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1月 ( 第 100 页)

ICS 93.080.30

P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1449—2022

防 眩 网Anti-glare mesh

2022-09-13发布  2022-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 布

JT/T 1449-2022,JT/T 1449-2022 防眩网,防眩网,JT/T 1449-2022 防眩网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柯东青、苏鹤俊、王志华、郭东华、彭雷、刘恒权、马学锋、李丹、王超、郭占洋、王磊、王晓双、韩越。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防眩网的产品组成、分类及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用防眩网的生产、检验和使用。城市道路等场所用防眩网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327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6728—2017 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

GB/T 8237 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GB/T 11253 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及钢带

GB/T 17470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

GB/T 18369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GB/T 18370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

GB/T 18371 连续玻璃纤维纱

GB/T 22040 公路沿线设施塑料制品耐候性要求及测试方法

GB/T 24721.1 公路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产品 第1部分∶通则

GB/T 26941.1 隔离栅 第1部分∶通则

JT/T 49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抽样方法

3 产品组成、分类及型号

3. 1 组成

防眩网由网片、立柱、紧固件、连接件四个构件组成。

3. 2 分类

按防眩网网片材料不同分为: a)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以下简称“玻璃钢”)型,代码为 F; b) 金属型,代码为 M。 1
3. 3 型号 防眩网的型号如图 1 所示。

(略)

4 技术要求

4. 1 外观质量

4. 1. 1 金属型防眩网网片应平整,无断丝,网孔无明显歪斜,涂层表面应平整光滑,颜色均匀一致,无 4明显杂质、工艺性碳化或焦化现象,无肉眼可见的气泡、气孔、裂痕、基体裸露等缺陷。

4. 1. 2 玻璃钢型防眩网网片应平整,无断丝,网孔无明显歪斜,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无分层、毛刺、裂 纹、纤维外露、杂质及表面发黏等缺陷。

4. 2 结构尺寸

4. 2. 1 网片

4. 2. 1. 1 金属型防眩网网片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表 1 的规定,示意图见图 2。

(略)

前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产品组成、分类及型号…………………………………………………………………………………… 1

4 技术要求 ………………………………………………………………………………………………… 2

5 试验方法 ………………………………………………………………………………………………… 6

6 检验规则 ………………………………………………………………………………………………… 7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 8

附录 A(规范性) 防眩网遮光角计算 …………………………………………………………………… 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020.01
Z 00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990-2019
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Basic norms for radiation safety 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nterprises
2019-05-13发布
2019-06-01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T 2990-2019,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核技术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DB62/T 2990-2019 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谈贵、李小飞、张学东、肖铮、王海山、杜立新、朱伟、贾雪旗、闫德坤、任坤贤。

内容摘抄:

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等级评定、建立和保持、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在工业、农业、医疗及科学究等方面应用的核技术利用单位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后开展辐射安全与防护标准化建设工资,其他企业和单位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18871-20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 radiatish safety and protecton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核技术利用单位通过落实辐射安全与防护主体责任,建立并保持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体系,排查治理辐射隐患,建立预防机制,全面管理核技术利用活动各环节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并持续改进。
3.2
辐射安全与防护作人员worker of radiation safety and protection
受聘于全日、兼职或临时从事辐射工作并己了解与职业辐射防护有关的权利和义务的任何人员(自聘用人员被认为同时具有法人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3.3
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场所radiation safety and protection workplace
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人员进行核技术利用活动,并由核技术利用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4技术要求
4.1总体要求
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以辐射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以辐射风险防控为核心,以核安全文化为引领,落实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主体责任,建立辐射安全与防护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参与,全面提升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水平,持续改进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预防和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保证核技术利用活动有序进行。
4.2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目标设置
核技术利用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以确保落实,并纳入核技术利用单位总体工作目标。
核技术利用单位应定期对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目标、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结合实际及时进行调整。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62/T 2990-2019 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已关闭评论

ICS 03.220.40

CCS R 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1847——2022

港口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in ports

2022-08-31发布 2023-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GB 41847-2022,接地技术,港口防雷,GB 41847-2022 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港口防雷与接地的通用要求,港口铁塔、港口室外装卸设备、油气化工码头、港口危险货物专用堆场、筒仓的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以及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港口内建(构)筑物以及设备设施的防雷与接地的构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99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T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1714.3—2015 雷电防护 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064——201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650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外部防雷装置以及防雷等电位连接的间隔距离组成。【来源∶GB50057—2010,2.0.5、2.0.6、2.0.7,有修改】

3.2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外部防雷装置的组成部分,用于截获雷击的金属部件。注∶如接闪针、接闪网或接闪线。【来源∶GB/T21714.1——2015,3.45,有修改】

3.3引下线 down-conductor 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来源∶GB50057—2010,2.0.9】

前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通用要求 …………………………………………………………………………………………………… 2

5 港口铁塔 …………………………………………………………………………………………………… 4

6 港口室外装卸设备 ………………………………………………………………………………………… 4

7 油气化工码头 ……………………………………………………………………………………………… 5

8 港口危险货物专用堆场 …………………………………………………………………………………… 5

9 筒仓 …………………………………………………………………………………………………………… 5

10 防雷装置…………………………………………………………………………………………………… 6

附录 A(资料性) 全国主要港口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 …………………………………………………… 9

参考文献 ……………………………………………………………………………………………………… 1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备案号  J16286-2022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191-2022
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of embedded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2022-03-10发布     2022-07-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51/T 191-2022,交通系统,内嵌式磁浮,设计标准,DBJ51/T 191-2022 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设计标准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工程建设地方编制〈内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设计标准〉的通知》(川建标发〔2020〕13号)的要求,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28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车辆;5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6限界;7线路;8轨道梁桥;9道岔;10车站建筑;11车站高架结构;12地下结构;13工程防水;14通风、空调与供暖;15给水与排水;16供电系统:17通信系统:18运行控制系统;19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与电梯;:20自动售检票系统: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2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23综合监控系统;24门禁系统;25控制中心;26站台门;27车辆基地:28防灾。
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铁二院工程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联系电话:028-86445112;邮箱:chenyj(@cy.crcc.cn)
主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海波  夏玉龙  扈森  林国斌
王平  崔志强  富科军  徐银光(略)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车辆6
4.1一般规定6
4.2相关设施8
4.3电气防护和保护9
5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10
5.1一般规定10
5.2行车组织10
5.3辅助配线12
5.4运营管理13
6限界15
6.1一般规定15
6.2制定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16
6.3建筑限界的确定17
7线路20
7.1一般规定20
7.2线路平面20
7.3线路纵断面24

8轨道梁桥26
8.1一般规定26
82设计荷载27
8.3结构变形和动力响应限值30
8.4结构设计32
8.5构造要求33
8.6轨道34
9道岔36
9.1一般规定36
9.2道岔类型37
9.3道岔设备38
10车站建筑40
10.1一般规定…40
10.2车站总体布置40
10.3车站平面布置41
10.4车站环境设计41
10.5车站出人口42
10.6风亭与冷却塔42
10.7人行楼梯、自动扶梯、电梯42
10.8车站无障碍设施42
10.9换乘车站42
10.10建筑节能43
11车站高架结构44
11.1一般规定44
11.2设计荷载45

(略)

内容摘要:

1总则
1.0.1为使内嵌式磁浮交通设计达到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目标,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新建工程设计,最高设计速度范围为80k/h~160 km/ha
1.0.3内嵌式磁浮系统交通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  内嵌式磁浮交通车辆  embedded maglev transportationvehicle
采用轨包车结构形式、常导电磁悬浮技术实现悬浮导向,通过直线感应电机实现牵引和电制动的轨道交通车辆。
2.0.2  轨道梁桥  guideway bridge
磁浮轨道交通轨道梁与支承轨道梁的桥跨结构、桥嫩、桥台及基础组成的结构体系,包括组合桥、道岔桥。
2.0.3  组合桥  composite bridge
当简支轨道梁桥跨度较大(通常跨度≥24m)时,需要采用主体桥跨结构支撑标准断面轨道梁的组合桥粱体系。
2.0.4  感应轨  reaction rail
为车辆运行提供悬浮力、导向力、牵引力和制动力的部件,宜为M形断面结构,安装于轨道梁内侧。
2.0.5  道岔桥  turnout bridge
设置在高架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钢筋混凝土桥式平台。
2.0.6  道岔平台 turnout platform
设置在地面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钢筋混凝土坑式平台。
2.0.7  基准  baseline
控制车辆各部件尺寸和车辆与轨道相对位置关系的测量参考点,车轨检查时以供电轨滑行面为基准面,车辆悬浮牵引时以感应轨悬浮面为基准面。
2.0.8  轨距  track gauge
轨道两侧两悬浮磁极面中心的距离。
3基本规定
3.0.1线路应采用全封闭独立路权。
3.0.2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远期。初期可按建成通车后第3年确定,近期应按建成通车后第10年确定,远期应按建成通车后第25年确定。
3.0.3行车宜采用站站停列车运行组织方式或部分车站不停车越站通过的快慢车组织方式,不宜采用设置越行线的快慢车组织方式。
3.0.4计算行车量和配车数的列车站立定员宜采用4人/m2~6人m2标准。
3.0.5牵引供电系统制式宜采用直流制式,其电压等级应根据列车最高速度、车站间距、接触轨安装条件等综合比选确定。
3.0.6一条内嵌式磁浮系统交通工程线路应采用相同的设计速度。根据线路条件和车站间距宜采用不同最高设计速度,困难地段宜采用路段速度。
3.0.7内嵌式磁浮系统交通工程的服务标准、安全等级不应低于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3.0.8列车自动防护(ATP)最大顶橱速度应采用线路设计速度加10%的余量。
3.0.9内嵌式磁浮交通工程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0.10轨道梁桥宜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并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3.0.11内嵌式磁浮交通工程尚应满足国家和四川省防灾、环境保护的规定。
4车辆
4.1一般规定
4.1.1内嵌式磁浮车辆走行部应嵌入断面呈凹形的轨道梁内,采用常导电磁悬浮技术实现悬浮导向,通过直线感应电机实现牵引和电制动。内嵌式磁浮交通车辆示意图见图4.1.1。

