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3767-2021 调车绞车
ICS73.100.40
D93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3767-2021代替JB/T3767-2006
调车绞车
Gathering winch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内容摘抄: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B/T3767一2006《调车绞车》,与B/T3767一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产品型号表示方法:
一修改了绞车基本参数表;
一增加了产品安全防护要求:
—修改了绞车工作噪声值;
一修改了绞车的成套供应范围:
—删除了减速器清洁度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山西新富升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徐州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云湘、郑惠芸、陈登元、唐苑寿、刘大锋、李晋卫、杨云、任加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3767-1984、JB/T3767-1992、JBT3767-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车绞车的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调运地面列车的电动机驱动的调车绞车(以下简称绞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76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
GB/T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0089一2018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GB/T10095.1一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10095.2一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5753一1995圆弧圆柱齿轮精度
GB20180矿用辅助绞车安全要求
GB/T25706矿山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型号与基本参数
3.1绞车的型号表示方法应符合GB/T25706的规定。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型号与基本参数1
4技术要求2
5试验方法2
5.1试验条件.2
5.2空载试验3
5.3负载试验3
5.4温度的测定.…3
6检验规则3
6.1检验分类.3
6.2出厂检验.3
6.3型式检验.3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JB/T 5140.1-2021 磁电机 第1部分:术语
ICs27.020
J91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140.1-2021
代替JB/T5140-1991
磁电机 第1部分:术语
Magnetos -Part 1:Terminology
2021-05-17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内容摘抄:
前言
B/T5140《磁电机》分为两个部分:
一第1部分:术语:
一第2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B/T514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B/T5140一1991《磁电机术语》,与B/T5140一199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定子总成”术语的定义(见2.2.2,1991年版的2.2.2):
一增加了“电子点火器”术语的定义(见2.2.12):
一修改了“电容放电式点火器”术语的定义(见2.2.12.1,1991年版的2.2.12):
一修政了“电感式点火器”术语的定义(见2.2.12.2,1991年版的2.2.13):
一增加了“晶体管点火器”术语和定义(见2.2.12.3):
一增加了“一体化点火器”术语和定义(见2.2.12.4):
一修改了“断电电流”术语的定义(见2.3.14,1991年版的23.14):
一增加了“标称电压”术语的定义案例(见2.4.23):
一增加了“温度、湿度组合试验”术语和定义(见2.5.17).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内燃机研究所、重庆瑜欣平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锋龙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廊坊科森电器有限公司、余姚市奥鑫电器有限公司、重庆力华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嘉钧、李志宏、张云勇、雷德友、吴浩祥、张红亮、倪剑鸣、陈晓明、张邦全、黄新跃、阮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JB/T5140-1991.
1范围
JB/T5140的本部分规定了通用小型汽油机用磁电机的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用途(除航空外)的通用小型汽油机用磁电机。
2术语和定义
2.1磁电机及其分类
2.1.1
磁电机magneto
通过永久磁场的旋转,在线圈上感应出电势作为电源,并借助于开关的瞬间通断作用产生高压电供汽油机点火用的装置。
2.1.2
飞轮磁电机ywheel magneto
旋转部件兼作汽油机惯性飞轮的磁电机。
2.1.3
内转子磁电机internal rotor magneto
旋转部件在线圈铁心内侧旋转的磁电机。
2.1.4
有触点磁电机breaker magneto
应用触点来断开或闭合初级电路的磁电机。
2.1.5
无触点磁电机breaker less magneto
应用电子开关来断开或闭合初级电路的磁电机。
2.1.6
电容放电式磁电机capacitor discharge magneto
将初级能量储存在电容器内的磁电机。
2.1.7
电感式磁电机inductive magneto
将初级能量储存在感应线圈内的磁电机。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2.1磁电机及其分类1
2.2主要零、部件..2
2.3主要参数.3
2.4工作过程、性能,6
2.5试验1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高清PDF《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 基础工程 》徐新生,孙勇 主编 2015年版
前言
基础工程 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础设计、计算和工程应用,具有初步的基础工程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强调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和规范规定,密切结合国家最新颁布的技术规范、规程,如JGJ94一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50011一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7一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及时反映我国有关规范建设和工程实践的新成果。便于读者了解最新规范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工程课程的内容。本书力图准确闸述基础工程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讲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深人浅出,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力求易读易懂;强调例题的作用,重点难点内容均配有例题,并在每章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书中理论知识和设计计算过程。本书内容丰富,各章节相对独立,适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
本书共7章,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地基处理、基坑工程、特殊岩土地基。
本书编写人员为:中国海洋大学刘晓春;山东科技大学陈新;济南大学徐新生 ;嘉兴学院董洪晶;山东农业大学孙勇 、武征霄、安淑红、赵剑。其中徐新生、孙勇担任主编,刘晓春、陈新、武征霄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赵剑、孙勇);第2章(刘晓春):第3章(徐新生):第4章(武征霄、孙勇):第5章(安淑红):第6章(陈新);第7章(董洪品)。全书由孙勇负责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谨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内容索引:
前言
第1章岩土工程勘察…1
1.1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1
1.2地下水……5
1.3勒探与取样………8
1.4原位测试………11
1.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成果报告……15
1.6工程实例…………21
思考题………22
第2章浅基础23
2.1概述……………23
2.2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30
2.3地基承载力的确定………34
2.4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38
2.5无筋扩展基础……43
2.6扩展基础………46
2.7双柱联合基础…57
2.8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措施…61
思考题…66
习题67
第3章连续基础……69
3.1概述…69
3.2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概念…69
3.3地基计算模型…72
3.4弹性地基上粱的分析74
3.5柱下条形基础…80
3.6十字交叉条形基础…86
3.7筏形基础……89
3.8箱形基础…93
思考题…96
习题96
第4章桩基础98
4.1概述98
4.2桩的类型与选用……99
4.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103
4.4柱基竖向承栽力计算119
4.5桩侧负摩阻力123
4.6桩蒸沉降计算……126
4.7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131
4.8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135
4.9承台计算…………137
4.10桩基的构造147
4.1.1桩基础设计…………149
4.12桩基础概念设计………156
4.13其他深基础…159
思考题……………161
习题161
第5章地基处理……………164
5.1概述……164
5.2复合地基理论168
5.3预压法173
5,4报密、挤密法181
5.5化学加固法……196
5.6置换法……215
5.7加筋…222
5.8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技术…223
思者题小…228
习题…229
