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1月 ( 第 33 页)

ICS 77.150
H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493—20 11
201 1-05-12发布
电池废料贮运规范
Store and transport regulation of battery scraps
201 1-05-12发布   201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493-2011,电池废料,电池废料贮存,GB/T26493-2011 电池废料贮运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池废料贮运的要求、贮存方式及设施、运输要求、运输方式及容器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池废料的贮存与运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 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3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池废料battery scraps
已经失去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各种一次电池(包括扣式电池),可充电电池以及上述各种电池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报废产品、过期产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混合下脚料等。
3.2
电池废料贮存battery scraps storage
批量电池废料收集、运输、资源再生过程中和处理处置前的存放行为,包括在确定废电池处理处置方式前的临时堆放。
3.3
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
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不同的物料隔开的贮存方式。
3.4
隔离贮存segregated storage
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3.5
分离贮存detached storage
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3.6
严密封口tight seal
容器经过封口后,封口处不外漏固体的封闭形式。
3.7
液密封口liquid seal
容器经过封口后,封口处不渗漏液体的封闭形式。
4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 电池废料贮存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E20031163号)的有关规定。
4.1.2电池废料应堆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不得堆放在露天场地,不得存放在阳光直接照射、高温及潮湿的地方。
4.1.3电池废料的贮存、运输单位应获得当地环保部门的批准,取得相应的经营资质,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4.1.4电池废料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废电池的外壳完整,减少并防止有害物质的渗出。
4.1.5电池废料的贮存仓库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须具备电池方面的相关知识。
4.1.6电池废料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应处于放电状态。
4.2贮存
4.2.1贮存分类
根据贮存要求和是否属于危险废弃物,对电池废料进行分类,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15年版,仿真分析,工程实例,建筑结构,李云贵,高清PDF《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与工程实例 》李云贵 编著 2015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全面阐述建筑结构的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全书共分4篇,分别是.基础理论篇、软件篇、工程应用篇及附录。其中,基础理论篇包含7章,分别从有限元概述、有限元网格划分、有限元单元、有限元刚度集成和方程求解、几何非线性、弹塑性、隐式与显式动力学等方面来阐述有限元理论以及程序实现;软件篇包含3章,分别从土木工程分析与设计专业软件、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以及高性能结构仿真集成系统(ISSS) 等方面来阐述结构仿真软件的特点、功能以及使用和操作情况;工程应用篇包含3章,分别从大跨钢结构的稳定性分析、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以及复杂结构的施工模拟等方面来阐述结构仿真集成系统(结合各专业软件和通用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附录篇包含3个附录,详细介绍了结构仿真集成系统(ISSS) 的几个重要组成模块,包括底层网格算法、计算模型生成以及计算结果整理等。
本书适用于各建筑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与研发人员学习,也可作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辅助读物。

前言
工程仿真兴起于20世紀中后期,它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以有限元为代表)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早期以单机单线程计算为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逐步发展为多机并行计算(又称网格计算)以及单机多线程并行计算。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云计算”模式逐渐进人数值仿真的视线,但它还处于尝试与摸索阶段。就目前来说,数值仿真依然以局城网并行和单机多线程并行为主,不过考虑到以后的结构仿真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物理模型,其几何模型会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复杂,同时各物理场的耦合作用也会越来越强,这必然导致计算量和數据处理量的海量增加,甚至有可能远远超出传统仿真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伤真技术将不再满足要求,换言之,工程仿真将来有可能进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土木工程仿真主要以国外通用软件为主,典型的如AN-SYS, ABAQUS、NASTRAN. MARC、ADINA、LS DYNA等有限元软件以及大量的CFD软件(比如FLUENT. CFX. STAR CD和PHOENICS等),它要求用户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其计算功能非常强大,但其前处理模块不适用于建筑结构建模,且计算结果无法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因此不方便直接用来解决土木工程问题。基于此,20世纪后期国内外逐渐发展起了结构设计专业软件,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CSI系列、韩国MI-DAS系列和中国PKPM系列等。这类软件专门针对结构设计进行开发,概念明确且操作方便,但其计算模块却相对简化,不利于复杂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因此其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BIM概念的逐步推广。结构仿真的发展越来越向“系统集成”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将仿真软件(含建筑结构模块和通用有限元模块)集成到BIM系统,将结构仿真做成BIM系统的- -个子集,以满足BIM应用与实施的需求。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AUTODESK公司的REVIT软件,另外法国达索系统公司的3DS也在尝试类似的事情。但由于仿真系统集成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计算机。建筑结构、计算固体力学、流体动力学及流固耦合等),它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团队协同开发而非各模块的简单捆绑,其考虑因素较杂且难度较高,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软件产品能完全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但可以肯定的是:“系统集成”将会成为土木工程仿真的必然发展方向。
源于上述考虑,中国建筑技术中心基于自主研发的数据处理内核( 含模型处理和结果处理)。采用接口模式集成了国内外常用结构设计软件(比如PKPM、YJK, MIDAS.ETABS等)和大型有限元商业软件(比如ANSYS, ABAQUS等)并对其进行二二次开发,最终形成了建筑工程仿真集成系统( Integrated Simulation System for Structures, 简称I5SS)。该系统能够为超高层和大跨度等复杂结构设计提供仿真咨询,适用于各种复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钢一混凝 土混合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为复杂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计算保证,必要时还将提供结构优化方案。基于该集成系统,用户可采用PKPM、YJK、ETABS 等软件进行结构常规设计(含建模、计算、配筋等),所得到的设计模型(包括结构模型和配筋信息)将自动转换为通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并直接导人大型商业软件(ANSYS. ABAQUS等)以进行各种复杂有限元分析,然后自动提取其有限元计算结果、会同原有结构模型信息并根据相关规范以进行各项指标整理和评估(包括安全和舒适性等),并最终生成适用于工程设计的计算报告书。整个过程用户只需在交互界简单地指定部分参数和选项。其余工作全部由集成系统(ISSS) 自动完成。
本书将困绕上述结构仿真集成系统(ISSS) 来阐述大型复杂工程的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有限元基础理论、结构仿真软件、实际工程应用以及附录。第1篇为基础理论篇,包含第1~7章共7章,将从网格划分、有限元单元、刚度集成和方程求解、几何非线性、弹塑性、隐式和显式动力学等多个方面来闸述有限元理论以及程序实现,考虑到本书并不是有限元教程,因此只对少部分理论作了详细介绍,而大部分理论均采用文献引用的模式给出简要说明,但读者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循着文献引用直接查找到各理论的详细说明:第2篇分为软件篇,包含第8~10章共3章,主要是介绍各土木工程分析与设计专业软件、有限元通用软件以及高性能结构伤真集成系统(1SSS)的主要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操作情况,本书的软件介绍是概述性介绍,关于各软件的详细说明可参阅其用户手册,而关于结构仿真集成系统(I5SS) 则将在附录A. B、C中给出更详细的说明:第3篇为工程应用篇。包含第11~13章共8章,将介绍结构仿真集成系统(ISSS)结合各专业软件和通用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主要包括三种应用类型,分别是:大跨钢结构的稳定性分析.超高层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学分析以及复杂结构的施工模拟等;第4篇为附录篇,包含附录A. B. C共3个部分,将详细介绍结构仿真集成系统(ISSS) 的3个重要组成模块,分别是:底层网格算法、计算模型生成、计
算结果整理等。
本书由李云贵博士完成内容策划、统稿、审稿以及修订工作,由段进博士完成第1~2章、第4~7章、第11章以及附录A.附录B的撰写工作。由陈晓明博士完成第3章、第8章、第12、13章以及附录C的撰写工作,由段进博士和陈晓明博士共同完成第9、10章的撰写工作。此外,齐虎博士给本书第6.4节、第12.1节、第12.2节、第13.1节提供了部分素材以及参考文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肯定存在不足、不妥或者错误之处,敬请读者和同行专家提出批评和指正。
2015年版,仿真分析,工程实例,建筑结构,李云贵,高清PDF《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与工程实例 》李云贵 编著 2015年版 2015年版,仿真分析,工程实例,建筑结构,李云贵,高清PDF《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与工程实例 》李云贵 编著 2015年版 2015年版,仿真分析,工程实例,建筑结构,李云贵,高清PDF《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与工程实例 》李云贵 编著 2015年版 2015年版,仿真分析,工程实例,建筑结构,李云贵,高清PDF《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与工程实例 》李云贵 编著 2015年版 2015年版,仿真分析,工程实例,建筑结构,李云贵,高清PDF《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与工程实例 》李云贵 编著 2015年版 2015年版,仿真分析,工程实例,建筑结构,李云贵,高清PDF《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与工程实例 》李云贵 编著 2015年版 2015年版,仿真分析,工程实例,建筑结构,李云贵,高清PDF《建筑结构仿真分析与工程实例 》李云贵 编著 2015年版

