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1月 ( 第 15 页)

ICS 35.030
CCS L 09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25—2022
平台用户信息保护指南
Guidelines for platfomm user information protection
2022-08-22发布 2022-09-21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25-2022,平台用户信息保护指南,用户信息保护指南,DB23/T 3325-2022 平台用户信息保护指南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运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翔宇、王业光、王国辉、许加利、田鑫、李飒。

内容摘抄:

平台用户信息保护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平台用户信息保护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过程、相关利益方权益、报务监督、评价与改进相关利益方权益。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平台用户信息的保护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20985.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
GB/T20985.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第1部分:事件管理原理
6B/T2436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应急向应计划规范
GB/T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31167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
GB/T31168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GB/T3172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GB/T34942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评估方法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40652信息安全技术恶意软件事件预防和处理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台platform
苑分运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构建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川同的活动单元,在本质上是市场的具化,是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
3.2
用户信息user information
基于平台提供的报务,收集用户喜好、用户细分、用户需求、用户联系方式等基本资料信息,主要分为描述类信息、行为类信息和关联类信息。
3.3
最小元素集合minimum col lection
以明确、合理的目的收集与用户直接相关的信息,并确定对用户权益响最小的要素范围。

4基本原则
4.1总体原则
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4.2目的原则
为实现关联处理日的,以用户信息处理为核心,采取最小元素集合限度的手段。
4.3公开透明原则
明示用户信息的处理目的、方式和范围,强化用户的主体地位,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4.4质量原则
保证用户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避免因用户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对用户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4.5责任原则
处理者对用户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将用户信息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并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2
5管理能力3
6信息处理过程4
7相关利益方权益9
8服务监督、评价与改进10
附录A(资料性)安全环境相关标准12
参考文献1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65.020.01
CCS B 0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23-2022
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构建指南
2022-08-22发布 2022-09-21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23-2022,园艺作物标准体系构建指南,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构建指南,DB23/T 3323-2022 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构建指南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荣佳盈标准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莹、刘文超、刘琦、王唯一。

内容摘抄:

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构建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构建的术语和定义、标准体系基本特征、标准体系构成、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标准体系框架图、标准统计内容、标准体系明细表及标准统计表格式、动态更新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动态更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GB/T13016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寒地园艺作物
在北纬3度以北,黑龙江寒区生产的园艺作物,包括果树、蔬菜、各种观赏植物、香料及药用作物等。
4标准体系基本特征
4.1目的性
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应具有明确的建设愿景和产业目标,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寒地特色地方标准,构建标准化工作整体框架,支撑寒地园艺作物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4.2兼容性
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应与现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兼容,实现横向与园艺作物标准体系贯通,纵向与质量、安全、服务、支撑等现代农业标准体系衔接。
4.3整体性
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是由一整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的功能。
4.4协调性
各项标准之间互相一致、互相衔接、互为条件,保证相关因素之间必要的衔接与一致性,向相邻领域范围扩散、展开具有统一性与协调性。

4.5动态性
寒地园艺作物标准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从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需求的角度,结合时代对标准化活动的要求,表现出变化、发展和更新的特性。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标准体系基本特征1
5标准体系构成.2
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3
7标准体系框架图3
8标准统计内容4
9标准体系明细表及标准统计表格式4
10动态更新4
附录A(资料性)标准体系子体系框架图5
附录B(资料性)标准体系明细表8
附录C(资料性)标准体系统计表73
参考文献7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535.240
CCS L 67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26—2022
基于区块链数据价值分析指南
Blockchain based data value analysis guidelines
2022-08-22发布 2022-09-21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26-2022,基于区块链数据价值分析指南,DB23/T 3326-2022 基于区块链数据价值分析指南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运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翔宇、王业光、王国辉、许加利、田鑫、李飒。

内容摘抄:

基于区块链数据价值分析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基于区块链数据价值分析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基础保障、数据价值、场景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分析和挖掘存在的数据价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IS022738-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区块block
一种区块链的基本组成单元,通常由一系列交易和一些关于区块的元信息组成。
[来源:IS022738:2020,3.2,有修改]
3.3
3.4区块链blockchain
一种将数据区块顺序相连,并通过共识协议、数字签名、杂凑函数等密码学方式保证的抗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来源:IS022739:2020,3.6,有修改]
3.5
3.6节点node
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块链组件,可独立运行的单元。
[来源:IS022739:2020,3.50,有修改]
3.7
3.8地址address
节点在区块链中的标识,具有唯一性。
3.9
3.10交易transaction
区块链双方或多方参与,并且公发生状态变更的一种基本区块组成单元,
[来源:IS022739:2020,3.77,有修改]
3.11
3.12用户user
参与产生区块链交易数据的个人、组织或进程。
[来源:IS022739:2020,3.2,有修改]
3.13
3.14共识consensus

在分布式节点间达成区块数据一致性的认可。
3.15
3.16共识节点consensus node
负责产生区块,并维护区块链数据的节点。节点保存着自己的一份或者部分账本,通过投票或者算力等方式来解决共识问题,在无信任或弱信任的方式下确保全体节点遵循的账本和自己的账本是一致的。
3.17
3.18共识协议
consensus protocol
区块链中通过数学算法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对记账内容达成一致的方法,是区块链确认世界状态,节点间建立信任、协同合作的基础。
4
基本原则
4.1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负责产生区块共识节点,实现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
4.2开放性
区块链基础技术是开源的,在共识协议的基础上,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4.3独立性
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共识协议(如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种数学算法),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
4.4安全性
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者较难做到控制全部数据节点的51%以上,即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确保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
4.5匿名性
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单从技术上来讲,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2
5基础保障2
6数据价值3
7场景应用4
附录A(资料性)涉及数据和区块链有关的术语和定义7
参考文献2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3.120.20
CCS A 0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29-2022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第1部分:远程评审技术指南
2022-08-22发布 2022-09-21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29-202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第1部分:远程评审技术指南,第1部分,远程评审技术指南,DB23/T 3329-2022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第1部分:远程评审技术指南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市场主体信息监测中心(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审核查验中心与其合署办公)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黑龙江省市场主体信息监测中心(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审核查验中心与其合署办公)、齐齐哈尔市检验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胜男、于灏、张宏瑞、马驰骋、朱颖滨、马洪超、王磊、严悦、吉利、范雨石、陈宝亮、张彤、徐峰、田彩天。

内容摘抄: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第1部分:远程评审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远程评审的术语和定义、评审原则、适用条件、评审准备、评审前策划、评审实施和评审取消或终止,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地域内因疫情、不可抗力影响无法前往现场实施评审的检险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RB/T21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7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检验检测机构
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3.2
资质认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审许可。
3.3
远程评审
因疫情、不可抗力彩响无法前往现场实施评审,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取证、归档、审定等技术活动。
4评审原则

由检验检测机构自愿提出远程评审申请,审查机构确认满足远程评审要求,采取科学规范的远程评审方法,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公平公开、便利高效的原则。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审原则2
5适用条件2
5.1审查机构2
5.2检验检测机构2
6评审准备2
6.1收集资料2
6.2组建评审组3
7评审策划3
7.1材料审查3
7.2拟定日程3
8评审实施4
8.1工作流程4
8.2首次会议.4
8.3场所考察4
8.4试验考核4
8.5查阅资料4
8.6授权签字人考核4
8.7召开座谈会议4
8.8反馈评审意见5
8.9形成评审材料5
8.10末次会议5
8.11机构整改5
8.12评审材料汇总上报5
9评审取消或终止6
9.1评审取消6
9.2评审终止6
附录A(资料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远程评审日程表7
附录B(资料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远程评审工作流程.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020.01
CCS A2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30—2022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等级评估指标
2022-8-30发布 2022-9-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30-2022,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等级评估指标,物流园区等级评估指标,DB23/T 3330-2022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等级评估指标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商务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融一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悦路运输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产业研究院、黑龙江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黑龙江省物流与供应链商会、哈尔滨市商务局、齐齐哈尔市商务局、九千启运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哈尔滨正阳家电有限公司、哈尔滨禧龙国际商贸物流园区有限公司、黑龙江神吉物流有限公司、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志成、郑春萍、姜超峰、崔龙江、耿冰、林兵、贺登才、刘光炬、赵炜、郝泰雷、张大伟、朱光宇、黄辉、周韬、范志勇、刘斌、刘国涛、张玲、赵如。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等级评估指标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等级评估原则、等级划分及评估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等级划分与评估,也适用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规范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54-2021物流术语
GB/T30334-2013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
GB/T37102-2018物流园区绩效指标体系
3术语和定义
GB/T18354-2021、GB/T30334-2013和GB/T37102-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流园区
由政府规划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企业在此设立配送中心或区域配送中心等,提供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来源:GB/T18354-2021,3.16]
3.2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依托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而建设,提供物流相关服务的物流园区。
3.3
物流运营占地面积
物流园区内除了生活配套和商务配套用地外的物流设施和物流作业用占地面积,包括码头、铁路和装卸线、道路、仓库、堆场、雨棚、流通加工场所、货车停车场、装卸搬运场地、信息服务用地等。
3.4
投资强度
园区实际投资总额与园区实际占地面积的比值,
3.5
年货物吞吐量
进入园区年度货物量之和。
3.6
等级

在综合考察商贸物流园区的规模、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所作的分级。
4评估原则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等级评估原则如下:
a)应是符合3.2定义的企业:
b)业务相近者合并为同一类型;
c)应以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中物流运营占地面积及投资强度等为主要依据。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3.080.01
CCS A 12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32-2022
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服务规范
2022-08-30发布 2022-09-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32-2022,家庭教育服务,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服务规范,DB23/T 3332-2022 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服务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哈尔滨市文明家庭建设促进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芙蓉、王平、王霞、王义东、石峰、胡松涛、尚瑞、杨威、王洋、宁帮武、富媛婷。

内容摘抄:

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服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伦理价值和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机构管理、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流程、服务质量。
本文件适用于规范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开展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家庭教育服务机构
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是指以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满足家庭教育需求的服务机构。
3.3
3.4家庭教育志愿服务
家庭教育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
4伦理价值和基本原则
4.1服务伦理
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应尊重生命,维护服务对象的尊严:除法定事由外不得世露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尊重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的权利。
4.2服务价值
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及资源协调等服务,促使服务对象自主、自立,实现社公公平公正。
4.3基本原则
4.3.1分类管理,公益导向
实行非营利性差别化管理,坚持家庭教育的公益属性,始终把社公效益放在首位。
4.3.2优化环境,综合施策
用好统筹家庭、法律、社会协同资源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整合政府、家庭、学习社会资源,营造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发展环境。

