工程地基试验检测与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
GB50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2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T5026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JTS13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S147水运工程地基设计规范
JTS206水运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规范
JTS/T234水运工程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JTS237水运工程地基基础试验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基试验检测foundation soil test
在现场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地基性状、设计参数、地基处理的效果进行的试验、测试、检验,
以评价地基性状的活动。
3.2
地基监测foundation monitoring
现场对地基的岩土性状、地下水位的变化、岩土体与结构物的应力和位移等进行系统监视和观测。

3.3
天然地基natural foundation
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岩土层。
3.4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3.5
换填法replacement method
挖除部分或全部对工程不利的软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其他稳定性、无侵蚀性、强度较高材料,
形成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
3.6
堆载预压法preloading with surcharge of fill method
地基上堆加荷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3.7
真空预压法vacuum preloading method
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封闭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3.8
强夯法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使地基土密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3.9
振冲法vibroflotation method
利用振冲器在土层中振动和水流喷射的联合作用成孔,然后填入砂砾料并提拔振冲器逐段振实,使
地基达到较高密实度的地基处理方法。

3.10
砂桩法sand columns method
利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地基中成孔后,将砂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由砂构成的密实桩体,
并与桩周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3.11
碎石桩法gravel column method
在地基处理中机械成孔后,填充碎石、卵石或矿渣等硬粒料并振密形成的密实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3.12
水泥搅拌法cement mixing columns method
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要材料,采用机械在地基中一定深度范围内强制使地基土与固化剂拌和,使
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3.13
高压喷射注浆法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method
用高压水泥浆通过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和形成水泥土
加固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4总体要求
4.1水运工程地基试验检测与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
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
4.2在对水运工程地基进行试验检测与监测时,除符合本文件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80
CCS P 66 DBJT4S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指南
DBJT45/T033-2022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common main stem road

2022-04-01发布2022-04-29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JT45/T 033,DBJT45/T 033-2022,施工标准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DBJT45/T 033-2022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技术标准化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
保护、两区三厂建设、其他场地建设、工地试验室、临时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
工程、机电工程、交通安全工程、绿化工程、沿线管养及服务设施、项目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新建或改扩建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标准化施工。广西农
村公路提级改造工程、专用公路工程的标准化施工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5768.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6728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
GB/T118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13014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T13788冷轧带肋钢筋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7656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GB/T17955桥梁球型支座
GB/T18567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
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2006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T23827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T24725突起路标
GB28375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GB/T31439.1波形梁钢护栏第1部分:两波形梁钢护栏
GB/T31439.2波形梁钢护栏第2部分:三波形梁钢护栏
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common main stem road
在地区公路网中起到主导作用,远景交通量在500015000辆小客车/日,具有较强的经济、政治、文化或国防等重要服务职能的干线公路。
3.2
泥块含量clay lumps and friable particles content
机制砂中原粒径>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粒径<600μm的颗粒含量。
3.3
环境敏感路段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ections
公路穿越声环境敏感点集中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区的路段,包括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在内的需特殊保护地区,包括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等在内的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包括人口密集区、文教区等在内的社会关注区。
3.4
中隔壁法(CD法)center diagram method
将设计开挖断面分成左、右两个断面,先开挖隧道一侧,并施工中隔壁竖向支撑,再开挖另一侧的开挖方法。
3.5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cross diagram method
将设计开挖断面分成左、右两个断面,先按台阶法开挖隧道一侧,施工中隔壁竖向支撑和横隔板:再按台阶法开挖隧道另一侧,并施工横隔板的开挖方法。
3.6
双侧壁导坑法both side drift method
将设计开挖断面分成左、中、右三个断面,先开挖隧道两侧断面,并施工隔离墙竖向支撑,再分部开挖中间断面的开挖方法。