 

2013年,实践,扶长生,抗震工程,抗震工程学,理论,高清PDF《抗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扶长生 著 2013年

前言
抗震设计理论涉,及地震学、地震工程学,结构动力学和土木工程学等领域,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抗震工程学。地震工程学与抗震工程学存在交叉的研究领域,但侧重点不同。地震工程学侧重于地震区划、地震作用及设防标准,抗震工程学侧重于抗震分析、性能评估及结构设计。本书从结构工程师的角度。对这些领域的基础理论作- - 个综合性介绍。在编写中,强调数学背景,物理意义以及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作者正式踏进设计领域。我国的抗震设计也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方面,抗震设计规范从89版升为2001版及2010版;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得到了普及,开发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计算机软件。与此同时,国外的设计公司和国际通用软件纷纷进入中国,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抗震理论也开始影响到国内设计市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现行规范尚不能完全反映结构的抗震机理。作者组建上海长福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以来,- .直在尝试通过典型工程开展-些力所能及的应用性研究,希望能在设计院和高等院校之间、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 -座桥梁。若本书能对工作在第- -线的结构工 程师在理解规范条文和计算机程序技术条件等方面,对结构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教师们J在增加结构抗震设计的1程经验等万面有所帮助,实属万幸。
全书分为四篇十章。第一章和第二章编为第一篇, 地震工程学。结构工程师对地震工程学的内容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它们是抗震设计的基础性资料,是编制烈度区划、地震动区划,抗震设计规范和制订抗震设计标准的背景知识和依据。随着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推广和逐步普及,选择合适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作为系统的输入时,这方面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章~第五章编为第二二篇,结构动力学。它们是抗震设计的专业基础内容。第三章依次讲述了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无限自由度系统的线性动力分析。对单自由度系统,着重于单位脉冲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复指数函数、传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与系统动力反应之间的关系。对多自由度系统和无限自由度系统,着重讲述振型正交、振型分解、振型叠加、振型参与的收敛以及高振型的性质等。第四章讲述有限单元法。有限单元法是由力学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共同发展起来的一种 数值分析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有限单元法内容广泛、论文丰富。这里仅仅涉及有限单元法的基础知识,着重于数学物理背景与核心概念,如泛函与能量、变分与最小势能原理形函数与单元的力学性能等。其次介绍实用单元,对有限元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第五章在回顾了金属材料的塑性理论,简述了混凝土的非线性材料特性的基础上,主要讲述在时间城中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最通用的方法,步步积分法和荷载转移法。结构动力学内容丰富,本书仅仅是纲要性地涉及与抗震设计最为密切的内容。当前,最有影响力的结构动力学专著是Clough R.的Dymamicsof Structures 和Chopra A. K.的Dynamics of Structur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arthuake Engineering。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两本书中获取全面知识。
第三篇抗震设计和分析是本书的重点,由第六章~第八章组成。第六章讲述当前抗震设计中的主流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请法。它是一种结合经验 系数的极限承载力+延性措施保证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涉及反应谱理论的数学模型,反应增曲线的形状以及振型的SRSS和CQC组合,并且根据作者的设计经验和理论水平,应用能力设计原理及RpT准则对抗震等级做了一些梳理。 第七章讲述钢筋混凝t构件的非线性性能和分析模型。它们是把线性模型改造为非线性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分层壳单元和PERFORM-3D的复合墙单元,替代了相糙的等代柱模型,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热门话题,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编排在第八章。性能设计不是简单地加强,而是应用非线性分析,通过塑性变形和可接受准则对构件和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全面的评估,用最节约的投资得到最合理的设计。当结构体系或构件类型超出了规范的常规范畴,采用性能设计法设计时,与按规范规定设计方法设
计的同类结构比较,要求结构具有至少相等的抗震性能。推覆分析足性能设计的重要分析手段。书中,对推覆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突破了推覆分析只能考虑第一振型影利的传统概念,井指出性能点位移的统计平均意义。由于非线性动力分析的离散性,推广推覆分析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这部分内容国内的研究和实践尚属起步阶段。尽管目前已经在复杂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有所应用,但是有待于完善。作者借助于美国的研究成果和ASCE41的可接受准则,已经成功地应用性能设计方法完成了多项结构设计。
第四篇编排了两个专题讨论。第九章讨论楼板的抗震设计。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它们是在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扩充而成的,涉及柱支承双向板、转换厚板和薄弱连接板等的抗震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板柱抗震墙结构与楼板的抗震设计有密切的联系。根据结构的基本力学性质,按规范构造要求设置周边框架梁的板柱-抗震墙结构似乎更应该归类于带板柱节点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这部分研究成果,作者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结构设计中。第十章讨论结构的抗扭设计。2000 系列规范颁布以来,位移比、周期比几乎是每个工程都要面临的问题。抗震专项审在时,也作为- -个判别结构抗震性能的控制性指标。目前在设计领域中,对它们的认识尚有-些误区。作者汇编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单自由度、单偏心模型的自由振动和平扭耦联地震反应的解析解及其图表。对耦联系统的特性参数,偏心率,周期比、位移比进行了详细讨论,明确指出扭转不规则的本质是结构动力特性的不规则,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要当引起过大的偏心以及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的不匹配是影响扭转不规则的主要原因。这些论述为正确理解和执行规范条文,提供了背景材料和理论依据。
抗震设计博大精深。作者理论水平与工程实践经验有限。本书讲述的内容,难免有所偏见、疏忽与谬误,望不吝指正。
2013年,实践,扶长生,抗震工程,抗震工程学,理论,高清PDF《抗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扶长生 著 2013年 2013年,实践,扶长生,抗震工程,抗震工程学,理论,高清PDF《抗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扶长生 著 2013年 2013年,实践,扶长生,抗震工程,抗震工程学,理论,高清PDF《抗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扶长生 著 2013年 2013年,实践,扶长生,抗震工程,抗震工程学,理论,高清PDF《抗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扶长生 著 2013年 2013年,实践,扶长生,抗震工程,抗震工程学,理论,高清PDF《抗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扶长生 著 2013年 2013年,实践,扶长生,抗震工程,抗震工程学,理论,高清PDF《抗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扶长生 著 2013年

