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开关连灯要给几根线-山东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11-29 21:50:10
提问网友:双人徐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开关就只需要1根相线进入,然后1联出1根控制线,因此单联单控开关就2根线,双联单控开关就3根线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11-29 21:50:10
提问网友:双人徐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开关就只需要1根相线进入,然后1联出1根控制线,因此单联单控开关就2根线,双联单控开关就3根线
[摘要]东南大学九龙湖体育馆钢屋盖采用轮辐式张弦梁结构,由上弦钢梁、下弦索及撑杆构成,平面跨度为88.0m×76.8m,共24幅。本工程拉索张拉分3阶段(预紧→50%→75%→100%),每阶段分4批次(每批次张拉6幅),同批次分5级(0-+25%→50%→75%→100%)。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张拉过程,确定每批次的拉索施工张拉力、结构变形等参数。另外,在施工中进行了索力和结构位移监测。实测结果表明,张拉过程中索力和变形与理论分析相符,张拉完成后结构状态达到设计初始态。[关键词]体育馆;钢结构;屋盖;轮辐式张弦梁;张拉;监测
1工程概况
东南大学九龙湖体育馆位于校区东门,焦廷标馆东南方。本工程为其钢屋盖部分。钢屋盖采用轮辐式张弦梁结构。该结构长轴方向投影为88.0m,短轴投影为76.8m。外轮廓近似椭圆,由4个圆弧段构成。各榀张弦梁水平投影面的中心呈放射状布置。张弦梁的中心通过刚性环连接,上压力环与下受拉环半径不等。张弦梁矢高为3.00m,垂度为5.00m。张弦梁的上弦设置环向支撑(4道),保证张弦梁平面外的稳定性;下弦拉索呈抛物线形布置。结构平面及单榀张弦梁如图1所示。
2结构特点
1)本工程预应力钢结构为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共有24幅,跨度88m,矢高3m。由上弦刚体、下弦索和之间撑杆构成。通过布置和张拉拉索,产生向上的等效预应力荷载,优化结构内力状态,提高结构刚度,平衡支座全部或部分推力,控制结构外形尺寸(矢高或跨度等)。由于有内环的存在,每榀都被中央刚性环从张弦梁的中点处断开,其中上弦杆连贯,但下弦拉索分成两段。在这种情况下,张弦梁只能分段吊装,且拉索必须在高空进行安装。
(略)
3预应力施工方案
3.1结构总体施工方案
结构总体施工方案:①安装支撑架;②安装中央刚性环和屋盖外围环梁;③安装张弦粱的上弦刚构和索杆系;④拉索预应力张拉;⑤拆除支撑架;⑥安装屋面和马道等。如图2所示。
3.2拉索施工方案
拉索分3阶段循环张拉:预紧→50%→75%→100%。采用分阶段、多循环、分批、分级张拉方法。
本工程共有24根拉索,难以对这些拉索同步张拉,需要分批张拉。考虑到结构对称性,将24榀张弦梁分为4批,每批6榀,具体分批情况:①第1批
(略)
4施工模拟分析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施工分析,采用降温模拟的方法施加预应力。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选择合理的拉索施工方案,并确定拉索施工参数,须进行详尽的拉索施工过程分析。
4.1模型选取
1)考虑结构具有双重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计算中考虑几何大变形和应力刚化效应。
2)桁架构件和梁构件采用Beaml88梁单元,撑杆采用两端铰接Link8杆单元;拉索采用仅受拉的Link10单元;胎架采用仅受压的Link10单元。
(略)
目录
阿迦汗博物馆004
植综合设计事务所 翻译纪雪琦
020 345EASTVILLAGEPROMENADE
植综合设计事务所 翻译刘艾
028建筑的社会性
模文彦+龟木Gein(横综合设计事务所)翻译刘艾
033上海保利大剧院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翻译张宝丹
046广尾的教堂21世纪基督教教会广尾教堂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翻译陈碧娜
052Osthang主大厅
犬吠工作室+ConstructLab翻译肖宇
060卡卡阿寇广场
犬吠工作室翻译∶张桂月
066南相马corehouse爆原公会堂
ArchiAid半岛支援学习会core house working group
(筑波大学贝岛桃代研究室+东京工业大学球本由晴研究室)翻译艾薇
美井户神社
071DOTARCHITECTS翻译∶艾薇
[摘要]针对南方地区某机场红砂岩填料条件和高填方、大土石方量的特点,研究红砂岩填料特性,提出了施工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红砂岩高透水性、易风化、遇水膨胀和崩解等工程难点,同时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变形监测和施工效果检测,保证了飞行区建设质量要求。[关键词]机场;跑道;红砂岩;变形;监测;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某机场位于赣东北地区,场址处于低山丘陵地带。拟建飞行区跑道长2400m,宽45m,填方最大高度近30m,挖填土石方工程量610万m3。根据岩性场区地层分两大类,其中第四系分为耕土、淤泥和含砾粉质黏土3层,白垩系可分为泥质砂岩、粉砂岩、粗砂岩和砂砾岩4层,依风化程度又可分为9个亚层,呈红色、深红色或褐色,是南方地区典型的红砂岩土质。场区地下水局部赋存于低洼地的含砾黏土的孔隙中和强风化基岩的裂隙中。历史年度,降雨量最大为2996.1mm,最小为923.7mm。
2场区红砂岩填料土体性质指标
1)现场红砂岩样品呈灰红色或褐红色,湿密度2.03~2.21g/m3,含泥量<5%,含盐量<0.3%。检测其矿物质含量9%左右,由于矿物质亲水性,红砂岩易风化崩解,遇水软化。红砂岩细粒状后吸水性增强,达到饱和,孔隙率为0.1~0.3。红砂岩透水深度可达20~30cm,其膨胀率为1%~4%,遇水其强度降低最高为30%,车辙可达20cm以上。
2)按照浸水崩解强度,对场区不同区段红砂岩进行类别判定,场区一类红砂岩、二类红砂岩、三类红砂岩都有分布。常水头渗水试验,红砂岩松散填筑料渗透系数10-2~10-3(cm/s)级,呈高透水性。
(略)
3飞行区红砂岩施工关键问题处理
3.1红砂岩填筑受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软化、膨胀的问题
施工场地内红砂岩填料,特别是中、强风化砂岩遇水软化、膨胀变形特征显著,如果施工过程中排水措施不到位,将会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浸泡软化天然地基及填筑体地基,引发地基沉降和填筑体边坡失稳。对于这类问题,必须对填料采取隔水、排水措施,保证外部水源不进入,限制和阻断红砂岩填料的高透水性。解决方案为:①设置盲沟(见图1),在场区内地下水位低、山体孔隙水大的区段以及原地面冲沟、鱼塘处设置盲沟,暗排地下水;②施工作业面上游开挖集水坑,填筑体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以排除雨水和雨后山体渗水:③施工过程中及时碾压封面,注意每填筑层的坡度,集水坑不能设在道槽区,排水一定要掌握从道槽区向土面区引水的原则。临时排水沟可采取铺设塑料布的方式,减少排水过程中向土体渗水。
(略)
4红砂岩填筑施工技术
4.1红砂岩填料摊铺
红砂岩采用分层摊铺的方式。施工中摊铺厚度和碾压组合须经过试验确定。本工程难铺厚度为50cm,等厚法填料,级配不均匀系数C,>5。根据场区各类红砂岩存量,一、二类红砂岩用于土面区填筑,避免在雨季施工,三类红砂岩用于道槽区填筑。同时,要对道槽区影响线、边坡区范围线层层明确标识,保证道槽区、边坡区填料适宜。
4.2红砂岩填料碾压及压实度控制
本工程在填料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50t振动压路机碾压6遍,可以达到90%压实度:碾压8遍,达到93%压实度:碾压9~10遍,压实度可以达到95%以上。碾压方向从两边向中间,重叠宽度20cm左右,碾压工作面搭接如见图2所示。
(略)
[摘要]人工岛短期填海区地质因回填时间短、土质稳定性差,造成地基承载力低、地基不均匀沉降严重,对原海相淤泥的处理是此类地质区地基处理的关键;通过青岛东方影都酒店群工程的施工实例,阐述了夯填挤淤置换施工新技术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等,该技术的成功研究与应用,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业主决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依据。[关键词]地基;夯填挤淤置换;短期填海;填海造陆;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青岛东方影都酒店群工程占地34.6万m2,总建筑面积32.7万m2,其中地上26.7万m2,地下6万m2,包括1座六星级酒店、1座五星级酒店、2座四星级酒店、2座三星级酒店及游艇会所、配套服务用房等附属工程。项目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滨海大道以南的灵山湾区域,场区经围堰填海而成,回填厚度10~15m,回填材料以大直径碎块石为主,最大粒径约1.5m,粒径20cm以上的碎块石约占回填材料的50%。
因整个人工岛区在填海回填过程中采取分仓回填法,先回填外环围堰,而后回填内环道路及内外环路之间的道路,再进行分仓回填,造成岛内各仓内的淤泥无法排至岛外,且回填采用推填方式,造成淤泥堆积,挤露出回填土面,在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淤泥包。淤泥层厚度在3~13m,淤泥总量约28.9万m,淤泥包地质及分布如图1,2所示。
(略)
2技术原理
利用淤泥的流动性,把强夯工艺与抛石挤淤工艺结合在一起,采用边夯、边填、边挖的施工方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淤泥置换,从而保证地基稳定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以有效控制短期填海造陆地质的不均匀沉降,为后期桩基及主体结构施工奠定基础。
3技术要点
3.1施工流程
原状地貌测绘→放射状监测点布置→覆土(保证硬壳层厚度)→一次挖淤(覆土挤出部分)→分片回填(预留挤淤出口)→一次强夯→二次挖淤(强夯挤出部分)→封挤淤口→二次强夯→检测。
3.2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以单个淤泥包置换施工为例说明。
(略)
4安全要点
1)淤泥包开挖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淤泥的标高是否变化,如发现淤泥变化较大时,立即停止施工,所有机械和人员撤离,待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出相关处理措施后再行施工。
2)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周边土体进行保护,开挖时要保证足够的边坡坡度和机械距离边坡的距离,防止边坡坍塌。
(略)