第6章基坑工程………230
6.1概述230
6.2挡土墙………………235
6.3基坑支护238
6.4地下水控制251
6.5荟坑稳定性分析……254
6,6基坑施工监测…………256
思考题…257
习题小257
第7章特殊岩土地基……258
7.1土岩组合地基258
7.2压实填土地基261
7.3款土地基263
7.4湿陷性黄土地基267
7.5膨胀土地基271
7.6红黏土地基274
7.7岩溶与土洞276
思考题…278
习题…278
参考文献…279
高清PDF《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 房屋建筑学》 王海军,魏华 主编 2015年版
前言
为满足工程教育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以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依据,按照我国最新规范和规程的要求编写了本书。
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包括绪论、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第二篇民用建筑构造,包括建筑构造概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变形缝、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节能构造;第三篇工业建筑设计,包括工业建筑设计概述、单层工业建筑设计、多层工业建筑设计、钢结构厂房设计;第四篇为建筑施工图,包括建筑施工图绘读。
本书融入了作者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课后实践环节,使读者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施工要求及施工图绘读等,为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技术管理等奠定基础。因此,本书编写时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优化组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力求做到传统与先进兼顾、实用与前沿结合。
(2)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可操作性以培养实际工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建筑施工图绘读的内容,形成了“设计原理+构造+施工图”的体系。
(3)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新理念、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介绍。
(4)强调教材的时效性,反映工程实践知识的更新,将本学科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纳入书中;针对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建筑节能技术内容;针对高层建筑的发展和消防法的要求,增加了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内容。
本书由王海军 、魏华 主编,编写分工为:魏华,第1~6章;李金云,第7、8章;王海军,第9~13章、15章、20章;高振星,第14、19章;毕艳葵,第16~18章。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学者的著作及有关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3月
内容索引:
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
第1章绪论1
1.1建筑的概念1
1.2建筑的构成要素1
1.3建筑的分类及等级划分2
1.4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3
1.5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及要求和依据4
思考题10
第2章建筑平面设计11
2.1概述11
2.2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12
2.3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19
2.4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23
2.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29
2.6平面组合方式35
2.7建筑平面组合与基地环境的关系39
思考题41
第3章建筑剖面设计42
3.1房间的剖面形状42
3.2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45
3.3建筑层数的确定…50
3.4建筑空间的组合与有效利用…52
思考题………………60
第4章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61
4.1影响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61
4.2建筑美的构图规律………………64
4.3建筑体型的设计71
4.4立面设计的方法75
思考题…………………80
第5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81
5.1建筑火灾的概念………………81
5.2建筑设计防火措施………83
5.3建筑耐火设计…………………85
5.4建筑防火间距…………………87
5.5建筑平面防火设计…………………89
5.6建筑安全疏散设计…………………92
5.7火灾中如何应急避险100
思考题………101
第二篇民用建筑构造
第6章建筑构造概论102
6.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102
6.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设计原则104
思考题105
第7章基础与地下室106
7.1基础106
7.2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112
思考题116
第8章墙体117
8.1墙体的作用、类型及设计要求………117
8.2砖墙122
8.3砌块墙134
8.4框架结构填充墙137
8.5隔墙构造142
8.6幕墙构造146
8.7墙面装修151
思考题157
第9章楼地层158
9.1楼板层的构造组成、类型及设计要求158
9.2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161
9.3地坪层构造171
9.4楼地面构造172
9.5楼地面的排水与防水176
9.6阳台与雨篷构造177
9.7顶棚构造…183
思考题191
第10章楼梯…192
10.1概述192
10.2楼梯设计196
10.3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203
10.4楼梯的细部构造207
10.5台阶与坡道构造212
10.6电梯与自动扶梯214
思考题217
第11章屋顶…219
11.1屋顶的类型及设计要求219
11.2屋顶排水设计221
11.3平屋顶的构造226
11.4坡屋顶的构造238
11.5平面网架屋顶248
思考题………256
第12章门和窗…258
12.1门窗概述258
12.2门窗的类型260
12.3木门窗的构造267
12.4金属及塑钢门窗的构造………273
思考题…………277
第13章变形缝…278
13.1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及要求…278
13.2变形缝的构造280
思考题…………284
第14章轻型钢结构房屋……………285
14.1轻钢装配式建筑285
14.2轻型屋面298
第15章建筑节能技术………299
15.1概述299
15.2墙体节能技术300
15.3地面节能技术305
15.4屋面节能技术305
15.5门窗节能技术312
思考题…316
第三篇工业建筑设计
第16章工业建筑概述……317
16.1工业建筑的特点和分类………317
16.2工业建筑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19
16.3厂房内部起重运输设备……321
思考题……322
第17章单层工业建筑设计……323
17.1单层厂房的结构类型与构件组成·323
17,2单层厂房平面设计………326
17.3单层厂房剖面设计333
17.4单层厂房定位轴线…346
17.5单层厂房立面设计及内部空间处理·353
思考题………356
第18章多层工业建筑设计………357
18.1多层厂房的特点及适用范围…357
18.2多层厂房平面设计……358
18.3多层厂房剖面设计………364
思考题368
第19章钢结构厂房设计……………369
19.1钢结构厂房的形式和布置369
19.2压型钢板外墙371
19.3压型钢板屋顶373
思考题…375
第四篇建筑施工图
第20章建筑施工图绘读……376
20.1概述376
20.2建筑施工图的基本表达…………378
20.3建筑设计总说明386
20.4建筑总平面图387
20.5建筑平面图389
20.6建筑立面图393
20.7建筑剖面图395
20.8建筑详图398
思考题403
参考文献404
高清PDF《智能电网技术丛书 主动式电网技术》 陈德鹏,韩坚,刘松编著 2018年版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电网发展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大力发展坚强的智能电网,以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国际电力发展的现实选择。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强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的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坚强的内涵是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坚强的网架结构是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基础;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是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相适应的发展要求,是坚强的重要内容;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电网坚强内涵的具体体现。
以坚强为基础来发展智能电网,可以提高电网防御多重故障、防止外力破坏和防灾抗灾的能力,能够增强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可以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推动分布式和大规模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可以提高电网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充分发挥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发展智能电网必须以坚强为基础。
为了构建更为坚强的智能电网,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需要改变传统电网“被动”的局面。本书主要从电力生产的规划、运行、保护、检修、营销这五大环节入手,研究各环节的主动式电网技术 ,让电网更“主动”、更坚强、更智能。本书共6章,主要包括:概论、主动式配电网规划技术、主动式电网运行技术、主动式电网保护技术、主动式电网检修技术、主动式电网营销技术。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主动式电网技术的基础读物,而且对读者了解和研究主动式电网技术前沿课题也有所裨益,还融入了编者从业经验和个人之见。限于专业水平,书中存在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8月