 

2012年,孙伟,技术,混凝土,现代混凝土,理论,缪昌文,高清PDF《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孙伟 缪昌文 著 2012年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失效机理研究”的成果,系统介绍了现代混凝土各项关键技术性能及在多场因素耦合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损伤劣化时变特征,初步建立了服
役寿命预测模型,揭示了混凝土耐久性评价和服役寿命预测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安全性。采用现代测试技术与方法,描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与超高性能.
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结构形成与损伤劣化过程中微结构演变的时变特征及其与宏观行为的本构关系。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制备技术、结构形成与损伤劣化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和模拟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便于科学高效应用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工业废渣资源化和节能减排的实施。
本书内容丰富,重点问题突出,具有很好的指导应用价值,并体现了材料与结构必须耦合的互动力,可供混凝土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大学师生参考。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混凝土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年产水泥量已达18亿t,年产熟料量约13亿t。如此大的水泥生产量给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保护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我国每年又有大量的硅灰、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排出,如何科学而又高效地利用这些工业废渣,进一一步促进废渣资源化,也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众所周知,现代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最大的区别在于组成材料的差异。传统混凝土组成材料主要是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和水,而现代混艇土除水泥.粗细集料之外,又掺人不同类型与掺量的工业废渣和各种类型与功能的化学外加剂,由此导致了各组分间在混凝土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与力学间的正负效应交互作
用,带来了性能形成过程中的极度复杂性和正负效应间的交叉。这就导致了结构和性能形成的极度复杂性。同时,现代混凝t的出现也推动了混凝土理论的发展。
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现代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充分利用工业废渣,不仅可以减少水泥熟料的需求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C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可以利用矿渣、粉煤灰等材料来改善与优化混凝土结构与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服役特性,延长混凝土工程服役寿命。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发展现代混凝土材料理
论与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科学而有效的工作。
为了系统地研究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技术,提升其各项关键技术性能,如防火性能、变形性能、瘦劳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在多场因索概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能,揭示现代混凝土材料及其结构形成过程与损伤失效规律,作者于2000年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失效机理研究",课
题组全体同志经过四年多的共同和不懈努力,于2004年12月完成该项目所有任务并通过鉴定。参加研究的主要人员有:孙伟.繆昌文翟建平、余红发、刘加平、张云升.周伟玲、陈惠苏、慕儒、田倩.罗欣、张亚梅、赵素晶等。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而成,全书共7章。其中,第1章为概述;第2章着重介绍了不同层次生态型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技术;第3.4章着重介绍了现代混凝士关键技术性能,防火性能和收缩变形、徐变、抗裂性能;第5章介绍了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的服役性能,包括现代混凝土材料在多场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损伤失效过程.特点和规律,同时对混凝土的寿命预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基于损伤演化方程的混凝土寿命预测理论方法及基于水分迁移重分布混凝土冻融循环劣化理论、东融寿命定量分析与评估模型;第6章综合介绍了现代混凝土材料结构形成全过程与损伤劣化至失效过程;第7章对近年来国际混凝:土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高性能地-聚合物材料进行了结构形成理论与制备技术分析。
本书的研究成果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研究成果,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给予的资助。同时也要感谢项目研究过程中,唐明述、赵国藩、陈肇元、吕志涛等院士的悉心指导,感谢参加项目研究的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支持和帮助。
现代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本书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深化研究和推广应用打下了创新的基础。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要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2012年,孙伟,技术,混凝土,现代混凝土,理论,缪昌文,高清PDF《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孙伟 缪昌文 著 2012年 2012年,孙伟,技术,混凝土,现代混凝土,理论,缪昌文,高清PDF《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孙伟 缪昌文 著 2012年 2012年,孙伟,技术,混凝土,现代混凝土,理论,缪昌文,高清PDF《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孙伟 缪昌文 著 2012年 2012年,孙伟,技术,混凝土,现代混凝土,理论,缪昌文,高清PDF《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孙伟 缪昌文 著 2012年 2012年,孙伟,技术,混凝土,现代混凝土,理论,缪昌文,高清PDF《现代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孙伟 缪昌文 著 2012年

2018年版,9787122325365,PKPM应用,建筑结构CAD,第2版,肖天崟,设计实例,赵菲,高清PDF《建筑结构CAD PKPM应用与设计实例 第2版 》赵菲 肖天崟 主编 2018年版.pdf

