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2月 ( 第 162 页)

4G移动宽带革命,全面解析EPC和4G分组网络,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译丛,高清PDF带书签《4G移动宽带革命》—— 全面解析EPC和4G分组网络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译丛

前 言
3GPP(第 3代合作伙伴项目)的 SAE (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技术研究和规范工作的成果已经形成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规范了 3GPP的分组核心网将由GSM/GPRS和 WCDMA/HSPA演进到全 IP架构,以及为 3GPP或其他标准的无线接入提供特征丰富的 “通用分组核心网”技术。这种通用的分组核心网络被称为 EPC (EvolvedPacked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整个系统被称为 EPS(EvolvedPacketSystem,演进的分组系统)。该系统支持 LTE、GSM和 WCDMA/HSPA等 3GPP无线接入技术,同时也支持非3GPP的接入技术。与之前的核心网技术不同,EPC提供对多种接入技术的支持,并且允许终端用户在不同的接入技术 (如 LTE、WLAN、3GPP和非 3GPP)之间进行移动。相比2G/3G的分组核心网,该 EPC架构实现了扁平化,通过优化能够有效地处理载荷。除了这些方面优势,EPC还对过去 2G/3G分组核心网所有已经建立的部分进行了更新,如安全性和连接管理。简单地说,通过对 EPC的规范,SAE为移动宽带革命构建了所需的核心网络。
规范 3GPP中的 EPC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即使多少页论文也很难说清楚的问题。这使得任何个人很难融入标准化的发展;从而真正地了解规范的细节。为了方便对移动通信产业感兴趣的不同类型读者的理解,本书就 3GPPEPC规范的不同方面,提供了一个简洁且易于理解的描述。
我们的目标是确保阅读本书能够提高对 EPC系统的整体网络架构和协议的全面理解,这比只讲解 3GPP规范更加有意义。本书提供了对 EPC包含的网络架构、节点和协议的细节分析。自本书第 1版出版以来,我们发现在西欧、北美和日本已经有 EPS网络部署,也发现在工业界部署 VoLTE的强烈趋势,VoLTE技术通过在 LTE和 EPC上的 IMS提供语音和视频服务。此外,提供商要求在 IMS和电路交换网络之间的语音和服务能够持续。本书的这一版本中,将提供对标准工作的详细描述,以及基于运营商部署策略的市场导向的 EPS技术分析。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什么是 VoLTE、语音和服务的连续性,以及标准化是如何确保通过调整使得 EPS、IMS和 CS网络是支持以上这些特征的。
然而,自本书第 1版出版以来,语音业务和 IMS并非标准化唯一关注的领域。我们发现,EPS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并且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附加功能。这些附加功能包括让 EPS支持紧急和优先服务、对可选择性的流量卸载提供增强支持、支持家庭基站功能 (有时也称为 Femto)以及本地 IP卸载,这些附加功能直接影响 3GPP定义的无线接入技术。与此同时,工业界热衷于在 EPS中提高与 WLAN (无线局域网)接入的互通和协作。
在这方面,我们发现宽带联盟 (BroadbandForum)提供了强有力的协作能力,使得 3GPP网络能够与固定宽带技术 (如 Wi-Fi)实现互通。与部署的趋势一致,基于 GTP的 EPS已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标准化同时还关注了 GTP在其他非 3GPP接入技术的支持。本书的当前版本将包含如何让大量非 3GPP接口支持 GTP的技术方案。
我们也努力详述如 Diameter这样的密钥协议,该协议是用在 3GPP网络的诸多参考点上的密钥协议之一。
本文将提供一个详细的内容介绍,从而使任何个人可以有机会去了解运营商或其他业界角色如何部署和实现 EPS,以及现有部署网络中已经采用的或可能被采用的不同迁移路径。
本书也提供对已经部署的附加服务和正在使用 LTE及 EPC的业务的概述。已经对 EPC、LTE或 IMS有所熟悉的读者同样会从本书中受益,本书说明了这些概念如何彼此适应从而满足移动带宽的需求。例如,对 IMS熟悉的读者将会对语音业务怎么适应新网络架构和协议有一个更深的理解。附录中包含与 SAE有关的不同规范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不仅仅为读者提供 3GPP规范的描述,还包括 3GPP2的部署场景及与非 3GPP接入 (如 WLAN和固定接入等)的互通。只对某一种接入技术或协议感兴趣的读者,通过本书,也会对这些接入技术或协议如何适应整体网络架构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将本书的内容分为 5个不同的部分。
第 1部分:EPC的背景和愿景
本部分分析 SAE和 EPC与影响电信网络演进的其他相关技术的关系。另外,本部分还给出了工业界核心网络演进的缘由以及在标准化过程中不同参与者所承担的角色。
第 1章
本章将描述对当前电信网络的客观看法,介绍在哪些方面 EPC与之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为什么要进行核心网演进?
● 与 EPC相关的技术。
● SAE工作中涉及的标准化部分。
● 本书中用到的一些术语。
第 2部分:EPS概述
本部分对 EPS进行技术性描述,包括 EPC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性描述。此外,还涵盖了不同的迁移和部署场景,以及说明了与其他章节中涉及的概念和标准如何联系在一起,从而在运营网络中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
第 2章
本章对 EPS系统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概要介绍,旨在让读者对 SAE/LTE服务有基本的了解,具体如下:
● 对 EPS服务的简要描述。
● 用简单的网络图示使读者初步了解 EPS网络和 EPC在整个网络中的部署位置。
● LTE中相关组成部分的预备知识。
● 从终端的角度来看待 EPS。
● 简单概述 LTE系统及其与 EPC之间的关系。
第 3章
本章描述基于市场现状如何部署 EPC,及其与 LTE部署之间的关系,即简要描述如何在不同的运营配置下部署 EPC/LTE。
第 4章
本章对 EPC网络中的数据业务进行描述,旨在引出整个 EPS系统及相关概念。将从几个不同服务潜在的演化过程来加以分析:
● 对预期的相关服务的描述。
● 数据业务及应用。
● 消息业务。
● 机器类型通信。
第 5章
本章对 EPC网络中使用的语音业务进行描述,旨在引出整个 EPS系统及相关概念。将从几个不同业务潜在的演化过程来加以分析:
● 使用 IMS技术的语音服务。
● 单接入技术下的语音通话的连续性。
● 回退到电路交换。
● IMS紧急电话和优先服务。
第 3部分:EPC主要概念和服务
第 6章
本章提供 ESS中主要概念的描述。基于 EPC存在与传统核心网络架构不同的一些特性,本章将对这些新的概念提供清晰的描述,并将其与之前的核心网络进行比较,旨在让读者能够对核心网络演化中的概念有清晰的了解。
第 7章
本章介绍安全方面的一些细节,包括用户认证/授权,以及 3GPP和非 3GPP在接入 EPS时的安全机制等。
第 8章
本章深度探讨 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用于服务控制和管理的相关策略,以及区分计费等。另外,本章还包含 3GPP收费模型和机制的简要介绍。
第 9章
本章深度探讨选择功能,通过沿用 DNS以及 3GPP中的相关机制,为 EPS网络中同一个运营商下的用户选择合适的实体。
第 10章
本章深度探讨 EPS中的用户数据管理,包括介绍 EPS处理用户数据的实体。
第 11章
本章深入探讨 EPS中的语音业务,包括对紧急和优先服务的描述。
第 12章
本章对 EPS所支持的广播服务进行描述,包括为终端用户提供广播服务时所需的网络
架构和网络实体的描述。
第 13本章对 EPS所支持的位置服务进行概述,包括架构、协议和位置服务方法的描述。
第 14章
本章对 EPS中定义的卸载功能进行描述,其中既包括核心网络的卸载功能,又包括3GPP无线网络的卸载功能。
第 4部分:EPC的具体细节
第 15~17章
这 3章详细举例介绍如何在终端间使用各类网络实体建立一个 EPS系统、连接各网络实体的接口,以及为系统 “骨架”提供 “肌肉”的各种协议,从而实现在网络实体间承载并传递信息。同时,还将简要描述一些关键场景,如接入 EPC、离开 EPC,3GPP和非 3GPP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以及 3GPP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
第 5部分:EPC的总结与展望
第 18章
本章提供对 EPC相关内容的总结,以及对一些未来演进可能面临的问题的讨论。

内容索引:

目 录
序言———KalyaniBogineni博士
序言———UlfNilsson博士
致谢
前言
第 1部分 EPC的背景和愿望
第 1章 移动宽带与核心网演进………………………………………………………………… 1
1.1 一个全球化标准 ………………………………………………………………………… 2
1.2 EPC的起源 ……………………………………………………………………………… 3
1.2.1 3GPP无线接入技术 …………………………………………………………………… 3
1.2.2 3GPP2无线接入技术 …………………………………………………………………… 5
1.2.3 SAE———在不同网络之间架起了桥梁 …………………………………………………… 5
1.3 转移价值链 ……………………………………………………………………………… 6
1.4 本书使用的术语 ………………………………………………………………………… 6
第 2部分 EPS概述
第 2章 架构概览………………………………………………………………………………… 8
2.1 EPS架构 ………………………………………………………………………………… 8
2.1.1 LTE网络中的 IP连接 ………………………………………………………………… 11
2.1.2 LTE接入网的新型功能………………………………………………………………… 14
2.1.3 LTE与 GSM/GPRS或 WCDMA/HSPA间的交互 ………………………………………… 15
2.1.4 3GPP语音业务………………………………………………………………………… 20
2.1.5 LTE和 CDMA网络的交互……………………………………………………………… 21
2.1.6 3GPP接入技术和非 3GPP接入技术间的交互…………………………………………… 23
2.1.7 蜂窝网络中对广播的支持……………………………………………………………… 25
2.1.8 位置服务 ……………………………………………………………………………… 26
2.1.9 微型小区和本地接入的优化 …………………………………………………………… 26
2.1.10 其他特性 …………………………………………………………………………… 27
2.1.11 结构概述的总结 ……………………………………………………………………… 28
2.2 移动网络无线技术……………………………………………………………………… 28
2.2.1 移动服务的无线网络概览……………………………………………………………… 28
2.2.2 无线网络功能 ………………………………………………………………………… 30
2.2.3 GSM ………………………………………………………………………………… 32
2.2.4 WCDMA ……………………………………………………………………………… 32