(略)
4.1.2·内嵌式磁浮交通车辆供电电压宜采用DC750V、DC1500V或DC3000V。
4.1.3车辆类型和编组应根据客流预测、线路、环境条件及运营组织要求确定。车辆宜采用2~8辆编组。
4.1.4内嵌式磁浮车辆应分为端车和中车,车辆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车辆主要技术指标
(略)
4.1.5内嵌式磁浮列车运行速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各型车辆的最高运行速度宜符合表4.1.4的规定:
2列车通过洗车机稳定运行速度宜为3~5km/h。
4.1.6在定员载荷的平直线路上,平均加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列车从0加速至80km/小h的平均加速度不应低于0.5m/s2;
2列车从0加速至100kmh的平均加速度不应低于0.5m/s2:
3列车从0加速至120km/h的平均加速度不应低于0.4m/s2:
4列车从0加速至160kmh的平均加速度不应低于0.4ms2。
4.1.7平均制动减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定员载荷的平直线路上,列车的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不应低于1.0m/s2;
2在超员载荷的平直线路上,列车的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不应低于1.5m/s2。
4.1,8故障状态下的运行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列车在超员载荷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
2列车在超员载荷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起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
3一列空截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载荷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
4.2相关设施
4.2.1内嵌式磁浮车辆应采用侧门及端部紧急疏散门疏散的安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060.30
CCS F2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48.8-2021 代替DL/T748.8一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
Guide of maintenance of boiler unit for thermal power station-Part 8:The maintenance of air preheater
2021-12-22  发布
2022-03-22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 T 748.8-2021,火力发电厂,空气预热器检修,第8部分,锅炉机组检修导则,DL/T 748.8-202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LT748《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的第8部分。DL/T748己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锅炉本体检修:
一第3部分:阀门与汽水系统检修:
一第4部分:制粉系统检修:
—第5部分:烟风系统检修:
一第6部分:除尘器检修:
一第7部分:除灰渣系统检修:
一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
一第9部分:干输灰系统检修:
一第10部分:脱硫系统检修。
本文件代替DLT748.8一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的检修》与DLT748.8一200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检修前准备工作中安全及环保方面的要求(见4.2、4.3):
一增加了空气预热器在线高压水冲洗、接触式空气预热器密封检修等新技术采用后,检修时的质量工艺要求(见4.4.2.2.1、4.6.4):
一增加脱硝改造后,空气预热器转子传热元件改搪瓷、转子质量增加等相关配套改造后相关质量检修工艺要求(见4.4.3)。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大唐三门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能阳宗海发电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成、吴旭良、王礼鹏、刘君、丁智、王利华、李红平、陈星、王振明、吴刚、李玉敏。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2001年首次发布为DL/T748.8一2001;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摘抄: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护空气预热器检修的基本内容、工艺要点和质量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锅炉回转式、管式和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检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5滚动轴承配合
GB5903工业闭式齿轮油
GB26164.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
GB5017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标准
DLT5210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
JB/T7737活塞式和叶片式气动马达
GB/T9050.1圆柱齿轮减速器第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JB/T11863齿轮式气动马达
NB/T47049管式空气预热器制造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检修
4.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4.1.1熟悉空气预热器的结构,了解空气预热器的各项参数、特性及技术要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主要技术规范见附录A。
4.1.2查阅档案,了解空气预热器的运行情况:
a)运行中发现的峡陷、异常和事故情况:
b)进出口烟气温度、进出口空气温度:
c)空气预热器风、烟阻力:
d)运行中驱动电动机电流、电流波动值:
e)轴承袖温变化,轴承组件及润滑油系统的运行状况:
f)间隙自动跟踪系统运行情况:
g)火灾报警装置运行状况:
h)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风挡板开关是否灵活准确及烟风道漏灰情况:
i)空气预热器吹灰装置运行状况:
j)空气顶热器在线高压水冲洗装置运行情况:

k)查阅试验记录,了解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状况(在检修前应做一次空气预热器的漏风测试):
l)查阅检修记录,了解空气预热器在线、离线水冲洗周期及冲洗后效果。
4.1.3查阅以下档案,了解空气预热器的检修情况:
a)制造厂说明书及相关图纸:
b)上次检修总结报告和技术档案:
c)日常维护记录。
4.14编制检修工程三措两案,应包括些以下内容:
a)检修工作内容:
b)人员组织及分工:
c)施工进度表:
d)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e)施工安全风险耕识及其控制措施:
f)质量保证及技术措施:

g)主要工具、器具明细表,主要备品、配件及主要材料明细表:
h)检修工序卡或作业指导书:
i)检修过程中的事故预想及应急预案。
4.1.5施工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a)空气预热器的检修应设有充足的检修场地,检修场地应设有充足的施工电源及照明:
b)应做好定置管理,
4.2安全
4.2.1施工过程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26164.1的规定.
4.2.2空气预热器内部检修前,应先通风、后检测、再进入,并设专人在外部监护,
4.2.3空气预热器盘车装置设专人监护,转动盘车前应与内部检修人员沟通,并确保通信畅通。
4.2.4空气预热器吊装传热元件用轨道梁及起吊工具使用前应检验合格。
4.2.5外接空气预热器高压冲洗设备冲洗管道检查无破损,接头牢固。
4.3环保
4.3.1应做好防止扬尘措施。
4.3.2传热元件水冲场地设置围堰,严禁污水无序排放。
4.3.3应将空气预热器灰斗内积灰清理干净,冲洗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挂水情况,防止污水堵塞溢流。
4.4传热元件检修
4.4.1传热元件的吹扫
当传热元件的积灰情况轻微(可根据空气预热器运行中的风、烟阻力判断)时,可在空气预热器停运后用具有一定压力要求的压缩空气对传热面、转子表面及风、烟道进行吹扫,吹扫工作由上而下进行。吹扫期间所有送、引风机风门挡板应全开,保持空气预热器具有良好的通风。
4.4.2传热元件的清洗
4.4.2.1传热元件清洗前的准备工作
传热元件清洗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748.8-202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pdf已关闭评论

ICS  23.020.10
J7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2337-2014
代替GB12337一1998
钢制球形储罐
Steel spherical tanks
2014-09-03发布     2015-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2337-2014,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钢制球形储罐,GB/T 12337-2014 钢制球形储罐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N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总则2
4材料11
5结构22
计算625
7制造43
8组焊、检验与验收47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标准的符合性声明及修订61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安全附件及附属设施62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风险评估报告65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应力分析设计球罐66
附录E(规范性附录)   低温球形储槽76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球壳对接焊缝的坡口形式及尺寸79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场地类别划分80

引言
本标准是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贵制定和归口的球形储罐(以下简称球德)标准,用以规范在中国境内建造或使用的球罐设计、制造、组焊,检验和验收。本标准是一部包括球壳、支柱、拉杆等的设计计算、材料的选用要求、结构要素的规定,以及球罐的制造、组焊、检验与验收的综合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的技术条款包括了球罐建造过程(即指设计、制造,组焊,检验和验收)中应遵循的强制性要求、特殊禁用规定以及推荐性条款,其中推荐性条款不是必须执行的部分。近十年来,随着冶金、机械加工、焊接和无损检测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球形储罐技术领域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竞争使得世界各国必须考虑球形储罐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先后推出了新的压力容器标准,极大增强了国际竞争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现行的GB12337一1998《钢制球形储罐》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技术进步,无论从设计理念上还是从技术指标上都有待于提高。为此,在对国际同类标准和我国钢制球形储罐标准综合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近年来的科技成果,经过调查分析和实验验证,结合成功的使经验,对钢制球形储罐标准加以充实,完善和提高。球罐的设计、制造、组焊、检验与验收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GB150.1一150.4、JB4732的有关规定。由于本标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囊括适用范間内球罐建
造中的所有技术细节,因此,在满足法规所规定的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不应禁止本标准中没有特别提及的技术内容。本标准不能作为具体球罐建造的技术手册,亦不能替代培训,工程经验和工程评价。工程评价是指由知识渊博、娴于规范应用的技术人员所做出针对具体产品的技术评价。但工程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不得违反本标准中的强制性要求和禁用规定。
本标准不很制实际工程设计和建造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但工程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时应能做出可靠的判断,确保其满足本标准规定,特别是关于强制性的设计规定(如强度或稳定性设计公式等)。
本标准既包含了规则设计方法,又包含了分析设计方法。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设计时,除应满足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确认:
1)所采用程序中技术假定的合理性;
2)所采用程序对设计内容的适应性;
3》所采用程序输人参数及输出结果用于工程设计的正确性。