内容摘抄:

本书以最新V4.1版本的PKPM结构设计软件为蓝本,紧密结合现行建筑结构规范,突出重点,辅以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结构建模、SATWE分析计算和JCCAD一基础设计三大核心模块以及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后处理模块的使用方法,并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阐述了概念设计思想在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及PKPM软件的初学者使用。

内容目录:

第1章.PKPM系列软件简介1
第2章结构建模4
2.1结构建模的基本功能4
2.2建模程序的启动5
2.2.1工程概况5
2.2.2建立新工程6
2.3界面环境和工作方式8
2.3.1界面环境8
2.3.2常用功能键9
2.3.3工作树、分组和命令树9
2.4结构建模的主要步骤14
2.5轴线网点15
2.5.1轴网16
2.5.2网格节点18
2.5.3网点编辑21
2.6构件布置22
2.6.1构件布置对话框22
2.6.2柱布置23
2.6.3主梁布置28
2.6.4偏心对齐30
2.6.5次梁布置31

2.6.6其他构件布置33
2.6.7本层信息、材料强度33
2.6.8添加新标准层34
2.6.9层间编辑、层间复制36
2.6.10构件绘制37
2.7楼板楼梯37
2.7.1楼板37
2.7.2悬挑板39
2.7.3楼梯39
2.8荷载布置42
2.8.1恒活设置42
2.8.2恒活修改44
2.8.3导荷方式、调屈服线46
2.8.4梁间荷载46
2.8.5荷载显示49
2.8.6荷载删除和修改50
2.8.7荷载替换和复制50
2.8.8柱间荷载51
2.8.9人防荷载53
2.8.10吊车荷载53
2.9楼层组装54
2.9.1设计参数54
2.9.2楼层组装58
2.9.3工程拼装61
2.9.4支座设置62
2.9.5楼层管理62
2.10模型的保存与退出63
第3章SATWE一多高层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66
3.1 SATWE简介67
3.1.1 SATWE的特点67
3.1.2 SATWE的基本功能67

3.1.3 SATWE的适用范围68
3.1.4 SATWE的启动68
3.1.5 SATWE分析设计界面69
3.1.6 SATWE的基本操作步骤70
3.2平面荷载校核71
3.3设计模型前处理75
3.3.1参数定义76
3.3.2多塔定义152
3.3.3设计模型补充(标准层)155
3.3.4设计模型补充(自然层)157
3.4分析模型及计算162
3.4.1生成分析模型162
3.4.2分析模型查看164
3.4.3分析模型修改164
3.4.4分析计算167
3.4.5分步顺序执行167
3.5次梁计算168
3.6计算结果169
3.6.1通用功能169
3.6.2图形文件输出174
3.6.3文本文件输出181
3.6.4计算控制参数的分析与调整183
3.7结构设计计算书的内容190
第4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192
4.1概述192
4.2板施工图193
4.2.1计算参数194
4.2.2绘图参数200
4.2.3绘新图200
4.2.4楼板计算201
4.2.5计算结果显示204

4.2.6板施工图205
4.3梁施工图211
4.3.1设计参数212
4.3.2设钢筋层213
4.3.3连梁修改215
4.3.4标注修改217
4.3.5立面改筋218
4.3.6立剖面图218
4.3.7三维图220
4.3.8梁查询220
4.3.9配筋面积220
4.3.10梁挠度图221
4.3.11梁裂缝图222
4.4柱施工图222
4.4.1设计参数223
4.4.2柱归并225
4.4.3平法柱表226
4.4.4立剖面图229
4.4.5柱施工图编辑229
4.5剪力墙施工图230
4.5.1概述230
4.5.2设计参数231
4.5.3绘新图235
4.5.4读取剪力墙钢筋235
4.5.5编辑剪力墙钢筋235
4.5.6剪力墙平面图236
第5章JCCAD—基础设计238
5.1规范规定及JCCAD简介238
5.1.1规范规定238
5.1.2 JCCAD简介240
5.2地质模型241

5.2.1地质资料242
5.2.2岩土参数243
5.2.3地层层序244
5.2.4输人孔点245
5.2.5单点编辑247
5.2.6动态编辑247
5.2.7其他菜单介绍249
5.3基础模型249
5.3.1概述250
5.3.2更新上部结构250
5.3.3基础荷载251
5.3.4参数257
5.3.5地基承载力和覆土修改265
5.3.6独立基础266
5.3.7上部构件272
5.3.8冲剪验算274
5.3.9节点网格277
5.3.10工具278
5.3.11其他菜单介绍280
5.4桩承台、独基计算290
5.4.1参数290
5.4.2承台独基计算291
5.4.3生成计算书293
5.4.4结果显示294
5.5沉降计算295
5.5.1沉降计算的一般方法295
5.5.2计算参数297
5.5.3沉降计算298
5.5.4其他菜单298
5.6结果查看299
5.6.1沉降结果300
5.6.2拉梁结果300

5.6.3 PDF计算书300
5.7基础施工图301
5.7.1文件301
5.7.2标注301
5.7.3梁平法305
5.7.4改筋306
5.7.5地梁裂缝306
5.7.6选梁画图307
5.7.7制图307
5.7.8常用312
第6章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其案例分析314
6.1建筑结构概念设计314
6.1.1概念设计的意义314
6.1.2概念设计的内容315
6.2概念设计在工程案例中的运用318
6.2.1印象海南岛剧场318
6.2.2海口某滨海酒店320
6.2.3海口某商住楼323
6.2.4北京万达广场一期西区地下室结构设计326
6.2.5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光盘”结构的优化设计329
6.2.6某砌体结构旅馆的加固设计334
6.2.7北京饭店二期改扩建工程商业部分结构设计336
6.2.8北京财富中心一期工程办公楼混合结构设计338
6.2.9安贞医院外科综合楼343
6.2.10北京饭店二期豪华公寓结构设计346
附录1框架结构设计实例1 353
附录2框架结构设计实例2 362
参考文献381

2015年版,9787512375833,岗位资格培训教材,建筑工程,张鸿,施工现场专业人员,第2版,质量员专业管理实务,高清PDF《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教材 质量员专业管理实务 第2版 》张鸿 主编 2015年版.pdf