内容索引:
目录
第1章概述/001
1.1主动式配电网规划技术/001
1.2主动式电网运行技术/001
1.3主动式电网保护技术/002
1.4主动式电网检修技术/002
1.5主动式电网营销技术/003
第2章主动式配电网规划技术/004
2.1引言/004
2.2主动配电网规划的需求/004
2.3主动配电网规划与传统配电网规划/005
2.4主动配电网规划体系结构/005
2.5主动配电网规划原则研究思路/006
2.6主动配电网二次设备规划原则/008
2.6.1自动化系统建设基本原侧/008
2.6.2通信系统建设基本原则/009
2.6.3安全防护建设基本原则/009
2.7主动配电网负荷预测/009
2.7.1主动配电网负荷分类/009
2.7.2含友好负荷的主动配电网负荷预测方法/011
2.8高密度水光互补型工业园区主动配电网/012
2.8.1运行与规划双态数据整合池/013
2.8.2“三位一体”主动规划/014
2.8.3配电网优化调度控制/015
2.8.4源网荷协调消纳方式/015
2.8.5异构通信组网/015
2.8.6阳光互动服务平台/016
2.9主动配电网规划中的气象防灾/017
2.9.1气象相关的规划设计基础工作/017
2.9.2气象相关的发电环节规划设计/018
2.9.3气象相关的输电环节规划设计/019
2.9.4气象相关的A配电环节规划设计/023
第3章主动式电网运行技术/026
3.1引言/026
3.2电网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028
3.2.1雷电/029
3.2.2冰灾/029
3.2.3风灾/030
3.2.4山火/031
3.2.5地质灾害/031
3.2.6其他恶劣天气/032
3.3输电线路时变故障率计算/032
3.3.1输电线路故障事件时间相依特性分析/032
3.3.2按历史同期时间计算线路故障率/033
3.4输电线路时变故障率模拟/034
3.4.1输电线路时变故障率分布函数假设/034
3.4.2具有多峰周期特性的时变故障率函数拟合/035
3.4.3具有单峰周期特性的时变故障率函数拟合/035
3.5输电线路强迫停运时间分布特征模拟/038
3.5.1描述强迫停运时间的常用概率分布函数/038
3.5.2气象相关的线路强迫停运时间概率分布拟合/038
3.6基于输电线路时变故障率函数的风险分析/040
3.6.1应用时变故障率评估电网时变风险/040
3.6.2算例测试与结果分析/041
3.7输电线路风偏放电概率预测与风险预警/044
3.7.1风偏放电机理与风偏角计算模型/044
3.7,2风预报准确性对风偏角计算的影响分析/047
3.7.3基于准确率先验分布的预报风模型/050
3.7.4输电线路风偏放电概率预警方法/052
3.7.5案例分析/054
3.8输电线路易舞气象条件预测与舞动风险预警/058
3.8.1输电线路舞动预警原理/058
3.8.2基于SVM分类器的易舞气象条件预测模型/060
3.8.3基于AdaBoost分类器的输电线路舞动预警模型/064
3.8.4预测性能检验方法/068
3.8.5算例分析/069
第4章主动式电网保护技术/073
4.1引言/073
4.2设备故障现象的再认识/075
4.2.1故障原因/075
4.2.2故廉差异/076
4.2.3故障可预测性与可控性/077
4.3设备安全状态演化过程及安全域/077
4.4电气设备主动保护与控制策略/079
4.4.1继电保护的主动性体现/079
4.4.2主动保护与控制的目标及定义/080
4.4.3主动保护与控制的功能架构/081
4.4构建主动保护与控制所需的关键技术/082
4.4.1主动感知与预测技术/082
4.4.2安全域建模与动态辨识技术/083
4.4.3主动保护与协同控制技术/083
4.5主动保护与控制的可行性分析/084
4.5.1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提供手段/084
4.5.2电力系统的冗余性提供实施空间/085
第5章主动式电网检修技术/086
5.1引言/086
5.2基于历史数据的变电主设备例行检修决策方法/087
5.2.1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变电主设备故障率模型/087
5.2.2计及检修过程随机性的变电主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090
5.2.3基于动态时间窗口的检修周期优化/093
5.2.4算例分析/096
5.3基于状态监测的变电主设备短期检修决策方法/098
5.3.1变压器异常状态的量化评估/098
5.3.2断路器异常状态的量化评估/100
5.3.3基于高斯核密度函数的变电主设备状态异常概率/104
5.3.4变电主设备短期针对性维修决策/105
5.3.5算例分析/106
5.4考虑潜在运行风险的变电主设备检修顺序决策方法/115
5.4,1变电主设备的可靠性模型/115
5.4.2基于检修紧迫度的变电主设备检修顶序决策/118
5.4.3变电主设备部件维修级别决策方法/125
5.4.4算例分析/130
第6章主动式电网营销技术/135
6.1引言/135
6.2基于大数据的主动式营销技术应用现状/136
6.2.1大数据在精准预测领域的应用/136
6.2.2大数据在精准服务领域的应用/138
6.3基于节能型智能插座的用电大数据收集方案/138
6.3.1用电大数据的背景/138
6.3.2节能型智能插座简介/142
6.3.3分布式一致性算法/145
6.3.4用电大数据采集方案/149
6.4基于大数据的主动营销技术应用案例/153
6.4.1上海:提速20%配网抢修更高效/153
6.4.2江苏:海量大数据精准预测用电量/154
6.4.3浙江:为客户“画像”供电服务更精准/154
参考文献/156
高清PDF《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丛书 永磁电动机机理、设计及应用》 苏绍禹 著 2016年版
前言
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造新的,就是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就、制造新产品。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
创新就是解决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再解决新矛盾…事物在不断出现矛盾、解决矛盾中得到发展。
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开始发明创造。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中有一个栏目是“我爱发明”,从中可以看到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不辞辛劳,为了实现自己的发明梦想,坚持几年,甚至十几年,孜孜不倦地追求、制造、试验,他们终于梦想成真。如“老沈”的喷洒农药的4旋翼直升机,它比人工喷洒农药的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且农药比人工喷洒得更均匀。这架直升机易于操作,且操作灵活,可在农田的任何空地起飞和降落。再如竹笋去皮机、松子开口机、小麦收割机的卸粮机等。这些发明创造使劳动效率提高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就是创新。
人类有记载的文明史已经有几千年,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的。前人提出的假说、理论,后人给予证明、完善、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创新。
永磁体磁极对外做功不消耗其自身磁能。人们利用永磁体磁极的这一特性,制造了永磁发电机和永磁电动机。永磁发电机和永磁电动机与同功率电励磁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相比,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温升小、噪声小、节能10%~20%。永磁电动机的外径达到了5mm,这是电励磁电动机无法达到的。这就是创新。
永磁电动机被广泛地应用在航天、航空、舰船、汽车、电动汽车、电动自动车、工业自动控制、医药及医疗器械、家电等领域。
作者的《永磁发电机机理、设计及应用 》一书出版后,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应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江婧婧编辑之邀,根据读者的需求,又写了本书。本书中包括永磁体磁极的基本理论,永磁电动机永磁体磁极的径向、切向布置,以及永磁体磁极的轴向拼接,径向并联、串联的气隙磁密的计算和磁路计算。本书给出了永磁有刷、无刷靴式直流电动机,永磁有刷、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永磁有刷、无刷盘式直流电动机及永磁交流电动机等的转动机理、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等。由于永磁电动机有别于传统电励磁电动机的机理,作者将其自1973年至现在40余年对永磁体和永磁电动机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所得到的成果奉献给读者。
作者在书中几次提到“永磁体对外做功不消耗其自身磁能,在某种意义上说,永磁体磁能不遵守能量守恒”,这是指永磁体磁能在外动力作用下对外做功而不消耗其自身磁能。对于永磁发电机,外动力使镶嵌永磁体磁极的转子转动,在定子绕组中输出电能;对于永磁电动机,当定子绕组通电时,励磁就会使镶嵌永磁体磁极的转子转动。对外输出转矩的过程中,永磁体对外做功不消耗其自身磁能,并且与电励磁发电机和电动机相比节能10%~20%,节省下来的能量是永磁体磁能在外动力作用下贡献的,这已被作者的实验和样机所证明。
永磁体的磁能是保守能,当外动力停止时,永磁体磁能也停止做功,永磁体磁能不会在外动力停止时自动对外做功。因此,不能凭想象利用“永磁体对外做功不消耗其自身磁能,在某种意义上说,永磁体磁能不遵守能量守恒”去创造永磁磁能永动机。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可能在本书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作者不胜感谢。
在此向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江婧婧编辑及出版社给予作者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此,也再次向《永磁发电机机理、设计及应用》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6年3月16日于长春
内容索引:
前言
主要符号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永磁体的发展历史与永磁电机…1
第二节磁性机理…2
第三节永磁体的磁能…3
第四节永磁电动机的特点及其未来…4
第二章永磁体的特殊性能、种类及其一般性能…6
第一节永磁体的磁和磁性能的概念6
第二节永磁体的特殊性能9
第三节永磁体的种类及其一般性能…14
第三章永磁电动机中永磁体磁极的布置及其磁密21
第一节永磁电动机的种类、结构特点及用途…21
第二节永磁体的特性曲线及其工作点…23
第三节永磁体的气隙磁密…26
第四节水磁电动机中永磁体磁极的布置及其特点和气隙磁密…29
第五节永磁电动机的定子齿、定子轭的磁密…35第四章永磁靴式直流电动机39
第一节永磁有刷靴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起动、换向及反转39
第二节永磁有刷靴式直流电动机转动机理…42
第三节永磁有刷靴式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及反电动势对水磁体的充、去磁和电磁转矩45
第四节永磁有刷靴式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和效率……48
第五节永磁无刷靴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起动、换向及反转54
第六节永磁无刷靴式直流电动机转动机理…56
第七节永磁无刷靴式直流电动机的电流换向方式…59