内容摘要:

钢制球形储罐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钢制球形储罐(以下简称球罐”)的设计(包括规则设计和分析设计,下同),制造,组焊、检验与验收的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6.4MPa.设计温度范围按钢材允许使用温度的桔瓣式或混合式以
支柱支撑的球罐。
13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球罐:
a)核能装置中的球罐:
b)经受相对运动(如车载或船载)的球罐:
c)公称容积小于50m3的球罐:
d)双层结构的球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1一150.4一2011   压力容圈
GB/T 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29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 713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银板
GB/T 985.1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 985.2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 1220  不锈钢棒
GB/T 3D77  合金结构钢
GB/T 3274  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 3531  低湿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
GB/T 3965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
GB/T 4842  氢
GB/T 6052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GB 6479一2000  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GB/T 6803   铁素体钢的无塑性转变温度落锤试验方法
GB/T 8162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 9948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GB/T 12771 流体输送用不绣钢焊接钢管

GB  13296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别管
GB/T 14976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铜管
GB/T 17261 钢H球形储罐型式与基本参数
GB/T 18591 焊接顶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顶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
GB 19189 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删板
GB/T 20878 不鳄钢和耐热钢韩号及化学成分
GB/T 21433 不锈钢压力容器品间腐蚀敏感性检路
GB 24511 录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GB/T 26929一2011 压力客器术语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线范
JB/T 4711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JB/T 4730.1 承压设备无横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横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调
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调
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校测  第5部分:渗透栓测
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6部分:纠流检测
JB 4732一1995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
NB/T 4700B 承压设备用碳素删和合金钢锻件
NB/T 47009 低祖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
NB/T 47010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NB/T 47013.10(JB/T4730,1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0部分:行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NB/T 47014(JB/T4708) 承压设备解接工艺评定
NB/T 47015(JB/T4709)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 47016(JB/T4744 ) 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NB/T 47018.1JB/T4747,1)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贯技术条件  第1部分:采购通则
NB/T 47018.2(JB/T4747.2)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2部分,钢焊条
NB/T 47018.3(B/T4747.3)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3部分:气体保护电弧焊铜
焊笼和填充笼
NB/T 47018.4(B/T4747,4)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第4部分:埋汇翠钢焊丝和焊剂
TSG  R0004一20D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总则
3.1一般要求
球罐的设计,初造,组解,检验与验收除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GB150.1一150,4或JB4732的有关规定
3.2管理体系
球罐的设计,制造,组解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3.3符合性声明
TSGR0004管辖范围内的球罐设计、制造,组焊应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整察.本标准遵循了国家顺布的压力容器安全法规所规定的基本安全要求,标准的符合性声明按附录A要求
3.4球罐界定范困
3.4.1球罐与外部管道连接:
a》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坡口端面:
b》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
3.4.2球罐接管、人孔等的承压封头,平业及其紧固件
3.4.3非受压元件与球壳的连接焊缝。
3.4.4直接连接在球罐上的受压元件如支柱,拉杆和底板等。
3.4.5安全附件:
a)球罐的超压泄放装置应符合GB150.1一2011附录B或JB4732一1995附录E的规定.
b》球罐的阀门,仅表等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3.5资格与职责
3.5.1资格
资格包括:
a)TSGR0004管辖范国内的球罐设计单位应持有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客器,球形储罐)。
若进行球罐的分析设计,还应持有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b)TSGR0004管辖范围内的球罐制造单位应持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球壳板制造)
c)TSGR0004管辖范围内的球碳组焊单位应持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球形储现场组焊)。
3.5.2职责
3.5.2.1用户或设计委托方的职责
球罐的用户或设计委托方应当以正式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球罐设计条件(UDS,Uer's Design Specification),其中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球罐设计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b)操作参数(包括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范围,装量系数,接管载荷等);
c)球罐使用地及其自然条件〔包括环境湿度,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风我荷,雪载荷,场地类别,地面相糙类别等);
d)介质组分与特性;
e)预期使用年限;
f)几何参数和管口方位;
g)设计需要的其他必要条件。
3.5.2.2设计单位的职责
设计单位的职贵包括:
a)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b)球罐的设计文件至少应包括强度计算书或应力分析报告,设计阁样,制造及组焊技术条件,风险评估报告〔相美法规或设计委托方要求时),必要时还应当包括安装与使用雏修说明;
c)设计图样的技术文件中,应写明所盛装介质的名称,成分组成、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介质毒性和爆炸危害程度,窗蚀裕量、焊接接头系数、对储存液化气体的球罐应当注明装量系数、对有成力衡蚀倾向的球罐成当注明腐位介质的限定含量.主要工艺参数特球要求等:
d)TSG Ro004管继范围内的球罐设计总图应盖有特种设备设计许可印章(压力容器,球形储罐,分析设计时还应有压力客器分析设计资质);
e)设计单位向球罐用户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f)设计单位应在球罐设计使用年限内保存全部球罐设计文件。
3.5.2.3制造,组焊单位的职责
制造.组焊单位的职责包話:
a)制造.组焊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制造,组厚,如雷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应当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修改的书面义件,并且对改动部位作出详细记载
b)制造.组焊单位在球罐制造,组焊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其内容至少应包括球罐或元件的切造(组焊)工艺控制点,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
c)制造,组焊单位的检查部门在球罐制造,组犀过程中和完工后,应按本标准、图样规定和质量计划的规定对球罐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出具相应摄告,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d)制造.组焊单位在检验合格后,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
e)制造,组焊单位对其制壶、组焊的每台球蝶产品应在球罐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保存下列技术文件备查:
1)质量计划:
2)制造,组焊工艺图或制造,组焊工艺卡,
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4)球罐的攀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文件:
5)标准中允许制造,组焊单位选择的检验、试验项目记来:
6)球罐初造.组焊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查、检验、试验记录:
7)球罐的原设计图和竣工图
f)球罐出厂时,制造单位对每台球罐至少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下列制造质量证明文件,
1)竣工图样,TSGR0001管辖范围内的球罐,竣工图样的总图上应当有特种设备设计许可印章(压力容器,球形储罐,分析设计时还应有压力容器分析设计资质》(复印章无效),并且加盖沒工图章。若制造中发生了材料代用,无担检测方法改变、加工尺寸变更等,制造单位应当按肌设计单位书国搅准文件的要求在竣工图样上清晰标注,标注处应当有制造单位修政人和审核人的签字及修改日期
2)压力容器产品合格迁(含产品数据表),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铭牌的拓印件或者复印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至少包括: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030.50
CCS N 2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住
DL/T2347—2021 电能表回收处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overy and disposal of electrical energy meters
2021-12-22  发布
2022-03-22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 /T 2347-2021,回收处置,技术规范,电能表,DL/T 2347-2021 电能表回收处置技术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DL/TC2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电工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资金集约中心、计量中心)、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营销服务与运管管理分公司、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电技术分公司、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华恒智
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培东、张君胜、蒲丽娟、段晓萌、徐永进、胡珊珊、李锐超、王慧武、陈文礼、侯慧娟、姜洪浪、任鹏、徐晴、王平欣、彭小平、赵炳辉、刘影、赵双双、贺星、谭富贵、刁瑞朋、陈新贺、刘永光、胡志刚、郑可、姜振宇、费明晖、万忠兵、周一飞、张嘉岷、党三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摘抄:

电能表回收处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交流电能表拆回、分选、分拣检测及处置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交流电能表的回收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85一2009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
GB/T32357一2015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污染控制导则
JJG307一2006机电式交流电能表
JJG596一2012电子式交流电能表
JJG597一2005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
JJG691一2014多费率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DLT448一2016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1491一2015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
DLT1763一2017电能表检测抽样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分选preliminary separation
根据拆回电能表资产信息以及电能表使用相关规定,筛查出预报废电能表,再通过直观检查在拆回电能表中筛查出具备分栋检测条件的电能表,按规定方法确定待分拣检测电能表样本,并做分拣检测前准备工作的过程。
3.2分拣检测sorting test
对拆回电能表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方法开展试验,以查明电能表故障现象和质量状态,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过程。
3.3回收处置recovery and disposal
对运行中的电能表进行拆回、分选、分拣检测和处置的全过程。
4技术要求
4.1通用要求
4.1.1电能表回收处置应按本文件规定开展拆回、分选、分拣检测,并根据分选、分拣检测结果给出待检定、待赔付、待报废和待维修等四种处置方式。回收处置流程图见附录A。
4.1.2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条件的电能表,应中止回收处置流程,在完成相应业务及流程归档后,方可
进入后续回收处置环节:
a)存在电量结算疑义。
b)电量结算争议处理未完成,
c)电量退补计算及业务流程归档未完成。
d)其他与电能表相关的业务及流程归档未完成。
4.1.3应建立电能表回收处置档案,作为电能表质量评价及再利用的技术依据,回收处置档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对回收处置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b)回收处置档案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拆回、分选、分练检测、处置的各环节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内容。
c)回收处置档案应有可靠的各份和用于长期保存的措施,保存地点应具各防尘、防潮、防盐雾、防高温、防火和防盗等措施
4.2拆回
4.2.1拆卸
拆卸运行中的电能表,应符合电力安全生产、电力营销业务相关规定,应采用保证电能表原始状态不被破坏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
4.2.2信息记录
拆印电能表时,应记录拆回电能表的资产编号、拆回日期、拆回原因、外观、封印、底度和剩余(透支)金额(电量)等原始状态信息。对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表,应留存清晰的影像信息。
4.2.3信息校核
拆回电能表应及时进行信息校核,信息校核内容如下:
a)拆回电能表的制造厂名、资产编号、型号、规格等资产信息与资产管理单位保存的资产档案信总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b)拆回电能表的底度、剩余(透支)金额(电量)、费率、电价等电量结算相关信息与电赞抄核收业务部门保存的历史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4.2.4分类存放
拆回电能表宜按以下拆回原因分类统计并存放:
a)退役更换:因符合DL/T448一2016中7.4.4a)的规定而拆回的电能表。
b)业务变更:因使用单位业务需求拆回的电能表。
c)故障处理:因故障或质量隐患拆回的电能表。
d)运行质量检验:按DLT448一2016中8.4运行质量检验的规定拆回的电能表。
e)临时检定:按DLT448一2016中9.5临时检定的规定拆回的电能表。
4.3分选
4.3.1预报废筛查
根据电能表资产信息以及电能表使用相关规定进行筛查,符合DLT448一2016中7.4.4a)规定的拆回电能表,可判定为预报废。
4.3.2外观筛查
对拆回电能表开展外观筛查,分类统计外观故障现象。筛查方法、判定条件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条件的电能表,直接进入处置环节:
a)整表或部分烧殷(雷击)。
b)存在进水现象。
c)整表明显变形,
d)外壳损坏
e)接线端子损坏或衡蚀。
其余电能表判定为具备分拣检测条件。
4.3.3确定分拣检测样本
在具备分拣检测条件的预报废电能表中,可全部或抽取一定样本作为待分拣检测电能表,样本抽取方法应符合DL/T1763一2017中4,5拆换后质量分析的规定,样本抽取比例、数量不应少于DL/T1763一2017中4.5.4抽样方案的规定其余拆回电能表应全部作为待分拣检测电能表。
4.3.4分拣检测前准备
完成待分拣检测电能表的除尘清洁、端子螺丝补齐和分类统计存放等分拣检测前准备工作。
4.4分拣检测
4.4.1分拣检测装置
分拣检测宜采用自动化装置,以实现分拣检测过程自动控制、故章自动识别、数据自动存储和传输,并具备与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
4.4.1.1功能要求
分拣检测装置至少应具备以下功能:
a)对单/三相电能表能开展基本误差、时钟日计时误差和时钟示值误差试验。
b)对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能表,能实现正常通信、抄读电能表内存储数据和向电能表下发指令
c)对具备软件密钥功能的电能表,能实现在公钥/私钥状态下的通信和检测。
d)对费控电能表能开展费控功能试验。
e)具备短路保护、急停按纽等安全防护措施,
4.4.1.2技术要求
分拣检测装置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a)单相电能表分拣检测装置应至少满足G597一2005中关于0.2级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计量性能和通用技术要求,测量范围:电压220V、电流至少应覆盖0.1A一60A。
b)三相电能表分拣检测装置应至少满足JJG597一2005中关于0.1级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计量性能和通用技术要求,测量范围:电压3×(57.7V~380V)、电流至少应覆盖3X(0.1A
60A)。
c)分拣检测装置配套的标准时钟测试仪或时钟测试单元,应满足JJG691一2014中6.2.22标准时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100
CCS K51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396-2021
抽水蓄能机组非电气量保护系统技术导则
Guide of non-electrical protection for pumped storage power units
2021-12-22  发布
2022-03-22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2396-2021,保护系统,技术导则,抽水,蓄能机组,非电气量,DL/T 2396-2021 抽水蓄能机组非电气量保护系统技术导则.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1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煜民、汪志强、刘晓波、吕志娟、张学峰、陈满、周海燕、杨帆、巩宇、李德华、庄坚菱、王桂平、贺儒飞、胡振恺、王文辉、张豪、高彦明、赵增涛、王方、卢小芳、张博、刘鹏龙。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1
5发电电动机及辅助系统2
6水泵水轮机及辅助系统2
7调速器及油压装置3
8进水阀、尾闸及油压装置4
9技术供水系统4
附录A(资料性)抽水蓄能机组非电气量跳闸保护典型配置清单5

内容摘抄:

抽水蓄能机组非电气量保护系统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抽水蓄能电站发电电动机及辅助系统、水泵水轮机及辅助系统、调速器及油压装置等设备的非电气量保护功能要求和典型配置。
本文件适用于轴水蓄能机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805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GB/T28570水轮发电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GB/T32894抽水蓄能机组工况转换技术导则
DL/T556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装置设置导则
DL/T1904可逆式抽水畜能机组振动保护技术导则
DL/T1969水电厂水力机械保护配置导则
DLT5413水力发电厂测量装置配置设计规范
NB/T35004水力发电厂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非电气量保护non-electrical protection
机组运行过程中温度、压力压差、流量、液位、位置/位移、振动摆度、转速等非电气量出现异常时,为避免事故发生或防止事故扩大所采取的报警、跳闸等措施。
3.2水力机械事故停机(快速停机)quick shutdown:QSD
机组发生事故,调速器关闭导叶,快速将有功功率降至停机设定值后,跳闸、灭磁、停机的过程。
3.3紧急事故停机emergency shutdown:ESD
机组发生过速等事故时,紧急停机的过程。
4基本规定
4.1抽水蓄能机组应配置温度、压力/压差、流量、液位、位置/位移、振动摆度、过速等非电气量保护。
4.2抽水蓄能机组非电气量保护应符合GBT11805、GB/T32894、DLT1969、DLT5413、NB/T35004的相关裁定,并根据运行要求配置保护策略。非电气量跳闸保护典型配置清单见附录A,

4.3机组振动摆度保护配置应符合GB/T28570、DLT556和DLT1904的相关要求。机组振动摆度保护跳间信号应结合工况信息综合判断后触发QSD。
4.4对于温度、压力、液位、振动摆度等渐变式运行参数,在达到引起机组跳闸的设定值前,应设置报警信号。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2396-2021 抽水蓄能机组非电气量保护系统技术导则.pdf已关闭评论

ICS03.180
A18 DB1407
山西省晋中市地方标准
DB1407/T029-2021
教育管理校外教育管理规范
2021-03-01发布
2021-03-15实施
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07/T 029-2021,教育管理 校外教育管理规范,校外教育管理规范,DB1407/T 029-2021 教育管理 校外教育管理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晋中市教育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红英、郭翠蕊、尹晓楠、张东媛、段汝风。

内容摘抄:

教育管理校外教育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晋中市中小学校外教育管理的总体目标、校外活动场所的阵地建设、设备配置、管理要求、队伍建设、活动要求、项目开发、经费保障、监督与考核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晋中市域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晋中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营地)、晋中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晋中市校外活动场所
晋中市中小学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注1:包括晋中市域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晋中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营地)、晋中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3.2
青少年活动中心
晋中市集教育培训、实践体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中小学学生校外活动场所。
注2:包括晋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

(略)

4总体目标
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市、县政府的支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布局合理的市、县、乡三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系统内外网络体系,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校外教育模式,优化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密切衔接,培养中小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我市校外活动场所“基本建设”“规范管理”“创新活动”三步跨越。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目标2
5阵地建设2
6设备配置3
7管理要求3
8队伍建设3
9活动要求4
10项目开设5
11经费保障7
12监督与考核7
参考文献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04/T370-2018

