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1月 ( 第 2 页)

仿古建筑,创新管理,应用,施工技术,钢-木组合结构,仿古建筑钢-木组合结构构架创新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pdf

[摘要]针对钢-木组合结构构架仿唐塔式建筑这一新兴的结构体系,如何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又能体现建筑风格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钢、木构架体系的理论分析以及钢-木组合结构与木结构构造的对比分析,给出了节点深化设计要求、工艺流程与控制要点。通过实施表明,这种工艺分解与细化要求,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同时,达到了建筑艺术形制的要求。[关键词]仿古建筑;钢-木组合结构;创新管理施工技术应用

1工程与技术研究概况
某博物馆舍利塔为1座四角仿唐攒尖式佛塔,由基座和塔身两部分组成。整体建筑呈正方形,基座长29m,宽29m,塔身外观7层七檐,内为地下3层,地上14层(七明七暗),总建筑面积5489.34m2,建筑高度95m。主体骨架为钢柱、钢梁、现浇混凝土楼层板构成的钢结构框架,体现古建筑特点的斗供部分为木构件,露明的柱、梁枋等钢结构构件部位,全部用木板包裹,木构件表面做油饰处理。
舍利塔工程斗栱的运用完全采用唐代形制,斗栱用料为木材,与主体钢结构采用组合连接固定,钢梁、钢柱等外露钢构件、钢节点采用木板组合包装成枋、檩、柱头的仿古构件形式。工程设计及深化设计将整体建筑与佛教文化有机结合,体现现代与传统的相互融合,传承了唐代建筑艺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精髓。
2钢、木构架体系的理论分析
2.1古建筑木构架的形成和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是最早的框架结构体系;木构架所采用的方法,是在4根立柱的上端,用两横梁两横枋周围牵制成一“间架”,再在两梁之上架起层叠的梁架以支横桁:桁通一的左右两端,从梁架顶上脊瓜柱上,逐级降落,至前后枋上为止。桁上钉椽,排比并列,以承望板;望板以上始铺瓦作,这是“构架制”的最简单说法。屋顶上的荷载通过椽、檩、梁等构件逐级传给立柱,再由立柱传到基础上:墙并不承重,只起围护和分割空间的作用(见图1)。

(略)

3技术研究主要内容
在项目立项时,查阅国内仿古建筑施工领域,在仿古建筑钢-木组合结构构架施工技术方面,没有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可以借鉴。经过对舍利塔工程钢-木组合结构构架的建筑构造和结构受力状态分析研究,确定了以下技术性能指标。
1)柱头斗供处钢斜撑、钢檐檩、钢椽与柱组成的空间三角支撑体系,结构受力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整体的稳定性在理论状态分析中的科学合理性。
2)三角支撑体系与斗烘木构件连接在实际操作中位置的控制,保证连接的合理与牢固。
3)对斗栱节点部位的细部尺寸深化设计,准确表现唐代斗栱的构造形制。
4)完善建筑构造,将外露的钢结构或节点经过修饰处理后,完整地体现古建筑风貌。

(略)

4方案研究及确定
4.1技术研究思路的突破
在我国,古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基本上是基于一种“预制”和“装配”式的工艺观念而来的。中国古代的建筑工程之所以能够迅速完成,除了有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之外,“预制”和“装配”的建筑方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建筑设计之所以走向定型化,主要是配合施工中的“预制”和“装配”要求。而木构架梁柱及斗栱节点的构造是十分精巧和复杂的,互相之间的尺寸大小必须完全吻合,这种复杂的构造无法在高空中加工,必须在地面上制作无误后才能准确地装嵌进去。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技术为技术研究提供2点依据:①钢-木组合结构与木结构同属“构架制”的原理,钢材与木材同样具有易加工、可塑性好的特点,“预制”和“装配”的理念是可采取的;②构造必须计算准确无误,制作精确,方可实现两种材料的完美结合。
4.2技术研究过程
4.2.1选取结构研究节点
首先选取舍利塔工程中1层外檐柱头斗栱为研究对象,按照图纸斗栱的剖面尺寸,将钢斜撑和斗栱节点按1:1在平面上放样,通过对比钢结构与木构件的连接细部,解决以下问题。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SBN978-7-5517-0394-9,下册,企业全面目视化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孙淑琴,彩色PDF带书签,李建科,彩色PDF带书签《企业全面目视化管理手册(下册)作业指导书》孙淑琴、李建科

封面 -6
书名 -5
前言 -4
目录 -3
第十二章 取水工段 130
取水工段水泵机组作业指导书 130
真空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138
第十三章 加药工段 144
臭氧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144
PAM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157
活性炭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168
药剂投加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175
硫酸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7
氢氧化钠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7
液氯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7
格栅机运行作业指导书 -7
混凝池运行作业指导书 -7
第十四章 净水工段 -7
UCR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7
滤站运行作业指导书 -7
滤池控制台XBT作业指导书 -7
紫外发生器运行作业指导书 -7
第十五章 配水工段 -7
水泵机组运行作业指导书 -7
淡化水泵运行作业指导书 -7
第十六章 点检标准 -7
污泥系统点检指导书 -7
三期PLC控制柜点检指导书 -7
取水泵房低压配电间点检指导书 -7
取水泵房高压配电间点检指导书 -7
取水泵房变频水泵机组点检指导书 -7
取水泵房直启水泵机组点检指导书 -7
MCC500间点检指导书 -7
三期加药间点检指导书(铁铝) -7
三期加药间点检指导书(硫酸、氢氧化钠) -7
三期加药间点检指导书(活性炭) -7
三期PAM系统点检指导书 -7
臭氧控制柜点检指导书 -7
臭氧制备间点检指导书 -7
加氯间点检指导书 -7
氯瓶间点检指导书 -7
仪表间点检指导书 -7
三期增压水泵点检指导书 -7
混凝池点检指导书 -7
MCC300间点检指导书 -7
V型滤池点检指导书 -7
UCR点检指导书 -7
滤站高压配电室点检指导书 -7
三期空压机室点检指导书 -7
三期鼓风机室点检指导书 -7
三期反冲洗泵房点检指导书 -7
排泥管廊点检指导书 -7
三期紫外间点检指导书 -7
配水泵房低压配电间点检指导书 -7
电容补偿柜点检指导书 -7
配水泵房高压配电间点检指导书 -7
变压器室点检指导书 -7
三期配水泵房变频水泵机组点检指导书 -7
三期配水泵房直启水泵机组点检指导书 -7
三期配水泵房采样点点检指导书 -7
MCC510间点检指导书 -7
一、二期PAM系统点检指导书 -7
一、二期加药间点检指导书(铁铝) -7
一、二期加药间点检指导书(活性炭) -7
一、二期增压水泵点检指导书 -7
沉淀池点检指导书 -7
MCC310间点检指导书 -7
一、二期空压机室点检指导书 -7
一、二期鼓风机室点检指导书 -7
一、二期反冲洗水泵点检指导书 -7
仪表间与稀释装置点检指导书 -7
一、二期紫外间点检指导书 -7
水泵机组点检指导书 -7
一、二期PLC控制柜点检指导书 -7
封底 184

 

彩色PDF带书签《企业全面目视化管理手册(下册)作业指导书》孙淑琴、李建科已关闭评论

ICS 91.010.99
CCS P00 DB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50-2022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场检测技术管理标准
Management Standard of On-site Inspection Technology of Heilongj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Agency
2022-09-27发布 2022-10-2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50-202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场检测技,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场检测技,DB23/T 3350-2022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场检测技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组织实施,由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负责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兴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哈尔滨市上和时代市政工程材料检测有限贵任公司、黑龙江鹇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寒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牡丹江市科研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河市建筑安全站、黑河市工程质量监测站、大庆臣耀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工程质量咨询中心、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咨询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春生、孙晶、康永生、冯伟东、马军、李超、李洪岩、张岩、杨守成、李松涛、田军伟、吴丽、田轩、尹冬梅、李响、马永建、袁野、辛天乐、付广成、孟男、吕红伟、刘瀚、张百安、于欣宇、周子涵、周莉、姜元鹏、杜志军、高忠臣、邓承文、杨万民、潘文玉、于涛、邓伟财、王峰、于瑶、张红、赵晓明、路小顺、印莹莹、张琦、王预光、杨光、王宏光。