4.3.3依法管理,规范实施
优化服务,依法履职,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服务水平。
4.3.4鼓励创新,上下联动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破解家庭教育服务的难题和障碍。
4.3.5动态更新,扩大宣传
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引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伦理价值和基本原则...1
5基本要求2
6服务内容4
7服务方式5
8服务流程6
9服务质量8
附录A(资料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自我评价指标10
附录B(资料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评估标准体系(试行)13
参考文献2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彩色高清PDF《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C3建筑立场系列丛书 48 博物馆 空间体验》,韩国C3公社,彩色高清PDF《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C3建筑立场系列丛书 48 博物馆 空间体验》韩国C3公社

博物馆:
空间体验
004 艺术,空间与建筑之间的体验之旅_Heids Saarinen
010 龙美术馆西岸馆_Atelier Deshaus
028 MuCEM文化中心_Rudy Ricciotti Architecte
044 阿斯楚普·费恩利博物馆_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O58 加拿大人权博物馆_Antoine Predock Archite
072 太原艺术博物馆_Preston Scott Cohen,lnc
086 帕拉昂研究和体验中心 _Holzer Kobler Architekturen
098 阿斯彭艺术博物馆 _Shigeru Ban Architects
108 玛丽·罗斯博物馆 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
日本城市住宅
内部一外部一内部
118内部-外部-内部:日本当代住宅建筑中公共和私人环境的调整-Micheie Stramezz
124 德岛的住宅_5uppo5 e Design Office
132 T形屋_Hiroyuki Shinozaki Architects
144 多旋律住宅_Jun lgarashi Architects
156 深坑住宅_UID Archiects
172 雨相住宅_y+M design office Co.
182 室外(室外)(室外)住宅-AA.TH

内容摘要:

博物馆
艺术、空间与建筑之间的体验之旅
Experiential Journey between Art,Spaceand Architecture
龙美术馆西岸馆Long Museum West Bund/Atelier Deshaus
MuCEM:文化中心MuCEM/Rudy Riccotti Architecte
可斯楚普·费恩利博物馆Astrup Fearnley Museum/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加章大人权博物馆_Canadian Museum of Human Rights/Antoine Predock Architect
太原艺术博物馆Taiyuan Museum of Art/Preston Scott Cohen,lnc
帕拉岛研究和体验中心_Palaon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Center/Holzer Kobler Architekturen
可斯影艺术博物馆_Aspen Art Museum/Shigeru Ban Architects
玛丽·罗斯博物馆Mary Rose Museum/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
艺术,空间与建筑之间的体验之旅
The Experiential Journey between Art,Space and Architecture/Heidi Saarinen

EUM
博物馆吸引游客的原因有很多.它们可能是旅行的目的地,可能是旅游暴点.也可能有着特定的主题展览或事项,它们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将文化与社会凝结在一起,对于当地社区.文化和经济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聆听着其间的历史研究.视觉艺术多媒体,艺术品.易碎的民俗地图或者纺织工艺品的述说,这就是短暂的博物馆之旅,博物馆用于存放大量物品,馆内条件需要确保艺术品得以小心谨慎的保存,根据博物馆的定位,即现代化的.历史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定位,它的布局、照明和存放其中的一切物品,以及最重要的游客体验都受到严格的条件和规定的约束,空间之旅始于入口,一路上经过路径楼层策展项目以及艺术品陈列,最终通往出口甚至更远的地方。
究竟什么能够长久地留存在游客的记忆中呢?本章将要讨论的旅程正是基于这个概念。
Museums attract visitors for a number of reasons.They may be destinations for outings,tourist attractionsor for specific themes,exhibitions or events.As cultural and social magnets,museum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local community,culture and economy.Historical,visual art,multimedia,object based art,folklore of fragile maps or textiles narrate that in-between,ephemeral moment that is the journey through the museum.Museums are designed to house a vast array of content.The conditions within which works of art are to be kept are carefully composed.Depending on the stance of the museum:contemporary,his-torical,educational...there will be constraints and rules about the layout,lights and in-between all this,andmost importantly,the visitor experience.The journey through the space starts from the approach,all the way through the paths,levels,curated exhibits and plinths of artworks to the exit and beyond.What stays in the memory of the visitors?It is this notion:the journey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博物馆之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对于大部分参观者来说.参观项特定展览的出发点,期望和预期必然是重要的,当然.空间.建筑物及整体建筑体验也必然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这也可能成为参观者观展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些方面要以怎样的形式结合到一起,才能令这段旅程变得令人记忆尤深.发人深思或者一帆风顺呢?是博物馆的设计展品,还是展览策划?是否整体的叙述融入到了建筑的设计中或者与建筑肌理相互交错,才能创造出一段体验丰富的旅程呢?当然这段旅程体验也将取决于个人及社会文化的期望,即参现者的身份及博物馆的类型方面的期望。
词典中对于博物馆通常是根据其内容,艺术.科学.知识来描述的但在艺术和展品之外,薄物馆还是一次真正的空问历险,作为参观者我们赋予这些空间.内容和体验特定的意义,对于一些人来说.还有什么会比参观一场明待已久的展览更兴奋的呢?那千变万化的展览之美是香吸引你一次又一次地参加?或者是否每当再次体验时都会在那些永久的收藏之间发现一些令人兴奋的新增元素冫关键是这段旅程的开始。
What is the experience of the journey through the museum?Thestarting point,the expectation and anticipation to visit a particu-lar exhibition would most certainly be central to most visitors.Thespace,the building,the overall architectural experience would of course play an inevitably important role too,and this may indeed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visit.So how do these aspects meet to become it that is particularly memorable,thought provoking or successful about the visit?Is it the museum design,the exhibi-tion or curation?Is it the overall narrative that is designed or inter- twined into the fabric of the building,thus creating an experien-tial journey?Of course the journey will depend on personal andsociocultural aspirations in terms of one's identity and the genre of museum one is visiting。
Dictionaries generally describe museums in terms of their con-tents:art,science,knowledge.But what museums really are,along side the art and the exhibits on display,are places of real spatial adventure.As visitors,we read into the space,content and experi-ence in idiosyncratic ways.For some,what can be more thrilling than the anticipation of a long awaited exhibition?What about the beauty of the ever-changing exhibits,inviting you back for more?Or the permanent collections,adding something new and exciting elements to discover each time they are experienced?

结尾以及中问的一切也构成了一段极为美好的体验,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在这处设计精良的空问中展出的艺术品。
参观者迈入博物馆的那一瞬间的感觉会伴随底程蟾终,进入博物馆空间的第一印象.进入视野的第一个景象给参观者带来的震糖和期待是至关重要的,博物馆是一处空问.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科学和设计的视窗,参观者所期待的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在整个博物馆深险的过程中,个人的视觉.知觉和见识对于观察和欣赏艺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博物馆已经成为民族以及国际地标的组成部分,人们不远万里来参观博物馆.作为建筑与文化机构它们提供给人们信息,教有和历史,它们载着人们往返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同一个空间中,博物馆还是一处充满艺术氛国的空间,人们可以在此静静地反思,夏想,博物馆门外排长队的现象很普追.有时会增加人们的期望.而某些或功的博物馆会因为人们不断增加的需求而扩大其容量:
在内部空间移动,穿过被道和人行步道,坐在咖啡厅里,亦或是在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journey to and from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are an equally exquisite experience as the art on showin a well designed space.The feeling a museum space gives as we enter is what is going to stay with us.First impressions,first views into the space that is go-
ing to give us the thrill and anticipation of the museum are vital.The museum as a space,as a viewport of art,science and design.what we hope or expect,is an incredible journey.Viewing and appreciating art,the visual,sensory and the informa-tive,all play a part for a successful expedition through the adven-ture that is the museum visit.We know that museums form part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andmarks and people travel far to visit museams.As building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they give us in-formation,education and history.They transport us into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all within the same space.The museum also allows for reflection,meditation and stillness in spaces filled with atmosphere of art.Queuing up outside museums is common,sometimes even expected,and at times capacity is expanded to accommodate the growing demand for successful museums.Moving between interior spaces,through ramps and walkways,sitting in the cafe or quletly examining the art in detail in specified viewing areas,the museum visit can be a daydream or eye-open- er.Observing people slowly moving between artworks,reading(略)

彩色高清PDF《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C3建筑立场系列丛书 48 博物馆 空间体验》韩国C3公社已关闭评论

ICS 35.240.20
CCS L79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38-2022
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运维管理规范
2022-09-27发布 2022-10-2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38-2022,云监管平台运维管理规范,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运维管理规范,DB23/T 3338-2022 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运维管理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黑龙江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
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史春光、段成钢、李茂滨、曹金全、丛建辉、杨未圻、贾丽红、郑志含、韩斐瑾、陈要武、杨大志、吕猛、王磊、李严、王艳君、刘思妤、张敬。

内容摘抄:

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运维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运维管理的总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的运维管理,各级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及使用单位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DB23/T2844-2021电子政务云平台安全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B23/T2844-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
监控电子政务云平台数据,同时支撑电子政务云平台各有关单位业务办理的平台,简称监管平台。
3.2
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服务商
建设电子政务云监管平台及提供运维服务的单位,简称监管平台服务商。
4总体要求
4.1运维目标
保障监管平台功能正常稳定运行,实现对政务云资源利用率的监测。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240.01
CCS L 67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44-2022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第2部分:终端设备接入安全规范
2022-09-27发布 2022-10-2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44-2022,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第2部分:终端,第2部分,终端,DB23/T 3344-2022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第2部分:终端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黑龙江省政务大数据中心、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哈尔滨金斗云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晓菲、孙雷、赵文敬、曹维、罗南、王东、李婷、任秉嘉、范晓明、陈要武、杨大志、吕猛、王磊、李严、王艳君、刘思妤、张敬。

内容摘抄: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第2部分终端设备接入安全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终端设备接入的基础框架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接入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终端设备的安全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办公终端
指接入政务外网并访问政务外网公共区业务的办公终端,包括台式微型计算机系统、便携微型计算机系统、瘦客户机系统或虚拟终端系统等。
3.2
移动终端
指在移动业务中使用的,基于互联网进行通信,从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区接入的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手机、PD等通用终端和专用终瑞设备。
3.3
物联网终端
指接入政务外网的不具备常规操作系统的服务型终瑞,包括门禁、网络打印机、摄像头、视频公议终端等。
4缩略语
下列缩路语适用于本文件。
Ch:证书颁发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
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IP: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240.01
CCS L67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45-2022
信息资源库建设与管理规范
2022-09-27发布 2022-10-2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45-2022,信息资源库建设与管理规范,DB23/T 3345-2022 信息资源库建设与管理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监督监督局、黑龙江省政务大数据中心、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中唐方德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史春光、姚翊涵,韩石、梅兵、何振江、陈丽燕、向晓燕、杨晶、孙雅男、戴志成、陈要武、杨大志、吕猛、王磊、李严、王艳君、刘思妤、张敬。

