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1月 ( 第 126 页)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福建

提问日期:2022-11-13 21:15:15

提问网友:辰.


安装,福建,答疑:大家,系统图这样标,那平面图这段模块连接的这个要用哪种线规格性格算工程量?-福建

解答网友:


安装,福建,答疑:大家,系统图这样标,那平面图这段模块连接的这个要用哪种线规格性格算工程量?-福建你画线的地方是用这个接线

我再给你说一下其他的吧,感觉你没有完全理解这个系统图的意思,设计没有很规范的明确各设备的名字,都是他摘抄的。

安装,福建,答疑:大家,系统图这样标,那平面图这段模块连接的这个要用哪种线规格性格算工程量?-福建这是总线,是由消防中心引过来,给主机接信号线和电源线的。

安装,福建,答疑:大家,系统图这样标,那平面图这段模块连接的这个要用哪种线规格性格算工程量?-福建这是从主机到各楼层的分机的接线,对应线型见下面截图。

安装,福建,答疑:大家,系统图这样标,那平面图这段模块连接的这个要用哪种线规格性格算工程量?-福建这里的监控器就是监控主机

安装,福建,答疑:大家,系统图这样标,那平面图这段模块连接的这个要用哪种线规格性格算工程量?-福建这是设计的总的说明,不用管他,他也是对的,与系统图和设计说明是一样的不冲突。

19th,NFPA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NFPA手册,NFPA消防手册,NFPA防火手册,Nineteenth Edition,完整版,新英格兰保险商局手册,第19版,美国消防手册,高清PDF带书签《NFPA消防手册(第19版)》NFPA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 Nineteenth Edition

19th,NFPA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NFPA手册,NFPA消防手册,NFPA防火手册,Nineteenth Edition,完整版,新英格兰保险商局手册,第19版,美国消防手册,高清PDF带书签《NFPA消防手册(第19版)》NFPA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 Nineteenth Edition

消防安全工程、火灾燃烧科学研究人员必看手册,如果能把NFPA防火手册及SFPE消防工程手册吃透,在国内也能算作专家了,全球顶尖的消防科学研究的成果基本都收录了,手册在全球该领域科研学习及工作中基本成了必备手册。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

Nineteenth Edition

VOLUMES I & II

Arthur E. Cote, P.E.

Editor-in-Chief

John R.
Hall, Jr., Ph.D.
Pamela A. Powell Casey C. Grant, P.E.
Associate Editor Managing Editor Consulting Editor
Robert P. Benedetti, P.E. Rita Fahy, Ph.D. Dena E. Schumacher
Guy R. Colonna, P.E. Casey C. Grant, P.E. Gary O. Tokle
Mark T. Conroy Raymond A. Grill, P.E. Robert J. Vondrasek, P.E.
Arthur E. Cote, P.E. John R. Hall, Jr., Ph.D. Gregory E. Harrington, P.E.
Milosh T. Puchovsky, P.E.

Section Editors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Quincy, Massachusetts

自一个多世纪前第一版以来,消防手册一直致力于满足消防界对单一来源手册的需求最先进的防火和防火措施。它最初被称为新英格兰保险商局的手册,于 1896 年首次出版,同年全国消防协会成立。
成立。原作者 Everett U. Crosby 是美国保险商局的经理1895 年,新英格兰和股票火灾保险公司的一位高管共同制定了一套一致的洒水器规则,从而导致了 NFPA 的成立。他还成为了 NFPA 的第一任秘书,从 1896 年到 1903 年任职,并担任 NFPA 主席从 1903 年到 1907 年执行委员会。他的父亲翁贝托 C.克罗斯比是第一任主席NFPA执行委员会委员,1896年和1897年任职,NFPA第二任主席,从 1897 年到 1900 年任职。Henry A. Fiske 于 1901 年加入 Crosby,担任第二版的共同编辑,该手册后来被称为 Crosby-Fiske 防火手册。 Walter Forster 于 1918 年加入编辑团队,1935 年,Crosby、Fiske 和 Forster 捐赠NFPA 手册的所有权利。此后,NFPA 出版了所有后续版本第 8 版到第 19 版。
手册从 1896 年到 1996 年的历史可以在附录 C,“什么时间已成为良好实践,”Gordon P. (Mac) McKinnon 着。
在过去的 100 年里,《消防手册》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消防领域的知识体系激增,手册与时俱进,从第一版的 183 页扩大到第 19 版的3200 多页。作为最从全市的财产保护问题开始,消防的紧迫问题已经演变从 1800 年代后期的火灾,到 1900 年代初对公共场所的生命安全问题,到今天使用的整体系统方法,涵盖的主题数量通过手册大大增加。这可以从文本的扩展中得到证明组成第一版的简短连续评论,将材料组织成200章和第一次两卷。今天,章节数比 1896 年的页数还多!
本手册围绕六大战略进行组织,这些战略是通过平衡的防火来实现防火安全的系统方法:
• 防止着火
• 旨在减缓早期火灾增长
• 检测和报警
• 抑制
• 防火
• 人员疏散
历经 19 版、107 年的《消防手册》的制作来自 NFPA 内外的数千名消防专家。然而,除了它的创始人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少数人已经特别负责将手册建立为消防从业人员的“记录参考”。

PDF书签目录:

FPH 1
SEC 1: Safet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15
1.1 Challenges to Safet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17
1.2 Fundamentals of Safe Building Design 46
1.3 Cod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64
SEC 2: Basics of Fire and Fire Science 80
2.1 An Overview of the Fire Problem and Fire Protection 83
2.2 Fundamentals of Fire-Safe Building Design 115
2.3 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Fire 128
2.4 Dynamics of Compartment Fire Growth 149
2.5 Theory of Fire Extinguishment 158
2.6 Fundamentals of Fire Detection 172
2.7 Basics of Passive Fire Protection 177
2.8 Explosions 192
2.9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Fire Protection 205
SEC 3: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for Fire Protection 214
3.1 Fire Loss Investigation 217
3.2 Fire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bases 226
3.3 Use of Fire Incident Data and Statistics 243
3.4 Introduction to Fire Modeling 279
3.5 Deterministic Computer Fire Models 292
3.6 Probabilistic Fire Models 306
3.7 Fire Hazard Analysis 314
3.8 Fire Risk Analysis 324
3.9 Simplified Fire Growth Calculations 339
3.10 Simple Fire Hazard Calculations 354
3.11 Simplified Fire Risk Calculations 367
3.12 Applying Models to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Fire Investigations 375
3.13 Performance-Based Codes and Standards for Fire Safety 386
3.14 Overview of Performance-Based Fire Protection Design 401
3.15 Formats for Fire Hazard Inspect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410
SEC 4: Human Behavior in Fire Emergencies 420
4.1 Human Behavior and Fire 422
4.2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Egress Prediction 451
4.3 Concepts of Egress Design 474
SEC 5: Fire and Life Safety Education 500
5.1 Fire and Life Safety Education: A Measure of Fire Department Excellence 502
5.2 Using Data for Public Education Decision Making 515
5.3 Fire and Life Safety Educa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s 529
5.4 Reaching High-Risk Groups 543
5.5 Understanding Media: Basic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561
5.6 Evaluation Techniques for Fire and Life Safety Education* 577
5.7 Campus Fire Safety 593
5.8 Juvenile Firesetting 605
SEC 6: Fire Prevention 619
6.1 Electrical Systems and Appliances 624
6.2 Control of Electrostatic Ignition Sources 672
6.3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s 682
6.4 Emergency and Standby Power Supplies 696
6.5 Heating Systems and Appliances 701
6.6 Boiler Furnaces 749
6.7 Heat Transfer Fluids and Systems 762
6.8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eat Utilization Equipment 767
6.9 Oil Quenching and Molten Salt Baths 788
6.10 Stationary Combustion Engines and Fuel Cells 799
6.11 Metalworking Processes 805
6.12 Automated Processing Equipment 812
6.13 Fluid Power Systems 817
6.14 Welding, Cutting, and Other Hot Work 821
6.15 Woodworking Facilities and Processes 831
6.16 Spray Finishing and Powder Coating 847
6.17 Dipping and Coating Processes 858
6.18 Plastics Industry and Related Process Hazards 870
6.19 Chemical Processing Equipment 882
6.20 Manufacture and Storage of Aerosol Products 895
6.21 Storage of Flammable and Combustible Liquids 905
6.22 Storage of Gases 923
6.23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Chemicals 929
6.24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Solid Fuels 944
6.25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Records 954
6.26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Grain Mill Products 967
6.27 Grinding Processes 987
6.28 Refrigeration Systems 999
6.29 Lasers 1007
6.30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1012
6.31 Waste Handling and Control 1022
6.32 Hazardous Waste Control 1045
6.33 Housekeeping Practices 1060
SEC 7: Organizing For Fire And Rescue Services 1070
7.1 Fire Department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s 1074
7.2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of Public Fire Protection 1098
7.3 Fire Depart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119
7.4 Fire Service Legal Issues 1135
7.5 Fire Service Occupational Safety, Medical, and Health Issues 1141
7.6 Pre-Incident Planning for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Facilities 1152
7.7 Wildland Fire Management 1161
7.8 Public Fire Protection and Hazmat Management 1177
7.9 Managing the Response to Hazardous Material Incidents 1194
7.10 Organizing Rescue Operations 0
7.11 Effec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on Fire Fighter Safety 0
7.12 Fire Loss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Organizations 0
7.13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0
7.14 Fire Prevention and Code Enforcement 0
7.15 Training Fire and Emergency Services 0
7.16 Fire Department Facilities and Fire Training Facilities 0
7.17 Public Emergency Services Communication Systems 0
7.18 Fire Department Apparatus and Equipment 0
7.19 Fire and Emergency Services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Protective Equipment 0
7.20 Fire Streams 0
7.21 Planning Fire Station Locations 0
7.22 Alternate Water Supplies 0
7.23 Fireground Operations 0
SEC 8: MATERIALS, PRODUCTS, AND ENVIRONMENTS 0
8.1 Fire Hazards of Materials 0
8.2 Combustion Products and Their Effects on Life Safety 0
8.3 Wood and Wood-Based Products 0
8.4 Fire-Retardant and Flame-Resistant Treatments of Cellulosic Materials 0
8.5 Fibers and Textiles 0
8.6 Flammable and Combustible Liquids 0
8.7 Gases 0
8.8 Medical Gases 0
8.9 Oxygen-Enriched Atmospheres 0
8.10 Plastics and Rubber 0
8.11 Pesticides 0
8.12 Explosives and Blasting Agents 0
8.13 Deflagration (Explosion) Venting 0
8.14 Explosion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0
8.15 Dusts 0
8.16 Metals 0
8.17 Upholstered Furniture and Mattresses 0
8.18 Air-Moving Equipment 0
SEC 9: DETECTION AND ALARM 0
9.1 Fire Alarm Systems 0
9.2 Automatic Fire Detectors 0
9.3 Notification Appliances 0
9.4 Fire Alarm System Interfaces 0
9.5 Fire Alarm Systems: Inspection,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0
9.6 Household Fire Warning Equipment 0
9.7 Fire Protection Surveillance and Fire Guard Services 0
9.8 Gas and Vapor Detection Systems and Monitors 0
9.9 Carbon Monoxide Detection in Residential Occupancies 0
SEC 10: WATER-BASED SUPPRESSION 0
10.1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of Water and Water Additives for Fire Suppression 0
10.2 Fixed 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for Fire Protection 0
10.3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0
10.4 Water Supply Requirements for Public Supply Systems 0
10.5 Hydraulics for Fire Protection 0
10.6 Determining Water Supply Adequacy 0
10.7 Stationary Fire Pumps 0
10.8 Power Supplies and Controllers for Motor-Driven Fire Pumps 0
10.9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Performance 0
10.10 Automatic Sprinklers 0
10.11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s 0
10.12 Sprinkler Systems for Storage Facilities 0
10.13 Hanging and Bracing of Water-Based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0
10.14 Residential Sprinkler Systems 0
10.15 Water Spray Protection 0
10.16 Ultra-High-Speed Suppression Systems for Explosive Hazards 0
10.17 Water Mist Fire Suppression Systems 0
10.18 Standpipe and Hose Systems 0
10.19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Water-Based Extinguishing Systems 0
10.20 Water Supplies for Sprinkler Systems 0
10.21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in Fire Sprinkler Systems 0
SEC 11: FIRE SUPPRESSION WITHOUT WATER 0
11.1 Halogenated Agents and Systems 0
11.2 Direct Halon Replacement Agents and Systems 0
11.3 Carbon Dioxide and Application Systems 0
11.4 Chemical Extinguishing Agents and Application Systems 0
11.5 Foam Extinguishing Agents and Systems 0
11.6 Fire Extinguisher Use and Maintenance 0
11.7 Extinguishing Agents and Application Techniques for Combustible Metal Fires 0
SEC 12: CONFINING FIRES 0
12.1 Building and Site Planning for Fire Safety 0
12.2 Building Construction 0
12.3 Interior Finish 0
12.4 Structural Integrity During Fire 0
12.5 Confinement of Fire in Buildings 0
12.6 Smoke Movement in Buildings 0
12.7 Venting Practices 0
12.8 Structural Fire Safety in One- and Two-Family Dwellings 0
12.9 Ventilation of Commercial Cooking Operations 0
12.10 Special Structures 0
12.11 Evaluating Structural Damage 0
12.12 Build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 0
12.13 Fire Hazards of Construction, Alteration, and Demolition of Buildings 0
12.14 Miscellaneous Building Services 0
12.15 Air-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ng Systems 0
SEC 13: SYSTEMS APPROACHES TO PROPERTY CLASSES 0
13.1 Assessing Life Safety in Buildings 0
13.2 Occupancies in Special Structures and High-Rise Buildings 0
13.3 Assembly Occupancies 0
13.4 Mercantile Occupancies 0
13.5 Business Occupancies 0
13.6 Educational and Day-Care Occupancies 0
13.7 Detention and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0
13.8 Healthcare Occupancies 0
13.9 Board and Care Facilities 0
13.10 Lodging Occupancies 0
13.11 Apartment Buildings 0
13.12 Lodging or Rooming Houses 0
13.13 One- and Two-Family Dwellings 0
13.14 Manufactured Housing and Recreational Vehicles 0
13.15 Storage Occupancies 0
13.16 Cultural Resources 0
13.17 Warehouse and Storage Operations 0
13.18 Materials-Handling Equipment 0
13.19 Industrial Occupancies 0
13.20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Studios and Soundstages 0
13.21 Food Processing Facilities 0
13.22 Solvent Extraction 0
13.23 Protec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0
13.24 Fire Protection of Laboratories Using Chemicals 0
13.25 Fire Protec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0
13.26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0
13.27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s 0
13.28 Nuclear Facilities 0
13.29 Mining and Mineral Processing 0
SEC 14: TRANSPORTATION FIRE SAFETY 0
14.1 Motor Vehicles 0
14.2 Alternative Fuels for Vehicles 0
14.3 Fixed Guideway Transit and Passenger Rail Systems 0
14.4 Rai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0
14.5 Aviation 0
14.6 Marine Vessels 0
14.7 Fire Protection for Road Tunnels 0
Appendix A: Tables and Charts 0
Appendix B: SI Units and Conversion Tables 0
Appendix C: What Time Has Crystallized into Good Practice: The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 from 1896 to 2003 0
Appendix D: Global Organizations with Fire Protection Interests 0
Appendix E: Organizations with Fire Protection Intere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0
Appendix F: Official NFPA Documents (Complete List as of July 19, 2002) 0
注意:本手册为英文原版。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施工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辽宁