内容摘抄: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场检测技术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场检测技术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管理要求、地基基础质量现场检测、主体结构质量现场检测、钢结构质量现场检测、建筑节能质量现场检测、市政工程质量现场检测及超低能耗建筑质量现场检测。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场检测技术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700照明测量方法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26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GBT50315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5041川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险收标准
GB5061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T50621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GB/T50784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T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
CJJ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18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JG/T2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JGJ/T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18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T132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6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145混凝土结构后描固技术规程
JGJ/T152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
JGJ/T1刀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 182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JGJ/T294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JGJ/T299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JGJ340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T38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JGJ/T401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
JGJ/T403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
JGJ/T42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标准
JGJ/T437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JT/T738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3512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图
JTG/T J21-01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
TB1018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102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22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YS/T5219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
YS/T5223静力触探试验规程
DB23/T10I9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DB231206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
DB23/T177列黑龙江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规程
CECS:0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T/CECS02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T/CECS597地下连续墙检测技术规程
T/CECS740近零能耗建筑检测评价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testing services for quality ofconstruction engineenng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取得相应资质,对社会出具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或检测结论的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
3.2
工程质量现场检测on-site inspection of engineering quality
对工程实体实施的原位检查、检测和测试以及对从工程实体中取得的样品进行的检验和测试分析。
3.3
见证人员witnesses
具备相关检测专业知识,受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委派,对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过程真实性、规范性见证的技术人员

3.4
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为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
3.5
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s
检测机构自行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
3.6
管理评审management review
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3.7
量值湖源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3.8
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
依据预先制定的准则,采用检测机构间比对的方式,评价参加者的能力。
4基本规定
4.1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现场检测的检测机构应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发的资质证书。检测机构应在资质范围内及有效期内开展检测工作,
4.2建设工程质量现场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机构应与委托单位签订书面检测合同。非建设单位委托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工程质量验收依据。
4.3检测机构不应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4.4检测机构开展现场检测活动应编制检测方案,经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取得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
4.5检测机构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开及检测工作,对检险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不应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险检测报告。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报告严禁抽撤、替换或修改。
4.6现场检测工作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
4.7现场检测活动应遵守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检测人员应正确佩饿安全帽,登高检测作业时,检测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带,必要时检测区域应设立安全警戒线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4.8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检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9检测机构应使用符合行业和主管部门要求的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当具备条件能力时,检测机构应将现场检测数据及时上传至监控平台。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3
5管理要求5
6地基基础质量现场检测6
7主体结构质量现场检测9
8钢结构质量现场检测12
9建筑节能质量现场检测15
10市政工程质量现场检测17
11超低能耗建筑质量现场检测20
附录A(规范性)2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240.20
CCS L 79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51-2022
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估规范
202209-27发布 2022-10-2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51-2022,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估规范,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估规范,DB23/T 3351-2022 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估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黑龙江省政务大数据中心、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成钢、曹金全、徐鹏、岳伟强、张维新、孟庆新、仇静、吴兴刚、吕楷文、陈要武、杨大志、吕猛、王磊、李严、王艳君、刘思妤、张敬。

内容摘抄:

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估的内容、实施、结果及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的评估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077.1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评估
GB/T34078.1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总体规范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GB/T3407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政务云平台
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机房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等资源,发挥云计算墟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以及快速、按需、弹性的服务特征,为各政府部门构建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系统、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的电子政务综合性服务平台,简称政务云平台。
3.2
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反映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性能综合效果的一组指标,政务云监测部门和云使用单位可以使用这些指标来表征电子政务云平台所提供服务的服务效果和满意程度,简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3.3
电子政务云管理部门
负责规划和推进电子政务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服务的管理单位。
3.4
电子政务云监管部门
负责监管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和运行状态的管理单位。
3.5
云使用单位

利用电子政务云平台开展政务应用的各政务部门。
3.6
云服务商
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承建单位,在电子政务云管理部门规划指导下,负责电子政务云资源池的建设和维护,通过服务方式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及安全等各类基础设施资源满足云使用单位上云需求。
3.7
服务可用性
服务可用性是指一年内提供云服务的可用时间(单位分钟)与一年内总分钟数的比率。
4评估内容
4.1服务质量评估
服务质量评估从服务安全性、服务可靠性、服务响应性、运维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参照GB/T34077.1执行,具体评估指标见附录A。
4.2服务满意度评估
云使用单位服务满意度评估从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时效、服务管理、服务便捷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参照GB/T34077.1执行,具体评估指标见附录B。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丛书,ISBN 978-7-5123-1036-0,广东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电力科学研究院,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丛书 环境保护》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封面 1
题名页 2
版权页 3
编委会 5
序 7
前言 9
目录 11
第一章 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 11
第一节 电力环境保护的现状和任务 14
第二节 能源与环境 15
第三节 我国火电厂的污染排放状况 17
第四节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5
第二章 火电厂烟气除尘技术 25
第一节 烟气除尘技术概述 38
第二节 烟气除尘设备简介 56
第三节 烟气除尘设备的调试 61
第四节 烟气除尘设备的运行 67
第五节 烟气除尘设备的维护和定期试验 83
第三章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 83
第一节 气态污染物控制原理 94
第二节 烟气脱硫技术概述 112
第三节 烟气脱硫设备的调试 139
第四节 烟气脱硫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149
第四章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 149
第一节 烟气脱硝技术概述 162
第二节 烟气脱硝设备简介 168
第三节 烟气脱硝系统的调试 179
第四节 烟气脱硝设备的运行 185
第五节 烟气脱硝设备的维护和试验 202
第五章 火电厂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202
第一节 火电厂废水及其水质特性 206
第二节 火电厂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248
第三节 火电厂主要废水的处理及回用 274
第六章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 274
第一节 污染物在线监测仪表简介 274
第二节 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及调试 285
第三节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与日常维护 294
第四节 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校准与校验 296
参考文献 301
封底 302

内 容 提 要
为促进我国电源建设的快速发展,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生产人员了解、掌握超临界发电技术,积累超超临界机组建设、运行、管理经验,满足广大新建电厂、改扩建电厂培训、考核需要,特组织专家编写了本套《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丛书》。
本丛书包括《汽轮机设备及系统》、《锅炉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环境保护》六个分册。全套丛书由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内容力求反映我国超超临界1000MW等级机组的发展状况和最新技术,重点突出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工作原理、结构、启动、正常运行、异常运行、运行中的监视与调整、机组停运、事故处理等方面内容。
本书为《环境保护》分册,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火电厂烟气除尘、烟气脱硫、烟气脱硝、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等。
本书可作为从事1000MW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烟气除尘、烟尘脱硫、烟气脱硝、废水处理及回用专业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等岗位生产人员、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工作的重要参考,是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等的理想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师生的参考教材。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环境保护/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
(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丛书)ISBN 978-7-5123-1036-0
(略)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电力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回顾我国火电建设发展历程,我们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在设计、制造、施工、调试、运行和建设管理等方面,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篇章。这些年来,我国火电建设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国情出发,从满足国民生产对电力的需求出发,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机组,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保证,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能源优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

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一项先进、成熟、高效和洁净环保的发电技术,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火电机组已进入大容量、高参数、系列化发展阶段,自主研制、开发的超超临界机组取得了可喜成绩并成为主要发展机型。因此,掌握世界一流发电技术,为筹建、在建和投运机组提供建设、管理、优化运行和检修经验,对于实现设计制造国产化、创建高水平节能环保火电厂、保证电力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是我国一所综合性的科研研研究机构,一直秉承“科技兴院”的战略方针,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出版过多部优秀科技著作。这次他们组织专家编写的《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丛书》,能把他们掌握的百万机组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系统总结,有利于提高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设备制造、建设与调试、运行与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有利于推进超超临界机组的国产化进程并为更高温度等级的先进超超临界机组研发提供经验。而他们丰富的理论和实际经验,是完成这个任务的保证。

《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丛书》不仅总结了国外超超临界技术的先进成果和经验,还反映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特点不仅有理论上的论述,还有实际经验的阐述和总结。我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对提高我国电力技术发展水平、积累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经验、加速发电设备的国产化、实现电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祝本套丛书出版成功!

岑四(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8月

前 言
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和完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目前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商业化规模应用,并在高效、节能和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在环保及节约能源方面的需要以及在材料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持下,国际上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正在向着更高参数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急速增长,促使电力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电力工业的电源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有了较快增长,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未来将成为我国各大电网的主力机组。但是,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刚起步和迅速发展阶段,在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国内现在只有少量机组投运,运行时间也较短。根据电力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在近几年内,我国还将有许多台大容量、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机组相继投入生产运行。因此,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生产人员对技术上的需求都很大,很需要一些有关超临界发电技术方面的图书作为技术上的支持,并对电力生产和技术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作用,为此,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本套《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丛书》。
本丛书包括《汽轮机设备及系统》、《锅炉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环境保护》六个分册。全套丛书由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内容力求反映我国超超临界1000MW等级机组的发展状况和最新技术,重点突出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工作原理、结构、启动、正常运行、异常运行、运行中的监视与调整、机组停运、事故处理等方面内容。
本套丛书的出版,对提高我国电力装备制造水平;积累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运行、管理经验,加速发电设备的国产化,降低机组造价;实现火电结构调整,实现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丛书可作为从事1000MW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等岗位生产人员、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工作的重要参考,是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等的理想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师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为《环境保护》分册,全书由李丽主编。其中,第一章由姚唯建编写,第二章由汤龙华编写,第三章由程诺伟编写,第四章由温智勇、廖永进、郭斌编写,第五章由盘思伟编写,第六章由李丽编写。全书由李丽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电厂、科研院所及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所收集的资料有限,书中的缺点和谬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2010年8月