第八节永磁无刷靴式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动势、转矩及转子永磁体磁极的充、去磁…62
第九节永磁无刷靴式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和效率65
第十节永磁靴式直流电动机的主要参数和主要尺寸…68
第十一节永磁靴式直流电动机永磁体磁极及极靴绕组的设计…74
第五章永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78
第一节永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结构、起动、反转和转动机理…78
第二节永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和转矩、转速和调速…81
第三节永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和效率84
第四节永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与同功率电励磁直流电动机的比较87
第五节永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主要参数…89
第六节水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主要尺寸的确定………93
第七节永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绕组设计……95
第八节永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槽及其参数和磁路计算………102
第九节水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定子永磁体磁极的设计…105
第十节水磁有刷有槽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设计…110
第六章永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114
第一节永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转动机理…114
第二节水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定子槽、起动和转速+……119
第三节永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和电磁转矩…122
第四节永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相数、极数及绕组·124
第五节水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位置传感器及其安装位置…129
第六节水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主要参数及尺寸4…132
第七节水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定子槽尺寸、槽满率及磁路计算…136
第八节永磁无刷有槽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及效率4…………139
第九节永磁无树有槽直流电动机的现状及末来发展…143
第七章永磁盘式直流电动机…145
第一节水磁有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起动和反转……145
第二节水磁有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机理、转矩、反电动势、转速和调速…147
第三节水磁有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功率、效率及节能…150
第四节永磁有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主要指标及主要参数·152
第五节永磁有刷盘式直流电动机主要尺寸的确定156
第六节水磁有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绕组…161
第七节水磁有刷盘式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165
第八节永磁无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结构、起动、反转和调速167
第九节永磁无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机理、反电动势及转矩…170
第十节永磁无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及主要参数…173
第十一节永磁无刷盘式直流电动机主要尺寸的确定…………176
第十二节永磁无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180
第十三节永磁无刷盘式直流电动机的功率、效率和节能…182
第八章永磁交流电动机…185
第一节永磁交流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机现…185
第二节水磁交流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和主要参数…190
第三节主要尺寸及定子槽设计…193
第四节水磁交流电动机的绕组设计及绕组相关参数…199
第五节永磁交流电动机的磁路计算及起动力矩44…204
第六节水磁交流电动机的损耗、功率和效率及转矩…209
第七节永磁交流电动机的未来…215
第九章永磁电动机转子轴的设计、计算及转子的平衡…217
第一节永磁电动机转子轴最危险轴径的确定217
第二节转子轴的强度校核220
第三节转子轴的挠度和永磁电动机的临界转速…224
第四节水磁电动机转子的平衡…228
第十章设计举例…230
高清PDF《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教材 电机控制项目实训 》孙云财 主编 2015年版
前言
根据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课程体系改革总体思路,本课程在传统电动机控制教学的基础上,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探索项目式模块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类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作为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职业素养、运用电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还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的内容,以电动机的控制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需求情况及学校实验设备等情况,确定以面向工厂各种车床控制、机电一体化等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教学内容,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中级电工的操作水平。
本教材的特色是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从最原始的电动机控制入手,步步推进,到接触器控制:从单台电动机的控制,到多台电动机的控制:先设计大的教学项目,再分若干小的任务,由简到繁,由点到面,层层递进。
本教材共设了电动机的单台单向控制、多台单向控制、单台双向控制、电动机的降压启动、电动机的制动等5个项目13个任务,并将常用的低压电器元件串入任务之中,随用随讲,边讲边用。每个任务中包含任务概述、情景、分析、实施、心得、拓展等环节。
本课程建议教学总学时为170学时,各学校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各部分内容学时分配见下表。
内容索引:
目录
绪论1
项目一电动机单台单向控制4
任务一空气开关控制单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线路4
任务二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17
任务三电动机的正转连动控制33
任务四电动机点联混合控制线路44
任务五电动机多地控制线路51
项目二电动机单台双向控制59
任务一电动机正反转控制59
任务二伸缩门控制线路接线与调试65
任务三电动机的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73
项目三多台电动机的控制83
任务电动机的顺序控制83
项目四电动机的降压启动92
任务一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92
任务二星-三角(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102
项目五电动机的制动111
任务一电动机的机械制动111
任务二电动机的电力制动…117
案例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认读125
附录131
参考文献134
高清PDF《卓越工程师系列教材 电机及拖动基础 》修春波,陈亚光 主编 2016年版
前言
本书是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尤其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多所高校“电机及拖动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中所获得的成果而编写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不断出现,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也不断完善,面临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本书在保证基础原理和基础知识完整的情况下,降低了理论深度,删除了繁琐的数学推导,注重物理意义的分析,强调工程应用方法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磁路的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磁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第二章介绍了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基础知识,第三章介绍了直流电力拖动系统的分析与计算方法,第四章介绍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第五章介绍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基础知识,第六章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第七章介绍了控制电机的基本原理。
本书第一、二章由修春波 、成怡合作编写,第三、四章由修春波、李红利合作编写,第五一七章由陈亚光 、修春波合作编写。全书由修春波统稿,北京理工大学张宇河教授主审,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指导和帮助。
编者
2015年9月于天津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绪论1
第一章磁路…4
第一节磁路的基本概念…4
第二节磁路的基本定律…7
习题11
第二章直流电机12
第一节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12
第二节直流电动机的绕组…16
第三节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及磁场21
第四节感应电动势与电磁转矩的计算24
第五节直流电机的运行原理26
习题36