提问日期:2022-11-13 21:10:16

提问网友:不跟风-不动摇


土建,施工,计价软件GCCP,辽宁,预算,答疑: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那些事儿-辽宁

土建,施工,计价软件GCCP,辽宁,预算,答疑: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那些事儿-辽宁

问题:

清单不考虑工作面与放坡,工作量为100m3,定额考虑工作面与放坡,工程量为200m3  汇总后总价为1426.7元。

清单定额都考虑工作面与放坡,工作量为200m3, 汇总后总价为1426.7元。

为什么工程量变了   总价没变呢。

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什么区别呢    谢谢

2022-11-13 21:36:13 补充

两张图片的  定额工程量都是200m3,上图清单工程量200m3.下图工程量100m3

解答网友:大海


你清单工程量放1m³或放400m³,组价的定额工程量都是放200m³的话。汇总后总价还是为1426.7元。

即;起决定作用的是;组价的定额工程量。

ICS 07.060
A 47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  62/T  2754-2017
防雷装置施工图技术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Preparation code for technical evaluation report of constrution drawings for lighting protection system
2017-04-10发布  2017-05-10实施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2T/2754-2017,技术评价,报告,编制规范,防雷装置施工图,DB62T/2754-2017 防雷装置施工图技术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3
5防雷装置施工图技术评价内容及要求4
6技术评价报告编制要求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接闪器设计技术评价要求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引下线设计技术评价要求1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接地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要求11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设计技术评价要求12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屏蔽与布线设计技术评价要求13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浪涌保护器设计技术评价要求.14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技术评价报告模板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甘肃省气象局、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甘肃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防雷中心、甘肃永安现代防雷科技有限公司、庆阳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晶晶、丁旦、李永红、刘积林、潘卓卓、黄鹏程、柴晓玲、王琦、金建辉、李磊、陈勇伟、李韦霖。

内容摘要:

防雷装置施工图技术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施工阁技术评价的程序、内容、报告编制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技术评价报告编制。
本标准不适用于车柄、船舶、飞机及离岸装置、高压管线、电力线、危化场所的防雷装置施工图技术评价报告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895.22-200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第534节:过电压保护电器(EC603645-53:2001A1:2002)
GB  1802.1-2011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险方法(EC61643-1:1998)
GB/T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21431-2015、GB50057-2010、GB50343-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1431-2015、GB50057-2010、GB50343-2012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防雷装置和内防雷装置组成。
[GB50057-2010,定义2.0.5)
3.2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由拦被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GB50057-2010,定义2.0.8
3.3  引下线  down-conductor 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GB50057-2010,定义2.0.9)
(略)
4 一般规定
4.1 评价范围
4.1.1 GB 50057-2010 中第 3 章规定的防雷建筑物。
4.1.2 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等社会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以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
4.1.3 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4.2 技术评价流程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技术评价的流程见图1所示。
4.3 技术评价所需资料
在进行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技术评价时,需收集以下资料:
——项目所在地雷暴日;
——工程总平面图,含建筑物的四置距离;
——建(构)筑物建筑施工图;
——建(构)筑物结构施工图;
——建(构)筑物电气施工图;
——其他相关资料。
4.4 技术评价报告编制准则
4.4.1 技术评价报告应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情况。
4.4.2 技术评价过程中获取的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数据与资料均应录入报告,不应遗漏。
4.4.3 技术评价报告编制应使用标准规定的术语、单位、数据、符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080.30
CCS  Q 8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776.1-2022代替DB11/T776.1-2011
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Setting requirements of intell 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facilities-
Part 1:Genera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2022-09-29发布  2023-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776.1-2022,第1部分,管理设施,设置要求,通用技术要求,道路智能交通,DB11/T 776.1-2022 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通则4
4.1建设原则4
4.2总体要求4
5交通信号控制设备4
5.1设置要求4
5.2设备功能5
5.3设备性能10
6车道灯及交通警示灯.11
6.1车道灯11
6.2交通警示灯14
7可变情报板设备15
7.1设置要求15
7.2分类与组成15
7.3设备功能15
7.4设备性能17
8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19
8.1设置要求19
8.2设备功能19
8.3设备性能21
9道路交通视颊监控设备22
9.1设置要求22
9.2设备功能.22
9.3设备性能23
10交通流检测设备23
10.1设置要求23
10.2设备功能23
10.3设备性能24
11交通量调查设备26
11.1设置要求26
11.2设备功能26
11.3设备性能27
12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28
(略)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11T77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第2部分:城市道路;
第3部分:公路。
本文件是B11/T776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的第1部分。
本文件代替DB11/776.1一2011《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多,本文件与B11/776.1一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改为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多:
更改了交通信号灯的术语(见3.3,2011年版的3.3);
更改了交通信号控制设备英文名(见3.4,2011年版的3.4);
更改了车道灯名称(见3.5,2011年版的3.5);
增加了交通警灯术语(见3.6);
增加了可变情报板的术语(见3.7);
更改了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术语(见3.8,2011年版的3.7);
更改了道路交通视颊监控设备术语(见3.9,2011年版的3.6);
更改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术语(见3.12,2011年版的3.12);
增加了道路交通边缘计算终洲的术语(见3.13);
更改了通则(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交通信号控制设备设置要求(见5.1.5、5.1.6、5.1.7);
更改了交通信号控制设备功能(见5.2,2011版的5.2);
更改了交通信号控制设备性能(见5.3,2011版的5.3);
增加了交通警示等设备设置要求(见6.1.1.3);
更改可变情报板设备分类(7.2.1,2011版8.2.1);
更改了可变情报板设备功能(7.3,2011版8.3);
更改了可变情报板设备性能要求(见7.4,2011版8.4);
更改了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见第8章,2011版第9章);
更改了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的设置要求(见8.1,2011版9.1);
更改了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的设备功能(见8.2,2011版9.2);
更改了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的设备性能(见8.3,2011版9.2.4);
增加了道路交通视烦监控设备的设置要求(见9.1,2011版10.1);
更改了道路交通视颊监控设备的设备功能(见9.2,2011版10.2);
更改了道路交通视监控设备的设备性能(见9.3,2011版10.3);
更改了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见第12章,2011版第13章);
增加了道路交通边缘计算终端(见第13章);
除了道路气象检测设备(2011版第14章);
(略)
引言
随着北京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相关研究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逐步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发布系统、交通运行监测系统等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应用水平,在日常的道路交通管理、事故预防、道路养护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信号控制设施、交通诱导设施、交通监测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四大类,是交通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饰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交通安全与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上位标准要求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亟需修订本文件2011版。
DB11T776由如下3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目的在于规定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通用技术要求;
第2部分:城市道路,目的在于规定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第3部分:公路,目的在于规定公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本文件是第1部分,对不同等级的新、改、扩建道路交通建设中,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综合布设、设置要求以及基础工程要求等予以规定。为新、改、扩建道路及大型养护工程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险收提供指导,为有关部门审批、协调工程提供依据。
内容摘要:
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综合设计基本要求,明确了交通信号控制设备、车道灯及交通警示灯、可变情报板设备、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道路交通视烦监控设备、交通流检测设备、交通量调查设备、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道路交通边缘计算终端的主要功能、性能、设置要求及配套基础工程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新、改、扩建城市道路、公路及道路养护工程的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312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T  3453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
GB/T  17626.2  电做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  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险
GB/T  17626.4   电做兼容   试险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   电快速降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险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  浪涌(G冲击)抗扰度实验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险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实险
GB/T  19271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GB/T  19520.1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可寸  第1部分:面板和机架
GB/T  20609  交通信息采集   微波交通流检测器
GB/T   20999  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上位机间的数据通信协议
GB/T  21255   机动车测速仪
GB/T  21296.1  动态公路车牺自动衡器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GB  2528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B/T  23828一2009  高速公路LD可变信息标志
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1418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
GA/T  489  道路交通信号拉制机安装规范
GA/T  496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  497  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  509  城市交通信号拉制系统术语
(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 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facilities
将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等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行管理,辅助提供各种交通管理规则和手段,提高道路交通有序化和规范化,并对违法行为进行监测、稽查设备的统称。
3.2
交通信号 traffic signal
在道路上向车辆和行人发出通行或停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灯色信息。 [来源:GA/T 509—2004, 2.1]
3.3
交通信号灯 road traffic signal light
由红色、黄色、绿色的灯色组合而成的显示交通信号的装置,用于指挥车辆、行人通行。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来源:GB/T 31418—2015,2.1.1]
3.4
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traffic signal control device
能够改变交通信号顺序、调节配时并能控制交通信号灯运行的装置。
3.5
车道灯 lane-use signal light
用以指示车道运行状态的交通信号灯运行的装置。
3.6
交通警示灯 traffic warning light
设置在危险路段、出/入口区域或未设信号控制设备的交叉口区域,通过频闪方式警告出行者注意 潜在危险的一种警示设备。
3.7
可变情报板 variable message sign
以LED发光器件为基本显示单元的交通信息显示设备,具有图形及文字显示功能,主要用于发布交 通状况及交通诱导信息。
3.8
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设备 road traffic violation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device
由摄像机或/和激光、雷达、微波、声探测等组成的设备对道路交通参与者及其违法行为进行监测记录的设备。
3.9
道路交通视频监控设备 road traffic video surveillance device
安装在道路或路侧建筑物上的固定方向摄像机或者带有云台的变焦镜头摄像机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监视的设备。
3.10
交通流检测设备 traffic detecting device
具备检测基础交通信息数据,如车流量、车速、车头时距、车辆类型、时间占有率、排队长度等参数的设备。
4 通则
4.1 建设原则
4.1.1 按照“总体规划、一次设计”的原则,进行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规划、设计。
4.1.2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遵循安全性原则。
4.1.3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不对交通参与者造成干扰。
4.1.4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采用管道合一、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通信合一等设施综合复用的原则。
4.1.5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符合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的原则。
4.1.6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计应与道路主体工程、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防护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同步综合设计,使之成为完整统一、景观协调的系统工程。
4.1.7 在附着体安全、景观协调、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交通标志支撑结构及行人过街天桥、 地下过街通道、立交桥、隧道、收费站等设施作为基础支撑。
4.1.8 同一地点智能交通管理同类设施采用功能综合复用原则,如采用视频技术的设施应同时完成违法监测、过车卡口记录、视频监控、交通流检测等多项功能。
4.2 总体要求
4.2.1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机柜等所有设备应合理设置,不影响道路通行的空间,应具备防盗等安全功能。
4.2.2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均应符合相关通信协议的国家标准或提供开放式通信协议,并满足系统联网 及数据信息安全要求。
4.2.3 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管理部门应具备数据共享与交换的能力及机制,用于共享与交换的数据或涉及公共安全、执法、车辆私人信息等数据,应确保安全不泄露。
4.2.4 本文件涉及的智能交通管理设施中用于超速违法监测、轴载检测等成套设备应符合当前《中华 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并满足国家或北京市检定规程的要求。
4.2.5 新建、改建智能交通管理设施时,宜与附近已建或待建智能交通管理设施共用供电、通信设施,综合确定负载,宜预留或预埋后续建设工程的管道和接口。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120.40
CCS  P 3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heritage buildings
2022-09-29发布   2023-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2016-2022,文物建筑,检测规范,防护装置,雷电,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4.1检测机构2
4.2检测人员3
4.3检测仪器设备3
4.4检测质量和安全3
4.5文物建筑保护要求3
5检测流程3
5.1接受检测申请.3
5.2现场踏勘3
5.3制定检测方案4
5.4实施检测4
5.5出具报告4
6检测内容和要求4
6.1接闪器4
6.2引下线5
6.3接地装置7
6.4等电位连接7
6.5电涌保护器(SPD)8
6.6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9
6.7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9
7检测报告10
8档案管理10
梦考文献1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北京万云安德防雷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京校、李如箭、房志玲、俞勇佩、张祷(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王浩、张仲、符琳、霍沛东、张涛(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陈海量、张磊、李国伟、李杨、李秀文、高源、齐谦、张宇龙、孙秀忠、张宏文。