高清PDF带书签《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丛书 环境保护》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已关闭评论

ICS97.220.10
CCS Y 5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55-2022
冰盘场馆技术要求与开放条件
2022-09-30发布 2022-10-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55-2022,冰盘场馆技术要求与开放条件,场馆技术要求与开放条件,DB23/T 3355-2022 冰盘场馆技术要求与开放条件

前言
本文件按照G邻/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体育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哈尔滨市冰盘协会、哈尔滨市奥禹冰壶运动中心、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穆亮、杨大志、刘思妤、王霞、吕猛、张敬、吴献、李俊苹、谭恩飞。

内容摘抄:

冰盘场馆技术要求与开放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冰盘场馆技术要求及开放应具备的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向社会开放的冰盘场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T10001.1公共信总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7093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GB/T19995.3-2006天然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3部分:运动冰场
DB23/T2787冰雪运动项目图形符号
3术语和定义
GB/T19995.3-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冰盘场馆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冰盘训练、竞赛、健身和休闲等活动的场所。
3.2
冰场温度
冰面上高度1.3山处的空气温度。
[来源:GB/T19995.3-2006,定义3.3]
3.3
冰面温度
冰场冰表面的温度。
[来源:GB/T19995.3-2006,定义3.4]
3.4
冰场湿度
冰面上高度1.3山处的空气相对湿度。
[来源:GB/T19995.3-2006,定义3.5]
3.5
冰面平整度
冰场任意3m3区域内冰表面高差的程度。
[来源:GB/T19995.3-2006,定义3.6]

3.6
冰盘器材
满足人们开展冰盘活动需要的器材,包括但不限于冰盘、目标球、蹬冰器、冰盘底架等。
3.7
冰盘技术指导人员
传授冰盘运动理论和技能的人员。
4技术要求
4.1场地规格
4.1.1团队赛与目标赛场地规格相同(如图1、图2)。
a)赛道两条端线内沿之间冰面的长度是28m。赛道两条边线内沿之间的最大宽度是3m。两条赛道之间的距离是0.6m.
b)赛道的两端,在冰面内有几条清晰可见的平行线,包括:
1)后边界线,其外沿距对方目标区中心点25m:
2)前边界线,其外沿距对方目标区中心点19m:
3)蹬冰器示意线,长度0.25m,示意线宽度8-10mm,到对方目标区中心点24.5m.
c)中心点标志,长度0.35m,宽度8-10mm。
d)目标区边界线,赛场上每个目标区的边界线都由彩色标志划分,冰上场地上标志宽度为8-10mm,夏季场地上标志宽度为8-30mm.
e)起踏器长283mm,宽224m,厚10mm,安装三个定位钉后最大高度58mm。
4.1.2距离赛场地规格如图3。
4.1.3速度赛场地规格如图4.
4.2场地画法
团队赛、目标赛按照图1中给出的尺寸对冰盘竞赛场地进行划线,其中目标赛目标区按照图2中给出的尺寸进行划线。距离赛按照图3中给出的尺寸对冰盘竞赛场地进行划线。速度赛按照图4中给出的尺寸对冰盘竞赛场地进行划线。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美)威廉C·莱昂斯,ISBN978-7-5021-8899-3,空气与气体钻井手册,第3版,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空气与气体钻井手册(第3版)》(美)威廉C·莱昂斯

封面页 -12
书名页 -10
版权页 -9
前言页 -8
目录页 -5
1绪言 1
1.1宗旨和术语 1
1.2工程计算和单位制 1
1.2.1物理机理 2
1.2.2基本单位和用法 2
参考文献 4
2气体与钻井液钻井的对比 5
2.1旋转钻井 5
2.2循环系统 9
2.2.1正循环 9
2.2.2反循环 10
2.3钻井液钻井和空气钻井的对比 11
2.3.1优点和缺点 11
2.3.2流动特征 13
参考文献 17
3地面专用设备 19
3.1井场 19
3.2注气管汇 21
3.2.1泄压管线 21
3.2.2涤气器 21
3.2.3注液泵 21
3.2.4固体颗粒注入装置 22
3.2.5阀门 22
3.2.6压力表 22
3.2.7体积流量计 22
3.3井口装置 23
3.3.1旋转控制头 24
3.3.2防喷器组 26
3.4排屑管线 28
3.4.1排屑管线 29
3.4.2燃烧池 29
3.4.3主、次喷管 30
3.4.4岩屑取样器 30
3.4.5除尘器 31
3.4.6天然气检测器 31
3.4.7点火装置 31
参考文献 32
4井下设备 33
4.1旋转钻柱 33
4.1.1标准钻柱 33
4.1.2双壁钻柱 34
4.2钻头 35
4.2.1刮刀钻头 35
4.2.2牙轮钻头 36
4.2.3空气锤钻头 38
4.2.4钻头分类 40
4.3井下钻具组合 42
4.3.1钻铤 42
4.3.2稳定器和护眼器 42
4.3.3井下测量设备 44
4.4钻杆 45
4.4.1标准API钻杆 45
4.4.2加重钻杆 45
4.5安全设备 47
4.5.1浮阀 47
4.5.2方钻杆旋塞阀 48
4.6钻柱设计 48
参考文献 50
5压缩机与氮气发生器 51
5.1压缩机的分类 51
5.2不同标准气体单位 52
5.3连续流(动力型)压缩机 53
5.3.1离心式压缩机 53
5.3.2轴流式压缩机 54
5.4容积式压缩机 55
5.4.1往复式压缩机 55
5.4.2旋转式压缩机 56
5.4.3容积式压缩机优点 59
5.5压缩机轴功率要求 59
5.5.1基本的单级轴功率要求 59
5.5.2多级轴功率要求 63
5.6原动机输入功率要求 64
5.6.1压缩机系统组成 65
5.6.2往复式压缩机系统组成 65
5.6.3旋转压缩机系统组成 69
5.6.4燃料消耗 73
5.6.5小结 77
5.7压缩机系统示例 77
5.7.1小型往复式初级和增压压缩机系统 78
5.7.2四级往复式压缩机系统 79
5.7.3旋转初级压缩机和往复压缩机系统 79
5.8现场膜制氮气发生器 81
5.8.1氧气浓度极限 81
5.8.2膜分离设备效率 83
参考文献 83
6正循环钻井模型 85
6.1基本假设 85
6.2模型推导 86
6.2.1气体重量流量 86
6.2.2环空三相流 88
6.2.3钻头两相流 92
6.2.4钻柱两相流 93
6.3充气液钻井模型 95
6.4稳定泡沫钻井模型 95
6.5空气和气体钻井模型 97
参考文献 101
7反循环钻井模型 103
7.1基本假设 103
7.2模型推导 104
7.2.1气体的重量流量 104
7.2.2钻柱内三相流 106
7.2.3钻头三相流 109
7.2.4环空两相流 110
7.3充气液钻井模型 112
7.4稳定泡沫钻井模型 112
7.5空气和气体钻井模型 113
参考文献 116
8空气、气体及不稳定泡沫钻井 117
8.1深井钻井设计流程 117
8.2最小体积流量和压缩机配置 119
8.2.1理论研究 119
8.2.2工程实践 120
8.2.3工程设计图表 121
8.3井底压力和注入压力 128
8.4注水与地层出水 130
8.4.1井底状态下气体的饱和 131
8.4.2消除黏性 132
8.4.3防止烃类爆燃 132
8.5原动机燃油消耗 134
8.6小结 134
参考文献 134
9充气液钻井 136
9.1深井钻井设计 136
9.2充气液钻井作业 137
9.2.1钻杆注入方式 137
9.2.2环空注入方式 139
9.2.3优点和缺点 139
9.3最小体积流量 140
9.3.1理论研究 140
9.3.2工程实践 142
9.4无摩阻和有摩阻的计算实例 147
9.4.1无摩阻近似值 147
9.4.2均相多相流的主要和次要摩阻损耗 151
9.4.3主要、次要摩阻损耗和流体阻滞作用 152
9.5小结 157
参考文献 157
10稳定泡沫钻井 159
10.1稳定泡沫的流变性 160
10.1.1稳定泡沫的实验筛选 161
10.1.2实验筛选的经验算法 162
10.2深井钻井设计 162
10.3稳定泡沫钻井作业 163
10.4最小体积流量 164
10.5无摩阻和摩阻计算实例 166
10.5.1无摩阻近似解 167
10.5.2主要和次要摩阻损耗 168
10.6小结 170
参考文献 171
11专用井下钻井设备 173
11.1井下空气锤 173
11.2容积式液压马达 177
11.3小结 181
参考文献 182
12欠平衡钻井 183
12.1引言 183
12.2垂直井 184
12.2.1欠平衡钻井实例 184
12.2.2空气、气体和不稳定泡沫 186
12.2.3充气液 187
12.2.4稳定泡沫 188
12.2.5气体型流体 188
12.3定向井 189
12.3.1定向控制与测量 190
12.3.2膜制氮气钻水平井 192
12.3.3斜井(或者水平井)钻井方程 195
12.4小结 198
参考文献 198
附录A 单位和量纲,转换系数 199
附录B 大气的年平均状态参数 204
附录C 第8章计算实例的MathCad TM解法 206
附录D 第9章计算实例的MathCad TM解法 277
附录E 第10章计算实例的MathCad TM解法 383
附录F 第11章计算实例的MathCad TM解法 469
附录G 正循环钻井所需最小体积流量 519
插页页
附录页
封底页