SL ICS93.160 P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 212——2020替代SL 212—2012、SL 46—9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ydraulic prestressed anchorage
2020-09-05实施2020-06-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212--2012《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进行合并修订。
本标准共10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材料与设备、锚索体设计、锚固设计、锚索防护、锚固施工、安全监测与锚固试验、质量检查与验收。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在材料与设备中,增加了锚具和连接器及注浆和防护的内容,明确了预应力锚索(杆)所使用原材料的材质和检测频次要求
————在锚索体设计与选择中,针对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锚索型式的应用,规范了其使用和制作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了锚索的制作、张拉、锁定、防护的要求;
————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安全监测与锚固试验以及质量评定与验收等内容。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L46—94 、———SL 212—98 、———SL212—2012
1.0.1 为规范预应力锚固设计和施工,使预应力锚固工程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水工建筑物预应力锚固的设计与施工。
1.0.3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与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1.0.4 锚固工程的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施工前,应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0.5 预应力锚固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施工方案应符合SL39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40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
1.0.6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8162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1437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 20065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50487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T5066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SL105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17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 22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53 溢洪道设计规范
SL265 水闸设计规范
SL279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SL378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
SL379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L386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39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SL40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SL597 锚索测力计校验方法
SL63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SL633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SL677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JG/T161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1.0.7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预应力锚固 prestressed anchorage
对设置在岩(土)体、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锚索(杆)施加张拉力并锁定后,使岩(土)体、混凝土结构物达到稳定或限制结构变形及改善内部应力状态的工程措施。
2.0.2 预应力锚索 prestressed anchor
由若干股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或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按一定规律编排成束,可以施加张拉力的构件。预应力锚索由锚头、自由段和锚固段组成。
2.0.3 锚固段 anchor fixed length
通过胶结材料或机械装置将预应力锚索(杆)与稳定岩(土)体或混凝土结构连成整体,直接承受锚索拉力的区段,是预应力锚索体的内部持力端。
2.0.4 自由段 anchor free length
对预应力锚索(杆)施加张拉力时,锚索材料可以自由伸长的区段,也称张拉段。
2.0.5 锚头 anchor head
对预应力锚索(杆)施加张拉和锁定的支撑装置,是预应力锚索(杆)的外部持力端。
2.0.6 永久性预应力锚索(杆) permanent prestressed tendon
在水工建筑物中布置的长期使用的预应力锚索(杆)。
2.0.7 临时性预应力锚索(杆) temporary prestressed tendon
在水工建筑物中布置的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预应力锚索(杆)。
2.0.8 有粘结预应力锚索 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
自由段钢绞线或钢丝与胶结材料之间不能相对滑动的预应力锚索。
2.0.9 无粘结预应力锚索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
自由段钢绞线或钢丝与胶结材料之间可以相对滑动的预应力锚索。
2.0.10 张拉锚杆 atensile anchor
由螺纹钢筋或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组成,施加张拉力后的锚杆。
2.0.11 设计锚固力 design anchorage force
扣除由各种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后,设计要求的锚索(杆)在使用期内维持的锚固力。
2.0.12 设计张拉力 design stressing force
根据对被锚固对象的稳定与应力分析结果,并考虑一定安全裕度和岩(土)体流变性、混凝土徐变及钢材松弛可能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或由于被锚固介质位移引起预应力增减后,确定的锚索应施加的张拉力。
2.0.13 超张拉力 extra stressing force
为消除由于锚索(杆)与孔壁的摩擦、锚具的压缩和锚索(杆)的回缩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施工时将设计张拉力提高后的张拉力。
2.0.14 补偿张拉 compensatory tensioning
预应力锚索锁定后,由于预应力损失超过了设计允许值,为补偿预应力损失而进行的再次张拉作业。
2.0.15 预张拉 pretension
预应力锚索张拉作业前,为使锚索中各股钢丝或钢绞线受力均匀,所进行的初期张拉作业。
2.0.16 拉力型锚索 tension grouted tendon
锚索受力时,锚固段胶结体处于受拉状态的预应力锚索。
2.0.17 压力型锚索 compression grouted tendon
锚索受力时,锚固段胶结体处于受压状态的预应力锚索。
2.0.18 拉力分散型锚索 multi-unit tension grouted tendon
在同一束拉力型锚索中,钢绞线划分若干组,锚索张拉时张拉力分散于锚固段中不同位置的预应力锚索。
2.0.19 压力分散型锚索 multi-unit compression grouted tendon
在同一束压力型锚索中,钢绞线划分为若干组,并分别在其端部设置承载体,锚索张拉时,压应力分散于锚固段中不同位置的预应力锚索。
2.0.20 拉压复合型锚索 tension-compression-combined tendon
在同一束锚索中,锚固段由若干组拉力型和压力型锚索单元组成的预应力锚索。
2.0.21 回缩量 draw-in length
预应力锚索锁定时,自由段钢丝或钢绞线回缩的量值。
3.1.1 预应力锚固设计时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料∶
1 建筑物级别及工程布置图。
2 水工建筑物的基本参数、荷载组合和运行特性。
3 锚固区域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4 被锚固水工建筑物的稳定、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结果。
5 施工条件。
6 锚固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
3.1.2 岩(土)锚固工程锚固设计时应具备下列地质资料∶
1 锚固工程部位的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2 锚固区岩(土)体的范围和边界条件。
3 岩体质量、主要构造的产状、各种结构面的组合关系、地应力及地下水资料。
4 锚固工程部位涉及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可能引起岩(土)体失稳的结构面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等资料。
5 被锚固区域环境水的化学性质。
6 被锚固土体的化学分析结果。
7 重要部位的锚固工程经原位试验获取的力学试验资料。
3.1.3 水工建筑物锚固工程锚固设计时应具备下列资料∶
1 水工建筑物稳定分析资料。
2 水工建筑物内部应力分析资料。
3 结构布置及几何尺寸。
4 强度等级。
5 运行要求。