内容摘要: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要求、检测流程、检测内容与要求、检测报告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检测机构对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的定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32938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QX/T 319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
QV/T 40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
QX/T 560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作业安全要求
DB11/T634   建筑物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11/T741一2021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文物建筑  heritage buildings
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来源:X189一2013,定义3.1]
3.2  雷电防护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防雷装置
用于戚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来源:X/T560一2020,定义3.1]
3.3  防雷装置检测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略)
4 基本要求
4.1 检测机构
4.1.1 检测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4.1.2 检测机构应按照 QX/T 401 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4.1.3 检测机构应配备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员等。
4.1.4 检测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
4.1.5 检测机构应保守国家和受检单位的秘密。
4.2 检测人员
4.2.1 检测人员应经过防雷检测培训合格后上岗,熟悉掌握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方法和操作流 程。
4.2.2 检测人员应具有文物保护意识和安全知识,了解文物建筑的结构和材质特点。
4.3 检测仪器设备
4.3.1 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及参数应符合 GB/T 21431 要求。
4.3.2 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应定期检定和校准。
4.4 检测质量和安全
4.4.1 检测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检测质量控制应符合 GB/T 32938 相关要求;
b) 接地阻值及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应在无降雨、无积水和非冻土条件下进行,宜在相同气候条件 下进行;
c) 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12 个月。
4.4.2 检测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检测人员应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b) 检测人员现场检测时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 QX/T 560 相关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040
P 28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849-2014
空心板桥板底横向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
2014-03-15发布  2014-04-15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849-2014,加固技术规程,桥板底横向预应力,空心板,DB14T/849-2014 空心板桥板底横向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2
5材料2
6体系设计3
7桥面补强5
8铰缝压力注胶6
9横向预应力施工7
参考文鱿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太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俊成、刘玉柱、武移风、杨振峰、郝晓燕、谢海龙、王雪鹏、傅卯生、郭茂泉、姬兵亮、宋茂林、曹蔚枝、郭殿军、赵庆昌、王慧鑫、吕船、唐国彪、岳丛俊、孙龙华、魏鑫、程宇翳、杜光、李向男、邓秦峰。

内容摘要:

空心板桥板底横向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心板桥板底横向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材料、体系设计、桥面补强、铰缝压力注散、横向预应力施工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空心板桥板横向如圆设计笺工,其他梁式桥梁横向预应力加固设计及施工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鞋日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其最新版本(包括所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  1499.1  钢筋凝土用钢  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2  钢筋凝土用钢    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1437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20065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筋
GB  5038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2-20《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板底横向预应力加固
在空心板底部施加垂直与主梁跨径方向的体外预应力,通过加强空心板之间的横向整体性连接达到加固空心板桥的目的。
3.2锚固块
用于横向预应力筋错固的装置。
(略)

4 一般规定

4.1 设计、施工相关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4.2 宜使用成熟的经主管部门鉴定或批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4.3 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动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或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4.4 应制定安全保障方案,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5 横向预应力加固体系,应综合考虑原桥的使用状况、存在缺陷、病害处理等因素进行系统设计, 应和重做桥面铺装、铰缝压力注胶等加固方法配合使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220.30
CCS S 92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009.1-2022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tro transit integrated
wireless-communi cat ions system-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022-09-29发布  2023-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2009.1-2022,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要求,技术规范,第1部分,综合无线通信系统,DB11/T 2009.1-2022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目次
前言ll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系统架构2
6业务承载要求3
7系统功能要求6
8系统性能要求8
9系统覆盖要求.8
10系统安全要求9
参考文献1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DB11/T2009一2022《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体要求;
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
第3部分:技术要求。
本文件为DB11/T2009一2022《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中铁通信信号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投新岸线技术有限公司、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增、曾广坤、孙方、梁樑、张月坤、吴吴、穆潇、周竹青、陈伟、娄永梅、卫瑞东、王浩然、王伟、吕杰、张伟、高勇、何睿斯、付超、翟清云、赵燕红、刘刚、沈强、潘皓、陈鸡、李士东、申樟虹、石宁宁、薛云雷、黄鹏、于波。

内容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架构、业务承载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系统覆盖要求和系统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新建、更新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验收:线路改建、建工程可琴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  metro transit integrated wireless-communications system
城市轨道交通中承载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专网无线通信系统。
3.2  列车控制业务  train control service
通过不依救轨旁列车占用检测设备的列车主动定位技术,连续车地双向数据通信技术以及能铭执行安全功能的车载和地面处理器而实现的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
3.3   集群调度业务  trunked dispatching service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实现的线路运营、应急和维护等需要的语音呼叫、多媒体呼叫及数据传输。
3.4  列车中心广播业务  train public address service
中心调度员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对列车客室内乘客进行的广播播报。
3.5  列车乘客召援业务  train imminence phone handle service
列车客室内乘客通过车载应急电话向列车司机、列车值守人员或中心调度员发起的实时语音呼叫或多煤体呼叫。
(略)
4 基本要求
4.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可由工作于一组或多组无线频段、一种或多种技术制式、一套或多套系统构成,应按照同一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及实施,应优先使用北京市轨道交通无线专网频段。
4.2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建设应纳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体规划,并进行综合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4.3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宜按照多线共用中心层设备进行规划。
4.4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使用的设备、产品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相关要求,应具有 相应的认证证书及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4.5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应能在地面及地下等环境中,满足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运行速度不低于 200km/h)车地无线业务承载的性能要求。
4.6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应按照单一无线小区不少于 4 列列车同时运行进行系统设计。
4.7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频率使用应遵循国家及北京市无线电频率管理要求。
4.8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各线路 IP 地址规划应遵循北京市轨道交通全路网统一管理要求。
4.9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应采用统一的编码规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2009.1-2022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已关闭评论

UG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编号:DB11/T2031-2022
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数据
交互标准
Standard for data exchange betwee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and
project acceptance data
2022-09一30发布   2023一01一01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11/T 2031-2022,与工程验收资料,交互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数据,DB11/T 2031-2022 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数据交互标准