2.2.5 LTE ………………………………………………………………………………… 33
第 3章 EPS部署场景和运营商实例 ………………………………………………………… 39
3.1 场景 1:部署 LTE/EPC的现有 GSM/GPRS或 WCDMA/HSPA运营商 …………… 40
3.1.1 第一阶段———初始化 EPC部署 ………………………………………………………… 41
3.1.2 第二阶段———现存分组核心的聚合 …………………………………………………… 43
3.1.3 第三阶段———进一步优化通用分组核心 ……………………………………………… 46
3.2 场景 2:现有 CDMA运营商的 LTE/EPC部署 ……………………………………… 47
3.3 场景 3:部署 LTE/EPC的新运营商 ………………………………………………… 48
第 4章 EPS中的数据业务 …………………………………………………………………… 50
4.1 消息业务………………………………………………………………………………… 51
4.2 机器间通信 (M2M) ………………………………………………………………… 52
4.2.1 工业和企业使用场景 ………………………………………………………………… 52
4.2.2 社会性———M2M和可持续发展………………………………………………………… 53
第 5章 EPS中的语音服务 …………………………………………………………………… 54
5.1 LTE网络上实现语音服务……………………………………………………………… 54
5.2 基于 IMS技术的语音服务 …………………………………………………………… 54
5.3 SRVCC———单频语音呼叫连续性……………………………………………………… 56
5.4 电路交换回退…………………………………………………………………………… 56
5.5 MMTel/SRVCC和 CSFB的比较 ……………………………………………………… 57
5.6 IMS紧急呼叫和优先服务 ……………………………………………………………… 57
第 3部分 EPS主要概念和服务
第 6章 会话管理和移动性 …………………………………………………………………… 59
6.1 IP连接性和会话管理 ………………………………………………………………… 59
6.2 会话管理、承载和 QoS ……………………………………………………………… 66
6.2.1 概述 ………………………………………………………………………………… 66
6.2.2 E-TURAN接入的 EPS承载 …………………………………………………………… 67
6.2.3 EPS和 GERAN/UTRAN接入的会话管理 ……………………………………………… 71
6.2.4 其他接入的会话管理 ………………………………………………………………… 73
6.3 用户身份标识和相关的传统身份标识………………………………………………… 73
6.3.1 用户永久标识 ………………………………………………………………………… 73
6.3.2 用户临时标识 ………………………………………………………………………… 74
6.3.3 与 2G/3G中用户身份标识的关系 ……………………………………………………… 75
6.4 移动性原则……………………………………………………………………………… 76
6.4.1 概述 ………………………………………………………………………………… 76
6.4.2 3GPP接入族的移动性 ………………………………………………………………… 76
6.4.3 空闲模式信令缩减 (ISR) …………………………………………………………… 79
6.4.4 闭合用户组 …………………………………………………………………………… 82
6.4.5 E-UTRAN和 HRPD之间的移动性 …………………………………………………… 85

6.4.6 3GPP接入和非 3GPP接入间的通用移动架构…………………………………………… 86
6.4.7 接入网发现和选择 …………………………………………………………………… 91
6.5 与管理的 WLAN网络之间的交互 …………………………………………………… 95
6.6 池化、过载保护和拥塞控制…………………………………………………………… 97
第 7章 安全功能……………………………………………………………………………… 102
7.1 安全介绍 ……………………………………………………………………………… 102
7.2 安全服务 ……………………………………………………………………………… 102
7.3 网络接入安全 ………………………………………………………………………… 105
7.3.1 E-UTRAN中的接入安全 …………………………………………………………… 105
7.3.2 与 GERAN/UTRAN的交互 …………………………………………………………… 109
7.3.3 针对 IMS紧急呼叫的特殊考虑 ……………………………………………………… 111
7.3.4 可信和不可信的非 3GPP接入 ………………………………………………………… 111
7.3.5 可信非 3GPP接入中的接入安全 ……………………………………………………… 111
7.3.6 不可信非 3GPP接入中的接入安全 …………………………………………………… 114
7.3.7 基于主机的移动性 (DSMIPv6)的特殊考虑 ………………………………………… 115
7.4 网络域安全 …………………………………………………………………………… 116
7.5 用户域安全 …………………………………………………………………………… 117
7.6 家庭 eNB和 NB的安全问题 ………………………………………………………… 117
7.6.1 H(e)NB安全架构 …………………………………………………………………… 118
7.6.2 封闭用户组 ………………………………………………………………………… 119
7.6.3 设备认证 …………………………………………………………………………… 119
7.6.4 托管方认证 ………………………………………………………………………… 120
7.6.5 回程链路安全 ……………………………………………………………………… 120
7.6.6 位置验证 …………………………………………………………………………… 121
7.7 法律干预 ……………………………………………………………………………… 121
第 8章 服务质量、计费和策略控制………………………………………………………… 124
8.1 服务质量 (QoS) …………………………………………………………………… 124
8.1.1 E-UTRAN中的 QoS………………………………………………………………… 125
8.1.2 与 GERAN/UTRAN的交互 …………………………………………………………… 132
8.1.3 与其他接入方式交互时 QoS方面的内容 ……………………………………………… 133
8.2 策略控制和计费控制 ………………………………………………………………… 133
8.2.1 PCC架构 …………………………………………………………………………… 134
8.2.2 PCC基本概念 ……………………………………………………………………… 137
8.2.3 网络侧发起的 QoS控制和终端侧发起的 QoS控制 …………………………………… 146
8.2.4 PCC和漫游 ………………………………………………………………………… 147
8.2.5 3GPPRelease8以来的 PCC新增特征 ………………………………………………… 149
8.2.6 固定宽带接入的 PCC支持 …………………………………………………………… 160
8.3 计费 …………………………………………………………………………………… 162
第 9章 选择功能……………………………………………………………………………… 170

9.1 选择功能架构 ………………………………………………………………………… 170
9.2 MME、SGSN、SGW和 PDNGW的选择 …………………………………………… 171
9.2.1 选择过程概述 ……………………………………………………………………… 171
9.2.2 DNS基础设施的使用 ………………………………………………………………… 173
9.2.3 MME选择 …………………………………………………………………………… 176
9.2.4 EPS中的 SGSN选择功能 …………………………………………………………… 177
9.2.5 GW选择概述………………………………………………………………………… 178
9.2.6 PDNGW选择功能 …………………………………………………………………… 178
9.2.7 ServingGW选择功能 ………………………………………………………………… 180
9.2.8 切换 (非 3GPP接入)和 PDNGW选择 ……………………………………………… 181
9.3 PCRF选择 …………………………………………………………………………… 181
第 10章 用户数据管理 ……………………………………………………………………… 184
10.1 家乡用户服务器……………………………………………………………………… 184
10.2 用户配置文件库……………………………………………………………………… 188
10.3 用户数据汇聚………………………………………………………………………… 189
10.3.1 UDC整体描述 ……………………………………………………………………… 190
10.3.2 前端和用户数据库 ………………………………………………………………… 191
第 11章 语音和应急服务 …………………………………………………………………… 192
11.1 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语音业务……………………………………………………… 192
11.2 基于 IMS技术的语音服务 ………………………………………………………… 193
11.3 MMTel及其架构……………………………………………………………………… 195
11.4 VoLTE………………………………………………………………………………… 196
11.5 T-ADS ……………………………………………………………………………… 198
11.6 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 198
11.7 IMS集中化服务 (ICS) …………………………………………………………… 200
11.7.1 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 (SCC-AS) ……………………………………… 201
11.7.2 从 E-UTRAN至 GERAN或 UTRAN的 SRVCC ……………………………………… 201
11.8 E-UTRAN切换至 CDMA1xRTT的 SRVCC ……………………………………… 203
11.9 电路交换域回落 (CSFB) ………………………………………………………… 204
11.10 电路交换与 VoLTE的迁移路径和共存 …………………………………………… 208
11.11 IMS紧急呼叫的 EPS紧急承载服务 ……………………………………………… 209
11.12 多媒体优先服务 …………………………………………………………………… 213
第 12章 LTE广播 …………………………………………………………………………… 219
12.1 背景和主要概念……………………………………………………………………… 219
12.2 MBMS解决方案概述 ………………………………………………………………… 221
12.3 MBMS用户服务 ……………………………………………………………………… 222
12.4 MBMS移动网络架构 ………………………………………………………………… 225
12.4.1 架构概览 …………………………………………………………………………… 225
12.4.2 接口 ……………………………………………………………………………… 226

12.5 MBMS承载服务 ……………………………………………………………………… 227
12.5.1 会话开启 …………………………………………………………………………… 228
12.5.2 会话停止 …………………………………………………………………………… 229
12.5.3 会话更新 …………………………………………………………………………… 229
第 13章 定位功能 …………………………………………………………………………… 231
13.1 定位解决方案………………………………………………………………………… 231
13.2 定位架构与协议……………………………………………………………………… 233
13.3 定位方法……………………………………………………………………………… 234
13.4 定位报告格式………………………………………………………………………… 235
13.5 EPS定位实体和接口 ………………………………………………………………… 235
13.6 定位过程……………………………………………………………………………… 237
第 14章 卸载功能和同时多接入 …………………………………………………………… 238
14.1 介绍…………………………………………………………………………………… 238
14.2 3GPP无线接入网络卸载———同时多接入 ………………………………………… 239
14.2.1 多接入 PDN连接性 (MAPCON) …………………………………………………… 239
14.2.2 IP流移动性 (IFOM) ……………………………………………………………… 240
14.2.3 非无缝 WLAN卸载 (NSWO) ……………………………………………………… 241
14.3 卸载核心和传输网络———有选择的 IP流量卸载 (SIPTO) …………………… 242
14.4 到本地网络的访问 ———本地 IP访问 (LIPA) …………………………………… 244
第 4部分 EPC的具体细节
第 15章 EPS网络实体和接口 ……………………………………………………………… 248
15.1 网络实体……………………………………………………………………………… 249
15.1.1 eNodeB …………………………………………………………………………… 250
15.1.2 MME ……………………………………………………………………………… 250
15.1.3 ServingGW ………………………………………………………………………… 250
15.1.4 PDNGW …………………………………………………………………………… 251
15.1.5 PCRF ……………………………………………………………………………… 251
15.1.6 家庭基站子系统和相关实体 ………………………………………………………… 251
15.2 UE、eNodeB和 MME的控制平面 (S1-MME) ………………………………… 252
15.3 基于 GTP的接口 …………………………………………………………………… 253
15.3.1 控制平面 …………………………………………………………………………… 253
15.3.2 MME↔MME(s10) ………………………………………………………………… 254
15.3.3 MME↔ServingGW (S11) ………………………………………………………… 254
15.3.4 ServingGW↔PDNGW (S5/S8) …………………………………………………… 255
15.3.5 SGSN↔MME(S3) ………………………………………………………………… 255
15.3.6 SGSN↔ServingGW (S4) …………………………………………………………… 255
15.3.7 SGSN↔SGSN(S16) ……………………………………………………………… 256
15.3.8 可信的 WLAN接入网络↔PDNGW (S2a) ………………………………………… 256