为了及时学习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技术进步,本着先进、实用、有效的原则,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组织多方力量,对国外著名出版社和知名学者最新出版的、代表最先进理论和技术水平的著作进行了引进,并翻译和出版。
从2001年起,在跟踪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最新理论新技术发展和最新出版动态基础上,从生产需求出发,通过优中选优已经翻译出版了8辑近50本专著。在这套系列丛书中,有些代表了某一专业的最先进理论和技术水平,有些非常具有实用性,也是生产中所亟需。这些译著发行后,得到了企业和科研院校广大生产管理、科技人员的欢迎,并在实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到了促进生产、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部分石油单位统一购买并配发到了相关的技术人员手中。同时中国石油总部也筛选了部分适合基层员工学习参考的图书,列入“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活动的书目,配发到中国石油所属的4万个基层队站。该套系列丛书也获得了我国出版界的认可,三次获得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引进版科技类优秀图书奖”,形成了规模品牌,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11年在前8辑出版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调研、筛选,又推选出了国外最新出版的6 本专著,即《油藏工程手册》、《现代油藏工程》、《钻井工程手册》、《空气与气体钻井手册(第三版)》、《燃气轮机工程手册》、《阀门选用手册(第五版)》,以飨读者。
在本套丛书的引进、翻译和出版过程中,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组织了一批著名专家、教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翻译和审校人员,使得该套丛书能以较高的质量和效率翻译出版,并和广大读者见面。
希望该套丛书在相关企业、科研单位、院校的生产和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原 书 前 言
第三版的《空气与气体钻井手册》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和地热流体开发,对于从事气体钻井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师、地球科学家来说是一本工程实践教材。本书包括空气(气体)钻井、充气钻井和泡沫钻井。在机械破岩方面,本书涵盖了传统的旋转钻井、井下动力钻具钻井、井下空气锤冲击钻井。
本书的第一版是在1984年由休斯敦的Gulf公司出版。主要是为了油气钻井工业而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第一次印刷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售完了。第二版是在2001年由MCGraw-Hill公司出版,增加了很重要的关于浅层钻井技术的章节(例如,水井、环境监测井、双壁钻杆和空气锤技术)。
新编第三版的独特之处在于全部公式计算均由英制和国际单位制表示,包括空气(气体)钻井、充气钻井和泡沫钻井的重要方程。方程的求解以MathCadTM为基础,采用英制和国际单位,将这些复杂流体问题的求解过程清晰地展示给读者,MathCadTM的求解过程详见附录。
作者要感谢Elsevier Science和Technology Books的编辑和全体工作人员,尤其是高级编辑Ken McCombs和开发项目经理Anne McGee在手册准备阶段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作者也要感谢威德福国际公司欠平衡钻井全体技术人员对手册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还要特别感谢Jim Stanley的不断鼓励。
作者希望钻井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对本书进行指导批评,也对本书中存在的一些疏漏表示歉意。我们知道这本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我们也相信这个版本内容是完整的。
William C.Lyons
Boyun Guo Reuben L. Graham
Greg D. Kawley

ICS 35.240.20
CCS L67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11—2022
“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规范
2022-05-09发布 2022-06-08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DB23/T 3211-2022,DB23/T 3211-2022 “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黑龙江省政务大数据中心、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天阳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艳、阚洪锦、姜虹、景艳馥、彭雪松、刘晓华、刘晨鑫、王增仁、赵成立、郑辉、陈要武、杨大志、吕猛、王磊、李严、王艳君、刘思妤、张敬。

内容摘抄:

“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黑龙江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的数据汇聚过程中对数据质量要求与非标准数据的反馈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3/T2832-2021“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数据规范第1部分:监管基础数据
DB23/T2833-2021“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数据规范第2部分:监管行为数据
DB23/T2834-2021“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数据规范第3部分:监管辅助数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
按照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相关数据标准,汇聚本省监管数据,建设监管数据中心,形成各类监管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数据质量,满足数据上报、共享、分析等需要。
3.2
数据质量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数据的特性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要求的程度,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3.2
数据质量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数据的特性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要求的程度,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3.3
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数据质量
4.1目标与范围
按照DB23/T2832-2021、B23/T2833-2021和DB23/T2834-2021的规定执行。对汇聚上报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去重、比对、校核、标准化转换、关联整合等处理并且依据治理规则进行数据治理,提升并入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基础库的数据质量。
4.1.1质量目标
保证数据安全,实现数据资源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的各应用系统应用以及在各市(地)的数据共亭。
4.1.2数据范围
从中省直部门、各市(地)汇聚的监管对象、监管行为、执法人员、信用信总、投诉举报、互联网及第三方机构数据、双随机一公开计划等监管相关数据。
4.2工作说明
数据质量的主要工作是针对接入的数据启动数据治理,对于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要启动错误数据反馈流程,协同中省直部门和各市(地)的数据源方共同处理。
为了中省直部门、各市(地)上报的数据完整、可用,通过数据治理处理过的数据问题,能够自动并及时反馈给中省直部门、各市(地),中省直部门、各市(地)获取到数据质量报告后及时重新把相应数据完善再进行上报。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080.30
CCS A 12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57-2022
冰雪景观景区游乐项目服务规范
2022-09-30发布 2022-10-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57-2022,冰雪景观景区游乐项目,冰雪景观景区游乐项目服务规范,游乐项目服务规范,DB23/T 3357-2022 冰雪景观景区游乐项目服务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玉明、张劲男、高楠、张志君、刘菊英、刘晓丽。

内容摘抄:

冰雪景观景区游乐项目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冰雪景观景区游乐项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基本要求、冰雪游乐项目服务、部门岗位和人员服务要求、管理和制度。
本文件适用于冰雪景观景区的游乐项日服务。其他景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840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T16767-2010游乐园(场)服务质量
DB23/T1558-2022冰雪景观景区安全防护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冰雪景观
在一定温度条件和环境中,以冰、雪为原料建造的或自然形成的具有冰雪艺术特色,供人观赏、体验或活动的冰雪建筑以及冰雪形态,如冰雕、雪雕、冰瀑等冰雪艺术景观和冰雪游乐活动场地及设施。
[来源:DB23/T1558-2022,3.1]
3.2
冰雪游乐项目
在冰雪景观景区内设置的以冰雪为载体或媒介的游乐性设施和活动。
[来源:DB23/T1558-2022,3.3]
3.3
无动力冰雪游乐项目
以冰雪为载体,本身无动力,靠自然力驱动、参与人自身力或无外加动力驱动的游乐项目。

3.4
有动力冰雪游乐项目
以冰雪为载体,具有外加动力驱动的游乐项目。
4分类
游乐项目可分为无动力冰雪游乐项日、有动力冰雪游乐项目和其他冰雪游乐项目。其中:
一一无动力冰雪游乐项日,包括冰雪滑梯、雪圈、冰陀螺等:
一一有动力冰雪游乐项日,包括雪地摩托、雪地卡丁车等:
一一其他冰雪游乐项目,包括攀冰岩、堆雪人、动漫演出、冰上舞蹈、冰雪狂欢夜、冰上保龄球、雪地滚筒等。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1
5基本要求2
6冰雪游乐项目服务2
7部门岗位和人员服务要求3
8管理和制度.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100.02
CCS A 12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56—2022
冰雪景观景区安全防护管理规范
2022-09-30发布 2022-10-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56-2022,冰雪景观景区安全防护,冰雪景观景区安全防护管理规范,景区安全防护管理规范,DB23/T 3356-2022 冰雪景观景区安全防护管理规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玉明、张劲男、张志君、董玥、王小溪。

内容摘抄:

冰雪景观景区安全防护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冰雪景观景区安全防护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防滑措施、冰雪景观安全防护措施、节庆赛事活动的安全要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冰雪景观景区运营期间的安全防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1202-2016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DB23/T1766-2016冰雪景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DB23/T2105-2018冰雪景观景区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冰雪景观
在一定温度条件和环境中,以冰、雪为原料建造的或自然形成的具有冰雪艺术特色,供人观赏、体验或活动的冰雪建筑以及冰雪形态,如冰雕、雪雕、冰瀑等冰雪艺术景观和冰雪游乐活动场地及设施。
3.2
冰雪景观景区
以冰雪景观为标的物,满足人们观赏和体验冰雪景观及进行冰雪娱乐活动为主要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区域,该区域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并进行旅游运营。本文件中的景区均为冰雪景观景区。
3.3
冰雪游乐项目
在冰雪景观景区内设置的或自然形成的以冰雪为载体或媒介的游乐性设施和活动。
4基本要求
4.1冰雪景观景区安全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人负责。
4.2应制定系统的安全措施,配备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游客安全。