第三章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37
第一节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37
第二节他励式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39
第三节他励式直流电动机的起动44
第四节他励式直流电动机的制动50
第五节他励式直流电动机的调速54
第六节串励式及复励式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55
习题…56
第四章变压器57
第一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分类57
第二节单相变压器的空载运行…62
第三节单相变压器的负载运行65
第四节单相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及参数测定67
第五节三相变压器71
第六节自耦变压器和互感器74
习题…76
第五章异步电动机……77
第一节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功能与用途77
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77
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铭牌数据79
第四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83
第五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磁动势和电动势86
第六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93
第七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97
第八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和转矩100
第九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101
第十节三相异步电动机参数的测定…102
习题…103
第六章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104
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转矩的三种表达式…104
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05
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110
第四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114
习题120
第七章控制电机…122
第一节单相异步电动机…122
第二节伺服电动机…124
第三节步进电动机…128
第四节。测速发电机…131
第五节旋转变压器134
习题…136
习题答案137
参考文献…144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湖南
提问日期: 2022-12-15 22:16:37
提问网友: 潘
解答网友: GXZ
不需要调整基础联系梁
高清PDF《卓越工程师系列教材 热能动力设备原理及运行》 马进,李永华,李永玲,李静 著 2016年版
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装机容量不断提高。火电单元机组向着高参数大容量发展,超(超)临界机组越来越多;其他类型的机组,如循环流化床机组、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机组、压水堆核电站等,其装机容量和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为适应单元机组的技术发展,便于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热力发电知识,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介绍热能动力设备原理、系统与运行,内容覆盖了目前热力发电单元机组的主要类型。
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发电过程概述,包括发电厂的生产过程、热力循环的基础理论、热力发电厂的发展趋势;第二章讲述煤粉锅炉设备原理,包括燃料特性、燃料燃烧计算和锅炉机组的热平衡、锅炉主要系统和设备(汽水系统、风烟系统、制粉系统等)、直流锅炉设备和运行特点;第三章介绍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第四章简述发电机及厂用电系统;第五章介绍单元机组运行,以典型300MW单元机组(亚临界强制循环汽包锅炉)仿真机为操作平台,介绍了单元机组启动、正常停机和事故停机的主要步骤与方法;第六章简介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生物质锅炉;第七章讲述燃气轮机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第八章简要介绍核电站原理及运行,包括核电站的发电原理、一回路主要设备和系统、核电站运行的基础知识。
本书第二章由华北电力大学李永华 编写,第三章由华北电力大学李永玲 编写,第四章由华北电力大学李静 编写,其余章节由华北电力大学马进 编写。本书由东北电力大学李勇主审。
在编写过程中,各位同事、自动化实验班学生对本书提出过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所限,书中不妥或者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7月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电过程概述1
第一节能源…1
第二节发电厂的生产过程…3
第三节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6
第四节热力循环基础…7
第二章煤粉锅炉设备原理10
第一节概述10
第二节燃料特性17
第三节煤的燃烧计算和锅炉机组的热平衡29
第四节制粉系统34
第五节燃烧设备43
第六节蒸发系统与水冷壁59
第七节过热器和再热器68
第八节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77
第九节超临界锅炉特点86
第三章汽轮机设备及系统95
第一节概述95
第二节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99
第三节汽轮机本体…122
第四节汽轮机辅机设备及系统…131
第四章发电机及厂用电系统…142
第一节电力系统概述…142
第二节发电机基本结构及原理…150
第三节典型设备的结构与原理157
第四节励磁系统…165
第五节厂用电系统和保安系统171
第五章单元机组运行…178
第一节机组概述178
第二节机组启动186
第三节机组正常停机…201
第四节事故停机…205
第六章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生物质锅炉…209
第一节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原理及特点…209
第二节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结构…215
第三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辅助系统…225
第四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232
第五节生物质发电焚烧炉的结构、特点与应用…236
第七章燃气轮机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243
第一节燃气轮机概述…243
第二节燃气轮机的原理、结构和特点…245
第三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249
第八章核电站原理及运行…255
第一节概述255
第二节核裂变基础知识…258
第三节一回路主要设备和系统…265
第四节反应堆控制原理…272
第五节核电厂的运行…285
参考文献…289
问题专业: 安装 市政
所属地区: 河南
提问日期: 2022-12-15 22:15:12
提问网友: 数点
解答网友: 冰临城下
就是预埋三根管
问题专业: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2-12-15 22:11:03
提问网友: 444456
如图 上面这个图是项目是我做的 下面13号是我同事做的,做完导在一块了,现在 很多材料价格不一致,如何才能批量调整单项工程的所有材料价格
2022-12-15 22:13:27 补充
如何才能把上面的三个单项工程的材料价格统一调整
解答网友: 勿忘メ初心、
点到项目工程的级别里面,然后点人材机汇总,就可以以整个项目的人材机为基础来调整了
高清PDF《智能电网系列书 现代化工业园区电能质量分析与治理措施》 孙轶群 主编 2015年版
前言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经济集群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据统计,计算机、通信、电子制造、半导体等目前仍然是我国各级工业园区的主要产业。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的不断出现,这几个产业的生产采用越来越多的精密设备和智能化控制技术,这些精密设备以及智能化控制技术自身对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并且还对电网电能质量有影响,这对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由于供电质量导致的工业园区的生产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部分高新企业的生产。因此,随着工业园区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如何保证工业园区的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是电力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包括工业园区的供电方案规划、电能质量治理等。
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区是一个以计算机、微电子等为主的大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园,将来要打造成亚洲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之一。2009年至今,园区供电系统发生31次电压暂降事件,对园区企业的生产设备造成设备停机、误操作等影响。重庆电力公司对此专门立项,研究大规模精密电子工业园区的电能质量监护与治理方案,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效,为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提供了支撑。
本书介绍了电能质量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技术,包括电能质量的概念、电能质量问题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案。介绍了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用电特点、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介绍了工业园区电能质量问题相关的仿真技术、监测技术以及治理措施,最后以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区为案例,介绍了电能质量问题处理用到的各种技术。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第1章电能质量概论1
1.1电能质量概念3
1.1.1电能质量问题的提出3