15.3.9 ePDG↔PDNGW (S2b) …………………………………………………………… 256
15.3.10 用户面 …………………………………………………………………………… 256
15.3.11 eNodeB↔ServingGW (S1-U) …………………………………………………… 256
15.3.12 UE↔eNodeB↔ServingGW↔PDNGW (GTP-U) ………………………………… 257
15.3.13 UE↔BSS↔SGSN↔ServingGW↔PDNGW (GTP-U) ……………………………… 257
15.3.14 UE↔UTRAN↔ServingGW↔PDNGW (GTP-U) ………………………………… 258
15.3.15 UE↔UTRAN↔SGSN↔ServingGW↔PDNGW (GTP-U) …………………………… 258
15.3.16 UE↔可信 WLAN接入网络↔PDNGW (GTP-U) ………………………………… 258
15.3.17 UE↔ePDG↔PDNGW (GTP-U) ………………………………………………… 259
15.4 基于 PMIP的接口 …………………………………………………………………… 259
15.4.1 ServingGW-PDNGW (S5/S8) …………………………………………………… 259
15.4.2 可信非 3GPP接入———PDNGW (S2a) ……………………………………………… 261
15.4.3 ePDG-PDNGW (S2b) …………………………………………………………… 262
15.5 基于 DMISPv6接口 (UE-PDNGW (S2C)) …………………………………… 263
15.6 与 HSS相关的接口和协议 ………………………………………………………… 264
15.6.1 概述 ……………………………………………………………………………… 264
15.6.2 MME-HSS(S6a)和 SGSN- HSS(S6d) ………………………………………… 264
15.7 与 AAA相关的接口 ………………………………………………………………… 265
15.7.1 概述 ……………………………………………………………………………… 265
15.7.2 AAA服务器 -HSS(SWx) ………………………………………………………… 266
15.7.3 可信非 3GPP接入 -3GPPAAA服务器/代理 (STa) ………………………………… 267
15.7.4 不可信的非 3GPPIP接入 -3GPPAAA服务器/代理 (SWa) ………………………… 269
15.7.5 ePDG-3GPPAAA服务器/代理 (SWm) …………………………………………… 270
15.7.6 PDNGW-3GPPAAA服务器/代理 (S6b) ………………………………………… 272
15.7.7 3GPPAAA代理 -3GPPAAA服务器/代理 (SWd) ………………………………… 273
15.8 PCC相关接口………………………………………………………………………… 274
15.8.1 概述 ……………………………………………………………………………… 274
15.8.2 PCEF-PCRF(Gx) ………………………………………………………………… 274
15.8.3 BBERF-PCRF(Gxa/Gxc) ………………………………………………………… 275
15.8.4 PCRF-AF(Rx) …………………………………………………………………… 276
15.8.5 TDF-PCRF(Sd) ………………………………………………………………… 277
15.8.6 OCS-PCRF(Sy) ………………………………………………………………… 278
15.8.7 PCRF-PCRF(S9) ………………………………………………………………… 279
15.8.8 BPCF-PCRF(S9a) ………………………………………………………………… 280
15.8.9 SPR-PCRF(Sp) ………………………………………………………………… 281
15.9 与 EIR相关的接口 (MME-EIR和 SGSN-EIR接口 (S13和 S13′)) ……… 282
15.10 与 I-WLAN相关的接口 (UE-ePDG (SWu)) ……………………………… 282
15.11 与 ANDSF相关的接口……………………………………………………………… 283
15.11.1 ISMP策略节点 …………………………………………………………………… 285

15.11.2 发现信息节点……………………………………………………………………… 286
15.11.3 UE位置节点 ……………………………………………………………………… 286
15.11.4 ISRP节点 ………………………………………………………………………… 287
15.11.5 Ext节点 …………………………………………………………………………… 289
15.12 与 HRPDIW相关的接口 ………………………………………………………… 290
15.12.1 优化切换和相关接口 (S101和 S103) …………………………………………… 290
15.12.2 MME↔eHRPD接入网络 (S101) ………………………………………………… 290
15.12.3 ServingGW↔HSGW (S103) ……………………………………………………… 292
15.13 到外部网络的接口 ………………………………………………………………… 292
15.13.1 概述 ……………………………………………………………………………… 292
15.13.2 功能 ……………………………………………………………………………… 293
15.14 CSS接口 (MME-CSS接口 (S7a)) …………………………………………… 293
第 16章 协议 ………………………………………………………………………………… 295
16.1 简介…………………………………………………………………………………… 295
16.2 GPRS隧道协议综述 ………………………………………………………………… 295
16.2.1 协议结构 …………………………………………………………………………… 299
16.2.2 控制面 (GTPv2-C) ……………………………………………………………… 301
16.2.3 用户平面 (GTPv1-U) …………………………………………………………… 304
16.2.4 协议格式 …………………………………………………………………………… 305
16.3 移动 IP ……………………………………………………………………………… 306
16.3.1 概述 ……………………………………………………………………………… 306
16.3.2 基于主机的和基于网络的移动性机制 ……………………………………………… 308
16.3.3 移动 IP的基本原则 ………………………………………………………………… 308
16.3.4 移动 IPv6的安全性 ………………………………………………………………… 313
16.3.5 包格式……………………………………………………………………………… 313
16.3.6 双栈操作 …………………………………………………………………………… 315
16.3.7 额外的 MIPv6特性———路由优化 …………………………………………………… 317
16.4 代理移动 IPv6 ……………………………………………………………………… 318
16.4.1 概述 ……………………………………………………………………………… 318
16.4.2 基本流程 …………………………………………………………………………… 318
16.4.3 PMIPv6安全………………………………………………………………………… 321
16.4.4 PMIPv6数据包格式 ………………………………………………………………… 321
16.4.5 双栈操作 …………………………………………………………………………… 322
16.5 Diameter协议 ………………………………………………………………………… 323
16.5.1 背景 ……………………………………………………………………………… 323
16.5.2 协议结构 …………………………………………………………………………… 323
16.5.3 Diameter节点 ……………………………………………………………………… 324
16.5.4 Diameter会话、连接和传输 ………………………………………………………… 324
16.5.5 Diameter请求路由 ………………………………………………………………… 325

16.5.6 节点发现 …………………………………………………………………………… 326
16.5.7 Diameter消息格式 ………………………………………………………………… 326
16.6 通用路由封装………………………………………………………………………… 327
16.6.1 背景 ……………………………………………………………………………… 327
16.6.2 基本协议 …………………………………………………………………………… 328
16.6.3 GRE分组格式 ……………………………………………………………………… 329
16.7 S1-AP ……………………………………………………………………………… 329
16.8 非接入层 (NAS) …………………………………………………………………… 330
16.8.1 EPS移动管理 ……………………………………………………………………… 330
16.8.2 EPS会话管理 ……………………………………………………………………… 331
16.8.3 消息结构 …………………………………………………………………………… 331
16.8.4 安全保护的 NAS消息 ……………………………………………………………… 332
16.8.5 消息传输 …………………………………………………………………………… 333
16.8.6 未来扩展和后向兼容 ……………………………………………………………… 333
16.9 IP安全 ……………………………………………………………………………… 333
16.9.1 引言 ……………………………………………………………………………… 333
16.9.2 安全封装载荷与认证头部 …………………………………………………………… 334
16.9.3 互联网密钥交换 …………………………………………………………………… 336
16.9.4 IKEv2的移动性和多宿主 …………………………………………………………… 337
16.10 扩展认证协议 ……………………………………………………………………… 337
16.10.1 概览 ……………………………………………………………………………… 337
16.10.2 协议 ……………………………………………………………………………… 338
16.11 流控制传输协议 …………………………………………………………………… 340
16.11.1 背景 ……………………………………………………………………………… 340
16.11.2 基本协议特性……………………………………………………………………… 341
16.11.3 多流 ……………………………………………………………………………… 342
16.11.4 多宿主 …………………………………………………………………………… 343
16.11.5 数据包结构 ……………………………………………………………………… 344
第 17章 流程 ………………………………………………………………………………… 345
17.1 E-UTRAN的附着和分离…………………………………………………………… 345
17.1.1 E-UTRAN的附着过程……………………………………………………………… 345
17.1.2 E-UTRAN的分离过程……………………………………………………………… 347
17.2 E-UTRAN的跟踪域 (TA)更新 ………………………………………………… 348
17.2.1 跟踪域更新过程 …………………………………………………………………… 348
17.2.2 MME改变时的 TA更新 …………………………………………………………… 349
17.3 E-UTRAN的服务请求……………………………………………………………… 351
17.3.1 UE触发的服务请求 ………………………………………………………………… 351
17.3.2 网络触发服务请求 ………………………………………………………………… 352
17.4 域间及域内 3GPP接入移动切换 …………………………………………………… 353

17.4.1 移动切换过程的阶段 ……………………………………………………………… 355
17.4.2 EPS中的 3GPP切换案例 …………………………………………………………… 357
17.4.3 E-UTRAN接入方式下的移动切换 ………………………………………………… 358
17.4.4 E-UTRAN以及其他 3GPP接入方式 (GERAN和 UTRAN)之间的使用
S4-SGSN的切换 …………………………………………………………………… 361
17.4.5 基于 Gn/Gp的 SGSN切换 …………………………………………………………… 364
17.4.6 GERAN和 UTRAN接入网之间的使用 S4SGSN以及 GTP/PMIP的切换 ……………… 365
17.5 承载和 QoS相关架构 ……………………………………………………………… 367
17.5.1 E-UTRAN承载管理 ……………………………………………………………… 368
17.5.2 GERAN/UTRAN承载管理 …………………………………………………………… 370
17.6 Non-3GPP系统的移动管理 ……………………………………………………… 372
17.6.1 GTPv2的 S2a接口的可信 WLAN接入网 (TWAN)的初始附着 ……………………… 373
17.6.2 GTPv2的 S2a接口的可信 WLAN接入网 (TWAN)的去附着 ………………………… 373
17.6.3 S2b接口的 PMIP下不可信 Non-3GPP接入附着 …………………………………… 374
17.6.4 S2b接口的 PMIP下不可信 Non-3GPP接入去附着 ………………………………… 375
17.6.5 S2c接口的 DSPMIP下可信 Non-3GPP接入附着 …………………………………… 376
17.6.6 S2c接口的 DSPMIP下可信 Non-3GPP接入去附着 ………………………………… 376
17.7 3GPP系统和 Non-3GPP系统间的移动切换 ……………………………………… 377
17.7.1 概述 ……………………………………………………………………………… 377
17.7.2 Non-3GPP的 EPS切换 …………………………………………………………… 378
17.8 Non-3GPP接入的 QoS相关过程 ………………………………………………… 388
第 5部分 EPS的总结与展望
第 18章 总结和展望 ………………………………………………………………………… 390
附录……………………………………………………………………………………………… 391
附录 A EPS相关标准实体 ………………………………………………………………… 391
附录 B 相关缩写 …………………………………………………………………………… 395
参考文献………………………………………………………………………………………… 405

高清PDF带书签《4G移动宽带革命》—— 全面解析EPC和4G分组网络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译丛已关闭评论

