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第 25 页)

ICS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093-2015
宁夏水利工程塑料土工格栅应用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plastic geogrids technique used in Ningxi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2015-11-27  发布
2015-11-27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4/T1093-2015,土工格栅,塑料,宁夏,应用技术导则,水利工程,宁夏水利工程塑料土工格栅应用技术导则(DB64/T1093-2015).pdf

前言
为使塑料土工格栅技术在宁夏水利工程中更好地推广应用,指导设计单位科学合理设计,审查、审批部门把握关键环节,建设、管理单位正确采购与实施,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调查研究宁夏土工格栅应用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结合宁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际需要,对土工格栅应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规范。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宁夏水利厅科技教育处、宁夏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宁夏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宁夏水资源管理局、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银川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平罗县水务局、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坦萨土工合成材料(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技术负责人:薛塞光、陆立国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塞光、陆立国、顾靖超、李东、孙建军、江静、鲁浩、杨海宁、王永平、柳东海、马晓阳、赵东辉、武慧芳、刘荣、孙淑华、朱洁、刘学军、张晓玲、冯有亭、黎东芳、黄晓菊、杨宝和、牟青松。

内容摘抄:

宁夏水利工程塑料土工格栅应用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宁夏水利工程塑料土工格栅应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土工格栅的分类与表示方法、技术要求、土工格栅应用与选型、土工格栅施工、质量控制与材料检测。本标准适用于宁夏河道、沟道、渠道等水利工程中塑料土工格栅的应用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946-2013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
GB/T17637-1998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拉伸蠕变和拉伸蠕变断裂性能的测定
GB/T17639-2008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GB/T17689-2008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
JT/T480-2002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土工格栅geogrid
以原生料聚丙烯(PP)或高密度聚乙烯(DPE)为原料,采用专用设备经过塑化、挤出、冲孔、定向拉伸而形成的由许多个网目组成的整体网片结构。土工格栅按制造时拉伸方向的不同,分为单向格栅、双向格栅和三向格栅。
3.2单向格栅uniaxial geogrid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沿纵向(卷长方向)拉伸而成的具有多个长方形网孔组成的整体网片结构,单向格栅局部大样详见图1。

3.3双向格栅biaxial geogrid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沿纵向(卷长方向)、横向(卷宽方向)两个方向拉伸而成的具有多个正方形网孔组成的整体网片结构,双向格栅局部大样详见图2。

3.4三向格栅triaxial geogrid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沿纵向(0°)、横向(90°)和斜向(60°)三个方向拉伸而成的具有许多个等边三角形网孔组成的整体网片结构,三向格栅局部大样详见图3。

3.5网目尺寸mesh size
单向格栅网目尺寸是整体网片中小网孔的横向、纵向节点中心间的距离,详见图1。双向格栅网目尺寸是整体网片中小网孔的横向、纵向节点中心间的距离,详见图2。三向格栅网目尺寸是整体网片中三角形小网孔的肋条中距(也是三角形网目高),详见图3。
3.6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
单向格栅的拉伸强度是土工格栅标准试样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拉力值,以N/表示。本标准规定的拉伸强度指纵向值。双向格栅的拉伸强度是土工格栅标准试样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拉力值,以N/表示。本标准规定的拉伸强度指横向值与纵向值大小相同的双向格栅。

4土工格栅的分类与表示方法
4.1土工格栅产品分类
a)单向格栅;DB64/T10932015
b)双向格栅;
c)三向格栅。
4.2土工格栅产品型号规格
4.2.1型号规格表示方法
4.2.1.1单向格栅
单向格栅产品规格表达为:TGDG35、TGDG50、TGDG80.等,其中“TGDG”表示土工单向格栅:“35、50、80”表示纵向拉伸强度(KN/m)。在产品规格后增加PP或HDPE,表示生产原料为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
4.2.1.2双向格栅
双向格栅产品规格表达为:TGSG2020、TGSG2525、TGSG3030等,其中“TGSG”表示土工双向格栅:“2020、2525、3030.”中前两位数指纵向拉伸强度(KN/)、后两位数指横向拉伸强度(KN/m),即表示格栅纵向、横向拉伸强度相同。在产品规格后增加PP,表示生产原料为聚丙烯。
4.2.1.3三向格栅
三向格栅日前产品规格表达为:TX150、TX160、TX170..等,其中“TX”表示土工三向格栅,“150、160、170”表示格栅编号。在产品规格后增加PP,表示生产原料为聚丙烯。
4.2.2型号规格标识示例TGSG2020一PP标识为:双向土工格栅(TGSG),纵向拉伸强度为20kN/m,横向拉伸强度为20kN/m(即表示格栅纵向、横向拉伸强度相同),生产原料为聚丙烯(PP)。
4.3宁夏水利工程常用土工格栅产品规格
4.3.1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闽建科[2022]24号
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厚德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工程学院
统一编号:DBJT13-118
图集号:闽2022-J-50
实施日期:二O二三年三月一日

墙体构造,板材,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闽2022-J-50,闽2022-J-50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墙体构造.pdf

前言:
本图集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全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复审修编工作的通知》(闽建科[2021]18号)的要求,由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组织,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厚德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工程学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修订而成,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修订本图集。
本图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目录、设计说明、砌块的技术指标及构造节点、专用配套材料及薄层干法施工工艺等;板材的技术指标及构造节点、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的内、外墙构造详图、热工性能指标及常用外墙面做法选用表等。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按性能指标、外观质量等分为高精砌块和普通砌块两种:2、砌块部分以填充墙为主,不再体现保温网的做法;3、新增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部分。
本图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或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福州市通湖路188号,邮编:35000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图集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厚德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工程学院
本图集主要起草人:任希 陈秋 梁章旋 刘心中 曾志攀 陈东 林紫珊 王怀炳 郭郴 郇冬冬 丘琛辉
本图集审定人员:杨大东 黄可明 陈宇峰 黄跃森 桂苗苗 胡贤忠 张琨健

内容摘抄:

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闽建办科[2019]8号文“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9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国内外蒸压加气混凝土(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简称“AAC”)砌块、板材围护系统的先进应用技术,编制而成。对原图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构造》闽2016订40进行修订。并增加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内容。
1.2本图集主要依据下列标准规范: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13J104:
《装配式建筑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围护系统》19CJ85-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2017: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55016-2021;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15762-202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T17-2020: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CJ/T235-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专用砂浆》JC/T890-2017;
《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2019;
《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305-2019:
《福建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应用技术标准》DBJ/T13-29-2021;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3-118-2021:
《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T13-197-2022: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其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
2.2本图集适用的结构体系。
2.2.1砌块及板材可作为填充墙用于所有结构体系的内墙。
2.2.2砌块可作为填充墙用于所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外墙。
2.2.3砌块可作为填充墙用于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多层钢结构的外墙。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24的钢结构建筑时,应按工程实际情况单体设计。
2.2.4板材可作为填充墙用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建筑的外墙。
2.3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加气混凝土制品:
2.3.1建筑物室外地坪以下的外墙部位。
2.3.2长期浸水或经常干湿循环交替的部位。
2.3.3长期处于化学侵蚀环境的部位。
2.3.4承重制品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
3图集内容
本图集主要编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本图集中简称“彻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本图集中简称“板材”)的内外墙体构造,满足国家及福建省节能设计标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砌块的技术指标及构造节点:专用配套材料及薄层干法施工工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选用表等:板材的技术指标

及构造节点;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构造;钢结构外墙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墙构造:钢结构内墙构造;热工性能指标及常用外墙面做法选用表等。
4修订说明
4.1编制依据中新增《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标准规范,修订《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标准规范,删除部分不适用标准规范。
4.2本图集中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按性能指标、外观质量等分为高精砌块和普通砌块两种。
4.3本图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部分以填充墙为主,不再体现建筑保温用的砌块做法及要求。
4.4本图集新增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内外墙构造详图、板材墙体构造、细部构造做法等。
4.5砌块及板材结合其配套构件(开槽砌块、加气过梁和窗台板、门窗框预埋块等),实现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避免现场二次加工为主要特征的、符合产业化标准的装配式技术。采用干法施工工艺,并相应修改相关技术指标。