内容摘抄:

信息资源库建设与管理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政务信息资源库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DB23/T2843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总体架构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础信总资源库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多个政府机关在其履行政务职能过程中共同需要的政务信总资源形成的基础信息资源库,包括人口融合库、法人融合库等政务信息资源库。
3.2
主题信总资源库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特定领域,由多个政府机关的政务信息资源共同形成的信息资源库,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政务信息资源库。
[来源:DB23T2843-2021,有修改]
3.3
部门信总资源库
围绕政府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履行本部门职责过程中采集、获取或者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所产生的政务信息资源形成的信息资源库。
3.4
其他信总资源库
除基础信总资原库、主题信总资源库和部门信总资源库之外的其他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库。
4总体要求
4.1总体原则

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和管理应遵循的总体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a)规范性原则:满足相关政策、标准等要求。数据生产、数据库设计、建立、管理、维护需符合规范化要求;
b)集约化原则:按照集约化建设要求开展建设和应用。如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和大数据基础设施等
c)先进性原则: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采用成熟的技术实现、技术标准、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等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d)安全性原则: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使用安全可控的技术和设施。在资源库设计、建立、运行和管理等方面都应有严格的安全和保密措施,确保整个资源库系统安全、正常和有效地运行;
e)扩展性原则:在资源库建设时考虑后期运行维护阶段数据扩展工作,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空间、数据库支撑软件等应预留相应的容量扩展需求,提高扩展性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把手教你当好装饰装修施工员》,建设行业专业人员快速上岗100问丛书,王文睿,高清pdf,高清PDF《手把手教你当好装饰装修施工员》王文睿 建设行业专业人员快速上岗100问丛书

言前
本书为“建设行业专业人员快速上岗100问丛书”之一,主要为建筑装饰装修企业施工员实际工作需要编写。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通用知识、基础知识、岗位知识、专业技能四章共30节,囊括了装饰装修施工员工作中需要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和所需技能的内容。本书为了便于装饰装修施工员及其他基层项目管理者学习和使用,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全面受用的原则,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基础知识和常用知识的阐述,对装饰装修施工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各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
本书将装饰装修施工员的职业要求、通用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本书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均按2010年以来修订的新规范编写。
本书可供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的施工员及其他相关基层管理人员、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工程监理单位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基层施工管理人员学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基本知识时的参考。
本书由王文睿主编,张乐荣、胡淑贞、胡静、曹晓婧、雷济时、马振宇等担任副主编。刘淑华高级工程师对本书的编写给予大力支持,何耀森高级工程师审阅了本书全部内容,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作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由于我们理论水平有限,本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员、施工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便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施工员和项目管理工作者。
编者2014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 通 用 知 识
第一节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应具备哪些条件?……… 1

2.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从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筑法》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什么要求?… 1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的方针和制度各是什么?建筑施工企业怎样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 2

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属于哪一方?安全生产责任怎样划分? …… 2

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哪些常用的工程质量标准的……… 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属于哪一方?施工企业应如何对施工质量负责? ………… 3

7. 建筑施工企业怎样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和工程的要求?………… 3

8.《安全生产法》对施工及生产企业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投入有什么要求? …4

9.《安全生产法》对施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有哪些要求? ………………… 5

10.为什么装饰装修施工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
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5

11.《安全生产法》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设备作了什么规定?… 6

(略)

高清PDF《手把手教你当好装饰装修施工员》王文睿 建设行业专业人员快速上岗100问丛书已关闭评论

SL ICS 27.140 P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179——2019替代SL179—2011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 制 规 程

Code of formulating preliminary design report for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s

2019-08-31实施2019-05-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T 179-2019,SL/T 179-2019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179-2019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179—2011《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17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基本构成;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调整了工作深度要求,强调了影响工程规模及投资的各专业的方案比选内容;

——增加了改扩建内容;

——增加了移民迁建新址工程地质要求;

——增加了生态需水相关要求;

——增加了水库初期蓄水监测和巡视检查设计要求;

——增加了建筑环境与景观工程设计内容;

——增加了库区防护工程设计内容;

——增加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设计内容;

——将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的概算要求,纳入设计概算中。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L/T 179—96 、————SL179—2011

1.0.1 为规范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深度,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装机容量5~50MW的新建、改建、扩建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小于5MW的小型水电站和大中型综合利用工程所属小型水电站可参照执行。

1.0.3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应以批准的上阶段设计文件为依据,并应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遵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查、勘测、试验、研究,在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基础上进行方案技术设计。设计应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节约投资,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慎重采用新技术。

1.0.4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复核并确定水文成果。

2 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

3 说明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复核工程规模,确定运行原则,明确运行方式。

4 复核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选定坝型,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确定主要建筑物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数量。

5 选定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等设备的型式和布置。

6 确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7 复核施工导流标准,确定施工导流方式、导流建筑物结构设计、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及总工期。提出建筑材料、劳动力、供电供水的需要数量及来源。

8 复核工程建设征地的范围、淹没实物指标,确定移民安置规划。

9 确定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方案。

10 确定水土保持措施。

11 提出工程管理设计。

12 提出工程节能设计。

13 确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计方案及主要措施。

14 编制工程设计概算。

15 复核经济评价指标。

1.0.5 下列资料可列为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附件∶

1 上阶段设计文件的审批意见。

2 与工程有关的专题报告和试验研究报告。

1.0.6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应将“综合说明”列为第1章,其后各章应按本标准第3章~第17章的编制要求依次编排,节以下内容编排顺序可根据需要调整。报告的编制格式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1.0.7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绪言应为“综合说明”的第一部分,其后内容应为“综合说明"之后报告各章内容的简述。

2.0.2 绪言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工程地理位置、工程建设必要性、工程任务与规模。

2 主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与各相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

2.0.3 水文应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包括气象、水文、泥沙、冰情等资料情况,说明主要特征值和分析计算成果。

2.0.4 工程地质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区域地质、水库区及建筑物场址的地质概况。

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建筑材料勘查结果。

2.0.5 工程任务和规模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任务及主次顺序说明。

2 工程规模、水利动能计算成果、各项特征值、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

3 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2.0.6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工程等级、设计标准。

2 坝址、坝轴线、坝型、厂址及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3 主要建筑物的规模、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地基处理措施。

4 重点安全监测设计。

2.0.7 机电、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应简述下列内容∶

1 主要机电设备的型式和布置。

2 接入电力系统、电气主接线、监控和通信方式。

3 主要金属结构及主要设备选型和布置。

4 采暖通风的主要设备型式和布置。

2.0.8 消防设计应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工程消防设计和主要消防设施。

2.0.9 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施工条件、料场选择、施工导截流标准与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主要场内外交通、施工总布置、总工程量及主要建筑材料用量、施工进度及总工期。

2.0.10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应简述下列内容∶

1 建设征地范围、标准。

2 实物指标调查成果。

3 移民安置、专项改建和工业企业处理、防护工程等规划设计。

2.0.11 环境保护设计应简述下列内容∶

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主要结论。

2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主要环境保护及措施、环境管理与监测。

2.0.12 水土保持设计应简述下列内容∶

1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主要结论。

2 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和设计,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2.0.13 工程管理设计应简述工程管理机构设置、性质、人员编制、管理及保护范围、主要管理设施、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及工程安全监测管理。

2.0.14 节能设计应简述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能耗指标、主要节能措施和效益。

2.0.15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应简述工程建设与运行中的主要危险与有害因素及程度、采取的安全和卫生措施、相关安全卫生管理设施。

2.0.16 设计概算应简述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价格水平年和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及投资构成,并说明与上阶段设计投资变化。

2.0.17 经济评价应简述经济评价、财务分析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2.0.18 综述初步设计结论意见,并提出今后工作建议。