ICS 13.100
CCS C 78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327—2022
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分析指南
2022 - 09 - 16 发布 2022 - 12 - 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327-2022,分析指南,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DB41/T 2327-2022 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分析指南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承压类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齐晓冰、谢屹鹏、席净、周静、陈静、吴红英、张海田、付晓飞、范文慧、逯
瑞强。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承压类特种设备中的锅炉、固定式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风险隐患分析指南的术语和定
义、分析数据来源、风险隐患分析和汇总分析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对影
响承压类特种设备本体安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0087.1 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 第1部分: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
TSG 11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TSG 2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91 锅炉节能环保技术规程
TSG D0001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7003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
TSG D7004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
TSG D7005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
TSG Z7001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
TSG Z7002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TSG Z800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TSG Z8002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种设备
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
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3.2
承压类特种设备
承载一定压力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和压力管道。
3.3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DB41/T 2327—2022
按照TSG Z7001取得核准并从事核准范围内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设计文件鉴定的特种设
备检验机构。
3.4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
按照 TSG Z7002 取得核准并从事核准范围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电梯检测和安全阀校验的特种设备
检测机构。
3.5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
按照TSG Z8002通过考核并从事《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锅炉水(介)质检验和能效测试的人员。
3.6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
按照TSG Z8001通过考核并从事《特种设备目录》适用范围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
3.7
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
影响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和缺陷。
4 分析数据来源
风险隐患分析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事故调查等数据,特种
设备检验机构及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数据,特种设备的运行、定期检查及故障处理等数据。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析数据来源 ....................................................................... 2
5 风险隐患分析 ....................................................................... 2
6 汇总分析 ........................................................................... 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100
CCS C 78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327—2022
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分析指南
2022 - 09 - 16 发布 2022 - 12 - 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327-2022,分析指南,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DB41/T 2327-2022 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分析指南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承压类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齐晓冰、谢屹鹏、席净、周静、陈静、吴红英、张海田、付晓飞、范文慧、逯
瑞强。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承压类特种设备中的锅炉、固定式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风险隐患分析指南的术语和定
义、分析数据来源、风险隐患分析和汇总分析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对影
响承压类特种设备本体安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0087.1 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 第1部分: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
TSG 11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TSG 2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91 锅炉节能环保技术规程
TSG D0001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7003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
TSG D7004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
TSG D7005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
TSG Z7001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
TSG Z7002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TSG Z800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TSG Z8002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种设备
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
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3.2
承压类特种设备
承载一定压力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和压力管道。
3.3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DB41/T 2327—2022
按照TSG Z7001取得核准并从事核准范围内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设计文件鉴定的特种设
备检验机构。
3.4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
按照 TSG Z7002 取得核准并从事核准范围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电梯检测和安全阀校验的特种设备
检测机构。
3.5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
按照TSG Z8002通过考核并从事《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锅炉水(介)质检验和能效测试的人员。
3.6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
按照TSG Z8001通过考核并从事《特种设备目录》适用范围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
3.7
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
影响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和缺陷。
4 分析数据来源
风险隐患分析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事故调查等数据,特种
设备检验机构及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数据,特种设备的运行、定期检查及故障处理等数据。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析数据来源 ....................................................................... 2
5 风险隐患分析 ....................................................................... 2
6 汇总分析 ........................................................................... 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110
CCS J 01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2328—2022
煤化工企业安全阀及爆破片装置风险管理规则
2022 - 09 - 16 发布 2022 - 12 - 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328-2022,煤化工企业安全阀及爆破片装置,风险管理规则,DB41/T 2328-2022 煤化工企业安全阀及爆破片装置风险管理规则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志刚、栗帅、王龙、齐会、朱琳、皮艳慧、肖晖、张照彤、张海宏、王海红、刘莹、朱睿颖、关乐、戴勇、鲁成思、李玉龙、张成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化工企业在用安全阀及爆破片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价方法和风险管控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煤化工企业在用安全阀及爆破片装置的风险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67.1 爆破片安全装置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567.2 爆破片安全装置 第2部分:应用、选择与安装
GB/T 12241 安全阀 一般要求
GB/T 38109 承压设备安全附件及仪表应用导则
TSG ZF001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ZF003 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化工 coal chemical industry
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3.2
安全阀 safety valve
不借助任何外力而利用自身介质的力来排出一定数量的流体,以防止压力超过某个预定安全值的自
动阀门。
注:当压力恢复正常后,阀门关闭并阻止介质继续流出。
3.3
爆破片装置 rupture disk device
由爆破片(或爆破片组件)和夹持器(或支承圈)等零部件组成的非重闭式压力泄放装置。
3.4
安全泄放量 required relieving capacity
在超压工况下,能够保障承压设备安全所需要的最小泄放量。
3.5
失效 failure
执行某项规定能力的终结。
3.6
风险 risk
DB41/T 2328—2022
发生危险事件和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严
重性的组合。
3.7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4 总体要求
4.1 人员
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应具有安全阀及爆破片装置的专业知识,熟悉安全阀及爆破片装置所在设备的
运行状况,并经过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价培训。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价 ............................................................... 2
6 风险管控 ........................................................................... 5
附录 A(资料性) 安全阀及爆破片装置常见风险因素....................................... 6
参考文献 ............................................................................. 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120.25
CCS P 1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304—2022
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布展指南
2022-09-16 发布 2022-12-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304-2022,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布展指南,DB41/T 2304-2022 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布展指南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丽君、王文旭、王斐斐、马秀丹、樊华、韩贞辉、刘臻、郝敏、刘冠群、李卓、蔡颖哲。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布展的术语和定义、科普场所分类、布展原则、布展基本要求、布展形式要求和布展内容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建设项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T 0089—2018 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与施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震减灾科普场所
用于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民应对地震灾害技能而建设或者布设的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设施。
注:防震减灾科普场所一般建设在室内,根据实际情况(如地震遗址、遗迹、地震监测设施等),也可由部分室外场所与室内场所共同构成。
3.2
防震减灾展品
用于展示防震减灾专业领域知识、理念、技术、原理及模拟地震自然现象、过程的单个装备或设施。
3.3
防震减灾展项
由若干相关展品组成,组合性地展示防震减灾相关知识的辅助装备或设施。
3.4
防震减灾布展
在防震减灾科普场所,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展品、展项进行布设以及相关的环境装饰和氛围营造。
3.5
展览教育场所
展示防震减灾主要科普内容的基本陈列空间或用于科普活动、影视播放、互动体验、推演活动的场所。
4 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展示分类
4.1 场馆类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展示分类 .............................................1
5 布展原则 ...........................................................................2
6 基本配置 ..........................................................................2
7 布展形式 ........................................................................... 3
8 布展内容 ........................................................................... 4
参考文献 .............................................................................. 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CCS D 14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2321—2022
地下水监测站借用井技术规范
2022 - 09 - 16 发布 2022 - 12 - 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321-2022,地下水监测站借用井,技术规范,DB41/T 2321-2022 地下水监测站借用井技术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
调查院、河南黄河水文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盈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航、王晓飞、朱华、燕青、耿万东、李洋、于芳、韩磊、魏楠、杨丝雨、王
东、宋任杰、杨春生、苗红雄、景兆凯、于丽、王闯、周政辉、张允、胥洪军、成宣宇、王峥、包文亭 吕晶晶、杜颖、崔亚军、孟春丽、张冰、刘杰、任静。
引 言
近年来,因地下水压采和水源置换工作的持续开展,全省各地封停了大量取水井。按照河南省地下
水监测站网规划,未来全省将新增数千处地下水监测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地下水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河南省地下水科学管理,促进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封停取水井的继续利用价值,节约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成本,统一地下水监测站借用井建设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文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下水监测站借用井的选择、检测、修复、保护与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借用已有封停管井建设地下水监测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96 管井技术规范
GB/T 50625 机井技术规范
GB/T 5104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DZ/T 0148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SL 183—2005 地下水监测规范
SL 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
DB41/T 1850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DB41/T 1971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设计与安装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借用井
能够改造为地下水监测站监测井的已封存停止取用地下水的井。
3.2
井管检测
查明借用井井管损坏或缺陷的测试。
3.3
井下电视
采用电视摄像机沿井孔扫描,在地面的电视荧光屏上能够看到井内情况的检测设备。
3.4
清淤
将井管内的淤积物清除出井外的作业。
3.5
遗落物打捞
将井管内的遗落物取出的作业。
DB41/T 2321—2022
3.6
透水灵敏度试验
向井孔内灌水,所灌水量引起井孔内水位的上升并自然向含水层渗漏,建立灌水后井孔内水位恢复
到灌水前井孔内的水位与时间之间关系的试验。
[来源:SL 183—2005,2.0.6]
3.7
局部飞管法
采用遇水膨胀材料充填修补管与损坏井管间隙,通过摩擦力固定修补管的一种井管修补方法。
4 借用井选择
4.1 井位选择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借用井选择 ......................................................................... 2
5 借用井检测 ......................................................................... 2
6 借用井修复 ......................................................................... 3
7 井口保护 ........................................................................... 5
8 验收 ............................................................................... 6
附录 A(资料性) 借用井检测结果记录表(样式)......................................... 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LED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周志敏,第二版,纪爱华,高清PDF带书签《LED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 第二版 [周志敏 纪爱华 等编著]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第 1 版前言
LED 是一种可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属于固态光源。 LED 优点众多, 除了寿命长、 耗能低, 而且控制也极为方便, 属于典型的绿色照明光源。 随着 LED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使得 LED 在照明领域得以推广应用, 也使照明技术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LED 照明灯具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 方向性好、 节能、 寿命长、 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等特点, 因此它必将给传统照明光源市场带来冲击, 成为一种很有竞争力
的新型照明光源。
LED 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技术, 其应用前景良好, 同时它也被誉为 21 世纪照明最有价值的光源, 必将引起照明领域一场新的革命。 自从 LED 出现, 无论是其发光原理还是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其他传统光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 LED 照明已成为 21 世纪照明领域的一种趋势。 LED 新型光源促进了照明灯具设计开发的创新, 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照明的观念, 使 LED 照明灯具向着节能化、 健康化、 艺术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LED 照明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光源界的普遍关注, 现已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影响力的一项高新技术。 LED 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已成为发展前景十分诱人的朝阳产业。 目前, 随着 LED 照明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潜在的市场, LED 照明显示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并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照明产业链。
在 21 世纪, 照明设计将会是以 LED 光源为主流, 为此本书把 LED 照明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系统地讲述了从事 LED 照明工程设计和施工必备的基础知识, LED 在道路、 桥梁、 建筑物、 广场、 园林等领域应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LED 照明工程的供电、 控制及防雷接地设计, LED 照明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 本书在写作中尽量做到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 注意通俗性。 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 以便于读者掌握 LED 照明工程的设计方法和 LED 照明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周志敏纪爱华、 周纪海、 纪达奇、 刘建秀、 顾发娥、 刘淑芬、 纪达安、 纪和平等,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从资料的收集还是技术信息交流, 都得到了国内外专业学者和同行的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 作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 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内容索引:

第 2 版前言
第 1 版前言
第 1 章 照明设计基础知识……………… 1
1. 1 照明灯具及照明设计 …………… 1
1. 1. 1 照明灯具 ……………………… 1
1. 1. 2 照明设计基础 ………………… 6
1. 1. 3 照明质量 ……………………… 12
1. 2 城市灯光环境与景观照明……… 17
1. 2. 1 城市灯光环境 ………………… 17
1. 2. 2 城市景观照明 ………………… 22
1. 3 城市景观照明规划设计………… 26
1. 3. 1 景观照明规划设计的原则……… 26
1. 3. 2 城市景观照明规划设计的要点 ………………………… 29
1. 3. 3 景观照明设计方案 …………… 31
1. 3. 4 景观照明规划设计方法 ……… 33
第 2 章 LED 道路照明设计与施工 …… 39
2. 1 道路 LED 照明的方案设计 …… 39
2. 1. 1 道路照明要素 ………………… 39
2. 1. 2 道路照明规划设计 …………… 43
2. 1. 3 城市 LED 路灯照明工程设计实例 ………………………… 55
2. 2 公路隧道 LED 照明设计 ……… 62
2. 2. 1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 …………… 62
2. 2. 2 隧道 LED 照明工程设计实例 … 71
2. 3 太阳能 LED 路灯施工技术 …… 79
2. 3. 1 太阳能 LED 路灯施工流程与安装规定 ………………………… 79
2. 3. 2 太阳能路灯地基施工 ………… 80
2. 3. 3 太阳能路灯的安装 …………… 84
2. 3. 4 太阳能 LED 路灯的调试 ……… 88
2. 3. 5 太阳能 LED 路灯照明工程设计实例 ………………………… 96

第 3 章 LED 景观照明设计与施工 … 101
3. 1 桥梁 LED 景观照明设计 ……… 101
3. 1. 1 桥梁景观 …………………… 101
3. 1. 2 桥梁景观照明 103
3. 1. 3 桥梁景观照明设计 105
3. 1. 4 城市立交桥景观照明设计 …… 114
3. 1. 5 桥梁 LED 景观照明设计及工程实例 118
3. 2 城市广场 LED 景观照明设计 122
3. 2. 1 城市广场 …………………… 122
3. 2. 2 城市广场灯光环境 …………… 125
3. 2. 3 城市广场 LED 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 130
3. 2. 4 城市广场景观 LED 照明工程设计实例 136
3. 3 建筑物景观照明的规划设计 139
3. 3. 1 建筑物景观照明……………… 139
3. 3. 2 建筑物照明的设计方法 ……… 143
3. 3. 3 建筑物 LED 照明工程设计实例 ………………………… 148
3. 4 园林景观照明规划设计 ……… 150
3. 4. 1 园林照明要素 ……………… 150
3. 4. 2 园林景观照明设计 …………… 157
3. 4. 3 园林景观 LED 照明工程设计实例 ………………………… 162
第 4 章 LED 照明工程电气设计 …… 167
4. 1 LED 照明工程配电系统 ……… 167
4. 1. 1 低压配电系统 167 ………………
4. 1. 2 低压配电系统 N 线的电流及电压 ………………………… 172
4. 1. 3 照明配电系统设计要点 ……… 175
4. 1. 4 MCB 断路器的应用…………… 176
4. 2 照明配电线路设计与电气连接 …………………………… 179

4. 2. 1 照明配电线路设计 …………… 179
4. 2. 2 照明配电线路电气连接 ……… 185
4. 3 LED 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 187
4. 3. 1 LED 照明控制新技术 ………… 187
4. 3. 2 城市道路智能 LED 照明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193
4. 3. 3 LED 景观照明远程控制解决方案 ………………………… 196
4. 4 LED 照明工程的防雷接地设计 …………………………… 201
4. 4. 1 低压供电系统的防雷技术 …… 201
4. 4. 2 浪涌防护器及其应用 ………… 204
4. 4. 3 LED 照明工程的接地设计 …… 212
第 5 章 LED 照明工程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 225
5. 1 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 ………… 225

5. 1. 1 工程造价管理 ……………… 225
5. 1. 2 LED 照明工程施工管理 ……… 236
5. 1. 3 LED 照明工程安全管理 ……… 244
5. 1. 4 LED 照明工程质量管理 ……… 248
5. 2 LED 照明工程施工技术 ……… 255
5. 2. 1 LED 照明工程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 255
5. 2. 2 LED 照明工程管路敷设 256 ………
5. 2. 3 LED 照明工程管内穿线 ……… 261
5. 2. 4 LED 照明工程电缆敷设 263 ………
5. 2. 5 LED 照明工程配电箱安装 270 ……
5. 2. 6 LED 照明工程灯具的安装 …… 272
5. 2. 7 LED 照明工程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 274
参考文献………………………………… 276

高清PDF带书签《LED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 第二版 [周志敏 纪爱华 等编著]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已关闭评论

ICS 35.240
CCS L 67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306—2022
电子政务外网 IPv6 地址分配规范
2022 - 09 - 16 发布 2022 - 12 - 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 /T 2306-2022,IPv6地址分配规范,电子政务外网,DB41 /T 2306-2022 电子政务外网 IPv6地址分配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N/TC2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政务大数据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方、管勇、王智辉、杜都、宋宗宇、左宁、樊晓鹤、宋潇潇、冯文静、赵亚
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IPv6地址管理和规划原则、IPv6地址类别和使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公共区的建设、管理和运维,广域网、城域网、部门局域网IPv6地址的分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骨干网
省、市、县三级政务外网主干网络,包括广域网、城域网。
3.2
部门局域网
使用部门建设并接入政务外网的本地办公网络。
3.3
公共区
政务外网上实现全省各级政务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公用网络区域,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4 IPv6 地址管理和规划原则
4.1 管理原则
省级政务外网管理机构负责全省政务外网公共区IPv6地址总体规划和管理,包括省、市两级骨干网及省级政务部门IPv6地址的分配和管理。
市级政务外网管理机构负责全市政务外网公共区IPv6地址分配和管理。
4.2 规划原则
IPv6地址采用16进制方式表示。在特征位上保持一定的可读性,用于区分地址类型,对网络流量进行分类管理。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IPv6 地址管理和规划原则............................................................. 1
5 IPv6 地址类别和使用范围............................................................. 1
6 IPv6 地址使用示例................................................................... 3
附录 A(规范性) 市级 IPv6 地址规划.................................................... 4
附录 B(规范性) 省级部门域规划....................................................... 6
附录 C(资料性) IPv6 地址使用示例 .................................................... 8
参考文献 .............................................................................. 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5. 060
S 3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562- -2008/IEC 62278 :2002
轨道交通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Railway applications- -Specif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RAMS)
(IEC 62278:2002,IDT)
2008-03-2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21562-2008,可用性,可维修性,可靠性,安全性,轨道交通,GB/T 21562-2008  轨道交通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2278:20028轨道交通可靠性 .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规范及示例)(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1EC 62278,2002.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惨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辛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帙电气化动测设计研兖院。同济大学.铁道葶标准计量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云升.范祚成刘贵郭立平、高道行、张志龙.苏光辉、程祖国.呼爱蝉。

引言
本标准为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支承工业提供了一个流程,它使相应方法的实施达到对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用RAMS表示)的管理。本标准以RAMS需求规范的流程及示例为基础,目的是促进共讽和对RAMS的管理.
在轨道交通应用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支承工业可以系统地应用本标准去开发特定的轨道交通应用RAMS需求并达到与之-致。本标准定义的系统分级力法有助于复杂轨道交通的各个要素间RAMS相互作用的评估。
在不同的采购策略中,本标准将促进轨逍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支承工业的相互合作,以获褥最理想的轨道交通RAMS和费用的组合。
本标准规定的流程假定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支承工业有规定质量、性能和安全的行业政策。本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应与GB/T 19000系列标准的质量管理内容保持-致。

轨道交通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1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RAMS各要素(可靠性.可用性.可雄惨性和安全性)及其相互作用,规定了一个以系统生命周期及其工作为基础、用于管理RAMS的流程,使RAMS各个要素间的矛盾得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本标准不规定轨道交通物定应用中的RAMS指标、量值、需求或解决方案,不指定保证系统安全的需求。这些应在各类特定应用的RAMS子标准中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
a)所有轨道交通应用中和在 此应用中各个不同层次的RAMS规范与说明i例如,从整个轨道线路到位于轨道线路上的主要系统以及到这些主要系统内独立的或綜合的于系巍及其部件,包括所含软件,特别是:
一新型系统:
-集成到在本标准制定前的既有系统中工作的新系统,尽臂它一般不能盧用于既有系统的其他方面;
在本标准制定前的既有系饶的更新,尽管它- -般不能应用于此系统的其他方面。
)应用中生命周期所有相关的阶段。
c)轨道交遁 主管部门及其支承工业的使用。
注:应用导阑在本标准的要求中给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m ,敲炀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生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1- 2000质量 管理体系要求Cidt ISO 9001 2000
GB/T 20438 (所有部分)电 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IEC 61508(所有部分),IDT]
IEC 6050(91)1990国际电工术语 第191章:可信性和运行质量
IEC 62279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轨道交通控制和防护 系烧软件
EN 50129:2003轨道交通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分配apportionment
系统的RAMS要素在组成酥统的各部分间进行分解的过程。以给各部分提出单独的目标。
3.2
评怙assessment
根据调查取证,对声品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3.3
评审audit
用来决定对一个产品的要求是否符合计划安排、有效实施和是否适用于指定目标的系统化和独立的考核。
3.4
可用性availability
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内处于可执行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
3.5
调试commissioning
在验证系统或产品满足规定要求之前拟采取的活动的总称。
3.6
共因失效common cause failure
由一个事件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同时失效使系统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故障。
3.7
一致性compliance
产品的特性或参数满足规定要求的证明。

4轨道交通RAMS
4.1简介
4.1.1
本章提供了有关RAMS和RAMS工程的基本资料,其目的是使读者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从而
使本标准有效地运用到轨道交通系统中。
4.1.2轨道交通RAMS对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运行质量起主要作用。轨道交通RAMS由几个
分别起一种作用的要素组成。因此,本章结构如下:
a)4.2考查了轨道交通RAMS与运行质量之间的关系。
b)4.3~4.8考查了轨道交通RAMS的各个方面,即:
—RAMS的要素;
—影响RAMS的因素和获得RAMS的方法;
一风险和安全完整性。
4.1.3本章应尽可能使用已规定的国际术语以及本标准第3章定义的轨道交通行业形成的新术语或已经认可的术语。
4.1.4本标准中“系统、子系统、部件”的顺序用来说明从任意完整应用到其组成部分的细目分类,每个术语(系统、子系统和部件)的精确界限取决于特定的应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080

P 51

标准DB11/T 1271—2015

备案号48678-2016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质量检验规范

Quality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road overhaul engineering

2016-07-01实施2015-12-30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1271-2015,DB11/T 1271-2015 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质量检验规范,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质量检验规范,DB11/T 1271-2015 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质量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质量检验规定和路面工程、附属构筑物等检验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大修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C 899混凝土路缘石

DB11/T 152 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砖

JC/T 446 混凝土路面砖

JTG E41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T281 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

JTG F7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主控项目 dominant item

对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3.2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3.3质量控制资料 quality assurance information