备案号∶J14451-2018
双面彩钢复合风管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ouble-sided color steel composite air duct construction
2018-12-01 实施2018-10-22发布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04/T 370-2018,双面彩钢复合风管,施工技术规程,DBJ04/T 370-2018 双面彩钢复合风管施工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规程是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6年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晋建标函〔2016〕112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材料、施工技术准备、风管及配件制作、风管安装、风管检测、附录。
本规程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日常管理,由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山西示范区新化路8号,邮政编码∶030032,邮箱∶jsb@sxaz.com.cn)。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山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耿鹏鹏 王利民 梁波 张霞 赵海生 雷平飞 王永利 王巧利 奥云军 王林宏 王宝新 王旭霞

(略)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双面彩钢复合风管的施工工艺,加强工序控制,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通风与空调工程双面彩钢复合风管的制作、安装和检测。
1.0.3 双面彩钢复合风管的制作、安装、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双面彩钢复合风管 double-sided color steel composite air duct
以离心玻璃纤维板、酚醛板、聚氨酯板等材料作为芯层,内外表面采用涂装无机材料的薄钢板,经高强度黏合工艺加工成型的板材制作的风管。
2.0.2 空腔法兰 cavity flange
指由一部分PVC材质、一部分铝合金材质组合成阻断冷桥,防止结露的空腔法兰。
2.0.3 “U”“H”“F”形法兰 “U”“H”“F” type flange
指使用PVC或铝合金型材制作的法兰,用于风管与风管、风管与部件之间的连接。
2.0.4 “C”型插件“C”type plug-in components
指用于连接法兰与法兰之间的紧固件。

2.0.5 风管配件 pipe fittings
指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径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2.0.6 角加固 angle reinforcement
指风管内部四角处加装"L"形角铁加固。

2.0.7 镀锌补偿角 galvanized compensatory angle
连接固定法兰两边的构件。
2.0.8 平面加固 planimetric reinforcement
指为了提高风管的强度,在每段风管平面若干位置,采取打孔加装PVC管或PVC管内穿通丝杆的一种加固方式。

(略)

3 基本规定
3.0.1 风管制作与安装应按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执行,发生变更必须有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
3.0.2 风管及配件制作与安装所采用的板材、型材及其他主要成品材料,应符合设计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明。
3.0.3 风管制作宜优先选用节能、高效、机械化加工制作工艺。

3.0.4 风管制作与安装所使用的主要工机具机况应良好,防护用品应安全可靠;计量器具及检测仪器应处于合格状态并在有效检定期内。
3.0.5 风管应根据设计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进行风管强度和严密性的测试。

4 材料
4.0.1 双面彩钢复合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芯层材料应为不燃(A)、A2)或难燃B,级以上,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芯层材料厚度不小于20mm,覆面材料厚度不小于0.2mm。
4.0.2 复合风管材料及整体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的规定。
4.0.3 彩钢板材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划伤,不得有明显氧化层、针孔、麻点、起皮和涂层脱落等缺陷,且加工时不得损坏漆层,被损坏部分应涂防腐漆料。复合板材的复合层应黏结牢固。板材表面平整,芯层材料不得裸露。
4.0.4 风管复合成型使用的胶粘剂其燃烧性能应符合难燃B1级及以上,用于防排烟系统的应为不燃材料,并应在使用期限内。胶粘剂应与风管材质相匹配,且应符合环保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3

4 材料4

5 施工技术准备5
5.1 一般规定5

5.2 现场测量5

5.3 管线综合优化5

6 风管及配件制作6
6.1 一般规定6

6.2 风管放样6

6.3 风管切割压弯7

6.4 风管法兰制作8

6.5 风管组合10

6.6 风管制作质量要求12

7 风管安装13
7.1 一般规定13

7.2 支吊架制作与安装14

7.3 风管安装16

8 风管检测20
8.1 一般规定20

8.2 风管检测20

附录A22

本规程用词说明28

引用标准名录29

条文说明 3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180
A 18 DB1407
山西省晋中市地方标准
DB1407/T031-2021
教育管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规范
2021-03-01发布
2021-03-15实施
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07/T 031-2021,教育管理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规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规范,DB1407/T 031-2021 教育管理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晋中市教育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娜、王炳林、王琪、常晓斌、闫艳林、刘亚伟。

内容摘抄:

教育管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晋中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的总体要求、申请受理、贷款受理、合同签订与审查、贷后管理、合同变更、本息回收及组织保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晋中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为深入贯彻“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的要求,“着力加强教育脱贫,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充分发挥助学贷款的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作用。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5申请受理1
6贷款受理2
7合同签订与审查5
8贷后管理5
9合同变更6
10本息回收7
11组织保障8
12评估改进8
参考文献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04/T385-2019 备案号J14781-2019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
Standard for quality requirement and inspection of rubber isolation bearings for buildings
2019-10-01 实施2019-07-31发布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04/T 385-2019,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DBJ04/T 385-2019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

内容摘抄:

前 言
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5年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普建标函〔2015〕310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按照或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分类;5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外观质量和尺寸检验;6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材料性能要求;7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性能要求;8检验规则;附录A。
本标准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日常管理,由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太原市山右巷10号,邮编030001,邮箱∶sxjkykzs@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太原恒晋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略)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和山西省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检验,保障建筑隔震工程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工程中所用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rubber isolation bearings for buildings 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或其他材料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用于建筑工程的隔震装置,包括天然橡胶支座(LNR)、铅芯橡胶支座(LRB)和高阻尼橡胶支座(HDR)。
2.0.2 天然橡胶支座(LNR) linear natural rubber bearing
内部无竖向铅芯,由多层天然橡胶和多层钢板或其他材料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支座。
2.0.3 铅芯橡胶支座(LRB) lead rubber bearing
内部含有竖向铅芯,由多层天然橡胶和多层钢板或其他材料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支座。
2.0.4 高阻尼橡胶支座(HDR) high damping rubber bearing
用复合橡胶制成的具有较高阻尼性能的支座。

2.0.5 第一形状系数 1st shape factor
支座中单层橡胶层的内部橡胶的平面面积与其自由侧面表面积之比。
2.0.6 第二形状系数 2nd shape factor
对于圆形支座,为内部橡胶层直径与内部橡胶总厚度之比。对于矩形或方形支座,为内部橡胶层有效宽度与内部橡胶总厚度之比。
2.0.7 滚翻 roll-out
用暗销或凹槽连接的支座发生水平位移时出现滚动翻倒的失稳现象。
2.0.8 屈曲 bucking
在压-剪荷载作用下橡胶支座失去稳定性时的状态。

(略)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质量包括外观质量、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性能。
3.0.2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检验分为外观质量检验、尺寸偏差检验、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检验。
3.0.3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进场检验。

4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分类
4.0.1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可按构造型式、制作材料、极限性能和剪切性能允许偏差进行分类。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 则1

2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分类5

5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外观质量和尺寸检验7
5.1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外观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7

5.2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尺寸偏差要求和检验方法7

6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材料性能要求10
6.1 橡胶材料性能要求10

6.2 钢板材料要求11

6.3 铅材料要求12

7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性能要求13
7.1 一般规定13

7.2 力学性能要求13

7.3 剪切性能相关性16

7.4 压缩性能相关性18

7.5 耐久性性能要求18

8 检验规则19
8.1 一般规定19

8.2 型式检验19

8.3 出厂检验20

8.4 进场检验21

附录A 橡胶材料物理性能要求24

本标准用词说明25

引用标准名录26

附∶条文说明2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180
A18 DB1407
山西省晋中市地方标准
DB1407/T033-2021
教育管理幼儿园建设规范
2021-03-01发布
2021-03-15实施
晋中市市场监肾管里局 发布

DB1407/T 033-2021,幼儿园建设规范,教育管理 幼儿园建设规范,DB1407/T 033-2021 教育管理 幼儿园建设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晋中市教育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庆文、孟惠萍、刘锦蕙、郭海敏。

内容摘抄:

教育管理幼儿园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晋中市幼儿园办学的总体原则、布局规划、园所设立、园舍建设、教育装备、幼儿园管理、教职工队伍、经费保障等。
本文件适用于晋中市辖区内幼儿园的建设、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总体原则
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充满活力、有质量的以公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幼儿园办园规范,保教质量高。全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原则1
5布局规划1
6园所设立2
7园舍建设2
8教育装备2
9幼儿园管理4
10教职工队伍6
11经费保障7
12评价改进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140
CCS P 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128-2021 代替DL/T5128一200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face rock fill dam construction
2021-01-07  发布
2021-07-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 T 5128-2021,施工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DL/T 5128-202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pdf

