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第 98 页)

某大跨度钢结构连廊整体提升施工技术*
张宇鹏1,王涛2,廖维张2
(1.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9:2.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国家智能电网研究院建设工程办公科研楼共存在5处钢连廊,均为空间钢桁架结构,具有跨度大、质量大、悬空高度大等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这一先进施工技术将各钢连廊依次吊装就位。介绍了整体提升的重点施工工艺,同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das对提升施工工况进行计算分析,确保提升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提升,有限元分析,某大跨度钢结构连廊整体提升施工技术,连廊,钢结构,某大跨度钢结构连廊整体提升施工技术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国家智能电网研究院建设工程办公科研楼场地面积约250亩(16.67hm2),东西长约470m,南北长380m,近似三角形,建筑面积约30万m。建筑由办公楼、科研实验楼组成,地上9层,地下3层,建筑总高度47.1m。
本工程共存在5处钢连廊,其中在科研楼顶层中部存在3处(1,4,5号连廊),科研楼与办公楼之间存在2处(2,3号连廊)。1号连廊标高37.000~41.900m,跨度36m,自身高度4.9m,总质量约57t。4,5号连廊标高为41.880~46.850m,跨度36m,自身高度4.97m,总质量约100t。2,3号连廊标高为28.800~33.400m,跨度29m,自身高度4.6m,总质量约50t。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使用液压同步整体提升技术完成连廊施工,制定“地面散拼,整体提升就位”的施工方案。连廊如图1所示。
2钢连廊整体提升施工工艺
2.1提升点布置
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整体吊装大跨度连体钢结构,必须事先选择好合适的吊点。吊点选择应首先充分考虑到被提升结构的受力体系特点,以尽量不改变结构受力体系为原则,使得提升过程中,结构的应力比以及变形情况均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1-2]。各区域的提升吊点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3结语
1)本工程的顺利完成充分说明,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案经济、安全、合理。
2)方案中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Midas做了大量计算分析,包括提升点的布置,提升下吊点和提升支撑平台的设计,施工工况的计算等,确保了整体方案的安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某大跨度钢梁组合屋盖加固设计
王元新,李海旺,杜雷鸣,赵崇基,王威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针对某大跨度钢梁组合屋盖因设计漏算荷载及施工偏差较大导致结构实际工作状沉与原设计不符的情况,对该结构重新进行了验算及加固设计。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及施工可行性,选择顶升钢梁组合混凝土梁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设计,并具体完成了组合梁、节点加固的设计及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从而实现了“技术可靠、经济适用、施工简便并确保质量”的加固日标。

加固,大跨度钢梁,某大跨度钢梁组合屋盖加固设计,设计,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结构,某大跨度钢梁组合屋盖加固设计

内容摘抄:

本工程位于山西省,其主体结构为平面尺寸36.3m×41.7m的7层框架结构,其中地下2层、地上5层,-2~3层为混凝土框架,4层无楼板仅周边设框架梁和柱,5层为混凝土框架柱、型钢梁组合屋面,钢梁跨度36.3m,如图1所示。建筑层高分别为4.0,5.5,5.5,5.3,4.8,4.8,4.05m,结构总高24.45m。该工程5层大跨度屋面在施工过程中观察到大跨度型钢梁挠度较大,经检测发现:原设计漏算了屋面荷载,并且将大梁的跨度误取为框架柱内侧间距;设计时考虑了钢梁与混凝土屋面板的组合作用,但实际栓钉配置数量严重不足,且栓钉的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为此,现场情况与原设计已严重不符,需按实际受力情况对结构重新进行验算分析与加固设计。
2原结构验算分析
原屋面大跨度钢梁采用牌号为Q345的焊接H型钢,截面尺寸为H2250×400×16×30,其与下部混凝土柱为固定铰连接,钢梁下翼缘支承于混凝土柱顶,顶层结构布置如图2所示。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GB50009一2012及实际情况进行荷载取值:屋面活荷载0.5kN/m2,恒荷载6.3kN/m2,基本雪压0.35kN/m2,基本风压0.4kN/m2,同时考虑8度抗震设防。采用PKPM软件对上下部结构按空间框架建立整体模型进行验算分析。因抗剪栓钉的配置不满足设计要求,不可按原设计考虑屋面钢梁和屋面板的协同工作。经验算分析发现,问题集中出现在屋面大跨度钢梁上(下文中简称“问题钢梁”)