2.0.19 本章宜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文件。

2.0.20 本章宜附下列表和图∶

1 工程特性表,格式见附录B。

2 河流流域和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3 工程总体布置图。

1总则……………………………………………………………1

2综合说明………………………………………………………3

3水文……………………………………………………………6

3.1流域概况……………………………………………………6

3.2气象…………………………………………………………6

3.3水文基本资料………………………………………………6

3.4径流…………………………………………………………6

3.5洪水…………………………………………………………7

3.6泥沙…………………………………………………………7

3.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8

3.8水面蒸发和冰情……………………………………………8

3.9水文自动测报系统…………………………………………8

3.10附图与附表…………………………………………………8

4工程地质………………………………………………………10

4.1概况………………………………………………………10

4.2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动参数………………………………10

4.3水库库区工程地质…………………………………………10

4.4挡水建筑物工程地质………………………………………11

4.5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11

4.6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11

4.7厂房及升压站工程地质……………………………………12

4.8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12

4.9移民迁建新址工程地质……………………………………13

4.10天然建筑材料……………………………………………13

4.11改扩建工程………………………………………………13

4.12结论与建议………………………………………………13

4.13附图与附表………………………………………………14

5工程任务和规模………………………………………………15

5.1工程任务…………………………………………………15

5.2水利动能计算………………………………………………15

5.3正常蓄水位及死水位选择…………………………………15

5.4装机容量选择………………………………………………16

5.5机组选择…………………………………………………16

5.6引水道尺寸选择……………………………………………16

5.7水库泥沙冲淤分析…………………………………………16

5.8回水计算…………………………………………………17

5.9水库运行方式和初期蓄水计划………………………………17

5.10改扩建工程………………………………………………17

5.11生态流量泄放和监测………………………………………17

5.12附图与附表………………………………………………18

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9

6.1设计依据…………………………………………………19

6.2工程等级和标准……………………………………………19

6.3工程总布置…………………………………………………19

6.4挡水建筑物…………………………………………………19

6.5泄水建筑物…………………………………………………20

6.6引水建筑物…………………………………………………21

6.7厂房及升压站………………………………………………21

6.8边坡工程…………………………………………………22

6.9工程安全监测………………………………………………22

6.10永久交通…………………………………………………23

6.11建筑环境与景观…………………………………………23

6.12其他建筑物………………………………………………23

6.13改扩建工程………………………………………………23

6.14附图与附表………………………………………………24

7机电、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25

7.1水力机械…………………………………………………25

7.2电气………………………………………………………26

7.3金属结构…………………………………………………28

7.4采暖通风…………………………………………………29

7.5附图与附表…………………………………………………29

8消防设计………………………………………………………31

8.1消防总体设计………………………………………………31

8.2工程防火设计………………………………………………31

8.3消防给排水…………………………………………………31

8.4通风和防排烟………………………………………………31

8.5消防电气…………………………………………………31

8.6附图与附表…………………………………………………32

9施工组织设计…………………………………………………33

9.1施工条件…………………………………………………33

9.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33

9.3施工导截流…………………………………………………34

9.4主体工程施工………………………………………………35

9.5施工交通运输………………………………………………36

9.6施工工厂设施………………………………………………36

9.7施工总布置…………………………………………………38

9.8施工总进度…………………………………………………38

9.9主要技术供应………………………………………………39

9.10附图与附表………………………………………………39

10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40

10.1概述………………………………………………………40

10.2征地范围…………………………………………………40

10.3征地实物…………………………………………………40

10.4农村移民安置……………………………………………40

10.5专业项目和企业迁建处理…………………………………41

10.6防护工程…………………………………………………41

10.7库底清理设计……………………………………………41

10.8图表与附件………………………………………………41

11环境保护设计………………………………………………43

11.1概述………………………………………………………43

11.2环境保护设计……………………………………………43

11.3环境监测…………………………………………………44

11.4附图与附件………………………………………………44

12水土保持设计………………………………………………45

12.1设计依据…………………………………………………45

12.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45

12.3水土保持措施设计…………………………………………45

12.4施工组织设计……………………………………………45

12.5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45

12.6附图与附表………………………………………………45

13工程管理设计………………………………………………47

13.1工程管理机构……………………………………………47

13.2运行管理…………………………………………………47

13.3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47

13.4管理设施及设备维护………………………………………47

13.5附图与附表………………………………………………48

14节能设计……………………………………………………49

14.1设计依据…………………………………………………49

14.2节能设计…………………………………………………49

14.3节能效果评价……………………………………………49

15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50

15.1危险与有害因素分析………………………………………50

15.2劳动安全措施……………………………………………50

15.3工业卫生措施……………………………………………50

15.4安全卫生管理……………………………………………50

16设计概算……………………………………………………521

6.1概述………………………………………………………52

16.2编制原则及内容…………………………………………52

16.3设计概算成果……………………………………………53

16.4成果分析…………………………………………………55

17经济评价……………………………………………………57

17.1概述………………………………………………………57

17.2费用与效益估算…………………………………………57

17.3财务评价…………………………………………………57

17.4经济评价…………………………………………………58

17.5附图与附表………………………………………………58

附录A报告编制格式…………………………………………59

附录B水电站工程特性表格式………………………………60

标准用词说明……………………………………………………70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71

条文说明…………………………………………………………7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150.10
GB H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689 1-2018代替GB/T 6891- -2006
铝合金压型板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 profiled sheet
2018-05-14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6891-2018,铝,铝合金压型板,GB/T 6891-2018 铝及铝合金压型板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啓GB/T 6891-2006(铝及铝合金压型板》。本标准与GB/T 6891- -2006 相比,除编辑性骼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本标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
一修改 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及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一洲除了“产品分类”中的压型板型号与示意图(见2006年版的3.1.1);
修改了“产品分类"中的尺寸规格(见3.1.1, 2006年版的3.1); .
-增加了3004.3005.3105、5052牌号,H14.H24.H26.H44.H46.H48状态及涂层产品(见3.11);
-增加了压型板连接方式(见3.1.2); :
修改了“产晶分类”中的标记及示例(见3.1.3 ,2006年版的3.1.2);
增加了“质量保证”的内容(见3.2);
增加了压型板的横戴面尺寸标示示意图和压型板的纵向弯曲示意图(见图1.图2);
-修改了压型板的长度、波商和波距的允许偏差(见3.4.3,2006年版的3.3.3和3.3.4)*
增加了“膜层性能”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项目及工艺保证项目、取样和检验结果的判定(见
3.6.4.4 .5.5.1.5.6和5.7);
修改了“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见4.3,2006年版的4.3);
-修改了“检验和验收”的规定(见5.1.2006年版的5.1);
修改了“组批”的规定(见5.2,2006年版的5.2);
一修改 了“计重”的规定(见5.3,2006年版的5.3);
一一增加了“检 验分类”的内容(见5.4);
一-修改了“检验项目及工艺保证项目”的规定(见5.5+2006年版的5.4);
修改了“取样”的规定<见5.6,2006年版的5.5);
修改了“检验结果的判定”的规定(见5.7,2006年版的5.6);
-修改了“标志”的内容(见6.1,2006年版的6.1);
修改了“包装运输贮存”的内容(见6.2, 2006年版的6.2);
- 修改了“质量证明书”的规定(见6.3,2006年版的6.3);
-修改了“订货单(或合同)内容"(见第7章,2006年版的第7章); .
朋除了附录A“新、旧脾号、状态代号对照表"(见2006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产品典型板型及连接构造示例”的附录(见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南倡板带加工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禍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杭萧钢构(江西)有限公司.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江苏鑫丰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文伟、葛立新.王忠东、徐晓红、吴华英、夏秀群、王森.李勇、詹浩.蒋学忠。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GB/T 6891- -1986 .GB/T 6891- 2006。

铝及铝合金压型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压型板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建筑图护结构、汽车厢体用铝及铝合金压型板(以下简称压型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199铝及铝合金加工产 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GB/T 3880.1 - -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 部分:一般要求
GB/T 3880.2 - -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 2部分:力学性能
GB/T 3880.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 部分:尺寸偏差
GB/T 7999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谈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8013.3铝及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3 部分:有机聚合物涂脆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4846铝及铝合 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GB/T 16865变形铝 .镁及其合金加工制晶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
GB/T 17432变形智及 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
GB/T 20975(所有部分)铝及铝合金化学分 析方法
3.要求
3.1产品分类
3.1.1类别.牌号 、状态、膜层代号及尺寸规格
压型板的类别、牌号、状态膜层代号及尺寸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系列,书火电厂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廖永进,高清pdf,高清PDF《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系列 书火电厂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廖永进

前 言
2011年7月,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火力发电厂SO。、NO.及烟尘排放浓度提出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要求,现有火力发电锅炉自2014年7月1日起执行。但在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其行动目标是∶“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g/kWh(标准煤);东部地区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烟尘≤10mg/m³、SO.≤35mg/m²、NO.≤50mg/m²、…)”;2015年12月11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发〔2015〕164号),将超低排放时间大大提前,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全国有条件的新建燃煤发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加快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步伐,将东部地区原计划2020年前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提前至2017年前总体完成;将对东部地区的要求逐步扩展至全国有条件地区,其中,中部地区力争在2018年前基本完成,西部地区在2020年前完成……”,全国各电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本书在此背景下,及时总结了近年来火力发电厂NO.的超低排放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火力发电厂超低排放政策及NO.的排放状况和控制技术等。第二章介绍了低氮燃烧技术,包括低氮控制的机理、各类低氮燃烧系统及不同类型机组的应用实例。第三章介绍了SNCR脱硝技术,包括技术原理、系统组成及其在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中的应用。第四章介绍SCR脱硝技术,重点介绍了SCR脱硝及超低排放面临的各种问题。第五章介绍了适应超低排放的SCR技术的优化,包括SCR的设计优化、设备优化、运行优化以及催化剂的管理优化。第六章对SCR拓宽负荷适应性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技术介绍。第七章对NO,超低排放的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全书理论较少,主要介绍了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十余年来在脱硝技术服务方面的应用总结,实用性较强,对目前火力发电厂安全、可靠地实施NO2的超低排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限于经验和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18年2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火电厂NO.超低排放概述 ……………………………………………………………1
第二章 低氮燃烧技术 …………………………………………………………………………… 6
第一节 煤粉在炉内燃烧时NO.的生产机理………………………………………………… 6

第二节 低NO.燃烧技术……………………………………………………………………… 7

第三节 工程实例…………………………………………………………………………………… 12
第三章 SNCR脱硝技术 …………………………………………………………………………… 23
第一节 SNCR脱硝技术原理……………………………………………………………………… 23

第二节 SNCR系统流程和组成…………………………………………………………………… 23

第三节 影响 SNCR脱硝效率的因素 ………………………………………………………… 26

第四节 SNCR脱硝技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中的应用………………… 28

第四章 SCR脱硝技术 …………………………………………………………………………… 33
第一节 SCR烟气脱硝原理 …………………………………………………………………… 33

第二节 SCR烟气脱硝系统组成 …………………………………………………………………… 34

第三节 SCR脱硝及超低排放问题 …………………………………………………………… 41
第 五 章 SCR 超低排放优化 …………………………………………………………………… 48
第一节 催化剂的增加………………………………………………………………………… 48

第二节 SCR的设计优化 …………………………………………………………………………… 49

第三节 SCR设备的优化 ……………………………………………………………………… 61

第四节 SCR 运行的优化 ………………………………………………………………………… 79

第五节 催化剂管理优化……………………………………………………………………………… 97

第六章 SCR拓宽负荷适应性……………………………………………………………………………133
第一节 硫酸氢铵生成机理的研究…………………………………………………………………… 133

第二节 机组运行对SCR烟气温度的影响……………………………………………………… 137

第三节 提高SCR烟气温度的设备改造…………………………………………………… 144

第四节 中低温催化剂的研发 ……………………………………………………………………… 151
第 七 章 NO.超低排放的实践 ………………………………………………………………… 158
第一节 某600MW超临界机组超低排放实例 …………………………………………… 158

第二节 某660MW亚临界机组超低排放实例 …………………………………………… 176

参考文献………………………………………………………………………………………………185

高清PDF《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系列 书火电厂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廖永进已关闭评论

SL ICS 07.060

P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 278—2020替代SL278—2002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hydrologic compu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2020-10-24实施2020-07-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T 278-2020,SL/T 278-2020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T 278-2020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278—200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7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复核;-·-径流分析计算;---泥沙分析计算;---水位分析计算;-·-水位流量关系拟定;---气象要素、水面蒸发、水温和冰情分析计算;-·-水文测报系统设计。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将“径流还原计算”修订为“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处理”;

---适当扩充了泥沙分析计算内容,增加了泥沙来源、人类活动影响调查分析内容;

---增加了平原水网地区、受顶托影响和受凌汛影响的河流水位分析计算内容;

---增加了水库形成水面后增加的蒸发损失量计算内容;

---增加了水文测报系统的公网通信方式以及重要遥测站具备备用通信方式的要求;

---将原标准附录A“径流还原计算分项调查法”调整到正文部分;

---删除了原标准附录B“主要水文地质参数”中部分水文地质参数;

---删除了原标准附录C“E-601型蒸发器水面蒸发折算系数表”,其内容调整到6.2.2的条文说明中。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DJ 214—83、 ---SL278—2002

1.0.1 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需要,统一水文计算的技术要求,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计算。1.0.3 水文计算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

1 基本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复核。2 径流分析计算。3 设计洪水计算。4 泥沙分析计算。

5 水位分析计算和水位流量关系拟定。6 气象要素、水面蒸发、水温和冰情分析计算。7 水文测报系统设计。8 其他水文要素分析计算。

1.0.4 水文计算应深入调查研究,搜集、整理、复核基本资料和有关信息,并分析水文特性及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的影响。

