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0/T 89-2022 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管理规范.pdf
ICS91.100.30
CCS Q 13
DB3310
浙江省台州市地方标准
DB3310/T89-2022
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 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ready-mixed concrete industry clean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22-11-04 发布
2022-11-10 实施
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清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台州市商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台州市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协会、台州市散装水泥发展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台州四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宇博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磊鑫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大地混凝土有限公司、浙江忠信混凝土有限公司、台州飞龙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台州曙光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浙江佳诺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展高建材有限公司、台州市黄岩超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金港商品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台州东鑫混凝土有限公司、浙江三得新材料有限公司、天台万裕混凝土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晓东、陈虹、杨晓华、王坚意、周筱平、陈方荷、杨志远、吴忠方、杜建新、周伟、叶慈彪、陈璋、潘启航、尹淑宜、陈文力、杨志国、潘杰、管伟宇、楼思铖、谷仙伟、张博野、赵华、花泽铭、吴先国、王旭东、刘传正、刘雷、陈楚楚、蒋韵、马鹤松、黄晓春。
内容摘抄:
预拌混凝土行业 清洁生产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员工等方面的管理内容,以及清洁生产管理水平的分级评定。本文件适用于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9142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机
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4902预拌混凝土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9147车用柴油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JC/T2647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废水回收利用规范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328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JGJ/T328、JC/T2647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
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通过原辅材料和能源的绿色替代、改进工艺技术与装备,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过程控制,充分利用废弃物、优化产品设计,细化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养等清洁生产措施的落实,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产生,最大限度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
3.2收尘装置
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主动持续收集、处理粉尘的装置。
3.3塑性废渣
未凝结硬化,可经砂石分离设备分离为骨料和废浆的废渣。废渣主要包括报废混凝土、新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验废料、设备和罐车附着混凝土、漏洒混凝土、生产区污水沟、污水池清理出来的沉渣等。
3.4硬化废渣
已凝结硬化,不可经砂石分离设备分离为骨料和废浆的废渣。主要包括混凝土及原材料破型试件、凝结硬化的废渣等。
4基本要求
4.1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过程应满足JGJ/T328和JC/T2647的要求。
4.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J55的要求。
4.3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粉尘、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控制制度并加以实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303/T 054-2022 海滨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
ICS65.020.40
CCS B 64
DB3303
温州市地方标准
DB3303/T054-2022
海滨盐碱地原土 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2022-12-07 发布
2023-01-07 实施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原野建设有限公司、温州市林业技术推广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温州青源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升、陈秋夏、王金旺、潘泰妙、李效文、刘星、卢翔、厦海涛、魏馨、林恩义、王明睿、陈雷、周芬芬、汤真勇。
内容摘抄:
滨海盐碱地原土造林 绿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海盐碱地原土造林绿化的术语和定义、土壤质量调查、盐碱地分级、盐碱地改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温州市滨海盐减地原土的防护林建设、四旁绿化造林和城市城慎造林绿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2016造林技术规程
CJ/个340绿化种植土壤
TD/T1043.2暗管改良盐威地技术规程第2部分:规划设计与施工
DB33/T2075泥质海岸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盐碱地原土
指没有人为干扰的盐减地原状土。
4土壤质量调查
4.1调查内容
包括土壤容重、含盐量、pH值、有机质和地下水位埋深等5项关键指标,以及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地下水总矿化度等4项一般指标。
4.2调查方法
选用梅花点法或蛇形法,每2000m~5000m采一个样,至少由5个取样点混合而成:采样总深度宜为90cm,分层采集,每层深度为30cm,用干净的塑料袋或瓶子封存装样。其它采样、检测指标和方法参照CJ/T340的规定执行。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303/T 053-2022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规范.pdf
ICS27.010
CCS F 00
DB3303温州市地方标准
DB3303/T053-2022
公共机构 节能管理 规范
2022-11-28 发布
2022-12-20 实施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及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温州市能源监测中心、温州市标准化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建丰、余超超、徐纯、虞爱娜。
内容摘抄: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基本要求、节能要求、节能监督。本文件适用于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开展节能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915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GB/T29149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31342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技术导则
GB/T32019一2015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37813一2019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76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DB33/T736行政机关、场馆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DB33/T737普通高等院校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DB33/T738医疗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节能
采取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措施,减少电力、天然气、汽油、柴油、水资源等能源的消耗,提高用能效率的各类活动。
3.2公共机构办公区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质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办公用房。[来源:GB/T36710一2018,3.1]
4基本要求
4.1公共机构应制定本单位的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节能目标至少应包括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水耗等指标。
4.2公共机构耗能定额应符合DB33/T736、DB33/T737、DB33/T738的规定。
4.3公共机构应按GB/T29149的规定配备和管理计量器具,并应确保计量器具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使用。
4.4公共机构应定期统计和分析能源的消耗情况及公务用车的油耗量。
4.5高能耗的公共机构宜按GB/T31342的规定定期开展能源审计。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土木工程施工组织 》续晓春 主编 2019年版
前言
土木工程 施工组织 是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的客观规律。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有编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
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深人浅出、资料翔实,内容上力求符合现行的规范、标准及有关技术规程,重点突出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全书共五章,内容包括施工组织概论、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专家学者的著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内容索引: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概论(1)
第一节基本建设程序(1)
一、基本建设的概念(1)
二、基本建设的分类(2)
三、基本建设程序(2)
四、工程建设的项目划分(4)
第二节土木工程产品(4)
一、土木工程产品的特点(4)
二、土木工程产品生产的特点(5)
第三节组织项目施工的基本原则(6)
一、贯彻执行基本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基本建设程序(6)
二、严格遵守国家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6)
三、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6)
四、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组织施工(7)
五、采用流水作业方式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施工(7)
六、提高预制装配化程度(7)
七、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7)
八、采取季节性施工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7)
九、减少暂设工程和临时性设施,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8)
第四节施工组织设计(8)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8)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8)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9)
四、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10)
五、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10)
六、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客…(10)
第五节施工准备工作(11)
一、施工准备工作的意义…(11)
二、施工准备工作的任务(12)
三、施工准备工作的要求(12)
四、施工准备工作的分类(13)
五、范工准备工作的内容(13)
六、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0)
第二章流水施工原理(21)
第一节流水施工的基本概念…(21)
一、组织施工的方式(21)
二、流水施工的表示方式…(25)
第二节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26)
一、工艺参数(26)
二、空间参数(27)
三、时间参数…(31)
第三节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33)
一、流水施工的分类…(33)
二、全等节拍流水施工…(34)
三、异节拍流水施工…(37)
四、无节奏流水施工…(43)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47)
第一节双代号网络计划(48)
一、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概念(48)