4.3冰雪景观、游乐区设施应确保安全性、牢固性,兼顾娱乐性功能和观赏性功能。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2
6冰雪景观安全防护措施3
7节庆、赛事活动的安全要求3
8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SBN978-7-111-49915-2,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第2版,赵同贺,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新型开关电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第2版)》赵同贺

封面 -9
书名 -8
版权 -7
前言 -6
目录 -5
第1章 开关电源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1
1.1 开关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1
1.1.1 反激式电路设计要求和原则 1
1.1.2 正激式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3
1.1.3 半桥式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5
1.1.4 全桥式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6
1.1.5 推挽式电源设计要求和原则 8
1.2 开关电源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8
1.2.1 整流电路 8
1.2.2 输入低通滤波电路 12
1.2.3 峰值电压钳位吸收电路 12
1.2.4 功能转换快速开关电路 13
1.2.5 输出恒流、恒压电路 14
1.2.6 PFC转换电路 15
1.2.7 PWM转换电路 17
1.2.8 开关电源保护电路 21
1.2.9 开关电源软启动电路 28
1.3 开关电源电路设计理论 30
1.3.1 开关电源控制方式设计 30
1.3.2 低通滤波抗干扰电路设计 32
1.3.3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36
1.3.4 整流二极管及开关管的计算选用 39
1.3.5 开关电源吸收回路设计 41
1.4 开关电源多路输出反馈回路设计 42
1.4.1 多路输出反馈电阻的计算 42
1.4.2 多路对称型输出的实现 44
1.4.3 多路输出变压器的设计 45
1.4.4 设计多路输出高频变压器的注意事项 45
1.5 恒功率电路的设计 47
1.5.1 恒流、恒压的工作原理 47
1.5.2 电流控制电路设计 48
1.5.3 电压控制电路设计 48
1.5.4 反馈电压的计算 49
1.6 SG6858恒功率控制电源实例 49
1.6.1 SG6858电路的工作原理 50
1.6.2 SG6858恒功率电路的参数计算 51
1.7 输出电路设计 53
1.7.1 高频阻容吸收回路设计 53
1.7.2 滤波电感的计算 53
1.7.3 输出滤波电容的计算 54
1.7.4 光耦合器降压电阻的计算 54
1.7.5 误差放大器频率补偿的计算 55
第2章 开关电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用 56
2.1 功率开关晶体管的特性与选用 56
2.1.1 MOSFET的特性及主要参数 56
2.1.2 MOSFET驱动电路及要求 57
2.1.3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特性及主要参数 58
2.1.4 IGBT驱动电路 59
2.1.5 晶体管的开关时间与损耗 60
2.2 软磁铁氧体磁心的特性与选用 61
2.2.1 磁性元件在开关电源中的作用 62
2.2.2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62
2.2.3 磁心的结构及选用原则 64
2.3 光耦合器的特性与选用 66
2.3.1 光耦合器的分类 67
2.3.2 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67
2.3.3 光耦合器的主要参数 67
2.3.4 光耦合器的选用原则 68
2.4 二极管的特性与选用 69
2.4.1 开关整流二极管 69
2.4.2 稳压二极管 70
2.4.3 快速恢复及超快速恢复二极管 71
2.4.4 肖特基二极管 73
2.4.5 瞬态电压抑制器 73
2.5 自动恢复开关的特性与选用 74
2.5.1 自动恢复开关的工作原理 74
2.5.2 自动恢复开关的检测方法和选用原则 75
2.6 热敏电阻 76
2.7 TL431精密稳压源的特性与选用 77
2.7.1 TL431的性能特点 78
2.7.2 TL431的工作原理 78
2.7.3 TL431的应用 78
2.7.4 TL431的检测方法 79
2.8 压敏电阻 79
2.8.1 压敏电阻的特性与选用 79
2.8.2 压敏电阻的主要参数 80
2.8.3 压敏电阻的分类 80
2.9 电容器的特性与选用 80
2.9.1 陶瓷电容 80
2.9.2 薄膜电容 82
2.9.3 铝电解电容 83
2.9.4 固态电容 86
2.9.5 超级电容器 86
2.10 磁珠 88
2.10.1 磁珠的特性 88
2.10.2 磁珠的主要参数 88
2.10.3 磁珠的选用 89
2.10.4 磁珠的分类 89
2.11 大功率散热器 89
2.11.1 散热器的基本原理 90
2.11.2 散热器的设计 90
第3章 开关电源脉宽调制转换电路的设计 92
3.1 具有软启动、准谐振的NCP1207脉宽调制电源 92
3.1.1 NCP1207电路特点 92
3.1.2 NCP1207电路工作原理 93
3.1.3 NCP1207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96
3.1.4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计算 98
3.2 电流控制模式准谐振的NCP1337脉宽调制电源 100
3.2.1 NCP1337电路特点 100
3.2.2 NCP1337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102
3.2.3 正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102
3.2.4 NCP1337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106
3.3 具有安全可靠多路输出的UC3852脉宽调制电源 107
3.3.1 UC3852电路特点 107
3.3.2 UC3852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109
3.3.3 正激式双晶体管变换电路脉冲变压器设计 110
3.3.4 双管正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111
3.4 具有双路光电检测的VIPER53脉宽调制电源 113
3.4.1 VIPER53电路特点 113
3.4.2 VIPER53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115
3.4.3 VIPER53电路参数设计 115
3.4.4 反激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118
3.5 具有LED调光的LM3445脉宽调制电源 122
3.5.1 LM3445调光的主要特点 123
3.5.2 LM3445隔离反激式电源工作原理 123
3.5.3 高频变压器设计 126
3.6 具有零电压谐振、高效率、低辐射的L6598脉宽调制电源 128
3.6.1 零电压谐振变换的工作原理 129
3.6.2 L6598电路性能特点 129
3.6.3 L6598电路元器件及主要工作参数计算 130
3.6.4 高频变压器设计 134
3.7 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的IR3842脉宽调制电源 134
3.7.1 IR3842芯片特点 134
3.7.2 IR3842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136
3.7.3 IR3842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137
3.7.4 高频变压器设计 138
3.8 具有输入电压宽、性能稳定的UC3845BN脉宽调制电源 140
3.8.1 UC3845BN电路特点 140
3.8.2 UC3845BN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140
3.8.3 UC3845BN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142
3.8.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143
3.8.5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144
3.9 具有低电流启动、电流控制模式的LM5021脉宽调制电源 145
3.9.1 LM5021电路特点 145
3.9.2 LM5021电路工作原理 146
3.9.3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148
3.9.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149
3.9.5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149
3.10 具有电流电压双模式控制的IRS4015脉宽调制电源 150
3.10.1 IRS4015电路特点 150
3.10.2 IRS4015电路工作原理 151
3.10.3 IRS4015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152
3.10.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153
3.10.5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154
第4章 功率因数调制转换电路设计 155
4.1 电流谐波 155
4.1.1 电流谐波的危害 156
4.1.2 功率因数 156
4.1.3 功率因数与总谐波含量的关系 157
4.1.4 功率因数校正的意义与基本原理 158
4.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160
4.2.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主要优缺点 160
4.2.2 有源功率因数转换的控制方法 161
4.2.3 峰值电流控制法 161
4.2.4 滞环电流控制法 163
4.2.5 平均电流控制法 164
4.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165
4.3.1 峰值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165
4.3.2 UC3854用平均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172
4.3.3 ML4813用滞环电流控制法电路设计 175
4.4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178
4.4.1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基本原理 179
4.4.2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179
4.5 具有PFC与LLC双重调制转换的PLC810PG电源 181
4.5.1 LLC谐振变换拓扑结构变换 181
4.5.2 PLC810PG电路工作原理 183
4.5.3 PLC810PG电路主要参数计算 183
4.5.4 高频变压器设计 185
4.6 具有“三高一小”的FAN4803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187
4.6.1 FAN4803电路特点 187
4.6.2 FAN4803电路工作原理 190
4.6.3 PWM功率级电路工作原理及脉冲变压器设计 192
4.7 输出低电压、大电流的L6565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194
4.7.1 16565电路特点 194
4.7.2 L6565与L6561所组成电路工作原理 194
4.7.3 升压变压器TR1设计方法 197
4.7.4 高频变压器TR2设计方法 198
4.8 具有谐振式临界电流控制模式的L6563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199
4.8.1 L6563的功能特点 199
4.8.2 L6563及L6599的工作原理 200
4.8.3 L6563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202
4.8.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204
4.8.5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206
4.8.6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206
4.9 连续电流控制恒功率输出的L6598转换电源 206
4.9.1 NCP1653的功能特点 208
4.9.2 L6598的功能特点 209
4.9.3 L6598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210
4.9.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211
4.9.5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212
4.10 智能化控制用的NCP1280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212
4.10.1 三种主控芯片的特点 213
4.10.2 NCP1280电路工作原理 214
4.10.3 NCP1280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216
4.10.4 高频变压器TR3设计方法1 217
4.10.5 高频变压器TR3设计方法2 219
4.11 具有电荷泵性质的ICEIQS01功率因数转换电源 219
4.11.1 ICEIQS01电路特点 219
4.11.2 ICEIQS01片内功能 220
4.11.3 ICEIQS01电路工作原理 220
4.11.4 ICEIQS01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223
第5章 DC/DC转换电路设计 226
5.1 高效率、低成本的UC3843直流转换电源 226
5.1.1 UC3843电路工作原理 226
5.1.2 UC3843的引脚功能 228
5.1.3 UC3843电路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 228
5.1.4 高频变压器设计 229
5.2 具有电流控制模式同步整流的LT3825直流变换电源 230
5.2.1 LT3825的功能特点 230
5.2.2 LT3825电路工作原理 231
5.2.3 LT3825电路工作参数计算 232
5.2.4 高频变压器设计 233
5.3 可编程输入推挽式MAX5069A直流变换电源 234
5.3.1 MAX5069A电路功能 234
5.3.2 MAX5069A的引脚功能 234
5.3.3 MAX5069A功能详述 236
5.3.4 高频变压器设计 238
5.4 具有电压控制模式单信号反馈的NCP1560直流变换电源 240
5.4.1 NCP1560电路特点 240
5.4.2 控制IC的功能特点 240
5.4.3 由NCP1560所组成的DC/DC转换电路工作原理 241
5.4.4 高频变压器设计 243
5.5 采用同步整流桥式变换的UC3525B直流变换电源 246
5.5.1 UC3525B电路特点及其应用 246
5.5.2 UC3525B电路工作原理 247
5.5.3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249
5.5.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252
5.6 具有高速转换的UC3825直流变换电源 252
5.6.1 概述 252
5.6.2 UC3825电路特点 253
5.6.3 UC3825电路工作原理与应用 254
5.6.4 推挽式高频变压器设计 255
5.7 具有高效无辐射的SG3535A直流变换电源 257
5.7.1 SG3535A电路特点 258
5.7.2 SG3535A电路工作原理 258
5.7.3 SG3535A电路主要参数计算 261
5.7.4 高频变压器设计 262
5.8 具有自动恢复功能的CW3524直流变换电源 263
5.8.1 CW3524电路特点 263
5.8.2 CW3524电路工作原理 265
第6章 单片开关电源电路设计 267
6.1 恒压/恒流式TOP227Y三端单片开关电源 267
6.1.1 TOP227Y性能特点 267
6.1.2 TOP227Y恒流恒压工作原理 268
6.1.3 TOP227Y恒功率电路设计 270
6.1.4 TOP227Y内部结构 271
6.2 恒功率模式TOP204Y三端单片开关电源 274
6.2.1 TOP204Y电路工作原理 274
6.2.2 TOP204Y电路设计要求 275
6.2.3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276
6.2.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276
6.2.5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277
6.3 高效率自动调节的TNY279P四端单片开关电源 277
6.3.1 Tiny switch—Ⅲ系列产品性能特点 277
6.3.2 Tiny switch—Ⅲ系列工作原理 278
6.3.3 TNY279P电路设计 278
6.3.4 高频变压器设计 280
6.4 高效率能自动启动的TNY256P四端单片开关电源 281
6.4.1 TNY256P性能特点 281
6.4.2 TNY256P四端电源工作原理 282
6.4.3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284
6.4.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284
6.5 高集成度无辐射的MC33374五端单片开关电源 285
6.5.1 MC33370系列性能特点 285
6.5.2 MC33374电路工作原理 286
6.6 多功能软启动TOP246Y六端单片开关电源 287
6.6.1 TOP246Y性能特点 288
6.6.2 TOP246Y变换电路工作原理 289
6.6.3 TOP246Y电路的PCB设计注意事项 292
6.6.4 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 292
6.7 高效率自动调整的TOP249Y六端单片开关电源 297
6.8 电源效率 298
6.8.1 如何提高高频变压器性能 299
6.8.2 如何提高开关电源效率 300
6.8.3 如何提高PCB设计质量 303
6.8.4 开关电源怎样实现准谐振 304
第7章 研发开关电源的程序步骤 307
7.1 开关电源研发程序 307
7.1.1 审题,确定实施方案 307
7.1.2 电路的设计与选用 307
7.1.3 元器件的选用设计计算 308
7.1.4 PCB的设计 308
7.1.5 项目预算 309
7.2 UCC28600研发实例 309
7.2.1 用户市场要求及可行性 309
7.2.2 绿色开关电源 309
7.2.3 UCC28600的功能 309
7.2.4 UCC28600的工作原理 310
7.2.5 UCC28600电路PFC的设计计算 313
7.2.6 UCC28600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316
7.2.7 UCC28600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317
7.2.8 UCC28600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318
7.2.9 UCC28600电路PWM的计算 320
7.2.10 UCC28600电路输出控制元件的计算 321
7.3 UC3842研发实例 323
7.3.1 UC3842电路应用的意义 323
7.3.2 UC3842电路的特点和结构 323
7.3.3 UC3842电路元器件的计算 323
7.3.4 UC3842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1 325
7.3.5 UC3842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2 327
7.3.6 UC3842电路高频变压器设计方法3 327
7.4 PCB的设计 328
7.4.1 PCB的布局、布线要求 328
7.4.2 PCB的设计过程 329
7.4.3 PCB的设计原则 330
7.4.4 PCB的布线技巧 331
7.4.5 元器件放置注意事项 332
7.5 如何把原理图转换为PCB图 332
7.5.1 元件属性的设置 333
7.5.2 电路布线 334
7.5.3 由原理图生成网络表 334
7.5.4 元件自动布局 335
7.6 如何快速有效地制作PCB 337
封底 339