3加固方案分析比选
钢结构加固一般可分为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2类,直接加固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缠變痞材料加固法和组合加固法等,间接加固法有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因该建筑顶层为会议室,甲方要求加固时不能增加柱子,且该层层高较高(4层无楼板,顶层层高:4.8m+4.05m=8.85m),加固难度较大。在设计中考虑了以下3种加固方案:①御载加固法:②采用预应力加固法:③顶升钢梁组合混凝土梁加固法。

4组合梁加固法方案设计
1)组合梁按简支梁设计验算
问题钢梁梁端与混凝土柱柱头铰接,可以将其简化为简支梁进行设计验算。考虑到问题钢梁腹板存在高厚比超限及局部鼓曲的问题,采用弹性理论对组合梁进行设计。问题钢梁跨度>20m,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一2003,抗剪连接件需按完全抗剪连接配置。加固施工时,浇筑混凝土反梁前,采取临时支承柱顶升问题钢梁对其卸载,待混凝土反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时,去掉临时支承,此时全部荷载由钢梁和混凝土反梁共同承担,因此可按照组合梁一次承受全部屋面荷载进行验算。经过多次试算,组合梁尺寸取值如图4所示。对组合梁进行强度、变形验算。表1中的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后组合梁强度、变形都满足规范要求。钢梁腹板局部稳定性应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4.3.3条进行验算,按组合梁加固后,钢梁受压区高度、受压区压应力均减小,经验算,钢梁腹板局部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不需再增加纵向加劲肋。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某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空心楼盖施工关键技术
郝玉松1,张栩珲2,侯煦新一3,吴国辉4
(1.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9;2.北京军区联勤部基建营房部,北京100041;3.北京住总第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北京100026;4.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01)
[摘要]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继承了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的优点,同时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以其简单的施工工艺、优良的力学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本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空心楼盖中的应用,将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增大结构的使用空间,同时也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空心板的应用与施工要点。

大跨度,施工技术,某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空心楼盖施工关键技术,楼盖,混凝土,缓粘结预应力,预应力,某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空心楼盖施工关键技术

内容摘抄:

1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某工程为露天体育场工程,地面为篮球场,地下为羽毛球馆、活动中心及训练厅等,由于建筑布置及使用功能的要求,为更好地提升净空和空间利
用率,该工程多处采用了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楼盖结构,最大跨度25.2m×42.0m,板厚900ram。为更有效地解决大跨度空心楼盖结构的受力、变形和裂缝控制问题,该空心楼盖内采用了缓粘结预应力新技术。

2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
2.1材料要求
1)材料进场时认真检查材料的规格、外观、尺寸及其质量证明文件,按要求进行材料复试试验。
2)施工现场存放时应尽量避免夏Et阳光暴晒,避免外皮老化及缓粘结剂流失。
3)由于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中缓粘结剂超过张拉试用期后会逐渐凝固,因此要严格按照现场施工进度加工制作,不能搁置时间过长,从缓粘结制作到张拉的适用期一般为3个月为宜。

3轻质填充块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
3.1材料要求
1)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轻质填充块氯化物和碱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正常使用环境下不应产生有损人身健康及环境的有害成分,火灾时防火等级要求时间内不得产生析出楼板的有毒气体。
2)填充块的规格尺寸应根据具体工程图纸尺寸确定,尺寸允许偏差≤5mm。
3)当填充块短边尺寸>600mm时,宜在中部设置竖向通孔。
4)外观要求: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贯通裂缝空洞;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