5 用词说明
5.1 蒸压加气混凝土:以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材料,掺加发气剂及其他调节材料,通过配料浇注、发气静停、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多孔轻质硅酸盐建筑制品。
5.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及其他调节材料,通过配料浇注、发气静停、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多孔轻质硅酸盐建筑砌块。本图集简称砌块。
5.3 蒸压加气混凝土高精砌块: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和导热系数等性能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2020中Ⅰ型的要求,应用于薄层砌筑、薄层抹灰等干法施工工艺的砌块。本图集简称高精砌块。
5.4 蒸压加气混凝土普通砌块: 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和导热系数等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2020中Ⅰ型产品的要求,应用于薄层砌筑等干法施工工艺的砌块。本图集简称普通砌块。
5.5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中配置经防锈涂层处理的钢筋网笼或钢筋网片的预制板材,本图集简称板材。
5.6 蒸压加气混凝土专用配筋过梁: 由工厂预制而成的有配筋的洞口过梁,本图集简称加气过梁。
5.7蒸压加气混凝土专用配筋窗台板: 由工厂预制而成的有配筋的窗台板,本图集简称加气窗台板。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图集号:闽2022-J-49
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闽建科[2022]22号
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统一编号:DBJT13-117
施行日期:2023年3月1日
CPS-CL反应,湿铺,福建省,粘结型,闽2022-J-49,防水卷材建筑,高分子,闽2022-J-49 福建省 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建筑.pdf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福建省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构造》标准设计图集编制计划的通知”(闽建科函(2017)52号)的要求,编制组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等技术规范和现行国家建筑防水技术标准规定及图集,充分考虑我省的气候特点和建筑防水产业状况,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借鉴相关成果,编制完成本图集。本图集主要内容有:1、防水工程材料说明;2、防水构造做法(包含:地下工程、平屋面、瓦屋面、水池、管廊工程):3、防水细部构造详图(包含:地下工程、平屋面、瓦屋面、水池、管廊工程)。各单位在使用本图集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随时函告省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本图集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图集参编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工程中心 福建省百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州鑫雨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本图集主要起草人:黄晓冬 王宗成 林顺福 林忠 袁军 林经康 郭旻 杨大东 李俊峰 董伟琦 陈助冬 翁胜凯 吴荔芳 郭文雄 林莹 卢海波 何祖华 陈惠珍 陈本泉 王锋 林安 本图集审定人员:王耀 蔡雪峰 吴鸿志 傅玉麟 陈卉 陈建东 周敏

内容摘抄: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福建省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构造》标准设计图集编制计划的通知(闽建科函[2017]52号)要求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依据下列规范和规程: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湿铺防水卷材》GB/T35467-2017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2009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建筑构件连接处防水密封膏》JG/T501-2016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JGJ155-2013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范》JGJ230-2010
《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GB/T35468-2017
1.3当依据的规范规程以及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规范出版实施时,应按新版规范规程标准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屋面等有防水设防要求区域的防水工程。非饮用水池、管廊工程防水可参考使用。

3图集内容
3.1防水工程材料介绍、防水工程材料技术指标表、防水工程材料选用表。
3.2防水构造做法选用表。
3.3防水细部节点构造详图。
4材料说明
福建属沿海区域,常年受台风影响,具有降雨量大,湿度高等特点,防水施工作业面常年处于潮湿状态,对防水施工要求高。本图集设计选用的防水卷材在潮气潮湿环境下能施工,适用于福建当地气候环境条件。
4.1 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膜基湿辅防水卷材
参考标准:《湿铺防水卷材》GB/T35467-2017E类  注:CSCL反应粘系列防水卷材名称中的“膜基”字样,是为与新规范标准GB/T35467-2017中材料分类相对应。CPS反应粘技术,是专门针对混凝土建筑物或构筑物密封防水的技术,它能跟水泥素浆或现浇混凝土同步反应,通过化学交联和物理卯榫的协同作用(Chemical Bonding and Physical Crosslinking Synergism,简称CPS)牢固地粘结到混凝土上,粘结强度大、持久不可逆,受环境因素影响小。能在混凝土基层上形成一层牢固不可逆的界面密封反应层,杜绝窜水现象发生。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膜基湿铺防水卷材是由CPS反应粘强力胶与交叉强力膜复合而成,适用于各类混凝土工程大面积防水,如地下室、屋面等。

交叉强力膜材料是特制的45°斜向层压的高密度聚乙烯膜交叉叠压 复合的多层膜结构,为防水层提供优异的物理性能,具有高尺寸稳定 性、热稳定性、双向耐撕裂性、高强度、高延伸性以及耐老化等性能。

4.2 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膜基湿铺防水卷材(耐根穿刺型) 参考标准:《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GB/T35468-2017 由交叉强力膜与CPS反应粘强力胶(内含阻根剂)复合而成,适用于 各类种植顶板与屋面,主要具备以下三大阻根功能:

生物阻根:可达到与混凝土密封满粘的效果,切断了卷材与混凝土 结构之间水份与养分的来源,阻绝了植物向混凝土结构取水生长的可能 性,从而达到生物阻根的功能。

物理阻根:交叉强力膜材料是特制的45°斜向层压的高密度聚乙烯 膜交叉叠压复合的多层膜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致密性,能够有效抵 御植物根系的穿透。

化学阻根:利用高分子配方改性技术,将化学阻根剂与沥青基体材 料、橡胶类改性助剂、功能改性剂、共混改性制备成具有化学阻根功能 的黑色反应粘胶料,能够有效抑制和改变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向。

5 基本规定

5.1 防水材料

5.1.1 建筑防水工程使用的各种防水材料和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1.2 多种不同类型的防水材料在复合使用、配合使用时应注意相容 性。

5.1.3 防水工程应使用专用的辅助材料、配套材料、配件。

5.1.4 用于地下工程的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穿刺 性、耐腐蚀和耐菌性。

5.2 防水设计

5.2.1 建筑物防水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 能要求、结构特点、使用环境条件等确定其防水等级或设防标准,并考 虑与其他防水层次相容性、互补性等因素,选择相适应的防水材料,确 定构造和节点的做法,提出相应技术措施。

5.2.2 柔性防水层必须设置保护层,选用保护层材料应考虑与防水层材 料相适应和满足该防水部位的功能要求。

5.2.3 防水卷材的品种规格和层数,应根据工程防水等级、部位、地下 水位高低及水压力作用状况、结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 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 阴、阳角处等特殊部位,应增做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宜为500mm。

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膜基湿铺防水卷材属于高聚物改性沥青类 防水卷材,采用湿铺方式施工;屋面防水卷材应有保护层,满足防火要 求。

屋面和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防水层与刚性保护层之间应设隔离 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040.10
CCS P 33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360-2021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
Standard for energy consumption norm of public institutions
2021-09-27发布2021-10-31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 2360-2021,公共机构,能耗定额,DB45/T 2360-2021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万山、闫军威、陈城、黄译萩、陈中悦、刘玲燕、莫佳琳、沈环宇、杨远福、李昆、卢泽东、高志明、王全永、何敏、梁艳辉、黄高旭、罗超雁、彭茂锋、林建业、黄琨、曾锻成。

内容摘抄: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的能耗定额指标及等级要求、统计范围,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描述了管理措施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机构能耗管理,也适用于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计算、目标管理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31342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技术导则
GB/T 5035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机构 public institution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质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3.2
党政机关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党和国家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不包括政法机关。
3.3
政法机关 political and legal authorities
包括公安机关(含公安机关下属行政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监狱(含转送站)、戒毒所。
3.4
政务中心 administrative center
窗口服务类机构或能源资源消费数据由后勤服务中心统一上报的二个及以上公共机构合署办公的集中办公区。
3.5
团体组织 group organization
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质资金的、具有固定办公场所的非政府性社会团体。
3.6
其他类机构 other institution
除党政机关、教育类机构、卫生医疗类机构、场馆类机构和团体组织之外的公共机构。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G0:人均建筑面积(教育类机构)。
H0:学生住宿面积占比(教育类机构)。
Q0:日均床位使用率(卫生医疗类机构)。
R0:人均建筑面积(卫生医疗类机构)。
S0:人均建筑面积(党政机关与政法机关)。
T0:年运行时间(党政机关与政法机关)。
U0:门急诊人均门诊部面积(卫生医疗类机构)。
W0:展区观众人员密度(场馆类机构)。
X0:人均建筑面积 (团体组织和其他类机构)。
Y0:年运行时间(团体组织和其他类机构)。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010
CCS F10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361-2021
国家机关公共建筑用能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energy for organ office buildings
2021-09-27发布2021-10-31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 2361-2021,公共建筑,国家机关,用能管理,DB45/T 2361-2021 国家机关公共建筑用能管理规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万山、刘玲燕、黄译萩、陈中悦、杨远福、陈城、何敏、梁艳辉、林建业、彭茂锋、罗超雁、曾思、曾锻成、熊陈武、黄琨、冯斐、韦建华、唐艳琼。