前言
开关电源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技术,是由电子技术、材料技术、机械金属工艺学以及电磁辐射传导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前沿科学。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电源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高可靠性、高效率、高频率、高功率密度、高功率因数的新型电源不断涌现。在这种高要求的推动下,随之出现了新的电磁材料、新的转换变换技术、新的电子元器件、新的控制理论以及新的运行软件。这样,就要求广大电源研发人员在新的环境下,要有效、快速地开发出新的电源产品。但是开发的新产品能否具有好的电磁兼容性、高的功率因数、高的功率密度,是否能快速生产成型,这是广大电源生产工作者所奋斗的目标。
开关电源所要的输出低电压、大电流是目前电源领域内一项难度很大的课题之一,快速准确地计算电源各项技术参数也无章可循。
我们知道,开关电源的产品从表面上看比较简单,理论上也不太深奥,但是要开发出各项指标都合格的电源是比较难的,说它难不是技术水平不够,而是许多元器件的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参数分散性很大,有很多元器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技术参数也不易测试,再加上图样上标注的元器件参数不精确等,很难研发出高质量的产品,如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磁心就有很多隐含参数,单从一种方法计算变压器参数很难做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产品;再如,电能磁能的转换是不能测量的,所以说研发开关电源是"三分理论,七分实践"。
本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从“一、二、三”开篇,以研发开关电源的程序步骤结束,全书共分七章,围绕“选用”、“转换”、“设计计算”展开,“一”就是一个元器件选择,它包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选用原则;“二”是两个转换,即是脉冲调制转换和功率因数转换,一个电源没有这两个转换就不是开关电源;“三”是三个设计,分别是电路设计、变压器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本书浅显易懂,没有繁琐复杂的计算公式,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对电路原理图不但进行了定性分析推断,而且对很多元器件做了定量分析计算,这样在电源的研发过程中为有效地判断处理原理图上的错误寻求到依据,为某些不正确的参数找到修正错误的方法,避免在电源通电时出现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本书尤其是对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计算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核定,避免了对变压器采用一种方法计算甚至不计算而盲目模仿开发导致失败的危险。本书还叙述了如何把原理图转换为PCB图避免在原理图上因连线繁琐出现错误,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制作PCB。
本书对开关电源研发工程技术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本书主要由赵同贺编著,参与编写的还有刘军、王通、王娟、薛素云、李晓芳、李传光、薛鸿德、赵丹丹、吴慎山、吴东芳、薛迪强、薛迪胜、薛迪庆、薛彬、齐福存、杨桂玲、李建军、马备战、陈军、刘春娥等。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多腔体人字形组合柱加工技术
高如国,周喜,徐丹
(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江苏靖江214532)
[摘要]天津现代城(二期)A地块B区项日为超高层核心筒-框架钢结构,酒店区各轴线之间的钢柱支撑于分岔的人字形组合柱上,该人字形组合柱板厚大、腔体多、焊缝纵横交错,受力及变形均非常复杂,同时又是支撑整个上部结构的关键,因此,该人字柱的加工质量、制作精度尤为重要。介绍了人字形组合柱的加工制作工艺,并从下料、组装、焊接等工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加工工艺,多腔体,多腔体人字形组合柱加工技术,支撑,组合柱,高层建筑,多腔体人字形组合柱加工技术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天津现代城(二期)A地块B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万m2,用钢量约3万t,主要由办公、酒店公寓2幢超高层塔楼及商业裙房组成,其中办公楼地下5层,地上68层,高338m;酒店地下5层,地上48层,高209.65m,建成后将成为天津市地标性建筑。该项目为超高层核心简-框架钢结构,酒店区各轴线之间的钢柱支撑于分岔的人字形组合柱上,该人字形组合柱板厚大、腔体多、焊缝纵横交错,受力及变形均非常复杂,同时又是支承整个上部结构的关键,因此,该人字柱的加工质量、制作精度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优化结构类型、制定合理的装焊顺序、加强制作过程中的焊接控制等方面,按照下料、组装、焊接等工序详细阐述多腔体人字形组合柱的加工制作工艺。如图1所示。
2技术难点分析
2.1构件特点