前言
本规范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9)58号)的要求,对DLT5128一2009进行修订。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调查、研究、分析了原规范的执行情况,总结了近年来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的实践经验及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成果,进行了专题科研及试验研究工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施工规划、施工期水流控制、坝基与岸坡施工、坝料开采和加工、坝体填筑施工、趾板与面板施工、接缝止水施工、数字化施工、安全监测、质量检验等。
本规范对原规范进行了以下修订:增加了术语、施工规划、数字化施工等内容。将原规范中导流与度汛修改为施工期水流控制,对导流、截流、度汛进行了规定。将原规范中筑坝材料修改为坝料开采与加工。将原规范中质量控制修改为质量检验。
本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规范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 29)
归口。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宗敦峰 吴高见 沈益源 何小雄 向建 张文山 杨和明 楚跃先 王文学 舒向东 沈仲涛 李宏伟 刚永才 樊鹏 孙林智 张正勇 徐念 江万红 薛凯 熊亮 李中方 王星照 谭小军 武忠斌 吴旭 张卫东 赵云飞 张永春 王焕明 占小星 李洪林 隗收 齐宏文 雷永红 赵海洋 杨耀明 张黎 杨培青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梅锦煜 席浩 许松林 汪毅 魏志远 张建华 李文伟 李晶华 尹显俊 陈改新 林鹏 邓银启 郭光文 李志谦 吴新琪 余英 董芸 陆采荣 钱文勋 孙来成 郑桂斌 李志刚 梁宏生 王鹏禹 李克信 杨成文 叶明 于永军 王军 陈茂 杨涛 和孙文 吴秀荣 肖恩尚 吕芝林 朱明星 张利荣 李虎章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
1.0.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技术方案。
1.0.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应积极采用经论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1.0.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concrete face rock fill dam
以堆石料或砂砾石料分层填筑的堆石坝体作为支撑结构,并在上游设置混凝土面板、趾板与坝基帷幕等组成防渗体系的坝型。
2.0.2混凝土面板 concrete face slab
位于堆石坝体上游面、直接承受库水压力的混凝土防渗结构。
2.0.3堆石坝体 rock fill dam body
采用不同粒径的石料分区填筑的坝体统称,为上游混凝土面板提供支撑作用。
2.0.4垫层料 cushion material
填筑于垫层区,由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颗粒石料组成,具有反滤、辅助防渗等作用,一般最大粒径60mm~100mm,渗透系数1×(10-3一104)cm/s。
2.0.5特殊垫层料 special cushion material
填筑于特殊垫层区,对周边缝及其附近的面板、趾板缝顶无黏性填料或铺盖料有反滤保护作用。由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颗粒石料组成,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2.0.6过渡料 transition material
填筑于垫层区和上游堆石区之间,由级配连续、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0mm的颗粒料组成,对垫层料有反滤保护作用,并具有自由排水性。
2.0.7上游堆石料 upstream rock fill material
填筑于过渡区下游的堆石坝体的上游部分,是承受水荷载的主要支撑体,也称主堆石料。由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料组成,最大粒径一般不应超过压实层厚度。

2.0.8下游堆石料 downstream rock fill material
填筑于坝体下游,与主堆石区共同保持坝体稳定的堆石体,也称次堆石料,其要求较主堆石料可适当降低。
2.0.9上游铺盖料 upstream blanket material
填筑于底部面板、趾板和周边缝顶部的低液限粉土或类似的其他材料,起辅助渗流控制作用,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1mm。
2.0.10排水料 drainage material
砂砾石或软质岩作为堆石坝体时,竖向及水平排水体所用的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强、软化系数高的透水堆(砾)石料。
2.0.11趾板 plinth
连接地基防渗体和面板的混凝土板。当坝肩岸坡陡峻或岸坡突然改变(如深厚覆盖层面板坝的士基与岩基交界处)或相邻布
置水工建筑物时就会形成趾墙。
2.0.12周边缝 peripheral joint
面板与趾板或趾墙之间的结构接缝。
2.0.13垂直缝 vertical joint
面板条块之间的竖向接缝。拉伸区的接缝称为张性缝,受压区的接缝称为压性缝。
2.0.14止水 water seal
设置于面板、趾板、防浪墙结构缝之间的防渗构造设施。一般缝间设置铜止水、聚氯乙烯或橡胶止水,表面设置塑性填料止水。
2.0.15硬质岩hard rock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30MPa的岩石。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120MPa的岩石称为超硬岩。
2.0.16软质岩soft rock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等于30MPa的岩石。
2.0.17备料系数 coefficient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
相同状态下筑坝材料实际备料数量与填筑使用数量的比值。

3施工规划
3.1一般规定
3.1.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前应综合研究工程性质、工程规模、施工环境条件、施工重难点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要求等因素,制定施工规划。
3.1.2施工进度应按照工程总进度的节点目标约束条件,分析大
坝施工分期、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强度、资源配置和作业时长等进行分级制定,满足工程导流度汛及混凝土面板施工超填与沉降期控制要求。关键线路应科学合理,连续均衡。
3.1.3施工场地应按照工程总布置给定的场地范围和道路条件,
依据分期施工要求和施工资源数量等进行分区规划。施工工厂设施应兼顾生产流程、物料流向等紧凑布置,爆破作业安全影响区和地质灾害可能危害区不应布置施工设施。
3.1.4施工场地应设置排水、排污设施,满足防洪要求。
3.1.5施工期用水、用电、用风及通信等设施应满足施工强度要求。
3.2料源规划
3.2.1应进行料源复查,必要时可提出优化料场的意见。
3.2.2岩石料场复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料场开采范围、有效储量、弃料数量。
2覆盖层或剥离层厚度、料层的地质变化及夹层的分布情况。
3料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汛期水位关系。

4物料岩性、物理力学特性。
5料场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6坝料分布、开采、加工及运输条件。
3.2.3砂砾石料场复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料场开采范围及储量。
2料场开采区表土厚度、有效开采厚度及料场的淤泥及细沙夹层、胶结层情况。
3水文地质条件,水位变化及水上、水下可开采厚度及范围。
4物料的物理力学特性。
5开采、运输、加工及储存条件。
3.2.4开挖利用料复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料质量、数量及利用率。
2利用料的工程特性。
3利用料分布、运输、堆存和回采条件。
3.2.5岩石料场、砂砾石料场复查报告应包括料场地形图、钻孔与试坑平面图、地质剖面图、试验分析成果、有效开采面积及可开采数量计算成果、地下水与地表水水位说明、可使用料使用说明、弃料处理方法、开采运输条件等内容。
3.2.6开挖利用料复查报告应包括利用料数量、直接上坝数量、中转堆存数量、开挖时间、回采时间、回采利用率等内容。
3.2.7料源规划应根据复查成果和坝料分期需求,结合坝料生产加工、直接上坝、中转储存等数量,按照施工方便、质量满足、安全保障、经济可行、综合平衡的原则进行土石方平衡规划,最大可能料尽其用。
3.2.8料源规划的备料系数宜按岩石料1.10一1.50、水上砂砾料
1.50~2.00、水下砂砾料2.00~2.50、天然砂砾垫层料不宜小于3.00等范围确定。
3.2.9应优先利用质量满足要求的开挖利用料,尽量直接上坝填筑。不能直接上坝的合格开挖利用料,宜规划场地堆存待用。

(略)

4施工期水流控制
4.1一般规定
4.1.1混凝土面板坝导流与度汛标准,包括导流建筑物等级划分和洪水标准、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度汛洪水标准等,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T5180的有关规定执行。
4.1.2应充分研究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施工条件的特点,确定导流与度汛标准、导流与度汛方式,制定导流和度汛方案,并与施工分期、施工进度等相协调。
4.1.3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结合部分应按永久建筑物要求施工。
4.1.4基坑排水应进行排水能力计算,并建立相应排水系统,满足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要求。
4.1.5应保证导流建筑物施工期间的正常运行。汛期应制定防洪应急预案,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做好抢险物资储备,确保工程及下游地区安全。
4.1.6围堰及过水围堰应执行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围堰设计导则》NB/T35006和《水电水利工程过水围堰施工技术规范》DLT5799相关规定。
4.2导流
4.2.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宜选择隧洞、一次断流的导流方式,宽河床也可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宜采用枯水期围堰挡水、汛期坝体挡水或围堰全年挡水方案,也可采用枯水期围堰挡水、汛期坝体联合过水的方案。围堰结构宜选用土石围堰,也可选用胶凝砂砾石或混凝土围堰等。
4.2.2采用一次断流、枯水期围堰挡水时,宜选择在枯水期较早时段进行截流,以使截流后第一个枯水期内将堆石坝体或临时断面填筑至度汛高程,具备坝体汛期挡水条件。
4.2.3采用隧洞导流,堆石坝体或临时填筑断面不具备汛期挡水条件时,应采用围堰与坝体联合过水的过水围堰方案,汛期坝体过水区域宜停止施工并进行防护。
4.2.4抽水蓄能等工程导流流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坝内埋管或水泵抽排等方式进行导流。
4.2.5采用土石过水围堰时应对过水能力、过水防护、堰体稳定等进行设计,必要时应进行水力学模型试验验证,过流面宜采用混凝土面板、楔形板或其他有效的保护措施,下游坡脚可采用钢筋石笼、网兜填石或混凝土保护。
4.2.6采用胶凝砂砾石或混凝土过水围堰时,应对过水能力、基础承载力、堰体稳定等进行验算。
4.2.7围堰填筑前应对围堰地基及两岸连接部位进行清理,透水地基应进行防渗处理,并做好堰基防渗体与堰体防渗体的可靠连接。
4.2.8覆盖层堰基宜采用垂直防渗形式,堰体可采用心墙或斜墙等防渗形式:堰体不高时也可与覆盖层堰基一起采用统一的垂直防渗形式。
4.2.9围堰与导流泄水建筑物进出口应有足够的距离,相邻处应进行防冲、防淘保护。
4.2.10蓄水前大坝应完成蓄水验收,蓄水时段选择应与大坝整体施工进度和蓄水防洪要求相匹配。初期蓄水宜选择来水较小的时段,以控制水位上升速度。蓄水期应保证生态流量及下游用水要求。
4.2.11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应制定专项方案,必要时应制定水下封堵预案。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180
A18 DB1407
山西省晋中市地方标准
DB1407/T034-2021
教育管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2021-03-01发布
2021-03-15实施
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07/T 034-2021,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教育管理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DB1407/T 034-2021 教育管理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晋中市教育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梁、周凯文。