4 结语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空心楼盖中的应用要根据缓粘结预应力的特点,控制好施工质量。尤其是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生产,保证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在张拉适用期范围内。另一要点是做好抗浮加固措施,严禁浮板。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某大型LNG储罐预应力施工模拟分析
李振宝1,林树潮1,王冬雁2,谢利红3,吴树勤3,韦永斌2,廖娟2
(1.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2.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101300:3.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4)
[摘要]储罐外罐是确保LG储罐安全的关键设施,预应力筋施工过程是建立结构受力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其建立过程对LNG储罐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大型LNG储罐为背景,选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了LNG储罐在预应力筋施工过程中罐体的变形、应力状态以及预应力筋应力状态,验证了LNG储罐罐体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受力性能良好并在控制范围内。

LNG 储罐,施工技术,有限元分析,某大型LNG储罐预应力施工模拟分析,预应力,某大型LNG储罐预应力施工模拟分析

内容摘抄:

1储罐结构参数
该LNG储罐外罐剖面如图1所示,承台底板位于-1.200~±0.000m,半径0~36.8m范围内厚度为0.9m,半径37.7~43.7m范围内厚度为1.2m,半径36.8~37.7m范围内的厚度为线性过渡段。±0.000以上区域为外罐主体部分,简体内侧半径为41m,壁厚为0.8m,储罐穹顶球半径为82m,厚度为0.4m,外罐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该LNG储罐的4个扶壁柱的环向角度分别为45°,135°,225°,315°。

2有限元模型
2.1预应力模拟和施加方法
预应力筋单元选用ANSYS中Lik8单元,预应力模拟方法选用降温法,描述预应力筋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模拟预应力筋的应力损失。预应力施加方法选用约束方程法[6],可通过CEINTF命令在混凝土节点和预应力筋节点之间建立约束方程,该方法对混凝土网格密度要求不高,计算效率较高,受力状态比较符合实际情况。ANSYS命令NROTAT将处于简身和承台底板区域的预应力筋节点转换到柱坐标系下,不建立沿着预应力筋方向约束方程,可真实地模拟预应力筋受力状态。

3预应力筋施工方案
该LNG储罐首先浇筑承台底板和简身混凝土,在环梁区域混凝土浇筑完后,开始张拉承台底板预应力筋,之后,简身预应力筋张拉与穹顶混凝土浇筑交互进行。
具体施工方案如表1所示。表1中,Ct为混凝土施工;Td为预应力筋施工;ib为扶壁柱;ph-i时为第i预应力筋施工阶段第j分阶段(i,j=1,2,…);vvTd为竖向预应力筋:hTd为环向预应力筋:SbTd为承台底板处环向预应力筋:Dm-i为第i穹顶混凝土施工阶段(i=1,2,…)。穹顶混凝土各浇筑段如图3所示,环梁附近区域I中环向预应力筋沿高度分布如图4所示,方括号前数字为预应力筋编号,方括号内数字为预应力筋施工阶段。

4预应力筋施工时罐体受力性能
4.1预应力筋应力分析
4.1.1承台底板环向预应力筋
承台底板区域环向预应力筋控制应力为1488MPa,承台底板径向刚度较大,承台底板环向预应力筋应力平均值为1486MPa,预应力损失仅为0.13%,可以看出,径向刚度决定环向预应力筋的应力损失。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100
A01   DB5308
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31-2016
绿色工业企业评价准则
2016-04-29发布    2016-06-30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08/T 31-2016,绿色工业企业评价准则,DB5308/T 31-2016 绿色工业企业评价准则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普洱市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普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新建、苏昆、刘惠云、李宝珠、杨立昊、李家琦。

内容摘要:

绿色工业企业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工业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级划分、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绿色工业企业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HJ2025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DB53/T168用水定额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工业企业
按照普洱市绿色经济建设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标排放,促进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采取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措施,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较少的废物排放、较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工业企业。
4 评价指标体系
4.1基本要求
开展绿色工业企业评估的企业应满足表1的要求,如有其中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取消绿色工业企业评估资格。具体评估否决项见表1。(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220.20
R11   DB5308
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33-2017
绿色交通运输企业评价方法
2017-07-31发布   2017-11-10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08/T 33-2017,绿色交通运输企业评价方法,DB5308/T 33-2017 绿色交通运输企业评价方法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交通运输局、云南公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游伟、蒋鹤、赵世发、沈宁、谢丕学、施贵平、严恒、李昌洲、叶六地、郁彩霞