内容提要
本书紧扣《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一2011),以“专业技能任务”为原则,内容体现实用性。全书共12章,包括质量员岗位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层次划分、程序和组织,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建筑工程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项目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工程质量缺陷、通病和质量事故处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资料管理。最后附三套模拟题供读者参考。
本书既能满足建设行业质量管理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培训需求,又可满足建筑类职业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前的岗位培训需求,还充分兼顾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需求。

内容目录:

前言
第1章质量员岗位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1
1.1岗位职责1
1.2质量员基本工作4
1.3质量员的职业道德4
1.4质量员工作程序4
本章练习题8
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9
2.1 ISO 9000族核心标准9
2.2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10
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12
2.4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14
2.5质量认证18
2.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案例21
本章练习题22
第3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层次划分、程序和组织23
3.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指导思想23
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主要内容24
3.3验收规范的构成体系24
3.4验收规范体系的适用范围24
3.5基本术语25
3.6施工质量验收的层次划分25
3.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32
3.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组织34
3.9问题讨论36
3.10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方法案例37
本章练习题38
第4章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计划42
4.1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内容42
4.2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和要求42

本章练习题44
第5章工程项目建设程序45
5.1建设项目及其组成和特点45
5.2工程项目建设程序47
5.3施工项目管理程序54
本章练习题59
第6章建筑工程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60
6.1施工质量控制目标的主要内容60
6.2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60
6.3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61
6.4见证取样送检制度64
本章练习题65
第7章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66
7.1建筑结构材料的质量管理66
7.2钢材和水泥等主要材料的质量管理要求67
7.3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质量管理68
本章练习题70
第8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71
8.1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71
8.2工程变更的处理75
8.3隐蔽工程验收77
8.4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79
8.5施工质量控制案例81
本章练习题88
第9章施工项目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89
9.1项目节能减排管理89
9.2项目环境保护管理92
9.3绿色施工97
第10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99
1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规定99
10.2检验批质量验收与记录101
10.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规定与记录105
10.4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规定与记录107
10.5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规定与记录114
10.6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的处理118
10.7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与资料备案方法120
10.8问题讨论125
10.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案例131
本章练习题140

第11章工程质量缺陷、通病和质量事故处理143
11.1工程质量缺陷、通病和事故的概念143
11.2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及分类144
11.3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145
11.4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147
11.5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150
11.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和鉴定验收151
11.7工程质量缺陷、通病和质量事故处理案例154
本章练习题159
第12章建筑工程质量资料管理160
12.1开工前资料160
12.2质量验收资料160
12.3试验资料161
12.4材料、产品、构配件等合格证资料162
12.5施工过程资料162
12.6必要时应增补的资料163
12.7竣工资料163
12.8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档资料164
模拟试题166
质量员专业管理实务模拟试题A 166
质量员专业管理实务模拟试题B 170
质量员专业管理实务模拟试题C 174
参考文献178

高清PDF《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教材 质量员专业管理实务 第2版 》张鸿 主编 2015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8年版,9787112215591,中国建筑光环境标准规范回顾与展望,建筑工程标准规范,标准规范研究应用系列丛书,高清PDF《建筑工程标准规范研究与应用系列丛书 中国建筑光环境标准规范回顾与展望》 2018年版.pdf

本书为《建筑工程标准规范研究与应用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回顾了我国建筑光环境标准规范60年的发展历程,重点描述了六项17本我国60年以来制、修订的建筑光环境标准和规范,总结标准制修订过程中主要技术内容的变化,梳理标准制修订依据的基础研究的发展脉络,并收集了标准编制过程中的专题技术报告、论文、著作以及珍贵的文史资料,以便进一步了解标准制、修订依据的各种资料和科学研究成果。本书适合建筑光环境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学习。

内容目录:

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1
1.1各版标准回顾1
1.2各版标准比较67
1.3标准展望67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71
2.1各版标准回顾71
2.2各版标准比较160
2.3标准展望175
3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179
3.1各版标准回顾179
3.2各版标准比较186
3.3标准展望187
4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189
4.1各版标准回顾189
4.2各版标准比较245
4.3标准展望245
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248
5.1各版标准回顾248
5.2各版标准比较291
5.3标准展望292
6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293
6.1各版标准回顾293
6.2标准展望316
7结语318
附录各版标准相关论文全文320
关于《工业企业采光和照明设计标准》的若干技术问题(一)320
新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主要技术特点解析326
天然光光照度典型年数据的研究与应用335
开发新的顶部采光计算方法344
新编《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一2004)介绍351

新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355
光源显色性对电视图像色彩还原的影响362
基于体育场馆照明的马道设置方法的研究372
我国道路照明新标准的特点383
关于修编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说明388
图索引 392
表索引 398

高清PDF《建筑工程标准规范研究与应用系列丛书 中国建筑光环境标准规范回顾与展望》 2018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5年版,9787112172894,工程电气安装调试工,建筑安装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建筑工程安装,曹立纲,编委会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教材,邹德勇,高清PDF《建筑工程安装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工程电气安装调试工 》建筑安装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编委会组织 编写;邹德勇 曹立纲 主编 2015年版.pdf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装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全国建设行业全面实行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的要求编写的。以工程电气安装调试工职业资格三级的要求为基础,兼顾一、二级和四、五级的要求。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操作技能。第一部分理论知识分为三章,分别是:基础知识(电工基本概念,电工仪表知识,电气材料知识,电气识图知识):专业知识(继电保护,变压器,电动机,高低压控制电器,数控技术和工业电视);相关知识(电气施工管理,电气安装工程与其他专业施工配合,电气“四新”技术)。第二部分操作技能分为三章,分别是:专业技能(施工图纸审核,施工项目工料预算,变压器、电动机试验,复杂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建筑弱电系统,电梯调试,大型电气系统、自动化仪表调试及联合试运转,电力线路、高压电缆,柴油发电机,双路电源不间断电源);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仪器仪表,交、直流电耐压试验设备的操作维护);操作安全及工程质量(操作安全措施,工程质量鉴定)。
本书注重突出职业技能教材的实用性,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部分都有适当的编写,尽量做到图文结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避免教科书式的理论阐述、公式推导和演算。是当前建筑工程安装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的培训教材,适合建筑工人自学使用,也可供大中专学生参考使用。