内容摘抄:

国家机关公共建筑用能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国家机关公共建筑在能源绩效设定、日常运行管理方面的内容,规定了用能评估与审计及用能系统能效调适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公共建筑在运行期间的用能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166 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32019 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36713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T 177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家机关公共建筑 state organ public buildings
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机构使用的公共建筑。
3.2
公共建筑用能管理 energy management for public buildings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通风、热水、给排水、信息机房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测、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建筑能效提升的制度与技术管理活动。
3.3
能耗指标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由能耗目标产生,为实现能耗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可量化的绩效要求。
3.4
能流 energy flow
能源流动的过程,描述能源消费结构,反映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方面的数量平衡关系。
3.5
用能评估 energy consumption assessment
通过实测的能源消耗数据,对建筑物运行过程的用能水平与合理性进行评估。

3.6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 public building energy audit
通过对公共建筑进行文件审查和调研测试,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进行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发现建筑节能潜力,提出节能运行调适和改造建议。
3.7
系统调适 system adjustment
通过在建筑用能设备与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系统按照设计和用户的需求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和控制的活动。
4 基本规定
4.1 建筑用能管理是针对建筑中使用电力、天然气、煤、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各种能源,包括外购或输入到建筑的能源和经能量系统转换并产生的二次能源,以及终端使用者消耗的能源的管理。
4.2 建筑用能管理技术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系统或设备的测试与评估应根据国家、行业或地方相关检测要求执行。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能源绩效设定 ....................................................................... 2
6 日常运行管理 ....................................................................... 3
7 用能评估与审计 ..................................................................... 4
8 用能系统能效调适 ................................................................... 5
参考文献 .............................................................................. 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425-2021
港口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 ports
2021-12-20发布2022-01-2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 2425-2021,检测技术,港口,防雷装置,DB45/T 2425-2021 港口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防城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防城港市气象局、广西恒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宣儒、朱和龙、缪世宁、冯逸鹏、张玉新、周启强、李新华、董金红、唐璇、陈广林、钟远、凌宗良、缪世萍、马霖、陈逸宗、吴高杰、黄中信、吴春芬、黄日勇。

内容摘抄:

港口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港口防雷装置的防雷分类及防雷区划分、基本规定、检测项目和方法、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港口码头建(构)筑物、堆场、装卸及相关储运设施防雷装置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944—201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T 8487—2010 港口装卸术语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32937—2016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186—2013 港口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650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JT 556 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
DB45/T 446—2017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50186—2013、GB/T 8487-2010、GB 6944-2012、GB/T 32937—2016、GB 50057—2010、
GB/T 21431—2015等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港口 port
位于江、河、湖、海或水库沿岸,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具有一定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以进行客货运输或用于生产、储运、中转、堆放产品或货物的场地或作业区域。
[来源:GB/T 50186—2013,2.1.2,有修改]
3.2
码头 wharf
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上下旅客的基础设施。
[来源:GB/T 8487-2010,2.9]
3.3
储运场所 storage place
港口区域用于转运、储存堆放集中货物(箱)、杂散货物或其它化工、油气指定场所。

4 防雷分类及防雷区划分
4.1 港口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

4.1.1 一般规定
爆炸和火灾危险性场所划分按附录A要求,根据建(构)筑物或场所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灾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4.1.2 港口第一类防雷建(构)筑物
4.1.2.1 储运、储存烟火炸药及其制品、化学危险品的危险建(构)筑物或场所,且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4.1.2.2 具有 0 区或 20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
4.1.2.3 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4.1.3 港口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
4.1.3.1 储运、储存烟火炸药及其制品、化学危险品的危险建(构)筑物或场所,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4.1.3.2 具有 1 区或 21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或场所,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4.1.3.3 具有 2 区或 22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或场所。
4.1.3.4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态或液态储罐。
4.1.3.5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 次/a 的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建(构)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4.1.3.6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 次/a 的一般性建(构)筑物。
注: 预计雷击次数按GB 50057—2010附录A计算。
4.1.4 港口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除第一、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外为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按GB 50057中的3.0.4规定。
4.2 防雷区划分
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按照GB 50057-2010中的6.2.1以及本文件附录A.2的规定。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雷分类及防雷区划分 ............................................................... 2
4.1 港口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 ..................................................... 2
4.2 防雷区划分 ..................................................................... 3
5 基本规定 ........................................................................... 3
5.1 检测周期 ....................................................................... 3
5.2 检测程序 ....................................................................... 3
5.3 检测作业要求 ................................................................... 4
5.4 检测仪器要求 ................................................................... 5
6 检测项目和方法 ..................................................................... 5
6.1 港口防雷装置技术要求 ........................................................... 5
6.2 检测项目 ....................................................................... 5
6.3 测量方法 ....................................................................... 8
7 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 ................................................................. 8
7.1 检测记录 ....................................................................... 8
7.2 检测数据整理及判定 ............................................................. 8
7.3 检测报告 ....................................................................... 8
7.4 存档资料 ....................................................................... 9
附录 A(规范性) 港口区域爆炸和火灾环境及雷电防护区划分 .............................. 10
附录 B(资料性) 部分检测仪器设备及参数指标 .......................................... 12
附录 C(规范性) 防雷装置技术要求 .................................................... 13
附录 D(规范性) 防雷装置至被保护建(构)筑物或场区的间隔距离 ........................ 19
附录 E(资料性) 接地导通性测试方法及判据 ............................................ 22
参考文献 ............................................................................. 2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P 12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4282021
河流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水量计算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al culation of water flow in a river section without measured di schar ge data
2021-12-20发布2022-01-2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 2428-2021,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河流,河流计算断面,DB45/T 2428-2021 河流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水量计算规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伍伟星、梁才贵、杨静波、文宏展、邓柳言、杨岚、张建洪、温润锋、傅邕江、苏灵、滕培宋、覃祖永、欧芳兰、莫建英。

内容摘抄:

河流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水量计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河流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水量计算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总则、基本资料收集与审查、水量计算方法与应用、水量计算方法的优选、水量计算成果合理分析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服务河(湖)长制、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河流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的月、双月、季度、汛期、非汛期和年度等计算时段的水量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598 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
GB/T 50095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SL/T 247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SL/T 278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T 460 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
DB45/T 1959 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5009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流计算断面 river calculation section
垂直于河道断面平均流向或中泓线横截河流,以自由水面和湿周为界,用于开展水量计算的剖面。
3.2
河口断面 estuary section
河流汇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交界断面。
3.3
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 no measured discharge data section
没有布设水文站且缺乏实测流量资料,需要利用参证水文站流量资料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水量计算的河流计算断面。
3.4
计算时段 calculation time
开展水量计算的时间间隔长度,宜为月、双月、季度、汛期、非汛期和年度等。
3.5
水量计算 water quantity calculation
对某一河流计算断面某个计算时段的水的流量、径流量等水量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的工作。