6 原位试验获取的力学试验资料。
3.1.4 锚固施工时应具备下列资料∶
1 锚索(杆)所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指标、产品合格证及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2 各种进场材料的检测报告。
3 施工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及质量标准文件。
4 锚索(杆)受力性能试验方案。
3.2 锚固设计的基本要求
3.2.1 锚固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选择锚索(杆)类型。
2 确定锚固范围、布置方式和锚固深度。
3 选定锚固方式。
4 根据设计所需的总锚固力,确定预应力锚索(杆)数量、设计张拉力。
5 确定锚索(杆)结构型式及各项参数。
6 绘制工程锚固设计布置图和结构图,并编制技术要求。7 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锚固段处理措施。8 提出锚固工程监测项目、布置及技术要求。
9 对环境水及锚固区岩(土)体进行化学分析,确定其对预应力锚索(杆)的腐蚀等级。
3.2.2 锚固范围、深度和锚固力应根据岩体软弱结构面的位置、产状和力学性质,或结构物的受力状况等,按稳定或变形应力分析结果确定。
3.2.3 预应力锚索(杆)的设计锚固力、设计张拉力,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1 保证被锚固结构物安全运行需要的总锚固力。
2 岩(土)体流变或混凝土徐变及钢材松弛可能产生的应力损失。
3 锚固介质和胶结材料的力学指标。
4 预应力锚索(杆)材料的力学指标。
5 锚固后岩(土)体或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形。
6 锚具的类型、张拉设备出力和施工场地条件。
3.2.4 边坡、地下洞室和基础锚固所采用的预应力锚索,其长度应按潜在破坏面的位置和岩性、岩(土)体构造及在稳定介质中的锚固段长度等条件确定。
3.2.5 水工建筑物加固采用的预应力锚索(杆),其长度应根据结构物尺寸和稳定、应力分析结果确定。
3.2.6 岩(土)体锚固中的预应力锚索(杆)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锚索(杆)布置应提供均匀的锚固力。根据锚索(杆)的数量、施工条件、工艺要求,选用方形、梅花形、矩形或菱形布置。
2 预应力锚索(杆)的轴线方向,宜按最优锚固角并结合锚固区域的地形及施工条件计算确定。
3 当采用群锚时,相邻预应力锚索(杆)的锚固段宜错开布置,必要时可调整锚索角度。
3.2.7 水工建筑物中预应力锚索(杆)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闸墩中的预应力锚索,应根据闸墩的结构型式、锚块型式、闸墩的应力分布和施工条件,经综合比较确定。
2 混凝土预应力衬砌中的环形锚索,应根据应力分析结果、锚索体材料和施工条件确定。
3 混凝土坝体和坝基、闸室、消力池(塘)及挡墙等水工建筑物中的预应力锚索(杆)布置,应根据稳定和应力分析结果并按相关规范要求确定。
3.2.8 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被锚固介质和环境水的化学性质等,对永久性预应力锚索进行防腐、防锈保护设计。
3.2.9 对于重要工程或工程的重要部位,采用预应力锚索(杆)加固时,应进行锚索(杆)试验,确定张拉力及可能产生的预应力损失,还应测定被锚固介质产生的变形等,并复核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3.2.10 对可能发生倾倒破坏的边坡、大型地下洞室、挡墙中布置的锚索(杆),可不实行超张拉,其张拉荷载应由设计确定。
3.3 锚固施工的基本要求
3.3.1 预应力锚固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 应按照相关标准,对锚固区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复核设计提供的地质条件,若有变化,应进行补充勘探。
2 应根据技术标准、设计要求、锚固对象及施工部位地形、地质、作业条件,制定施工工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
3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质地段或结构进行预应力锚固性能试验,根据试验成果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试验锚索的数量不宜少于3根,每根试验锚索应安装测力计并进行长期监测。
4 应做好锚索布置区域的防水、排水设计与施工。
5 应制定锚固区域环境保护、锚索安全施工、文明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3.3.2 预应力锚索(杆)施工工序宜按造孔、清孔、锚墩制作、编索、下索、锚固段注浆、张拉锁定、自由段注浆、封锚等工序顺序施工。
3.3.3 布置在高陡边坡及地下洞室高边墙的预应力锚索(杆)应按开挖程序自上而下安装,同级边坡或梯段开挖完成后,宜适时施工该级边坡或梯段的锚索(杆),开挖施工应按SL378的要求实施。当需调整施工程序时,应根据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专门论证。
3.3.4 同一锚固区,宜采用同一品种、型号、规格和同一生产工艺生产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锚具。更换材料品种、规格和型号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3.3.5 当预应力锚索在台架上施工时,应对工作台架进行专门设计。
3.3.6 封孔注浆前,对有粘结预应力锚索应根据观测锚索锁定后测力计数值的变化,确定是否实施补偿张拉。
1总则……………………………………………………………1
2术语……………………………………………………………3
3基本规定………………………………………………………6
3.1基本资料……………………………………………………6
3.2锚固设计的基本要求…………………………………………7
3.3锚固施工的基本要求…………………………………………9
4材料与设备……………………………………………………10
4.1锚索(杆)材料……………………………………………10
4.2锚具和连接器………………………………………………11
4.3锚索组装件…………………………………………………13
4.4注浆与防护材料……………………………………………13
4.5造孔设备…………………………………………………14
4.6张拉设备…………………………………………………14
4.7注浆设备…………………………………………………15
5锚索体设计……………………………………………………16
5.1锚索体选择…………………………………………………16
5.2锚索体设计…………………………………………………16
5.3锚固段结构设计……………………………………………17
5.4锚头结构设计………………………………………………19
5.5张拉程序设计………………………………………………19
6锚固设计………………………………………………………21
6.1岩质边坡锚固………………………………………………21
6.2土质边坡锚固………………………………………………21
6.3地下洞室锚固………………………………………………22
6.4岩壁吊车梁锚固……………………………………………23
6.5混凝土坝锚固………………………………………………24
6.6混凝土闸墩锚固……………………………………………24
6.7闸室、消力池(塘)及挡墙锚固……………………………25
6.8水工隧洞混凝土衬砌环形预应力锚索………………………25
7锚索防护………………………………………………………28
7.1锚索防护设计………………………………………………28
7.2锚索防护施工………………………………………………29
8锚固施工………………………………………………………31
8.1造孔………………………………………………………31
8.2锚墩………………………………………………………32
8.3制索与安装…………………………………………………32
8.4张拉及锁定…………………………………………………38
8.5注浆………………………………………………………41
9安全监测与锚固试验…………………………………………45
9.1设计………………………………………………………45
9.2试验………………………………………………………46
9.3实施………………………………………………………48
10质量检查与验收……………………………………………49
10.1质量检查…………………………………………………49
10.2质量评定与验收…………………………………………52
附录A预应力钢绞线力学性能检验…………………………55
附录B预应力钢绞线-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57
附录C预应力锚具硬度检验…………………………………59
附录D预应力锚索伸长值的计算及伸长值、回缩量测量方法…………60
附录E预应力张拉机具及测力计的配套标定………………62
附录F预应力锚索质量评定表………………………………63
标准用词说明……………………………………………………69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70
条文说明…………………………………………………………71
[摘要]东莞台商大厦为核心筒混凝土+外框钢结构,外框钢结构为鱼腹式曲面结构。根据超高层鱼腹曲面外框钢柱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施工测量和质量控制的过程,并对施工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和测量方法进行探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确保测量结果的高精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极大地改进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钢结构;钢柱;鱼腹曲面;测量
1工程概况
东莞台商大厦是一座集办公、酒店、商务会所为一体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为核心筒混凝土+外框钢结构。地下4层,地上68层,高达289m,总建筑面积28万m2,钢结构总用量为1.4万t(见图1)。
2钢柱定位测量特点
1)钢结构外框立柱共18根,竖向斜率为2%~3%,随着楼层增高,先向外倾斜至29层最大后向核心筒收敛,立面整体呈“鱼腹曲线”(见图2)。
2)4个角柱把结构分东西南北不同圆曲面,平面投影角柱轨迹线与轴线成夹角,其余立柱投影轨迹线在各轴线上,且每层柱投影位置不同(见图3)。
3)外框钢柱整体呈鱼腹曲线形,各柱的各节点与核心简的距离均不同,外框钢柱全部采用空间三维坐标值定位,且每层柱定位坐标均不相同。构件制作偏差、控制网引测、焊接变形、竖向沉降变形等对外框钢柱空间定位精度的控制技术要求高3斜柱安装及空间定位技术
3.1测量定位总流程
控制点选择与增设→采用高精度全站仪、精密水准仪进行平面网、高程网网点的测设+点位传递→进行精密校正定位及三维空间点位放样。
3.2工厂构件进场验收
1)控制工厂制作精度采取增派驻厂人员把好第一关,不合格构件不准发货到现场。