1.0.5 水文计算必须重视基本资料。工程地址和邻近河段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立水文测站或增加测验项目。

1.0.6 水文计算依据的资料系列应具有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

1.0.7 水文计算方法应科学、实用,对计算成果应进行多方面分析,检查论证其合理性。

1.0.8 水文资料短缺地区的水文计算,应采用多种方法,对计算成果应综合分析,合理选定。1.0.9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SL4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28 凌汛计算规范

1.0.10 水文计算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1 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应搜集整理工程所在流域、地区、河段的下列基本资料∶

1 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气候等自然地理资料。

2 流域的面积、形状、水系,河流的长度、比降,工程所在河段的河道形态和纵、横断面等特征资料。

3 降水、蒸发、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地温、雾、雷电、霜期、冰期、积雪深度、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

4 水文站网分布,设计依据站和主要参证站实测的水位、潮水位、流量、水温、冰情及洪水、枯水、潮水位调查考证等资料。

5 设计依据站和主要参证站的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颗粒级配、矿物组成,推移质输沙量、颗粒级配等泥沙资料,设计断面或河段床沙的组成、级配及泥石流、滑坡、塌岸等资料。

6 流域已建和在建的蓄、引、提水工程,堤防、分洪、蓄滞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决口、溃坝等资料。

7 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以及流域供水、用水、耗水和退水等资料。

8 流域及邻近地区的水文分析计算和研究成果。

2.1.2 对搜集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和研究成果,应查明其来源、精度、计算方法和存在问题,并进行系统整理。

2.2 基本资料复核评价

2.2.1 水文计算依据的流域特征和水文测验、整编、调查资料,应进行检查。对重要资料,应进行重点复核。对有明显错误或存

在系统偏差的资料,应改正并建档备查。对采用资料的可靠性,应做出评价。

2.2.2 流域面积等重要特征资料,应查明量算所依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测绘时间,必要时应进行复核。

2.2.3 水位、潮水位资料,应查明高程系统、水尺零点、水尺位置的变动情况,并复核观测精度较差、断面冲淤变化较大、漫溃和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资料。可采用上下游水位相关、水位过程对照以及本站水位过程的连续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复核,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调查。

2.2.4 流量资料应着重复核测验精度较差的资料,主要检查浮标系数、水面流速系数、借用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的合理性。可采用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比较、流量与水位过程线对照、上下游水量平衡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进行对比测验。

2.2.5 水库径流还原资料,应从库水位、库容曲线、各种建筑物过水能力曲线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其他蓄、引、提水工程,堤防、分洪、蓄滞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决口、溃坝等资料,应从资料来源、水量平衡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

2.2.6 采用分项调查法计算的分项水量,宜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人均生活用水量、供水管网漏损率等指标和定额检查其合理性。

2.2.7 泥沙资料应着重复核多沙年份和测验精度较差的资料。悬移质泥沙资料可采用本站水沙关系分析、上下游含沙量或输沙率过程线对照、颗粒级配曲线比较等方法进行检查。推移质泥沙资料可从测验方法和采样器效率系数等进行检查。

2.2.8 气象资料应查明降水、蒸发的观测场址,仪器类型,观测方法及时段,检查资料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1.1 径流分析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径流特性分析。

2 人类活动及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分析及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处理。

3 径流资料插补延长。4 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5 年、期径流及其时程分配的分析计算。6 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3.1.2 径流分析计算应采用天然径流系列。当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时可采用实测径流系列,当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时可采用经一致性处理后的径流系列。

3.2 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处理

3.2.1 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及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进行径流还原计算。下垫面变化使径流量及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进行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处理。

3.2.2 还原水量应包括工农业及生活耗水量、河道外生态环境耗水量、蓄水工程的蓄变量及蒸发渗漏量、分洪溃口水量、跨流域引(调)水量等。

3.2.3 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处理,应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下列方法

1 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时,径流还原计算可采用分项调查法,应按公式(3.2.3)水量平衡方程式计算。也可采用降雨径流模式法、蒸发差值法等方法。集水面积较大时,可根据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差异分区调查计算。

2 当水土保持、地下水和矿产开采、城镇化等下垫面因素引起流域产汇流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时,可采用成因分析、降水径流关系、径流相关等方法进行径流一致性处理。

3.2.4 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处理应逐年、逐月(旬)进行。逐年处理所需资料不足时,可按人类活动措施的不同发展时期采用丰、平、枯水典型年进行估算。逐月(旬)处理所需资料不足时,可分主要用水期和非主要用水期进行估算。

3.2.5 对一致性处理成果应从单项指标、定额和分项水量,上下游、干支流和地区间的水量平衡,降雨径流关系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

3.3 径流资料插补延长

3.3.1 设计依据站实测径流系列不足30年,或虽有30年但系列代表性不足时,应进行插补延长。插补延长年数应根据参证站资料条件、插补延长精度和设计依据站系列代表性要求确定。

1总则……………………………………………………………1

2基本资料………………………………………………………3

2.1基本资料搜集整理…………………………………………3

2.2基本资料复核评价…………………………………………3

3径流……………………………………………………………5

3.1径流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5

3.2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处理………………………………………5

3.3径流资料插补延长…………………………………………6

3.4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7

3.5径流分析计算………………………………………………8

3.6枯水径流分析计算…………………………………………9

3.7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分析计算……………………………10

3.8岩溶地区径流分析计算……………………………………11

3.9地下水分析计算……………………………………………11

4泥沙……………………………………………………………13

4.1悬移质泥沙分析计算………………………………………13

4.2推移质泥沙分析计算………………………………………14

5水位和水位流量关系…………………………………………16

5.1江河水位分析计算…………………………………………16

5.2潮水位分析计算……………………………………………16

5.3水位流量关系拟定…………………………………………17

6气象要素、水面蒸发、水温和冰情…………………………19

6.1主要气象要素统计分析……………………………………19

6.2水面蒸发分析计算…………………………………………19

6.3水温分析计算………………………………………………20

6.4冰情分析计算………………………………………………20

7水文测报系统…………………………………………………23

7.1施工期水文测报规划………………………………………23

7.2运行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23

附录A主要水文地质参数……………………………………25

附录B水温分析计算…………………………………………27

附录C冰情分析计算…………………………………………29

标准用词说明……………………………………………………32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33

条文说明…………………………………………………………3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L ICS27.140

P55

SL641——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lighting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2014-06-19实施2014-03-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 641-2014,SL 641-2014 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SL 641-2014 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8章,主要技术内容有∶

————总则

————术语

————照明方式和种类;

————照明光源、照明灯具的选择及布置;

————照明标准;

————照明配电及控制;

————照度计算;

————照明节能。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1.0.1 为在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维护方便,实施绿色照明,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

1.0.3 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应积极慎重地采用新产品和新技术。

1.0.4 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下列标准∶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

《水利水电工程接地设计规范》(SL587)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

《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DL/T 5090)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

1.0.5 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绿色照明 green lighting

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

2.0.2 LED灯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LED灯即为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灯。

2.0.3 利用系数法 utilization factor method

利用系数法是按光通流明计算照度,根据房间的几何形状、灯具的数量和类型确定工作面平均照度的计算方法。

2.0.4 逐点计算法 point method 或 point-by-point method

逐点计算法是以被照面上的一点为对象,计算不同形状、不同位置的光源在该点产生的直射照度,不考虑反射光通量产生的照度,这种照度计算方法称为“逐点计算法”。

2.0.5 单位容量法 unit capacity method

单位容量法是计算每单位被照面积所需的灯具安装功率∶W =P/S,其中P为全部灯具安装功率,W;S为被照面积,m²。

3.1.1 照明方式可分为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

3.1.2 照明方式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工作场所宜采用一般照明。

2 同一场所内的不同区域照度要求不同时,应采用分区一般照明。

3 有特定视觉要求或需提高某个局部照度时,应采用局部照明。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应只采用局部照明。

4 对于部分作业面照度要求较高,仅采用一般照明不满足要求的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

3.2.1 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警卫照明和障碍照明。应急照明可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

3.2.2 照明种类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工作场所均应设置正常照明。

2 工作场所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应急照明

1)需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

2)需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设置安全照明。

3)需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出入口和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

3 有警戒任务的场所,应根据警戒范围和要求设置警卫照明。

4 有危及航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上,应根据航行管理要求设置障碍照明。

4.1.1 照明光源宜采用光效高、显色性好、寿命长的三基色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LED灯等光源。不应采用白炽灯、高压汞灯。

4.1.2 高度较低的房间宜采用三基色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和LED灯;高度较高的生产厂房,宜按生产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也可采用大功率三基色荧光灯和LED灯。

4.1.3 在水雾较大或灰尘较多的场所,宜采用透雾能力强的高压钠灯或低压钠灯。

4.1.4 道路、室外需要照明的高大场所宜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也可采用LED灯。

4.2.1 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4.2.1-1的规定。

2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4.2.1-2的规定。

4.2.2 应按室形指数选用配光合理的灯具,灯具配光的选择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4.2.3 应根据照明场所的环境条件,分别选用下列灯具∶

1 在潮湿的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

2 在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宜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

3 在高温场所,应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

4 在有尘埃的场所,应按防尘的相应防护等级选择适宜的灯具。

5 在振动、摆动较大场所,应使用有防振和防脱落措施的灯具。

6 在易受机械损伤、光源及其他部件自行脱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场所,应使用有防护措施的灯具。

7 在有爆炸危险场所,应使用符合GB3836相关要求的灯具。

8 在有洁净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

9 ·般场所宜选用Ⅰ类灯具,人经常能触摸到的灯具应选用Ⅱ类灯具,移动式和手提式灯具应采用Ⅲ类灯具。

4.2.4 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表面的灯具,应采用标有V标志的灯具。

4.2.5 应按下列原则选择镇流器∶

1 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

2 直管形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3 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宜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

4.3.1 室内照明灯具可采用均匀布置和选择性布置等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使房间整个或部分区域内照度均匀。

2 光线的照射方向,应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光线不应被设备遮挡。

3 应采取限制眩光措施。

4 布置应与建筑物相协调。

5 应考虑维护、检修工作的安全与方便。

4.3.2 照明灯具均匀布置时,其间距L与计算高度H的比值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4.3.3 不对称工作面的房间和场所,照明灯具可采用选择性布置。

4.3.4 进入地下厂房的交通隧洞,其过渡段长度宜采用表4.3.4 数值,过渡段照明灯具布置宜采用选择性布置方式。

4.4.1 室外场所照明可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集中布置时,宜采用双面或多面照射,灯具宜装设在独立的杆(塔)上,也可利用水工建筑物、构筑物装设照明灯具,但应满足DL/T5090的要求。