由于结构受力需要,轴线之间增加钢柱,钢柱为田字形截面,新增钢柱与轴线处钢柱通过箱形斜撑连接。箱形斜撑与田字形钢柱转换节点处,采用人字形组合柱。地上5层立面布置如图2所示。

3人字形组合柱制作工艺
3.1下料
为保证厚板顺利切割,选择合理的切嘴型号,保证稳定的切割氧气压及均匀的机器行走速度。切割前先对其模拟切割,并用石笔跟踪把模拟线描出来,校验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进行真正切割。模拟切割过程同时也对钢板进行预热。

4结语
天津现代城(二期)A地块B区项目中,多腔体人字形组合柱具有截面小、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等特点,但是其结构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构件在制作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本文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的加工难题,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字形组合柱制作工艺。
随着制作工艺的日渐成熟,人字形组合柱的制作周期得到有效缩短,制作精度和变形控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通过焊缝优化、变形控制等措施节省了制作成本。人字形组合柱的制作工艺适用于小截面多腔体构件的加工,在其他工程或类似构件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 060.
GB
A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2763. 11- -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Specifications for oceanographic survey--Part 11: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2007-08-13发布 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12763.11-2007,地质调查,海洋工程,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海洋调查,GB/T 12763.11-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前言
GB/T 12763(海洋调查规范》分为11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一第 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一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一第9 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词查。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其中第9部分.第10部分和第11部分对应于GB/T12763-1991是新增部分。
本部分为GB/T 12763的第11部分,应与其第1部分.第8部分和第10部分配套使用。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1和附录J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第-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培英.李萍.潘国富.郑志昌.尤惠川、叶银灿.石要红、曾宁烽.刘乐军、杜军.莫建、陈俊仁、王文海.

海洋调查规范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祥工程地质调查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 10万.1 .25万和1 I 50万比例尺的区城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大比例尺的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2763 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884- 1989 弹簧度 盘秤:
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
GB/T 12763.1海洋调查规范 第1 部分:总则
GB/T 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 15406- 1994 土工仪器 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
GH/T 50123- 1999 土 工试验方法标准
SL 237--1999土 工试验规程
ASTM D5778- - 199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erforming Electronic Friction Cone and Piezo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of Soils
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Section 4. Soil and Rock ( I); D420-D5779,Volume04. 08 ,200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12763的本部分。
3.1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在海洋工程规划或建设之前运用地质、工程地质及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在预选场址及其附近进行的海洋地质调查.
区域海洋工程地质调查regional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大范围小比例尺(1↑10万~1 : 50万)的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4基本规定
4.1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4.1.1目的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月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7.220.20
CCS Y 5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352-2022
拼接式可移动真冰场质量要求
2022-9-30发布 2022-9-30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 /T 3352-2022,可移动真冰场质量要求,拼接式可移动真冰场质量要求,DB23/T 3352-2022 拼接式可移动真冰场质量要求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哈尔滨荣佳盈标准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小杰、宋莹、李明阳、王金鑫、孙钰龙、侯宇光、刘琦。

内容摘抄:

拼接式可移动真冰场质量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拼接式可移动真冰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室内冰上运动项目的训练、教学、业余/专业比赛及娱乐用的拼接式可移动真冰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923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4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GB/T22517.8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险方法第8部分:运动冰场
GB/T34279-2017笼式足球场围网设施安全通用要求
GB/T39522螺纹中径米制系列量针
GB/T40086-2021仿真冰场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险方法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153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SL/T231-1998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YS/T5218岩土静力载荷试险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肘接式可移动真冰板
具有一定规则尺寸,能够内嵌固定制冷管路,通过自身连接结构,可进行拼接的一种具有抗压、耐寒、可拆卸的托板。
3.2
射接式可移动真冰场
由易拆装、可重复使用的隔热层、防渗层、附加层(非必要)、拼接式可移动真冰板铺装而成,能够满足室内冰上运动的场地。
4基本要求

4.1环保
拼接式可移动真冰场应采用能重复拆装使用的结构部件搭建,拆除后能恢复安装场所原貌,规划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节能、环境保护的要求。
4.2出入口
拼接式可移动真冰场所使用的围挡应设置人员和浇冰车出入口。出入口门挡打开方向应向外,与出入口接壤地面应设防滑措施。
4.3地面
地面平整坚固,整体水平高度差应不大于30m,承受静载荷应不小于4000N/m2,制冷机组所处地面承受静载荷应不小于4500N/m。
4.4隔热层
隔热层材料具有阻燃性,热导率应不大于0.038W/m.K,厚度应不小于50mm,承受静载荷应不小于3500N/m。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试验方法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化学聚合物,桩基础,泥浆,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长细比,化学浆在高长细比钻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的应用研究.pdf

[摘要]根据援越南越中友谊宫项目的高长细比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过程,探讨化学浆泥浆护壁的工作原理,分析对灌注桩成孔质量的影响,最后得出化学高分子聚合物护壁泥浆对砂土地质的高长细比混凝土灌注桩桩孔的稳定性和成孔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桩基础;钻孔灌注桩;长细比;泥浆护壁;化学聚合物;泥浆

1工程概况
援越南越中友谊宫项目是中国商务部无偿援助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援外成套项目。项目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开发区黎光道188号,占地面积约3hm2,建筑面积13966m2,结构最大高度26.500m,地上3层,地下1层,是以演出为主兼顾会议、办公、展览、休闲等功能的公共建筑(见图1)。

2工程技术难点
本工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较小,为600mm,有效桩长为32m和39m。桩基工程在-1.600m标高上施工,而地下室为多台地下室,桩顶标高有-3.950,-4.450,-4.950,-5.950,-6.950m和-7.950m,桩身长度最大达45.350m,最大长细比为75.58,属于较大长细比灌注桩。桩径细、钻孔长度深、土层多为砂土、孔壁稳定性难以保证。合理选择护壁泥浆保证钻孔质量成为影响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
3化学高分子聚合物护壁泥浆的选用
泥浆护壁的工作原理为在钻孔灌注桩进行钻孔施工时,对孔壁土体进行扰动,在由土体向钻孔方向的水平土压力作用下,孔壁土体将向孔内坍塌。泥浆护壁具有一定黏度和比重,能够向孔壁施加由钻孔向土体方向的水平压力以抵消水平土压力,同时在孔壁周围施工均匀一致的泥浆保护面,防止孔壁坍塌,保证灌注桩质量。

4化学高分子聚合物护壁泥浆的优点
钻孔取土成孔中,静态泥浆作为成孔过程的稳定液,主要作用是护壁。化学聚合物泥浆主要由高分子聚合物水解后形成。由于泥浆聚合物分子量一般高达2000万以上,水解后分子链扩散并会与其他分子链重新连接,形成透明状、黏稠的、近似胶状的泥浆,可抵消孔壁土体压力,避免塌孔、缩颈;能够把钻屑充分聚集在一起,便于钻头钻进,提高施工效率;将孔内悬浮细小颗粒沉淀于钻孔底部,便于最后清渣。优点为:减少孔壁塌方、桩体缩颈、断桩发生;使用便利,缩短制浆时间;浆体含砂率低,可自行清洁,与混凝土自行分离,延长钻头寿命,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无污染、不产生废泥浆、可循环使用、绿色环保。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公路隧道,地质预报,岩溶水,岩溶破碎带,施工监测,火焰山隧道大型岩溶破碎带施工技术.pdf

[摘要]火焰山隧道岩溶发育,地质构造复杂,穿越多条断层,地层破碎,施工难度大,结合该隧道实际情况,有对性地提出大型岩溶破碎带采取将开挖后的拳子面先回填再开挖的施工措施。详细介绍了大型岩溶破碎带处理原则、地质预报和施工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关键词]公路隧道;岩溶破碎带:地质预报;施工监测岩溶水