4总则
4.1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满足安全、耐久、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4,2施工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4.3建设项目开工前,应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4.4施工应节约用地,尽量不占农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4.5应推行标准化施工,并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3450-201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Field Test Methods of Highway Subgrade and Pavement
2019-12-10发布
2020-4-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G 3450-2019,JTG 3450-201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公路现场测试,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201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前 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4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2014〕87号)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对《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的修订工作。
本规程是对原《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的全面修订。经批准颁发后以《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2019)颁布实施。
本规程在总结多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参阅了大量国际、国内标准和技术资料,按照需求为先、实用为主的原则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修改完善了部分试验方法的名称、适用范围、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
2.原规程第3章“取样方法”修改为“现场抽样”,分为“选点方法”和“钻芯和切割取样方法”。
3.原规程第7章"强度和模量"与第8章"承载能力"合并为本规程第7章"承载能力"。
4.原规程第12章"错台"与第13章"车辙"合并为本规程第11章"路基路面损坏"。
5.原规程第14章“施工控制”修改为本规程第12章“其他”。
6.增加了“T0926土石路堤或填石路堤压实沉降差测试方法”“T0935 手推式断面仪测试平整度方法”“T0946落球仪测试土质路基模量方法”“T0957激光式高速路面弯沉测定仪测试路面弯沉方法”“T 0958 取芯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方法”“T 0969 数字式摆式仪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T0974路面表观损坏测试方法”“T0975 弯沉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方法""T 0976 探坑法测试路面结构病害方法""T 0985 层间粘结强度测试方法"T 0986 统计通过法测试路面对交通噪声影响方法""T 0987 拖车法测定路面对轮胎噪声影响测试方法"12项试验方法,以及1个附录∶相关性试验方法。
7.删除了原规程“T0956-1995 射钉法快速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T 0983-2008 沥青混合料质量总量检验方法”2项试验方法。
本规程由十二章、三个附录构成,第1、2、3、6章及附录A、B、C由和松、窦光武起草,第4章由李蒙起草,第5章由周绪利、张波起草,第7章由沈小俊、何静起草,第8章由宿静、赵向敏起草,第9章由和松起草,第10、12章由严二虎起草,第11章由刘仰韶、王子彬起草。

内容摘抄:

1 总 则

1.0.1 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保证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质量,规范和统一其现场测试方法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路基路面的现场调查、工程质量检测以及技术状况检测。1.0.3 进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时,应根据实际用途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选择本规程规定的试验方法。

1.0.4 本规程试验方法规定的仪器设备应经计量技术机构检验合格后使用,保证准确可靠。仪器设备的操作尚应遵从其产品使用要求。1.0.5 本规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制。

1.0.6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现场测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检查,施工结束后的竣(交)工验收以及道路使用期的路况评定,可供质量监督部门、检测机构、工程监理及施工企业等使用。本规程从保证现场测试数据准确性的角度出发,旨在规范开展相应现场测试工作的技术过程,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提出科学可靠的技术方法,而不是设定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在对公路路基路面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时,应根据实际用途和适用范围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法,除按本规程的规定仪具材料、测试步骤、数据处理及报告内容等要求开展测试工作外,尚应遵从施工、养护、验收等技术规范的相应规定,尤其是在路段选择、采样方法、数据统计及合格判断标准等方面。

使用合格的仪器设备是取得可靠测试结果的前提条件。当前,公路工程行业广泛在用的仪器设备达数百种,同一类设备虽然测试的技术指标相同,由于生产厂家、工作原理、测试方式及精度控制标准等的不同,导致同类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别,缺乏一个能够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来保证测试质量,并且,随着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黑箱"效应逐渐显现,仪器设备的质量合格与否、技术状态是否正常等,仅凭眼观、目测已不能判断,而是需要专门的技术措施来检验。因此,在开展现场测试工作之前,应针对所检验的技术指标,选择精度合适、质量合格、状态正常的仪器设备,具备条件的,应将仪器设备送专业计量技术机构,经检验合格后使用。对于本规程大量采用的自动化、车载式仪器设备,还应重点关注其产品使用要求,认真阅读使用说明,熟知其使用环境要求、操作注意事项等,以便科学规范地操作仪器,确保现场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内容索引:

目 录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3
2.1 术 语 ............................................................... 3
2.2 符 号 ............................................................... 5
3 现 场 抽 样.............................................................. 6
T 0902-2019 选点方法 ...................................................... 6
T 0903-2019 钻芯和切割取样方法 ............................................ 8
4 几何尺寸................................................................ 10
T 0911-2019 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 ...................................... 10
T 0912-2019 挖坑和钻芯测试路面厚度方法 .................................... 14
T 0913-2019 短脉冲雷达测试路面厚度方法 .................................... 15
T 0914-2019 几何数据测试系统测试几何线形方法 .............................. 18
5 压实度.................................................................. 21
T 0921-2019 挖坑灌砂测试压实度方法 ....................................... 21
T 0922-2008 核子密湿度仪测试压实度方法 ................................... 28
T 0923-2019 环刀测试压实度方法 ........................................... 33
T 0924-2008 钻芯测试路面压实度方法 ....................................... 37
T 0925-2008 无核密度仪测试压实度方法 ..................................... 38
T 0926-2019 土石路堤或填石路堤压实沉降差测试方法 ......................... 41
6 平整度.................................................................. 45
T 0931-2008 三米直尺测试平整度方法 ....................................... 45
T 0932-2008 连续式平整度仪测试平整度方法 ................................. 46
T 0933-2008 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试平整度方法 ............................... 49
T 0934-2008 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测试平整度方法 ............................. 52
T 0935-2019 手推式断面仪测试平整度方法 ................................... 56
7 承载能力................................................................ 58
T 0941-2008 土基现场 CBR 值测试方法 ...................................... 58
T 0943-2008 承载板测试土基回弹模量方法 ................................... 61
T 0944-1995 贝克曼梁测试路基路面回弹模量方法 ............................. 65
T 0945-2008 动力锥贯入仪测试路基路面 CBR 方法 ............................ 66
T 0946-2019 落球仪测试土质路基模量方法 ................................... 71
T 0951-2008 贝克曼梁测试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方法 ............................. 75
T 0952-2008 自动弯沉仪测试路面弯沉方法 ................................... 80
T 0953-2008 落锤式弯沉仪测试弯沉方法 ..................................... 84
T 0957-2019 激光式高速路面弯沉测定仪测试路面弯沉方法 ..................... 86
8 水泥混凝土强度........................................................... 91
T 0954-1995 回弹仪测试水泥混凝土强度方法 .................................. 91
T 0955-2019 超声回弹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弯强度方法 ...................... 98
T 0958-2019 取芯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方法 ............................. 103
9 抗滑性能............................................................... 107
T 0961-1995 手工铺砂法测试路面构造深度方法 .............................. 107
T 0962-1995 电动铺砂仪测试路面构造深度方法 .............................. 109
T 0966-2008 车载式激光构造深度仪测试路面构造深度方法 .................... 112
T 0964-2008 摆式仪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 .................................. 114
T 0969-2019 数字式摆式仪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 ............................ 118
T 0965-2008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 ................. 121
T 0967-2008 双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 ....................... 125
T 0968-2008 动态旋转式摩擦系数测试仪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 ....................... 127
10 渗水.................................................................. 130
T 0971—2019 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测试方法 ................................... 130
11 路基路面损坏.......................................................... 134
T 0972-2019 路面错台测试方法 ............................................ 134
T 0973-2019 沥青路面车辙测试方法 ........................................ 135
T 0974-2019 路面表观损坏测试方法 ........................................ 141
T 0975-2019 弯沉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方法 ............................ 144
T 0976-2019 探坑法测试路面结构病害方法 .................................. 148
12 其他.................................................................. 152
T 0981-2008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试方法 .............................. 152
T 0982-1995 沥青喷洒法测试施工材料用量方法 .............................. 154
T 0984-2008 透层油渗透深度测试方法 ...................................... 156
T 0985-2019 层间粘结强度测试方法 ........................................ 159
T 0986-2019 统计通过法测试路面对交通噪声影响方法 ........................ 164
T 0987-2019 拖车法测定路面对轮胎噪声影响测试方法 ........................ 170
附录 A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方法.................................. 183
附录 B 检测路段数据统计方法 .............................................. 195
附录 C 相关性试验方法 .................................................... 19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80.01
CCS P 66
DBJTT4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指南
DBJT45/T032-202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编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in highway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

2021-12-31发布2022-02-15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JT45/T 032,DBJT45/T 032-2021,信息模型,公路工程,分类,编码,DBJT45/T 032-202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模型架构、分类编码和模型
构件标识码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新建及改(扩)建的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与编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9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11708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
GB/T51269一201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JTG/T2420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JTGF80/1一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highway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
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信息模型”
3.2
构件element
公路主体中独立或与其他部分结合,满足公路主体主要功能的部分。

3.3
位置码location code
公路工程构件所在位置的编号。
4总体要求
4.1信息模型应能满足全生命周期或各个阶段的应用需求,其分类与编码的方法应符合GB/T7027和
JTG/T2420的相关规定。
4.2信息模型的分类与编码应满足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明性、适用性和规范性。
4.3信总模型在应用的过程中,应保障信总的安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water treatment of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BJ50/T-416-2022
主编单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
重庆渝建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2年08月01日
2022重庆