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工程质量管理及实体质量状况的资料。

3.4单位工程 single construction

在工程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3.5分部工程 parts of construction

在单位工程中,按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划分的工程单元。

3.6分项工程 kinds of construction

在分部工程中,按不同的结构部位、施工方法、材料、工序等划分的工程单元。

4.1.1 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的需要,应在开工前按附录A中表A.1将工程项目(合同段)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4.1.2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按相同的工程项目划分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4.1.3 工程质量检验应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逐级进行。

4.1.4 工程质量检验结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档。

4.2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合格标准

4.2.1 分项工程质量应按基本要求、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和外观质量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对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逐项检查。经检查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时,不应进行工程质量检验;

b) 主控项目应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

c) 一般项目检验合格率达到80%;有允许偏差的项目,实测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值的1.5倍。合格率的计算公式为∶

d) 外观质量检验合格。

4.2.2 检验不合格的分项工程,经加固、补强或返工、调测后,可重新检验。

4.2.3 分部工程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该分部工程中的所有分项工程质量均检验合格;

b) 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

4.2.4 单位工程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该单位工程中的所有分部工程质量均检验合格;

b)该单位工程中的其他工程质量均检验合格。

4.3.1 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检查项目及频率进行自检;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抽检,对施工单位检验资料进行签认,对工程质量提出检验结论。

4.3.2 分项工程应由施工项目部质量检验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参见附录B中表B.1)

分部工程应由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并填写《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参见附录B中表B.2);

单位工程应由施工项目部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并填写《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参见附录B中表B.3)。

4.3.3 分项、分部工程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向监理单位提出检验申请并填写《分项/分部工程报验表》(参见附录B中表B.4)。

单位工程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向监理单位提出检验申请并填写《单位工程报验表》(参见附录B中表B.5);监理单位检验合格后,施工、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分别提交《道路工程施工总结清单》(参见附录B中表B.6)、《道路工程监理工作清单》(参见附录B中表B.7)。

建设单位收到道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和监理工作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和养护管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并填写《项目竣工验收记录》(参见附录B中表B.8)。

4.4.1 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料。质量保证资料应包括以下方面∶

a)进场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结果;

b) 材料配比、拌合加工控制检验和试验数据;

c)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资料;

d) 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图表;

e)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

4.4.2 当部分质量控制资料缺失时,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有关标准进行相应的实体检验或抽样试验。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1

4 质量检验规定 ...........................................................................2

4.1 一般规定 ...........................................................................2

4.2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合格标准 ..................................................2

4.3 质量检验程序 .......................................................................2

4.4 质量保证资料 .......................................................................3

5 路面工程................................................................................3

5.1 一般规定 ...........................................................................3

5.2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 ......................................4

5.3 水泥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 ............................................5

5.4 级配碎(砾)石基层 .................................................................6

5.5 石灰土类基层 .......................................................................7

5.6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基层 ...............................................................8

5.7 水泥混凝土面层 ....................................................................10

5.8 沥青面层 ..........................................................................12

5.9 粘层、透层、封层 ..................................................................13

6 附属构筑物.............................................................................14

6.1 一般规定 ..........................................................................14

6.2 路缘石、平石 ......................................................................14

6.3 路面砖人行道 ......................................................................15

6.4 沥青混凝土人行道 ..................................................................16

6.5 天然石材人行道 ....................................................................17

6.6 雨水口、支管 ......................................................................18

6.7 检查井 ............................................................................ 19

6.8 护底、护坡、砌体挡土墙............................................................ 20

6.9 栏杆、地袱、扶手 .................................................................. 21

6.10 隔离墩、防撞墩 ................................................................... 23

6.11 (波形梁钢)护栏................................................................. 2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划分...................................... 2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检验表格 ..................................................... 26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压实度评定 .................................................... 37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沥青面层厚度评定 .............................................. 3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余腾伟,王旭东,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高清PDF带书签《 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  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 王旭东 余腾伟 编著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前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9年11月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2009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000万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我国已成为汽车大国,正在向着汽车强国的方向努力。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汽车电子技术本身的创新和进步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并为汽车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蝶体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汽车的传统结构和扩展着汽车的功能。在汽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环保、节能、安全和舒适的要求,汽车中逐步采用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汽车电子装置大体上可以分为:车载电子装置、电子控制单元(ECU)、汽车总线系统和汽车电子驱动控制装置。其中,汽车电子驱动控制装置是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中应用的重要领域。它主要包括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驱动控制、汽车电磁执行机构的驱动控制、汽车电子,点火系统、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汽车照明系统、汽车电源系统和汽车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其中,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应用最为广泛,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由于汽车中各种控制单元的使用,可使汽车在各种工况下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捉高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并使汽车排放污染减到最低。
汽车中电子系统的成本占整车总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我国,中高级轿车电子装置的配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我国汽车电子技术与国外差距还很大,关键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很少,汽车电子产业核心技术大部分被国外垄断,国家和有关部委制定了有关“汽车电子发展规划”,加强了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力。最近几年,许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都加大了汽车电子的研究力量和投入力度。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产品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节能与环保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通过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实现节能与环保,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汪楹生、韩英铎、陈清泉等9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建议》,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而大大推动了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建议中地明确指出了电力电子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现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交通运输领域里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作用也越显突出,由汽车中辅助装置的驱动控制到整车动力总成的驱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儿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涉及汽车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论文发表。

内容索引:

目录
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序言
前言
第1章汽车电子技术概述…1
1.1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摄况··1
1.1.1汽车电子技术回顾…1
1.1.2现代汽车电子技术…·2
1.2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6
1.2.1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6
1.2.2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10
1.3汽车电子驱动控制技术…12
参考文献14
第2章汽车电子技术基础…15
2.1汽车电子中常用的电感、电容元件………15
2.1.1汽车电子中常用的电感元件…15
2.1.2汽车电子中常用的电容元件……17
2.2汽车电子中常用的功率开关器件……19
2.2.1电力M0SFET·20
2.2.2绝缘册双极型品体管……25
2.2.3 MOSFET与IGBT的驱动电路………30
2.3汽车电子中的TVS·33
2.3.1TVS的特性与工作原理·33
2.3.2TS的分类与选用方法·35
2.3.3TVS在汽车电子中的典型应用36

参考文献………37
第3章汽车中直流电动机的驱动控制……38
3.1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参数与数学建模………38
3.1.1直流电动机的主要用途、构成及特性参数·40
3.1.2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及稳定运行条件…43
3.1.3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44
3.1.4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模型·45
3.1.5汽车上直流电动机的应用简介……46
3.2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47
3.3直流电动机的PWM控制·48
3.3.1电动机导通瞬间分析…49
3.3.2电动机堵转分析…50
3.3.3电动机正常工作分析·51
3.3.4电动机续流情况分析·52
3.3.5死区分析…·54
3.4直流电动机的智能模块控制·55
3.4.1智能功率控制模块简介·55
3.4.2智能功率控制模块在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59
参考文献…………62
第4章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驱动控制………64
4.1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分类……64
4.1.1按汽车驱动方式分类…64

4.1.2按变速齿轮类型分类……64
4.1.3按液力变矩器类型分类·64
4.1.4按有级和无级变速器分类……64
4.2自动变速器的驱动控制…·65
4.2.1AT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65
4.2.2AT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66
4.2.3CVT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67
4.3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67
4.4具有电磁离合器的CVT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68
4.4.1具有电磁离合器的CVT的基本结构……69
4.4.2CVT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70
4.5变速器控制单元的故障诊断…90
4.5.1对于输入轴、输出轴转速传感器故障的检测…91
4.5.2电磁离合器故障的诊断…92
4.5.3CVT速比电动机故障的诊断…………93
4.5.4发动机转速和节流阀开度信号故障的检测…·94
4.5.5档位开关信号的故障诊断……94
参考文献……………95
第5章汽车电磁执行机构的驱动控制……98
5.1汽车电磁阀概述…98
5.1.1电磁阀基本理论………98
5.1.2汽车电磁阀的基本结构与数学建模…·101

5.2汽车电磁阀的驱动控制实例……104
5.3汽车电磁阀的智能模块控制…110
5.4怠速控制阀…·113
5.4.1怠速控制的功用……113
5.4.2怠速控制原理……113
5.4.3怠速控制装置分类…114
5.5汽车继电器的驱动117
5.6汽车喷油器的驱动·121
参考文献…………122
第6章汽车交流发电机…124
6.1机动车中电气能量的产生……124
6.1.1车载电能…124
6.1.2直流发电机产生的电能…………126
6.1.3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能”127
6.1.4交流发电机基本原理…·127
6.1.5交流发电机类型……131
6.1.6特性总结…134
6.2交流发电机电路……·135
6.2.1预励磁电路………135
6.2.2励磁电路…137
6.2.3发电电路………138
6.2.4电压调节……139
6.3电压调节器………………139
6.3.1电压调节原理……140
6.3.2电压调节器的发展进程………14
6.4交流发电机的设计……153
6.4.1设计原则…·153
6.4.2电气参数……153
6.5混合动力汽车用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驱动控制·…·155

6.5.1系统主电路设计……155
6.5.2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157
6.5.3系统的软件设计……170
参考文献175
第7章汽车电子点火系统…176
7.1汽车点火系统概述…176
7.1.1汽车点火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176
7.1.2点火参数的定义…177
7.1.3汽车点火系统的分类·177
7.1.4点火线圈的发展历程…183
7.2分立元器件汽车点火系统…185
7.2.1无触点汽车电子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185
7.2.2L497型高能无触点点火控制器及其应用…189
7.3智能模块汽车点火系统……193
7.3.1汽车点火系统智能IGBT…194
7.3.2基于BTS2146汽车智能点火系统………200
参考文献……………206
第8章汽车动力转向系统…207
8.1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概述…·207
8.2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208
8.2.1液压动力转向系统…208
8.2.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209
8.2.3嵌入式线控转向系统…213
8.3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217
8.3.1EPS的3种控制方式…217
8.3.2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传感器的具体要求…218
8.3.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部分特点及选用………219

8.3.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设计………224
8.3.5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软件设计……226
参考文献………233
第9章汽车照明系统…234
9.1汽车照明系统概述…234
9.1.1汽车照明的发展…234
9.1.2智能照明系统……235
9.1.3汽车照明光源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236
9.2汽车照明系统的驱动·240
9.2.1基于CAN/LIN总线的车灯驱动控制系统硬件选取…240
9.2.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248
9.2.3基于CAN/LIN总线的车灯驱动控制系统软件分析……………255
9.2.4系统软件设计…257
9.3汽车照明系统中的电子镇流器……·262
9.3.1镇流器的基本作用…·262
9.3.2电子镇流器的控制方法…263
参考文献…………266
第10章汽车电源系统·268
10.1汽车电源系统概述…·268
10.1.1国内外在传统汽车电源方面的改进……269
10.1.2利用内燃机废气能量发电的汽车电源系统··272
10.2汽车电原系统的基本结构·274
10.2.1蓄电池……274
10.2.2发电机………275
10.2.3电压调节器……276