3.6
洪水过程 flood process
受暴雨影响造成河流水位明显上涨、出峰、回落的变化过程。
3.7
区间水量平衡法 interval water balance method
在考虑区间径流模数或径流系数应用的情况下,利用河流计算断面及其上下游或者干支流水文站进行区间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从而得出计算断面水量的方法。
3.8
径流模数法 runoff modulus method
河流计算断面与参证水文站以上流域下垫面情况和降雨汇流等水文条件基本近似,以集水面积为主要考虑因素,将参证水文站的径流模数移用到河流计算断面进行水量计算的方法。
3.9
径流系数法 runoff coefficient method
河流计算断面与参证水文站以上流域下垫面情况和降雨汇流等水文条件基本近似,计算时段面雨量差别较大,以集水面积和面雨量为主要考虑因素,将参证水文站的径流系数移用到河流计算断面进行水量计算的方法。
4 总则
4.1 坚持需求导向原则,针对流域和区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存在问题及其需求,开展河流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水量计算。
4.2 坚持水文相似性原则,考虑相邻或者相似流域水文现象在月、年周期变化中具有相似性,对无实测流量资料的河流流域或者计算断面,可移用本流域或与本流域水文相似、集水面积相近的水文站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等资料进行水量计算。
4.3 坚持水量平衡原则,结合河流流域或者计算断面上下游、干支流水量情况和区间取用水情况,合理分析确定河流流域或者计算断面水量。
4.4 水量计算应广泛收集河流流域和计算断面所在河段的资料,分析河流水量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水量计算成果,并检查其合理性。
4.5 河流流域的水量计算,以河口断面为计算断面;其他计算断面根据实际需要参照 DB45/T 1959 确定,包括行政区界断面、重要水源地取水断面、重要城镇控制断面、生态敏感河段控制断面等,并考虑断面水位、流量实测的可行性,以便必要时通过实测流量验证水量计算成果的可靠性。
4.6 水量计算应遵循收集基础资料、选用参证水文测站、分析比较面雨量、确定计算方法、分析计算水量、综合分析和确定水量计算成果的工作步骤。
4.7 水量计算指标可根据需要确定,原则上以月水量为主,包括月、双月、季度、汛期、非汛期和年度平均流量或径流量等,其中:双月、季度、汛期、非汛期和年度水量可依据月水量进行计算或者参照月水量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8 水量计算成果取用精度参照 SL/T 247 的规定,流量单位为 m3/s,取三位有效数字,小数不过三位;径流量单位为 104 m3或 108 m3,取四位有效数字,小数不过四位。
4.9 河流无实测流量资料断面水量计算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JJT 091-2018,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XJJT 091-2018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附条文说明)

关于批准发布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试行)》的通知新建标[2018]17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兵团建设局,中建新疆建工集团、兵团建工师,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下达2018年自治区第三批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新建标函[2018]20号)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试行)》。经审查,现批准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标准编号为:XJ/T091一2018),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标准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出版发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年7月13日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农村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并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技术,提升新疆地区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农村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三层及以下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经济、资源条件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采用适宜的建筑形式、节能技术措施以及能源利用方式,有效改善室内居住环境,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1.0.4在电力充足、电价优惠地区宜优先采用电供暖系统;应根据当地气候、资源及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电供暖系统:电供暖系统应按户设置,并应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
1.0.5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围护结构building envelope
指建筑各面的围挡物,包括墙体、屋顶、门窗、地面等。
2.0.2室内热环境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
2.0.3导热系数(λ)thermal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的匀质材料的热流量,也称热导率,单位为W/(m·K)。
2.0.4传热系数(K)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在稳态条件和物体两侧的冷热流体之间单位温差作用下,单位面积通过的热流量,单位为W/(m·K)。
2.0.5热阻(R)heat resistance
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为(m2·K)/W。
2.0.6热惰性指标(D)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钢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2.0.7窗墙面积比area ratio of window to wall
窗户洞口面积与建筑层高和开间定位线围成的房间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无因次。
2.0.8遮阳系数shading coefficient
在给定条件下,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相同条件

下透过相同面积的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无因次。
2.0.9被动式太阳房passive solar house
不需要专门的太阳能供暖系统部件,而通过建筑的朝向布局及建筑材料与构造等的设计,使建筑在冬季充分获得太阳辐射热,维持一定室内温度的建筑。
2.0.10直接受益式太阳房direct-gain passive solar house
太阳光穿过透光材料直接进入室内,维持一定室内温度的被动式太阳房。

3基本规定
3.0.1新疆地区地域较大,在建筑执工设计区划上跨越了严寒和寒冷地区二个气候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与所在地区气候分区相适应,所在地区的建筑气候分区按所隶属市县的建筑气候分区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市县的气候分区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4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农村居住建筑的选址与布置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冬季防风,并应有利于夏季通风。
4.1.2农村居住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立面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夏季通风。门窗洞口的开设位置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4.1.3农村居住建筑宜采用被动式太阳房满足冬季供暖和夏季通风需求。
4.2选址与布局
4.2.1农村居住建筑宜建在冬季避风的地段,不宜建在低洼处;宜建在向南采光、日照好的地段,不宜建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处。
4.2.2农村居住建筑的间距应满足日照、采光、通风、防灾、视觉卫生等要求。
4.2.3农村居住建筑的南立面不宜受到过多遮档。建筑与庭院中高大树木的距离应满足采光与日照的要求。
4.2.4农村居住建筑建造在山坡上时,应依势而建,减少挖填方,避免对原始地貌的破坏。
4.2.5农村居住建筑宜采用双拼式或联排式集中布置。

4.3平立面设计
4.3.1农村居住建筑的体形宜简单、规整,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局部凸出或凹进的部位。主入口应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4.3.2农村居住建筑的开间不宜大于6m,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不宜大于6m,内净高不宜大于3.2m。
4.3.3农村居住建筑的房间功能布局应合理、紧凑、互不干扰,并应方便生活起居与节能。卧室、起居室等主要房间宜布置在南侧或内墙侧,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房间宜布置在北侧或外墙侧。
4.3.4农村居住建筑的外窗面积不应过大,南向宜采用大窗,北向宜采用小窗,窗墙面积比限值宜符合表4.3.4的规定。

4.4被动式太阳房设计
4.4.1农村居住建筑宜充分利用太阳能,建造被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应因地制宜,遵循坚固、适用、经济、节能和美观的原则。
4.4.2农村居住建筑常用的被动式太阳房有直接受益式、附加阳光间式和集热蓄热墙式,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及阳光资源条件选择采用的形式间单一或组合形式。
4.4.3农村居住建筑被动式太阳房的建造,应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做进一步的深化设计,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及《被动式太阳房热工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GB/T15405的有关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DBJ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43/TXXX-20xx
P 备案号:XXXXX-20xx
湖南省绿色完整居住社区颐养中心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green complete residential community-based elderly care center in Hunan Province
2022一××一×× 发布
2022一××一××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43/T 392-2022,居住社区,建设标准,湖南省,绿色完整,颐养中心,DBJ43/T 392-2022 湖南省绿色完整居住社区颐养中心建设标准.pdf(附条文说明)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湖南省2019年建设科技计划项日(第五批)的通知》(湘建科[2019]127号)要求,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选址、规模与总平面规划;4功能用房与面积指标;5建筑设计;6建筑设备:7专项要求。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涉及专利管理办法》(建办标【2017】3号)文件要求,主编单位声明: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情况,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涉及到企业专利技术请及时与编制组联系。
本标准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中治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治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址:长沙市岳麓区节庆路7号;邮编:410205;联系电话:0731-82761771:电子邮箱:10553@cie-cn.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怡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勇 付列武 宋路明 乐文毅 叶恒棣 卢寒曙 朱晓春 罗定 李靖 李国政 李世超 吴晓亮 陈佳 曹淑娜 瞿飞 甄青 孙杰 章开颜 徐红梅 覃治洋 孙禹 赵学彬 肖丽 郭超 张柯 覃凡忠 谭陈扬 吴子仪 戴茜
主要审查人:向显军 文劲松 罗学农 谭迎风 毛湘瑾 祝玲 马庆