DBJ50/T-416,DBJ50/T-416-2022,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设计,DBJ50/T-416-2022 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促进建筑供暖空调用水的高效利用和污废水资源化,有效控制和降低循环水所产生的各种危害,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减少补充水及循环水对环境的污染,使供暖空调水处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安全可靠,为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节水、环保及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以市政水、地表水、冷凝水和非传统水源水作为补充水的集中空调循环水系统、水温不超过95℃的集中供暖循环热水系统和作为冷却水源的水源热泵直流冷却水系统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水处理设计。
1.0.3供暖空调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能节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供暖空调水处理设计应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
1.0.5供暖空调水处理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水质控制water quality control
采用技术措施使循环水运行过程中水质指标在特定范围内波动。
2.1,2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
一种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军团菌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
2.1,3循环水水质控制装置The control device of recirculating water quality
一种连接在循环水系统管路上,包括控制单元、检测单元和执行单元,自动实现水质在线监测、水质调节、水质控制、浓缩倍数控制,并能自动计算稳定指数并在线输出水质和稳定指数的装置。
2.1.4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legionella pneumophila killing device
一种根据嗜肺军团菌的生存繁殖物理场条件,利用生存的物理场环境变化原理对密肺军团菌进行杀灭的装置。
2.1.5初效水过滤器a primary filtering device
采用机械滤网作为过滤体,用于分离循环水中固形物杂质的水过滤器。
2.1.6高效水过滤器Precision filtering device
去除循环水中悬浮物,过滤精度不低于100μm的水过滤器。

3循环水处理
3.1一般规定
3.1.1循环水处理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补充水来源、水量、水质及其处理:
2换热设备控制条件和指标:
3水质控制:
4过滤处理;
5阻垢缓蚀处理;
6微生物控制:
7嗜肺军团菌处理:
8清洗和预膜。
3.1.2补充水水质资料收集宜符合下列规定:
1补充水源为地表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分析全资料:
2补充水源为地下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季水质分析全资料;
3补充水源为市政再生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分析全资料,并应包括再生水源组成及其处理工艺等资料:
4市政给水水质宜参考当地自来水厂、再生水厂出厂水近一年的水质报告:
5水质分析项目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的规定,检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
3.1.3补充水水质应以水质资料的水质分析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并以最不利水质校核设备能力。

4补充水处理
4.1一般规定
4.1.1补充水处理设计应包括如下内容:
1补充水水源水质、处理水量及处理后的水质指标:
2水处理工艺流程、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及技术经济比较:
3水、电、药剂等消耗量及经济指标。
4.1.2供暖空调循环水系统补充水处理工艺设计应根据补充水量、补充水的水质成份、被补充循环水的水质标准、设计浓缩倍数等因素综合确定。补充水处理出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的相关要求,
4.1.3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和蒸发式冷却循环水系统补充水源应优先选用再生水源。再生水源包括中水、雨水、冷凝水等非传统水源
4,1,4再生水水源的选择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再生水的设计水质应结合再生水水源远期水质变化综合确定。
4,1.5再生水水源可靠性不能保证时,应有备用水源。
4.1.6再生水输配管网必须采用独立系统,严禁与生活用水管道连接,并应设置水质、水量监测设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备案号:J16481-202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
DBJ33/T1286-2022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标准
Control standard of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in residential project

2022-08-11发布2022-11-01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33/T 1286,DBJ33/T 1286-2022,住宅工程,质量问题控制,DBJ33/T 1286-2022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标准

1总则
1.0.1为有效控制住宅工程质量,规范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的对策、方法和措施,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新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控制。
1.0.3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Common problems of residential engineering quality
住宅工程建设过程中易产生,并影响安全或使用功能的缺陷。
2.0.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Control of common problems of residential engineering quality
对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在设计、施工及缺陷治理过程中采取的对策、方法和措施。