内容摘要:

绿色交通运输企业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交通运输企业中的绿色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绿色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以及绿色出租汽车经营企业评价中的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和等级评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绿色交通运输企业中的绿色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绿色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以及绿色出租汽车经营企业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8565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18047车用压缩天然气
GB14762汽车排放标准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9578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T23510车用燃料甲尊一品
JT/T 794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JT/T1094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交通运输企业
将节能域排的发展理念运用到交通运输企业的制度建设、运输装备更新、运输组织方式优化以及运输的服务提升中,在企业生产与运营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提供低碳、绿色的运输方式。
3.2绿色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以经营道路班车客运、旅游客运以及包车客运等业务的绿色交运运输企业。
3.3绿色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
以经营公交客运为主要业务的绿色交通运输企业。
3.4绿色出租汽车经营企业
以经营出租客运为主要业务的绿色交通运输企业。
3.5控制项
进行绿色交通运输企业评价时必须满足的要求与指标。
3.6自选项
进行绿色交通运输企业评价时宜采用的标准与要求。
3.7加分项
进行绿色交通运输企业评价时鼓励采用的标准与要求。
4 基本规定
4.1绿色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长效机制,形成管理顺畅、机制严密、考核到位的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新局面。
4.2普洱市绿色交通运输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运营。(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030
CCS Z 68    085329
大理州地方标准
DB5329/T78.3-2021
洱海流域餐厨垃圾综合利用
第3部分厌氧发酵技术要求
2021-12-14发布    2021-12-30实施
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29/T 78.3-2021,厌氧发酵技术要求,洱海流域餐厨垃圾综合利用,第3部分,DB5329/T 78.3-2021 洱海流域餐厨垃圾综合利用 第3部分 厌氧发酵技术要求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至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5329/T78《洱海流域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厌氧发酵处置厂建设及管理:
第2部分:分类、收集与清运;
第3部分:厌氧发酵技术要求。
本文件为DB5329/T78的第3部分。
本文件由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所、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云南省燃气计量检测所有限公司、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顺和、柴光荣、王春荣、赵绍斌、肖春梅、姚秉蕊、李自群、李建华、吕汉华、雷宝坤、刘海萍、倪喜云、王坤、韩晓箴、陈德春、朱丹、冯源、胡小康。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要:

洱海流域餐厨垃圾综合利用
第3部分厌氧发酵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厌氧发酵工艺流程、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沼液及沼渣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洱海流域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处置,其它餐厨垃圾可参照处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风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物餐厨垃圾厌氧发酵
餐厨垃圾在隔绝空气不与分子态氧接触的条件下,利用庆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控制的使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姿化候和的生制化学过津。
3.2预处理
餐厨垃圾进行分拣、破碎、筛选、除油、除盐、灭菌及调理调质等处理过程。
3.3体积分数
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单独存在时的体积杀愆体积的百分比。
4 厌氧发酵工艺流程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工艺流程见图1。(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60
CCS Z 50   085329
大理州地方标准
DB5329/T79.1-2021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1部分处置厂建设及管理
2021-12-14发布     2021-12-30实施
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29/T 79.1-2021,处置厂建设及管理,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第1部分,DB5329/T 79.1-2021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1部分 处置厂建设及管理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5329/T79《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处置厂建设及管理:
第2部分:河湖底泥处置技术要求:
第3部分:好氧发酵技术要求。
本文件为DB5329/T79的第1部分。
本文件由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所、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顺和、柴光荣、王春荣、肖春梅、姚秉蕊、李自群、潘巧云、刘飞、赵绍斌、李建华、吕汉华、杨松雄、雷宝坤、倪喜云、王坤。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要: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1部分处置厂建设及管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湖底泥处置厂建设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选址、场地建设、设备、人员及运行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处置厂建设及管理,其它河湖底泥处置厂可参照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敬标雅
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忽贝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淮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
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J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河湖底泥
可流湖泊店塘水体底部经过物理·、生物等及水体传箱,长期积存的精士、泥沙有机物及各种可矿物的混合物。
3.2河湖底泥处置厂
集中处理处置河湖底泥的场所。
4 选址
4.1应符合环境保护及城镇管理的相关规定,应满足交通、电力、给水和排水等条件。
4.2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处理处置服务范围和底泥运输距离。
4.3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宜选在周边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或清淤区域周边可利用的荒地。(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60
CCS Z 50   085329
大理州地方标准
DB5329/T79.2-2021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2部分  河湖底泥处置技术要求
2021-12-14发布   2021-12-30实施
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29/T 79.2-2021,河湖底泥处置技术要求,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第2部分,DB5329/T 79.2-2021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2部分 河湖底泥处置技术要求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5329/T79《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处置厂建设及管理:
第2部分:河湖底泥处置技术要求:
第3部分:好氧发酵技术要求:
本文件为DB5329/T79的第2部分。
本文件由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顺和、柴光荣、王春荣、肖春梅、姚秉蕊、李自群、潘巧云、刘飞、赵绍斌、李建华、吕汉华、杨松雄、刘海萍、王欣泽、倪喜云、王坤、朱丹、冯源、胡小康。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要: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2部分  河湖底泥处置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湖底泥处置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处置工艺流程、一般规定、收集及运输、河湖底泥垃圾处置、余沙处置、余土处置、余水处置及取样和检测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的处置,其它河湖碳泥可参照处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而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生。其最新版奉(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所有部分
GB/T14684建筑用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889生活垃圾坑埋场污染制标准
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聚双环境用水水质
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册立业用水水历
GB/T23486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
GB/T25031城镇污水处理广污泥处置制砖用泥团
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质标准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壤污染风险管扩标准(试行)
CJT22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CJ/T31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W水泥熟科生面产用泥质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河湖底泥
河流、湖泊或库塘等水体底部经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经水体传输而沉积的黏土、泥沙、有机物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
3.2河湖底泥垃圾
河湖底泥经格栅、振筛等设备分拣出来的塑料、石块、金属及水生干枯植物等机械杂物。
3.3余沙
河湖底泥经重力沉淀或离心式旋流等设备分选后,筛选出来的粗集料固体混合物。
3.4余土
河湖底泥经泥沙分离、调理调质及水您泥水分离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细集料肠体混合物。
3.5余水
河湖底泥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
4 处置工艺
4.1河湖底泥经垃圾分选、泥高、泥水分离后产生的垃圾、余沙、余土及余水进行分类处置。
4.2河湖底泥处置工艺流程见军尽(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5329/T 79.2-2021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2部分 河湖底泥处置技术要求已关闭评论

ICS 13.060
CCS Z 50   085329
大理州地方标准
DB5329/T79.3-2021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3部分   好氧发酵技术要求
2021-12-14发布   2021-12-30实施
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29/T 79.3-2021,好氧发酵技术要求,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第3部分,DB5329/T 79.3-2021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3部分 好氧发酵技术要求

内容摘要: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3部分 好氧发酵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湖底泥好氧发酵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发酵工艺流程、混合配料、发酵及其产物质量要求、发酵产物利用。
本文件适用于洱海流域河湖底泥好氧发酵处理,其它地区的河湖底泥可参照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GB/T2348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例林绿化%用泥质
GB/T24600城镇污水处理广污泥处留土地改良用泥质
NY/T3442声腐粪便堆肥技术超搬虹
CJ/T36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河湖底泥好氧发酵
在充分供氧条件下,河湖底泥通过微生物的好氧哪吸作用,产生较高湿度,使有机物生物降解,生成性质稳定腐植化产物的过程。
3.2好氧发酵铺料
用于调节发酵原料的含水率、碳氮心和通透徙等物料,常用辅料有农作物秸秆、水生干枯植物、畜腐粪便、烟末和草炭等。
3.3条垛式物料发酵
将混合好的物料推成条垛,进行好氧发酵的工艺过程。
3.4返混料
二次发酵后返回混料阶段的物料,用以补充好氧发酵微生物菌群,调节含水率等。
3.5一次发酵
从物料混合起堆之日至堆体温度达到55℃一60℃的发酵过程。
3.6二次发酵
一次发酵结束后,温度保持在60℃-65℃,,经过约20天25天的发酵过程。
3.7陈化
二次发隆后有机物质稳定化的过程。
4 发酵工艺流程
河湖底泥好氧发酵工艺流程见图1。(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5329/T 79.3-2021 洱海流域河湖底泥综合利用 第3部分 好氧发酵技术要求已关闭评论