二、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规则(51)
三、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55)
四、标号法确定关健线路和计算工期(64)
第二节单代号网络计划(65)
一、单代号网络图的基本概念(65)
二、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规则(66)
三、单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68)
四、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70)
第三节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72)
一、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绘制…(73)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的确定…(75)
三、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75)
第四节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76)
一、开始到开始的搭接关系(76)
二、结束到开始的搭接关系(76)
三、开始到结束的搭接关系(77)
四、结束到结束的搭接关系…(77)
五、混合搭接关系…(77)
第五节网络计划的优化(79)
一、工期优化(79)
二、工期一费用优化…(83)
三、资源优化(90)
第六节网络计划的检查与调整(91)
一、网络计划的检查…(91)
二、网络计划的调整(92)
第四章施工组织总设计(96)
第一节施工组织总设计概述…(96)
一、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依据(96)
二、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97)
三、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作用…(97)
第二节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98)
一、工程概况(98)
二、施工部署(98)
三、施工总进度计划(100)
四、资源总需要量计划(102)
五、施工总平而图(104)
六、技术经济指标(117)
第五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9)
第一节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119)
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120)
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120)
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121)
第二节工程概况(121)
一、工程主要情况…(121)
二、各专业设计简介(121)
三、工程施工条件(121)
第三节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122)
一、施工部署(122)
二、苑工方案小…(123)
第四节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136)
一、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136)
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分类(136)
三、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136)
四、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137)
五、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137)
六、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137)
第五节资源配置计划……(143)
一、劳动力需要量计划…(143)
二、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143)
三、构件和半成品需要量计划…(144)
四、施工机减需要量计划…(145)
第六节单位工程施工平而图…(145)
一、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内容(146)
二、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依据(146)
三、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原则(146)
四、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147)
参考文献(151)
DB3303/T 047-2022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及服务规范.pdf
ICS03.080.01
CCS A 20
DB3303泪州市地方标准
DB3303/T047-2022
生态环境 志愿服务组织建设 及服务规范
2022-11-25 发布
2023-01-01 实施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温州市生态环境促进中心、温州市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温州市龙湾区环境监测站、温州佳合标准化信息技术事务所、温州市质量技术促进会、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长三角环境科技研究院、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章松来、万哲慧、卓步胜、周洛嫣、徐婷婷、王颖盈、施海柔、金爱蝶、虞爱娜、卢海慧、虞伟、张新学。
内容摘抄: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及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的组织建设、服务要求及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依法设立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其他从事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可参照执行。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沉下,本文件中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简称为“志愿组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0143一2021志愿服务组织基本规范
MZ/T148志愿服务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MZ/T14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
以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4组织建设
4.1机构及人员
4.1.1应根据志愿组织开展的业务或服务范围对组织进行机构设置,应设置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管理、财务等岗位,并明确相应职责与权限。
4.1.2担任管理岗位的人员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及生态文明素养,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b)热心生态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具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精神;
c)熟悉有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d)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掌握有关生态环境专业知识及技能:
e)尊重服务对象和志愿者。
4.1.3担任财务岗位中出纳和会计岗位的人员不应为同一位,会计岗位人员应持会计职业水平证书。
4.1.4应依据志愿服务需求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及生态文明素养,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b)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员应在其监护人陪同下或者经其监护人同意,可以参加与其年龄、技能、体力和智力状况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c)热心生态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具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精神;
d)具备参加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4.2设施设备及物资
4.2.1志愿组织办公场所的面积宜不小于30,应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4.2.2应配备能体现志愿者身份、印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标志标识的物品,如马甲、袖标、帽子等。
4.2.3应配备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所需的物资,如宣传物资、后勤物资、应急物资等。
4.3制度建设
4.3.1应建立满足开展组织建设与服务需求的相关制度并实施。
4.3.2制度按管理对象不同可分为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管理,具体制度及内容见表1。
(表略)
4.4经费保障
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所需的经费,如承接公共服务项目、参加公益创业和公益创投、申请创新奖项、政府补贴与社会捐赠、收取会费等。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301/T 0304-2022 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管理规范.pdf
ICS91.020
CCS P 36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0304-2022代替DB3301/T0304-2019
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 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he remould and removal of resettlement houses communities in urban villages
2022-08-30 发布
2022-09-30 实施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测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301/T0304一2019《城中村改造拆迁 安置房小区长效管理规范》,与DB3301/T0304
201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三方协同治理”一章(见第4章);
b)将“管理内容”一章细分为“房屋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公共秩序管理”“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章节(见第5、6、7、8、9、11章);
c)增加了“信息化管理”一章(见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杭州上城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拱墅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杭州市拱墅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杭州市拱墅区住宅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浙江省产品与工程标准化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岗、陈美丽、李醒尘、何海珠、徐梦婷、沈寒冰、朱卓诚、何亦名、王勇、陈任姝、陈劲松、陈洪燕、陈旭伟、章斌、王鹤、罗雄兴、胡青蕾、郑莹、张林生、陈磊、何陈煜、邓铭庭。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9年首次发布为DB3301/T0304一2019;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摘抄:
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 房小区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的三方协同治理、房屋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公共秩序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信息化管理、安全管理、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的全过程管理及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7588.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GB/T18775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
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25506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444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GB50642无障碍没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
DB33/T976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基本要求
DB33/T1101浙江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urban village re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resettlement housing district
因城中村改造,政府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小区。
3.2拆迁安置removal and resettlement
政府对集体所有土地或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征收并给予补偿安置的行为。
3.3三方协同治理tripartite col laborative governance
以小区为最小单元格,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共同参与,发挥党建统领作用,通过联席会议、民主协商、综合协调等方式,防范、发现和处理小区中各类问题的治理模式。
4三方协同治理
4.1基本要求
4.1.1拆迁安置房建设应符合DB33/T1101的规定。
4.1.2拆迁安置应遵循相关安置政策、公布安置方案,依据相应安置流程进行,并做好安置资格和标准的审查。