前言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格管理局《202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利修订项目计划多(京市监发2020]山9号)的要求,标准编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编码规则:5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交互:6工程验收资料数据交互:7数据交互与管理。
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管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道,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路77号308室,编:100097:电话:01088597921电子邮箱:2141603@q4c0m).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宝治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云建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筑业志远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中机坡市建设有限公司
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抗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亚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京仪城市科工有限公司
北京坡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垫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戴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略)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编码规则4
4.1一般规定4
4.2数字编码规则4
4.3文本编码规则5
5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交互6
6工程验收资料数据交互7
7数据交互与管理9
本标准用词说明22
引用标准名录23
条文说明24

内容摘要:

1总则
1.0.1为推进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和工程验收资料数字化管理与交付,提升建筑业数字化管理水平,规范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验收资料的编码规则,实现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的数据关联与交互,推动北京市工程竣工验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间的数据关联与交互。
1.0.3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的数据关联与交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术语
2.0.1  工程资料电子文件  construction documents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可依靠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数字格式的信息记录。本标准中特指通过建筑工程资料软件编制形成的工程资料电子文件。
2.0.2  XL标记语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是一种应用程序之间数据交换的开放式机制,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适合网络传输,提供统一的方法来描述和交换独立于应用程序或供应商的结构化数据。
2.0.3  XML元素  xml   element
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是XL数据的基本单位。
2.0.4   XML  文件结构  xml  schema
用于描述和规范XL文件逻辑结构的一种格式,定义了XL文件中出现的元素、属性、顶序、数据类型、默认值、约束条件等。

3基本规定
3.0.1工程建设单位应组织工程参建各方做好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与编码、工程验收资料的
编制与编码、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的关联与审核等的实施策划。
3.0.2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的创建、关联与交互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工程竣工验收、交付及资料归档要求。
3.0.3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验收资料的编码应采用统一的编码体系,数字编码与文本编码不应同时在同一工程中应用。
3.0.4建筑信息模型创建过程中应对工程单体、楼层与构件进行统一编码描述,且在数据交互过程中具有唯一性。
3.0.5工程验收资料应真实反映工程建设过程和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应与工程进度同步形成,并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关联。
3.0.6建筑信息模型中关联的工程验收资料应满足工程验收各个阶段、各项任务和各相关方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和应用的要求。
3.0.7建筑信息模型中关联的工程验收资料应满足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三个阶段的要求。
3.0.8建筑信息模型中关联的工程验收资料应齐全、完整、有效。
3.0.9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与编码、工程验收资料的编制与编码、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关联过程中选用的软件及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中的模型创建要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中的工程验收资料编制要求,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中的数据关联与识别交互的格式、存储要求等。

(略)

4 编码规则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的编码包含数字编码和文本编码两种形式。工程建设相关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单一编码形式。
4.1.2 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编码中工程类型名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 7027 的规定,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的规定。
4.1.3 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的编码应由工程类型编码、分部分项编码、位置信息编 码、实体信息编码四部分组成。
4.2 数字编码规则
4.2.1 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验收资料的工程类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与分项工程的数字 编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 要求。
4.2.2 工程类型的数字编码宜由 1 位大写字母+6 位数字组合表示。
4.2.3 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数字编码宜由 8 位数字组成。
4.2.4 位置信息的数字编码应包括楼层信息编码、标高信息编码、平面位置编码,编码格式应符合图 4.2.4 位置信息数字编码格式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层信息数字编码宜由 4 位数字组成。第 1 位用于区分地下(1)和地上(2);第 2 至 4 位按设计楼层信息从 001 开始编制;

2 标高信息数字编码宜由 8 位数字组成。第 1 位用于区分地下(1)和地上(2);第 2 至 8 位按设计标高编制;

3 平面位置数字编码宜由 4 组数字组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080
E 43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676-2012
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程
2012-11-26发布  2012-12-26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676-2012,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程,DB14/T 676-2012 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程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1
4材料2
5沥青混合料设计要求4
6配合比设计方法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PG性能分级规范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PG性能分级选择示例13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CEI、TDI计算14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低温弯曲应变能密度试验及计算16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18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贝雷法计算示例22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成型和指标计算28
参考文献32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燕、李文良、赵国珠、兰建丽、赵凯、孔繁盛、杜蓉华、张亚娟、王志强、冯银富、任秉龙、苏强、毕红艳。引言
山西省气候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暴雨多:主要地形地貌为山岭重丘区,长陡纵坡多,公路运输以煤炭等资源输出为主,特重车辆多。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具有高的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和耐久性,但该类型混合料至今未得到普遍应用。为适应山西省超重交通荷载、气候温差变化大、极端气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交通条件,提高路面使用性能,为山西省长寿命重载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施工提供依据,有必要制定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程的山西省地方性技术规范和标准。

内容摘要:

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材料、沥青混合料设计要求、配合比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沥青路面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作的应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无注日朝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女口其最新风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1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14/T   160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请标准。
3.1.1  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含视
按照联济原则设计,够的粗渠料并经沥青求和细果料填充空隙形成的色定结构。
3.2  符号及代号
下列符号及代号适用于本标
LSM:密级配型大粒径沥青混合装(Large Stono Asphatt Mixes)荷称。
LTPP:长期使用性能研究(L.ong Time Pavement Perfornapoe简称。
(略)

4材料
4.1沥青
4.1.1沥青的选择与评价优先采用PG性能分级评价体系。条件缺乏时宜采用DB14/T160或JTGF40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4.1.2采用PG性能分级评价体系时,沥青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路面设计温度、交通量和交通速度进行。
4.1.2.1应选择工程建设区域不少于20年温度信息。
4.1.2.2采用连续7天最热气温,按照公式(1)换算路面设计基础计算高温:采用年最低极端气温,按照公式(2)换算路面设计基础计算低温。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080
CCS P66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4340-2022
沥青红外光谱法相似度识别与SBS含量试验检测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infrared spectrum identification of asphalt similarity and
determination of SBS content
报批稿
2022-09-06发布  2022-10-06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4340-2022,SBS含量试验检测,沥青,相似度识别与,红外光谱法,规程,DB32/T 4340-2022 沥青红外光谱法相似度识别与SBS含量试验检测规程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仪器设备和材料2
5沥清相似度识别2

6 SBS含量别试3
7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4
8检测记录和报告5
附录A  (资料性)   沥清相似度识别试验检测记录表6
附录B  (资料性)   改性沥背SBS含量试验检测记录表7
附录C  (资料性)   检测报告样式9
附录D  (资料性)   SB5改性沥背红外光谱样图及非准曲线样图1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W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证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煜顺工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将振推、刘世同、王捷、刘朝晖、张苏龙、陆宇、潘卫育、那学富、杨光吴、陈广辉、曹小青、周明利、余雪娟、沈辉、朱加军、孙发源、郁炳生、张孝胜、王祥波、李华、王形、张南童、毛益佳、张洋、潘芳、赵喆、马凌、叶炜、赵松、王彬彬、秦友歌、吴超、王亚昀、宋亚洲、蔡永清。

内容摘要:

沥青红外光谱法相似度识别与$BS含量试验检测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外光谱法识别沥青相似度与SBS含量试验检测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沥青相似度识别、SBS含量测试、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检测记求和报告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普法识别沥青相以度与测定改性沥清中SBS含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移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18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险规程
JTG  F40  公路沥清路而道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苯乙烯-丁二悕-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可用作沥青改性剂。
3.2  沥青相似度检测基准样品   reference sample for asphalt similarity identification
用于评价沥清相似度的基准道路石油沥清或SBS改性沥青样品。
注:基淮样品是指供需双方共同认可的沥清样品。
3.3  SBS改性历青基准样品  reference sample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按照供应厂家生产工艺制备的SBS改性剂含量已知的SBS改性沥清样品。
3.4 ATR附件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accessory
用AR(麦成全反射)技术进行红外光谱试验的品体。
(略)

4 仪器设备和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作业环境温度应为 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 65%。
4.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仪具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校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2 仪器设备要求
4.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辨率不低于 0.5cm-1,波数范围:4000cm-1~400cm-1,信噪比不低于30000:1。
4.2.2 ATR 附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应配备 ATR 附件,ATR 附件晶片宜采用硒化锌或锗材料制作。
4.2.3 高速剪切设备:应采用不锈钢工作头,转速可任意调节,最大转速不小于 10000r/min,1 次处理量应不少于 1000mL 能力。
4.2.4 恒温烘箱:工作温度为 25℃~200℃,装有温度控制调节器。
4.2.5 沥青盛样容器:可加热、密封带盖的容量 1000mL 广口金属容器(如罐、桶等)不少于 5 个。
4.2.6 电子天平:最大称量 200g、精度 0.0001g,1 台;最大称量 1000g、精度 0.1g,1 台。
4.2.7 水银温度计:测温范围 0℃~200℃或 0℃~300℃,分度值 1℃。
4.2.8 灰刀或者平头铲:无毛刺。
4.2.9 其他仪具:电热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
DB/T29-166-2022
备案号:J10863-2022
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tell bridge deck surfacing
cast-typ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of Tianjin
2022-08-02发布  2022-10-01实施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

DB/T 29-166-2022,天津市钢桥面,施工技术规程,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DB/T 29-166-2022 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铺装施工技术规程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津住建设〔2022)30号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发布《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上铺装施工技术规程》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下达2019年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住建设2019]27号)要求,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修订完成了《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规程》,经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专家评市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T29-166-2022,自2022年10月01日起实施。原《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规程》DB/T29-166-2010同时废止。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本规程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08月02日

前言
根据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19年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住建设[2019]27号)文件要求,为促进我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进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结合我市工程建设实际需要,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规程》DB/T29-166-2010进行修订。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6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疑土铺装施工、7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共计7章。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规定、材料、配合比的设计、铺装施工、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等部分,并增加了防水粘结层、碎石撒布、质量验收等内容。
本规程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河东区十经路11号邮政编码:300171)。
本规程主编单位: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天津城建滨海路桥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建伟  刘卫军   阁磊     张迎军
赵付星  黄世军   杜航     于建立
崔殿海   魏晓昕  杨显维  林长胜

(略)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材料4
4.1一般规定4
4.2沥清5
4.3粗骨料6
4.4细集料7
4.5填料8
4.6防腐、防水粘结层材料9
4.7顶拌碎石9
5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10
5.1一般规定10
5.2浇注式沥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1
5.3浇注式沥清混凝士配合比试验11
5.4确定最佳沥清用量(或油石比)12
5.5配合比设计检验..13
5.6配合比设计报告13
6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士铺装施工14
6.1一般规定14
6.2施工准备15
6.3喷砂除锈及防腐层施工16

(略)
内容摘要:
1总则
1.0.1为了规范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桥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特修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新建或改建钢结构桥粱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作为桥面铺装连接层的工程。
1.0.3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天津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天然湖沥青  nature asphalt
自然形成的沥青与矿质材料的混合物。
2.0.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cast asphalt concrete
在高热状态下经特殊搅拌工艺拌制后呈现自流状态,经摊铺整平后靠自流作用自然致密成型、无须碾压且不透水的沥青混疑土,由碎石、砂、矿粉和沥青构成。
2.0.3  升温搅拌运输设备   warming-up mixing transportation device
在运输沥青混凝土过程中,可使沥青混凝土持续升温至出料温度要求,同时对沥青混凝土起到恒温、保温的搅拌运输设备。
2.0.4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层   cast-typ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在钢桥面上将高流动性热混合料经过摊铺、刮平,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且平整密实的沥青混凝土连接层,对钢桥面有防水和缓冲作用。
2.0.5   侧限挡板  side baffle
布设在钢桥面摊铺宽度两侧,防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侧向流动,起辅助摊铺的钢制挡板。
2.0.6  防水粘结层  waterproof-bonding layer
位于桥面钢板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之间,起界面联结作用,同时阻止水分对钢板侵蚀的层次。
2.0.7   喷砂除锈  sand blasting
用压缩空气喷射砂粒除锈的方法去除钢材表面锈迹,确保在防腐涂装施工前钢板表面达到规定清洁度、粗糙度。
(略)
3 基本规定
3.0.1 在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现 场施工、试验、机械、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 同时进行全员的技术交底,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3.0.2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前,依据设计要求应对 钢桥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施作防腐涂层保 护。
3.0.3 施工前,应对沥青混凝土拌和机、升温搅拌运输车辆、专 用摊铺机、同步碎石撒布机等施工机械、机具及试验仪器进行全面 检查、调试、校核、标定、维护和保养,并试运行正常。
3.0.4 钢桥面铺装各个工序正式施工前应实施试验段,实施前应 制定试验段实施方案。试验段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试验段检测及总 结报告,各项试验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施工。
3.0.5 钢桥面铺装施工宜避开雨季,严禁在下雨、下雪、结露等 不利气候条件下施工。
3.0.6 钢桥面铺装施工宜全桥封闭,应避免与有污染铺装界面的 其他工序交叉施工。各工序施工时应保持基面清洁干燥,不得有水 分或油污残留。已施工完毕的区域应进行保护,严禁油脂和杂物等 污染。
3.0.7 任何人员进入作业区必须穿鞋套。
4 材 料
4.1 一般规定
4.1.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沥青、粗集料、细集料、 填料;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有关的原材料还包括防水粘结层和 预拌碎石。
4.1.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填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 验报告,并经过技术试验、检验,其技术指标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3364-02 的规定。
2 粗集料、细集料、矿粉、预拌碎石应具有产品取样检验报 告和试配报告。
4.1.3 原材料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种液体石油沥青的运输严格按照《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 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NB/SH/T 0164 规范执行。
2 各种集料在运输过程中,应予以覆盖。
3 矿粉运输中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
4.1.4 原材料的存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沥青宜贮存在加热与保温的贮藏罐中,根据不同沥青类型 和等级采取不同的贮存温度,使用前应加热到适宜的温度。
2 集料按不同规格分类存放在硬化料场内,应采取适当的防 雨防潮措施,各规格集料间应设有挡墙隔开,防止混料。
3 矿粉贮存在专用矿粉罐中,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
4 防水粘结层材料应在通风良好的室内存放保管,环境温度 为 60℃以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T 29-166-2022 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铺装施工技术规程已关闭评论