内容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第一章基础知识2
第一节电工基本概念2
第二节电工仪表知识10
第三节电气材料知识18
第四节电气识图知识23
第二章专业知识28
第一节继电保护28
第二节变压器36
第三节电动机47
第四节高低压控制电器58
第五节数控技术和工业电视63
第三章相关知识67
第一节电气施工管理67
第二节电气安装工程与其他专业施工配合74
第三节电气“四新”技术77
第二部分操作技能
第四章专业技能82
第一节施工图纸审核82
第二节施工项目工料预算88
第三节变压器、电动机试验95
第四节复杂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99
第五节建筑弱电系统106
第六节电梯调试117
第七节大型电气系统、自动化仪表调试及联合试运转122
第八节电力线路、高压电缆128
第九节柴油发电机138
第十节双路电源不间断电源144
第五章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维护153
第一节仪器仪表153
第二节交、直流电耐压试验设备的操作维护157
第六章操作安全及工程质量163
第一节操作安全措施163
第二节工程质量鉴定169
参考文献177

高清PDF《建筑工程安装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工程电气安装调试工 》建筑安装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编委会组织 编写;邹德勇 曹立纲 主编 2015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8年版,978711159165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张克峰,李亚峰,第3版,高清PDF《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第3版》 李亚峰 张克峰 著 2018年版.pdf

内容提要:

本书在第2版基础上,结合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根据教学需求适当调整了结构和内容。本书介绍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及设计要求,内容包括建筑给水系统,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排水系统,建筑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专用建筑物给水排水工程以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程序、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PPT电子课件,免费提供给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授课教师。需要者请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注册下载,或根据书末“信息反馈表”索取。

内容目录:

绪论1
第1章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4
学习重点4
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
1.2给水方式6
1.3给水管道的材料及给水附件10
1.4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18
1.5高层建筑给水系统21
思考题与习题26
第2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28
学习重点28
2.1给水系统所需压力28
2.2给水系统所需水量28
2.3升压、贮水设备31
2.4给水设计秒流量42
2.5建筑给水管道的设计计算47
2.6水质污染及水质防护措施51
思考题与习题57
第3章消火栓给水系统58
学习重点58
3.1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概述58
3.2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60
3.3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62
3.4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计算82
思考题与习题91
第4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其他灭火系统93
学习重点93
4.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种类与设置原则93
4.2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94
4.3雨淋灭火系统117
4.4水幕系统123

4.5水喷雾灭火系统128
4.6其他固定灭火设施简介134
思考题与习题142
第5章建筑内部排水系统143
学习重点143
5.1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43
5.2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一147
5.3排水管材及附件157
5.4排水管系中的水气流动规律162
5.5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计算173
5.6排水系统的布置与敷设180
5.7污(废)水的提升和局部处理185
5.8高层建筑排水系统193
思考题与习题199
第6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200
学习重点200
6.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200
6.2雨水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204
6.3雨水量的计算208
6.4普通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210
6.5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213
思考题与习题222
第7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223
学习重点223
7.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23
7.2热水供水方式225
7.3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与加热设备229
7.4贮热设备和水处理设备239
7.5热水供应系统的管材和管件239
7.6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及热水供应系统的保温247
7.7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250
思考题与习题252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253
学习重点253
8.1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253
8.2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259
8.3热水加热和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262
8.4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268
思考题与习题274
第9章饮水供应275
学习重点275

9.1饮水供应系统及制备方法275
9.2饮水供应系统的水力计算284
思考题与习题290
第10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291
学习重点291
10.1居住小区给水系统291
10.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293
10.3居住小区排水系统297
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299
思考题与习题302
第11章建筑中水工程303
学习重点303
11.1建筑中水系统的形式和组成303
11.2中水水质、水量及水量平衡306
11.3建筑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314
思考题与习题320
第12章专用建筑物给水排水工程321
学习重点321
12.1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321
12.2水景工程给水排水设计335
12.3洗衣房给水排水设计344
12.4营业性餐厅厨房、公共浴池给水排水设计348
12.5健身休闲设施351
思考题与习题354
第13章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程序、竣工验收及运行管理355
学习重点355
13.1设计程序和图样要求355
13.2建筑给水排水计算机辅助设计361
13.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竣工验收362
13.4建筑给水排水设备的运行与管理369
13.5设计例题371
参考文献394

2015年版,9787568009898,刘觅,周亦人,土木工程制图习题集,画法几何,高清PDF《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习题集 》刘觅,周亦人 主编 2015年版.pdf

内容提要:
本习题集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同期出版的《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邱小林,周亦人刘觅主编)教材配使用。全书共分15章,为方便教学使用,内容编排顺序与教材相同,包括:绪论,点,直线,平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投影变换,立体,立体与立体相贯,立体表面展开,轴测投影,标高投影,制图基本知识,组合体的三视图,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目录:

0绪论1
01点3
02直线6
03平面10
0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4
05投影变换18
06立体20
07立体与立体相贯29
08立体表面展开36
09轴测投影38
10标高投影42
11制图基本知识44
12组合体的三视图51
13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56
14建筑施工图66
15结构施工图71

2017年版,9787121318757,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示范中心系列实验教材,蔡立娟,高清PDF《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实验教材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蔡立娟 等主编 2017年版.pdf

内容简介:
本书为《电路分析》和《电子技术》理论课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教程,主要面向理学类非电子理工科专业,针对理学类专业学时多、内容多的特点,所以教程中实验项目涵盖了《电路分析》和《电子技术》课程的全部内容。全书分为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仿真实验四部分。每部分实验项目安排均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保证基础实验的同时,强调实用性,增加灵活性。
本书适合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技术科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

内容目录:

第1章电路分斯实验(1)
实验一万用表的使用及其测量误差研究(1)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7)
实验三叠加原理(10)
实验四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4)
实验五运算放大器的受控源等效模型(20)
实验六含有受控源的电路研究(28)
实验七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研究(32)
实验八 RC选频网络特性测试(37)
实验九无源滤波器(39)
实验十双口网络参数的研究(44)
实验十一电阻式温度计设计(48)
实验十二最大功率传输定律的研究(49)
实验十三 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谐振(52)
第2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55)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练习(55)
实验二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62)
实验三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68)
实验四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73)
实验五差分放大电路(77)
实验六负反馈放大电路(81)
实验七集成运放基本运算电路(85)
实验八 RC正弦波振荡器(89)
实验九功率放大电路(92)
实验十集成稳压电路(96)
实验十一函数发生器(99)
实验十二万用表的设计与调试(108)
第3章数字电子技术实验(114)
实验一 TTL门电路的测试与使用(114)