4.1.3应建立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建设中的管理机制。
4.1.4应建立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建成后的三方协同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4.1.5三方协同治理组织对小区(社区)的信息、房屋、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和安全等进行协同治理。
4.2组织架构
三方协同治理组织的架构见图1。
(图略)
4.3工作机制
4.3.1各三方协同治理组织由各级三方协同治理工作小组领导。
4.3.2三方协同治理组织应在党建引领下开展相关工作。
4.3.3应建立三方协同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议事规测和工作流程,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问题。
4.3.4应建立联动、融合、共商的有效机制,共同解决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改善等问题。
4.4工作内容
三方协同治理组织负责具体落实三方协同小区治理的各项工作,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a)在社区指导下,协调指导业主大会的筹备工作及业委会换届工作,引导组建业主监督委员会;
b)制定小区三方党组织议事规则和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三方联动协调机制,健全小区民主协商制度;
c)组织新上任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成员任职通识培训;
d)配合部门、街道做好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e)提供日常咨询和指导工作:
f)定期召开小区三方联席会议,定人列席业委会相关会议,建立日常工作联系渠道:
g)督促业委会、物业服务人做好相关信息的公开、公示:
h)指导业委会、物业服务人新旧交接工作,督促相关档案资料移交、协调处置相关遗留问题;
i)通过引进、孵化、培育各类小区社会组织,参与小区治理、居民协商、矛盾化解等方面工作;
j)受理信访投诉,对反映到小区的有关业委会、物业服务人方面的投诉进行直接受理,及时处置或移交;
k)化解矛盾纠纷,协调化解业委会、物业服务人、业主相互之间和内部之间的矛盾纠纷;
l)引导物业服务人、业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居民小组、小区党员、小区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协商主体参与小区治理;
m)制定三方协同治理工作应急预案,完善预研预判预警机制,如遇业委会成员辞职、物业澈离等突发情况,及时响应;
n)配合考核工作,协助区、街道、社会组织做好对物业项目的月查季考、物业指数测评以及对业委会年度社会评议工作。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我是电工识图高手 》张大鹏 康晓明 张宪 主编 2015年版
前言
电气图形是电气技术人员和电工进行技术交流和生产活动的“语言”,是电气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资料,通过对电气图的识读、分析,能帮助电工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从而更好地使用、维护这些设备,并在故障出现的时候能够迅速查找出故障的根源,进行维修。
识读电气图应掌握以下几点。
(1)结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识读电气图。要想准确、迅速地看懂电气图,必须具备一定的电气制图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结合电气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识读电气图。电路是由各种电气设备、元器件和装置组成的,如生产实际中常见的用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有触点电器组成的控制线路。因此,只有熟悉这些有触点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及其与周围器件的关系以及在整个电路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正确识读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图。
(3)结合典型电路识读电气图。无论电路有多么复杂,都是由典型电路组成、派生的,因此,熟悉各种典型电路,在识读分析时,就可以迅速分清主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抓住主要矛盾,从而达到正确识图的目的。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电气识图的基本知识、常用电气图形符号、电气图和连接线的识别、工厂供电系统电气识图、识读建筑电气工程图、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识读、电动机控制线路识读实例、常用电气控制电路识图、电路识图、电子电路识图等。
本书由张大鹏 、康晓明 、张宪 主编。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由康晓明编写;第四章由赵慧敏、赵建辉、宋丽薇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章由张大鹏编写;第七章由李志勇、杨纯艳、程玮编写;第八章由邹放、沈虹、陈影编写。全书由张宪统稿,由付少波、郭振武主审。
本书从生产实际出发,从识图的基础知识讲起,逐步深入地介绍学看电气图的方法和步骤,内容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兼顾覆盖面,并注意培养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供电气设备维修时参考。
鉴于本人实践经验和学识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内容索引:
目录
第一章电气识图的基本知识1
第一节电气图的基本构成…1
一、电路1
二、技术说明……2
三、标题栏…2
四、主要电气设备材料(元件)明细表2
第二节电气图的主要特点…2
一、电气图的简图。2
二、电气图的元件和连接线……3
三、电气图的布局方法………3
四、电气图的基本要素……3
五、电气图的特征……4
第三节电气识图的基本要求和步骤5
一、电气识图的基本要求…5
二、电气识图的步骤6
第二章常用电气图形符号8
第一节电路图常用文字符号…8
第二节常用电气图用图形符号13
一、电压电流及接线元件图形符号13
二、无源元件图形符号…14
三、天线、指示灯等图形符号15
四、半导体器件图形符号………16
五、放大器、整流器等图形符号…17
六、数字电路图形符号…19
七、滤波器、仪表等图形符号19
第三节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21
第三章电气图和连接线的识别22
第一节电气图纸的幅面和分区22
一、图面的构成及幅面尺寸…22
二、标题栏和明细栏23
三、图号25
四、图辐分区…25
第二节图线、字体及其他…26
一、图线…26
二、字体27
三、箭头和指引线28
四、固框………28
五、比例29
六、尺寸标准…29
七、注释、详图……30
第三节电路的多线表示法和单线表示法30
一、多线表示法……30
二、单线表示法31
三、混合表示法32
四、电气制图中连接线表示方法比较…32
第四节电气元件的集中表示法和分开表示法……33
一、集中表示法33
二、半集中表示法……33
三、分开表示法……………34
四、项目代号的标注方法………34
第五节元件接线端子的表示方法…35
一、端子及其图形符号35
二、以字母、数字符号标志接线端子的原则和方法…35
三、端子代号的标注方法……37
四、端子接线图(表)……37
第六节连接线的一般表示方法…39
一、导线的一般表示方法…39
二、图线的粗细……40
三、连接线分组和标记……41
四、导线连接点的表示…………41
五、连接线的连续表示法和中断表示法…42
第七节元器件触点位置和工作状态表示方法……44
一、电气元器件触点位置的表示方法…44
二、元件工作状态的表示方法…45
三、元器件的技术数据及有关注释和标志的表示方法46
第八节导线的识别标记及其标注……………47
一、电器接线端子和导线线端的识别47
二、绝缘导线的标记……………47
第四章工厂供电系统电气识图49
第一节工厂供电的有关知识49
一、变电与配电50
二、电力系统……50
三、电力系统主要电气设备………51
第二节电气主接线的形式………53
一、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53
二、电气主接线的形式……54
三、配电线路的连接方式…59
第三节识读电气主接线图…62
一、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图62
二、变配电所电气主接线图64
三、照明配电系统主接线…67
第五章识读建筑电气工程图69
第一节建筑电气工程识图的基础知识……69
一、建筑电气工程图的用途与特点69
二、识读建筑电气工程图的步骤……70
三、识读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规则71
第二节动力和照明工程图…72
一、电气照明的分类……72
二、照明供电73
三、动力及照明工程图73
四、电气接地平而图…80
第三节安全系统………83
一、消防安全系统83
二、防盗保安系统84
第六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识读87
第一节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图形……87
一、组合开关(QC)………87
二、闸刀开关(QS)………87
三、按钮(SB)88
四、熔断器(FU)……89
五、交流接触器(KM)91
六、中间继电器(KA)92
七、热继电器(FR)……92
八、自动空气断路器(QF)……93
九、行程开关(SQ)…………93
第二节电气控制线路图中基本环节的识读………94
一、控制线路的作用…94
二、控制线路的基本概念………95
三、挖制线路原理图的识读……97
四、识读控制线路中的保护、自锁、连锁环节…………98
第三节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图…101
一、直接启动控制线路…………101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102
三、行程控制线路…103
四、混合控制线路…104
第七章电动机控制线路识读实例………106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接线图………106
二、可点动又可间歇运行控制线路………106
三、两地点动和单向启动控制线路…………………107
四、多地可逆启动、停止、点动控制线路……108
五、带点动功能的自动往返控制线路…………………109
六、防止可逆转换期间相间短路的控制线路………110
七、用时间继电器自动转换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111
八、手动与自动混合控制的自拥变压器降压启动线路……………112
九、定子绕组串联电阻启动手动、自动控制线路………113
十、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电阻降压启动按钮操作控制线路…………114
十一、频敏变阻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115
十二、具有断相保护功能的电磁抱闸制动控制线路…117
十三、RC反接式电动机制动器控制线路…117
十四、可逆转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118
十五、速度继电器控制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线路…120
十六、两管整流能耗制动控制线路………121
十七、3只二极管整流的能耗制动控制线路…………122
第八章常用电气控制电路识图124
第一节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图124
一、C6132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线路……………124
二、M712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125
三、X62W型卧式万能统床电气控制线路…130
四、Z304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134
五、T68型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线路…138
第二节起重设备控制线路图……143
一、电动葫芦起重机……143
二、起重机控制线路……144
第九章电路识图…………146
第一节电路图的绘制原则和方法………146
一、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147
二、符号的布置…………148
三、项目代号的标注和项目目录的编制…150
第二节电路识图………153
一、主电路的简化…………153
二、并联电路的简化…153
三、相同电路的简化…………153
四、功能单元和外部电路的简化………154
五、某些基础电路的简化模式…………154
六、绕线式转子串电阻启动控制电路…156
七、收音机电路图157
八、高压线路的二次电路图………159
第十章电子电路识图……………162
第一节电子电路识图的基本概念…162
一、电子电路图的构成……162
二、电子电路的分解…165
第二节怎样识读电子电路图…166
一、电路元件与符号的对照及连接…166
二、学会看电子电路图……167
三、识读方框图……169
四、识读电路原理图……171
五、结合典型线路图识读………173
六、识读系统电路图……175
七、识读整机电路图…176
八、识读印制板电路图………………179
九、识读印制板电路图的具体步骤……185
十、对照电路图安装应注意的问题…187
参考文献…188
DB2301/T 114-2022 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技术规程.pdf
UDC
DB23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地方标准 P
DB2301/T114-2022
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工程 维护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Harbin civil air defense works
2022-11-14 发布
2023-01-01 实施
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加强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做到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确保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编制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哈尔滨市的人员掩蔽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和各类人防配套工程(电站、区域供水站、人防物资库、人防汽车库、食品站、生产车间、人防交通干(支)道等)、地铁及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仿工程战时使用的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指挥工程除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按照国家和省指挥工程维护管理规定进行维护和管理。
1.0.3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应执行木规程的各项规定,达到以下标准:
1工程结构完好。
2工程内部整洁,无渗漏水。空气和饮用水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3防护密闭设备、设施性能良好。
4风、水、电、暖等系统工作正常。
5金属、木质部件无锈蚀损坏。