2)加强构件验收每次构件进场时,小组成员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对管口直径、圆度偏差较大钢柱进行现场校正或退场,合格后方可吊装;对标高有偏差的钢柱,可切割或加高垫板进行处理,更大的偏差由制作厂直接调整制作长度。
(略)
4空间测量定位技术的质量要求和注意事项
4.1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影响
2台自爬式动臂塔式起重机直接附着在核心筒结构上,随核心筒不断向上爬升,其吊装过程中的动荷载通过塔式起重机支撑梁直接传递到核心筒墙身,致使核心筒上部结构在吊装过程中不停地轻微振动,因此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网向上引测难度大。通过采取时间上错位的方法解决,尽量避免在塔式起重机吊装和顶升时进行测量施工。
4.2温度、日照影响
广东地区夏季9:00一10:00和14:00-15:00时,受日光照射在钢柱的一侧,钢柱将会向背光的一侧发生附加的倾斜位移,这时可考虑对钢柱按如下理论公式△=a×△t×L2/(2h)(其中:△为柱顶因温差影响产生的位移值;a为钢材的线膨胀系数;△为柱两面的温差;L为钢柱长度,h为温差方向柱截面的厚度)进行预偏,预偏方向与太阳光照方向相反。
(略)
SL ICS17.120
P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 247——2020替代SL247——2012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Code for hydrologic data processing
2021-02-02实施2020-11-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 布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安排,按照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结合近些年来水文资料收集和整编的变化情况,对 SL 247-2012《水文资料整编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
本标准共8章和4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水文资料整编方式和内容;
———水文资料整编方法和定线精度;
———整编成果的审查和复审。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补充完善水文资料整编方法;
———新增流量 (潮流量)在线监测资料整编要求;
———新增水位、水温和水面蒸发量自记资料整编要求;
———新增水文要素整编说明表及填写要求;
———新增水文要素整编成果表样;
———删去数据结构和存储。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L 247—1999
————SL 247—201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文资料的整编内容、整编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保证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质量的有关技术措施;制定了水文资料整编图表和整编说明表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水文资料整编、审查和复审,其他水文测站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50095—2014 水文基本术语与符号标准
GB/T50138—2010 水位观测标准
GB50159/T—2015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
GB50179—2015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SL42——2010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SL59——2015 河流冰情观测规范
SL195——2015 水文巡测规范
SL/T 324——2019 水文数据表结构及标识符
SL337—2020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
SL460—2020 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
SL742—2017 水文测站考证技术规范
3 术语及定义:GB/T 50095—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为便于使用,以下部分术语列出了GB/T50095—201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水文资料(水文数据) hydrologic data
各种水文要素的测量、调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
3.2考证资料 data of hydrometric textual research
广义上∶对水文资料利用具有考证作用的各种资料。狭义上∶测站考证技术过程中的各种测量结果、调查记录及其整编成果的总称。
3.3原始资料 raw data
在现场对各水文要素进行勘测、调查、测量及计算所获得的第一性基本成果。
3.4整编资料 the processed hydrologic data
原始资料按科学方法和统一规格进行考证、整理、分析并计算后形成的水文资料。
3.5说明资料 explanatory material
对整编过程中采用的考证、方法、合理性分析、质量评定、遗留问题以及附注等的文字说明,为
水文资料的组成部分。
3.6调查资料 investigation data
采用勘测、调查、访问、考证等手段所获取的资料,为水文资料的组成部分。
3.7定线 determination of relation curve
建立两种或两种以上实测水文要素值间关系线的分析工作。
3.8水位流量关系 stage-discharge relation
河渠中某断面的实测流量与其相应水位之间建立的相关关系。
3.9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 single-valued processing of stage-discharge relation
对复杂的水位流量关系通过数学公式或图解转换、处理使之成为单值关系的技术。
3.10单断沙关系 index and cross-section averag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relation
断面平均含沙量与相应单样含沙量建立的相关关系。
3.11合理性检查 rational examination
为保证水文资料整编的质量,根据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各要素间的关系,对整编成果的规律性所做的检验工作。
4.1 水文资料从原始观测成果到整编成果应经过整编、审查、复审三个工作阶段。整编应按月、按年度进行;审查、复审应分时段进行,审查每年不宜少于2次。
4.2 水文资料整编应由基层水文单位负责完成,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文二级机构的指导下完成;辖区水文资料的审查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文二级机构负责完成;辖区水文资料的复审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直属水文机构负责完成,或授权到流域机构的水文二级机构负责完成。
4.3 各项资料的整编软件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在使用范围内应经过各种典型测站资料的试算检验,并通过流域管理机构直属水文机构组织的审查。
4.4 水文资料整编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不少于1年的资料与原整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经综合检验符合本标准有关精度要求,报复审单位批准后方可正式投产使用。
4.5 本标准中有可选项或未作具体规定的条款,复审单位可制定补充规定。补充规定只适用于其所属单位,并应报流域管理机构直属水文机构备案。
4.6 整编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测站考证;
b)原始资料审查;
c)确定整编方法、定线及检验;
d)数据整理、输入及图表编制;
e)单站合理性检查;
f)编写单站资料整编说明表,并进行单站资料质量评定。
4.7 审查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抽查原始资料;
b)对考证、定线、数据整理表和数据文件及整编成果进行全面检查;
c)审查单站合理性检查图表;
d)做审查范围内的流域、水系上下游站或邻站的综合合理性检查;
e)进行资料质量评定;
f)编制测站一览表及审查情况说明。
4.8 复审阶段可采用全面审查与表面检查结合或全部表面检查的方式。其主要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全面审查应对考证、定线、数据整理表、数据文件及成果表进行全面检查,抽取不少于10%的测站进行全审,其余只作主要项目检查。
b)对全部整编成果进行表面统一检查。
c)复查综合合理性检查图表,进行复审范围内的综合合理性检查。
d)评定整编及审查成果质量,并进行验收。
4.9 整编和审查阶段资料的质量评定标准,可参照复审阶段资料的质量评定标准,由复审单位规定。
4.10 复审阶段资料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质量定性标准∶
1)项目完整,图表齐全2)考证清楚,资料可靠;
3)方法正确,定线合理
4)说明完备,规格统一5)数字准确,符号无误。
b)成果数字质量标准∶
1)无系统错误(无整编方法错误,无连续数次、数日、数月或影响多项、多表的错误);
2)无特征值错误
3)其他数字错不超过1/10000。
4.11 水文资料的存储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文资料存储工作应在复审阶段各项整编成果达到本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后进行。
b)整编单位、复审单位应分别负责存储所辖范围内的整编原始数据和整编成果数据。
c)整编成果数据应按 SL/T 324—2019的要求入库存储整编成果数据和整编原始数据应保持一致。
d)整编成果数据库应定期备份。
5.1.1 整编工作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a)整编开始前,应收集考证资料、原始资料、水文调查资料、历年整编有关情况以及测验工作中的有关分析图表和资料说明。
b)应着重检查测验、计算方法及实测成果的可靠性、合理性。抽查一定数量的计算资料,必要时做全面审查。
c)应根据测站特性、整编项目的测验情况,合理选用整编方法。
d)编制图表及计算应包括各种要素过程线图、要素相关图、各种实测成果表及其他辅助计算图表等。
e)整理数据、输入数据、计算及输出各项目整编成果。
f)进行单站资料的合理性检查。
g)编写资料整编说明表,包括测验情况、资料整编情况、资料质量评定及遗留问题等。