实验二 SS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121)
实验三 MSI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125)
实验四集成触发器和利用SSI设计同步时序电路(130)
实验五触发器及其应用(137)
实验六脉冲信号产生电路(145)
实验七四路优先判决电路设计(153)
实验八简易数字闹钟电路综合设计(155)
第4章仿真实验(157)
实验一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仿真(157)
实验二差动放大电路仿真(162)
实验三组合放大电路仿真(168)
实验四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171)
实验五 R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177)
实验六心电图信号放大器的设计(综合设计性)(181)
附录A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186)
附录B常用电路元件、器件型号及其主要性能指标(194)
附录〔常用电子仪器介绍(201)
C.1数字万用表(201)
C.2直流稳压电源(YB1732A) (210)
C.3函数信号发生器(YB1600)(214)
C.4毫伏表(YB2173F)(219)
C.5示波器(DS1052E带USB)(221)
C.6示波器(DS5102CA)(227)

高清PDF《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实验教材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蔡立娟 等主编 2017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7年版,9787506853729,张丹萍,影响因素与表达手段,环境艺术设计,高校艺术研究论著丛刊,高清PDF《高校艺术研究论著丛刊 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因素与表达手段 》张丹萍 著 2017年版.pdf

前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艺术设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艺术设计”可以理解为用艺术的方式和手段对建筑内部和外部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活动。建筑是环境空间中的主体,也是环境艺术的载体,因此,建筑学与环境艺术的关系极为密切,也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学的延伸。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是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纵观全球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传统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必须找寻一个以生态为首要目标,同时兼顾设计美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之路,因此,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因素与表达手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书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影响环境设计的多种因素,同时将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表达手段做了比较完整的阐释。全书共有六章内容:第一章是概述性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特征、风格流派,这些内容是初窥该学科的门径;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主客体因素、思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展开,着重论述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影响要素;第五章和第六章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和表达技法入手,论述环境艺术设计的一般规律,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的撰写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理论是基础。全书以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为重点内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加以展开。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其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和设计案例已经不同于当今现实情况,因而本书删减了这些实用价值不大的内容,以最新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具有前瞻性特征。第三,整体结构完善,理论方法与具体案例相结合。
本书的整体结构以环境艺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为基础,又有针对性地举出了具体案例,力争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仁的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书中参考了一些相关著作的研究成果,引用部分未能一一注明的,敬请谅解。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日后修改完善。
作者
2015年10月

内容目录:

第一章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基础1
第一节 环境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1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30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流派34
第二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主客体因素一设计师与设计材料48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职责及素养48
第二节 环境与材料的关系55
第三节 设计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59
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因素一形式法则及思维方法88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形态要素88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法则102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114
第四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影响因素120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尺度120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形态147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组织169
第五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一般方法178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178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任务分析190
第六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技法203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工程制图203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手绘表现220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模型制作244
参考文献254

高清PDF《高校艺术研究论著丛刊 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因素与表达手段 》张丹萍 著 2017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6年版,9787506851428,王晶,环境艺术设计主体,环境艺术设计方法探究,高校艺术研究论著丛刊,高清PDF《高校艺术研究论著丛刊 环境艺术设计主体与方法探究 》王晶 著 2016年版.pdf

前言
环境艺术是由“环境”与“艺术”相加组成的词。其中,“环境”指的并不是广义的自然,而主要是指人为建造的第二自然,即人工环境;“艺术”也并不是指广义的艺术,而主要是以美术定位的造型艺术。人类营造人工环境的建筑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但“环境艺术”却是20世纪近现代艺术发展的产物。环境艺术设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而催生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门类。同时,多元文化的冲击、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需求等因素,对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立足于环境艺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实用功能,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探讨。本书与其他著作的不同在于,它以环境设计主体(环境设计师)与设计方法为主要切人点,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分析。本书内容共分为七章,三大部分。
第一章为本书的第一部分,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包括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特征、本质、基本议题、目标等。第二章与第三章为本书的第二部分,它是以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即环境设计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论述的,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主体的要求、修养、创造性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第四至第七章为本书的第三部分,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进行论述,内容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尺度、造型方法、空间组织、表现方法等。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引用了部分图片,并参考了部分文献资料,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及时与作者联系,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及款意。虽然作者力求完善,但书中仍不免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广大专家、学者、业界同人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7月

内容目录:

第一章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1)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1)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21)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32)
第四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议题(37)
第五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46)
第二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一环境设计师(49)
第一节 环境设计师的要求及修养(49)
第二节 环境设计师的创造性能力(54)
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主体的创造性思维(59)
第一节 思维与创造性思维(59)
第二节 创新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66)
第四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尺度(69)
第一节 空间尺度的概念(69)
第二节 影响空间尺度的因素(76)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各领域的空间尺度(89)
第五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造型方法(110)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造型的基本要素(110)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造型的形式原则(123)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处理手法(139)

第六章 环境艺术设计造型的空间组织(181)
第一节 空间的概念与类型(181)
第二节 室内外空间环境的组织(189)
第七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法(206)
第一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制图(206)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的模型(244)
参考文献(260)

高清PDF《高校艺术研究论著丛刊 环境艺术设计主体与方法探究 》王晶 著 2016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6年版,9787111524618,园林建筑设计,园林系列规划教材,郑永莉,高职高专园林专业,高清PDF《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园林建筑设计 》郑永莉 主编 2016年版.pdf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高职高专园林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基础要求,采用“项目一任务”的形式编写,力求继承与创新、全面与系统、实用与适用,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全书设八个项目,分别为园林与园林建筑认知、园林建筑构造识读、建筑平面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园林建筑单体设计、服务性园林建筑设计、园区附属建筑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每个项目包括项目分析、项目目标、项目实施、设计实训以及学习评价等内容,每个任务由任务描述、知识链接等环节组成。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人高校及二级职业技术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也可作为景观设计师职业技能鉴定及岗位培训的学习资料。

内容目录:

出版说明
丛书序 前言
项目一园林与园林建筑认知1
【项目分析】1
【项目目标】2
【项目实施】2
任务一园林与园林建筑解读2
任务二中西方园林建筑认知5
【复习思考】14
【实训任务】14
【学习评价】14
项目二园林建筑构造识读15
【项目分析】15
【项目目标】15
【项目实施】16
任务一基础16
任务二墙和柱20
任务三楼地面31
任务四楼梯33
任务五屋顶37
任务六门窗46
【复习思考】49
【实训任务】49
【学习评价】50
项目三建筑平面设计51
【项目分析】51
【项目目标】51
【项目实施】52

