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251-2017防排烟标准执行中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探讨
引 言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本体系较为完整,内容详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由于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建筑防排烟的技术标准,既有新旧标准执行中的衔接问题,又涉及到较多新的防排烟控制理论、设计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由于经验有限,难免会存在考虑不周,导致执行中存在难度的情况。
这里对自实施以来反馈的一些问题,根据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与主编单位及兄弟省市设计院的讨论意见,按“理解和探讨”两部分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
总则(一般规定) 1、《标准》中多次提到“建筑高度”的概念该标准中各处的“建筑高度”含义:
3.1节(3.1.2、3.1.3、3.1.5、)中的“建筑高度”用于建筑的定性,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致。指室外地坪到屋面的高度。
3.3节“机械加压送风设施”、4.4节“机械排烟设施”中的“建筑高度”应看所指对象,用于对系统分段控制时,指的是“系统服务高度”。
3.2.1中“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是指靠外墙的楼梯间高度。
防烟系统
2、3.1.3-3的条文如何理解
该条文未叙述完整:裙房部分楼梯间的自然通风方式
3.1.3-3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立前室、
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送风口的设置方式
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要求。
理解: • 这部分高度不超过24m,且前室采用3.1.3-2的机械送风方式时,裙房的楼梯间可以利用上部楼梯间进行自然通风。
• 这部分高度如果超过24m,楼梯间也应采用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3、高层公共建筑,其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的裙房或附楼如何设置楼梯间防烟系统?
• 裙房podiun的术语: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 • 建规GB50016-2014:当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疏散楼梯可根据裙房的建筑高度单独确定。 1)根据裙房的规定高度都低于24m,因此机械与自然都可以;
2)如低于50m的附楼,当附楼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机械与自然都可以;
3)如高于50m的附楼,应采用机械方式。
4、对3.1.5的两个强制性条文的理解
2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问题:是否其中的楼梯间或前室就不能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了呢?
注意3.1.5条文的适用条件:
3.1.5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这里是指两者都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时的条件下需要执行的条文。
5、 3.1.6与3.2.1条内容的理解
3.1.6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3.2.1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问题:是否可这么理解为:3.2.1中,当楼梯间高度不大于10m时,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要求(最高部位开1.0m2)比3.1.6地下室(开1.2m2)的要求还低?
这两条的适用条件不一样:
3.1.6条只适用于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的情况;仅适用于地下一层是为了满足《建规》6.4.1疏散楼梯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要求。但这里没有对地下室的使用功能进行要求。 3.2.1是仅适用于具有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如有部分楼梯间是在地下的,该楼梯间也要求是靠外墙设置(靠在类似下沉式广场的部位的楼梯间)。只是当此楼梯间高度超过10m时,还应执行开窗的分布的要求。
6、计算加压送风量楼梯间N1的取值:
3.4.6中关于N1的说明: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
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 N1=3;当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

基于BIM技术的机电管线深化设计培训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基础模型的搭建
02管线设计综合碰撞核查
03管线综合深化设计与出图
04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策划
05竣工模型绘制提交
1、基础模型搭建
根据设计图纸分专业搭建结构、建筑、机电模型。通过各专业三维模型叠加、综合,做到设计信息多专业集成,并支持三维可视化。
02管线设计综合碰撞核查
1、概述
对基础模型进行平衡协调后,运行碰撞检测功能,在碰撞检测报告中及时发现视觉上难以直接发现的各专业之间的碰撞、错、漏、碰、缺等问题,并根据BIM模型提供碰撞检测报告,及时进行解决,以实现图纸设计零冲突、零碰撞,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停工等现象发生,大大减少设计变更,确保施工进度。
2、留洞核查(预留洞口出图指导施工)
①机电管线穿剪力墙、梁、楼板是否留洞?(风管、风口、水管、电缆桥架等)。
②留洞位置、尺寸是否满足要求?(留洞位置应避开梁、柱、楼梯等,不能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使用功能;留洞尺寸一般比管线要大,特别要注意风口留洞)。
③梁上留洞位置尺寸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管线位于梁体中部1/3处为最好,即管中与梁中线重合最好,管洞上下距梁顶底距离不小于1/3梁高)。
3、管井核查
①管井内是否有梁?(一般情况下管井内是不会有梁,尤其是风井内)。
②梁是否会与机电管线冲突?(主要是立管穿梁情况)。
③桥架、水管在管井内会贴墙安装,注意此墙是否贴梁边沿?(防止出现管线避梁翻弯情况)。
4、机电完成面高度核查
①坡道、设备运输通道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②管线密集处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③大管线经过区域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④重力排水管道经过区域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⑤机电管线经过楼梯间是否能满足净高要求?(不能出现碰头)
5、防火卷帘核查
①梁下净高是否满足卷帘安装高度要求?(卷帘卷帘盒后的高度)。
②是否存在梁下与卷帘之间预留管线安装空间不足情况?
③是否存在防火卷帘高度不满足净高要求?
④是否存在机电管线设计在卷帘里面的情况?
6、门高核查
①是否存在门高超出层高、坡道下门高超出坡道下净高等情况?(夹层、坡道下方易出现此情况)。
②是否存在电梯门高超出层高、预留电梯门洞净高不足等情况?(夹层易出现此情况)。
③梁下净高是否满足门安装高度要求?
④是否存在梁下与门之间预留管线安装空间不足情况?(门打不开)
7、风井吊板、双层板核查
①吊板预留空间是否满足风管尺寸要求?
②双层板预留空间是否满足风管尺寸要求?
③双层板下方管线综合排布以后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④风管穿吊板、双层板是否留洞?
⑤暖通、结构、建筑三专业图纸是否都有标注且标注一致?

问题专业:安装 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2-01-11 11:20:57
提问网友:kk
平面图中没有画立管,直接按照设备安装高度在水平管位置算立管吗还是要手动算一段水平管连到设备再算立管呢
连到设备的水平管按照以下表格吗

设备立管是按照下图高度吗

感谢大佬们
解答网友:将军峰
是要手动算一段水平管连到设备再算立管。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2-01-11 11:20:52
提问网友:扬眉土气


情况:图一墙顶AL的箍筋没有在中间暗柱内布置(图一是指顶层吗)
图二楼层AL的箍筋有在中间暗柱内布置3个箍筋
问题:1、当满足什么条件下,暗梁/边框梁在中间暗柱需要布置箍筋;
2、什么条件下,暗梁/边框梁在中间暗柱不需要布置箍筋;
解答网友:竹风
1、在楼层,和LL相连时,LL在中间暗柱需要布置箍筋;
2、在顶层,和LL相连时,LL在中间暗柱不需要布置箍筋;
答疑:土石方-安徽土建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2-01-11 08:28:17
提问网友:广联达
场地平整与平整场地,如果是一座丘陵,相较于设计标高超过了正负300mm,是不是就是场地平整,要计算土方量的体积
解答网友:陈工
平整场地,如果是一座丘陵,相较于设计标高超过了正负300mm,不是就是场地平整,要计算土方量的体积。
套挖土方定额子目。
答疑:再算楼梯的量的时候,什么时候采用表格算工程量,什么时候采用绘制楼梯的方法算工程量?-湖北土建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2-01-11 08:09:42
提问网友:孙晓兰
解答网友:nh
楼梯可用对应的参数化建模设置,个别不对应的用直形梯等或表格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