内容目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选址、规模与总平面规划4
3.1选址4
3.2建设规模4
3.3规划布局5
3.4道路交通5
3.5场地与室外景观6
4功能用房与面积指标7
4.1社区颐养中心用房设置7
4.2社区颐养中心功能用房与面积指标.8
5建筑设计9
5.1一般规定9
5.2生活用房9
5.3医疗保健用房11
5.4公共活动用房12
5.5管理服务用房12
6建筑设备14
6.1给水排水14
6.2暖通空调14
6.3电气15
6.4智能化16
7专项要求18
7.1无障碍设计18
7.2出入口、通行与安全措施18
7.3室内环境.22
本标准用词说明25
引用标准名录26
附:条文说明27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适应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规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提升全省基层养老服务能力,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服于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是合理确定社区顾养中心建设水平的全省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社区顾养中心建设用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审查项目工程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工程建设的尺度。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社区颐养中心建设,既有养老设施的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社区顾养中心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养老与康养设施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应适应当地养老服务发展状况,宜充分利用社区医院和基层社区服务以解决老年人护理难和就医难问题,并应避免养老设施服务半径过大、布局过度集中。
1.0.4社区顾养中心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养老设施elderly Care Facilities
为老年人提供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的设施,主要指老年照护机构、社区顾养中心等老年人照料设施。
2.0.2社区颐养中心community-based Elderly Care Center
为社区的介助、介护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配套养老服务机构。以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和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为基本服务范围,兼顾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2.0.3老年人the aged people
年满60周罗及以上的人。
2.0.4自理老年人self-help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需要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
2.0.5介助老年人device--help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部分行为半自理、需要依赖他人帮助。包含轻度失能和部分中度失能老年人。
2.0.6介护老年人under nurs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完全不能自理、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包括失能(含重度失能和部分中度失能)、认知症老年人。
2.0.7护理型床位elderly Care Beds
在颐养中心中设置的为介助、介护老年人提供照料护理服务的床位。
2.0.8居家老年人照护服务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依托社区顾养中心,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的一种社区养老服务形式。
2.0.9十五分钟生话圈居住区l5-min pedestrian-scale neighborhood
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人~100000人(约17000套32000套住宅),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3选址、规模与总平面规划
3.1选址
3.1.1社区颐养中心应按照就近、便捷原则设置。社区顾养中心的服务半径满足步行距离不宜大于500m、服务居住人口规模不宜大于25000人。
3.1.2社区颐养中心建设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布置在居住社区内相对中心区域。宜与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相邻。
2应具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3周边应有便利的水、电、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公用基础设施,主要出入口距离公共交通站点(包括公共汽车站点、轨道交通站点等)不宜大于300m,不应大于500m.
4宜邻近社区公园及避难场所,并宜具有良好的绿化环境、自然通风、采光日照、排水、和防灾等条件。
5应远离污染源、噪声源,远离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和储运区域、高压线路及其它有危险性的市政设施。
3.1.3新建社区颐养中心应与社区医院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3.2建设规模
3.2.1社区颐养中心应根据居住社区的常住老年人口规模和养老服务需求进行配置,护理型床位总床位数不宜小于1.6床2.5床/千人居住人口,且不宜小于24床。
3.2.2独立建设的社区顾养中心用地面积不宜小于44m/床。
3.2.3社区顾养中心建筑面积不宜小于35m/床。
3.2.4社区颐养中心建设用地应包括建筑、绿化、室外活动场地、晾晒场地和停车场等,绿地率和停车场用地面积不应低于当地城市规划要求。

3.3规划布局
3.3.1社区顾养中心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布局应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管理便捷,宜独立占地、形成院落。
2宜与社区医院临近建设,并应与社区医院有安全便捷的人行通道。
3应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间距,满足采光、通风与消防要求。
4应加强防雨、雪、大风等措施。
3.3.2社区颐养中心宜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建设。当联合建设时应设置在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专用门厅的连续楼层。
3.3.3独立建设的社区顾养中心应以低层或多层建筑为主,不宜超过三层,主要建筑物之间宜设置风雨廊。
3.3.4社区颐养中心主要居住和活动用房应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应避免噪声及废气对主要居住和活动用房的影响。
3.3.5社区顾养中心老年人主要活动用房冬至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宜小于3h,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宜小于2h。
3.4道路交通
3.4.1周边交通与社区道路连接应满足消防、疏散、运输要求,并应避免车辆对人员通行的影响。
3.4.2场地主要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主干道。货物、垃圾运输宜设置单独出入口。救护车、消防车应能直达建筑物主出入口,不应在建筑出入口设置容易阻塞交通的设施。
3.4.3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临近建筑物主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且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停车位的数量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4功能用房与面积指标
4.1社区颐养中心用房设置
4.1.1社区顾养中心应包括老年人用房和管理服务用房,社区顾养中心的房间设置要求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3/T 392-2022 湖南省绿色完整居住社区颐养中心建设标准.pdf(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UDC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DBJ 43/TXXX-2022
P 备案号JXXXXX-2022
湖南省既有建筑幕墙维修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existing curtain wall in Hunan Province
2022-XX-XX 发布
2022-XX-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43/ T 539-2022,工程技术标准,幕墙维修,既有建筑,湖南省,DBJ43/T 539-2022 湖南省既有建筑幕墙维修工程技术标准.pdf

前言
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9年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批)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维修实施、6.验收、7.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涉及专利管理办法》(建办标〔2017)3号)文件要求,主编单位声明: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情况,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涉及专利技术请及时与编制组联系。
本标准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湖南长沙解放中路88号,邮政编码:410010,电子邮箱:hnsjkybzs@163.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深圳市建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六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岳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宏明 余水 李晓华 邓利军 陆建飞 王保红 朱光威 任娟 刘德文 江山红 刘琼 曹罡 颜佩 李科 陈博矜 王达翔 刘学军 罗美丽 程栋 黄家振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朱晓鸣 彭琳娜 彭邢燕 汤新辉 黄频 余俊 伍松辉

内容摘抄:

总则
1.0.1为规范既有建筑幕墙的维护、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工程,保障既有建筑幕墙的使用安全和技术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既有建筑幕墙的维护、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工程。
1.0.3既有建筑幕墙的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不应降低原有幕墙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修理与更换使用的材料及其安装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及湖南省有关标准的规定。局部改造应符合新建建筑幕墙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0.4既有建筑幕墙的维护、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工程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幕墙building curtain wall
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的、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2.0.21既有建筑幕墙existing building curtainwall
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的建筑幕墙。
2.0.3既有建筑幕墙维修maintenance and repaire of curtain wall
对既有建筑幕墙进行的维护、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以及这些过程中所需实施的相应拆除,简称幕墙维修。
2.0.4维护maintenance
对既有建筑幕墙进行常规清洗和保养的行为过程。
2.0.5修理repair
使既有建筑幕墙受损的面板、支承构件或其他零部件恢复其原有状态和功能的行为过程。
2.0.6更换replacement
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构部件替换受损的或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幕墙构部件的行为过程。
2.0.7局部改造partial reformation
对既有建筑幕墙的局部功能或局部构造进行修改、改造的行为过程。
2.0.8拆除dismantling
在既有建筑幕墙的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中,按实施方案的要求将既有建筑幕墙中的某些板块或组件,从幕墙主体结构上进行有序拆

解和卸除的行为过程。
2.0.9施工围护construction envelope
在对既有建幕墙实施修理、更换或局部改造时,为防止施工过程对周边人员和设施造成损伤,所采用的对施工场所与周边区域进行隔断的技术措施,根据围护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垂直围护和水平围护。
2.0.10检查inspection
对幕墙外观、结构体系、构造、主要节点、主要材料使用及锈蚀情况,以及五金件完好程度、安装质量等,所进行的查看、测量、初步分析等工作的统称。
2.0.11安全性能检测评估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afety perfo rmance
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执行的,通过对既有建筑幕墙进行调查、测量、检验、分析、验算后综合评定建幕墙安全性能等级的一系列活动。
2.0.12鉴定appraisal
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执行的,对既有建筑幕墙的安全性、正常使用性所进行的调查、检测、分析、验算和评定等一系列活动。
2.0.13幕墙管理单位Manager for building curtain wall
对建筑幕墙的使用和维修承担管理职责的单位,一般为建筑幕墙的产权单位或使用管理单位。