任务一主要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52
任务二辅助使用空间的设计62
任务三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66
任务四建筑平面组合设计71
【设计实训】79
【学习评价】80
项目四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82
【项目分析】82
【项目目标】82
【项目实施】83
任务一园林建筑设计的形式美规律83
任务二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91
【抄绘实训】99
【学习评价】100
项目五园林建筑单体设计101
【项目分析】101
【项目目标】101
【项目实施】102
任务一亭的设计102
任务二廊的设计110
任务三花架的设计124
【设计实训】134
【学习评价】137
项目六服务性园林建筑设计138
【项目分析】138
【项目目标】138
【项目实施】139

任务一公园茶室设计139
任务二公园接待中心建筑设计153
任务三游船码头设计164
任务四公园厕所设计177
【设计案例】183
【设计实训】194
【学习评价】200
项目七园区附属建筑设计201
【项目分析】201
【项目目标】201
【项目实施】202
任务一园林入口大门设计202
任务二售票亭设计212
【设计实训】215
【学习评价】219

项目八园林建筑小品设计220
【项目分析】220
【项目目标】220
【项目实施】221
任务一园林雕塑设计221
任务二园墙设计223
任务三花架设计225
任务四花坛设计227
任务五庭园小桥与汀步设计230
任务六庭园座椅设计234
任务七园林标识与展示系统设计235
【设计案例】238
【设计实训】241
【学习评价】243
参考文献244

高清PDF《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园林建筑设计 》郑永莉 主编 2016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6年版,9787308162517,园林工程实训指导,园林综合能力实训系列教材,园林设计,杨京燕,高职园林专业,高清PDF《高职园林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系列教材 园林设计与工程实训指导 》杨京燕 主编 2016年版.pdf

前言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熟悉园林行业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了解园林绿地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园林设计与工程实训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工作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经历准备、观察、操作、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判断和总结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园林设计与工程实训指导》的篇目涵盖了园林专业实训过程中的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工程预决算、招投标、工程施工、绿化施工及养护等内容,通过完整的工作流程、讲解实训要点,力求贴近实际工作场景;以适应社会行业需要为目的,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符合“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教学形式,以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参加制订课程标准人员及分工是:杨京燕及夏眉莎主要负责项目一园林工程方案设计:杨京燕及曹雅丽主要负责项目二园林模型制作;项缨主要负责项目三园林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六园林工程放样、项目七园林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应巧艳主要负责项目四园林工程施
工图预算:张浩主要负责项日八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同时在编写过程中,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义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提出了宝贵意见,谨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在编写过程中的疏漏与不妥之处,真诚期望广大师生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5月

内容目录:

项目一园林工程方案设计1
项目二园林模型制作31
项目三园林工程施工图设计57
项目四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99
项目五园林工程招投标123
项目六园林工程放样153
项目七园林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177
项目八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226

高清PDF《高职园林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系列教材 园林设计与工程实训指导 》杨京燕 主编 2016年版.pdf已关闭评论

2015年版,9787562844556,工程项目招投标,张坚,招投标合同管理,黄琨,高清PDF《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黄琨 张坚 编著 2015年版.pdf

内容提要:

招标投标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最高竞争性的采购方式,它能为采购者带来经济、高质量的工程、货物或服务。因此在政府及公共领域推行招投标制,有利于节约国有资金,提高采购质量。我国工程项目采购多采用招标投标方式。与此同时,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融入了经营理念,形成了以甲乙方体制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方式,紧紧围绕质量、工期、成本三要素,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其中,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主导,合同管理制贯穿其他三制,招标投标的管理重点是工程合同签订之前的工作,合同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工程合同签订后的工作。
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亟待严格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进一步完善水运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强建设工程咨询、评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资格管理,从而推进水运工程建设市场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本书的特点:一是细化水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分别从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三个层面阐述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二是科学确定合同分类。结合水运工程建设企业的具体实践,将合同分为服务采购和物资采购两大类,并从合同文本的合法性、完备性和双方责权利平衡性,分析设计了相应的合同条款。三是制订合理的合同结构。合同模式与承发包模式相统一,合同是建立在承发包模式基础上的;同时,合同模式与项目管理模式也是统一的。随着企业承发包模式向着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发展,与之对应的合同模式也需要做出调整。因此,我们提出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管理模式二位一体的合同结构,确定各种类型合同的合同结构选用原则。四是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体系。首先,在企业内部由上而下地建立起组织结构,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其次,在企业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应建立和健全可操作的制度;再次,管理体系的运作,必须构建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篇十章,第一篇为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概述,介绍了项目招投标和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流程和体系;第二篇为实践篇,介绍了我国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实践;第三篇为案例篇,结合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本书为高等学校教材,可为工程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研究生专业的教学提供以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为实践的招投标和合同管理体系,也可作为从事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财务、经济、工程咨询人员等在进行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实践时的参考。本书是由上海海事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老师,通过长期从事项目合同管理教学、研究,倾力合作的成果。
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谢。同时,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科学研究院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关心与支持,并获得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资助,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限于作者的视野和水平有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或错误,谨请读者批评斧正。

内容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工程采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概述3
第一节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3
第二节 工程项目采购规划7
第三节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10
第四节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28
第二章 我国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创新58
第一节 国内外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管理58
第二节 我国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现状65
第三节 我国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创新70
第二篇 实践篇
第三章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99
第一节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范围和基本规定99
第二节 建设工程招标与投标的基本程序104
第三节 工程项目投标价的测算107
第四节 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决策和策略120
第四章 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招标与投标132
第一节 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招标与投标132
第二节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竞赛144

第五章 工程监理项目招标和投标150
第一节 工程监理项目的招标与投标150
第二节 工程监理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161
第六章 工程施工项目的招标与投标165
第一节 工程施工项目的招标与投标165
第二节 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174
第三节 工程施工项目的投标176
第四节 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的开标、评标与决标188
第七章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198
第一节 工程项目合同的类型和结构198
第二节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的设计204
第八章 工程项目合同索赔管理233
第一节 工程索赔概述233
第二节 索赔的处理与解决240
第三节 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的计算方法247
第四节 反索赔254
第九章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与争议管理263
第一节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263
第二节 工程项目合同的争议管理271
第三篇 案例篇
第十章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招投标案例281
第一节 P码头和滑道工程建设项目281
第二节 W钢铁(集团)公司港务公司3#、4#码头改造工程302
参考文献322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