5.1.2 各项目的原始资料应经过初作、一校、二校工序后方可进行整编。考证、定线、数据整理、综合图表类等均应作齐三道工序。
5.1.3 整编过程中,应全面了解测验情况,对资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做到推算方法正确,符合测站特性。对整编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分析研究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以检验成果的可靠性、合理性。
5.1.4 测站迁移时,其资料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基本水尺断面迁移时,迁移距离较近且新旧断面水位差很小,可作同一断面资料进行整编,站名不变;当迁移的距离较远,区间集水面积或水、沙量增减很少,原断面的站名不变,新断面的站名之后用括号注明断面序号。
b)当新旧断面水位关系良好,则当年水位资料应换算为同一断面整编,可将当年资料较短的换算成资料较长的断面的水位;如关系不好,按新旧断面分别整编。
c)当流量测验断面迁移时,当年的流量、输沙率、颗粒分析等项目资料,应经资料分析后由复审单位确定是否分别按新旧断面整编。
d)降水量、蒸发量观测地点有迁移时,如迁移前后的地形、气候条件等基本一致,则当年两处观测资料可合并为一站整编;观测场迁移较远,应更改站名。
e)站名的变更或调整,其控制指标应按 SL742—2017的第6.3.5条、第6.3.6条执行。
f)无论是合并还是分别整编,均应在资料整编说明表中予以说明。
5.1.5 当缺测资料时间较短、次数较少时,应通过邻站或上、下游站资料对照或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插补,并应予以说明。
前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及定义 ………………………………………………………………………………………………… 1
4 一般规定 …………………………………………………………………………………………………… 2
5 整编内容与定线精度 …………………………………………………………………………………… 3
5.1 基本要求 ………………………………………………………………………………………………… 3
5.2 整编内容 ……………………………………………………………………………………………… 4
5.3 定线精度 ……………………………………………………………………………………………… 6
5.4 关系曲线检验 ………………………………………………………………………………………… 9
6 整编方法…………………………………………………………………………………………………… 11
6.1 测站考证资料整编 …………………………………………………………………………………… 11
6.2 水位资料整编 ………………………………………………………………………………………… 12
6.3 潮位资料整编 ………………………………………………………………………………………… 13
6.4 河道流量资料整编 …………………………………………………………………………………… 15
6.5 水工建筑物流量资料整编 …………………………………………………………………………… 24
6.6 潮流量资料整编 ……………………………………………………………………………………… 29
6.7 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 ……………………………………………………………………………… 32
6.8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资料整编 …………………………………………………………………… 36
6.9 水温、气温资料整编 ………………………………………………………………………………… 38
6.10 冰凌资料整编 ………………………………………………………………………………………… 38
6.11 降水量、水面蒸发量资料整编 ………………………………………………………………… 40
7 资料审查…………………………………………………………………………………………………… 41
7.1 一般规定 …………………………………………………………………………………………… 41
7.2 审查内容 ……………………………………………………………………………………………… 42
7.3 审查方法与要求 ………………………………………………………………………………………… 42
7.4 综合合理性检查 ………………………………………………………………………………………… 45
8 资料复审…………………………………………………………………………………………………… 47
8.1 一般规定 …………………………………………………………………………………………… 47
8.2 复审内容 ……………………………………………………………………………………………… 47
8.3 复审方法与要求 ………………………………………………………………………………………… 47
附录 A(规范性) 水文资料要素的计算和统计 …………………………………………………… 49
附录B(规范性) 水文要素整编说明表表样及填制说明 ………………………………………… 51
附录C(资料性) 流量资料分析及处理 ……………………………………………………………… 72
附录D(规范性) 水文要素整编表样及表项填写说明 …………………………………………… 81
目录
景观语言符号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1章 景观语言符号研究的理论基础10
1.1景观的内涵与发展10
1.1.1景观设计专业的建立与发展12
1.1.2景观设计专业的多元化组成14
1.1.3景观审美观念的发展19
1.1.4景观审美体验的转变22
1.2语言符号理论的介入24
1.3小结26
景观语言符号的理论基础
第2章 符号学语言符号的理论基础31
2.1符号学语言符号理论32
2.1.1关于符号学32
2.1.2符号学研究的意义32
2.1.3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流派33
2.1.4尖于语言符号理论41
2.2符号学对自然·人文科学的影响45
2.3语言符号理论在景观设计应用的必要性47
2.4本章小结49
景观语言的基本构成
第3章 景观语言的基本构成53
3.1景观语言的构成与发展53
3.1.1材料语汇的发展54
3.2景观语言的句法规则58
3.2.1句法中的构图规则60
3.2.2句法中的体式规则63
3.2.3句法中的简约规则63
3.2.4句法的中心规则65
3.2.5句法中的变异规则66
3.3景观语言的修辞手法66
3.3.1引借67 3.3.2拓扑68
3.3.3拼贴70 3.3.4解构71
3.3.5对比·反复73
3.3.6象征、隐喻75
3.4本章小结77
【摘要】针对东莞台商大厦独特的孤形曲面结构,在对各楼层外轮廓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国外技术成熟的爬升式脚手架,通过对原有导向架进行技术改造,设计为一种可调节式支架,使之适用于弧形立面结构,从而缩减超高层安全防护搭设时间,降低材料及安全防护搭设费用,有效地解决了弧形立面结构的外围安全防护问题。同时,对该架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及强度验算,结果表明,其均满足规范要求。[关键词]高层建筑;脚手架;孤形立面结构:爬升式脚手架;可调节式支架;爬升单元;强度验算
工程概况
东莞台商大厦有1栋塔楼共68层,建筑主体全部为钢结构,标准层层高为3.7m,避难层层高为5m,总高度为289m。单层建筑周长自1层开始向上逐层外扩,至30层最大,之后逐层回缩,直至顶层,整体建筑呈鼓形,为孤形曲面结构,各楼层外轮廓最突出点的连线为一条曲线。如图1所示。
2设计思路
2.1制约因素
塔楼上半段回收幅度最大,取该段进行分析,若上半段的内收问题可以解决,对应其他楼层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43~47层周长内收256mm,48~51层内收336mm,52层内收332mm,53层内收570mm,54层内收384mm,55层内收438mm,56层内收292mm,57~58层内收436mm,59~62层内收506mm,63层内收612mm。
(略)
3可行性分析
3.1支架调节方案
设爬架防护为53~56层,可调节式支架分别安装于53~56层板上。54层相对53层结构共收570mm,即单侧收285mm;55层相对54层结构共收384mm,即单侧收192mm;56层相对55层结构共收438mm,即单侧收219mm;57层相对56层结构共收292mm,即单侧收146mm。
(略)
4施工工艺
4.1方案设计
结构周长在主楼30层约为150m,整体为底部外扩顶部内收,不能搭设整体槊将四面连成一片,否侧会导致爬架在爬升过程中架体无法内收而发生挤压破坏。根据现场外围结构的实际情况,围绕主楼外围分4个面布置4个爬升单元共28个提升点,单个爬升单元独立爬升。如图4所示。
(略)
[摘要]随着世界建筑的迅猛发展,外装饰幕墙在建筑物外立面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外装饰幕墙的设计越来越复杂,造型也越来越奇特,施工难度越来越大。结合鄂尔多斯市国泰商务广场裙楼的点支式波浪形玻璃幕墙的设计与施工,介绍玻璃幕墙外立面为波浪形状的具体设计及施工难点。[关键词]玻璃幕墙;点支式;波浪形;设计;施工
1工程概况
鄂尔多斯市国泰商务广场位于伊旗紧邻康巴什新区,裙楼幕墙最高点标高34.4m。本工程为大型商场、酒店、办公一体的综合体。裙楼外立面幕墙种类较多、造型复杂、体量较大、设计施工难度大。本文主要介绍点支式波浪形玻璃幕墙的设计与施工。如图1所示。
2设计思路
点支式波浪形玻璃幕墙位于整个建筑群南立面主人口位置上方,它的后面为整幅隐框玻璃幕墙,波浪的方向为纵向垂直地面,相邻波浪波峰和波谷相互错开,体现了此起彼伏的流动性。由于此玻璃幕墙所处位置的特殊和重要性,此处幕墙的设计与施工显得至关重要。经过公司设计人员的分析和验算,决定采用点支式构造,从隐框玻璃幕墙的竖缝中外挑不锈钢专用转接件,通过K型驳接爪固定玻璃,由于玻璃是弧形,左右两幅又相互错开。所以驳接头的设计需要开适合角度的专用模具,使得玻璃受力均匀合适,避免局部应力过大。同时,完工后从外观看上去,不锈钢驳接头外固定点不太明显,不影响整幅波浪立面效果。
3节点系统设计
1)根据立柱左右分格宽度为1500mm、层高为5100mm以及考虑到外波浪造型的自重及风荷载,内侧玻璃幕墙立柱主龙骨经过计算设计为口160×80×4方钢管(双支点、表面氟碳喷涂)、次龙骨采用☐80×70×4铝合金横梁,竖向采用16mm宽胶缝,胶缝中间用8mm厚钢板(表面氟碳喷涂)与主龙骨焊接,钢板外端头开2个中13mm的圆孔,圆孔用M12不锈钢螺栓与爪件固定。如图2所示。
(略)
4玻璃计算
4.1夹胶弧形玻璃计算
由于夹胶弧形玻璃选用透明钢化玻璃,受力方式为简单的四边简支结构,荷载取值后,经验算,玻璃的强度、刚度、孔位局部强度满足受力要求。计算过程不再赘述。
4.2专用不锈钢爪件及驳接头受力分析
由于本工程重点在于怎么用专用不锈钢夹具把弧形玻璃板块固定,而且夹具的种类不能太多,安装还要简单。所以,新开2套不锈钢爪件、驳接头的计算尤为关键。
(略)
CONTENTS 目录009
THYSSENKRUPP QUARTER 蒂森克虏伯总部038
BOSCH CHINA HEADQUARTERS 博世中国总部054
DBL NL PLACE VENDOME 旺多姆广场062
HENKEL ASIA-PACIFIC AND CHINA HEADQUARTERS 汉高中国亚太总部070
NOKIA CHINA CAMPUS 诺基亚北京总部园区078
HEADQUARTERS LHI PULLACH LHI普拉克总部088