3基本规定
3.0.1既有建筑幕墙的维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的相关规定。幕墙管理单位在幕墙的使用和维护中,应将原建筑幕墙工程竣工资料以及幕墙维护、检查、检测记录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3.0.2对于日常保养维护中发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幕墙管理单位应
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幕墙检查单位进行检查并出具检查报告,检查报告中应明确幕墙当前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3.0.3当幕墙检查单位难以查实问题发生的原因时,可在检查报告中
建议幕墙管理单位委托具有幕墙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性能检测评估。检测机构应在检测后出具符合规定要求的安全性能检测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幕墙当前实际状况、幕墙安全性能等级、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相应的处理建议。既有建筑幕墙的安全性能检测评估可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
3.0.4既有建筑幕墙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幕墙管理单位应委托进行安全性鉴定,鉴定应按现行地方标准《湖南省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技术标准》DBJ43/T521执行:
1面板、连接构件或局部墙面等出现异常变形、脱落、爆裂现象:
2遭受台风、地震、雷击、火灾、爆炸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而造成损坏;
3相关建筑主体结构经检测、鉴定存在安全隐患。
3.0.5当确定需要对既有建筑幕墙进行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时,幕墙管理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幕墙专业单位承担。幕墙专业单位应通过核查幕墙竣工资料、维护保养资料、检查检测资料和进行现场查勘,分析损坏原因、确定需要进行修理的部位和内容,在对安全、适用、节能、环保、舒适和美观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经幕墙管理单位审批确认,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
3.0.6既有建筑幕墙的更换和局部改造应进行设计,并应按规定要求履行相应的施工图审查。
3.0.7当既有建筑幕墙的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涉及改变幕墙结构或建筑主体结构时,其实施方案和设计应经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审查确认。
3.0.8既有建筑幕墙的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设计,应使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且不应改变原设计中其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
3.0.9既有建筑幕墙的局部改造,应在施工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其设计和实施方案,应依据检测评估报告的检测结论和技术评价确定。
3.0.10既有建筑幕墙的修理、更换和局部改造实施前,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并将相应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告知幕墙管理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要求审批和进行专家论证。

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既有建筑幕墙维修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其力学性能、防火性能、热工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4.1.2既有建筑幕墙维修所选用的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保证明及相关性能检测合格的报告,进口材料应符合国家商检规定。
4.1.3既有建筑幕墙维修时局部更换的材料,其规格、颜色、表面处理应与原材料相同或相近,并与原材料相容。
4.1.4既有建筑幕墙维修如利用原幕墙的材料或构配件,其材质、外观规格和色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力学性能应经检测合格。
4.1.5既有建筑幕墙维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及配件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并按规定取样复验。
4.2维护材料
4.2.1幕墙清洗所选用的清洗剂不应对幕墙材料和相邻部位材料产生腐蚀,并且做好回收处理措施。清洗剂应选用无毒中性清洗剂,不应使用强酸、强碱溶剂对幕墙及其构配件进行清洗。铝型材应选用专用清洗剂清洗,不应对型材有腐蚀作用。
4.2.2石材幕墙清洗后所采用的防护剂,其性能指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装饰用天然石材防护剂》JC/T973的规定。
4.2.3幕墙开启窗的五金件所用润滑油,其黏度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4.2.4幕墙采用贴膜玻璃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贴膜玻璃》JC846的规定,贴膜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玻璃用功能膜》GB/T29061的规定。
4.3修理和改造材料
4.3.1所采用的更换材料应与原幕墙材料的材质、外型尺寸、颜色、表面处理相同或相近,在不影响外观效果的前提下,宜采用更高质量和性能的幕墙材料。
4.3.2所采用构件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其材质、规格、截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3.3钢材宜采用Q235B、Q355B,焊接承重结构或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所用钢材,应有冷弯或冲击试验的合格证明。
4.3.4所采用的玻璃和各类幕墙面板,其外观质量和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4.3.5硅酮结构密封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JG/T475的相关规定,幕墙中空玻璃结构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幕墙用中空玻璃弹性密封胶》JG/T471的相关规定。硅酮建筑密封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现行行业标准《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JC/T882的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建筑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在使用前,应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与其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并对邵氏硬度、标准状态拉伸粘结性能进行复验。严禁将建筑密封胶作为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DBJ 43/TXXX-2022
P备案号XXXXX-2022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recyeled aggregate conerete from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s
2022-XX-XX 发布
2022-XX-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43/ T 538-2022,再生骨料,建筑垃圾,混凝土,DBJ43/T 538-2022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标准.pdf(附条文说明)

内容目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4原材料6
4.1水泥6
4.2矿物掺合料6
4.3粗骨料7
4.4细骨料9
4.5外加剂及拌合水11
5配合比设计13
5.1基本规定13
5.2配合比设计及参数选择14
6生产16
6.1再生骨料进场检验16
6.2原材料存储与计量17
6.3拌合物搅拌与运输18
6.4质量检骀18
7施工质量验收20
本标准用词说明21
引用标准名录22
附:条文说明24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我省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混凝土及其制品中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生产和施工质量验收。
1.0.3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生产和施工质量验收,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 from construction waste
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石、砂浆、砖瓦、陶瓷制成可用于配制水泥混凝土的粒料,简称再生骨料,分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
2.1.
2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粒径大于4.75mm的再生骨料。
2.1.3再生细骨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
粒径不大于4.75mm的再生骨料。
2.1.4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参有再生骨料制备而成的混凝土。
2.1.5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再生骨料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用量占粗骨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
2.1.6再生细骨料取代率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再生骨料混凝土中再生细骨料用量占细骨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
2.1.7普通骨料normal aggregate
再生骨料混凝土中除再生骨料之外的骨料,分为普通粗骨料和普通细骨料。
2.1.8杂物impurities
再生粗骨料中除可替代水泥用骨料性质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陶瓷之外的其他物质,如木屑、钢筋断头。
2.1.9微粉含量fine powder content
再生骨料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
2.1.10附加用水量additional water content
采用未预湿的再生骨料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时,再生骨料1山的吸水量对应的拌和水量。
2.1.11净用水量net water content
不包括附加用水量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拌和用水量。
2.1.12总用水量total water content
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之和。

3基本规定
3.0.1再生骨料混凝土优先用于市政工程非结构混凝土,不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3.0.2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和环保的规定。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

4原材料
4.1水泥
4.1.1再生骨料混凝土所用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水泥应按不同生产厂家、品种、强度等级分别存储,不同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4.1.3水泥的存储不宜超过三个月。当超过三个月时,应复验后使用。
4.2矿物掺合料
4.2.1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
4.2.2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渣粉》GBT18046的规定。
4.2.3硅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的规定。
4.2.4矿物参合料在运输与存储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不得与水泥等其他粉末材料混装、混储。
4.2.5当使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验证后使用。

4.3粗骨料
4.3.1再生骨料混凝土中所用普通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4.3.2用于生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再生粗骨料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技术标准》DBJ43T383-2022的相关要求。
4.3.3再生粗骨料取样、性能试验方法、单项试验的最小数量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的相关要求执行。
4.3.4再生粗骨料按粒径分为连续粒径和单粒径,连续粒径分为5mm-161mm、5mm-20mm、5mm-25mm和5mm-31.51mm四种规格,单粒径分为5mm-10mm、10-1mm20mm和16mm-31.5mm三种规格。
4.3.5再生粗骨料按性能指标要求分为I类、Ⅱ类、Ⅲ类,并满足表4.3.5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0年版,机械制图,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通用教材,高清pdf,高清PDF《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通用教材 机械制图》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 编 2010年版

前言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国家电网公司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组织公司系统一大批优秀管理、技术、技能和培训教学专家,历时两年多,按照统一标准,开发了覆盖电网企业输电、变电、配电、营销、调度等34 个职业种类的生产技能人员系列培训教材,形成了国内首套面向供电企业一线生产人员的模块化培训教材体系。
本套培训教材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O/GDW 232——2008)为依据,在编写原则上,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在内容定位上,遵循"知识够用、为技能服务"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并涵盖了电力行业最新的政策、标准、规程、规定及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在写作方式上,做到深入浅出,避免烦琐的理论推导和论证;在编写模式上,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灵活施教。
本套培训教材包括通用教材和专用教材两类,共72个分册、5018个模块,每个培训模块均配有详细的模块描述,对该模块的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及考核要求进行了说明。其中:通用教材涵盖了供电企业多个职业种类共同使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职业素养等内容,包括《电工基础》、《电力生产安全及防护》等38个分册、1705个模块,主要作为供电企业员工全面系统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自学教材;专用教材涵盖了相应职业种类所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按职业种类单独成册,包括《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等34个分册、3313个模块,根据培训规范职业能力要求,I、Ⅱ、Ⅲ三个级别的模块分别作为供电企业生产一线辅助作业人员、熟练作业人员和高级作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本套培训教材的出版是贯彻落实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实践,也是有效开展电网企业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将对改进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推进培训工作由理论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支