1处理原则
对空穴水的处理应因地制宜,采用截、堵、排、防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干、小的空穴,采取堵塞封闭;有水且空穴较大,不宜堵塞封闭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梁、拱跨越;当空穴岩壁强度不够或不稳定,影响隧道结构安全时,应采取支顶、锚固、注浆等措施。
2地质超前预报
岩溶隧道应将地质超前预报纳人隧道施工工序管理,采取地面(洞外)与掌子面(洞内)相结合的预报法,坚持“内外兼顾,内为重;长短结合,短为重;直间并用,直为重;综合集成,长期预报”的地质预报原则。火焰山隧道采用T$P203,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综合钻探多种方法、多参数组合形式,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准确预报了YK79+180,YK78+150和ZK79+130大型溶洞破碎带溶腔的位置、含水构造位置和其他不良地质情况,确保了施工安全。
3施工方法
2009年9月23日火焰山隧道右线(阜平端)掌子面YK79+180爆破后拱部出现特大溶洞,溶洞内地质为黄土夹持大孤石,黄土表面渗水,孤石与黄土之间无黏结力,溶洞内黄土不断掉块,致使特大孤石滑塌,导致溶洞高度、宽度不断增大,纵向长度约16m,高9.8m,弧长12m。原设计处理方案为拱部溶洞采用浆砌片石护拱,厚度1.0~1.5m,现场施工难度大,不易操作、处理速度较慢,并且作业人员长时间暴露于溶洞下方,安全难以保证。为安全起见,采取将开挖后掌子面先回填再开挖的处理措施。

4监控量测
YK79+182一YK79+160特大岩溶破碎段拱顶下沉、周边位移收敛每3m设1个量测断面;钢支撑、锚杆应力及喷层表面应力每5棉拱架设1个量测断面。安排专人及时汇总、反馈量测结果,指导下一步施工,根据量测结果,拱顶下沉累计为5cm,周边位移收敛累计为3cm,满足预留变形量要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多边形法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王晓光
(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为了提高深基坑水平变形监测的外业测量精度,提高数据处理结果的质量,采用淘汰点法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以最小二乘为基准,借助函数因子,迭代求得坐标系变换参数。用以往的变形监测成果作为相对基准,实现了深基坑变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计算,形成了深基坑水平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多边形法。经过实际工程应用,多边形法的可靠性得到了验证。

变形,多边形法,多边形法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最小二乘拟合,深基坑,监测,相对基准,多边形法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内容摘抄:

0引言
深基坑边沿水平变形监测是在不同的时间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最终求得同一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在基坑变形范围之外,建立水平控制网,对变形监测点测量求得水平位移量时,称此控制网为绝对基准。对变形监测点做第+k次观测,以第次观测结果为基准,计算变形监测点在两次观测间的水平位移量,则称第次观测结果为相对基准。由于基坑变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很小,因此要求外业测量达到很高精度。绝对基准一般远离变形监测点,测量时务必增加额外的测量环节,测量环境的影响、基坑变形的影响和平差计算的局限性使得测量结果的精度难以满足要求。参考文献[1-5]对此问题采用了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但仍不能最终消除冗余的测量环节带来的测量误差影响。采用相对基准,每次观测均用任意坐标系统,由全站仪直接观测法进行测量,使得观测结果能够达到理想精度,这也正是研究相对基准的意义所在。
基坑变形监测点均构成闭合多边形,通过第次和第+k次对变形监测点的观测,求得两次观多边形的变化,进而求得各观测点的平面位移量,这在本文中称为多边形法。对多边形法进行研究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多孔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填筑施工过程模拟优化
李文华1,王光明1,曹更任2,何少春3
(1.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37;2.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67;3.北京建工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北100123)
[摘要]利用有限元软件针对武安营玉公路多孔大直径钢波纹管填筑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考虑分层均匀填筑和一次性填筑、对称分层填筑和一侧一次填筑到顶对管壁切向应力的影响,对类似工程项目的填筑施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优化,公路工程,填筑,多孔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填筑施工过程模拟优化,有限元分析,钢波纹管涵,多孔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填筑施工过程模拟优化

内容摘抄:

1多孔钢波纹管方案模型
根据武安营玉公路崇义中桥采用波纹管涵的初步设计进行有限元数值模型的计算研究。模型分析首先从二维人手,重点研究路基填筑对于波纹管变形、受力等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各种参数影响下的结构响应。

2施工过程的影响研究
2.1无模拟施工过程的区别
基本模型已经考虑了分层均衡填筑的施工过程,为研究其重要性,建立模型完全不考虑施工过程,直接一次性加载所有的结构与荷载,以示考虑施工过程的重要性[4]。

3结语
1)通过模拟施工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不同施工过程对于管涵应力结果影响较为显著。如果采取瞬间填筑形式,其应力水平有所增大,特别是在侧边管外侧楔形部位。由此,路基的填筑过程对于结构的受力较为重要。
2)波纹管在均衡分层填筑时,整体应力和位移以中间管的中心垂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但是侧边管的切向应力呈现不对称性,其中靠外侧楔形部积聚了较大应力。除此之外,中间管与侧边管应力水平基本相同。由此可见,多孔波纹管方案代替小桥涵时,需要重点验算侧边管的受力与变形。
3)通过不均衡施工的对比模拟可见,单侧填筑可给波纹管带来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力。该不平衡土压力极易引起波纹管的侧向刚性位移,使结构失稳。另外,波纹管中的不平衡应力在管侧填料填筑完成后仍没有恢复。故其影响了路堤填筑后的波纹管应力。不平衡施工引起的波纹管切向应力明显大于均衡施工所引起的应力水平。由此,可看到平衡施工对于波纹管路堤的重要性。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分段三次曲线拟合,弯矩,支护结构,曲率,深基坑,基于测斜数据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曲率和弯矩分析.pdf

[摘要]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挡墙的弯矩一般通过测斜数据估算曲率后计算得到,基本思想是利用曲线拟合测斜数据,再对拟合曲线进行二次求导得到曲率。虽然有许多方法可以拟合测斜曲线估算曲率,但缺乏一致标准。主要结合武汉阅马场交通综合整治工程,采用分段三次曲线拟合五点的方法对实际工程中测得的较典型的位移曲线进行拟合并估算曲率,对支护桩曲率和弯矩进行计算分析。[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段三次曲线拟合;曲率;弯矩

1支护结构弯矩的曲线拟合算法
1.1曲线拟合求算弯矩的原理
由材料力学纯弯构件梁的平截面假定可知,按照弹性均质材料考虑,梁在纯弯曲情况下弯矩表达式为:式中:R为曲率半径,1/R即为截面曲率中;M(x)为梁各截面的弯矩;EI为弹性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对于均质弹性材料梁而言,当梁的截面尺寸和材料不变时,梁的截面抗弯刚度E1是一个常数21。从几何方面来看,平面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中可由微积分求得2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武汉阅马场地下通道采用明挖法施工,隧道基坑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向前移动。隧道全长1.39km,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故基坑支护采用复合支护方式,包括毛石挡土墙支护、悬臂桩支护、桩锚支护、喷锚支护以及排桩+钢支撑支护等6]。
2.2根据测斜估算的弯矩
复合支护在不同支护段测得的位移曲线都有各自比较典型的特征。

3结语
从支护结构基本的测斜数据出发,对支护结构的典型变形曲线,利用分段三次曲线拟合五点的方法拟合变形求曲率,得到了支护桩的弯矩,发现了计算所得桩体弯矩拐点位置与实际工程较为吻合,同时通过分析桩体位移曲线可以了解变形特殊位置处,支护结构的弯矩分布趋势,这为在复杂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如何实时对整个基坑安全状态进行评判,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反分析,地下工程,地下连续墙,安全评估,弯矩,监测,基于测斜数据弯矩反分析的地下连续墙安全评估.pdf

[摘要]基于上海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长期测斜监测数据,实现了地下连续墙弯矩反分析,得出了不同开挖阶段的地下连续墙弯矩发展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地下连续墙安全评估的弯矩控制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开挖阶段不同基坑位置地下连续墙弯矩的发展差异很大;周边高层建筑物的存在加剧了地下连续墙弯矩的产生;基于内力反分析的地下连续墙安全评估,有助于工程师从力学角度掌握基坑的安全状况,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实施围护结构内力监测的费用。[关键词]地下工程;地下连续墙;弯矩;反分析;监测;安全评估

1弯矩反分析的计算方法
关于地下连续墙弯矩反分析的计算,是基于基坑施工中的测斜数据进行的。吴小将等2已在这个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现简要介绍如下。
1.1计算地下连续墙曲率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可假定为不受竖向轴力的纯弯构件,其水平方向位移与弯曲曲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如式(1)所示。

2工程实例
上海地区某地铁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24~26,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由于周边高层建筑物林立、地下管线密布,基坑环境保护要求严格,因此对地下连续墙内力做反分析及后续的安全评估十分必要。

3结语
基于地下连续墙弯矩反分析计算理论,进行了具体工程背景下全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受力安全状态评估,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地下连续墙测斜数据进行六次多项式拟合,整体效果良好。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