内容摘抄:

教育管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晋中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应用水平、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机制、特色创新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晋中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能力,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信息化应用水平与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转段升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基础支撑服务,建成可满足全市各学校教学、管理、应用需求的“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与市域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部学校。全市各中小学校(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全市多媒体教室占比普通教室比例达到100%:各中小学校全部实现光纤接入到校,学校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应满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学生学习、校园安防方面的应用需求。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5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
6信息化管理水平3
7信息化应用水平4
8资源建设与应用5
9保障机制5
10特色创新6
11评价改进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备案号J16405-2022 DBJ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33/T 1279—2022
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telligence of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2022-06-27 发布2022-12-01 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33/T 1279-2022,城镇供排水管网,技术标准,智能化,DBJ33/T 1279-2022 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技术标准

内容摘抄:

前 言
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7年度浙江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8〕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数据采集与管理,基础应用,智能应用和安全管理。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寄送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建国南路168号邮编310009邮箱1181653691@qq com),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
绍兴市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

春晗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宁波东海集团有限公司
绍兴市上虞区供水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

义乌市排水有限公司
宁波市江北区公共排水管理中心

(略)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城镇供排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1.0.3 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 intelligence of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以提升城镇供排水管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为目标,综合应用信息感知、数字信息、网络通信、辅助决策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运行和管理的过程。

2.0.2 集成融合 integration and fusion
对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和装载的过程,实现不同系统及异构数据源之间数据交换或把地理位置分散、业务关联的数据汇集,达到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

2.0.3 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系统、设备、应用程序或部件安全、有效和便捷地实现信息交换的功能。

2.0.4 智能决策 intelligent decision
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管网仿真等技术把各种不同数据源的当前和历史数据有效集成到统一的环境中,以提供管理者决策型数据访问,协助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指挥调度和事后分析研判。
2.0.5 智能服务 intelligent service
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减少服务响应时间,为用户提供特色、高效、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2.0.6 管网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 of pipe
利用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数学算法模拟管网中水流运动和水质变化规律及运行状态的应用软件系统。

3 基本规定
3.0.1 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系统应根据供排水规模、输配方式、运行安全和用户需求等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并应遵循技术标准化、信息一体化和功能模块化的建设原则。
3.0.2 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满足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等要求。
3.0.3 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与管理、应用基础技术、智能应用和安全管理等内容。
3.0.4 安全管理应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规定,信息安全应与城镇供排水管网智能化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行。

4 数据采集与管理
4.1 一般规定
4.1.1 数据应符合城镇供排水管网生产运行、设备设施管理、用户服务及辅助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需求。
4.1.2 数据的架构应基于智能应用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数据的应用对象,规范数据的内容、格式和质量。
4.1.3 数据使用应有严格的权限控制标准,数据应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信息共享。
4.1.4 供排水数据库建设应符合现行浙江省标准《供排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规范》DB33/T2052的规定。
4.2 数据采集
4.2.1 数据采集应融合现有物联网基础数据,明确来源、时间、内容、范围和精度要求。数据应适时采集,并建立更新机制。

4.2.2 数据内容应包含空间拓扑关系数据、属性数据、过程管理数据和运行工况数据。
4.2.3 数据应具备一致性、完整性、标准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易用性。
4.2.4 采集的数据应包含时间标签。
4.3 存储和处理
4.3.1 数据对象命名和编码宜以对象物理构成、空间位置及生命周期为依据;数据对象的编码应是唯一的,并应满足资源数量增加的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3

4 数据采集与管理 4
4.1 一般规定4

4.2 数据采集4

4.3 存储和处理4

4.4 数据传输5

4.5 设备设施 5

4.6 集成和展示6

5 应用基础技术7
5.1 一般规定 7

5.2 管网监测与控制系统7

5.3 地理信息系统8

5.4 管网建模与仿真8

6 智能应用10
6.1 一般规定10

6.2 生产运营10

6.3 用户服务12

6.4 移动应用平台13

7 安全管理 14

本标准用词说明16

引用标准名录17

附∶条文说明 1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180
A18 DB1407
山西省晋中市地方标准
DB1407/T035-2021
教育管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范
2021-03-01发布
2021-03-15实施
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07/T 035-2021,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范,教育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范,DB1407/T 035-2021 教育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晋中市教育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志爱、郑永艳、刘路、任志梅。

内饰摘抄:

教育管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晋中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学校设立、校园与校舍、设施与设备、经费保障、学籍管理、实习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晋中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总体目标
建设与晋中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机衔接,职教普教相互沟通,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晋中特色、中部一流、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日标1
5学校设立1
6校园与校舍2
7设施与设备2
8经费保障2
9学籍管理3
10实习管理5
11队伍建设7
12课程建设11
13专业建设12
14实训基地建设14
15校企合作14
16职业培训15
17评估改进16
参考文献1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9.240
P62 备案号:J432-202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220-2021 代替DL/T5220一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10kV or unde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
2021-01-07  发布
2021-07-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0kV及以下,DL/ T 5220-2021,架空线路设计规范,架空配电,高清完整、正式版 DL/T 5220-2021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pdf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C2017〕5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调研和总结设计经验,借鉴有关国内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一2005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路径,气象条件,导线,绝缘子和金具,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导线布置,杆塔,基础,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变压器及台架和其他设备,配电自动化相关设备,接户线,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GB/T2900.50一2008第2.1节第601-01-26条:“低(电)压:用于配电的交流电力系统中1000V及其以下的电压等级”,将原标准中电压等级划分由1kV以下和1kV~10kV,修订为3kV以下和3kV~10kV,与现行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的规定一致。
2.将原标准“第10章电杆、拉线和基础”拆分为“第9章杆塔”和“第10章基础”。
3.结合现行配电线路常用的杆塔型式给出了杆(塔)型选择指导,同时纳入了复合材料杆塔型式。修订了杆塔荷载计算、杆塔结构的相关规定。
4.增加了杆塔基础型式选型指导。

5.增加了与特高压和超高压交、直流线路导线的交叉跨越距离。
6.增加了低压综合配电箱、柱上开关、避雷器等柱上设备的安装要求。
7.增加了配电自动化相关设备、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工业卫生章节。
8.新增附录E供电区域划分表。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一2005.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电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编:100120,邮箱:bz_zhongxin@eppei.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赵枫 祝牧 蔡凝露 刘剑 贾正雄 赵俊亚 杨利鸣 左焦 樊其龙 桂帆 田筝 杨丽琼 张延飞 杨立黎智 王继斌 卢晓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段松涛 苗桂良 尹鹏 刘兆领 李占岭 赵庆斌 方浩 王力 崔鸣昆 陈青荣 李文斌 尹超碧 陈庭记 马麟 张巧霞 韩召芳 徐星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便于施工和检修维护,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
1.0.3架空配电线路设计应顺应配电网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地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居民区 residential area
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
2.0.2非居民区 non-residential area
本标准第2.0.1条所述居民区以外地区,均属非居民区。
2.0.3交通困难地区 difficult transport area
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2.0.4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2.0.5主干线 trunk line
变电站的10kV及以下出线,并承担主要电力传输的线路为主干线,具备联络功能的配电线路是主干线的一部分。
2.0.6分支线 branch line
由主干线引出的,除主干线以外的线路部分。
2.0.7大档距 large distance
架空配电线路由于档距已超出正常范围,引起杆塔结构型式、导线型号均需要特殊设计,且该档距中发生故障时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如线路跨越通航河流、湖泊、山谷等)。
2.0.8平均运行张力 everyday tension
导线在年平均气温计算情况下的弧垂最低点张力。
2.0.9钢筋混凝土杆 reinforced concrete pole
普通钢筋混凝土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的统称。