6进出口道路畅通,孔口伪装及地面附属设施完好。
7防汛、防寒设施安全可靠。
1.0.4建立健全人防工程(包括土建工程和内部设备)技术档案,为维护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0.5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对预留的项目应检查和维护,保证完好,在规定转换时间内达到防护标准的要求。
1.0.6平时不使用的机电设备和滤毒设备,应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使用性能。
1.0.7人防工程消防系统维护应遵循现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规定。
1.0.8人防工程维护管理除了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规定。
2术语
2.0.1人民防空工程civil air defense work
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及地面附属设备设施用房组成,为保障人防指挥、信息、疏散、掩蔽、储备、救护等需要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2.0.2人仿工程维护管理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确保人防工程我时防护效能、满足平时正常使用,对工程及其设备设施进行的维修、保养、保护的组织、计划、实施及检查、督促工作。
2.0.3平时peacetime
和平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的时期。
2.0.4战时wartime
战争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0.51临战imminence of war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从转入战争状态至战争爆发或战役、战斗即将进行的时期。
2.0.6坑道工程undermined works with low exit
大部分主体地面高于最低出入口的暗挖工程。
2.0.7地道工程undermined works without low exit
大部分主体地面低于最低出入口的暗挖工程。
2.0.8掘开式工程cut-and-cover works
采用明挖法施工,且大部分结构处于原地表以下的工程。
(略)
3土建工程
3.1孔口
3.1.1人防工程孔口防、排水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入口的室内地面标高应高出口外地坪300m以上,如不能满足应设置必要的挡水措施。
2通风、排烟竖井和采光井等各种外露孔口的挡雨盖板(帽)应保持完好,并保持井内的清洁和排水管道的肠通。废弃的外露孔口应及时采取防护封闭措施。
3工程内部的建筑排水检查井、排水沟等建筑排水设施应每年检查清理一次,防止淤塞。口部集水井应保特清洁。
4低注和易受雨水浸入的地区,应制定应急抢险预案,准备必要的防洪器材。当室外水位有可能高于人防工程的排水管出水口和其他孔口时,事前应采取临时封闭等应急措施,以防倒灌。
5各种不出地面的防爆波井、油管接头井、防爆波化粪池、设备吊装孔等孔口,应在地面相应位置做好标识,便于检修时准确找到位置。
6各种排水管路一旦阻塞,必须及时疏通。
3.1.2人防工程口部防堵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禁止向人防工程内部和孔口附近排泄废水、废气,倾倒废弃物,堆放杂物,堵塞孔口:禁止在人防工程内生产或者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和腐蚀性物品。
2禁止以任何形式阻塞或占用通往人防工程口部的道路。
3出入口及其周围不得修建临时设施、堆放各种物资器材,以防倒塌,影响口部通畅。人防工程主体和孔口100范围内,不应堆放、储藏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物品,以防有害气体侵入工程内部。
4应每年检查防倒塌棚架,加强日常维护管理,防止结构局部损坏影响使用。
5各种外露孔口每年应至少检查1次:松动缺损部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孔口周边的积土、杂物应及时清理,以防堵塞。
6平时需要封堵的孔口,每年至少检查1次,一旦破坏应按照原封堵方式重新封堵。
3.1.3人防工程孔口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废弃的外露孔洞封堵、错固及工程口部安全的险石和可能滑动的岩、土体,口部护坡及挡土墙的损坏处理应由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专业施工单位承担。
2工程主体外的各种地下隐蔽设施一旦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相应配件。
3临时封堵一旦破坏,应按原封堵方式重新封堵。
3.1.4人防工程伪装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强口部伪装区的管理,凡不利于工事伪装的建筑物、灯火等暴露标记,应远离伪装区设置。
2工程孔口的伪装建(构)筑物,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采用迷彩伪装的孔口,当涂料老化变色、脱落时,应及时刷新。
4采用植被伪装的口部,要加强对植被的管理,提高伪装效果。
5出入口的伪装物,应按其使用要求进行维护管理。保持伪装效果。
(略)
4孔口防护设施
4.1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密闭观察窗、防护密闭封堵板
4.1.1孔口防护设备的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孔口防护设备包括各类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地铁及隧道区间隔断门、封堵板、密闭观察窗等。其维护、保养、检测应符合《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验与施工验收标准》RFJ01-2002、《人民防空工程防护没备安装技术规程》DB23T2934-2021等相关标准要求。
2孔口防护设备的维护保养应从竣工验收后开始,由专业队伍实施。
3孔口防护设备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维护保养,维护保养的时间应在潮湿季节前、后各检修1次;排烟口部的防爆波活门每季度应检修1次。
4孔口防护设备应每2年进行1次防护、密闭性能检测,当防护或密闭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补强、修整或更换。密闭性能通过气密性检测来体现,门框、门扇配合尺寸应达到标准要求。
5封堵板等人防转换构件的存放应设有专用场地,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设有专人管理。
4.1.2孔口防护设备的维护保养主要包含门框、门扇(或封堵板扇)、饺页、闭锁、安全装置、活门槛、电器控制部分、信号传出部分。
1各类防护设备表面及外露金属件的应保特面漆平整光滑、无锈斑、开关标志、制造厂标牌及产品标牌齐全。
2如发现外露金属面的油漆有锈斑、脱落及碰掉应及时铲除原油漆斑痕,进行除锈处理,擦洗干净后重新刷(喷)漆。除锈及喷漆质量标准应达到《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验与施工验收标准》RFJ01-2002相关要求,一般每35年应重刷防锈漆和面漆。油漆颜色及标识标注执行《人民防空工程设备设施标志和着色标准》RFJ01-2014。
3检查防护设备的运动平稳性、可靠性,对手动防护设备要求启闭门、开关锁灵活无卡阻无异响:对电动防护设备除上述要求外还要求平稳可靠。
4各类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正常使用或检测时,在门扇手动开启或关闭到位前应减速运行,以免门扇与门框、侧墙或限位装置发生撞击。
5立转式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长期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时,应用人防门安全装置、干斤顶支撑或用楔形硬木垫托门扇下部,以防门轴长期局部受力产生疲劳下垂变形。
6防护设备发生轻微变形,应及时进行调整、更换相应零部件,保证防护设备整体配合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7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门扇保护层局部遭外力碰坏,应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修补:复合材料轻质防护设备门扇受到外力作用导致断裂、变形,应及时更换。
8活置式门槛在具备条件时应尽量安装在门框上,不具备安装条件时应按要求妥善存放于门扇内面板或侧墙上。
9活置式门槛如未安装,地面螺栓孔应用螺栓塞堵塞或充塞润滑脂,上铺橡胶板或钢板,并采取固定措施,以防螺栓孔变形损坏并保持地面平整通畅。
10闭锁盒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影响闭锁开关的杂物。
4.1.3闭锁、铰页机构每半年维护保养一次,其维护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1783-2022 模块化数据中心通用规范.pdf
ICS35.020
CCS L 73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83—2022
模块化数据中心 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odular data centers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内容摘抄:
模块化数据中心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组成分类和分级,规定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设计、制造、安装与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87一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5267.4紧固件表面处理耐腐蚀不锈钢钝化处理
GB7000.1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8923(所有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GB/T14295空气过滤器
GB/T18455包装回收标志
GB/T22690数据通信设备通用机械结构机柜和插箱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51215通信高压直流电源设备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模块化数据中心modular data center
安装在建筑物内,由模块化的功能模块组成,且由建筑物提供配套设施的数据中心,为电子信息设备系统提供服务。
3.2通道密封件aisle closure accessory
与机柜配合共同组成封闭冷/热通道的组件,主要包括通道门、天窗、底座等。
3.3冗余redundancy
重复配置功能模块的关键部件,共同承担系统负荷,当其中部分关键部件发生故障时,重复配置的部件补充故障部件所承担的负荷,保障功能模块的正常运行。
3.4高压直流电源系统high DC power supply system;HVDC
标称电压不低于220V的直流电源系统。
3.5容错fault tolerant
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套系统在正常工作。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基础设施,在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后,仍能符合电子信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
3.6等电位联结带bonding bar
将等电位联结网格、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连接其上形成等电位联结的金属带。
3.7等电位联结导体bonding conductor
将分开的诸导电性物体连接到接地汇集排、等电位联结带或等电位联结网格的导体。
3.8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PS
由变流器、开关和储能装置组合构成的系统,在输人电源正常和故障时,输出交流或直流电源,在定时间内,维持对负载供电的连续性。
3.9模块化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modular data center electric partial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mpPUE 同一时间周期内模块化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量与电子信息设备电能消耗量之比。
3.10末端母线 terminal bus
由有关附件组成的末端配电系统。其末端配电,由插接箱或其他形式向分支电路供电。
4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组成
模块化数据中心由模块化的功能模块组成,包括机柜及通道系统、制冷系统、配电系统、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照明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等功能模块。
a)机柜及通道系统由机柜及安装附件、通道密封件、走线桥架等部件或设备构成,是模块化数据中心内电子信息设备提供的物理载体。
b)制冷系统由空调制冷设备构成,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及供配电的其他发热设备的散热。
c)配电系统由配电柜、配电单元等构成,主要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及配套的制冷、监控、照明等设备配电。
d)供电系统由不间断电源系统和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等构成,主要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及配套的制冷、监控、照明等设备供电。
e)综合监控系统主要由动环监控系统、动环监控主设备、传感器、安防设备等构成,用于模块化数据中心环境控制、运维管理、安防管理,以及动力设备、制冷设备等监控。
f)照明系统主要由照明配电箱、开关、红外感应、照明灯等构成,用于向模块化数据中心内外提供照明。
g)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为嵌入在机柜及通道系统内的强弱电线缆桥架。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1768-2022 建筑用绝热材料 有机物含量的测定.pdf
ICS91.100.60
CCS Q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68一2022/IS029771:2008
建筑用绝热材料 有机物含量 的测定
Thermal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building applications-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ntent (IS029771:2008,IDT)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S029771:2008《建筑用绝热材料有机物含量的测定》。本文件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a)纳入IS029771:2008/Amd.1:2014的修正内容,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双线(‖)进行了标示;b)删除“范围”中的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中坤元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福建宏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弘成康健(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三建工程有限公司、湖南荣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东方工建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宏达土木工程试验室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音希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屈会力、彭程、陶文竹、潘阳、郑斌、杨斌、方蔚然、刘丰、李亚冰、王宗茂、王恺中、慈国强、毛盛泰。