(略)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1
模块1 常用绘图工具、用品和仪器(TYBZ00401001)………………………………1

模块2 制图的相关规定(TYBZ00401002)……………………………………………………3

模块3 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TYBZ00401003)………………………………………12

模块4 平面图形的分析与作图(TYBZ00401004)…………………………………16

模块5 绘图技能(TYBZ00401005)……………………………………………………… 19
第二章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22
模块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TYBZ00402001)……………………………………22

模块2 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TYBZ00402002)………………………………………25
第三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29
模块1 点的投影(TYBZ00403001)……………………………………………………29

模块2 直线的投影(TYBZ00403002)……………………………………………………32

模块3 平面的投影(TYBZ00403003)………………………………………………… 36

模块 4 换面法(TYBZ00403004)………………………………………………………… 39
第四章 基本立体 ………………………………………………………………………………………… 43
模块1 平面体(TYBZ00404001)………………………………………………………… 43

模块2 回转体(TYBZ00404002)………………………………………………………… 46

模块3 基本立体的尺寸标注(TYBZ004003)…………………………………………50
第五章 轴测投影…………………………………………………………………53
模块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TYBZ00404004)……………………………………53

(略)

高清PDF《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通用教材 机械制图》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 编 2010年版已关闭评论

UDC
DBJ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43/TXXX-2022 备案号XXXXX-2022
湖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in Hunan Province
2022-XX-XX 发布
2022-XX-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43/ T 395-2022,交通工程,城市轨道,湖南省,监测技术标准,DBJ43/T 395-2022 湖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标准.pdf(附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22年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湘建科函[2022]4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系统总结了省内外轨道交通工程及监测技术的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内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有关部门组织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2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监测范围及监测等级划分;5监测项日及要求;6监测点布设:7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8监测频率;9监测项日控制值、预警及消警;10运营期监测;11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12监测工作管理;5个附录和条文说明。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涉及专利管理办法》(建办标[2017]3号)文件要求,主编单位声明: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情况,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涉及专利技术请及时与编制组联系。
本标准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地址:长沙市雨花区朝晖路29号,邮政编码:410001,电子邮箱:409827961@qq.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汤新辉 朱正荣 欧阳攀 胡二中 唐利飞 于志东 颜武明 江山红 尹传忠 赵刚 赵旭 周伏良 龙章任娟 赵凯 李善驰 范志龙 常彦博 首正勇 彭红益 曾广忠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朱晓鸣 周烽 杨世东 刘玉辉 匡翠林 俞友 匡志威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湖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工程运营维护的监测工作。
1.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地质情况、气候及周边环境条件、运营要求,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为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和安全运营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成果。
1.0.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磁悬浮、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1.2监测monitoring measurement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采用量测仪器、现场巡查或远程视频监控等手段和方法,采集和收集反映施工、运营线路结构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
2.1.3工程影响分区influenced zone due to construction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小而划分的区域。
2.1.4明挖法cut and cover method
由地面开挖岩土修筑基坑的施工方法。
2.1.5盖挖法cover cut and method
由地面开挖岩土修筑结构顶板及其竖向支撑结构,然后在顶板下面开挖岩土修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盖挖顺筑法和盖挖逆筑法。
2.1.6盾构法shield method
在岩土体内采用盾构开挖岩土修筑隧道的施工方法。
2.1.7f矿山法mining method
在岩土体内采用人工、机械或钻眼爆破等开挖岩土修筑隧道的施工方法。
2.1.8风险等级1 evel of risk
对于轨道交通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根据其发生变形或破坏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风险评估方法所确定的相应级别。
2.1.9施工监测construction monitoring
由施工单位或受施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能力的单位在施工期间实施的监测。
2.1.10第三方监测the third party monitoring
受建设单位委托,由具有相应资质、独立于施工单位以外的第三方单位实施的监测。

3基本规定
3.0.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期间,应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对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在运营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线路、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3.0.2监测项目选择、监测点布设位置及数量,应满足反映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状态的要求,并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工程监测等级、工程影响分区、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实施方案等综合确定,应形成有效、完整的监测体系。
3.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就监测项目、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法、监测精度、监
测频率、监测控制值、预警标准和监测期等,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3.0.4施工期间的监测应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编制监测方案,并按监测方案中确定的监测项目、监测点及监测频率等要求进行监测。当按有关规定采用第三方监测时,第三方监测的监测频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施工监测的50%,第三方监测的其他要求应按本标准相关规定执行。
3.0.5监测工作应按下列流程进行:
1收集、分析资料,现场踏勘:
2制定监测方案:
3仪器设备检校、元器件标定:
4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布设与验收,监测点初始值测定:
5现场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6提交监测日报、警情快报、阶段性监测及分析报告:
7具备结束监测条件时,应在停测前提交停测申请报告:
8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应的成果资料。
3.0.6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前应收集并分析水文气象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现场踏勘原始资料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保存。
3.0.7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在分析研究工程风险及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基础上编制,应能满足反映监测对象空间位置变形、变化过程的要求,并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建设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
3监测目的和依据:

4监测范围及监测等级划分
4.1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
4.1.1工程影响分区应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划分,可分为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和可能影响区。
4.1.2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可按表4.1.2进行划分。

4.1.4工程影响分区的划分界线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及措施特点,结合当地的工程经验进行调整。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
1隧道、基坑周边土体以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为主时,应增大工程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
2隧道穿越或基坑处于断裂破碎带、岩溶、士洞、强风化岩、全风化岩或残积土等不良地质体或特殊性岩土发育区域,应根据其分布和对工程的危害程度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
3采用锚杆支护、注浆加固、高压旋喷等工程措施时,应根据其对岩土体的扰动程度和影响范围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

4.2监测等级划分
4.2.1监测等级宜根据基坑、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划分。
4.2.2基坑、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宜根据支护结构发生变形或破坏、岩土体失稳等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基坑设计深度、隧道埋深和断面尺寸等按表4.2.2划分。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3/T 395-2022 湖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标准.pdf(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2017年版,单行本,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液压控制,第六版,高清PDF《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液压控制》 第六版 成大先 主编 2017年版

第六版前言
Sixth Edition Preface
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了五次,累计销售量13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强、销售量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2015年,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实用性、可靠性和创新性的最佳结合,协助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开发出更好更新的产品,适应市场和生产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机械设计手册》一贯坚持、不懈努力的最高宗旨。
《机械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第五版出版发行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多次邀请机械方面的专家、学者座谈,倾听他们对第六版修订的建议,并深入设计院所、工厂和矿山的第一线,向广大设计工作者了解《手册》的应用情况和意见,及时发现、收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和新问题,多方位、多渠道跟踪、收集国内外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改进和丰富《手册》的内容,使《手册》更具解活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机械设计人员自主创新的能力,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手册》第六版的具体修订情况如下。一、在提高产品开发、创新设计方面
1.新增第5篇"机械产品结构设计",提出了常用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的12条常用准则,供产品设计人员参考。
2.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增加了机械产品设计的巧(新)例与错例等内容。
3.第11篇“润滑与密封”增加了稀有润滑装置的设计计算内容,以适应润滑新产品开发、设计的需要。
4.第15篇"齿轮传动"进一步完善了符合ISO国际标准的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非零变位锥齿轮设计,点线啮合传动设计,多点啮合柔性传动设计等内容,例如增加了符合ISO标准的渐开线齿轮几何计算及算例,更新了齿轮精度等。
5.第23篇"气压传动"增加了模块化电/气混合驱动技术、气动系统节能等内容。
(略)

内容索引:

第1章控制理论基础…22-3
1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22-3
1.1反馈控制原理……22-3
1.2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类型和要求…22-3
2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22-4
2.1微分方程…22-4
22传递函数及方块图…22-5
2.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2-7
2.4信号流图及梅逊增益公式…22-8
2.4.1信号流图和方块图的对应关系…22-8
2.4.2梅逊增益公式……22-9
2.5机、电、液系统中的典型环节…22-10
2.6频率特性………22-11
2.6.1频率特性的定义、求法及表示方法…22-11
2.6.2开环波德图、奈氏图和尼柯尔斯图的绘制…22-12
2.7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单位阶跃响应函数22-14
3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22-15
4线性反馈控制系统分析…22-16
4.1稳定性分析……22-16
4.1.1稳定性定义和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4……22-16
4.1.2稳定性准则……22-16
4.1.3稳定裕量…22-18
4.2控制系统动态品质分…22-19
4.2.1时域分折法…22-19
4.2.2频率分析法22-22
4.2.3控制系统波德图的绘制…22-24
4.3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22-24
4.3.1误差和误差传递函数…22-24
4.3.2稳态误差的计算4:22-25
4.3.3改善系统稳态品质的主要方法…22-26
5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22-26
5.1校正方式和常用的校正装置…22.26
5.1.1校正方式…22-26
5.1.2常用的校正装置…22-27
5.2用期望特性法确定校正装置…22-31
5.2.1期望特性的绘制…22.31
5.2.2校正装置的确定22-32
5.3用综合性能指标确定校正装置…22-33
6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22-34
6.1概述…22-34
6.2描述函数的概念…22-35
6,3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22-38
6.3.1稳定性分析……22-38
6.3.2振荡稳定性分析22-39
6.3.3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22-39
6.3.4非线性特性的利用22-39
6.3.5非线性系统分析举例22-40
7控制系统的仿直,22-40
7.1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22-40
7.1.1模拟仿真和数字仿真…22-40
7.1.2仿真技术的应用…22-42
7.2连续系统离散相似法数字仿真…22-42
7.2.1离散相以法的原理…22-42
7.2.2连接矩阵及程序框图…22-43
8线性离散控制系统…22-45
8.1概述…22-45

(略)

 

UDC
DBJ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43/TXXX-2022
P 备案号XXXXX-2022
湖南省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fire quality control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 Hunan Province
2022-XX-XX 发布
2022-XX-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43 /T 393-2022,市政工程,房屋建筑,消防质量,湖南省,DBJ43/T 393-2022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pdf(附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9年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湘建科函〔2019)XX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5.总平面布置;6.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7.建筑主体结构防火;8.建筑外墙、屋面保温和外装饰防火;9.建筑内部装修防火;10.安全疏散:11.消防电梯;12.消防水灭火系统;13.气体灭火系统;14.细水雾喷水灭火系统;15.建筑灭火器;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7.防排烟系统及通风空调防火;18.消防电气及电气防火;19.轨道交通工程;20.市政基础设施工程;21.防爆;附录A~F。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涉及专利管理办法》(建办标〔2017)3号)文件要求,主编单位声明: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情况,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涉及到专利技术请及时与编制组联系。
本标准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地址:长沙市雨花区洞井街道高升路268号和馨佳园4栋302,邮政编码:410000,联系邮箱:249816936qq.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 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本标准参编单位: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邵阳市消防工程质量监督站 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建工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得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裕锦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狮门安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六建机电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湘建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编制人员:汤新辉 幸超群 吴大华 冯昱熹 朱珏琳 胡二中 周乐 周宏群 李云 朱正荣 彭琳娜 张明 周亭 王毅夫 周仕 伍平 赵思亮 吕清柏 易小红 张保超 奉文辉 刘维 徐智 张进才 谢书松 贺轩毅 陈凌凯 杨文芳 黄辉 刘鑫铭 关酢壬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沈蒲生 刘玉辉 方厚辉 陈大川 李建 黄沙滨 帅卫红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加强不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提升消防工程质量,指导消防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等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的民用建筑、厂房、仓库等房屋建筑和市政道路、人行地下通道、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排渍泵站、能源站、市政遂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消防质量控制。
1.0.3本标准不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以及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消防质量控制。
1.0.4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及消防检验检测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房屋建筑Building construction
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2.0.2市改工程Municipal engineering
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
2.0.3消防质量Fire quality
房屋建筑和市改工程实体满足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质量验收规范和消防设计文件等方面的特性总和。
2.0.4消防工程Fire engineering
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避难、逃生等消防安全有关的工程。本标准包含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建筑主体结构防火:建筑外墙、屋面保温和外墙装饰防火:建筑内部装修防火;安全疏散:消防电梯;消防水灭火系统;细水雾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及通风空调防火;消防电气: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爆工程及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工程等。
2.0.5实体检验In-situ inspection
相关分部工程完工后,对涉及工程项目整体消防安全和使用功能影响较大的建筑构造、重点部位进行现场核对,核查其是否满足消防技术标准、质量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所进行的活动。
2.0.6建筑消防设施检测Testing for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of building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利用特定的检查测量器具和方法,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避难、逃生等消防安全有关的消防设施进行的现场检查和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所进行的活动。
2.0.7建筑分类Architectural classification
建筑根据一定的特性划分的类别。
2.0.8耐火等级Fire resistance rating
依据建筑分类划分,是衡量建筑物整体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
2.0.9总平面布局General layout
整个建筑基地的总体布局,表示新建建(构)筑物的位置、朝向以及周围环境(原有建(构)筑物、交通道路、绿化、地形等)基本情况。具体指建筑物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等。
2.0.10避难层(间)Ref1 ge floor(room)
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2.0.11安全出口Safety exit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3基本规定
3.1质量管理
3.1.1施工现场应具有健全的消防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查检验制度。
3.1.2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消防设计技术交底,并应有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应按审查合格的消防设计施工图等技术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应对更改的相关内容重新申请审查。
3.13实行工程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对消防工程承担监理责任。未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履行相关规定赋予的监理职责。
3.1.4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对施工现场消防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运用到工程监理工作中。
3.1.5工程项目的消防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等级资质。实施总承包的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应对消防工程施工质量负责,总承包单位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应加强对分包单位的消防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指导。
3.1.6工程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包括消防内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消防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消防专项施工方案应经工程监理(建设)单位审批。监理单位应编制包含消防内容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监理规划应由监理单位总工程师审批,监理实施细则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3.1.7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门的技术方案,必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
3.1.8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操作培训。
3.19工程项目的消防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要求。
2各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记录。
3相关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签证。

3.2施工质量验收划分
3.2.1工程项目消防施工质量按子单位工程进行验收,消防子单位工程宜划分为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3.2.2分部工程由若干使用性质或功能相近的分项工程组成。分项工程可按使用性能、功能单一的原则进行划分。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施工作业队伍等进行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详见本标准附录A。

3.3材料设备管理
3.3.1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规定。
3.3.2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应按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进场验收:分部工程验收时,进行汇总记录。
3.3.3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应提供合格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验、见证取样检验。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资料:
1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应查验其出厂合格证(或质保书)和由具有法定资质的认证机构出具的强制认证证书、型式检验报告。
2尚未制定相关标准的消防产品,应查验其出厂合格证(或质保书)和按有关规定经技术鉴定的鉴定证书、型式检验报告。

3.4施工质量验收
3.4.1检验批消防施工质量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主持,施工单位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与施工员参加。
3.4.2分项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主持(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
3.4.3分部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设计人员参加。

4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于用厂房、仓库、民用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的质量控制。
4.1.2厂房、仓库、民用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质量控制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1核查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与设计文件等相关文件的一致性。
2核查成品构件、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复验报告等。
3核查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工程检查验收记录等文件。
4.2建筑分类
4.2.1核查建(构)筑物的建筑总高度、实际使用性质、生产或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停车(车位)数量等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并满足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4.2.2建筑分类质量控制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核查使用性质、建筑总高度、建筑层数、生产或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停车(车位)数量和总建筑面积等与立项批准文件、设计文件的一致性。
2核查实体建筑使用性质、建筑总高度、建筑层数、生产或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停车(车位)数量和总建筑面积等对照检查或测量验收记录等。
4.3耐火等级
4.3.1核查建筑构件的实体耐火极限与然烧性能是否与设计文件要求的建筑耐火等级相对应并满足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4.3.2建筑构件耐火极限与燃烧性能质量控制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核查构件然烧性能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并满足消防相关技术标准。
2核查实体建筑构件最小截面尺寸、厚度、最小保护层厚度等耐火极限相关指标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并满足消防相关技术标准。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3/T 393-2022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pdf(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