SCOTCH & SODA OFFICES AND COMPANY HALL 苏格兰苏打霍夫多普总部096
YUNNAN ZHONGYAN GROUP HEADQUARTERS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总部办公楼108
DANFOSS HEAD OFFICE丹佛斯总部116
THE OUTLOOK 微软The Outlook 荷兰总部130
HENKEL NORTH AMERICAN CONSUMER PRODUCTS HEADQUARTERS 汉高北美消费产品总部144
WESTRAVEN 威斯特瑞文办公总部
[摘要]东莞篮球中心幕墙工程采用复杂的三向空间曲面形状,单层索网结构。索网预应力的控制是玻璃幕墙施工的关键,考虑玻璃幕墙的安装要求及索张拉对整个结构的影响,研制用于该施工技术的节点接驳件,严格控制拉索下料长度及节点标示。环向拉索采用分步分级进行张拉,并通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对张拉过程应力监测,确保了工程质量。[关键词]索网;幕墙;空间曲面;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东莞篮球中心位于东莞寮步镇,定位为中国“CBA第一馆”,是目前国内唯一按照NBA标准建造的体育场馆。钢结构屋面采用双曲马鞍面的空间造型,屋面边缘高度逐渐平缓变化,形成优美的空间曲线(见图1)。屋盖主要由周边28根V形柱和支撑在混凝土看台上的28根摇摆柱支撑。
体育馆倒锥台侧面均为三向网格单层曲面拉索幕墙。幕墙下端固定在地面混凝土梁上(直径128m),上端连接在屋盖环梁上(直径155,2m),幕墙高度为16.75~26.65m,幕墙面积约1.05万m2。拉索幕墙结构为双轴对称结构,由环向拉索、斜向拉索和三向节点接驳件组成。
2拉索工程特点
1)斜向拉索共计672束,总长度约18210.0m,每束拉索由2根中16mm的钢绞线组成,其长度分布为20.0~60.6m。斜向拉索两端均为固定端,采用螺杆连接锚固,其中下部固定端可调长度最大调整范围为100mm,如图2所示。
2)环向拉索共计有108束,总长度约5961.9m,每束由单根中30mm的钢绞线组成,其长度为20.00~30.75m。大部分环向拉索两端均为铸钢连接器(见图3);门洞处环向拉索中较短的拉索(共12段)一端为张拉端,一端为固定端,较长的拉索(共8段)两端均为张拉端。
(略)
3拉索加工及下料
拉索及三向节点接驳件均由专业生产厂家研制。钢绞线采用,斜向拉索:19×3.2-中16mm,环向拉索:91×φ2.6-中16mm。其中钢丝采用316不锈钢钢丝,抗拉强度≥1320MPa,弹性模量≥1.25×10MPa。斜向拉索固定端采用螺杆连接锚固件,环向拉索张拉端采用冷铸锚连接器,其中螺杆连接锚固件和冷铸锚连接器的承载能力均不小于整索抗破断拉力。三向节点接驳件由多片不锈钢铸钢构件组装而成,其材质为316不锈钢。
(略)
4拉索安装及张拉工艺
4.1工艺流程
拉索材料订购→材料进场+材料检验→在主体结构施工到位后进行拉索安装,同时进行张拉设备标定→拉索张拉(施工监测)→拉索幕墙形状测量,若拉索幕墙形状满足设计要求,则施工完毕,若不满足,则查找形状偏差原因,调整斜向拉索或环向长度,重新进行拉素幕墙形状测量,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4.2拉索安装
每束斜向拉索质量约75kg,每个斜向拉索接驳件内拉索卡具质量约3.3kg。每束斜向拉索上安装13个斜向拉索接驳件内拉索卡具后总质量重约为118kg。1~11号封闭环向拉索按对称轴分为8段,其中最大长度约为60m,质量约480kg。
(略)
内容摘要:
losa Ghini Associati
一Ferrari Factory Store/法拉利工厂店o14
一IBM Software Executive Briefing Center/BM软件执行简报中心o16
DUCCIO GRASSI ARCHITECTS-Max Mara Milan/Max Mara米兰精品店022
Lazzarini Pickering Architetti一Fendi Global Image Store/苏迪环球形象店028
Jean-Marc Gady一LV Exhibition/路易·威登展会034
Fuksas Design一Armani Fifth Avenue-New York City/阿玛尼第五大道纽约魂机店038
Kengo Kuma&Associates一Tiffany Ginza/蒂芙尼银座042
Karim Rashid Inc。一Smart-ologic Corian Living/可丽耐设计商店048
Ab Rogers Design一Comme des Garcons/Comme des Garcons櫬店054
Callison一Hangzhou MixC/杭州万象城os8
RTKL Associates Inc。-City Crossing/华润中心二期064
SPARK一Shanghai Port International Cruise Terminal/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070
Nakamura Nobuhiro一Forest in the Office Building/办公室公共室间设计076
Tanju Ozelgin-B&T Showroom/B&T展斤079
一Radisson Hotel Lobby/雷迪森酒店大堂设计088
BBFL Design一Oval Condominium/椭圈形公窝094
Ingenhoven Architects一I Bligh Office Tower/布菜-号办公塔楼100
SPARK一Raffles City Beijing/北京来福±广场104
Michael Hansmeyer一The Sixth Order Installation/第六秩序108
Joubert Architecture-The Theory of Mall Evolution/商场“进化论"110
概念118-126
Malila Gabuardi Lopez-Curban Parking/Curban停车场118
UNStudio一Raffles City Hangzhou/杭州来福±广场12o
专栏128-149
An Architectural Genius's Space Journey -"Pursuit of Harmony in Confrontation"
鬼才大师的空间之旅一“对抗中的和谐”128
广角150-153
Elisa cavan-Recycling is the Memory.Protection is the Future150
跨界154-159
Gerry Judah-Retrospect to the Disastered Human Homestead154
Diefmar Koering-A Cool Vision to Transmission Tower158
创意162-177
Massimo losa Ghini-Aria162
-Palazzetti164
Tiago Barros-Passing Cloud165
Joseph Walsh -ENIGNUM III GHAIR166
Nendo -Non-slip Birdhouse168
Amy Hunting-Felt Gravity Furniture Series169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Design-Log Chop Bench170
-McNasty Mansion 172
Zhan Zhang Yi Zou -Growth-ring Calendar 173
-TIME+THING Alive Sofa 174
losa Ghini Associati-South Face 175
za bor archifecfs -Gazebo for TV Show 176
[摘要]烟台来福士2万t固定桥式起重机基座施工中,对XHRO2型电动爬模进行了技术改进,采用大模板与爬架同步爬升施工技术,爬架提升时携带大模板同时提升,而架体与导轨互爬;筒体内的隔板采用高悬空支模施工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筒体结构施工。该工程主要在施工工艺、爬模系统构造、大模板与爬架一体化构造、筒体隔板高悬空支模施工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关键词]模板;电动爬模;筒体结构;起重机;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烟台来福士2万t固定桥式起重机是目前世界上起重量最大的起重设备,设计提升质量达20160t,设备总体高度为118m。该起重机采用高低双梁结构,共有4个基座,分别为泰山1~4号。其中1,3号基座地面以上高100m,2,4号基座地面以上高70m。起重机基座为密封式简体结构,筒体壁厚0.6~2.5m,自地面以上每隔10m设1层厚120mm隔板,基座顶板厚4m。起重机基座筒体结构整体效果如图1所示。
2方案研究
1)本工程外墙为清水混凝土,内简转角处均有加腋,筒壁较厚(0.6~2.5m),支模、浇筑混凝土不方便;钢筋密集、构筑物高度高、涉及施工周转材料多、作业安全性不可靠、施工工序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根据工程特点和难点,对XHR02型电动导轨式爬模系统在导轨式爬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使其在爬架提升时携带大模板同时提升,一次爬升一个施工层高度,同时又能在高空完成拆解和组拼。在结构主体施工时,架体还可兼作外防护架、施工操作平台、材料及设备堆放平台。
(略)
3爬模系统构造
3.1爬升子系统
该子系统分为上部的主承力架和下部的吊篮架。主承力架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附着支撑结构、防坠及防倾覆装置组成,主承力架将力传到具有一定强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通过提升机构动力牵引,实现电动同步升降;吊篮架由2片挂架和3片侧架组成,通过螺栓与主承力架相连,使用吊篮安装楼承板系统,可实现简体隔板高悬空施工。
3.2大模板及模板支撑系统
大模板及模板支撑系统由全钢大模板、模板支撑架、固定架、调节装置、定位装置、移动小车组成。全钢大模板定型尺寸要根据建筑物内外尺寸确定,外模比内模高50mm,防止混凝土外流浆;模板背面设横肋、竖肋,间距经过计算确定;通过竖肋的穿墙螺栓与墙的内侧模板拉紧,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大模板的移动通过移动小车来完成。
(略)
4电动爬模施工技术
4.1大模板与爬架同步爬升
大模板及模板支撑系统拥有外墙模板固定架及必要的调节装置和定位装置,依靠该装置可使模板与爬架同步升降,同时进行模板的支拆模、提升、清理、调节、就位,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流程,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塔式起重机吊次。如图2所示。
4.2架体与导轨互爬
典型的爬模施工原理是利用爬架和大模板相互作为支撑、依次交互提升。用于本工程的爬模系统是架体与导轨间互为支撑互爬,这能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提高效率。
4.3模块化配置
大模板和爬架同步爬升技术采用了模块组合设计,可根据施工情况采用不同配置,可以单片、多片升降,也可以整体升降,满足不同进度需求。