10.3智能电源IC276
10.4汽车电源中的线性电原277
10.5汽车电源中的开关电源·280
10.5.1DC-DC变换器…281
10.5.2DC-AC-DC型开关电源285

10.5.3精密电源………291
10.5.4开关电源与线性电源的比较291
10.6电源效率291
参考文献293

高清PDF带书签《 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 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 王旭东 余腾伟 编著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已关闭评论

ICS 7.140.5
GB H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B/T 21839- -2019
代替GB/T 21839- -2008
预应力混凝土钢材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steel for prestressing concrete
(ISO 15630-3:2010,Steel for the reinforcement and prestressing of
concrete-Test methods-Part 3:Prestressing steel,MOD)
2019-06-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21839-2019,钢材试验方法,预应力,预应力混凝土,GB/T 21839-2019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1839一200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与GB/T21839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
一修改并增加了部分符号(见第3章,2008年版的第3章):
一修改了试样的一般规定(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4章):
一修改了拉伸试验,增加对拉伸试样的要求,拉伸试验测量增加了参数A和乙,增加A的测量可以采用人工法,按GB/T228.1执行,细化弹性模量(E)的测量(见5.3.2):
一修改了弯曲试验结果判定(见6.4,2008年版的6.4):
一增加了反复弯曲试验设备内容(见7.2)
一增加了镀层附着力试验(见第9章):
一修改了对引伸计相关技术要求(见第5章及附录C,2008年版的第5章及附录A):
一应力腐蚀试验溶液处增加了对化学试剂的安全提示(见12.3.5):
一增加了刻痕长度要求(见15.3.2.4):
一增加了防腐润滑脂含量检测(见第18章):
一增加了护套厚度测量(见第19章):
一增加了镀层均匀性试验(见第20章):
一增加了锌层质量试验(见第21章)。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015630-3:2010《钢筋和混凝土用钢试验方法第3部分:预应力钢材》。
本标准与IS015630-3:2010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列出了本标准与IS015630-3:2010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1S0156303:2010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的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本标准与1S015630-3:2010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本标准与1S015630-3:2010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C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拉伸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的拉伸、弯曲、反复弯曲、扭转、缠绕和镀层附着力、等温松弛、轴向力瘦劳、硫氰酸盐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偏斜拉伸、化学分析、几何尺寸测量、相对肋面积确定、每米公称质量偏差的确定、防腐润滑脂含量检测、护套厚度测量,镀层均匀性、锌层质量等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预应力钢丝,预应力钢棒,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饺线等产品相关性能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一2010,ISO6892-1:2009,MOD)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0.1一2018,ISO6508-1:2016,MOD)
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一2010,ISO7438:2005,MOD)
GB/T238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8一2013,ISO7801:1984,MOD)
GB/T239.1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GB/T239.1一2012,1S07800:2003.MOD)
GB/T1839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1839一2008,ISO1460:1992,MOD)
GB/T2972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GB/T2972一2016,ISO7989-2:2007,NEQ)
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GB/T2975一2018,ISO377:2017,MOD)
GB/T2976金属材料线材缠绕试验方法(GB/T2976一2004,ISO7802:1983,IDT)
GB/T350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常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GB/T3505一2009,ISO4287:1997,IDT)
GB/T433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煮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12160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GB/T12160一2002,ISO9513:1999,IDT)
GB/T16825.1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GB/T16825.1一2008,ISO7500-1:2004,IDT)

3符号及说明
表1给出的符号及说明适用于本文件,

4试样的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其他协议或产品标准规定,试样一般在成品包装前在成品中截取。
当样品是包装产品时(例如成卷或成捆),截取试样应防止试样因发生塑性变形而可能改变其性能。
必要时,可对本标准相关条款中试样的要求进行具体补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8年版,熊端锋,电机测试技术与标准应用,电气信息工程丛书,高清PDF带书签《 电机测试技术与标准应用》电气信息工程丛书 熊端锋 等主编 2018年版

前言
在以机器人、电动汽车和高精度机床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电机的应用面逐渐加大,控制电机也以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作者在从事检测、认证、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发现高校本科毕业生缺乏电机测试的相关知识,而负责电机生产、加工的一线技工对电机基础理论掌握较差。本书试图从电机的基础理论、试验方法和标准的角度介绍电机的测试方法,以供高校的师生、电机企业及检测认证机构的工程人员参考。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电机基础知识,包括电磁理论知识、磁路分析基础、电机分类与原理、电机制造工艺、电机标委会与标准体系及产品认证等;第二部分为电机测试方法,包括电机测试理论、电机试验基础、常用测试设备、通用测试方法、专用或特殊应用电动机测试方法等:第三部分为电机标准解析,包括电机标准间的逻辑关系、通用电机标准解析、中小型旋转电机通用产品类标准解析、中小型旋转电机典型专用产品类标准解析、小功率电动机通用产品类标准解析、小功率电动机专用产品类标准解析和控制电机产品类标准解析。
本书由熊端锋、代颖负责统筹和主编,由蒲有东负责编写与电磁兼容有关的内容,由杨栋负责编写与电机认证有关的内容,由姜雷负责编写与电机环境适应性有关的内容,由朱春华负责编写与小功率电动机测试及标准有关的内容,由王智勇、赵文华负责编写与军工和核电有关的内容,由高淑喻负责编写与测试设备有关的内容,由占金梅、刘颖、郑秀文负责编写与测试仪器有关的内容,由倪立新负责编写与测试数据及测试方法有关的内容。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机专业同仁和东华大学2011届领袖班全体同学的帮助,特别感谢唐为电机技术创始人唐名钟、开利空调高级工程师魏华雄和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C$A)高级电机工程师李军丽提供的无私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行业专家陈业绍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点,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另外也要特别感谢电机测试行业的前辈才家刚老师,才老师所撰写的书籍为我们从事电机检验指明了方向。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谨对夫人和孩子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内容索引:

目录
上篇电机基础知识
第1章电磁理论基本物理量…2
1.1磁感应强度…2
1.2磁通量…2
1.3磁导率2
1.4磁场强度2
第2章磁路分析基础……3
2.1磁路的基本定律3
2.1.1磁路的概念3
2.1.2磁路定律3
2.1.3磁路和电路的比较…5
2.2常用铁磁材料及特性6
2.2.1铁磁物质的磁化…6
2.2.2磁化曲线与磁滞油线…6
2.2.3铁磁材料6
2.3磁路分析…9
2.4绕组基础9
第3章
电机分类与原理11
3.1电机分类…11
3.2直流电机……………12
3.2.1直流电机的分类12
3.2.2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12
3.2.3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13
3.2.4直流电机的定子14
3.2.5直流电机的转子15
3.2.6直流电机的励磁16
3.2.7直流电机的主要性能…16
3.2.8无刷流电机…18
3.3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19
3.3.1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19
3.3.2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0

3.3.3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21
3.3.4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和绕组21
3.3.5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22
3.3.6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性能………22
3.4交流三相同步电机…25
3.4.1交流三相同步电机的分类…·25
3.4.2交流三相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26
3.4.3交流三相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26
3.4.4交流三相同步电机的定子和绕组26
3.4.5交流三相同步电机的转子……27
3.4.6交流三相同步电机的主要性能…27
3.4.7交流三相同步发电机组中28
3.5单相异步电动机………29
3.5.1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29
3.5.2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9
3.5.3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31
3.5.4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和绕组…32
3.5.5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32
3.5.6单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性能…32
3.6单相串励电动机…33
3.6.1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分类…33
3.6.2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工作原理…33
3.6.3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基本结构…33
3.6.4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定子和绕组34
3.6.5单相串励电动机的转子34
3.6.6单相串励电动机的主要性能…34
3.7特种电机…35
3.7.1同服电动机…………35
3.7.2步进电动机………38
3.7.3直线电机…………40
3.7.4开关磁阻电动机41
3.7.5磁滞电动机……42
3.7.6旋转变压器42
3.7.7水磁电机……………44
第4章电机制造工艺45
4.1电机生产流程…45
4.2电机工艺文件……45

第5章电机标委会与标准体系及产品认证…47
5.1电机标委会…47
5.2电机标准体系………47
5.2.1国际电机标准体系47
5.2.2中国电机标准体系49
5.3电机认证…52
5.3.1强制性产品认证……52
5.3.2能效认证………53
5.3.3C0C标志认证……54
5.3.4中国船级社认证…55
5.3.5防爆认证……56
5.3.6核安全设备认证………56
5.3.7出口电机的认证………56

高清PDF带书签《 电机测试技术与标准应用》电气信息工程丛书 熊端锋 等主编 2018年版已关闭评论

ICS 91.010.01

P 0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327—2016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

2016-08-01实施2016-04-27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1327-2016,DB11/T 1327-2016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DB11/T 1327-2016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施工控制过程的基本要求、开工条件、施工准备、施工阶段、竣工与备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

a) 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

b)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被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c) 尚未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但公布为历史建筑的建筑物、构筑物

d) 尚未公布为历史建筑,但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e) 其他文物保护工程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要求

2.1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应坚持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其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

2.2 文物建筑工程施工应依据设计文件进行。

2.3 施工前应对不可移动文物、附属文物、古树等确定保护区域,制定保护方案,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4 施工过程应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文明绿色施工等相关规定要求。2.5 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实际情况与设计文件不一致时,应停止施工。

3.1 业主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a) 签订工程合同,资金到位

b) 办理工程项目注册手续;

c) 提出修缮工程范围内的文物、古树保护要求;

d) 提供水通、电通、路通和满足施工需要的场地条件;e) 提供施工设计文件;

f) 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g) 组织召开第一次工程会议。

3.2 监理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a) 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b) 向施工单位交底

c) 审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

d) 核查开工条件,签发工程开工令。

3.3 施工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a)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生产、文明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b) 深入勘查施工项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c) 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d) 参加设计交底,形成设计交底记录;

e) 配合业主单位办理开工手续。

4.1.1 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按施工需要设置部门和人员。施工单位人员配备应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员、质量检查员、资料员、试验员、预算员、材料采购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文明施工管理员、各工种工长。

4.1.2 施工单位应建立文物保护、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绿色施工、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制度和应急预案。

4.2.1.1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结合工程具体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2.1.2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编制依据

b) 工程概况

c) 施工部署

d) 施工方案

e) 施工进度计划;

f) 主要资源用量计划;

g)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h)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i) 文物保护措施

j) 技术管理措施;

k) 质量管理措施;

1) 季节性施工措施

m) 安全管理措施

n) 消防管理措施

o)环境管理措施

p) 防止扬尘措施;

q) 成品保护措施

r) 文明施工措施;

s) 绿色施工措施。

前 言 ............................................................................ II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控制规范.......................................................... 1

1 范围 ............................................................................... 1

2 基本要求 ........................................................................... 1

3 开工条件 ........................................................................... 1

4 施工准备 ........................................................................... 2

4.1 组织准备........................................................................ 2

4.2 技术准备........................................................................ 2

4.3 施工单位生产准备................................................................ 3

5 施工阶段 ........................................................................... 4