1.1.2电能质量的基本概念5
1.1.3电能质量的特点8
1.1.4电能质量标准9
1.2电能质量分类11
1.2.1按扰动的表现特征分类11
1.2.2按扰动的时间特性分类12
1.2.3按产生电磁现象的方式分类13
1.2.4按电磁千扰的现象分类13
1.3电能质量评估14
1.3.1电能质量的各种评估方式15
1.3.2各评估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18
1.3.3各项基本(单项)指标及限值19
1.3.4综合指标IG…22
1.4不达标电能质量的危害22
1.4.1影响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22
1.4.2不同不达标电能质量的危害23
1.5电能质量分析方法27
1.5.1时域分析方法28
1.5.2频域分析方法30
1.5.3电能质量的数学分析方法31
第2章现代化工业园区供电与用电特征40
2.1现代化工业园区供电现状40
2.1.1工业园区发展概况40
2.1.2工业园区供电现状41
2.2中压供电系统现状44
2.2.1中压供电系统的概念44
2.2.2国内中压配电网发展状况44
2.2.3国外20kV配电电压使用情况…45
2.3现代化工业园区典型用电设备特征47
2.3.1工业园区敏感用电设备分类47
2.3.2工业园区用电设备的电压暂降耐受曲线51
2.4现代工业园区供电规划与特点56
2.4.1工业园区对电力规划的要求56
2.4.2工业园区电能质量研究意义57
2.4.3工业园区对电力规划的特点58
第3章电能质量问题60
3.1电能质量的具体指标60
3.1.1电压允许偏差60
3.1.2电压波动与闪变60
3.1.3三相不平衡度61
3.1.4公用电网谐波61
3.1.5电网频率61
3.2电压波动和闪变62
3.2.1电压偏差62
3.2.2电压暂降与暂升63
3.2.3短时间电压中断63
3.2.4长时间电压中断63
3.2.5电压波动64
3.2.6电压闪变64
3.2.7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检测方法68
3.3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抑制71
3.3.1静止无功补偿器(SVC)72
3.3.2有源电力滤波器(AP℉)72
3.3.3动态电压恢复器(DVR)73
3.3.4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74
3.3.5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76
3.4电力系统三相不平衡77
3.4.1三相不平衡计算77
3.4.2三相不平衡的改善措施81
3.5电力谐波及无功补偿81
3.5.1谐波的表示方法82
3.5.2谐波特征量83
3.5.3电力系统谐波的抑制方法84
3.5.4谐波畸变的限制值87
第4章功率器件与电能质量91
4.1功率器件对电网的影响91
4.1.1现代电气设备91
4.1.2功率器件的电磁兼容问题93
4.1.3功率器件对电网的影响…99
4.2电网对电气设备的影响100
4.2.1电压扰动对电气设备的影响100
4.2.2电压暂降灵敏度102
4.2.3电压暂降的缓解和抑制106
第5章分布式电源与电能质量112
5.1典型分布式电源112
5.1.1太阳能光伏发电…113
5.1.2风力发电…114
5.1.3微型燃气轮机…115
5.1.4撚料电池…116
5.2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116
5.2.1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能质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16
5.2.2配电网拓扑结构对电能质量影响的分析…119
5.2.3分布式发电引起电能质量新问题……126
5.3分布式电源的控制与运行…128
5.3.1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工作原理…128
5.3.2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方式及故障响应129
5.3.3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建模与仿真134
第6章现代化工业园区电能质量治理方案139
6.1工业园区电能质量治理139
6.1.1工业园区中电能质量特点139
6.1.2工业园区中电能质量问题140
6.1.3工业园区电能质量治理的意义…141
6.2工业园区谐波的抑制…142
6.2.1减少谐波源的谐波含量143
6.2.2在电容器回路串接电抗器145
6.2.3安装交流滤波器146
6.2.4采用有源滤波器…147
6.2.5加大供电系统容量和合理选择供电电压…148
6.2.6采用相数倍增法…149
6.3工业园区电压波动的抑制150
6.3.1抑制电压波动的措施…150
6.3.2国内外抑制电压波动的装置…151
6.3.3主要补偿装置及方式…153
6.4三相不平衡的改善163
6.4.1三相不平衡化的基本原理…163
6.4.2理想补偿导纳网络…164
6.4.3用功率表示的负荷补偿165
6.4.4一般负荷的平衡化公式…166
6.4.5平衡化装置166
第7章基于Simulink的电能质量仿真168
7.1 Simulink的简介168
7.2供电系统故障仿真与分析170
7.2.1仿真目的…170
7,2.2三相供电系统模型建立…171
7.2.3仿真结果与分析…173
7.3电能质量谐波仿真与分析…177
7.3.1仿真目的177
7.3.2谐波信号模型建立…178
7.3.3 Matlab小波分析…182
7.4DVR补偿的电压质量仿真与分析…186
7.4.1仿真目的…186
7.4.2DVR简介…187
7.4.3DVR系统模型实现…188
7.4.4仿真结果与分析196
第8章工业园区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方案201
8.1基于Web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结构设计201
8.1.1系统设计思路…203
8.1.2技术要求…204
8.1.3基于Web技术的B/S模型3层体系结构…205
8.1.4主站管理系统功能模块…208
8.2通信接口与数据格式(电能质量交换格式)218
8.2.1物理层结构…219
8.2.2逻辑层结构…221
8.2.3压缩规则…225
8.2.4电能质量数据交换格式PQDF的实现…226
8.2.5文件目录结构…227
8.3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软件设计…229
8.3.1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229
8.3.2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230
8.3.3数据分析模块的设计230
第9章大规模精密电子工业园区电能质量治理案例234
9.1园区供电方案234
9.1,1整体概况…234
9.1.2园区企业用电情况…235
9.2园区用电设备与电能质量问题244
9.2.1园区用户用电特点…244
9.2.2园区电能质量问题245
9.3园区电能质量监测249
9.3.1数据库系统功能设计(数据预处理)249
9.3.2数据库结构设计与实现…250
9.4园区实测电能质量数据分析252
9.5园区谐波发射水平评估…255
9.5.1基本原理…255
9.5.2仿真计算256
9.5.3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及二元回归法的评估结果259
9.6园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方案261
9.6.1电网侧电压暂降治理措施261
9.6.2用户侧电压暂降治理措施…265
高清PDF《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 基础工程》 第3版 赵明华 主编 2017年版
第3版 前言
首先,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基础工程 》的厚爱。本教材第2版于2010年1月出版,距今已快7年,并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建设的基础上,于2014年10月继续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教高函[2014]8号),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鞭策与鼓励。为了更好地反映基础工程学科的新发展,适当吸取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基础工程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在第3版中做了以下修改。
1.根据新颁布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10)、《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一20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一2012)及《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一2011)等规范对相关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改。
2.第6章基坑工程的内容,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一2012)做了较大的调整。
3.对部分章节的例题与习题进行了校正与修改。
参加本教材修订的有:湖南大学赵明华 (绪论、第7章)、陈昌富(第6章)、邹新军(第5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徐学燕与于皓琳(第1章)、齐加连(第2章)、邱明国(第3章);西南交通大学于志强(第4章)、吴兴序(第9章)、富海鹰(第8章)。本书由赵明华任主编,徐学燕和邹新军任副主编。
限于编者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1月
内容索引:
绪论1
Introduction
第1章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5
Chapter 1 Design Principles of Subgrade and Foundation
1-1概述5
Introduction
1-2地基基础设计原则8
Design Principles of Subgrade and Foundation
1-3地基类型15
Types of Subgrade
1-4基础类型19
Types of Foundation
1一5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24
Interaction Between Subgrade Foundation and Superstructure
1一6小结………28
Summary
思考题与习题28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第2章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29
Chapter 2 Rigid and Spread Foundation
2一1概述……………29
Introduction
2-2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32
Selection of Foundation Embedment
2-3地基承载力36
Bearing Capacity of Subgrade
2-4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的设计计算……41
Design of Rigid and Spread Foundation
2一5小结………52
Summary
思考题与习题53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第3章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54