(略)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悬挑脚手架工字钢穿过电梯井道、管道井等现象。若架体使用作业与井道内设备安装作业同时实施,为了创造安装工作面就需对穿井道的工字钢进行拆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从方案比选、理论分析、计算和具体方案应用的工字钢拆改技术,此技术能有效实现局部架体的安全调整。[关键词]脚手架;悬挑脚手架;工字钢;电梯井;拆改技术;安全
1悬桃脚手架工字钢穿井道的状况分析
一般来说,悬挑脚手架工字钢穿井道对工程的影响可分2种状况:第1种状沉,从整体施工安排上,井道内安装作业的时间没有与悬挑脚手架使用时间相冲突,即在悬挑脚手架使用完后再进行井道内作业,一前一后作业互不影响:第2种状况,在悬挑脚手架使用阶段,就需要进行井道内作业,如电梯井道进行电梯安装,由此导致出现使用架体作业与井道内安装作业平行进行,要想为电梯安装创造作业面,就必须对穿井道的工字钢进行拆改。
诚然,遇到第2种状况,若能在悬挑脚手架平面布置工字钢的方案设计阶段,使工字钢布设位置避开井道最好不过,则这种情况可避免工作面的冲突问题;当在工字钢的布设中确实不能避开时,就需要运用拆改技术才能解决这一冲突问题。结合工程经验,通过归纳分析,当建筑平面布置有下列两种形式时,通常就会产生工字钢穿过井道的情况:第1种形式是井道在角部(见图1a),第2种形式是井道在外凸部位(见图1b)。
2工程案例应用
2.1工程简要概况
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海科新寓棚户区改造安置房A区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0325.89m,包括7栋地上18层、地下1层的高层住宅,2栋多层及1个地下车库,其中7栋剪力墙结构高层均采用悬挑脚手架外围护方案,每单元有3挑跨,每挑<20m。由于1-4,1-5(两单元),16,1-7号4栋高层的电梯井在建筑平面上处于中部外凸部位(平面相似于图1b),导致悬挑脚手架工字钢在悬挑层有1根穿越了电梯井,共有15处。悬挑工字钢现状如图2所示。
(略)
3结语
通过运用该技术进行拆改方案实施,最终确保了该项目井道内的工字钢安全调整,拆改方便简单,室外和电梯工程同时实施加快了工程进度。井道内工字钢的拆改技术措施,必须结合悬挑脚手架的具体情况而定,既要做到经济适用、简单便捷,又要确保拆改后安全。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悬挑脚手架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对于方案的调整,在拆改实施前,必须严格履行安全专项方案审批流程,及时上报原审批部门,经审批同意后才能实施。只有从技术工艺的可行性、方案措施审批的严谨性,以及过程执行的严格性各环节进行管控,才能最终确保拆改工作既简单又经济,且安全可靠。
(略)
目录
006 麦格理集团有限公司悉尼办事处
012 麦格理集团有限公司伦敦缆索区域
018 谷歌以色列特拉维夫办公室
038 伦敦考文特花园谷歌办公室
044 瑞士苏黎世谷歌EMEA工程中心
048 谷歌伦敦大本营
058 土耳其DO&CO办公室
062 Playfish办公室
068 星光传媒蒙特利尔办公室
074 Skype瑞典办公室
082微软办公室
086“微软”维也纳总部
092工作舱
096“联合利华”瑞士沙夫豪森“活力”办事处
106 李克特会计咨询公司总部
112 红牛阿姆斯特丹总部
120工程接待和创新实验室
128 德国永诺·马特广告公司总部
134 北伦敦“前进”办公室
142“奇观”MSN新办公室
146 ICADE慕尼黑新办公室
154 因斯布鲁克SIGNA控股公司总部
158 维也纳公证员办公室
162 Cisco新总部空间
166 圣巴勃罗办公室
170 伊斯坦布尔电子商湾
176 KH Gears 总部
180 乐高积木办公室
188 日本“墙”空间
198 湾仔华润大厦19楼
202“廿一客”办公总部
208拉奇蒙特办公室
214格莱姆办事处
220Nuac滨水办事处
224阿蒂斯资本动作管理公司办公室
230卡贝尔总部
236SocietyM办公空间
242“庭院深深”办公室
246蒙特利尔华纳游乐场
250巴罗达风险投资公司办公室
256德赛科技大厦
260FIDM圣地亚哥分校
266魅媒体工作室
270道胜设计新办公室
274奥美广告公司
278美国奥美传媒墨西哥城总部
284智威汤逊总部
290因斯巴办公室
296IFAHTO集团
302“熊穴”办公空间
308克可里特之家
314“纸云”办公室
318PreviaSundhed新哥本哈根办事处
322经典国际设计机构(亚洲)有限公司办公室
328艺谷北京总部
338利捷装饰(福建)有限公司
342台北十分之一理念规划室内设计公司
354重庆万科地产有限公司办公室
360纽约欧卡萨船舶公司总部
364奥伯基希媒体中心的新节日活动室与档案室
(略)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DG
DGTJ08-2113-2021
J12191-2021
逆作法施工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top-down method
2021-04-09发布 2021-09-01实施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发布
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定[2016]1076号)的要求,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逆作法施工技术规程》DG/TJ 08- -2113- -2012 进行修订。标准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标准的编制。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准备;围护结构施工;竖向支承桩柱施工;先期地下结构施工;后期地下结构施工;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基坑降水;基坑开挖;预制板盖挖法施工;监测;施工安全与作业环境控制。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新增了桩墙合一、铣削式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后期结构预制构件施工、周边环境保护、信息化监测等内容。
1总则
1.0.1为规范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地下工程的逆作法施工。
1.0.3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美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逆作法top-down method
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域部分作为地下室施工期间的基坑支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地下结构并与土方开挖交替实施的施工工法。
2.0.2界面层interface layer
建筑工程逆作法施工中首先施工的地下水平结构层,即主体结构顺作与逆作的分界层。
2.0.3上下同步逆作法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of superstructures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s
向下逆作施工地下结构的同时向上施工界面层以上主体结构的施工工法。
2.0.4两墙合一dua-purpose diaphragm wall
地下连续墙兼作基坑围护墙和主体地下结构的外墙或外墙的一部分。
2.0.5桩墙合一dua-purpose pile wall
灌注排桩兼作基坑围护桩和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
2.0.6竖向支承桩柱vertical support
逆作法施工中将施工阶段竖向荷载传递到地基的竖向支承结构,由竖向支承桩和竖向支承柱组成。
2.0.7先插法pre-inserting method
竖向支承桩柱施工中,先安放竖向支承桩的钢筋笼和竖向支承柱,其后整体浇筑支承桩混凝土的竖向支承桩柱的施工方式。
2.0.8后插法post-inserting method
竖向支承桩柱施工中,先浇筑竖向支承桩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专用设备插人竖向支承柱的竖向支承桩柱的施工方式。
3基本规定
3.0.1逆作法宜采用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围护结构宜与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相结合,采用两墙合一或桩墙合一;水平支撑体系应全部或部分采用主体地下水平结构:竖向支承桩柱宜与主体结构桩、柱相结合。
3.0.2围护结构设计应考虑逆作法施工的特点和工况要求,分层土方开挖深度应符合设计工况要求,且应满足逆作结构楼板的施工空间要求
30.3逆作法竖向支承结构由竖向支承柱和竖向支承桩组成支承柱可采用格构柱、H型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等结构型式:支承桩宜采用灌注桩,并宜利用主体结构工程桩
3.0.4竖向支承桩应进行逆作阶段的单桩承载力和竖向变形计算。支承桩竖向变形的计算除应考虑施工阶段竖向荷载作用外,尚应考虑基坑开挖卸荷土体回弹隆起的影响。
3.0.5竖向支承桩柱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垂直度控制,逆作法土方开挖过程中相邻竖向支承柱之间、竖向支承柱与围护墙之间的差异沉降应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3.0.6先期地下水平结构应根据逆作阶段的平面布置和工况,按水平向和竖向联合受荷状态进行承载力和变形计算。
3.0.7逆作法施工中,应对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各部位的节点连接构造、受力及变形协调、止水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3.0.8采用上下同步逆作的工程,应选择合适的上下同步施工界面层及上下同步施工流程,确定适用于上下同步施工工况的场地布置和机械配置,采用受力明确、施工方便且与主体结构构件结合良好的施工阶段临时构件和节点形式。
3.0.9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并应对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降水井群出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实行降水运行信息化管理。
3.010逆作法基坑开挖应按照“时空效应”原理,遵循“分层、分块、平衡、对称、限时”的原则,并应符合基坑设计要求的开挖工况。
4施工准备
4.0.1逆作法工程开工前,施工与设计等相关单位应相互配合,并应确定下列内容:
1基坑周边各段的环境保护等级及基坑变形控制指标。
2逆作法结构施工与土方开挖的交叉施工工况和作业流程。
3对于地上地下结构同步施工的工程,确定其施工界面层、向上施工目标层数以及同步施工的流程。
4逆作结构与基坑围护结构的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
5逆作法主要的水平向和竖向传力途径以及重要构件和关键节点的施工工艺与控制要求。