2 分散布置时,宜选用灯柱安装方式,也可利用配电装置架构装设照明灯具。

3 安装于高处的照明灯具,宜根据上建结构设置固定爬梯。

4.4.2 照明灯具与带电导体的安全距离,应符合SL311的规定。

4.4.3 航运过坝设施照明灯具应根据枢纽总体规划及航运部门的要求统一布置。升船机照明灯具宜装设在升船机梁架上;船闸照明灯具宜装设在上、下闸首的建筑物上;船闸室照明灯具布置应与建筑物形式相协调。

4.4.4 道路照明灯具应根据道路和场所的特点及要求,选择单侧布置、双侧布置或道路中心布置等方式,当道路宽度小于8m 时,宜采取单侧布置;道路宽度不小于8m时,宜采取双侧布置或道路中心布置。路灯杆间距宜为25~40m。

4.4.5 布置照明灯杆时,应避免设置在上、下水道、管沟等地下设施上方,与消防栓距离应大于2m,灯杆与路边的距离宜为0.5~1.0m。

4.4.6 障碍照明灯具的布置应符合航空、航运等管理部门的规定。

1总则……………………………………………………………1

2术语……………………………………………………………2

3照明方式和种类………………………………………………3

3.1照明方式……………………………………………………3

3.2照明种类……………………………………………………3

4照明光源、照明灯具的选择及布置…………………………5

4.1照明光源……………………………………………………5

4.2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5

4.3室内照明灯具布置…………………………………………7

4.1室外照明灯具布置…………………………………………7

5照明标准………………………………………………………9

5.1照明质量……………………………………………………9

5.2照明标准值…………………………………………………11

6照明配电及控制………………………………………………17

6.1照明网络电压………………………………………………17

6.2照明网络供电………………………………………………17

6.3照明供电线路………………………………………………18

6.4照明负荷计算及照明变压器的选择…………………………19

6.5导线及截面积选择…………………………………………21

6.6照明供电线路敷设及控制…………………………………23

6.7照明配电箱、照明开关和插座的选择与布置…………………23

6.8照明网络的接地……………………………………………24

7照度计算………………………………………………………25

8照明节能………………………………………………………27

标准用词说明……………………………………………………30

条文说明…………………………………………………………3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L 641-2014 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变形预测,基坑支护,复合支护,湖沼相软土地层,降水,滇池湖沼相软土地层基坑复合支护技术.pdf

摘要:某人防工程处于滇池湖沼相软土地层中,埋深较深且周边环境复杂。针对地质条件及基坑底有多个标高的特点,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树根桩、喷锚、预应力锚索、局部内支撑等复合支护形式,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咬合水泥土桩周边封闭止水帷幕、坑内止降水技术,同时建立了信息化施工监测体系,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深基坑动态设计施工和制定、实施险情预警及处理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取得了湖沼相地层深基坑支护的良好效果。[关键词]湖沼相软土地层;基坑支护;复合支护;降水;变形预测

1工程概况
拟建人防工程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位于昆明市滇池路西侧河尾村船房河旁,西北面为船房河及建设中的昆明新船房河居住宅小区,东北面为昆明市第七机动车安全检测站,东面为僾伲山庄,南面为采莲河泵站及临时民房。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基坑开挖深度最深12.79m,其余大部分深12.07m,是滇池湖沼湘地层日前埋置最深的建筑,基坑平面如图1所示。场地现有自然地面标高1889.69m,船房河床标高1885.2m。
1.1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处于昆明湖积盆地的西南地带,地形较为平坦。场地内地基土成层条件较为复杂,地层结构属多层型。除地表为人类近期活动形成的地层外,其下根据沉积环境按成因类型划分为冲洪积相、湖沼相、冲湖积湘3个不同类型的单元层。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1.2水文条件
场区地下水以上层滞水和孔隙型潜水为主。地下水稳定水位在地表下0.1~1.15m。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上部的①,杂填土及下湖沼湘的泥炭质土和冲、湖积相粉土、粉砂的孔隙中。地下水属承压水型。地下水主要受地表水(船房河水)及大气降水补给。
2技术难点
1)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揭露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非常差,属软弱土层,基坑侧壁大部分土体均为③泥炭质土,重度仅11.0kNm3,富含腐烂植物残体及有机质,夹层最大厚度达8.3,分布于整个场地,以流塑状为主,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天然含水率达335.2%,自稳能力极差,坑壁易出现流变~塑变而坍塌。
2)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地下水降至地面12.79m时基坑涌水量Q=1024.4m/d,基坑涌水量大,基坑降水后会影响周围建(构)筑物及河堤的安全。

3支护方案选取
结合地质条件、工程总平面图及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树根桩+喷锚+预应力锚索+局部内支撑、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咬合水泥土桩周边封闭止水帷幕+坑内降水的复合设计方案。
3.1创新点分析
1)确定了实施止水帷幕必须置换地基土层的指导思想,采用了长螺旋钻孔桩取土,压力泵入搅拌水泥土,用水泥土置换③泥炭质土,形成止水帷幕。
2)在长螺旋钻孔水泥土桩中间加入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利用两种桩咬合解决支护和止水问题,节约止水桩的投入,施工中咬合时间控制是技术难点和关键。
3)为利用力学性能较好的土层,预应力锚索进入的长度较长,采用两项新技术:预应力锚索的破坏模式为压力型破坏,避免锚索收拉瞬间失效;锚索非锚固段正常孔径,锚固段扩孔,从而增加预应力锚固段的锚固力,节省非锚固段投入。

(略)

4施工工艺流程
1)确定基坑轮廓线和土方开挖线,土方开挖至1884.5m高程,人工或机械清除地下障碍物,回填50cm厚砖渣,平整场地。
2)在1885.0m高程处实施长螺旋钻孔黏土桩施工。
3)长螺旋钻孔黏土桩开始施工后的第4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跟进作业,长螺旋钻孔黏土桩施工完成7d后,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
4)降水井施工采用机械钻孔沉井工艺,在施工护壁桩的过程中一并完成降水井施工,止水帷幕形成、降水启动。
5)分层分段土方开挖,同时进行桩间锚索,内支撑梁及喷锚施工,随开挖随支护,土方开挖完成,桩间锚索及喷锚施工完成。实施内支撑地段的土方开挖时,须待支撑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
6)降水运行至主体工程允许停止降水时止。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L ICS 27.140

P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667——201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交通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design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14-04-21发布2014-07-2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667-2014,SL667-2014 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设计规范,SL667-2014 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4章和9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总则;

——对外交通;

——场内交通;

——重大件运输。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1.0.1 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交通设计水平,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施工交通设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阶段以及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交通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交通设计应坚持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能降耗、注重环保的原则。

1.0.4 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以下标准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14 )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 146.2 )

《货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12141)

《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GB50012)

《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12)

《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

《河港工程设计规范》(GB50192)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SL48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

《铁路货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TB10031)

1.0.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交通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1 对外交通应确保施工工地与国家或地方公路、铁路车站、水运港口之间的交通联系,具备完成施工期间外来物资运输任务的能力。

2.1.2 选择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应深入调查工程所在地区现有交通运输状况,以及近期的交通建设规划等内容。

2.1.3 对外交通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经过论证也可采用铁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

2.1.4 对外交通线路与铁路、公路等设施交叉时,应与相关部门协调。

2.1.5 对外交通运输系统应设置安全、交通管理、维修、保养等专门设施。

2.2 交通运输量分析和运输方案选择

2.2.1 对外交通运输应分析计算外来物资和设备的总运输量、分年度运输量及运输强度。运输量和运输强度计算方法及参数按附录A选用。

2.2.2 运输量计算及流向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特性及工程量、施工总进度计划,分析计算外来物资和设备的总运输量、分年运输量。

2 应对所需各种物资的来源进行分析,拟定供应地区和厂家及物资的中转地点。

3 对外交通方案选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时,应对每种运输方式分担的运输量进行分析计算,并计算出相应的运输强度及车流量,线路运输能力应满足运输量的要求。

4 利用现有交通条件应考虑地方交通运输的要求,选择新

建对外交通方案应考虑地方运量加入的影响因素。

2.2.3 对外交通运输方案拟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工程所在地区可以利用的交通条件及相关交通运输设施情况,以及当地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 工程施工期总运输量、分年运输量和运输强度。

3 主要外来物资的运输要求。

4 应有采取临时措施解决重大件运输的条件。

5 场内、外交通的衔接条件。

6 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工期、使用期限及投资等。在对外交通建设期内,应有临时交通方案。

7 转运站以及主要桥涵、隧道、渡口、码头、站场等建设条件。

2.2.4 对外交通运输方案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线路运输能力应满足施工期间外来物资和设备(含重大件)运输的需求,并应满足工程施工总进度的要求。

2 物资运输应安全、可靠,中转环节少,运输成本低。

3 应合理利用国家(地方)交通道路和其他工矿企业专用线。

4 应有利于本流域或跨流域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梯级开发。

5 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2.3.1 对外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运输量、运输强度、运输车种、车型、行车密度等综合确定,公路工程有关参数可按附录B.1选用。与社会交通相结合的或兼有社会交通功能的专用公路,其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应符合JTG B01、GBJ 22等相关规定。

2.3.2 对外公路规划及路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外公路应与国家(地方)交通干线合理衔接。

2 路线选择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便于与场内交通衔接的方案。

3 应根据重大件运输条件、防洪要求、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技术等级、筑路材料状况以及当地村、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等要求综合考虑。

4 利用原有公路时,应对原有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充分研究,提出改善措施以满足施工期的运输要求。

5 选线宜避开城镇,并宜避开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区。

6 应节约用地,保护文物古迹,符合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要求。

2.3.3 桥涵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桥涵应根据相衔接的道路性质和使用要求,按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要求设计桥涵形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维护的原则选择。

2 大、中桥位的选择宜服从路线总走向,并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

3 桥涵设计荷载等级的确定应符合JTG B01和JTG D60的相关规定,并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对外交通运输主要车型和重大件运输的要求。

4 桥梁上的线形及与道路的衔接应符合路线设计的要求,大、中型桥桥面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桥面净宽应与相衔接路段路基宽一致。

5 桥涵孔径应满足设计频率洪水的过流要求,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JTGD60的规定。

2.3.4 隧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隧道的位置应服从公路路线走向,路隧应综合考虑。宜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穿越不良地质地段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沿河傍山地段的隧道,其位置宜向山体侧内移,并应注意水流冲刷对隧道稳定的影响。

2 隧道的洞口位置宜设在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应避免洞口仰坡过高。可采用设置明洞等措施实现安全进洞。

3 隧道内纵断面线形应满足行车安全、施工作业效率、通风和排水要求。按JTG D70的规定,隧道内的纵坡不宜小于0.3%,并不宜大于3%;长度小于100m的短隧道,最大纵坡可不受此限制。