2018年版,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电路分析,王思民,王超红,电路分析,高德欣,高清PDF《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电路分析 》王超红,高德欣,王思民 主编 2018年版

前言
电路分析”是高等院校电气、自动化、信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路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为此,编者在本书中对电路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及分析方法都做了系统的阐述,并通过例题和习题来展示电路理论的应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其了解电路理论与实际工程技术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也急剧膨胀,各专业都有许多新的课程补充到教学计划中去,高校的教学观念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学习者要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学者要做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为适应这个变革和满足在校生以及校外自学者的需要,本书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保证了必需的常用知识,删除了一些不常用的和陈旧的知识。全书共14章,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暂态分析、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运算法、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的分析。
本书内容详尽,表述浅显易懂,理论内容具有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自学及使用。教师在讲授时可灵活安排,根据专业的需要、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所授电路基础内容进行取舍。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不必全部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通过课堂的精心学习,课后及时复习、消化理解、答疑解惑,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拓宽思路,就能更好地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由王超红统稿并与高德欣王思民担任主编,江蜀华、籍艳担任副主编。其中第1章、第4章、第5章、第8章和第10章由王超红编写,第6章、第7章、第9章、第12章和第14章由王思民编写,第2章、第11章和第13章由高德欣编写,第3章由江蜀华编写。籍艳、于韬、徐启蕾负责书中部分图片和文字的整理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订提高。
编者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
1.1电路的组成、作用及电路模型1
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2
1.3电路的功率…4
1.4电路的工作状态…4
1.4.1电源有载工作状态…5
1.4.2电源开路…7
1.4.3电源短路……7
1.5理想电路元件…9
1.5.1无源元件9
1.5.2独立电源(元件)13
1.5.3受控电源…14
1.6欧姆定律…16
1.7基尔霍夫定律…17
1.7.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7
1.7.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9
1.73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应用21
1.8电位的计算…23
本章小结……25
习题25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9
2.1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29
2.2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30
2.2.1电阻的串联……30
2.2.2电阻的并联31
2.2.3电阻串并联电路…32
2.2.4电路中等电位点的等效……34
2.3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35
2.3.1电阻的三角形(△)与星形(丫)联结…35
2.3.2三角形(△)与星形(Y)联结的等效变换35
2.4电源的等效变换…40
2.4.1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等效变换…40

2.4.2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及应用…42
2.5无源二端网络电路的输入电阻…46
本章小结48
习题…48
第3章电路的分析方法……54
*3.1电路的(拓扑)图…54
3.2KCL、KVL的独立方程与2b方程法…55
3.3支路电流法……59
3.4网孔回路电流法…60
3.5回路电流分析法…64
3.6结点电压法……67
本章小结……72
习题73
第4章电路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76
4.1叠加定理76
4.2替代定理…80
4.3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81
4.3.1戴维南定理81
4.3.2诺倾定理…86
4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90
4.5对偶原理…91
本章小结93
习题…93
第5章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表示法…97
5.1复数…97
52正弦量…98
5.3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01
5.4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105
5.4.1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105
5.4.2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106
5.4.3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107
5.4.4受控源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108
本章小结110
习题…110
第6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112
6.1正弦交流电路的阻抗与导纳112
62阻抗的串联与并联…115
6.3电路的相量图118
6.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19

6.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122
6.6复功率与功率因数的提高·125
6.7最大功率传输…127
6.8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130
6.8.1RLC串联诺振……130
6.8.2RLC并联谐振…133
本章小结…135
习题…136
第7章互感电路…142
7.1互感的定义……142
7.2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计算…145
7.3变压器149
73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150
7.3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150
7.4理想变压器及其电路的计算…152
本章小结…154
习题…156
第8章三相电路160
8.1三相电压…160
8.2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64
8.2.1对称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64
8.2.2不对称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67
83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169
8.4三相电路的功率……171
本章小结174
习题…175
第9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77
9.1非正弦周期信号…177
9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178
9.3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182
9.4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184
本章小结187
习题188
第10章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暂态分析190
10.1换路定则及其应用…190
10.11动态电路及动态方程190
10.12换路定则190
10.13换路定则的应用-初始值的确定191
10.2RC电路的暂态响应…193