内容摘抄:
建筑用绝热材料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用绝热材料有机物含量测定的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测定无机材料中的有机物含量,如含有少量有机物成分的带贴面或不带贴面的绝热材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测定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或碳酸盐、硫酸盐的材料的有机物含量。
本文件不适用于测定黏合剂、贴面和涂料等产品的有机物含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有机物含量organic content
W oc 一种材料或制品所含碳化合物的总量。
注:材料或制品中的有机物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
4原理
干燥后的试样质量与经过特定温度、特定时间灼烧的试样质量之差与试样质量的比值,即为该试样的有机物含量。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pdf
ICS73.080
CCS Q 69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 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2-10-12 发布
2023-02-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眙凹凸棒石 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淮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茆平、丁浩。
内容摘抄: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 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试验筛
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3.2凹凸棒石黏土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动力黏度dynamic 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脱色率decolorization 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1、2、3、4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4.2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1594-20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03.220.20
CCS R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594-2022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文峥、宋晓敏、殷峻、蔡昌俊、张建平、饶咏、姚国如、蔡佳妮、汪侃、冯旭杰、吴殿华、李颗峰、张剑、胡清梅、葛鑫、王石生、陈勇、张炘、艾文伟、刘宏泰、张兴凯、张红欣、彭章硕、张铭、陈文、杨斌、吕楠、王春强、徐平、吴珂琪、徐安雄、王艳辉、黄嘉、熊振兴、欧阳德胜、海增辉、杨新征、刘书浩、李永、徐磊、龚云海、柏赟、唐金金、元进辉、王刚。
内容摘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 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的总体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系统构成要求、系统软件要求、系统接口要求和系统信息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一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3837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
GB/T3870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综合应急指挥系统comprehensiv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监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总体运营状态,具有应急资源管理、监测控制与预警和应急处置功能的计算机信息集成系统。
4总体要求
4.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达到网络化运营条件时,应有综合应急指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网络化运营的应急需求应满足GB/T38707的规定。
4.2正常运营时,系统应具备运营监测、风险管控和信息发布功能;非正常运营时,系统应具备对线网、线路和现场各层级间的协调指挥功能。
4.3系统应满足信息内容全面、实时准确、快捷调阅、灵活组合的线网应急指挥要求。
4.4系统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的要求,并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4.5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应不低于GB/T22239一2019规定的二级要求。
4.6系统应能满足新线接入、线路改造和延伸等扩展需要。
4.7系统宜采用数据级灾备方式建立备用系统。
4.8系统可实现数据共享,为企业其他业务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4.9系统应记录线网应急决策现场的音视频信息和突发事件相关系统界面,并具有回溯功能。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现代供电技术 第三版 》王福忠 王玉梅 张展 主编 2016年版
前言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现代供电技术 (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目标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机电工程等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版 教材继续本着内容精练、重点突出、面向工程实际的原则编写,以工矿企业、城乡110kV及以下供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为主要内容,并与220kV及以上电力系统相关课程的内容形成互补。根据我校及全国兄弟院校多年的使用经验,第三版教材内容体系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章节有供电系统、负荷计算与功率因数补偿、短路电流计算、高压电气设备选择、电力线路及选择、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过电压及其保护、现代供电新技术和特殊行业的安全供电等。全书内容自成系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范围广泛,适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根据现代供电的要求,教材以35kV变电站的供电设计为主线来进行编排,使全书内容的纵向顺序系统化;与此相呼应,教材在第二一六章的章末均安排一节设计计算实例,将课程主要内容与计算方法,通过一个大型工矿企业的35kV变电站设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实践指导性原则。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即可基本具备独立设计35kV变电站电气部分的能力。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二版部分内容稍显陈旧,已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并适度引人了部分新标准、新技术与新设备等内容,主要有:①更新了教材中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部依据最新版标准编写或修改原有相关内容,如将GB50052一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替换为GB50052一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等。②在无功补偿部分,扩充原有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内容,增加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新技术,同时删除实际应用较少的进相机等。③第八章新增智能变电站,完善智能开关等内容。另外,与第三版教材配套,将出版《现代供电技术学习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由河南理工大学王福忠 教授、王玉梅 教授、张展 副教授担任主编。孙抗讲师编写第一、二章,王玉梅教授编写第三、八章,高彩霞副教授编写第四章,张展副教授编写第五、九章,许丹讲师编写第六、七章,王福忠教授编写附录并进行统稿。
华北电力大学刘连光教授对全书进行仔细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电力系的全体教师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足甚至谬误之处,诚挚地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并发送电子邮件至fzhwang@hpu.edu.cn。
编者
2015年9月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供电系统……1
第一节电力系统基础…1
第二节供电系统的接线方式13
第三节典型企业供电系统18
第四节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23
习题与思考题28
第二章负荷计算与功率因数补偿30
第一节负荷曲线及参数30
第二节负荷计算方法35
第三节企业负荷的确定与变压器选择44
第四节功率因数补偿技术51
第五节设计计算实例59
习题与思考题68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69
第一节短路的基本概念69
第二节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三相短路分析70
第三节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75
第四节两相和单相短路电流计算83
第五节大功率电动机对短路电流的影响84
第六节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及热效应87
第七节设计计算实例90
习题与思考题94
第四章高压电气设备选择96
第一节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96
第二节开关电弧98
第三节高压开关设备选择…100
第四节母线及绝缘子选择…108
第五节限流电抗器的选择…113
第六节互感器选择…115
第七节设计计算实例…120
习题与思考题…126
第五章电力线路及选择128
第一节电力线路概述…128
第二节架空线路导线截面选择计算…132
第三节电力电缆芯线截面选择计算145
第四节设计计算实例…150
习题与思考题155
第六章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157
第一节继电保护基础…157
第二节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163
第三节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单相接地保护172
第四节电力变压器保护…176
第五节高压电动机的保护…185
第六节备用电源自动投人装置…188
第七节企业35/(6~10)kV变电站的过流保护系统190
第八节供电系统的微机保护…198
第九节设计计算实例…204
习题与思考题208
第七章过电压及其保护…210
第一节大气过电压…210
第二节雷电冲击波沿导线的传播…212
第三节防雷保护装置…219
第四节变电站与线路的防雷…225
第五节内部过电压…228
第六节变电站的保护接地…231
习题与思考题…232
第八章现代供电新技术…234
第一节智能变电站概述…234
第二节智能开关设备…238
第三节定制电力技术…243
第四节快速断电技术…246
第九章特殊行业的安全供电…250
第一节特殊行业对供电系统的要求…250
第二节特殊行业的供电系统…252
第三节。矿井供电设备…256
附录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279
参考文献280
DB5113/T 28-2022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建设指南.pdf
ICS13.220.01
CCS C 83
DB5113四川省(南充市)地方标准
DB5113/T28-2022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 建设指南
Guidelines for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team for fireground smoke exhaust
2022-12-19 发布
2023-01-19 实施
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林、陈小林、彭晖、肖海峰、王晓娟、严俊、苏聪、赵韬、王骁麟、陈克宁、唐永灿、毛艺历、明智。本文件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火场排烟 专业队伍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场排烟专业队伍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建设原则、建设方式、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南充市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基础设施和车辆装备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7956.17消防车第17部分:排烟消防车
GB51054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
XF39消防车消防要求和试验方法
XF/T623消防培训基地训练设施建设标准
XF 892.1消防机器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建标15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Professional team for fire site smoke exhaust
指专门开展火场排烟的灭火救援队伍。
4建设原则