6施工平台层的平面布置、行车路线、堆载要求、取土口的留设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结构加强措施。
7先期施工结构与后期施工结构的接缝处理要求。
8逆作施工阶段临时构件的设置和拆除方式以及与后期施工结构部分的转换形式。
4.0.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工程地质和水文勘察资料。
2主体建筑、结构设计文件。
3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并应得到主体结构设计单位书面同意。
4地上、地下结构同步施工的相关要求。
5场地周边环境资料及保护要求。
前言
以艺术方式征服自然
落叶成肥+嫩芽
永不停息的景观艺术追求
景观设计的未来之路
第一部分 马里奥·泰尔茨
在没有墙的房间里醒来
庆典
旅行
第二部分 景观研究项目
实验花园
历史园林
园林艺术
体育景观
城市化
(略)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418—2014代替Q/GDW 418-2010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专用货运索道施工工艺导则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ide for aerial material ropeway transportation of
electric transmission engineering
2014 - 07 - 01 发布 2014 - 07 - 01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施工工艺流程图 ..................................................................... 3
6 施工准备 ........................................................................... 4
7 索道架设 ........................................................................... 6
8 索道试运行与验收 .................................................................. 10
9 索道运行与维护 .................................................................... 12
10 索道拆除 ......................................................................... 13
11 安全要求 ......................................................................... 1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索道运输方式 .................................................... 1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索道计算方法 .................................................... 1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施工货运索道运行调试、验收检查表 ................................ 28
附录 D(规范性附录):索道工器具单项试验记录表 ........................................ 31
附录 E(规范性附录):施工货运索道施工运行记录表 ...................................... 32
附录 F(规范性附录):施工货运索道维修保养记录表 ...................................... 33
附录 G(规范性附录):索道主要部件定期保养一览表 ...................................... 34
编制说明 ............................................................................. 35
前 言
本标准是在分析、总结浙北~福州工程、川藏联网工程关于施工索道安装、运行、维护、拆除及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当前国内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运输专用货运索道技术发展和使用的现状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输电线路工程货运架空索道运输施工工艺导则》(Q/GDW 418-2010)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 Q/GDW 418-2010 与 Q/GDW 418-2010 相比,主要技术性能差异如下:
——增加了第 5 章“施工工艺流程图”;
——修改了第 6 章“索道运输方式”,将第 6 章“索道运输方式”改为规范性附录 A;
——修改了第 7 章“索道运输施工及工艺”,将第 7 章“索道运输施工及工艺”拆为第 6 章“索道
架设”、第 8 章“索道运行与维护”、第 9 章“索道拆除”;
——增加了第 7 章“索道验收”;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B:“索道计算方法”;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 C:施工货运索道运行调试、验收检查表、规范性附录 D:索道工器具单项试
验记录表、规范性附录 E:施工货运索道施工运行记录表、规范性附录 F:施工货运索道维修保养记录
表、规范性附录 G:索道主要部件定期保养一览表。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Q/GDW 418-2010。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福建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陕西送变电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胡凤英、鞠月清、王力争、李磊、尹元、罗本壁、徐国庆、叶建云、鲍
庆、陈必文、景文川、李刚、刘立平、陈震、王超、任庆明。
本标准 2010 年 2 月首次发布,2014 年 6 月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专用货运索道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索道架设、索道试运行与验收、索道运行与维护、索道拆除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专用货运索道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标准
GB/T 12738 索道 术语
GB/T 20118 一般用途钢丝绳
DL/T 875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
DL 5009.2-201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 2 部分:架空电力线路
CECS_22:2005 岩土锚杆技术规程
Q/GDW 11189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专用货运索道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38、Q/GDW 1118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专用货运索道 special aerial material ropeway of over transmission line
一种将钢丝绳架设在支承结构上作为运行轨道,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运输物料的专用运输系统,由支架、鞍座、运行小车、工作索、牵引装置、地锚、高速转向滑车、辅助工器具等部件组成。本标准中简称索道。
3.2
单跨索道 single span ropeway
无中间支架的索道。
3.3
多跨索道 seriate span ropeway
至少有一个中间支架的索道。
3.4
单索索道 single cable ropeway
货车以单根承载索作为运行轨道的索道。
3.5
多索索道 multi-cable ropeway
货车以两根及以上承载索同时作为运行轨道的索道。
3.6
循环式索道 circulating ropeway
货车在线路上循环运行的索道。
3.7
往复式索道 to-and-fro ropeway
货车在线路上往复运行的索道。
3.8
单级索道 single ropeway
具有一套独立运输系统的索道。
3.9
多级索道 seriate ropeways
由两个及以上单级索道组成,首尾相连实现远距离运输的单级索道群。
3.10
工作索 working rope
承载索、返空索、牵引索、提升索统称为工作索。
3.11
返空索 return rope
承受空载运行小车重力的钢丝绳。
3.12
牵引索 haulage rope
牵引运行小车在承载索或返空索上运行的钢丝绳。
3.13
提升索 lifting rope
缆式吊车索道中,提升物料的钢丝绳。
3.14
承载索 carrying rope
承受有载运行小车重力的钢丝绳。
3.15
跨距 span
索道承载索相邻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4 基本规定
4.1 索道运输采取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循环式索道运输方式、往复式索道运输方式、缆式吊车索道运输方式。具体索道运输方式见附录 A。
4.2 索道路径应沿直线行进。1000kg 级单承载索索道,运载能力不大于 1000kg;多跨最大长度为 3000m,相邻支架间的最大跨距不宜超过 600m,相邻支架最大弦倾角不大于 50°;单跨最大跨距不宜超过 1000m,相邻支架最大弦倾角不大于 50。2000kg 级双承载索索道,运载能力不大于 2000kg;多跨最大长度为2000m,相邻支架间的最大跨距不宜超过 600m,相邻支架最大弦倾角不大于 50°;单跨最大跨距不宜超过 1000m,相邻支架最大弦倾角不大于 50°。4000kg 级双承载索索道,运载能力不大于 4000kg;多跨最大长度为 1500m,相邻支架间的最大跨距不不宜超过 600m,相邻支架最大弦倾角不大于 50°;单跨最大跨距不宜超过 1000m,相邻支架最大弦倾角不大于 35°。跨越山谷等特殊情况另行规定。
4.3 多级索道的设计应合理安排索道的装拆顺序及中转场的布置,应采用已架设的索道运输工器具、减少物料转运。运输物料时,宜采用由远到近的塔位顺序运输,减少中转场物料量。
4.4 承载索、返空索、提升索应采用整根钢丝绳。返空索钢丝绳规格不应小于φ12。提升索钢丝绳规格不应小于φ13。承载索、牵引索的数量、规格及初始张力应符合表 1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