4 隧道的横断面应符合公路隧道建筑界限的规定、满足工程重大件及施工物资运输的要求,并应考虑洞内排水、通风、照明、防火、监控、营运管理等附属设施所需的空间以及围岩加固和施工方法等的影响。确定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满足安全、经济、合理的要求。

2.4.1 水利水电工程铁路运输线应与工程总体布置、现有铁路网及其他交通运输系统相协调,应保证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运输需要,并应兼顾地方发展需要。

2.4.2 铁路运输线宜按照标准轨距(1435mm)铁路修建。

2.4.3 铁路运输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铁路等级应根据工程施工期间单方向高峰期运量按GB 50012选择,铁路等级及设计标准可按附录C.1选用。

2 铁路桥涵载重、上部建筑类型、铁路限界,应根据大型机电设备单件运输重量、运输尺寸、运输方案按GB146.1和GB146.2选择,超限货物等级及铁路限界可按附录C.2、附录C.3选用。

2.5 水 路 运 输

2.5.1 水路运输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与工程所在地区现有的通航条件相适应。

2 应满足工程运输量和运输强度要求。

3 季节性通航航道应考虑停航期间的物资运输替代措施。

4 通航河段施工期间货物临时过坝运输时,其运输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5.2 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尺度应符合GB50139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水深应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要求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

2 内河航道的线数应根据运输要求、航道条件和投资效益分析确定。

3 内河航道弯曲段的宽度应在直线段航道宽度的基础上加宽。

4 当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经论证需要采用特殊的设计船舶或船队时,其航道尺度可按附录D.1、附录D.2计算确定。

5 已修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河流,应根据水库调度运行情况,研究确定通航水位。

2.5.3 施工码头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码头位置应选在地质条件好、河床及岸坡稳定、水流平顺、有足够水深和宽阔水域可供布置船位和锚地的河段上。

2 码头陆域应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纵深,并宜少占耕地、避免大规模挖填。

3 通航期内船舶应能安全进出、靠离码头及泊离锚地。

4 码头主要建设规模及码头前沿设计水深、泊位长度、设计高水位标准应符合GB 50192的相关规定,并应按附录D.3、附录D.4计算确定。

2.6.1 转运站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利用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已有转运站,或附近梯级水利水电站工程已建转运站。

2 拟建转运站应具备建站条件。

3 应满足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

2.6.2 转运站规模应根据工程施工期对外运输量、高峰转运强度、转运物资种类、来源、运输条件、仓储方式确定,转运仓储规模应与场内仓储统筹考虑。

2.6.3 转运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储运能力应满足施工强度及施工运输的要求。

2 场地选择应有足够的装卸作业、堆料和仓库用地,与外界交通联系方便。

3 装卸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满足储运物资、材料、设备作业及转运强度和超限货物转运要求。

4 转运站布置应结构简单、紧凑,方便装卸与运输,减少占地。

5 对于公路运输方案,宜实现“门一门”运输方式,不另设转运站。

1总则……………………………………………………………1

2对外交通………………………………………………………3

2.1一般规定……………………………………………………3

2.2交通运输量分析和运输方案选择……………………………3

2.3公路运输……………………………………………………4

2.4铁路运输……………………………………………………6

2.5水路运输……………………………………………………6

2.6转运站………………………………………………………7

3场内交通………………………………………………………9

3.1一般规定……………………………………………………9

3.2场内交通规划………………………………………………9

3.3道路运输…………………………………………………10

3.4其他运输…………………………………………………11

4重大件运输……………………………………………………13

4.1一般规定…………………………………………………13

4.2运输方式…………………………………………………13

附录A对外交通运输量和运输强度计算……………………15

A.1外来物资和设备运输量计算………………………………15

A.2外来物资和设备运输强度计算……………………………21

附录B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24

B.1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指标……………………………………24

B.2场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27

附录C铁路技术标准…………………………………………32

C.1Ⅲ、V级铁路设计标准……………………………………32

C.2超限货物的定义和等级……………………………………34

C.3标准轨距铁路限界…………………………………………36

附录D水运工程技术标准……………………………………44

D.1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等级划分、最高及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44

D.2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水深和宽度计算………………………45

D.3码头主要建设规模确定……………………………………46

D.4码头前沿设计水深、设计高水位及泊位长度确定……………48

附录E带式输送机设计参数…………………………………50

E.1输送量确定………………………………………………50

E.2带速选择…………………………………………………56

E.3带宽选择…………………………………………………57

附录F斜坡道卷扬运输设备选择计算………………………60

附录G架空索道运输基本参数的选择与计算………………62

附录H窄轨铁路主要技术标准………………………………64

附录I公路重大件(大型物件)分级………………………66

标准用词说明……………………………………………………67

条文说明…………………………………………………………6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L ICS91.200 P 59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62——2020替代SL62——201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ement grouting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2020-11-30发布2021-02-28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SL/T 62-2020,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水泥灌,浆施工技术,SL/T 62-2020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62——201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有11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技术准备、现场灌浆试验、基岩帷幕灌浆、基岩固结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接缝灌浆、岸坡接触灌浆、覆盖层灌浆、施工记录和竣工资料。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增加了灌浆工程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智能化施工的要求;

---增加了使用湿磨细水泥浆液的有关规定;

---增加了采用无盖重和引管固结灌浆的有关规定;

---增加了采用引管固结灌浆与岸坡接触灌浆相结合的规定;

---增加了采用稠浆封隔灌浆法进行覆盖层灌浆的有关规定;

---增加了对灌浆工程施工抬动变形监测的技术要求;

---对若干重要技术参数进行了适当调整。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DJ 210——83 、---SL 62—1994 、-·-SL62—2014

1.0.1 为规范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查评定方法,满足工程安全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泥为主要灌浆材料的灌浆工程,包括水工建筑物地基和隧洞围岩的防渗与加固灌浆、混凝土坝的接缝灌浆与接触灌浆等。

本标准适用于1级、2级、3级水工建筑物,4级、5级水工建筑物可参照使用。

1.0.3 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灌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专职或专业的灌浆工程质量管理机构。相关各方应具有必要的灌浆工程经验。灌浆施工人员应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考核。

1.0.4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工序质量控制和检查,应将施工中间成果及时与设计参数及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如与设计预期有重大差别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必要时应对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进行调整。

1.0.5 灌浆工程施工应采用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灌浆工程施工与管理应采用数字化及云技术,积极采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减少人力,减少对灌浆过程的人为干预。

1.0.6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5005 钻井液材料规范

GB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SL27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279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SL282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SL31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L326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

SL345 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

SL677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237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

DL/T5794 灌浆记录仪检验规程

1.0.7 各项灌浆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检查验收等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水泥灌浆 cement grouting

利用灌浆泵或浆液自重,通过钻孔、埋管或其他方式把水泥浆液或以水泥为主要成分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的裂隙、孔隙,混凝土裂缝、接缝或孔洞内的工程措施。

2.0.2 回填灌浆 filling grouting

用浆液填充混凝土结构物施工留下的空穴、孔洞,或地下空腔,以增强结构物或地基的密实性的灌浆工程,也称充填灌浆。

2.0.3 固结灌浆 consolidation grouting

采用灌浆方法加固有裂隙或破碎等地质缺陷的地基以增强其整体性和承载能力的工程措施。

2.0.4 帷幕灌浆 curtain grouting

采用灌浆方法充填地基内的缝隙,形成阻水幕以降低作用在建筑物底部的渗透压力或减小渗流量的工程措施。

2.0.5 接缝灌浆 joint grouting

为使分块浇筑的坝体混凝土连成整体,对相邻坝块间的缝面进行灌浆的工程措施。

2.0.6 接触灌浆 contact grouting

采用灌浆方法加强建筑物与地基或围岩间的结合能力,以提高其接触面上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工程措施。

2.0.7 循环式灌浆 circulation grouting

通过射浆管将浆液注入到孔段底部,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隙中,部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循环流动状态的灌浆方式。

2.0.8 纯压式灌浆 non-circulation grouting

通过管路将浆液注入到孔段内和岩体裂隙中,浆液不再由孔段内返回的灌浆方式。

2.0.9 GIN 灌浆 grouting intensity number

一种灌浆工程的设计和控制方式,其要点是以灌浆压力和注入量的乘积为灌浆强度指数(GIN),以GIN等于某一常数作为各个孔段灌浆过程的控制和结束条件。

2.0.10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descending stage grouting

自上而下逐段钻孔,逐段阻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底的灌浆方法。又称为下行法。

2.0.11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 ascending stage grouting

将灌浆孔一次钻进到设计深度,然后自孔底开始往上逐段阻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口的灌浆方法。又称为上行法。

2.0.12 综合灌浆法 comprehensive grouting

在钻孔的某些部位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一些部位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法。

2.0.13 套阀管灌浆法 sleeve grouting

在覆盖层灌浆中,钻孔内置入管壁设出浆孔的套阀管,并在管外环状空隙充填低强度浆体,在套阀管内使用灌浆塞进行灌浆的方法。

2.0.14 孔口封闭灌浆法 orifice-closed grouting

在钻孔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上而下分段进行钻孔和灌浆,各段灌浆时都在孔口安装孔口封闭器下入射浆管进行循环式灌浆的方法。

2.0.15 拔管灌浆法 grouting with extraction of grouting pipe

在覆盖层灌浆中,钻孔中下入灌浆管,自孔底向上逐段拔管、逐段灌浆的灌浆方法。

2.0.16 稠浆封隔灌浆法 grouting with paste slurry as sealing material

在覆盖层灌浆中,钻孔中下入专用灌浆管,孔内注入膏状稠浆,利用其封闭和分隔孔段,自孔底向上逐段起拔灌浆管,逐段进行灌浆的方法。

2.0.17 灌浆试验 trial grouting

灌浆工程设计及施工前,为了解地基可灌性和灌浆可能取得的效果,从而论证确定灌浆孔布置、灌浆材料、灌浆方法和工艺参数,在灌浆区域现场进行的钻孔灌浆及测试等试验研究工作。