ICS 93.080.30
P 66  DBI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22812021
重载交通普通公路护栏设置要求
2021-05-20发布  2021-08-20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2281-2021,护栏设置要求,普通公路,重载交通,DB14/T 2281-2021 重载交通普通公路护栏设置要求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5路基护栏折裟护栏1
7护栏过渡段和护栏端头4
8护栏升级改造4
附录A  (资料性)   部分F型路基混凝士护栏设计示例5
附录B   (资料性)  部分F型桥梁混凝土护栏设计示例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公路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德文、贾宁、许军、陈建国、杨曼娟、周荣贵、栗飞、李冰、幺瑶、张韵荻、郝思源。

内容摘要:

重载交通普通公路护栏设置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重载交通普通公路的路基护栏、桥粱护栏、护栏过度段和护栏端头的设置以及护栏升级改造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重载交通普通公路的护栏设置,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5-01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   D50       公路沥青路而设计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4.1重找交通等级可划分为重载、特重找和极重载,划分标准见表1,典型货车应符合JTGD50规定的115型、157型和1127型货车。当“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和“典型货车日平均交通量”两项指标不能同时满足时,取较低的等级作为重载交通判定等级。
表1重载交通等级划分标准
(略)
4.2重载交通普通公路护栏防护等级可分为:路侧和桥梁护栏A、SB、SA、SS、HB、HA六级:中央分隔带护栏Am、SB、SAm、SSm、HBm、HAm六级: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Am、SBm、SAm、SSn四级。按照现行JTGB05-01的规定,各防护等级对应的设计防护能量见表2。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010
CCS  F  01   0831
上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DB31/T529-2021代替DB31/T529一2011
集中式空调系统节能评价值及其计算方法
Appraised value of energy saving and its calculation method for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2021-05-24发布  2021-09-01实施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1/T 529-2021,及其计算方法,系统节能评价值,集中式空调,DB31/T 529-2021 集中式空调系统节能评价值及其计算方法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1/T529一2011《集中式空调(中央空阔)系统节能评价值及其计算方法》,与
DB31/T529一2011相比,除绮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在“文件名称"中删除了“(中央空调)”等文字内容(见名称);
b)更改了“范国”所适用和所不适用的类别(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
c)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相关文件(见第2章,2011年版的第2章);
d)更改了“术语和定义”中相关内容,到除了空调系统能效系数、空满系统全年一次能源总耗量、建筑物的假想全年空制负荷累计值和单位风量功率消耗等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系统能效系数的术语和定义,更改了集中式空调系统、性能系数、冷冻水输送系数、冷却水输送系数和热水输送系数的定义(见第3章,2011年版的第3章);
e)增加了系统能效系数的节能评价值、更改了性能系数,冷冻水输送系数,冷却水输递系数和热水输送系数的节能评价值,困除了限定值等相关内容(见4,1、4,2、4,3,2011年版的4.1、4.2、4.3);
f)删除了附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提出,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太平洋能源中心、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吉荣空调科技有限公司、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日空(中国)建设有限公司、上海显隆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宏波、许鹰、庄智、邹志军、汪铮、胡瑛、薛恒荣、杜传同、黄乐之、王晓字、张颗栋、陆、飽额群、纪僳,孙佳伟、严迪。
本文件及其所代智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2012年首次发布为DB31/T529一2011;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摘要:

集中式空调系统节能评价值及其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节能评价值,计算方法及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电驱动的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其他类型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可参照执行,但不适用于制冷剂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870   餐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   17981  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
GB/T  18430.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菜)机组   第1部分:工业或离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泉)机组
GB/T  50155  供股通风与空气满节术语标准
JB/T  7249  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50155,GB/T1798i、JjB/T72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H于本文件。
3.1  集中式空调系统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集中进行空气处理、输送和分配的空气调节系统。
3.2  系统能效系数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cold(hot)water plant system;EERS
冷(热)源系统的全年制冷(热)工况下的总冷(热)量和总用电量的比值,其值用kW·/kW·h表示。
注:简称EERS;
3.3  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
在规定的试险条件下,制冷机组制冷量与其消耗功率的比值,其值用W/W表示。
注:简称COP;
3.4  冷冻水输送系数  water transport factor of chiller water;WTFe
冷冻水系统输送的冷量与冷冻水泵能耗的比值,其值用kW·h/(kW·h)表示。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040
CCS  P28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4338-2022
高速公路桥梁支座安装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bridge bearing installation
2022-09-06发布  2022-10-06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4338-2022,支座安装,施工技术规范,桥梁,高速公路,DB32/T 4338-2022 高速公路桥梁支座安装施工技术规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施工准备2
4.1一般规定2
4.2技术准备2
4.3材料准备2
4.4机具准备3
5支座垫石施工3
6支座预埋件(预留孔)施工4
7临时支座施工4
7.1一般规定4
7.2混凝土临时支座施工4
7.3砂筒临时支座施工5
8支座安装5
8.1一般规定5
8.2板式橡胶支座安装6
8.3盆式支座安装9
8.4球型支座安装13
9检查验收13
9.1支座安装前检查12
9.2支座安装检查12
9.3交工前支座检查13
附录A(规范性)常用支座检查和验收记录表14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煜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平山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合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世同、张晓宇、刘朝晖、邵学富、王纪源、巫亚明、陆宇、杨光吴、吴定山、张永胜、李善超、郁炳生、郭炳宝、郑寿茂、何文宗、王东英、周鹃、任庭洋、张孝胜、王祥波、李屹、张翰林、张慧、王立生、王建波。

内容摘要:

高速公路桥梁支座安装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高速公路桥梁支座施工准备、支座垫石施工、预理件(预留孔)施工、临时支座施工、支座安装和检查险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承载力在5000kN以下板式橡胶支座、60000kN以下的球型支座和80000kN以下的盆式支座的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80不  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17955   桥梁球型支座
GB/T  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HG/T  2502  5201硅脂
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T/T   4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  391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
JTG/T  3650 公路桥函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B32/T  2172  公路桥梁橡胶支座病害评定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灌浆法  grouting method
利用重力或压力将灌浆料注入支座与垫石间预留孔及间隙,使两者紧密贴合的施工方法。
3.2  坐浆法  slurry setting method
预先在支座垫石上铺设坐浆料,再安装支座,使支座与垫石紧密贴合的施工方法。
3.3  可调节高程垫石模板   adjustable elevation formwork of support cushion
一种四角可调节高度的组合式钢模板,由侧模、固定挡块、轨道底模、轨道顶模和螺栓等组成,见图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