3基本规定
3.0.1建设单位应对住宅工程质量承担首要责任,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等应依法对住宅工程质量承担相应主体责任。
3.0.2建设单位对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2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
3不得压缩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4不得与设计单位约定钢筋用量指标和混凝土用量指标:
5提出的勘察和设计优化建议应有注册工程师签字并加盖执业资格章。
3.0.3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对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相关标准进行勘察和设计,并应结合工程实际,对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采取相应的勘察和设计措施:
2应对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的勘察和设计措施进行技术交底。
3.0.4施工图勘察设计文件审查时,应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的勘察和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
3.0.5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设计。
3.0.6施工单位对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编制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批准后实施;
2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应进行样板施工,并应在样板施工的基础上完善施工工艺
3.0.7工程监理单位应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列人监理实施细则:
3.0.8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应进行专项技术论证。
3.0.9住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应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列入检查内容。
3.0.10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4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
4.1一般规定
4.1,1现浇混凝土常见裂缝控制应包括材料收缩裂缝控制、温度裂缝控制和受力裂缝控制等。
4.1.2设计单位应按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设计,并应根据工程实际采取控制混凝土裂缝的设计措施,设计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筋率应适宜:
2当地下室结构外墙及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及以上时,应采取相应的抗裂措施:
3当上部结构平面不规则、平面刚度变化较大或平面超长时,应对结构或构件采取加强措施。
4.1.3施工单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组织施工,并应结合设计文件及工程实际,在专项施工方案中制定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进行质量验收:
2混凝土浇捣前应将基层或模板酒水湿润,浇捣时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3结构水平构件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养护,当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时,塑料薄膜应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塑料薄膜内应保持有凝结水:
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覆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备案号:J16479-202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
DBJ33/T1285-2022
基坑工程智慧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monitoring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2022-08-12发布2022-11-01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33/T 1285,DBJ33/T 1285-2022,基坑工程,智慧监测技术,DBJ33/T 1285-2022 基坑工程智慧监测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提高基坑工程监测的质量与效率,规范基坑工程智慧监测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基坑工程的智慧监测。
1.0.3基坑工程智慧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基坑T程监测monitoring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在基坑施工及使用阶段,采用仪器量测等手段和方法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实施的定期或连续检查、量测、监视以及数据采集、分析、反馈等活动。
2.0.2基坑工程智慧监测intelligent monitoring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综合采用计算机系统、传感器和通讯等信息技术,使用仪器量测等手段和方法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实施的定期或连续检查、量测、监视以及数据采集、分析、反馈等进行的基坑工程监测,简称智慧监测。
2.0.3基坑工程智慧监测平台intelligent monitoring platform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智慧监测信息的存储与处理、预警与报警、发布与反馈等数字化、网络化的操作平台,简称智慧监测平台。
2.0.4智能采集传输模块intelligent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具有实时采集各类监测数据并传输至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或部件。
2.0.5滑动式智能测斜仪mobile intelligent inclinometer
采用测斜传感器,配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在测斜管上下自动滑动进行深层水平位移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自动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亦称机器人测斜仪。
2.O.6固定式智能测斜仪fixed intelligent inclinometer

由系列测斜传感器串联组成,配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并将深层水平位移测量数据自动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
2.0.7智能全站仪intelligent total station
配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可实现多个目标的自动识别、照准与测量功能,并将坐标数据自动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
2.o.8智能静力水准仪intelligent hydrostatic level
配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由多个静力水准仪连接形成的高精度液位测量系统,并将各测点相对基准点垂直位移测量数据自动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
2.0.9智能激光位移计intelligent laser displacement meter
配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利用激光测距技术进行位移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自动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
2.0.10MEMS智能倾角仪MEMS intelligent inclinometer
配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依据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进行倾角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自动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
2.0.11智能应变计intelligent strain gauge
配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直接测量应变,通过转换得到被测物理量,并将测量数据自动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包括智能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智能轴力计、智能钢筋计、智能混凝土应变计、智能表面应变计和智能土压力计等。
2.0.12智能渗压计intelligent osmometer
配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将各种地质环境深层渗水压力测量
数据自动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的设备。

3基本规定
3.0.1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报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的有关规定。
3.0.2下列基坑工程宜实施智慧监测:
1监测频率要求较高的基坑工程:
2现场难以实施人工监测的基坑工程:
3设计等级较高的基坑工程:
4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基坑工程。
3.0.3智慧监测工作应由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承担。智慧监测单位应编制智慧监测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目的和监测依据:
3监测项目及监测内容:
4监测人员及监测设备:
5监测方法及监测精度:
6数据采集与传输;
7数据存储与处理:
8监测预警与报警:
9数据发布与反馈。
3.0.4智慧监测平台宜实现监测成果的可视化。
3.0.5智慧监测实施期间,监测单位应采取对监测设施保护措施,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协助监测单位保护监测设施。

4.2智慧监测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智慧监测设备应根据监测项目、监测内容及现场条件进行选择,并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1.2智慧监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身份识别码:
2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测量量程和有效使用年限应满足工程需要;
3断电或异常情况下,数据不应失真或丢失;
4应定期维护保养。
4.1.3监测设备电缆不得与强电电缆一同敷设,走线应避免受到移动设备、尖锐材料等的损害。
4.1.4智慧监测设备与智慧监测平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及数据通信协议应符合数据采集通信规约。接口功能及数据通信协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接收、处理、交换和传输数据的功能:
2应具备能够支持多种有线、无线通讯组网方式和主备信道自动切换功能,可根据现场网络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有线或无线形式传输: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