2.0.18 先导孔 pilot hole

灌浆工程中,用于查明验证或补充灌浆区域地质资料而最先施工的少数灌浆孔。

2.0.19 压水试验 waterpressure test

用栓塞将钻孔隔离出一定长度的孔段,并向该孔段压水,根据压力和流量的关系确定岩体渗透特性的一种原位试验。

2.0.20 简易压水试验 simple water pressure test

一种试验时间较短,不要求达到稳定水位,从而精确度较低的压水试验。其目的是大致了解灌浆施工过程中各孔段岩体的透水性。

2.0.21 注水试验 injection test

通过钻孔向试段注水,根据一定时间内注入水量和水位的关系,求算岩土层渗透系数的原位试验方法。

2.0.22 屏浆 measures for keeping pressure to stage

当灌浆工作达到设计压力,且注入率小于规定值以后,延续进行的灌浆阶段。本阶段目的是使已灌入的浆液加速泌水凝固、增强浆液结石强度。

2.0.23 闭浆 measures for keeping stage closed

灌浆段的灌浆工作结束后,为防止灌入孔段和裂隙内的浆液在地下水压力、地层压力或浆液自重作用下回流由孔口溢出,使用灌浆塞或孔口封闭器继续保持孔段封闭状态的措施。

2.0.24 高压水泥灌浆 high pressure cement grouting

灌浆压力大于或等于3MPa的水泥灌浆。

2.0.25 水灰比 water-cement ratio

水泥浆液中所含的水与水泥成分数量的比值。我国通常使用质量(重量)比,用数字或分式表示。同样,水与固相材料(水泥、黏土、粉煤灰等)的比值称为水固比。

3.1.1 岩石地基、覆盖层地基灌浆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设计文件或相应的资料∶

1 灌浆设计及相关建筑物结构详图和设计说明书。

2 灌浆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 主要灌浆材料来源及质量指标。

4 灌浆试验报告。

5 灌浆施工组织设计。

6 灌浆施工技术要求、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3.1.2 混凝土坝接缝灌浆和接触灌浆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设计文件或相应的资料∶

1 坝体结构图和接缝灌浆、接触灌浆设计说明书。

2 接缝灌浆、接触灌浆分区和灌浆系统设计图,及其完工资料。

3 坝块混凝土应达到的温度和测定温度的方法,接缝设计张开度、增开度。

4 主要灌浆材料来源及质量指标。

5 接缝灌浆、接触灌浆施工组织设计。

6 接缝灌浆、接触灌浆施工技术要求、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3.1.3 当需要对灌浆工程设计进行修订或补充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充分研究工程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遵照SL 274、SL279、SL282、SL319等的要求和本标准相关规定提出修订或补充设计文件,并获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和有关单位批准。

3.2.1 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和工程要求,编制灌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规划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制定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3.2.2 灌浆工程所用风、水、电、水泥浆、泥浆等临时设施容量、输送能力应能保证施工高峰期需要,重要工程宜设置备用水源和电源以及专用管路线路。大型灌浆工程应设置水泥浆液和膨润土(黏土)浆液的集中拌制站和现场试验室。

3.2.3 隧洞、廊道和井洞的适当部位宜设有灌浆机房。各种管路电线应架设整齐有序,作业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噪声、粉尘防治等应满足职业健康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3.2.4 当在陡坡面进行灌浆工程施工时,应对灌浆岩面危岩、松动块石予以清除处理,灌浆平台脚手架应平稳牢固,承载能力满足施工机械作业的要求;当在斜坡卷扬机道上或竖井吊篮中进行灌浆施工作业时,应对卷扬机的提升能力进行验算,并应有可靠的防滑制动措施。

3.2.5 当在水面进行灌浆工程施工时,对灌浆平台(或船只)的安全性应进行专项设计或验算。

3.2.6 灌浆施工废弃浆液、污水应经沉淀净化处理后排放;钻渣、废弃岩芯等应运输至指定场地。

3.2.7 对已施工完成的构筑物应实施成品保护,避免或减少污损破坏。

3.2.8 已完成灌浆或正在灌浆的部位,其附近30m以内不应进行爆破作业,确需爆破时应采取减振和防振措施,并征得设计和监理单位的同意。

3.2.9 应根据对水工建筑物的统一安排,划分灌浆工程单元工程,对各个钻孔、引(埋)管统一分类和编号,所有灌浆孔应与设计图纸一一对应。

3.2.10 各类原始记录应做到真实、准确、齐全、整洁、及时,当班签认。

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工程施工过程参数应采用记录仪记录,未使用记录仪的灌浆施工记录应有专人在现场随着施工作业的进行使用墨水笔逐项填写。各种记录资料应及时整理,编制成所需的图表和其他成果资料,并应符合归档要求。

3.3 灌浆材料和浆液

3.3.1 灌浆工程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或复合硅酸盐水泥等。当有抗侵蚀或其他要求时,应使用特种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灌浆时浆液水灰比不宜大于1。

3.3.2 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应符合GB175或所采用的其他水泥的标准以及本条文的规定。

各类灌浆工程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42.5或以上。帷幕灌浆、坝体接缝灌浆和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细度宜为通过80μ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

3.3.3 灌浆用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3.3.4 灌浆用水应符合SL677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3.3.5 基岩帷幕灌浆、基岩固结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接缝灌浆和岸坡接触灌浆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时,根据需要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可使用下列类型浆液∶

1 细水泥浆液,包括干磨细水泥浆液、湿磨细水泥浆液,超细水泥浆液。

2 水泥基混合浆液,即加入掺合料的水泥浆液,包括黏土

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水泥砂浆等。

3 稳定浆液,即掺有稳定剂,2h析水率不大于5%的水泥浆液。

4 膏状浆液,即以水泥、黏土(膨润土)为主要材料的初始塑性屈服强度大于50Pa的混合浆液。

5 其他浆液。

3.3.6 覆盖层灌浆材料应根据地层的组成、透水性、地下水流速、灌浆材料来源和灌浆目的等条件,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可使用下列类型浆液∶

1 水泥基浆液,包括普通水泥浆、细水泥浆、黏土(膨润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矿渣粉水泥浆、水泥砂浆、水玻璃水泥浆等。

2 黏土浆、膨润土浆,或掺入了胶凝材料的黏土浆、膨润土浆。

3 其他浆液。

3.3.7 根据灌浆工程需要,掺入浆液的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黏土或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粒径小于0.005mm)含量不宜少于2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

2 膨润土,品质指标应符合GB/T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的规定。

3 粉煤灰,根据工程需要可使用F类和C类的工级或Ⅱ级粉煤灰,其品质指标应符合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规定。

4 砂,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以细砂、中砂为宜。

5 在浆液中加入的其他掺和料,应通过室内试验或现场试验确定。

3.3.8 根据灌浆工程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GB50119对掺入水工混凝土或砂浆中的外加剂的有关规定∶

1总则……………………………………………………………1

2术语……………………………………………………………3

3技术准备………………………………………………………6

3.1设计文件……………………………………………………6

3.2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7

3.3灌浆材料和浆液……………………………………………8

3.4灌浆设备和机具……………………………………………10

3.5制浆………………………………………………………12

3.6数字化管理…………………………………………………13

4现场灌浆试验…………………………………………………15

5基岩帷幕灌浆…………………………………………………17

5.1一般规定…………………………………………………17

5.2钻孔………………………………………………………19

5.3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20

5.4灌浆方法和灌浆方式………………………………………21

5.5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21

5.6孔口封闭灌浆法……………………………………………23

5.7特殊情况处理………………………………………………24

5.8搭接帷幕灌浆………………………………………………26

5.9灌浆结束和封孔……………………………………………27

5.10质量检查…………………………………………………28

6基岩固结灌浆…………………………………………………30

6.1一般规定…………………………………………………30

6.2钻孔、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31

6.3灌浆和封孔…………………………………………………31

6.4无盖重和引管固结灌浆……………………………………32

6.5质量检查…………………………………………………34

7隧洞灌浆………………………………………………………36

7.1一般规定…………………………………………………36

7.2回填灌浆…………………………………………………36

7.3固结灌浆…………………………………………………38

7.4钢衬接触灌浆………………………………………………39

7.5隧洞封堵段灌浆……………………………………………40

7.6质量检查…………………………………………………41

8混凝土坝接缝灌浆……………………………………………43

8.1一般规定…………………………………………………43

8.2灌浆系统的布置……………………………………………44

8.3灌浆系统的加工安装和检查维护……………………………45

8.4灌浆准备和灌浆……………………………………………47

8.5特殊情况处理………………………………………………49

8.6质量检查…………………………………………………50

9岸坡接触灌浆…………………………………………………53

9.1一般规定…………………………………………………53

9.2灌浆方法…………………………………………………53

9.3质量检查…………………………………………………55

10覆盖层灌浆…………………………………………………56

10.1一般规定…………………………………………………56

10.2套阀管灌浆法……………………………………………58

10.3孔口封闭灌浆法…………………………………………61

10.4拔管灌浆法………………………………………………63

10.5稠浆封隔灌浆法…………………………………………65

10.6质量检查…………………………………………………66

11施工记录和竣工资料………………………………………68

附录A浆液主要性能现场检测方法…………………………71

附录B抬动变形监测…………………………………………77

附录C灌浆工程压水试验……………………………………80

附录D覆盖层灌浆钻孔注水试验……………………………85

附录E灌浆工程施工记录和成果图表………………………88

标准用词说明……………………………………………………107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108

条文说明…………………………………………………………10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SL/T 62-2020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ICS 03.220.20

CCS P 51 DB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T 1233—2022

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城市段照明设计规范

2022 - 04 - 06 发布 2022 - 07 - 06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0/T 1233-2022,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城市段照明设计规范,照明设计,高速公路城市段,DB50/T 1233-2022 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城市段照明设计规范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一般规定.........................................................................................................................................................2

5 照明设计要求.................................................................................................................................................2

6 光源、灯具选型与布灯设计要求.................................................................................................................7

7 照明控制要求...............................................................................................................................................11

8 供配电要求...................................................................................................................................................11

9 照明节能要求.............................................................................................................................................1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 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归口并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城市照明中心、重庆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高速公路路网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沪渝高速公 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史玲娜、邓秋、涂耘、赵纯雨、李茂华、薛巍、董海峰、付立家、彭伟、谢耀 华、李远哲、徐诗童、王院、李家兴、程宗庆、刘璋、万万、涂良良、秦萌。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城市段照明设计,光源、灯具选型与布灯设计,照明控制,供配 电,照明节能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及主城中心区规划范围内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城市段的照 明设计,其他区县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T 24969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T 26110 锌铝涂层 技术条件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166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T 527 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

JTG/T D70/2-01 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照明设施 Lighting facilities of urban road

用于道路照明和路段上隧道照明的灯杆、灯具、配电室、变压器、配电箱、地上地下管线、工作井、 附属设备等设施。

3.2 下穿道 Underground road

地表以下供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

3.3 1路面维持平均亮度(照度)Maintained average luminance(illuminance) of road surface

在计入光源计划更换时光通量的衰减以及灯具因污染造成效率下降等因素(即维护系数)后设计计 算时所采用的平均亮度(照度)值,即路面平均亮度(照度)维持值。 [来源:CJJ 45-2015,2.1.29]

3.4 照明功率密度 Lighting power density

单位路面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包括光源功率和灯具的电器附件的功耗)。 [来源:CJJ 45-2015,2.1.36,有修改] 4 一般规定

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城市段应设置照明设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