5.1 施工控制........................................................................ 4

5.2 施工安全控制.................................................................... 5

5.3 绿色施工........................................................................ 5

5.4 文物保护........................................................................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9. 060. 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2078. 1- 2008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
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 = 550 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试验方法和要求
Power cables with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 of 500 kV(Um = 550 kV)- -Part1 : Power cable systems-cables with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 of
500 kV(U. = 550 kV)- - 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IEC 62067 :2006, MOD)
2008-06-30发布
200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500kV(Um=550kV),GB/T 22078.1-2008,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试验方法,额定电压,GB/T 22078.1-2008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试验方法和要求

前言
GB/T 22078(额定电压500 kV(U.- 550 kV)交联聚乙场绝煒电力电衢及其附件)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 - 550 kV)交联豪乙烯地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一- 试验方法和要求:
第2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 = S50 kV)交联豪乙姆地缘电力电缆:
第3部分;程定电压500 kv(u. - 550 kV)交联豪乙妈地峰电力电领用件。
本与分为GB/T 22078的第1部分. .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 62067:2006 Ed, 1. 1(额定电压150 kV(U.- 170 kV)以上至500 kV(U_ -550 kV)挤包绝续电缆及其附件一试验方法和要求)(英文凰)。 IEC第20技术委员合(电缆)已决定此出版物的内容直至2010年保持不变。至该时。此出版物将重新情认或废止成修订或修改。
本部分主要技术内容和编写格式。文本结构与IEC 62067:2006相间,但外护套材料仅采用与正常运行条件电缆导体最高温度90七相适配的ST,和ST,外护套混合料:型式试验中增加绝缘层微孔、杂质和半导电屏最层与绝峰层界面微孔.实起试验.相应增加附录E,地缘层杂质.微孔和半导电屏蔽与绝续居界面微孔.突起试验i增加外护套刮磨试晚和倡套腐蚀扩展试验。绝经值心度要求和绝缘tan8 值要求以及例行试验中局邮放电试验灵敏度要求均严于IEC 620672006。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井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重直单战标识。在附量F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3)由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武汉高压研究院、国家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帽输配电公司.天津塑力战地果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度自良.扬摹明。昊长厦.刘H见.在传斌.安昌.韩长式。

额定电压500 kV(U_ =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 = 550 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
1范圈
GB/T22078的本部分规定了额定电压500kVU.=550kV)固定安装的交联聚乙播地缘电缆系貌.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此试验要求适用于通常安装和运行条悴下的单芯电缆及其附件,而不适用于特种电缆及其附件,者如海底电缆。对特种电缆可能需要修改本部分的试验或可能需要设计特殊的试验条件。
本部分不包含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纜和纸绝緣电缆的过我接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207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豪款。凡是生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载助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往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951. 1-2008电 缆和光壩範緣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 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 能试验(IEC 60811-1-1: 2001 .IDT)
GB/T 2951. 12-2008电 缆和光缆范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 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 60811-1-21 1985,IDT)
GB/T 2951.14- -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酒用试验方法第 14部分i通用试验方法低盪试验(IEC 60811-1-4; 1985 ,IDT)
GB/T 2951.21- -2008电镜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 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酣奥氧试验热延伸试验 侵矿 物油试验(IEC 60811-2-1 :2001 ,IDT)
GB/T 2951.81- 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 31部分:聚氧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避压力试验 抗开裂试(IEC 60811-9-1: 1985,IDT)
GB/T 2951. 32- -2008电壩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 32部分:聚氧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熱稳定 性试验(IEC 60811-3-2: 1985.IDT)
GB/T 2951.41- -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 41部分:豪乙婚和豪丙始概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附环境应力 开裂试验熔体揩 数测量方法- -直接燃烧法割量豪乙烯中碳黑和/或扩物质填料含量-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 -显微倍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IEC 60811-+1; 2004,IDT)
GB/T 2952.1- -1989电缆外护屋 第1部分,总則
GB/T 3048.12- -2007 电线电缆电性 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IEC 50885-3。1988, MOD)
GB/T 3048.13- 2007电线电缆电性 能试验方法第 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60230: 1966,

3定义
本部分采用下列定义:
3.1尺寸(厚度、导体截面等)定义
3.1.1
标称值nominal 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
注:本部分中,通常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考恩规定公差,通过测盘并进行检验。
3.1.2
中间值median value
将试验得到的若干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时,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中间的那个值为中间值;若数值的数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为中间值。
3.2有关试验的定义
3.2.1
例行试验routine test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或附件的每个预制绝缘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2
抽样试验sample test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险,以检验成品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2.3
型式试验type 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部分所包含的一种型式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表明其具有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除非电缆或附件的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其特性,试验一旦成功完成,就不需要重做
3.2.4
预鉴定试验prequalification 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部分所包含的一种型式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该成品电缆系统具有满意的长期运行性能。

4电压标示和材料
4.1额定电压
本部分中,符号U。,U和U。标示电缆和附件的额定电压。这些符号的含义由JB/T8996一1999给出。
4.2电缆绝缘材料
本部分适用的电缆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混合料列于表1中。该表亦规定了采用该绝缘混合料电缆的
导体最高运行温度,此为规定试验条件的依据。

500kV(Um=550kV),GB/T 22078.1-2008,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试验方法,额定电压,GB/T 22078.1-2008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试验方法和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2078.1-2008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试验方法和要求已关闭评论

2016年版,RFID与EPC技术,刘同娟,杨岚清,电气信息工程丛书,胡安琪,高清PDF带书签《 RFID与EPC技术》电气信息工程丛书  刘同娟,杨岚清,胡安琪 编著 2016年版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为自己所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一环的物流业,物流的信息化更是十分重要的。物流信息化快速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体制都得到了改进,而且对其他传统的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信息化推进都起到了示范作用。随着计算机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物流信息化己经成为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物流信息化很大部分依赖于物联网技术,而作为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即射频识别技术(RFD)以及产品电子代码(E℃)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信息化可以得到快速发展。RFD技术就是通过无线电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E℃系统将其所建立的标准应用于物流领域,从而使得物流的信息化更加完善。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将现代物流推向更高的层次。
全文分为两篇,共11章内容。第一篇是技术原理,共6章内容,其中第1~3章介绍RFID,主要从RFD概念,RFD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共系统组成以及RFD的标准化方面介绍RFD:第4~6章主要介绍EPC,从EPC的基础到EP℃编码体系最后到EPC的系统网络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篇为应用案例,共5章内容,其中第7~9章介绍了D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分别介绍了RD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智能交通领域以及配送中心的应用:第10~11章介绍了P℃技术在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及E℃物联网技术在乳制品供应链追潮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具有丰富的应用案例,非常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和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其他领域的学生、学者及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由刘同娟杨岚清胡安琪编著。第1~7章由刘同娟编写,第8~9章由杨以清编写,第10~11章由胡安琪编写。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同时,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领导及专家的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出版得到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CIT&TCD201504051)、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日(2014000020124G093)资助。
由于RFD技术以及E℃编码应用范围较广,编写时间仓促,同时作者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有限,本书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因此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给予批评与意见,以使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和科研工作中不断进步。
编者
2016年8月

内容索引:

日录
前言
第1章射频识别(D)技术概述…1
1.1认识RFD技术1
1.1.1RD技术基本概念1
1.1.2RD技术的特征1
1.1.3日常生活中RFD技术的应用·2
1.2RFD技术的发展历史…3
1.3RfD技术的分类3
1.3.1按划分4
1.3.2按电子标签供电方式划分4
1.3.3按电子标签的可读写划分5
1.3.4按数据通信方式划分5
1.4RFD技术的发展现状…6
1.4.1RD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现状7
1.4.2我国RD技术的发展现状8
1.5RFD技术的市场前景9
第2章RD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12
2.1基水原理12
2.2RFD电子标签13
2.2.1电子标签的定义13
2.2.2电子标签的内部结构13
2.2.3电了子标签的分类14
2.2.4标签的类型16
2.2.5考虑因素18
2.3RFD阅读器19
2.3.1阅读器的定义19
2.3.2阅读器的内部结构…19
2.3.3阅读器的分类20
2.3.4选择阅读器需考虑的因素21
2.4RFD应用系统的组成…22
第3章RFD标准化…25
3.1RFD标准概述25
3.2RD标准简介25

3.3FD标准的分类,27
3.4常用RFD标准28
3.5RFD标准化组织:29
3.6我国相关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0
3.6.1相关标准现状30
3.6.2存在的问题31
3.6.3RD标准化发及趋势32
第4章EPC基础33
4.1EPC的定义…33
4.2EPC的产生33
4.2.1条码自动识别33
4.2.2射频识别34
4.2.3EPC 34
4.3EPC系统的构成…35
4.3.1全球产品电予代码编码体系36
4.3.2射领识别技术”36
4.3.3信息网络系统37
4.4EPC系统的特点37
4.5PC系统的作流程38
4.6EPC的发展状况..38
4.6.1国外EPC的发及现状39
4.6.2国内PC的发展现状39
第5章EPC编码体系…41
5.1EPC标准41
5.1.1EPC编码的两个标准·41
5.1.2PC编码的原则42
5.2EPC编码的结构和类型…43
5.2.1EPC编码的结构特性43
5.2.2EPC编码的结构44
5.2.3EPC编码的类型45
5.3EPC绢码策略48
5.4EPC编码实现52
5.4.1PC标签(e-Tg)52
5.4.2阅i读张53
第6章EPC系统网络技术54
6.1中间件54
6.1.1中间件的定义54

6.1.2EP中间作的功能54
6.1.3EPC中间件的作月54
G.1.4EPC系统的SVl中间件技术55
6.20NS作原理56
6.2.1对象名称解析服务作用56
6.2.2对象命名服务的技术原理56.
6.2.3对象命名服务的实现架构58
6.2.4对象命名服务的应用前景59
6.3实体标记语言…59
6.4EPC信息月服务60
第7章RFD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63
7.1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现状63
7.1.1现代仓储的发及过程63
7.1.2我国现代仓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64
7.1.3现代仓储管理的优化策路65
7.1.4现代仓诸管理的发展趋势67
7.2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的流程67
7.2.1主业务流程67
7.2.2人作作业流程68
7.2.3作存管理作业流程69
7.2.4出作作业流程69
7.3RFD技术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70
7.3.1RD系统硬件构成70
7.3.2RD技术应用的层次70
7.3.3RD技术应月的环节71
7.3.4RD技术用于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的优势71
7.3.5RD技术在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实例72
7.4基于RF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73
7.4.1系统总体设计73
7.4.2软件体系结构设计75
7.4.3系统数据作设计75
7.4.4系统功能模块76
7.4.5系统业务流程77
第8章RD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8.1智能交通概述...79
8.1.1智能交通的定义79
8.1.2我国智能交通的应用前景79

 

高清PDF带书签《 RFID与EPC技术》电气信息工程丛书 刘同娟,杨岚清,胡安琪 编著 2016年版已关闭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