2.0.10接户线 service line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与用户建筑物外第一支持点或室外计量装置之间的架空导线。

3路径
3.0.1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特殊环境或特殊地段可采用卫片、航片等新技术。
3.0.2线路的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协调,线路杆塔的位置应与城市环境美化相适应。
3.0.3乡村地区架空配电线路路径应与道路、河道、灌渠相协调,不占或少占农田。
3.0.4发电厂、变电站等进出线密集区域,线路路径应统一规划,在走廊拥挤地段可采用同杆塔架设。
3.0.5线路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避开低洼地、易冲刷地带和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其他地段,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3.0.6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宜避开重冰区、导线易舞动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3.0.7线路不宜通过林区,当确需经过林区时应结合林区道路和林区具体条件选择线路路径,并应减少树木砍伐。
3.0.8线路宜避开果林、经济作物林以及城市绿化灌木林。
3.0.9线路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2k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城市地区不宜大于1km,接入负荷较多的线路段宜缩小耐张段长度;
2在乡村地区不宜大于1.5km;
3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段,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1km;
4受台风影响地区宜根据地区经验适当缩小耐张段长度。
3.0.10线路不宜通过设计冰厚超过20mm的重冰区。

4气象条件
4.0.1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所采用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如当地的气象与本标准附录A典型气象区接近时,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4.0.2设计基本风速、设计冰厚重现期应取30年。
4.0.3设计基本风速应采用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并应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当无可靠资料时,在空旷平坦地区不应小于25m/s,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山区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基本风速,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确定;当无可靠资料时,基本风速可按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增加10%;
2架空配电线路位于河岸、湖岸、山峰以及山谷口等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时,其基本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对易覆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张段长度,杆塔使用条件应适当留有裕度;
3架空配电线路通过市区或森林等地区时,如两侧屏蔽物的平均高度大于杆塔高度的2/3,其基本风速宜比当地最大设计风速减少20%;
4架空配电线路邻近城市高层建筑周围,其迎风地段风速值应较其他地段适当增加,如无可靠资料时,应按附近平地风速增加20%。
4.0.4轻冰区宜按无冰、5mm或10mm覆冰厚度设计;中冰区宜按15mm或20mm覆冰厚度设计;重冰区应结合工程实际确定。
4.0.5设计时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并应考虑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以及导线易舞动地区的影响。

4.0.6架空配电线路设计的气温应根据当地15年~30年气象记录中的统计值确定。最高气温宜采用十40℃。在最高气温工况、最低气温工况和年平均气温工况下,应按无风、无冰计算。
4.0.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气温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3℃一17℃之间时,年平均气温应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2当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小于3℃或大于17℃时,应将年平均气温减少3℃~5℃后,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4.0.8安装工况的风速应采用10m/s,且无冰。气温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低气温为一40℃和一30℃的地区,应采用一15℃;
2最低气温为一20℃的地区,应采用一10℃;
3最低气温为一10℃的地区,宜采用一5℃:
4最低气温为一5℃的地区,宜采用0℃;
5最低气温为0℃的地区,宜采用5℃。
4.0.9雷电(外)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可采用15℃,基本风速35m/s及以上的地区可采用15m/s,基本风速小于35m/s的地区可采用10m/s.
4.0.10内部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可采用年平均气温,风速可采用
基本风速的50%,并不宜低于15m/s,且无冰。
4.0.11基本风速工况下应按无冰计算,气温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低气温为一10℃及以下的地区,应采用一5℃:
2最低气温为一5℃及以上的地区,宜采用十10℃。
4.0.12带电作业工况的风速可采用10m/s,气温可采用15℃,
且无冰。
4.0.13长期荷载工况的风速应采用5m/s,气温应采用年平均气
温,且无冰。
4.0.14覆冰工况的风速宜采用10m/s,气温应采用一5℃。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完整、正式版 DL/T 5220-2021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pdf已关闭评论

ICS03.180
A18 DB1407
山西省晋中市地方标准
DB1407/T036-2021
教育管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考核评定规范
2021-03-01发布
2021-03-15实施
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07/T 036-2021,教育管理 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考核评定规范,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考核评定规范,DB1407/T 036-2021 教育管理 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考核评定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晋中市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晋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红英、武浩、赵东云、李慧瑞、宋歌、侯月媛、董慈红、贾娜娜。
本文件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内容摘抄:

教育管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考核评定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晋中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考核评定对象、原则、程序、考核人员、项目内容、计算方法、结果评定、异议处理、信息存档及改进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晋中市教育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考核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
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满足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具备开展研学实践所需的资源与接待条件,能够提供明确的教学主题与配套课程,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的资源单位。
4被考核单位
考核评定对象为已经列为晋中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单位。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被考核单位1
5考核评定原则1
6考核程序2
7考核实施4
8分析改进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考核评定工作流程10
参考文献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备案号∶J16437-2022 DBJ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33/T 1283-2022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ipe jacking engineering
2022-07-18 发布
2022-12-01 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33/T 1283-2022,技术规程,顶管工程,DBJ33/T 1283-2022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前 言
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8年度浙江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8〕341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标准,并结合浙江省在顶管工程方面的实践运用,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8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勘察,设计,施工,监测,验收等。
本规程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婺江路289号城建发展大厦;邮编∶310016;邮箱196086208@qq.com),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隧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金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投交通基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略)

1 总 则
1.0.1 为规范顶管技术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保证,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机械平衡式顶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
1.0.3 顶管技术的工程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顶管 pipe jacking
地下管道、地下通道等地下结构施工中,依靠顶管机和顶进装置,将管节在地下逐节顶进的施工技术。根据断面分为圆形顶管和矩形顶管。
2.1.2 机械平衡式顶管 mechanically balanced pipe jacking
顶管顶进过程,通过控制顶管机前端压力,实现顶进面土压力和水压力的平衡,以保持顶进面稳定的顶管施工方法。根据平衡方式分为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气压平衡等三种。

2.1.3 管节 pipe element
采用顶管技术施工形成地下结构的基本单元。

2.1.4 市政公用管道 municipal public pipeline
给排水、燃气、热力和电力等管道或工艺套管的统称。

2.1.5 顶管机 push bench
安装在管节前端用于掘进的机械设备。

2.1.6 长距离顶管 long-distant jacking-pipe
一次连续顶进长度400m以上并设置中继间的顶管。

2.1.7 土压平衡 earth pressure balance
通过控制土舱内泥土的压力,使顶进过程中顶管机与其所处土层的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处于平衡状态,而且排土量与顶管机切削刀盘破碎下来的土体积处于平衡状态,以保持顶进面稳定的一种施工方法。
(略)

3 基本规定
3.0.1 地下结构工程宜采用圆形顶管,地下情况受限时可采用矩形顶管。
3.0.2 顶管工程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地下结构功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施工场地和工期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管材与施工工艺。
3.0.3 顶管工程施工前应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当地质条件或周边环境复杂时,宜进行顶管工程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专项分析与评估。
3.0.4 顶管工程施工全过程应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土体及周边环境进行全过程监测。
3.0.5 顶管工程宜采用信息化管理。

4 勘 察
4.1 一般规定
4.1.1 顶管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应满足相应阶段的设计要求。当施工过程顶管线路调整时应进行补充勘察,当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4.1.2 勘察单位应根据勘察阶段和勘察等级制定勘察纲要,确定勘察工作量。
4.1.3 当在顶管轴线范围内可能存在孤石、废弃地下构筑物等地下障碍物或重要管线时,应采用工程物探等手段探明其分布范围。
4.2 岩土工程勘察
4.2.1 岩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查明顶管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岩土类型、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及均匀性等
2 当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或河谷地段时,应查明微地貌特征、穿越断面的地层结构和工程地质特性,并应对穿越河流的洪水淹没范围、河床及岸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3 应查明顶管沿线地表及地下暗埋的河、湖、塘、沟、洞、坑、井的分布范围、赋存状态、埋置深度和特性,并应提供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4 应查明顶管沿线的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和地面沉降等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4

3 基本规定7

4 勘 察8
4.1 一般规定8

4.2 岩土工程勘察8

4.3 环境调查10

5 设计12
5.1 一般规定12

5.2 线位设计12

5.3 顶管选型14

5.4 结构与防水15

5.5 工作井18

6 施 工22
6.1 一般规定 22

6.2 施工准备23

6.3 施工设备24

6.4 始发27

6.5 顶进 28

6.6 接收35

6.7 安全与环境保护36

6.8 应急处置39

7 监 测40
7.1 一般规定40

7.2 监测范围及等级划分 42

7.3 测点布置 44

8 验 收46
8.1 一般规定46

8.2 主控项目 46

8.3 一般项目 49

附录A 顶管机选择53

附录B 管 材54

附录C 压力标准值61

本规程用词说明63

引用标准名录64

附∶条文说明6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