4.1专业化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应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排烟技战术以及高效的装备。
4.2模块化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所有装备应按照不同功能类别组成便于携运的模块。
4.3建制化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应成建制集中,不宜多点位分布。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113/T 27-2022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指南.pdf
ICS13.220.10
CCS C 83
DB5113四川省(南充市)地方标准
DB5113/T27-2022
大型商业综合体 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指南
Guidelines for contingency planning on making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plans for large-scale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s
2022-12-19 发布
2023-01-19 实施
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林、陈小林、彭晖、肖海峰、严俊、苏聪、王骁麟、陈克宁、唐永灿、毛艺历、明智。本文件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 编制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程序、内容、检验等。本文件适用于南充市灭火救援专业队伍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进行的灭火救援预案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315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大型商业综合体large-scale commercial complex
指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集购物、住宿、餐饮、娱乐、展览、交通枢纽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于一体的单体建筑和通过地下连片车库、地下连片商业空间、下沉式广场、连廊等方式连接的多栋商业建筑组合体。
3.2战勤保障fire logistics support
指为灭火救援顺利开展进行的车辆装备、灭火药剂、燃油、饮食、物资、医疗防疫等现场保障。
3.3救援能力rescue capabi lity
指开展灭火救援的车辆、装备的实际效能和救援队伍的战勤保障能力,以及救援人员的实战经历、临机处置能力、职业技能达标等级等。
3.4紧急救助emergency ass i stance
指在救援过程中有灭火救援人员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时,开展的紧急施救行动。
3.5灭火救援任务分区task division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指将起火建筑周边区域按照安全警戒、灭火、战勤保障、指挥部等不同任务或职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分区。
3.6通信测试图communication test diagram
指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通过通信测试,在平面图上标注通信盲点区域和用以增强信号的通信差转台设置点位的图集。
4编制原则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在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基础上,应符合“科学合理、实战高效、简洁明了、便于操作”的要求。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中国民居营建技术丛书 泉州民居营建技术 》姚洪峰 黄明珍 著 2016年版
泉州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城市。
泉州的历史悠久,三四千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足以证明这一点。南北朝时期(公元260年)在南安设东安县,管辖了今天的泉州、莆田、厦门,以及漳州的部分地区。从唐代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在今天的鲜城区位置设置武荣州,兴建唐城起,泉州迅速成为闽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经济中心。而此后几百年闽地的相对稳定和开放,不仅由来此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也迎来了从大海驶来的“万国”商船,泉州一跃成为闻名欧亚的东方大港,刺桐的美名流传千年。
由于福建的地理空间相对封闭,受古代交通的局限,文化演变的速度相对缓慢。而本土原住民和来自中原的迁入者都把传承自有的文化习俗作为立家之本,各种早期技艺得以保留。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在融合各类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以木、红砖红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极具特色的闽南建筑体系,影响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撑爆了泉州人的腰包,经济实力超过周边其他地区。凭着“成家立业光宗耀祖”的传统意识,建造自家大宅成为每个家族的世代目标,并且不及余力地付诸实践。泉州的古民居建筑,不仅讲究风水格局,建筑质量上乘,做工讲究,而且大量采用雕刻、绘画手段对几乎所有露明部位进行装饰。这个传统一直流传至近现代,因此,我们才能看到蔡氏古建群、亭店杨氏民居等精美的雕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改善,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条件,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迅猛的城乡建设对闽南地区的古城古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都构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掌握闽南建造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有些传统做法已经失传。保护和抢救闽南建筑及其建造技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姚洪峰 先生,从1980年代起就在泉州市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近10年在承担福建地区古建筑保护项目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对传统建筑建造技艺的记录和研究工作。与黄明珍 女士一道,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测绘,走访老匠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泉州民居营建技术 》一书,对泉州地区民居建筑及其建造技艺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为记录和传承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技艺作了不容忽视的努力。
记录和研究泉州的营建技艺,不仅仅是为了留取资料,更是一种传承,相信姚洪峰先生、黄明珍女士的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沈阳
内容索引:
目录
序IV
前言Ⅵ
第一章形成因素
第一节自然因素001
第二节历史沿革003
第三节文化因素004
一、文化内涵004
二、文化特点007
第二章发展脉络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009
一、音楼山文化遗址009
二、庵山沙丘遗址010
三、狮子山遗址010
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010
第三节唐宋元时期013
第四节明清时期016
第五节民国时期018
第三章建筑形态
第一节建筑特征019
一、因地制宜的取材原则019
二、完整丰富的木构架体系019
三、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020
四、精巧绝伦的构件造型021
五、色彩鲜艳的装饰装修021
第二节建筑类型021
一、传统红砖大厝022
二、中西合璧建筑039
三、骑楼建筑046
四、土楼石堡048
第三节建筑布局056
一、单开间058
二、三开间058
三、五开间060
第四章营造工艺
第一节画水卦图063
一、依据063
二、用尺064
三、做法065
第二节点制篙尺068
一、篇尺的内容068
二、点制的顺序069
三、篙尺的统一性069
第三节大木施工070
一、栋路071
二、斗拱075
三、枋类构件081
四、檩椽构件081
五、其他构件081
第五章细木作技艺
第一节木雕沿革091
第二节木雕技艺093
一、主要工具093
二、主要用材093
三、雕刻工序095
四、雕刻技法098
第三节装饰应用100
一、木雕应用100
二、装饰题材107
第六章石雕技艺
第一节石作沿革109
第二节石雕工艺112
一、石雕工具113
二、原材料采集113
三、工艺流程117
第三节雕刻技法119
第四节石雕构件122
一、大门及门堵122
二、石窗122
三、柱础122
四、台基125
五、装饰125
第六章石雕技艺
第一节石作沿革109
第二节石雕工艺112
一、石雕工具113
二、原材料采集113
三、工艺流程117
第三节雕刻技法119
第四节石雕构件122
一、大门及门堵122
二、石窗122
三、柱础122
四、台基125
五、装饰125
第七章泥水作技艺
第一节红砖制作131
一、窑炉的建造131
二、原料的采集132
三、原材料加工及制作132
四、装窑133
五、烧窑、退窑133
第二节瓦片制作136
一、泉州瓦业历史136
二、红瓦的烧制137
第三节墙体砌法138
一、砖墙(地面)的砌(铺)法140
二、石墙的砌法141
三、蚝壳墙142
四、编竹夹泥墙143
五、夯土墙143
六、三合土地面143
第四节屋顶做法144
第八章装饰装修
第一节油饰彩绘147
一、彩绘位置及内容147
二、油饰彩绘工序148
第二节堆剪152
一、白描152
二、打底152
三、安模152
四、粘瓷153
第三节灰塑交趾陶154
一、灰塑154
二、交趾陶154
第四节砖刻156
一、制作方式156
二、雕刻形式156
三、雕刻题材157
第五节园林造景158
第九章建筑文化
第一节建筑民俗163
一、选址风俗164
二、禁忌文化164
第二节姓氏文化167
第三节礼制文化169
第四节建筑文化交流170
一、对外交流170
二、外来文化对泉州建筑的影响173
第十章保护修缮
第一节建筑调查177
一、建筑基本情况177
二、历史人文资料178
三、建筑历史沿革179
四、价值评估179
第二节建筑测绘与调查179
一、勘察方法180
二、记录方法180
三、现状勘察180
四、勘察结论183
第三节制订修缮方案200
一、设计原则200
二、设计要求200
三、修缮工程200
第四节维修做法202
一、维修原则202
二、做法说明202
三、设计图纸203
四、施工要求203
参考文献211
后记213
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实施方案
淄博市 住宅工程 质量常见问题治理
实施方案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号)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工作的通知》(淄建发〔2014〕73号),为有效治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进一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准确把握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源,坚持市场与现场联动、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齐抓,严格质量责任落实,强化激励约束措施,构建质量常见问题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全面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四年努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参建单位能够有效落实防治责任和治理措施,在治理新建住宅工程渗漏、裂缝、水暖、电气、节能保温等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常见问题方面取得明显效果,质量投诉逐年下降,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4年)
召开全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工作动员会,对《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工作的通知》和《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实施方案》进行宣贯,动员和部署专项治理工作。
(二)实施推进(2015-2016年)
制定年度治理工作重点和实施计划,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精品工程观摩和可视化样板交底等做法,稳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三)总结推广(2017年)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将专项治理工作转为常态化、日常性工作,有效防治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对建设单位的工作要求
1、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现场成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建设单位基建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施工企业质量分管经理、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企业质量分管经理、项目总监和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等组成,领导小组名单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每月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工程质量常见问题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并将检查记录及整改落实情况形成书面资料存档备查。
2、建设单位在领取工程质量监督书时,须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由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责任主体负责人签字的《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承诺书》(附件1);在工程开工前,应向施工单位下达《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任务书》(附件2)。
(二)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要求
1、施工单位应将《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附件6)制作成展板,悬挂于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并在施工现场设置材料样品库、实物样板、施工样板和图片展板。