10.2.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93
10.2.2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95
10.2.3RC电路的全响应197
10.3一阶RL电路的暂态响应198
10.4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199
10.5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204
10.5.1微分电路204
10.5.2积分电路205
本章小结…206
习题207
第11章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运算法211
11.1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211
11.2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212
113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215
11,4动态电路的复频域模型一运算电路219
114.1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颊域形式…219
11.4.2单元件的运算电路模型219
11.43RLC串联运算电路…222
11.5动态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223
本章小结…226
习题227
第12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230
12.1割集…230
12.2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232
12.2.1关联矩阵…232
12.22回路矩阵234
1223割集矩阵…236
12.3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238
12.4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242
12.5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247
本章小结…249
习题249
第13章二端口网络…252
13.1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252
13.2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253
132.1导纳参数及导纳参数方程(Y参数及其方程)253
1322阻抗参数及阴抗参数方程(Z参数及其方程)…256
13.23T参数及T参数方程(传输参数和方程)258
13.2.4H参数及H参数方程(混合参数和方程)…261

13.3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262
13.3.1T形等效电路263
13.3.2π形等效电路263
13.4二端口网络的连接…265
13.4.1级联265
13.4.2并联…266
13.4.3申联266
本章小结267
习题…269
*第14章非线性电路的分析…273
14.1非线性电阻273
14.2非线性电容和非线性电感275
14.3非线性电路的方程277
14.4小信号分析法…278
14.5分段线性化分析法280
本章小结282
习题283
部分习题答案285
第1章285
第2章…285
第3章…286
第4章…286
第5章…287
第6章287
第7章…288
第8章…289
第9章289
第10章289
第11章…290
第12章291
第13章…293
第14章…295
参考文献…296

高清PDF《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电路分析 》王超红,高德欣,王思民 主编 2018年版已关闭评论

ICS 77.040.30
H17
备案号:55652-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1239-2017
多晶硅生产净化氢气用活性炭中杂质含量
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Test methods for elements content of activated carbon for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in polysilicon produc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2017-09-10发布    2017-12-1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239-2017,多晶硅生产净化氢气用活性炭中杂质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DB15/T 1239-2017 多晶硅生产净化氢气用活性炭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国电内蒙古晶阳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淑萍、宗风云、李辉、赵英、曹忠、陈大勇、董燕军、丁培云、马凤娟、杨媛丽、李永冬、姚利忠、张文慧。

内容摘要:

多晶硅生产净化氢气用活性炭中杂质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发射光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晶硅生产净化氢气用活性炭中杂质含量检测规则的方法提要、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计算、精密度、试验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多晶硅氢气净化用活性炭中硼、磷、铝、铬、铁、镍、铜、锌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测定范围(略)
4 方法提要
试样用盐酸溶液煮沸,冷却后过滤,定容。试样溶液引入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选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测量试液中硼、磷、铝、铬、铁、镍、铜、锌的含量。
5 试剂
5.1本标准中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均指优级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或相(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040.30
H17
备案号:55653-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240-2017
硅粉中铁磷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Test methods for boron、phosphorus、iron、aluminum、calcium and titanium
content of silica powder-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2017-09-10发布    2017-12-1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240-201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硅粉中铁,硼,磷含量的测定,钙,钛,铝,DB15/T 1240-2017 硅粉中铁、铝、钙、钛、硼、磷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国电内蒙古晶阳能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淑萍、宗凤风云、李辉、赵英、曹忠、陈大勇、董燕军、丁培云、马凤娟、杨媛丽、姚利忠、李永冬、张文慧。

内容摘要:

硅粉中铁、铝、钙、钛、硼、磷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
射光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粉中铁、铝、钙、钛、硼、磷含量检验的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计算、精密度、试验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硅粉中铁、铝、钙、钛、硼、磷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测定范围(略)
4 方法提要
试样用硝酸、氢氟酸溶解。试样溶液引入等离子体光谱仪,在选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测量试液中铁、铝、钙、钛、硼、磷的含量。
5 试剂
5.1氢氟酸(p=1.14g/cm)。(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12-15 17:44:54

提问网友:kk


安装,陕西,答疑:安装给排水-陕西安装,陕西,答疑:安装给排水-陕西各位老师 请问这些都是干管吗 因为用的管材不同 但是下面说的都是预留干管 那图上有支管吗 还是按照哪种的来考虑

解答网友:


算到呢个压力表,都是用钢管,压力表后面换塑料管,预留到卫生间第一个角阀

ICS 77.040
H17
备案号:55654-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241-2017
硅烷法生产多晶硅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i lanes Determination of silane content in tail gas fro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2017-09-10发布   2017-12-10实施
内蒙古自抬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241-2017,气相色谱法,硅烷法生产多晶硅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DB15/T 1241-2017 硅烷法生产多晶硅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淑萍、宗凤云、李辉、赵英、曹忠、陈大勇、董燕军、赫兰英、宋佳宁、杨媛丽、张文慧。

内容摘要:

硅烷法生产多晶硅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警告一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烷法生产多品硅尾气中硅烷含量检验的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计算、精密度、试验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硅烷法生产多品硅尾气中硅烷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50%一10.0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6681气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3 方法提要
硅烷法生产多品硅尾气样品通过气体进样口注入气相色谱仪,硅烷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用热导检测器(TCD)检测,外标法定量。
4 干扰因素
4.1取样和进样前,取样系统和进样系统应经过充分置换,防止影响测试结果。
4.2取样钢瓶应保持密闭性,否则样品泄露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3尾气压力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尾气压力0.030MPa一0.20MPa,流量不大于500mL/min.
5 试剂
5.1高纯氢气:体积分数≥99.999%.
5.2氮气:体积分数≥99.99%.(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040.30
H17
备案号:55655-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242-2017
氯硅烷中六氯硅氧烷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Determination content of Hexachloro Siloxane in the Chloro-silicane the method of
GC-MS
2017-09-10发布   2017-12-1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242-2017,气相色谱—质谱法,氯硅烷中六氯硅氧烷含量的测定,DB15/T 1242-2017 氯硅烷中六氯硅氧烷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国电内蒙古品阳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淑萍、赵英、李辉、宗风云、曹忠、陈大勇、董燕军、赫兰英、刘宇奇、杨媛丽、李永冬、姚利忠、张文慧。

内容摘要:

氯硅烷中六氯硅氧烷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一一质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氯硅烷中六氯硅氧烷含量检验的范围、方法提要、干扰因素、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计算、精密度及试验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六氯硅氧烷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用安全通则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测定范围
0.05g/g100g/g。
4 方法提要
将样品通过液体进样口注入气相色谱仪,六氯硅氧烷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用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
5 干扰因素
5.1样品应在密闭、干燥、有惰性气体保护的环境下进行取样。
5.2样品量应足够,保证样品的代表性。(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040.30
H17
备案号:55656-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243-2017
树脂中杂质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
Test methods for elements content of impurities in the Resi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2017-09-10发布   2017-12-1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243-2017,树脂中杂质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DB15/T 1243-2017 树脂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国电内蒙古晶阳能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淑萍、赵英、李辉、宗凤云、曹忠、陈大勇、董燕军、赫兰英、贺珍俊、杨媛丽、姚利忠、李永冬、张文慧。

内容摘要:

树脂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树脂中杂质含量检验的范围、方法提要、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计算、精密度及试验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氯硅烷歧化用树脂催化剂,主要有铝、铬、铁、镍、铜、锌等金属杂质以及硼、磷、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测定范围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测定范围(略)
4 方法提要
试样在盐酸溶液下煮沸,冷却后过滤,洗涤,定容。试样溶液引入等离子体光谱仪,在选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测量试液中硼、磷、铝、铬、铁、镍、铜、锌的含量。(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