Chapter 3 Strip Foundation,Box and Raft Foundation
3一1概述………54
Introduction
3一2弹性地基上梁的分析…55
Analysis of Beam on Elastic Foundation
3-3柱下条形基础…61
Strip Foundation
3-4筏形基础77
Raft Foundation
3-5箱形基础…………86
Box Foundation
3-6小结…92
Summary
思考题与习题93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第4章桩基础…………95
Chapter 4 Pile Foundation
4一1概述……95
Introduction
4一2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103
Behavior of Single Pile under Vertical Load
4一3单柱竖向承载力的确定……110
Determination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4一4桩的水平承载力确定…123
Determination of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4一5群桩基础计算……132
Calculation of Pile Group
4一6桩基础设计……142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
4-7小结……154
Summary
思考题与习题…155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第5章沉井基础及其他深基础…156
Chapter 5 Open Caisson and Other Types of Deep Foundation
5一1概述……156
Introduction
5一2沉并的施工…161
Construction of Open Caisson
5-3沉井的设计与计算…166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Open Caisson
5一4圈端形沉井基础算例…178
A Design Example of Round-Ended Open Caisson
5一5其他深基础简介·…………185
Introdution of Other Deep Foundations
5一6小结………187
Summary
思考题与习题………188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第6章基坑工程………190
Chapter 6 Foundation Excavation Engineering
6一1概述………190
Introduction
6一2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适用条件………191
Types and Applicability of 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Excavations
6一3作用于基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196
Earth Presses Acting on Retaining Structure
6一4桩、墙式支护结构设计计算…198
Calculation of Soldier Pile Wall and Diaphragm Wall
6-5重力式水泥土墙…208
Gravity Cement-soil Wall
6一6土钉墙…………211
Soil Nailing Wall
6一7地下水控制与施工监测…215
Groundwater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6一8小结…………223
Summary
忍考题与习题…223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第7章特殊土地基225
Chapter 7 Special Soil Foundation
7一1概述…225
Introduction
7一2软土地基,226
Soft Soil Foundation
7一3湿陷性黄土地基……229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7一4膨胀土地基……………235
Expansive Soil Foundation
7一5山区地基及红黏土地基……242
Mountainous and Red Clay Foundation
7一6冻土地基及盐渍土地基…247
Frozen Earth and Salty Soil Foundation
7-7小结251
Summary
思考题与习题………252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第8章地基处理253
Chapter 8Ground Treatment
8-1概述253
Introduction
8-2复合地基理论255
Compound Foundation Theory
8-3换填垫层法261
Replacement Method
8-4排水固结法264
Consolidation Method
8一5压实法、重锤夯实法和强夯法267
Compaction,Heavy Tamping and 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s
8-6桩土复合地基法269
Pile-Soil Compound Foundation
8-7灌浆法和化学加固法……274
Grouting and Chemical Stabilization
Methods
8-8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277
Soil Reinforcement with Geosynthetics
8-9托换技术…………278
Underpinning Technique
8-10小结…282
Summary
思考题与习题…283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第9章抗震地基基础…284
Chapter 9Seismic Design of Subgrade and Foundation
9-1概述284
Introduction
9-2地基基础的震害现象……286
Earthquake Disasters of Subgrade and Foundation
9-3地基基础抗震设计……288
Seismic Design of Subgrade and Foundation
9-4液化判别与抗震措施………297
Liquefaction Distinguish and Anti-Seismic Measures of Subsoil
9-5小结…302
Summary
思考题与习题…………303
Questions and Exercises
参考文献…………305
References
高清PDF《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地下结构工程 》第3版 穆保岗,陶津 主编 2016年版
前言
地下结构工程 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根据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多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已向宽专业口径发展,原有教材远远不能满足现在专业要求。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编写本书。
由于地下结构工程涉及面广,不同地下结构有各自的规范。本书力图考虑学科发展新水平,结合新规范,着重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角度讲解主要的地下结构,反映地下结构的成熟成果与观点。全书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加强了各章之间的相互衔接,各章还附有习题及思考题。同时,由于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籍也较多,学习时可以结合参考文献课外阅读其他的专著。
本书第1、2、3章由龚维明编写,第4、7、8章由童小东编写,第5、9章由
穆保岗 编写,第6、10、11章由缪林昌编写。本书由龚维明主编,蒋永生主审。
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多提意见,使本书日臻完善。
龚维明
2003.6
内容索引:
目录
1绪论…1
1.1地下结构的用途1
1.2地下结构型式…3
1.3设计内容6
1.4计算原则6
1.5本课程的内容和任务8
2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9
2.1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9
2.2地下结构荷载…11
2.2.1荷载分类和组合…11
2.2.2围岩压力16
2.2.3弹性抗力19
2.3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20
2.3.1荷载一结构模型21
2.3.2地层一结构模型24
3深基坑工程概述26
3.1概述26
3.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28
3.2.1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28
3.2.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肋察要求30
3.2.3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规定30
3.3支护结构方案及选择…31
3.3.1常用的支护形式及使用条件31
3.3.2支撑体系31
3.4支护结构上的作用…33
34.1土压力33
3.4.2水压力38
3.5基坑工程地下水的作用与处理…39
3.5.1地下水的基本性质39
3.5.2地下水的处理方法40
3.5.3地下工程降水设计计算42
4常见基坑支护形式的设计与施工…49
4.1大开挖基坑工程49
4.1.1竖直开挖49
4.1.2放坡开挖…49
4.2支挡式结构…53
4.2.1支挡式结构的计算简图54
4.2.2支挡式结构的嵌固稳定性……57
4.2.3整体稳定性验算58
4.2.4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59
4.2.5地下连续墙…61
4.2.6排桩和双排桩62
4.2.7土(岩)层锚杆…66
4.3土钉墙…69
4.3.1土钉墙的特点…69
4.3.2土钉墙的适用范围70
4.3.3土钉墙的设计…70
4.3.4构造要求…73
(略)
高清PDF《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 结构概念和体系》 第2版 计学闰,孙晓颖,张清文 著 2018年版
第2版 前官
本书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有些学校还为此开设了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学生的结构概念更清晰了,专业素质也有所提高,对此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感谢广大读者对我们的支持。本书第1版出版已有10年了,10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土木工程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层建筑、大跨桥梁、高速公路、高铁、港口、码头、特种结构工程(例如500m直径的天文望远镜)等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创造了许多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建设,更是把我国土木工程的最新成就推向了世界,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