2、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项目常见问题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项目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对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在防水隔离层和地面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分别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检查,并形成书面隐蔽验收和影像资料存档备查。
3、工程完工后,应组织自评自改并提交《施工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自评报告》(附件3)。
(三)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要求
1、监理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项目常见问题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监理项目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发现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行为,应对责任单位及时发出监理通知或停工通知单;制止无效的,要及时上报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机构,检查应形成书面资料存档备查。
2、工程完工后,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预验收。重点做好外门窗密闭渗漏、屋面和厨卫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蓄水、采暖管道压力试验和导线抽线等涉及重要使用功能项目的检查工作,检查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重新组织验收。资料方面应重点抽查影响使用功能项目的检验测试资料,资料缺失不全或不合格的,要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
3、工程预验收后,应提交《监理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评估报告》(附件4)。
(四)对设计单位的工作要求
根据《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附件6),出具常见问题治理措施设计专篇。签发设计变更时,不得删减设计治理措施或降低工程质量标准,不得将重大变更注明为一般变更。竣工验收时,应严格审查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方面的按图施工情况,并提交《设计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检查报告》(附件5)。
(五)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要求
1、将治理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列入监督计划,积极引导并逐步在施工现场推行样板间和可视化样板交底等做法。本年度新开工单体工程规模在30000平方米以上的要做结构和装饰实物样板展示区,实行可视化交底;2015年以后,规模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单体或50000平方米以上的小区等新开工项目,要做结构和装饰实物样板展示区,实行可视化样板交底,规模以下工程要做样板间。全市范围内观摩活动每年不少于一次,区县范围内观摩活动每年不少于两次。
2、在主体分部抽查阶段,应检查填充墙不同基体材料交接部位挂钢丝网的裂缝控制措施;在“三小间”防水施工阶段,应到施工现场复核防水施工队伍的专业资质,对主要防水材料进行现场随机抽检,对照图纸检查施工做法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应责令整改并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3、资料检查时,重点检查地下室、屋面和有防水要求房间的隐蔽验收记录,对没有形成书面验收记录或记录反映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整改并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4、严格落实竣工验收阶段“三小间”蓄水检查、导线抽线检查,逐步推进外墙、外窗压力淋水检查,努力控制和减少外墙、屋面和“三小间”渗漏等问题。
5、在竣工验收监督时,应重点对照施工单位的治理自评报告、监理单位的治理评估报告和设计单位的治理检查报告,组织开展对分户验收情况的比对性复核,对在分户验收中弄虚作假、降低标准或工程存在较多质量常见问题的,要责令整改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附件:1、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承诺书
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任务书
3、施工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自评报告
4、监理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评估报告
5、设计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检查报告
6、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中国民居营建技术丛书 扬州民居营建技术 》梁宝富 编著 2015年版
前言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别具一格的一门建筑学科。随着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全社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传承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古建筑事业日趋繁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古建筑的老工匠越来越少,传统的营造系统已经大多消失,技术力量感到明显不足。这与当前保护和传承的需求很不相称,深忧流传多年的民间绝艺有逐渐失传之势。因此,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教授组织编写“中国民居营建技术丛书”,目的在于抢救性总结地域的形制特征和营造技术,归纳前人的实践经验,传承传统技术精华,对于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域特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深远意义。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几秒钟内,大地被撕裂,全城建筑变成了废墟。各类建筑物经受了一次考验,而有不少古代木结构建筑仍傲然挺立,验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墙倒,柱立,屋不塌”的特征。它们具有“晃而不散,摇而不倒”的榫卯结构,好似一个大弹簧的层层叠叠的斗棋体系,以及侧脚和生起技术的巧妙运用,使木骨架由四周向中间产生挤压力,整个构架保持绝对的稳定,不易产生歪斜现象。这些技术措施的存在,对整个结构体系起到安全稳固的作用。
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远在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早在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宋人徐湛之在平山堂建有风亭、月观、吹台、琴室等。在建筑技术方面,从今日发掘的汉王陵等地下宫殿看,可以见证当时地上建筑物的宏伟和工艺水平的高超。由于扬州位于南北之间,帝王南巡,大兴土木,派出北方匠师,与扬州原有的匠师在技术上有了交流,加之明代中叶后徽商的到来,又带来徽州的建筑匠师融合,徽州的建筑手法也融入扬州建筑艺术之中,大大地推进了扬州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构成了独特的建筑成就和风格,在我国的建筑史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书的写作力求以工匠的语言表述,全文由八章及两个附录而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扬州的历史沿革和建筑技术发展;第二章对扬州民居 进行概述;第三章介绍大木作和小木作;第四章介绍瓦作;第五章介绍石构件加工;第六章介绍传统油漆的做法;第七章介绍砖雕、木雕、石刻艺术;第八章介绍造园艺术和做法;附录1重点介绍各区、县的民居构造特征;附录2简要介绍乡土建筑的情况以及常用的建筑方言和《扬州画舫录》中的工段营造录。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园林古建的工匠、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因此,在编写过程中,着重于总结扬州地域性的风格和工匠的实际操作经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有关扬州传统建筑的构造。在文字叙述方面,力求简明切实,通俗易懂,并以大量的施工过程照片,反映其构造节点的处理,对工程设计人员画建筑节点详图会有一定的帮助。关于过去沿用的地方术语,大都是古代工匠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词汇,生命力很强,目前工匠仍在广泛地使用,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故在专门章节中予以注释说明。
本书的编写过程历经六年,除重点发挥老工匠的骨干作用外,还采用了座谈访问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本书是主要由江苏江都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扬州古宸古典建筑有限公司、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等三个单位的工匠、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匠术经验,并在扬州城乡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以项目课题作为支撑,写成的一部应用性的技术用书。希望对于扬州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从事扬州地区传统建筑的修缮和保护的工匠们,在提高业务水平上能够有所帮助。然而,由于编者的学识和经验有限,尽管尽心尽力,但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一定存在一些遗漏、错误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敬请广大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粱宝富
2015年7月10日
内容索引:
序IV
前言VI
第一章扬州历史沿革与建筑发展概述
第一节扬州的概况001
一、地形地貌002
二、气候条件002
三、土地资源004
四、经济文化004
第二节扬州历史沿革和建筑发展005
一、两汉及三国时期005
二、南北朝及隋唐时期006
三、唐代时期007
四、宋代时期011
五、元明时期013
六、清代时期017
第二章扬州民居概述
第一节扬州民居的平面布局025
第二节扬州民居的布局特点028
一、左右组合028
二、前后组合029
三、前店后宅031
第三节建筑的尺度与比例031
一、开间和进深031
二、檐口高度与天井比例032
三、提栈规则032
四、常用尺032
第四节民居的构造特征033
一、建筑造型033
二、民居的功能布局036
三、建筑构造形式040
第五节扬州民居营造工序与风俗046
一、杨州民居的营造工序046
二、扬州民居的民俗风情050
第六节扬州民居营造工匠及师承系统052
一、手艺工匠分类052
二、行业祖师055
三、师承系统057
第三章木作
第一节材料及工具059
一、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及运用059
二、常用的工具和操作061
第二节大木作的构造066
一、木工工艺的基本知识066
二、木构架的结构形式072
三、木构架常见节点的构造078
第三节大木作操作工艺088
一、大木作操作程序088
二、构件制作安装工序091
三、大木作构件制作092
四、构件汇榫101
五、大木构件安装102
六、斗棋107
第四节木装修构造与工艺109
一、木装修概述109
二、木装修的分类109
三、木装修的构造及工艺111
第四章瓦作
第一节常用工具与材料125
一、常用工具125
二、常用材料126
第二节建筑基础126
一、基础类型126
二、常用工具及灰土做法126
三、台基的构造及一般施工程序127
第三节墙体128
一、墙体的组合形式129
二、构造形式131
三、院墙、国墙135
四、墙体的施工工艺137
第四节瓦屋面142
一、主要材料143
二、屋面构造微法144
第五节室内地面160
一、室内地面160
二、地坪施工工艺161
三、施工技术要点161
第六节砖细工艺162
一、砖细构造163
二、砖细工艺流程169
三、操作工艺169
四、砖细的卵榫结构及安装171
五、质量要求171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71
第五章石作
第一节工具及材料173
一、工具173
二、材料174
第二节加工工艺174
第三节常用构件175
一、阶沿石及台阶175
二、柱础176
三、抱鼓石177
四、石栏杆178
五、其他构件179
第六章油漆作
第一节材料181
一、国漆181
二、桐油181
三、调和漆182
四、辅助材料182
第二节操作工艺183
一、调配技法183
二、批灰技法185
三、打磨抛光技法185
四、刷涂技法186
第七章雕刻艺术
第一节扬州雕刻艺术风格、题材187
第二节砖雕190
一、砖雕用材190
二、常用工具190
三、雕刻的技法191
四、工艺流程191
五、砖雕的运用192
第三节木雕刻195
一、雕刻概述195
二、雕刻工具195
三、雕刻用材196
四、工艺流程196
五、雕刻的技法198
六、题材199
第四节石雕200
一、工具200
二、用料200
三、石雕技法200
四、工艺流程201
五、雕刻题材201
六、石雕运用202
第五节泥塑204
第八章宅园
第一节造园艺术205
一、建筑205
二、叠石207
三、理水209
四、花木209
第二节假山210
一、假山的材料210
二、置石211
三、假山的构造211
四、山石结构的基本形式213
五、施工工艺213
六、叠石技法216第三节
种植216
一、植物品种216
二、种植方法216
第四节盆景艺术218
第五节花街220
一、花街类型220
二、铺贴方法222
附录1民居实例及特征
第一节广陵民居风貌调查225
一、汪氏小苑225
二、朱自清故居228
三、曹起语故居229
四、刘文洪故居231
第二节邗江民居风貌调查231
一、邗江概况231
二、建筑特征231
第三节江都民居风貌调查242
一、江都概况242
二、建筑特征242
第四节高邮民居风貌调查252
一、高邮概况252
二、建筑特征253
第五节宝应民居风貌调查262
一、宝应概况262
二、建筑特征262
第六节仪征民居风貌调查272
一、仪征概况272
二、建筑特征272
附录2
第一节扬州乡土建筑概述281
一、扬州乡土建筑的形制281
二、构造283
三、营造流程及习俗285
四、盖草屋287
五、结束语288
第二节民间锅灶技艺288
第三节(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292
第四节常用建筑方言306
参考文献310
后记311
高清PDF《中外建筑选编 历史与文化》 苏家悌 著 2015年版
序言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有着如此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古民居,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其建筑各有特色。苗家的吊脚楼、微派的马头墙、小青瓦、侗族的风雨桥、客家的土楼、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这些身份区别的式样,在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城市现代建筑中难觅踪迹,而今的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确,随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我们的眼前变得“摩登”起来:一样的马赛克、一样的玻璃幕墙、一样的高架路立交桥、一样的大广场、一样的流行包装…漫步于这些如同“克隆”出来的城市中,有着“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早己成为一种久违的感觉。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指出,个性缺失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最大弊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突出了个性和特色,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活才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齐白石也曾对自己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城市建设莫不如此。先进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决不等于一味地简单模仿,否则只能导致城市建设雷同、刻板与僵化,无异于走进城市建设的死胡同。
我国的古建筑众多,江南的古镇、北方的神庙、佛塔还有大大小小的宫殿建筑,不但贴近自然,也很具艺术之美,功能上也考虑很周到,历经数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打甚至地震之灾,依然屹立保存下来,大都可供使用,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优美的建筑,不但能使人产生美感,甚至灵感,产生某种联想,以至有感情的寄托和归属感。当前最重要的是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对研究科技的兴趣,建筑技术艺术是其中之一,从而激励他们道德情操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老一代建筑学家不断呼吁保护好各种古建筑哪怕是一砖一瓦以及那些名人故居的原因。
一座优美的建筑必然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与周围景色互相衬托、互相辉映,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建筑从来是与艺术有联系的,因为它有美感。古代的建筑艺术无论是中国的宫殿、庙宇和佛塔,还是外国的教堂、宫苑、城堡其至花园,都非常讲究艺术装饰,其中大部分讲求豪华和庄严以及美学观点: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功能合理和环境舒适,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的精神融为一体。
建筑,它与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不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向人们展示了节奏、旋律、色彩、光影、材料以及气质和个性,显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它用一种凝练的、永久的力量把人们引向崇高的境界。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于精神之中。
本书介绍的由丹麦青年建筑师Joern Utzoni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封面照片),数十年来,一直享誉全世界,获得了极为丰富隐喻反响。与文学艺术不同,建筑并不期望人们明白什么或接受什么,因为它没有直接的目标,它仅仅以凝练简洁的空间向人们施展美的魅力。建筑的美是一种超越人和生命之上的隐喻的美。人对建筑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来自生活,来自建筑的文化。建筑师都强调建筑要与环境结合的重要性。在建筑中运用雕塑来点缀空间,是现代建筑的一个特点。雕塑置于室内,空间便有了动感,人们的视线也有了着落。每一件东西对空间环境产生影响,有节奏、有层次地安排它们,发挥它们的特性,就能激发人们的美好感受。
对建筑的审美,应放在人与自然中去进行,隐含在建筑美的后面是它揭示了大自然的深层美:象征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并在人类的心灵深处创造出美的世界:体现以生命为主体、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时代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建筑的式样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当然,建筑还涉及到民族和历史方面,还有地理位置和气候要素,非常复杂,所以对各类建筑的设计、规划要求较为慎重,要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要做可行性论证,如果仅少数人的拍板决定必有后忠患。
本书作者是一位退休的建筑工程师,曾长期从事工业和民用建筑的设计和基本建设运作管理工作,退休后潜心研究中外建筑史。他花了四年多时间从国内外搜集选择了100多例著名公共建筑资料,其中中国42篇、英国19篇、美国7篇、法国和印度各3篇、西班牙和意大利各2篇,日本、泰国、束埔寨、俄罗斯、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匈牙利、以色列、墨西哥、阿根廷、新西兰、土耳其和厄瓜多尔等各1篇,共21个国家、92篇介绍文章,经作者编撰成册,并附有大量图片,图文并茂。
我祝愿读者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在建筑中得到越来越生动的体现:也祝愿我国的建筑师们用辛勒的劳动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建筑作品,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使我国的建筑规划和设计事业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欧阳鹏
2013年10月31日
内容索引:
目录
中国北京故宫001
沈阳故宫005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009
中国长城013
中国上海·前百老汇大厦017
上海·前汇丰银行大厦019
上海·江海关大厦021
上海·中国银行大厦023
上海·前沙逊大厦025
上海·国际饭店028
北京·国家大剧院031
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035
北京·广播电视大厦(大裤衩)037
西安·大雁塔039
上海·水乡第一镇朱家角043
嘉兴等地的名人故居046
中国魅力名镇南浔050
梦里水乡—同里053
湖南·岳阳楼054
湖南·凤凰古城056
云南·纳西人的古王城一丽江古城059
云南·大理古城063
中国的祠庙066
广州·陈家祠堂069
关于中国古塔072
阎锡山故居077
沈阳·大帅府082
山西·平遥古城086
山西·太原晋祠090
山西·乔家大院094
福建土楼099青岛·福音堂
102
青岛·圣保罗教堂105
青岛·花石楼108
青岛·德国总督官邸110
青岛·欧人监狱113
青岛·安娜别墅116
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118
青岛·警察公署和地方法庭121
意大利·比萨斜塔124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126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128
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130
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132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136
西班牙·神圣家族教堂140
匈牙利·国会大度143
法国·埃菲尔塔146
到全世界146一
以色列·岩石圆顶清真寺149
剑桥的标志一国王学院礼拜堂152
德国·新天鹅堡155
泰国·大王宫157
英国·阿尔伯特大会堂161
英国·格拉斯哥大教堂165
英国·格洛切斯特大教堂168
英国·格朗达鲍尼歌剧院171
英国·汉普顿宫174
英国·利兹城堡177
英国·新千年园屋顶(展馆)180
英国·千禧体育场183
英国·萨尔茨堡大教堂186
英国·圣·詹姆斯宫188
英国·圣·保罗大教堂190
英国·伦敦塔193
英国·威尔斯大教堂196
英国·西敏寺199
英国·战役修道院202
英国·大本钟205英国·狄更斯房舍208
英国·巨型爱丁工程项目211
苏格兰·爱丁堡城堡214
奥地利·霍夫堡217
法国·沙科大教堂220
日本·大Buddha会堂223
土耳其·托贝尔比宫225
印度·米纳克西庙228
印度·红堡231
印度·昌迪加尔城234印度·泰姬陵237
柬埔寨·吴哥佛寺241
墨西哥·瓜达卢佩女士教堂245
美国·蒙的西罗248
美国·赫斯特堡251
美国·林肯纪念堂254
美国·帝国大厦257
美国·大拱门260
美国·华特·迪斯尼世界263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圆屋顶266
厄瓜多尔·拉·科巴纳教堂268
阿根廷·科隆歇剧院271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274
新西兰·罗托鲁阿(温泉展览表演建筑)277
附录1:浙江古镇279
附录2:本书作者和序言作者281
附录3:欧洲国家教堂造型283
附录4:欧洲国家教堂雕塑选编285
附录5:罗马式与哥特式建筑的拱顶287
附录6:古代岁马式建筑的拱柱288
附录7:古代希腊建筑式样289
附录8: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墙柱和柱础大样图291
附录9:中国传统建筑的五类屋顶中国木结构古塔内的斗拱292
附录10:中国寺观内外的斗拱结构294
附录11:建筑画选辑(计8页)295
后记301
主要参考文献302
CH/T 6007—2018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监测技术规范
ICS07.040
A78
备案号:65169一2018
CH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CH/T6007-2018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 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ructure
2018-08-17发布
201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GB/T1.1一2009。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测绘院、北京同创达勘测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褚平进、郭春生、王如路、李家平、张建全、余美义、陈建军、徐劲松、贾丁、滕德贵、陈鸿、黄钟晖、刘国平、程胜一、邵华、任干、姚顺福、徐代胜、刘爱德、胡东、孙莉、张少夏、侯敬宗、宫雪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运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 结构形变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和成果。
本标准适用于运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和成果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淮测量规范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注: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3.2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ructure
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变形 程度、变形范围、变化趋势及病害状况而开展的保护区巡查、结构巡检、长期监测及工程影响监测等工作。
3.3
保护区protection area
为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在其结构及周边的特定范围内设置的控制和保护
区域。
3.4
外部作业exterior action
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周边进行的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作业。
3.5
保护区巡查checking around protection area
为预防外部作业或赋存环境变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在其沿线地表进行的巡视、检查。
3.6
结构病害structure disease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裂缝、错台、错缝、接缝张开、掉块、压碎、剥落剥离、渗漏水、冻害、锈蚀、劣化等现象。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建成后,应周期性开展保护区巡查、结构巡检及长期监测。当沿线有可能影
响结构安全的外部作业时,还应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工程影响监测。
4.1.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宜采用地方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独立坐标
系,条件允许时宜与地方坐标系统联测。
4.1.3必须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强透水砂层地区、岩溶发育地区、欠固结地域等地质条件特殊的地段,或地方经验表明外部作业的影响范围超出规定范围时,宜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护的需要,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
4.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风险等级划分应遵守下列规定:
a)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风险等级按表1划分,其中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外部作业的接近程度符合附录A的要求;
b)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存在缺陷的区段或使用状况恶化的区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其工
程影响风险等级提高一级,特级时不再提高。
4.2精度要求
4.2.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以测量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误差。
4.2.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主要观测项目的测量精度不应超过表2规定的数值。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81
82
83
…
105