这次再版对原书的前4章没有作大的改动,主要针对第5章(工程实例)作了调整和充实,增加了一些新的工程实例,以反映土木工程的最新发展,让读者全面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再版书稿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孙晓颖 、张清文 老师执笔修改。
北京交通大学杨娜教授审阅了全书,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编者
2018年4月
内容摘抄:
绪论1
0.1结构概念和体系 的意义……1
0.2结构概念4
0.3结构体系5
第1章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10
1.1基本受力状态…10
1.2.材料对结构的影响…14
1.3构件尺度的概念…21
1.4构件受力后的变形…23
1.5预应力的概念…24
第2章结构设计中的总体问题31
2.1概述31
2.2建筑结构上的作用力33
2.3房屋的高宽比与抗倾覆问题…39
2.4结构的刚度和变形…41
2.5房屋不对称的影响…52
2.6结构的总体估算…55
2.7结构总体系的构成…58
第3章结构的水平体系…63
3.1钢筋混凝土粱的受力状态分析…63
3.2结构水平体系的主要类型和特点…67
第4章结构的竖向体系…130
4.1框架作用…130
4.2关于框架作用的推理……136
4.3结构竖向体系的主要类型和特点…142
4.4提高高层结构体系整体承载力和抗侧移能力的有效措施…170
4.5超高层建筑结构…180
第5章工程实例…184
5.1建筑结构类型简介………184
5.2国内外著名建筑实例简介189
主要参考文献………………229
高清PDF《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基础工程》 第2版 石名磊 主编 2015年版
再版前言
2002年2月《基础工程 》第一版出版,并列入《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本次再版,作者在第一版基础上,通过工程实践、教学践行和广泛调研,遵循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国内现行建设系统国家标准为核心,相关建筑、公路和港口等规范与规程为依据,吸收了国内外成功实践经验和成熟设计理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拓宽和更新:依托东南大学《长学制广义基础工程课程体系一体化构建》教改项目,针对东南大学土木工程、道桥工程、岩土工程和港口工程等多个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强化了基础工程设计原则与分析原理等基础内容,兼顾了建筑类、交通类和港口类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基础工程”模块化本科教学需要,同时再版教材的内容更新与近年来相关规范重新修订紧密衔接,并适度反映了勘察、设计与施工领域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基础工程教学大纲的内容选择,可以基于交通土木大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简单浅基础设计、常规桩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为核心,合理选择不同专业或方向的选修内容,实现“基础工程”本科教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统一与方向选修模块多样的有机统一。例如陆域基础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可增加连续浅基础设计:而水域基础工程(桥粱工程专业或港口工程专业),则宜增加沉并基础。此外,授课内容教学深度,亦可针对不同专业和方向特点调整,例如近岸基础工程(港口工程),桩基础内容宜加强水平作用下桩基分析与设计:而陆域基础工程,则宜增加体现桩土共同作用最新发展成果的“减沉”疏桩基础设计新理念。
本教材重新修订,力求适应多专业或多方向本科专业教学的不同要求,适用培养国家注册结构(岩土)工程师备选人才。限于水平,难免存在未尽善之处,请广大师生和读者不吝指正,以便于进一步修订完善。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土木学院的多个专业教研室相关教师组成编写组,负责全书的编写工作。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相关教师参与了本教材编写。本教材由东南大学石名磊 教授主编,东南大学龚维明教授主审。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工程设计方法、工程地质勘察概述、地基处理、简单扩展浅基础,连续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支挡结构和支护结构。具体编写人员分工如下:绪论、第一章(章定文),第二章(童立元),第三章(邵俐),第四章(季鹏),第五章(谢耀峰),第六章(丁建文),第七章(张宏)第八章(李仁民)。
本教材编写时间较紧,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本教材日臻完善。本课程备有教学课件等资源,如有需要可与主编联系。联系方式:mingleish@163.com.
编者
2015年1月
内容索引:
目录
绪论…1
0.1地基及基础的概念…1
02基础工程发展概况…2
0.3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4
第1章地基基础设计基础知识…6
1.1设计原则…6
1,2共同工作基本原理…13
1.3地震工程基础概述…18
1.4岩土工程勘察概述…26
第2章单独扩展浅基础…35
2.1单独扩展基础分类…35
2.2地基承载力…36
2.3基础埋置深度…46
2.4地基承载力、变形与稳定分析…49
2.5单独扩展基础设计61
2.6减轻不均匀危害的措施…74
第3章支挡结构…82
3.1挡土墙类型82
3.2荷载效应分析…83
3.3挡土墙设计…101
3.4重力式挡土墙…106
3.5悬臂式、扶壁式挡土墙…113
3.6加筋土挡墙…122
第4章连续浅基础……128
4.1弹性地基梁……129
4.2地基模型…137
4.3柱下条形基础…141
4.4筏形、箱形基础…152
4.5地下室设计中几个问题…166
第5章桩基础170
5.1概述…170
5.2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177
5.3特殊作用基桩承载力190
5.4基桩承载力验算198
5.5桩基结构分析204
5.6桩基沉降与验算217
5.7桩基础设计220
5.8基桩内力与位移计算223
第6章沉井基础…257
6.1概述…257
6.2类型与构造258
6.3施工与控制263
6.4设计与计算268
6.5其他深基础简介286
第7章地基处理…290
7.1软土地基290
7.2处理方法290
7.3排水固结292
7.4置换加固303
7.5深层密实318
7.6特殊地基328
第8章基坑支护结构…344
8.1概述344
8.2基坑稳定性分析349
8.3支挡结构分析356
8.4构件强度分析365
8.5基坑支护设计372
8.6地下水控制377
参考文献…395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提问日期: 2022-12-15 17:53:16
提问网友: 在路上的司机
解答网友: 小老百姓
不锈钢线管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湖南
提问日期: 2022-12-15 17:50:12
提问网友: 张增
2022-12-15 18:04:18 补充
解答网友: GXZ
拉结筋在属性其它钢筋里编辑
某超深基坑组合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监测
某超深基坑组合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监测
张国庆1,周予启1,郑群1,王天峰1,吴晨浠2
(1.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1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朝阳区霞光里5号、6号商业金融项目基坑开挖深度29.8m,是北京市乃至全国垂直支护 深度最深的基坑之一,结合此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深、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 难度大的特点,介绍了此工程支护体系的设计 方案及施工要点,并通过实际监测 表明该设计方案满足基坑支护规范及要求。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朝阳区霞光里5号、6号商业金融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元桥外霞光里,东南临霞光里北街,南接北京无线通信局用地,西邻机场高速路和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北邻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项目总用地9579.25m2,总建筑面积为68085m2,其中地上16层,面积40000m2,地下6层,面积28085m2,建筑高度79.85m。地上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地下主要功能为停车场、机房、餐厅等(见图1)。
2基坑简介
该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9.100m,基底相对标高为-29.800m,预计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基坑支护设计采用“刚柔结合”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组合支护体系。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环境保护等级一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1,支护结构设计使用期限2年。
3地质资料
3.1工程地质条件
本场地勘探深度(80.0m)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填土层及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层,特征自上而下主要描述如下:人工填土层①杂填土,①1黏质粉土素填土;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层②黏质粉土,②,砂质粉土,②2粉质黏土,②2黏土,②3粉砂,③粉质黏土,③1黏土,③2黏质粉土,④粉砂,④1黏土,④2粉质黏土,④3中砂,⑤黏土,⑤1黏质粉土,⑤2砂质粉土,⑥中砂,⑥1粉质黏土,⑦黏土,⑦1粉质黏土,⑦2黏质粉土,⑧粉砂,⑨黏土,⑨1粉质黏土,⑩中砂,⑩1粉质黏土,⑪粉质黏土,⑪1黏土,⑫1中砂,⑫粉砂,⑫1粉质黏土,⑬粉质黏土,⑬1粉砂。
基坑支护设计详细的土层参数如表1所示。
4支护体系设计重点难点分析
本工程基坑深度29.8m,属于北京市乃至全国垂直支护深度最深的基坑之一。且面临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周边建筑物繁多、周边交通条件有限等因素。通过对本工程场地的多次实地踏勘,结合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对本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总结如下。
1)基坑开挖深度大本工程主楼基坑槽底埋深达到30m,基坑面积约为5000m2,基坑周长约300m,属于超深基坑 。因此,如果对支撑受力构件选择不当,边坡的局部失稳就会造成边坡的整体失稳,从而造成整体支护结构的破坏,将会危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由此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96
97
98
…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